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研究背景
企业税务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且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而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的研究成果基本属于空白。因此,本文通过广东省部分城市不同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制度建设上的不足,并总结出影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水平的因素,以期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假设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信息的沟通以及监督改进机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在中小企业内部产生了大量的税务风险。因此,本文参照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从税务风险目标控制、岗位设置、识别与评估、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改进等要素,编制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对不同类型、规模、运营时间、所在行业的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下假设以待验证。
H1: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H1A: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设置水平存在差异。
H1B: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水平存在差异。
H1C: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存在差异。
H1D: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涉税信息沟通水平存在差异。
H1E:规模较小企业与规模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水平存在差异。
H2: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H3:不同运营时间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H4: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H5: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差异。
三、样本分析
(一)样本介绍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共向广东省8个城市(广州、惠州、清远、中山、阳江、湛江、潮州、东莞)各类企业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问卷1 413份,回收率94.2%;其中有效问卷1 289份,较之问卷发放总量,有效率为85.9%。被试的具体情况见表1。
(二)评价指标的测度方法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评价中涉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调查问卷》中的16个问题,这些问题都属于定性指标,因此需要通过对问题选项的赋值来进行量化。具体的赋值方法包括:
方法一:根据企业对问题2选项“会咨询、不咨询”进行的选择,分别赋予“2、0”值进行量化。
方法二:根据企业对问题4、问题6、问题7、问题8、问题9、问题11、问题12、问题13、问题14以及问题16选项“是、否”进行的选择,分别赋予“2、0”值进行量化。
方法三:根据问题1、问题3中企业实际选择的信息沟通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企业选择“从不、偶尔、经常”分别用“0、1、2”来进行量化标度。
方法四:根据问题17中企业实际选择的对国税发[2009]90号文的了解程度,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企业选择“从来没有听说过、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大概了解一些、仔细研读过”分别用“0、0.5、1、2”来进行量化标度。
方法五:根据问题10中企业实际选择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情况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企业选择“设置了税务部门、设置了税务岗位、有财务部门人员兼任、由外聘机构、否”分别用“2、1.5、1、0.5、0”来进行量化标度。
方法六:由于问题15是反向设置题,根据企业对问题15选项“是、否”进行的选择,分别赋予“0、2”值进行量化。
(三)整体样本的正态检验
传统上,学者多采用ANOVA方法识别因素的不同水平量所带来的差异。但是ANOVA方法应用的前提是变量的分布必须满足正态分布,因为ANOVA所采用的F检验等方法,是建基于正态分布假设之上的。为此,我们首先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可见,全体样本的显著度在1%以上,拒绝样本为正态分布的零假设。这意味着,相关的样本不能采用传统的ANOVA方法进行分析,而Mann-Whitney U检验最显著的优点是无需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可以视为对大样本正态检验的代用品,因此,本文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代替ANOVA来进行分析。
四、不同企业规模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一)不同注册资本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分析
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3。
不同注册资本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特别是注册资本低于500万元的小企业,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控制水平、岗位设置水平、识别评估水平以及监督改进水平,都显著低于注册资本在3 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但在信息沟通水平上与大型企业没有显著区别,这是由于小型企业员工人数少,管理权相对集中,导致小型企业在涉税信息的沟通上,反而优于大型企业。就中小企业本身而言,随着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对于注册资本在500―3 000万元的中型企业而言,所有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建设都有了显著提升,这说明了注册资本越大的企业,规模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在其他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上比起小型企业都有所加强。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管理目标控制水平、信息沟通水平以及监督改进水平上与注册资本3 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区别。但在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以及税务风险评估水平上还明显低于大型企业。
(二)不同收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4。
不同收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特别是年收入低于500万元的小企业,无论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控制水平、岗位设置水平、识别评估水平、信息沟通水平还是监督改进水平,都显著的低于年收入在5 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就中小企业本身而言,随着企业收入的增加,对于年收入在500―5 000万元的中型企业而言,除了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置水平以外,其他制度建设都有显著提升,这说明了中小企业随着年收入的增加,虽然尚未设置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但在其他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上已经有所加强。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管理目标控制水平、信息沟通水平以及监督改进水平上与年收入5 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三)结果分析
无论从企业注册资本还是经营收入分析,规模较大企业与规模较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经营收入越多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也越高。研究假设H1得到了证实。具体到目标控制水平、岗位设置水平、识别评估水平、信息沟通水平以及监督改进水平上,规模较大企业与规模较小企业也都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水平上,无论是从注册资本还是经营收入来分析,规模越大的企业,其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水平越高。研究假设H1A、H1B、H1C、H1D以及H1E得到了证实。
五、不同特点中小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上的差异研究
(一)样本调整
由于本部分重点研究不同特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意识差异,因此,在数据的使用中进行了进一步筛选,剔除标准参照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中《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将注册资本在3 000万元以上或年收入在5 000万元以上的规模较大企业予以剔除。剔除大型企业后,有效问卷为967份。被试具体情况见表5。
(二)不同所有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6。
根据表6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中小企业渐进显著度明显;主要体现在外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明显大于其他类型的被试企业。
(三)不同经营年限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7。
根据表7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运营时间不同的中小企业渐进显著度明显;主要体现在运营时间在10―20年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明显大于运营时间在10年以下的企业。
(四)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8。
根据表8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渐进显著度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以及建筑安装企业之间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五)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差异分析
将样本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的结果见表9。
根据表9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渐进显著度明显;主要体现在湛江、潮州地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明显高于广州、惠州以及阳江地区企业,另外中山地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明显高于惠州地区。
(六)结果分析
1.不同所有制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外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企业。研究假设H2得到了证实。
2.运营时间不同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运营时间在10-20年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显著高于运营时间不到10年的企业。研究假设H3得到了证实。
3.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虽然有所不同,但并未存在显著差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业以及建筑安装业的差异并不明显。研究假设H4没有得到支持。
4.虽然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但与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并无直接联系,例如在2011年广东省城市GDP排名第九位的湛江市,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显著高于排名第一位、第六位以及第十六位的广州、惠州及阳江。研究假设H5没有得到支持。
六、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果及分析如下:
1.与规模较大的企业相比,规模较小的企业其税务风险管理水平都显著较低。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税务风险的管理上是明显落后于大型企业的,这也证明了中小企业需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与税务风险目标控制、岗位设置、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改进等制度相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也随之提高,这说明部分中小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时候,更注重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但在其他制度的建设上没有同步跟上。
3.在对中小企业进行分析时发现,外资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水平上比内资企业要高。一方面由于国外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外资企业非常重视税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也由于外资企业收入较高,其员工素质普遍较高,在税务风险的管控上更有“执行力”。
4.中小企业的经营年限也直接影响了其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经营时间较长的中小企业对税收制度了解的多一些,甚至是在税收问题上“吃过亏”,因此对于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要显著高于经营年限较短的中小企业。
5.本研究最初假设,中小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会影响到其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应高于其他地区。通过分析最终发现,经济发达与否并未显著影响到当地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可能会受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经营环境、税收环境、税收执法力度以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6.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税务风险的管理不仅要求中小企业要有税务风险意识,关键还要建立一套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参照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中小企业同样需要从税务风险目标控制、岗位设置、识别与评估、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改进等要素入手,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仅有风险意识,没有建立配套的制度,将无法实现管理税务风险的目的。同时,各项制度的建设必须齐头并进,不能简单的将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停留在税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要设置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岗位及控制目标,通过企业内部及外部的涉税信息沟通,识别与评估税务风险,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对策略,及时的完善、改进管理制度。
7.中小企业应认识到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应及时进行,不能等到出现税务问题了再“亡羊补牢”。在前文的分析中提到了税务风险可能给中小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如果一定要在税收上“吃了亏”才想起税务风险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本就太高了。特别是对于刚成立的中小企业,应该在成立初就打好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为企业快速平稳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与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更应该尽快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会税收,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并为我国社会稳定和劳动力市场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受到外部宏观经济形势、传统的经济体制、技术含量低、资本匮乏和企业规模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在财会税收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并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中小企业财会税收管理的意义。第一,财会税收管理有助于国家税收制度的完善,对于中小企业财会税收中出现的避税、逃税问题,国家税收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制度以及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第二,财会税收有助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财会税收管理是以企业对自身经营管理清晰了解为基础的,能够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进行清晰的反映,也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所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也应以财会税收为基础,因此,加强企业的财会税收管理,有助于企业经营、筹资、投资过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三,财会税收管理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止企业因税务问题而遭受经济损失。财会税收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所面临的潜在税务风险,以及“税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中小企业财会税收现状
2.1中小企业并未充分重视财会税收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并无专门的财会税收管理人员,对于税务问题的规划管理也仅仅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开展有效的财会税收管理。而且,很多企业对于财会税收重要性的认识层次也较低,对于企业税务筹划缺乏战略性的、整体的、长远的考虑,在进行税务筹划和管理时,仅仅从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阶段出发,只对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安排购销活动、选择会计方法和选择经营规模等问题进行规划,却很少涉及新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经营衔接段以及企业设立之前等阶段的规划[1]。
2.2忽视财会税务风险。在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并非全部的财会税收管理都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一旦税务管理出现漏洞,企业就会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笔者通过对财会税收失败的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导致企业财会税收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小企业财会税收信息不真实、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主观判断不合理、财会税收管理造成的投资失败、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存在认识差异、企业税务管理意识较弱等等[2]。
2.3 中小企业财会税收管理不专业。企业财会税收管理与会计、税收等多方面知识都存在直接联系,同时涉及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管理科学。现阶段,这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一专多能”的税务管理人员数量较少,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需要。所以,中小企业现有的财会税务管理制度通常经不起稽查和推敲,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经常被税务管理部门,因而不仅需要补缴少缴的税款,还需要缴纳罚款或滞纳金[3]。
3、中小企业财会税收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强化中小企业财会税收意识和风险规避意识
首先,树立明确的税务管理目标。中小企业通常缺乏明确的财会税务管理目标,仅仅着眼于近期经济利益,而选择不交税或是少缴税,而这种行为实际上会对其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企业应从长期发展需要和战略目标出发,制定长期的税务管理目标,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其次,奠定良好的会计核算基础。若中小企业财会税收制度不完整、不健全,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若以失真的会计信息为基础进行企业财会税收管理,则会增强企业的税务风险。最后,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各个中小企业应熟悉税务征管的具体要求和特征,系统学习国家相关的税务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从而为企业财会税收管理的合理性、规范性与合法性提供保证[4]。
3.2加强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加快税务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国家应制定实施促进税务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税务师法》、《税务法》,从而明确规定出税务的法律责任、义务、权利、范围、宗旨和性质等,将业务监督、后续教育、规章制度的制定、执业范围、资格认定和资格考试等内容纳入税务管理体系之中,从而为税务市场的良好、健康运行提供保证。另一方面,还应不断加大对于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投入,为现有的税务和会计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从而提高其执业能力[5]。
4总结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受到资金筹集能力、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水平滞后、经济规模较小等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从财会税收方面入手,建立和实施规范、合理的财会税收制度,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楚悦.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1(6):106--107
[2]金永龙.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集解决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14):45--46
[3]杜学锦.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研究[J].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2(1):9--10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 税务风险 纳税筹划
众所周知,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本质是一种国家居于主导地位的分配关系。因此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必须要意识到税收的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上规范经营、发展壮大之路。然而在社会实践中,不少中小企业虽然能抓住资金、成本、利润等财务管理三要素对企业日常运作进行实时控制,并能及时规避经营风险,但却总被困扰于“偷税漏税”的怪圈中,为了蝇头小利断送了企业的大好前程。鉴于此,分析此种现象存在之根源,探究加强中小企业税务管理之途径,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了。
一、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舆论界和企业界关于我国中小企业成败流行“三年周期”的说法,指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鼎盛时期大约只持续3年时间,“一年发家,两年发财,三年关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则长达40年。究其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短命”有诸如面临多种法律风险、经营风险等外在原因,也有缺乏核心竞争力、自身素质不高、管理粗放等内在原因,但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税”,都是偷税惹的祸,被税务机关查处以后,企业垮掉的、注销的、改名的,老板跑路的、判刑的都有,偷税已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查则已,一查就死”,是目前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1.中小企业涉税活动缺乏税务管理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根源何在?究其原因,是源自企业纳税存在观念上的重大误区―税是财务的事儿。实务中大家都习惯把税放到财务这个事后环节去解决,认为缴税多少全凭企业财务人员水平的高低,而在最初的决策、合同的签订、业务的执行过程都不考虑税,整个经营活动缺乏税务管理,等到业务已经全部完成了,才要求财务核算时琢磨怎么少缴税,这种事后筹谋的做法不是偷税是什么。
税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是财务部门“制造”出来的吗?决不是。税是由企业的经营行为所导致的,若企业从事产品的生产销售,就一定会产生增值税;若企业从事餐饮、租赁、运输等服务活动,就一定会产生营业税。所以企业不同的经营行为产生了不同的税,而财务部门仅仅是负责事后的核算和税款缴纳。因此税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财务问题,要解决企业税务风险也不能仅仅指望财务部门的努力,而应着眼于对企业经营活动未雨绸缪的全盘规划。
2.中小企业纳税实务缺乏税务监管
中小企业的纳税实务管理包括企业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管理等诸多内容。这是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但是财务缴税还需要监管吗?实际上,不同的企业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责任心参差不齐,对国家财税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缴税过程中的随意性很大,可能会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例如,不了解国家制定的行业税收优惠政策,致使企业错失税收优惠等。
可见,由于中小企业各种涉税活动缺乏税务管理,纳税实务又缺乏税务监管,导致税收在企业中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必然形成巨大的税务风险,直至压垮企业。
二、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走出中小企业纳税观念上的重大误区,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了解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税务管理有助于中小企业规范经营行为,规避税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发生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从而面临的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种是因企业经营行为未经过事前的合理筹划,或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企业多缴税,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税务管理,将其渗透入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中,诸如合同的签订、货款的结算、货物的发出以及发票的开具等,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强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税务遵从度
加强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的过程,就是税法的学习和运用过程,就是设计并明确业务流程的过程,就是按照国家相关财务政策的有关规定规范和完整做好会计核算和税款缴纳的过程。中小企业在充分认识税务风险后果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纳税意识和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从而提高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税务遵从度。
三、加强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的举措
1.加强中小企业涉税活动的税务管理
中小企业的涉税活动包罗万象,主要应加强企业日常经营、投资、营销、筹资、技术开发、商务合同、税务会计、薪酬福利等的税务管理。研究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用足,将税务管理手段渗透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业务流程,并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
2.加强中小企业纳税实务的税务监管
即要监管财务缴税,对中小企业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管理、税收减免申报、出口退税、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申报等各个环节实行实时监控。可在财务部之外单独设置税务部,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综上所述,广大中小企业应加强税务管理,学会用税收的手段去经营企业、管理企业,真正做到经营上的合法、税务上的规范,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聂兴海.税收筹划在实践中的误区[J].化工管理,2012.(03)
[2]杜纯勤.浅析税收筹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总会计师,2012.(07)
【关键词】中小企业 合理避税 税收
一、中小企业税收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税收的现状
中小企业正逐渐成为发展我国生产力的主要部分,最重要的是,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小企业在农村经济的构成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我国税收按照性质和作用划分,有六类税收,18个税种,具体包括流转税、资源税、所得税等,纷繁多杂的税种无疑造成中国中小企业税负都偏重。
今年以来,尽管政府多次出台各种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的政策,但在实际情况中,税负较高的情况依然在中小企业中广泛存在。根据近日多地的调研结果也表明,尽管政府近期出台了多项专门针对于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及财政支持政策,但是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税费负担较重的隐痛。某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曾透露,国家对于高新技术的研究是有政策扶持的,因此,企业发生的科研经费可以抵扣税收,但是问题是尽管两国之间已经签署贸易合作备忘,但是该高新技术企业在与某国企业展开技术交流合作时,技术合作等非贸易付汇的所得税,在实际操作中是无法抵扣的,因此在实际扣缴税款时,还是有很大的税收负担。
(二)中小企业税收的问题
设计避税方案的工作要求筹划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性,综合专业素质和丰富实践经验是进行税收筹划人员的必备素养,税收策划人员不光要熟知我国现行税法,还要拥有扎实的财务功底,也必须具备与企业其他部门及税收机关沟通的能力。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没有税务专员,企业的涉税问题往往由财务人员包办,因此避税行为显得不是十分明智。
二、中小企业税收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
我国的税收政策并没有关注培育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问题,没有兼顾到中小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只是当作一种社会政策工具,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
(二)政策手段单一,范围狭窄,力度欠缺,政策实施效率低下
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规定,仅限于税率和减免税上,而不同性质、规模的企业就无法适用这些规定,并且很多税收优惠政策都集中在企业成立之时,企业成立之后的经营过程中就缺乏降低风投、筹措资本、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中小企业对合理避税存认识不足
有些企业将合理避税直接等同于偷税漏税,导致其没有以依法纳税、依法尽其义务为前提来进行避税行为。中国引入税收筹划的概念起步晚于欧洲国家,因此,这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意识非常的薄弱。其法制观念的欠缺导致了法律意识淡漠化,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企业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偷税、漏水以及不缴税。因此,合理避税在具体操作的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困扰。
(四)中小企业的规模实力限制了合理避税的展开
不比大企业的资金雄厚,中小企业往往资金不足,实力不强,导致企业没办法投入很多资金展开税收筹划,即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合理避税只能是可有可无。
(五)社会咨询和机构不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导致中小企业也迅速膨胀发展,但相应的税务政策咨询以及机构的发展却无法与之相对应,因此,造成了税收制度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导致了严重的脱节。并且现存的能提供避税服务的税务机构,其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普遍偏低,也没有达到税收策划要求的规范,他们保持自己的做法,不随着国家税法政策变更,导致能满足中小企业合理避税要求的税务机构甚少。
三、中小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
(一)针对我国西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化的现状,我国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东部地区主要是突出行业优惠政策,而西北部地区多以地域性优惠政策为主。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政策。
(二)通常情况下,把一个税率较高的大企业分为几个税率较低的小企业,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纳税总额。但是进行企业分立,经营者必须考虑是否会对企业自身的业务造成较大影响,分立公司所需要的费用是否在企业承担范围内,中小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合理的进行企业分立。
四、完善中小企业合理避税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措施
1.树立正确观念,科学合理避税
首先,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每企业不可推卸的义务。中小企业波及范围广泛,地方财政最稳固的收入之一都来源于中小企业。如果中小企业都将合理避税行为转变成偷税、漏税、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我国税收来源将严重流失。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在尽到纳税义务的基础上合理避税,不能打着合理避税的旗号,干着违法犯罪的勾当。
2.重视人才培育,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想要顺利进行合理避税,专业高素养的财务人员必不可少。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准则与国家税法,还要时刻关注准则规定的变化。此外财务人员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外部市场和法律环境,掌握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并且合理避税还需要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如果财务人员的能力欠缺,导致避税方案失败,不但不能帮助企业合理节税,还会损失大量成本。
因此,合理避税要求财务人员要有很高的知识专业性和综合性,关于这点企业可以在招聘时严加把关,也可以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相关人员的知识体系要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而更新。
参考文献:
[1]姚李平. 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合理避税[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2]栾婧. 关于中小企业合理避税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9).
[3]张立新.论企业税务监管部门设立的必要性[J].现代商业,2014.
[关键词]内控;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中小企业管理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缓解就业问题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建立往往不够完善,对于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承受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大多中小企业通常在管理中不够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因而一旦税务风险触及税收法律,必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本文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税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原因从内部控制角度进行分析,并为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1税务风险管理的定义及现实意义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相比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更为隐蔽。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兼顾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系统、有效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其遭受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和机会成本的管理过程。①近年来,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背景下,广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利润空间缩小的现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是大为提高,中小企业只有通过税务风险管理才能减少税务风险,使企业损失最小化,保证生产经营环境的安全,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使中小企业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基于内控视角的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现有研究认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既有税收立法制度不完善、税收相关政策多变、税收执法不够规范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税务风险意识不强、缺乏税务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纳税专业水平不够等内部原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将造成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根源分为如下三项。
2.1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缺乏税务风险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能够意识到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但相较于税务管理专家,甚至大企业的管理层,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对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往往低估企业所存在的重大税务风险,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很少的中小企业管理层主张进行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而其他大部分管理者都是打算等到税务风险暴露时再通过关系人脉来解决,消极守法意识严重。因而中小企业管理层通常没有形成研究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企业税务风险的习惯,更无法在经营中对涉税事项处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缺乏主动研究国家相关税收法规政策及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动机和积极性。管理层对待税务风险的这种态度在管理中表现为对企业税务风险相对比较忽视,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不重视对企业各部门人员税务常识的普及,更不会将税负成本的高低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因而在不知不觉间企业的税务风险就形成了。
2.2税务相关认识存在误区
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既然企业税款是在财务部门核算时产生的,那么税务风险必然就来自财务部门,而忽视对其他业务部门的税务管理。而实际上企业的纳税义务产生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而非产生于财务部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经营管理都对企业纳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企业生产是企业经营生产的核心环节,企业生产过程中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生质量方面往往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则很少有中小企业设置专门的管理制度,以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考虑生产成本、产品质量,而不考虑在生产过程中因不同生产工艺和材料构成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甚至出现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不惜以提高企业税负为代价,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税负。又如在企业签订各类合同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有意识聘请法律人士审核合同以规避法律风险,但很少有企业有意识在合同签订前请税务人士审核合同以规避税务风险,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合同内容涉及的合同性质、交易价格和付款方式等因素都直接会对企业税负造成影响,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增大企业税务风 险。还有在企业对各部门、各环节的绩效考核中,往往没有对税务费用因素的考核,例如对销售部门大多只考核销售量,那么销售人员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往往只考虑这一行为对销售业绩的影响,而不关注该行为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而实际上不同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方式的选择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税负,不当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方式的选择必然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中小企业在各经营管理环节中如果忽视了税务风险,必然直接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给企业带来惨痛的教训。
2.3中小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中小企业因为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大多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财税不分家的问题。由于对税务管理专业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组织设计中通常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岗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只是以财务管理代替税务管理,而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通常素质较低、工作繁忙,认识不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而无法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合理评估生产、采购、销售和筹资等环节税务风险的大小,更谈不到分析、评价和管理。而事实上,税务管理要求较强的专业性和一定的经验累积,尤其是税务风险管理,只有专业的高素质人士投入相当的精力去识别、预测、评估、分析税务风险,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和完善的信息系统,因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上下级和平级沟通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确保重要信息的正确传递和及时反馈,税务风险管理相关措施和政策难以落实,税务管理难度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3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包含税务风险管理文化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求中小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通常是企业老板)重视企业税务风险,认识到企业税务风险发生对企业的危害性,理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对企业健康发展的意义。而在调查中也发现,经营时间较长的中小企业较经营时间较短的企业对税收风险的认识提高一些,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在税务问题上“吃过亏”,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很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已经通过经营实践认识到税务风险的危害性。只有管理层真正重视税务风险管理,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进行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营造良好的税务管理气氛,在制定企业经营目标时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在企业日常经济管理中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对涉税事项的处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要实现这样的税务管理目标,首先就是要将企业税务管理目标传达到企业各个部门和各层级,使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实现该目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工作中严格落实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强对与涉税事项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养其形成研究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企业税务风险的习惯,同时在管理中要将税负成本的高低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从制度上激励其在各项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都要考虑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
3.2建立高效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完善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明确企业治理结构各层面的税务风险管理责任。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在组织设计中就要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赋予对应的权限和职责,负责整合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落实各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统筹管理各个业务部门的生产经营的涉税事宜,尤其对于合同签订过程、生产营销过程、筹资投资过程等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要特别注意防范税务风险。对于小型企业和新办企业,因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单一,企业涉税相关事宜较少,没必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岗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更适宜外聘税务人员担任企业税务顾问,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专项的税务风险评估并随时提供税务咨询帮助。
3.3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沟通机制
为顺利开展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各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在经营中建立起迅捷高效的信息管理与沟通制度,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沟通制度。首先,建立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制度,对企业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内容、方式、负责部门及人员、沟通流程等都要做出明确的制度规定,并依规定认真落实执行。其次,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信息反馈系统,各部门凡是在日常工作中涉及与购进、耗用、损失、销售及库存的有关日常生产经营情况,都要定时进行信息反馈,尤其与企业资产负债、重大计划和决策等相关的税务风险信息要按规定进行反馈。同时设立外部信息获取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在开展业务时,要经常与客户、供应商、税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获取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并按规定反馈。通过对内外涉税信息的及时收集掌握,才能使企业在分析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及时发现并应对税务风险,并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税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产生。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内部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很多,各企业只有针对自身特点,认真分析税务风险的特性及产生的根源,才能探索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切实可行的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应对措施,从根源上对税务风险进行控制与管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安全,推动企业稳健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2.
[2]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及其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3(4):155-156.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不健全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都是由个人或者是数人合伙进行投资,管理费用一般较低,而投资人也都是具有大量从事本行业生产经营的经验,并且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利润率较高。为了少缴税款,很多中小企业都会想方设法在会计核算上做文章,一些中小企业的账簿记录不全,一些中小企业虽设有账簿,但实际的各种收人凭i、费用凭i等资料都残缺不全,还有一些企业甚至设置账外账。这样混乱的会计核算制度下,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就缺少了纳税的基础资料。
2.中小企业管理者依法纳税意识淡薄
纳税意识反映了纳税人对履行纳税义务的观念与态度。一般地,它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税收的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上。可以说,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漏洞与隐患都能够从领导那里找到根源,税收管理也是这样。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不能够正视自己的纳税义务,纳税意识非常淡薄,因而会想尽办法偷税漏税,很多人甚至认为税务不是法律规定而是人情交易。在企业出现税赋与效益冲突时,企业领导者往往会盲目避税。
3.管理者认为税收是财务人员的事
税收同会计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会计职能实现的一个体现就是税收;税收也只有通过会计方法才能使企业的计税基础以及应纳税额得以实现。可以说,税收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因而说税收不仅是会计人员的事,更是所有员工的事。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税收规范是财务部门的事,是财务核算上的要求,对业务人员等只片面重视业绩和业务拓展,导致一些业务人员的税收观念也很淡薄,并且往往在二者发生矛盾冲突时,经常偏向于业务人员‘,〕。其实,税收是在业务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在核算的过程中。如果在业务的决策与经营过程中就产生了无法弥补的税收风险,财务核算就算强行弥补,也只能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加强税收管理的措施
1.健全企业会计核算系统
中小企业应当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行业会计核算的一些制度与财经法律等的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实际特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系统侧。中小企业应严格按照既定规则确立规范的会计科目,设置相应的账簿,并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运用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而编制出客观公正的财务报告,从而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做好基础铺垫。
2.加强企业管理者的税收意识
企业管理者必须首先认识至日企业税赋是企业作为纳税人应尽的义务,是依据国家税法与企业自身经营活动而确定的,并不是做假账和托关系就能解决的。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主动学习并且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与税务管理意识,并以此带动广大员工加强对税务管理的认识,从而有利于企业做好税务管理工作,规避税务风险。
3.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
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低,对税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最主要的就是其管理工作是由财务部门来代为执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收体系越来越复杂,税收征管力度也日益严格,因此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管理企业的税务问题,不但要做好企业的税款计算、申报与缴纳,还要研究国家宏观调控的动向以及各项税收政策,把握好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从而减少企业的不必要损失。
4.加强企业日常税务管理工作
日常税务管理是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也是企业获取纳税管理基础信息的来源。小企业的税务管理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办理税务登记、正确计算税款、按期申报纳税并交纳足额税款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使企业的一些涉税行为更加合法规范,减少企业的不必要支出和不利影响。
5.适当进行节税管理
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中心就是企业的节税管理。它是在日常纳税管理的基础上,以降低企业税金成本增加企业收益为目的而进行的专项税务活动。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管理:第一,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比如在中小企业分布较多的物流行业,为鼓励其发展,国家在2005年12月下发了一系列通知,针对物流企业的运输和仓储两个环节实行按差额计征营业税。某物流企业在一项仓储服务的营业额为50万元,假设外包的仓储费为40万元,那么新的营业税计征基数就由原来的50万元降低到现在的10万元,即税额由2.5万元变为住5万元,显然这对物流企业重复纳税的改善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叹第二,针对不同的应税项目分别进行核算,区别纳税。比如,当前从事交通运输、建筑安装、文化体育业以及邮电通信等行业的营业税率为3%,而其他行业则一般为5%,因而在针对不同业务时,应当进行区别核算,避免把此类业务按照5%的税率进行税务缴纳。第三,一些新开办的中小企业可以把税赋较低的地区作为注册地,这样能够较好的进行避税。比如,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比重较大,进项税额较多,而我国的中部六省普遍实行的是消费性增值税,它允许固定资产取得时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因此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在中部六省进行注册。
6.做好企业税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已成为主要的纳税群体和税收来源,所得税税收收入占总体税收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在所得税管理中也存在着纳税意识欠缺,会计核算水平低,征管力量薄弱,亏损比例较高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
关键词县级中小企业所得税问题成因对策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但是在县级及以下区域的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影响了公平税负原则的实现,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对我国县级中小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探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核算不规范,亏损比例较高
财务核算不规范导致中小企业亏损比例居高不下,首先表现在这些企业账簿不健全,只设总账不设明细账,没有产品出库、入库手续,进销存没有核算依据。收入核算不真实,采取销货不开发票或收入不入账等形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其次是无具体成本核算过程,表现在工业企业中以购代领、以领代耗、以耗代产、以产记销,不分摊产成品与半成品、产成品与已销产品之间的成本,甚至少数企业根据销售收入倒推主营业务成本金额,人为保持微盈微亏状态。第三是大量业务使用现金结算,企业往来账上现金交易频繁,银行账户形同虚设,常年无存款余额,不仅使税务人员处于信息劣势,更容易造成偷逃税款。
(二)征管力量薄弱,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税务系统征管力量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人员相对不足。以笔者所在山东省宁阳县为例,2008年我局具体负责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人员为42人,负责311户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管理,其中包括297户中小企业,人均管理7.4户。截止2010年底,由于多种原因具体负责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人员减少为40人,负责552户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管理,其中包括528户中小企业,人均管理13.8户。二是业务技能急需提高。新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与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各类补充政策文件增加较多,给征收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短期内熟练掌握各项政策难度较大。
(三)账册不健全,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20多项税收优惠,同时为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还制定了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但很多中小企业因账册不健全不符合查账征收条件,不能准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只能实行核定征收,造成税收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另外中小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不了解,即使符合条件也没有享受,无形中加重了企业税负,影响了企业良性发展。
二、中小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成因
(一)纳税意识欠缺,会计核算水平低
很多中小企业都是由个体工商业户和合伙企业改制成立,纳税意识淡薄、会计核算水平低,多数中小企业老板不重视对会计的培养和利用,部分企业老板甚至不用会计,用一本流水账作为会计核算资料。目前县级以下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多为兼职,有的地方会计兼职比例甚至达到40%至60%,个别会计同时兼职5-6家企业,同时为几家企业做账务处理、纳税申报、购买发票等涉税事宜,对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往往不负责任,导致财务核算信息严重失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另外,县级以下会计人员综合核算水平较差,部分乡镇距离县城较远,会计人员不能及时获取信息参加教育培训,部分会计证多年未进行年检已失去效力。
(二)征管力量薄弱,核定征收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数量逐年以13%以上的比例递增,税务机关的征管力量却因年龄结构老化及工作量的增加有所削弱,影响了征收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国家税务总局针对企业所得税税源提出了“抓大、控中、核小”的征收管理思路,但有些基层税务部门不区分是企业是否设置账簿,不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管理。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应纳税款与实纳税款严重脱节,也影响了中小企业完善账务核算的积极性,还限制了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权利。
三、完善中小企业所得税征管的对策
(一)建立会计人员信息库,提升财务核算水平
针对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兼职会计现象严重等问题,一是建议税务机关在税务登记环节建立并完善《企业会计人员信息库》,并与当地财政部门进行外部信息共享,将会计证号码、会计人员身份证号码、取得会计时间和继续教育等资料全部纳入信息库管理。企业办理税务登记时,输入会计人员身份证号码即可显示该会计人员相关资料及个人工作情况,对失效会计证、兼职超过3家会计人员不予进行税务登记,确保财务核算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加强税法宣传和纳税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纳税遵从度。针对中小企业负责人和财会主管人员纳税意识不强、对税法知识了解不深的现状进行宣传培训,确保纳税人及时了解企业所得税政策,特别是税收与会计的差异处理及纳税调整项目等。三是加大义务帮扶,为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提供建账建制指导,督促企业不断提升核算水平,降低纳税成本。
(二)实施分类管理,逐步减少核定征收
为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纳税能力,确保纳税人合法权益,建议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引入分类管理理念。一是对财务管理比较规范,能及时向税务机关提供准确、完整纳税资料的企业,建立健全这类纳税人的台帐管理制度,主要记录税前扣除项目、减免税等企业所得税基础资料,确保按照法律规定程序充分享受各类税收优惠;二是对财务管理相对规范,帐证基本齐全,但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可在年初按核定征收方式确定其年度所得税预缴额,逐步规范会计核算正确申报纳税,强化服务和政策培训,积极引导企业向查帐征收方式过渡;三是对不设账簿或虽设账簿但账目混乱,无法提供真实、完整纳税资料的企业,实行核定征收所得税征管方式,年度内作为监控重点,加大纳税服务和管理力度,帮助企业提高财务核算水平。
(三)加大征管力度,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一是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现状的纳税预警和评估系统。现行的纳税预警评估系统主要以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为数据源,综合运用财务管理指标和涉税指标进行分析,列明疑点后由税收管理员进行核实,该系统在大型企业和账务处理规范的企业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上述数据分析结果实际作用不大。建议新的中小企业预警评估系统以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该数据从增值税进项税发票采集信息中获取)、企业职工人数、企业老板或财务人员存款账户大额资金往来、企业购销合同等为数据源,逐步完善中小企业预警评估机制,不断提高信息管税水平。
二是整合人力资源,加强所得税征管力量。建议县级税务
机关设立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机构,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下,配备一批精通税法、会计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全面负责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不断提高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水平。
三是强化日常监控和专项稽查相结合,依法对主观原因造成的偷逃税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是加强所得税管理和促使中小企业依法纳税的有效手段。税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务检查力度,合理调配力量,将汇缴检查和日常检查结合起来,对存在不按时申报,有意隐瞒真实情况、逾期不缴、逃避纳税义务等行为的纳税人,要查深、细查,对查出来的性质较为严重的问题,应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检查,横向延伸到同一行业,对本地区该行业共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稽查作用。纵向延伸到本企业以往多个涉税年度,同一指标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深入挖掘企业违法行为实质内容,严惩其违法行为,做到查处一户,震慑一片,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对已经达到案件移送标准的要及时按程序及时限移交,坚决杜绝以补代罚、以罚代刑。
参考文献:
[1]陈狄峰.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12).
[2]胡洪刚.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税收发展的思考.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4).
税收优惠是税收分配活动固有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政府为了保证管理意向和目标的实现,在法定的范围内,将本应缴入国家财政收入的税款,以税收减免、抵免、扣除、豁免等优惠形式,直接地让渡给纳税人,以减轻纳税人的纳税负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国税收法制等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好这些税收优惠,在实际纳税过程中,却经常采取偷逃税的方式。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空前发展,总体数量显著增加,获利能力明显增强。调查表明,从2001年到2004年,中小企业的各项指标均实现了大跨度提高。其中,新增企业10万余家,增长了61.05%;总资产规模也上升近六成,而工业增长值,产品销售收入及利税总额均翻了一番。总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由于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并没能获得足够的税收优惠。
根据笔者从成都市武侯区国税局获得的数据显示:成都市武侯区共有中小型开户企业三万多家,占该区开户企业总数的80%。该区的三万多户中小企业2000年至2007年共申请税收优惠397条。2006年至2007年有120家企业申请税收优惠,新增或仍在享受税收优惠的项目168条。从成都市武侯区内企业申请税收优惠的情况来看,该区内的中小企业申请税收优惠的比率较低。按全区三万户中小企业计算,全区申请税收优惠企业的比率为0.4%。,其中生产性外商投资申请的税收优惠57条,申请避孕药品、废旧物资回收、农业生产资料、饲料生产的低税率优惠分别为14、5、34、10条,申请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共12条。
通过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各种税收负担及申请税收优惠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申请税收优惠的数量较低,不能有效地利用好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我国中小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的原因分析
1、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差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一般都处在企业发展的初期,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健全或不规范,给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瓶颈,使得企业不能有效的利用好税收优惠。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等假象。
有些企业还没有规范的帐务体系,不能每月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向税务机关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申报纳税,而只能由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销售收入等数据估定企业应纳税额。有些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聘请财务人员建立账本,只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承担较重的税负,更无从谈及申请税收优惠。
2、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完全掌握国家的税收政策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参与博弈的各方中间某些方拥有的信息,其他方并不拥有。税收信息不对称,就是指税务机关掌握的经济税源信息和纳税人自身所掌握的经济税源信息存在差异。企业无法完全地了解国家的相关税收信息、优惠政策,增加了企业申请税收优惠的成本。
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是具有自身利益的相对独立行为主体,有着各自具体的行为目标。企业作为被征税主体,一般不会对我国复杂的税收法规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的有限对税收法规地掌握相对较差。税务机关对于税收法规具有较强的掌握和了解,企业和税务机关对于税法和税收优惠的掌握程度上就形成了信息不对称。因此就需要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税收法规的全面培训并且向企业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但税务机关作为自利主体,可以采取行政不作为行为,不向企业提供有关税收优惠信息的服务,使得企业始终不能有效掌握这些税收优惠,从而不能有效地行使这些税收优惠。
3、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体系不规范
我国是一个缺少法制传统的国家,习惯上把“皇粮国税”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在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中,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操作上都没有充分满足纳税人保护自身权利的需要。《宪法》中也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没有专门的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案和宣言。
税收母法的缺位。我国税收法律多是国家税务总局以税收法规的形式颁布的,而没有一本系统的税收基本法。立法基本由非立法机关国家税务总局执行,就造成了税务机关自己制定的税法自己执行。
由于在税收立法行政行为上的问题,导致我国纳税人不能正常享受税收权利。一方面,国家法律没有为纳税人提供获取纳税利益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缺乏获得正常纳税权利的意识,不能有效地申请并享受税收优惠。
4、部分税收优惠申请程序过于复杂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也要不断地改进,才能适应变化,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现实情况中,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着核算方法选择不当、成本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根据这种情况,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成本核算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核算的规范、科学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保证企业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成为企业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只有对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全方位研究分析,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成本核算方法,才能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
1.中小企业缺乏成本核算更新改进的观念。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财务核算知识不全面、也不精通,负责财务管理的主要是会计人员,同时,企业的采取管理机构设置也很简单,人数少,甚至出现一个人可以在企业中兼职多种成本核算的工作,在成本管理方面没有条理,更有甚者,一些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都是由临时的会计人员负责的,素质不高,不专业,导致在对成本核算的时候存在着很多记录不规范的隐患、对企业的原始成本资料没有认真核对、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出现了很多虚假信息的现象[1]。
2.中小企业没有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适合不同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发展程度不高,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的时候更应该注意选择和企业实际情况契合度较高的方法,否则就会浪费企业的资金和资源。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应该引起重视,但是中小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2]。
3.中小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财务账目的设置和企业实际成本的情况不符,没有根据企业是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造成了国家的税务部门在进行检查时候不能知晓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二、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途径
1.提高中小企业对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视,制定完善的财务成本核算制度,优化重组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管理部门,对核算成本员工进行合理配置,促进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定企业成本核算所要达到的目标,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3]。
2.中小企业应该明确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对象,选择适合自身经营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把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对象,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细分,采取合适的、科学的、有效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核算。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计算什么成本、费用多少的问题。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追逐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对每种产品又进行细分多种规格,但是在对这些产品进行成本核算时却按照统一的计算对象来进行核算,使企业成本表现出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和真实情况不一样,正确的做法是对每种产品区分开来,进行不同的成本计算。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步法等几种方法。在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中,为了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一般是几种方法混合使用,先把产品划分成若干类别,分别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然后在各个类别产品内部采用一定的计算标准,计算出各个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只要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水平。
3.对于不按照法律规范来进行成本核算的中小企业,税务机关进行严格的账务查询,责令其整改,督促其进行记账的方法。中小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应该重视原始记录,保证以后可以参考使用。采用记账的方式,根据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和提供的资料,按照规范的会计记账流程,对他们的财务账目进行科学记账,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使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走向正规化、规范化道路。
4.提高中小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对成本核算重要性的认识。从理论上讲,成本核算不单单是企业成本的计算,它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进行减少支出、控制成本;从会计知识上来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会计的新理念、新方法越来越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5.国家税务机关出台相应的财务保障措施,督促中小企业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帮助其提高进行成本核算水平。组织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培训。针对现阶段中小企业人员素质高低不齐的现状,各级税务机关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对新出台的《会计法》、会计计算技术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细心指导,结合中小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帮助他们理清成本核算的各个要素,完善企业的财务账目,让财务账目的设置行业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符。对中小企业提交的财务账目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对于财务账目中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提出整改建议,编制调账目标,督促其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如不改正,按照国家法律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于那些没有能力完成成本核算的中小企业,税务机关可以强令其聘用会计事务所或者记账公司进行财务方面的管理。会计事务所和记账公司在按照规范的会计制度协助中小企业管理企业财务账目时,也提高了中小企业自身进行财务管理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要彻底解决中小企业现阶段的成本核算问题,需要中小企业自身努力和国家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内部和外部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建兴.简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9(14):987-1020.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遵从;征管策略;征管模式
一、研究意义
中小型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极具活力与发展潜力的企业类型,作为我国经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重要的推动力量,尤其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的县域经济、城镇经济中,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力军。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其在维持正常生产经营之外,要想长久生存并做大做强,一定要充分重视税务风险,提高税务相关工作的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站在税务部门的角度来看,当前部分税务管理机关侧重于对辖区内大型企业的税务管理与服务,而相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广泛需求,税务管理机关则经常处于缺位状态。中小型企业作为我国纳税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税收遵从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税收征收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从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的角度出发,将税务部门内有限的征管资源的配置进行科学分析,建立起符合国家利益、税务管理部门和纳税人三者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提高中小型企业纳税人的税收遵从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榆林市中小企业税收征管现状
榆林市中小型企业纳税人具有经营户数较多、经营范围较广、税源分布零散等显著特征。国税管理部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管户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异化的税收征收方式,整合政策资源,切实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其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明确规定的应当设置而没有设置会计账薄、虽然设置账薄但其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中小型企业纳税人,采取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税。其二,为了缩小中小型企业核定征收的范围、保障纳税人相关权益、规范纳税人生产经营行为,我市国税管理部门提供税务指导,帮助中小型企业纳税人建立、健全相关会计核算企业制度,夯实税源基础,对符合税法规范的纳税人实行查账征收方式征税。其三,国税管理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通过出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征管政策宣传和纳税服务规范操作,使中小型企业纳税人切实享受到小微企业优惠、西部大开发优惠、残疾人优惠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中小型企业的纳税负担。
三、影响中小企业税收遵从度的因素分析
(一)中小型企业自觉纳税意识薄弱
受中小型企业所有者及管理者个人的素质、法制观念的认识程度、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资本的周转运营等因素影响,中小型企业纳税人认为,税款的上缴给自身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企业资产的减少和经济利益的损失,而税收缴纳并不能使其得到较为直接的利益回报,这类狭隘的纳税认识使得中小型企业的纳税意识淡薄,较易发生基于主观性动机的避税、逃税、偷税等纳税不遵从行为。
(二)税源类型特质导致征管及监控力度不足
中小型企业税源数量的不断增长、生产经营形式与范围的多元化、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形成的企业财务管理、税务管理乱象,导致了税源管理的复杂性日益加强,税收征管的难度日益加大。目前中小型企业纳税人普遍存在生产管理、生产运营信息失真的状况,其财务会计核算在某种程度上易被诸多人为因素影响甚至操控。由此,更进一步造成了税务管理部门的监控强度水平较低、监控手段较为单一的现状,在日管过程中案头分析出现原始数据的偏差,加剧了税款的流失。
(三)税收规范与会计核算制度存在部分差异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在部分规定上,在同一事项中与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有着显著差异。这种人为性差异不但加大了税务管理部门征收管理的复杂程度,而且加剧了企业财务、税务核算的难度。尤其是受企业运营资金周转速度快、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等客观原因限制,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税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甚至一些中小型企业采取雇佣兼职会计的做法进行核算,导致其未能准确核算自身应纳税额,使中小型企业较易发生基于无知性因素的税收不遵从的行为。
(四)税收服务缺乏主动性,税收宣传缺乏针对性
受到我国传统赋税思想的影响,税务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更是将中小型企业视为需要严格管理、监督的对象,对纳税人宣传税收管理要求的内容较普遍,指导纳税人合理享受权益的宣传较稀缺;另一方面,在这种思想观念下,税务管理部门的纳税服务工作仅仅建立在依靠税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税务部门行风建设的基础上,税务咨询服务还是局限于以传统面对面、电话等形式问询后给予答复的被动服务模式为主要方式,不自觉地缺乏主动性;信息化、个性化等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现代化服务模式没有全面落实。
(五)税源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税收事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税源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程度也在一刻不停地增加。然而,现阶段把中小型企业的税收征收管理功能大部分集中于税源管理部门一线税收管理员的单兵作战,这种落后、粗放的管理模式,使一线管理员仅对各类型企业纳税户的日常管理、事项核查、上级交办事项等任务就已经疲于应付。若再进一步要求一线税收管理员进行更专业化、更耗费时间、更集中精力的监控分析、纳税评估等工作,必将导致税源精细化管理、税收征管改革措施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这种易形成权力过于集中于某一部门、某一人员的征管模式,更容易滋生渎职与腐败乱象发生的土壤。
四、提高中小企业税收遵从度的征管策略
(一)推进组织再造,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关键在于专业化、精细化。税收管理员同时管理多个行业、不同规模纳税人的管理水平的提升,肯定要比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水平提升难度大得多。所以,建立税务管理部门的税收专业化管理机制显得尤为必要。随着以往税收征管依靠单兵作战模式的力不从心,建立市县两级税务征管联动机制,建立一套便于上下级部门纵向层级充分沟通、同级部门横向层级积极联动、与外部机构实时合作交流的税收管理现代化、扁平化、实体化、专业化的运行机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应在县级税务管理部门层面,在对当地企业税源情况进行综合摸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税源层级+行业”的科学分类。对于大型企业重点税源,其管理权限可上提一级,由市级税务管理部门逐步前移管理重心,统一按照行业管理。当前市、县两级税务管理部门针对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在内的重点税源,已试行成立了专门的税源分析监管机构,在此不做赘述。由此,将县级税源管理资源的重心放在中小型企业上,就更显科学合理,使得税源征管体系可以向专业化、扁平化发展。例如,可以先行选择条件适合的县域进行中小型企业税源管理的改革试点。试行由中小型企业税源的行业划分税源管理科、由原税务分局(所)按科室化分类管理的原则,除主要承担税收风险应对或税务机关依职权发起的日常管理外,采集县域企业数据,研究制定县域行业管理指南,夯实专业化、扁平化管理的基础。
(二)科学分解税务事项,归集服务管理资源
按照管户、管事相分离的原则,在税务管理部门内对税务事项依照税务管理工作的步骤、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科学分解,实行日常监管、审批核恕⒆ㄒ灯拦赖仍鹑胃谖换分。面对县级征管事项交叉和业务人员紧缺的现状,可整合现有各业务科室组成大业务科室,综合各项税收业务,在原有政策法规科、征收管理科的基础上,使征管、执法行为和政策法规管理结合得更紧密、更高效。另一方面,可将纳税服务科与办税服务厅的资源有效归集,将纳税服务资源向第一线倾斜。将原由各业务科室承担的基础管理事项简并整合后,对于直接由纳税人发起申请的业务事项,前移至纳税服务机构,缩短流程集中办理,必将给中小型企业纳税人带来切身的便利。
(三)整合利用税情资源,优化风险应对方式
针对现有税情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若在县域税务管理部门设置税务情报大数据分析部门缺乏现实基础。因此,应从市级层面成立大数据分析部门,从运行的各系统中提取涉税数据按照行业分类整合,继续规范、拓展与工商、海关、人民银行等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相关组织的税情信息合作,开展对涉税信息的信息化、数据化运用。大数据分析部门可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市域内企业按照行业分类、层级分类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分别适用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以具体数据为衡量指标的风险应对模板。以模板为指标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初步排查涉税风险点,并实时推送到县域业务部门。另一方面,大数据分析部门可利用税情网络,及时向县域税务管理部门推送与涉税信息关联企业的税务风险提示,实现实时共享。县域风险应对人员除了应对市级大数据分析部门的涉税疑点推送,还可根据税源管理科室制定的具有县域行业特点的税务风险应对模板对管辖内中小型企业数据进行风险排查,对涉税关联企业进行核查,实现税务管理部门对涉税数据的信息化、高效化处理,实现税务风险应对方式的优化。
(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序打造征管团队
在县级层面,配备专业化管理人员,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涉税风险的数据分析、跟踪和评价,对凸显出税收事项的专业化、标准化管理尤其关键与迫切。其一,应结合现有税务管理人员的特点与岗位需求,按照各年龄结构与知识能力层次合理穿插,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利用“鲶鱼效应”激活税务人员创业的干劲。其二,应针对各岗位的需求实际和人员结构,分层级、分类别及时开展业务知识、岗位技能轮训。在现有的省局、市局培训基础上,可适度增加由社会税务服务机构、高校专家等社会资源参与提供培训的程度,关注对重点、热点问题的培训力度。其三,完善各类岗位能手的评比制度,提升奖惩力度,激发税务人员奉献的热情。与此同时,在现有人员队伍基础上建立、培养一支高质量的税务管理人才队伍,加强对业务干部的职业规划,科学开展各类人才选拔考试,完善税务专业人才库配置,集中优势人才强化税收风险管理,使之与各岗位的需求相匹配,保障税收事业的持续发展。
(五)强化纳税宣传服务,完善税收援助系统
对宣传网络进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建设,对各级办税服务厅、税务网站,以及广播电视、报纸和其他宣传方式进行优化,对中小型企业纳税人进行税收法律规范和税收知识的宣传互动,使纳税人对税收管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自觉缴纳的意识,足额、及时缴纳应缴税额,履行纳税义务。例如,税务机关牵头定期组织业务研讨会、政策指导,提供税务策划、税务咨询和税务分析,把纳税人无知性纳税遵从风险降到最低。要建立、完善税法宣传指导的责任体系,将税法宣传及纳税服务嵌入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对最新税收政策、税收热点和税收难点的解读宣传,增强纳税人税法认识的确定性、针对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自岗位的功能,增强税务管理部门主动宣传的意识,形成为纳税人提供规范服务、优质服务的合力。例如,由税务部门帮助中小型企业依法解决税务争议,切实做好税务行政复议和赔偿工作,增强征纳双方的和谐关系。
(六)完善税收信用等级管理,助力主动遵从
继续规范、拓展与工商、海关、人民银行等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相关组织的信息合作,逐步实现税收信用等级评价和纳税信息社会化共享网络,使纳税信用管理对中小型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事项产生直接的影响,促使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程度。在日常管理中,对纳税信用等级低的企业提高核查的频度,在违章处罚时适当加大力度,增加其税收不遵从行为的成本。同时,对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在服务上、管理上给予鼓励。比如增加购买发票的数量、优先办理退税等,使纳税人从遵从税法中得到实惠。对纳税信用等级一般的纳税人,应当加强纳税指导,将其转化为稳定的税收遵从纳税人。
五、结语
当前,中小型企业的税收遵从程度不断提高,各级税务管理部门对税收遵从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索,并且在税收征管理念的更新、税收征管模式的创新运用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根据我省的总体情况看,将中小型企业税收遵从作为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的发力点的实践,目前仅处于初级阶段。本课题组借鉴了国内外税收遵从理论,分析了其他省份的征管经验,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纳税人自愿遵从为目标,对我市税收征管模式、税收遵从度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专业化平台、专业化人员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征管策略,提出提高中小型企业税收遵从程度、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建议。另一方面,构建、优化以提高税收遵从程度为目标的税收征管模式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只有在实践工作中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税收管理的客观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切实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对我省税收征管改革和体制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慎刚.中国纳税遵从问题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1.
[2]陈懿S.纳税遵从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杨静寒.以税收遵从为目标的新征管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4]陈艺.纳税人纳税遵从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5]曹茜.西安市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6]朱振国.基于税收遵从理论的税收征管模式完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7]王英.基于促进福建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征管模式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11.
[8]马啸.基于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纳税遵从风险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9]曹灿霞.我国中小企业税收遵从影响因素分析[D].长沙:湖南大学,2012.
[10]于倩.大连中小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11]邵景岚.税收促进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12]田一阳.税收征管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5.
[13].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税收遵从度的税收征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14]张童童.我国中小企业纳税遵从平价体系构建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税收筹划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61-02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非常迅猛,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就业、科技创新方面,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己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上缴的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另外,全国约有65%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已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关注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变得刻不容缓。但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存在着税负过重问题,实际税负高于名义税负。原因是目前我国企业税收征收征管制度还存着一定的缺陷,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增值税抵扣或税收优惠政策,“税”在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占据比较大的比重,如果中小企业不注重节税,90%的中小企业无法生存。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如何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企业的经营达到合理的节税,争取利润的最大化,受到中小企业的极大关注。
二、中小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
不同行业面对的税种不一样,采取的避税方式也不一样,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生产型企业、商业企业、进出口企业和服务企业等。下面就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来详细分析各自存在的税务风险。
2.1 生产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主要涉及增值税和所得税。
首先关于增值税,其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即企业当期申报的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其中,销售收入是企业可掌控的,进项税额是企业采购原材料时取得的进项发票,因生产型企业是将多项原材料组织生产,制造成新的产品出售,故其增值部分相对较复杂。企业想要少缴纳增值税,一般从销售额和进项税额做文章。关于销售额,报税销售额控制到越少,企业所需承担的增值税越少,除非出于特殊目的如上市或骗取出口退税外,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能少报税尽量少报税。关于进项税额,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多,意味着增值部分越少,企业所需承担的增值税越少。而进项税额系供应商的销项税额,对于供应商而言,其愿意用优惠价格换取不开或少开增值税发票,能不开增值税发票最好,故实际中一般民营中小企业,其不愿意报税的大部分原因是其较难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因此一些有技术优势企业因增值空间较大而又不愿意承担较高增值税税负的企业会找第三方代开发票,若其第三方是虚开发票的公司,则其发票无法通过税务局认证,反而得不偿失。
所得税方面企业若能将报税收入降低,基本能实现将盈利状态调整为亏损或微利,则可不缴或少缴纳所得税。
故生产型企业一般会存在漏报收入、代开发票的税务风险,此类情况属于高风险的税务风险。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是无法造假的,销售规模与场地面积和员工人数正相关关系,税务机关有相应的行业比对数据,较容易通过现场大概了解企业的销售规模。另购买进项发票较容易出现买到虚假发票,这样不仅要全额补税,还面临巨额罚款,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基本无法承担。
2.2 商业企业
商业企业,指的是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业务相对简单,只是商品的买和卖的过程。其涉及到的主要也是增值税和所得税,部分因商品性质或涉及到消费税。
商业企业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即“傍大款”,或者作为较知名产品的商,或者给大型商超供应各类产品。在此情况下,绝大多数增值税销项票和进项票是不匹配的。若其上游为知名品牌企业,则其进项票是充足的,其客户要求全开票的几率较小,则其较容易少报税,但主管税务部门较容易通过其进项票来反推其销售规模。若其下游为大型商超,则收入基本要足额开票,而其供应商会以让利的形式不开具增值税发票,此类企业销项较难匹配,意味着其要承担较高比例的增值税税负,企业会考虑从其他途径来匹配进项票,或采取其他方式来增加销售中的现金交易。
商业企业一般利润空间较低,且本身销售中会存在较多的现金交易,故所得税方面相对较好调配。
2.3 进出口企业
以深圳为例,深圳属于外向型经济,2013年外贸进出口、出口和进口规模分别达到5373.59亿美元、3057.18亿美元和2316.41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进出口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中小企业或多或少会有进出口业务,进出口涉及到免税和出口退税,毗邻自由贸易港香港,进出口企业涉及到的税务风险程度更高。
许多核心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深圳许多中小企业会通过在香港设公司采购,然后通过其他非正常渠道回到深圳组织生产。许多出口企业会通过关联企业来避税或者骗税,公司实际控制人在香港设立公司,以香港公司名义接单。若出口产品无退税或退税率低,则与香港公司以较低价格报关出口,超出出口单价部分滞留在香港,再以地下钱庄等方式回流到内地企业,内地企业报税销售收入远低于实际销售收入,进而实现少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若出口产品退税率较高,则与香港公司以较高价格报关出口,来获取较高的出口退税。
2.4 服务型企业
服务型企业主要集中在物流企业,故本文服务型企业中的税务风险主要针对物流企业来阐述。物流企业主要从事服务和运输、仓储等业务,同时涉及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广东省从2012年11月开始推行“营改增”,物流行业已由原来的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物流企业因实际经营中涉及到的如司机工资、过路费和油费等现金支出较多,同时此次营改增未将占其运营成本三成左右的过路费纳入可抵扣项,则其更有少报收入以少缴税的驱动。该类企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三方面。部分未改增值税的业务收入仍要缴纳营业税,而营业税是基于营业额来征收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则存在和生产类企业一样的税务风险,结果就是少报收入,少报税。
三、中小企业存在税务风险原因分析
3.1 企业税负过重
对于中国宏观税务的度量有以下几个口径:一是预算内税收占GDP的比重,2012年中国预算内税收收入超过1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19.3%;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12年财政收入接近1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23.1%;三是政府总收入占GDP的比重,2012年政府总收入为14.5万亿元,约占GDP的28%。虽然整体宏观税负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并不算高,但和与地域和人均GDP相近的国家比较,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则明显偏高。如此之高的税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不能承受之重。
3.2 缺乏正确的纳税意识
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对税法不了解,主观隐瞒收入,同时对财务人员不重视或不信任,也不愿意借助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优化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使得对税务管理的工作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导致较多税务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3 不规范的市场环境
单个企业不可能独立开展业务,必然会和供应商、客户上下游企业之间发生业务往来,形成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中的涉税事项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风险的大小,虚开发票、不开发票和代开发票,这些不规范的发票行为会直接助长并连带其他企业的税务风险。四、如何有效防范税务风险
4.1 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
目前某些地方政府仍采取放水养鱼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纳税情况,税务主管部门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企业而言,可能不了解税务风险的严重性。税务风险是因企业的涉税行为未能正确有效的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如果已存在的税务风险不能减少或消除,企业的税务的风险意识得不到发展,企业的发展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故企业只有做未来的发展规划,合理避税,树立牢固的税务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才能不断提升公司的对外形象,保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4.2 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水平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整体偏弱,很多企业甚至无专职的财务人员和税务专员,对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工作完全不重视。对于此类情况,建议从企业基本制度规范着手,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核算机制,设立专门的税务专员,正确计算、申报和缴纳税款,加强与税务专管员的沟通和协调,主动学习和及时了解税务相关知识和国家税收政策动向,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水平,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4.3 利用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的税负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均出台了很多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免税、财政资助、补贴等各种方式体现,但各种补贴在申请资料中均注明需要企业提供近两年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和过去两年的纳税证明,企业能否申请到补贴均与企业的纳税情况息息相关。而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的宣传力度有限,中小企业对政府政策不太关心,存在着认为拿政府补贴政策既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毫无结果的认识误区。因此我们可通过积极向企业宣传政府的扶持政策,让企业尽可能照章纳税,然后通过获得政府补贴来减低税负以减少税务风险。
4.3.1 免税和减税政策
一些发达地区新设高新技术企业有“两免三减”税收优惠政策,而本身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执行15%的所得税税率。因此建议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企业重视产品和技术研发,积极申请为高新技术企业。
另外,双软件企业享受增值税超过3%即征即退优惠政策,主营产品中包含软件的企业可申请为双软件企业或者新成立@双软件企业,将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分开销售,并独立报税,则可实现增值税的节税。
出口型企业则可详细了解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出口型企业出口产品绝大多数属于政府鼓励出口产品,如许多电子产品能享受17%退税率,企业可通过熟悉免抵退税政策和流程来实现已承担增值税的全额退还。
4.3.2 财政资助政策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从财政资金引导、落实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和税费减免、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帮扶中小微企业,其中涉及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的内容有24项,主要包括: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多管齐下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2013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减免征税的又提出一些新的优惠政策。包括自2013年8月1日起,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对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部分鲜活肉蛋产品免征增值税等。
六、结束语
盈利是企业经营的目标,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企业的发展壮大,盈利创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税务风险。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认识当前客观环境中存在的税务风险,以此针对性的防范风险,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升财税管理水平,关注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动向,利用专业知识和政策指引依法合理避税,才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鞠岗.基于民营中小企业税负情况的调研[J].税收与税务,2012(22):31-33.
[2]晓舟.解析中小企业“税负之痛”―税收之痛[J].西部大开发,2011(1)38-41.
西方发达国家的纳税人对于税务筹划非常的熟悉,而在我国,税务筹划尚处在初始阶段,目前中国对于税务筹划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国家税收政策、法规规定范围内,以适应国家税收法律为前提,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通过筹资、投资、经营等环节事先安排和策划,以达到减轻税负,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本文侧重对中小企业税务筹划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1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原因和现状
1.1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原因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大量的外国企业纷纷入驻,这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想在同外资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提高技术、扩大规模、加强管理外,取胜的关键在于能否降低企业成本和支出,尽可能地增加盈利,这就要求企业要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另外,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出国门进行投资、经营、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更要进行税务筹划,以便有效地利用各国的优惠政策,降低税负。同时,随着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和税法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偷税、漏税的机会将日益减少,为此违法行为而付出的代价也会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以往利用的种种违法手段来减少税赋的方法也逐渐行不通了,只有利用有效的税务筹划方略来降低税务成本,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因此,中小企业为在今后的竞争中胜出,就要充分利用税务筹划,而外部条件的变化将为中小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可能,中小企业为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税务筹划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1.2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现状
1.2.1税务筹划外部环境不佳
(1)税务业发展不快。目前,我国税务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相对滞后,税务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因为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较低,使得税务业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不能满足广大纳税人的需求。
(2)税收征管水平不高。由于征管意识、技术、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税收征管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存在少数税务机关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税务人员拥有过大的税收执法裁量权,使得征纳关系异化,导致部分税务执法人员与纳税人之间协调空间很大。一方只求完成任务而不依法办税,一方通过违法行为,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税负的减轻,这在客观上阻碍了税务筹划在实际中的普遍运用。
(3)税法建设和宣传相对滞后。我国目前税法建设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地方都有待修改和调整,而对于税法的宣传,除了部分专业的税务杂志会定期刊登外,纳税人难以从大众传媒中获知税法的全貌和其调整情况,不利于企业进行税务筹划。而且社会各界对税务筹划理解不一,且宣传税务活动的机构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足,人们对税务筹划的误解也就在所难免。
1.2.2税务筹划基础工作(内部环境)不牢
(1)各项管理活动不规范。企业中各项管理活动并非严格按照财务工作规程来做,不经过任何可行性论证和财务上必要的预算,就有企业领导擅自决定的事例比比皆是。
(2)权责不清。企业中往往存在着税务筹划主体不明的现象。一般会计人员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做好会计核算,提供会计报表,至于立项前的税务成本比较及相关决策是领导的事。而在上级眼中,税务筹划应该是财务部门份内的事情。从而导致税务筹划无人负责管理。
(3)会计政策执行不严。由于管理不严、体制不完善、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地位差,导致会计政策执行不严,企业的会计账目时有差错,账实不符、小金库、无原始凭证、不按会计程序做账、随意更改核算方法等现象严重,以至于税务筹划无从下手。
2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策略
2.1缩小课税基础
应缴纳的税额=课税基础×税率,因此,可以通过该方法减轻企业税务负担。通常情况下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使各项成本最大化,各收入最小化,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这样不但可以直接减少应纳税额也可以使用较低税率,以达到双重减税效果。
2.2使用较低税率
各种税法一般都采用10多种税率,只有极少数采用单一税率,其中采用累进税率又是节税效果最好的方法。我国现行税制为纳税人实施税务筹划提供了选择较低税率的可能性。如在企业所得税中就将其分为33%的基本税率和27%(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以上10万以下的企业)、18%(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以下的企业)的两档优惠税率;消费税有产品差别比例税率,营业税中有行业差别比例税率等等。
2.3延缓纳税期限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应该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延缓纳税期限,可享受相当于无息贷款的利益,应纳税款期限越长所获得的利益越大,例如,在计提折旧时,将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即可获得延缓税款的利益。
2.4合理归属所得年度
所得年度可以收入、成本、费用等的增减或分摊来达成(需要正确预测销售形势)。各项费用的支付,配合企业灵活的优势,做出合理的安排,以享受最大利益。如在销售时间上的确认、存货计价、折旧计提方法的选择等,都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
2.5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目的对纳税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它利用税收利益引导人们的活动,只有合理的运用才能得到确实的利益,这就要求纳税人要时刻关注税法的改变和国家政策的变化,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多的利益。
3税务筹划的具体方法
3.1纳税人类别选择的税务筹划
税法规定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商业企业以外的其他小规模企业,即除了商业企业、企业性单位、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外的小规模企业,如果企业规模没有达到一般纳税人的标准,但会计核算健全,能准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准确的税务资料的可以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根据这种规定,那么将会有部分企业既可以成为一般纳税人又可以成为小规模纳税人,这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税负无差别点来决定是否成为一般纳税人企业。
假设,一般纳税人所适用的税率为17%,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4%。不含税销售额为S,不含税购进额为B,不含税销售毛利率为V。
(1)对于一般纳税人。企业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购进额)×税率=销售毛利率×税率
所以:(S-B)×17%=S×V×17%(1)
(2)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企业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一般纳税人,所以:企业应纳增值税额=S×4%(2)
(3)税负差别点。
(1)=(2)(S-B)×17%=S×V×17%=S×4%小规模纳税人
得到:S4%=SV17%(3)
所以,V=23.53%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通过对企业不含税销售毛利率的计算分析(见图1)就可以清楚地比较不同类别纳税人的不同税负。当毛利率大于一般纳税人不含税销售毛利率的税负无差别点23.53%时,公式(3)左边的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于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此时,小规模所负担税负较小,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模式可以节税。当毛利率等于23.53%时,公式(3)左边等于右边,两种模式纳税人所承担税负相同。当毛利率小于23.53%时,公式(3)左边的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大于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此时,一般纳税人所负担税负较小,选择一般纳税人模式可以节税。由于税法中规定,现行增值税只设13%和17%两档税率,对小规模纳税人设有4%和6%。同理,可以分别计算出其他税率下税负无差别点。
3.2成本费用的税务筹划
(1)对成本费用的列支必须在合乎法律法规的要求下进行。对于税法有列支限额的费用应尽量不要超过限额,税法规定对超过的部分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要并入利润纳税,因此,对如业务招待费等限额列支的费用应争取在限额内充分列支。
《关于我国税务筹划的分析研究》由网友提供或由论文115于网络收集与整理,其版权属于原作者。
(2)要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对于能够合理预计发生额的费用损失应采用预提方法计入费用,适当缩短以后年度需摊列的费用,达到递延纳税时间的目的,如低值易耗品则应选择增大前几年的费用。
(3)要使企业所发生的费用全部得到补偿,国家允许企业列支的费用,可使企业合理减少利润,企业应将这些费用列足。同时,已发生的费用应及时核销入账。因为中小企业中有很多都是用自有住宅和拥有产权的场所办公司、建工厂,还有很多家属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根据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要注意考虑收取租金和在企业工作的家属发放的工资,因为这些都可以充分列支到成本中去,减少企业税负。
3.3利润分配与税务筹划
(1)利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中小企业在重组时,不妨考虑兼并账面上有亏损的企业,将盈补亏,冲减利润,达到减少所得税甚至免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税法允许的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的选择权,以及费用列支范围和标准的选择权,尽量多列税前扣除项目和扣除金额,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5年期限到期前,继续造成企业亏损,从而延长税前利润补亏这一优惠政策的期限。
(2)利用“两免三减半”的政策优惠。“两免三减半”是指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1~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就给企业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形成了较大的税务筹划空间。用税法允许的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的选择权在企业经营初期形成亏损,推迟获利年度,使“两免三减半”开始计时的时间尽可能滞后,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如果在经营初期,企业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出现了小额的盈利,为了推迟获利年度,可以安排一定量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来抵消利润。但在做此决定时,一定要综合衡量不捐赠时的税收负担和捐赠时的支出损失,要注意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不然可能会得不偿失。
(3)低税地区投资的利润分配筹划。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纳税人从其他企业分回的已缴纳所得税的利润,其已缴纳的税额可以在计算本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调整。即联营企业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如投资方所得税率低于联营企业,不退还所得税;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投资方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凡被投资企业利润不向投资者分配的,则不必补缴所得税。这样,保留低税率地区被投资企业的税后利润不进行分配并转为投资资本,可以减轻投资者的税收负担。
参考文献
1张艳纯.企业纳税筹划[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毛夏鸾.企业纳税筹划操作实务[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3舟.现代税务会计原理与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税务;筹划;企业;财务;管理
一、税务筹划的含义与特点
税务筹划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企业从事的一系列财务活动进行筹划和安排的管理活动。税务筹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税务负担。税务筹划的特点具体来讲可以划分为五种,分别是合法性、目的性、专业性,筹划性和风险性。合法性指的是,企业只能在法律所界定的范围内对税务展开筹划,若是脱离了法律的要求,那可能会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严重情况下还会使企业产生损失;目的性指的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目的为减轻企业税务负担,所以企业应当围绕税务负担的减少来展开税务筹划;专业性要求企业应当安排具有相关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来实施税务筹划,杜绝非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税务筹划工作的高效展开;筹划性指的是企业应当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就会对经济活动进行筹划;风险性则指的是企业筹划出来的计划与实际情况可能不匹配,进而致使税务筹划的目的无法达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开展税务筹划工作时,应当考虑税务筹划的各个特点,从而保证税务筹划的有效性。
二、中小企业开展税务筹划工作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它们能否高速发展决定了我国经济能否更好更快的发展。中小企业实施税务筹划,不仅能够有效控制企业资金的活动,而且还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现金流,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企业财务资源,从而促进其长远发展。同时,税务筹划还能够协助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现金流出的时间进行控制,确保现金能为企业带来持续收益。税务筹划与偷税逃税有本质的区别,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把握税务筹划的合理性,确保税务筹划不脱离法律界定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法律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的工作。
三、税务筹划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税务筹划一直都是财务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税务筹划应当从四个环节加以考虑,包括筹资、投资、运营与分配。通过对这四个环节的经济活动进行税务筹划,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税务负担的减轻。以下将讲一讲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一)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税务筹划
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我国税收优惠政策也相应作出了很大的调整,中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优惠税收政策作出相应的经济活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与时俱进,时刻紧跟国家的财务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可以充分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减少企业税务负担。在众多税收优惠政策中,免税政策与减税政策是财务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内容。免税指的是企业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会成为免税人,从而不用为自己从事的经济活动支付税款,减税则指的是税务金额的减少。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税务筹划时,应当使企业能够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成为免税人或减税人,从而实现税务负担的减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应用到免税政策,这是由于免税政策的面向范围较小所导致的。在现阶段下,国家只针对一些特定地区的特定行业开放了免税政策,若是有一项条件未满足要求,企业就无法应用免税政策。例如,国家当前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活动设置了相应的税收优惠,在这种政策的支持下,只要有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获得投资,那么就会减少一定税收负担,同时,这种投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高新技术产业若是研发失败,那么就会为投资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同理,企业想要应用减税政策,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减税政策通常都是国家为了扶持产业发展,或者是保护环境等原因所推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来讲可以划分为两种,即照顾性质的减税与奖励性质的减税。例如,国家对遭受经济冲击的地区与产业会实行税收减免,扶持地区与产业回到原本经济繁荣的面貌,这属于照顾性质的减税;而面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减税,则是属于奖励性的减税[1]。财务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税率差异实现税务筹划。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实际状况不同,所以税率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可以通过税率差异,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来选择不同的经济组织模式,从而实现税务负担的减轻。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当将所选国家的政党与政策都纳入考虑范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税务筹划的高效[2]。在税收政策中,税收扣除与税收抵免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由于税收扣除与税收抵免相对而言较为复杂,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税收扣除与税收抵免来实现税务负担的减轻。财务管理人员在实行税务筹划时,应当尽量想办法增加税务的扣除额,减小纳税对象的税额基数,从而促进税款的减少。因此,为了实现税收扣除数额的最大化,财务管理人员应当熟知税法。税收抵免筹划是指增加企业的税收抵免额,从而减少企业税务负担的筹划方法。税收抵免与税收扣除有着许多类似之处,它们都是通过扣除额的增加来减少纳税基数,从而实现税收负担的减轻[3]。为了促进我国产品的出口,国家还对出口企业推行了退税政策。退税政策指的是纳税人满足特定条件后,税务机关会将纳税人缴纳的税款退回给企业,从而降低企业税务负担。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当将退税政策也纳入到考虑范围中,并且积极制造退税政策的应用条件,从而使得企业的纳税负担进一步减轻。财务管理人员在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时,应当注重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税务筹划的目标。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当坚持合法的原则,杜绝税务筹划出现偏离法律的情况。
(二)利用延期纳税进行税务筹划
延期纳税是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常见的行为。财务管理人员利用延期纳税进行税务筹划,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好周转,而且还有利于减少税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越来越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在世界市场与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企业延期纳税,可能会致使税款下降,进而使得企业的税务负担减轻,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企业延期纳税虽然在整体上并没有降低企业的纳税总值,但却能够为企业当期提供更多的流动资金,从而让企业更好的扩大自身规模,实现发展。
(三)利用税法漏洞进行税务筹划
当前我国税法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许多内容都存在着漏洞。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税法文字上不严谨的特点,利用税法的漏洞,在不违反法律的原则下进行税务筹划,这样的方法也被称为合理避税。税法漏洞的形成有许多种原因,可能是由于语法的歧义,可能是由于文字的不严谨,可能是由于人员素质的差异,这些原因都会致使税法出现漏洞,进而让企业有机可乘。同时,当前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也要求税法应当作出不断的变革,税法在长期的变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洞。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抓紧时机,利用税法漏洞进行税务筹划,协助企业减少税务负担。
[关键词]中小企业 税收政策 增值税 所得税
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先天弱势,就必须要政府给予税收政策扶持。中国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先后出台了诸多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还存在很多问题。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现状
1.增值税相关优惠政策。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增值税开始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这种转型有利于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一是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新的增值税规定固定资产可以当期抵扣进项税额,这会大大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二是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将原来6%、4%两档税率统一降为3%;三是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新增值税规定,销售货物月销售额3000元~10000元的,应税劳务为月销售额2000元~6000元,低于这个标准的小企业可以免征增值税。
2.企业所得税相关优惠政策。我国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所得税法。新的所得税法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较大的优惠,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将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改变了内外资企业区别征税的状况;二是统一各项支出的扣除标准,对企业人员工资提高了税前扣除限额;三是提高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标准等,大大地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负担;三是提供了“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
3.营业税相关优惠政策。在提高起征点方面,个人按期缴纳营业税的起征点为月营业额为1000元~5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营业额为100元。在税收优惠方面,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新中小企业,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可以3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方面,对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而言,营改增后税率从营业税的5%调整到增值税的3%。这也将大大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我国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1.增值税税制存在缺陷。一是目前增值税只允许增值税纳税人扣除购进与生产和经营有关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无法将交通运输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纳入到此项优惠之中。二是增值税法将增值税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并且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税额。三是小规模纳税人不具有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导致很多一般纳税人不愿意与小规模纳税人交易,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税收减负。
2.企业所得税税制存在缺陷。虽然我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但是,中国企业所得税的税负还是偏高的。尤其是对比西方发达国家10%~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企业的税负还是比较重。这样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另外,我国所得税税率也没有考虑到中国企业的地区差异以及行业差异。
3.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不健全。一是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单一。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税率优惠和减免税两种,方式还比较单一,不太适应越来越复杂的中小企业。二是享受税收优惠的认定条件比较高,导致很多中小企业最终无法享受到税收优惠。三是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存在不足。一方面是国税与地税的分设增加了中小企业纳税成本。另一方面现有的税款征收方式也给中小企业造成了不同的税收负担。
4.纳税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纳税服务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纳税服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新征管法,还缺乏专门的法律体系,中小企业的权益还缺乏有效的保障。二是税务部门对中小企业错误认识。在实际中,税务机关往往会在思想上假定中小企业会偷税、漏税,从而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三是纳税服务内容不足。现有的纳税服务还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对策
1.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税制体系。一是要建立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要调整和完善中小企业增值税税制,包括减轻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中小企业实施定率和定额纳税等。还要,同等对待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促进两者税负的公平。三是要从准予税前列支符合规定的借款利息、缩短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完善所得税税制。
2.完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一是要完善中小企业直接税收优惠政策,即直接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税率或者提高中小企业应纳税所得额,鼓励和扶持创办中小企业。二是要完善中小企业间接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免征所得税,还比如允许中小企业实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再比如鼓励中小企业将所得利润进行再投资等,减轻中小企业税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3.健全中小企业税收征管制度。一是要消除中小企业税收歧视政策,以发展的眼光给中小企业有力的政策支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要改革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模式,要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中小企业纳税成本。要改变国税和地税两个税务部门的存在,减少多头管理中小企业税收的问题。另外,还需要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促进税法真正落到实处。
4.完善中小企业纳税服务体系。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纳税服务理念。税务机关要将中小企业纳税人作为“客户”,并提供优质的服务。二是要加大纳税服务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力度。税务部门需要加强与银行、工商等部门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为纳税人做好服务。三是要加强税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税务服务队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筹略方法
税务筹划,在西方发达国家纳税人非常熟悉,而在我国,则处于初始阶段,人们对此有极大的兴趣但似乎又心有所忌,目前对税务筹划尚无统一定义。笔者认为,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国家税收政策、法规规定范围内,以适应国家税收法律为前提,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通过筹资、投资、经营等环节事先安排和策划,以达到减轻税负,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本文侧重对中小企业税务筹划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1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原因和现状
1.1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原因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大量的外国企业纷纷入驻,这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想在同外资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提高技术、扩大规模、加强管理外,取胜的关键在于能否降低企业成本和支出,尽可能地增加盈利,这就要求企业要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另外,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出国门进行投资、经营、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更要进行税务筹划,以便有效地利用各国的优惠政策,降低税负。同时,随着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和税法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偷税、漏税的机会将日益减少,为此违法行为而付出的代价也会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以往利用的种种违法手段来减少税赋的方法也逐渐行不通了,只有利用有效的税务筹划方略来降低税务成本,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因此,中小企业为在今后的竞争中胜出,就要充分利用税务筹划,而外部条件的变化将为中小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可能,中小企业为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税务筹划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1.2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现状
1.2.1税务筹划外部环境不佳
(1)税收征管水平不高。由于征管意识、技术、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税收征管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存在少数税务机关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税务人员拥有过大的税收执法裁量权,使得征纳关系异化,导致部分税务执法人员与纳税人之间协调空间很大。一方只求完成任务而不依法办税,一方通过违法行为,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税负的减轻,这在客观上阻碍了税务筹划在实际中的普遍运用。
(2)税务业发展不快。目前,我国税务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相对滞后,税务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因为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较低,使得税务业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不能满足广大纳税人的需求。
(3)税法建设和宣传相对滞后。我国目前税法建设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地方都有待修改和调整,而对于税法的宣传,除了部分专业的税务杂志会定期刊登外,纳税人难以从大众传媒中获知税法的全貌和其调整情况,不利于企业进行税务筹划。而且社会各界对税务筹划理解不一,且宣传税务活动的机构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足,人们对税务筹划的误解也就在所难免。
1.2.2税务筹划基础工作(内部环境)不牢
(1)各项管理活动不规范。企业中各项管理活动并非严格按照财务工作规程来做,不经过任何可行性论证和财务上必要的预算,就有企业领导擅自决定的事例比比皆是。
(2)权责不清。企业中往往存在着税务筹划主体不明的现象。一般会计人员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做好会计核算,提供会计报表,至于立项前的税务成本比较及相关决策是领导的事。而在上级眼中,税务筹划应该是财务部门份内的事情。从而导致税务筹划无人负责管理。
(3)会计政策执行不严。由于管理不严、体制不完善、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地位差,导致会计政策执行不严,企业的会计账目时有差错,账实不符、小金库、无原始凭证、不按会计程序做账、随意更改核算方法等现象严重,以至于税务筹划无从下手。
2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策略
2.1缩小课税基础
应缴纳的税额=课税基础×税率,因此,可以通过该方法减轻企业税务负担。通常情况下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使各项成本最大化,各收入最小化,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这样不但可以直接减少应纳税额也可以使用较低税率,以达到双重减税效果。
2.2使用较低税率
各种税法一般都采用10多种税率,只有极少数采用单一税率,其中采用累进税率又是节税效果最好的方法。我国现行税制为纳税人实施税务筹划提供了选择较低税率的可能性。如在企业所得税中就将其分为33%的基本税率和27%(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以上10万以下的企业)、18%(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以下的企业)的两档优惠税率;消费税有产品差别比例税率,营业税中有行业差别比例税率等等。
2.3延缓纳税期限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应该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延缓纳税期限,可享受相当于无息贷款的利益,应纳税款期限越长所获得的利益越大,例如,在计提折旧时,将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即可获得延缓税款的利益。
2.4合理归属所得年度
所得年度可以收入、成本、费用等的增减或分摊来达成(需要正确预测销售形势)。各项费用的支付,配合企业灵活的优势,做出合理的安排,以享受最大利益。如在销售时间上的确认、存货计价、折旧计提方法的选择等,都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
2.5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目的对纳税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它利用税收利益引导人们的活动,只有合理的运用才能得到确实的利益,这就要求纳税人要时刻关注税法的改变和国家政策的变化,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多的利益。
3税务筹划的具体方法
3.1纳税人类别选择的税务筹划
税法规定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商业企业以外的其他小规模企业,即除了商业企业、企业性单位、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外的小规模企业,如果企业规模没有达到一般纳税人的标准,但会计核算健全,能准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准确的税务资料的可以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根据这种规定,那么将会有部分企业既可以成为一般纳税人又可以成为小规模纳税人,这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税负无差别点来决定是否成为一般纳税人企业。
假设,一般纳税人所适用的税率为17%,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4%。不含税销售额为S,不含税购进额为B,不含税销售毛利率为V。
(1)对于一般纳税人。企业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购进额)×税率=销售毛利率×税率
所以:(S-B)×17%=S×V×17%(1)
(2)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企业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一般纳税人,所以:企业应纳增值税额=S×4%(2)
(3)税负差别点。
(1)=(2)(S-B)×17%=S×V×17%=S×4%小规模纳税人
得到:S4%=SV17%(3)
所以,V=23.53%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通过对企业不含税销售毛利率的计算分析(见图1)就可以清楚地比较不同类别纳税人的不同税负。当毛利率大于一般纳税人不含税销售毛利率的税负无差别点23.53%时,公式(3)左边的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于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此时,小规模所负担税负较小,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模式可以节税。当毛利率等于23.53%时,公式(3)左边等于右边,两种模式纳税人所承担税负相同。当毛利率小于23.53%时,公式(3)左边的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大于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此时,一般纳税人所负担税负较小,选择一般纳税人模式可以节税。由于税法中规定,现行增值税只设13%和17%两档税率,对小规模纳税人设有4%和6%。同理,可以分别计算出其他税率下税负无差别点。
3.2成本费用的税务筹划
(1)对成本费用的列支必须在合乎法律法规的要求下进行。对于税法有列支限额的费用应尽量不要超过限额,税法规定对超过的部分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要并入利润纳税,因此,对如业务招待费等限额列支的费用应争取在限额内充分列支。
(2)要使企业所发生的费用全部得到补偿,国家允许企业列支的费用,可使企业合理减少利润,企业应将这些费用列足。同时,已发生的费用应及时核销入账。因为中小企业中有很多都是用自有住宅和拥有产权的场所办公司、建工厂,还有很多家属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根据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要注意考虑收取租金和在企业工作的家属发放的工资,因为这些都可以充分列支到成本中去,减少企业税负。
(3)要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对于能够合理预计发生额的费用损失应采用预提方法计入费用,适当缩短以后年度需摊列的费用,达到递延纳税时间的目的,如低值易耗品则应选择增大前几年的费用。
3.3利润分配与税务筹划
(1)利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中小企业在重组时,不妨考虑兼并账面上有亏损的企业,将盈补亏,冲减利润,达到减少所得税甚至免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税法允许的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的选择权,以及费用列支范围和标准的选择权,尽量多列税前扣除项目和扣除金额,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5年期限到期前,继续造成企业亏损,从而延长税前利润补亏这一优惠政策的期限。
(2)利用“两免三减半”的政策优惠。“两免三减半”是指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第1~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就给企业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形成了较大的税务筹划空间。用税法允许的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的选择权在企业经营初期形成亏损,推迟获利年度,使“两免三减半”开始计时的时间尽可能滞后,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如果在经营初期,企业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出现了小额的盈利,为了推迟获利年度,可以安排一定量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来抵消利润。但在做此决定时,一定要综合衡量不捐赠时的税收负担和捐赠时的支出损失,要注意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不然可能会得不偿失。
(3)低税地区投资的利润分配筹划。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纳税人从其他企业分回的已缴纳所得税的利润,其已缴纳的税额可以在计算本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调整。即联营企业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如投资方所得税率低于联营企业,不退还所得税;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投资方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凡被投资企业利润不向投资者分配的,则不必补缴所得税。这样,保留低税率地区被投资企业的税后利润不进行分配并转为投资资本,可以减轻投资者的税收负担。
参考文献
1张艳纯.企业纳税筹划[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毛夏鸾.企业纳税筹划操作实务[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3舟.现代税务会计原理与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