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村庄规划总体要求范文

村庄规划总体要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村庄规划总体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村庄规划总体要求

第1篇

一、镇新农村布局规划的概况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近城靠矿的实际,村庄布局规划制定后,镇形成“一区一片多点”的总体规划布局。

一区即副城区,镇镇区为的副城区,西起徐沛运河,东至外环路,南起孔庄路,北至徐庄矿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用地1860公顷,花园、孟庄、秦岗、郝寨、齐心、大王庄等现有村(居)进入到副城区,受采煤塌陷影响,朱大庄搬迁后进入副城区。位于城市规划用地范围的大张庄、野场、徐王庄、郝尧、四座楼、八里屯、刘寨、李大庄村庄并入规划新城区。

一片即姚桥至夏官屯片区,处于姚桥矿和电厂之间,该区规划有小营、小屯、夏官屯、石、奚阁村组成。

多点即:二十六村庄布点,根据历史变迁,居住方便,有利于生产,节省土地,适度集中的原则,保留丰乐、宋庄、卜楼、关庄、刘庄、北挖工庄、安庄、贾庙、、马寺、王坑、付庄、侯楼、四堡、赵湾、董庄、魏营、西集、张庄、许阁、三堡、许塘坊、石楼、祝坡26个村庄。

二、强化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强化领导,严格按新农村布局规划组织建设,成立镇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全镇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各村居也相应成立由村主任任组长的1——3人领导小组,负责本村(居)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三、详细规划,强化管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的目的,邀请市、县技术专家对我镇村庄作出详细规划。

1、规划的时间安排:2006年底完成新村、王坑、马寺、魏营、四堡、许塘坊、安庄、夏官屯片区、宋庄、丰乐、侯楼、大董庄、关庄计13个村的详细规划。2007年上半年全镇的村庄详细规划要全部完成。

2、规划完成前的村(居)民建房一律停建。

3、全镇详细规划完成后,个人、集体进行的各类建设均由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批,严格执行规划一盘棋,审批一支笔制度。严禁发生各类违法违章建设。

四、实施管理办法

1、副城区内,村(居)民建设和集体建设活动,按照人民政府137号文件执行(附[137]号文件)。

2、夏官屯至姚桥片区的所有村(居)民一律不准在原居住的村庄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房屋,确需建房的村(居)民全部进入规划区,按规划有序进行。

3、保留的村庄在村庄详细规划未出台前,保持现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建、扩建、翻建新房,待详细规划出台后,按规划建设。

4、规划撤并及需搬迁的村庄,除危房维修外,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现居住村庄新建、扩建、改建房屋,确需建设的,待并入的村庄详细规划出台后,经审批同意后,按规划进行建设。

5、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从事第三产业的村(居)民进入城镇安家置业,推进城镇化进程。、大菜、冯桥、徐庄、安庄、贾庙、关庄等村庄村(居)民建住房的,一律安排进入正在规划建的徐庄新村内。属于新城区的刘寨、李大庄、八里屯、四座楼、郝尧,一律按新城区的规划进行建设。

第2篇

为积极推进“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改善农民生产居住和自然生态环境,按照《市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要点》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槐泗镇2013年村庄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工作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基础,以全面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结合“三拆三整治”工作,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要求。

二、整治目标

1、创建区域规划布点肖胡村葛小组“二星级康居乡村”1个。

2、完成非区域规划布点,13个行政村103个“环境整洁”村庄整治任务。

3、全面提升村庄环境整治管护水平。

三、整治标准

按照市、区村庄环境整治办考核要求,区域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非规划布点“三整治、一保障”的整治标准。

四、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从3月20日至3月31日。工作部署阶段,各村制定村庄环境整治计划,按照“一幅图、一张表、一个方案”,组建工作机构,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开展技术培训,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第二阶段:从4月1日至5月31日。集中整治阶段,利用60天左右的时间,集中整治肖胡村“二星级康居乡村”和103个环境整洁村庄的整治任务。

第三阶段:从6月1日至6月15日。改进提高阶段,对所有整治村庄“回头看”,不足的地方加工补课,完善各项资料、信息归档报送。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加强长效管理,迎接上级领导考核验收。

第四阶段:从6月16日至6月30日。综合验收阶段,一方面认真完成上级验收,另一方面全镇组织整体验收,对全镇所有星级庄台和达标庄台进行评分评定,逐个排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成立的槐泗镇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各村分工人员对各村村庄整治任务推进进行协调指导。

第3篇

会议就学习贯彻重要指示和总理批示精神作出部署。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会议充分肯定了浙江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成效、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领导重视,常抓不懈。2003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同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要求,高度重视、摆上日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起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坚持不懈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不仅改善了农村面貌,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坚持以编制村庄规划为先导,分类明确村庄整治建设的定位,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协同编制配套规划体系。坚持规划科学编制与切实执行相统一,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三是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结合,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和农民主体的推进机制、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形成了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立强大合力。

会议强调,浙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各地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要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努力形成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强大合力。

第4篇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1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我市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

村镇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引导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

要把村镇规划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努力推进村镇建设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加快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使村镇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美。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

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切实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村镇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二)突出地方特色。

村镇建设要体现地方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要结合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确定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相互交融,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村镇。

(三)注重生态保护。

村镇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实现村镇建设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四、目标任务

*年,完成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三店乡、范集乡、丁集镇、郑郭镇、南顿镇等5个试点乡镇完成规划修编工作;秣陵镇、孙店镇、贾岭镇、李寨镇完成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100个村庄的规划工作;2010年前完成全部村庄规划工作。各乡镇要做好垃圾处理示范项目试点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科学制定规划。

根据农村生活人口减少的现状和村庄逐步迁并的趋势,以及交通、通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情况,科学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按照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加大村庄整合力度,引导村庄集中、统一建设,提高土地使用率。住宅单体设计要经济实用、造型美观。

(二)创新发展模式。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凡能够商业化经营的要实行有偿使用、企业化运营。要盘活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公用设施冠名权和广告权等无形资产,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三)严格监督管理。

规划的编制、审批与调整要实行民主决策,按法定程序进行。各乡镇、办事处要成立专门的村镇建设管理队伍,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建设项目要依法实行统一管理,小城镇建设项目必须经市建设主管部门审批;村庄建设一律先报后批,先批后建。同时,要严禁乱收费、私自办证等违法行为。

第5篇

这次到保定参观学习,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震憾。不仅实地察看到了涿洲、易县等县市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成果,学到了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更折射出我们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存在问题、差距和不足。参观结束之后,我镇立即召开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研讨会,围绕建设省会文明生态圈,就如何开展创建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和研究,重新确定了搞好今年创建活动的几项重点工作:原创:

一是对创建活动进行再发动、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创建活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执政工程,广大农民群众是创建活动最大的受益者,是开展这场活动的主体和主角。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调动起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真正发挥好主人翁和主力军的作用。

二是对创建活动规划进行补充、完善和调整。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依据连线成片创建的工作思路,今年全镇要有个村达到示范创建标准,在个村开展示范一条街创建工作,并力争达到普及型创建标准,为年建成示范型创建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因村制宜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按照“镇抓重点村、村抓重点工程”的总体要求,各村根据各自实际,围绕“特、新、亮、绿”,确定创建重点,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和庭院净化、改水改厕、文化广场建设等重点工程,做到村村有新招,村村有特色。

四是充分发挥样板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全面铺开、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总体要求,在全面安排部署的基础上,把个村建设为文明生态创建示范样板村,并注意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的作用。

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采取以村集体和农民投资为主,市镇财政补贴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创建资金,确保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同时,积极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出工出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原创:

六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创建与巩固并重、建设同管理同行的原则,把创建活动和农村各项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巩固农村道路、街院净化、村庄绿化等创建成果的长效管理制度。

第6篇

这次到保定参观学习,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震憾。不仅实地察看到了涿洲、易县等县市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成果,学到了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更折射出我们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存在问题、差距和不足。参观结束之后,我镇立即召开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研讨会,围绕建设省会文明生态圈,就如何开展创建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和研究,重新确定了搞好今年创建活动的几项重点工作:原创:

一是对创建活动进行再发动、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创建活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执政工程,广大农民群众是创建活动最大的受益者,是开展这场活动的主体和主角。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调动起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真正发挥好主人翁和主力军的作用。

二是对创建活动规划进行补充、完善和调整。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依据连线成片创建的工作思路,今年全镇要有个村达到示范创建标准,在个村开展示范一条街创建工作,并力争达到普及型创建标准,为年建成示范型创建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因村制宜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按照“镇抓重点村、村抓重点工程”的总体要求,各村根据各自实际,围绕“特、新、亮、绿”,确定创建重点,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和庭院净化、改水改厕、文化广场建设等重点工程,做到村村有新招,村村有特色。

四是充分发挥样板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全面铺开、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总体要求,在全面安排部署的基础上,把个村建设为文明生态创建示范样板村,并注意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的作用。

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采取以村集体和农民投资为主,市镇财政补贴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创建资金,确保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同时,积极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出工出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原创:

六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创建与巩固并重、建设同管理同行的原则,把创建活动和农村各项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巩固农村道路、街院净化、村庄绿化等创建成果的长效管理制度。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区林业生态区建设工作依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总体要求,年度。以《省林业生态省(生态)建设规划大纲(-2012和《市林业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提纲(-2012为依据,以三年(年年底前)建成林业生态区为奋斗目标,以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庄绿化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区建设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铁路、公路、乡村道路、农田林网、围村林带、街道、村庄公共绿地、群众房前屋后绿化为主的原则;

(二)坚持突出重点。

(三)坚持因地制宜。优先发展速生用材树种、优良乡土树种等高大乔木,兼顾常绿树种的原则;

四)坚持生物多样性和营造混交林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其中:生态廊道绿化250亩、村庄绿化834亩、水源涵养林1000亩。全区计划完成新造林2084亩。

(一)生态廊道绿化

1铁路两侧30亩;

2铁路两侧100亩;

3310国道两侧30亩;

4铝厂专用铁路两侧90亩。

(二)村庄绿化(围村林带、街道、公共绿地、房前屋后)834亩。

(三)水源涵养林1000亩。

(四)乡村通道绿化11公里。

(五)林业生态村建设

依据《市林业生态村建设标准》建成2个林业生态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生态林网建设

以峡窝镇中部、北部和工业路街道办事处所辖村为主。每个网格面积不超过200亩。

(七)造林管护

发生火情及时组织扑救,1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林地受害面积控制在1‰以内,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做好虫情检测预报,2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防治,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低于6‰,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病虫害。

做好修枝除草、抗旱浇水、巡护防盗管护工作,3加强幼林抚育。确保造林效果。

四、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

区农经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与的督查组,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牵头。对冬春造林工作实施全程督查。充分发挥政府通报和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及时通报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二)科学组织。

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区政府对各镇、办年度造林绿化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各镇、办要及时组织开展造林工作。年年底前对各镇、办造林绿化工作进行综合评定。

(三)强化宣传。

加强政策宣传,各镇、办要利用各种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对林业发展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植绿、护绿、爱绿意识和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区建设的自觉性。

第8篇

为了圆满完成规划的各项造林任务,年度是区林业生态区建设的第一年。特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区林业生态区建设工作依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总体要求,年度。以《省林业生态省(生态)建设规划大纲(-2012和《市林业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提纲(-2012为依据,以三年(年年底前)建成林业生态区为奋斗目标,以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庄绿化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区建设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铁路、公路、乡村道路、农田林网、围村林带、街道、村庄公共绿地、群众房前屋后绿化为主的原则;

(二)坚持突出重点。

(三)坚持因地制宜。优先发展速生用材树种、优良乡土树种等高大乔木,兼顾常绿树种的原则;

(四)坚持生物多样性和营造混交林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其中:生态廊道绿化250亩、村庄绿化834亩、水源涵养林1000亩。全区计划完成新造林2084亩。

(一)生态廊道绿化

1陇铁路两侧30亩;

2铁路两侧100亩;

3310国道两侧30亩;

4铝厂专用铁路两侧90亩。

(二)村庄绿化(围村林带、街道、公共绿地、房前屋后)834亩。

(三)水源涵养林1000亩。

(四)乡村通道绿化11公里。

(五)林业生态村建设

依据《市林业生态村建设标准》建成2个林业生态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生态林网建设

以镇中部、北部和工业路街道办事处所辖村为主。每个网格面积不超过200亩。

(七)造林管护

发生火情及时组织扑救,1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林地受害面积控制在1‰以内,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做好虫情检测预报,2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防治,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低于6‰,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病虫害。

做好修枝除草、抗旱浇水、巡护防盗管护工作,3加强幼林抚育。确保造林效果。

四、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

区农经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与的督查组,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牵头。对冬春造林工作实施全程督查。充分发挥政府通报和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及时通报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二)科学组织。

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区政府对各镇、办年度造林绿化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各镇、办要及时组织开展造林工作。年年底前对各镇、办造林绿化工作进行综合评定。

(三)强化宣传。

加强政策宣传,各镇、办要利用各种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对林业发展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植绿、护绿、爱绿意识和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区建设的自觉性。

第9篇

健全绩效评估制度。加快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动态管理。建立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定期评估制度,实行动态监控。加强重大项目的规划研究,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重大能源、产业园区承接、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在选址前进行规划评估,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为抓手,强化城乡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构建“视野前瞻、定位准确、系统完善、管理科学、覆盖城乡”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编制一批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规划,1坚持规划指导建设原则。围绕当前建设重点。指导城乡建设有序开展。

对已有规划抓紧修订、补充和完善,2坚持适应形势发展原则。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对未编规划抓紧启动编制。

又着眼长远和前瞻性的规划,3坚持即期长远结合原则。编制一批既立足当前。增强规划的引导性。

与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4坚持规划联动衔接原则。城镇规划编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城市、县、镇总体规划

完善城市、县和建制镇总体规划,按照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合理的框架结构、更充裕的发展空间和更科学的规划指引。年完成市和四县总体规划(含近期建设规划)南部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以及20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修订,年底前全面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修订工作。

近期工作重点:

统筹安排市域交通、供电、防洪等重大基础设施,1修编《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用地功能布局。对旅游、生态、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等提出规划指引原则。同步完成未来5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及近期建设区的控规编制工作。

突出“古城保护与新区开发”并举;县以“与中心城区同城化”为原则,2修编“四县总体规划(-2030依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完成四县总体规划修编。歙县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总体定位。做好与中心城区的衔接,同步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开展近期建设区域的控规编制;黟县围绕西递、宏村等重要节点,依托文化遗产密集区的资源优势,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祁门县以“新城”开发建设为主要载体,重点开发建设新城区,同步改造提升老城区。

全面修订全市建制镇总体规划,3修订建制镇总体规划。根据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要求。以20个特色镇为重点(名单附后)突出发展特色和优势,做好镇区规模拓展和镇域村庄协调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指引。

明确重点发展区域,4编制南部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立足区域经济一体化。统筹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形成以中心城区(含屯溪组团、新城组团、岩寺组团)为核心,海阳组团、歙县徽城组团为两翼“一加二”空间结构框架,统筹南部城镇群协调发展,为市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城乡重点发展建设区域规划

服务即期建设需要,围绕“十大工程”建设。年底前完成一批重要区域、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为开发建设提供翔实的规划依据。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可延至年底前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由各区县政府自行划定范围,分区域、分阶段组织编制。

近期工作重点:

以服务景区为目标,1编制《环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风景区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四门洞开,山上山下互动”总体要求,处理好景区与周边汤口镇、谭家桥镇、耿城镇、镇、镇和林场区域之间的关系,尽快编制完成“景区外部交通专项规划”和“环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带动并加快“五镇一场”建设,提升景区及周边城镇接待能力和容量,形成以风景区为中心的大大联动、大旅游”格局。

控制面积27平方公里的规模,2编制《高铁站站前区综合规划》按照规划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通过编制高铁站站前区综合规划,实现站前区枢纽交通与市域和市区交通的无缝”衔接。按照商贸旅游、商务办公、文体娱乐和高品质居住区的功能定位,编制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站前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东至花山景区的新安江综合开发规划。以老街区域为核心,3编制《新安江综合开发工程规划》制定西起桃花岛。改造提升老城区沿江风貌,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编制三江口、桃花岛和江心洲三个主要节点周边的详细规划建设方案。以花山谜窟为核心,拓展城市空间,丰富新型旅游业态,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区。

以加快环湖区建设为主题,4完善《太平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按照建设国际一流滨湖旅游度假区的要求。以环湖公路为主线,拓展环湖区建设用地规模,完善太平湖总体规划内容,为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提供空间,为太平湖的大发展、大跨越提供规划依据,年接待能力从80万人次提升到200万人次以上。

修订完善《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整治规划》完成老街区域交通协调规划研究工作和小街小巷保护与开发建设的规划控制导则。深化《歙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府衙修复、斗山街改造、渔梁坝开发和练江改造等方面做到详细规划的深度。以“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为抓手,5修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围绕正街整治、小巷开发、改造和配套。以等一批重要的历史村落为重点,修订和完善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和其它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按照一个新村(解决村民的居住问题,疏解古村落的保护压力)一批项目(提升旅游接待水平,丰富旅游服务业态)一套设施(道路交通、消防供水、污水排放)要求,完善和拓展开发利用篇章。

尽快完成详细规划的编制、调整完善工作。近期重点完善和编制雨润商务度假区、茶博园、新徽天地旅游度假区、黎阳老街改造、徽文化艺术长廊、东旅游小镇、太平湖SPG项目、金盆湾旅游度假区、北驿度假区、奇墅湖旅游度假村、新安医药博物园、纳尼亚小镇等一批用地面积在1000亩左右的重大旅游休闲、文化产业项目详细规划。同时按照整合教育资源的要求,6编制和完善重点建设区域详细规划。根据重点项目实施情况。抓紧编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规划。

因地制宜,7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别不同区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旅游道路沿线和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生态、徽韵”原则;景区景点周边按照“建设新村、配套功能”原则;城郊按照“集约用地、风貌整治”原则,结合“村庄清洁工程”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三)城乡发展重要支撑专项规划

年底前,保障发展需要。加快完成一批重要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

近期工作重点:

结合高铁建设,1编制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按照服务“大交通”要求。尽快完成高铁站站前区综合交通规划,确保高速铁路与城市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同时建成投入使用。抓紧做好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全市公路网和旅游公路网发展规划,尽快形成以高铁站为核心、高速公路为骨架、等级道路为脉络、县乡公路为延伸的市域道路交通体系。

编制自驾车旅游服务专项规划,2编制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按照服务“大旅游”要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全市自驾游服务中心”各区县规划建设“自驾游服务区”景区景点周边规划建设“自驾游服务接待点”通过三级体系建设,构建自驾游配套服务网络。修编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抓好乡村旅游全市统筹,完成乡村旅游的规划布点和用地布局,促进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抓紧完成全市各经济园区总体规划修订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3修订和完善经济园区总体规划。按照服务“园区建设”要求。为园区发展建设提供依据。按照园区集中、产业积聚的发展思路,着力扩大园区规模,经济开发区原则上按照20平方公里规模进行建设;区县园区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土地,结合发展条件,适当拓展规模。现有园区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要求,全市统筹安排2-3个新的园区。

四)城乡环境风貌整治规划

按照“突出特色,针对需要重点整治环境风貌的节点、路段和区域。提升品位”要求,年底前,编制完成环境风貌整治和整体改造详细规划,塑造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新面貌。

完成高速公路率水桥区域、草市—篁墩区域、汤屯高速公路出口区域环境风貌整治改造详细规划,近期工作重点:1编制城市重要节点改造规划。中心城区按照“拓展和内涵提升”要求。同时启动仙人洞路整体改造详细规划,完成建成区的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区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规划,提升城市形象。各区县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选择若干“重要路段、重要节点、重要出入口”区域,完成一批改造提升和环境整治项目规划,通过环境整治和整体改造,迅速改善城市面貌。

群体要有美感,2编制特色风貌规划。以“整体要有规划。单体要有特色”和“瘦、透、秀”总体要求,制定城乡特色风貌控制导则和新农村民居建设标准图集,分类指导各地建设。编制完成城市(区县城)亮化规划,提升亮化的品位和档次。

三、保障措施

抓好任务分解落实。市委、市政府成立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工作领导小组,1加强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抓紧做好规划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工作,制定具体的规划编制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做好资金保障供给。城市、县、镇总体规划等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主导作用,2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各项目业主要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项目开发建设的总投资,保障资金供给,确保各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完成。

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充分引入竞争机制,3开放市场。拓展视野,开门规划,加强与国际接轨,开放搞活规划编制设计市场。广泛借助“外脑”引进“外智”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的编制水平。加强前期论证和调研,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真正做到高质量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实施。

第10篇

1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在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要把确保耕地总量基本稳定、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作为规划修编的前提。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对于经批准占用耕地的非农建设也要压缩其建设用地规模,并且与开发复垦挂钩,实行“占一补一”原则。

2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扩张

目前,农村居民点建设普遍缺乏规划,布局杂乱松散,要逐渐对村庄进行规划治理,规划期内各村均不能再扩展居民点用地。要充分利用村内闲散地和旧宅基地,消灭空心村,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居民点的集中利用程度,鼓励农民建楼房,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和四荒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布局调整,逐步撤并小型村、整理空心村、缩减自然村、搬迁偏远村,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要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农村环境治理涉及大量的宅基地、基础设施用地、公益服务设施用地等,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土地潜力,合理规划。

3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编制

土地利用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为前提,要因地制宜。在一定耕地数量的基础上,通过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逐步提高耕地产出能力,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耕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要本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条件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并正确处理好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 做好重点项目用地布局

第11篇

一、总体要求

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污水横流、垃圾乱堆、焚烧秸秆等现象进行彻底整治,尽快解决西宝高速沿线环境不整洁问题。大力推进农村“三清四改”工作,推广村庄生活污水简易化处理模式,建立生活垃圾处置体系,通过植树绿化,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

二、整治范围

按照市政府“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市域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铁路两侧农村环境整治”的任务要求,抓好西宝高速及陇海铁路(段)的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抓好西宝高速两侧的农村环境整治,实现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管理规范的精品示范村的目标,不断巩固提升绿色长廊建设水平。

三、主要任务

1、贯通全线林带,做好节点绿化和村庄、坟头绿化。

2、清理农村门前“三堆”,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横流。

3、做好沿线墙体美化和环境整治。

4、拆除沿线两侧违章建筑。

四、整治标准

1、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无“三堆”现象、无残墙断壁、无污水横流;村内墙壁及公共设施干净整洁,无乱涂、乱画、乱贴现象。

2、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房屋统一粉刷为白墙红顶灰底,并通过密植雪松、杨树等树种进行绿化,防止乱堆乱放反复发生。

3、村庄范围内沟渠、河道洁净无漂浮物、无倾倒垃圾、无严重淤积,推广村庄生活污水简易化处理模式。

4、村庄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箱(屋),有保洁员队伍,做到日常保洁,及时清运,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5、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无田间地头秸秆焚烧和随地堆弃现象。

五、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成立绿色长廊农村环境整治领导机构,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实施阶段:以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为主要任务,全面治理环境脏乱差状况,清除“三堆”,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对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房屋统一涂刷,村庄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模式全面推广运行,配备保洁员队伍,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三)检查提高阶段:相关单位在组织自查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县上将对照实施方案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对开展较好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县政府部署安排,在县绿色长廊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农村环境整治小组要组织指导西宝高速沿线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相关单位、村组要成立相应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具体方案,抽调专人负责,推动工作开展。

第12篇

关键词:林业发展;绿化;科学;新农村

近年来,无论城镇还是农村,都重视环境、重视林业发展。林业以“创业创新”、“兴林富民”和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区发展为总目标,以“生态富民为最大和谐,科学发展是最大民生”两大理念为核心,以构建“和谐林业”、“生态文明”为总体要求,高度重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坚持“借力发展”的战略,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全力打造“实力、生态、人文、数字、平安”社区;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推进“百村整治工程”、“乡村康庄工程”等工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目前城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我们调查,发现城乡建设对林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设有许多值得学习和总结的经验。

一、科学规划,户户绿树掩映

城乡建设、城乡绿化,按照上级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城乡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了“绿化示范村”建设步伐。按照“一村一景”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林业部门根据农村实际和地方区域特点,把村庄绿化与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有机融合,实现了村庄绿化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加快村庄绿化工作,为美化农村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要求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全区绿化规划,抓好村屯绿化。建设四个亮点:一是以建设景观带为主,创建园林式村屯;二是以栽植绿化树种,美化香化为主,创建美化型村;三是以栽植杨、柳树,提高林木覆盖率为主,创建绿化型村;四是以栽植果树,提高农民收入为主,创建果香型村屯。截止目前,城镇新农村绿化,无论从管理还是长势上都是一流的,实现了路渠林带化,农田林网化,农林复合化,果树规模化的目标。

我县几乎各区镇乡村,以绿化美化农村环境和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义务植树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农村绿化水平提高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今年三月由上级领导及区街村干部群众结合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此次活动我们林业部门精心规划组织实施,通过运用植绿造景手法,在沿河岸、村中心及道路两旁共种植了以桂花、茶花、垂柳、桃花、玉兰、红枫等为主的绿化树苗1000余株,使环境大为改观,居民休闲也有了好去处。今后将建管并重,努力为居民营造绿色家园,宜居环境。

二、重在落实,户户鸟语花香

为了确保绿化质量,政府和有关部门把这项工程重点来抓,统一制定了村屯绿化施工设计文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测,编报表格、绘制施工图。到目前,共建每村环村林带2条,平均栽树700株,绿化街道3条,花圃,铺草坪,栽植花草800株,风景树2000株。利用宜果荒坡荒山建设果园,实现果树栽植规模化,实现经济建设、环境美化、群众致富协调发展。村屯外,实施路、河渠全面绿化。今秋,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闲散地、荒坡地,见缝插绿,做到乔、灌、花、草结合,庭院、街道、景点绿化相融合。在树种选择品种配置上,做到随形就势,不拘一格,形式式样。形成村在林中,家在绿里,户在花内的新农村。如今新农村农民美化意识加强了,花木受到了他们的普遍喜爱。有的村还办了农家乐,深刻领会到好环境能够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已成了居民的自觉行动。

三、强化管理,家家果实累累

在造林、绿化上,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绿化,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对路、河、渠林带及环村林带,规划出建设用地,制定施工作业设计,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由中标者营造,实行承包经营;对主要街道、校园、广场等绿化,政府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村委会统一组织,村民出工营造;驻村单位绿化,由单位投资建设;农民房前屋后空隙地,由林业部门免费提供苗木,群众自觉栽植,为栽植果木农民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成果推广普及等活动,确保苗木成活率达到100%,大大地提高了绿化科技含量。

四、科学管理,人人责无旁贷

林业是“三分造七分管”。为防范树林被人畜危害,上级领导对村委会制定了管护责任制、村规民约、护林公约,并建立奖惩制度,对承包营造的林木,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核发林权证,保障收益权;对集体所有的环村绿化林带,实行管护承包,受益分析;对主要街道栽植的树木,实行门前管护责任制,与村民福利和上级优惠政策兑现挂钩,奖优罚劣;对农民房前屋后空隙地栽植的树木,落实“谁造谁有谁受益”的政策。充分调动个人管护积极性。目前,不少社区、新农村已形成了专职人员与群众相结合的养护管理网络,保证了林木的正常生长。

总之,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从村庄绿化开始,实施工程带动,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管理,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努力把我国林业推向又快又好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而努力着。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同心协力,把农村建设成为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王志宝.森林与环境.中国高级专家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第13篇

一是要树立蓝图意识,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以免盲目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扶贫工程,不单是发展几个优势产业的问题,也不是搞几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生产生活、文化、民主、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目标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就应针对各村各组的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确立一个蓝图。也就是根据自身的现状,分析其优势与劣势,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挖掘潜力、使生产最大限度发展,人民的生活宽裕;如何促进和达到文明和谐;如何建设集镇和村庄,美化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如何发扬民主,提高人民的自治、自主、自建水平等,也就是一个地方未来的全面设计图。没有一个发展的蓝图,在建设中就往往会存在盲目性,存在重复投资而浪费人力物力。同时、蓝图也就是一个美好的建设目标,借此可以激发人民的劳动热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蓝图也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以突出优势产业的发展作为依托;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应以城镇建设和村庄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平台,以环境美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载体;管理民主由充分发扬民主、提高村民的自治水平为主要内容。

二是要树立产业化意识,打破陈旧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也是主要的动力来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要靠优势产业的发展来实现。因此、就要结合实际,找准自己的优势产业,在农业产业发展上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桥梁,不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突出地方特色,打破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走集约化、规模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在工业上要合理规划的布局,将工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工业园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另外、要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扬长避短,不断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的。

三是要树立农村城镇化意识,加快集镇和村庄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由于广大农村群众居住分散,房屋建设七零八落、不规范,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带来了很大难度。近几年虽然国家对农村给了大量的投入,往往效果总是不令人满意。存在的这一现状,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极为不利。因此、需要树立农村城镇化意识,一方面要努力通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二三产业,转移安置农民进城入镇,从而减少农民数量,减轻农村压力,促进农村发展。另一方面要发展壮大县城规模,建立和壮大乡村集镇,结合实际建立农村小村庄,通过不断加大县城、乡村集镇、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其公共服务功能,使广大农民也能享受到城镇居民一样的生活。特别是居住分散的农户逐步通过村庄建设集中以后,有利于发挥投资效益,美化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使农业优势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还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提高农村的整体水平。

四是要树立和谐意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个文明共同进步。和谐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谐才能达到良性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与环境、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布局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和谐。树立发展重要,和谐更重要的思想。在发展生产上要充分利用天时和地利,合理布局各优势产业、合理利用资源。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要充分发扬优良传统,破除陈规陋习,做到邻里团结、互助互爱、同谋发展、共同致富。做到既要发展生产,又要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既要不断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要提高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达到三个文明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14篇

一、新村点建设情况

我镇全面按照“三清三绿八改五普及一处理”村庄整治工作要求,9个村点整体推进。自然村整体提升,房屋全部粉刷一新,房屋“戴帽”已完成70%,实现了主干道、村内巷道、入户便道全硬化,改水、改厕均达到100%,全部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用上了卫生的水冲厕;自然村整体搬迁,全部按规划建房,村互通已基本完成,改水、改厕均达到100%,全部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用上了卫生的水冲厕;交通自然村整体规划图已完成,村规民约进一步完善,改水、改厕均达到100%,主干道、村内巷道、入户便道基本硬化。

二、主要做法

镇坚持强化政府主导,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强化督查调度,实行奖补激励,激发农民建设主体。

(一)强化领导,责任到人。坚持书记、镇长亲自抓,明确一名正科级干部和一名副镇长具体抓。同时,每个村点都安排了一名班子成员挂点,一名镇干部和一名村干部包村指导,实行挂点领导负责制。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村级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突出村庄整治建设这个重点,以此为突破口,推进产业、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整体发展。在“三清八改五普及”中,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如改路,既要求实现户户通,又坚持标准,量力而行,不搞超前消费,过度建设。在改房工作中,要求有条件的村庄“整村穿衣”,正是因为村庄整治建设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用的了的实惠,调动了群众建设积极性,促进了其他建设内容的平衡推进。

(三)加强调度,激活主体。一是坚持“半年一巡回看变化,一月一调度”。定期组织挂点领导、镇村指导员、村支部书记、理事长到各试点村巡回看变化,认识不足,学习先进,在各新建点村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建设氛围。二是经常性督查。安排一名副科级干部专门负责督查工作,与镇新村办一道,经常、不定期到各试点村督查建设进度,并形成督查简报,激励进展慢的新建点村加快建设步伐。三是实行奖补激励。镇财政安排1万元作为奖补资金,对在全县检查评比中得分95分以上的试点村,分别给予镇挂点领导、镇村指导员、所在村支部书记各200元,理事长300元的现金奖励;得分在90分以上的,分别给予镇挂点领导、镇村指导员、所在村支部书记各100元,理事长200元的现金奖励。有效激发了各试点村的建设积极性。

第15篇

年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州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以及州委六届十三次全会、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把握“跳起摸高、跨越发展”工作基调,深入实施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升”战略,把建立完善全州住房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作为今年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工作的主线,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全州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工作新局面。

二、全州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

年全州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力争全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5亿元、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8亿元、新增城镇建成区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力争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亿元;力争新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房源285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1500户、发放租赁补贴900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750户;力争完成4个县城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任务,全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提高3个百分点。

三、全州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认真制定“十二五”时期城镇发展规划。积极对接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凉山跨越式发展“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切实把握州委六届十三次全委会精神,抓紧编制全州“十二五”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全州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突出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确保全域凉山新型城镇化持续快续健康发展。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培育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现代化生态田园和新区建设,着力培育和发展以为核心的河谷生态城市群,做大做强会理等区域性中心县城,加快民族地区县城特色化发展,推进重点集镇和村庄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城镇体系,统筹推进全域凉山新型城镇化,力争全州城镇化率达到29%。

三是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廉租住房、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力度,切实解决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资需求,促进全州房地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