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范文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护理专科内涵的内容

第1篇

1.奠定学科基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与成熟的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护理学科尚缺乏清晰的学科专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发展二级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人才是护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级学科的确立需要与医学发展相匹配,其专科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领域可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的专科地位,创立护理二级学科,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队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盲区。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护理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低下,与技术水平下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教育层面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限制了中医护理向高层次的发展。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医护理队伍现状制定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内容及标准,开展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规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独具中医护理特色的专业队伍,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的深化、中医护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专科领域

国内外研究表明,专科护士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专科护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专业护理知识不断积累,护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梯队无层次。卫生部曾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专科领域,对专科人才培养准入资格、目标、形式、考核及管理等进一步细化。通过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培训模式,构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对拓展专科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可行性

1.培养基地院校联合,形成优势互补

优秀的专业师资和丰富的临床资源是培养专科化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理论、实训基地大多设在医院,虽然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但理论培训的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采用院校联合培养模式,体现医院与高校间的优势互补,由高校负责理论培训,设置中医护理专科护理培养课程,打造专科护士培训平台,将专科化理论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中,师资力量包括学院的资深教授、医院的资深医护人员,还可选配跨学科师资,讲授不同学科的课程。实践基地设在医院,遴选符合评审标准的实践基地,由符合资质的临床带教老师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以满足临床实践培养需求。

2.专科定位清晰,发展领域广阔

虽然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的称谓尚未统一,但普遍认为其共同点是满足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的特殊要求,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经过特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由权威机构考核并获资格认定,在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是目前我国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综观国内专科护理发展,在临床认可度高、成长迅速的专科护理通常在医疗所不能顾及或无暇顾及的岗位或领域,专科护士发挥的作用是医疗无法替代的,有专门针对一种疾病的护理,如糖尿病、肾病;专门针对一类疾病的护理,如肿瘤、骨科、心血管科;专门针对一类人群的护理,如产妇、婴儿;拥有专门一种护理技术,如血液净化、静脉输液;拥有专门一类护理技术,如手术室、伤口造口,中医护理就属于专门的一类技术,在西医护理无法涉及的领域,解决西医护理所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或症状,其专科性在于中医护理技术的专科性及护理理论的独特性,这是中医护理区别于其他专科的表象和内涵所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科而言,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更为扎实、技术手段更为丰富、应用领域更为宽广。

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思路

1.培养层次多元化

中医护理队伍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间开设中医护理专科培养课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础上,让高年级护生接受专科理论、技能培养,本科阶段着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提升专科能力奠定基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基于高起点、高要求的原则,面向临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在职教育阶段的培养可根据学历、职称不同分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专科护士型培养及临床护理专家型培养。专科型培养指学历、年资较低的护士要求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病人提供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养生、康复等指导;专家型培养指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以知识更新、拓宽特色护理项目为主,培养能够在中医护理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展现中医护理工作价值的专家型护理人才。通过多元化的培养层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

2.课程设置多样化

目前的专科护理培养对象往往存在学历教育与临床经验不能兼顾的情况。因此,中医护理专科培训采用课程模块,因人制宜,已通过学历教育者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完成规定的专科实践操作,保证足够的临床训练时间;在职教育者给予理论培训,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开辟多途径培训通道,提高培养效率,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教学方式灵活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借助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临床实习、论文撰写等形式,开展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也可强化专科实践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4.核心课程特色化

对于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核心课程着重于体现中医特色,通过递进式中医护理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造就具有综合才能的中医护理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培训、专业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其中理论培训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以中医专科理论为重点,逐步提升护理科研、循证、教育等能力;专业模拟训练包括中医病案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营养食疗运用、情志调养方法、养生康复知识指导等,着重训练中医护理临证运用能力;临床实践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实际案例分析提升辨证施护能力,强化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营养食疗、情志调养、养生康复等技能训练,逐步提升创新运用、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能力。

5.能力考核综合化

专科护理人才注重培养其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为专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采用综合评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个案护理、综述、论文答辩等考核形式,以评价其专科综合应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

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为中医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可明确中医护士的角色定位,规范专科工作范围与内容,提高中医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一批能发挥中医特色、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专科型人才的基础上,可以成长为一支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中医护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家队伍,引领中医护理的发展。

2.开设中医护理专科

中医护理技术以“简、廉、便、验”受到群众普遍认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但目前门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很少,门诊开设中医护理专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医疗无暇顾及的领域大展身手,根据中医护理理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应用护理技术、护理手段明确,适应病种范围广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疗失眠、咳嗽、高血压;脐部贴敷可治疗便秘、腹泻;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特别对于病情较轻且无需住院治疗的病人,中医护理专科无疑是最佳选择。发挥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作用,开设中医护理专科,主要承担以下服务功能。

2.1咨询、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中药服用、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体质识别、营养食疗、情志疏导、四时养生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医保健方法指导开展易筋经、八段锦、按摩、气功、太极拳等养生保健技能辅导。

2.3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护理技能治疗相关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贴敷、热熨、熏洗、中药换药、中药灌肠等。

3.开展社区中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在社区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其“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观念与社区“预防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社区的优势得天独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医专科护理服务将帮助社区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实行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发挥在养生保健上的优势,推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操作,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开展教学科研

中医护理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专门学科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素养,将成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核心力量,组织教学讲座、传播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开展护理科研、搭建护理学术平台,引领中医护理在教学中继承、研究中创新,不断提高和发展。

第2篇

【关键词】护理专科;教育质量;现代医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9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已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整体护理的普及,新护理观的推行,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专科护理教育质量是当今护理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我校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以下从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分析。

1确立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专科生的培养目标

确立正确合理的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综合护理专科生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对护理专科生的要求,护理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1]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运作本领和实践技能,在临床第一线起骨干带头作用的护理人才。然而生物医学模式施行多年,其培养的护士知识面较窄;而且以往我国对护士的要求偏低,往往只偏重基础护理操作。因此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应该首先要求护生尽快熟悉现代医学模式的精神内涵,让学生了解现代医学模式在疾病的护理工作及保障人民健康中所起的指导作用。

2 提高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专科教育质量思路

2.1 精选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

精选教学内容是培养护理实用型人才的第一步。本校对招收的护理专科生进行两年医学理论课教学及一年临床实习,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在安排教学内容上,打破以往传统的课程安排。

2.1.1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入学时的知识水平,把相关内容合并成一章或归入相关学科:如把药理学中的维生素类药归入到生物化学中,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融合,使医学知识讲授不作重复。

2.1.2 适当减少医学基础课课时,相应增加临床专业课时:如减少化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的课时,增加护理基础学、内科护理学及外科护理学的课时。

2.1.3适当调整生物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医学三者的比例:增设新型护理学科即精神卫生护理学、营养护理学、现代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课程。

2.1.4增设讲座课及时补充有关新知识:医学科学及护理学的发展要求未来的护理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各学科合并内容所节省的时间,在有关科目中增补一部分新理论、新技术,以讲座形式传授给学生。如本校开设了生物遗传学、护理诊断、护理程序及整体化护理等讲座。这样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又为其毕业后开发创新奠定基础。

2.1.5 [2] 将整体护理运用于临床带教:在护生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中,由医院护理部指定带教老师并合理制定带教计划,加强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应用整体护理进行临床带教,使护生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护理、心理等进行全面地了解,分析患者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的按护理程序的方法护理患者,增强了护生的实践能力。

2.2教材改革:

现有的教材多偏重于生物医学知识的介绍,缺乏必要的更新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间相互渗透不够,联系实际也不密切。针对以上情况,本校首先要求每门课都由骨干教师新编教学大纲,该大纲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分别制定出详细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然后根据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及新教学大纲来改编或选择护理专业现有教材。新编教材要求适合我国国情,将系统化整体护理贯穿其中,增大心理、社会因素及环境对健康和疾病护理的影响篇幅,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接触现代医学模式的可能性。尽量使各学科的教材内容更合乎整个现代化医学教育的需要,特别是要符合护理作为完整独立的科学体系的专业特点。

2.3 教学方法

2.3.1 由直接灌输式到引导启发式:为了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在理论教学上首先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健康、治疗及护理的关系上组织教学。其次,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尽量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实践教学上应特别注重以下二方面:一是临床见习,加强实际能力培训。应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护理实际,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接受基本技能训练。临床见习是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培训的关键,因此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二是实习基地建设。护理专科生的毕业实习应放在市级以上综合性教学医院。护理教师要多下临床,担任部分临床带教工作。临床带教老师要经过挑选,必须具备高度责任感和精湛的医学知识及技能。

2.3.2 “教”与“学”位置互换:“教”与“学”是教学中的两个主体,改变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中心、以授课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医学教育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老师”的角色,老师则重温学生的身份,从而使“教”与“学”两个主体换位。“教”与“学”具体实施步骤为:课前组织,确定讲课题目和人员分组,组织查找资料、备写教案;课堂组织,学生讲课,老师听并记笔记,学生评议,最后老师总结点评。“教”与“学”两个教学主体在教学中的换位,既引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品德教育,增进师生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了老师角色的辛苦,懂得了尊重,悟出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升了求知欲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中的换位,同时也体检了老师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求医治病,而且期望获得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现状,在较短时间培养护理专科人才,尝试在现代医学模式下护理专科教育的思路势在必得。

参考文献

[1] 赵茜.现代医学模式下专科护理教育探索[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3(1):60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理;平时成绩

我校护理专科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目前高校平时成绩的评定无统一标准,我校平时成绩的评定也没有统一模式。教师一般根据课程性质,自主决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大部分教师在学期末会根据学生的到课等情况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另外可能会有少部分教师会根据对学生的大致印象随意给一个成绩。这种行为最终会失去评定平时成绩的意义。

进行平时成绩的评定,有助于提醒学生重视课堂、重视学习过程、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不断进步的目的;也是加强教师与学生间沟通的有效手段。平时成绩的内涵除了包含学生课堂的参与,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式方法等。部分学生不注重平时课堂和课后的学习,只在每门课程考前突击重点、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即使成绩勉强合格,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意义,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因此,教师系统地做好平时成绩的考评工作,对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校护理专科平时成绩的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我校护理专科学生数多,采用合班制上课,上课人数多在80~120人左右,且学生绝大多数为女生,在平时成绩的评定中存在以下问题和难点。

1.1以点名考察学生是否到课堂上课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因学生多,点名会浪费很多时间,耽误上课进度。另外会有学生不到课却找人替答,失去了平时成绩评定的公正性。

1.2以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检验,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评定手段。但在实践中,少部分学生抄袭作业,甚至可能因为作业更为工整而得到高分。因此失去了部分可信度。

1.3以学生课堂发言情况来评定平时成绩,发言积极则得分高否则得分低甚至不得分。因为学生多,老师无法准备足够多的题目,不能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且女生多数较为害羞,只有少部分学生积极发言,最后导致只有部分学生获得了这部分平时成绩。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平时成绩评定方法探讨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我校09~12级护理专科学生教学的实践和积累,笔者认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和加强:

2.1学习常规考评 包括到课和课堂纪律两部分。我校护理系目前有四个专业,任课老师交叉授课,每学期往往不止教授一门课程。在上课学生较多的情况下,老师无法认识和了解多数学生。要掌握学生的到课和课堂纪律,那么预先对学生进行排座,让学生固定上课时的座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生虽然进入大学阶段,但在学生多、自我约束能力参差不一的情况下,延用以前的排座法是大有作用的,可让老师了然于胸地掌握课堂。任课老师备有一份座次表,谁没到课或在课堂上做小动作都能一目了然。

2.2作业考评 包括常规作业和章节小结两个部分。常规作业以课后习题为主,以是否认真完成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新的作业,每章的授课内容完结后要求学生进行章节小结,归纳重点并找出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若有抄袭,两名学生均不给分;若只是罗列书面内容,则给予低分;若对书面知识点有深化和突破则给予高分。此类作业让学生在课程中及时对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且必须独立完成,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3课堂发言 包括回答问题和提问两部分。没有足够多题目让学生回答的情况下,笔者在实践中找到了一种新方法。每讲解一段内容后,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让别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多个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进行补充回答,提问和回答的学生都能获得这部分平时分。因为教师提问,不能代表学生的思路,而学生自己提问更能反映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的疑惑。鼓励学生自主发言,老师更能即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对后续的授课适时进行调整。同样,学生能克服害羞情绪而变得活跃,精神更多地集中于课堂。笔者认为学生自主发言评分的权重应该高于回答老师的提问部分并应得到推行和提倡。

2.4实验成绩 我校护理专科专业绝大部分课程中包含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实验课以小班为单位上课,学生只有40人,加之老师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能和学生近距离接触,增加了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更为了解,因此将实验成绩纳入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是客观合理的。实验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和完成实验报告两部分。课堂表现根据两方面来给分,①态度即动手的积极性,这一项老师可在指导中观察到,②动手能力,这一项可在实验考核中体现。例如生理实验中每个学生会进行血压测量的考核。

上述每一项的考评的比重,一般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如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的到课率会较低,因此常规考评的比重在高年级设置较高;素质培养应该从低年级学生抓起,因此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章节小结作业占较大比重;高年级学生的课程是专业课,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课得分应该是平时成绩的主要部分。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的综合考核方法对护理专科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评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到"刺激"而争取并获得平时分,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遵循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自觉自主地学习,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在实践中笔者也深深体会到:教师在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系统化的评定中,自身的精力也能更多地集中在教学上,通过对学生不断的关注从而得到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信息,再及时对教学进行总结和调整,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真正达到了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