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的团队协作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团结协作;测试效率;商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0-0057-01
读《体育教学》2012年第8期《团结协作提高测试效率》文章后,笔者根据姜炜老师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教学实践,几次下来效果不怎么理想,出现了几点疑惑想与姜炜老师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疑惑一
姜老师在测试小学生50米时,采用了3名教师和几名学生团结协作,采用学生计时,我个人认为不妥:
(1)50米是速度项目,对计时要求非常高,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差错。小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时间很有限,经常容易走神开小差。
(2) 秒表是灵敏度比较高的,要求学生反应速度、手指按健速度都比较高,还有小学生开表和关表时间的判断把握也不很到位。
我在实践中,用初二学生做裁判,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同学开表慢、有的开表快,由于各个同学开关表判断不统一,出现了名次在前成绩在后面,计时成绩跟真实成绩有很多出入。真是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准确性了。
在测初中学生50米时我的做法是:3名教师和几名学生合作测试。分工如下:1位教师发令,2位教师计时,每位教师计3个道次学生成绩;2名学生组织学生排队,3名学生看每组名次,2名学生记录成绩表。这样一节课可以测试几个班级,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疑惑二
采用筷子作为名次编号,我认为不怎么安全:
我们平常上课都要求学生不可以带尖硬有危险的东西到操场。比如,胸卡,钥匙扣等。筷子是尖硬东西,在运动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小学生活泼好动爱打闹,手上拿筷子非常不安全。
我建议可以用扑克牌或硬纸(上面写好编号)来代替,这样可以消除安全隐患。如果采用带有编号的硬纸,上面带有学生喜欢的动漫(如第一名是迪迦奥特曼,第二名是赛罗奥特曼)等,这样效果会更好,学生会更喜欢。
疑惑三
在测试800米时,采用至少3名教师协作。1名教师记时,1名教师按照学生先后到终点排队编号,带队到成绩记录处,还有1名教师成绩记录。
问题1:如果是3个班同时上体育课,那3个教师合作那没问题。如果是2个或4个班上体育课怎么样合作。我假想2个班需要3个教师,那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了。
问题2:班级人数的要求:每组编号1~24,超过了怎么办。我在初中八年级3个班总人数167人中测试,每组24人分成7组。测试下来时间不怎么够用。准备部分和分组花了10分钟。可能是学生分组和教师不怎么熟练造成的。但是小学生速度没有初中快呀,不知道姜炜老师是怎么做到的。
问题3:测试项目上是否有局限:如果是初中学生测试,男生测试1000米,女生测试800米。那这种方法是否也适用。
在测学生800米或1000米时,我的做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测试前准备工作:教师准备多功能秒表一块,成绩记录表一份,记录圈数表多份,同测试人数相同的名次卡片若干张。教师负责计时及报出名次。2名学生负责组织分组,5~8名学生负责记录圈数(每人负责看3名测试学生),1名学生负责分发名次卡片,名次是根据教师所报的名次,1名学生记录测试成绩。这样可以解决以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测试效率。如果是几名教师合作的话,可以装备2块秒表,一组跑完,后面一组开始测试。
我在采用团结协作测试体育项目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但也收获了不少,比如发现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很乐意去参加比赛测试,积极性很高,很多同学测试下来成绩比平常练习成绩都好。好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成绩,跑来问我是否表有问题或记错了。我理解为:(1)学生跟不经常在一起的同学跑,在速度上没有顾虑。平时练习,测试都是本班同学,都知道彼此的水平能力,都跟着跑,缺少拼劲。(2)有的同学想在其他班级同学面前表现一下,为班级和自己争光。(3)测试的氛围,因有很多同学在一起观看加油,给测试者带来了一定的激情,好比比赛有的运动员就能够超水平发挥,就是这样的道理。总之,这样测试形式能够增强体育测试的气氛,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能够增加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更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
【关键词】 泛在网络;虚拟项目;实践社区;远程实验;知识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9—0072—06
随着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如何加大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国内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尝试,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加大。但总体来说,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不足:首先,国内多数高校采用的仍然是基于学科专业“条块分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合与实践训练;其次,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尤其是应用型专业,实验环境和技术方法与业界实际情况脱节现象严重;第三,很多高校近年来构建的软、硬件学习资源与各类教学辅助平台仍然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主动学习的需要[1]。
为了加强高校多学科(专业)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引入虚拟项目理念,利用虚拟项目的多组织、动态合作、消除时空障碍等特性,对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学习模式进行研究。在结合虚拟项目、虚拟企业与虚拟技术改进教学方面,学者们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实践:马轶男引入了虚拟项目与虚拟工程的概念,同时将项目教学法贯穿到建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2];张志刚等采用虚拟软件工厂模式,将企业软件生产过程与程序设计项目教学模式相结合[3];王基生等则对在教学中使用虚拟实践平台进行了探讨,进一步丰富了教学技术手段[4]。然而,目前教育界的尝试大都围绕个别专业或某门课程开展,很少涉及学科专业交叉,更没有上升到学校层面,支撑“虚拟项目”运作的信息平台建设也严重滞后,使得虚拟项目模式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泛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遵循“学科交叉、多方参与”原则,引入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科研院所、相关企事业单位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校外机构,面向在校师生、毕业校友与校外导师,给出了一种适用于泛在网络环境下以虚拟项目为驱动的开放式团队协作学习模式。本文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泛在网络与知识管理相关技术、具有强大的终端控制与知识处理能力的信息平台,为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提供技术支撑。
一、泛在网络下的高校虚拟
项目团队协作学习模式
虚拟项目是项目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基于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的网络组织结构[5]。虚拟项目模式适用于高校内部不同学科专业之间、高校与校外相关合作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例如针对 “物联网技术推广”等热点问题,高校的建筑工程学院可以与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以及校外物联网技术企业合作,设计“智能家居系统”、“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等项目。除了面向理工科的科研项目外,虚拟项目同样可以涵盖人文、社科与经管等学科,还可以包括教研项目、学工项目等。虚拟项目需要一个团队来实施,虚拟项目团队是指一群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边界的人通过先进的通讯和信息技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协同工作的团队[5]。高校虚拟项目团队组织是一种动态联盟形式,包括一定数量的项目管理者和团队成员。高校在校学生依托虚拟项目,采用与行业当前发展情况接轨的技术与方法,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有目的学习,对增加复合型经验知识储备、培养创新应用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无线宽带等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与3G网络不断普及,泛在网络(ubiquitous network)环境日益成熟。泛在网络,也就是人置身于无所不在的网络之中,实现人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网络与任何人与物的信息交换[6]。在泛在网络技术支持下,虚拟项目团队协作更加便利。在上述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一种泛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
高校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在推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在虚拟项目设计上,突出了“多学科专业交叉”与“创新性”,学生通过参与此类项目,不仅可以增加其它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提高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其次,在虚拟项目合作单位方面,依托泛在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合作单位选择范围,与高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内外其它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团体等都可以纳入进来,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彻底摆脱了高校内部固有资源的局限,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充分利用合作单位的资源,开阔眼界;第三,在虚拟项目团队成员选择上,借助泛在网络技术,可以把项目团队成员从高校在校师生,扩展到包括外校师生、毕业校友、企业与社会团体中的工作人员等,通过协作学习,博采众长,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新知识、新方法;第四,在虚拟项目团队成员协作学习方式上,基于泛在网络相关技术,团队成员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智能终端参与协作交流与学习,还可以通过RFID、M2M与传感网络等技术传输数据,并且对异地可编程硬件设备进行授权范围内的远程操控;最后,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强化了知识库建设,使学习平台具备了较强的知识管理能力。
图1 高校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模式
这种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对开拓学生视野,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需求,增加学生跨学科专业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具备组织与管理上的可行性。该模式的运作,除了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协作机制外,还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综合信息平台作为技术支撑。
二、泛在网络下的高校虚拟项目
团队协作学习综合信息平台
泛在网络是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的高度协同与融合。泛在网络技术使得个人和(或)设备在预订服务的情况下,具备不受时间、空间与方式限制的、以最少的技术限制接入到服务和通信的能力[7]。在体系结构上,泛在网络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延伸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别用来感知数据、传输数据,以及为行业需求提供具体的应用服务[8]。根据泛在网络的技术体系,本文给出了一种泛在网络下的高校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综合信息平台模型框架,如图2所示,分为感知延伸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其中,感知延伸层由包括RFID标签与读写器、M2M终端、传感器网络与传感器网关、MEMS传感器、GPS终端等设备组成,主要实现学习过程中终端设施的感知、识别与定位,远程实验设备信息的实时采集与获取。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通过现有的各类网络进行传递,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应用层围绕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的需求构建综合信息平台,根据系统功能结构,细分为虚拟项目管理平台、虚拟项目远程操作平台、虚拟项目实践社区和虚拟项目知识管理平台等等。信息平台通过统一数据接口,与高校内部以及合作单位的相关信息平台互联,通过在线或离线方式,进行交流协作和信息共享。本文分别对虚拟项目管理平台、虚拟项目远程操作平台、虚拟项目实践社区和虚拟项目知识管理平台进行介绍。
图2 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综合信息平台框架
(一)虚拟项目管理平台
虚拟项目管理平台,主要面向高校虚拟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管理者两种角色提供相应的管理功能。本文给出了高校虚拟项目管理平台模型框架,分为数据层与应用层,如图3所示。
在应用层,面向高校虚拟项目管理机构,除了提供虚拟项目指南、虚拟项目立项审核、中期检查与结项审核外,还提供了项目合作单位与项目团队信息管理功能。与普通的科研管理平台相比,本文给出的项目管理平台中,新增了虚拟项目评估分析功能,即对已经结项、撤项、延期的项目,结合项目团队反馈,对项目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对合作单位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进行分析与总结,形成知识,保存在知识库中,作为未来项目指南规划和项目立项审批的参考依据。面向项目管理者,应用层提供了虚拟项目成员管理、虚拟项目设备管理、虚拟项目经费管理和虚拟项目过程管理等功能。其中项目成员管理包括对项目成员进行分工、对成员工作进行考评、对成员流动与变更进行管理。虚拟项目过程管理则对项目实施中的各阶段进度等进行管理。
图3 虚拟项目管理平台框架
数据层,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其中项目管理综合数据库是项目管理平台各功能模块对应的后台数据库的集合;文件系统负责管理包括项目申报书在内的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有关文件;项目评估分析知识库中存放项目分析评估模块统计出来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以项目管理者、项目合作单位、项目选题等为主题进行知识的组织。
(二)虚拟项目远程实验平台
在虚拟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实验环节。很多相关的实验硬件设备与专业软件价格昂贵,或体积庞大,一般安装在高校或相关合作单位的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与研发部门,受时间与地理位置限制,团队成员进行实地实验操作的机会非常有限。利用泛在网络与远程控制技术开展远程实验,操作者可以实时控制异地实验场所中的真实仪器,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可以实时、动态地反馈给操作者[9]。
高校虚拟项目中的远程实验,按照实验设备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操作者远程调用异地服务器中的专业软件,或者操作者远程调用异地的实验硬件设备。基于Internet的远程实验室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包括RFID、M2M、传感网络、智能终端等在内的泛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远程实验进一步普及。本文给出了虚拟项目远程实验平台框架(见图4),分为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
从网络层角度看,在远程控制实验室网络架构中,除了各类通讯网络外,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网络控制服务器、网络被控制对象、管理服务器、用户控制终端[10][11]。网络控制服务器是通过网络为网络被控对象提供通用控制算法的计算机设备,可以控制任何具有标准接口的网络被控对象。网络被控对象是指包括执行机构、传感器等元器件,能通过网络接收控制信号,完成一定的功能,并能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测的设备,比如计算机或具有网络接口的嵌入式设备。在远程控制实验室中,通常通过视频监控设备观察网络被控制对象的实时运行情况。用户控制终端是用户对于网络控制服务器和网络被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网络设备,PC、iphone 、ipad等都可以作为用户控制终端。管理服务器则负责远程实验的管理与记录工作。
从应用层角度看,远程实验平台拥有用户信息管理、用户授权管理、实验设备远程操作、设备信息管理、设备分配管理、远程实验数据管理、实验过程监控等功能模块。在远程实验室所在单位工作的虚拟项目管理者,给项目团队中的有关成员开通授权账号,团队成员可以登陆实验管理平台,查询所需设备的状态信息,通过远程实验在线帮助了解操作步骤,在设备空闲的条件下进行远程实验操作,并通过包括摄像头在内的实验监控功能观察实验的进行。实验结束后,远程实验平台将实验结果反馈给团队成员,并将整个实验过程记录在数据库中,实验有关报告以及监控视频文件存储在文件系统中。
数据层存放远程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远程实验视频监控产生的图像和视频信息专门存放在多媒体数据库中。
图4 虚拟项目远程实验平台框架
(三)虚拟项目实践社区
为了保障虚拟项目的实施,给项目团队创造一个协作交流、信息共享的便捷渠道,本文引入网络实践社区模式。实践社区指为了一个共同目的而实际形成某种工作联系,从而需要共享知识、经验的人群[12]。在虚拟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者与团队成员主要通过网络实践社区进行协作学习。此外,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实践社区也是知识收集与知识共享的重要场所。本文给出的虚拟项目实践社区,包括项目成员个人网站、项目论坛和即时通讯工具。
项目成员个人网站,尤其是项目指导者网站,本身也是给项目成员提供学习资源与指导的一种载体。项目论坛为每一个被批准的虚拟项目开辟独立的版面,每个版面提供用户管理、版面信息管理、公告、搜索引擎、资源共享区等功能。公告版一些关于项目进展、项目例会的公告通知;文件共享区是项目管理者和团队成员上传的相关技术文档与多媒体资讯;搜索引擎则对社区中的文档资讯提供包括模糊查询在内的多种查询方式。论坛版面管理员由项目管理者担任,项目论坛是项目团队进行离线交流的主要渠道,当项目结题后,相关版面被删除,以释放网络空间。此外,虚拟项目实践社区还可以利用QQ群与MSN等进行多媒体实时交流与协作。
(四)虚拟项目知识管理平台
在虚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者与团队成员会把自己拥有的经验以及对新知识的需求,在虚拟项目实践社区中的项目对应版面,并以数据的方式保存在版面对应的后台数据库。通常对信息的检索,主要还是基于“字符串匹配”方式,既不支持“近义词”语义模式,也不支持对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基于内容的检索;而且对信息的检索以版面为单位,不支持在整个网站范围内的全局检索,这些因素给项目组成员在实践社区中搜寻知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当某个虚拟项目结题以后,该版面被删除,对应的网络存储空间被释放,原来版面中积累的知识就会丢失。因此有必要建立独立的虚拟项目知识管理平台,将散布在实践社区中的离散无序的知识,以及项目成员拥有的隐性知识,经过整理、评估,以规范的格式永久保存在知识库中,并建立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为项目组成员提供便捷的知识服务。为此本文给出了一种虚拟项目知识管理平台框架,如图5所示。
图5 个性化学习知识管理平台框架
该平台的核心是知识库管理系统与知识库,并拥有具备web挖掘与文本挖掘能力的知识发现工具。通过用户界面提供知识追加、知识评估、知识导航、知识检索、知识派送等功能。项目管理者可以利用知识追加功能,将个人经验知识、收集整理的版面知识,以及通过知识发现工具从实践社区等途径获取的知识,根据知识的内容,提取关键字,编码并存储到知识库中;项目组成员同样可以追加知识,但要经过项目管理者评估审核,才能进入知识库。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知识导航、知识检索等工具,在整个知识库范围内获取知识。知识检索能够支持多项搜索技术,包括自然语言检索、布尔检索、自动词根扩展、辞典综合、对象类型和索引领域检索、概念检索、模糊检索等。知识管理平台也可以根据团队成员的知识需求,主动向成员派送相关知识。
知识管理平台除了面向项目团队成员个体单独提供知识服务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实践社区等渠道广泛共享知识,实现知识管理的良性循环。
本文给出的泛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模式的相关机制并不复杂,也符合目前校所合作、校企合作进行科技孵化的趋势,在组织与管理上具备可操作性。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信息平台建设的技术难点涉及泛在网络、远程实验和知识库技术。在泛在网络技术方面,智能终端和无线通讯技术早已普及,RFID技术、传感网络等技术也已经走入校园,在高校设备管理、校园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应用[13];此外,远程实验室建设与知识库建设等技术也已经相对成熟[14][15][16]。因此,本文提出的泛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综合信息平台在技术实施方面也具备可行性。
三、高校虚拟项目团队协作
学习平台建设中的关键事项
第一,在高校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模式的管理与协调机制建设方面,应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校内不同学科专业间的交叉协作机制,建立健全高校与校外合作单位之间的交流协作与资源共享机制,并明确合作单位授权共享的软、硬件资源的范围与访问方式。
第二,在虚拟项目设计方面,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追踪相关领域的技术前沿和发展动态,以培养跨学科专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统筹考虑非应用型专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可以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系统论证,给出虚拟项目指南;相关院系专业可以根据项目指南,与合作单位协商确定具体的项目方案。
第三,在虚拟项目团队中学生成员的吸纳与管理方面,指导教师首先在相关专业的班级进行宣传,吸收已经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作为成员骨干。此外,为了降低团队骨干成员因毕业等原因退出而对项目进程产生的不利影响,项目团队可通过适当考核吸纳部分低年级学生,这部分学生早期在团队骨干的指导下,从事基础性工作,随着个人技能的积累在团队中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当骨干成员因故退出时,这一批学生已经有能力取代相关空缺位置,使团队实现可持续的良性传承。在指导教师的协调下,团队参照企业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位学生明确彼此的职责与协作关系。
第四,在虚拟项目团体协作学习信息平台建设方面,首先,为了实现与合作单位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需要针对合作单位的异构数据源和软硬件平台,设计统一的数据接口进行存取,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合作单位新增的信息化建设开支。其次,要强化泛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加强校园的无线网络建设,实现教学区、图书馆、宿舍区WI-FI的全覆盖,降低学生在网络方面的经济开销;另一方面,扩展RFID技术、M2M等技术在远程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完善远程实验环境。最后,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通过权限设置与防火墙建设,降低包括未经授权的远程实验、信息泄漏、信息篡改等在内的安全隐患。
四、总结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泛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给出了一种由高校内部不同院系,或者高校与校外合作单位共同参与的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模式。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校外研究所、企业、实习基地等机构的资源与行业经验优势,极大地扩展高校学生的知识环境与资源空间,在协作机制与信息平台的支持下,这种协作模式也呈现出高度的便捷性与灵活性。本文同时给出了一种与该学习模式相适应的、适用于泛在网络环境的综合信息平台模型,该平台在扩充实践社区功能的基础上,明显提升了远程实验和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在管理与技术层面,本文提出的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平台都具备实施可行性。
通过虚拟项目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尤其是以跨学科专业的创新型虚拟项目为驱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掌握其它相关领域的知识,而且通过带着问题学习,提高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水平。该学习模式对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后续研究中,我们还将对学习模式做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焦传震. 交互式教学模式下网络开放大学个性化学习有效性构建[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6):33-39.
[2] 马轶男.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中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244.
[3] 张志刚,项莉萍. 基于虚拟软件工厂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19):5319-5320.
[4] 王基生,于平太,李莹,孙苗苗. 虚拟实验平台开发和应用的理性思考[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136-139.
[5] 韩娜,乔什,桑海涛. 虚拟项目中的团队与项目管理[J]. 计算机教育,2010,(1):52-55.
[6] 张平,苗杰,胡铮,田辉. 泛在网络研究综述[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5):1-6.
[7]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Y. 2012 (Y.NGN-UbiNet).Overview of ubiquitous networking and of its support in NGN[S].Geneva:ITU,2009.
[8] 胡新和,杨博雄. 一种开放式的泛在网络体系架构与标准化研究[J]. 标准化研究,2012,(8):61-64.
[9] 吴先球,刘朝辉,叶穗红,张诚,孙番典,陈俊芳. 网络环境下远程实验的技术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30-33.
[10] 戴亚平,田德振,董芳艳. 混合结构的互联网资源共享和远程控制实验室[J]. 仪器仪表学报,2008,29(2):250-255.
[11][14] 刘婷,钱扬义,彭豪. 基于网络的远程实验室研究:国内13年研究回顾[J]. 远程教育杂志,2013,(2):107-112.
[12] 宁玉文,沈霞娟,高东怀,张迎. web2.0环境下的高校虚拟学习社区设计[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22(5):210-212.
[13] 马满仓. 泛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J]. 电信科学,2011,(10A):306-309.
[15] 潘基鑫,程璐璐. 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管理模型理论分析与构建[J].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0):28-33.
[16] 谢明风,孙新. 基于本体知识管理的远程个性化网络学习系统模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1):47-53.
收稿日期: 2013-03-15
作者简介:朱李莉,助理研究员,硕士,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11167)。
关键词:就业课程;协作教学;团队模式
收稿日期:2013-06-04
作者简介:王世威(1982- ),男,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教师,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本。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就业课程通常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内容,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但大都还在进行专业、课程、师资、政策支持等诸多方面的调整。从现实看,高校就业课程教学还有很多不足,如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不足,存在专业化不强、针对性不强、氛围不浓等问题,就业课程师资和教学需求失衡等。
目前,就业课程教师来源一般是就业服务与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相关学科专任教师等,也有一些高校聘请用人单位负责人事工作的人员;多数高校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有些学校采用单一教师主讲制,有的高校采用集体备课、专题授课的方式。由于该课程涉及环节较多,不同专业的差别很大,因此,适合实行协作教学。所谓协作教学,是由不同人员组成教学小组“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完成教学,基本类型有分层负责模式和合作模式,区别在于是否有团队领导或主讲教师。国内还有学者根据协同的组织模式,提出典型模式(分层负责模式和合作模式)、支持模式、平行模式和嘉宾模式等实践模式,每种模式均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
二、协作教学的模式及评价
(一)分层负责模式
分层负责模式是指以就业服务管理负责人、就业教研室主任、院系就业工作负责人为主导,根据教学大纲和相关的文件精神,按照就业课程体系,制定严格的教学内容、任务和考核标准,并根据内容安排相应的人员开展教学。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有很强的学科特征,将就业课程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或者是多学科交叉的成果,有利于形成所在教学范围的教学权威和政策一致,便于年轻教师的提升,也有利于形成富有研究特色和措施配套的就业课程教学、研究、管理队伍。该模式的缺点是对于第一负责人的就业素养要求特别高。目前,就业课程不属于独立的学科,尚未形成具备自身逻辑的知识体系,从教人员流动性大,抑制了教师的异质和个性发展,难以应对不同专业学生有较大差异的就业选择等。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是该教学单位已经出现长期从事就业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较高学术权威、管理地位的专家,具有较为合理、成熟、相对固定的就业课程讲授队伍和工作人员,对社会经济形势、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有较为敏感的反应,并且对于学生的就业技能有较高的塑造和考核能力。这种模式的实施流程是由第一负责人确定教学内容、指定教学参考范围、安排讲课计划、安排教学人员、督导教学质量、协调教学冲突、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进行教学反思等。
(二)合作模式
就业课程教师组合为合作模式时,需要两名及以上就业课程教学科研水平相差不大的教师,共同设计课程任务、分工备课、共同讨论授课内容、统一考核标准,每一位授课人员通常隐藏自己的特长和理解,不同任课教师对同一学生的考核差别不大。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学人员地位平等,教学水平和质量控制差异小,对于就业课程的理解较为一致,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单个教师由于对某一环节的生疏所造成的偏颇,通过变换主讲教师,协调不同任课教师的时间冲突,能够形成稳定的教学、研究、工作团队。该模式的缺点是授课人员水平相差不大,如果均为较低水平,将直接影响授课整体效果,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是授课教师对就业课程的把握比较到位,教学研究技能能够满足一般水平要求,学生找工作同质化程度较高,就业手续流程相对简单。
(三)支持模式
就业课程的支持模式与典型的合作模式有些类似,授课内容和考核由团队共同决定,但每一位授课人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去针对一个班级讲授全部课程或者针对不同班级讲授某一章节内容。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共同讨论授课内容和考核标准,但尊重不同授课教师的个性,备课和授课过程能够发挥各自不同的专长。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教师在呈现自己特长的同时也表现出缺陷,对整体课程的把握和所讲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疏离和脱节,不利于学生对就业课程的系统掌握。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是从教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教学风格等不尽相同,但课程考核标准基本一致。这种模式的实施流程是由某位任课教师召集,小组共同拟定授课任务,根据特长、意愿分配具体授课班级或环节,随机分担课程考核。
(四)平行模式
就业课程的平行模式,通常是指两位任课教师合作制定授课内容,之后根据个人特长、学生特点、实验目的对同一班级学生分组教学。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在同一授课任务范围内,有利于不同教师特长的发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该模式的缺点是教师的特长可能难以满足学生就业意愿和水平的差异程度。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是学生就业意愿分化明显,授课教师恰好能够满足这种分化;两组学生就业意愿差别不大,但在不同授课风格、方式之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反馈,支持教育实验研究需要。这种模式的实施流程是教学目的有互补或者同质的两位教师协商拟定教学任务,交流教学过程,比较期末课程考核。
(五)嘉宾模式
嘉宾模式是指其中一位就业任课教师作为某个班级的课程负责人,单独对就业内容、讲授方式和考核标准进行安排,但根据课程环节、外脑资源定期邀请某方面专家或某单位实务人员,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保持了课程框架的一致性,带有任课教师的个人理解,能够利用校内外资源弥补自己的弱项或加强某个环节的教学,也能为学生增加贴近用人单位招聘要求的内容。该模式的缺点是外脑资源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和任课教师的教学视野、交际范围和机缘有关,可能出现“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等状况,由于所请专家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也可能导致学生就业知识有某种局限,不同专家可能带来不同的建议反而给学生增添新的就业疑惑。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是所请的外脑与课程设置、其他专家有某种程度的契合,或者主讲教师具备协调不同“专家建议”冲突的能力,并能够跟随不同专家不断调整自己对就业课程的理解。这种模式的实施流程是确定主讲教师,根据个人理解和学生特点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并邀请相关专家,最后进行多样化的考核。
三、结论与建议
高校就业课程的特点适合采用协作教学,协作教学有典型的分层负责模式、典型的合作模式、支持模式、平行模式和嘉宾模式等,每一种模式都有所区别,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实施途径也不相同,具体采用哪种模式需要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目前,高校具有建设综合化的倾向,内部招生专业多样化,就业课程任课教师的来源也越来越广泛,学生的就业取向具有多样性、个性化的特征,这就对就业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学分制、分流培养、网上评教等现实约束之下,综合学生的需求、任课教师特长和不同模式的特点,不妨由主管就业的领导或就业课程教研室负责人牵头重组教学团队。如嘉宾模式,针对一个教学班级确定一个主讲教师(通常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学生特点相近的任课教师作为松散的教研小组,共同备课,主讲教师自定授课环节,自行邀请校内外专家,最后由主讲教师布置统一或多样化的考核作业,就学生的就业取向进行科学考核。
参考文献:
[1]潘玮.浅谈普通本科高校就业指导课改革[J].河南教育(中旬),2011,(8).
[2]何创雄.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革的途径和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
[关键词]团队沟通网络平台sharepoint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组织之间相互协作的日益增多,团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为有效的组织形式。尽管团队表现出先天性优于传统组织结构的特点,但同时也对团队内部各类信息的交流、传递与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队的沟通渠道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团队的沟通效率与效果,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队的工作成果。
SharepointServices是Microsoft公司提供的集文档管理、文档索引/检索和协同工作功能于一身的企业门户解决方案。作为一种协作工具,sharepoint可以便捷地构建网络平台,无缝地把员工、团队和知识连接起来,协同团队工作。
二、团队协同工作的优势
在需要多种领域的知识、多种经验技能的工作任务中,团队的组织形式能更好地平衡员工的工作,实现人力、信息、技术等各项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从而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下,团队的组织形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能够快速调整并适应新的形势与环境,使得环境变化对任务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而对于那些牵涉到跨组织、跨地区,甚至跨国界合作的任务而言,团队的组织形式更是以其良好的延展性和它所具有的人才优势、成本优势而受到世界上大部分组织的亲睐。
三、团队沟通平台的主要作用
团队的沟通效率取决于信息的传递渠道、传递效率以及信息的及时更新。同时,信息的组织结构是否清晰也会影响到团队成员对信息的理解和使用。因此,一个高效的团队沟通网络平台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1.提供团队内部信息资源集中与整合的平台:团队的内部信息纷繁庞杂,文档、表单、图片、幻灯片等各类形式都有,因此团队沟通平台必须能够将所有信息进行结构化、条理化的分类与整合,形成一个科学的信息系统,管理并各类信息供团队成员和共享。
2.互相交流:团队成员借助沟通平台,了解团队运作的方方面面,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与其他团队成员及时交流。同时平台也将梳理各类信息,为成员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从而为全体团队成员构造一个高效的协作环境。3.平台应具有统一的用户管理功能,对不同用户设定不同权限,更好地维护信息的安全与保密。
四、Sharepoint搭建团队沟通网络平台的优势
1.成本低廉。Sharepiont是微软公司免费提供的,只要团队平台的服务器运行有Windows2003Sever就可以下载安装使用,不会额外增加成本。
2.提高沟通效率。虽然团队成员可以借助电子邮件、网络会议等先进的交流工具工作,但是sharepoint可以让团队的工作更为高效。工作安排,信息的上传、维护等都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完成,并为所有成员共享。这样无疑大大降低了工作的重复度,提高了团队沟通的效率。
3.创建和管理试图。Sharepiont的视图管理提供了查看库中最重要或最适合某种用途的项目。用户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体现共享与个性化的组合。
4.使用共享日历、警报和通知协调工作。借助Sharepoint出色的日历功能,团队可以很好地规划任务的进程,制定完善的计划,并将项目节点或者重要事件的截至日期清晰地标识。有了日历和各种通知、报警功能,团队成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任务的进展情况,调整当前任务,从而提高团队的协同工作效率。
5.优化信息的组织形式。大量的团队协作信息必须经过整理与分类才能交付团队成员使用,否则会导致信息的杂乱无章以及成员的错误决策。Sharepoint门户包含了多种内容组件,包括列表、文档等各种信息载体,拥有集成文档管理功能;同时也拥有用来组织信息以及可以协助成员顺利查找信息组织组件。这些组件使得团队能够从各种角度来组织信息,允许将各种信息资源组织成为多种视图,方便信息的查找和共享。
6.在线讨论。讨论是团队协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sharepoint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在线讨论的功能。团队成员可以发表个人的不同意见,集思广益,作出正确的决策。团队成员甚至可以创建自己的调查,轮询其他成员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通过工作组投票来做决策。
五、结语
借助Sharepoint构建的团队沟通网络平台,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团队的信息管理以及整合提供了高效的手段,是完善团队沟通渠道、提高团队沟通效率的理想工具和手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效团队 团队建设 团队合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也就是说,团队是由一些具有共同信念的人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各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某一方向,形成比原组织具有更强战斗力的工作群体。团队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各个公司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面对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技术及管理的日益复杂,很多企业之所以发展势头强劲,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其根源不在于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而在于其员工整体“团队合力”的强大。
(一)团队合作是团体力量的来源
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如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互相推诿,不讲协作必然导致一盘散沙。经济学中有一个杠杆定理,笔者认为团队的协作精神就是这个杠杆的支点,成功的协作可以事半功倍。一个团队要有力量,不是靠人多,而是靠合作。我们只知道比尔・盖茨,却不知道他背后团队的凝聚力是将他推向成功的最终动力。
(二)团队合作能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靠个人能力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而当这些单个人组成一个团体,并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包容他人,善假于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能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实现仅凭自己力量无法实现的理想。
(三)团队合作能增强企业的生存力
团队所依靠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因此团队合作往往能激发出团体不可思议的潜力,集体协做干出的成果往往能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未来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企业来说实质上是团队的竞争,只有发挥每个人的发展潜能,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生存并发展壮大,所以团队的力量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团队的合作才能增强企业的生存力。
二、高效团队的特质
对于企业来说,团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只有具备下面这些特质的团队才能被称为高效团队。
(一)共同目标
共同的目标是团队存在的基础,是团队的灵魂,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望与目的。高效的团队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成员共同愿望在客观环境中的具体化,是团队的灵魂和核心,它能够为团队成员指明方向,能够使团队成员为之付出努力、最终共同实现目标。
(二)团队协作的氛围
协作的优劣,是团队建设的关键所在。一个团队如果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一个高效的团队一定是一个团队关系和谐的集体组织,组织成员之间互相依靠,互相关联,彼此信任,充分沟通协调,共同合作实现团队目标。
(三)梦想与激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每个人都在用他的方式去实现。一个高效的团队能协助和引导队员了解他们的梦想,让大家的梦想具备交集,并且将这个交集放大,然后互相激励,迸发出工作的激情,每个人都会受到团队的鼓舞,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团队精神。
最后,一个高效的团队,必然会有一个大家愿意跟随的领导者,他能更好地营造团队的核心能力,更好地传导团队精神,能将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可以说领导者是组建高效团队的关键,是团队稳定和团队成功的保障。
三、如何建设高效团队
在企业中塑造高绩效团队是企业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对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的一种特殊挑战。那么,如何才能将团队建设成一支高效的团队呢,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企业在塑造高绩效团队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共同的愿景和目标
要使团队高效运转,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就是让大家知道“我们要完成什么”、“我能得到什么”。在制定团队目标时,除了使目标明确,可衡量,可实现之外,为了使团队的目标更具激励作用,在设计目标和愿景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了解由什么样的人确定团队的目标。一般情况下,确定团队目标要由团队的领导者和团队的核心成员参加。二是团队的目标必须与团队的远景相连接,两者的方向相一致。愿景是勾勒团队未来的一幅蓝图,具有挑战性,会激励团队成员勇往直前的斗志。三是必须发展一套目标运行的程序。目标确定后不一定是准确的,还要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随时纠正和修正,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四是必须将目标进行有效分解。目标来源于远景,远景又来源于组织的大目标,而个人的目标来自于团队的目标,它对团队的目标起支持性的作用。五,必须把目标有效地传达给所有的团队成员以及相关人员。
(二)培养良好的团队氛围
首先,要强调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不懂得尊重人,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个尊重不能是无形的,必须是有形的,可以看得出来、感觉得到的,比如:要求对人守时、守信、虚心听取意见等。
然后是沟通,好的沟通就像一个灵敏有效的神经系统,又像是机件运行的剂。而建立一个拥有良好沟通的团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团队成员能学会自如地、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认可别人的长处,每一个人都充分信任他人能够胜任其所需完成的部分。另外在团队沟通中,言谈是最直接、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一种途径,有效的言谈沟通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倾听。有效倾听能增加信息交流双方的信任感,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
灵活的授权也是必不可少的,授权有利于充分发挥团队队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要通过授权让团队成员分担责任,使团队成员更多地参与项目的决策过程,允许个人或小组以自己灵活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灵活的授权也显示了领导对团队成员的信任,也给团队成员学习与成长的空间。这种信任可以奠定团队信任的基础,也是团队精神在领导与团队之间的体现。
团队是每个团员的舞台,团队关系越和谐,组织内耗越小,团队效能就越大。这样的团队必然能共同渡过难关。
(三)提高团队领头人的领导力
领导力是指领导在动态环境中,运用各种方法,以促使团队目标趋于一致,建立良好团队关系,以及树立团队规范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能够带动并且提高整个团队的活力,指导并帮助团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首先,团队领头人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修炼,提高自省力,实现自我完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只有领导者具备并发挥领导力,才能有效引导和激励员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组织的核心能力。同时在领导者自身提高的基础上,带动团队共同学习,使整个组织中充满着学习气氛,所有成员都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次,领导者要使成员对团队有归属感,清楚界定每位成员扮演的角色,清楚界定每位成员的责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通过合理的授权,使组织内的每个人都拥有合理的权力,相应的主人翁意识就会越强,就会越愿意投入。授权其实是在组织范围内分享更广泛的领导力,使领导力超越个体,以多元变化的形式成为团队的力量。除了合理授权之外,有效的激励也是强化领导力的重要手段。领导力的培养与发挥关键在于下属能否心领神会并有效执行。通过激励,增强达成某项目标的驱动力,使下属更愿意积极地投入并提升相应的绩效。激励的同时,同样需要协助下属扫除工作障碍,改善工作流程,增进工作能力,发挥最大的效用。
(四)建立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团队文化
文化和领导力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开来理解。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团队文化是领导者的文化,领导者要有独特的能力来创造、融合、管理文化。另一方面,团队文化的形成,团队价值观得到成员的广泛认同,使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产生使命感,又会进一步提升团队的领导力。当然团队的文化和价值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乃至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中突,这时就应认识到顺应企业或者社会价值观的战略意义,作为团队的领导就应充分发挥领导力,发起对团队价值观的修正。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圣吉,郭进隆译. 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2003.
[2]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严梅福. 团队管理与团队建设,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4).
关键词:项目管理一流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188-01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项目管理是一项特殊的任务,具有很强的完整性,同时也有很强的时间性,是贯穿项目周期的一项管理过程。项目管理中需要利用人、设备、技术、资料等各种资源因子,实践证明项目管理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因子。
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是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完成项目目标的,根据项目中角色和职责分配和细化,必需要有一个有责任感的、有强烈协作精神以及能共同进退的团队来完成项目的目标。一个一流的团队、高效的团队、有强烈协作精神和驱动力的学习型团队是项目的成功的关键。
一流的项目管理团队应具备以下几点要素:(1)团队的架构完善,人才配置合理均衡。(2)团队应由一流的项目经理作为领导者。(3)团队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4)团队应有专业的技术能力。打造一流的团队应从塑造团队核心价值观开始,让每个项目成员与团队的目标保持一致,由价值观决定着每一成员的态度与行为,并促使每个成员保持一致性。项目经理就像舵手一样,要成为项目成员的榜样,保持正确的方向,团队才能冲破重重险阻,达到胜利的彼岸。项目经理应该具备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懂得充分授权的意义、会主动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协调。责任感是团队中最基本的要素,只有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了这种责任感,能够积极主动工作,才能够谈得上后续的沟通和相互协作,以达到团队所共同确定的目标。而协作能力在现代的项目管理的重要建设对象,每一个高效的一流团队就是一个协作能力出色的队伍。打造高效的一流团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而需要团队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脚踏实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项目当中去,项目才能取得成功。
项目的成功需要一流的团队,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团队的建设应有不同的建设重点和需求。
在项目初期,团队的建设应侧重于人力资源的整合—— 即建立团队的过程。一个项目启动,应首先确定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有很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沟通能力、把握重点的能力等。项目经理首先面对的任务就是进行人员选拔,组建项目团队。在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配置前,项目经理应首先要对项目进行分析,并与项目管理方进行有效的沟通,获取客户对项目的愿景和期望,然后分析项目实施对团队成员的技能需求、责任需求、习惯需求等,根据这些需求有目的的从企业中选择项目团队成员。如果企业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供项目经理选择,项目经理可以比较顺利的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拔合适的项目团队成员。但现实情况中,企业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供项目经理挑选,在有限的资源中,项目经理需要审视每个供选择的人员,不但要考虑每个人员的技术能力,还需要考虑个人的工作习惯、协作精神、责任心,甚至是个人脾性。因为项目是需要集体参与、共同协作完成的,任何项目成员的知识技能、习惯和个性都会影响项目的完成情况。慎重选择项目团队成员,组建项目团队,能够减小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员管理的偏差。
项目制定计划阶段,对项目进行工作分解和分配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使项目团队成员不断达成共识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有效的人员沟通和工作的协调分配最为重要。项目经理在该过程要充分利用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起到项目目标的宣传者作用,使项目目标深入每个项目成员对项目的理解中。在不断的沟通过程中,项目经理可以更深入了解每个项目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水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分配,让队员充分发挥个体的专业优势。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加强项目成员间相互的沟通和了解,活跃项目气氛,使全队保持旺盛的活力。加强项目成员对项目团队的理解和支持是组建一流项目团队的前提。
对于从一般的群体(以下简称群体)到一般的团队(以下简称团队)的建设所要经历不同阶段,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向来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比如,《企业团队建设方法》的作者认为团队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形成期(成员从混乱中逐渐理顺头绪)、凝聚期(成员开始产生共识与积极参与)、激化期(成员可以公开表达不同意见)、收割期(成员和组织开始品尝甜美果实);《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者也有类似的五个阶段的划分:开始阶段、困惑阶段、成型阶段、行动阶段、团队阶段。笔者以为,对于处在不同的组织内外环境中的不同集体,其群体到团队的建设过程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就整体发展阶段划分而言,从起步到成型再到团队乃至高效的团队,这期间涉及了群体、团队和高效的团队三种状态,并且要经历起步、磨合、互补和提升四个发展阶段。(图1)
接下来,笔者将按照这三个状态和四个阶段的先后顺序对每一个状态和阶段的特点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同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重点发展策略性建议。(表1)
(一)群体状态。作为团队建设的起点,此时的集体还是一个由具有不同的动机、需求与特性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所以它的特点是:个体成员的目标优先于集体目标并各自独立,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也只是一名普通成员,因此被动地接受领导安排的任务;成员之间因沟通不够而缺乏了解和支持,并且彼此小心谨慎;成员的技能组成是随机的并且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个体成员在集体的决策中极少有参与的机会,而集体也缺乏对成员奉献个人才能的环境支持。也正是基于上述各种原因和表现,整个集体的效力一般不会超过所有个体成员效力的总和。
无论是对于一个因为组织要求而不得不进行团队建设的群体,还是对于一个主动想要通过团队建设来发展自身的群体,此时的重点发展策略都应该是:深刻地理解团队的理念并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计划,而在这方面起最大作用的是群体的领导和主要的负责人。
(二)起步阶段。随着团队理念的导入和发展计划的推行,团队建设正式开始。此时的集体虽然形式上告别了从前的群体状态,进入了所谓的团队预备状态,但在实质上仍然具有更多群体的属性。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成员之间互相打量和熟悉,并逐步找到自己对于他人的位置,但是相互间会掩藏真实感情,彼此猜测,沟通不畅。大部分成员在此时仍然倾向于遵循固有的规则,新任命的负责人也通常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此期间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由于成员之间并不相互充分信任,个人的弱点基本处于隐藏状态。
作为起步阶段的团队建设,首要任务是明确团队的目标,让每一个成员不仅清楚地了解它还要真心地拥护它,并逐步将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的目标调整到一致的方向上。其次是要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创造成员间相互沟通的机会与场所,同时建立负责人的威信。而在推行前两项内容的时候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容忽视,这就是要使成员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有乐趣。为此,在这一阶段可以采取召开动员会、进行破冰游戏和拓展训练,以及改变工作环境和增添辅助设施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集趣味性与权威性于一身的团队建设手段。
(三)磨合阶段。由于团队目标的深入人心和多种沟通渠道的建立,新集体的群体属性逐渐弱化,团队属性逐渐加强。而随着成员之间相互活动的增加以及各项集体工作的展开,个体成员的个性开始显露,并且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各样的冲突与矛盾。通常成员对新的控制与支配等原则还可能产生争议,对负责人的能力也有可能产生疑问。另外,在这一阶段,成员尚缺乏主动投入的精神,集体内的小团体也开始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磨合阶段是一个充分暴露问题的时期,但它同时也是一个解决各种问题和建立良性机制的关键时期。
面对这些似乎是忽然间一同接踵而来的问题,最大的挑战其实来自成员们的内心:如何保持沉着和勇气并从容而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所以此时的首要策略是应该让所有的成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这是正常的并且是一个必要的阶段。与此同时培养成员们处理冲突的能力,并鼓励正确地对待问题和失败。所以,适时地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是很必要的。另外,在这一阶段还应注意保护双向的信息沟通,并做到信息共享。再有,在这一阶段适当地鼓励成员介入参与式的管理同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互补阶段。经过必要的磨合期,特别是在成员处理冲突的能力和参与意识得到增强之后,新集体的团队属性也进一步得到加强,并且此时的集体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准团队了。而随着集体工作能力的增强和成绩的被认可,个体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逐渐增强。与之互动的是个体逐渐找到了新的角色定位,并能够在集体中较主动地发挥个人的能力。在此阶段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个人情感得到发展,成员间互相关怀的态度形成,并认识到各成员间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他人的贡献。但是随着各成员真正才能的显露,也会有一部分成员因为知识背景、现有技术和个体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在协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发展策略应该是加强新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成员在进一步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发挥出个人的特色。所以,建议为不同的成员提供必要的培训与开发机会。同时也有必要再次强调团队的目标,深化成员间的沟通,培养协作能力,促进长期关系的发展。另外,此时的正面肯定也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来,因为给予积极的认可和适度的授权可以让成员更有责任心和归属感。而在这期间让成员间形成主动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的良好习惯则是这个准团队进入加速前进的良性循环的关键。
(五)团队状态。凭借着前期奠定的坚实基础和良性循环,在全体成员的长期共同努力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最终可以形成。它将主要表现出一般团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在集体目标优先于个体目标的环境中,成员具有强烈的组织归属感,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发挥个人才智;所有成员在彼此信任和公开坦诚的环境中沟通,鼓励发表各种意见和建议;相互支持的成员的技能组合也已经调整为多元互补的状态;随着全体成员对领导依赖的逐步减少,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参与任何影响团队的决定;而最重要的是此时的集体工作的结果已经明显地高于单个个体成绩的总和了。但此时的团队在继续提高集体的效力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继续前进。
虽然团队已经形成,但是对于追求高效率的团队,达到这一状态仅仅是迈向成功的开始。所以对于刚刚成立的团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继续用从前的热情和努力来寻找新的前进方向与动力。换而言之,是重新定位团队的下一个目标并为其规划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来。这些目标可以包括提高队员间的相互默契程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有效途径,以及提高与其他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等等。至于新目标所关注的方向,建议在团队成立的初期仍然以团队内部为主,但是随着团队的成熟可以适度兼顾团队以外。而为了更好地达到新的目标,在激励措施的设计上多花一些心思也是相当必要的。
(六)提升阶段。在这个阶段,团队已经进入了相当的成熟状态。在它所具备的前面曾经描述过的团队的全部特点的基础上,所有的队员也已经习惯了通过大量的切磋和实践来提升集体的工作效率。各种创新和尝试的层出不穷是这个阶段的一大特点。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跟不上新节奏的领导角色和功能很可能成为一种阻止团队深化发展的障碍。这一阶段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队员自身的动态调整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与开发。而对于团队的整体发展关注方向而言,也已经从从前的对内高于对外转为了内外均衡。
对于旨在提高集体工作能力的团队而言,总是有无数种发展方向和行动方案可供选择。而关于寻找提高效率方面的具体方法,就像是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队员们愿意,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尝试,永远都是有的。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团队要继续保持和发扬积极主动性,并继续不断地向前探索和发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能力始终是提升团队整体效力的关键:创造力和自我约束力。所以在这一阶段的重点发展策略应该放在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上。比较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除了常规的学习与开发之外,在授权与合作方式上的大胆尝试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七)高效状态。所谓团队的高效状态是指普通的团队在经过了足够的探索与体验的提升阶段之后,达到的一种更高级的状态:不仅可以建立起一系列的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最佳有效程序,更能够在动态中始终保有这种建立有效程序的能力。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团队而言,除了能够在不断变换的内外环境中持续高质量地运转,其产生出的价值也远远高于原集体中单个个体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在这一状态下,团队最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权力的充分下放和领导角色的进一步淡化,二是队员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达到了动态的多元互补。
企业名称:上海汇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形态:基于云服务的协作化项目管理平台
CEO:齐俊元
成立时间:2011年
产品:Teambition
产品来历:
因为看到市场上2C的东西太多,无非是在抢占大家娱乐休息的时间,齐俊元产生了“使用户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贡献更多价值”的想法,为了使大家享受工作过程,Teambition诞生了。
Teambition是一个简单高效的项目协作平台,致力于帮助中小创业团队、研发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或者学生团体等,利用Teambition平台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创业理想:
齐俊元和他的小伙伴们想象着公司以后能够有一栋如同斯塔克公司一样的大楼。里面的一切都按照习惯设置成智能的,走近办公室,灯会自动亮;在椅子上坐下来,要用的工具都可以自动打开。在楼顶,还有一个机器人助手,他会把所有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都替你做好。在齐俊元看来,人应该在这样的环境里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创业:
齐俊元发现,很多团队的协作效率很低,他们对于一个高效的团队协作工具有着强烈的需求。传统的协作工作有三个缺陷:第一,老的企业软件的用户体验糟糕,非常难掌握,带来的结果就是企业如果用这样的软件,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成本很高;第二,老的企业软件协作性很差,这些软件很少是设计供用户多人合作使用的,都是给管理者一人用,分派给别人,但这个时代,大家对连通性要求非常高;第三,老的企业软件移动版非常糟糕。
创业经历
在新浪微博还不曾大红大紫的两年多前,齐俊元和一位朋友创建了“圆蜡笔”,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微博的雏形。遗憾的是,“圆蜡笔”的市场反响并不好。
在“圆蜡笔”岌岌可危之时,齐俊元建立了健康信息平台,把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的就医档案全部在线存档,这样,医生可以洞察病人整个变化着的身体状态,求医问药就方便许多,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产品亮点:
Teambition是一款优化各种团队作业项目、群体、社团活动的协作应用软件,云服务技术可以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实时了解权限内各支线的进度以及每个成员的动态,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响应。
除了团队协作软件,为了培养用户群,齐俊元和他的团队还推出了试用门槛相对较低的免费个人日程管理移动应用“Today”,并实现了两款产品的账号互通和内容同步。在Today上,用户可以轻松了解自己一天的安排,包括谷歌日历和Teambition上的相关事务,并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
盈利模式:
Teambition的收费规则已经制定完成,针对企业提供收费的管理功能,用量上也有一定区分:免费版可以同时建立20个项目,收费版不限项目数量,同时附加项目管理等增值服务。到目前为止,Teambition的用户比较集中的是知识型企业,比如TMT公司、广告传媒公司、教育公司。2013年,Teambition获得了戈壁创投的A轮融资,按照目前的进度,Teambition预计在2015年达到收支平衡。
【关键词】高效;工作团队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038-01
一、高效工作团队概述
(一) 工作团队
麦肯锡管理顾问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这一定义突出了团队与群体不同,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能是团队。
高效团队是团队一种最佳的组合方式,只有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一个团队的运作才能达到最高效率。
一个高效的团队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是一个稳定的和谐的团队。团队成员相互信任长期合作。一个高效的团队内部应该相互融洽,有较高的默契度,良好的沟通,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享信息和资源。良好的团队氛围,可以提供个体之间相知、相识的平台,促进个体间感情的交融,消除相互之间的提防心理,从而促进成员相互间伙伴式的协作、支持和信赖。
2.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团队成员有明晰的共同目标并了解实现目标给团队和个人带来的好处,可以避免各自为政,认为自己的目标和他人无关从而产生一盘散沙的现象,共同目标可以把团队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在致力于实现团队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
3.有一个合适有能力的领导。领导的作用在于协调团队各个成员的分工,使员工有充分的自主性和发挥空间并使工作不重不漏,他的工作在于提供指导而不是控制,同时确保团队成员不偏离目标,并能激励每个成员具有责任感和自制力,对团队忠诚,能促使团队内部的信息畅通,能高效地处理团队与外部人员的关系,从而保证团队工作的效率。
4.畅通的沟通与交流。沟通交流对于任何一个团队都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沟通可以使团队各级间信息迅速传达反馈,增强团队的执行力和反应速度,高效团队致力于进行开放性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承认彼此存在差异,鼓励不同的意见,并允许自由地表达出来。
(一)团队要确立的是谁是领导者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必须充分发挥领导魅力,作出选择,找到团队发展的方向.这需要有很敏感的市场洞察力以及锐利的眼光看待市场.。首先,领导者应将有价值的并且可接受的价值观传达给团队,使团队成员接受内部的规范和规则,并在价值观引导下培养起团队凝聚力。其次,亲和、平等地与团队成员进行交谈和工作,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领导者需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团队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二)如何对团队的人员进行一个管理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能否带领好这个团队,发挥这个团队的强大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掌握了解团队里每个成员所具备的能力,并知道如何运用他们.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正如某位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事,又有那么多的人,两者之间如何才能对接起来?思朗特提出了经验式的管理方法:不祈求个人与工作之间有什么规律,而是看在某个领域或是职业成功的人们有些什么共同的反应规律,如果你与这些人的反应一致就建议你从事这类工作。但这种方法缺少理论基础。相比之下,以人格类型理论为基础的霍兰德的职业匹配理论解释起来就比较容易。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这样才会发挥团队每个人的能力,提高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三)如何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
如何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或者可以说是业绩,也就是如何正确无误的利用最短的时间,消耗最少的资源去做事.这必须要让整个团队凝结在一起,齐心合力,这样才能创造出最大的利润。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相对满足,人们对人生的价值追求日益纳入议事日程。人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活,而且也是为了生活的感受。在一个缺乏人性的组织工作,个人可能获得很高的经济报酬,但为价值生存的人,可能会拒绝这份高回报的工作;而一个待遇一般的岗位,可能满足了社会的价值需求。个人与团队在价值观上的一致性对成员满意度或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当团队成员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时,他们更容易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真正把自己当作团队的一员,为团队领导者排忧解难,大家一起群策群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二、结语
21世纪是一个职业团队竞争的年代,在纷繁复杂的商场竞争中,精心打造一支高绩效的稳定团队,必将对企业的胜出和长足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建立高效团队要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够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于闭队中;深人体验团队共同合作来完成目标时所需要的合作精神;发掘探索有效团队的关键要素和困队精神的重要作用;探讨有效团队建设的运作方式,建立团队中的信任体系,使团队成员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力量,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滢,马丹丹.浅谈如何打造高效团队[J].理论界,2005,(04).
[2]聂高辉.浅析项目管理过程中高绩效团队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8,(27).
建设工程项目依托一个项目管理团队来完成预期目标,项目成败都将是一个团队来集体承担。团队制度、团队文化、团队精神是工程项目的核心要素,做好团队建设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提高工程总承包项目团队的合作能力,打造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进行浅析。
关键词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愈加的激烈,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工程项目是以工程建设为载体的项目,建设项目以施工企业组建具有一定技术知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工作团队,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科学技术对施工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管理。项目团队需要充分考虑资金、技术、设备、环境等因素,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因此如何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水平,成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研究重点,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以设计为龙头的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不仅体现在施工项目管理上,设计管理及采购管理同样需要一个高绩效的团队来提高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综合效益。本文从项目的概念出发,浅论几点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建设的意见。
1.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工程项目管理的哲学内涵来看,工程项目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的群体活动,既有技术性又有非技术性,因此它不仅是技术活动,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和管理活动。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工程项目活动为对象,通过一个有时限的柔性组织――项目管理团队,对工程项目进行高效率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活动,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 因此团队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处于转型时期的EPC总承包商,尤为突出,工程总承包项目团队承担着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中间哪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会影响到一个项目全盘布局的规划等重大战略。因此,对工程总承包企业而言,如何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搞好团队建设,是值得引起关注的重要课题。
2.项目团队的特性分析
2.1团队特征
项目团队是指为了有效的实施工程项目,而建立的一支相互联系的、同心协力地进行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的团队。而企业的项目团队,更是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能够为企业展现出一股冲劲和活力。工程总承包项目团队具有不同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经验;团队成员具有极高的求知欲,乐意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对个人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意愿,把组织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青年项目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共享组织的价值观,对组织存在强烈的归属感;团队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与依赖,能够发挥出整体协调的效应,充分表现出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的总和。
2.2项目管理特征
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具有特定的管理对象,有时间约束,有资金限制和经济性要求,复杂性和系统性相统一。而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实质是设计、采购、施工的综合管理,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资金、质量、安全等需要更好协调、平衡和控制。传统工程项目的分别承包情况是设计、施工、采购单位不可避免地持有不全面的质量观,设计、施工、采购之间及项目管理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因素更多。而通过工程总承包的统筹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在EPC总承包商一个主体协调下实施项目的优越性,尽可能实行设计、采购、施工进度的深度交叉,在保证EPC各阶段合理周期的前提下,缩短总建设周期,为业主创造最大的效益。
2.3文化特征
项目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责任文化、学习文化、开放文化等团队文化不断地调整着每个人的目标及价值观,有助于创造团队的理想,使得团队成员在组织中感到愉快和自豪,使团队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并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3项目团队建设中的主要风险
EPC项目团队建设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对于EPC总承包商来说,主要的风险来自项目所依托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以及项目内部或自身的各个方面。对于EPC项目,只要是影响项目团队建设的风险就不可小视,因为它可能会对团队整体或个体造成不利的影响,进而可能波及整个项目。因而必须要对各风险源加强监控,进行识别和审查,通过状态审查进行预警,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完成。EPC项目团队建设中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点:
(1)依托环境不利
(2)目标以及职责权限不明确
(3)团队管理体制和方法的自身缺陷
(4)团队建设自身规律缺陷
(5)项目团队内部沟通协调不足
(6)冲突管理不到位
(7)缺乏奖惩机制
4团队建设与管理完善措施
高效的项目团队是基于组织、人员、文化三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组织一支高效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团队也离不开这三方面因素。如何组织工作,挑选人员,进行文化建设以及如何整合这几方面的因素,是团队建设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组织一个新的项目团队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
4.1做好总体规划
项目管理团队建设首先应制定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及规划。工程总承包的项目管理主要是针对设计图纸的管理、施工单位的成本、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管理、采购商的管理,因此,项目管理团队首先必须明确其管理目标,根据项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团队建设总目标,形成阶段目标并制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计划。组织规划工作包括确定项目组织的规定制度,确定项目组织图,定义主要的汇报和权力关系,划分责任矩阵,做好工作说明等。另外,还要在时间安排、资源分配等方面作出明确的界限。这些一旦确定,项目团队就有了一个固定的组织关系和稳定的组织内环境,这是建立一个高效的项目团队的基础。
4.2建立好团队制度
4.2.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项目管理团队的制度和工作流程是团队成员工作的准绳、方向,是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基础,制定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搞好团队建设的前提。项目团队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系统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涉及设计、施工、采购管理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形成管理制度文件10多份。包括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会议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文件。项目部注重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由项目经理主抓,其他各班子成员对所分管系统的管理制度执行负责,以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
4.2.2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团队的凝聚力,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完成项目管理目标,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对项目团队成员的激励可以采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榜样激励、综合激励、成就激励、挫折激励、激励强化等多种方式。人员激励是对项目成员工作成果的认可,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保持项目成员对项目的忠诚度、积极参和热情、激发其创新能力、增强团队协作力。荣誉激励主要是提高施工项目管理团队的优越感,激发动力或者树立典型模范,号召团队成员的共同学习,提高项目建设中工作的积极性:物质与精神奖励则是通过为优秀的团队成员颁发奖金以及荣誉证书等,形成群体效应,促进团队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
4.2.3制定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沟通开展的意义是保证项目管理团队之间及各参建方之间在信息方面能够上下通畅,发挥出搞笑及时的效率。要达到这一点,及时领会,保持沟通很重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沟通不畅是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沟通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沟通管理过程中,既有与业主的沟通、项目管理公司的沟通,又有与职能部门的沟通,还有与各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与各部门、员工的沟通。这一系列的沟通,都需要疏导、规范、利用。良好的沟通可确保项目运行的效率和管理的有效性,为项目的成功保驾护航。也只有发挥出项目管理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才能高效的共同完成任务。
4.3团队成员培训
项目管理团队的成员除了期望通过项目成功经营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外,还想通过项目管理实践和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取得进步,有助于其个人职业成长。而培训就是为了提高项目团队的技能而设计的各种活动。培训的目的还包括提高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愿望,统一价值观,营造团队工作氛围,熟悉工作制度、程序、环境等。团队成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有:① 团队的价值观和愿景的培训。这类培训可以促使个人的价值观与团队的价值观一致,使团队成员在思想上与项目团队维持高度一致。②业务技能的培训。一方面,业务技培训可以提高其本身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让团队队员对其他成员在知识、技术等方面有足够的理解,有利于合作。项目部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及人才培养。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与讲座;公司为项目部成员建立师带徒制度,对新分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技能辅导,分阶段进行总结及表彰;逐级进行人才培养,上级对下级除了做好工作协调与管理外,还要经常进行业务技能、工作方法及待人处事等方面的培养。③团队技能的培训。团队技能的培训包括人际关系技能的培训,解决冲突能力的培训,敏感性训练、维持团组行为规范的培训,团队会议技能培训。团队决策技能的培训,团队绩效评估方法的培训等等,这些培训将促进成员在项目团队中更好地协作,促进团队朝着高性能发展。
除了业务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外,还可开展一些改善人际关系的活动,如出游或户外体验、参加各种文体娱乐活动,给团队中各成员提供沟通、整合的场所和机会,达到团队人际关系改善的目的,以促进项目顺利进行。
4.4团队成员职业引导
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团队中,项目经理应该关注每个项目团队成员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对于项目成员自我的职业发展,项目经理可以给出一些建议,但更多的是应该尊重项目成员的想法,并为项目成员制定一些合乎实际的学习和成长路线,以便加以引导。最好的情况是能够将项目成员的工作任务和自我的职业成长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了解项目成员的根本需求,阐明团队于个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其明白团队的重要性。并将项目的文化环境因素和价值准则统一起来,加以优化,来引导员工的价值观。项目部应向员工介绍项目的远景和目标,使员工进一步感受到工作的意义,把个人的付出和企业的贡献联系起来,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提高员工建设的积极性,使员工和项目部结成息息相关的共同体。
4.5团队活动
举办多样性的团队建设活动,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互相了解,成员与工作更加匹配等,其直接目的是为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社会化创造条件,最终目的是建设一支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为更好地完成工程项目目标服务。团队建设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项目团队可以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来庆祝项目工作中的事件;或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如扶贫、助学、赞助文化活动等,不仅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加深项目团队与公众之间的感情,在融洽了社会关系的同时,使项目团队感受到了集体荣誉感;或定期组织各种旨在减轻成员工作压力活动,如开展户外集体出游、体育竞技等活动,以培养忠诚友好的情感和开放、坦诚的沟通和交流的氛围;还可以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共同探讨团队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障碍,以改进团队的各项工作等等。
4.6团队核心
在传统的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管理团队通常以项目经理为团队核心,项目经理担任着监督指导,发号施令,统领全局的角色,使团队成员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整个项目管理团队缺乏组织柔性和灵活性,更缺少了创新和冒险的精神。而在工程总承包企业里,项目管理团队不仅涉及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沟通,还需对分包商、承包商、供应商等进行管理,这就要求EPC总承包项目的项目领导发展“团队型”的领导风格。努力把项目团队导向一个自主管理的工作团队,使整个团队自由分享信息,为不断改善作业方法和程序而奋斗,使项目部成员之间高度融洽而又高度负责。当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冲突时,好的团队领导不是强制个人绝对服从团队和企业,而是能够有效地加以协调,确保团队成员的行为不会偏离团队目标。所以项目经理若能形成“团队型”的领导风格,必能将项目管理团队打造成为一支高效、优质的高性能团队。
4.7团队文化
一流的项目管理团队必须有很好的团队文化,寻找并确定好团队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并且得到大家认可。当团队成员拥有同样的价值观时,他们的行动就会反映出这些价值观,合作将会进行得较为顺利,关系将更为牢固,每个人将从中受益。对于EPC总承包商来说,既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又要在合理转移风险的过程中,与所属的承包商和分包商互利双赢和谐共处。在现在的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我们强调的团队文化主要有责任文化,学习文化,协作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①责任文化:责任感是团队文化建设最基本的要素,只有项目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了这种责任感,能够积极主动工作,才能够谈得上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相互协作,以实现团队所共同确定的预期目标。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强调最多的责任感就是项目成员要把自己角色下的工作做好,努力为项目部分担繁琐的工作任务。
②学习文化: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团队,其项目目标的实现与团队成员的努力及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项目团队中营造积极向上、敬业创新的文化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项目部的文化氛围有赖于项目经理在日常的言行和具体的管理中倡导。一个好的文化氛围,每个成员都能感觉到被尊重,在项目管理团队里大家公平竞争,大家一起学习,遇到困难大家勇于面对,努力克服,为形成良好的项目部团队文化奠定了基础。
③协作文化: 协作精神在项目管理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承担起项目管理的任务,因此,就需要将项目部的角色和岗位进行分工。这就决定了即使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也需要项目部中许多成员来共同协作完成。一个再优秀的项目部成员如果没有团队观念,不愿意和他人协作那也是不适合呆在项目部中。项目部成员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充分信任和充分沟通来共同实现团队任务,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团队利益始终高于个人利益,只有团队进步和发展了,个人才能够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实践也证明,公司的文化氛围会影响企业绩效,同样,项目管理团队的文化氛围也会影响项目部的绩效。项目部的组织文化砼企业的伦理结合在一起,文化价值获得员工的认同,也会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和稳定性,最终会带来企业的高绩效。项目部领导不仅关心项目部成员的生活状态,尽量满足每位成员的各种需求,还为成员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大家在工作能够做到互相认同、团结协作、互惠共赢。
1.现代企业实行团队管理的优势及特征
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组织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已成为当今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素质。在实践中,强化团队管理的理念已越来越多地为我国企业所应用。团队管理是基于权变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归纳起来具有如下优势:①有利于发挥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③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④有利于提高企业团队运作的效率;⑤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⑥管理技巧灵活多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
团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它强调集体绩效,表现出的作用往往是积极的。它的责任既可能是个体的,也可能是共同的。它主张个体的技能相互补充。团队的基本要素包括规模、目的、目标、技巧、方法和责任心。对这些要素给予重视,才能形成产生团队业绩所必须的条件。因此,作为一支高效团队应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征:①明确的目标——团队成员清楚地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目标所包含的重大现实意义;②基本的技能——团队成员具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良好合作;③相关的技能——每个人对团队内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④共同的诺言一这是团队成员对完成目标的奉献精神;⑤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间拥有畅通的信息沟通;⑥谈判的技能——高效的团队内部成员间角色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这要求团队成员具有充分的谈判技能;⑦合适的领导——高效团队的领导往往担任的是教练或起后盾的作用,他们对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而不是试图去控制下属;⑧内部与外部的支持——既包括内部合理的基础结构,也包括外部给予必要的资源条件。
2.现代物流企业构建团队管理的必要性
①现代物流企业许多是从传统的职能型企业转型而来的,员工们的态度和行为保有传统行业的等级烙印,不同的物流职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目标冲突。因为仅以物流职能为核心的传统企业,其各部门过于强调单一的、独立的物流基本职能,忽视各个职能间的关系。不同职能间利益及视野会导致职能间不断地发生冲突,都极力强调各自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职能经理们看到的只是组织的一个狭窄的局部及他们的职能所涉及的部分,这种结构并不能给管理者带来关于整个组织活动的广阔视野。
②物流管理理念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改变。近十年来,物流活动的组织结构从强调“物流职能”为核心转变为强调“物流过程”为核心。其中--个显著的趋势是,物流组织正努力将其运作能力更好地支持以过程为导向的管理,而不受功能集成或分割的影响。在以过程为导向的水平组织结构中,当职务是围绕小组而非个人来进行设计时,就必然形成工作团队。物流组织中自我管理工作团队确定了要完成的目标以后,他就有权自主决定工作分派、工作作息和质量检验方法等。
③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大都是以物流项目的形式存在,物流团队可以针对客户综合的,个性化的.物流服务要求,按照客户的特点进行物流过程纵向重组,形成综合的、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项目,从而和客户的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紧密结合„新的物流团队文化就是要求他们改变观念,明白文化变革的必然性,清楚他们应该做的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意味着在部门、团队、团队间以及与客户之间,人们必须改善彼此的合作、信息的交流和决策过程。
3.高效物流企业团队管理的构建方略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组织。企业内部的员工就是组织的细胞,只有不断地给细胞补充和提供营养,细胞才有活力,所有的细胞才能内聚成强大的动力,由此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一个髙绩效的物流团队至少应包括三种不同能力类型的成员:其一,具有物流技术专长的成员,能够胜任某一具有技术难度和挑战性的物流工作任务;其二,具有物流专业问题解决和决策技能的成员,能及时发现并提出问题,接受有益建议,做出有效决策;其三,具有良好沟通技能的碑员,善于积极倾听和反馈,能妥善处理人际冲突。这三类成员的有机组合,为创造一个高绩效的物流团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管理者如何构建高效物流企业管理团队呢?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几点策略:
1.建立组织共同远景。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目标。“组织目标”这个词对人们心弦扣动的能力长期以来大为减弱,而美国当代管理学家彼得圣吉以“共同愿景”来重新命名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u所谓“共同愿景”就是“愿望”与“远景”的结合,他既能够体现组织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又能够体现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望。人们之所以如此热忠于建立美好的共同愿景,是因为它能带给组织强大的内驱力,激发组织及其员工的创造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高效的物流团队对于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有清楚的了解,并坚信这些目标包含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而且目标的重要性激励着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中去。
2.提倡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中国有个尽人皆知的谚语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讲的道理连小学生都知道。今天换一个角度来分析,我们把三个和尚比作某些组织,当这些组织有一个和尚时,输出的是一担水,两个和尚时输出的是一桶水,三个和尚时输出的是零——没有水。物流服务的物流特性表现为一种网状结构,这个网是由多个节点和连线构成的,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又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在作业过程中,团队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为周边相关岗位多想一点和多做一点,使信息传递、业务交接达到无缝化状态。如果没有这种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就不可能将整个线上的作业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不可能达到物流目标系统化和业务操作无缝化的目的,就不可能有效准确地完成繁杂程度较高的物流服务。
3.充分进行内部沟通。善于沟通,可以使团队内部凝聚力增强。传统金字塔式的组织内的严格等级制度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级是权威的,不可侵犯的,这使得下属对待上司心惊胆战。如此,则不可能产生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团队要努力改变的正是等级制带给人的压抑,应尝试着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物流服务的特征之一是客户参与到物流方案设计、设施及评价的全过程。物流团队成员在工作中需要时时与人协调沟通、与上下游环节岗位人员进行协作,这是高效的物流团队必不可少的。时间是衡量物流服务水平的要素之一,因而要求团队成员信息交换必须及时,这些信息包括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另外还需要保证各种渠道的畅通。此外,管理层与团队成员之间健康的信息反馈也是良好沟通的重要特征,有助于管理者指导团队成员的行动,消除误解。
4.构建合作型团队。团结合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学会真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合作愈加重要。一个团队取得胜利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良好的真诚合作。高效的物流团队是由一群有能力的成员组成的。他们具备实现理想目标所必需的技术和能力,以及能够良好合作的个性品质。高效的物流团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物流专业知识,更要注意有关法律法规的差别;物流团队除了必须具备团队及企业内部协调能力外,还应当具备与外部客户协调的能力。有精湛技术能力的人在传统的职能部门可能做得很不错,而高效的物流团队还需要他有处理群体内关系的高超技术。
5.建设明礼诚信的工作体系。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源。早在18世纪弗兰克林就指出:“信誉就是金钱;影响信誉的微不足道的行为,都要注意。”诚信意味着企业的信誉,意味着企业的生命。企业重承诺、守信用,就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一种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企业的无形资产得到了积累和升华,其能量在以后的市场经营中就会逐渐释放,支持着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后劲。离开了诚信,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更谈不上企业的长久发展。物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效物流团队成员必须对团队表现出高度的忠诚和承诺,我们可称之为一致承诺。一项物流活动仅当其对客户价值做出贡献时,其存在才被认为是正当的。所以一项物流承诺必须给予这样的动机,就是客户需要一种特殊的活动。团队核心成员必须培养这种能对外在因素进行思考的能力。另外,由于物流服务常常会涉及到客户商业机密,因而要求物流团队成员不仅仅限于忠诚于团队,还要忠诚于客户。
6.营造内部支持和外部支持的氛围
【关键词】团队 群体 高效
没有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组成的团队,唐僧西天取经的重任势必难以完成。同样,没有一个合作无间、积极进取的团队,要谈职业教育的发展,谈何容易。现代化的经济的发展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环境变化趋势,敏锐感知和寻求环境变化产生的市场机会,并有效转换为组织发展机会,不仅是职业教育领导者的基本责职,也是所有职业教育成员们必须思考、准备的任务。怎样做一个优秀的职教人,我认为首先要有团队精神,在高效的职教团队中实现职教人的自我价值。
一、团队与群体有着根本的区别
团队的条件是什么?
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在一起工作的叫群体,而团队,是一种精神,是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A、自主性,B、自主思考性,C、自主协作性。一间公司70%的意见是由下面反馈至上面的,就是一个团队,反之,只是个群体。
工作团队就是其成员通过他们正面的协同效应、个体和相互的责任以及互补的技能为实现一个具体的、共同的目标而认真工作,或工作团队由彼此相依的个人,例如不同的工作技能者(财务、技术、营销等)所组成的正式团体,组织形态,并负责达成特定之任务目标。对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等要求有差异,更强调个人能力和相互合作。高效职业教育团队应该是有组织有纪律,有理想有力量。其构成要素:激励人心的目标--团队共同愿景的分解;众望所归的领导--团队的旗帜与发动机;全力以赴的成员--八仙过海"同"显其能:合理有序的规范--没有规矩不成团队;互相通畅的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团队;积极奋进的精神--团队文化的核心与灵魂。高效团队是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的综合。
二、打造高效团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效团队的特征: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相互信任、一致承诺、良好的沟通、恰当的领导。打造高效团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打造高效团队,有利于创建适合本校的团队文化
创建适合本校的团队文化即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其要点是把不同文化的个体凝聚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团队型管理风格、塑造团队型员工。团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团队精神。优秀的团队文化应该是积极的、开放的、明朗的组织文化;应该得到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并得到积极回馈;能够给成员提供新的机会。
团队文化是团队的灵魂。在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占有重要的位置,并最终融入到团队的思想和行为中。如我校的校风、校训等等这些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文化的象征,对其团队建设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职教人要打造高效团队,必须正确导入功利观与价值观。成员通过团队的利益来实现自身价值;要兼顾工作效率与成员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个人与团体;既创新又稳定;协调团队内部、外部制度和关系。比如工作中必须将自己视为群体的一部分,以学校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与团队成员彼此鼓励、支持、学习、合作以及批评和建议。微笑面对每一天。相互鼓励乐观向上;平常心,以较好的情绪和工作态度对待工作、生活、学习中碰到的悲欢喜怒,是非常重要的;自信心,好的自信心会以一种强势的力量鼓励自己向上、奋进;爱心,对学生的爱学校的爱;恒心,学习与提高,不断总结,不找借口,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学校及个人形象,挑战自己,良好的悟性,服从于改良,创新思维等等。
(二)、打造高效团队,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团队机制
团队的要件--5p即目标、定位、职权、计划和人员。高效团队要求:能够在共同的工作中,敢于承担风险;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组织和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成员之间专业知识、决策能力、人际关系形成互补。在团队建设中,企业的激励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团队成员的离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内部激励机制存在问题。俗话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了保证团队的完整性,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体制尤为重要。企业需要先肯定员工对于企业的贡献,适当地用薪资福利激励员工;然后设法帮其突破个人发展瓶颈,促使其起早日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三、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
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呢?
(一)认识常见的团队陷阱。团队领导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团队计划不连贯;团队领导的政治自杀;团队成员的傲慢情绪;团队分工不清责任不明;追求短期目标;团队中有经常制造混乱的成员;成员之间缺少协同工作的习惯;团队缺少关键技能和知识及解决方法。
(二)加强团队沟通。努力成为一位好听众;聆听别人的闹骚、不平、抱怨;不说不听别人坏话;不传播谣言;注意避免伤到别人的自尊;聆听别人的劝告;谦虚地接受别人的好意;不得意忘形;不说谎言。建立良好的团队沟通氛围;建立开放式的团队沟通方式。
(三)打造团队精神。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完全相同,但是每个人在工作时,都需要有同样的特质---团队精神,以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韩国人讲究家庭伦理,日本人讲究纪律,美国人讲究规章制度,德国人讲究社会秩序,这也是他们的企业能够成功的部分原因。打造团队精神,必须在工作中养成团队精神,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主人公,将公司的文化、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员工的身心里,必须避免员工习惯推诿责任、扯后腿、倡导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资金和隐藏对公司有帮助的信息。
(四)高效团队必须做到团队制胜。需要不同能力的成员。需要有具体的目标。需要相互信任。需要多元化。正确认识团队中的冲突现象。要让员工具有"共同目标",也要具有"共同危机感",而且只有让员工产生危机感,才能督促他们更努力地工作。比尔・盖茨永远把企业的倒闭定在18个月后,因此微软的员工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有了这个共识,他们就会奋不顾身地为企业打拼。
一、高效会计职业判断团队构成研究
会计职业判断团队的有效性建立在协同论“整体性悖论”的基础之上,会计职业判断团队构成建设要以会计信息真实性、公允性为目标,以团队协同论为指导思想,坚持“德为先、专业化、多元化、互补性”的组织原则,充分考虑影响团队构成的八种因素,将具有不同年龄、不同气质、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验的团队成员组织起来,达到团队成员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优势互补的有机耦合效果,以提高团队整体职业判断水平。团队构成模式如图1所示。
(一)团队构成原则 高效会计职业判断团队的构成建设必须坚持“德为先、多元化、互补性、专业化”四个原则。(1)“德为先”原则,一是指会计团队成员必须具备“诚实”的品德,诚实乃为人之本,立信之基,是会计人员秉承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坚持真实公允原则、客观公正地进行职业判断的道德保障;二是指会计职业道德,作为规范会计成员的职业行为标准,是团队会计成员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会计团队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团队会计职业判断客观公允的内在思想基础。(2)“多元化”原则,是指团队构成在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前提下,要拥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包括会计职业判断密切相关的经济、金融、财政、市场、贸易、管理、组织行为等多方面的知识,多元化知识结构是会计团队整体判断能力的有效保障。(3)“互补性”原则,是指团队构成在异质性基础上,能够去劣存优、优势互补,整体效用最大化原则,包括知识互补、能力互补、性格互补三个方面。互补性是实现团队职业判断能力协同优化的关键原则。(4)“专业化”原则,对重大、不确定的经济事项的会计职业判断需要会计团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素质,所以团队构成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对会计准则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具备专业化的业务操作能力,包括对会计准则执行环境敏锐的识别能力、准确的分析能力,以及对职业判断经济后果影响较强的预测、控制能力等。专业化的会计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操作能力是会计职业判断团队整合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二)团队构成影响因素 团队构成建设必须考虑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多重因素。杨家亲、许燕(2003)将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主体因素主要有会计师的个人经验与品质、能力、知识、动机;此外,会计准则、外部环境也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聚焦主体因素,全面考虑以下因素:价值观、性格特点、需要和动机、教育水平、专业知识、有效经验、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价值观决定社会人认知基础的内在精神因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团队成员会计职业判断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利益追求。性格特点是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的性格导致对待团队合作不同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性格决定会计人员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规避程度,以及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需要和动机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原始驱动力,包括薪酬、职位升迁等物质追求和尊严、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需求,而这些依赖于企业价值体现和管理当局意愿,所以需要和动机势必影响会计团队权衡利益关系和职业判断选择。专业知识、有效经验是团队职业判断能力协同优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在正规教育和培训中汲取的理论知识,是进行会计推理、分析和判断的基础和依据。有效经验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复杂的会计工作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累而来的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认知能力,对团队判断能力起促进作用。专业知识和有效经验受教育水平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水平有助于团队会计成员专业知识储备和有效经验的积累。贯穿会计职业判断全过程的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影响团队构成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因素。洞察力是会计人员感知会计信息,识别不确定性经济环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会计人员对不确定会计信息分析、比较、选择和决策的综合能力,是会计职业判断胜任能力的职业考量指标。
二、会计职业判断团队协同整合研究
会计职业判断以不确定性经济为存在基础,受会计人员知识水平、有效经验、洞察力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主观因素限制,先天地孕育着结果不确定性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很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为消减此类重大不确定性风险,会计职业判断团队应运而生。高效的团队应是一个合理配置资源与充分发挥协同作用的有机系统,然而,团队的协同效应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团队构成基础上,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通过团队有效领导、团队激励、团队信任和团队文化建设等手段,达到目标整合、资源整合、知识整合和信息整合四个基础面的有效整合,以提高团队整体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团队协同整合模式如图2所示。
(一)团队协同整合的内容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是高效团队的显著特征。整和团队内不同需要、不同动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目标,创设彼此协作、协同共进的高效机制,有助于增强会计人员对团队分工协作的认同感,促进团队精神、团队共识与团队凝聚力的不断形成与发展,实现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性目标。资源整合,是指团队在协同合作过程中以“组织资源优化配置”为指导,通过合理的团队工作设计,将最合适的会计人员安排在其最擅长的环节或领域,实现人才资源效用最大化,提升团队整体职业判断水平。此外,会计职业判断团队协同工作依赖充分的资源支持,包括技术支持、财力物力支持和行政支持。知识整合,即通过拥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促进多元化知识相融合,一方面可以纵向地深化团队专业知识,还有助于团队横向知识结构的扩展。知识整合是发挥团队积极协同作用,实现团队整体职业判断能力骤增的关键维度。信息整合,准确、可靠、迅速地收集、传递、处理相关会计信息是团队职业判断的基础。良好信息交流平台和通畅沟通渠道,利于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信任,在团队信任基础上及时沟通协商,保证会计职业判断所需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团队协同整合的实现途径
(1)有效的领导。领导主要通过两种角色影响团队协同效果:内在角色和外在角色。前者主要包括细化团队的目标、团队分工安排和角色设置、团队冲突管理、建立团队成员的认同等,有效的领导可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团队凝聚力,是实现团队目标协同一致的必要条件;后者主要是作为团队与外部组织沟通的纽带,通过对外协调沟通、建立关系,帮助团队获得充分的资源和支持。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较高会计专业素质、高超的协调管理能力和对团队绩效积极的预期。
(2)团队激励机制。激励是团队产生积极协同效果的驱动力量,包括薪酬激励和精神激励。具体化为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与奖励体系,如企业要定期对团队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评估标准要制度化、公开化、可量化;建立以团队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在团队绩效基础上兼顾个人贡献;满足团队需求的奖励体系,如利润分享、职位升迁、公开表扬等方式。团队激励机制有增强团队活力、激发团队工作士气等。
(3)团队信任的氛围。信任是维系团队协同合作的精神纽带,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利于培育个体对团队的归属感、满意度。营造信任的团队氛围,培养团队协同合作精神,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学习、信息交流、知识共享,进而优化团队协同整合效果。
(4)团队文化建设。团队文化是团队的灵魂,建设“和谐”的团队文化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解决团队内部冲突,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培养“诚实守信”的会计文化,有效规范团队中个体的会计职业判断行为和价值取向,提升团队整体职业判断能力。
三、会计职业判断团队运行机制
会计职业判断过程是对重要的不确定性经济事项平行感知到理性思维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团队要在协同论思想指导下,通过共同协商,集体决策,削减判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范围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团队运行程序,建设高效的沟通和控制机制,提升团队职业判断绩效。
(一)会计职业判断运行程序 会计团队职业判断的运行程序包括不确定信息识别、判断目标界定、企业自身特征分析、理解会计准则、制定备选方案、确定判断标准、方案分析比较、会计团队判断决策等八个具体环节。会计职业判断运行程序既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推演关系,又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有机促进关系。团队会计成员要在合理的工作设计和安排下,保证每个节点顺利进行,确保会计职业判断公平合理。会计团队职业判断运行程序的总体设计安排如图3所示。
(二)会计职业判断沟通机制 沟通伴随会计职业判断整个运行过程,畅通的沟通机制是传递信息、协调团队行为、达成共识、集体决策的基础。充分的沟通有助于团队认清不确定性经济环境,调动成员参与决策积极性,使他们提高信心,积极主动为实现团队目标献计献策,提高团队职业判断效率。沟通机制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团队内部沟通必须以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原则,保证信息传递真实可靠;内部沟通应采用全通道式网络沟通渠道,这种沟通网络表示成员之间能自由沟通、成员之间关系和谐、地位平等,有效促进团队成员之间进行信息和感情的交流,保障团队会计职业判断活动顺利运行。外部沟通,即团队与企业内其他组织部门交流信息、协调工作,与生产经营部门的良好沟通有利于获得有效的会计信息,与管理层的沟通交流便于团队获得资源与支持。
(三)会计职业判断控制机制 有效的控制机制,是会计职业判断运行过程中保持客观性和公允性的一道强有力的防火墙。控制机制内容以法律规章等刚性手段为主,辅之以一定的柔性手段,刚柔并济。(1)刚性制度控制。刚性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是提高团队绩效,规范会计团队职业判断行为的制度保障。企业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排除管理当局的恶意干预,保障会计职业判断团队的自和独立性;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制定公开透明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具体途径如建立公平竞争和有效激励的薪酬制度,调动会计团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职业判断质量;赏罚分明的责任制,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划分,避免团队成员内部摩擦和“搭便车”行为,提高会计团队职业判断效率。(2)柔性控制机制。柔性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建设“诚实守信”组织文化,为会计职业判断团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会计团队成员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以良性引导,形成对会计判断团队运行的软性制约。会计职业道德作为规范会计人员意识形态的精神范畴,是会计法律法规的延伸和补充。加强团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培训,强化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形成规范团队会计职业判断行为的潜在约束力量。
按照团队构成-团队协同整合-团队运行机制三步骤的建设模式,构建高效的会计职业判断团队,实现团队整体判断能力协同优化,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和公允性。
参考文献:
[1]王跃堂、赵子夜:《会计专业判断:基于盈余信息治理的思考》,《会计研究》2003年第7期。
[2]杨家亲、许燕:《会计职业判断研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
[3]王清刚:《会计职业判断框架构建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7期。
[4]汤滨:《会计职业判断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5]戴洪波:《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6]Robert H. Ashton and Alison Hubbard Ashton,Judgment and Decision-making Research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7]Schmutte James,Du can James R.Professional Judgment:A Model for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Decisions. CPA Journal,2009,79(9).
[8]Michael Gibbins. Propositions about the Psychology of Professional Judgment in Pulic Accoun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April,2001:85-107.
关键词:中小企业;团队管理;企业管理;认同感;凝聚力
一、企业团队管理的基本内涵
世界普遍认同的定义是,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对于企业而言,团队管理是指在工作中紧密协作并相互负责的一小群人,这些人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绩效目标以及工作方法,并且能够以此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和能力提升。
团队的基本要素包括:规模、目的、目标、技巧、方法和责任。一个优秀的团队,或者说一个能够产生团队业绩的队伍,必须充分具备以上基本要素,并对这些要素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据此,笔者认为,作为一支高效的团队就必须应该具有以下基本内涵:第一,高效团队具有明确的目标,团队内部的所有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团队的共同目标,深刻理解该目标的重大现实意义;第二,高效团队能够实现成员的能力互补,团队成员都具备实现共同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且每个成员都有专长,在能力上和技术上形成互补;第三,高效团队内部具有共同的诺言,这是每一位团队成员对完成目标的坚定信念及奉献精神;第四,高效团队具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责任,既要做好应该做好的,又要对做不好进行相应的惩罚;另外,高效的团队还离不开合适的领导、良好的沟通等。
二、中小企业团队管理的现状
虽然团队对于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团队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员工缺乏团队认同感,不能。在中小企业中,员工在加入这个团队一段时间之后,应该逐渐认同他们所在的团队和组织,这种认同感能够促使个人接受团队的价值观、态度和工作习惯。但是,当一个人同时属于几个团队时,各个团队的价值观、团队规范、工作习惯等,同时发挥作用,就使得该个体承受着内心的冲突和压力,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同时,也限制了员工个性的发展,无法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无法实现员工在团队中的价值。
(二)中小企业团队管理存在道德风险,威胁企业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团队管理注重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传播,忽视了对每个部门及成员的职责界定和道德约束,这就造成了一部分成员个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规避义务或责任。对于成员个人而言,每个团队成员都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可以轻易选择离开当前的团队。这种现象,往往造成团队人才的流失,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知识、信息、技术的泄漏,给团队带来严重损失。
(三)中小企业存在沟通障碍的问题,内部协调困难。在企业,各个成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传统、风俗习惯等,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冲突。例如,由于语言上的差异,在信息交流时,很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丢失和失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容易导致信息传达和理解上的偏差,甚至造成一定的误解,给团队内部的沟通带来了障碍。
三、完善中小企业团队管理的对策
完善中小企业团队管理的措施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增强团队的认同感,团队要做到
杰出的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也能创造出杰出的业绩。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于团队内部的步调一致和目标统一,这就要求团队成员严格执行铁的纪律,在思想上做到志同道合。增强团队的认同感,应该做到:重视激励,多激励、少批评;重视培训,内外结合;重视表率作用,领导要起模范带头作用;重视监督,消除不良行为和思想;重视反馈,尊重各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团队是为达成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并利用各自的技能、知识、资源的人、物、事等,一个团队要做到,就必须:善于运用协调沟通的手段“”,善于运用团结友善的手段“”,善于运用以退为进的手段“”。
(二)培养企业团队精神,提高企业团队向心力
团队精神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凝聚力是维持团队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团队的粘合剂。笔者认为,较高的凝聚力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团队绩效。而协同工作、有效的沟通、尊重团队成员的自我价值等,则是营造和形成良好的团队凝聚力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团队精神必须对全体成员进行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培养。在这一点,著名的丰田、萨顿等世界知名公司,给我们做了榜样,他们花大量经费去培养新雇员,使之成为合格团队成员。
(三)强化企业团队沟通,巩固强化共同目标
团队的目标赋予团队一种高于团队成员个人总和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为如何解决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的碰撞提供了有意义的标准。沟通是合作的基础,沟通的困难则使成员之间无法达成默契,团队内部缺乏共识,没有默契,彼此之间产生感情裂痕,最终因无法合作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笔者建议从三方面进行改善:首先,团队内部进行平等的双向的沟通;其次,沟通的范围要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沟通;第三,在沟通中要让各种观点相互碰撞,在交流碰撞中化解各种误会,建立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相互帮助。
结束语:综上所述,当前中小企业团队管理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为使其得到更好的解决,就要在管理过程中增强团队的认同感,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强化企业团队沟通,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东华;论中小企业的柔性战略[J]经济师;2005年10期
[2] 孙海法,伍晓奕;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研究的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前兵;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年03期
【关键词】高效;团队;合力;绩效;目标
美国NBA冠军赛在热火和小牛之间展开,经过六个回合的激战,终于小牛脱颖而出,这无疑使人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团队是成功的法宝,有了团队的力量即使貌似强大无比的对手也会败给势单力薄的一方。因而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企业要想永葆活力,生生不息,就必须组建一个个高效、成功的团队。
一、团队的定义
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1】团队的实质即为团队成员共同承诺,为了共同目标结成一个集体从而进行强有力运作的单位。一个团队包括3要素:(一)有共同的目标(二)团队成员之间的技术、技能、经验、知识等互补(三)团队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某种联系,成员之间彼此不打交道不称之为一个团队。团队规模可大可小,一般以10~20人为宜。
二、团队对于组织的作用
(一)团队将互补性的专业技能人才齐聚一起,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团队成员相互交流信息,沟通经验方法,易于寻求实现团队目标的最佳途径,即能够以最少的人、财、物的支出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回报。这不仅能够实现组织效用最大化原则,使组织的资得以最大限度的的利用,而且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降低了组织成本,充分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组织中的销售岗位,服务岗位等都是充分利用了团队这一优良组织形式从而实现了效率的最大化。
(二)团队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在特殊时期可以帮助企业渡过危机。团队成员自加入团队的那一天起就树立了与团队同生死、共存亡的团队意识,因而在面对外界压力与危机时,团队成员能够真正做到与团队同呼吸、共命运,从而齐心协力,合力一致,共同发一个声音为捍卫组织的声誉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丰田汽车召回案中,正是由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才得以为企业化解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三)团队的成功运作使企业能够取得更好的绩效,赢得更广泛的市场竞争力。团队能够把个人分散的子目标经合理的融汇变成团队的目标,使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发现并切中问题要害,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办法完成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目标,不仅迅速有利的占据了市场先机,把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使企业在短期内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并有利于企业抓住时机向新的的市场渗透,从而达到扩大市场份额赢得持久竞争地位的目的。
三、如何塑造一个高效的团队
(一)从团队内部而言
1.创造宽松的团队氛围,倡导民主的团队文化。头脑风暴法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鼓励各成员畅所欲言,奇思妙想,最终形成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方案。由此可见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取得更高的绩效,因而团队应该营造一种开放、宽松、包容,民主的组织氛围。这样一来团队成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相互讨论分歧焦点,因而容易得到比较高效的工作方案。此外由于团队成员普遍感觉不到巨大的压力,反而更有可能激发出内心巨大的潜能,利于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此企业应该做到:定期组织成员在无拘束的环境下开展即兴工作讨论;开设集体工作信箱,鼓励民主的提建议;设置专门的奖项鼓励提建议人员等。
2.授权于员工。授权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增进员工的工作努力,而把某些权利或职权授予下级。【2】组织将权利授予下级,即赋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有利于其灵活运用权力结合实际问题展开活动,避免了事事请示汇报的冗繁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员工广范的授权,意味着排除通向成功的障碍,鼓励非传统的观点、活动和行为,【3】这样一来充分满足了员工成就的需要,使其能够以主人翁的心态投身团队工作,容易激发出更大的工作正能量,有利于团队目标优质高效的完成。
3.加深团队成员的互动,增进理解,加强信任。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到人是社会人,激发人们努力工作的动机除经济因素外还包括社会因素,员工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对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具体说来是对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利用此原理我们很容易的认识到:一个充满和谐、信任、相互理解的工作团队会更容易使成员普遍感到满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要知道团队绩效不单单等于个人绩效的加总,往往它会产生一种向上的合力,出现1+1大于2的效应,因此团队绩效是团队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晶。由此可知,团队应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集会,趣味比赛等使团成员在工作之余加深了解,促进互动,增进信任,进而有利于团队工作的开展。
(二)从团队外部而言
1.企业大环境的有力支持。任何团队都是企业组织的一个子系统,因而团队的成功运行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组织大背景的支持,具体说来包括:(1)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便团队能够充分自由运作;(2)合理构建团队互助合作机制;(3)建设合理的团队的报酬制度;(4)赋予团队适度的自;(5)组织的文化导向等。因而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其对团队的各种支持及结构设置就应充分合理以便为团队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环境,进而支撑团队走向成功。
2.给予适时有效的团队培训。知识经济条件下,员工培训的力量不可小觑。通过对员工培训可以使其增长技能知识、交流经验、转换视角、改变观念,进而提高工作岗位的匹配度,做到“人适其位,岗得其人”,从而真正提高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业务技能考核,以便适时调整团队各个成员的培训需求,从而依据有效需求及时组织安排相关的培训项目。通过培训不仅会提高员工的工作适应性,而且可以满足员工探求新知识新技能的需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知,这无疑会对员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使其更加努力的工作,对企业发展大有裨益。
3.外部公众的信任程度。企业的成功在于顾客认同了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4】因而公众的认可、信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要知道,客户满意度等同于公司利润,【5】所以团队要时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生产研发优质高效的产品以面向客户,并辅之以热情饱满的服务态度向其提供各种便利服务。此外团队作为企业有机整体中的一部分。理当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参与一些与自身经济业务相关联的公益慈善活动积并极宣传倡导,适时的向公众展现其博爱仁道的一面。不仅能够体现社会共济性,而且极易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市场口碑,进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团队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它能够形成员工合力,凝聚出高于个人力量加总的团队智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企业神话”。因而任何企业想要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独占鳌头,建立一个高效、成功的团队就不可或缺,只有通过团队成员集体协作、默契配合才能形成巨大的团队合力,从而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永葆活力,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维刚.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