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零售业发展状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信阳市城乡结合部零售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农民投资意识淡薄。尽管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自身缺乏投资意识和固有的农耕或务工的传统思想,农民的投资意识很淡薄。这样不仅会影响经济结构的转型,同样会使农民的收入与城市居民相差很大。在综合考察后发现,农民的教育程度是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阻碍收入会直接阻碍农民的消费观和投资观,同时间接的阻碍零售业的发展。据信阳市2011年统计年鉴公布数据显示,信阳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其中高中以下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0%左右,文盲、半文盲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左右。由图1的知识水平结构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农村教育还是有待提高。
(二)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速度放慢。受经济增长放缓和部分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等多重因素影响,消费升级性产品增长幅度明显回落。从信阳市2012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商品零售类值来看,信阳市基本生活消费品增速较高,而消费升级性产品增速较低。从表2,表3中可看出吃、穿基本生活消费品类商品增速较高,而其中化妆品类、书报杂志类等消费升级商品类零售额增速比较低,均低于用类商品零售额的增速。
(三)消费价格高位运行影响消费持续增长。从长期看,物价指数居高不下,加大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负担,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2012年,信阳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2%,烟酒类上涨3.6%,医疗保健用品类、居住类分别上涨1.5%和2.6%。基本生活用品类价格的涨幅较高,居民在基本生活类的支出相对就要增加,其他类的支出相对的要下降。同时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等家庭保障性支出压力较大,最终将抑制广大居民的消费欲望,进而影响零售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二、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增加创业培训。开阔农民思路,增加创业培训。政府可以将务工,务工归来欲创业人员,留守人员组织起立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涉及农业,服务业,零售业,投资方面的知识。引导富裕起来的务工人员进行创业。
(二)提高文化素质。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增加师资力量,提高学杂费奖励体质。给予农村孩子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例如输送更多的优秀农村学子进入信阳高中,信阳市二高等重点高中。将强职业技能培训,在零售业方面,多培养管理,运输系统,营销,服务业方面的人才。
(三)通过宣传改变创业观和消费观。通过新闻媒体或普通宣传方式强化零售业创业思想,改变农民的消费理念。可以通过宣传标语、新闻、广告、报刊、政府网站等宣传媒体,经常性的宣传创业投资理念,或者在人流集中处写上“想致富就创业”的标语。在新闻中可以每一期都留出少许时间对信阳市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进行报道,营造浓厚的经济环境舆论氛围,刺激农民进行投资创业并吸引中外投资者前来投资,同时要加强品牌概念。
我国的零售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特别是随着我国零售市场的对外开放,一些在国际上流行的新型零售业态传入我国后迅速得到普及和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零售业尚处于初期成长阶段,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成本居高不下、效率低下、管理松散、物流滞后等均成为制约我国零售行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说,各自的定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面对着日益成熟的、具有高度松散性和流动性的消费群体,消费内容的多元化、需求层次的复杂化和购买行为的理性化,都需要零售企业树立科学、整体的营销观念,研究自己的消费者,真正让消费者成为企业营销活动的中心。
入世后,国际零售业巨头无疑会对我国零售业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民族零售业的市场份额将被分割,其绝对利润和相对利润都将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从“微利”到“负利”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零售企业关门倒闭或破产重组就不可避免。当然,WTO的双刃剑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中国零售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有专家预测,在扩大中国商品出口业务的同时,大量国外价廉质优商品将进入中国消费品市场,会极大地补充、丰富商品市场的供应,对拉动国内需求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将促进企业的竞争实力。
我国零售业要如何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呢?
零售业从产生到现在先后经过了8次革命:百货商店、一价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自动售货机、步行商业街、多媒体售货包括邮购、网上商店等。零售业用了150年的时间形成了20多种业态,我国在90年代形成了综合性的零售革命。零售业的革命表明零售业必须进行连锁化发展,但发展的前提是业态转型。在综合性的零售革命中,百货商店的优势逐渐丧失,所以开始了专业化的发展,这是世界百货商店的发展趋势。但这种连锁化发展又不是局部的,从世界上来说其范围越来越大,对于入世后的中国更是如此,所以中国将面临着连锁化发展的大环境。
既然面对的是大范围的连锁,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套在这上面了,那要怎么实现这种业态经营呢?
首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我国零售企业长期来一直被看作劳动密集型企业,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低下。零售业的业态转型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几乎同时进行,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了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比如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集中采购管理,必然会提高采购环节的透明度,降低采购成本,更可以管理商品的库存,链接商品的销售线和生产线,实现了销售商和生产商对商品的管理,提高利润等。
其次,充分利用客户关系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无论是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还是纯网络型零售企业的网上经营,都要面对千千万万的客户,要让他们满意并成为忠诚的客户,就必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在零售企业的全面应用,将会对零售企业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可以有效分析企业市场活动的回报,挖掘企业产品的市场卖点,确定企业的主打产品,进一步明确客户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市场范围的扩大,还要求企业把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消费者和竞争者为中心的观念。同样的,客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这项工作。
电子零售制胜的四个步骤:
一是建立制胜品牌:
1.电子零售商需要新品牌;
2.保护自己的品牌;
3.实行实时营销;
4.利用各个层次的互练网促销。
二是为互联网商店做好充分准备
1.环境是关键;
2.决定选择合适的网站类型;
3.让顾客对你感兴趣;
4.使购物更简便;
5.轻松购物和用户友好;
6.检查网站的设计。
三是建立个性化的顾客关系
1.赢得顾客对网站真正的忠诚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越来越困难。
2.建立个性化顾客关系的四个步骤:
(1)逐渐了解和理解顾客;
(2)与每个顾客单独交往;
(3)让顾客自己构建购物体验;
(4)促进顾客社区的发展
四是顾客为中心的业务流程
1.顾客订单制造产品会彻底变革产业活动链。
2.创建新的业务流程。
3.充分利用外包及合作伙伴。
关键词:连锁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市场绩效;SCP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4)01-0030-05
SCP模式,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它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人物贝恩(Bain)、谢勒(Scheerer)等人建立的三段论式的产业分析范式。[1]本文主要根据“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层次,对我国连锁零售业市场结构、效率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中国连锁零售业市场结构分析
所谓市场结构,通常定义为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2]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市场进入、退出壁垒的高低、短期成本结构等,本文主要从产业集中度角度对我国连锁零售业进行了测量。
(一)行业集中度的测算
行业集中度反映了一个行业的竞争程度,是指某一行业中少数几家企业对市场的控制程度,集中度越大,竞争程度越高。行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CR)是指市场上前几家最大的企业在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因而,行业集中度常被用于确定该行业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对行业集中度进行测量的相应指标和具体方法有很多,本文选用行业集中率(CRn指数)。计算公式为:CRn=∑Xi/X(其中i=l,2,……,n),设某产业的销售总额为X,第i企业的销售额为Xi,n通常取4或者是8,该指标也称为4家或8家企业集中度。贝恩根据行业集中率对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如果行业的集中率CR4≤ 30%或者CR8≤ 40%,即属于竞争性行业。如果CR4 >30%或者CR8>40%,则该行业为寡头性行业。
测算连锁零售业的行业集中率,CRn通常以全国连锁零售业内年度销售额最大的前4家或前8家企业的年销售额之和占该年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来计算(表1中的CR4、CR8是按公式计算得出的)。[3]
(二)行业集中度的结果分析
根据表1可以看出我国连锁零售业的CR4和CR8都在5%以下,市场集中度仍处于低水平状态。2006―2012年,CR4最高也只达到3.5%,取其七年的算术平均数为3.13%;CR8在2012年急剧降低,下降为3.3%,2007年高达4.9%,取其七年算术平均数为4.4%。CR4和CR8的数值都处于较低的状态。根据美国学者贝恩对市场结构的分类,可得中国连锁零售市场仍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
表2是连锁零售业前100强企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相对值来看,2006-2012年这七年CR100的平均值只有10.4%,与国际连锁零售业巨头相比我国连锁零售行业集中度还是相当低,真正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4],全国性大型的零售连锁企业亟待建立。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管理手段和水平的提高,我国连锁零售行业还大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将面临新一轮的兼并、重组和扩张的浪潮。[5]
二、我国连锁零售业市场行为分析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加快升级以及城镇化、信息化的加快推进,我国连锁零售行业已经进入重要的转型时期。单纯追求规模数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是连锁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市场的供应看,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连锁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一二线城市零售市场趋于饱和,租金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单店销售增长难度加大。面对强劲的市场竞争,部分零售企业开始注重自我品牌的开发,加快了实体与网络零售的融合,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企业正在从前端店面的竞争转移到后端供应链上的竞争、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从市场的需求方看,居民消费将更加重视安全、环保,对个性化、多样化追求越来越强烈。为提高市场份额,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连锁零售业必须尽快适应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不断创新消费服务方式,加快业态结构调整。
(一)扩张行为分析
1.扩张速度放缓,运营效率提高
随着区域市场地位的基本稳固,以及近几年部分连锁企业盲目追求规模导致的效益低下,甚至关门倒闭,不得不让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调整了企业的经营策略,由之前的快速扩张带动销售增长转变为提升单店经营效率拉动企业健康发展。[6]根据统计,2012年百强企业的门店数量增幅8.0%,是百强统计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如表3所示2006年到2010年,百强企业开店数量同比增幅分别为26%、17%、10.6%、18.9%和9.8%,总体呈下降趋势)。分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2006年-2012年的“中国连锁百强”名单可发现,虽然从2010年开始连锁百强零售企业门店数量增幅下降,但总体销售额增幅度仍快于总体门店数量的增长,说明连锁零售企业放缓了扩张的步伐,更加注重门店运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大举进军网络销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物流、支付等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人们对网购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网购对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便捷化需求有着独特的优势,网络销售成为国内消费领域中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发展电商,网络销售快速增长。部分连锁零售企业利用自身在营销管理、物流管理、商品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对线上渠道的运营力度,加大对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的投资,展开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O2O)的多渠道经营探索。统计显示,2012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67.5%。[7]
3.扩张步伐向三、四线城市拓展
近两年,一、二线城市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受租金和人工成本两个方面影响,经营成本大幅上涨,利润空间缩小。而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网点分布相对稀少,竞争相对缓和,开店成本较低。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的实施,大量人口从分散的农村向城镇集中,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发展零售业的优势逐步显现,我国连锁零售市场布局向三、四线城市延伸。目前,我国部分实力较强的连锁零售企业已经在区域内向三、四线城市扩张,跨国零售巨头也将三、四线城市作为未来投资的重点方向。国内电器连锁零售业巨头国美已宣布将重点转向三、四线城市,沃尔玛也将江西新余、江苏镇江、河北保定等纳入拓店计划中,预计2013年将在这些城市开设30家左右新门店。湖南步步高将扩张层级由县下沉至乡镇,计划在湖南省内一些主要乡镇新设门店。
4.跨区域并购加速发展
通过跨区并购及强强联合是兼备资本实力及跨区域扩张能力的连锁零售企业进一步扩大经营网络,增强竞争实力,迅速占领区域市场优势地位的有效途径。通过并购能将竞争对手转变成合作伙伴,可消除行业内部的竞争消耗,增强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控制,增强规模优势和市场地位。2011年零售百强中销售超过百亿的企业有55家,区域性企业26家,跨区域企业29家,跨区域企业数量首超区域性企业数量。跨区域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进入新区域、扩张新业务。例如银座股份收购石家庄东购是为它进军河北市场做铺垫的。华润万家为进军江西市场,实现短时间内拓展多业态,2011年它以32.7亿元的代价收购了洪客隆百货100%股权。连锁零售业跨区域并购已是大势所趋,通过连锁经营、不断增强辐射力,积极向三四线城市、农村市场拓展,强化区域市场整合能力,提升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
(二)价格行为分析
根据市场集中度分析可知我国连锁零售行业仍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具有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经营商品类别相近,方式雷同,产品的替代性很强的特点。在中国零售业市场上价格依然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为扩大产品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以价格战为主的营销策略仍是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价格大战愈演愈烈,连锁百货、连锁超市、连锁仓储式超市常常推出特价优惠、抽奖、打折、赠品、返现金券、会员卡等形式进行价格战。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战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获得更多实在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市场结构的调整。连锁零售企业要想在降价竞争游戏中分得一羹,必须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和流通费用,则一些劣势企业会退出市场或被资产重组,有利于市场结构的优化。然而,将价格作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并非长久之计,利润是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营成本的上升以及利润空间的压缩,往往让企业力不从心,会忽略对商品质量的掌控,出售假货、劣质商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连锁零售企业声誉及持久竞争力的培养。企业要获得长期利润必须依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
三、我国连锁零售业的绩效分析
根据哈佛学派的SCP范式,市场结构的最终作用点是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厂商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达到的状态。[8]以下主要从厂商是否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是否满足社会需求两方面来评价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市场绩效。
1.资源配置效率层面
在产业组织学研究中,利润率这一指标常被用来衡量行业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连锁零售业利润微薄,从2004年零售市场开放至今,零售业在一、二线城市的扩张已将近持续10年,一些城市的大型商业网点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扩张、雷同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经营效率降低、竞争无序。2012年百强连锁零售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下降,近半数企业的利润增幅低于5%,利润出现负增长或亏损的企业数量明显高于往年。
面对激烈的竞争,内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纷纷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已由规模转变为规模和效益并举的综合能力的竞争阶段,但我们必须看到内外资企业在利润率这个绩效水平上的重大差距。近年来,我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平均纯利水平不到2%;而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lO%左右,纯利达3.4%。[9]图2是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制作而成,选取了沃尔玛、亚马逊、苏宁电器、银泰百货和当当网五家囊括国内国外、不同零售业态,以及不同零售行业的零售企业。沃尔玛代表国外传统零售;亚马逊代表国外电子商务行业;苏宁电器和银泰百货分别作为国内家电专业卖场、百货商场的代表;当当网代表国内图书、百货电子商务。从图1可以直观的看出,国内零售业利润率与国外零售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满足社会需求层面
目前,80、90后已成为消费的主群体,消费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他们更加注重服务消费,更加重视品牌和文化内涵,对食品安全和健康、购物的便捷性等问题更加关注,个性化、情感化、便利化消费特征更为明显。连锁零售业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城市大型商业区迅速扩张,商场、超市、百货、商店等各种零售业齐步并进,全国各地普遍形成了激烈竞争的局面。中国连锁零售业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缺乏自主创新,市场定位雷同。大部分零售业态都是直接从国外引进或相互模仿的,创新精神的缺失导致商品品牌、商品价格、商品陈列以及商店环境设施等趋于雷同,营销手段、管理方法大同小异,品牌形象模糊,给人千店一面的感觉,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难以培育自己的忠诚顾客。由于各零售企业商品品质和服务水准差异不大,对顾客难以形成长期吸引力,导致各商场多在同一层面上过多竞争且多采取层次较低的价格竞争。虽然近年来一些连锁零售企业已意识到创新零售业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混合模式转变,在专业化和精品化方面也开始了新模式的探索,出现了大众百货、时尚百货、高端百货、社区超市、生鲜超市等,但规模还较小,模式还较少,市场的潜力还值得更深刻的挖掘。在未来,连锁零售企业要做的不是紧跟消费需求,而是创造市场需求,引导消费需求。
四、我国连锁零售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法律法规,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外国连锁零售巨头进入中国连锁零售市场,为国内零售业发展增加了新元素,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市场化调整。然而,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零售业,不仅仅是挤占部分零售业市场的问题,还事关制造商的生死。当外资企业手持巨额订单大规模采购时即可凭借网状流通渠道优势和定价优势,向制造业终端、乃至向中上游产业链实施纵深控制的战略。[10]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鉴于零售业渠道命脉的影响力,我国理应按照国际惯例,就国内零售业和制造业的后续发展,作出独立自主的政策安排,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要继续完善与连锁经营有关的管理条例和政策法规,加强对零售企业实行跨产业转移的指导和支持,消除行政壁垒,打破地区分割,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零售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不断壮大零售企业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大规模的零售企业集团。此外,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要做好商业网点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必要的政府调控,引导连锁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向有效市场集中度发展。
(二)树立新理念,培育盈利新增点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目前存在规模过小、类型相似、业态趋同、竞争过度等特点。连锁零售企业必须打破一味模仿的旧观念,树立新理念,转变经营方式,培育盈利新增长点,以实现自身实力的壮大和规模的扩大。加速店铺扩张,低位价格竞争治标不治本,连锁零售企业唯有转变原有盈利模式,提高自营能力,开发自有品牌,才能减少中间流转环节,有效降低成本,才能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为消费者需求服务,最终创造企业价值。此外,多业态经营是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和群体的需求。根据消费者需求,打造差异化、专业化、精品化的不同业态品牌,既可培养消费群体对品牌的忠诚度和信赖感,也有利于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力。
(三)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连锁零售业要在现代市场中实现不断发展必须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必须借助自动化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这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立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的连锁经营创造了条件,完备的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唯有不断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才能提高货物的配送效率,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才能增强企业协调、管理能力,快捷高速且精确无误地处理连锁带来的大量繁重事务。连锁零售企业可通过信息系统加速普及自助结账、电子价签、RFID技术,利用技术设备实现部分岗位自动化处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候艳良.谈SCP范式在中国的应用与新发展[J].商业时代,2011(5):127.
[2]刘颂.我国连锁零售业竞争力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37.
[3]吴波.我国零售连锁企业规模化扩张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1:17.
[4]王崇彩.中国连锁零售百强企业发展状况分析[J].经济纵横,2012(8):108.
[5]朱亚萍.中国零售业面临第三次挑战及其应对思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7):83.
[6]闫星宇,王小佳.我国零售连锁企业城市扩张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37.
[7]中国行业咨询网.2013年中国零售业发展特点浅析[EB/OL].[2013-10-30].
[8]叶森.中国超市业市场结构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零售商加快了在全球投资扩张的步伐,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的资源配置、最优的零售经营地理位置、完善的生产组织等进行市场的扩张。零售巨头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已经成功实现跨国经营,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就我国零售业在境外进行直接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为零售业的跨国经营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零售业;境外直接投资;管理;风险;防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消费潜力的市场,也更成为全球零售巨头们纷纷投资的目标。目前,国际零售百强企业中,已经有一半以上的零售企业进入到中国市场中。面对与这些跨国零售巨头同场竞技的激烈局面,我国零售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逐渐成熟起来。我国一些大型零售业已经在不断激烈的竞争中选择走出去的方式来实行零售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路径。例如:国美电器、北京华联等。对于我国零售企业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水平?如何寻求国外零售市场扩展生存空间?如何在庞大的国际市场上获得盈利、分得一杯羹?这些都是值得我国零售企业深思的问题。
一、我国零售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
我国零售业在境外进行直接投资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特别是一些来自于东道国的风险,如政治风险、文化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存在将一直伴随零售业境外投资的全过程,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风险,我们必须正视并对风险进行认真分析。
(一)政治风险
这主要是指东道国的政府在商业运行中出现的非预期的改变游戏规则的、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可能性。政治风险将对境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经营的终结、收益的降低、进口成本的提升、运营成本的提升、资金无法及时回国等。政治风险的存在不仅仅限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还存在于经济发达国家中。造成政治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东道国政策的变动、政府当局领导层的变化等。在很多国家中对零售业的竞争设置了一道屏障———限制性法规,其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国外零售业的过度竞争、垄断竞争等局面的出现。例如:在马来西亚,就对直销公司的成立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法国的地方和全国城市商业计划委员会将对大型的店铺发展进行管理,并规定不得随意建造超市,特别是对于那些大面积店铺的审批制度更是严格。再例如:2011年发生在利比亚的战争,使得中国在利比亚投资的众多项目受到严重影响,中方零售企业损失惨重;2012年,北朝鲜的单方面毁约使得中国的境外投资损失2.4亿元。
(二)经济风险
所谓经济风险主要是指零售企业在东道国进行经济活动时,由于东道国的宏观经济出现波动等因素导致的境外直接投资者出现未来收益不确定的风险,简单而言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经济指标变动等为境外直接投资带来的风险。当东道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时,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较小;如果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佳,那么境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必定面临较大的风险。例如:宏观经济风险,在零售业进行境外直接投资时必须先对东道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在这方面零售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上具有权威性的各大机构的数据库、网站等进行查询。我国商务部也提供了一些合作国家、地区的投资环境评估报告和分析,可见,零售业在境外直接投资前对东道国宏观经济指标的考量越全面,在境外投资遇到的风险就越小,投资的收益也就更有保障。另外,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也是阻碍零售业境外直接投资的一块硬伤。
(三)文化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是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人们的生活价值观、欲望满足的条件、消费模式、生活习惯、工作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影响,零售业境外直接投资活动由此而产生的诸多不确定性。这种风险在我国零售业中极为明显。我国零售业的成长背景是社会主义国家、东方儒家文化,与西方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成长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文化差异,将会给东道国带来一种被入侵的感觉,严重的还会引起当地的民族主义冲突。例如:在西班牙的中国鞋业零售商受到西班牙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攻击,从游行示威演变成恶劣的烧鞋事件,对中国鞋业零售在当地的发展极为不利。
(四)法律风险
主要是指在境外进行直接投资的企业由于其经营活动不符合东道国的法律规定而导致的风险。我国零售业在境外进行直接投资时一定要对东道国的法律法规进行研究,特别是关于环境保护、劳工、知识产权、税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关于零售业使用临时工的劳动合同中,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不能超过六个月,但是在非洲加蓬,法律规定,如果临时工使用的时间超过以后就会自动转为长期工,如果想解除合同,企业必须向其支付等同于正式工的薪酬,同时还必须支付相应的补贴。
二、零售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措施
(一)为零售业创建良好的境外直接投资环境
无论是在国内进行投资还是在国外进行投资,同国内投资环境相比,境外直接投资的环境更加复杂、各种不可控因素更多,因此,维护良好的商业环境并不是单靠零售业就能掌控的。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必须建立各种双边投资、多边投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为我国零售业走出国门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前,我国已经同英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建立了经济高层的对话,同世界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并签订了十个自由贸易协定。近期,出访英国,两国达成了在经贸、文化等各领域的投资合作,共计达成了150项合作协议,涉及金额约400亿英镑,这为我国零售业走向欧洲创造了条件。
(二)整合资源,适时进行兼并重组
目前,就世界零售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兼并重组一直就是零售业巨头们迅速扩张的主要手段。例如:沃尔玛在1997年进入欧洲,收购了拥有21家连锁店的德国韦特考夫,1999年,沃尔玛投资了150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的大型超市阿斯达,从而一举奠定了沃尔玛在欧洲的地位。我国零售业在国内发生了诸多并购如华润收购家世界等;在国外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已经是一种趋势,如2014年三胞集团旗下南京新百成功收购了英国弗雷泽百货商店集团89%股权,成为中国零售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境外投资。零售业通过兼并重组构建了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商业集团,实现了资源的优质组合,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并购有风险,在兼并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并购流程,充分保证并购方案的合理性,重视并购后企业资源的协调。
(三)实现业态组合经营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零售业的服务形式出现了多样化的需求,这也就要求零售业必须以多样化的业态来适应这一变化。在国外,零售业主要是通过业态组合经营的方式来赢得顾客。作为一种纵向发展的战略,业态组合经营有效的分散了零售业的经营风险,为零售业的发展扩展了市场空间,更有效的实现了优势互补、品牌意识加强、资源共享的优势。
(四)建立并完善境外直接投资风险控制体系
对于零售业境外直接投资行为而言,所面临的风险很可能已经超越了自身能够控制的范围,因此,零售业必须建立通过一套完善的、多角度的包括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等在内的风险控制体系。
总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大环境下,国际零售商们加快了在全球扩张的脚步。我国部分零售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通过多年国内国际经营的激烈竞争,在资产规模、投资管理及风险防控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内外跨国经营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借鉴、国家走出去政策的支持,将为促进我国零售业走出国门,以攻为守,抢占国际市场,构建全球产购销网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熊毅 单位: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宋则.我国零售业改革与发展中长期三大战略要点[J].中国流通经济,2012(05):13-18.
【关键词】零售业态;信息技术;比重
一、引言
由于各零售业态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今各业态之间大多采用压低价格、薄利多销的消极方式赢得零售产业中的一席之地。而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企业的利润一减再减,致使不断缩减成本,保证不了产品质量,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损害。这样长期的恶性循环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问题,根本无法进一步推动零售业的发展。因此零售业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零售业态的创新,以弥补现有的不足,对未来业态及企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关于零售业态研究的文献综述
据我国2001年8月推出的《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零售业态是动态的、发展的概念。随着生产和需求的发展,零售业态也在不断地发展。郭彦玎(2010)提到,零售业态的内在组合要素包括:目标顾客、购物环境、商品构成情况、定价、服务方式等。零售业态的实质是这些要素的组合,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业态。
张越(2003)总结道,虽然传统大型商场所占比重仍较大,但其老态日渐显露,连锁超市、便民店、专卖店、专业店、仓储商店等新型商业形态发展势头强劲。我国各种零售业态形式彼此间的完全替代现象并未出现,零售业的经营方式和销售方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互相借鉴、兼容互补、自我更新、竞争并存的局面。
三、中国零售业态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一)零售业总体发展状况良好
自2007年以来,我国零售业总体发展状况良好,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210.0亿元,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数量为26691个,营业面积达10044.0万平方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6998.4亿元,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数量为52306个,营业面积达12756.8万平方米。2010年与2007年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75.99%;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数量增长了25615个,翻了近一番,零售业营业面积年均增长率高达127.01%。
(二)零售业态结构演变
从各业态的销售额总量来看,自2007年以来,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业态销售额呈明显上升趋势,仓储会员店和专卖店起伏较大,但基本呈上升状态。家居建材商店和厂家直销中心销售额降低明显。
从2007至2010年各业态平均单位面积销售额来看,仓储会员商店、专卖店、专业店销售效率稳居前三。便利店销售效率中等,虽有起伏,但总体效率呈上升趋势。百货店销售效率中等稍低,但趋势平稳。厂家直销中心在2007-2008年销售效率较高,但2009-2010年急速降低。折扣店和大型超市销售效率较低,但较为平稳。超市效率低但在不断提高之中,上升趋势稳定。家居建材商店销售效率低,且有下降趋势。
(1)零售业态已形成新结构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见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营业面积和销售额总和均占总体比重达90%以上,其中百货店的比重仅占10%左右,因此我国零售业态已突破以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相对固化的格局,形成以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商店等多种业态为主导,便利店、折扣仓储会员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厂家直销中心等多种业态并存的零售业态新结构。
(2)大部分新业态发展趋势良好
四、零售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主导业态销售效率较低
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合计比重达零售业90%以上,但在2007-2010四年间,除专业店单位面积销售额在平均水平以上,平均单位面积销售额约高出平均水平1.99万元/平方米18.6%,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均低于平均水平,平均单位面积销售额分别低于平均水平36.7%、22.6%和10.1%,可见主导业态销售效率较低,因此要保持零售业的良好发展趋势,零售业态不得不提高各业态销售效率,特别是各主导业态,而业态创新则是今后零售业态的发展方向。
2.部分新业态发展滞后
家居建材商店和厂家直销中心在营业面积和销售额总额和比重两方面均明显缩减,2010年,家居建材商店和厂家直销中心营业面积相较2007年分别下降7.8%和23.1%,比重也分别从0.76%和0.06%下降至0.49%和0.03%;销售额则分别下降29.3%和69.6%,比重分别从0.47%和0.07%下降至0.21%和0.01%。这两种业态本身占零售业比重不大,发展较滞后,且呈缩减趋势。另外,便利店的发展前景为多数学者看好,但2010年便利店营业面积和销售额总额及比重均较2007年减少,且2007-2010年基本呈下降趋势,可见我国便利店业态发展前景也并不如意,较为滞后。
五、分析我国零售业态发展对策
在主要零售业态销售效率偏低以及传统零售业态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之下,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给零售业态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那就是将零售业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以更好提升零售业态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零售业的融合
随着信息业的日渐扩大与百货店、大型超市等业态的销售效率低下,在零售业中融合大量信息技术成为必然的趋势。我国零售业目前属于业态层次不齐的情况,且差距十分明显,整体规模偏小,但是各项成本如物流费较高,企业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差距较大,其中最突出的部分就是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技术在零售企业中首先是数据采集,其次是数据传输,第三是数据存储,第四是对数据的分析。另外还有数据的服务能力,作为一种资源被内外部供应链伙伴广泛应用,来解决源自于本地需求与总部网络集中服务差异化的复杂流转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零售连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店面基本管理,第二层次为对于企业总部+物流中心+门店的联网式集成管理,第三层次则升级到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高度,目前达到第三层次的中国零售企业大约只为20%。
在信息技术的渗透下,零售业在店面、商品、人员管理上都起到了决策作用,同时增加了顾客信息的获取量,减少了繁琐的人工处理过程,降低成本。
如今衡量一个零售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和市场份额,还有该企业的顾客保持率。想要维持或者增高顾客保持率,就应更主动的提供服务与产品给顾客来显示出商品的价值。在顾客熟悉这种模式后会发现自己寻找需要产品的时间有所减少,使消费更为便捷,于是顾客便会倾向于这种由产品“自动上门”的消费形式。
鲁敏、乜标(2010)认为顾客让渡价值是推动零售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零售业顾客让渡价值函数为:CDV(顾客让渡价值)=TCV(总顾客价值)-TCC(总顾客成本)。其中影响TCV的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TCC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精力成本。
然而并不是企业主动提品与服务给消费者就会接受。只有通过掌握正确的消费者信息,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信息多数是由信息技术POS终端来采集的,而增加TCV中的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减少TCC中的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精力成本都是需要通过信息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已不再是辅助技术。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零售企业,就必须与信息化融合,它能带给零售业新型的业态经营模式,使得企业利润与CDV同时增加,达到双赢的局面。
韩国三星与宝洁韩国公司早在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双方签订项目从2003年4月开始实施洗发水品类作为品类管理的试点,主要在两个门店中进行,其中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有关没法品类的消费者研究、产品的有话和货架空间管理。经过十几周的测试,确定了新的货架空间管理,剔除了某些低档货品,并且按照消费者习惯,排列高、低和中档次产品。测试的结果是销售额和销售量增加,库存天数减少。
(二) 网络经营模式
网络化是零售业未来的主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通过网络来开展销售。通过网络化的技术手段,可以改造传统零售业的设施环境、经营管理方式和经营服务内容,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获得商业业务边际成本的递减。无店铺销售的产生改变了传统实体店铺销售方式。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建立门店或者在有市场需求空间的场所设立自动售货机,改变了传统零售经营成本的构成。同时对于消费者及零售商双方也具有优势:
1.电子零售的互动交流形式给予消费者便利
电子零售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要求。它改变传统商品间接流转机制,以浏览网页的方式,让消费者对商品信息一目了然,达到亲临现场的效果,同时在线下单购买,减少外出所消耗的人力财力。此外,电子零售具有高效率性,它超越了传统零售经营面积的限制,理论上可无限地陈列商品,消费者只需挪动鼠标就可浏览。它还突破了店面营业时间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消费者有网络,随时可以点击购买,这种超越时空的购物,充分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效率观。
2.电子零售的链条式经营使零售商受益
零售业中,商家经营首要考虑的就是成本和利润。传统零售商品流转需要经过多个批发零售商,最后到达消费者,中间环节多成本高。而电子零售通过互联网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最直接的传输渠道,把消费者和供应商、经销商、运输商等紧密联系起来,计划、采购、销售、存储和支付等环节变得简单,把零售营运的成本降到最低。同时,消费者从网上直接下单购买,便于零售商从消费者处得到需求信息,及时全面的掌握消费者的个人资料,从而获得更多顾客。
作为电子商务型网站1号店于2008年7月正式上线,不到三年时间,销售额从第一年的417万元增长到去年的8.05亿元。与从垂直门类切入电子商务领域的当当网、京东等不同,一开始1号店就定位为“网上超市”式的综合品类零售商,消费者很快就找到它的相似比喻体:“网上沃尔玛”。沃尔玛更是在2011年5月13日与中国线上综合零售商1号店宣布达成战略入股协议,沃尔玛将取得后者少部分股权。由此可以说明,网络经营模式给予零售业无穷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赵 钢.零售业信息化“老生新谈”[J].中国商报,2005(9).
[2]朱博航.7-11连锁店的成功经营模式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启示[J].中国商贸,2010(22).
[3]曹源.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零售业态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2).
[4]郭彦玎.中国零售业态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J]. 知识经济,2010(11).
[5]陈敏.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业态变迁分析[J].企业活力,2004(10).
[6]刘晓雪.竞争与共生:中国零售业态结构演变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1).
[7]房广霞.刍议我国零售业态的创新与发展[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4).
[8]夏露.零售业态的变革与电子商务[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关键词:零售企业;商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094-02
引言
零售业,被称为“选址的行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任何一家零售业投资企业来言,选址前的可行性分析称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商圈分析,作为选址可行性分析的关键,越来越引起零售业的关注和重视。商圈,是指以零售商店为中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距离向周边范围地区伸展和扩散,吸引消费者的辐射范围,是一个零售企业的营运能力所覆盖的空间范围和地理区域。成功的商圈分析,不仅可以帮助零售业投资方确定最佳店址,而且还能够帮助零售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采取合适的经营策略,更好地统筹消费者、商品、物流等资源,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实现销售目标和提高获利能力。
一、零售业商圈理论
1.雷利法则:美国著名理论家威廉·雷利认为,零售业的商圈深受人口数量和空间距离的影响。人口数量越大,分布越密集,则其销售能力和销售成果越好。相反,空间距离与销售结果称反比。威廉·雷利作为零售业商圈研究的领头人,开创性地提出雷利法则,具有深刻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零售业的商圈研究中,雷利假定,消费者仅会选择空间范围内的一家零售业发生消费行为,但在实际中,这与消费者消费行为存在偏差,消费者本身具有消费选择权,其可以同时在不同零售企业实现消费目的。
2.赫夫模型:基于雷利法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缺陷和瑕疵,美国零售学家戴维·赫夫提出:零售业商圈与它的吸引力息息相关,其影响因素不能简单地概括为人口数量和空间距离。赫夫认为,消费者对实现消费行为的地理位置的选择,还受零售企业规模的影响。倘若同等人口密集度和消费能力的两个区域,小规模零售店的销售成果明显不如大规模零售企业的显著。
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雷利法则和赫夫模型所限定的影响因素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赫夫模型和雷利法则只能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探讨,而确实有可行的实践应用价值。在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要从全方位、多角度来研究分析零售业商圈。
二、零售业商圈分析
(一)外部环境
1.人口与消费能力因素。零售业商圈在人口数量、人口密集度的影响基础上,人口消费能力和收入情况、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年龄层次、性别差异以及人口数量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良好的购买力和消费习惯,对于零售业商圈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竞争状况和市场饱和度。零售业商圈的形成深受同行业竞争能力和本地区市场饱和度的影响。目前区域内,现有零售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新增店面的可能性以及各个零售业的发展状况、销售情况、特色项目等成为零售业选址时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一般而言,竞争关系的零售企业的聚集,一方面会使竞争效应愈演愈烈,譬如肯德基和麦当劳,两者每家分店的店址在空间距离上都较为接近,在肯德基店址附近一般都会伴随有麦当劳。另一方面则会产生放大效应,扩大零售业的影响力,以此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前来消费,例如商业街的形成,多种品牌和产品的聚集,能够增加企业的宣传效果和知名度。
3.周边环境和产业结构。零售业周边环境及产业结构对零售业商圈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一个企业的外部环境是以工业制造业为主,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其零售业商圈的形成在规模和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譬如,零售业位于学校周边地区的商圈与医疗机构周边的商圈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必然会各有特色。换言之,在零售业商圈选址和形成时,要全面考察周边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分布情况,从而企业能够合理调整战略方针政策,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营销战略。同时,良好的交通状况和便捷的可选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等,有利于零售业商圈的发展。
4.配送距离。零售业企业中产品周转和运输占有重要部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环境下,零售业纷纷打响价格战和成本战,谁能在降低成本中占有优势,谁就是赢家。因此,物流配送成为零售业商圈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配有自检物流中心的零售企业来说,新店的选址还应考虑物流配送的效率。像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以及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大宗商品交易,对物流配送的及时性、便利性以及成本要求较高,因而在商圈形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内部因素
1.商店功能性。零售业商店的规模、经营范围以及产品种类的丰富度,作为零售业商店功能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商圈的分析研究中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能够增加零售业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从而能够有利于零售业商圈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而言,以生活必需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零售点,其商圈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较小,像小型超市等;以价值较为贵重产品为销售产品的零售企业,如周大福等珠宝店铺、宜家等大型家具中心其商圈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规模可以任意扩大,而应该保持在与零售业商圈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相符的规模内。
2.店内环境。店内环境的优劣能够影响企消费者的舒适度和消费欲望,是零售业吸引商圈的关键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店内产品的陈列和摆放、店内装修环境、卫生环境、甚至是灯光背景等因素。星巴克咖啡之所以在国内备受追捧,其中舒适的店内环境因素不容忽视。人性化的家具摆设,良好的无线网络配置等外在因素,吸引白领等商业人士的青睐。
3.信誉和服务水平。信誉和服务水平,作为零售业企业的无形价值,看似无形,却胜过有形。良好的企业信誉和服务水平,能够提高零售企业的知名度和顾客满意度,从而能够吸引更多慕名而来消费者和潜在顾客,因而可以扩大企业商圈,提高企业销售业绩。
关键词:零售业;地区;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3
区域非均衡是转轨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从企业财务的角度看,这一特征至少有着二层含义:一是对不同地区公司财务状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微观层面加深对地区差异性的了解;二是通过对不同地区公司财务状况的比较,可以为投资者投资组合优化提供有用的信息。然而,由于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很多,因而地区差异是否是一个显著的影响因素仍不得而知。例如,企业财务状况跟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跨地区的生产或销售,来减少地区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选定我国不同样本地区的零售企业上市公司,利用一系列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来对不同地区的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一、指标体系的设定
指标体系是本文后面实证部分的基础,因而有必要先对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指标体系做个梳理与说明。根据通常的财务分析方法,企业财务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反映。
1.营运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资金周转及其资产利用效率的能力,反映的是企业销售质量、购货质量、生产水平等。具体指标有以下几种:
(1)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存货
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在存货平均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存货周转率越高,企业财务状况越好。
(2)应收账款周转率 = 赊销收入净额 /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的次数越多,表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及时收回贷款,还有助于企业减少或避免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和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3)流动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越好。
(4)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率是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
2.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指一个公司长期的财务灵活性及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一家公司全部的经营活动——融资、投资及经营均影响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分析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资本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
(1)资产负债率 = (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 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同时也衡量了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的程度。
(2)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面临的流动性约束情况。若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着到期偿还债务的困难。若流动比率过高,这又意味着企业持有较多的不能赢利的闲置流动资产。
(3)速动比率 = ( 流动资产 — 存货 )/ 流动负债
这一指标用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财力。
(4)现金流动负债比 = 经营现金净流入 / 流动负债
这一比率可以从现金流动的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
3.盈利能力指标
获利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中的主要部分,所有报表都与获利能力分析有关,其中损益表最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
(1)每股收益 = 净利润 / 年末普通股份总额
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每股税后利润创造能力,比率越高,表明所创造的利润越多。
(2)主营业务利润率 = (主营业务利润 / 主营业务收入 )* 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营利能力,是企业营利水平的主要标志。
(3)权益净利率 = (净利润 / 年末股东权益)* 100%= 资产净利率 * 权益乘数
这一指标反映了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
(4)总资产报酬率 =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总资产
这一指标反映了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4.成长性指标
公司成长性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能力的发展状况,描述公司这一特征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这一指标反映了企业最根本的成长基础,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和判定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
(2)主营利润增长率 = (本年主营利润-上年主营利润)/ 上年主营利润
这一比率是反映公司赢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指标。与上一个指标相结合,该指标可以用于分析企业成本的升降程度。
(3)净利润增长率 = (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 / 上年净利润
净利润的连续增长是公司成长性的基本特征,如其增幅较大,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
(4)总资产增长率 = (本年资产总额-上年资产总额)/ 上年资产总额
资产增长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潜力高的企业一般能保持资产的稳定增长。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本期资产总体规模的发展状况。
二、不同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实证
本部分根据上面的指标体系设定,来对我国不同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下面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东北四个不同的样本地区,所用的数据均来源于新浪财经网,时间是2007年样本上市公司的财务季报。在对不同地区样本公司的选择上,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每个地区分别选择四个样本企业进行分析,目的是通过对不同地区样本企业财务状况指标平均值的比较来考察地区因素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1.营运能力分析
表一是根据样本企业财务状况指标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不难发现,不同地区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表现出如下特征:中部>东部>西部>东北部。具体来看,中部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比东部企业高0.9494,东部比西部高4.1551,西部比东北部高2.69。据此,总起来看,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是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关联性的。但是一个特殊的现象是,经济并不是很发达的中部地区上市公司零售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却高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国家实施中部大发展战略所引致的中部经济高速增长有关。不过,另一方面,同样享受国家开发政策的东北地区的零售企业表现却远没有中部好,这可能表明国家的东北大开发战略尚未真正的发挥效益。当然,这也可能与中部零售业可以更容易辐射到东部地区有关。
不同地区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较如下:东北部>西部>中部>东部。具体的,东北部比西部高372.61,西部比中部高252.38,中部比东部高178.8。可见,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东北部企业管理水平远高于其它地区,而东部企业则明显的落后。
很容易看出,四个地区零售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相差不大,这点与零售业的行业特点有关。需要指出的是,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率值在几个地区中最高,说明西部公司在流动资产管理上还是要优于其它地区。与此相似,总资产周转率分析表明西部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要优于其它地区,实际上,这也反映了流动资产与总资产流动特质的相似性。
2.偿债能力分析
表二给出了反映不同地区资本结构偿债能力四个指标的平均值。容易看出,东部公司在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两个指标上表现优异,而另一个指标现金流动负债比则是西部公司最高。从财务分析的角度看,这表明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零售企业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高。另外,东北部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其它地区,但其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又低于其它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这表明东北部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偿债风险过大。
3.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分析
表三给出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与获利能力的四个指标的平均值随地区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总资产报酬率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大致是东部和中部企业领先于其它两个地区企业,说明两个地区公司的经营状况不错。特别的是中部地区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和权利净利润比其它地区要高,且该地区上市公司的其他两个指标也在排名中比较靠前,显示中部公司整体上盈利能力好于其它地区。当然对于每股收益来说,东北部地区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远高与其它地区,投资东北企业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4.成长性和发展能力分析
表四给出了反映企业成长性四个指标的不同地区排名。可以看出,在发展能力上各地区表现差异很大,发展能力最好的是中部公司,其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平均主营利润增长率都排名第一。而在前面几个指标评价体系中表现较好的东部公司,其总体规模在扩张,但是主营业务的收入却在减少,这说明是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引起东部地区零售企业总资产的增加,其成长性有待进一步考察。
三、不同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特征总结
对上面实证结果进行总结,可以得到不同地区零售企业财务状况的如下特征:
第一,与其它地区相比,处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具体来说,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中,东部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几个地区上市公司中表现最好,且其资产负债率低于东北部和中部,表明该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是几个地区中最好的。从盈利能力来看,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是不错的,其平均总资产报酬率在几个地区中最高,其他几个指标排名也较靠前。但是在成长性分析中,其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负,主营利润增长率也最低,说明东部企业的成长性不如其它地区。
第二,从综合比较来看,中部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几个地区中最均衡的。具体的,一是营运能力分析表明,中部公司在存货管理上表现优秀;二是在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分析中,中部公司的两个指标——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只稍低于表现最好的东部公司,而其现金流动负债比较高、资产负债率较低,表明中部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三是盈利能力指标计算结果显示,其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权益净利润表现突出;四是其反映成长性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平均主营利润增长率等指标都排名第一。这些指标均显示了中部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
第三,西部企业和东北部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相对较差,但在某些指标分析中还是有表现突出的地方。例如,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在几个地区中最高,说明西部公司在资产管理上要好于其它地区。同样的,其现金流动负债比指标计算结果也表明西部公司的偿债能力不错。与此相似,东北部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则在应收账款管理和流动资产管理方面表现较好。另外,这一地区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也表明其在主营业务方面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四、研究对投资者的意义
对投资于零售企业的证券市场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对于投资者的决策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而,分析各地区企业财务状对于投资者选择有效的投资证券和证券组合具有基本的重要性。如果将地区因素作为影响零售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深层次因素,那么对证券市场投资者而言,本文的研究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中部地区上市公司可以成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零售业公司时的优先选择。与一般观念中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一定优于其它地区上市公司不同,中部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在各个指标体系分析中表现优秀。具体的,在营运能力分析中可以看出中部公司在存货管理上表现突出。在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分析中,表明中部企业的偿债能力强。在盈利能力中,其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权益净利润表现突出。特别是在成长性分析中,其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平均主营利润增长率都排名第一,这都显示中部零售业上市公司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值得期待,投资者可以考虑长期投资。
第二,东部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表现在某些方面比不上中部地区,但其偿债能力是几个地区中最好的,而其赢利能力也有较好表现。整体来说,东部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仍是不错的投资对象。不过,投资者要特别注意它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指标在几个地区中排名最后,说明东部公司管理应收账款的效率不高,这会降低企业的营运能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成长性分析中,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负。但因为本文所用样本数据是截面数据,而非时间序列数据,因而还不能判定东部公司的成长性一定不好。例如,从实际来看,上述情况的产生也可能是07年整个零售业大发展造成基数太大引起公司短时间主营业务收入下滑所致。总之,短期投资者可以考虑对东部地区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但对于长期投资者,还是应对该地区主营业务利润变化密切关注。
第三,投资者应对西部和东北部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保持谨慎。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和东北部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相对较差。但就这二个地区比较而言,似乎东北部地区上市公司更具有投资价值。因为从分析结果来看,东北部地区上市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和流动资产管理等指标的表现相对不错。另外,其每股收益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也较好。但是投资东北部上市公司要随时关注其偿债能力,因为相关财务指标显示,这一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偿债风险相对较大。
参考文献:
[1]张星.我国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成因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05):13-15.
[2]王文锋.我国零售业态的区域竞争态势比较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04):16-18.
[3]黄解宇.我国上市公司区域发展状况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02):195-196.
[4]张耀辉.我国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1998(04).
[5]章晓霞.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06.
[6]吕长江,赵岩.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类研究[J].会计研究,2004(11):53-61.
【关键词】电子商务;零售业;经济环境;前景
我国电子商务已经从1997年开始,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回首这十六年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经过萌芽到起步,然后到冰冻,中间的复苏与回暖期,最后到高速发展期,然后进入一个转型期和升级期,经过这此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在零售业实现飞跃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提高线上的营销效率和推广的力度。电子商务在零售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呈现繁荣的景象,但是电子商务在零售业的发展并不是很乐观,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依赖于中国并不成熟的互联网,同时我国电子商务还存在着诸多配送和服务的问题,因此要实现零售业电子商务化,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为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据2013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近年我国网络用户的数据列表如下: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中国的电子商务在我国零售行业的应用有非常好的前景。自2011年起,国内各大电子商务网开始了一个百货零售化的发展战略,开始了垂直向多元化发展,卓越亚马逊总裁王汉华开始定位公司的经营发展目标,他提出:卓越亚马逊是网上的百货商城,同时也是网上正品百货的商城。
2005年卓越亚马逊销售的产品不仅涉及到图书、教育和音像等六大类,同时卓越产品种类也达到史无前例的150万种,当卓越亚马逊立志成为“正品百货商城”捍候,当当网也同样宣布将进军百货零售领域,将市场目标指向了“御宅族”群体。从这些零售巨头的反映来看,未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将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很多优秀的企业将通过电子商务为网民提供更多的便捷式的服务。
电子商务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个挑战。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站在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控全局高度,认清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建设的形势,解决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协调好零售业发展过程中的各关系,通过电子商务管理,以全面实现零售业的信息化,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企业的规模小是我国零售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市场集中化程度太低,网上销售的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我国的零售商业的集中度只有百分之十,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集中达到了百分六十。
二、电子商务在我国零售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零售业电子商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时也有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供应链管理和仓储管理信息解决的方案,近百家大型连锁商场更是开辟了网上连锁的商场,一些大型的超市和百货公司也在建设电子商务体系和交易发展平台,信息化的发展给我国的零售业发展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促进了商品销售每年增加百分之十的收益,所以电子商务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趋势。
(一)网络利用率不高
由于企业营销方式过度单一,营销策略并不佳,不少现在开展零售业务的企业信息开始慢慢老化,所以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商务的发展,大部分上网企业的网络营销仅仅是表现在网络广告与宣传促销上,并没有形成一套能够适用于我国的国情的营销策略,所以对于网络的调研、网络分销和网络资源的开发、网络营销服务等行销活动,涉及得非常少。
(二)网络竞争意识并不强烈
由于企业的观念落后,网络竞争意识并不是很强,导致和外资零售企业竞争的时候处于劣势,比如体现在盈利能力不足,业态外资零售企业增长明显要高于内资零售企业十个百分点,从利润总额来看,超市业态的外资零售企业利润总额增长率是130%,明显高于内资的87.8个百分点,是我国目前零售业低利率水平的反映,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只是把竞争焦点集中在实体的市场上,并没有把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这一块巨大的市场,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从而满足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三)配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电子商务在零售行业的使用,配送服务和支付水平直接关系企业的水平,要想提高电子商务在零售行业的支付水平,就需要提高零售企业供应链的水平。供应链是零售企业的最主要的竞争力,配送和支付是我国现在从事电商务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国内零售企业配送系统过于落后,配送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的企业不到15%,大部分的企业存货周转周期都是在六十天左右,欧美标准的零售业周期是需要在二十天左右,沃尔玛总裁指出:配送设施是零售业成功的关键,我们要做到更好的地方,那就是配送中心。
(四)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由于互联网的安全性,导致存在着交易安全性会出现问题,在服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很难令客户感到满意,网络交易的安全性问题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在零售业的应用经济的发展,根椐调查,上网购物的消费往往最关心的是交易的可靠性和保密性,如果存在送货不及时和商品质量的问题,那么就导致流失客户。
三、电子商务在我国零售业中的应用对策
我国零售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未来零焦业信息化发展不仅要求信息技术的提高和升级,我们要汲取沃尔玛的成功经验,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这样更适合我国未来零售业向多业态,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根椐国际统计局及Research统计显示,我国在2012年首次突破七百亿大关,因此,我国零售业要发展,还是要实现电子商务化。
内容摘要:本文从国际化的动因、条件、区域选择、形式选择、战略选择等五个方面对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进行解析,提出“立足本土,面向国际”应成为现阶段中国零售企业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零售国际化本土化
中国加入WTO后,分销行业成为率先开放的领域之一,国外零售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据悉世界零售50强中的70%都已落户中国。国外零售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势力和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大都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也加剧了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并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零售企业应该“攘外必先安内”而坚守本土化,还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进军国际化?对该问题的回答,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1动因分析:为什么国际化
零售企业的国际化是指零售企业从事跨国的商业经营活动。国际化除了可以实现规模和经营组合的最优以降低成本外,其最根本的动因有二:一是受国内市场环境的限制而“被迫”国际化,如国内市场狭小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激烈或国内市场法规的限制等等,法国的零售企业国际化大都因此原因;另一因素则是受海外市场潜力的吸引而“积极”国际化,由于海外市场比国内市场有更高的潜在利润,许多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当然会主动出击赢取利益。据此来考察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可以发现:
一方面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零售业的零散度高达90%,零售企业的数量超过了市场承载能力,竞争激烈。入世后国外零售商的进入,更是雪上加霜加剧了竞争。而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对国外零售企业的限制将全部解除,因此可以预见,届时各零售巨头一定更是会大展拳脚以拨得头筹成为个中翘楚,国内零售企业的处境会愈加艰难。
另一方面在全球零售业竞争激烈利益微薄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其市场增长迅速,有着十分诱人的商机。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8.2%,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万亿元,达到4091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因此无论从市场总量还是发展前景来看,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2条件分析:能不能国际化
考察国际化的条件是否成熟可以从零售企业自身发展和其面临的宏观环境两方面入手。
从宏观环境看,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外部条件已成熟,这表现在:首先,国际经济环境宽松。WTO的成立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出台使得各国贸易壁垒和投资障碍逐渐减少,这有利于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其次,国际消费需求趋同,现代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流行传播极快,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等正在逐步趋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销售方式和商品购买得到满足。再次,现代技术快速发展。依靠现代通讯、信息技术和高效的运输技术以及网络,零售企业通过卫星通讯线路和国际信息网络,可对遍布全球的分店、供应商、运输商采集信息、指令、实施动态管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和大型的集装箱运输使得商品跨国运输更为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最后,政府对企业国际化的支持。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商务部拟定了各项政策,放宽了行政审批项目的限制,并对境外投资采取政策性支持,取消了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后的外汇管理措施。
从零售企业自身的发展看,其国际化的条件喜忧参半,有利条件是:第一,产业链的完善和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加工和供应基地,国内零售企业依靠多年的积累和优胜劣汰已经能够在已市场为主导的产业链中引导生产商和供应商,并拥有较稳定、成熟的关系。紧密、高效、系统、市场化的产业链正逐步形成,是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有利条件;第二,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我国零售企业经过长期的市场磨练和竞争考验,出现了华联、上海联华、国美跨地区经营的较有实力,基本掌握现代零售企业管理方法,有一定市场应变能力的零售企业。这些零售企业在商业欠发达的国家具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能够获得较好的生存条件和较快的成长。
而不利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的限制。同国外从事跨国经营的零售商相比,中国零售企业不仅规模太小,更重要的是管理水平和技术的落后。大多数零售企业缺乏明晰的经营理念,营销、信息和财务、国际物流、配送体系方面的管理和人员培训效率不足方法落后,而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也极为有限,对要求高度严密管理的跨国经营来说,中国零售企业明显力不从心。第二,缺乏高素质人才。人才匮乏是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一大桎梏。目前我国非常缺乏熟悉WTO规则、国际市场规律、具有零售业经营管理经验,掌握现代资本运营和国际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的人才。人才缺乏,也加大了我国零售业国际化的难度。
3地域选择:去哪里国际化
我国零售企业在选择经营对象国时,应重点考察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较有市场潜力,与我国政治关系稳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较为理想的区域包括东南亚地区、印度为主的南亚地区、中东地区的卡塔尔、伊朗等国,还有非洲诸如埃及、南非等国。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柬埔寨、文莱、老挝等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的实现,自由贸易和市场准入上限制的取消更有利于中国零售企业在此区域的经营。
4形式选择:怎样的国际化
从投资方式看,可以有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独资经营虽然可以使海外投资的零售企业有完全的经营管理权和收益独占权,但是由于投资资金规模大、风险大和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使得独资经营不适合零售企业初期的跨国经营。合资经营是指我国零售企业资本与东道国当地企业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合资经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和支持。零售经营受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涉及的方面较多,经营环节多而复杂,风险大,所以,我国零售企业应主要采用合资经营来实现国际化。
零售业态可以有百货商店,也有以经营特定品牌为主的的专卖店,同时也有超市、购物中心等业态选择主要应分析拟进入市场的要素结构和本企业经营系统特点之间的关系。所要评估的要素结构主要包括进入市场的市场集中或分散度、公共交通设施、政府管制、城市规划及规则,土地价格和店铺租金、物流基础设施、制造业与批发业的发展水平、住宅状况、人口规模与结构、收入水平与结构、消费者的流动性、偏好、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等。如果两者有较多的共同属性,则可以采取相同业态,继续发挥在本国市场的经营系统作用;反之,则需要进行变更和调整因地制宜选择其他业态。
5战略选择:如何国际化
在跨国经营中,有全球整体扩散战略和全球区域战略两种选择。前者实质在于国际化扩张中采用标准化的零售业态和管理模式,零售企业忽视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认为所要满足的目标消费群体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的消费需求、偏好和生活方式。在高度集权的控制下,零售企业通过采用标准化的管理和连锁经营的方式迅速在全球扩张,形成统一的形象和品牌的大规模零售集团,法国的家乐福就是采用此战略,在全球设立具有统一店面形象、位于十字路口的大型超市。后者是指在国际化中采用不同的本土化的零售业态和管理模式,零售企业的市场力量集中开发少数的几个重要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根据其市场特点采用不同的零售业态,经营不同的商品组合,注意零售技术的本土转换,以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以使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得到稳定并不断提高。比较两种战略,对于实力不够强大的中国零售企业而言,集中力量稳健经营的全球区域集中战略可能更适合。
6立足本土,面向国际
综合以上对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问题各层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不如想象中的乐观,本土市场巨大的潜在增长和零售企业较低的国际化适应程度,难以“推动”或是“拉动”国内的零售企业真正“走出去”,据悉目前为止国内零售企业走出国门的就只有在莫斯科经营的“天客隆”超市,但其背后的政府行为很难评说其经营的成败。所以,在现阶段国内零售企业的目标应该是“立足本土,面向国际”:
立足本土国内零售企业只有在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积蓄实力才有可能进军国际市场,同时在国际市场国内化的市场环境中,和国外零售巨头的正面过招无疑也将锤炼国内企业进行国际竞争的能力,累积国际竞争的经验。
面向国际立足本土的同时,零售企业也应该意识到国际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而树立“走出去”的目标,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分工,谋求在世界零售格局中的一席之地。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可以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策略: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可以先进入最相似的国外市场比如东南亚地区,取得国际化的经验;然后采取跳跃式的方式进入高增长的地区获取高额的利润;最后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以打造世界级的零售企业品牌。
参考资料:
1.杜岩,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6)
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市场的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农村零售业担当着农村市场的重要角色。本文在对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对策,并提出在发展农村零售业的同时建立城镇级流通体制。
关键词
农村零售业 发展模式 发展对策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占全国人口近三分之二的农村,却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零售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辐射效应将会使农村市场更加繁荣。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发展模式及创新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原国家内贸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确定为八类: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和购物中心。
(一)我国农村零售业现有模式。我国农村零售业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小型杂货店模式、流动商贩模式和定期集市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在繁荣农村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农民消费购物的主要平台。
1、小型杂货店模式。这类模式的运营形态主要为夫妻店、便利店、小卖部、地摊式,所销售的商品主要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及小孩喜欢吃的零食。这些小型杂货店大部分都不办理任何手续,只是进城采购一些相对廉价的商品,然后加价卖给村民。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商品质量无法保障;其次是无法保证商品的连续供应,经营者考虑到需求量和进货成本,往往在某种商品售完后不能及时充货;再次是商品种类很不齐全,经营者一般只会采购一些最为常用的日用品,以降低贮藏成本,提高经济利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邻里关系不协调,农村同组的人相互都比较熟悉,如果这个组有两家小型杂货店时,在选择购物地点时难免伤及邻里感情。
2、流动商贩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经营者用汽车或三轮车及其他交通运输工具将商品运送到村里进行售卖。比如有些流动商贩会每天都推着车子在农村售卖蔬菜;还有卖油盐酱醋之类的,村民一般一次购买的可以食用一段时间,所以这类的流动商贩就会隔断时间来一趟;另外还有一些流动商贩几乎一年就来一趟,比如到了瓜果熟的季节,他们就会载着很多水果去村里流动售卖。这种流动模式虽然为村民提供了方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这种模式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去哪售卖或者什么时间售卖流动商贩自己说了算,假如天天去村里卖蔬菜的商贩突然有一天没来,那么这一天这个村里的某些农民就吃不上蔬菜了;其次,若发生了商品质量纠纷不好解决,因为流动商贩是流动的,这一刻在这里,下一刻就不知道在哪里了。最后,由于运输成本和经营成本的考虑,他们经营的商品种类有限,并且经常会因为价格问题产生恶性竞争。
3、定期集市模式。农民大部分购买需求是通过集市模式实现的。每个地方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都有集市,邻村的人都会纷至沓来进行商品交易。集市模式的商品比小型杂货店和流动商贩两种模式是齐全的,从饮食到衣物,从农用物资到各种服务,几乎应有尽有。但定期集市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是农村道路交通不便,给消费者带来购物成本,不能提供便捷的服务;其次是恶劣天气将导致集市无法正常举行,农民无法及时出行,农民的购买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
(二)我国农村零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城市零售业快速而又健康的发展状况相比,农村零售业则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一些“痼疾”而使其发展速度缓慢。
1、传统经营模式占有比例高、规模小、较分散。相对于城市,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小且分布广散,很多农村地域偏远。传统的经营模式像夫妻店、集市等在全国农村随处可见,一些新兴的专卖店、连锁店、综合购物超市等却很少甚至没有。
2、农村零售业经营成本高,利润率低。首先,农村零售业进入壁垒低,容易引起大量进入者之间激烈的竞争,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零售业主在无法改变商品其他属性的情况下只能采取低价销售战略,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其次,很多农村道路密度不够,甚至有些偏远农村连公路都没有,物流运输系统很落后,造成商品运输成本较高;最后,农村零售业赋税较高,造成经营成本高。
3、我国农村零售业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较低。我国农村零售市场的从业人员多为当地的居民和农民,他们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习惯于传统的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方式,缺少必要的服务意识,更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和现代的零售方式和营销观念接轨,不可能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4、市场秩序混乱,政府疏于管理。农村零售网点缺乏规划,乡镇一级的零售网点普遍存在“小、散、乱、差”现象;商品陈列不规范,商家经营的商品随便堆砌;卫生条件差,即使春节期间,许多商品也是灰尘满面;副食品经营缺乏卫生保障,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卫生安全问题;假冒伪劣商品较多,如假酒、假烟、假名牌随时遇到,甚至出现假农药。
二、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农村流传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显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我国农村市场的前提条件。目前农村地区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都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要。例如电网陈旧,电压不稳,电价过高,电视通讯信号覆盖不足等等。而缺乏畅通的运输道路、快捷的信息传输设备、宽敞便利的集贸市场等等设施,也限制了完善的商品零售网络的形成。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个人很难独自完成的投资项目,对此地方财政应加大投资力度。这几年为了更好地改善农民消费环境,国家相继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工程。
(二)调整商品供给结构,提供与农村需求相适应的商品。农村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任何时候都存在市场机会,只要善于了解市场需求,及时捕捉市场机会,就会抓住商机,获得市场主动权。零售企业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特点,调整产品结构,提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层次的产品,用适销对路的商品丰富农村市场。根据我国农业正向优质、高效和产业化方向迈进的趋势,向农民提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水平和抗灾能力的农机具以及优良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根据我国农村消费周期慢于城市的特点,以及农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状况,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家用电器将成为农村居民的消费热点,为农民提供功能实用、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耐用消费品。此外,加强销售服务和技术服务,真正解决农村对大件耐用消费品购买难,出了故障维修更难的问题。
(三)不断进行创新,发展适合农村市场的零售业态。随着商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商业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业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我国的零售业态将形成多极并举的格局。市场每天都在变化,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和农村消费习惯,不断进行创新,适当改变经营模式,不能一味的坚持原有的经营模式,也不能照搬西方的经营模式。如西方的连锁经营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固有规模经济效益、规范化经营、连锁组织化等优点,但其也有各种缺陷,如盟主缺乏足够的管理与控制能力,造成经营不统一,品牌定位模糊,特色被弱化。并且城市里的连锁店经营模式跟农村里的连锁店经营模式肯定不同,南北地区农村零售业态也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应该发展什么样的零售业态。
今后,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便利店、廉价店、专卖店、专业商店、仓储式商店、邮购商店、自动售货商店、网上商店、购物中心等多种功能不同、类型各异灵活多样、互为补充的零售业态将会以特色化、层次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经营和服务来满足不同目标顾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适合各自品位的消费大餐。这些不同的业态形式若都能进入到农村,那么农村居民的各种需求也都将得到满足。
可以断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市场空间的不断拓展新的零售业态还会应运而生, 零售业态的种类还会更加丰富。多元化的零售业态将使国内市场在竞争剧烈的同时,更趋成熟,更为繁荣。
(四)改善农村物流系统,建立城镇等级的流通体制。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跟物流运输系统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以城镇为中心,辐射周村的物流运输系统来满足农村零售业的发展需要(如图1)。
如图所示,建立以乡镇为中心、以各村为枝干的城镇物流系统。这个系统有诸多优点:1.形成的网状结构可以解决农村物流运输问题,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2.可以让更多的农民就业,进入物流行业,能够增加收入;3.镇村、村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各种市场信息能够及时传播到各个零售业主;4.这种城镇物流体系在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的三农问题方面将会起很大作用;5.比乡镇更改等级的物流系统是城镇物流系统的强大后盾。但这种系统也有一些缺陷,首先,这种系统能够运行的首要条件是城镇与农村的道路交通要通畅无阻,没有公路或道路交通不太发达的地区实施起来就有点困难。其次,这种系统建立的成本较高,全国的城镇很多,分布很复杂,建立这种系统,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五)普及法律知识,加大打假力度。为迎合农民的消费心理,农村零售业应以提供价廉物美大众化的商品作为立足之本与发展之道,然而却有很多业主由于自身法制观念淡薄, 并抓住农民对合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认识不足这一弱点,长期从事贩卖假冒伪劣商品活动以牟取暴利,这种不正之风在有些农村地区甚至一度猖撅,坑害了无数消费者。所以,各地政府不仅要加强法制宣传,让消费者学会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而且要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以保证农村零售业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零售业正不断发展。农村零售业与城市零售业所面临的消费群体有很大差异,我们在发展农村零售业时要根据农村特点来建立合适的发展模式,并在发展农村零售业的同时,建立城镇级流通体制。
参考文献
[1]尹丽艳.中国农村零售业的经营模式探析.消费导刊经济研究,2007.2.
[2]方光罗.我国农村零售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商业时代,2008年13期.
[3]吴杰.我国农村零售业态实现连锁经营问题初探.科技和产业,2006.4.
[4]张典.我国农村零售市场发展研究.农村经管,2010年10期.
[5]周铁军.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模式探析.商场现代化,2006.6.
[6]黄先军.对农村零售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年6期.
【关键词】私人银行 商业银行 零售业务
一、我国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1.银行零售业务产品日益丰富。目前私人银行零售业务提供的产品已经涵盖了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等领域,其中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零售银行产品的种类更是越来越多。私人银行零售产品中的资产业务品种有:住房按揭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商铺抵押贷款、个人助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留学贷款和信用卡透支等。中间业务品种有:个人理财产品、基金、国债、保险、咨询和各种代收费等。
2.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我国私人银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发出来的中间业务品种越来越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不断提高。各项中间业务中基金、保险等业务的手续费比例相对较高,基金的手续费比例一般为1%―2%,而保险产品则更高。伴随着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必将会成国内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3.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个人资产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私人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随着私人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个人消费信贷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业务整体发展速度加快。在消费信贷业务中,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比重最大,其他各项消费信贷业务也在迅速发展。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将会越来越大。
4.个人理财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居民理财投资意识的增强,个人理财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虽然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个人金融资产迅速增加,人们对于理财的需求也不断增强,理财市场将更为兴旺。
5.电子银行发展迅速。为了降低银行零售业务的成本,提高利润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渠道成为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发展的重点。相对于传统零售业务的操作模式,电子银行不仅大幅度降低了零售业务的成本,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渠道,提升了整个零售业务的服务水平。
二、我国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品多样化,但仍“以产品为中心”
目前,除了原有的定期存款、定活两便存款等业务以外,我国私人银行负债产品也不断的增加,w系不断丰富。其储蓄业务包括境外汇款、个人通知存款、个人支票、境内汇款、同城转赃、自助转账、存单、个人结汇购汇业务等。但是私人银行储蓄产品更新滞后,账户功能性不强,业务管理松散。如果不能创新产品和账户功能,将很快在激烈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
2.渠道多样化,但技术力量薄弱
近年来,各家私人银行加大对零售业务渠道的建设,不仅限于物理网点的渠道,诸如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新的业务渠道相比物理网点来说,可以大大降低业务成本,减轻柜面的业务压力,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但是由于电子渠道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私人银行由于科技力量薄弱,渠道的创新和研发并不是轻而易举,受到其成本影响,其完善性和安全性还要受到考验。
3.服务水平改善,但没有深入细分市场
优质的服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国私人银行较早的开始重视银行服务水平的提升。如一些私人银行打出了亲情牌,用站立服务、微笑服务、面对面服务和上门服务,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改变了许多银行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但是我国私人银行还没有普遍建立起完善的客户细分服务体系,服务管理比较粗放,客户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三、我国私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1.产品策略
随着互联网在零售银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运用和普及,各大银行间很容易相互效仿彼此产品,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产品同质化,而且中端客户对新技术的高度接受性决定了客户可以十分便捷地在各家银行间对零售产品、服务及价格等条件做出很直观的比较。因此,必须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改变并不断更新观念,对现有的业务产品进行拆分再整合,形成“1+1>2”的整体优势。例如,银行可以与证券、基金、私募、信托等领域的机构进行合作,开发多种跨渠道的个性化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服务。
2.渠道策略。
虽然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各种新兴服务渠道近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但是传统的物理分支网点在银行零售业务渠道方面仍然具有难以取代的地位,并且在渠道组合中发挥着许多关键性的功能。所以在物理分支网点建设方面还应加快步伐,同时不断丰富分支网点的客户服务功能设置贵宾理财区、理财咨询室等部门,增强分支网点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支机构建设和重塑与电子化并重,并逐渐向电子化服务转变。所以,银行应对线上线下各种渠道进行有效整合,使之各尽其能,互为补充。
3.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银行首先应该加强零售业务客户经理的专业化分工,成立高素质的专司负债项业务的客户经理队伍,做到各项业务专职化,并且壮大专司从事客户理财咨询和维护高端客户理财的客户经理队伍。
总之,我国私人银行可以发挥自身特点,挖掘优势,广泛收集行业经验,设计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格局,在零售业务领域做精做深,寻找外资和大型银行未涉及或没有注意的边缘市场,做出特色,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段震.N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4.
[2]朱烁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3.
本届入选高成长特许经营50强的连锁企业分布于不同的行业,既包括传统的行业例如餐饮、零售、酒店,也包括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例如汽车服务、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中传统行业仍然占据主导,餐饮行业中有14家企业入选,占28%,中式快餐、休闲饮品、火锅等仍是行业发展的主流;零售行业有14家企业入选,占28%,服装鞋饰类企业适合采用加盟模式实现规模化成长。另外,服务行业中有22家企业入选,主要集中于教育培训、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型企业的技术性和独特性不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未来盈利高成长的基础。
在本届候选企业中不乏其他一些新兴创新的行业,例如商务清洁、儿童摄影等,虽然在经营区域、品牌知名度、店面和收入的增长率方面没有达到本届评选高成长的要求,但是随着服务行业的细分和整合,未来会不断有这样的企业入选50强。
总体看来,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仍集中在餐饮和零售行业。在上榜企业中,这两个行业中有90%的企业成长率达到30%以上,成立于2005年的巴贝拉加盟店数量由2009年底的3家增长为2010年底的52家,两岸咖啡从2009年底的369家增长到2010年底的434家, 由制造商转型为制造零售一体化的晨光文具从2009年底的200多家迅速扩张到2010年底的1500余家。
随着近年电子商务的火热,许多零售商正在尝试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在服务行业里,教育培训类企业成长更为明显。相比而言,生活服务和休闲娱乐行业的企业近3年加盟店面数量和销售收入增长缓慢。
通过调研可知,大部分连锁企业并不缺少资金,很多时候出于发展业务的需要才会引进资本。曾做过类似企业投资、具有上下游资源和经验的投资公司更受连锁企业青睐。部分已经可以在资本支持下建立自身特许体系的企业,未来将侧重完善特许体系细节化和规模化发展。这些企业一旦上市,他们将是未来中国真正有价值和值得信赖的特许经营品牌。
零售业增长去年现拐点
另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最新的《中国零售企业2010年财务状况研究报告》显示,零售企业对于未来乐观度普遍有所下降,50%以上的企业认为赢利水平尚未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
报告显示,随着经济指标逐步向好,中国宏观经济触底逐渐成为共识,消费者信心得到恢复,CPI上升和低基数效应下,2010年零售企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达到20.0%,已经超过2008年全年增速。行业在2009年经历了恢复性增长后,将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但是,报告同时指出,零售业整体状况从2010年下半年起开始转差,零售企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已在下半年有所下降。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下降,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也出现了回落。这不仅反映了当下持续通货膨胀对于消费者信心的打击,更是投资拉动型的经济结构未能根本改变的结果。在此次调研中,零售企业对于未来预期的乐观度普遍有所下降,50%以上的企业认为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报告显示,目前主要成本(租金/人力/物流等)的上升成为经济恢复后通胀压力背景下零售企业最主要的挑战,尤其是租金成本的持续上升对零售企业的营业利润形成较大的压力。分析认为,零售企业主要固定费用的成本比例都有明显上升,也是2010年下半年经营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据赛迪顾问《中国连锁零售业供应链管理需求与市场机会研究报告》调查分析,2005年连锁零售业整体IT投资规模为63.5亿元,同比增长15.4%,整体市场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其中,SCM市场规模达到3.2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8.5%,系统建设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实施。
近年来,世界零售业信息化水平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态势。虽然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平均每年增长15%左右,但总投资占零售总额的比例还不到0.2%,而国际零售巨头这一比例一般要到2%以上。国际零售巨头一般每隔18个月就对门店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换代,而中国零售业升级换代信息系统的时间一般是两年以上。
总体来看,与国外相比,国内连锁零售业的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小型的、孤立的系统比较多,大型的、完整的系统比较少。虽然各种系统的应用数量比较多,但是高水平的应用比较少。特别是SCM建设和应用仍然不成熟。
可以说,目前国内SCM系统建设依然处于培育阶段。比如协同工作,要求多方合作,并共享信息。另外,供应商服务系统(VSS)刚刚起步,大部分还没有应用。但随市场开放,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内零售业积极寻求供应价值链的高效性。
在2005年,一些零售企业对供应链技术的投入则体现出了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进一步重视。2005年4月,连续8年排名中国连锁业百强首席的联华超市与IBM以及台湾特力集团联手,共同打造联华具有国际水准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而且项目将为期6年,总投资约1.2亿元。
未来,随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外资的进入带来了竞争威胁,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特别是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国内连锁零售企业SCM市场将保持良性的持续快速增长,市场空间巨大,整体系统建设将趋于理性化。
・现实差距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05年,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店面硬件设施的总投资与企业后台IT系统的总投资比例与发达经济国家之间尚存在巨大差距,这反映出中国连锁零售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高端IT应用软件系统普及率还比较低。低水平的IT系统已成为企业进一步扩张的阻碍因素。企业迫切需要提高IT应用水平,为未来企业的进一步扩张做好准备,同时也为未来SCM等高端商业软件在连锁零售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连锁经营促进SCM系统需求
由于连锁便利店将成为主流,企业之间的相互整合必然带来企业软件及应用系统之间的整合,而扩张方式的转化将降低店面数量总体增长的速度,同时降低门店设备需求的增长速度。当然,短期内,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市场仍是国内SCM的主要市场。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在今后3~5年中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连锁零售业在未来几年里仍将是SCM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未来的SCM市场上,连锁零售业的应用将是SCM软件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市场扩张带来新系统建设需求
随市场开放,解除束缚后的国外零售企业在国内加快投资和建店的步伐,不断加大规模扩张;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并购、联合成近两年热潮,届时将产生一批龙头零售企业。二者均将促进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新需求,企业IT应用将不断深化,企业也将更加重视SCM系统建设。
过去的一年,是零售业的合并重组之年。尽管中国零售业的全面开放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有一批缺乏核心竞争力,因盲目扩张导致经营管理和资金链出现严重危机的企业相继倒闭,被淘汰出局;还有一部分则被竞争对手以兼并、重组等方式直接吞并。
行业洗牌的过程中,IT资源整合将又是一个挑战。由于在新的实体内,商店模式、操作流程和人口统计的目标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这使IT系统的整合变得更加关键。更棘手的是,如果技术取向不相同,IT资源整合将变得无比缓慢。
・提供规划、咨询等一体化服务利于厂商市场切入
提供除软件产品以外的规划、实施、咨询、培训等深入服务成为未来良性切入的关键点。不同IT信息化水平的企业对IT战略规划的重视程度存在巨大不同,信息化水平越低,其对IT战略规划越不重视;在初级信息化水平的企业中,众多企业由于缺乏中长期的IT战略规划,在IT投资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IT投资决策混乱,投资浪费严重。
那么,IT厂商注重对国际IT连锁零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加强与国外IT同行的学习交流,同时深入研究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状况、经营规模、管理模式等,从而创新性地提出产品理念和思路,推出创新的产品及应用软件系统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产品技术实力的重要体现;另外,提高诊断和咨询的能力,根据连锁企业自身的运营状况、管理能力、信息化现状,有针对性提出咨询建议,是目前进军此行业的关键之一。
当前连锁零售企业应该推动信息化应用向深度、广度方向发展。从深度上讲,要把企业内部原来分散的小系统整合、集成到一起,组建更大、更完整的系统,进一步挖掘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的深度,使系统为企业创造效益。在广度上来说,零售企业要支持系统的连锁化应用,加强与上下游的SCM建设。
另一方面,不同的业态和经营计划,需要相应制定不同的供应链战略。一个希望成为区域领先的折扣店的商业计划相比一个希望成为领先的连锁大卖场的业务战略,会对零售商提出不尽相同的技能要求。整体供应链的建立也会由于不同的零售业态而有所差异,因此要求的技能也不尽相同。没有一套方法及标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关键词]药品;流通企业;发展;人力资源;需求
1研究背景
全国药品流通体制正发生巨大变革,而广东省药品流通企业在这场变革中始终走在前列。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缺乏适用人才的问题已成为企业保持、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人才的需求在结构上的供求矛盾尤其突出。企业发展状况及用人需求量、需求结构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及相关教育部门制定教育培养目标及实施方案的根本依据,是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学的实际体现,对于企业来说,是支持及促进广东省药品流通业发展的保证。因与广东教育管理、劳动就业管理、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及培养药品流通企业所需人才相关的院校,均未做过具体的药品流通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需求,特别是人力资源需求结构方面的调查研究,所以笔者开展了本项研究工作。
2 调查研究的目的
2.1了解广东省药品流通企业发展状况及对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目的是为教育部门及相关院校进行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决策,特别是办学规模的规划提供客观依据。
2.2了解广东省药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结构
这为教育部门及相关院校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进行新专业建设、旧专业的调整提供帮助,同时有利于各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与实施,可以为就业提供参考,尽量缩短企业需求与教育培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尽快上岗就业,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能促进地域、行业经济发展。
2.3加强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沟通
通过此调查研究,促进教育部门与相关院校建立长期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一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学校与企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各方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培养人才的成本,满足企业发展用人需求。
3调查研究方法
从广东省药品流通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教育管理及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统计部门的年度统计报告中搜集与药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相关的信息,分析、研究广东省药品流通企业发展状况及对人力资源在宏观上的需求情况。
通过对广东省药品流通企业(批发、零售)年度人力资源需求的问卷调查和不同类型(按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性质)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职能部门的访谈,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及需求结构。
通过对药品流通企业各年度新进人员的岗位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微观上确认企业人力资源实际需求量及具体的需求结构。
4 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广东省药品流通企业发展状况及人力资源需求量
宏观调查及信息搜集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比较2002~2003年度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年报,结果显示:广东省药品流通企业在数量上增加5258家,企业从业人员增加24057人,年度增幅分别为31.43%、39.2%。新增企业及人员在药品流通业各业态的分布情况见表1,图1说明新增企业在各业态分布情况、图2说明新增人员在各业态的分布情况。
上述表、图说明,零售与零售连锁企业,两者都属零售业态,在广东省药品流通企业各业态中年度增幅最大,占年度新增企业的98.95%;新增人员增幅最大的也是零售与零售连锁企业,合计占年度新增人员的69.80%,其次是批发占29.96%。这种情况说明在广东省药品流通企业中零售业态发展最为迅速,相应的从业人员需求量最大,且进入零售业态的新增人员多为在营业员岗位就职。
以上调查及信息搜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为药品流通企业提供专业人才的相关院校的定点调查分析,到相关院校招收人员的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年增加一倍。这种情况说明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其招收的从业人员需求量的变化见图3,该表资料提示企业人员需求量在逐年大幅增加(数据参照该定点调查对象校招生就业办、办公室提供的原始资料)。
以上点、面信息资料说明,随着药品流通企业数目的不断增加,其从业人员也相应增加,其中发展最快的是药品零售业态,提示药品零售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量最大,随着零售企业的增加为之进行物流配送服务的配送企业数量也会不断增加,这就意味着从事药品物流配送业务的从业人员亦会随之增加。
4.2广东省药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结构
2003年度广东省进入药品流通企业的新增从业人员在药品流通企业各业态的分布情况(见表2及图―2),间接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为:药品批发29.96%、药品零售64.59%、药品零售连锁5.21%、批发兼零售为0.25%。
通过对定点调查对象――相关院校2003年度毕业生及其就业岗位分布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药品流通企业就业的中业生占该年度就业学生的80.44%。而这部分新进毕业生在药品流通企业各岗位分布情况(见表3及图―4),间接反映企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结构。
表3及图4说明:在药品流通企业从事药品销售工作的占55.90%,说明新进人员中从事药品销售工作的占一半以上。其中含营业员、促销员、销售业务代表、收银员、医院药房中西药品调配及发药等,新进从业毕业生占此岗位群各岗位比例分别为40.78%、8.59%、30.94%、3.91%、15.78%(见表4及图5),说明在药品流通企业新增人员中以零售药店营业员及批发企业药品销售业务代表为主。
表3及图4说明:在药品流通过程的物流操作与管理工作岗位群,占该年度毕业生20.78%,其中药品采购助理、药品验收、保管、养护、成本核算、药品拣选、药品出库包装、出库复核、配送、运输调度、押运等工作岗位,占新增人员的81.91%,其他岗位占18.09%;该岗位群所包含岗位中又以药品的保管、养护、出库复核为主,占该岗位群的59.50%,说明该岗位群从业人员必须熟悉药品经营企业的运作流程及相关法规要求,重点以药品的保管养护、出库复核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主。
表3及图4说明:在药品流通企业其他类型岗位群,占该年度毕业生的3.76%,主要是在文员及后勤服务岗位就职。
上述点、面调查结果间接且客观地反映了药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的具体状况。
4.3通过对药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系列问卷调查及访谈
结果分析,药品批发、零售企业随企业性质、规模、发展阶段的不同,对人力资源需求量及需求结构均不相同。批发企业主要需要药品销售业务人员,零售企业需要营业员,配送企业需要物流操作与管理人员。但不管是哪一类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或能力都有共同的要求:①明确国家、地方、行业对药品流通企业营运的相关法规;②熟悉所服务企业的运作流程;③了解所服务企业运作流程各环节的岗位设置、职责要求、操作程序;④熟悉医药商品(常用中、西成药,中药材,饮片,医疗器械)基础知识;⑤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特别是数据输入及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操作);⑥清晰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⑦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⑧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⑨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爱岗、尽责)。
一、1979-1992年,我国零售市场对外开放前的发展状况
在这个阶段,国家对传统零售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之一是调整零售业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集体、个体商业,允许工业自销,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零售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之二是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增强了我国零售业的活力。改革之三是加大了对零售业的投入,国家增强了对零售企业的投资;社会资金不断流向零售企业;零售企业利用银行贷款不断扩大规模。
在此期间,我国零售业已初具规模。零售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到1992年年底,我国零售业的固定资产原值接近2000亿元,零售企业数量猛增。但却存在组织体系较为分散、业态种类较少的问题。
我国的改革与开放是结伴而行的,但从1979年到1992年上半年,我国零售业几乎未对任何外商开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零售业直接关系居民生活,对稳定市场至关重要。另外也因为零售业属于投资相对较小,回收周期短,利润率高的行业。因为这些考虑,所以我国政府对零售业的开放一直持谨慎态度。
二、1992-2004年。我国零售市场逐步对外开放情况下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外资成为中国零售业的新兴力量。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3亿人口收入迅速增加,消费水平和购买力日益提高,在跨国零售集团眼中是扩张市场的首要目标,中国也成为众多外资追、捧的目标国之一。二是1992年7月,国务院首先允许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和5个经济特区各试办1至2个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零售企业。1995年10月,国务院进一步批准在北京试办2家中外合资的连锁商店。各地方政府以各种形式越权批准了若干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在此期间,在商业领域引进资金达20亿美元,外资零售企业超过300家,世界50家最大零售企业的70%、排名前10名巨头的半数以上进入中国,扩张势头迅猛。家乐福、欧尚、易初莲花、万客隆、麦德龙、沃尔玛等纷纷在全国重点城市开店,沃尔玛、家乐福等甚至开始进入了二、三级市场。
在内在动力和外来冲击双重作用下,我国的零售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第一,零售总额不断上升(见下表)。至2004年年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0年保持增长幅度在10%以上。2004年突破5.2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13%,高于同期GDP增长水平,创国内市场销售的历史最高水平。中国零售业市场不仅在亚太地区,而且在全世界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第二,在零售领域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商、港澳台投资并举的多元化主体结构。第三,零售业态由单一的百货店形式发展成为还包括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仑储式商场、购物中心、连锁店等的多业态形式精彩纷呈和共同竞争的局面。第四,零售业的管理水平大为提高,服务意识强化,人员素质提高,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日趋形成。第五,零售业发展发挥了巨头的社会作用:不仅方便了居民生活,而且推动了经济增长,还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2005年至今。我国零售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下的发展
(一)我国零售市场全面对外开放
根据我国人世承诺,2004年12月11日,我国零售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取消对外资企业在股权、地域以及数量上的限制,中国零售业从有保护的竞争阶段走向全面竞争阶段,竞争条件更加公平化。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国零售市场形成的开放程度已大大超过原来的设想。这是因为中国零售市场有无法抵挡的魅力和吸引力。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购买力、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消费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扩大,储蓄余额在2002年11月达到85693亿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2位。再加上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已经普遍处于饱和状态,更加剧了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向中国扩张。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势头是迅猛的。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率先抢滩登陆,国际知名零售商伊藤洋华堂、欧尚、好又多、万客隆等相继进入,世界最大50家零售企业快速跟进。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形成一定的网络规模。值得思考的是,不过七八年时间,外资商业在连锁经营中的地位已日益增强,而人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已进入的巨头全都制定了进一步在中国拓展市场的计划。他们灵敏的嗅觉在资本逐利性的推动下,将更多地零售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
世界级零售商的进入给中国零售业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他们所带来的硬件、经营方式、管理技术、服务观念和中国零售业不一样。本土企业无论在管理水平、人力资源还是资金运转等方面都显露出劣势,面对国际化挑战,大部分本土零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美国麦肯锡顾问公司的研究报告看到了这一事实,指出中国入世后最大的危机将发生在商业领域。
(二)我国零售业将进一步发展 零售业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本土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随之外商进入速度加快,国际化竞争趋势日增,零售业将出现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各种经济成份共同竞争的格局,本土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零售业的发展最直接的是表现在零售总额的增长和绝对值上。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的预测报告分析,2005―2010年间,中国零售业将保持每年8%到10%的平稳增长速度,到2020年,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
(三)这个时期零售业发展的特点
1 业态多样化。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的经营方式。它因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而形成,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的产物。零售业态随着消费者的购买方式、购买行为、购买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呈多样化态势发展。现在的业态包括三大类:一是国家质检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的《零售业态分类》,具体划分出了17种类型:日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级市场、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二是符合国情、广泛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杂货店、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服装市场等经营力试。三是近年涌现出来的新兴业态,包括大卖场、步行
街、家居广场、礼区商业等。
不同的业态有自己不同的生存优势。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而临生存危机的中国零售企业必须适应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我国零售业已显示业态多样化的特点,而且同一个零售商会同时以几种不同的业态进行。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商业服务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我国零售业正在快速实现从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从综合百货向主体阿货、从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改变,形成多业态、跨行业、跨地区的格局。
2 企业组织形式向连锁化发展。连锁化经营对零售业进行重组改造,提高了组织化程度,摆脱地域条件的局限,体现规模效应,发挥群体优势。“十五”规划要求连锁企业的销售总额到“十五”期末达到7,000亿元,年递增约35%,占社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0%左右。由于连锁化经营的优势和国家对此的重视,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零售业态将以连锁的方式经营。
3 大型商场数量日益增多。大型商场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如大连的铜锣湾广场、四川百联天府购物中心、北京的世纪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华茂中心购物广场、中关村国际商城、上海百联广场、深圳华润中心万象城、唐山远洋城、成都熊猫城等。它们普遍的规模在50万平方米以上,有的还达到100万平方米。它们投资规模一般在上百亿元人民币以上。
这些商城资金、技术、经营方面均实力雄厚,信誉较高,效益优良。人们在这里购买高档消费品,享受诸如周末特卖、节日让利等实惠,在优雅的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中,在购物的同时进行消遣、娱乐和社交。
4 行业集中度提高。由于零售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我国零售业在改革开放最初时间的发展趋势是零售企业日渐增多,行业效率日渐下降,零售业内部日渐分化。大型零售企业之间白热化竞争是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为此,整个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使本土零售业的发展趋势改变为企业数量逐渐减少,行业的效率逐渐提高。调整的主要手段只能是兼并收购,调整的结果必然是行业集中度加大。
5 管理科学化。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快物流、信息流、商流的传递和利用,实现经营和配送的统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区域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我国零售企业来说,管理科学化尤为重要,企业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