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事基础管理工作范文

人事基础管理工作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事基础管理工作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人事基础管理工作

第1篇

[关键词] 人事统计;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 岗位培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6. 035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6- 0076- 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进一步发展,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随着这一改革进程的深化,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逐渐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所取代。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作为传统人事管理基础的人事统计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与此同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则需要进一步强化人事统计工作的基础地位,因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项决策都比以往更加需要以翔实、科学、实效的统计信息作为支撑和依据。也就是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对人事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要求人事统计体系更加完善,指标分类更加科学,手段更加先进,提供的资料更加翔实实效,统计人员能力更加全面。但是现阶段的人事统计工作与这些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为了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须强化人事统计等工作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1 目前人事统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对人事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

人事统计是制定人事计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对人事工作实行科学化管理和检查监督的重要手段。人事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人事管理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统计调查、开展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为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人事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不全面,往往将人事统计工作简单地理解为按照统一要求填报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统计报表,对人事统计工作在科学化管理和检查监督等方面的辅助作用重视程度不够。在具体的人事统计工作中,数据的质量保障体系、数据实时、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统计监督等工作有名无实,无法充分发挥人事统计工作的基础作用。使得人事统计的具体工作被不恰当地简化,从而形成了许多其他相关的问题。

1.2 专业统计人员缺乏,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在基层的人事统计工作中,往往不能保证人事统计工作的专职岗位,人事统计人员通常需要兼任其他工作,人事统计工作只是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即使在设置了人事统计专职岗位的部门中,从事人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大多不具备统计专业的学科背景,普遍存在着“虽为专职,但非专业”的状况,致使从业的基层统计人员无法充分全面地胜任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对数据的核算运行提出深度分析,难以提供辅助决策的统计报告。

1.3 统计专业岗位职数少,职级低

如前所述,由于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不全面,使得许多单位在统计专业的岗位设置上出现了某些偏差,突出的特点就是岗位职数少,职级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吸引拥有较强专业背景和较强统计工作能力的人才来从事人事统计工作,而且也无法充分调动在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工作潜力,无法保证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岗位的稳定性。

1.4 统计口径和指标解释随意性大,数据质量不高

由于统计体制的不完善,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的叠加,使得各单位在人事统计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术语概念不清、界限不明,分类汇总等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的问题,致使数据质量不高,无法满足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需要。例如,随着员工队伍的不断变化,人员结构也随之变化,在现阶段出现越来越多的员工身份交叉的问题,在人事统计工作中以何种口径进行分类汇总,在不同的统计报表中的解释往往不尽相同;一些待岗流动人员、出国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也没有明确的统计标准;人事报表与财务、科研管理、综合计划等各业务报表所运用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口径多有差异,无法做到数据共享,普遍存在着“数出多门”的状况。统计信息来源的多渠道、多口径及解释的差异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数据打架、各说各话”的现状,数据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也进一步增加了决策者乃至普通大众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普遍质疑,损害了人事统计工作的基础地位。

1.5 信息化程度偏低,无法完全实现数据挖掘和分析的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单位的日常办公大多实现了自动化、无纸化。但是在许多单位的人事统计工作中,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的自动化水平较低,对数据的日常维护、更新工作不足,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填报、分析等诸多环节还经常存在人工调整、手工辅助计算等现象,这一方面增加了从业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另一方面增加了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质疑。现有统计体制中对报表中各个环节的审核、汇总等仍不够严密,难以及时发现出错数据。此外,由于统计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不足,统计岗位人员的专业知识欠缺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统计工作的深层次环节无法真正实现。例如统计分析、统计发掘需要更加专业、更加高深的统计知识,而这是大多数统计从业人员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统计分析大多只是描述性的图表和简单的数据说明, 无法借助更加专业的统计工具,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无法提出有力的预测、决策意见,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乃至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实证支持。更谈不上在单位之间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分析挖掘,有效地开发和综合利用人事统计信息了。

2 加强人事统计工作基础地位的对策

在前文中提出的诸多问题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而且这些问题的相互影响、相互叠加使得人事统计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人事统计的重要性、基础性,使得单位对统计岗位、统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不重视;统计岗位的职数少、职级低无法吸引、稳定统计人才队伍;统计人才的缺乏使得统计数据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统计挖掘分析的工作难以开展、统计的任务无法充分实现;统计工作无法达到单位领导和职工的普遍期待,致使他们进一步质疑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基础性。要冲出这一恶性循环的怪圈,作者认为必须抓住数据质量这一关键:只有不断提高数据质量,赢得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的信任和信赖,人事统计工作才能真正奠定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

2.1 强化统计岗位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统计工作能力

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优质的专业人力资源,人事统计工作也不例外。在人事统计工作中,对专业术语、统计指标的理解和解释是开展实际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不是边学边做、在实际工作中慢慢摸索就可以逐渐解决的。在实际工作中,人们经常发现以往数据质量的严重问题,而如果加以调整,则牵一发动全身,工作量之大、牵涉面之广、责任压力之大会远远超出人事统计岗位人员可以承受的范围。这也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统计数据的畏难心理,即使发现问题也不愿、不能及时纠正,只能听之任之,至多向领导汇报听候处理,结果亦可想而知。鉴于这一状况,笔者认为必须加大统计岗位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切实提高他们对统计术语、统计口径、统计解释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工作的应用能力,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质量。人事统计工作同样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而这一切需要制度化、高质量的培训工作加以保证。

2.2 构建相对稳定、完备的人事统计指标体系

基层的人事统计工作普遍面临的难题是报表数量多、层次交叉、指标口径不一等问题,久而久之使得人事统计工作者易于形成拖沓、应付的工作心理,解决这一问题仅用工作纪律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制度性的问题绝对无法简单归责为个人工作态度问题。真正的解决之道乃是在整体上、由上及下地构建一套相对稳定、完备的人事统计指标体系。我国相应的统计法规、工作制度均已得到相当程度的完善,但是真正困难的问题是将这些法规、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单位应该定期对统计工作进行总结,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对比分析,及时剔除不用或陈旧的统计指标,增加新形势下新的统计指标,逐步构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校验、相互促进的相对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在大型年度统计工作开展前开统计数据协调会,明确统计范围,统一统计口径,做好事前控制。同时,统计人员在统一的标准下充分理解统计指标的内涵和外延,有效地转化处理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当数据进行及时、合理合规的调整。

2.3 做好人事统计基础工作,把住数据质量关

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来源准确可靠;加强日常人事信息的动态管理,确保统计数据具有时间效性;注重数据的积累,不仅要有现在的状态数据,也需保存历史数据,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样,在统计分析中,才能从同一指标不同时段的数据变化、对比中发现整体的变化趋势,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采取的适当的措施。

2.4 发挥人事统计资料的基础作用,提高循证决策能力

认真做好人事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深入分析的工作,为各级领导实施循证决策提供基础性的经验数据支持,这是人事统计工作任务中的应有之义。为此,人事统计工作人员在完成人事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应该加强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能力,针对单位的人员结构、人力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形成详细的统计分析报告,并提出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议性的方案,为领导及各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为人事政策的调整、人才的引进等当好参谋,促使人事统计工作更加完善,使之符合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新形势的要求。

2.5 构建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在现代的人事统计工作中,要提高人事统计的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现行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基础之上,构建完备的统计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完善人事档案数据库,逐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并与财务管理、科研管理、综合计划管理等其他数据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努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相互印证、共同提高的良好工作状态。这在一方面提高了收集各部门人事统计信息的效率,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同时,又有助于将人事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的结果快捷同步地向单位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通报,为他们掌握人事动态统计信息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依据。

3 结 语

人事统计工作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任务。只有借助准确高效的人事统计,才能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为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服务。

现实的人事统计工作还难以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只有进一步强化人事统计工作的基础地位、提高统计岗位的吸引力、提高人事统计工作的质量、使人事统计工作重心向立体化全方位的统计分析、统计决策的方向转移,才能使得统计工作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循证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和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篇

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早在2000年4月,局党组就提出了把干部业务培训工作作为土地管理工作基础的基础,并制定实施了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南京市国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南京市国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严格适用的教学管理制度;出版了一本既有部门特色又能满足培训需要的教材;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一是编写了一本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自99年10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召开新《土地管理法》研讨会之后,培训中心积极协调组织局机关各处(室)业务骨干,结合工作实际编写教材章目提纲,先后召开2次研讨会,通过反复试讲,征求学员意见,最后确定全书框架为10章46节。在具体编写过程中,克服时间紧、人手少等困难,努力做好组织协调,加班加点制作印刷制版原件,于2000年6月第一期乡镇土地管员轮训班开办前完成了印制工作,将28万字的讲义发到参训者手中,该讲义不仅填补了南京市土地管理培训教材的空白,而且被学员称为“日常工作的参考书,解难释疑的好助手”。经过第一个周期的轮训检验,根据教学员反馈意见,2000年又组织编写者重新修订讲义,经过增删、调整,六易书稿,最终定稿全书为15章61节41万多字,于2001年12月正式出版。国土资源部李元部长为该书作序,认为这本书“将土地管理的理论、法规、专业知识、工作实践和经验融为一体,既可提高理论水平,又可指导实际工作;既有实用性,又有可读性;既可作为专业知识培训的教材用于课堂教学,又可作为工作中随手翻用的工具书,用于工作参考,还可作为社会上自学自用的宣传读物用于国土管理宣传”。

二是配备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员队伍。为了保证教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抓住“严把入口、制度管理、激励跟踪”三个环节。在选聘教员时不仅重视高学历,更看重职业道德,把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主要标准,通过摸底和多次试讲的筛选,聘请了20名同志作为教员,他们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学位的6名,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具有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全等三高一全的特点,其中,地方高校教授3人、讲师1人、市局领导2人、机关处长和业务骨干14人,组成了一支教学专家与本系统内在职干部相结合的教员队伍。在教学中要求教员写出教案,准备详实的案例,提前5分钟进课堂,课后留20分钟答疑。每期轮训班结束时都发放征求意见表,由学员给每个教员投票打分,对优秀教员进行通报表扬,将学员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员。

三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相继建立了考勤签到制度、考试考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规范了教学秩序,从制度上保证学员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东西。在教学方法上坚持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观摩相结合。在轮训间隙通过召开学员座谈会,到区县调研等进行培训效果跟踪,听取意见,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参训人员和单位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全面、系统、实用,具有参考性、指导性;办班正值新旧土地管理法交替之际,及时解决了基层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训对象定位准确,从基层训起,从根基抓起,有利于国土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学管理严格,培训落到实处,收效明显;生活保障有力,学习环境安心,业余生活舒心。

近二年来,南京市国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期,参训人数973人次;承办培训班33期,参训人数

1650多人次。历时一年,完成了第一个周期的全市乡镇土地

管理干部轮训任务,参训人数292人,参训率100%,到课率98%,考试合格率100%,平均成绩93.5分。通过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南京市国土管理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有力保障了局党组提出的“争先进、做贡献、创一流”工作目标的实现。国土资源部李元部长在听取了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培训工作汇报后,高兴地说:全国18城市联席会议中有三分之二达到南京的水平,我就很满意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对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培训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于2001年12月,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交流了经验。

通过学研结合,增强了依法行政自觉性。培训中坚持把培训学习与工作研讨相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并注意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注意把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评价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面。许多同志珍惜培训机会,带着问题去,载着收获归,目前全系统业务学习已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研讨气氛越来越浓。第一个周期轮训结束后,围绕“如何开展国土管理所正规化建设”为题展开讨论,各国土管理所来稿踊跃,并有13篇被《地政月报》杂志刊用,这种自发的理论研讨反映了干部业务素质的提高,反映了依法行政意识的增强。六合县雄州国土管理所所长朱长明颇有感触:以前拆除农民多占用的宅基地时往往采取强制措施,强行拆除,引起农民误解,屡屡上访,影响了国土管理部门形象。通过培训,2000年下半年雄州所查处了两起违法用地案件,从立案到调查取证,严格按行政处罚程序操作,最终农民自行拆除了已盖好的二层楼房,既避免了矛盾激化,又保护了耕地。

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建设的时候,要不断地对新方式进行探索,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找到学生能够适应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和任课老师沟通等方式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一、与任课老师沟通

1.对任课老师的能力进行了解

我们怎么样对一个任课老师的能力进行了解呢?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操作。就是任课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给学生带来怎样的重要影响?对于课堂有怎样的驾驭能力,他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习惯怎么样?只有对这个老师的教学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听这个老师的课,这样学生在课堂生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比如,有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方言比较重。我们可以让学生注意黑板上的内容。还有的老师喜欢扯开,讲一些和课堂内容无关的内容,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学生要认真记好笔记,还要抓住课堂上课的精髓。很多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就可以委派学生担任值日的班级干部,将课后情况及时地向班主任汇报。

2.经常跟任课老师座谈

我们可以通过与任课老师的座谈来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这样才能有助于进行班级管理。我们在进行座谈的时候不但可以谈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还可以聊一些家长里短,这样可以通过活动来进行感情的联络,可以让同事之间的感情热络一下,有时候有些话是很好说的,有时候有些话是不好说的,这样就不会有怪罪之心。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男老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有在教室门口抽烟的习惯,在座谈快结束时班主任就走过去单独跟这位老师说:“兄弟,烟还是少抽点好啊!听学生讲上课前还要来一根啊!”这个老师听到后笑了笑同时也有所意识。班主任就扯开了话题。后来这名老师在教学场合再也没有抽过烟。这名老师给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3.班主任可以进行随堂听课

班主任最好能够进行随堂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一些平常不易发现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些平常发现不了的问题,这样就会对老师和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有一次班主任去听一节电路的课程,老师就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去进行电路的安装,后来发现完成最快的是平时文化课最差的学生。在课后老师进行侧面的了解,才知道他对电工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感兴趣的,自己经常在家里进行动手实践。通过听课还发现很多的学生在某些课上的发言是非常积极,在进行听课的过程中,任课老师和学生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对学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二、对学生进行管理

1.创建学生自我管理

思想是我们进行行动的先导,在从总体教育出发的过程中,就要遵循现代教育的管理理念。现代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去做学习主人,老师一定要先树立学生为主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来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来进行班级的管理。在传统的班级的管理的过程中,老师总是事无巨细的进行管理,班级干部也只是老师的助手。现在的教育理念要求要把班级管理交还给学生,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进行班级管理。在民主选举和自我推荐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管理,可以由老师主持来组织一次会议,在会议的过程中要分工具细,可以开展层层负责制度。比如,班级因为卫生扣分,就要找班长来了解情况,那么班长就要找卫生委员,卫生委员就要找小组长,依此类推,把各项工作负责到人。班长可以把班级的日常管理情况进行每日程报,班长感觉有必要的事情就要进行每日的呈报,其他的可以记录到班级的日志上,在每周五的时候可以举行班委会,向全体学生说明白情况,还有近期班级发生的情况,怎样对班级公约进行制定,还有就是同学们要进行怎么样的制定。通过几个星期学生就能进行正常的管理,班级的管理体制就形成一个体系。所以在一个班级中,班长以及班委的人选是非常重要。

2.对学生要平等对待

有这样一句话叫“蹲下来看孩子”,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坐下来和学生保持一个高度,用学生眼光来看待问题,这样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尊重,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方式。班主任要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了解,不但是认识他们,更多的是要学会了解他们,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够和学生作为朋友真正的融入学生的圈子里面,班主任不仅仅要做学生的老师,更多的是要做学生的朋友以及哥们,在学生遇到困难以及烦恼的时候老师可以及时地进行解决,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以及使命感,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班级的管理,把班主任的工作落到实处以及细处。班主任可以说是进行教育的一个引领者,如果班主任的工作做得很到位对于一个班级的发展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邱六英.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探索[J].学周刊,2014(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