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授课教学论文范文

授课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授课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授课教学论文

第1篇

新学期开始,最忌讳的是教师进入课堂就讲课,第一堂课的目的是整个学期的课程启动,因此如何让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本学期的课程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第一次上课要容光焕发,从外在形象上给学生留下较好的印象。其次,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安排课堂实施步骤。第一步,先要做自我介绍。可以给学生简单地讲讲教师的求学历程,讲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经验与教训的分析,让他们对教师有较深的了解,学生很感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第二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笔者一直认为事无大小,态度很重要,态度可以决定成败,态度可以决定高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在学生对教师有了了解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共同分析他们现在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让他们真正的明白“为谁学?为什么学?”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教与学的过程就轻松多了。现在的学生课堂表现不是很好,通过交谈了解到了原因所在:①家长的思想影响。很多家长在中学时段告诫孩子“:好好学吧,考上大学就轻松了”。②学生的负面影响。③社会观点———“学习无用论”等。教师了解以后就要及时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和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教育他们现在和将来应该如何为人处事,给他们一些忠告和建议,进行一次专门的“育人”教育。笔者一直认为教师的“育人”职责更重要,因此会把这份职责贯穿在日常教学中。第三步,围绕课程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简单谈谈对“税收”这一事物的认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发完言,教师再进行简单的总结,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税收”这一事物存在的重要性,也让学生认识到“税收”跟我们每一个人关系的紧密性。既然逃避不了,就不如直面迎击,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第四步,帮助学生打消对这门课程的顾虑。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这门课程“难”的原因所在,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真正的认识。第五步,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告诉学生怎么做?怎么学?怎么配合教师?第六步,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以及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课堂要求,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以便学生更好的接受和适应教师。

二、做好“教师是课堂第一责任人”的角色

鉴于现在学习态度和学生课上和课下的表现,建议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并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的约束,这种约束要在和谐的情况下完成。第一,进行思想教育和启发。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学生明白道理后,教与学就简单多了。第二,走动教学。建议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要一直站在讲台上,最好在不写板书的时候走在学生之间,走动讲学。这样不但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而且对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玩手机的学生起到很好的提醒和监督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并亲身感觉到他们在教师眼中是同等的,没有优、良之分,教师不会放弃某一个学生,这样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税收课程采用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需要学生课堂自学的内容,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学,学完后再有重点的介绍,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下重点介绍教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

1.基本讲授法。

这种方法普遍使用,但是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注意语气和语调的使用。教师要面带微笑,尽可能的语言幽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次要注重感情因素,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可采用环视和注视相结合的办法。环视使得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注意自己,因而能专心听课;注视可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既代替了口头批评,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一举两得。再次,就是要认真备课,脱稿讲授,这样可以把内容讲活,而不是拘泥于稿。

2“.5分钟”预留法。

每次上课铃响后,我会先留给学生五分钟的支配时间,让学生强化、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五分钟的时间既是复习的时间也是调整学生状态的时间,为后面的教与学做更好的准备。这种方法要好于教师上课直接提问,也好于教师对上节内容的复述,因为听到的不如看到的印象更深刻。

3.税收课程与会计学科结合法。

第2篇

(一)现代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现庞大的信息,所以蒙授授课教师可利用本特色来制作学科特点的现代媒体教学课件,将把大量的知识信息带给学生;因为蒙授课堂教学的表述比较繁琐以及占用资源多,正适合使用现代媒体课件来讲授;并还可以通过现代媒体互联网的技术来更新丰富的蒙授前沿学习资料等有所帮助。

(二)现代媒体课件是方便、表述的速度快;因为蒙古语言的书写规格是竖着,并写时费时间;口语表述绕舌头、言语表达都比较长;所以在蒙授课堂当中应用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这样可以把授课方式变得简单方便、节奏快,也节省了蒙授教师授课时的书写板书时间;并有条件的高校蒙授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实现学科资源的共享,在整个校园网上,都能实现教师、学生、学校以及先进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

(三)目前在蒙授课堂上使用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后,可以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创新,并形象生动有趣以及富有启发性强、真实性等,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了蒙授传统教学当中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机灵的思维。

(四)在课堂教学当中现代多媒体课件一般综合应用为图文混排、动态过程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育教学过程,所以在蒙授传统教学当中存在的难以表述以及无法讲清楚,甚至繁琐性强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接形象生动的传播;尤其是用视频动态教学过程就更直观更形象声动的。

(五)在课堂教学当中,比如水平比较差的现代多媒体课件的引用以及外表形式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必然会影响蒙授课堂教学。这样难以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优势,这种课件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激情,反而由于表现形式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大脑疲劳以及厌倦,并达不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六)在目前的有些学科教学当中还存在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没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但是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现代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过程,授课教师只是看画面解说情景;这样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以及教学过程的师生之间的互动、组织教学等,甚至出现一些授课教师离开了现代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也影响了正常教学过程。

(七)授课教师把握好教学过程的难度,在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信息量的庞大,进行节奏快引起,授课的学科难免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而影响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等,这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开发的过程;并且在现代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态效果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的好奇性以及注意力。

(八)使用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后,授课教师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的现象也存在,这样会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失去交互性和互动性,并很难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蒙授课堂教学教法中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启发作用

(一)蒙古语言的文字内容丰富,表达的信息量大,增强了蒙古语言的教学活力。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知识容量大、信息层面多的特点,尤其是知识的容量是传统教学不可比较的,蒙授教师在课堂教学教法中结合各个学科的专业特色、学生性格特色、爱好特点等来,通过优雅的制作现代媒体演示课件,提供丰富生动的信息,再加上精辟深刻的蒙语论述分析,无疑可以大大增强蒙授课堂活力,启发蒙授各科专业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造性思维,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深入钻研的积极性。

(二)现代媒体来推广的蒙古语言可以视觉开阔,形象直观,扩大蒙授授课学生的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视野,激发了他们专业的需求,挖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实践能力。其实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经常受到时空的限制,无法追回;而现代媒体环境下,多媒体课件可以突破这个时空的限制,再现历史的场面,并表现宏观和微观动态世界,模拟真实情景的创建。蒙授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弥补蒙授授课学生对感知的不足、知识面的缺乏,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所以说,现代媒体课件在蒙授教学教法中的应用特别能帮助蒙授授课学生的理解知识,训练技能,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等。

(三)当现代多媒体资源共享,大大消耗减少,节约蒙授教学时间,提高了蒙授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所有相关的知识都能从屏幕上看到,板书的全部内容还可以重复或者循环显示;蒙授授课学生也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及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以外精通一门专业学科的教学能力以及还要从事多学科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民族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观点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需求,在此得到现代媒体的充分利用,达到有效传授知识的目的。而且蒙授授课专业的一些投入多、消耗大的实习课、教法课、理论知识等都可以通过虚拟仿真等现代媒体教学教法手段达到学习训练效果,提高蒙授多媒体授课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四)在蒙古语言课堂教学教法中,推广现代媒体课件可以化静为动,能按照文本、超级链接的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教法信息,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突破蒙授授课专业当中的蒙古语言教学的平凡、漫长、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

(五)在蒙古语言课堂教学教法中,推广现代媒体课件的互动环节的设置,给那些被动的蒙授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节,有利于协助他们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第3篇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

第二,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五、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第4篇

解剖学老师由于长期脱离临床,授课时联系临床难免力不从心,达不到解剖服务临床的要求;学生由于学习的指向性不明确,为解剖而解剖,学习兴趣低下,故局解的“教”与“学”历来是医学教育同道们亟待解决的话题。而外科手术学通常由外科医生执教,外科医生由于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对手术操作技能的讲解演示比较规范熟练,而对于局部解剖学知识的讲述常常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不能很好串联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的相关知识,无法很好横向联系两门课程。目前医疗环境日益严峻,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院和临床医生均加强了自我保护,普遍不敢带医学生上手术台,也不敢放手让医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检查。而外科实验对象主要为模型和小动物,与人体差异很大,局解不联系临床,外科实验不接触人体,导致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临床应用解剖学知识匮乏。

2改革实践

结合我院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教学实际,更新教学理念,以临床应用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与安排,优化整合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课程,由解剖学老师和外科学医生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实验、共同编写整合教程。旨在促进基础与临床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联系,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2.1调整课程设置与安排

我院传统的解剖学教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前者安排在第1学期,学时数为112学时,后者安排在系统解剖学结束之后的第3学期,学时数为64学时,外科手术学课程安排在第5学期,学时数为42学时。我们在保证教学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将系统解剖学的学时数调整为90学时,仍然安排在第1学期讲授,将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两门课程优化重组为局解手术学一门课程,学时数增加到128学时,并统一安排在第5学期授课。此举重在紧贴临床应用,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2.2组建局解手术学“双师型”师资队伍

局解手术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授课老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使局解手术学课程的教学真正指向临床应用。为使每一位老师达到“局解-临床-手术”三位一体的目标,我们组建了局解手术学教研室,由临床医生和解剖学老师共同承担局解手术学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验指导工作,并定期开展临床医生和解剖学老师之间的串联互动,由临床医生为解剖学老师讲解临床手术操作要领,请外科和妇产科手术专家对解剖学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人体常见手术入路的强化训练讲座,同时由解剖学老师为临床医生讲解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实地操作技巧,通过同堂专业交流切磋,既弥补了解剖学教师临床知识有限和滞后的不足、又解决了临床医生局解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均大幅提升。

2.3编写局解手术学整合教程

我们根据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临床实际,组织科室老师和附属医院部分外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局解手术学整合教程》。该教程以部颁教材第八版人卫出版社出版的《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基本操作》为重要参考依据,教程内容涵盖五大知识模块,即:外科操作基础、动物手术、临床常见手术层次解剖、临床其它操作技术、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外科操作基础模块主要内容为常用手术器械及使用方法,手术基本操作法(如组织切开分离法、止血法、缝合法和结扎法等)的规范化实施及其原理等;动物手术模块内容包括动物清创缝合术、离体猪肠端-端吻合术、狗后肢静脉切开置管术、狗胃大部切除术、兔蚓突切除术等,通过动物模拟临床外科手术操作,强化手术学基础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手术的基本技能;临床常见手术层次解剖模块内容包括气管切开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肠吻合术、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脾切除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膀胱造口术等,在尸体上模拟上述手术的基本步骤进行解剖操作,为实习阶段的外科临床手术打下基础;临床其它操作技术模块内容主要是利用动物来模拟操作换药引流技术、组织活检技术、骨折复位固定技术、穿刺或封闭技术等;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模块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和会阴、脊柱、四肢的解剖操作,考虑授课学时以及临床应用实际需要,每个局部都有重点内容以及临床应用要点提示。

2.4改革局解手术学课程教学方法

我们对课程五大模块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包括各模块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各模块理论和实验的学时划分等,每一模块均由解剖学老师和外科学老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其中外科操作基础、动物手术、临床其它操作技术模块的理论知识讲授由外科学老师担任,临床常见手术层次解剖、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模块的理论讲解由解剖学老师负责,各模块的实验教学则由解剖学和外科学老师共同承担。其中,解剖学老师侧重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与解剖操作的实验指导,而外科学老师侧重临床常见手术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实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规定的实习操作任务,每次实验结束前给每个小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以及需要查阅的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前各小组先回答本次实验内容预习准备情况,并由主讲老师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打分,实验中遇有疑难问题要求组内同学相互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请教带教老师。实验结束后书面总结本次实验的经验教训并完成实验记录。

3讨论

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开放教育;网络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开放教育概述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起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没有国外那么普遍,并且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课堂案例教学法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

(二)开放教育概述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亨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教学的条件下进行,但相对于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更适宜于实现开放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开放教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于案例素材都是来自于现实,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描述问题的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一种模拟实践,有助于学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学生,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是带着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走进课堂。案例教学让他们把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案例教学既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疑问和难点。

(二)网络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基于网络案例教学的优势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相比,其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开放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上学授课,而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由于没有授课时间的限制,任何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到讨论区,所以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且可有效解决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时间的冲突。二是学习的灵活性强。网络案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且讨论的内容都会保留在网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三是互动性好。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课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由此,学生的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四是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大。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案例教学规模可扩大到约100名学生。

三、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层出不穷,可是各类文章都是单一针对课堂案例教学,或者是单一针对网络案例教学进行的。但是,在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将课堂案例教学和网络案例教学结合进行,使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案例教学的设计

课堂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也有只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证使用的。这里我们只对讨论法的实施操作规程作一概括讨论,以便自如地运用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大致可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1.阅读分析案例。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习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以8~10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高见,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分析讨论阶段成员自行做一些简单笔记是有益的,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评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超级秘书网

(二)网络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

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案例小结-评价”六个环节。

1.案例。实施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中,我们强调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实践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典型性;四是目的性;五是篇幅适中。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案例之后,根据授课的进展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留言版、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此设计学习情境。

3.在线讨论。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进行。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网络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它有助于理顺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

[2]徐碧美。如何开展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3]王世卿。案例教学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高等农业院校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动物养殖已经由个体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诊疗对象由大动物向宠物、猪、禽等中、小动物转变;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是当前危害中国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原发性的典型的内脏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不是太多,但在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过程中引起的继发性的内脏器官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用药不当所导致的药物中毒则大量发生;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PCR仪等仪器设备已经用于兽医临床。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发展,社会亟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的兽医学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兽医内科学等兽医临床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大批临床兽医学人才刻不容缓。

1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老化,脱离实践

目前,中国从事兽医内科学教学的教师,多偏重于课堂教学或学术研究,轻视兽医临床诊疗,能长期深入兽医临床,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教师较少。以至于对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选取和处理教学内容多依赖于网络、报纸、杂志和专业书籍等,甚至照搬教材,使教学内容老化[1],严重脱离实践。讲授时重点不突出,不能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学科有效结合,课堂沉闷,效果差。

1.2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

所谓人文教育,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多数兽医内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1]。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

目前中国高校的兽医学教育以兽医学士教育为主[2],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大学的扩招,给培养众多职业兽医创造了条件,但也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硬件等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中国编辑整理),使有些高校模糊了专业培养方向,降低了专业目标的要求[2]。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兽医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入学后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专心考研,对考研科目以外的课程置之不理,导致专业思想不巩固、应付学习、考前突击、混毕业证等不良现象。总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和临床诊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1.4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目前,中国兽医内科学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和年轻教师偏多等现象,甚至许多大学教师缺乏充分的职前师范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反馈。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以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度学习和强化训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丰富。

1.5教学手段水平差,不能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目前,兽医内科学主要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差,多数多媒体课件不过是教材的PPT格式,没有教师自己的语言,缺乏生动的兽医内科疾病的图片和短片,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上网,建立兽医内科学网站的高校更少,学生宿舍没有电脑,不能随时进行学习。有些教师以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生动,但信息量小,直观性差。挂图和标本的应用正逐渐减少。课外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极少,且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

1.6实验实习条件差

多数农业院校由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和生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经费投入,没有一流的实习动物医院和牧场,没有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差[2],严重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1.7考试方法单一,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多数院校的兽医内科学试卷由授课教师按大纲要求出题,有些院校采用试题库抽题。多考试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部分专业技能,多数院校存在平时不学、考前辅导、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历年的真题或试题库,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较少,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的优劣,不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考查等现象。当前的兽医内科学考试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正的专业水平。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及时更新

制订并严格执行兽医专业课教师实践制度,加强兽医内科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其兽医临床诊疗业务水平的提高,过了教学关和兽医临床诊疗关的专业课教师才能登台讲课。兽医内科学教师应长期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紧密结合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内容,淘汰不适应当前兽医临床需要的教学内容,应侧重讲授宠物、猪、禽、牛、羊等动物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群发病,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临床学科有机结合[3],多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紧密结合兽医临床的例子,多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学生关心的兽医临床问题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

2.2加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教师的学习生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经历,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观念、成才就业、学习方法,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的兽医专业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目前可以分2个层次进行,第1层次是兽医学士教育,应该有比较宽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掌握兽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第2层次的兽医职业教育完全是独立的,按照职业兽医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深造,兽医职业教育应在设备好的教学动物医院内进行,在有较高水平的兽医师指导下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试办兽医职业教育[2]。因此,高校应强化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开展兽医临床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精心挑选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精力充沛、懂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习指导,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奖惩。在学生达到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如果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可以鼓励其考研。

2.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施行启发式教学

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施行启发式教学[1],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师主导作(中国编辑整理)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构建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2.5加强现代教育手段建设,认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对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教学内容,配以精心拍摄的兽医内科疾病图片和短片,制作一流的兽医内科学多媒体课件。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装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能够上网,可以采用天空教室、教学邮箱、QQ群、飞信等手段服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办兽医内科学教学网站,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均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提高。鼓励教师制作优质的挂图和标本,用于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专业实践活动,撰写专业实践调查报告,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查。

2.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兽医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建立一流的教学动物医院和牧场,服务于实践教学,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完善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兽医临床诊疗水平[2,4]。

2.7施行考教分离,注意对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试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考试观念。兽医内科学试卷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题,施行考教分离,考试内容应侧重对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临床诊疗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察,并结合学习经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正确反映出该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1,3,5]。

3参考文献

[1]杨德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04(3):56-58.

[2]卢正兴.适应时代的需要探索兽医教育的未来[J].中国兽医杂志,2000,26(9):3-4.

[3]杨自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3):108-109.

第7篇

论文摘要:教师课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了解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改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课程自,这是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挑战。课程能力在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体现教师教学质量、满足新课程改革需求、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能力。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课程能力的内涵

从词义上理解,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适于多种活动要求,如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特殊能力适于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物理教师课程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教师个体在物理课程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并体现出来的,直接影响物理课程活动及其成效的个性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的总和。

顺利完成任何活动都需要构成能力的诸要素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亦不例外,它也具有自身的一个能力结构,这里尝试将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结构细化为学科特质、能力类型、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

1.学科特质

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多采用学科分类,物理就是其中的一门学科课程。课程能力结构中的学科特质,是指因学科不同导致教师课程能力的差异性。一方面,物理学不仅以其概念、规律和事实的知识揭示了自然界基本运动形式的诸多真理,还以在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所凝结和升华提炼出的科学思想方法来推动科学的持续进步。与此同时,它的成就对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都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它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是人类思想、观念的变更和进步的伟大阶梯。也就是说,物理科学本身就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文化的和谐统一。但是,物理学并不等于学校内的物理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改造,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将物理科学的灵魂,即知识、过程和文化统一改造为一门物理课程,而并不是简单地将科学过程、文化“异化”为另一种“知识”灌输给学生。物理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与物理课程相适应的一些课程能力,以便教师将时代规划的理想课程真正转化为学生经验到的课程。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对中学物理教育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物理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方式等方面均体现了现代物理教育的理念。物理新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实验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就要求物理学科的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具备出色的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同时,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创造快乐气氛,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合作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能力类型

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类型主要包括课程理解能力、决策能力、设计能力、转换能力、实施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等。各能力类型之间不是绝对分离、完全对立的,而是交叉融合、相互影响的。只有各种能力类型都得到重视、培养和发展,物理教师课程能力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

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能力层次体现了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维度标明了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倡导的一种理论,无论是生活实践、科学技术抑或是学生培养均提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物理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来看,教师的课程能力也体现出了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和变化过程。在具体的物理课程实践活动中,随着教师任教时间的增长,物理知识占有量、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沟通、交流、协作等能力的增强,教师的课程能力也会逐级发展提高。我们将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划分为适应、重塑和创生三个层次。

二、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分析

1.教师对课程能力的理解程度

研究发现,一些教师不知道“课程能力”这个词,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能力”,会用“教学能力”“教师素质”“素养”“综合能力”等词语替换“课程能力”。

2.教师对课程的开发能力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制定的课程培养目标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课程活动中,我们应力行之。然而,某些教师“不太清楚”课程理念,有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学活动“基本不能”实现《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育文件进行深加工以便应用于教学活动的能力比较差;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但却有半数之多的教师认为这方面的能力欠缺,可见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之不足。

3.教师对课程的实施情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的一个学科特色。新课程改革提倡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均需要物理教师具有很强的监控、引导、动手实验等课程实施能力。但一线教师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些教师不能有效地开展STS教学和科学探究教学。

4.教师对课程的评价与反思能力

课程评价与反思是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质量和水平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对课程实施和教学操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物理教师课程评价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功能的转向和落实。目前,多数教师认为有必要对所教课程进行评价、质疑、建议和修正,但还有部分教师不具备良好的课程评价与反思能力。

三、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归因

1.自身因素

物理教师对课程能力认识的清晰程度、自身对提升课程能力的动机水平,以及物理教师的心智品质,都是影响教师课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与选择能力不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习惯于过去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把教科书看成最权威的东西,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感觉难度很大,多数教师都在尽心尽力地“教教材”,而并不是“用教材教”。这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明确哪部分重要,哪部分次要。

2.考试制度

受“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有许多是在“应试教育”的旧体制和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已经习惯于讲授式教学、搞题海战术,物理教师几乎变成了能力欠缺的“知识传授型”教师。考试制度制约了新课程实施、教师课程能力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亟待调整目前的考试、教师评价制度。

第8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在性别、年龄、智商、个性、知识、能力、气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复杂的教学群体。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逐步深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发现有位爱玩而不专注的男同学,尽管成绩不突出,但他爱看书,好奇好胜,上自然课总发问些奇特问题:“太阳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人为什么不能象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等等。为了满足他的这种求知欲望,我便灵活机动地采用录像教学,播放了《宇宙太空》和《动物趣闻》的有关片断,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将抽象的知识道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在较短的时间里,把他带到古今中外海阔天高的知识海洋里,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主动地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去体味探索成功的乐趣。在怀化市第十一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中,这位小同学“大显神手”荣获桂冠,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毕业会考时以“满分”的优异成绩升入重点中学。

二、恰当运用电教实验,指导分类教学,取得局部效益

教学中,面对部分学生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如恰当地运用电教实验指导分类教学,则效果显著。

小学自然教材中《植物的种子》一课,教材重点是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都具有胚根和胚芽。难点是指导学生认识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系,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叶。根据过去教学中的经验:单一的实验教学,大多数学生对该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难以掌握。于是便采取了实验与幻灯有机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一张种子的构造──胚根、胚芽活动的抽拉片(右边是植物的幼苗)和一张解剖观察各种不同种子胚根和胚芽的复合片。

实验:先让学生解剖浸泡膨胀了的菜豆种子,要求他们从外到里观察菜豆种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然后,找一名学生汇报所观察到的每一个部分:(1)最外层的皮──种皮:(2)豆瓣边上小芽──胚根;(3)胚根上部小叶状部分──胚芽;(4)内部两片叶片──子叶。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种子由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四部分构成的。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把这粒种子种到土壤里,过几天就会长出一棵幼苗。请看灯片,说一说这棵幼苗的根、茎、叶分别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的?”先让学生自己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演示:抽拉灯片的胚根、胚芽部分,引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看到了灯片上胚根用线指向幼苗的根部,胚芽用线指向幼苗的茎叶。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然后,出示花生、大豆、蚕豆等种子的复合片,揭出上片,露出剖面,请学生指出每粒种子的胚根、胚芽部分。这时学生自然就会得出:不管什么植物的种子,都有胚根和胚芽。

通过这样分类教学,采取实验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既训练了学生观察物体的细微构造的能力,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优化组合电教媒体,指导全体学生,取得整体效益

电教媒体多种多样,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等。如何根据教学的要求,优化组合电教媒体,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播放、演示准备好的电教教材,使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

第9篇

论文摘要:面对学生差异,传统的班级授课无法满足。然而针对班级授课的弊端应然而生的个别化教学经实践检验也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呼之而出,一条面对差异,满足差异,发展差异的改革之路指明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

论文关键词:差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万物都有差异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差异。学生差异的特点表现为:客观性、多样性和发展动态性。客观性即学生在学习速度上确实存在差异,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学的快,有的学生学的慢;多样性可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解释,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多种智能倾向;发展动态性即中小学生还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教育社会学的“互动原理”指出,在一个教学群体中保持一定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适当的互动是维系人际关系促进交流和形成集体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然而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如何组织教学,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改革来适应学生的发展,即实施差异教学。由此也与新课改所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接轨。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方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班级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三种形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所要解决的,就是选择何种结构和作用方式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是指在仔细分析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改革,采用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方式!

一、为适应学生差异的班级授课制的改革

班级授课制是最普遍、最长久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从古代的个别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教师分别对每一个人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到之后的稳定的班级授课制经历了许多的改革。面对古代的个别教学的低下的教学效率,之后形成了有统一的开学时间、按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材和练习等特点的班级授课制。其虽弥补了个别教学的缺点,但却表现着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如机械、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不利于因材施教,不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一消极面很快成了人们探究的问题。不久,许多改进措施相继出台。

由于班级授课制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分化,为弥补这一不足,出现巴塔维亚制(BataviaPlan)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规定学生人数在50名以内,教师必须以一半的时间用于个别指导;学生人数超过50名,必须增设一名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该方法把差生纳入视线,突出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和补救。为了更好地面对学生差异,出现了将学生按能力高低分班的分组教学,即按学生能力高低分班的分组教学。然而这类教学形式易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更何况学生的差异性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形成完全同质的班级只能是教育上的乌托邦。但它的最大优点是关注到了优生的发展。由于这种办法对高智能学生的迅速成长仍有限制,于是出现了弹性升级制,即允许学习好的学生跳级。此形式的优点是对优生的极大关怀,缺点是不利于教师对每个学生总体情况的掌握。之后的导生制则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纳入视线,导生优先得到教师的教授,再将教学内容教给其他学生。导生制既关注差生,又利于优生发展,在组织形式上利于陪优补差,有了质的进步。“活动课时制”主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活动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时间,对班级授课制的统一时间进行了修正。

二、为适应学生差异应然而生的个别化教学

由于班级授课采取“着眼中间,兼顾两头”减少差异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得到切实的帮助,成为“自渎生”,他们是传统教学制造出的失败者;而优秀的学生,永远只是在等别人,在“陪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许在缺乏挑战的学习中消磨殆尽,最终“泯然众人矣”。其致命弱点是不能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显然不适合新课改的要求。随即针对其弊端的个别化教学产生,甚至出现了彻底否定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就是如此,它打破班级组织,实行小组组织,打破了固定的统一的课时,打破了课程体系,代之以一个个的设计活动。柏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对班级授课制也是彻底的否定,其突出特点是用作业室代替教室,每个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作业,然后去作业室自习,学习有疑难时则请教各作业室的教师。个别化教学制针对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大胆改革。首先,它应用了继续进步原理,这个原理认为,为了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可能完成的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应不断向新的学习任务前进;学生不应在已经掌握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学得快的不应该等待学习慢的学生。其次,个别化教学还应用了掌握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如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有利的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较高的目标,允许后进生用更多的时间达到目标,并给那些没有获得成功的学生补课,因为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有些“共同富裕”的味道。第三,个别化教学还采用了自我发展原理,每个人都有自我指导的潜能,每个人都可以按自我指导做出适当的选择,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个别化教学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然而忽略了“情感、态度、过程目标”。在个别化教学中,学生单独学习,集体活动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时间交流不多,使学生原有的乐趣减少了,学生个性容易出现障碍。显然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只采用个别化教学是行不通的,若仍按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一成不变的组织教学也是不可取的,在现如今“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何去何从呢?

三、以分析学生差异为基础的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每一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应用都不能满足如今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差异的学生的发展。系统科学也告诉我们,某种结构对应某种功能,期待一种结构实现多种功能,只能是美好的愿望。要实现教学发展学生的功能,一种单一僵化的组织形式是不可能达到的。我们应该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努力形成弹性教学组织形式观,我们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态度应该是灵活的。所以,我们的选择是: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分析研究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寻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佳组合。

第10篇

关键词:教授;本科生教学;参与

一、教授参与本科生上课的现状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教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的拥有者,更是应把为本科生“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然而,在众多高校中,教授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学术研究活动中去,渐渐冷落了讲台。这种现象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在2007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坚持教授上讲台,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

二、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必要性

1.教授的科研水平较高,参与的科研项目较多,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在为本科生的授课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对于本科生开阔专业视野,激发对本专业的兴趣,加深理解有着积极的作用。

2.教授的人格魅力对本科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家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授凭借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所产生的对学生的人格吸引力;才能、情趣、智慧、气质、性格的感染力综合所形成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学业发展、道德升华和意志强化起着积极的作用,起到人格示范的作用。

3.教授参与本科教学,对青年教师起着“示范”的作用。高水平教授有着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给本科生上课能够给青年教师起着示范的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高水平教授可以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充分发挥教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

三、如何多途径多种形式鼓励教授参与本科教学

1.强化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化进程。教授上讲台必须落实到可以实施的制度上。建立并严格执行教师聘任制度,把是否为本科生上课和授课质量的好坏做为教师教师职称晋升、聘任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不是参考条件。

2.实行的“导师”制度。导师制是通过教授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以其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早融入专业尖端领域很有好处,是本科教学的一种补充。以高水平的教授为龙头,组成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这种制度在教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3.发挥教授在青年教师中的“传帮带”的作用。“传帮带”是指前辈对晚辈在工作或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等给予亲自传授。一方面,鼓励教授在科研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教授参与本科教学改革,吸引学科带头人参加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培养拔尖人才。通过高水平教授参与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既能够为给教学改革带来新理念,又促进了教授本人更好地将教学与科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加强教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聘请教授成立“教学指导专家组”,对青年教师的主讲课程进行随堂听课,针对听课的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对听课发现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具体点评,就共同关注问题与青年教师们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起到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的作用。

4.在实施研究性实验计划的过程中,鼓励教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研究性实验计划促进了科研资源对本科生培养的开放,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高水平师资是研究性实验教学开展的前提。学生参与教授的相关课题,在教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本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

5.在校园文化舞台上积极搭建教授与本科生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社团定期举办系列教授讲坛、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创造本科生与教授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其实许多教授是很愿意与本科生进行交流,但往往觉得能够与本科生面对面的机会并不多,这就需要学生社团来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每学期不定期地举办系列教授讲坛、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使得本科生能够近距离地与教授进行交流和沟通。实践证明这类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弥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少的不足,同时增加了校园文化的亮点。受邀的教授们也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授参与本科生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我们应当多途径地创造机会,使得教授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本科生的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盛跃东.教授参与本科教学的理性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

2.刘毅.教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的调查与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7)

第11篇

一、塑造良好的形象及人格魅力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

教师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往往看到有的同学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喜欢或厌恶该学科。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加强自身素养,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因为学生对这一学科感兴趣是建立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前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这样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维持良好课堂气氛需要好的精神面貌

良好的课堂气氛,表现在师生的精神面貌上,应当是热烈而执着。首先教师必须始终热情洋溢,精神饱满,用自己振奋的神态来感染学生。课堂上,教师自己应有活泼愉快的情绪,手势动作要灵活自然,语音声调要抑扬顿挫,要向学生表现出各种形式的激奋状态。其次,对学生来说,要学而不厌,时时跃跃欲试,处处津津有味,表现出一种对知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热爱。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热爱"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前提。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提出了主体性、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等。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很重要。不但表现在学生学的方面,也表现在教师教的方面。教师有兴趣,才能热情洋溢,专心致志地教。学生有兴趣,才能情绪高涨,聚精会神地学。总之,在这种气氛中,整个课堂会变得生动活泼。教师不唱"独角戏",学生不是"旁观者".

三、教学语言精炼幽默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感情、交换思想的桥梁,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学语言精炼是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素质,用词的准确性,用语的严谨性,用句的逻辑性,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收到"润细无声"的效果。教学语言幽默是教师应发挥的。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语言的幽默并不同简单的说笑话讲故事,而是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活跃课堂气氛关键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只有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才可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气氛。有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知识探索过程,在探讨中进行多方面检验和修正,当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其主人翁地位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深入到课堂中来,与教师共同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园。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化学实验,如用庶糖做"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用新的内容、新的观点、新的教具、新的板书等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超级秘书网

五、运用激励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第12篇

论文摘 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合理应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音频文件及网络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英美文学课程是针对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并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这一门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1]英美文学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其中作家、作品及所属流派跨越了多个时代,所归属的政治、历史时期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知识量特别大。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显得颇为重要。[2]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所遇的障碍 

 

课时不够。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之风的影响下,许多院校注重开设“实用”类课程而删减英美文学课程或课时。根据统计,目前许多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英美文学课程的比例已很小,一般为二至四门,有的只有一至二门,每周只有两课时,而且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设置结构单一,选修课少,英美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的关系处理不好。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课时量的需求很大,而实际课时偏少以及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导致教学的效果不佳。 

教材不精。受到英美文学课程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遇到很大阻力。例如,在文学史方面,教学目的是讲述文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和特征, 因而教材要做到首尾贯通、主次分明、脉络清楚;在英美文学选读方面,教材应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传记等各种题材的作品,注重其可读性、代表性、时代性和文化内涵,所选的作品应能体现作家的写作风格,应有作者、作品介绍以及重点、难点注释和思考题等,以便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应是将文学史与文学选读结合起来讲解学习,但由于受到课时量的限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有限的时间内很难使学生窥见整个英美文学史的全貌,更难分析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风格特色。 

学生兴趣不浓。英美文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不但对教师有着较高的素质要求,对学生也不例外。首先,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的基本功,才能在阅读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减少障碍;其次,学生对英美文化应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了解语言表层技巧所反映的深层社会文化内涵。但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望而生畏,从内心就有着一种抵触感,觉得自己离英美文学的国度太遥远,认为英美文学的语言生疏,用词陌生,难以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更是极为陌生,这就进一步拉远了他们与文学作品的距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反而使学生认为文学课程非常枯燥无味。 

 

二、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运用 

 

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匮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容量小、信息量传递不足,学生的知识获得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而一个教师即使再博学,也无法达到网络资源所覆盖的信息面。[3]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变应变,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大胆的改革,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意义上,多媒体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媒体:1) 文字和旁白;2) 图案和插图;3) 静态的照片;4) 图表和图形;5) 视频和动画;6) 音乐和音响;7) 网络。[4]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一)幻灯片的运用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通过视、听、嗅、触、味五种感官来接受信息的,其中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从图像中得到的。[5]英美文学课程中所介绍的许多作家及其作品对于中国学生都很陌生,如何加强学生的印象,使原本空洞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图像展示在学生面前,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忽视的。越是陌生的内容,就应该以一种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来讲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作家的肖像及其代表作的出版物封面展示给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原著的兴趣。ppt课件的制作可以将跨时代的文学作品进行整合对比,可以引入更多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作者生活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作者作品的罗列,作品中精彩选段的呈现,从而能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在了解文学文本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不同时代的英美社会文化。

(二)视频文件的运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大量根据英美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被引进到国内,学生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到英语语言文学,声情并茂的视频资料拉近了学生与英美文学所体现的西方文化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英美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一时的视觉享受上,而应该借助视频文件这座便桥走入英美文学的国度。英美文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课堂时间很难逐一详细分析单个文学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加之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在没有把握作品全貌的情况下分析作品,只会加大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观看由英美文学原著所改编的电影,在学生大致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及人物后,再利用课堂时间重点分析教材上作品选读的内容,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可以较轻松的理解原文,也可以在对比影视作品和文学原著时,形成自己的文学观点,大大提高了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观看影片,让学生在人物形象和情节方面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就文学选读教材中的选段进行讲解,这时可以请学生自己根据上下文来分析文本选段,讨论电影中的苔丝与哈下的苔丝这一人物性格表现有何异同,进而拓展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文本阅读的兴趣。 

(三)音频文件的运用 

视频文件可以增强学生对英美小说的了解,而音频文件则更适合被应用在英美诗歌的教学中。听觉和想象力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英美诗歌中的格律只通过书面的讲解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只有当学生直接听到抑扬顿挫的格律时,才能感受到英诗之美。最古老的英语诗歌形式就是民谣,也称歌谣,这些民谣就是以声音的形式被传载至今,现在,随着人们对英语语言运用的重视,朗诵英美名诗的音频文件已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将这些音频文件利用到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蒲柏的英雄双行体或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时,都可以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一同感受诗歌韵律。除了运用音频文件来感受诗歌的格律外,教师还可以用它将音乐和文学联系起来。《友谊地久天长》是世人熟知的歌曲,它被翻译成了不同的语言,用这首歌作为一个引子来介绍苏格兰著名农民诗人彭斯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这样一来,文学作品就能以音乐的形式来亲近听众。 

(四)网络的运用 

阅读文学作品是学生作为个体从读物中汲取精神营养的脑力劳动,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在文学教学中,教师是不能代学生理解的,作品意义是学生欣赏作品本身的结果,它不在教师的头脑里,也不在作品的言语里,而只能由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而网络则是用来作为辅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工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来了解课堂上所要讲解的作家及作品,在课堂上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考察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情况,可以以简单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创作的背景,也可以师生换位,让学生来介绍他所了解的作家及其作品,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用电子邮件方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予以指导,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批改作业;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上网搜索文学电子书和文学评论资料,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文学学习中。[6] 

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弊 

 

多媒体资源为我们的英美文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了契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视频文件能带给学生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更生动形象地展示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但视频文件或电影不可能完全替代文学原著文本而成为文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对文学原著的阅读可以更好地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去。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很多文学评论参考资料,但其获取的渠道必须是合法合理的。网络有着自由性,人人都可各抒己见,教师在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时,应当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网络搜索资料,得到真知灼见。教师要教会学生客观地评价网上信息的可信度, 要考虑网上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来源出处和网站的开通及运行时间,以对有关的信息和无关的信息进行取舍。教师利用互联网批改作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锻炼各自的写作能力,告诫学生切不可滥用、剽窃网络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语言的教与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网络教学综合多种媒体,信息量大,效率高,反馈及时,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注。[7]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呢?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来说,最起码应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1.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语言是用来传播思想的,没有内容的纯形式语言是不存在的。英美文学课程涉及英美两国的社会文化,历史人物等,英语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的同时,将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殿堂。2.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多媒体资源丰富且技术日新月异,了解和掌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资源及技术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来服务于课堂教学。3.课程整合能力。随着教材改革的推进,课本内容越来越多,而课时却没有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所取舍,创造性地结合过级考试内容使用教材;同时教师还要能够编选整合教材以外的素材,创造适宜本校学生的教材,甚至是教师自己的个性化教材,因此,在教材的选用、研究、开发上,教师要有自主选择、自主研究、自主设计教材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学生才能在跟着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如鱼得水。 

 

注释: 

[1]王云,刘宝泉:《英美文学课中现代教学思路的渗透》,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49-50页。 

[2]卢丽萍:《多媒体手段与传统英语教学法的整合与构建兼评<新时代交互英语>网络教学系统》,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2期,第108-109页。 

[3]张慧军:《英美文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275-278页。 

[4]陈勇:《英美文学教学观刍议》,文教资料,2007年,第24期,第159-160页。 

[5]李晋:《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149-151页。 

第1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改革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给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有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存在着过度使用的现象,造成刻意追求感官冲击、过分强调课堂容量、偏离学科要求等不良后果。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必要性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之一,包含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的多媒体技术和将两种或多种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的多媒体系统。现代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趋势就主要表现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系统的应用两个方面。其中,计算机多媒体技由于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势,成为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主流。

1、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多重刺激,增强其学习效果

传统教学形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单调乏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甚至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人类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通过自身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上的皮肤等感觉器官把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比如,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我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用幻灯片给学生直观地把学习材料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视频给学生放一些专家的经典评语以及让学生随着音频、视频听读古诗词。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能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状态之中。这一方面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精神状态好,对我所教的内容理解深刻,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记忆的效果。如果再让学生进行交互式地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维持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但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一言堂式地讲、念,学生被动地听,读,久而久之,教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没劲,都没有主动参与教和学。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时,学生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内驱力。因为人机交互是多媒体的显著特点,利用键盘、鼠标等学生可以随意控制、任意操作各种媒体。这种交互性形成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主动参与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不当的表现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实现各种媒体的系统组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延展课堂空间,取得传统教学手段不可企及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减轻教师在上课时的工作强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力。但是,据我了解,在目前初中语文课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还存在一些缺陷,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1、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自从在初中语文课中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了使用课件、学会了放视频、学会了用音响设备等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这种便利性被教师认同了,但部分教师却形成了一上课就只展示课件或每节课都会放视频等习惯,于是,教师的板书省掉了,课堂提问也相应地减少了。我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的内容信息量大、速度很快,常常在学生面前一晃而过,学生反映没有时间完全读懂。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手握鼠标,面对电脑,而学生则面对屏幕,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都难于面对面地进行目光交流,双方都感受不到课堂的活力与激情,学生容易处在被动环境下接受知识。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早已制作好,其结构固定,如果教师想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些补充内容时,一般很难迅速做出调整,这容易限制教师的自由发挥,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2、多媒体课件质量偏低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必须有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使用高质量的课件,但为方便起见,一些教师常常到网上下载课件。这种课件的效果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要根据教师的情况、学生的情况、教室设备的情况等进行调整。但我注意到有的教师对课件的整体效果重视不够,颜色搭配不合理,在教学时学生无法看清课件内容。我们的统一的课件常常只是把教材内容制作成了幻灯片,这种课本搬家型的课件对学生而言没有什么作用,需要教师修改。当然,也有一些教师把课件画面改得眼花缭乱,看起来又有颜色又有动感,还有声音,确实生动,但他们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忽视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片面追求多媒体形式的新颖,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在教学内容而在媒体上,学生无法将精力集中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上。

三、提高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质量的策略

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单纯给学生放课件、放录像片等,必须认真备课,集中精力讲解重点、难点,只有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

第14篇

[摘要]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进了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的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运用中,明显的体现出了它的优势、高效功能,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效性。教者可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况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恰当的、合理的运用好信息技术,为精彩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添砖加瓦和灌注其活力。我从如下几点进行陈述:一、创设导入情境,吸引学生眼球极佳目光。二、突破数学课重点,有效课堂生成。三、设计尽量多样化,师生积极互动。四、拓展练习及时反馈,促使教学有效生成。总之,在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还存在这些、那些问题或是误区,比如教者自身的操作不够太熟练,也会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或是一些教者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看似非常热闹的数学课堂,却是效果不太够理想。因此教者在运用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时,都要注重教学要有目的性、恰当性以及合理性。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其应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却是一次大的革新和有效推动。我在不断反思:只有在平时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运用,多思考,多反思,多对比一下看能否有更好的运用、突破,才有更多的、新的、惊喜的东西为我发现,从而充分发挥以及展示好信息技术的这一强大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跃起来,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灌注活力;生成;

现今飞速发展的现代高科技,使信息技术这一新型的科技教学手段走进了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大课堂领域,极大地推动了广大学校教学信息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告别了以往“粉笔、卡片、大小黑板”三位一体的这一单一古老传统教学老模式。现基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新建议,教者如能科学、合理、恰当的利用好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小学数学课堂形式,给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宽松的教学活动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浓厚乐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更好的掌握,方起到事半功倍的极佳效果,我就感到很满足、很欣慰。

一、创设导入情境,吸引学生眼球极佳目光

导入新课时,教者及时极佳出示情境图。如果使用信息技术就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进入数学课堂极佳教学活动状态中。教者还可以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运用好信息技术的图文、动画、音视频等特奇的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气氛,以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生活中活动场景。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为一节好的小学数学活动课创设了成功的一半。我在教学((认识负数))一课导入时,事先拍摄了夏天的体温、春天的体温、冬天的体温。通过信息技术视频功能进行播放呈现,极佳的吸引了学生对图的好奇心,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球,并及时的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又自然地过渡到新的课堂数学活动教学中。又如:负数如何读和写?这样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想象空间,带着浓厚兴趣与浓厚乐趣去学习数学新知。如此立体的情境的创设,很自然的就带着学生走进了学习的氛围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再像从前那样,通过教者几句苍白的表白的话或是带上一袋子道具来进行创设情境,显得无力而非常繁琐,而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充满了活力。

二、突破数学课重点,有效课堂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相对于以往的多媒体教学而言,它更多的设计了许多人性化的运用及其强大功能,便于教者对每节课数学活动中重、难点的突出进行有效教学,并获得实时的教学生成,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我本人觉得特别是教学图形面积计算的时候,以前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粉笔不断进行讲解、画图,真的觉得很是吃力、费力,内容又多,重点也多,有时讲的大汗淋漓,可惜学生好像还是似懂非懂,或是觉得索然无味。而如今当有了多媒体教学时,教者为了制作出精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好的课件,在课前就需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对教学内容的排序、颜色、字体等效果进行详细编辑,上课时,还需教者进行精心的引导,希望学生能跟着自己的数学课件走好,如果稍有出入,就觉得很难往下继续进行教学,或者就是简单地跳过,这样就觉得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反而会让小学生感觉到索然无味,思维难以得到创新。

现如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它整合了所有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方式。教者在课堂上也就不再有太多的顾虑与烦恼,从而真正地在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进行((条形统计图))教学时,直接呈现苏教版第九册数学例2内容时,在讲解知识过程中,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触,对直条进行勾画、彩绘,彩图加以直观得显示。教者还可以通过统计表加以显示,而采用信息技术,出示苏教版第九册例2复式条形统计图,直接直观地显示,加深了学生的深刻印象。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每一步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都是在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的,这样的参与方式更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直到掌握,并引导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策略,我是这样认为的。

三、设计尽量多样化,师生积极互动

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喜欢游戏或歌谣等多样化活动形式,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者还可灵活采用信息技术的特定有效功能,如放大镜、幕布、活动模板等等,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我在教学苏教版第9册第19页梯形面积例6时,出示三组梯形图形(每组图形完全相同),然后让学生自己到台前,画一画,拼一拼,并展示出来,很多时候学生的思维比教者的发散性强,这样结合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将实际与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可以通过白板的活动模板设计一些图文配对的游戏,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操练,这样避免了看图讲解的枯燥,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设形式多样的活动方法,避免了反复机械的记忆。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能够记得快,记得牢,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简单操作技能,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学生在活动中说、写等技能的操练,教者还可及时得到反馈,给出激励性的褒奖评价,并能为以后的教学进行调整,时时进行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四、拓展练习及时反馈,促使教学有效生成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学习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学生就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者要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教学中设计一些巩固检查的教学环节时,要想做到心中有数,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检查环节:三星级题——图文配对,将小数和图片连起来,主要是针对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设计的,基本上都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不会产生害怕或自卑等等情绪。四星级题——画图题,根据图形中的所给条件,画出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图形,这是为中等力量的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检查他们对本学课的知识是否能较好的掌握,从而体会到学习快乐的成就感、快乐感。五星级题——设计并描述,通过自己的想象,运用各种数学图形设计一幅小学学过的符合要求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画,并组织好语言进行描述,很明显这类题是留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检查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说一说,想一想,才能画好设计好的符合条件的图形,这样他们就不会产生懒惰的心里,反而能积极的思考,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不同的学生都能吃好、学好。学到他所能达到的知识。

第15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师 授课水平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70

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开始接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当然,有些教师的努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而有的教师一直在新课改的道路上艰难的摸索着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新课改的推广给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一时之间很难及时地调转思维,还有一些老教师已经坚持了多年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想让这些老教师们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我们有些问题虽然不能马上解决,比如即将面临退休的教师再进行课程方式的变革也不是一件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进行弥补和改变,笔者接下来说的是一般意义上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良也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马上完成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那么,面对着新课改,面对着一群新形势下的学生们,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更好地变革自身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呢?接下来笔者将主要针对这个问题与大家一同探究,并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改革建议。

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提升驾驭计算机软件的技能,更好地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高低成为学生是否认可的指标,在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学生也不会感受不到,通过教师个人在课堂秩序的把控,以及对课文内容讲解的丰富程度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参考依据。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便利,教师只能改变自己的教学形式并使其与当前的教育体制相适应,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新的层次和更高的水平。

为了能够使得自己讲的知识和拓展内容能够及时地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在电脑操作方面的技能,使得电脑在课堂上不至于成为一种摆设或者简单的PPT播放软件。小学生年龄一般都比较小,对于色彩的敏感度较高,而且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中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要在对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有所研究和了解的前提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电脑操作水平,争取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呈现出多样化的视频、音频及其图片资料,给学生们不断地视觉冲击,同时,也要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力争与浅显易懂且不失幽默的方式在课程授课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愉悦感,使其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直接体现。

其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教学互动,在为人师表上做到位,与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及时与学生家长及其任课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互动。在传统的学习语文教学环境下,教师为了赶制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怎么注重与学生之间互动,往往是要求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自己讲,要求学生认真记笔记,不能出小差等等,而并不注重学生是否已经真的理解了自己所讲述的课程内容,只是让学生们快速记录自己所讲解的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只是无奈下的被动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培育出更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门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当前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教育是需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的,因而,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来讲我们所担负的责任和教学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得我们自身的教学方式能够赢得学生的认可,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怎样更好地提升呢?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听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需要怎样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做学生生活中的好朋友,学习上的好帮手,改变以往严肃教学的形式,给学生一种亲和感,学生们在对我们的为人处事予以认可的情况下,自然地也会在我们所承担的课程上加强学习,这是我们所预期达到的效果。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以便于我们的教学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除了要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和关心之外,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之间加强联系,共同研究和探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情况,以期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们在各方面出现的问题,为学生们的学习制造良好的开端,这也是我们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对于教师教学业绩的提升和自身教学总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