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机构债券投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 前言
近年来,中国先后主导和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等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这既对推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有力促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利用好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人民币债券市场,支持上述由中国主导和发起的国际金融机构融资战略,将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对中国境内和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市场、筹资成本、信用评级、投资者群体、监管政策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首先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策略建议。
二、 在境内和离岸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比较分析
1. 从市场深度来看,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要远大于中国境内市场,有利于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获得可持续融资。
(1)在岸债券市场情况。债券种类及发行市场规模。从债券种类来讲,银行由于总部在中国对应可考虑发金融债券。其中,金融债一般指由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由人民银行主管,其类型包括政策银行债、商业银行债、保险公司债等,在银行间市场发行。2015年金融债合计发行4.3万亿元。同时,还有一种特殊的债叫“熊猫债”,指境外机构(包括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中国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由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等部门管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近年来,世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汇丰、渣打等境外机构都在中国成功发行了“熊猫债”。但考虑到两大银行虽是国际机构但其总部在中国,其发债审批政策属于金融债还是熊猫债,需要由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研究后确定。
从发行市场来讲,中国境内债券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2015年,境内债券市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23.2万亿元,同比增长90.1%。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14.76万亿元,交易所市场4.8万亿元。从市场规模可见,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中国境内债券市场中占绝对份额,金融机构一般在此市场发行融资债券。
(2)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情况。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中,香港是最主要的发行市场,占离岸人民币债券总发行规模的90%以上。2009年香港“点心债”发行量为160亿元,2014年“点心债”发行量达到顶峰2 052.98亿元后,随着新一轮人民币汇改和美联储加息,“点心债”市场发行量在2015年加速下滑至1 071.33亿元,比上年减少一半。2016年发行量继续处于萎缩情况。
从上述比较来看,无论是市场深度还是可选择的发行种类,加上宏观态势影响,中国境内债券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以更好地满足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等新兴国际金融机构在此开展可持续地人民币债券融资。
2. 从发行利率方面来看,预计新兴国际金融机构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融资价格将显著低于离岸。2014年以来,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利率低于境内的情况在逐步改变。鉴于中国关于2010年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的相关规定中有“人民币债券发行利率由发行人参照同期国债收益率水平确定”的发行利率核定原则,我们对中国财政部2015年在境内外发行的国债中标利率和离在岸利率变动趋势指标进行了比较:从国债中标利率来看,内地2016年4月发行的境内5年期国债中标收益率为3.5%,10年国债中标利率为2.85%;而4月在香港发行5年期国债中标利率为3%,10年期为3.39%,两者相差并不大。
从利差变动趋势指标来看,在岸和离岸金融与非金融债的加权收益率出现了“倒挂”程度加大的情况:根据中国银行2016年5月境内外债券投融资比较指数(CIFED),4月30日,CIFED总指数收报-51.64,较5月底的“倒挂”幅度小幅扩大了2.95。
经分析,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债券息差缩小甚至“倒挂”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包括RQFII扩容在内的跨境资本流动通道的扩张,推动人民币资金回流境内市场,使两者息差缩小。二是中国经济放缓,境外机构对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有所提高,带动离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显著上扬。三是近年来钢铁等国有传统企业的信用违约事件频发,海外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公司的担忧也有所加深,给国际投资者信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综上,从债券利息水平整体比较来看,两大机构选择在岸市场应好于离岸市场。
3. 从评级方面来看,相对于离岸市场,新兴国际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可确保获得较高评级。
(1)多边金融组织及金砖国家国际评级情况。
①多边金融组织整体国际评级情况。我们近期对主要国际和区域多边金融组织的国际评级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见表1)。
可以看出,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担任重要股东国,其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标普信用评级都达到了AAA级。在获得AAA评级的国际多边金融组织中,除伊斯兰开发银行外,第一大股东都为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而由南美国家主导的安第斯开发银行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开发银行的评级并不高。
②新兴国际金融机构在离岸的国际评级将受到其创始成员国较低的信用评级的影响。
我们还以成员国较简单的新开发银行(其目前由5个金砖国家作为创始成员国)为例,对成员国的信用评级进行了比较研究。
新开发银行创始成员国中评级最高的是中国,其标普评级为AA-。由于受地缘政治不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因素的影响,除印度、中国外,其余几个金砖国家都面临着评级下调的压力。特别是标普在2015年初将俄信用评级降为BB+,为垃圾级别。由俄罗斯主导的欧亚开发银行的评级甚至仅为B+。而亚投行虽有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参与,但其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等成员国的信用评级下调也会对亚投行的预期国际评级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从上述两点考虑,预计两大新兴金融机构成立初期在海外很难获得较高的国际评级,较为理想的结果是参照中国评级获得AA-或A+评级。
(2)新兴国际金融机构获得境内最高信用评级(AAA)的可能性较大。我们预计,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可获得中国境内最高主体评级(AAA),理由如下:境内评级机构对政府支持的金融机构认可度较高。两大银行作为中国政府出资建立的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确立了以各成员国财政或经济部长为理事会成员的顶层设计,可依照之前案例与亚行、世行等机构享受较高的境内发债评级。同时,根据其章程规定,两大银行实缴资本份额比例为20%,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属较高水平,“银行普通业务的未偿付款项总金额在任何时候均不得超过其普通资本中的未动用认缴股本、储备金和利润的总金额”,这些都对银行的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形成了制度性保障,上述审慎性财务与资本管理框架有助于银行获得境内较高评级。
4. 从投资者资源来看,新兴国际金融机构首次人民币债券发行选择在境内比境外更易得到超额认购。从投资者层面分析,新兴国际金融机构首期人民币债券如选择在境外发行则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一是两大银行是首次发行债券,海外投资者对发行主体的业务模式不熟悉;二是两大银行处于运营初期尚难获得较高国际评级;三是海外投资者群体中西方机构投资者比境内所占比例更高但对两大银行的认可度较低。
相反,两大银行若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则预计将受到更多的投资者认可,原因是:一是境内的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远大于离岸市场,市场参与者更广泛;二是由于中国是创始股东国,境内机构投资者及评级机构对银行运营将会给予战略支持;三是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角度,中国政府也将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两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5. 从政策监管来看,新兴金融机构在离岸市场发行债券只需注册登记、流程时间可控,而其在境内市场发行需突破现行审批政策,客观上存在不确定因素。
从政策监管方面来看,国际开发机构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手续较为简单,只需在香港等交易所注册,无需政府审批,发债流程短。而在岸发行人民币债券,政府的政策审批周期相对较长。按照2010年《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际开发机构申请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首先要有“近三年经审计的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条件,这对于诞生不久的两银行无法满足。因此,如何按照其总部在中国的特殊情况,突破现行的政策,争取中国政府对部分资格条件的专项豁免,将成为影响两银行是否能够在境内成功开展人民币融资的重要因素。
综合比较上述情况,新兴国际金融机构在境内外发行人民币债券虽各有优劣,但考虑到在境内更易于得到AAA评级,而且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更大、中长期债券投资者资源更多,被超额申购概率较高,所以应优先考虑在境内发债。如能成功发行,也将有利于提高海外投资者对银行债券的认可度,为今后境外发债提供较好的定价参考基准。
三、 关于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策略建议
1. 优化发债结构策略,保证首期发债成功。对于中国发起的两大国际金融机构来说,挑战最大的是如何在开始阶段尤其是无国际评级阶段,制定合理的发展结构策略,保证首期发债成功,以降低整体的发债成本,满足机构投资者以及本地市场参与者的需求。
(1)关于境内发行市场。按照前述分析,在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中,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规模最大、流通量最大、流动性最好,拥有一批成熟的投资者群体。两大银行的境内人民币债券应在人民银行主管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2)关于发行规模。由于两大银行成立时间较短,尚未发行过债券,如果首期发行金额过大,可能不利于市场消化及定价。具体规模可参考国开行5年、7年期单笔债券发行50亿元内规模,可以此为参照并结合项目情况暂定30亿元~50亿元。
(3)关于发行利率区间。假定两大银行能获得AAA评级、银行风险资本比重等发行上市政策支持,其发行利率很可能高于中国国债同期限发行利率,与国开行同期限的发行利率相近,预计如在2016年发行,3年期发行利率区间可能为2.8%~3%,5年期发行利率区间可能为3%~3.2%。
(4)关于发行期限。发行期限既要考虑到银行基建项目投资周期长特点,又要兼顾到银行在刚进入债券市场初期“先短后长”为债券机构投资者逐步熟悉的规律。因此,两大银行首批债券期限向人行申请总体额度,然后可依次为5年、3年和10年,其中5年期发行比例可以在40%~70%,3年期可以在20%~30%,10年期发行比例可以在10%左右。
2. 推进相关配套工作,降低发债额外成本。
(1)落实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优惠待遇。考虑到两大银行与中国政府的东道国协议已签署,这表示已在中国确立银行的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性质。以此为依据,要尽快落实资本账户方面的金融便利化等优惠政策待遇,以降低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政策管制成本,提高债券投资者的相对收益。
(2)保证前期实缴资本按时到位。按照20%的实缴比例,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实缴资本为200亿和100亿美元,这将成为银行今后在金融市场筹资和获得高评级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加强与各股东国相关部门的协调,保证前期成员国资本金都能按时足额到位,特别是要确保发债前一年度的资本金按时到位。
(3)搭建稳健审慎的投融资管理框架。考虑到两大银行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股东国信用评级可能相对较低,因此在成立初期需要注重建立较为稳健审慎的投融资管理框架,加强银行资本流动性管理,搭建较为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匹配好首批借款项目与首期债券发行的时间周期。
(4)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出发,争取中国监管部门以及大型投资机构的支持。要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高度,力争获取中国政策监管部门的支持,以尽早获得豁免“需提交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等政策要件,并争取缩短债券发行的政策审批周期。同时,也要争取大型投资机构尤其是国有大银行、保险公司的购买,以压低境内债券发行成本。
(5)制定主动宣介和沟通策略,争取评级机构、国际市场的认可。要制定针对性的沟通策略,适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路演与主动接洽等方式宣介银行的发展战略、资本结构、管理团队,提高相关央行、财富基金等海外市场投资者和国际评级公司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 史季.债市的四大趋势[J].新理财,2015,(12).
[2] 张健勇.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4.
[3] 翁东玲.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福建金融,2013,(9).
[4] 马文杰.非金融机构发行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点心债”现状与展望[J].财经界(学术版),2013,(6).
[5] 李健斌.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及对国内的影响分析[J].西南金融,2012,(12).
[6] 王如忠,窦佼.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原因、问题及对策研究[J].上海金融,2012,(7).
[7] 张万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及其与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双边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12,(5).
[8] 吴晓芳.国际金融机构的又一个中国身影[J].世界知识,2010,(7).
[9] 晓宇.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势在必行[J].经济研究参考,2009,(30).
关键词:境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债券;管理
Abstract:The issuance of RMB bonds in China by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s favorable to solve domestic excessive liquidity problems,relieve the pressure of RMB appreciation,increase the RMB outflow channels,and to promote th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etc.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remain to be resolved,such as the purposes of raise funds and the market access.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above problems.
Key Words: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RMB bonds,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7-0031-03
2005年10月,我国批准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分别发行人民币债券11.3亿元和10亿元,这是中国首次引入境外机构发行主体。自此以后,我国没再批准新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2008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研究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也提出,境外机构在境内从事有价证券或衍生产品发行应按照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登记。允许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不但可以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与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可以进一步拓宽人民币流出渠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正当其时。
一、推动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可行性
(一)国内流动性充足,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亟待缓解
目前,我国进出口顺差依然较大,为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央行不断买入外汇并在市场上投放大量人民币。为防止通货膨胀,人民银行又被迫发行央票。若准许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不但可以缓解央行对冲外汇占款过快增长的压力(募集人民币资金直接用于境内或汇出境外),又可以增加机构、个人人民币的投资渠道,防止国内资产价格过快上涨,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二)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推进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实行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已经开始走出国门。而且,受国内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我国周边的国家与地区普遍对人民币持欢迎态度,甚至有部分国家希望将人民币纳入国家外汇储备,更有个别非居民个人非法携带超额人民币现钞出境。若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募集人民币资金后直接汇出,将大大增加境外企业、个人的人民币来源,扩大人民币国外流通范围,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三)国际开发机构成功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境外金融机构发行积累了经验
国际开发机构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改善了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了我国的债券种类,促进了国内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经过前期的实验,无论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机制,还是资金、账户的监控管理都已基本成型,也为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借鉴。若境外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境内使用,完全可以参照《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来办理。
(四)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需经过审批、数据纳入统计,风险可控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境外金融机构若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其募集资金规模、使用用途、账户的开立、资金结售汇均需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资金的募集、使用、汇划都纳入有关统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受到控制。
二、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一)募集资金的用途问题
前期,在我国外汇资金短缺、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效率更高的背景下,要求国际开发机构募集的资金只能用于中国境内项目或境内企业贷款,不得将募集资金换汇转移至境外。但随着国内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出口顺差的增多,外汇储备过快增长问题开始凸显。另外,随着外资银行的介入与国内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国内银行的竞争力也已大大提高,境内资金融通效率明显提升。此前要求境外金融机构募集人民币资金必须用于境内项目或境内企业贷款、不得购汇汇出境外的规定已经明显不合时宜。
(二)境外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与投资者问题
前期,仅允许进行开发性贷款和投资的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在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也限于机构投资者。境外金融机构众多、类型复杂,对于允许哪些金融机构进入国内人民币债券市场应仔细斟酌。如果其自身风险较高,允许其发行人民币债券,就可能使得国内投资者面临血本无归的尴尬境地。另外,有些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设有分支机构,国内投资者对其了解较多,其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成功度也较高。就投资者而言,虽然投资者自身应有一定风险识别能力,但如果投资出现亏损,也必定影响该项政策的有序推进。
(三)如何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应
推动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部分。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加紧推进,若仅允许募集资金用于境内项目或要求其购汇汇出,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将会受到制约。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让人民币走出去,使人民币的持有主体、境外用途更加多元化。
(四)募集资金的管理与统计监控问题
此前,我国要求国际开发机构募集资金不得换成外汇转移至境外。国际开发机构仅需要开立非居民人民币专用账户,该账户的开立、注销需经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若发行人无法按期偿还人民币债券本息,可从境外调入外汇,并按规定开立外汇专用账户。发行人偿付原境外资金购汇汇出的或汇出投资收益的,须到外汇局办理购汇汇出核准手续;发行人从境外调入外汇资金结汇须经外汇局批准。下一步,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募集人民币资金的,将允许其汇出境外,但面临着募集资金境内开立非居民人民币账户与外汇账户,境外开立人民币账户与外汇账户的问题。若募集资金规模过大,资金的集中汇划可能影响到外汇市场的稳定。但是对募集资金的境内外账户管理,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规范。
三、有关政策建议
(一)区别募集资金用途进行管理
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应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的资金既可投资境内,又可投资境外;募集资金既可以转换成外汇,也可以保留为人民币;募集资金用途应多元化,不限于境内项目或企业贷款。应征求相关机构部门的意见,明确规定募集资金的用途,限制募集资金投资于高风险项目。由于人民币来源渠道有限,随着人民币贷款规模的扩张,外资银行开始出现人民币资本金短缺问题,可以允许外资银行母公司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境内外资银行补充人民币资本金。对于募集资金购汇汇出的,应允许境外金融机构用于企业贷款、资金拆借等用途。
(二)境外金融机构准入与投资者
首先,区分境外金融机构的种类。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具有固定收入,风险容易监控,因此可以先允许其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其次,区分境内有无分支机构。若境内有分支机构,其境外母公司经营管理状况比较容易为国内投资者所了解,资金的偿还可以由境内分支机构为境外母公司承担连带责任,风险容易识别,可以先允许其发行人民币债券。之前,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进行交易,投资者限于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防止个人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不够,在早期也可以要求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此外,应要求境外金融机构提交经过国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发行人民币债券还需要获得国内评级机构提供的3A以上评级。国内评级机构应定期跟踪境外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及时调整有关信用评级。随着各方面机制的完善,可以逐步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参照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和商业银行等多种渠道发行人民币债券,并将投资者扩大到非金融企业和居民个人。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为了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应允许参加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优先发行人民币债券;允许人民币募集资金在境外清算行之间进行拆借,增加清算行的人民币来源;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募集资金向其境内的中国货物进口商发放进口项目贷款、提供贸易融资,鼓励境外金融机构以募集资金向其境内的中国服务贸易采购商发放贷款,贸易融资或贷款的发放以客户与中国签订的合同为限;对于已经与中国签订人民币贸易结算协议的国家,允许其金融机构优先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对于有意面向中国投资的境外企业,应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募集资金向其发放人民币投资贷款。
(四)募集资金的管理与统计监控
规定对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募集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境内开立人民币账户与外汇专用账户需要经过外汇局的审批。发行人应在发行人民币债券前一个月内,开立非居民人民币专用账户与外汇专用账户,账户的开立、注销及有关资金的结售汇应经外汇局批准。人民币专用账户用于存放募集资金,用于向境内项目发放贷款,用于存放准备归还投资者本息的资金。募集人民币可以购汇存入外汇专用账户,按照约定时间汇出境外。另外,对于非居民外汇专用账户可以存入境外调入外汇资金。汇出境外的募集资金,扣除相应的发行费用,购汇汇出。每年3月份,境外金融机构要向外汇局报备当年的还款计划,并在实际资金汇划后5个工作日向外汇局报备。季末,境外金融机构或其境内银行托管人应上报季度人民币境外资金使用情况表,分别资金用途列明资金的使用方向以及资金余额情况;上报季度结售汇情况表。但对于资金量较大、可能影响外汇市场稳定的购汇或结汇,外汇局可以要求其分批进行。若境外金融机构调整还款计划,需要提前向外汇局申请。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应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境外金融机构募集资金的汇划、结售汇,应按规定办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与结售汇统计。境外金融机构募集资金的,有关数据也应纳入我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债券;现状;研究
一、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概况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自1997年成立以来,在传导货币政策、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一是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目前涵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数量达12415家。二是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2年债券发行量达5.86万亿元,高峰年份超过9.5万亿元,托管债券余额达23.14万亿元,接近GDP总量的45%,交易量达436.9万亿元。三是交易品种不断丰富。不仅有国债、央票、金融债等利率产品,而且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可转换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定向中小企业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信用债券。四是交易方式灵活多样。现已形成了以回购、现券为主,债券远期、债券借贷、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多种交易工具为辅的综合交易结构。五是商业银行居主导地位。2012年底,商业银行债券托管余额15.76万亿元,占市场债券托管总量的66%,交易量252.1万亿元,占市场交易总量的57.7%,在全部25家做市商中,商业银行占21家,在全部115家债券结算商中,商业银行占51家。
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债券市场业务发展现状
1.业务发展模式。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自1999年正式开办债券市场业务以来,采取的是分散经营模式,以县级法人作为独立经营单位,自主开展债券市场业务。截至2012年末,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具备甲类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资格的有4家,占该类市场成员总数的3.51%,具备乙类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资格的有639家,占该类市场成员总数的13.55%。
2.业务规模情况。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债券市场业务发展初具规模,2012年,债券业务交易量达72.65万亿元,是2006年交易量的9.39倍,占市场交易总量的16.63%;债券托管量1.28万亿元,是2006年托管量的2.94倍,占市场债券托管总量的5.53%。
3.债券结构情况。截至2012年末,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持有国债及金融债7298亿元,占比59%,而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4955亿元,占比达41%,较商业银行平均值高24个百分点。从以上债券结构可以看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用债券持有比例偏高。
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债券市场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速度过快,投资交易水平较低。近年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债券交易量年均增速达47.26%,高于市场平均增速11.39个百分点,债券托管量年均增速达20.52%,高于市场平均增速2.85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较快。但从质的方面考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债券投资交易目前仍处于较低层次,主要利用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债券承分销业务较少,获取价差收益的交易性操作较少,还未涉及利率互换、债券远期等创新性业务品种。
2.市场竞争力较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头寸较少,在银行间市场不具有规模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债券市场处于弱势地位。全国性商业银行及证券机构在债券市场局主导地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资金量较小,在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得一二级市场利差收入,在市场资金面紧张时,无法优先从大机构融入资金,相应增加了业务套利操作的风险系数。二是主动应对市场波动能力较弱。由于资金量小,难以实现债券投资在品种结构、利率结构、久期结构等各方面的科学组合管理,主动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三是盲目接受中介机构的推销债券。缺乏长远投资规划,高度依赖市场中介机构,受推销行为影响较大,被动接受长期限政策性金融债、低评级信用债、城投债及次级债,市场流动性较差,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
3.风险控制能力较弱。一是对业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在债券品种选择上,只看票面利率,不看风险程度,片面追求投资收益,特别是在贷款投放受限的情况下,不惜投资低评级信用债,更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量投资风险程度较高的城投债,潜在风险因素较多。二是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大部分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没有涉及债券业务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部门缺乏对债券业务的风险评估,内审部门对债券业务的系统审计和内控评价也较为薄弱。三是风险管理工具单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防控债券市场业务风险方面,主要依赖基础性措施,如完善内控制度、梳理操作流程、加强关键环节控制,缺乏运用风险管理模型、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等风险工具管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各项措施。
4.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缺乏。一是专职人员少,专业化程度不高,仅能够满足最基础的业务操作,无法进行科学的劳动分工组合,专业化程度不高;二是缺乏高级专业人才。无法有效进行债券业务发展规划及投资组合管理,在业务操作上易出现感觉型买卖、跟风型买卖、被动型买卖等交易行为,极易形成投资风险;三是人才成长激励及培训机制不健全。未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措施,债券市场人员缺乏竞争成长的活力。从业人员的成长基本依赖老员工的“传、帮、带”,难以跟上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变化。
5.非市场成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债券投资渠道不畅。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具备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资格,缺乏开展债券市场业务的渠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专业交易人员和风险控制人员,难以承受业务运营成本,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动力不足;二是受市场监管政策约束,省内具备市场成员资格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具备债券结算资格,无法为其提供债券委托服务;三是受早期债券业务风险事件的影响较深,对债券托管在系统外存在顾虑,不愿意接受系统外具有委托资格机构提供的服务。由于非市场成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量闲置资金只能用于存放人行、存放同业等低息业务,资金运作效率和收益率较低,因此,解决债券投资渠道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债券市场业务发展探索
1.健全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在董事会下设立债券市场业务委员会,作为债券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最高决策机构,审定内控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程序和措施、年度运营方案及重大事项决策等,从总体上把控住业务风险度。综合运用各项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完善授权授信、流程管理、岗位分离与制约,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做好市值监测、压力测试、Var模型分析,管理好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业务的持续安全高效运转,更需要有效的内部经营激励约束机制。鉴于债券投资业务对收益、风险及市场关系维护的多方面要求,可采取综合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方法,从财务、客户维护、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项指标全面评价激励债券投资团队,实现团队价值与个人价值匹配发展,不断提升债券投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
3.探索集约化经营之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债券市场业务现行的分散经营管理模式,不能有效整合资金规模和人才资源优势,不利于管控风险,存在着发展瓶颈,应逐步向集约经营模式转变,尝试组建省联社债券市场业务服务平台,逐步整合省内资金规模和人才资源,以委托服务的方式,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子,增强对辖内非市场成员和规模较小市场成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服务能力,减少营运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淑君.论信用等级对债券利差的解释作用[J].现代财经,2013(1).
2.冯雪彬.债券融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财会通讯,2012(29).
3.胡俊华.通胀条件下银行债券投资管理研究[J].上海金融,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