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专业综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涉外护理专业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国际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据统计,欧美等国家每年的护士短缺人数已达到20万,每年需从第三世界国家引进约10万名注册护士,随着国内涉外医院的增加,国内对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涉外护理专业具有巨大的就业空间。2012年,涉外护理专业正式纳入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开始作为独立专业招生。但是,我国涉外护理教育的历史较短,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成型,大多数学校都采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外语课程学时的模式,与国外护理教育相比,在护理理念、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1]。
一、涉外护理教育的产生及其意义
1.国际性护理人才短缺
发达国家护士短缺已持续数十年,虽然各国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干预,但忽视短缺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并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美国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2001年美国护士的 缺口接近13万人,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0万人;英国、爱尔兰等国家也同样存在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2],护理人员如此匮乏使得这些发达国家把眼光投向中国,这就为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就业机会。
2.国内就业压力大
由于近年来护理院校的不断扩招,护理人才倍增,同时护生所面临的就业情况也就日益严峻,我们选择人才输出,这样既可以解决国外人才短缺问题,也可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因此我们要培养的是即具有普通护理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又具有适应涉外护理岗位的专长,在获得相关国际资格证书之后,可以在国外从事常规护理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1.国际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
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模式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国外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向以人的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课程模式转变。减少了医学专业课的比例,增加了人文社科课程和交叉学科课程的比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健康的心理 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和护理的人文主义精神[3]。
2.国内各院校涉外护理人才培养
一是主要表现在强化涉外护理专业外语特色上,增加外语学时,增设专业外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二是部分院校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适当增加符合国际惯例方面的课程。三是在一些研究与实践中课程按照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结构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优化重组,提高了实践学时比例。四在涉外护理课程设置研究中,注重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重视素质教育[4]。
三、涉外护理班外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安排
1.存在的问题
1.1外语基础薄弱。由于学生入学时的外语成绩相对薄弱,并且外语成绩的提高需要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外语的毅力不够,有很多学生尽管十分想出国就业,但是由于外语考试的分数达不到相应国家的要求,这是导致许多同学不能出国的一个主要原因。
1.2 外语教师不足。想要提高学生的外语成绩,一定要有相应的外语教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有督促作用没有充足的外语教师,使得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不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学习效果欠佳,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涉外护理外语教学质量不高。
1.3缺少教学经验。目前,涉外护理教学中的公共英语和护理专业课教学任务分别由外语专业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承担,由于外语教师对于护理专业知识并不熟悉,护理专业教师的外语水平还普遍达不到―个较高的层次,难以胜任专业外语的教学。这使得学生在外语和专业知识学习时不能做到很好地结合。
2.改革措施
2.1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 改革教学方法。根据涉外护理专业的特点设置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运用模拟情景的角色扮演和在信息技术基础上虚拟情景构建, 在技能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实施“体验式教学”,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涉外护理师资标准,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建立国外导师制、鼓励教师参加国外护士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应学历教育、国内外培训、临床实践等方式,更新教师教育思想, 改善教师知识结构,使其与国际护理教育理念接轨,并在分配上对涉外护理教师采取倾斜政策。常年聘请外教,加强英语教学。
2.3突出涉外护理特色,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课程分为公共英语(公共基础课程)和护理英语(专业课程)2 部分,分别占总学时的17.06%和4.66%;另外,增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般情况,掌握英语国家的社会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出国就业的热情。
2.4体现与国外护理教育的接轨。通过开设英语国家概况、社会学基础、家庭护理等课程,加强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和法规意识、人际沟通能力,专业课程在把握国内高专护理教学内容主体的同时,增加国外较为常见疾病的相关护理。
四、涉外护理班雅思培训
1.目前我校雅思培训安排
现阶段我校的学生进行雅思培训是在第二学年的7月份,之前学生并没有开设任何关于雅思的课程,只是在7月份才开始进行专项的雅思培训。
2.改革建议
在新生一入学就开始进行雅思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尽早的了解什么是雅思,并主要针对雅思考试,使学生继续加强和巩固公共英语的学习,掌握考试技巧及规则,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努力达到雅思5.5以上水平。
五、涉外护理班学生输出
关键词:护理学导论;教学方法;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护理学导论》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入门课程、必修专业基础课,对护理专业学习、护理职业理解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1] 。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全部都是初中起点、对学习缺乏耐心,分析问题能力较差,需依据其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笔者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护理专业的感悟及在内心对护理专业认识的升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课程内容的选取
通过分析护士的职业岗位需求,结合我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对于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护理理论、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要重点学习,医疗卫生体系一章内容在护理技术中讲述更细致,这部分内容做简单了解。健康教育的理论内容在《健康教育学》中学习,本课程只做实践演绎,护士素质与礼仪规范的内容与护理礼仪重复,留到护理礼仪中专门学习。
2 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等。 本课程的难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 解决办法: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将不同的护理理论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联系临床实际,变抽象为具体,加强学生理解。教学上应用多种教学法、深入讲解,并利用多渠道多层面的社会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讲授,以教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教学反馈不佳。为此,笔者充分运用校院合作平台,对临床护理专家、省内外护理老师展开调研,依据现代护理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南丁格尔的护理理论,课程教学侧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护理专业的感悟,笔者改革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对护理专业有一正确认识,从而建立明确的内在的护理专业信念,自觉学好护理专业。
3. 1 PPT教学法
本课程教师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理论内容。多媒体课件制作细致、声像齐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多媒体教学对于扩大课堂信息量、帮助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效果。
3. 2 小组讨论法
适用于护理相关理论的教学。课前老师将教学内容编成学习提纲发给学生,学生分组自学、查询资料,针对提纲准备讨论内容,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表达本组对提纲中的某问题的认识,本组成员可以作补充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最后老师总结,对认识问题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不正确的给予纠正。
3. 3 临床见习法
早期接触临床对于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调查护理程序在临床工作的应用,体验医院的工作环境、指导学生以案例为基础,模拟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即收集资料,制订护理计划,然后每人写一份见习报告,作为对学生部分测评依据。于见习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对见习教学的评价,内容包括见习内容及方式、见习收获与效果。
3.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引入特定时间的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护理理论、批判性思维、护士与法的学习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课后调研显示,92%的学生反馈能加深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对激发学习兴趣有帮助,心得体会还显示希望在其他课程多开设类似活动。案例教学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从病人立场上体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点,也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符合护理发展要求。
4体会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及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五年制《护理学导论》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我们每一个护理教师都应该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患者、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 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 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 护生的压力
2.1 专科护生的压力: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患者及患者家属、实习生之间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2.2 本科护生的压力: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
2.3 实习护生的压力: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患者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时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 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其他临床教师、患者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 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
4 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