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成人教育伦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成人教育管理者的继续教育无政策支持
我国高校的正常运转主要依靠两支队伍:教学、教辅人员与行政人员,一类即作为专业技术岗位的专职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可通过进修、访学、攻读学位等方式进行在职学习,学校有多项支持、鼓励与优惠政策。近些年,为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教师队伍士气,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国内许多高校开始考虑参照西方高校的做法,对专职教师实行学术休假制度。另一类是党政管理岗位的行政人员,实行每天8小时坐班制,接受上级的指导,基本上在办公室内完成本职岗位工作。笔者是工作在一线的高校成人教育管理者,目前,高效成人教育管理者大都属于行政管理岗。笔者在该领域已工作14年,同事中不乏有在岗工作15年甚或是20余年的“老成教”,除了例行参加相关会议之外,从未有外出学习的机会。笔者曾就行政人员外出学习等问题专门咨询高校相关部门,调研结果是对于校内行政管理人员,学校没有相关学习支持政策,除非是脱产攻读学位。
(二)成人教育管理者无暇参加继续教育
从事过成人教育工作的教师与管理干部都清楚,成人教育工作的一个特点是没有工作日与节假日之分,许多报名、考试、培训等工作经常在节假日或双休日进行,所以成人教育管理干部总是处在别人上班他们也上班、别人休息或放假他们也还要做好函授学生面授、自考学生报考及各种非学历教育宣传和报名工作。同时,随着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人教育工作者之前以接受计划性指令任务为主的工作状态已悄然发生了改变,除了要做好以前比较单纯的报名、注册、收费、发放考试通知和监考等任务之外,还渐渐承担起了招生、咨询、辅导、培训等任务,工作内容日渐丰富,工作岗位要求的专业素质越来越高。另外,学生学习需求不断多元化,自我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要求教育主体提供越来越完善的学习服务,这一切都使成人教育工作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考虑参加继续教育。再者,由于现代管理理论和绩效理论的渗透,分工越来越明细,岗位职责愈来愈明晰,工作岗位大多是专人专岗,一个人脱岗学习往往意味着给同事增加工作任务,也使得继续教育成为空谈。
(三)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成人教育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成人教育被当成是一项简单重复劳动,因而,高校成人教育工作人员在学校的地位低下,人员安排也非常随意。据初步调查,我国高校中许多从事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在从事此项工作之前,几乎不了解成人教育工作,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成人教育管理培训,没有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或管理学的知识,不了解我国成人教育工作的现状。在很多高校,经常有不适应教学岗位或其他管理岗位的人员甚至是学校其他人员的家属被硬塞到成人教育管理部门,这部分工作人员学历低、职称低,很多工作都是依据原有的经验,自主学习和提升的意识淡薄,工作没有主动意识,也缺乏超前意识。
二、国外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特色
一直以来,世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养和培训,在积极促进本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同时,纷纷把促进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作为谋求本国成人教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也呈现不同特色。
(一)美国、法国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彰显法律尊严
成人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是美国成人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尤其是二战后,由于成人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通过一系列的法令规范来加强成人教育的管理。1966年,美国颁布《成人教育法案》(AdultEducationAct)规定,联邦政府教育部负责全国性的成人教育师资培训和教材;联邦政府拨给每个州的款项中的一定数额必须用于培训已成从事或即将从事成人教育工作的人,使其成为合格的专业人员。这个法令后来经多次补充和修订,对成人高等教育地位、科学研究、师资培养和培训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政府在对成人教育继工作者继续教育给予法律、政策支持的同时,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如成人教育工作者接受继续教育,可获得补助和小额基金。而作为终身教育思想故乡的法国,从上世纪初就开始陆续颁布相关成人教育的法令,涉及成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率先提出了“教育休假”津贴制度。1971年,法国颁布《继续教育法》,被认为是法国成人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法律规定,接受继续教育是劳动者的权利,所有劳动者都应均等地享有继续教育的机会;法律还对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和使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英国的成人教育专业组织彰显其权威性
英国的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已逐渐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各种种类繁多、功能不尽相同的成人教育专业组织,它们在成人教育调查、研究、咨询、中介、监督、评估等方面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发挥着不同小觑的积极作用。一是国际性的成人教育专业组织,成立于1919年,经常举行专题研讨会,不仅推动了成人教育在新领域里的发展,也推动了跨地区、跨国家的成人教育活动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全国性的成人教育协会,分别成立于1921年的英国成人教育协会和1903年的工人高等教育协会。英国成人教育协会不仅协调成人教育活动,还组织研究和出版发行工作,总结、推广成人教育经验,加强与国际成人教育机构的联系,充分发挥了成人教育专业组织的理论指导作用。工人高等教育协会则与大学推广教育合作,共同创建“导师指导班”制度,与综合大学成人教育部在全国各地举办成人教育讲座,开设实用性短期课程。
(三)日本的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彰显其专业性
日本对各地教育委员会中的社会教育主事的培训相当严格,要求社会教育主事人员不仅要具有大学的资历或具有教育职员的普通许可证,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在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所举办的培训班修满规定数量的学分。除此以外,日本对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实施继续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是由高等院校和研究生院培养,或向其他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和进修生,学业完成后回国担任专业教师。对新任成人教育教师和在职成人教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则更加突出其专业性,在为期一年的学习试用期间,首先,进行20天的学习,包括教育学、教学论、职业道德等内容;其次,接受70天的教学指导,再集中进行教材分析、专题研讨、观摩教学等方面的进修。至一年期满,通过讲评与综合分析转为正式教师。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则更加形式多样,包括鼓励进修和攻读学位,参加学术讲座,派遣国外深造等,并于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高额奖学金与补贴。
三、对我国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工作的启示
有研究表明:组织提供的服务、产品质量与顾客满意度呈正相关,而组织内人力资源的质量与该组织提供的服务、产品质量亦呈正相关。在当下我国高校中,成人教育管理者提供的教育产品及其相关服务获得的社会认可度较低,与现有的成人教育管理者自身素质相对缺乏不无关系。当下,终身教育理念席卷全球,国外教育与培训机构纷纷抢占中国市场,我国成人教育管理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需要握守住已经营达半个世纪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办学历史已达30年之久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还要面向市场,征询千差万别的成人学习诉求,调研多元与个性化共存的培训需求,不持续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教育管理者如何能够应对?成人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任务就是通过技能的提升、知识的积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侵润让自己变成一个专业的成人教育管理者。
(一)成人教育要尽快立法,明确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的权利
成人教育的立法问题,已有诸多学者在近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不断撰文论述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纵观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其办学历史之长、规模之大、学科门类之全、学习人数之多,实堪与我国任何一种教育形式相长,也可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成人教育相较。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教育体系,目前只有成人教育没有立法。对习惯于“按政策办事”的相关教育部门来说,当下成人教育“无法可依寻法依,模棱两可辨其义”的尴尬着实令矛盾凸显,状况百出,严重制约了成人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概览已经出台的各类成人教育的政策法规,都没有涉及到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的权利。从人口基数看,我数当数世界教育大国,但从教育质量看,我国却为教育弱国。曾经被称为教育“半壁江山”的成人教育如今在质疑中踽踽前行,成人教育管理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在如今成人教育市场对外开放、教育客体个性迥异、教育产品丰富多元、办学主体泥沙俱下的纷争中,没有一支智慧的、坚忍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专业化队伍来从事和坚持成人教育事业,我国成人教育的后续发展令人堪忧。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从事成人教育的工作者本身也是被教育的对象,需要补充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主体队伍中不应该没有成人教育管理者的身影。因此,成人教育立法是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阳光雨露,明确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的权利,明确成人教育管理者继续教育经费的来源和具体使用。
(二)成人教育专业组织要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
作为惟一的一个全国性的成人教育行业组织,它在促进成人教育工作者交流、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训、开办成人教育讲座、制定成人教育办学规范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对全国范围内成人教育的办学和发展情况还缺乏一个宏观性、整体性的把握。目前的活动也多以会议的方式进行,缺少“走下去”的实践调研,对成人教育管理者的从业资格和教育培训关注得不够。区域性和地方性的成人教育专业组织多由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自发组成,工作方式多延续传统的年会形式,进行一些理论研讨和工作实践的交流,对地方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没有起到应有的行业指导、咨询和监督作用。因此,我们建议:要加强成人教育专业织织的行业权威作用,除了继续建立一些专业组织之外,还要加强和丰富成人教育专业组织的活动,如定期的学术交流、成人教育领域内专项调研、编辑发行学术期刊、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训等。只有坚持不懈,才能逐步建立起全社会普遍认可的成人教育伦理规范,使成人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成人教育管理者要接受专业化培训
随着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的学习方式、学习诉求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无处不学、无人不学、无时不学的学习型社会中,成人教育管理者要应对求学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就要使自己成为成人教育领域的专业管理人才,掌握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成人学习理论等系列专业知识,由是,高校成人教育管理者必须接受专业化培训。应从两方面给予关注和支持:(1)成人教育管理部门要创建科学的成人教育管理者评价与激励机制,合理安排工作与学习。提供成人教育管理者学习、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支助,鼓励外出学习与进修,给予脱产学习者一定的经济资助,给予自学者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选派优秀的管理干部和成人教育教师赴国外学习和深造。(2)鼓励管理干部和教师根据成人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学习目的开发和编写适合成人学习的教材,搭建为成人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施展才华的平台,提升成人教育管理者工作的热情,关注他们的职业成长,培养他们对成人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的感情,提升他们的职业归属感。
(四)开启成人教育教师准入机制建设
近代社会有许多学者对人格发展理论作了表述,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学派,如认知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等。对人格发展理论阐述较为完整的是精神分析学派,从弗洛伊德开始便对人格有了详细的研究,他将人格分为三个层次;后经荣格的传承,将个体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但荣格理论的核心还在于老年阶段;到最后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3]人格理论至此变得成熟和完善起来。人格发展理论不仅对心理科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其他各类学科都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人格发展理论的早期,弗洛伊德曾把人格分为三层: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其中意识指的是个体可以直接察觉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前意识是隐藏于意识之下,需要通过思考或者判断才能间接感受到的心理过程。潜意识又被成为无意识,也就是指意识不到的事物,指的是个体感受不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个体的各种原始本能和欲望。同时,弗洛伊德还分析了意识的三种成分:自我、本我和超我。本我是在人格中最早体现,同时也是最原始的部分,它是人生物性本能的体现。自我属于人的理性部分,是现实和理想矛盾斗争的结果,它要求个体在原始的欲望本能和现实的道德要求之间寻找平衡。而超我是人格的道德价值要求,是受完美原则支配和影响的,它可以抑制本我的冲动和欲望,属于人格结构中的理想部分。
荣格认为人的一生要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分别是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童年期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之前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渐渐获得了多种客体体验和自我意识。青年期大体上和青春期的时间一致,在这一时期所获得的是独立自主的特性和各种社会生存能力。中年期被认为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是人生由辉煌逐渐走向黯淡的过程,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产生“中年危机”。荣格认为要想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必须将生活的重心由外部转向内部,体会生活与生命的意义。中年危机的良好解决将直接影响老年时期的生活,老年时期的人们必须建立新的目标,发现生活新的意义,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发展。[5]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不同的阶段,他认为虽然人格主要形成于青春期,但并非过了青春期之后人格的发展便停滞不前。人格的发展应伴随人的一生,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发展危机。个体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取决于每个阶段发展危机的顺利解决,完善的人格是在每个年龄阶段中的危机都能得到积极的解决而形成的各种美好品质的总和。每一阶段所形成的品质是可以丧失的,同样也是可以弥补的,因此成人教育的任务之一便是促使每个阶段中危机的积极解决和美好品质的形成,促使个体实现完善的人格,体验完满的生活。
二、成人发展的阶段分析
作为成人教育的主体,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绝对的自主性,但这并不等于成人教育可以以教育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成人教育也必须以一定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遵循成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有效地促进成人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现阶段国内外的学者普遍将成年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成年早期(earlyadult-hood)、成年中期(middleadulthood)和成年晚期(lateadulthood)。[6]这三个阶段分别有各自的发展特色和发展任务,而成人教育的任务之一便是帮助成人了解特定发展阶段的人格特征,努力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使成人在每一阶段中都得到充足而完善地发展。
1.成年早期的发展成年早期一般从20岁左右开始,到35—40岁结束。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人格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在这一时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渐渐趋于成熟,社会生活开始紧张起来,同时开始逐渐脱离父母的管束,开始组建新的家庭,并且社会身份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变。因此成年早期前半段的发展任务是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组建新的家庭,选择合适的职业。当下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教育,往往将重点放在了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上,而忽略了其他的几个方面。职业的选择和家庭的建立都是成年早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职业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相应地成为这一阶段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由于这一阶段的重点在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上,故相比于个性化的教育,社会化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2.成年中期的发展成年中期一般从35—40岁开始,60岁左右结束。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人格的发展任务主要是获得繁殖感以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这一阶段中人们的事业发展往往会遇到重重阻力,成人想要在事业上有所突破非常困难,而此时家庭生活的稳定和安逸会促使个体产生一种对人生的焦虑,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统称为“中年危机”。其根源还是由于个体发展的需要与现实生活带来的阻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避免停滞不前,继续前进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方面,进入中年期的人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来提高自己,重新审视工作、家庭、生活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婚姻、职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重新发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在进行社会化教育的同时,也应当进行相应的个性化教育。比如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其他兴趣爱好上去,以为成年晚期的角色转变做准备,更好地应对老年时期社会生活带来的压力。
3.老年期的发展老年期一般指从60岁左右开始到生命终结这一阶段。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晚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完满感以避免孤独失望,体验着智慧的实现。进入成年晚期后,面临的首要变化便是社会角色的转变,个体将从职业这一社会角色中退出,会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同时由于身体机能和心理适应能力的下降,在老年初期往往接受不了这种巨大的角色转变。成年晚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面临这丧失的危险,进而产生衰老感和孤独感等一系列悲观体验。世间一切事物均是在经历了发展的之后才迎来了低谷,如何延长发展避免低谷是老年教育的重点所在。所以成人教育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努力促使个体在老年时期有新的发展,从而不再拘泥于过去的职业角色,将心思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同时通过继续学习、提高和进步,避免产生丧失感和绝望感等一系列悲观体验,从而肯定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在这一阶段个体关注的往往是自身的需要和意义,社会化的教育将不再是主要的教育内容,个性化的教育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成人教育发展策略
从对成人人格发展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人格的发展是一生的发展,其中任何一个阶段的确实都会对人的一生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人格发展在成人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成人教育应针对不同性质的任务建立有针对性的课程。最后,成人人格的发展与青少年人格的发展有着本质差别,因此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也是必然趋势。基于以上几点,提出以下有关成人教育的发展策略。
1.确立“成就人”的教育观念教育的发展受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制约,而发展教育是既要考虑到个体的诉求,也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的发展所决定的,衡量教育体系健全与否的标准便是任何个体能否在这一体系中获得教育上的满足。因此教育体系应当在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的基础之上,充分关注个体的需求和人格发展。成人教育就是使人称其为“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人格健全并充分发展的人,因此成人教育必须确立“成就人”的教育观念。人格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完善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提到,“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7]成人教育应当确定以促进人格的完善发展为教育价值取向,以“成就人”为成人教育的终极目标和终极追求,积极实现成人教育观念的创新与变革。面对成人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任务,成人教育应当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帮助成人确立价值观念,掌握职业技能,应对发展危机,促使成人人格和谐全面的发展。
2.建立“个性化”、“社会化”两大课程体系成人早期和成人中期的人格发展偏重于社会性,而老年期的人格发展则偏重于个体性。要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就必须关注个体的诉求,建构内容广泛、覆盖全面的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它必须涵盖成人发展的整个过程和领域,按照成人教育的基本功能,可以将其划分为社会化课程体系和个性化课程体系两大类。社会化课程体系指促进成人人格社会性发展的一系列课程的综合,它以整个成年期个体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为基础,满足社会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常见的职业教育课程、继续教育课程都应包含在内。这类课程针对成人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确定,一般较为正式,须具备一定的考核方式和合格标准,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与之相对,从而保证社会化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个性化课程体系是指促进成人人格个性发展的一系列课程的综合,它以成人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促进成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满足成人内在的、自身的需求。个性化课程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属于一种闲暇式的教育,所有的可以促进成人全面发展的知识和经验都可以纳入到这一课程体系中来。个性化课程体系没有过多的严格要求,是根据个体的需要进行的自主选择,任何人都可以从个性化课程体系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以达到人格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成人教育 发展 理论研究 属性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1 成人教育发展战略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提出
目前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成人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成人教育这个基本概念,目前教育理论界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其次,对于成教基础性理论以及教育理念的研究较为落后,对于成教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成人教育发展理论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侧重于操作性以及技术性方面,对于成教发展较深层次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较少,研究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以及整体性;最后,成人教育目前发展的比例存在这严重失调的现象,严重限制了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目前成人教育的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不深入以及系统性不强等是限制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正确认识成教发展的现状,不断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才能够为成教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发展的前提。
2 成人教育发展战略的几个新基本观点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包含诸多决定性的因素。从目前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本质来看,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主要决定性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于教育体制有较为深刻、清晰的认识。主要就是对于教育方面的基本理念的认识与理解。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理论性,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能够以此作为主要依据,并作为教育理念的确立、战略发展制定的依据及基础。目前可以借鉴的主要有现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念,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观念;其次是教育对象方面的研究。所涉及到的研究主要是对象的需求以及特点等方面的情况。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教育对象的学习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的系统结构。教育、学习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方面。教育的目标和依据就是学习者的需要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学习者本身的需要一直是教育的出发点以及最终归宿点,因此教育战略决策的制定以及实施就必须建立在对于学习对象以及学习的系统的整体研究的基础之上。最后需要进行研究分析的有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理论。从哲学、教育学等学科角度进行分析,在教育过程中的人是整个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组织者以及教育的决策者都是人。所以对于人尤其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对于教育理论中教育生存以及发展的成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质上分析可以得出,人始终是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以及最终的归宿点,人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全部,因此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依赖于对于人的本质属性研究观念的认识与理解。
因此对于教育过程的研究一定要能够坚持研究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基本观念,在研究中一定要注重对于人本质属性深层次的把握,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本质。教育成功生存以及发展研究的关键在于对人的本质研究。只有在解决好对于人的研究的问题,教育的核心理论基础才会确立。
3 成人教育发展战略中研究所采取的基本路线
在进行成人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研究所采取的基本路线政策。实际上由于教育的主体是人,所以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其次是对人的本质属性以及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主要分析解决的教育的功能层次以及本质问题;最后需要分析的就是如何进行教育本质功能的实施,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能够为成人教育发展战略方面提供实践经验以及理论依据的问题。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特点 教学管理 现状 建议
一、引文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再加上“终身教育”思想日益广泛的传播,我国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劳动者,这样才能满足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依靠传统的全日制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作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便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人教育主要是对已经走上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为社会招揽优秀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
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是指管理人员按照教育方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与教学有关的各方面人员的活动,旨在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教学任务,从而实现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对象是成人,因此与普通全日制学校的教学管理对象不尽相同,对成人教育的学生进行教学管理时,必须考虑到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因才施管,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特点
客观、全面的认识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是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其特殊性,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
1.学习动机和目的各异
成人教育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他们来自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背景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一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是为了接受更多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应对时代提出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部分学生是受社会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在获得职称方面得到更大的机会。
2.文化基础差异大
成人教育的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差异很大,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中专或者高中毕业多年,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所学知识不能应对工作的需要,因此再次入校,但是他们学过的知识已经忘掉很多;有的学生是高考落榜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好,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还有一部分学生原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们的文化基础更加薄弱。由于成人教育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差异大,这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3.学生成分复杂
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自社会上的各层各面,经历不一,年龄不一,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因此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们的集体意识相对薄弱,许多学生对于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不熟悉,对自我要求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这些情况给教学管理工作者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难度。
三、存在问题
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对象具有一定的特点,但是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学管理工作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特殊性,实行“一刀切”管理,这给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质量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
1.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
近几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很多办学单位只注重抓招生,一年四季忙生源,教学管理工作意识淡薄,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另外,成人教育的教学对象是社会上的成人,他们有时会因为工作的事情等原因造成缺课,有些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为了保证自己学校的生源率而故意将考题泄露给学生,如此一来,学生的培养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2.沿袭普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当前有很多成人教育办学单位在教学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没有针对成人学习的特殊性,仍然简单地沿袭着普通全日制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设计出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3.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
目前很多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者学历偏低,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对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特点认识不够深。因此无法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而且,这些教学管理人员基本上忙于调课、排课、评课和考核等工作,忙于落实教育部下达的教学计划等,基本上很难抽出多余时间钻研新的教学理论。
四、建议和对策
为了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1.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
对成人教育的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培养、促进其成才。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服务意识,一切“以人为本”,从成教生的生活、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全面的体谅学生的困难,尽量减轻他们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在管理方法上灵活多样,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其不良的思想风气及时加以纠正,对其出现的消极心态及时加以调整,鼓励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更好的姿态接受时代的挑战。
2.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
健全、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促进成教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良好保障。制度不严格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就会失去一个奋发学习的氛围,所以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全力制定一个合理、规范、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另外,管理人员还要认真执行这些制度,将其落到实处。
3.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成人教育要想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必须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理论素质,建立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有意识的进行深造学习,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分析教与学的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实事;还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一套与人才培养相配套的教学管理体制,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从成教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围绕成人教育培养目标探索出一套合理、健康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样,我国的成人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杜以德,姚远峰,李醒东.成人教育发展纵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郭兴达,魏学文.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3]曲振国.经验与对话:成人教育的教学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1.1学习目的不同
成人教育的主要对象为成年人,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学员是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们为了能够获得理想的职位,带着求知的欲望参加成人教育,这类学员通常有较好的学业基础,学习目的明确,有较强的自制力及学习力。有的学员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这类学员是在工作中感觉到了自身的不足,而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这类学员通常能够对自身有清晰的认识,明白学习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学习中更注重的是知识与自己工作的融合,能够主动有选择的去学习,甚至会去主动学习一些大纲以外更高深的知识。有的学员是为了获得文凭而参加成人教育学习。这类学员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参加考试,通过考试获得学历,因此其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应试教育,对答题的技巧及试题的类型更加感兴趣,多数习惯于考试前突击学习。还有的学员则是被动学习型。这类学员常常对自己没有过高的要求,其参加成人教育往往是家人或朋友逼迫而来,对于学习兴趣不高,习惯于混日子。这类学员的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
1.2学业起点不同
目前成人教育学员来源主要有高考落榜学生、高职、职高、中专、中技的毕业生等几方面。这些学员有的刚刚毕业,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还没有找到工作,学员之间的年龄差异很大,20岁到40岁之间的学员较多。年龄的差距,造成其对学习的认知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同时其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学员在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及学习目的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每个学员学习的兴趣点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方法也要区别于全日制学生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针对学员的特点、需求去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2、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培养方案存在滞后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原有的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而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围绕成人教育的教学大纲,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
2.2学籍管理不够科学化
目前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主要以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为主要参考,对学员的学籍管理照搬照抄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没有充分考虑成人教育学员的特殊性,管理不够科学。
2.3教学检查力度不够
成人教育的教学点分布比较分散,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任课教师不够固定,人员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固定的教师人数不多,因此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这就需要加强教学检查力度。
2.4对学位考试工作不够重视
学位考试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由于考试难度较大,通过率低,所以学员的考试积极性不高,报名率较低,因此老师和学员的积极性不高。
3、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建议
3.1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修改完善新的教学计划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成人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等教育形式,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等特点。所以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具体情况,根据其心理因素和其所处社会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方案设计。
3.2实行分类培养模式
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生源差异,采取因材施教,进行分类培养;一方面满足学生升学和获得学位及想实实在在学点知识的学生的要求,精讲细讲,增加学位课理论教学,兼顾专业知识的基本教育,提高学习和考试能力;另一方面满足学历需求的基本教育,突出实践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即使学生拿到相应学历文凭,也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3做好教师的选聘工作
成人教学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课堂教学,作为承担成人教学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成人教育教学规律,才能使教学各个环节收到预期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师的聘任上要建立了解成人教学特点,熟悉成人教学过程的教师库,实行直聘加外聘的教师聘任方式来选聘适合成人教育教学的老师来承担成人教育教学任务。
3.4加强教学督导检查工作
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确保教学按着既定目标有序进行。成立成人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聘任具有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为督导委员会委员,深入课堂,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导检查。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有函授和业余两种形式,函授形式的上课多集中在寒暑假;而业余形式的多集中在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所以除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外,更多的是利用周六、周日和寒暑假进行校外的教学检查。通过教学检查起到了规范办学,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5开展网络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引入网络教学模式,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程导学、习题和教师的授课视频资料以及课程相关的学术报告等内容放到网络平台上,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不但缓解了工学矛盾,同时也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3.6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成人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定期组织开展全面核查成人教育学生学籍专项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作用,选聘责任感强,有事业心、熟悉学生特点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学生工作中,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以生为本”。
3.7做好毕业生毕业和申请学位报名和考试的相关工作
1.1教育教学观念方面
针对我国目前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大多数学校都在强调规模的大小,都在一味的扩大招生量、并没有将办学的师资条件和办学设备给予重视,都是在盲目的招生,对于学校内部的管理方面无法同步进行,对于教学质量方面并没有严格控制,这些都是只重视规模、重视外延式发展的结果,还有些学校并没有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进行出,只是站在办学单位的利益、立场上出发,还不关注办学学校的规格和质量。
1.2教师自身方面
一直以来,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办学学校的教学质量,虽然说我国的成人大专院校的教师整体方面的素质都在全面的提升,但是相对来讲还是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下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够稳定,由于成人大专每年都在扩招,促使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这种状态下,导致很多学校在聘任临时退休教师或是在读研究生等代职任课。其次,有的教师在教学态度上不够端正,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压力大,进而放松了教学质量方面的要求。
1.3教材方面
成人教育缺乏有自己特色的教材,一般是借用普通本专科教材,甚至套用普通本专科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还有些教材十几年都不变,这显然培养不出有特色的成教人才。而且理论的东西较多,实际操作、可行性的东西少,这不符合成人教育应变能力强、灵活性强的特性。
2针对提出给予解决的对策
2.1我们必须要端正思想、明确意识
我们必须要明确作为成人教育在我国培养优秀人才中的地位,要知道成人教育是进行养育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地之一,必须要将培养高质量人才当做办学宗旨,牢牢树立教育质量是成人教育的生命线的指导思想,要不断的提高思想意识,打消所有任务成人教育就是混文凭、卖文凭的坏思想,要坚定不渝的维护成人大专教育的严肃性。
2.2提高成人大专教师管理
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学习还是有认识和目标的,希望在成人大专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具备新颖性和实用性,这些都给老师提出了高要求,成人大专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步入社会,在对问题思考方面是没有问题的,都希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讲解学科的新成果和新理论,所以,作为大专教师,我们要具备一定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精心的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兴趣爱好,要根据成人教育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方案上强调引导学生“去询问、去发现、去欣赏”。要加强学生自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加强对其学生校外自学的帮助和指导。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其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使每位学生都切实培养起一定的自学能力,为其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的优势,要求任课教师在网上设置自己的电子信箱,及时在网上替学生解惑、辅导和反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2.3编写位学员所喜爱的教材
任何教学环节中,教材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那么教材实际上是根据整体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的相关要求来编写的教学资料用书,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是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源泉,所以,编写适合成人教学的教材是只管重要的,首先我们在编写成人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要新颖,通俗易懂,这样才可以方便学生自学,例如可以再教学中采用多种不同的字体和字号来安排各级的标题立意,如果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可以用黑字体来重点标注,,然后,内容上要突出重点,篇幅尽量缩短,不可过长,在叙述的文字上要精练简介,要以学生掌握的极限为准,在教材中交代清楚重点和难点部分,都知道成人教育学习的时间相对较晚,在阐述和叙述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注重将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不单单掌握理论,还掌握实际要领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一)目标的一致性
治理理论认为,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一致的目标。“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所支持的”。治理的各参与主体都有自身的目标追求,这些目标的指向是多元的。治理就是要在多参与主体间通过协商、互动,构建起各参与主体都认同和支持的一致目标。因为,“目标的一致性,可以减少成员之间冲突的数量和强度,进而改善组织的总体协同”[2]。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参与主体包括成人教育班主任、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生、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等。这些参与主体有各自的目标和利益追求,但在增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活力和工作能力,提升成人教育质量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这种目标的一致性,构成了成人教育各参与主体共同建设班主任队伍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二)过程的互动性
过程的互动性是治理的基本特征。“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过程,不是权力的单向运动,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认同和达成共同目标等方式来实施组织既定的目标。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必然要求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的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班主任队伍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进行管理经验分享、工作体验分享等;成人教育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学生把学习体验反馈给学生,班主任把管理心得传递给学生;成人教育学院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学院把成人教育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传递给班主任,班主任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院;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互动,任课教师把课堂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传递给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和成人教育学院之间的互动等。这种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不断的互动,是推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本条件。
(三)方式的协调性
方式的协调性是治理的必要条件。治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参与治理的各主体树立协调的观念,保持有效的沟通,根据治理进程,进行不断的协调,从而为治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治理目标的实现。协调能促使治理各参与主体在治理进程中步调一致、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同样需要采用协调的方式进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构成非常复杂,以退休返聘为主,学历不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成人教育学院要多和班主任沟通协调,以让班主任真正理解和支持成人教育的管理制度、既定目标。同时,在成人教育进程中,各方参与主体要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协调,统一想法,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达到成人教育的目标。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需要治理理论的原因分析
(一)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多参与主体性需要治理理论
班主任队伍成员、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等参与主体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他们要彼此帮助、互相依赖、互为依托,呈现出明显的多主体性特征。成人教育班主任是队伍建设的主体和对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需要每一名成人教育班主任主动适应成人教育现代化的趋势,认真学习现代成人教育理论,注重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和工作能力。成人教育学院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承担了明确队伍建设方向、规范队伍建设内容等工作。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外部参与者,是成人教育班主任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多领域性需要治理理论
1.队伍内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队伍内部建设包括班主任素质建设、班主任设置建设等。在队伍内部建设过程中,既需要班主任队伍上级部门的指导,也需要班主任成员之间通过持续不断的交流、分析、互动,达成队伍建设的一致目标。
2.队伍外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队伍外部建设包括密切联系成人教育学生、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等。在队伍外部建设中,需要班主任和相关主体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沟通协调,为培养优秀的成人教育学生贡献力量。
3.队伍文化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在队伍文化建设中,需要队伍内外密切合作,把为学生服务、实现国家成人教育目标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三)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构成的复杂性需要治理理论
从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现状看,队伍老龄化严重、管理观念陈旧,队伍整体学历不高,专业知识欠缺,服务意识不强;考核与激励措施不足,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构成复杂性特征,要求以治理的思维和视角考虑问题,通过持续的沟通协调,不断吸纳班主任的想法,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让班主任在队伍建设活动中获得自我成长。
三、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路
(一)培育各参与主体的治理观念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增强队伍凝聚力,培育出优秀班主任。这一目标既是班主任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如果各参与主体没有对这一目标达成共识,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无法实施,可以说,目标一致观念是治理观念的首要因素。要达成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目标,互动协调是关键。具体包括:一是建立互动机制,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具体问题上,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互动,为达成一致目标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对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参与主体要积极协商,通过不断沟通、协商,修正错误观念,达成一致目标。这种互动协调观念是建立在目标一致观念基础之上的,是治理理念指导下的互动协调,这与以往独立推进的互动协调有根本的区别。
(二)构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治理机制
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治理机制建设。“机制是指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使组织发挥更大的整体性作用。
1.要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活力机制
一个优质的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活力机制,应该是队伍富有活力和极强的工作能力;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富有前瞻性;其他参与主体的意见富有启发性。
2.要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育人机制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育人模式发挥作用不能单独依靠班主任自身,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要发挥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等参与主体的作用,构建一套以成人教育班主任为主、借助其他参与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育人机制。
(三)搭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网络治理平台
在国家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对终生学习体系做了深刻的论述:在21世纪要建立并完善继续教学制度来适应终生学习的需求和知识更新的需要,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并大力组织全国一流水平的师资团队进行授课,从而实现跨时空的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制度的优势,替社会个体成员提供更宽、更广、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成人教育要在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探索,衡量成人教育的成功与否最直接的标准则是根据受教育人员事后具备企业和社会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上述要求必须重新审视成人教育在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将成人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需求人才的基础上,提高全民的素质,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为成人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重新摆正成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使全社会具备发展成人教育的共识,并帮助成人了解和认识自身已有的知识的不完整性和技能的局限性,帮助其坚定终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参与成人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成人教育管理者按照终生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将成人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教育内容向更利于成人学习和发展的方向改革、创新。
二、强化对非正式和非正规成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成人教育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变革的内在关系确定了持续性教育和持续性学习的必要性,并宣告了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时代结束,进入后教育时代,在后教育时代诸多特征中终生教育理念最为显著。终生学习和成人教育宣告了人生学习和工作分离时代的终结,并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而且学习也不再是围绕家庭、学校、文化中心等特定范围,通过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个体亲身经历给行为方式带来的改变,将学习、工作和休闲全面结合起来,包括企业、行业、社会机构甚至是娱乐场所都要为人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由此将学习地点从课堂、教师转变为校外的任何场所,打破了学校单一教育的形式。成人教育与儿童接受教育完全不同,成人没有专门投入学习的时间,只能采取工作和学习各占一半的形式,这种非正式的教育形态在成人教育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且国外学者认为以各种形式在各种场所进行学习是合理的,并对各种学习方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确定了正式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在终生教育中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非正式和非正规成人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来完善成人教育的结构和形式。
三、结束语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学这个词,它代表一个科学体系,它包括了许多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而相对独立的学科,其中每一门具体的教育学科,都是从一个特定的领域来揭示探讨教育的有关规律,属于整个教育科学一个分支学科。
目前教育科学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分支?意见并非一致。无论如何划分,教育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法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学校卫生学、教育社会学、电化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统计学、教育控制论等学科都属于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分支学学科。而教育学则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关键词】远程教育伦理责任;外生式伦理责任;内含式伦理责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8―0082―03
在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研究中,对它的伦理规范问题的研究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为我们对远程教育进行伦理反思提供了基本标尺和方向。对于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促进远程学习者全面发展及教育公平、公正的发展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远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所表现出伦理精神。人们对远程教育所探讨的问题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教育的公正、公平、教育的尊严、人道的研究,无疑这是社会普遍伦理对远程教育的期望,是教育伦理规范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对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研究必然以教育伦理规范为前提,即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必须满足教育的伦理功能。但当我们用公平、公正、自由、人道等一系列观点研究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时,它是外在社会对远程教育的一种考量,是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对于远程教育伦理责任,其本身还应具有内含性需求,即远程教育本身所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内含式伦理责任。
一 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及其规定性
目前人们讨论较多的如远程教育的平等、公正、质量、教育人道等,实际上是社会普遍伦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反映和投射,是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是指现代远程教育活动所体现的特定社会伦理价值,这是指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社会性,它是把既定的远程教育活动放在社会伦理道德的背景中而引申出的伦理责任的原则和要求,这种要求虽然也是远程教育伦理规范的一部分,但它的最初源头是来自远程教育的外部,故称为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远程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进行,只能处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与技术支持之中,这样,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技术的道德价值的影响和制约下,使远程教育这一活动总是要承载特定的社会道德价值规范和伦理责任的原则。远程教育本身虽然不是直接的伦理行为规范,但它要依据特定的伦理责任要求来进行,最终使自身符合于或趋向于特定的教育伦理目的,从而产生一定的伦理责任。其一,远程教育活动的主体总是处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受到社会伦理责任观念的熏陶和支配,从而使自身的伦理责任符合时代的要求。而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本身又必然投射到自身的教育活动中,使自身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其二,远程教育活动以外的人们和社会总是要对远程教育的某项活动在伦理意义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从而区分出善的或恶的、好的或坏的,以此来评定远程教育的活动,使远程教育活动符合评价主体的伦理道德取向。[1]其三,国家或教育部门总会对远程教育活动进行适当的控制,也包含对远程教育伦理道德的控制,要求远程教育体现社会所认同的伦理规范和要求。
远程教育的外生伦理责任非常重要,是对远程教育伦理责任进行规范和批判的一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它保证远程教育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进步相适应,使得远程教育与整个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保持和谐。另一方面又具有积极的人文价值,促进远程学习者的发展和完善,使远程教育活动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伦理责任。必须指出的是,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是社会道德在远程教育中投射的结果,但是,远程教育伦理责任体现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要求,不是简单、直接地移植和粘贴社会伦理规范。一方面,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极其复杂多样;另一方面,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又具有普遍性和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因此,远程教育的伦理责任就必须对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做出某种选择并使之具体化.因为只有这样才使其既真正切合远程教育的特点,又使社会伦理规范在远程教育中真正得以落实。譬如教育人道而言,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涵:第一,远程教育要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尊严,应将之提高到人的权利的高度来认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尊重学习者的人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尊重学习者的一般人权,如人身权、人格权等;另一方面,要尊重学习者的受教育权,并且,应该从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立场重新加以解释。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在远程教育认识论层面上确立主体性原则,而且要在远程教育伦理责任层面上确立主体性原则,同时把它提到学习者权利的高度去认识。因为“教育权本身意味着‘受教育之权利’,它超越了均等地享受提供的教育机会的权利,还包括对远程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发言权、教育管理的参与权等等。[2]第二,远程教育过程成为学习者的生活过程。远程教育要做到立足于现实生活,理应要关注学习者当下的现实状况。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反对人的异化。远程教育的一切要为了人,一切要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是说,远程教育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进行,都要围绕学习者的发展和需求这一目标和主题。
二 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及其规定性
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是对其自身伦理批判和规约的一个重要维度。但这种规约和批判原则上还是表层的和外界的,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对远程教育的一种道义约束,而非其本身的道德和责任的反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还容易导致架空伦理责任的本身,使之不可避免地成为某种责任乌托邦。其实,远程教育伦理责任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维度即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所谓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是指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而必然体现的人类道德精神或伦理责任的要求,它是远程教育这一活动本身的内在性要求,是保证远程教育活动得以存在的道德合理性基础,是保证远程教育活动正常展开的一个内在要素,也是远程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伦理维度,它包括发展、合作、自主、尊重理性等。从形成方式上看,它不是把某种抽象的伦理规定和道德命令强加于远程教育而推演出的伦理规范,而是对远程教育这一教育活动进行反思而得出的伦理责任。由于这种责任不是直接来源于远程教育的外部,而是从远程教育自身中反思、推导出来的,故称为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
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要求现代远程教育应该反对脱离现实只作空洞的逻辑推演或架空道德价值的伦理责任理论倾向,主张伦理责任成为远程教育中的内在要素或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内在机制,而不做旁敲侧击的姿态。当前,我国经济伦理、管理伦理、法伦理研究都重视揭示经济、管理、法本身的内在道德要求或伦理基础。这种内在要求实际上是经济、管理等活动自身的内在要素之一,是解决该活动现实问题的有效机制。如市场经济活动本身的道德是价值效率、市场分配正义、较充分的行为交往和利益共享,或者说,利益共享、市场分配正义等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伦理要求,它保证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有效运转。[3]
那么,如何确立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呢?如前所述,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必须到远程教育活动得以存在的道德基础中去探求,到远程教育活动的内在道德要求中去思索。那么,远程教育活动有这种道德基础或内在责任要求吗?我们知道,远程教育是一种人类的创造性成果,而非自发性的产物。也就是说,远程教育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性活动的存在,必定有其充分的“道德理由”作为其内在支持或者说必定有其内在的伦理责任基础。问题是这种“责任”或合道德性的论据到底何在?由于长期以来对远程教育本身狭隘的知识论了解,这一问题较少受到人们的关切而长时间处于被遮蔽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樊浩教授等在其著作《教育伦理》中,认为“教育的伦理意义可以归纳为三个命题:教育关系是一个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是一个伦理实体;教育的根本人文使命是伦理解放;教育的人文精神基础是性善信念”。[4]因此,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远程教育是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教育进步双向生成的共同体。从远程教育的发生意义上来看,远程教育就是使人“全面发展”,使学习者既掌握生产的知识与技能,又掌握人的生活、生存相关的知识、技能、习俗等。它的目的就是为人的生存、发展服务,维持着生命的延续,创造生命的意义。应该说,这是远程教育活动的内在蕴涵。如果远程教育失去了这种蕴涵,那么,远程教育这种活动就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换言之,远程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教育进步的双向生成是远程教育存在的第一个伦理责任的基础。
第二,远程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双向活动的伦理实体。如果说第一个伦理责任基础是从促进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的,那么,这第二个伦理责任的基础是从远程教育发生的过程角度来说的。从远程教育过程来看,远程教育活动是以一定的技术和媒介为基础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交往双方只有相互敞开,相互接纳,相互促进,相互理解,才能达成师生共同分享知识经验、共同成长的目的,完成远程教育促进人的生成发展的目标。换句话说,远程教育不是相互封闭、猜疑、算计,它蕴涵着特定的伦理责任的意义,不该带有功利性的,而应该具有互惠性,强调的是真诚合作。
第三,远程教育是尊重人的自主和理性的活动。这是就远程教育的方式手段而言的。学校意义的“教”有许多方式,如演示、解释、证明、训练、乃至灌输、施加条件,但作为“教育”之“教”却不是无所不包的,它对常识意义上的“教”的方式做出了一定的筛选。远程教育的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习者自主性和个性,强调对学习者实行人文关怀,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远程教育就会失去它顺利完成其使命的基础。其次,远程教育还必须尊重人的理性,这种理性表现为学习者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学习,也包含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 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与内含式伦理责任的关系
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是规约和促进远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它能促进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的实现,促进远程教育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使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另一个方面它能够保证远程教育活动依照基本的教育原则进行,促进“诚信、关爱、责任心”等一系列社会伦理在远程教育活动中形成与发展。
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这两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就实际存在的状态而言,内含式伦理责任的表现形式从属于相对应的外生式伦理责任,对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存在着依附性和亲和性。二者之间又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制约着其内含式伦理责任的现实存在形态,有什么样的远程教育外生式伦理责任就有什么样的现实形态的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但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对其内含式伦理责任的制约,绝不是意味着外生式伦理责任可以任意地取消或添加一种新的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而是意味着外生式伦理责任可以造成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的现实表征,影响原有理想的远程教育内含式伦理责任的实现程度、方向,直至扭曲。譬如,自主性是远程教育的内生式伦理责任之一,就这而言,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是无法把之取消,或者说自主性始终是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维度之一,但是,远程教育的外生式伦理责任能够制约它的表现形式和实现程度。当然,远程教育的内含式伦理责任作为远程教育存在的道德合理性前提,作为远程教育得以顺利完成其使命的伦理责任的合理性基础,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顽强地抗争、生发,从而抵制不合理的外生伦理责任对它的压制。而且,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以及远程教育的主体性的增强,这种倾向将更加明显。总之,远程教育伦理责任有外生式伦理责任和内含式伦理责任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完整系统。
参考文献
[1] 夏天成.网络游戏的伦理问题及其规范[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7(2).
[2] 王其和,王殿祥 现代远程教育及其责任伦理构建[J].江苏高教,2007(3).
1.1人本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模式的生成和发展包括前期和后期两方面。前期的人本管理模式主要是人际交往关系的管理,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长于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主要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体现人本管理,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出发,重视学生的个人品格、创新能力、专业学识,人格健全和自身素质的发展,以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首先体现在人本管理的思维模式上,着重强调把学生作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中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目标,把学生作为主要代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中的人本管理,侧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体现在人本管理的价值观上,即重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院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等各方面因素。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保持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可以组成整体的、具备凝聚力的成人教育气氛,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价值的满足。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善于激励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1.2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特征首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有强烈的求学意识,可是由于大多数的成人教育学生都是就业工作者,而且大多数是基层的工作人员,大多数在工作中有许多的困惑,很多感觉到自已本身的知识不充足,就会形成强烈的求学意识。其次,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社会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的,可是文化理论知识匮乏,这些学生来自各个行业,很难保证上课的时间,而且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生已经成婚,为生活所困,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新知识,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最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的思考能力虽然比普通的学生强,相反他们记忆力却较差,尽管他们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与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年龄大多偏大,记忆力又比普通的学生差,学到的知识内容也会很快忘记。
2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2.1不注重人本管理一些普通高校不注重人本管理,现实教育工作中还是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社会效益。一些普通高校忽视了教学质量,大多数的高校都是只注重普通的高校学生而忽略了成人教育学生,对成人教育投放的教育资源非常少,只是简单地敷衍日常的教育教学。
2.2成人教学模式单一化大部分担任成人教育工作的教职工,多数是普通的专业教师,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深入琢磨成人教育的规律和特征,而且也不会创新地参加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大部分都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忽略了普通高等成人教育的特征和个性。成人教学模式单一化,会伤害到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很难满足,使得教学模式倾向于僵化。
3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设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以学历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一种新模式,让学生最后能取得学历是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和学校的最终目标,在某些程度上成人教育模式已经远离了教育自身的宗旨。因而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应用中应当设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管理体系,进一步使教育管理体系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学为主要核心,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课程应当确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教学模式。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传统教育定义“教育是有组织和接连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修正为“教育被认为是造就学习有组织的和接连不断的交流活动”。依据这个定义,教职工作为学习活动中的咨询者、引导者和交流者逐步替代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学组织工作者和领导者。这个角色的转化体现了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的变化。
3.2灵活设立专业课程和招生体系满足考试要求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延伸学生的学习周期,并学习国外的“进去容易,出来难”的教学模式,给予想要寻求深层面学习的学生鼓励。此外依据社会市场的就业要求来灵活设立专业课程,在各方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那些求学欲望较强的青少年,成人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要恰当地放宽学习制度,改变教育政策和模式。比如招生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以及废除年龄的限制。通过灵活变换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来促使高校成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成人学生的最基本的权利;经过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体系的改善使得教育模式更具开放性与综合性,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随意选择适合自已的成人教育模式。灵活设立专业课程和招生体系,可以增加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活力和动力。
3.3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管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校要生成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管理体系,营造师生之间的平等、共同发展和完善的教育氛围,加强学生必要的知情权、决定权以及参与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设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管理体系和注重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以此扩展教育模式和学习的范围,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化,进一步促使师生之间相互学习、自由探讨、平等对话、共同进步。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构建与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体系。根据国家和学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管是哪一类教育管理模式,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人品格、创新能力、专业学识,人格健全和自身素质的发展,尤其要加强创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方面的培育,将学生培育成复合应用型的人才。
3.4推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的改革根据相关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调查中发现,造成学生上课出勤率降低的根本成因是传统的教育题材和课程模式。促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变革是学习者以及学习化社会需求的重要准则。首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变革要以全力培育整体发展的终身学习者为目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不需要再继续遵循以知识和能力为本位的陈旧思想模式,要重新建设学生个人品格、创新能力、专业学识。其次,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课堂变革的内容应当重视教学方式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知识内容应该与社会相适应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变化相结合,加强教学科目知识的现代化气息,不断扩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范畴和视野,并培育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的取舍撇开社会生活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外,还要让成人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不同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相结合,以建设学习方式为基础模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随时随地满足成人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要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活动要进一步网络化、立体化,具备持续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特点。促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成为一个能够接受所有人的并且具有弹性的、可以自由进入的学习系统。为了使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迈向更高的阶梯,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付出不懈的努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目前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因此作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创建者,首先要对这些不足加以关注,不要一味地重视创收,而不尽力提升教学质量,这样只会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缺乏实用性。同样也要号召国家对这些不足加以关注,监督每个地区的普通成人高校进行教育变革,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不但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应用型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就业技能和思维能力。
4结束语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039-02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下述问题。第一,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整体优势不突出。无论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还是招生模式、教学模式、质量评估体系等,都没有体现和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第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特色不明显。目前,陈旧、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既没有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也没有与成教其他人才培养相区别,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或市场对成人继续教育和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第三,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单向度的知识传输教学模式、单一的“唯学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差异化的成人高等教育需求。第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缺乏地方特色。国家主导下的成人高等教育往往忽视地方特色和差异化。
一、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1.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定位偏差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一直以来扮演着为成人提升学历的重要角色,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的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升学历的使命自然要求相应的以提升学历为核心的招生模式、教学模式、考核与评估模式。但是,随着普教规模的扩大和大众化,学历的追求已经不是成人参与高等教育的唯一追求了,甚至不是其追求的目标了。为了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选择,其人才培养模式已到了非创新不可的时候。
2.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只有明白了成人高等教育应培养出怎样的管理人才,才能确定其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对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既没有与其他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区别,也没有与普教的管理类人才培养相区别。主要原因是,没有结合时代特征与市场需求,针对成人管理者进行培养目标的确定。在不明确服务对象的需求、社会对管理者的真正诉求的情况下,盲目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只能是没有特色、模糊、缺乏引导性的。这样必然会使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失去特色和优势。
3.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动力不足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成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和发挥优势之所在。然而,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并没有促使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自觉、自主地创新,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的创新动力不足。这一不足具体体现为相关政策导向滞后与僵化。长期以来的“国家中心主义、效率中心主义和经济中心主义”的政策价值取向,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公平竞争,导致其忽视自我特色,丧失自主创新的动力;忽视受教育者权益的保护和学习者主体性特征。创新的激励不足;长期对普教模式的复制以及对国家和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的被动适应,导致基层学校依赖性较强而创新思维不够。
二、解决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对策建议
1.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定位与转型
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新时期的成人高等教育不再只是与普教在同一轨道上的高等学历教育,而是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应成为实现学习型社会的不可缺少的教育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与整合,素质和能力更显重要。“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时代的共识,成人的继续教育市场将是巨大的。成人高等教育在近几年来的艰难生存中,应该反思自身的优势与机遇,紧跟社会需求与时念,重新定位与转型。成人高等教育应该为社会上所有需要不断“充电”的成人提供服务,无论是学历或职位的提升,还是岗位转变或个人精神满足。因此,其在培养目标上要实现由学历教育向职业化教育的转变,由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向素质与能力培养转变;应探讨大规模量身定做的、体现个性化服务特征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个体的特定需求,又符合效率原则;质量评估要多元化,真正使成人高等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成教与普教在不同的轨道上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作出贡献。
2.明确以素质与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在各种管理岗位上的成人或即将进入管理队伍的成人。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管理经验或社会实践经验,尽管其层次不一,选择继续教育的动机多样,但不能是没有目标的教育。只有寻求共性,统一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保证质量。我们认为,新时期管理人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专业型管理人才(硬专家),他们在组织中处于管理的中层和基层;另一类是在降低交易费用方面体现高效率的人才和处理不确定性并决定组织的边界的人才(软专家或企业家)。“企业家的职能是组织知识人之间的合作和创新”。他们的主要区别是素养和能力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经验和阅历造成的,也可能接受教育的程度造成的。在科学时代,我们可以认为,不论什么原因,这种差异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不断学习而得到缩小,这就是成人高等教育魅力之所在。无疑,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在不确定性增加的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管理绩效的管理素养为道德素养、信息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决定管理绩效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为人际交往协调能力、知识的整合与创新能力、在复杂变化环境中判断力和领导力。因此,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以培养这些综合素养和能力为核心。
3.理顺各种关系,获取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教育资源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的保障,否则,任何理念和设想都只能是纸上谈兵。管理类人才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人才,以素质与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类人才培养,首先,要扩充优质的双师型教师资源。他们理论深厚,管理能力突出,拥有丰富的管理资源。他们既具有深厚的教育与管理理论,又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既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又能深入浅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实践机会。其次,它是锻炼能力和提升素质的实习场地和实验室保障。以教室上课为主的教学只能满足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需要从实践中获得。建立自己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实验室,为学员提供优质的锻炼环境,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最后,争取地区各组织的支持,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以不断获得优质的生源和人才培养所需的锻炼机会。因此,成人高等学校在管理类人才培养上,要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关系,构建与当地组织共生的发展模式,从当地组织中获取优质的师资和源源不断的生源,获取锻炼人才的场地和机会,获取发展的资金和创新的理念。
1.1教学团队建设不完善
只有一流的师资团队,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成人教育也不例外。我国成人教育要实现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而成人教育物理实验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全面保障物理教学的最终质量,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物理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一般情况下,只有专业知识深厚、工作及实践经验丰富且具备较高授课水平与技巧的教师,才能满足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但是当前我国很多成人教育机构对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多数成人教育培训机构都缺乏集培训经验丰富、培训需求明确、专业知识过硬、研发能力强于一身的高素质教师;部分培训机构甚至根本没有教学团队,只是发挥中介或者招生的作用,在招到学生之后,才临时聘请几个教师,教学团队稳定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学,其教学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因而,教学团队建设不完善是成人教育物理实验教学中最致命的缺陷。
1.2实验教学物资不完备
实验教学的进行离不开各种实验设备及实验器材,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或者是实验器材,任何实验都无法在教学活动中正常进行。可以说物理实验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成人教育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必需品。但就当前我国成人教育机构的现状来看,多数成教机构物理教学实验物资的配置并不完备,一些成教机构根本就没有物理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一些成教机构虽然配有相应的实验器材,但多数都是一些高校发展过程中淘汰下来的,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进行物理实验,其精确度与准确度都得不到保障。如此一来,物理实验教学自然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1.3实验教学方法不先进
教学是一个双向性的活动,既包含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只有双方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教学活动才能完成。但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多数成教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
2成人教育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对策
要对当前成人教育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完善,保证成人教育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就必须从成人教育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现状出发,根据当前成人教育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与完善。
2.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对我国成人教育机构而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不仅仅是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优化与完善的基本需求,也是整个成教机构所有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基于当前我国成人教育机构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现状,成人教育教学团队建设首先应当从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建设入手,通过提高现有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留住机构内部表现优异、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与此同时,成人教育机构还必须注重对优秀教师的引进,通过引进更多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对现有的教师团队进行补充和完善;当然,在不断引进优秀教师的基础之上,成人教育机构还必须不断加强对机构内部教师团队的优化与提升,为其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使他们可以接触并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并将这些新知识和新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提高成人教育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奠定基础。
2.2优化实验物资配置
优化成人教育物理实验教学,成人教育机构就必须重视其实验物资的配置,加大在实验物资方面的整体投入水平。成人教育机构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实验物资配置问题,尽管实验物资的投入会加重成教机构经营的负担,但通过对实验物资配置的优化,可以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为成教机构未来的发展树立起良好的口碑与形象,进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所以,不管是出于对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还是为了成教机构未来的发展,我国成人教育机构都应当加大在实验物资方面的投入,通过招标或者集体采购的方式,选购质量合格、精确度高的实验器材,为保证实验效果和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3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成人教育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与完善,除了要对教师团队进行优化,合理配置实验物资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学生分组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形象、更深入地理解生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准备,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教师精心指导,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详细记录数据,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记录能力;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正确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实验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给出一个综合的实验成绩,作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就能使成人教育物理实验教学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动手操作为主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评价结合为主转变,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如果实验条件不能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利用相应的问题或者是互动环节,将验证性的实验转变成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更牢固地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另外,教师还应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的声画演示优势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与优化。
3结束语
成人教育 教材管理 流程 人员素养
成人教育通常是指介于传统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之间、同时又能够将这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综合教育模式,它既是终身教育的主力军,又同职业教育密切相关,因而常常被称为“新型教育制度”。我国成人教育可以说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发展起来。成人教育主要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教师、成人学生和教材。其中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传授知识、引导的角色;成人学生是接纳知识的主体;教材则是知识的载体,在知识传导过程中不可或缺。本文即从成人教育教材管理的维度出发,集中探讨了成人教育教材管理工作的主要流程与相关的注意事项、教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养等问题,以期望对目前成人教育教材管理工作作出一些努力。
一、教材管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1.选用教材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确选用合理的教材是教材管理的起始点,同时也是保障乃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因素之一。在此环节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成人教育专业分门别类,教材种类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在具体教材的选择之上,也难以抉择具体的出版社或出版集团的产品,这就给教材的选用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选用教材是一项十分细致、需要考虑周全的工作。同时,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之中,面对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快速发展,以及目前世纪科学技术的变革,教材管理人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顾及方方面面。笔者认为,不同专业的教材应当由课程的任教老师给出参考书目,经该专业的专家教授及系主任审核后,将书目上交成人教育学院。笔者认为,对于最终能够被选种的教材,应当既能够适合成人教育的循序渐进、便于自学性的特点,同时,又能够更好地适合成人的阅读水平,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成人的阅读兴趣,激发其学习的能动性。
2.采购教材
为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学生在上课前就能够准时地拿到上课所需要的教材,教材管理工作者应当尽早地制定教材预订计划。同时,邀请专家与学者对于教材的实效性进行科学的认定。教材征订、采购工作应当能够按时按步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春秋两季时,学校应当要督促各院系各专业做好选用书目、各方汇总、全面审查等工作,要求所交课程的任课教师,按时向教材管理部门提交审核书目,最终,由教材管理部门向出版社统一递交预订教材计划。教材管理部门在预订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库存教材、统编教材与本土教材的选择,力争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同时在具体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要注重教学理论性教材与实践指导教材的统一。
3.发放教材
成人教育专业所要开设的课程具有差异性,例如,开班时间不完全统一,学生稳定性相对较差,同时,现加之采购过程的不同步性、教材门类复杂、数量庞大,因而,很容易在发放教材环节出现问题,甚至直接引发纠纷激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材管理人员应分三步来做好发放教材工作:首先,为保证发放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将各专业各班发放教材类型、数量进行统计、核对,事先搭配、存放好相应教材,并制定、核对教材发放清单供领取班级做记录,这样才可保证教材发放工作有序无误地进行。其次,在发放过程中,要做到耐心和细致,对书目进行再一次清点,这样不至于将书发错对象或是在数量上发生差错。最后,对发放完之后剩余的书籍,应在书库内进行分类放置保存,以利用清点和再次发放,在此过程中,要保证书库的安全及温湿度适宜。
4.结算教材经费
成人教育教材以书费自理为原则,将单个学生的书籍费用进行核对,确保准确无误(通常按实际定价收取费用),在学生报到之初,要求一次清。对不交书费的学员,不予办理报到手续。在整个教材管理流程中,应及时审视每个环节的疏漏,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成人教育教材管理工作。
二、管理人员素养要求
成人教育教材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展开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与其管理人员的素养息息相关。成人教育教材管理人员的素养包括其个性品质、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等几方面。
1.个性品质
教材管理人员要求有清正廉洁、耐心细致、勤恳耐劳的个性品质。这体现在预订、采购书籍与结算经费时,能不中饱私囊,不将回扣收入自己腰包,全心全意为学校、为学生服务。在选用、发放教材时能认真、细致地清点、发放,保障工作的准确无误。在整理书库等各个环节中,都要求能勤勤恳恳、吃苦耐劳。
2.管理能力
教材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因而在管理人员的选拔和素养提升中,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教材管理人员应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如在统计教材数量不够注册学生使用时,预定的教材不能顺利送到时,或者库存教材遇到损坏时,均需要教材管理人员做出及时反应,灵活变通地解决突发问题。其次,应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在教材管理过程中,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整个工作的,需要各院系的授课教师、专家及领导的配合,需要各班级学生的配合,需要教材出版社的配合。比如,在统计预定书目时,需要和各院系充分沟通,以完成最适合教材的订购,在发放书籍过程中,应组织好相应的人力、物力,在此过程中避免发生混乱、导致错误发生。再次,教材管理人员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这不仅体现在行动的执行能力上,而且体现在文字书写、计算机操作和社交能力上。
3.专业素养
成人教育教材管理者的专业素养体现在其对该领域内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上。从事这一岗位,首先,要熟悉成人教育教学工作,通晓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规律与课程设置,这样才能使预定、采购到的书籍与教学内容吻合,并符合教学规律。其次,要了解教材管理工作的特点――计划性和时效性,这是胜任该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素养。在教材的选用、预订、采购、发放过程中均要有严格的计划,按部就班实施,并且保证书本及时到库,不影响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教材管理工作是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教材管理工作,对于成人教育教学的开展,对于提高成人教育教学的质量,对于培养跨世纪的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波.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2]张天安.论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人教育,2007,(08).
[3]齐嘉陵.坚持创新成人教育教材管理之我见[J].继续教育研究,2008,(07).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成人永远是社会的主体和中坚,成人的素质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而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活动不论是从研究数量、研究质量还是研究人员队伍来看都和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差距。如研究人员队伍的逐渐减少、研究经费的逐年下降、研究条件与设备的简陋等等,都是制约成人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瓶颈。实践表明,无论是社区教育,企业的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各个专业课程的改革与教师教学的实践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都迫切需要成人高校教育的观念和理论创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创新。
一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其研究对于教学理论的完善和教学实践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成人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其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成人教学改革的关键。
1、“三角支架”模式
现代成人教育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在成人教育区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三角支架”模式,即以职业教育为追求,以学校教育为平台,以教育者教育为主导模式。在这三方面的良性互动下,成人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原有的“三角支架”模式逐渐暴露出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不适应,新的“三角支架”模式逐渐形成,它是一种全新的以人生教育为追求、以社会教育为平台、以受教育者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从以职业教育为追求向以人生教育为追求的教育理论的转变,将使成人教育不再固守于传统的职业取向,而是转而以职业教育为其立足点,形成一个终身的、全程的、多层次的全方位新型教育观;以社会教育为平台是一种大教育的教育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教育载体平台的转换将为大量的成人提供学习准入的场所和机会,是先进的终身教育理论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旧的“三角支架”模式已经不适用时代对成人教育的要求,只有在新的“三角支架”模式的良性互动下,知识经济时代的成人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功能,为成人和整个社会服务。
2、问题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就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TeachingModel),它强调以实际出现的问题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提供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引导学员学会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带着疑惑问题来学习的,因此特别渴望能学以致用,起到提高工作技能,适应工作竞争的作用。这就使得成人教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显著的实用性特点,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强调学用结合,偏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锻炼,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技巧。
3、三维教学模式
成人教育三维教学模式(简称三维教学模式)是北京市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科研成果。三维教学模式明确提出以“教育效益”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前提和检验标准,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员的理论学习、生产实践与教育效益联结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即在理论学习、生产实践坐标系的原点上,建立起教育效益坐标轴,形成具有立体系统结构的三维教学模式。三维教学模式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成人学员个体发展的需求,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有效选择。
成人教育三维教学模式把效益作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前提和检验标准,共内涵是指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双向参与”的方式,实现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产生教育效果和收益。
二、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创新
1、“双重性”
成人高教原本就是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她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和制度中脱胎而出,因而她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育的文明进步;同时她又是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现实劳动者、广大民众素质提高的急需而生,以其“直接…有效”的服务特性深得青睐,如此她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这就构成了成人高教的“双重性”(或称“两栖性”)。没有对传统教育制度、体系的创新,成人高教便无缘出现,更难言成长、壮大。缘于普教别于普教,正是成人高教生命的根。她将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肩负着多重服务功能,紧紧服务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创造“独特性”
任何事物的出现、生存、发展,不单纯是因其共性,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其鲜明个性。成人高教即是从普通高教脱胎而来,必然拥有教育的共性,但如果她完垒雷同普通高教,便失去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就是说,成人高教必须发扬、承继普高优势,创造自我,开创普高所没有的特色,磨砺出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成人教育规律的亮点,打造自己的优势,孕育自身内在的强劲生命力。要使成人高教超越普通高教的前提应是洞悉各自的特质、表现型态,从而扬长避短,创造自我独特的优势,赢得自我生存的价值。
3、强化时代性
站在时代高度,把握时代需求,伴时代而行,随时代而壮,这是成人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沃土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这一经验充分说明,成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变迁、时代需求,在追逐时代潮流中发展壮大。要紧跟时代、把握时代,首先要认识时代,关注时代的变化,辨析时代的特点。当今,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已具雏形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点是“多变”“快变”“不确定”。
成人高教要适应时代变化、适应时代要求,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响亮口号变成实际行动,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创新,提升优质服务效能,再塑成人高教新体系。这个新体系要以现代教育观、终身教育观为统领,以继续教育为重点,以促使人们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充实生活为内容,在优化学习手段、提供多样化学习形式为途径,以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终身学习需要、促进学习化社会为目标,以自主办学、弹性管理为机制,以制度创新建设为保证。
4、关注国际性
经济的垒球化、国际化使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以国际大环境为背景,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wTO表明我国已进入垒球经贸体系,教育亦随之出现垒球化、国际化的趋势。成人高教面对全球化、国际化,虽有挑战,然却有着极好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终身教育是世界潮流。成人教育被国际公认为“顶点教育”,正如《学会生存》所言:“成人教育在任何社会中再也不能是无关紧要的活动部门了,我们必须在教育政策和教育预算中给予它应有的地位。”这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会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而滚滚奔涌进来,成人教育的地位、舆论环境及至相关政策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成人高教无疑会由教育的边缘走进教育的中心。成人高教正可借此机遇,乘势而起,大力开展高层次继续教育,瞄准国际化市场,迅速提升层次、品位,开拓成人高教独有的无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