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范文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青年教师课题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

第1篇

课题研究是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大多数青年教师是第一次参与,往往会有不少困惑,也会遇到许多问题,为了达成“轰轰烈烈开题,踏踏实实研究,轻轻松松结题”的目标,让课题研究真正成为促进自身发展与学生成长的抓手,现对一些课题研究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策略。

一、课题名称缺乏规范性,建议用语准确、表达简洁

课题名称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通过名称能了解要研究什么,也决定了研究的内容。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的课题名称中可以没有研究方法。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名称要准确。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交代清楚;第二,名称要规范。规范就是所用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第三,名称要简洁。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用。课题名称一般不超过20 字。在一些研究题目中常出现比较随意的现象,有的过大,让人把握不住方向。如“职业中学数学分层教学”,从题目知道研究的是数学中的分层教学,但具体研究分层教学中的什么内容,不免让读者难以琢磨,如果要真正了解研究的内容就要看其研究内容了。“ 把握歌曲的二度创作———提高中学生歌唱能力的实践研究”,题目中的破折号不知道作何用途?是起解释说明的作用还是起到副标题的作用?如果改成“把握二度创造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实践研究”是不是更好?题目中的副标题能不用最好不用,让标题更加简洁、有说服力,实在要用,要能起到说明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不够明确,建议条理清晰、内容具体

课题研究内容是对课题所要具体解决的主要问题的描述。研究内容部分要把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内容有条理地呈现出来,让课题评审者对课题研究内容有直接的把握。研究内容的写作要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课题一般先看题目,再看研究内容,从研究内容就可以知道你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不少青年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研究内容的重要性,研究内容的设定比较随意,有的不能说明研究什么。其实,研究内容的确定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因为题目确定了,你要研究什么都应在研究内容中有所体现,研究内容应该明确、具体。如课题“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的研究内容如下:

1.现状研究:学生体能与技能差异状况分析。

2.价值研究:差异教学策略对不同体能与技能类别学生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作用研究。

3.挖掘差异教学资源,丰富并优化差异教学策略体系的研究。

4.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

这则研究内容的拟定紧扣研究题目,第一条是对现状的调查分析,这是很重要的,基于现实研究很有必要,又不脱离现实。第二是价值研究,最主要、最重要的研究。第三条和第四条也非常明确、具体,让人通过研究内容对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可行性等做出判断。

三、成果不能体现过程,建议过程扎实、追求实效

确定了研究内容,课题组应该按照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扎实的课题研究过程必然会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出现,这种成果是论文还是其他,论文是否发表,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有成果形式表达出来,如研究反思、读书笔记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呈现。这足以证明研究的扎实与有效,未必是发表或获奖了论文才能显示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用某种载体或物质形式表现出来。常见的课题研究成果呈现形式有:

1.事实性成果。如各种观察、调查、实验的资料汇集,个案、事例、考察记录等。

2.工具性成果。如规划、方案、制度、标准之类,以及地方性教材、校本教材等。

3.经验性成果。如教师的各种经验总结、反思笔记、教育随笔、典型案例等。

4.理论性成果。如课题研究报告、研究专著、研究论文等。

5.其他形式的成果。从载体的角度,还可以有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软件、教学录像等。

其中,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等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在不同的研究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总结反思、教育教学案例等可进行适当的梳理,上升到学术论文的高度去参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评比与投稿,还是有很大机会获奖与发表的。在一些课题的中期评估中,因为研究的时间比较短,评比的机会与投稿的时限等因素,可能不会及时获奖与发表,这也没有关系,也能作为研究成果在课题中呈现。这些研究成果足以反映课题研究是否扎实、有效,而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过程应该以全面的资料呈现研究的过程,如围绕某个主题展开了课题研究,研究应有通知、有活动、有总结,并有一定的成果。

四、成果主题衔接不够紧密,建议明确方向、把握关键

大多数课题研究的主阵地都是课堂,研究的成果的展示往往是通过一些活动或公开课,而不少青年教师错误地认为上公开课就是展示研究成果,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参与研究了,无论是自己开展的校内课还是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课,只是研究的形式而已。有青年教师在汇报课题成果时,把一些公开课当成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汇报来展现,能说明什么?研究课只是过程。

对于课题成果一定要明确哪些可以归结为成果,哪些不能归结为成果,明确了这些,在汇报时就不会偏离研究方向。课题的研究成果是课题的衍生物,是与课题紧密联系的,有些青年教师认为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的所有成绩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有的课题放了不少个人荣誉,有的开了很多公开课,有的发表了与课题并没有关系的论文。我们知道,个人荣誉即使没有课题研究,教师也能获得,它也不是课题研究的成果,即使是论文也应是课题相关的,而不是什么论文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应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与课题有紧密的联系,有的是直接产生的,可以称之为直接成果,也有的论文是因为教师的理念与意识关系在论文的某个部分涉及相关内容,这也可以作为课题成果,是间接产生的,叫作间接成果或叫派生成果。

五、反思缺乏及时总结,建议深化研究、加强投入

课题研究要靠平时的积累与维护,并要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研究过程中会不断地有成果出现。有的青年教师认为,课题就是这样,轰轰烈烈开题,开了题就等着中期评估。在一些课题评估中我们发现一些课题缺乏内容展现,思考的深度也不够。真正深入的课题研究应该是不断有成果出现的,无论是反思还是经验总结,即使没有,通过一些过程性材料也要能看得出来。不少青年教师在汇报时内容空泛,不能展现自己扎实的研究过程,给人的感觉就是临时拼凑。

对于课题报告的撰写,对于一些青年教师来说,模仿比较成功的课题研究案例的格式非常重要。无论是课题期评估报告还是结题报告,都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采取的研究措施、取得的研究成果、问题与思考等。在梳理研究过程时,对于研究内容在中期评估时可根据自己的总结与反思进行一定的修改,因为一些情况在开题时思考不够深入,可做适当的调整使之趋于完善,这样写出来的报告更扎实,研究方向与内容也更加准确。

六、网站建设应付差事,建议注重积累、资料翔实

随着课题管理的不断完善,现在的课题研究都需要开通网站,网站建设与课题的研究过程应该是同步的,平时开展了什么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等都应该及时上传网站,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课题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这样的课题研究过程才会是扎实的、有效的。但在一些课题网站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课题都是在课题评估之前搞突击,有的课题的点击率非常低,内容也是东拼西凑,可以看出教师有应付之嫌。完善的研究过程一般有计划或通知,研究课应该有上课简况,再贴上一些上课的照片或文字说明来体现研究过程,与此相关的教案、总结反思等也应及时撰写与上传。这样积累起来的课题过程资料才是丰富的,课题网站建设更符合课题研究与管理规范的。每次活动都有完善的过程,并形成文字上传课题网站,再加上一些平时的反思总结,这样的课题研究才真正做到了资料翔实。

七、课题汇报不着边际,建议明确关键、把握要点

第2篇

首先,成立各部门参与的青年教师协作组,制定培训方案,使青年教师在最短时间里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第二,组织青年教师全员参与的板书、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比赛以及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五项”竞赛活动,以赛促练,快速提升教师基本功。第三,聘请教学骨干及有经验的教师做“如何备好课”和“如何进行考试质量分析”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根据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及时对新教师进行考前复习、考后质量分析、教学经验交流等相应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2.以学科课题研究活动为基础,提升教师适应能力

学校采取“听、说、读、写”的方式,全方位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与学的研究,通过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使新教师尽快驾驭课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选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设定“教学示范岗”“义务辅导岗”等岗位使青年党员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分层管理,从解决身边具体问题入手

具有研究意识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他们的培养也需要分层实施。我们打破教龄的界限,将青年教师按能力划分三类,即优秀教师、一般教师和薄弱教师。吸收优秀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确定个人的科研专题;一般教师以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材使用研究为主,确定自己的课题研究专题;薄弱教师不承担课题,以备课组活动和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为主,促进基础能力提升。

4.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引领课题研究活动

第3篇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 新任教师 成长与发展

近几年,我国教育基础和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边远地区的新任青年教师数量在大量增加,他们正逐渐成为或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学校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绝大数新任青年教师来说,他们正处于角色转换期间,缺乏工作经验与技巧,缺乏稳固的专业地位,对跟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掌握不多,对课程体系几乎不大了解,对学科内容把握不到位,有的甚至把握不住教材难点、重点,也不太懂得怎么教学、怎么评价学生及如何与家长沟通并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等等;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被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评价的压力,面临着同事之间各种形式的竞争,工作中有时甚至会表现出手足无措等窘态。另外由于业余生活单一、枯燥,加上受多元信息社会的干扰诱惑,部分教师职业理想缺失,许多学校的新任青年教师中甚至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

新任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是教育的希望之所系,能否抓好新任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关系到边远地区教育的今天,更关系到边远地区教育的明天,是事关边远地区教育成败的关键,更关乎边疆的未来――边疆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尽快提高新任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也是边疆教育的民生。回应人民关切,助力“中国梦”,为“中国梦”奠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边疆教育事业的新起点。因此,研究和促进新任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边远地区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长期和重要的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课题。

新任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制约边远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应当如何克服重重障碍,通过有效的管理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思索的一个问题。目前,全国范围内许多学校都在广泛开展着“问题即课题”的小课题研究。有课题研究任务的学校科研气氛日趋浓厚,有课题任务的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热情高涨,教研活动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模式,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各抒己见、争相发言,而且都能自觉参与到听课、评课、教科研活动中,并自发学习并养成了课前研讨和教后反思的习惯。伴随着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参与小课题的教师在课题研讨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进入课堂,随时都能看到新课程理念在落实,在探索。走进有课题任务的学校,你会看到,教师在不断地成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在得到更新,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许多教师伴随着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迅速成长起来。

看到这一景象,思索着边远地区新任教师目前成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我们在思索: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构建一个新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呢?能否借小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拓展小课题研究模式并建立一种研究机制,有效激发新任青年教师的自主研究热情,促进他们教育理念及行为的转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师个体的自我造就、自我发展来促进新任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呢?如果行得通的话,这将成为新任青年教师内在发展之路,随着新任青年教师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快速提升县域内新任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也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面对边远地区的教育现状,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重困境,结合地域特点,我们可以因地制宜,采取本土培养方式,创造性地拓展小课题研究模式,将小课题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秉持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新任青年教师自主成长,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念,坚持走从问题中产生科研,在问题中找课题并使课题具有针对性和可研性的教学研究之路,提倡教学问题化、问题课题化、问题解决有效化的观点来积极倡导小课题研究。

我们可以集中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新任青年教师中开展小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以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主研修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建立新任青年教师学习制度,建立理论学习――专业引领――实践探讨――同伴互助――反思总结相结合的教研方式,把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与个人的学习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实践探讨与同伴互助反思总结结合起来,把课题研究与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以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新任青年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新的小课题研究模式真正立足于教学实际,是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以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为目标,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引领,对教师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我们应本着让新任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全面推进的原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侧重行动研究,构建“实践―研究―行动―思考―发展”新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我们要求新任青年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并合理分工,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内容广泛,可以是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内容,也可以是教学中一个偶发的生成问题,甚至可以是一些习以为常的课堂常规的研究。我们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话题或者问题,把话题变成问题,把问题生成为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与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育教学。从而使教师真正自主参与课题研究,自主探索课题实质,最终实现自主发展。通过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新任青年教师有机会在活动中一试身手,培养自己的校本教研能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张突出一个“研” 字,突出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探究,体现“自主性”、“自”两个特点。

第4篇

工科院校中的青年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于创新精神,但他们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没有接受过教师职业训练,缺乏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工科高等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到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步伐与速度。而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一个微观的层面,对于我国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诸多因素制约了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如工科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普遍没有接受过教师职业训练,而很多高校在晋升加薪等方面都倾向于强调科研成果,使很多青年教师都有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造成了工科高等教育的严重质量问题。如何针对工科青年教师的特点,研究出适合的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提高工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类院校专业未来的师资水平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现状

我国学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2000年扩招政策实施之后,随着大量的工科青年教师加入高校教师队伍,对高校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目前,我国高校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关注点:(1)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2)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3)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其中,针对工科青年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是所有研究的目标,一直贯穿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始终,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国内对于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较少,张明雷等通过调查问卷法,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了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优势和劣势,但其研究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提高教学能力的措施。王艳等对工科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给出了四条建议:青年教师导师制,有效发挥传帮带;教学科研相结合,教学内容更新快精心设计备好课,教学效果更精彩;开放视野勤创新,大胆改革学生爱。其建议有一定的指导性,但缺乏对工科青年教师的针对性。

三、提高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针对工科青年教师特点进行培养和培训

工科青年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需要经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对于自己即将面临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十分陌生,缺乏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手段的系统培训,甚至有的所学专业与任教专业不一致。青年教师多为“80后”青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思维非常活跃,喜欢独立思考,但对待学生可能会有偏激、缺乏耐心的现象;进取心、自信心很强,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但自控力不足,不善于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和意见;喜欢参与竞争,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往往团结意识不够强。在岗前培训过程中和日常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把握工科青年教师以上的心理性格特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工科青年教师得以健康成长,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转变。

岗前培训对于没有师范基础的工科青年教师尤为重要。岗前培训,就是要使教师了解教师角色对社会、事业、生活及本职工作应持有的态度。某些高校的岗前培训流于形式,不能有效的培养青年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考核方法松散,造成部分教师的应付心理。岗前培训不能随意化、表面化而流于形式,应从需要出发,精心设计,从青年教师特点出发,形成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和规程,使培训真正收到良好效果。

2.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工科青年教师大部分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他们在学习期间,得到了很好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的培养,具有很好的科研素养和科研热情。目前,多数高校职称评定工作不仅要求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还要有教学、科研课题和论文等诸多成果。如何处理好科研和教学二者关系,也是工科青年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工科青年教师可以将本科室及自身的研究课题进展状况充实到课堂教学,还可以增设几次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3.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

工科青年教师的共同优势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较高,思想活跃,敢于尝试,具备从事教师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大部分不是师范大学毕业,缺少教育理论和教学法的基本修养;由于教师总量不足、现行教师聘用制度的不完善,多数青年教师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承担起教学任务,没有做助教的经历,也不能经常得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和同事的帮助和指导。所以,许多青年教师虽然在主观上想把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尽快提升上去,在教学第一线做出成绩,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帮助指导,自己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则为工科青年教师提供一种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锻炼机会、学习机会。通过参加教学竞赛,可使工科青年教师找到自身教学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进步。

4.完善教学监控,加强教学反思

第5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积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41-02

一、青年教师成为高校发展的主力军

本文所研究的高校青年教师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随着高校师资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教师人数中占了较大的比例。根据资料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总数的60%以上。[1]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2014年,上海海洋大学专任教师总数213名,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的56.6%。[2]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他们有着思想活跃、学历水平高等优势,在高校本科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3]因此,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在本科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为获得科学的统计数据,作者对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10所上海市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9份,回收231份,从基本情况、专业素质、本科教学、职业发展、压力困惑等五个方面,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影响其本科教学积极性的因素出发,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的优势和特点,提出能够调动青年教师本科教学积极性的对策。

二、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本科教学积极性因素分析

(一)职业初衷与本科教学工作压力之间的落差较大

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在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52.4%的教师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并有31.7%的教师认为高校教师收入与工作稳定。所以,青年教师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有很高的认可度,同时也有很高的期望值。但是在从事这项工作后,只有36.5%的人认为高校教师是最好的职业选择,有较强的职业幸福感。有超过一半,即50.8%的人认为教师不是最好的职业选择,职业幸福感不强。其主要表现在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比较大。调查中,71.4%的教师每周的课时在8学时以上,79.4%的教师认为自身面对的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这种落差势必会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投入度和积极性。

(二)专业优势与本科教学方法衔接不力

本科教学不仅要求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对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学技巧、教学心理等也有更高的要求。在接受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占40.1%,具有硕士学位的占43.2%。54.9%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7.2%具有高级职称。可以说,在专业方面青年教师具有很强的优势。但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很重,到校后一般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本人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不能够充分地发挥优势,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在职称评定体系中体现较少

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富有朝气,敢于创新,希望在工作上很快地得到学生和领导的认可。他们不断充实自己,调查中,84.1%的教师能主动积极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74.6%的教师能够注重教学改革与探索,76.2%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水平的评价是很好或较好,85.7%的教师认为追求个人发展的目的应该是热爱科学热爱教育,实现自我价值,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现有职称评审制度中,考量的标准主要是课题、论文、成果,在本科教学中一般仅就工作量有基本要求。鉴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判断标准不容易设定,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在职称评定体系中体现很少。这种职称评审要求无形中把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转移到了科研论文的撰写、国家项目的申请上,教师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就会相应减少。

三、提高青年教师本科教学积极性的对策

(一)加强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立足于人的尊严、独立、自由的个性,给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关注,旨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4]在当今市场经济下,青年教师这个年龄阶段生活压力特别大,自己在工作上积极上进,但子女入学、赡养老人、购房等现实问题成为影响其全力投入工作的巨大障碍。调查中,42.1%的教师因在新校区和市区两地奔波导致与家人有两地分居情况;45.7%的教师对本人工作量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同时69.8%的教师对自己的薪酬不满意或不太满意;46.4%的教师渴望有一个和谐与竞争兼备的工作环境。学校要为青年教师提高舒适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同时在薪酬待遇上保障教师的生活水平,保障教师在工作上的投入精力,尽量解决教师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二)提供教学培训

青年教师往往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向讲台,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上课艺术和技巧的困惑,有82.7%的教师会主动在课堂间隙或课外非正式场合与学生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希望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了解学生的需求。而64.2%的教师认为,参加学校安排培训机会不多。只有不到一半的教师,即49.2%的教师在近三年参加业务培训两次以上,很多教师一年都没有任何的培训机会,这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形成了一定阻力。因此,学校应以多种形式,如通过教学团队传帮带、暑期FD班、校际交流、网络培训等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他们更快地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三)本科教学评教标准需要多样化

本科教学是一个教师讲授、学生反馈,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和教师的经验水平、备课程度有关,还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配合是否默契等有关。因此,衡量教师本科教学水平的考核标准要多样化,避免以学生评教、考试成绩等片面的、量化的结果来评判,从而避免打击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有的教学评教考核制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调查显示,只有22.9%的教师对学校的本科考核制度满意。评教主体要多样性,不仅学生要参与评教,而且校院领导、本课程其他任课教师、退休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也要参与。对教师的考核,从“期末考评”一锤定音应转到“分阶段,分层次”考核,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及时跟进,这也为青年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提供充裕的改进和反馈的时间。同时,评教不仅要关注课堂讲课层面的考核,也要关注课堂之外辅导答疑、备课等环节的考核,形成立体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并要保障评教制度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四)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青年教师是高校本科教育的主体,也应当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实践者。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群体,特别是青年教师群体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将对高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起关键作用。高校青年教师的年龄优势决定了他们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其在网络资源整合、学科交叉等方面也具有专业优势。学校应该以此为契机,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市场中调研,让他们走出校门,把在市场及企业一线汲取的经验,运用到本科教学中去,全面促进本科创新创业教育,为本科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全国高校人才引进数据分析报告[EB / OL].http:// / shu_jv_bao_gao_11982 / 20110913 / .

[2] 深入实施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精心谋划“十三五”本科教育――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报告[R].2015(10).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体育院校;术科青年教师;专家评估体系;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C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090-0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入“大众教育”阶段。无庸置疑,高校招收规模的扩张,势必导致我国各个高校专业教师的严重不足;教育部所采取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势必促使我国各个高校必须正视科学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问题!显然,提高体育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更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继《体育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的研究,深入探讨和研制具有导向功能的《体育院校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体系》的同时,通过对2004年度武汉体院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工作的实证分析,旨为全面提高我国体育院校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和即将迎接教育部水平评估的各个体育院校,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4年度武汉体育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的16位优秀术科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初步构建体育院校术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初步设计《体育院校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量表》;然后,通过选择体育院校专家为两轮调查对象。第一轮发放专家咨询表28份。回收有效咨询表24份;第二轮发放专家

2.2 青年教师术科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 为验证体青年教师课堂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效果,2004年度10―11月份对武汉体育学院参加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决赛的优秀术科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受评对象16人,共由四位教授组成评估组,对青年教师随机抽查,根据本文制定的评估量表,集体逐一评估。

2.2.1 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流程 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过程分三个阶段:试评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试评阶段是为了准确把握评估的标准和依据,通过多次现场试评以统一评估尺度;实施阶段是随机抽样,实施评估工作,即专家根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其指标内涵,逐项进行课堂评估并独立填写评估量表;反馈阶段是专家评估组运用模糊评估方法推导评估结果之后定性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意见。

2.2、2 专家评估体系的应用结果 经专家评估,16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统计结果见表3。

2.2.3 评估结果的指标比较分析 评估术科课堂教学质量的5个指标在质量评估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原始得分不能简单体现指标因素在评估中的作用,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本文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评估标准值,即各指标值都处于一个数量级别上,可以进行评定分析。16位术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因素原始数据无量纲化,所得标准评估值按其大小顺序进行排列见表4。

构成术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5个一级指标的评估水平依次为;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组织、教学准备、教学负荷。相对而言,教学态度是5个评估因素中实施最好的一个指标,正与青年教师参赛的积极态度相吻合。教学准备、教学负荷落实相对欠缺。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较难准确掌握课的负荷;部分青年教师昔遍存在教案编写不够规范。由此可见,当前必须严格抓好青年教师教案编写和课的负荷安排。

2.2,4 评估结果的类别比较分析

2.2.4.1 普修和专选课评定结裹的比较分析 为研究青年教师在普修和专选技术课中的差别与共同点,本实验对16名青年教师按课的类型不同分为普修和专选技术课,并对其技术课教学质量评定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5所示:

从表5可见:普修与专选术科课堂教学质量的5个一级评估指标的结果差异不大(P>0.05);N-K多重比较检验表明,教学负荷评定因素方面有一定差异;由于本文属于术科层面的研究,可以忽略普修与专选负荷的具体差异。如有必要可对昔修与专选细化研究。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史丽君(1977-),女,河北秦皇岛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讲师。(上海 201109)张俊敏(1978-),女,河北秦皇岛人,秦皇岛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讲师。(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编号:zqz090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89-01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专业教师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主要有两类人员构成:一类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专教师,一类是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这些年轻的教师作为教师主力军活跃在教育第一线,他们勤奋上进,工作热情很高,但教学成效还需更大的提高。随着青年教师人数的增加,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尽早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这一课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青年教师的特点及角色转换中存在的问题[1]

高职院校中的青年教师多数是毕业于正规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他们在长期的求学生涯中接受了和专业相关的系统的知识学习和训练,对知识系统的整体框架熟悉,但因为缺乏相关行业工作经历,知识体系过于理论化,与专业实践背景对接能力不足,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知识点的讲解力求面面俱到,造成学生接受吃力,教师感到课时紧张的不利局面。事倍功半的后果与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存在很大差距。

这种教学矛盾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尤为突出。举例来讲,对很多高职生来说,高等数学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因为它不能给自己的专业学习带来即时效应,不能给自己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和好处;对很多教育的行政领导来说,高等数学只是专业课和实训课的陪衬,它的好与坏不会影响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学校的声誉和招生情况。[2]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年轻的高数教师往往也会感到茫然,看不到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和正确地位。

此外,因为刚刚从高等院校毕业,大多数年轻教师对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缺乏基本认识,对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精神领会不深,更谈不上对高职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所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和效果。

二、有效提高青年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

1.加强岗前培训

为了使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很多高职院校专门对新教师开展了岗前培训。通过学习,青年教师能够提前了解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成绩差异性比较大的学情特点;[3]了解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因与本科类院校无缘,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做事缺乏自信的心理特征;了解许多高职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对自我要求不严格,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差的行为特点;了解到他们作为90后大学生,[4]自我意识增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意识形态特点等。有了对学情的了解和认知,青年教师在关于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学习中才会有深刻的理解和共鸣,才能树立以学生为本位,尊重主体性、承认差异性、关注发展性、鼓励创造性的学生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就能够本着理解、友善、尊重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耐心引导,避免在言谈举止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能够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不失时机给予赏识,逐步打消学生的自卑感,鼓励他们学习。只有对高职教育理念真正理解,青年教师才会树立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终身教育理念;才能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展开教学工作。

2.以老带新培养方式的推行及优势[5]

实践证明,一种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方式,就是通过“以老带新,一帮一结对”方式给予青年教师全方位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公共基础课教师角色,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和一位业务过硬的老教师结成对子,通过相互听课,相互评课,不断探讨,使青年教师在老教师手把手的指导下,达到迅速掌握教学技能、提高业务水平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培养方式很容易受到青年教师的青睐,原因在于“一帮一结对”方式确实让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第一,老教师们大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6]孔子在《论语.子路》篇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也曾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之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就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为人师表,就是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直观的教科书”。青年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道德面貌和世界观等方面的提高、发展,并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老教师们大都敬岗爱生,热爱高职教育事业。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基础课功底不高,学习兴趣不浓,但老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能投入极大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论对待什么样水平,什么样性格的学生,老教师大都极具爱心和耐心,悉心指导,鼓励进步,一视同仁。所谓干一行,爱一行,老教师通过行动对学生表现出的亲近、理解和期望向学生传递了爱的信号。教师给予学生的爱,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前提。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脉搏,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就要正视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生充满信心,只要找到让学生学的方法,学生一定会有进步。

第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水平和学习习惯差异很大这一学情,几乎每一位基础课老教师都在采用“分层次教学法”。[7]即在同一班级教学中,教师根据两套不同的教学目标向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课堂讲解提问分层次、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层次。这种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方法,虽然增加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压力,但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差生防差,优生更优,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因此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第四,老教师们能够带动青年教师一起进行科研活动,所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科研能力的提升无疑会极大地促动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一帮一结对”方式使得青年教师有机会在老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学能力迅速提高。

3.基础课教师也应该是“双师型”[8]

通常,“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即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作为一名青年基础课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具有“双师型”教师的意识,即对其所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相对应的行业动态要有所掌握,并能将所教基础课中和行业相关的应用性技能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青年基础课教师明确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把基础课的教学和专业课相结合,真正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的原则,在保证学科自身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将教授的基础知识和学生的专业背景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这样,既能切实地做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机制保障

“以老带新,一帮一结对”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要坚持下去,不仅需要各教研室组织,更需要院系的关注与扶持。一方面,学院要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始终坚持扶持和鼓励为主的原则,鼓励青年教师加强主观学习的能动性,让青年教师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工作,从备、教、改、辅、考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方位提高自己,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另外一方面,院里应当定期追踪调查,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这也必将会给青年教师带来很大的学习动力。

当然,学院可以组织优秀课程教学评选活动。借此平台,青年教师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特长,交流切磋,相互提高;有条件的学院也可以把青年教师送到国外去进修培训或到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在职称评定上,对教学科研成果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破格晋级职称,工资待遇上拉大差距。这都有利于广大青年教师的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清平,刘璎婷.浅谈高职院校新教师角色的转换[J].医学教育,2011,(15).

[2]李迎春.从数学的特点来谈高职高等数学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师版),2011,(3).

[3]崔铁根.对高职学生的学情调查及教育策略初探[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2).

[4]杜国青.90后高职学生学习状况探讨[J].科技信息,2011,(20).

[5]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以老带新教师培养工作计划[EB/OL].foreign.ysu.省略/Germ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0,2005-10-30.

[6]曹常青.论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EB/OL].省略/gjyjs/news_center_zs.asp?ID=79,2011-06-10.

第8篇

【关键词】美术教师;学科素养;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91-02

美术教师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的提升与其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所以优化与加强美术教师所学课程的内容作用巨大。美术教师自身也要注意锻炼与培养自身的能力,使自己对于美术的认识更加深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自信与优异。

一、提高策略

(一)美术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1.重视美术的创作能力

美术教师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便是学科素质,即美术的创作能力。一般而言,提高美术教师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加深教师对于美术本质的理解与感受。如果美术教师具有很强的创作意识,这不但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促进作用,还可激发学生对于创造活动的热爱,从而使他们热爱美术,具有创造的欲望。所以教师要提高美术创作技能技法的娴熟度,提高创作意识,做到有计划地完成作品等专业素质。

2.美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已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够教授他人,为了细水长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积极汲取知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与素养,做到终身学习。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承担着高强度的工作,而这种生活状态使得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难以静下心来,如果教师不喜欢读书、读书少,会给本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拖后腿”现象,对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具有不利影响。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进行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探索,做到与时俱进,增强自己的智慧,使自己的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的提高。

美术学科具有人文学科与实验操作两个特点,其教学内容里包含了大部分教师自身的经验与体会,而这些经验与体会的独特性、深刻性、时代性、科学性的程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1]。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美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及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所以,美术教师不仅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要在专业上有一定的造诣,能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研究与探索问题,将最前沿的思想与动态有选择性地介绍给学生[3],让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培养自己独特的视角、思维以及学术眼光。

3.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解析和判断能力

美术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形式是美术鉴赏。在进行鉴赏时,需要鉴赏者利用自身生活经验,掌握有关知识,并对作品视觉上的感知进行想象、体验、分析、判断与感受,达到视觉上审美享受的目的,从而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与欣赏。美术创作的审美可以反映生活,在进行艺术鉴赏时,须通过社会与道德两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而二者的统一,则确立了对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包含审美性与价值性的两个原则。价值性的原则是艺术在人类生活中不断创造的价值和生成的意义,其主要包括人类性、社会性等原则,即艺术作品中所蕴含或表现的社会伦理性、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等议题。审美性原则,作为艺术把握世界方式之一的本质属性,它包括情感性、艺术性等方面[4]。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除了具有多元、科学、完善的美术鉴赏素质外,还必须对美术鉴赏包含的流程有正确的了解,并熟悉掌握。在具备了以上素质后,美术教师必须拥有对于艺术的敏锐直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审美优异的感知及理解能力、运用正确的艺术鉴赏方法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展开具有创造性的评价的能力。

4.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能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应转变自身的认识主动进行学习,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所以,教育观念的改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美术这门学科,我们要根据其自身的特色,把情境教学的方法、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分组研讨的方法带到课堂,使美术课能够上活、上好。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营造教学情境、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则在培养学生方面失去了实用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境化,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在真实的教材、背景及真实教学场景中的形成与发展。

5.加强对于美术本体发展的关注度

美术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取决于美术的形势与内涵。如果想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美术的学科素质,就必须让美术教师加强对于美术本体发展的关注。所以一些高等师范院校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课程过程中,美术学科的教学论着重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与教学技能进行训练,而教育学的课程则着重于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情况一定会造成以后美术教师的学习内容局限于美术的学科内容以及传授方式上,造成美术教师视野的狭隘。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了解美术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实际效果,也不能透彻、全面地了解美术学科的内容及背景。

6.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对每学年、每学期乃至每次课的教学情况,教师都必须做到反思与总结[5]。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教学力量的薄弱,要学会借助大家的能力,例如邀请资深教师来听课,并进行点评,还可以开展学生座谈等方式,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心得,整理教学随笔,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7.美术教师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要想成为一名具有高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的美术教师,不仅要牢固掌握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并能传授给他人,还要让自己与其他专业联系起来,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发现其他学科与美术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拓展美术教学。美术教师把其他专业与美术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各个学科之间能够相互渗透,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避免了课堂的单调,而且还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形式[6]。

(二)为美术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现代教育形式愈来愈细,专业性强,而且更加多元化,面对紧迫的形势,美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更新自己。这不仅需要美术教师自己的努力,还需要有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一个科学、系统、合理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拥有足够的物资与经济条件。当他们感到压力较大时,有关部门要给予他们支持与鼓励,促进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此外,还要加强教师职业培训的开展力度,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职业培训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即使美术教师拥有较为扎实与丰富的专业知识、学科修养和优秀的教学能力,仍需进行长期的在职培训,以养成对精益求精的钻研态度[7]。

二、结论

在现代教育改革进程中,美术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深化,这就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拓展艺术视野,使自己不断进步,从而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

美术教师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的进步、发展,需要具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创新性和主动性,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具有优秀的美术教学能力,让自己投身于现代化教育教学之中,从而提高今后的美术教学质量。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成长。近几年,随着国际社会在艺术教育方面出现的较多改变,致使以视觉文化作为核心的美术教育改变为了以创造力作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开发具有创意的思维需要以高阶的思维作为其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与教学设计期间应着重关注对学习的情境设计与开放,指导学生发展创意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取更具价值的成长。

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能够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旁征博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其也具有高尚的人格与思想境界,能成为学生的好榜样,协助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学习。具有高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的教师有优美的语言、文雅的举止、大方的神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学生拥有振奋的精神、高昂的情绪,能够积极主动、快乐地进行学习[8]。所以,我们要采用多种途径和多种方法,提高美术教师的学科素养与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晓蓉.关于如何提高中职学校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些建议[J].科学中国人,2015,(26):120-120.

[2] Zhang Y,Li W,Yan T,etal. 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J Hu 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15,29(3):387- 390.

[3]邢瑞香.提高美g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4):202-203.

[4]王丽华.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自我意识[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5]王珊琪.不断提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J].青年时代,2015,(3):126-126.

[6]Izumi S, Muano T, Mori A, et mon carotid artery stiffness,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lipid metabolis m after menopause[J].Life Sci, 2015,78(15):1696-1701.

[7]袁海芸.激发学习兴趣,彰显示范魅力――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师示[J].画刊,2012,(01):34-35.

[8]尚尚.浅谈普通高校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J].理论研究,2015,25(4):51-52.

第9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组织承诺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069-02

收稿日期:2013-08-19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院级课题“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组织承诺的实证研究”(2010B03R)

作者简介:李健(1978-),男,山东菏泽人,教师,从事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研究。

引言

伴随着全国新一轮专科升本科的热潮,各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此同时,各新建高校对大量高素质技能型教师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大量的青年教师被招聘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去。在这种超常规的迅速扩张发展中,内涵建设是否紧随外延发展而得到有效提升,青年教职员工的工作状态如何,是否能够积极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充分调动,这些因素都直接决定着新建本科院校未来的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专门问题提出,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和国家对教师流动机制的改革,教师流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Cevat Celep 通过对教师组织承诺的研究发现,低承诺水平的教师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导致其离开教育行业。研究还发现,学校认同感高的教师会尽最大努力为学校工作,并为自己的学校感到自豪;教学认同感高的教师乐于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帮助学生。所以,关注教师的组织承诺、提高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是一项重要课题。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力量。对高校来说,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流失,尤其是青年教师留不住,造成原本已青黄不接的高校教学和学术梯队更加难以形成合理的结构。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使其在组织中良好的发展就成了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很大的问题。

1.组织承诺的涵义。组织承诺一词由Becker(1960)提出,是当代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个人认同组织、忠于组织的承诺态度[1]。也有译为“组织归属感”、“组织忠诚”等。一般是指“个体认同并参与一个组织的强度,它不同于个人与组织签订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角色方面的合同,而是一种‘心理合同’或‘心理契约’”[2]。 斯蒂和波特(Steer &Porter,1983)把组织承诺定义为一种与某一特定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相认同的心理状态[3]。梅耶(Mayer,1993)等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把组织承诺定义为:“体现员工和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纽带,隐含了员工对于是否继续留在该组织的决定”,并把组织承诺分为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三种类型[4]。在中国,王重鸣认为,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组织的一种责任和义务,源于对组织目标的认同,由此衍生出一定的态度或行为[5]。

2.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的内涵。纵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教师组织承诺的研究不是太多,对高校教师的组织承诺更少,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研究更是缺乏。教师组织承诺的定义是建立在众多学者对组织承诺研究的基础之上。国外PedroReyes(1992)指出,教师组织承诺包括三个方面:(1)对学校目标的坚定信念;(2)有留在学校的愿望;(3)为了学校愿意做出超越个人利益的努力。Somech(2002)认为,对学校高度承诺的教师能够帮助学校实现其目标,他们在工作中不计较得失,并愿意留在学校。陈士俊、王怡然、王梅、马莉莉等人(2006)从组织承诺概念发展演变入手,探讨了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从管理方式、工作环境和学校文化等方面提升高校教师组织承诺水平[6]。许绍康、卢光莉(2008)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高校教师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高校教师感情承诺对工作绩效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规范承诺、理想承诺和机会承诺[7]。封展旗、杨平(2008)认为高校教师组织承诺是高等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实施科学职业生涯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提高经济待遇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组织承诺水平[8] 。

一、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组织承诺的意义

1.对学校。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发展至关重要。而青年教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中坚力量,如果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度高,会对其任教的学校管理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校园文化更加容易认同,可以降低缺勤率和离职率以及由此引发的招聘、培训、开发等一系列的成本开支,可以确保学校的教师队伍是稳定的,教师的结构是合理的,发展是稳步的。

2.对学生。教师的服务对象之一就是学生,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育。组织承诺度高的青年教师的工作投入度就会高,离职或校外兼职的倾向就会偏弱,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会爱护自己的学生,会上好每一堂课。正常的工作时间之余也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3.对自己。对个人而言,Mowday,Steers 和 Porter 等人(1979)认为良好的个人与组织的匹配——高水平的组织承诺,组织可以提供经济需要的来源、未来的经济保障以及精神上的报酬等,因此个人必须与组织联结[9]。组织承诺度高的高校青年教师将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做深入细致的规划,对自己的职业成功将会有清晰的认知,会将自己所在的组织作为实现职业成功的选择。

二、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组织承诺水平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老牌本科高校来说,其经费的来源不是那么多元和丰裕。这就直接影响到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待遇,尤其是对于职称、学历等都不高的青年教师的影响更大。青年教师由于面临的社会压力较大,对经济收入的高低非常的在意,如果其与自己的同行或者同学相比较发现自己的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偏小,将会影响青年教师对组织工作的投入,离职的倾向会明显显现。

2.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慢慢的沉淀和积累下来的,校园文化对组织承诺水平的高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升本等历史原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将会对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带来较大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在学校中激发出一种团结奋进、甘心奉献、勇于创新的校园精神。青年教师是有活力的一群人,他们对开放、包容、进取的校园文化有着强烈的要求,如果校园文化偏守旧、固化,将会极大地降低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

3.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生涯发展是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计划的各种职业目标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10]。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非常的重视,如果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师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上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将会对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的提升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提升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的管理对策

1.严把招录关。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领导、人事部门、用人院系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一点:那就是部分青年教师选择到新建本科院校任教的原因在于如今择业形势较为严峻,而高校单位相对安稳,新建本科院校相对老牌高校而言招聘条件较为宽松,因此其择业有可能是出于先就业求生存的考虑而非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本身的热爱。这种情况会给新建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队伍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在招录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科学的人员素质测评方法对应聘者进行测量并在面试中着重考查其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和对本校的认知,从中选拔那些对教师职业认知清晰并期望为本校工作和付出的应聘者。

2.提高青年教师的经济待遇,切实解决青年教师的亟需问题。新建本科院校所提供的薪酬和福利水平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结果,折射出高校对青年教师工作业绩的认可程度,会影响青年教师教师对高校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大多数青年教师都面临着结婚、买房子、生孩子的压力,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对青年教师上述亟需的问题予以关注、帮助和解决,会大大消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

3.对青年教师定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增强其承诺。按照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的划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一切都还在探索阶段。其职业定位、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等都还不成熟。学校可以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使其对本组织的归属感增强、责任感增重,进而青年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会提升。

结语

众所周知,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是新建,起步较晚,办本科的经验相对不足,再加上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又不占区位优势,在教学、科研和学术环境上与国内的老牌本科院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的教师,尤其是优秀的青年教师。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青年教师是新建本科院校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基础。因此,如何把优秀的青年教师吸引进来,还能把他们稳定住又能使用好、使其发展好,新建本科院校就必须关注和重视教师组织承诺问题。

参考文献:

[1] Becker H.S.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60,(66):32-40.

[2] [美]杰拉尔德·格林伯格.罗伯特·A.巴伦.组织行为学[M].范庭卫,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92-205.

[3] 刘小平.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管理科学,2003,(4):7-8.

[4] Meyer,J.P.Allen,N.J.(1991).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61-89.

[5] 刘小平.组织承诺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1999,(2).

[6] 陈士俊,王怡然,王梅,马莉莉.高校教师组织承诺水平提升的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7] 许绍康,卢光莉.高校教师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8,(4).

[8] 封展旗,杨平.论高校教师组织承诺及其提升途径[J].经济视角,2008,(8):10-12.

第10篇

一、分解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的必要性

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中,只有将课题研究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才便于研究,获得成功,其意义在于:

第一、合理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有助于找到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分解课题研究内容首先要对研究范围进行限定,确定我们应该研究哪些问题,不需要研究哪些问题,从而聚焦课题研究内容,并由此切入。

第二、合理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有助于增强研究的可操作性。研究内容的分解是把一个大问题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分解成许多相互联系的小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理念到实践,由愿望到落实的分解过程,通过这样的分解,可以使研究问题的内部逻辑结构更简明,研究内容更清晰、更具体,从而降低了研究的难度。

第三、合理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有助于统筹规划,整体安排课题研究的进程。每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课题组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对课题研究进行整体规划与有序的安排。

二、分解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的策略

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分解,没有固有的模式。同一个课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解成不同的研究子内容。一般来说,从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核心问题入手分解、细化研究内容,是较容易的操作方式。

(一)从教育科研课题的核心概念分析入手,分解课题研究内容

每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内部逻辑结构,都可以通过分析该课题的核心概念来梳理,抓住核心概念,就抓住了课题研究的要领。理清核心概念的组成要素,就能够确立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策略,开展研究活动。核心概念亦称为关键词。一般说来,一个规范的教育科研课题,都能够找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界定课题研究达成目标的关键词,另一个是界定课题研究实施途径的关键词。找到了这两个关键词,理清了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就可以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分解。

例如,郫县某幼儿园承担的省级课题“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的实践研究”,其中“数学素养”是界定课题研究目标的关键词,“民间游戏”是界定课题研究途径的关键词。因此,分别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解析,就可以细化为不同的课题研究内容。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幼儿数学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了点、线、面、体等数的空间及几何素养,大小多少长短等量的比较素养,数量及其关系素养,数的集合素养等。因此,本课题研究就是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这几种素养进行培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研究内容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的空间及几何概念素养的策略研究”;

“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量的比较素养的策略研究”;

“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量关系素养的策略研究”;

“开展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的集合素养的策略研究”。

从核心概念“民间游戏”入手分解研究内容。在本课题研究中,开展“民间游戏是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的实施途径。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民间游戏都可以培养幼儿数学素养,也不是民间游戏拿来照搬到课堂上就可以自然地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的。因此,本课题研究中,要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对民间游戏进行合理改编,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民间游戏进行教学。因此,我们可以把研究内容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选择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策略研究”;

“合理改编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策略研究”;

“合理运用民间游戏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策略研究”。

又如,郫县某学校承担的市级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中,关键词“问题意识”界定了本课题研究达成目标,关键词“课堂教学”界定了本课题研究实施途径。因此,本课题核心概念就是“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从不同的核心概念入手,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细化本课题研究内容。

从核心概念“问题意识”着手分解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目标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好奇、怀疑、困惑、探究。由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怀疑精神、困惑分析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对这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就可以细化形成四个方面的研究子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怀疑精神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困惑进行深度思考的策略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策略研究”。

从核心概念“课堂教学”着手分解研究内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很多,本课题界定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关键词“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课堂教学”分类的逻辑要素很多,从不同角度解读“课堂教学”,就会有不同的课题研究内容:

从课堂教学过程着手解读,可以有课前导入、课堂新授、作业练习、课堂小结等,因此可以从不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从课堂教学的学科解读,可以有语文、数学、外语等不同学科,因此可以在不同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从课堂教学课型解读,可以有新授课、复习课、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等,因此可以在不同课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从教育科研课题的核心问题分析入手,分解课题研究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的着眼点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问题感是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在每一项课题研究中,课题组都要进行前期调查,了解本课题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从而形成几个主要研究问题。所以,从课题研究的问题分析入手,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是细化课题研究内容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问题归因时,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对其归类,不能够把不同逻辑关系的问题并列成为研究内容。

例如,郫县某学校开展的省级课题“提升农村学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校本策略研究”,课题组在前期调查发现,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乏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把这些原因进行归类,可以归纳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缺乏职业成就感;青年教师对工作环境不适应,得不到领导、同行、学生的认可,缺乏职业归属感;青年教师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不高,与他人相比有些失落,缺乏职业认同感。因此,本课题从解决课题研究的问题着手,可以把课题研究内容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学校提高农村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职业成就感的策略研究”;

“学校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其职业归属感的策略研究”;

“学校引导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提升其职业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有共同的要求:第一、在具体进行分解时,要明确课题总体目标与具体研究内容的逻辑关系是什么;第二、要明确各项具体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第三、要使分解以后的具体研究内容适合在研究中操作实施。第四、一个课题内容可以有多种分解方法,但是课题组在具体实施研究时,不宜同时选择几种分解内容的方法。

第11篇

一、着眼学校特色,寻求合适课题

有的教师似乎谈“课题研究”而色变,究其原因是否缺少一个“趣”字。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就如同学生学习知识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有的教师,不仅对课题研究提不起兴趣,还对其避之唯恐不及。有的老师觉得课题研究太高、太空、太难,拿到课题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反思现状,我觉得课题研究选题一定要贴近教师,让教师有内容想研究,有内容可研究。

(1)从大处着眼,“发现”主课题。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教科研不缺少研究的课题,只是要寻求适合学校的课题,这就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根据学校特色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我校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体育特色学校,根据学校特色,我们制定了《发扬中华体育精神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这一课题研究方案。制定此次课题研究方案,旨在通过课题实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丰富学校文化生活,提升教育品质;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和深化;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崇高体育精神,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基。初次接触此课题的老师,可能会觉得中华体育精神只适合体育老师研究,和其他的老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细细研究便会发现,中华体育精神涉及面非常之广,它是指中国人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快乐健康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理解了什么是中华体育精神,我们就知道在平时的各科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都有所涉及。这样一来,课题研究便可从身边入手,不再是遥不可及,从而研究的兴趣也会浓厚很多。

(2)从小处着手,拟定子课题。学校制定好主课题后,就应当及时鼓励老师们从课堂上找课题,从小课题着手拟定适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我们学校的子课题也进行了分级,让老师从最细微处入手。如二级子课题分为《具有中华体育精神的教师研究》《具有中华体育精神的学生研究》《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课堂研究》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四个类别,由学校骨干老师分别承担,其余老师根据自己最感兴趣的二级子课题再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找到典型并具有研究价值的子课题,拟定三级子课题。这样,课题分级研究就形成了一张有效的课题研究网络。

二、落实课题分组,进行互动研究

课题实验研究不是闭门造车,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全新的思维方式作引导。实验教师要站在科研的最前沿,站得高,才能开阔视野。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课题研究网络形成之后,为了让教师们能把课题研究做好,做深,需根据子课题进行分组研究。目前,我们学校分为14个研究小组(语、数按年级划分各分为6组,英语、综合各1组)。

(1)组成研究小组,注重团队合作。每逢单周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我们就分组进行教研活动,如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教师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切磋学习体会,将自己的想法、体会、疑虑展示出来,以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导,提高自悟能力。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大家以合作的形式集思广益,遇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长此以往,不仅课题研究好了,也增强了教师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这也不正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一种体现吗?

(2)培养中间力量,营造科研氛围。我校青年教师较多,在课题研究中骨干教师就要带好头,做好榜样,带领着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研究。其实,在平时,我们就已经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本培训新形式。如建立以老带新的“青蓝结对”机制,创办“青年教师沙龙”,举办“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本学期又进行了“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等,以此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以后要继续推进科研型教师群体的培育,努力构建更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三、注重实践研究,推进课题发展

以往的课题研究比较空洞,形式大于内容,基本就是匆匆开题、最后匆匆结题,没有多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的过程,要将课题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对象不仅仅是老师,更是学生。我们注重了实践研究,才能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最终让全校师生受益。这样,课题研究也能得以更好地进行下去。

(1)关注学生发展,拓展研究空间。学生是发展中的能动体,他们不仅接受教育,而且参与教育过程。学生也是课题研究中的主体,我们必须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充分显现课题实验研究的活力。我校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学校在业余时间组织运动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而且还可培养一批各项运动的骨干,带动一大片体育爱好者。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以进入这些运动队为目标,中高年级学生以进入这些运动队为荣,这对学校体育的整体提高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对学校群体活动起到指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除此以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华体育精神,我们除了平时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进行渗透之外,每学期还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春季运动会”“冬季三项”“两歌三操”……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华体育精神。课题实验研究只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师生协调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实验研究的空间,实验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第12篇

业务培训――青年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青年教师富有激情和创新意识,但是教育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培训是促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措施。学校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区级专业教师培训,特别是远程培训,借助网络研修,克服教师因时间紧、工作内容繁琐不方便外出学习的局限性,自主选择时间、地点、学习方式,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满足了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同时,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安排了指导教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认真开展校本培训。学校组织师徒签订“成长协议书”后,提出明确要求:每位师傅与徒弟每周互相听课至少两节,听课后观课、议课;每月共读一本书,写出读书体会,定期交流;每月写一份教学反思,学校交流;学校组织“师傅”每学期提供一节示范课,让青年教师从中学习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与运用,教法学法的灵活多样等,与此同时,青年教师则要上一节汇报课,以课堂教学来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学校组织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每学期分别为青年教师举行一次课堂改革专题讲座,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组织观摩各级名师的录像课,借他山之石来攻我校之玉。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为青年教师成长助力。

公开课――青年教师成长的快车道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道路固然有很多,但实践证明,通过经常上公开课的历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最大,专业化成长最快。因为,公开课有压力,压力就是动力,有动力教师才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精力以及所储备的教学才智,提升专业能力;公开课要准备,准备就是提高,一次次的预设,一遍遍的生成,一点一点的反思,准备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公开课要集思广益,群言就是智慧,要敢于让别人评头论足,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致力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青年教师是在公开课中成熟的,谁参加的公开课多,参加的公开课级别高,谁就成长快。学校每学年都要为青年教师搭建公开课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在比赛中成长。当青年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他们。2016年4月,山城区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学校所有青年教师都积极报名参加。那段日子里,每天都在“磨课”,既要上自己的课,又要听、评、议别人的课,无论是课上的认真倾听,还是课后的众说纷纭,大家共同见证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一个月后,成绩揭晓,学校五位青年教师参加比赛,四人荣获山城区一等奖,一人荣获二等奖。

课题研究――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剂

第13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本学期,我们继续将促进教师成长,服务教师发展作为工作重心,在教师培训、教科研、信息技术、教师职评、人事管理等方面做了诸多工作。回顾本学期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紧张、忙碌、压力,成了关键词。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教师中心的成员间有了更多的信任和默契,踏实肯干成为我们中心成员共有的特色,因此,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比以前多了淡定和从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学期以来,大家将教师中心的各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并小有成绩。现对本学期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教师培训

1.校本培训

(1)1358青年教师培训

为了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促进教师队伍建设,9月11日,XX中心小学在阅览室举行了1358青年教师新学期培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教师发展中心许丽娜老师主持,XX全体1358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会上,老师为大家讲解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详细解读了培养计划评价表上师表形象、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业务进修和教育成效这六条内容,还对粉笔字的考核、微型课题研究做出了指导,许老师鼓励每一位青年教师借助计划的启动对自己的个人发展做好认真规划。

在这一学期中,学校的青年教师们能始终按照计划,落实各项要求,在各方面,尤其是粉笔字书写上有了飞速的进步。1358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教师发展保驾护航!

(2)暑期读书交流活动

9月18日中午,XX中心小学以“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为主题,开展了暑期教师读书交流会。XX老师在交流会上分享了她们的宝贵读书心得。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读书心得交流会不仅有大家熟悉的读书感悟,还安排了XX和XXX两位老师给大家分享了论文写作经验,满满的干货让在撰写论文方面还有疑惑的老师受益匪浅。俗话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XX持之以恒的读书交流活动不仅让老师们可以以一颗平静的心沉浸书海更能加速老师们的专业发展。

2.外出学习

为了给老师们创设更优质的学习条件,关注教师学习的质量,注重学习后的反思和交流,本学期教师中心仍然把握好机会,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在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安排和精心组织下,本学期,牛小教师们纷纷走出去参加了“现代与经典”、“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等多次培训活动,培训覆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班队等多门学科,老师们纷纷赴XX、XX等地充电,回校后又认真反思总结,将自己的学习所得以心得的形式上传至校园网与全校教师分享,同时也注意学以致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上级培训

本学期XX区第十四轮数学“送培上门”活动继续在我校开展,教师中心协同课程中心为每次培训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不仅给牛小青年教师提供展示平台,也让老师们不出校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专业培训。

在本学期的“送培”活动中,XX、XX、XX、XX、XX、XX等老师纷纷在活动中执教公开课,老师们的课堂扎实、精彩,给参加活动的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研究的素材。另外,区教师发展中心数学教研员XXX主任也在培训活动中为大家作了题为《小学数学课堂转型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主任指出在教学中要发挥试题导向功能,促进过程性目标达成;变“机械灌输”为“学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变“冰冷美丽”为“火热思考”,实现有意义与有意思的统一;变“学科教学”为“学科教育”。专家的讲座让每一位在场学员都深受启迪,得到成长。在“送培”活动中,老师们不仅能观摩到许多深度思考后的课堂展示,享受到导师的专业指导和真知灼见,更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交流,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教科研能力。

一次次送培活动,不仅为全体参训学员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对于数学教学核心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明确了今后课堂教学的方向。

二、教育科研

1.课题研究

在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下,XX继续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校本研修的策略研究》;市级备案课题5个,分别是《交际语境动态建构下的习作教学课型范式的研究》、《用“阅·读”教数学——培养学生数感的实践研究》、《在主题拓展阅读中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素养的研究》、《基于“诚朴”文化观照下的“三实”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基于叶圣陶育人思想的“五小”课程建设研究》。本学期,5个市级备案课题均在平时认真组织研究的基础上参加了区级中期评估,各课题组成员们认真撰写了“中期研究报告”,梳理了中期研究成果,填写了“中期评估表”。非常可喜的是,在中期评估中,牛小的课题研究在全区表现突出,有3个课题成功被推荐参加市级中期评估,这样优异的成绩源于牛小教师们不懈的钻研和执着的研究。除此之外,教师发展中心还通过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来促进日常教研工作的开展。

一学期以来,XX教师发展中心始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领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并及时进行成果巩固,鼓励广大教师通过课题研究积极撰写研究论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思考、实践、反思和成长,老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收获颇丰,不仅有课题研究和获奖,还纷纷在省、市、区级平台中执教研究课,还在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评比中感受到课题研究带来的效益。

2.论文撰写

本学期,我们继续积极与各杂志联谊单位联系,争取机会,同时也想方设法鼓励教师主动投稿,教师中心积极做好衔接沟通工作,不厌其烦地组织老师反复修改论文,再次投稿。一学期以来,已有《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等二十多篇文章纷纷在《基础教育研究》等主流期刊上发表。除了,我们还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各项论文评比,现有《回归儿童生活,焕发习作教学新生机》等7篇论文在“蓝天杯”论文评比中获二、三等奖,有《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等十多篇论文在区年会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同时,我们还组织老师们参加了“青语会”、“信息技术”、“区教学学会”等多项论文评比,相信有了辛勤的付出,必将迎来丰硕的成果。

三、信息技术

XX教师中心近年来一直把提升全体教师尤其是广大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学期中,教师中心不仅利用微信平台等及时普及宣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还积极申报和承办了“XX区信息化能手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给青年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锻炼能力、展示风采的平台。

1.课堂展示

为了给青年教师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本学期,我们借力于“XX区信息化能手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提前谋划,积极争取,承办了“区信息化能手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活动中,我校XXX老师展示了五年级的语文课《父爱之舟》,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攻克难题,取得最佳成绩,教师发展中心迅速组建磨课团队和技术团队,大家群策群力,毫无保留,为了磨课和课件制作经常在学校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XXX老师在第一轮的说课比赛中脱颖而出,并在第二轮的课堂展示中呈现出了扎实精彩、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课堂中现代化技术应用巧妙而娴熟。另外,XXX老师也在中一协作片中成功执教信息技术公开课,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广泛好评。

2.优异成绩

在各项评比中,XX也是捷报频传:区聪明算独竞赛团体一等奖,区学生电脑制作竞赛团体一等奖,区信息技术论文评比陈晓瑜老师获二等奖,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评比XXX、XXX老师获二等奖,XXX老师指导的多名学生在“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中获一、二等奖,XXX老师执教的《鸟语》获“区小学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父爱之舟》获区二等奖,XXX、XXX等5位老师的案例和课件在“区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二等奖。

除此之外,教师中心还积极利用微信平台宣传我校教师的感人事迹,并以XX老师的教育教学故事为蓝本制作了微信头条并被“XX教育”微信公众号录用,XX老师的感人事迹在区内得以广泛宣传。

四、各项考评

第14篇

一、秉持“一个理念”

“一个理念”即教师的教育过程既是指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同时发生、同步发展的。教师不可能用一成不变的东西去教育不同时代的学生,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回避的。积极、主动、卓有成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对完成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任务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无外乎内外两个因素,强烈的自我发展渴望和创新实践能力是内因,学校的规划、引导、组织及营造的专业发展氛围是不可或缺的外因。基于这一理念,我们一方面提供平台,鼓励教师主动发展;一方面开展活动,助其发展。

二、搭建“两个平台”

“两个平台”即教师论坛、同课异构,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提升上为教师搭建了平台。

一是开设教师论坛。每学年一届的教师论坛,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于广大教师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通过教师的教育思想碰撞、教育教学经验整合、教育教学智慧分享,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教师论坛每届一个主题,全体教师共同围绕这些主题展开讨论。论坛一般安排在学年末,学年初便公布论坛主题,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考、实践、提炼,并把自己的思考感受撰写成文章上交,遴选发言者时,也会考虑到老、中、青三个不同群体的代表性。

二是开展同课异构。由同一学科的名师和青年教师执教同一课题,以展示不同的理念、设计、实施和效果,让大家在对比中受到启发,从而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同课异构活动每学期每学科组织两次,提前一周确定执教课题、执教人、主评人等,届时同学科全体教师共同观摩。评课是同课异构活动的重要环节,首先,执教人介绍教学设计,反思实施效果,然后主评人全面评课,其他教师补充评课,最后由执教教师将教学设计、学科组评价意见、教后反思的电子文档发往学校专用邮箱保存,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材料。

三、启动“三项工程”

一是名师高端发展工程。这是为目前成就较高的教师创建的促进他们继续发展的平台,该T程中的领衔人组建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共同体(由4-6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制定发展规划,学校为他们提供保障措施(如建立名师工作室,订阅专业书籍杂志,外出学习参观等),并明确了对他们的考核目标。共同体的专业生活使他们教学相长,领衔人在引领共同体成员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二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优先发展工程。这是为教龄在6-15年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设计的,这个年龄段的教师相对较多,他们本着自愿发展、优先发展的原则参与到该工程中,该工程中的领衔人也组建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共同体(由2-4名青年教师组成),设计了发展规划,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了保障措施,明确了对他们的考核目标。这一群体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接受名师高端发展共同体领衔人的引领,另一方面又带动“1-3-5 工程”中的青年教师,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带动了别人。

三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1-3-5工程。这是为5年教龄以内的教师设计的,要求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成熟、五年成为教学骨干。学校分别对入门、成熟、教学骨干制定了目标和考核办法,并定期考核。由于他们既受到名师高端发展工程的引领,又受到中青年骨干教师优先发展工程手把手的指导,青年教师一开始就步人专业发展的正轨,“1-3-5工程”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起到引航作用。

四、开展“四项活动”

一是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评比。该评比每两年一次,主要针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比赛,在展示、交流中提升青年教师的各项教学技能。比赛大大激发了青年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缩短了他们的成熟期。

二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该比赛每两年一次,主要针对45岁以下教师,检阅教师的创新设计与实践能力。比赛由说课、课堂教学、课后答辩三部分组成,把理论设计、教学实践和反思提升结合起来,有效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凭借比赛结果向上一级推荐优质课参评人选。

三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每学期一次,引导全体教师围绕学校设计的主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结合具体案例撰写教学反思小论文,择优编辑成《教师教学反思录》,供全体教师参考学习。《教师教学反思录》既是教师教育智慧与心血的结晶,也是进行教师培训研修的鲜活教材。

四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性措施,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学校的课题研究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名师设计主持的关于教育思想、教学策略、学习心理等领域的省市级大课题;另一类是普通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发现问题后设计的校级“草根式”小课题。两类课题相互补充,形成了全校的课题研究网络。

五、实现“五个目标”

一是理念先进。全体教师紧随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思想开展学习、教学、反思、研究等活动,在课堂教学比赛、课题研究、等领域,都能彰显丰厚的理论功底。

二是水平精湛。教师的教学水平领先,凡外出参加比赛的教师,大部分都能在省、市级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三是成果丰富。全校教师撰写和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学校编辑了十几册《教师反思录》,开发了几十门校本课程,在2011年教学成果奖评选和2014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有十几项成果分获国家、省、市奖。

四是模式科学。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分层培养,分类推进,尤其是“三项工程”形成的递进式的教师培养梯队,凭借团队的内驱力和学校的监督评价机制,有效地发挥了该科学模式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15篇

我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专业化发展的观念并内化为自我发展的需求,指导他们设计和实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规划;探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营造一个支持性环境以便他们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我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利用青年教师“成长报告册”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而这种方式是否可行,实际操作效果又如何呢?作为探讨此问题的尝试,我们选择了“基于专业发展规划的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成长报告册’的实践研究”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现状分析:

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部门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教师专业地位的改善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已倍受人们关注。许多学校都积极尝试以不同的形式,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虽然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已倍受人们关注,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国外有少量的相关研究,如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全国数学和科学教育信息交换中心与全国教师发展委员会联合进行的“教师自我规划”研究,路易斯维尔大学与当地中小学联合进行的“教师职业阶梯发展规划”研究,田纳西州的“教师职业阶梯计划”等做了初步尝试。在国内虽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但直接相关的研究结果还没有。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是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之后,人们对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持续成长越来越关心。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有人对国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但至今尚没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或者说尚未充分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学校中某些教师有自发地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设计的情况,但学校很少对教师进行规划指导,也很少对学校如何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专门的研究,即便是有,也缺乏相应的理念向实践转化机制的探索。

三、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反思自身工作的基础上对比前人先进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学校指导模式。这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价值;实践上,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专业化发展的观念和信心,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为学校构建适合所聘教师专业成长的优良的学校环境及评价机制等提供参考性的策略,探索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指导的新模式。

四、研究基础:

1、学校已有的工作基础

一直以来,我校非常重视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三级(国家、区市和校本)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还拿出专门经费多次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作报告,并与华东师大联办了一个研究生课程班,74名教师现已学完全部课程,全部结业。通过组织“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老师们基本上都能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与网络操作技能,并能应用到教学实践及管理当中,研制出一批优质课件和优质课。鼓励并支持教师进行业务进修、校本培训和请进走出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以老带新与全体互动相结合,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为帮助他们的成长我们还建立了指导教师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师徒结对子制度,由部分中老年教师(由年级组、教研组提名,学校批准)承担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工作。

20**年,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在杨捷校长的指导下,由科研处负责编写了《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纲要》,编印了《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报告册》,颁布并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内容,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相应要求,通过定期检查《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报告册》(每学年2-3次,于学期末进行)的填写情况,了解青年教师的成长状况,并就报告册中所反映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目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报告册》已经成为青年教师转正、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此外,我校还根据青年教师填写《报告册》情况,结合工作实效,评选出年度优秀青年教师,进一步激励和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学校已初步形成关注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并在指导和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2、人力资源

由校长杨捷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三个校区各有一位分管副校长、两位中层领导(共9人),他们中有的擅长学校教学管理,有的擅长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还有的擅长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可以从教师业务培训、班主任工作等多条线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指导、研究和管理,有利于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吸收部分青年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其中卢静老师还是具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青年教师,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对青年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焦虑等心理进行调节和缓解;另有几位年轻的教师,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青年教师中的骨干,他们思想素质较高、有活力,业务素质好、科研能力强,能够在研究中自我反思及评价,并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他们的成长。总的来说,本课题组成员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能按时按量参加课题学习、活动与研究,并能很好地将科研与管理相结合,在时间、精力和技术上都有充分的保证,使课题能够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3、经济基础

课题经费主要从学校渠道获取,也争取获得市级科研机构的支持。

五、研究目标:

1、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2、根据结论提出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的学校指导模式;

3、建立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机制;

4、构建适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校环境,在最大程度上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六、研究内容:

1、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2、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3、探索青年教师成长的轨迹,强调青年教师自身积极主动的作用,探索实现青年教师自我实现专业发展的策略

4、学校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指导的策略研究

七、理论假设:

学校通过青年教师“成长报告册”的运用,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进行指导与评价,构建适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校环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八、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

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报告册,采用个案研究法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跟踪研究。

2、调查法(包括问卷、座谈、访谈等):

问卷调查主要利用成长报告册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自测”表对实验对象(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所教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教师专业技能等专业发展状况及变化进行测定、了解,并采用座谈、访谈等方式一起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时掌握他们现有的专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心态,本课题的研究对他们的促进作用。以上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效果考察、比对。

3、文献研究法:

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重视素质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及时总结、学习,借鉴已有及新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4、行动研究法:

制订指导方案——实施方案——观察、收集信息、反思——评价实施效果;然后,修订方案,继续下一轮的实施、收集信息、反思与评价……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由此,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

九、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形成基本框架,打好基础,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策略。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观察、收集信息并进行反思,加强对《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报告册》的管理,不断地完善学校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模式和评价机制;

第三阶段:总结和提炼,形成模式、推出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十一、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杨捷,南宁十四中校长,负责课题实施的总体规划设计,指导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主要成员:

十二、预期成果

1、理论体系:构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校环境、指导模式、评价机制

2、实践成果:青年教师自我实现专业发展的策略的研究报告、论文集、个案集

3、教师队伍涌现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十三、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课题小组成员已明确各自分工,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已完成《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纲要》和《南宁十四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报告册》的制订并开始了初步的实施。

十四、下一步主要工作

1、总结及反馈20**~20**年学度《青年教师发展报告册》的基本情况,布置新学年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