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进出口贸易相关问题范文

进出口贸易相关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进出口贸易相关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进出口贸易相关问题

第1篇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物流推动论”认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1];物流联盟的出现通过交易费用的降低,促进了经济的增长[2]。除定性分析外,许多学者从定量视角对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类似结论[3-5]。近年来,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快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86—2009年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从12.93亿美元达到增长到1877.35亿美元,增长了145倍。浙江省进出口贸易能取得如此成绩,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成本的下降,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戎梅(2011)就单位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货物贸易额与单位货物周转费用成反比,单位物流成本的降低对国际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杨长春(2008)[7]、侯方淼(2008)[8]等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与物流之间存在着反馈性的因果关系,而物流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贸易对物流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就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程度而言,张宝友(2010)运用弹性分析法,分别从物流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检验华东地区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物流需求每变化1%,进出口贸易额相应的变化2.56%;而物流供给每变化1%,进出口贸易额就相应的变化6.08%[9]。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王领(2010)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利用上海市1978-2008年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总额相关数据,对上海市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进出口的增加会在长期内促进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的增加,但吞吐量的增加并未对上海市进出口增长起到推动作用,运输量的变化对外贸增长的作用有很大的时滞效应。综上所述,有关物流业发展能否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存在不一致看法。而且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一步思考:如果物流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那么其影响程度是多少?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以浙江省为例,考察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如果有,那么影响程度是多少,影响程度是否随时间的变化有所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方法、变量及数据

2.1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目的是验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是否有促进作用,影响是否显著。然后,运用弹性理论,通过计算“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即物流发展速度与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之间的变动比率,来测算现代物流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以及其程度随时间的变动趋势。

2.2变量及数据来源

衡量进出口贸易的指标,一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进出口总额。而衡量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不同学者选择的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已有研究大多以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或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指标为代表。从进出口贸易涉及的物流系统来看,其物流环节包含运输、仓储、检验、报关、包装、装卸搬运,以及信息处理等作业内容,其中,运输是必须的环节,故本文选择了货物周转量作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2010),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选取1986—2009年间的数据。

3实证分析

3.1物流产业发展与进出口贸易增长的相关性

在相关性分析之前,首先对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的逐年变化情况作描述性分析,以掌握其变化的总体趋势,表1是浙江省1986—2009年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数据。依据表1,绘制出1986—2009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变化趋势图①,见图1。由图1可知,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这初步说明浙江省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即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为了说明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显著影响,下面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进出口总额为因变量,设为Y,货物周转量为自变量,设为X。根据表1的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多种拟和方法得知,二次曲线(Quad-rati)拟和模型较好地反映浙江省物流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变化趋势。回归结果见表2,调整后判定系数为0.9923,接近1,表明方程解释能力强,变量以5%的显著性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经过检验,F=1482.790,P=0.000<0.01,表明回归方程是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如式(1):Y=-121.873+0.3129X+0.0000118X2(1)

3.2物流产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促进程度的弹性分析

(1)测算模型

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浙江省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物流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进行定量测算。弹性分析是计算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性的工具。本文以“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一词作为衡量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变化的敏感程度。进出口贸易额设为变量Y,货物周转量设为变量X,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计算模型如式(2):E=dYdX•XY(2)

(2)物流产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影响程度的测算

根据回归方程Y=-121.873+0.3129+0.0000118X2可得式(3):dYdX=0.3129+0.0000236X(3)运用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计算模型,求得弹性系数E,见表3,1986—2009年间,浙江省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平均弹性为2.9,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货物周转量每提高1%,进出口总额约提高2.9%,说明浙江省物流业较大程度上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3)不同时段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程度的比较表3显示,1986—2009年间不同年份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差异较大,从具体数据来看,弹性系数从1986年的8.4694,下降到2009年的1.3460。为了分析不同时间段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计算1986—2009年不同时间段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平均值,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的弹性均值从1986-1990年的6.57,下降到2006—2009年的1.25,弹性均值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浙江省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趋缓。为了分析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动趋势,以1986年作为时间t=1,对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与时间t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多种拟合模型,决定采用三次曲线(CUBIC)模型。拟合曲线如图2所示,回归结果见表4,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8915,与1极为接近,表明方程解释能力强。变量均以1%的显著性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经检验,F=700.05937,P=0.000<0.01,表明回归方程显著有效。拟合方程如式(4):E=9.790957-1.3076t-0.0689t2-0.001232t3

(4)由方程(4)计算2010—2014年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指标值,见表5,浙江省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呈下降趋势,表明浙江省物流业应进行产业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等工具,就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如下:第一,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物流业有力地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以浙江省为例,1986—2009年间,浙江省物流业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相应增长2.9%。现代物流业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原因有:1)物流业的发展降低了运营成本,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价格与成本对国际贸易的效益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的空间有限,而物流成本有较大的降低空间。物流业的发展,使得对外贸易中的物流活动运作效率越来越高,降低了物流成本,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成本降低,从而刺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现代物流的发展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不断壮大,第三方物流公司则通过货运等形式,减少了生产企业的物流负担,使对外贸易中的运输、报关等物流环节运作效率得到了提高。3)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拓展了消费者的购买空间。由于物流速度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国外商品时,花费在物流运输上的等待时间大大减少,使得消费者愿意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商品,这有利于外贸企业发现新市场,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二,不同时间段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有所强弱。以浙江为例,1986-1990年间,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为6.57,而到2006—2009年,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下降为1.25,表明不同时间段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差异较大,且从整体上来看,浙江省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呈下降趋势,表明浙江省应进行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好地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第2篇

催生了大量的物流需求,推动物流业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作为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物流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速度,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一方面,随全球一体化呈爆炸式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现代物流业健康、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现代物流业的业务流程更加优化,服务水平较高,可以满足进出口贸易品类不断丰富、贸易量持续增长的要求,促进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具体来说,物流业的多样化发展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多品种、小批量发展;物流业的及时性和高效性也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物流业的高效发展可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分析

一般来说,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选取货物周转量指标代表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进出口总额代表华北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两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物流业对华北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3.1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相关性分析对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目的是验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是否有积极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影响程度的显著性如何。华北地区2003-2012年间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统计数据

3.2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弹性分析以上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对其进出口贸易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无法计算出影响程度有多大。本部分研究以经济学原理中的弹性理论为依据,力求定量分析出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变化引起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幅度有多大。

3结论现

第3篇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 F750 [文献标识码] B

从20世纪5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就取代国际借贷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同时作为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也日益密切。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吸收了大量的国际直接投资,便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FDI流入国[1]。并且,早在1992年起,我国连续13年成为世界上FDI总量仅次于美国的国家[2]。在2005年我国又一次成为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国际直接投资地区[3]。根据统计局数据,2008年我国实际使用国际直接投资总额呈现大幅度上升,比上年增加16914百万美元,增长了21.6%,进口总额从791460.9百万美元增加的1132567百万美元,出口总额增加了210237百万美元。最近几年,我国国际直接投资依然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到2015年,达到1263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6.4%(按RMB算),并且仅次于美国与香港,位居世界前三。

改革开放之后,对于外资的利用,特别是大量的FDI的注入,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外贸进出口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准确的权衡国际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产生的效应,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本,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时代的应对能力,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各国经济学家对FDI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进出口贸易之间主要体现三种关系:首先,FDI与国际进出口贸易的替代效应;然后,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进出口贸易的互补效应;最后,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进出口贸易的转移效应。不管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证研究方面还是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方面,均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即两者之间的互补效应得到更多的支持。美国经济学家帕特瑞(P.Patrie)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差异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存在差别,不尽相同,使投资与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关系、规模影响也不同。帕特瑞把国际直接投资分成三类: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生产导向型直接投资以及贸易促进型直接投资[4]。并提出对于生产导向型直接投资和贸易促进型直接投资则将会增加投资国和东道国之间的贸易,即扩大投资国与东道国两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国内学者关于FDI对于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影响相关研究都有各自的结论与代表性观点。周爱农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均衡发展的关系;朱廷B从理论上阐述了日渐趋向一体化经济的国际经济环境导致了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流动的同步性[5];刘志彪从产业经济层面揭示国际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国内学者主要通过分析宏观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FDI对于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研究整个国家FDI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相关关系;二是通过数据进行FDI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在量上的回归分析;三是通过计量模型探究某个国家或地区FDI对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我国目前FDI与进出口贸易规模概况描述

改革开放初期,从1979年到198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181.87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为41.04亿美元,1985年我国实际利用了外资额19.56亿美元,到1995年我国实际使用FDI总额高达48133百万美元,到1997年增加到64408百万美元,较1995年增长了33.8个百分点,虽然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较1997年有所降低,但在以1995为基年上看都是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6],特别在2008年达到95253百万美元,在这一年就比前一年上升了21.6个百分点。1985年到2007年的23年时间里,增长了23倍。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占有的重要地位,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的FDI总额已经达到119705百万美元。而在2015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其总额达到了了1263亿美元,同比2014年增速高达6.4%。总的来说,FDI在我国包括以下方面的特点:一是来自发达国家的FDI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FDI所占比例增大到40%;二是FDI流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流入零售和金融服务等行业的FDI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同时,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与FDI流入表现出非常密切的关系。与FDI大量流入的同时发生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大幅度增加,从1995年到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从大约280864百万美元增长到4301528百万美元,其中,出口的增长尤为明显,从148780百万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2342293百万美元,增加了约16倍,出口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8.05%。十以来,由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加上“一路一带”的建设与推进,更是让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三年位居全世界前列。

三、外国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规模计量分析

表1 1995-2014年FDI与进出口总额[7]

(单位:百万美元)

注:1.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1978年为外贸业务统计数,1980年起为海关进出口统计数。2.货物进出口差额负数为逆差。

(一)OLS模型的建立

外国直接投资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现在我们对FDI对于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分别建立两个独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Ⅰ.Y1=β0+β1X1+μ1 Ⅱ.Y2=β2+β3X2+μ2

其中,X1,X2:解释变量,表示我国1995-2015年每年的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

Y1:被解释变量,表示我国进口商品总额,

Y2:被解释变量,表示我国出口商品总额。

回归系数:β0、β1、β2、β3

根据计量分析结果的相关数据可得,F1=287.034,R21=0.941,F2=287.034,R21=0.941

Y1=-1135874+24.99174X1

(-9.483386) (16.94207)

在显著性水平α=0.01下,t1>t0.005=2.861,t2>t0.005=2.861

Y2=-1299196+28.74140X2

(-9.011578) (16.18717)

在显著性水平α=0.01下,t3>t0.005=2.861,t4>t0.005=2.861

结论:两个一元线性模型回归效果较显著

由此可以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并且,从两个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①外国直接投资与进口和出口都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增加一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口商品总额增长24.99174个单位,即边际进口商品总额为24.99174;②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一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商品总额增加28.74414个单位,边际出口商品总额为28.74414;③两个模型的可决系数R21、R22的值相接近,所以认为两个模型对于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差不多。④回归系数b2>b1,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入对我国出口商品总额的促进作用大于对我国进口商品总额的促进作用。

(二)序列相关问题及修正

1.回归检验

根据回归结果,对模型进行图形检验。

模型一:ê~t,êt~êt-1

模型二:êt~t,êt~êt-1

根据以上两个模型的随机扰动项的散点图可以看出,随机扰动项呈现正的序列相关,即在一定水平上,进出口商品总额不仅由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决定,还受到上一年进出口商品总额的影响。

2.D.W检验

由表2、表3中D.W1=0.673784,D.W2=0.670858,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n=21,k=2,查表得dL=0.97,dU=1.16,由于D.W1<0.97,D.W2<0.97,拒绝不存在1阶序列相关的原假设,故得出存在正自相关,意味着进出口商品总额还受上一年进出口商品总额的影响。

3.拉格朗日乘数检验(GB检验)

由于D.W检验仅适用于一阶序列相关,为了验证模型是否存在高阶序列相关,需要进一步进行验证。

ρ阶序列相关:μ1 = ρ1 μt-1+ρ2 μt-2+…+ρn μt-n

受约束回归方程为:

Yt = β0+β1 Xt1+…+βk Xtk+ρ1 μt-1+…+ρp μt-p+εt

有约束条件为:H0:ρ1 = ρ2 =…= ρp=0,p=2

根据计量分析得到:

表2 进口模型中的相关统计量

表3 出口模型中的相关统计量

根据LM检验中的数据可知,两个模型均只存在一阶自相关,根据P值检验法和F统计量二阶自相关无法通过检验,新模型失去意义,则表示进出口商品总额受上仅一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

4.序列相关的修正

被检验证明存在序列相关,则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修正。这里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

计量分析得新模型,X1=46031.77+0.038891Y1

(14.329) (9.8143)

R21=0.969,D.W1=2.148

X2=46259.79+0.033116Y2

(13.647) (11.258)

R22=0.966,D.W2=2.12

此时,D.W1=2.148,D.W2=2.12,大于1%显著性水平下样本容量为21的D.W检验的临界值上限dU=1.16,接近等于2,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已经不存在序列相关,则意味着进出口商品总额不受上一年进出口商品总额的影响。并且,当把进出口商品总额作为自变量,把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作为应变量时,观测值对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模型效果显著,说明进出口贸易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影响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加明显,更有促进效果。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增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由于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为我国带来了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

根据普通最小二乘法研究FDI和进出口贸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适当的一元线性模型,研究两者直接的相关关系。首先,探究外国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进出口商品总额Y为因变量,外国直接投资X为自变量,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外国直接投资对进出口商品贸易具有较大且明显的作用,但进出口商品总额也受到上一年进出口商品总额的影响:然后,分析进出口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之间的影响,对建立的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修正;最后,根据修正模型,证明外国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且得出进出口贸易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影响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加明显,更有促进效果。

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带动我国外贸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深入发展,同时,进出口商品的贸易还与上期的进出口贸易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除此之外,进出口贸易也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作用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加明显。FDI企业外贸是我国外贸的主要增长点,在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环境下,要合理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优化市场环境,充分吸收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以促进我国外贸经济的稳步发展,带动进出口贸易的适当增长。同时,坚持开放的发展政策和战略,进一步为海外投资提供平台和机会,使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参 考 文 献]

[1]孙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分析[J].商贸流通,2015(34)

[2]杨超.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的关系研究[J].中国外资,2015(5)

[3]宣烨,周长富.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3)

[4]韩玉军.国际贸易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250-251

[5]王蕙,郭显光.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规模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7

[6]赵倩倩.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4)

[7]中国统计局网站[EB/OL].2016

[8]史小龙,张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J].跨国公司研讨,2004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