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媒介的发展方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手机报;产生背景;传播模式五要素分析;差异分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一、绪论
手机报是通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是手机媒体领域的新媒体,相对于传统报纸而言,手机报具有实时更新,动态浏览,接收方面,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等特点。
所谓手机报就是依托手机移动终端为载体,通过无线移动技术平台,定期连续地向手机用户输送新闻、提供咨询的一种新型的无纸之报。是传统报纸与最新电信增值业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媒介形态。
用手机作为阅读终端的手机报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MMS彩信型手机报和 WAP网站型手机报和 IVR语音版手机报。本文主要关注 MMS彩信型手机报,另两者不做讨论。
分析手机报的发展过程,首先要将其置于一个大的媒介和社会环境背景之下,研究手机报产生的原因。中国手机报的产生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因分析。与传统报业相比,手机逐渐成为迅捷的信息抵达通道。1.比互联网更普及更便利。2.比报纸更具有互动性。3.比电视、广播更便捷。
内因分析。1.将优质新闻内容引入移动增值业务平台有助于树立移动新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提升整体形象。2.通过手机报业务可加强与用户间的互动联系,从而更加深入了解用户的使用阅读习惯,为持续向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业务奠定基础,从而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支持。3.用户可在使用手机报业务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对 WAP、彩信等相关业务的使用习惯,从而为 WAP、彩信等业务的爆发性增长奠定坚实的用户基础。4.通过向用户提供具有深层价值判断的新闻内容,有助于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从而增强用户的粘着性和忠诚度。
手机报业务从 2004年初创模式,因果试验,试点,试行,到后来的各家运营商争相制作发行各自独立的服务产品,期间整个过渡时间有用了四年时间。直到现今,手机报业务已进入了稳定、理性发展的阶段。各方面的环境也较初创时有了较大的变化。
二、手机报的媒介分析
中国手机报具有鲜明的传播特征,这些特征也成为手机报作为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传播模式上,中国手机报多种模式并存;传播要素中,各环节构成要素具有鲜明特征;传播方式上,诸多对立的传播形态相互统一;同时,外部的环境对手机报传播的各个环节的影响可谓意义深远,消费文化的渗透使手机报携带着典型的媒介消费特征。
传播模式按传播分为可分为全国模式与地方模式。全国模式是指在全国地理范围上移动用户可以订购的手机报产品,由端口 7000(移动)统一下发,委托中国移动数据业务运营支撑中心负责运营。全国模式的产业链包括四方: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和用户。因此说,手机报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结合的产物。本文采用《新闻早、晚报》即是此类型。地方模式,即地方报刊利用当地的电信公司打造的手机报纸,移动公司常兼服务供应商,并且手机报只面向该地区的手机用户发送。《娱乐星报》即是此类。
传播过程要素特征。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一书中提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应该由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构成。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对应到手机报这种新媒体表现形式之中,又具备了一些独特的个性。
1.信源,又称为传播者。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由于手机报是将报纸内容嫁接到手机媒体上,即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产物。传播者理应是报业集团及其编辑记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作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网络平台和客户资源。它们负责将手机报发送到广大用户终端,成为手机报的直接传播者。
2.信息,即传播内容。手机报的传播的文本特征将在下面第三章中做详细研究。而研究内容服务的表现形式。从上一节中手机报的传播模式可以看到,受众的地位日益突显,手机报的生存法则也逐渐转变成受者中心。因此中国手机报的一大特征就是互动与反馈。这种双向交流为手机报的服务方式提供了巨大空间。目前,中国手机报比较擅长提供实用性和便捷性的服务凸显人性化。
3.信道,又称传播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手机报的传播媒介——“第五媒体”。除了具有交互性、实时性、随身性等传播属性的特征外。手机报的媒介属性还是补偿媒体与融合的统一。
4.信宿,又称受传者,即信息的接收者和反映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手机报的信宿无疑是手机报的读者,即移动订阅用户。
在传受关系的描述中,传统传播过程将传播者与接受者置于对立存在的关系上。二者的身份区别严格,且互为存在的前提。然而,由于“第五媒体”——手机对传统受众在视听范围、互动能力及传播能力等方面的延伸,受众的角色与地位继互联网后再一次被刷新。网络媒体所搭建的点对点的互动交流网在此时被发挥到了极致,覆盖面及到达率越来越高。而受众所兼具的传播者身份也越来越明晰,此时的受众已不再处于单纯等待或主动接受的地位,他们在接受之后又变成另一个身份独立的传播者,向下一个或多个点进行转述传播,或积极向上一级传播者生产领域进军。与此同时,受众的态度也使得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发生改变,受众中心化媒体传播成为现实。
5.反馈,是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传播“反馈”和传播“效果”是分不开的。手机报的反馈效果研究,挑战了拉斯韦尔的传统“5W”传播理论。每次传受身份转变的效果即是下次传播开始的标志这一最具特色的手机媒体特征。另外,在手机报的传播过程中,伴随着受众在视听范围、互动能力及传播能力等方面的延伸。
传播方式对立统一。作为手机报传播信道的手机媒体,既具有大众媒介的共性特征,又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各种不同的媒介特征往往是对立的,却和谐统一在手机媒体之中,形成了手机报独特的传播方式。
其中又有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统一,传播学领域中有关传播形态的研究将传播分为个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种形态。作为手机报传播媒介的“第五媒体”,其传播方式所强调的在自我主体前提下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结合,使得人类社会的诸种传播形态得以充分整合。
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的统一,呈现出传受主体的多元交互及其在新的传播模式中权利的分解和集中的特征。
三、《新闻早晚报》及《娱乐星报》的分析
2010年中国手机市场态势良好,高中低端手机新品推陈出新,3G手机产品数量已小有规模,同时手机降价的趋势依旧延续,尤其是高端智能手机,3G手机和智能手机和 GPS手机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热门产品。2010年中国国内手机出货量增长到 3000万部。2010年中国内地 3G手机销量将超过 3500万部,约占手机市场整体销量的 14%,到 2013年 3G移动电话的销量将达 1.55亿部,GPS手机的销售量也呈现增长趋势。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手机上网更为灵活方便,能够帮助用户消磨短暂的空暇时间;长时间上网的用户对上网功能提出更高要求,而手机屏幕尺寸和功能限制,其效果弱于 PC端上网的效果。
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在选择阅读内容上,男女用户存在明显差异。男性用户在阅读手机报和手机杂志时,新闻为首选,其次为财经类内容;而女性在阅读手机报和手机杂志时除首选新闻之外,偏爱娱乐和生活类新闻。男性用户经常阅读的三类内容为时政新闻、财经和生活,分别占到 86.7%、49.4%和 42.1%;女性用户经常阅读的三类内容为时政新闻、生活和娱乐,分别占到 77.2%、70.7%和 59.8%。艾瑞咨询分析认为,时政新闻类手机报内容要求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而手机报相对于传统报纸在新闻传播速度上占有优势,因此受到男女用户最多青睐;另外,由于男女用户存在一定社会分工的差异,会根据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别的手机报阅读内容。
《新闻早、晚报》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发送的时间是每天上午 8点和下午 6点,贴合了订阅者上下班的时间,方便阅读者在上下班的途中方便阅读内容。根据移动的评测报告,《早晚报》通过运营支持中心发送,送抵用户的实际到达率为 45%。接受对象偏向男性用户,年龄几乎全覆盖。而《娱乐星报》则不同,它的受众主要是女性,送抵时间则选在中午 12点过后,大致是女性午饭之后,围拢聊天八卦的时间。
而从阅读习惯上来看,愿意或认为习以为常地从手机报上第一时间获取新闻消息的则是年龄在 22-35周岁之间的人群。由于所受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愿意或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新鲜感。对于新的东西有一种追逐愿望。而根据境外媒体的统计,近年来 50周岁以上的男性和 45周岁以上的女性对于手机所传递的信息的反馈率也有所提高,这主要归功于在手机使用时,运营商及时多样地推出套餐,由于套餐中往往包含了增值业务,诸如手机报,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往往“不会浪费主动送上门来的东西”的习惯,慢慢地由被动转为主要接收这方面的讯息及养成有即时手机报,看手机报的习惯,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就变得难以割舍了。
伴随着手机报的运营高速发展,制约手机报发展的因素也逐一显现出来。首先便是来源单一,新闻内容同质化。其次是自费偏高,盈利模式不成熟。手机报目前则主要通过两种手段实现盈利。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实行盈利;二是对由手机报到处用户发生的流量计费的手段。而订阅手机报每月的费用在 3-30元不等。最后中国手机用户还未完全养成由手机接收咨询,忠诚地使用手机报,较易被他种方式所吸引,从而放弃了之前使用手机报的习惯。用户流失率较为严重。
这几方面都是目前存在的较为典型的制约其发展的症结所在,下一个手机报或其他的增值业务如需更进一步的迅猛发展,都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媒介;自媒体;当代艺术;审美转向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一、媒介的开放对传统艺术审美方式的挑战
当代艺术中的一切现象都与媒介的嬗变紧密相关。传统社会以语言文字为记录和传播人类文化的主要形态,而消费社会中电子媒体的发展,纸质媒介逐渐被电子媒介超越,当代文化由文本化向视觉化方向转化,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语言学转向已经被图像学转向取代。
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早就意识到媒介的平等主义推动力,媒介的技术特征促进了人类的平等和解放。在他看来,现代媒介出现之前的艺术为权贵阶级所拥有而远离日常生活及下层阶级,而现代技术把电影等艺术作品带给人民,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然而,到了机械复制时代,大规模的机械性复制的文化产品的生产,使之前艺术品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灵晕”(aura)[1]12消失。这种“灵晕”的产生与手工的、灵性的和个人化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而不能被机械性的大量生产所代替。当下,文化正在变成一种产业,文化生产、流通和接受的方式也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影像等新型产品应运而生,被大规模生产、制造、传播、流通。这与传统文化那种手工性个体生产、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限制区域中流通,以及个体消费的方式已经迥然有别。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图像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技术对审美文化进行不可避免地渗透,这一历史潮流被W・J・T・米歇尔称之为“图像转向”[2]17。一种以视觉为主导的文化形态正在取代以语言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形态。视觉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地位。图像时代,图形和影像构成了我们时代的文化特色,并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影响我们的意识形态。一切艺术样式,无论是主导文化、大众文化还是精英文化,都自然而然地把视觉性和视觉效果作为一个必然的或隐或显的追求目标。这种视觉文化或影像文化正在改变着传统文化的符号构成方式,进而对传统的审美趣味构成某种程度的消解。
视觉文化取代传统的符号方式构成主导的文化形态,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影像可以比其他任何媒介形式更逼真地接近我们所生活的实在世界。它不但可以准确无误的模拟这个世界,甚至可以以自身的影像逻辑来臆造一个虚拟的世界。麦克卢汉曾说:“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电子媒介的公开秘密便是它们的鼓动力,媒介正在促成大众参与到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中,媒介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对当代艺术带来一种根本挑战,并且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植入日常生活之中。当代中国的影像文化是建立在一种对现实的直接模拟的基础之上的,而传统的绘画或造型艺术系统,则完全建立在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符号系统之上。正像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所指出的那样,逼真的“仿像”[3]可以取代日常现实本身,并引起两种不同现实的混乱,即把影像的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加以接受,并把影像的逻辑当作真实的逻辑。影像文化的符号构成逻辑,与传统视觉文化的符号构成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能指对所指的取代。或者说,在当代影像文化的产品中,影像自身的符号已经不再依赖于日常实在,它自己就可以指涉自己,并产生自身的指涉物。这个指涉物不是别的,正是符号的能指本身。
当今,艺术和审美文化从神圣的象牙塔中走出并步入到日常生活中来,这种具有革命性的转变对于打破旧的艺术藩篱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在不断地消解着传统的精英主义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审美作为一种精神升华和文化批判,也随着大量流行文化和世俗因素的引入、泛滥而受到损害,“喜剧范畴取代崇高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形态或流行范式”[4]92。信息膨胀的后现代,传媒的意义逐渐由深度向平面转化,当代视觉美学的冲击力和诱惑力不仅使大众失去了对传统文化意义的深度把握,更加速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深度的流失。而中国传统的视觉符号构成方式则正好相反,它以一种深度的区分原则为依据。比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从来不以逼真的模拟和肖似为追求目标。中国传统的视觉符号所追求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内在神韵及韵外之致。这种意境是中国审美文化之精髓所在,也是中国审美文化区别于西方审美文化的一个独特的地方。但是,这个传统趣味在当代影响的复制模拟和逼真再现的符号构成面前,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来看,传统的视觉符号要求观众采取静观与细赏的阅读方式,主体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其中,最鲜明的案例莫过于传统中国画中的卷轴画这一形式,文人所珍藏的作品被小心翼翼地打开和观赏,成为一种私密性的阅读方式,最终获得的是超于物象之外的精神享受,“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而当代影像文化产品则截然不同,它要求的是一种当下的直接反应,一种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刺激和画面感、现场感,一种主体与对象距离的丧失。古典的理性原则正在被一种享乐的欲望原则所取代,美国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对媒介娱乐化和社会化现象对人的“异化”表示深深的隐忧,甚至提出了“娱乐至死”[5]的现实警告。
另外,传统与当代审美方式的差异体现在时空关系上。在传统文化中,文化作品的传播是明显受到地域限制的,比如南北方绘画风格以及观众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把“物我两忘”、“与自然相融”当作一种生活状态。山水间的徜徉熏陶了画家的心灵,南北不同的地域风貌在画家的笔下形成了不同的绘画风貌。五代、北宋时期,“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李成、关仝、范宽代表了北派山水的最高成就,而江南山水的典范董源、巨然则以其平淡天真、清幽雅致的艺术风格奠定了江南景致的最初典范。这种传统书画的地域特色历经各个封建王朝而不衰。然而,到了工业社会时期,交通的便利、通讯的便捷使得时空的差距急速缩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时间和空间进一步虚空化,文化产品的传播超越了时空限制,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同质化的文化情境。这种变化带给艺术界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艺术语言、观念、技法的快速传播、互相效仿与相似化。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传统和现代的一个区分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现代性本质上是一个把时间和空间从特定地域的限制中解放出来的过程。所以才会有国际标准时间,甚至文化的全球化现象。”[6]19
二、媒介的开放对中国当代艺术审美形态的影响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正在转向媒介化的文化。“文化的媒介化”这个概念来自关于大众媒介的讨论。英国学者汤普森在《意识形态和现代文化》一书中提出:“现代文化的媒介化是指一个过程。经过这个过程,符号形式的传播变得越来越受到媒介工业的技术和体制的组织化的制约。今天,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形式的生产和接受都要受到体制作用复杂的跨国网络制约的社会中。”[7]16媒介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它把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带入文化领域,同时也在改变着审美文化的形态。这种审美形态上的转变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接受方式、传播方式以及意义范式这几个方面,从而又导致了文化经验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工具理性正在超越传统的审美表现理性而对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发生重要影响。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道德和艺术三个领域的分化就是启蒙的规划,分化导致了专门化以及彼此的区别,即文化的三个维向,这就构成了他所说的三种理性和结构:“认知――工具理性结构(科学技术),道德――实践理性结构(伦理)和审美――表现理性结构(艺术或审美)。”[8]348然而,对于当代文化而言,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互相渗透。就审美文化而言,这突出的表现为技术向审美文化的广泛渗透。这种渗透带来的新问题是技术本身的工具理性与审美所特有的表现理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审美文化加速向世俗转化。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艺术不再是少数天才艺术家的专利,艺术自身那种神圣的光环逐渐消失。当代艺术意味着对媒介的彻底解放。
当代艺术逐渐消解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图像传播和视觉化现实成为日常生活和当代艺术的共同基础,日常视觉经验成为当代艺术的灵感来源和材料基础。在创作方面,不拘泥于艺术门类的清晰划分,不同媒介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综合媒材的使用逐渐增多,绘画、雕塑、摄影、装置、新媒体等艺术形态统一于视觉文化的门下。这就打破媒介之间的限制,媒介的创新和多元化运用,为艺术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无限可能。许多艺术家在对大量图像的整理和提炼中,已经游刃有余地把握图像并开拓了一系列综合的艺术创作手法。新媒体艺术充分利用了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福利,它综合利用计算机、数码技术、录像技术、网络技术等,集图、文、影像、声音和互动于一体,从而建构了一种新型综合性艺术形式。典型的新媒体艺术类型有计算机艺术、视频艺术、视频装置艺术、全息摄影、交互艺术、虚拟现实、网络艺术等。对新媒体艺术的批评方面,重要的已不是技术的复杂性和高难度,而是艺术观念的先锋性和深度。
中国的新媒体艺术是“八九艺术思潮”以后媒体实验的一个统称。中国的新媒体艺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语镜中。早期,带有鲜明批判意识的观念摄影、录相作品中的“社会学影像”是当时富有成效的创新。中国当代新媒体艺术风生水起的地方在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思想的西化,使敏感的艺术家放下架上绘画,通过大量装置、影像等敏感地记录了当代城市的变迁和社会转型。当代艺术对现实的解释,一向是通过影像提供的报道来进行的,新的时代加强了对影像的重视。早在相机刚发明时,费尔巴哈就在其著作《基督教的本质》(1843年)中预见了“我们的时代”的现状:“重影像而轻实在,重副本而轻原件,重表现而轻现实,重外表而轻本质。”[9]237摄影、电视、电影等影像的技术革命,使人们对文本可以进行视觉上的蒙太奇组合。新媒体不仅在技术上和观念上进行着整合和创新,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国的新媒体艺术虽然只有近三十年时间,但却通过对传统艺术和民族符号进行观念和技术的双重改造,逐渐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品格和美学标准。
例如,2014年6月11日至7月7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齐物等观――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作为三年展”,展览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包括由22个国家和地区、65位艺术家的58件作品,展示了艺术与科技在新的文化语境下的发展状态。展览分为“独白:物自体”、“对白:器物之间”、“合唱:物之会议”三个部分,多维度地呈现了多元生态条件与生命的关系等。展览中的代表作有劳伦斯・马尔斯塔夫2005年创作的装置《指南针》、雅各布・托斯基2012创作的装置(机电雕塑)《源于内部的平衡》、皮朗2011年创作的装置《行动物 n°502C519》、奇科・麦克默蒂2014创作的场地定制装置《有机拱门II》等。本次展览中,中国艺术家也积极参与,展现了中国当代新媒介艺术的成绩。吴珏辉2013年创作的装置作品《错造物》(图1)由弹性材料、金属结构、机械系统和控制程序组合而成。“错造物”是对“存在即合理”的一种嘲讽,是造物过程中偏差、失误与意外的产物。错造物是一个由具有弹性的表皮不断做起伏运动的动态装置多个凸起以不同节奏移动、变位、聚合、分离,在“意义”与“虚空”间游离出一种难以捕捉的流逝感。《错造物》这件作品可以被理解为自然法则的萎缩符号,也可以被理解为机械器官的仿生运动……但这些解释恰恰稀释了它的合理性与存在感,成为通往空寂的过渡状态。而另一位出生于1982年的中国青年艺术家杨健的作品则充满趣味性,他创作的名为《想要离开》(图2)的装置作品表意直接,由LED灯和椅子组合而成,拱形的led屏幕装置于椅子上,LED屏上不断滚动这样的字幕:“ Huang lei, male, wants to leave――黄磊,男,想要离开;Chenxiaoxia, female, wants to leave――陈小夏,女,想要离开……”人员名单持续增长,表达了一种人的本能和普遍状态。另外,中国艺术家的新媒介艺术的代表作还有张培力2014创作的的互动图像装置《关于物损耗和再生的图像》、胡介鸣2013年创作的图片与网络交互形式的装置《一个世界正在建设中》、杨振中2013创作的综合材料的装置艺术《V》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优势网络媒体向传统平面媒体发起挑战。改革开放以后,传播和包装的概念从西方引入,使中国的大众媒体一度兴盛。信息量大、受众面广、时尚性强以及传播速度快等优势使网络媒体飞速地介入到当代艺术的传播中。在社会经济的转型和艺术市场发展的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在专业媒体的推动下,中国当代艺术逐渐进入官方视野和荣登国际舞台,艺术传媒也重新定位和建构,艺术创作、展览、批评和宣传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对当代艺术的推介模式。艺术批评方面,专业媒体的介入,不仅使其借助传播的力量带来实际的舆论和宣传效力,同时也是当代艺术得以最初呈现、艺术批评得以展开的可能渠道。在当代艺术领域,雅昌网、艺术国际、99艺术网等艺术专业媒体已经为广大艺术界的创作者和爱好者所熟知,也成为艺术家展览宣传、艺术品推介以及批评家发表艺术评论比纸质媒体更加便捷的平台。而且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些网络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与娱乐杂志无异,它们巧妙地抓住一切舆论的机会,从资讯平台中海量的文字和图像里摘取具有争议性的艺术事件在首页醒目的位置予以曝光和发表,成为一次次艺术波澜的制造者和推动者,其目的就是要制造围观、占有点击率、市场利益以及影响力。当下的艺术媒体已经成为艺术产业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代艺术和艺术媒体已经结成一种连体婴儿般的共生关系,而艺术市场则是它们共同的母亲。艺术媒体不仅要对当代艺术这个孪生兄弟负责,保证当代艺术的学术价值是它首当其冲的责任;同时也要对艺术市场这位母亲负责,保证其经济效益的实现以及资本运营的活力。
三、自媒体的发展和大众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体验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是全球信息化技术、意识形态、资本利益和开放程度各种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当下,自媒体像幽灵一样无休无止地充斥着我们的感官。除了早已普及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博客、微博、微信、论坛、QQ空间等通讯平台成为“自媒体”的最佳载体。手机作为最触手可得的通讯工具已经毫无悬念地被媒介攻占,大众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被铺天盖地的传播资讯和舆论导向包裹得如此严实。在潜移默化中大众似乎对于自媒体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臣服,甚至发展到了吃饭、睡觉、公交、地铁上欲罢不能的“中毒现象”。自媒体何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根本上来说源于它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自媒体时代让每一个普通大众都获得了发言权,而不是单一并且被动地接受来自“主流媒体”的声音。在这里,大众从“旁观者”变成“发言人”,不仅可以对所得资讯做出独立判断,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相对信赖以及期待的圈子里传播自己的私密感受以及价值观。读者已经成为文本意义的主动制造者,而不是已经建构成功的意义的被动接受者。
自媒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时尚。时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与工业化、商品化和大众文化密切相关。自媒体和艺术的联姻最明显的效果体现在宣传和传播上。近些年,手机互联网技术的发达,以及3G/4G网络的更新、加速,智能手机上网更加便捷,成为大众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成为自媒体发展的重要载体。艺术、娱乐和营销也形成了多元一股、螺旋向上的发展模式。以画家群体利用微信平台为例,画家们不仅紧跟历史潮流在个人的微信空间不时地甚至每天更新自己的最新创作成果,以照片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而且,画家们比任何时候更加懂得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交机会来主动宣传自己的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手机微信加入好友(相对信任的人)的功能给他们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也为艺术投资者、经营者及爱好者等提供了充分了解艺术家便利。然而,这种宣传并没有传统广告式的浮夸感,或许这就是源于自媒体带来的娱乐性、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时尚感。这种密切互动使大众语言中“艺术圈”更具亲和力。正如齐美尔所言:“时尚的魅力还在于,它一方面使既定的社会圈子与其他的圈子相互分离;另一方面,它使一个既定的社会圈子更加紧密。”[10]279相对于画家办画展、印画册进行宣传的繁杂工序与高昂成本,微信、微博、博客、网络等自媒体平台极大地促动了各种艺术宣传。
“时尚的本质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时尚总是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运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11]77自媒体让我们保持了与时俱进的时尚感,带给我们强烈的现在感。时尚既制造差异又弥合差异,时尚的魅力在于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对于大众来说,时尚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潜在的人群憧憬新的社会身份,把读者所感受到的社会等级差距转化为进入新的文化等级而努力的动力。自媒体成为现场展览、文本展示之外最为便捷的虚拟推广手段。而且,从公众教育的角度讲,艺术利用自媒体平台的宣传使其公共化和亲和力更加凸显,是新时代的“艺术为大众服务”的楷模。
沿街道运动的方法
沿街道运动时,小分队视情可采取两路纵队或一路纵队。两路纵队是城市巷战沿街道运动时优先选择的方法。两路纵队运动时,两个班或火力组沿街道两侧运动的同时,要利用建筑物的墙壁进行掩蔽或隐蔽。两路的尖兵应并列运动,不要超出或滞后另一纵队。尖兵之后的士兵应交错前进。排长或班长应位于最有利于控制本队的位置。班在沿街道前进时,纵队火力组不分开。纵队中运动的每名士兵都有其负责警戒的特定区域。尖兵负责直接正面的警戒和对窗户与门的分片肃清,还负有与另一纵队尖兵保持并行掩护的责任。紧跟尖兵的士兵担任掩护。他们还负责将本分队指挥官的命令传到尖兵,并掩护正面到街道另一侧45度角的区域,在尖兵分片肃清击退敌人时,要掩护直接正面。纵队中的第三名和第四名负责掩护本分队街道另一侧的翼侧安全。其中,一名控制建筑物的上层,另一名控制下层的窗户、门和楼梯。士兵应交替实施对建筑物上层和下层的窗户、门和楼梯的警戒。第四名士兵如果是纵队中的最后一名则负责提供后方警戒,否则会与下一个火力组的第一名形成重叠火力地段。如果尖兵肃清窗户和门,第二名则担任尖兵,第三名则自动将火力地段转移至正面到街道另一侧45度角的区域。如果需要第二名帮助肃清一个大的入口,则由第三名士兵提供直接正面警戒,由第四名士兵控制正面到街道另一侧45度角的区域。纵队中跟在后面的士兵也随之调整各自的火力地段。两路纵队要提供相互支援和最大限度的全方位警戒,且彼此配合与协调也至关重要。每路纵队班的最后两名士兵负责各自纵队的后方警戒。他们以跃进方式运动,以便总有一名士兵为班的后方提供战斗警戒。可以运用两种跃进方法:
交替跃进运用这种跃进方法时,后方警戒的两名士兵轮流位于班的最后一名担负警戒。队形中最后一名士兵要靠着建筑物的墙壁,采用跪姿待机持枪担任警戒。队形中倒数第二名士兵在分队后运动大约10~15米的距离停下,向外跨出一步。接下来采用跪姿射击姿式,并通知最后一名士兵“准备好”。最后一名士兵站起转身,并跟上本纵队。向后运动的士兵一定不能靠外而挡住另一名士兵的射界。担任掩护任务的士兵在最后一名士兵经过其阵地后,可占据靠墙的掩护位置。两名士兵如此反复以实施后方警戒。尾部的火力组组长协调后卫运动,使街道两侧的后卫并列,并确保纵队运动不致太快而使后卫掉队。
连续跃进运用这种跃进方法时,班最后一名士兵跃进后仍继续担任后卫。其步骤与交替跃进相同,只是在后卫运动到与担任掩护的士兵并列时,转过身,采用跪姿,担任后方警戒,并通知“准备好”。担任掩护的士兵在后卫身后运动10~15米,再重复整个过程。尾部的火力组组长协调后卫运动,方法与并替跃进相同。
穿越街道交叉口运动方法
十字街道交叉口是十分危险的区域,应迅速穿越。在十字街道交叉口采取警戒措施对掩护穿越的分队来说异常重要。运动中,尖兵通过掩护人员报告分队指挥官正在接近路口。穿越十字街道交叉口必须将分队分成3部分来实施,以便轮换阵地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火力组通过:两路纵队中的先头火力组(第一火力组)同时在建筑物的拐角处建立警戒。其任务是对直接正面提供相互支援的警戒,对路口另一侧的建筑物提供警戒以及对路口提供警戒。中间火力组(第二火力组)提供相互支援的翼侧与后方的警戒。后方火力组(第三火力组)根据命令向前运动,穿越路口,并担任先头火力组(第一火力组)的前方警戒任务。
第二火力组通过:第一火力组(现在是中间火力组)继续提供路口的警戒并担任后方警戒。第二火力组(现在是后方火力组)按照命令通过路口。第二火力组占领阵地,提供后方和路口的警戒,掩护最后的火力组。
【关键词】 光纤通信技术 特点 现状 发展趋势
以光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是光纤通信技术的通信方式。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中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
1、通信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相比较铜线或电缆线,将许多光纤集聚为一体形成的光缆通信容量要大的多。光纤通信技术的载体是光,其传输信号是非常细的光导纤维,信息传递的最终实现是光电交换的结果。因此,光纤通信的传输速度非常快。
2、损耗极低、较长的中继距离。商品石英光纤是目前光纤电缆使用的主要材料,相比别的传输媒介,其有着很低的损耗,实现的经济较以往要高的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损耗更低的传输媒介的使用,将会使得建设系统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创造更大的效益。
3、良好的保密性。相较于传统的电波传输,不会泄露电磁波,像串扰的现象不会出现,这是由于光波导结构很好的限制住了光信号,因此,窃听光纤通信的情况不会发生,其有着良好的保密性。
4、极强的抗电磁干扰特点。光纤的制作材料是商品石英,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特点,另外,其有着非常好的抗腐蚀与抗电磁干扰的特点。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几乎没有,人为架设的电缆不会干扰其传输信号的质量。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
目前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如下:(1)单模光纤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很细的中心玻璃心决定了其仅能传输单一光,谱宽的窄度与稳定性必须要得到保证;(2)以光纤为介质来传递信息,是光纤接入网技术的传输方式;(3)基于特殊工艺的制作,传输的信息有语音、数据和电视信号等,并能够依据不同的建筑结构与光缆材质进行不同的设计,这就是室内光缆;(4)基于普通光纤,光纤芯与外保护层的结合就形成了通信光缆,没有金属成分,全介质的光缆被普遍应用于通信用线;(5)相较于其它光纤,塑料光纤有着很快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制作成本等特点。
三、光纤通信技术的前景探究
1、光纤到家庭(FTTH)。光纤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一个主流的发展方向就是光纤到家庭,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公认。FTTH能够提供给用户的带宽是非常理想的,目前我国的FTTH行业已经进入到了高速的规模发展阶段。
2、新型光纤的开发与应用。新型光纤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种:(1)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的开发应用。其基本的设计思路如下:基于1550窗口工作波长区色散相对较低,比较合理,完全能够保证长距离的10Gbps的传输,在这一过程中并不需要色散补偿,这样就节约色散补偿器与附加光放大器的成本支出。(2)全波光纤的开发应用。基于城域网业务的需要,拥有良好带宽管理能力以及疏导业务量的全波光纤的开发应用是下一步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重点。没有水峰的全波开放了光纤的第五个低损窗口,使得可复用的波长数大大的增多,从而使得元器件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也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3、全光网络的开发应用。基于光纤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多元化的服务以及优化的资源是光传输的发展方向,因此,全光网络的实现与广泛应用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得知,引入并应用全光网络,能够有效提高网络资源的整体使用率,从而有效提升光纤通信的效果。一旦全光网技术得以应用普及,信号的源节点和终端点电的转换将不复存在。
4、光弧子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基于信号传递的光学性能,这是光弧子通信的信号传播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传递大量信号,并且其传递距离很长。这是光纤通信技术在距离较长、信号量较大的信号传递上的发展方向。在传递信号的过程中,传递速度得以提升的主要技术就是光弧子技术。高速通信是光弧子通信在超长距离的信号传输中运用的通信方式,这是基于超短脉冲的原理。
1.3G时代对手机报的影响
在3G时代手机报的用户中,大部分用户仍然选择使用手机报,但3G依然会抢占手机报的部分市场。同时,在3G时代,伴随着更多的人用手机上网,手机阅读习惯的形成将为手机报保持更多的老用户,也会抢占一部分用户。但是,就像网络时代的报纸,虽然互联网可以提供无限多的新闻,但人们更加偏向于经过整理的新闻和经过过滤的信息,因此,手机报这种经过筛选的信息也有其发展的空间和市场。
3G时代到来,是否会继续使用手机报
虽然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普遍提价,但大多数用户仍然选择用传统媒体,因为“传统媒体信息更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手机报抢占了传统媒体32.6%的市场,因为“手机报费用更低”。而在3G时代,大部分人选择用3G业务,认为形式的提高可以增强竞争力。然而,也有人认为3G时代不影响对手机报的使用,因为用户更加注重的是信息内容,而非媒介形式。还有一部分人根据收费情况而定。
2.手机报中多媒体的使用
对手机报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向多媒体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对手机报用户进行了一次手机报中必备的多媒体调查。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认为手机报中必备音频和视频的用户较少,而大部分用户对于现在的状况很满意,认为图片是主要的,甚至一部分认为手机报中不需要多媒体。
目前,一般手机报中同时有文字和图片,只有像《China Daily》等少数英文版手机报为方便学生练习英语听力,而在其中一个版面配有音频。
在对手机报文字图片比例的调查中,78.8%的用户认为手机报应该图文并茂,13.2%的读者认为应该以文字为主,这说明多媒体是手机报的发展趋势,但是人们习惯于接受已经形成的多媒体,而不太习惯于没有出现的。
伴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中多媒体技术的提高以及应用的普及,更有利于人们接受用手机看或者听多媒体音视频的形式,形成使用手机多媒体的习惯,手机报可借此机遇增加多媒体内容,提高竞争力。但是,目前手机报受每期文件大小和人们手机功能、容量的限制,无法增添大量的新形式。
在手机报中添加多媒体,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但受手机更新换代的影响和压缩大容量媒体技术的限制,从短期看还无法实现。但从长期发展看,是必将形成的趋势。
必要的多媒体
3.手机报与广告
对于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一些学者提出了可以利用广告收入增加手机报盈利收入,然而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手机报用户介意在手机报中增加广告,剩下的用户大部分认为应该依广告内容和广告数量而定。手机是一项私人物品,如果运营商或者媒体随意在手机报中增加广告,可能会引起用户反感而放弃使用。目前,大部分手机报中没有广告,只有一些如商场打折、电影优惠券等广告。
24.3%用户赞成依广告内容而定,可以得出一部分用户希望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产品的广告信息。还有一部分用户依广告数量而定,可以看出只要广告投放数量和内容恰当,用户并不十分反感广告。现在一部分手机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采取分众传播的策略,广告的投放率较高,可以成为以后的发展方向。
结论与思考
本研究通过对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频率、内容、量表等方面描述了手机报在武汉地区的发展以及发展趋势,对手机报的认知使用度、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并且联系时局从3G、多媒体和广告的盈利模式对手机报发展前景作了一定的预测。从以上的分析结合一些学术研究,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一是武汉市民对手机报的认知度较高,而愿意自费订阅手机报的比例却不高;二是武汉市民对手机报的满意度处于平均水平,有更好的信息替代品,对手机报的需求并不高;三是手机报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占领了传统媒体的市场,3G的推广对手机报也是一次挑战。
调查研究的结论固然有一定的意义,然而本次调查更有意义的目的是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以便在应用中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由本调查思考到以下几点:
首先,手机报发展的动力在于运营商而非内容服务商。手机报作为一种边际效应大的产品,因为还没有增添广告,发行量是其盈利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推广是重中之重。从手机报的推广方式可以看出,作为手机报内容服务商的媒体投入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及运营商,并且效果也不甚理想。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媒体传播信息,能否盈利是决定其继续经营与否的关键因素。而在手机报的利益分配中,由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三家分配。由于内容提供商只能获得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宣传制作的原动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内容的质量。
其次,3G业务的发展对手机报的冲击是“危”也是“机”。从调查中可以看出,3G业务在相当程度上抢占了手机报的市场,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手机报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阅读习惯的制约,也与阅读舒适度有着显著的关系。3G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强化了人们把手机作为一种媒介的使用习惯,这大大提高了人们利用手机接收彩信的便利程度和阅读舒适度,培养了人们的手机阅读习惯,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曾制约手机报发展的不利因素。信息经过筛选和过滤的手机报,如同互联网时代的报纸,在未来的几年内,仍然有较大的存在和发展空间。然而从长远来看,伴随着3G发展带来的媒介融合,3G最终成为市场的主导,手机报将向多媒体方向发展,WAP版手机报会成为主流,媒介环境将产生新一代的变革。
另外,对于一些学者曾提到的手机报的多媒体发展方向,虽然在本次调查中,这种趋势还不明显,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手机报的多媒体方向已经开始在人们心中萌芽,并可能随着3G的发展而普及。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和需求,人们对于没有存在的东西期望值较小,而对可以想象得到的东西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因此,创新是产品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手机报的发展也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实用的基础上想人之未想,紧跟技术变化并做好内容来保持它的生命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本研究的样本特征会对研究结论的推广范围有一定的限定作用。从样本调查的范围来看,在地区上仅仅局限在武汉城区中心地带,并且抽样的范围绝大部分为年轻人。由于老年人对于新兴事物的敏感程度不及年轻人,而大部分年龄偏小的孩子没有手机,因此年轻人为手机报主要的消费群体,本次样本范围多在年轻人中,并且以学生和工作不久的白领为主,他们对手机报的认知度和使用行为也高于武汉市民的平均水平。另外,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接触过手机报,在问卷设计中要求直接放弃问卷,因此相对于回答本研究的中心问题来说,本研究的样本规模偏小,这一缺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论的可推广性。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
0引言
新媒体通常是指利用我国较为先进的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通过卫星传播、互联网传播以及宽带局域网的传播,以手机或者电脑为接受终端,向观众提供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相关服务。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消除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使受众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当前最新的信息[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拥有资深的优势,例如信息内容非常专业、发展时间久,较为成熟且具有一定的品牌性。传统媒体假如能够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优势,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别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别首先体现在市场方面的差别。传统媒体是具有国家垄断性的,能够产生的利润是非常高的。且传统媒体发出的信息的真实性能够得到保障,而新媒体是没有垄断保护的,互联网自出现以来,竞争就已经存在。其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受众是不同的。传统媒体基本上是对受众进行引导,而新媒体是受到了受众的影响。受众在新媒体中选择权利较大,能够根据自己喜欢的类型来选取不同的传播媒介。例如受众在网络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但是传统媒介在信息时,更加注重的是信息的真实性,不会因为受众喜欢哪种类型的新闻,就哪一类型的消息。第三,新媒体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存在差异的。传统媒体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拥有了独立了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系统。传统媒体重视编辑,对于市场的重视度则不够。新媒体就目前的形式来说,管理模式还不够成熟,网站的技术以及内容方面还不够充足。第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时效是不同的[2]。传统媒体每天的时间、量都是固定的。正是由于这种时效性,受众才养成了固定关注的习惯,不会造成信息流失的现象,而新媒体二十四小时都在更新内容,受众隔一段时间不关注,就会漏掉一些信息。第五、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排版方式是存在差异的。例如传统媒体的报纸媒介,报纸的版面规律都是固定的,标题的排列以及内容安排都是具有一定规律的。而网络媒介是很少重视版面,由于网络媒介的信息的安排是按照时间来分配的,没有专业的排版的概念,且新媒体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排版模式。
2传统媒介的优势
(1)传统媒介拥有强有力的支持。新媒体的广告规模目前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广告规模相对较小。而传统媒体的影视广告以及平面广告都已经非常成熟。因此,传统媒体得到的支持是有力度的。当传统媒体开始发展转变时,就能够得到广告商的支持。(2)传统媒介具有一定的品牌性。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介属于当前信息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传统媒介的公信力得到了受众的广泛认可,而新媒体并不具有这种公信力。且新媒体中的信息量非常大,信息来源也不明确,很有可能出现假新闻,误导受众,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传统媒体拥有专业的人才,能够确保信息的真实性。(3)传统媒介的市场非常成熟。传统媒介诞生的时间较早,经过了长久的发展,在市场中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定。且受众范围也是非常固定的。传统媒介经过长期发展,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新媒体诞生较晚,目前的模式还不够成熟,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仍然需要时间来改善自身的缺陷。(4)传统媒介的信息非常专业。传统媒介自发展以来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就非常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才会被录用。因此传统媒介在这方面的投资非常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非常到位[3]。传统媒介为了保证自身的专业性,对于即将的信息都会进行审核,以此确定信息的真实性。且传统媒介是国家垄断的,自身的专业性就非常高,因此的信息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5)传统媒介的信息采集以及处理都非常专业。传统媒介的信息都是经过专业人士的鉴定以及分析后才的。针对各方面的问题的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因此专业性非常高。此外,传统媒介与各界合作的时间较长,经验较为吩咐,能够利用自身的经验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这就极大的降低了虚假信息的概率。
3传统媒介应当采用的转变措施
(1)对自身的经营模式进行转变。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一定要扩大自己的实力。需要概念传统的经营理念,结合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改变经营理念。融入先进的经营理念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央视国际网络有效公司的成立,这是央视开始转型的重要发展道路。央视国际结合了央视网络电视,既能够承担中央电视台网络的宣传业务,也承担了中央电视台网络资源的整合以及相关业务的增值。目前,网络与电视相结合,是央视经营的新方向。(2)迎合观众。传统媒介获取信息的形式是较为固定的,信息的形式也是固定,很难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考虑观众的兴趣点。但是目前我国传统媒介针对这一现象已经做出了改变。例如,中央电视台在新闻中插播了娱乐资讯。中央电视台从前只播报国内外的新闻,观众的类型很单一,通常是中年人以及老年人。目前中央电视台开始关注观众的兴趣点,加入了娱乐新闻。这代表着传统媒介也逐渐开始关注受众的兴趣点,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此外,还有一些电视台在播报新闻时会插入一些微博民意调查,这种与网络相结合的形式能够体现出传统媒介已经做出了改变。(3)寻求创新。传统媒介想要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就需要寻找新的生存方向。对于传播形式、内容以及形式的创新都应当做到位。创新点的寻找就需要结合当前发展势头最好的新媒介。例如北京电视台在每年春节时都会举办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与网络春晚相结合的形式为观众服务。北京电视与新媒体结合的形式提高了收视率,这就是创新点,也是新媒体将来发展新方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形式能够更加贴近受众,能够激发受众的关注度,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4结语
新媒体的崛起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仅仅是冲击,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才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有人断言新媒体的出现将会取代传统媒体,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新媒体的出现绝不会取代传统媒体,媒体间的竞争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且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加关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黄明元,袁树青,张美芳,刘元丽,程晓月,徐庆梅.平面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论纸媒体的困境与尴尬[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10).
几乎在不知不觉中,电视已经走进亿万中国百姓的家庭,成为他们获取新闻、了解信息、增长知识、得到娱乐的“第一媒介”。据1997年出版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提供的数字:到1996年底为止,全国已有电视台880家,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6.2%,电视机社会拥有量超过2.4亿台,居世界第一位。可以说,电视所拥有的受众数量和影响力已超过报纸、杂志、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最重要的媒介。电视评论的主体地位也逐步确立起来。
一、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出现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电视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新闻评论,都是电视新闻节目,主要是播发报纸的社论和评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思潮的涌动,电视要发表自己独家的意见,才真正终结了电视“播读”报刊评论的状态,所以在1978年以前,人们通常是把新闻评论看作报刊文体的一种。电视评论类节目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7月12日,央视开设并播出《观察与思考》栏目,它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固定的电视评论栏目诞生,也标志着一种有别于报刊、广播评论,更具电视传播特性的电视评论样式的出现;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在《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段、每天一期的高频率、关注的都是国内外的大事,使电视述评及深度报道类节目走向成熟;1996年3月推出的《实话实说》及其后的《对话》等栏目,将西方媒体中较为成熟的“脱口秀”节目移植改造成谈话体评论节目;而现场直播节目中主持人的有机串联与适时评点,也使其成为电视评论的又一特殊样式。可以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电视新闻评论已经逐步成为新闻评论的主体。
二、电视评论语言的特点
电视评论语言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画面语言、声音语言、文字语言。这三部分在电视传播中各有其不可或缺的传播功效。画面语言具有“再现性”、“现场性”、“概括性”等传播特性,故有利于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展示事件发展过程,有利于直接传达“言外之意”或某些“难以言传”的微妙内容。声音语言具有物理性、表情性和心理性等特性,因此它在电视传播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大大扩展了电视传播的内容范围,可以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分析来阐述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哲理,也可以渲染、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心理,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和亲切感;文字主要是屏幕文字,一方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受众对传播内容与主题的认识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受众视、听、读、三种信息接触行为的一体化,加深对信息记忆的深度。电视评论语言同时兼容了画面、声音、文字等传播符号,而且它们不是一种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相互整合,形成合力。
三、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
当今新闻评论处在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并存各显其能的历史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业的发达,传播方式的变迁,电视也已步入“频道专业化时代”,网络更成为亿万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人们在不经意间可以发现,当代传媒所传播的大量信息中,言论性信息的数量呈大幅度增加的态势,几乎所有的电视新闻中都有评论的身影,各大电视台也纷纷开办各种类型的评论性节目,网络媒体开辟名目繁多的论坛及BBS讨论区,其中用发送收集短信表达看法,也成为各类媒体吸引公众参与、扩大影响的重要方式。这说明,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渠道不断扩展、媒介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独家报道”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独家角度”、“独家观点”正成为不同类型媒体共同争夺得又一个制高点。
(一)电视类评论节目的发展方向
电视评论类节目往往很少有自己的独家新闻,只有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态度。自己的视角、观点、态度从何而来?主要来源于节目策划。所以我们要注重节目策划的角度,把不是独家的新闻报道演变成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节目。
电视评论节目的发展综合性越来越强。电视评论类节目内容也不仅仅是最初的新闻政治节目,经济、文化、生活、科教类评论类节目更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传播内容范围的扩大,频道专业化,细致化是电视评论节目的又一发展方向。如经济类的评论节目有《赢在中国》,文化类评论节目有《百家讲坛》,生活类评论节目有《为您服务》,科教类的评论节目有《探索发现》等等。但这些专业的频道栏目之间还有相互的融合,如经济与法制融合央视二套的《经济与法》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还有生活和科技相融合央视10套的《走进科学》就是把百姓身边的奇闻逸事,在生活中我们所解释不了的事情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出来。
电视评论节目播出形式也很多样,对于大型的活动或事件采用同步直播的方式,如《NBA赛事直播》同步报道评论,时时反馈信息,进行焦点评论。还有大众参与的形式,观众发送短信进行讨论或在网上发表评论的形式。
(二)电视评论语言的发展方向
电视是一种直观的视听形象系统,它的画面与声音是同时存在的,而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所以电视评论语言要发展首先要注意声画的配合。比如我们曾经经历过完全以解说词为主的时期,近年来,同期声的使用有增强的趋势,必然也带动了其他一系列视听元素的变化。
画面语言主要是由记叙性画面语言、描述性画面语言及表现性画面语言组成。画面语言重在会意,所以要注重拍摄手法有很高的要求,如何运用好镜头,准确的找到新闻的着眼点,还原现场真实感,保持拍摄对象最自然放松的状态,尽量表现出新闻所要表达或重点评述的地方。现在的一些纪录,纪实类节目做得很好,评论类节目在叙事上可以借鉴。
电视评论语言的“新生词汇”越来越多。如超女、快男、反恐等等一系列的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新生词汇”不断地出现。网络语言和电视语言的融合也越来越多,网络评论语言和电视评论语言最终发展成网络电视评论语言是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农业经济;新闻价值
新闻传播这个词汇带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因此这是人类社会才会有的产物,而且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新闻传播事业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需求、物质条件都达到了一定状态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1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新闻传播活动素材及其形式的关系
1.1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建国以来,我国农民获得了较多自,生产情况好转。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农业经济更是蒸蒸日上,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也开始变的多姿多彩,这就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生活资料。
1.2丰富了新闻传播形式
在农村,农民接受文化教育的条件始终是有限的,因而农民的文化素质情况也是参差不齐,对新闻媒体的接触并不很多,了解也不深。再加上不同的人在传播媒体的选择上也呈现出个人的爱好差异,因而新闻传播活动在进行报道或宣传时,往往会选择大多数农民都能看懂、听懂并且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如民歌、方言节目等,由专业化的行业逐渐变为“接地气”的行业,走向通俗化,由此来增强传播效果。
1.3为传播媒介的商业化提供条件
新闻传播媒介实质上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呈现方式,是意识形态的发声工具。但新闻传播业属于第三产业,商业性明显。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因而综合竞争力也有所提升,农民也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新闻传播行业可以从这一点入手,促进农村的个人社会化进程,推出主打信息服务的媒介产品。这就为传播媒介从流通领域进入商业领域提供了可能。
2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有利条件
2.1扩大新闻传播的受众群
新闻传播的媒介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上去了,农民的文化素质自然也会有所提升。这样一来,农民对各种传播媒介的接受能力也会提高,对于新事物也更能理解和接受,同时,操作新工具的能力也会比以前强,对于传播工具有了更多的选择。上述几点都从各方面促进了新闻传播受众群的扩大。另外,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农民也有了更强的经济实力用来购买或更新传播设备,交通条件的改善也让报纸可以更快到达,方便了无线网络线和电视接收器的安装。
2.2加剧农民的信息需求
农村富起来了,农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与农业活动无关的其他活动,娱乐休闲时间多了起来,也更加关注农村以外的世界。因此,农民对于外界的信息更加关注,有了更为急切的信息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媒体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并且在竞争中不断显现出自身优势。
2.3扩充了新闻传播的内容
农村受众群体的扩大,使得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换位思考,摒弃以前单一的主要以城市人口生活方式为出发点的新闻报道模式,而是深入农民群体,以农民的视角来看待一些问题,这在无形中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新闻媒体未来发展方向的关系
自1996年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已经开始从结构调整出发,利用集团化手段而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对内部制度进行创新。互联网出现以后,全球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到如今,城市市场已经基本趋于饱和,然而广阔的农村市场还尚待开发。此外,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的精神层面得到丰富,对于本土文化也会产生更强的认同感,促进新闻媒体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总而言之,未来新闻传播的发展与农业经济联系紧密。
结束语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积极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除了上面提过的之外,农业经济的发展还能帮助新闻媒体工作者发觉农民更加真实的一面,也向外界展示新世纪农民的生活风貌。
参考文献
自2013年以来,我国出版逐渐开始转型、升级、变革、融合,“融合出版”这一理论概念被提出,在技g发展和出版实务创新的基础上,我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呈现出动态化的发展过程。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深入发展,我国出版发展的各个环节呈现出新的特点,传统出版传播媒介最终会归于数字化。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顺应了我国出版的发展,是我国出版实务的创新和发展。
“融合出版”概述
“融合出版”是在“媒介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以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为基础产生的新兴出版现象,是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相互融合的重要模式。“融合出版”是从技术方面对当前出版融合发展现象和趋势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出版融合的发展技术、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等内容,为出版规制、产业、组织的合理安排提供理论参考。
我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呈现出动态化的发展过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出版业的载体、发展渠道和终端融合呈现出新的特点,构建出线上、线下等新兴出版模式。传统出版在新兴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逐渐构建出数字化出版平台,例如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将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内容放在数字化学术平台上,目前已基本完整收录了我国各类学术期刊,是国内最早进入数字出版领域的企业,在互联网学术出版领域已趋向垄断性方向发展。在新兴数字化平台构建的基础上,互联网思维拓展了中国融合出版的创新商业模式,例如当当网、京东网等将传统与数字出版相结合,网上书店和电子书销售也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基于“融合出版”的新兴商业模式
数字化出版平台。出版业的平台主要分为内容生产、管理支撑平台及数字化投放平台,这些都需要技术平台的支持,没有数字出版支撑平台的支持,不可能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数字出版平台是在出版融合发展趋势下形成的新型出版商业模式,由平台、内容和渠道三个方面构成。在出版实务方面,数字化平台已经成为出版规制的主要倡导模式,是发展数字出版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目前我国传统出版企业纷纷投资开发数字出版平台,在国内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万方数据出版平台等都是较为成功的学术出版企业,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等是教育出版的新兴模式,此类出版将在线开放网络课程作为数字出版平台。我国出版界主要采用项目制作运作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姿态性融合”等不良现象,没有在本质上实施数字出版,因此应采取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出版”。
社会化阅读平台。互联网技术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与成熟,以读者为核心,具有互动性的社会化阅读逐渐兴起,在传统以内容为核心的构架上,增加了关系要素,形成社交与内容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以内容为主体的出版平台构架方式,增加了用户主体构建,形成数字化阅读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相结合的社会化阅读平台。例如我国腾讯公司出品的微信朋友圈和订阅号,是数字阅读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相结合发展而成的社会化阅读平台,微信阅读公众号、朋友圈等已经成为新兴的阅读方式,既满足读者阅读的需求,又提供用户之间关系的拓展。
网络书店。以线上、线下为特征的新兴出版商业模式逐渐发展并完善,网上书店是此类出版商业模式的典型。例如当当网上书店、京东网上书店、亚马逊网上书店等,这些网络书店在线上为读者提供免费在线试读等体验,读者满意后可以在线上购买或在线下实体书店都买,将图书的点击率转化为购买率;网上书店还提供电子图书销售,价格比纸质图书低,是纸质图书的促销手段;网上书店销售或赠送图书配套影像、讲座视频等相关商品,线上和线下的商业出版模式融合各类媒介,促进网上书店、专业网站、社交网络、实体书店等之间的融合,例如百度百科、豆瓣读书小组、微信阅读推送等新兴媒介的融合,使站外和站内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构筑起立体化信息网络。
在“融合出版”理论下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发展下,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呈现出并存和融合发展的趋势。首先,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发展,数字阅读群体逐渐兴起,数字出版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传统出版自身要不断进行变革,利用新技迎接数字化出版的挑战,立足自身特色的出版资源,合理运用互联网、云技术、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完成出版数字化的转型和升级。其次,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会形成相互并存的发展布局,二者的融合需要核心数字化技术作为基础,其关键是互联网平台思维。
跨媒介经营正在成为媒介产业的发展方向。跨媒介经营,是指随着数字技术、媒介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条件的成熟,媒介在分析自身经营条件和媒介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对所拥有的各种媒介资源进行科学和定量的分析,整合优化配置,通过跨越媒介与媒介之间的界限,使生产、流通等经营活动能够在各种媒介之间有效运营,以实现其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方式。数字技术可以驾驭一切信息资源形态和媒介形态,它为媒介产业提供一个统一的生产、加工、存储和传播的平台。事实上,数字化带给整个传媒界深刻的革命,跨媒介经营将提升媒介经营战略,为媒介赢得宝贵的发展空间。
国外大型传媒集团多是以某项核心产业为重点的跨媒介、跨地区经营的媒介集团。在图书、期刊、报纸、电影、电视、广播、音像、网络等不同媒介之中,往往同时经营其中数种媒介业务。由于不同媒介之间存在着经营的差异,传媒集团往往集中优势资源在某一媒介或某一专业领域取得经营优势,通过扩散这种优势,获得整体的效益;另一方面,在全局发展上规划统一的发展方向,相对集中有限新闻资源,多媒介挖掘传播,发挥规模效应。与国外传媒集团跨媒介、跨地区的经营相比,国内传媒集团基本上属于单一媒介集团,各种媒介的优势不能对接,短处无法弥补,媒介经营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组建跨行业、跨媒介的混合型媒介集团十分必要。从总体来讲,国内传媒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跨媒介经营的结构还不尽合理。
跨媒介经营的优势。跨媒介经营的实现,解决内容产品在不同媒介之间自由转化的问题,这是一个自由扩展的经营平台,用最有效的形式在纸质、广播、无线和互联网等多种媒介载体之间实现自由转换和传播,这样,整个经营体系能够有效地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并避免内容再利用和复制时增加生产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生产。20世纪90年代,数字化仅仅影响了媒介产业中的生产环节,现在数字化已经影响了媒介产业的接收阶段,正悄悄地改变着媒介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的消费习惯。数字化的生产使得生产一个内容产品,可以广泛地根据受众的需求个性化和格式化处理,最终通过多种媒介渠道传播到受户终端。在没有实现跨媒介经营的状况下,内容产品从一种媒介载体重新组织到另一种媒介载体,不仅会增加传播的成本,而且也会导致内容再次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内容的消耗与减失。相反,跨媒介经营围绕数字化做文章,数字化的格式能够降低内容产品的存储和销售的成本,缩短不同媒介形式的内容产品再生产所花费的成本,也能减少为满足某些受众的特殊需要而进行相应元素的增补。
不同媒介之间能够自由转化,内容产品能够自由传播,接下来,跨媒介经营就需要考虑内容产品的原创性和个性化问题。市场参数决定一切内容产品的选择、表达方式和传播介质,这为内容提供商提供了许多市场机遇。内容产品往往具有一定独立性,一般不依附于媒介本身,能适应不同媒介的表现特点和原创形式,相关的内容产品原创活动可以脱离媒介产业生产环节,独立出来,适应用户的需求和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内容产品定制,不断根据各种时间要求和业务需求,调整内容产品的形式和内容。
跨媒介经营在我国处于探索成长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媒介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一要在国内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二要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加入国际传媒行列,促进信息和新闻资源在国际范围内流动,这就要求必须提升媒介竞争力,不光要熟悉各种媒介形态的特征规律,遵循跨媒介经营的基本规律,还要从内容产业入手,立足核心业务,力争在跨地区、跨媒介经营上有所突破,提升媒介产业的活力与实力。
报纸与期刊、书籍与期刊的融合是跨媒介经营的一种方式。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微型小说选刊》策划了系列《微型小说漫画精品广场》等图书,充分发挥其品牌优势,在跨媒介平台上整合资源。
国内传媒跨媒介经营多以互联网为平台,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各办各的新闻网站,分别实现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合作,打破了单质媒介传播的局限,积极地进行文字、视频、音频多媒介融合传播的实践。报纸、电视、广播等多家异质媒介联合创办新闻网站,通过大规模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异质媒介的网上合作,整合新闻资源,更有竞争力地参与竞争。北京9家新闻媒体和上海新闻媒体加上网络媒体共同组建的北京“千龙新闻网”和上海“东方网”,也是一种跨媒介经营方式良好的开端。
互联网把各个国家的传媒卷入全球化的传媒竞争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媒介已经步入开放的、无阻隔的竞争阶段。环顾海外,在媒介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跨媒介经营是媒介集团的必然选择。综观国外传媒,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单一媒介的集团化、跨媒介跨行业的集团化、跨国界的集团化三个阶段。国内探索跨媒介经营取得了一些成效,传统媒介创办、联合新媒介的探索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但这还只是跨媒介经营的第一个层次。单一媒介跨地区经营是跨媒介经营探索的第一个层次的更高阶段,我国的试点工作也起步了。如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成都商报》,通过参股等加盟上海第一财经日报,通过资本、办报模式、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探索,可能为跨媒介经营积累宝贵的经验。由同一媒介集团经营不同形态、不同地区的媒介是跨媒介经营的第二个层次。以资本为纽带,确立媒介自主品牌,横跨不同媒介形态和不同产权关系经营媒介是跨媒介经营的第三个层次。
关键词 网络化环境;民生新闻;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4-0033-02
近年来,民生新闻的节目逐渐增多,各大电视台都纷纷推出有关民生新闻的节目,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了电视新闻界的热闹现象,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服务群众生活需要的各种民生新闻素材,是关注人民生计、关乎市民生活的新闻,既是一种社会新闻,也是关注普通老百姓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的新闻媒介形式,因此,从多方面研究民生新闻的特点与发展,并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深入探讨,将有重要的意义。
1 简述网络背景下民生新闻的整体特点
1.1信息量大
从当前的网络信息化发展来看,网络新闻的出现有多种表达方式,通过网络新闻的平台展示,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的手段作用下,对民生新闻主题进行素材的全面组合,形成各种形式的报道,并结合文字、图形、视频、声音等要素的完美融合,形成具有很大信息量的整体运用模式,并实现网络新闻的实时性、延时性、连通性等特点,产生信息的广泛作用,促进网络新闻的整体效能。这种关乎民生特点以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新闻,民生新闻就会突出对群众生活中的小问题、小矛盾、小摩擦等进行播放,形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焦点形式,并在大信息的环境下展示出来。
1.2主题策划的准确定位
民生新闻关注的是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幸福指数,在通过网络编辑的形式,既能服务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也能在在网络新闻编辑的整体特点上,能充分显示出网站自身的安全性能与主题风格,在民生新闻编辑中,能结合民生新闻的特色,敢于坚持说自己的话,通过事件本身来表达重要的思想,形成主题风格的全面实现,尤其是在网络编辑中结合选题的热点等方面,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能全面实现文字消息与新闻图片的整体融合,并对事件有一个全面深入的对比,全盘把握好主题的准确定位。
2 分析民生新闻在服务民众方面的重要性
2.1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
在民生新闻的传播角度上,主要是将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关心群众的各种利益需求表达出来,并采用民生新闻的媒介方式形成各种利益诉求方式,将民生新闻做成群众自己的新闻,突出选材的共性,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以及基本生活状态展现在荧屏之中,能形成解决各种矛盾的民生曝光方式,让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形成利益诉求的表达方式。
2.2互动模式的交流途径
通过民生新闻的角度选取,将群众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表示出来,尤其是在整个网络化渠道蔓延的基础下,形成信息资源的互动模式。在当前的电视民生新闻中,还有就是互动模式的运用,可以促进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这种民生新闻题材与传统的新闻题材存在差异性,尤其是在网络化新闻升级的背景下,通过短信留言、微信、qq群、论坛等多种方式的互动,让群众参与电视节目,拉近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同时将观众提供的新闻线索更好的进行初始化的分析,形成电视民生新闻的素材还原,更好的实现民众自己新闻的追求方式。
3 探讨网络背景下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
3.1提升互动阅读的播放模式
在网络新闻编辑创新运用上,要将民生新闻编辑作为一种专业培养与应用,设置不同形式的栏目,尤其是关系民生发展、社会经济繁荣等热点问题,要及时的进行栏目编辑。在报道深度上,变平面堆积为深度拓展。网络新闻编辑要为受众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而不是信息的简单堆积。新闻专题的深度性,需要通过内容的选择和栏目的设置来体现,如果只有最新消息和各方反应这种栏目,很难让人体会到新闻深度,所以应站在一定高度上思考专题所表现的主题,引导受众深度阅读。突出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三个层次的不同运用,实现整体资源的全面融合。
3.2社情民意的主要表达方式
民生新闻的发展,在追求新闻关注角度的基础上,尤其是在网络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又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强等特点,既为民众问政、议政、表达诉求提供了便捷途径,也为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创造了良好的途径。网络媒体是我们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形式,是新形势下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公民问政、官员问计的重要平台,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应做到民有所问,我有所答;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民生新闻将成为社情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
3.3制度化氛围的综合形成
民生新闻将呈现规范化的发展,将要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形成综合管理模式,尤其是在网络化背景下,要保证“公民问政、官员问计”的互动网络健康运行,必须从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层面来架构,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使其得到不断地完善,回复中,尽量做到一事一复、个性化回复,对回复、办理不及时的,督促限时办理;同时还要分析一段时期内网民留言中比较突出、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时掌握动向,研究应对措施,组织做好工作;认真分析某个问题回复以后网上舆论反映和舆情走向,并通过网研部门及时组织,加强引导,消除负面影响,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将是民生新闻在网络背景下的运转方向。
4 结论
民生新闻主要是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的,是一种关乎民众利益的新闻报道形式,尤其是在网络化发展的背景下,要形成独具特色的民生新闻发展品牌,要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形成为民办实事、为民说实话的综合性节目,更好的服务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连明.民生新闻的正名与还原——以辽宁电视台《新北方》栏目为样本[J].当代电视,2008(5).
关键词:广告业;上游行业;发展
一、现阶段国内广告业的发展状况
广告业被称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广告公司在本国公司的国际品牌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之时常常起到先锋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就已经有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广告业,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广告行业的外国资本投放更多。由于这些有外资或者中外合资背景的广告公司的常常是国际大品牌,所以营业额很大。据统计,随着广告业的对外开放,中国本土广告与外国广告公司的排名中,前十名中就有七名具有外资背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广告产业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而迅速发展起来。三十多年来,中国广告行业以较高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广告业更是飞速发展。
二、广告行业的上游行业分析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工具,它的发展与通信渠道和手段的发展密不可分。而通信渠道的进步主要仰仗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应用科学领域的技术发展是推动广告业进步的重要原动力。如今,在广告业领域中,科学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广告越来越离不开高精尖的科学技术。
(一)传统广告中的科技元素
1.报刊杂志
随着东方活字印刷术传入西方,1455年德国人谷登堡创造使用了铅活字印刷术,首开了西方印刷广告之先河。石版印刷术在六十年代从法国传入美国,19世纪早期铁制印刷机在英国出现,德国出现了蒸汽式印刷机;1814年出现了滚筒式双面印刷机。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极大地推动了广告媒介的变革,使以纸质为媒介的报刊广告得以飞速发展,报刊遂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广告媒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报刊就采用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近年来,又纷纷引入计算机采编综合业务系统。所有的报纸数据均以电子文本方式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报刊资源网络化提供了前提。
2.广播
纸质媒介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世界迎来了新技术革命。19世纪末,意大利青年贵族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技术,于1913年以前在欧洲和美国控制了无线电领域。1906年,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管,使人声、音乐及其他声音可以通过无线电收入。1906年加拿大人雷金纳德・费森登利用电话作为麦克风首次成功发送音乐和歌曲。1920年弗兰克创办第一家广播电台,KDKA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到1922年电台开始播出广告业务。1922年8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纽约WEAF无线广播电台以100美元的价格售出了10分钟时间给长岛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广告,从此首开美国无线电广播广告之先河。1926年出现了全国性NBC广播网之后,广播广告便盛极一时。
3.电视
电视技术是二十世纪世界上的重大发明之一,是科学技术的结晶。1930年英国试播有声电视图像,1920年美国开始试验电视,1922年,年仅21岁的费罗受犁过的田地启发而想到将图片分行扫描的“影像解析器”。1923年,弗拉德米尔・兹沃利与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工程师组共同发明了光电发射管,艾伦・杜蒙特发明了显像管的必要技术,两人发明的是电视摄像机的必要技术――一种电子扫描系统,使电视技术取得进一步发展。美国第一次传输的节目是1939年哥伦比亚――耶鲁棒球赛。到1941年创立电视台正式开播商业广告,商业性的电视广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发展起来。二战后电视事业快速发展,五十年代美国发明了彩电后,这种集画面、声音、音乐于一体的传播媒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在后来的广告业中跃居最大的广告媒介之一,突破了印刷媒介一统天下的格局。
(二)网络广告
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和通信科学密切结合的产物。随着晶体管制造工艺不断发展,微电子技术也得以发展,并引起了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工艺、封装等的巨大变革,1958年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集成电路的出现,引起了计算机技术的巨大革命。中央处理器的集成化,使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随着网络的兴起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当今互联网的前身是1969年率先使用的国际高级研究计划网ARPANET,该网的使用逐渐由核武器研究者发展到在主要大学的其他使用者,并于1988年改名为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指导下的互联网。1991年向商业用户开放,同时位于瑞士的“欧洲核物理实验室”创建了超文本标示语言(HTML),这是发展万维网的基础。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被称为第四媒介的国际互联网开拓了传统的传播领域,广告传播媒介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因特网几乎成为一个没有边界限制的广告媒介。
网络媒介的增长速度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增长,加之与卫星技术,以及新的计算形式“量子计算”等多种高科技相结合,原来不能够实现的传媒方式而今都得以实现,各种媒介间呈现出愈来愈强的兼容性,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均体现出高科技化发展趋势。而网络有着很强的潜在优势,它是一种快速创造新文化现象的重要媒体方式,通过它创造的文化现象必定是代表大众的、真实的文化。第四媒介的根本意义在于其打破了传统广告媒介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严格的界限,网络中,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转换是转瞬之间的事,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有传播上的互动,也有内容上的互动,从而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真正意义上的的互动。这是科学技术带来的真正意义上广告媒介的变革。
三、中国广告业发展方向和前景
中国广告行业的第一种发展思路是借助优秀的国有企业和民族企业的优势资源,充分吸纳韩国模式的经验,用中国企业的发展带动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再用强势的广告业加快推进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纪录片;大众化;多元化;面临问题;发展方向
一、纪录片大众化与多元化的背景
(一)大众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兴起
大众文化的崛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发展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满足人们人们在长期压制下对于感性生活以及世俗生活的需求,让普通的大众也得到了一种参与文化的机会,让文化回归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文化已经不再是精英们在书斋中品头论足的主体,也不再是处于一种“圣坛”的地位,而是变为了普通百姓都能够随时参与到其中的主体活动。同时,许多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也给大众文化的流行带来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大众文化在内容形式方面更加丰富,在传播上更加广泛。
(二)大众文化对纪录片的影响
目前在广播电视这个最大的文化传播领域内,大众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直接深刻的。它颠覆了之前的传播模式,并对其艺术手段以及表现形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观念中艺术表现的崇高地位被当今的消费逻辑取消掉了,主流价值体系也开始出现了动摇。很长时期以来,电视纪录片都被视为是对文化以及社会问题进行探讨的影像文献,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消遣娱乐与观赏,而是以探讨并反映社会现实为己任。然而现今,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权威和多元、精英和大众之间的冲突越发的明显了,纪录片也开始褪去了其精英化的色彩,正逐渐的将大众文化中的各种元素纳入到其中。
二、我国纪录片的大众化与多元化特征
(一)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1.故事化叙事方式的兴起
近些年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正逐渐变为纪录片发展的方向。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注重把握情节,不论是在2006年的纪录片《故宫》中,还是2007年的纪录片《大国崛起》中,人们都很明显的感受到了其中讲故事的艺术魅力。《故宫》的全片都具有极强的故事性,第一集就是从永乐元年的除夕开始讲起,把人们带入到了那段历史岁月中。而后就如同在讲历史故事一样,把从迁都北京到火烧紫禁城再到重建紫禁城的过程向观众娓娓道来。
2.非虚构搬演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纪录片在其故事化的表现中,为了弥补影像中的缺憾,在许多时候,电视纪录片会使用非虚构搬演这一表现手法(又叫做真实再现),它使得纪录片的故事化变为了一种真正的可能。在大型纪录片《敦煌》里,编导就充分发挥出了这种真实再现的艺术手法。为了体现出古代丝绸之路上敦煌的繁华景象,片中采用了真人扮演以及大量的人工实景的布置。有一集《家住敦煌》,其中一个场景是表现农妇妍阿和她的婆婆之间的矛盾,片中的人物表情与动作都非常真实,可以说和戏剧表演没有什么区别。
3.悬念的营造
悬念原本是一个文学概念,将其引入到电视纪录片中,也是由纪录片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生活过程具有未知性,这就必然会引发人们去了解那些未知的事实,因而悬念在纪录片中就引发着观众去探寻未知的未来,悬念会让整个片子环环相扣,能够引人入胜,具有和故事化叙事方式同样的重要性。
4.动画和特效在纪录片创作中的萌芽
随着现今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机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时都已经被突破,电视纪录片也开始大量的采用动画以及特效手段的表现手法,突破了视觉上的广度与宽度。三维动画技术弥补了纪录片在历史资料方面的缺失以及典籍和文献画面的苍白感。在《敦煌》中,其中许多壮观的历史场面都可以使用电脑的三维动画技术来得以重现出来,比如当敦煌第一次被研究人员修整后,它崭新的面貌以及在古代燃灯节时沙漠中莫高窟里闪烁的灯光都被很好的复原出来了,这些复原带给了观众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上的满足感。
5.声音的运用
在纪录片中,解说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声音元素,它起到了直接参与叙事的功能。现在,随着纪录片的不断发展,其中的解说词的运用也逐渐变得巧妙柔和,它经常起到了串联全部故事线索的作用,对于情节的表现与推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传播媒介的多元化
新媒介指的是电视和广播以及报刊这三大传统媒体之外的新兴媒介,目前主要包括电脑和手机等高科技的数字产品。新媒体实现了一种双向交流的信息传播方式,其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也给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契机。用新媒体作为载体来播放纪录片,观众能够对纪录片的类型进行自由任意的选择,还可以自主的调控他的播放形式和播放时间以及播放速度。在收看时,新媒介还给观众提供了空间论坛来进行讨论。
三、纪录片大众化与多元化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一)纪录片大众化与多元化面临的问题
1.题材狭隘导致 “人文精神” 的失落
目前纪录片的发展是在朝着“大片”的方向走,要么是制作浩大的人文历史片,要么就是偏向于商业性的大片。比如央视2套的《商道》,就是对大量成功企业家的一种记录,主要介绍他们的创业经历以及生活历程,纪录片中并没有涉及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惑以及挫折,他们打拼事业的背后是否也存在着像我们普通人那样的痛苦与悲观,这些都没有讲述,纪录片中只是讲述了他们的成功和辉煌。
2.角度雷同,创作单一,致使“人文精神” 的简单化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已经走过了近20多年的历程,在创作理念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最开始的音配画,到上世纪90年代的纪实热,再到21世纪流行的“大片”时尚,这些都对纪录片的整体风貌以及风格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纪录片大众化与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1.借力新兴媒介,促进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以网络和IPTV为代表的新媒介很好的契合了传统受众观念下的纪录片的格调,高端和小众的人群能够在个性化时间里自由的观看自己所感兴趣的节目。这就从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受众群体的领域。现今,新的媒体传播环境已经催生了很多新的媒介形态,纪录片应当从中把握住自身发展的机遇,多关注并重视这些新生的媒介形态,应当积极的参与到“微记录”的制作与传播中去。
2.提升纪录片内涵,注重人文关怀
首先,我们应当注重选材,要人性化拍摄。具有独特个性的题材,通常都能吸引观众的兴趣,如果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拍摄出社会真正所需要的片子,片子要能够和观众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应当反映出社会现象与问题,激发并引起人们的思考。纪录片应当充分挖掘出人物语言行为背后所隐含的社会心理以及情感诉求,这样的题材才能够打动人心吸引观众。其次,我们应当积极创新,要注重细节。
四、结论
在电视片中,纪录片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虽然我国纪录片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目前在大众化与多元化的社会语境下,其中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找到切实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以便让我国的纪录片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许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2]徐志祥.广播电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对于传输技术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传输的效率直接关系到网络的应用。现在已有的传输技术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有线传输,一种是无线传输。不管是那一种传输都有其发展过程,在传输上都有其局限性。这里主要介绍有线传输的技术特点以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输特点 比较 发展方向
1 有线传输的几种形式
有线传输有几种传输形式,不同的传输形式应用的范围不同。几种不同的传输方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有线传输的发展史,这里通过几种传输方式的介绍,来简要了解一下有线传输方式的发展史。
1.1 架空明线传输
架空明线的传输方式是一种较为古老的传输方式,可以说是有线传输发展的开始。这种传输方式采用的技术原理是通过电线杆之间架设的电线导线构成信息传输通道,从实质上来理解是这样的,是信号以导线为媒介,在导线上传输。但是这种传输方式的速率比较低,因为信号在导线上的传输有一定的上限,而且这种传输不适用远距离传输,这种信号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会有一定损耗。这种传输方式还存在一个很大缺陷自然环境和设备方面的因素对信号的传输有较大的影响。这种传输方式在早期主要的作用是方便电报,传真等的传输。因为信号传输的局限性较大,因此这种传输方式不适用于当今网络建设的需要。
1.2 电缆传输
电缆传输分为两种,一是同轴电缆传输,二是平衡电缆传输,这两种电缆传输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各自的传输优点。电缆传输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是从架空明线传输的升级形式,从本质上说这两种传输方式都是导线传输。
同轴电缆传输应用的技术原理是利用同轴铜管或者铜网来包裹铜线的方式提供信号传输通道。这种传输方式较架空明线传输只是在铜线线外包裹了一层铜网。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减少外界磁场等对传输信号的干扰,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界自然因素对传输的影响。因此这种传输方式具有传输信号质量好,传输速率快等特点。虽然这类电缆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这类在传输速率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应用上还是存在局限性,在未来信息网络的应用中也许就很难符合使用要求了。
平衡电缆传输在理论上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低频对称电缆,二是高频对称电缆。这类的电缆在实际生活应用的范围不大,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低频对称电缆主要用于市话电缆,高频电缆主要用于双绞线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新型材料得到发现和应用,这种电缆在未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1.3 光纤传输
光纤传输是继电缆传输的第三代有线传输。这类传输的优势较为明显,不仅传输速度快、传输信息容量大、信息质量较高,而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较好的保密性。这种传输方式不仅在信息的传输上有较大的优势,还有它的使用媒介的成本也是十分低廉,在质地上较软,质量较轻,便于安装。这种传输方式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只传输过程中,主要用于主线以及较大的干线上信息的传播。
2 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的比较
上面已经简要的介绍了三种有线传输,从几种有线传输的介绍中可以很容易发现他们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所在。现在就来比较一下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便于以后在需要中选择。
无线传输是利用无线电的技术,将需要传播的信息转化为无线电波,再通过卫星发射器将信号发射给卫星,在通过卫星向各地传播。在接受信息时也需要卫星信号接收器,再进行一系列的转化,将其转化为原来的信息。这是一种大型的传输方式,还有一种小型的传播方式是不经过卫星转播处理,直接是卫星发射器发射,有卫星信号接收器接受。但是这种方式应用的距离有限,在信息传输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简单的介绍完了无线传输之后,很容易从无线传输的原理中发现虽然无线传输可以传播距离远,范围广,而且节省成本,但是这种信号容易扰。相比较而言,有线传输虽然在成本上要高很多,但是信息质量好,保密性较强。因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一种传输方式都有其优势所在,在决定使用哪一种传输方式时,要根据传输的需要来决定。比如电视台节目的直播,从理论上是需要大部分地区的人观看的,想这样区域广,面积大,就可以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输,这样不仅在成本上花费小,而且效率高,假如采用单一的传输方式进行,这在现实中是不符合实际的,很难实现。因此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虽然各有各的优劣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使用。
3 有线传输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日趋频繁,通信技术是目前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因此,通信行业在朝着宽带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在发展着。虽然,无线传播具有方便、快捷等特点,但是有线传播在当今社会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3.1 宽带化
宽带化可以实现将许多重要的信息进行快速的传输,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效率高,而且损耗率也较低,并且是相对稳定的。
3.2 智能化
智能化能大大的改善传统通信技术的不足,而且可以减少人员的安排,同时也简化了通信的繁杂。
3.3 网络化
在网络覆盖全球的今天,网络技术无疑在当今的社会拥有这不可撼动的位置,它已经迅速得而发展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将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网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传输,信息的传输在一定程度上标志这一个时代的网络发展的状况。有线传输从最初的架空明线传输到现在的光纤传输,这些发展每一次传输速度的增加都在推进着网络信息的发展。有线传输未来的发展也将影响着网络信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返立.有线传输技术特点分析和发展方向[J].信息通信,2012,08(15).
[2]贾旭峰.浅谈有线传播技术特点及发展方向[J].信息通信,2014,01(15).
[3]王志义,苗亚春.有线传输技术特点分析和发展方向[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09(01).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宣传工作;市场定位
1.引言
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条件下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和利益群体也日益多样化,利己思想和消O元素萌生,另外加上网络新时代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在当前网络监管力度较小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腐蚀影响。当前石油行业作为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企业,在人才、技术和科技竞争方面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做好新时期的石油企业思想宣传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对企业的战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探讨石油企业思想宣传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市场特点,加强和改进思想宣传工作方案是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责任。
2.石油企业思想宣传工作走向市场是新时期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当前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报纸、杂志等宣传方式逐步向互联网为主题多元化媒体转变,手机成为大众的主要使用终端。此外,随着石油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有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减人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等措施的实施,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影响企业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加,石油企业职工队伍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此情况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只有符合新的市场形势的要求,在能把思想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2.1传统的思想宣传工作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一是,传统的思想宣传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弊端,往往注重形式,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例如,没有相应的思想工作的目标、具体实施的方法和后期的效果评价,使得思想宣传工作的受众听起来没有具体的指示与影响,思想宣传工作的效果难以保证。二是,当前传统的思想宣传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的思想工作需要。传统的宣传媒介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已经难以满足广泛的群众需求,如今,报纸、杂志、电视这一类媒介对新44的年轻人来说很少进行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和互联网设备成了新时代的大众广泛使用的媒体主体,因此当前的思想宣传工作必须考虑当前市场发展变化下的宣传媒介与宣传手段。
2.2是企业服务市场化方向的必要选择。当前的思想宣传工作是围绕企业市场发展的主体战略上进行服务的,因此首先要树立以企业经济发展为中心,为企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要得以长久发展,必须在统一思想上、目标上、行动上凝聚力量,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其次,为保证石油企业的发展的政治方向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国企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体制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确保企业在多种利益共同体下的正确发展方向,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不容忽视。此外,在企业的职工群众方面,可能会面临多种思想误区和困难,在心理、工作和生活中造成很大的困扰,特别是当前的住房、教育等社会压力之下,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宣传工作和帮扶工作十分必要。
2.3是优化市场利己思想的重要方式。当前国有企业在市场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局部腐败思想和腐化之风在领导干部之中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成为国家和企业的发展以及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绊脚石。根据当前的廉政工作的要求,使企业思想宣传工作走向市场,也是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方式。
3.如做到石油企业思想宣传工作走向市场定位
石油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走向市场定位,并不是说完全把思想工作交由市场来进行自由发展,是根据市场化的企业发展与思想发展形势与特点来弘扬优点,改造缺点。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紧紧把握石油企业市场发展战略。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要以服务于企业市场发展战略为核心,主要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企业同时拥有这两大利益的问题,企业考虑到企业利益的发展,又要兼顾职工群众和社会的稳定,兼顾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二是要处理好对内和对外的关系,主要是企业稳定和企业竞争的问题。在企业发展的每一阶段思想宣传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主要矛盾,思想宣传工作的主题是稳定还是竞争要慎重考虑。三是处理好正面事件和反面事件的关系。是有宣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弘扬自身的优点,发扬榜样精神和探索求知等的同时,更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不逃避、不推脱,树立起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四是正确处理中央政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积极响应中央的思想会议精神,确保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在政治上和改革方向上的一致性。
3.2深入分析市场化思想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时代下,石油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既面临着改革开放的多元化思想的涌入,又面临着石油企业自身特殊的困难点。当前企业作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形势的联结点,其思想宣传工作也需要不断向三个方向进行延伸。既要综合分析国家的战略发展与企业战略发展相适应性,又要充分考虑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思想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及人们价值观的导向,努力做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群众利益的有效统一结合。
3.3探寻新时期人群的接受学习的途径,不断创新。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媒体形式已难以满足新世展的需求。数字化、电子化产品与网络的有机结合使得人们的注意视角逐渐走向网络终端,创新思想宣传工作的载体十分必要。例如利用新时期的微信及新的软件平台来进行思想宣传学习是一大方向,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如何用新颖化的宣传让职工群众去深入学习,达到实际的宣传效果仍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努力。这也需要石油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不仅要创新宣传手段,还要生动宣传内容。
3.4石油企业思想宣传工作必须注重实际效果。石油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走向市场定位,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注重实现思想宣传工作效果的方法。新形势下,目标管理和细化责任等管理方法的应用落实是确保实际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此外,要保证思想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还要综合运用现代评价方法,不断进行调整合完善。
4.结语
总之,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要不断根据市场化的需求进行变革与发展,积极抵制市场化环境中的不良思想,运用当今大众所喜爱的思想学习方式,不断进行创新,为石油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石油企业思想宣传工作走向市场定位的思考
常锐
摘要: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利益最大化和利己思想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面对新时期石油企业不同人才的涌入,多元化的思想和消极思想对企业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面对新形势,传统的思想宣传方式难以扭转者这一局面,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企业思想工作走向市场定位的必然性,并对如何把握好新形势下的石油企业思想的市场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宣传工作;市场定位
1.引言
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条件下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和利益群体也日益多样化,利己思想和消极元素萌生,另外加上网络新时代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在当前网络监管力度较小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腐蚀影响。当前石油行业作为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企业,在人才、技术和科技竞争方面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做好新时期的石油企业思想宣传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对企业的战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探讨石油企业思想宣传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市场特点,加强和改进思想宣传工作方案是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责任。
2.石油企业思想宣传工作走向市场是新时期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当前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报纸、杂志等宣传方式逐步向互联网为主题多元化媒体转变,手机成为大众的主要使用终端。此外,随着石油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有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减人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等措施的实施,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影响企业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加,石油企业职工队伍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此情况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只有符合新的市场形势的要求,在能把思想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2.1传统的思想宣传工作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一是,传统的思想宣传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弊端,往往注重形式,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例如,没有相应的思想工作的目标、具体实施的方法和后期的效果评价,使得思想宣传工作的受众听起来没有具体的指示与影响,思想宣传工作的效果难以保证。二是,当前传统的思想宣传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的思想工作需要。传统的宣传媒介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已经难以满足广泛的群众需求,如今,报纸、杂志、电视这一类媒介对新44的年轻人来说很少进行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和互联网设备成了新时代的大众广泛使用的媒体主体,因此当前的思想宣传工作必须考虑当前市场发展变化下的宣传媒介与宣传手段。
2.2是企业服务市场化方向的必要选择。当前的思想宣传工作是围绕企业市场发展的主体战略上进行服务的,因此首先要树立以企业经济发展为中心,为企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要得以长久发展,必须在统一思想上、目标上、行动上凝聚力量,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其次,为保证石油企I的发展的政治方向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国企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体制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确保企业在多种利益共同体下的正确发展方向,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不容忽视。此外,在企业的职工群众方面,可能会面临多种思想误区和困难,在心理、工作和生活中造成很大的困扰,特别是当前的住房、教育等社会压力之下,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宣传工作和帮扶工作十分必要。
2.3是优化市场利己思想的重要方式。当前国有企业在市场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局部腐败思想和腐化之风在领导干部之中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成为国家和企业的发展以及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绊脚石。根据当前的廉政工作的要求,使企业思想宣传工作走向市场,也是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方式。
3.如做到石油企业思想宣传工作走向市场定位
石油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走向市场定位,并不是说完全把思想工作交由市场来进行自由发展,是根据市场化的企业发展与思想发展形势与特点来弘扬优点,改造缺点。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紧紧把握石油企业市场发展战略。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要以服务于企业市场发展战略为核心,主要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企业同时拥有这两大利益的问题,企业考虑到企业利益的发展,又要兼顾职工群众和社会的稳定,兼顾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二是要处理好对内和对外的关系,主要是企业稳定和企业竞争的问题。在企业发展的每一阶段思想宣传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主要矛盾,思想宣传工作的主题是稳定还是竞争要慎重考虑。三是处理好正面事件和反面事件的关系。是有宣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弘扬自身的优点,发扬榜样精神和探索求知等的同时,更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不逃避、不推脱,树立起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四是正确处理中央政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积极响应中央的思想会议精神,确保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在政治上和改革方向上的一致性。
3.2深入分析市场化思想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时代下,石油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既面临着改革开放的多元化思想的涌入,又面临着石油企业自身特殊的困难点。当前企业作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形势的联结点,其思想宣传工作也需要不断向三个方向进行延伸。既要综合分析国家的战略发展与企业战略发展相适应性,又要充分考虑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思想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及人们价值观的导向,努力做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群众利益的有效统一结合。
3.3探寻新时期人群的接受学习的途径,不断创新。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媒体形式已难以满足新世展的需求。数字化、电子化产品与网络的有机结合使得人们的注意视角逐渐走向网络终端,创新思想宣传工作的载体十分必要。例如利用新时期的微信及新的软件平台来进行思想宣传学习是一大方向,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如何用新颖化的宣传让职工群众去深入学习,达到实际的宣传效果仍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努力。这也需要石油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不仅要创新宣传手段,还要生动宣传内容。
3.4石油企业思想宣传工作必须注重实际效果。石油企业的思想宣传工作走向市场定位,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注重实现思想宣传工作效果的方法。新形势下,目标管理和细化责任等管理方法的应用落实是确保实际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此外,要保证思想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还要综合运用现代评价方法,不断进行调整合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