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课堂同步训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教研教改方面
从2018年我省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县各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许多学校采用“走出去”、“引进来”、上网学习查资料、分年级学科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研究适于本校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大多学校教师课堂上体现了课改的理念,但是各个学校情况不同,各位老师课堂操作课改力度及取得效果效果参差不齐。教学改革方面,教师普遍接受山东模式,以“学案导学”为载体,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和总结。二中作为全国60所新课改样本校之一走在全县高中的前列,许多课堂“活”了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课堂上不仅通过讨论合作解决了教师预设问题,还会出现一些生成性问题,引起教师的思考,促进教学相长;教改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还有四中和进修学校,教学模式已初具形式;三中和辉高的教学模式正在展开;一中虽然有导学案,但编写欠仔细,使用也不太到位。
各校每年级每周都分学科教研活动,各校开展情况又不尽相同,有些学校有些学科教研活动内容具体翔实,备课组长确实起到了带领本学科老中青年教师献计献策、交流经验、共同促进的作用。在这方面辉县高级中学抓的非常扎实、到位。我在辉高视导期间,恰遇物理组教研活动,我全程参与了高二物理教研活动,李龙喜老师组织,首先总结反馈上周课程情况,然后对前一天的公开课从内容到教法做了讨论与交流,探讨了本节课值得推敲的问题及课堂设计的优点、课堂操作的亮点、闪光点,又计划安排了下阶段的教学进度及测试。还有进修学校,王远志老师带领高一物理教师搞教研教改,他们结合本校学生情况,吸取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和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的精髓,正在探索适于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我听了吴秀萍老师的创新课,课堂容量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模式已初具雏形,这是集体教研的结晶。但有些学校的某些教师教师教研活动很被动,流于形式,对教学改革之挂在口头上,甚至采取排斥、冷眼观望的态度,希望有关学校采取措施,尽快行动起来。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物理新授课存在的问题
1、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却变为记忆水平的课,“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的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下降。
2、许多探究性教学的课,教师常常通过解释或让学生记住这种最简捷的方法得出答案,“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达不到学生亲自投入的思维水平。
3、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够。这说明教师备课时只考虑教材内容,只想到如何教,没想到学生如何学;只考虑教的程序,没有考虑学生的初始状态(知识储备、基本能力、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等)和学生学习的程序。这样必然导致教学的针对性差,部分学生听不懂课。
4、社会上流行的高中物理同步训练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高中物理同步训练是一些经历过一步到位的教师们参与编写的。高中一年级的同步训练是历年高考物理试题的分类汇编,这样的同步训练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做这些习题时,经历多次失败后,必然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个别教师说,课本(教材)可以不带,上物理课必须带同步训练,事实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章末习题就是很好的同步训练。人教课本章末习题具有经典性、全面性、典型性、可变性等特点。
5、物理课堂上的具体问题。
(1)一些教师对所教的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教师备课时对概念、规律钻研不深理解不透,必然导致对知识的讲解手段笨拙、方法单一,进而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较大的学习障碍。
(2)教师的课堂语言存在一定问题。语言欠推敲造成语言不严密、随意性和废话多,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干扰。有的教师课堂用语虽然没有语病,但语言枯燥无味,缺乏引导性、启发性,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3)板书板画问题严重。板书板画乱,逻辑关系不对,板书过多或过少,板书没有起到画龙点睛、引起记忆和思考的作用。这也反映出教师备课功夫不够,没有真正吃透教学内容。
(4)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价值,该提问的不提问,不该提问的却提问;问题没有启发性;没有在关键处设问;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二)高考物理总复习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考物理复习资料本身存在的问题。现在市场上物理高考复习资料(或称复习用书)的品种数不胜数,已是百花齐放、优秀和糟粕共存时期。一些出版社在利益的驱动下随意组织人员编写物理高考复习用书,一些行家开玩笑说:“现在编书比看书快”。认真分析一些高考复习资料可以发现下列问题:
(1)逻辑错误。全书的谋篇布局和书中的某些单元有逻辑错误。
(2)对高考TingVoA纲学习研究不深刻,一些高考不考的题目在复习资料中屡见不鲜。
(3)编写体系不符合掌握知识、方法和能力提升的程序。
(4)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不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高三物理教师处理复习用书时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三教师教复习资料,而不是用复习资料。从课堂教学上看,教师基本上照复习资料原样搬到黑板上。知识点的复习,照复习资料上的讲,没有一点新鲜感,没有对知识群体进行高度的归纳、概括,没有把书念薄,课后学生基本没什么印象。习题课所用例题基本上都是复习资料上的例题,教师基本上按复习资料上的求解程序讲解,这对于已经预习了的学生有什么益处呢?
(2)资料多,习题作业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时间少,影响学生正常发展。学生整天整夜地听课做作业,没有自行反刍的时间,不能很好地将学科知识内化为科学能力。
3、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
(1)对原教材中的知识、方法等不整合或整合不够。对学生清晰地记忆知识、掌握方法带来一定的困难,直接影响复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复习课上成新授课;知识点的复习课上成了知识罗列课,枯燥无味,课堂上学生不参与观察、思考和动手。
(2)习题课教学质量亟待提高。一些教师备课时,着急看资料上的答案或解题过程,这样给备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必然导致下列问题的出现:
①就题讲题缺乏提升。
②例题组织性、目的性和中心性不强。组织习题课的例题时,没有考虑发挥例题群的整体教育功能、中心教育功能和目标功能。
③例题讲解不透,学生收获少。教师讲了很多例题,学生遇到以前没有做过的类型题仍然不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例题讲透。对于一个很有价值的典型例题,教师首先要真正把它分析透了:从审题到最后求出答案,师生配合放好“慢镜头”,即把每一个细节的状态、过程和所遵从的规律细致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对解决某类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整体认识。但这还不够,还要将该例题进行有效变换,例如进行设问的变换、条件的变换和模型的变换等,这样我们对一个有价值的典型例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综合、启发讲解,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协作互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观察、高质量的思维和动手,这就叫做“讲透”了。
④习题课上教师不知道(或不注意)在解题的关键处设问,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答习题的切入点或突破点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关节点,在这些关节点处本来可以很好地训练、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教师没有想到,用其细致的讲解代替了,使学生感觉题目不难。这就造成了一听就明白,一做就不会的后果。
⑤习题教学不注意分类推进。习题课教学也要讲求分类推进。若不分类推进,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听得懂无兴趣,中等生费点劲能听得一知半解,差等生听不懂。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
根据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的好坏在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了多少。当前教育质量观的误区是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了这些结果是如何获得的。这样的教育质量观对教学管理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作用,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忽视学生的尊严与权利、忽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的现象往往被较好的学业成绩以及较好的升学率所掩盖而得不到有效的制止。
2、物理教师要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人才。
物理任课教师要有目的地学习哲学、学生认知心理学、物理教学论和有关课堂教学设计的书籍。在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自己和同行的物理课堂教学。通过学习、研究和亲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并有意识地经常反思,必然会加速提升自己的物理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对物理同步训练、物理高考复习用书进行改造。
选择质量比较好的同步训练和高考复习用书为蓝本组织优秀教师对其进行删、改、增、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经过若干年完成。
4、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有计划有组织的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的科研活动。
例如,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比赛和研究活动,开展板书比赛和板书研究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如何设问的研究活动;开展应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活动。
5、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减少机械学习
由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仍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减少机械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6、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开展尝试探究活动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接受学习、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往往是交错融通组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接受学习中可能有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成分,在体验学习中也会融入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因素,而探究学习中同样会有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的成分。由于各自比例不同,侧重不同,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因此,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7、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经验、理性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当前,国际教育技术界正在倡导混合学习,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8、改革对学生的评价。
①对学生评价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分等,而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和存在的差距,获得成就感,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明确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思考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每位教师对新的教学有了美好的憧憬,那就是真正把学生从旧的、过重的应试负担中解放出来。在努力实施新课程现状中教师有一些顾虑。
不可否认,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胜于传统的应试训练,但能否在考试中占优势就不一定了。由于现在的考试面貌并没有大的改变,初中物理知识尚浅,用大量的、扫荡式的考题训练有很高的考试高分率,教育效果周期较长,这种以增加学生负担、扼杀学生创造性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往往使教师回到老路上去,因为现在的评价方式并未与课改同步,学校以考分论乾坤,教师以考分分仲伯。考试对教学的引领比理念来的实际。新课程考试能否与新课程教学同步和谐,让真正课改者得利,是教师的担心也是愿望。
按照新的课标精神,知识学习上不封顶。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达到任何深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或确切的说考到什么层次为合格标准尚不确定,于是谁也不敢少教、浅教。谁想让自己的学生考不过人家?于是课时不够的矛盾明显,探究式教学不如传统讲授效率高,开课时,新教法包装,平时还回老路去。
教学界推行的一些教学模式,一些学校不加研究的照搬,无创意地使用,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抑制教师的教学个性。如推行学案制,要求教师无学案不进课堂。堂堂课用同一的模式教学违背了教学规律,也有悖于教学多元化的课改精神。虽然学案的使用有一定优势,特别对练习训练有利,但如何成为多元教学的手段尚需研究。
面对新课程实施中的这些现状和顾虑,我们感到新课程的实施已和专家们预想的、老师憧憬的教学出现变异,且这是不可避免的变异,是返祖性变异。
由于旧的教学势力的惯性、评价体系、管理机制、社会环境的迫使,还是学校在推行课改中根据自己学校特点进行了调试,教师在接受新课程时根据自己对新课程精神的理解,在实施中的走样失真,值得反思。这种变异是否会降低新课程的时代性与进步性,或会遵循什么规律值得研究。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证明与推进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而不是教育的乌托邦。
二、审视新的教学模式中的误区
1.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调控作用
课堂是否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其中究竟需不需要教师的控制?我们看到一些课大量的提问与学生回答,热热闹闹。还有一些活动学生也在动手做,这是不是就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了?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自主性的意义在于知识的主动建构。如果提问价值低、思维层次浅显,回答单一,就不能形成与学生原有认知的冲突,达不到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教师设置的情景像个圈套,将各种思路堵死,让学生顺着老师的套一步步钻。或者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程度控制在教师的评价中,不符合教师教案意图的被控制,这样的知识建构也会抑制学生的自主性。可见,学生的自主性是在教师的调控下发挥的。教师的调控意义在于:①引导、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②营造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时空、位置、范围。③把握学习、讨论、探究等自主性活动不偏离主题,并能有序地、适时地将探究引向更深层次。总之,不是造围建墙,而是开渠通道。
一堂课上学生自主性学习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①学生是否自主地积极思维,有思维想象,问题意识是否形成。②有无学生提问、发表见解的自由与空间,课堂氛围是否开放、民主。③能否形成争议,自主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的引发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思考,启发更深入的学习。
2.合作学习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是否就只有这种形式?小组讨论时是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了?我们看到有些课一分钟不到的讨论如蜻蜓点水,有些小组讨论的内容结论就在书上,学生索然无味。对此我们认为:
(1)合作学习应用于任务驱动与任务完成之中。任务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产生争论,任务的难度、问题的深度可提供学生合作的契机。
(2)不是每节课、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用“合作学习”,应当在合作学习作为最有效、最恰当的学习方式时,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时用才好。
(3)合作学习最好构成一个完成任务的行动小组,有分工、有每人表达的机会,有思维碰撞、有思维成果共享。
(4)合作学习要有教师的指导,合作形式可多样化。
3.物理课堂的教育功能
我们做了大量的物理教学的研究,但以人为本地从学生一生来看,大多数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获得的终生意义的东西是多于物理知识的。物理课的教育功能应当是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的一面。我们认为物理课的教育功能来自三个方面:
(1)物理学科本身的教育性。物理学科中的物理思想、哲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美、唯物主义价值观是我们课堂的精髓。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高中物理一直是中学教育中难度最大、最不好控制的学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和调整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1.多媒体技术的不合理运用
由于新课改的要求和信息技术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任课教师的重视,多媒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抛弃传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物理实验,减少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忽视了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要求,降低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效率的降低。
2.课堂教学没有层次,重点不突出
有些教师不能深刻地理解自己所教的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导致在讲课的时候不能很好地依据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入地讲解。教师的一知半解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讲课没有层次,讲课方法单一,不能抓住课堂讲授中的关键,从而导致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出现较大的偏差和障碍。
3.一些理论知识的得出太过仓促随意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太过简单或复杂,简单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而难度大的问题学生又答不上来,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问题没有设置在关键知识点上或所设置的问题缺乏启发性,让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动力。太过频繁的提问和回答浪费了课堂的时间,最后没有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囫囵吞枣”现象严重,对学生理解关键知识点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学习物理知识。
1.重视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它实验能力的训练上,新课改要求变革教学方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抛弃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的基础上,重视课堂训练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多种渠道获得感性以及理性认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多媒体技术与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训练有机结合一起。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注重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教师应该在新课改这个大趋势下,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区分层次,在讲授过程中注意知识点难易的区分,以保证每个学生“吃透”知识点和重点内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掌控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讲解的时间安排,达到实验探索和理论知识同步的水平,避免学生出现“吃得过多,消化不了”的问题。
3.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对学生实行鼓励机制
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同时也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习的合作者,在课堂上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难一些的问题让优异的学生回答,而简单的就让不是很主动的学生回答,并设立一定的激励机制,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给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带来了全新改变。而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水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锦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J].中国教师,2010(S1).
[2]秦霞.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3).
[3]周明霞.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反思[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8).
本学期,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相比上一学期,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有所进步。
鉴于上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出现的,书本知识不懂查找,或根本不知道相关知识点在哪里的情况,我在本学期采取了督划、助归纳、背诵、小测的形式。课堂上,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当场在课本上划下来,对于可能出现的问答题,要求学生在要点边上标注序号,并将可能出现的问法,要学生在旁边写明。并在课下,让组长检查学生书本的标注情况。而每一堂课上的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之前要背诵下来,并且,在下一节课的课前几分钟,全班小测。小测的情况,当天公布,没过关的,隔天或下一节课之前,找组长背诵。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结构的了解,也使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解答和组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方便学生在开卷考试时,能快速地查找到相关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边教边练的形式。本学期,学生人手一本《新课堂同步训练》。当我详细讲解完知识点,并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之后,便会引导大家看《新课堂同步训练》中相关知识点的题目,当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还注重学生分析、组织的能力的培养。本学期的知识点,经常会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来考,而在平常的练习中,我会有意识地将分析的机会留给学生,并将该案例的处理权力交由学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当一回法官。这既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而老师需要适时地引导、补充,纠正,在这一过程中,既是与学生一起解题,更是帮助学生又一次地复习知识。
我国在2011年实施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来谈谈怎样用“七步整体教学模式”来实施新课标。
“超前集中”:集中教学单词,集中教学语法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超前集中”用一套新的学习策略,有效地去识记词汇,并且不断地进行强化,检测巩固复习可运用通过创设的情境或单词的反复出现来有效地识记单词;也可通过多媒体实物投影等来有效地识记单词。通过集中识词,反复循环检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来达到最佳集中教学法的效果。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集中识词,滚雪球式的反复重复循环,学生一次比一次记得牢,记单词速度一次比一次快。尤其是一些差生在反复循环中,逐步赶上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也就越来越足。集中识词和反复循环的教学法,为学习句型及课文扫清了障碍,能被全体学生所接受,是温故而知新的一种良性循环,这种有效记单词学习策略为新课标下的单词量增大提供了积极有效的途径。
“整体把握”:我们可以采用简笔画和关键词提示法,把课文变成图文并茂的连环画,使学生理解、复述、背诵课文在讲述故事的情境下完成,使枯燥的课文更情趣化、故事化、情节化。学生在语篇学习过程中,通过简笔画、设定语境、关键词等提示方式最后达到复述整篇课文的要求。这也正是遵循了新课标基本理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经过整体掌握课文的连贯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如地根据简笔画、关键词或所设定的情景,说出整段意思,完整的句子,这时可适当地进行看图说故事或口头作文的训练,为英语写作做好铺垫,为新课标下的课文仿写、话题作文,做好了铺垫。
“强化训练”: 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药整体呈现本单元的新学语言知识要点,采用个个击破和反复循环的方法,着重进行语言知识要点的口头训练和阶梯拓展练习。而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知识的传授转化为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新课标要求每一位英语教师做到的。
“习题精做”: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所学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操练,要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并且要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我们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还要注重拓展和拔高。如书面表达训练,我们要围绕单元目标,通过课上大量口语训练,再进行深入的书面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而这一条还同时让我们从应试化的题海中解脱出来。
“同步扩读”:提倡课外阅读,这也是与新课标理念相一致的。新课程强调语言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动态过程,学生要学会用英语做事情,并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课外活动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拓展”:所谓“课外拓展”,就是指要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但它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的重复,否则,课外活动便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安排英语课外活动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水平,来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开展课外活动既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增长学生的见闻,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这些活动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且无须花过多时间去准备,最终都能到达寓教于乐的效果。这样,就在这些有趣的英语活动中,就不知不觉地达到了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要求。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巧设情境 启发引导 语感训练
牛津初中英语最新版教材的使用,为初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师生们在课堂上都有大显身手的舞台。新教材语言生动、图文并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法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英语教学的瓶颈,而在新教材中的语法讲解通俗易懂,新颖活泼,如果面对新教材,教师仍然走灌输教学之路,就会与新课改相向而行,越走越远,永远不可能有“交融”的一刻。因此,语法教学应与课改同步,与新教材同步,面对新教材,置身于新课改之大潮中,创新教学,打造互动的语法教学是必要的途径。笔者在教学中与时俱进,探讨了语法教学的三种简单的方法:情境法、设疑引导和加强语感训练,构建师生和谐互动的高效课堂。
一、巧妙创设语法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法的使用,教师们并不陌生,一般是借助于图片、视频、实物或者肢体语言等构建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从而扭转枯燥乏味灌输语法知识的被动局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七年级“一般过去时”的教学,对于这一时态的句式转换,教师应该走出讲解法,总结经验式地告诉学生“一提二变三问号”,学生沿着“一二三”的思路进行句式的转换,这些句型的转换,未必能让学生记得一清二楚,巧妙创设情境,使师生置身情境中,在情境中对话教学,通过“对话教学”进行自由交流,使师生们动起来。
教师可以巧妙结合国庆长假的活动等自由对话,如:“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National Day?”待学生说出到农场干活时,呈现小学六年级已学的生活画面“On the farm”而进行情境对话:
T:What did you do on the farm?
S1:We picked oranges?
T:Did you pick oranges?
S1:Yes,we did.
T:What else did you do?
S1:...
教师可以呈现“The ghost in the park”的情境,Millie和Andy在公园里玩而遇到“鬼”的故事,在学习语法时,学生还会历历在目,再次呈现这个画面,对这个故事进行对话练习,有助于加深课文印象,更有利于学生对一般过去时这一语法教学的理解和运用。
“对话教学”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对话,进一步强化过去时的理解和运用,更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对于八年级上册Unit2的语法教学――形容词比较级等级的用法时,教师应摆脱概括形容词的比较等级的概念、比较等级的构成和用法的讲解式教学套路,采用情境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如用两个长短不一的铅笔,说:This pencil is short. That one is shorter.展示两头猪的图片,教师以“Which is fatter, this one or that one?”引导学生说出“The pig is fat. But that is much fatter.”这样,学生对形容词的级别的学习,无论是概念、构成还是用法都初步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运用,将不再是难事。
二、加强启发引导,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反身代词的教学,如果教师按照介绍反身代词的概念,写出并让学生记住八个反身代词的词形,告诉学生反身代词在句子中的用法,诸如做同位语、宾语等,对于作宾语的用法,给出teach,help,hurt,enjoy等后面接反身代词的例词,之后呈现各种形式的练习这样的套路,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指到哪儿,学生跟着到哪儿,蓦然回首,身后的路已经充满迷雾,学生心中一片迷茫。显然,反身代词的教学陷入传统应试教学的态势,学生的积极性会荡然无存。
而如果教师呈现Linda和Millie等在南山公园游玩的情境,展示Simon攀爬岩石险些丧命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以及被登山运动员救下的瞬间和Linda约定这个秘密为他保守的片段,学生们对反身代词置于语篇中,置于情境中,myself,yourself等的使用,将豁然开朗。再引导学生根据语篇中的所填写的反身代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自主或合作归纳反身代词的用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得到凸显。
三、注重语感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语法知识
语感就是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加大语感训练力度,可以使语法教学事半功倍。如学习表示许可的情态动词的用法can,may等时,可以创建任务型活动,如一位学生忘了带钢笔,而向同桌借的情境:Can I use you pen?Can I borrow your ...?的句型训练简单易行,有利于学生掌握和使用。
云烟无常形,语法教学犹如一朵美丽的奇葩,只有一线教师用心呵护,才会形成蝶儿纷飞,香气四溢的大观园。初中英语教学中,愿教师们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构建互动、高效课堂,驾驭互动之舟,驶向更高、更远的高效课堂的彼岸。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为内容的综合性训练结构。这决定了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在操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前提测评,要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准确把握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调控教学,及时补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布鲁姆提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认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征和教学的质。他认为,这三个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占50%、25%和25%。前提测评的目的,在于对学习新课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诊断性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新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学习,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训练结构,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它学科,如数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单一,要么集中于一个知识点上,要么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的准备,而后一个知识点是前一个的发展,其前提测评集中进行比较好。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还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二、认定目标,要分层认定,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认定目标”这个环节,我们过去称为“展标”。为了更加准确地体现目标教学的特点,改用了“认定目标”。“认定目标”指的是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学习的目标。这一环节,对学生自己来讲是一个认可的过程,是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成为为自己学习定向的目标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们认为认定目标可以按照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起动认定,粗知目标。
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励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2.同步认定,细知目标。
就是随着新课的进程,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了。
3.小结认定,深知目标。
就是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学小结,对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这次认定目标,是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的概括,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再一次导向,又是对必要的矫正、补救活动的激励。小结认定应该实事求是,不走过常
三、导学达标,一要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二要按学科特点构建学科达标模式,分段达标
前一点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讲的。当前小语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少,严重影响了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言这个工具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扎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目标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要求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会,都能达标。只有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导学达标这一环节的出发点。
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理论,适用于各个学科。在具体操作上,基本模式的学科化和课型化,主要体现在“导学达标”这个环节上构建的学科达标模式。
构建小学语文学科达标模式,要遵循这样三个要求:
1.要以目标教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这主要是:
――教育观。目标教学是义务教育的教学新体系。义务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主动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应是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
――学生观。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有个性差异的人。人的智力存在着差异并呈正态分布,但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能力倾向预示着学习速度,而不是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或复杂程度。因此,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够学好,并达到掌握的水平。
非智力因素影响、制约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情感、态度对达标有重要影响。后进生的出现,主要是由学习过程中失误的积累造成的。
――教学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应由学生的学适应教师的教,转变到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上来。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讲,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教学观的根本变革。
――评价观。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只在于给学生评分、划等,而在于为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是改善教与学的手段。因而,教学评价重在评过程,不只在于评结果。
――质量观。教学质量不再是只看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而是主要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促进全面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要看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和优等生发展的情况,要看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诸方面的全面达标。
.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这主要是:
――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如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都要经过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两个阶段。再如,学生作文是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达的双重转化的心理过程。
――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统一规律。学习语言文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把培养语言文字能力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发展智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
关键词:新课改精彩
课程改革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语文课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几年的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不仅让我――一位战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倍感亲切、惊喜,而且本身亦受益匪浅。新课改,让我感受到语文与时代在同步前进,语文与社会在共同发展,语文与人的素质在同步飞跃与提高。
一、新课改的课堂很精彩
课堂精彩在于学生体验的生成与灵性的彰显。新课改让教师找准了师生的定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我们教师引领学生做快乐的学习主人,引领学生乐于倾听、乐于表述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好习惯。新课改的课堂看不到“一人言”的专制场面,看到的是平等、和协、轻松、自在的交流与探讨;新课改的课堂看不到学生背着沉重的分析枷锁,感受到的是快乐、积极、主动、有效地阅读与思考;新课改的课堂再也看不到,孩子们为了一个问题而冥思苦想,教师辛苦的千方百计的启发,代替的是孩子们的书声朗朗与真情涌动。那是一种智慧与智慧的交流,那是一种情感与情感的碰撞,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语文的热爱。
二、新课改的教材很精彩
新课程的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充满了生活气息,提供了丰富的符合孩子们生活特点的文章。它本身就突破了原有教材的局限性,贯通课程内外。不仅使语文课内外联系起来,更与其他学生联系起来。开放的教科书,也给予孩子们不同的思考和思维权力与空间。问题与思考方向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更加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创造力的培养。新课程的教材,那斑斓的色彩、充满生命力的插图,那令人回味无穷的文章、名句、词汇,也令我们教者深受熏陶、感染。
北师大教材的主题单元编排特点既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更便于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更精彩之处是让我们“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我们重视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与形式。
主题式的学习,让我们语文教师眼前一亮。每一个主题,都有其独特新的教育目标。新颖的题材,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彰显学生个性、启迪学生智慧与心灵的学习程序,这些才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教语文,学语文,用语文。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介入,更让语文展示出了它前所未有的魅力,中华文化的精髓由此伸展。
三、新课改的学习方式很精彩
教师力求准确定位,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改进自己的“教”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随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学习主体的地位确立、自主学习、自主读书的落实,独特体验的生成与交流等,都是学生爱学语文、真学语文及个性地学语文体现。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因为语文学习是一种个体化行为,即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学习《落花生》时,有的学生认为花生的品质值得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现代社会要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如果都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就没有机会去争取,竞争是我们所面临的一种社会形式。所以,苹果、桃子、石榴这样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新课改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很精彩
课改突破了以往的语文学习界线。不仅对语文的基本功有一定的要求和训练,还提供了大量的书目让孩子们去阅读、积累,提供了一定数目的经典诗词文章,让孩子们去诵读。新奇的内容,特别的体验,让孩子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搜集整理资料也成了对语文学习的又一特别要求。无论是课前的查阅,还是课后的搜集,都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了解了许多课内无法完成的知识。而这种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则更让孩子和老师感到兴奋。许多的课文都有着一定的背景,如五年级的名著单元,若单一的看节选,可能会失去一部分意义,所以课前和课后的查阅、整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一定的大背景下,才能对文章有更精准的了解,才能更深刻的文章表现的内涵。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诗文诵读等内容的充实使语文充满了生命力。不仅让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更大层次上提高了学习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充实了以往语文学习的缺憾。新课改中的语文课更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更有活力。
五、新课改的评价更精彩
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的多维的赏识、激励性评价和学生赏识、建议性评价成了课堂一个亮点。课堂上,学生站起来了,老师走下去了;学生活跃起来了,老师忙起来了;学生说得多了,老师说得少了;学生学得快乐了,老师教得轻松了。每一句尊重而温馨的评语,都温暖着师生的心灵。特别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比老师的评价更客观、更真实,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的自评能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改正不足,发扬优点。
六、和新课改一起成长的孩子们最精彩
课改中,孩子们自主的追求,积极的态度,专注的神情,激烈的争辩,温馨的合作,奇异的思维,超凡的想像,精彩的作品,丰富的语言,奇特的创意,不停的探索,成功的喜悦……每一样都成是我们课改中亮丽的风景线。那是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爱与追求。
在课程改革中,老师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积极、思变求变、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为把新课程理念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可谓良苦用心。这也一样精彩。
参考文献: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将学习新知识以任务的形式,在强烈问题动机驱动下,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行为。任务驱动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法,强调教学情境创设,促使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行实践性探索学习,让学生以任务为训练主线,以教师引导以主导,促使学生在规范学习规则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服务者,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督促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学习。教师与学生展开多元交流,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评价,能够从不同维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形成学习意识。在学习《操作键盘》时,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掌握正确的指法,能够利用全拼输入法或其他输入法正确地输入简单汉字。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六人学习小组,让学生观看键盘操作指法练习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任务驱动式操作训练。小组长负责指导、监督小组成员指法练习,掌握正确指法和输入汉字。全组完成学习任务后,由教师负责进行学习验收。教师将学习任务分配到学习小组,让学生自我实施学习行为,集体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确保全班学生都能够获得有效实践操作训练,提升学习效果。任务驱动法的实践应用,不仅能让所有学生掌握学习认知,还能培养学生集体探索学习习惯,对全面塑造学生信息技术素质有决定性作用。
二、同步教学,强化实践操作技能
同步教学是指学生与教师进行同步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同步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实践热情。教师上机操作时,要通过大屏幕展示操作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同步操作实践。信息技术操作步骤较为繁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对操作过程进行优化处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操作要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观察学生操作实践,对于学生存在的操作问题,进行及时矫正。这种手把手式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学习《画方形和圆形》时,教师展示大熊猫图片,让学生观察大熊猫体型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此有了清晰认知。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绘画顺序,学生记忆绘画操作要领。教师在复制和粘贴命令使用时,边操作边讲解,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教师及时引导纠正学生学习偏差,促使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教学任务得以完成。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为学生提供重要学习范式。学生通过模仿操作学习,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技能。
三、分层合作,提升课堂互动水平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学生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既掌握技巧,增强体育素质,又培养意志力,使学生在身心健康、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得到同步发展,这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提高课程的参与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渗透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高效率地完成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可以从引导学生关注、收看体育新闻节目,比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国际赛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赛场上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识和关注,这必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单调重复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失去课堂参与的兴趣,更容易对体育课产生反感甚至厌烦的心理,特别是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比如,教学长跑时,很多学生都有畏惧心理,但一说到篮球,大部分学生都会喜欢,这时,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将枯燥的跑步融入充满乐趣的篮球教学中,通过限时运球的方法既锻炼意志,又提高运球技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活动中,在锻炼中享受乐趣,而不是唯有疲惫和汗水。
三、明确课堂学习目标,让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学习活动要带着目标,不能无的放矢,体育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将体育学习目的与学习成果紧密联系起来,学习的成果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首先目的明确,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投入体育学习中去,会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有些教师随意更改课堂计划,一节课既让学生掷铅球又跳远,这样在体育课结束后学生不仅表示十分疲惫,厌学,同时,对学习内容的要点不够清楚,说不出自己在这节课当中有什么收获。教师在组织活动前可以向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需要掌握的技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训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的。
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训练的乐趣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是避免不了的,他们对新鲜的运动项目充满好奇,但往往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又表现得无趣。所以,教师要注意变换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训练活动中享受乐趣。例如,在组织篮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投篮运动,然后布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目的投篮练习,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哪个小组投篮命中率较高,对于完成规定次数且命中率较高的小组可以去学习运球和传球练习,这样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从投篮到传球都练习一遍,学生不仅掌握了要领,同时在分组竞赛中享受训练的乐趣。当然,教师也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视频观摩―知识讲解―徒手训练―实物训练―实战演练”的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运动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增强体育素质的黄金时期。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更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传统的被动锻炼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在获得运用技能的同时,身心都能得到同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品质。
翻开一次次质量检测试卷可以发现,反复强调的数学概念总有学生模糊不清,多次训练的计算题总是重复出错,平时家庭测试做过多种类型的应用题总是分析不到位……这些问题除了课堂教学、在校作业落实不够外,细细分析,更多的还是家庭作业布置不当造成危害。其表现有以下两种:
1.内容乏味,量大费时。面对一套套《习题集》,学生放学后顾不上玩耍,不敢看电视。吃完饭就得开始做家庭作业,少则一小时,多达三、四个钟头,做完这套做那套,还有家长的作业和补课。大部分学生是无趣应酬,草率完成,根本达不到复习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形式单一,机械重复。面对一本本《同步训练》,学生成了作业机器,填空判断,计算训练,同一模式,同种类型,反反复复,无效应对,达不到强化知识落实,能力提升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实施有效备课和有效课堂的同时,如何以新课标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有效的家庭作业?实践中,我觉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布置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兴趣,促使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进入学习最佳状态,充分发挥家庭作业的有效性。所以,我们布置家庭作业时,应该多考虑有童趣、感兴趣,与家庭环境、个人实际有关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作业,成为一个乐学者。
二、布置实用性作业,让学生愿做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主动地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能捕捉生活规律、发现数学问题的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进而自觉自愿地完成家庭作业。
三、布置探究性家庭作业,让学生想做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新课程也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弊端,为了走出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经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思考实践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这样自己想完成的作业,印象深刻,效果好。
一、更新观念,统一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中,校本教研的内容不再仅仅是学进度、研究怎样教教材,更多的应是研究如何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开发教材;如何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主动建构知识;
如何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教学载体是课程标准与教材,它们也是校本教研的主题。因此,我们组统一思想,首先是对新课程理念与要求进行研究,使老师们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不仅要真正掌握课程标准体现的新理念,而且能准确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增强主动性,避免盲目性,避免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尽量突出学科的本质内容。其次,通过分析与讨论,使大家对编写教学案与作业的目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并对编写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发挥教研组成员的集体智慧,避免单干,从而引导全组老师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二、针对问题,确定目标
开展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要解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加强针对性,从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决定教研活动的方向,确定教学研究的内容。针对目前个别老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刻板的讲授,机械的训练等问题,决定开展对学案与作业的研究与编写,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益。经过全组老师的多次研讨,在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编写目标与要求:
1.高中数学学案的版式与要求
严格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数学)》的要求,由本组部分优秀教师在结合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并围绕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 与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进行编写,编写内容严格根据规定课时执行,要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供有效的帮助,它可以为学生的预习与课堂学习、教师的备课与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素材,特别强调针对性、创新性与可操作性,并有统一格式,其中每课时包括以下五个栏目:
(1)课标要求:紧扣课程标准与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编写,目的是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较好地把握学习内容的要求,其中打“”部分为发展要求。
(2)问题探究:着眼于本堂课的引入环节、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及学习本课时内容的必要性上进行设计,并能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问题的呈现力争能够提供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典例分析:以教材例题为基础进行挖掘、引申、拓展,尽量以题组的形式呈现,在充分发挥教材例题的的价值与导向作用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掌握教材知识。
(4)随堂训练:以教材中练习、习题为基础进行选用,问题呈现方式多样,与课堂教学同步,并能很好地配套教学内容,同时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思想层次上有所体现。
(5)自主园地:为学生与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进行自主记录、反思提供必要的空间,目的让学生能够对每堂课的知识框架与思想方法进行梳理,也可以对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进行记录。
2.高中数学学案配套作业的版式与要求
以课时为单位,与学案同步,作业题以教材中的练习、习题及复习参考题(处理好与学案内容的关系,不要与学案中的题目重复)为主,另外也参考了浙江省教研室编写的作业本及其它复习用书(最好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但不是完全照搬,每课时都有一定量的自编题,关注知识点的分布,思想方法的渗透、思维能力的提高等环节,题目编排有层次性,解答题的设计能突出对学生的书写规范性训练,探究题能真正能提供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而不是只讲技巧的难题。每课时的作业为一张8开纸,题量为10道题,题型为3道选择、4道填空、3道解答题。设计时能考虑教师批改作业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如选择题的括号右对齐,解答题的解答过程要简明等,栏目设计如下:
(1)巩固与落实:对基础知识进行训练,重点围绕本课时的“三基”设计一些简单题目;
(2)加强与提高: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本课时的重点知识、思想方法进行加强与提高,同时对学生的规范书写与表达有所要求与体现;
(3)思考与探究:提升优秀学生的能力,如能从特殊到一般设计一组问题背景,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空间;
(4)纠错与反思——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切实有效地抓好学生的订正反思工作,同时做好自己对作业的点评反思工作。
三、操作实践,总结反思
关键词:中学 音乐课堂教学 学生 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出台并实施以后,有的老师甚至不敢再对自己的学生持有反对意见或者说出带有否定性质的词语。虽然学生们需要鼓励,但是在超过它应有的度的范围,这个时候所谓的缺乏激励性质的表扬,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积极性,反而会把他们带入思维的误区。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很多情况下教育又陷入各类诱惑的误区。当我们太多学生只关注奖品本身,而对于学习的内容却不加理会的时候,所谓的鼓励和奖励也就失去了本身所具有意义。老师们对学生本身素质的了解也弄不清了。另外,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学生自评、互评,评价方式按主体不同可分为自评、互评、师评。虽然我们的老师们早就知道评价是整个班级集体的事,但是作为中小学的学生们来说,他们的年龄尚幼,不具备良好的语言评价能力,这也就给互评带难以逾越的困难。同学们之间的互评因为各种原因,所做出的评价客观性也颇受挑战。本文针对当前中学音乐课教学中存在现状,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关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彩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提出要给学生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灵感。所以,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以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人音版七年级下册)为例,介绍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引起学习兴趣的有利方法。上课开始以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红绸带、锣鼓等作为教学道具。在课堂上,教师播放音乐,跟上节奏,先教全体同学一起挥动红绸带学跳扭秧歌,再让部分学生在一旁敲锣打鼓。如,在欣赏歌曲《红旗飘飘》,可以先播放了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精彩比赛画面,以及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凝望着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然后启发学生,此时立刻,学生们热情高涨,喜笑颜开,教室里充满了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这样一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营造课堂氛围,获得愉悦体验
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主要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师生的情绪以及情感状态。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较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在师生的互动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并适时调整教学,使教学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消极的课堂气氛会使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师生间有效的互动,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三、用积极的评价 鼓励学生参与
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 学习 音乐 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比方说,在我的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上多叫他回答几次 问题 ,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已经激发了他们学习信心,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遗弃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些同学了。
四、运用多媒体,注重视听同步
音乐作品在本质上是听觉艺术。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想象,进而才有听众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通过反复的“听”,不只一般的感知的“听”,还要达到理性的“听”,甚至达到审美意义的“听”。既然如此,们就可以先在“听”上下工夫,让学生能主动的被“听”吸引住,而后才有“被教育”的可能,这是音乐欣赏实施美育的第一步。要实施此第一步,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谓音乐教学之“核武器”,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听众的感官刺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例如,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由于歌曲意境较成人化,学生很难体会这种情绪,更别说引起共鸣了。在教学中若采用多媒体,当前奏响起时,画面便展现出草原那苍茫辽阔之美,还有如白云般的羊群,强悍奔跑的骏马,绿毯上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趣就会被牢牢地抓住,他们会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为明朗的草原气息所陶醉。在观看画面,聆听音乐之中你就会一下子明白音乐表现的事物。当然,并非只有多媒体才可实现“视听同步”,录像、投影仪、音响,只要组合得好,效果同样不错。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
参考文献:
[1]邹渊.中小学音乐课堂沟通障碍及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05) .
关键词:农村英语 英语口语作业 优化策略
一、前言
英语作业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做好英语作业,有效地巩固和深化英语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是十分显著的。在英语教学方面,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这也必须要体现在英语作业设计上。但是,在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慢。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差是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而通过有效合理的英语课外口语作业设计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必经之路。
二、初中英语口语作业优化策略
(一) 英语口语作业内容上的新颖化
在英语学习中,思维能力是其灵魂。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语言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过去英语作业仅限于单词和句子的摘抄、背课文、写文章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业布置内容要新颖,这样可以调动潜在主体的能量,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作业的布置及完成活动中。
1.作业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口语课外作业是口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应打破常规,充分利用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参与和完成反映真实生活的教学任务,在真实生活中培养学生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任务型学习活动的创始人Prabhu认为,“Students may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ir minds are focused on the task, rather than on the language they are using.”。因此,教师要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既要学生课后自主地开展一些与口语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着某种联系的语言交际实践活动,又要学生将在课外习得的语言知识应用于课堂,丰富课堂内容,扩大语言信息量,以此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2.设置的内容应该是课堂的延伸
把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这里的延伸绝不是延长或增加授课时数,而是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兴趣又能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创新学习的新颖趣味练习或活动。促使学生人人参与,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在参与的过程中,巩固课堂英语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设计不同类型口语作业,营造英语氛围。
3.对于必要的机械作业要以思激活,让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朗读、背诵是必不可少的。跟读、背诵等历来被称作机械作业,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这类作业理解的片面和偏颇,只注重作业结果,不进行过程的指导,把学生引入死记、死读的误区。其实这类作业只要强化了思维参与,就能变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使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背诵可分步练习,循序渐进,力求思维参与。
(二)英语口语作业形式上的阶段性
1.七年级,重视朗读背诵,夯实说话基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语音是学好外语的第一步, 也是整个英语语学习的基础,能否准确地把握语音、语调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在七年级初中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笔者从英语音标着手,教会学生辨别词的音差、单词重音、辅音连缀及连读等。但是在课堂上,无法逐一纠音,所以在口语作业方面,让学生多听和模仿英语磁带、广播和录像。
2. 八年级,深挖口语内容,开展实践体验
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己探究的学习方法。而实践型作业是学生对已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升和创作的作业。在实践型作业中,教师不仅要自己挖掘已有的教学内容,引进其他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合作表演所学内容。
3.九年级,创设语言环境,提高综合水平
九年级的一些优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我们会给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展示、训练,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九年级的英语口语作业可以不再局限于单独的语言知识体,而是可以形成一个体系,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但是,因为在农村学校,基础薄弱,出现部分学生在最后阶段的怠慢厌学,对于教材中较为简单的对话,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反复操练之后能读准,尽量能表演出来,激发他们练习口语的兴趣;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可以改编课本的对话或文章,练习或表演。
参考文献:
[1] 张国鸿.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操作 [J]. 宁夏教育,2007(12).
[2] 李莉.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探索 [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6).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数学习题应用
为了提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有效性,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根据知识的进度同步配备了相关的习题,以帮助教师来丰富课程知识的内容同时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效果. 而由于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特点,在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应用好教材中的习题,以通过习题锻炼的角度来再次强化数学教学的效果. 因此,苏教版教材中习题的利用与开发对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来说有着现实的意义.
1. 尝试教学法,以习题指引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尝试教学法即在新知识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先布置相关的基础习题,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以自己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尝试解决课内的习题,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点,并进行有效的记录,在新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有目的的进行课程学习. 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习题发挥了指引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的作用,让学生能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而不是根据课程的要求进行被动式的学习. 同时,明确目的的课程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进而促进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
苏教版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为学生同步配备了相关的习题,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载体的小学数学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尝试教学法来提升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新课程开展之前,先布置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完成教材习题中的基础练习题,以对新的课程知识进行尝试应用. 在习题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习题计算后比对教师给的实际答案,很容易发现对混合运算进行顺序计算后,其结果与参考答案不相同,进而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规律产生了疑问,在新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混合运算的学习,进而在教师讲解到混合运算规律时会特别的注意,课堂学习的效果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都能够被显著的提升.
2. 课堂例题的应用与开发,将课程内容立体化
数学知识的特点在于其突出的逻辑性以及显著的应用性,而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都是在数学理论与数学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的.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数学理论,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进行强行记忆,数学知识的传达虽然可以达到要求,但是整个课程教学的效果往往无法得到提升. 而如果利用教材的习题,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例题训练来充实课程知识的讲解,则整个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变得更加立体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的程度也能够更加的深入.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每一个课程新知识都同步配备了课堂例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是能够对课堂例题加以有效的利用,并进行开发式的拓展,其整个课程教学的内容将会变得更加丰富. 以苏教版教材中平面几何课程《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来讲,课程知识的核心在于对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即长方形面积 = 长*宽;正方形面积在于两边之积. 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例题让学生进行公式的运用,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将更加直观化. 而如果对于例题进行有效的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以及公式的应用来计算班级内玻璃的面积,班级课桌的面积等,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将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3. 课后习题应用与拓展,强化对于课程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后作业能起到巩固课程知识的良好效果. 在苏教版教材载体的作用下,教师可以获得很好的配套习题,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强化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而根据教材习题的同步性以及基础性,教师可以在苏教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习题的开发利用,进而再一次的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圆》这一知识的讲解过后,教师可以以教材习题为载体为学生布置圆直径的测量,圆周长以及圆面积计算等基础习题,而同时再借助苏教版教材基础习题的帮助,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拓展,例如让学在完成这些基础题目以后,在放学的路上进行窨井盖面积的测量,同时探讨为什么窨井盖不采用方形而采用圆形这一问题,进而使得学生在习题拓展的指引下,知识探究能力得到提升,数学思考的思维得到发散,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的效果又再次得到强化.
结束语
以苏教版教材为载体的小学数学课程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以及学习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其中苏教版配套习题的应用与开发再次为教师提升其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在教材的应用与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尝试教学法,以习题的尝试训练来指引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同时以课堂例题的应用与开发,将整个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内容立体化;最后,在新课程教学完结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习题的应用与拓展,强化对于课程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以这些有效的措施,来不断的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习题进行利用与开发,从而使得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从习题这一方面获得再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