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

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汉字演变的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汉字演变的方法

第1篇

1、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2、从汉字发展的角度来看,形声造字法不仅突破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的局限,找到了为许多元形可象、有意难会的事物造字的简便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它弥补象形、指事和会意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如果不能标示读音,是极不便于使用因而就不能持久存活下去的,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表意向标音的过渡乃是一切文字发展演变的共同规律。

3、中国的汉字虽然没有演变为纯标音的文字,但是由于形声造字法的发明和表声字的迅速增多,并很快在后来的汉字中占了绝对的优势(现今使用的汉字形声字占85%以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汉字的标声功能也说明中国的汉字同样是在遵循共同的声化规律而发展、演变的汉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形声字起有很大的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字:汉字简化;分类;方法;利弊;前景

汉字在使用过程中,体系与字形都在不断变化着。就汉字的体系而言,几千年来,汉字越来越繁难庞杂。就字形而言,除了少数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中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大部分汉字都发生了易变,有的变简为繁,有的变繁为简,但汉字演变的总趋势还是由繁入简。汉字简化不仅是汉字作为辅交际工具趋向简单、便利的必然要求,更为汉字的普及和推广带来有利条件。

一、简化的分类

汉字的简化总体来讲有两部分,其一精简体系,其二精简字形。

汉字体系的简化,即汉字去异体字,除繁体字的过程。由中国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依照从俗、从简、照顾书写方便三个原则,对810组异体字进行精简,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

汉字形体结构化繁为简的趋势,在甲骨文时代就已初见端倪,其后经西周金文而战国古文,规范化为小篆,又演变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种简化趋势更是越加明显。汉字字形的简化使汉字的表意性逐渐减弱,而使其符号性、记号性更为增强。

二、汉字简化的方法

1、汉字体系简化的方法

汉字的总数是不断增多的。从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到当前的《汉语大词典》收字六万多个,汉字增长的幅度可见一斑。但是《康熙字典》一类大型字典中包含了许多极为生僻的字以及很多异体、讹体。限制与减少这些异体字与生僻字就是对汉字体系的“瘦身”。

2、汉字形体结构简化的方法

⑴汉字形体结构化繁为简,在古文字阶段主要有一下五种方法:

变图形为符号。早期的象形字“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图画味道很重,比如“车”,就是依样画葫芦画出来的双轮车,写起来非常复杂,后经逐步简化,现在只剩下四画。

删除多余或重复的偏旁部件。为求简单,将一些合体字不必要的或重复的偏旁删去,如“渔”字,造字时以水中有鱼取捕鱼之意,多至两水四鱼,后把重复的去掉,留下了一水一鱼。“渔”字一繁一简共见于甲骨文,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结构简便的“渔”代替了其繁体。

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以代替本字。截取表示本字特征的形体而删去附加性形体。如“旅”,甲骨文作旗下二人的形状,古金文则强调旗帜的特征,至周代金文有些还附以车的形象,表示行军作战要有战旗、战士和战车。而后去掉了“车”,旗帜也符号化,只取其中旗下二人会意的“旅”。

更换偏旁,以简代繁。形声字中改用比较简单的形旁或声旁来代替原来复杂的部分。如“庙”字,西周金文大多数从广从朝,战国时便简省为从广,苗声。

更换字体。以简单字体代替复杂字体。如,以“原”代“”,以“粗”代“”,以“岳”代“”,以“尔”代“”等。

⑵现代汉字简化的方法可以归纳为省略、改形、代替、新造四大类,具体有以下几种:

1.保留原有轮廓。如:“”作“虑”,“”作“窜”,“”作“树”。

2.保留原有的特征。如“”作“虐”“”作“开”,“”作“医”。

3.改换形符或声符。如“”作“亿”,“”作“痒”,“”作“剧”。

4.将非形声字改为形声字。如“”作“审”,“”作“邮”,“”作“态”。

5.同音归并。如“困”代“”,“台”代“”,“丑”代“”。

6.草书楷化。如“为”代“”,“书”代“”,“马”代“”。

三、汉字简化的利弊

汉字简化不仅是汉字作为辅交际工具趋向简单、趋向便利的必然要求,更为汉字的普及和推广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从而带动了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但是,简化字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比如,因过于简化而产生的大量形近字,既难分辨,又易写错。并且过于符号化使得有些简化字与原形相差甚远,无音义可循,造成了学习者的困扰。加之汉字规范化不够,社会上用字混乱的现象还很明显。

总的来说,汉字简化的目的既然是便于书写、交际,当然也要以不影响交际、不致引起混乱为原则,并非笔画越少越好,字形越简越好。并且,汉字简化的同时,还要重视汉字规范化的约束,这样才能确保汉字简化的初衷的实现。

四、汉字简化的未来

汉字简化既然是字形演变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现行汉字仍然有繁难之处,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会继续简化。但是,继续简化并不是不断简化,天天简化。汉字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稳定性仍然是其必须特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运用于交际。因此,对于全社会而言,我们在承认并尊重汉字简化规律外,还必须强调汉字的规范化,否则,社会用字将必然处于混乱状态,正常的交际活动就会收到影响。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陈炜湛.《汉字古今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3]廖才高.《汉字的过去与未来》[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4]陈章太.《论汉字简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2)

第3篇

现以必修二的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的“汉字与书法”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是:“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江苏省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相关教学建议是:“帮助学生梳理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提供‘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主题,指导学生整理汉字的演变过程。……援引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材料,帮助学生分析其设计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书法的艺术特点。……教师要多利用教科书中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初次教授这一内容时,我严格按照上述《教学要求》的指导,参照几个版本的教科书内容,以人民版教科书内容为主来思考教学设计并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过程;了解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怀素、赵孟等书法家及其书法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总结汉字字形与功能的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习得在具体历史事物、事件中进行规律性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汉字与书法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之美。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地使用了讲授法,在课件中展示了汉字的不同字体以及书法家的作品,其中也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几年过去后再次看到这段教学设计时,笔者总觉得它过于平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立意很高,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中却很难达成这一目标,知识还是这些知识,但缺少了文化的灵动之美。是哪些因素使得看似恒定的历史知识其实是湍流不息的历史长河呢?历史教学设计也就无法一劳永逸了。

一是新的史料不断被发掘,重大历史知识也在不断丰富中。2013年7月9日的《光明日报》以及其他一些媒体都报道了一则《浙江发现中国最早原始文字》的消息,报道中称“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距今5000多年,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这样一个新鲜出炉的考古发现在教科书中是无法及时体现的,同时在教学中如果还在运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材料又显得过于陈旧。对比之下,我决定选择介绍最新的考古发现,相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汉字不是突然之间在某一地产生的,它是中国古人生存经历的体现,它一定是经历了酝酿、积淀、产生、发展、成熟、嬗变的过程。今天我们无法为了讲解汉字的起源而长篇累牍地介绍原始人的生活状态,但是一个考古发现却可以启迪学生,历史的源头真的很长,它需要被今人不断地发现。

二是学情在不断变化,教学无法一成不变。由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速,教师所接触的每一届学生的知识结构都会存在一定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趋势会日益明显。就“汉字与书法”这一内容而言,三五年前的高二学生在初中已经大致了解了汉字字型的发展,而今天的高二学生不仅知道汉字字型的发展,很多学生更是自小就学习了某一种字体的书法。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前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完全可以找到临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作品的学生,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两个学生介绍书法家并展示自己的习作,效果一定好于教师平铺直叙地介绍书法家、展示书法家作品,或许还能够激发其他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这就是对祖国文化热爱与传承的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时也是可以很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