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合同管理技术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电压质量管理中,电压合格率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县级供电企业要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就要在提高电能质量以满足电力用户需求的同时,还要对提高电压合格率进行深入探索,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施精细化动态管理。本论文以县级供电企业为例,针对供电企业电压合格率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关键词 管理系统 供电企业 电压合格率 技术措施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供电企业以电能作为商品参与市场竞争。电能质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三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即波形是否为标准的正弦波、频率是否达到了50赫兹、电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其中的波形和高频率波动较小,而电压的合格率则是令电能用户极为敏感的。那么县级供电企业就有必要对电压的合格率做好管理控制工作。
1 电压合格率现状
虽然目前大型的电力企业普遍采用了自动化远程抄表形式,但是县级供电企业仍然以人工抄表为主,依然以粗放型电压合格率的管理模式,统计分析以月末数据报表的数据为主。从实践操作的角度而言,虽然已经构建了电压管理体系,但是并没有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不仅工作量大,管理延续的周期长,甚至还会出现数据收集和汇总上的误差。
2 建立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的技术措施
将目前的通讯网络以及监测点充分地利用起来,对各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所获得的数据上传到数据管理服务器之后,还要对电压监测点进行GPRS模块改造,使数据通过移动公司网络,经由专用服务器传送到数据管理服务器,远方采集工作得以实现。
对于电压监测点的数据,在利用数据管理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时候,还实现了数据共享,使电压数据管理人员获得了技术支持。面对检测点的众多资料,系统可以对资料进行编辑整理,根据现场实际的变化,检测点的信息资料都要试试更新,并随时录入,以提高监测点的管理效率。
3 建立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
3.1 电压合格率系统管理结构
县级供电企业建立适合于自身特点的管理系统,对改造远方采集模块,创建电压合格率数据采集平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电压合格率系统管理结构如下图2。)
电压合格率系统的优势在于,其结构模式的构建将现有的网络和监测点的硬件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与此同时,GPRS技术实现稳定而熟练的运行,可以采用流量包月制,以降低网络运行的费用。进入电压管理系统可以采用WEB登录方式,使用户访问的响应高速度快,操作简单便捷。根据供电企业的需要开发管理功能。要求后台数据处理软件要具有控制功能强、灵活方便的运营能力。
3.2 后台管理应用系统
后台管理应用系统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功能强大的管理应用系统。该系统主要采用B/S和C/S架构模式。C/S架构是通过数据通信软件接受互联网信息发送大指令,对检测仪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入到数据库中存储。计算机应用程序对所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报表,同时建立故障报警系统。当所有的工作完成后,所生成的数据报表就会自动地存入到运行维护数据库当中。系统的设置以及数据查询和资料维护等等功能,都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对各项参数进行设置,此时就可以根据信息以及统计数据对线路的电压状况进行了解,从而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电压合格率信息管理系统先进性、开放性、友好性和安全可靠性的特点。县级供电企业的先进性提高了研究对象支撑平台的建立,以利于最新流行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开放性主要是针对数据接口而言。数据库与外部系统的数据库要建立双向数据交换和访问的模式。系统的友好性使在通过浏览器对系统进行操作的同时,还要将用户友好界面建立起来,以多种风格设计满足用户要求。在管理系统上,各级用户只能够对自己所属范围的数据进行操作,用户的管理则是分级式的。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体现为登录身份的可靠性。系统所在网络要设置权限,管理人员管理用户主要采用日志管理的方式,而操作人员仅仅在允许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操作功能。
3.3 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的效益分析
通过建立电压合格率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管理水平,而且实现了技术转化为效益。原有的管理瓶颈被打破,该系统可以通过系统对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分类,实施分时段、分辖区监控,并且将数据图形的分析功能充分地利用起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将电压合格率指标的控制周期缩短,实现了系统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压合格率直接关乎到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通过建立电压合格率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供电企业电压合格率的管理水平,而且还为供电要求的发展提供了技支持,以确保电能用户的用电安全。
参考文献
[1]吕华.县级供电企业电压合格率管理的研究及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12).
[2]孔鸣.县级供电企业电压合格率管理的研究及探讨[D].浙江大学,2011.
[3]申东慧.加强无功动态补偿管理,提高农网电压合格率[J].电源技术应用,2013(05).
[4]张先泰,蔡金锭,丁智华,陈廉青.电容补偿在配电网电压调节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02).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特点;管理措施
在煤矿生产中,机电运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事故高发的一个环节。根据我国近二十年来对煤矿事故的统计显示,机电运输事故在所有事故中位居第四位,对煤矿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抓煤矿安全,就必须要抓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下面,本文就对机电运输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做好机电运输系统的管理做一些浅显地探讨。
1 机电运输系统的特点
矿井机电运输系统涉及的设备类型和数量众多,各种设备又组成了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且彼此相互联系,运行环境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机电运输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网络性
在采用井工开采的煤矿生产系统中,煤矿采掘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掘进、回采、运输和提升,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机电运输设备的参与。机电运输设备在煤矿生产中不仅担负着运煤任务,同时还担负着运送材料(如锚杆、锚索、雷管炸药等)和人员的任务。机电运输系统在运输过程中,一些设备在功能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项运输任务,构成一个运输子系统,如人员运送系统、排水系统等,不同的子系统还再组合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同一水平的各子系统间存在横向联系,不同水平的子系统间存在纵向关联,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运输网络,为此,需要对生产过程的各子过程进行集中监控。
1.2 机电运输系统运行环境较为恶劣
众所周知,煤矿开采中,井下环境往往较为恶劣,机电设备常常暴露在煤尘和瓦斯中,同时还可能时常受到水害的威胁。随着开采水平的延深,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因此,矿井机电运输设备需要具有多种保护,如低压馈电开关的漏电、过流和接地保护,局部通风机电源采用“三专”供电,瓦斯泵采用“三专”加“两专”供电,采区和掘进面非本质安全型设备必须实现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1.3 机电运输系统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和采区更替,相应的机电运输系统需要进行动态配置,涉及的机电运输设备类型多、数量大,具有空间位置分布动态变化特性。另一方面,采掘工作面和采区的机电运输设备,受所处环境变化的影响,如顶板压力、环境温度及煤层瓦斯浓度的变化等,都会影响机电运输设备的运行,加之设备本身老化、检修和更换等,使得矿井机电运输系统呈现复杂的动态变化。
2 做好机电运输系统管理的措施
2.1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为提升矿井机电运输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需要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尤其是具有高可靠性、节能和适应复杂环境的数字化机电装备。如采用变频控制及谐波抑制技术对机电装备进行节能降耗改造,采用新型多功能阀解决水泵的水锤现象;采用供电监控系统解决越级跳闸问题,强力胶带采用在线无损检测装置提高对胶带钢丝绳断丝及损伤状况及时判断的准确性,提升机采用闸瓦综合保护装置提高提升机运行的安全性;采用常闭式防跑车装置提高斜坡运输的安全性等。
2.2 构建机电运输信息系统,推行机电运输系统的闭环控制
获取机电运输设备的各类数据信息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也是对机电运输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这就需要建立覆盖全矿井的机电运输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机电运输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对机电运输系统闭环控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入六西格玛控制理念,推行“数据驱动行动”的精细化和闭环管理模式,实现机电装备保护及能力评价,如图1 所示。采用帕累托图、因果图、控制图、故障效应及模式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机电运输隐患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可靠性理论对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机电运输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闭环控制的途径,依据实时获取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通过网络对机电运输设备实行远程监控,对存在的隐患进行跟踪治理,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才是实行闭环控制的目的。
2.3 建立并完善有关机电运输管理制度
要切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对本矿所有的制度进行仔细的整理,并建立健全机电运输各工种的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等,使有关矿井机电运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起来,真正能有效地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细化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使用、管理,做好机电运输设备、设施的预防性、定期性检测检验和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健全各机电运输设备入井检验制度,建立各机电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对机电运输设备的各种保险装置进行真正的配备,从而加强对机电运输设备的日常检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建立设备、设施的台账管理。建立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加强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设备恶性事故发生。
2.4 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
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抓好作业人员日常的安全教育,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行为。努力提高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人员、机电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对机电运输设备的操作技能和日常管理经验,加强对机电运输各岗位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牢牢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
确实做好新上岗的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保证新上岗作业人员的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对作业人员进行新工艺、新技术和使用新设备、新材料的相关培训。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矿井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机电设备在煤矿开采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煤矿机电运输网络也会更加复杂,这更需要我们加强机电运输系统的管理,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加快矿山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监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的优势,更好地为采矿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字】风险;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
1、前言
风险是任何工程项目中都存在的,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是规模大、技术新颖、持续时间长、参加单位多、与环境接口复杂,可以用危机四伏来形容。此外,构成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它们分别由不可抗力、故意行为和意外过失造成。一旦风险发生,就意味着酿成了风险事故,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损失。
2、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管理
2.1 合同的定义和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工程建设市场主体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合同关系,而工程建设市场各主体之间的行为也主要依据合同来加以约束。合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纽带。工程合同订立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在合同当事人之间有效和合理的分配风险。
整体上说,合同是指具有平等民事主体资格的当事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经过自愿、平等、协商一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达成的协议。我国于 1999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迄今已经有 12 个年头。它作为一种当事人双方的法律行为,时刻制约着活动双方的违法违约行为,使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具有平等的地位。
具体说,建设工程合同又包含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建设工程合同是指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它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合同;而广义的建设工程合同包含了与建设工程项目相关的所有合同,除勘察、设计和施工合同外,还包括工程咨询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工程招投标合同、材料和设备采购合同、设备租赁合同以及各种技术合同等。
2.2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保证工程项目总目标的实现。因而,从项目时间、质量和成本目标来看,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究竟何为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指建设活动中一切与建设工程合同有关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它不仅包含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还包括合同制定过程中和制定前后合同当事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其次,项目建设作为高风险行业,在整个施工活动进行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风险因素,但这里的建设工程合同风险不是指建设活动中一切风险,而是其中所涉及的与建设工程合同相关的风险。
3、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防范,既要在合同订立时预防,还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我们应清楚认识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防患于未然。
3.1 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
合同管理机构的职能是具有服务性和监督性的双重属性。即进行工程合同谈判前,承包人应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负责合同的订阅,并实施监督、管理、控制。这个专门的机构应包含各方人员,如项目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法律顾问在内的专业团队,他们负责管理、监督整个工程活动的进行。例如,在合同签订前,对合作对象进行仔细审核,深入了解。此外,我们主张,一切合同都应当采取书面的形式订立。因此,订立合同时,要力争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楚,约定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3.2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
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履行法律责任的依据,为了减少和避免合同风险,在施工前进行合同洽谈是关键,双方要在平等自主,透明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商议,共同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保证合同的完整性,防止不必要的风险,让双方利益能得到平衡,并显示公平。合同洽商时,承包人应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每一个条款,要善于在合同中限制自身承担过多的风险和尽可能转移风险,对合同中所规定的条款也要认真研究,做到心中有数,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例如某工程,发包人在拟签合同条款中设置了“所有地下障碍物的清理费用包含在地基工程措施费中” 的条款,承包人对于此条款提出发包人把过多的及不可预见的风险转嫁到了承包人导致此部分出现显失公平现象,经双方洽商修改为了“地下2米以内障碍物的清理费用包含在地基工程措施费中”。
3.3 建立合同管理的微机信息系统
合同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扩大,合同标的日趋庞大,涉及合同的内容、条款日益增多,国内采用的传统合同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大型建设项目的动态管理要求,而微机信息系统既方便又快捷,不但节省了时间,也减少了人力物力。所以说,建立合同管理的微机信息系统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
3.4 提高建设工程合同人员的综合素质
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普及合同法制教育,增强合同概念和合同管理知识,使他们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关键时刻,能及时应对和处理突发状况。这对于风险的防范是及其有力的。
3.5做好合同的交底工作
施工合同签订后,承包人合同管理部门要对项目部的相关人员做好针对性的合同交底,以便项目管理人员能及时对合同进行全面、完善的解释,明确合同条款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尤其是合同中的潜在风险,管理人员应首先做好预测分析,对合同中工期、质量、造价三要素的控制要求及相应违约责任心中有数,为合同的履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3.6慎重处理索赔、纠纷风险
由于业主无法按照规定提供应有的施工条件,常常造成承包商的索赔,甚至发生纠纷。关于索赔,在合同中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实际操作中适时启动反索赔程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索赔的发生,减少索赔损失。当纠纷发生后,合同双方也要按照合同的流程处理纠纷,尤其是涉及诉讼的,应选择有利于业主的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理。
3.7转移或分担不可抗力风险
一旦发生不可抗力时间,合同的双方都有会遭受损失。在合同中应明确不可抗力发生时工程本身、双方人员及自有设备的损失责任,而业主也可以选择投保对不可抗力事件带来的影响风险转移。
3.8严格执行合同,通过合同手段管理风险
在施工前,合同双方要对合同进行确认,并通过特定的合同条款予以约定,或规避,或转移,或分担,或自留。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为了避免更多的风险发生,业主应严格执行合同,通过合同手段降低风险。签订合同时建立业主合同的评审和审计制度,在法律的框架内将业主风险管理预案在合同中约定。在项目实施时,按照全面合同管理的要求定期总结合同的履行情况。
4、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牵涉到工程活动的方方面面,它以法律的形式规范着合同双方的行为。面对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我们应该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总结经验教训的方法,提高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水平和防范能力,切实有效地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周友海.论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终身责任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