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西方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

西方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西方经济学相关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西方经济学相关论文

第1篇

摘要:由于自身发展背景与学科差异,行业特色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授具有与财经类大学不同的特点。在分析行业特色大学“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征及其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行业要求的特点,从强化应用能力的角度提出了提升行业特色大学“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行业特色大学;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85-02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张,我国大多数行业特色大学都增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在行业实践中,行业特色大学的许多问题也与经济息息相关,如能源产品的销售、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农产品的种植决策等,所以,大多数行业特色大学也把西方经济学列入通识教育课程。目前这类高校在实践教学、经济问题的中国化视角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本文正是基于此,通过加强案例教学来探讨如何提升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行业特色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的意义

行业特色大学的定义与特征分析。行业性特色大学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建国初,参照苏联模式,中国进行了院系重组,组建了一批行业特色型大学,主要涉及农业、林业、地质、矿业、石油、电力等行业,这些大学隶属各个部委。行业特色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强调专业特色,强调专业服务于特定的行业,经济管理与行业结合。作为最容易体现该特色的课程,西方经济学具有先天的课程载体的优势。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逻辑空间和方法论的源泉,西方经济学对于中国现阶段的许多行业性的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许多现象,如成品油价格的波动、原油的进出口等问题可以为西方经济学提供大量的素材,这样的话既可以锻炼行业特色大学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有效地降低西方经济学授课的相对枯燥性。

二、行业特色大学“西方经济学”课题教学的困境分析

虽然讲行业特色大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来看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的“老师上课讲――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从实际教学情况看,《西方经济学》课题教学主要有以下问题:

1.很多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从有到无。部分学生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的时候抱着一定的功利心理,当没有看到得到预期的收益的时候往往学习的积极性会下降,同样对于以会计学思维来对待经济学分析的学生当看到具有较强逻辑推理的经济学课程的时候就产生畏惧心理。从行业特色大学的学生来源看一般文理兼招,而文理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这样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问题以及均衡问题的时候,由于要求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尤其是对微积分要求较高,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学习较为吃力。

2.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的实施在老师中尚未形成共识。部分老师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还是将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混为一谈。从教学应用来看,举例教学仅仅是通过一些例子对经济学的某一理论进行阐述,目的是为了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而案例教学则没有明确的标准答案,对于同一经济现象可以从多视角分析,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能力。相对而言,案例教学的综合性较强,可能需要几个章节的经济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3.学生缺少与老师互动的平台。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常产生各种新的想法,但在行业特色大学内,各种教学实验设备相对还是以理工科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这样通过具体的实验平台来获得老师的指导相对困难较大,如果仅仅通过课间交流,时间又会变得仓促而不利于学习的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西方经济学》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就必不可少。

4.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不可否认,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在准确度、信息量、教学环境的改善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却陷入了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的困境。在这种对多媒体过分依赖的前提下,就会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思考时间减少,课堂教学效果收到影响。

三、行业特色大学《西方经济学》加强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指的是通过典型性案例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通过典型的、特殊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得学生提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行业特色大学中,《西方经济学》应用案例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存在着理论体系逻辑性强的特点,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的不适应和阶段性迷茫。有的学生可能会针对课程特点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讲经济理论总是适用性和缺陷的,那么学习这些理论有什么用,如何用他们来指导实践?”有了这些疑问,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会大为降低。此时,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种主动学习,通过对当前一些经济热点的分析,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于复杂抽象的经济理论能够更好地掌握。由于理论的抽象负责,西方经济学如果仅仅按照课程常规的讲授方法可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成本理论中的“机会成本“,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分析,不易理解,此时如果适时地引入计算大学的机会成本的计算,则效果更佳。

3.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所帮助。通过案例方法的引入,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过程进行相关经济现象的分析时候,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能够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更好的把握。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也大有裨益,能够使得学生对身边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刻思考。

四、“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在行业特色大学的实施

1.案例选取体现时效性、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有机结合。根据行业特色大学学生的特点,案例的选取一方面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强调内容的契合。但不能盲目地引进国外案例或者与行业关联性不强的案例。案例的选取要充分考虑行业特色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相关案例的选取。这就要求案例必须要有典型性和趣味性。案例应当是所在行业关联度较大的案例,同时案例的分析尽量做到能够用通俗风趣的语言进行分析,与行业性关联较强,不感觉枯燥无味,分析过程中太专业化的概念要少用,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提升学习乐趣,知识的掌握也就变得轻松了许多。同时,所选取的案例也要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效性。案例的选取应当尽量结合当前的行业经济热点,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案例也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重在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2.多种方式应用案例。在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实施方式。具体来讲:课题讲授。课题讲授在保持课题上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主体地位基础上,在知识传授中与案例进行有机结合,使得理论的分析更加具体生动,避免呆板僵硬的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价格歧视其实并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课上讨论:在学习每一部分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可以考虑引入讨论型案例。通过引入开篇案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中的经济现象,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和思考。

3.课后小论文。在相关大的章节讲授完毕与整个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采取制定性或者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结合学校所在的行业性的热点问题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撰写小论文。这种论文的撰写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进行评阅的时候,老师要及时指出同学论文所分析经济现象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长此以往,学生的经济学的综合应用能力必有一个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摘要: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各高校普遍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深度拓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校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的瓶颈及创新模式进行探索,以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西方经济学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是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管理类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在实践中能对经济学原理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课程实践是培这一能力的有效手段。

1、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教学内容中有大量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图形和数学推导的公式,由于学生接触社会比较少,对这些抽象的概念难以接受,大多数同学出现听不懂,学习吃力并失去兴趣。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可以提高一些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相关概念的深刻理解,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加深对经济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因此,课程实践教学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是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理解的需要。

西方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其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以及市场理论,均与现实密切相关;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供给总需求理论、通货膨胀理论以及经济增长理论也与生活生产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要学生学好并熟练掌握这些理论,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将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机地结合,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3、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实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热情,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理解,而且也可以通过课程的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程实践实际上就是要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把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独立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习惯。只有通过课程实践,才能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得以培养。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制约因素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其课程实践教学开展较为缓慢,许多高校依然滞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上,究其原因,主要受到四方面因素的制约。

1、观念上轻视课程实践教学。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一种误区,一直采用纯理论教学模式,认为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原理可以通过图表和公式推导实现对经济理论的理解,主观认识上,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各高校普遍存在对课程实践弱化现象,导致教学计划上未安排相关实践课时,即便少数学校在教学计划安排了西方经济学实践课时,实践课时也很少。这种主观上轻视课程实践教学,导致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环节难以开展。

2、课程实践教学实施途经难。

虽然高校面对人才培养新形势要求,不断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依然存在难以实施。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没有适合西方经济学的实践软件,与其他专业课程比较而言,缺乏实践的平台,无法实现实验室教学;其二,西方经济学多位合班课程,并且同一学期多个专业同时开课,人数之多给课程实践带来难度;其三,理论教学课时与课程实践课时冲突,难以合理安排课程实践。

3、缺少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目标。

西方经济学课程涉及抽象概念多、公式多、理论多,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宽,其实践环节的设计比较复杂,而且难度也较大。目前,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计划中,还没有形成优化的课程实践方案,实践环节和活动的具体目标没有落实到实处,实践教学内容还没有细化的各章节,这给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实现的模式

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补充而非替代,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可以做实践的,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是相辅相成。有关实践的模式研究有很多,纵观以往的研究,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三种模式实现:

1、课程的认识实践。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相关章节内容安排学生认识实践,比如,价格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等章节中,可以安排学生到社会实践中了解一些产品价格水平,了解企业生产状况、成本状况以及销售状况,通过认识实习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热情。认识过程在课外进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总结交流在课堂进行。

2、课程的调查实践。调查实践是对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深度理解的过程,教师依据课程大纲要求,规定内容,学生分组开展相关内容的调查研究,例如,学生可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地方GDP的构成及增长趋势、通货膨胀效应等进行调查分析,切实做到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调查分析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过程在课外进行,交流安排在课堂进行。

3、课程的研究性实践。研究性实践教学是将西方经济学中的研究的思想、理论、方法和取得的新进展引入教学活动,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通过教师命题或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分组专题研究。例如,对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方式持续性的专题研究等。研究性实践安排在课外进行,研讨在课堂进行。研究性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秀芳,涂宇清,华钧,秦海英:研究型大学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探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

第3篇

关键词:非经管类专业;经济学;教学改革;经济学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096-02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已经为社会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学都尝试对人文社科类其他专业开设经济学课程,这些课程大致主要有政治经济学和称之为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概论等的西方经济学。对于政治经济学,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基础上完全可以理解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而言,非经管类专业学生由于基础课程安排、专业适应,对西方经济学相关内容和经济学思维方式还未形成,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很难适应。所以,探讨和分析非经管类专业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很有必要。

一、非经管类专业开设经济学课程重要性

西方经济学作为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为背景,全面阐释市场经济一般理论体系的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毋庸置疑,在提高学生市场经济意识,参与市场行为能力提升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专业也在尝试在非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开设介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毕业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主要由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某一个经济部门或领域中的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和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等构成的,其理论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紧密结合,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参与到市场经济中,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在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中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十分有必要。

二、非经管类专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相关基础课程开设不足

西方经济学的开课时间一般为本科的低年级,以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居多。而对于多数人文社科类专业来讲还没有来得及甚至根本就没有计划开设高等数学等相关基础课程。因而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与定量分析,微观分析、宏观分析和结构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等根本就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对于经济学的学习有很大的难度。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特征决定了经济学学习的困难

众所周知经济学流派众多,观点不一甚至经常对立,并时常出现理论与经济生活现象不一致的状况。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所讲授的许多内容抽象、难懂,主要从概念、特征、作用、性质方面理解问题。它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的,假设条件放宽,理论有可能不成立。对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通常无法辨别其内容的是非。

(三)非经管类专业经济学教学通常遇到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常常打架

例如《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门课程来讲,安排至少有120学时以上。而对非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讲教学计划一般要求一学期54学时讲完微观、宏观内容。教师如果要实现学生理解并保证教学质量,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少;教师如果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就很难保证,学生学的东西多了,但往往似是而非。这样就出现鱼和熊掌不能兼而得之的尴尬局面。

(四)教材的适用性与针对性较差

由于西方经济学主要是从西方引进,西方经济学教材理论多按照西方社会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编写,课程的内容主要侧重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体系的介绍,与中国市场经济运行并不完全吻合。这样的教材本身对中国学生学习经济学就有难度,而目前不少高校的非经济类专业也采用了几乎与经济类专业一样的标准教材,这类经济学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非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不需要熟悉和掌握的,当这些内容也被放在针对非经济类专业学生的经济学教学内容里边,这就增加了非经济类专业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难度,容易使学生觉得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效果难免不佳。

(五)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不够合理

大多数学校经济学授课方式还是按照“老师讲授―学生背诵―做例题―考试―遗忘”的授课方式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容易让学生对经济学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会在学生中形成经济学学好学坏无关紧要,只要应付考试就行,经济学与自己专业相关性不大,使得非经管类专业学生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不尽理想,也就无法实现在非经管类专业开设经济学课程的目的。

三、非经管类专业开设经济学的改进方向

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经济学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整体构架和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促使学生能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现实问题,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更好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所以对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学课程讲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选择本土化课程教材

结合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尽量安排将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经济学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以后。在教学计划中一定要先安排开设高等数学或经济数学等课程,只要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弹性系数、边际分析等知识时能更好的接受。中国现在普遍接受的经济学教材的结论以及案例大多都是来源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实例。对于国内学生来讲对理论知识的解读缺乏感性的认识。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在在教材选择上尽量选择那些本土化教材。在讲授过程上应该更多地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大学生的实践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法,倡导互动式教学

在经济领域,本来就没有固定不变的联系,所以对经济学的研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范式。如果把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为一种范式去讲解,就会使学生对经济学形成一个固定化模式,这必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维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构建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除传统的讲授方法外,要引入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中与学生互动。提倡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具有传统讲授不具备的优势,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和逻辑关系,使学生明白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之处,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经济问题的热情。特别是结合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案例展开讨论,可以更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经济学的实际用途,并引起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例如在讲需求定理时,对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和需求数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很多同学都能用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来,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需求定理的内容。对于需求定理的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闻,教师可以先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进而总结出需求定理例外的几种情况。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过程,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巩固所学内容。在案例教学时重点关注分析的过程,因为西方经济学很多的案例分析的结果并不唯一,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相应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教学不是纠正学生的分析结果,而是教会学生使用什么分析方法,从哪里切入进行分析。

(三)减少理论考核,应用性考核方式为主

中国经济类专业教学,一般通过围绕教材而设立的题库来监督与考核教师是否按要求授课、学生是否按要求掌握了基本知识。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容易形成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知识,而不是从经济学理论分析入手,不能达到对经济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学生成绩的以作业、课堂提问、案例讨论、小论文及期末考试等多方面加以确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章节的经济理论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开展案例教学,围绕经济现象让学生参与讨论,就某一经济理论开展教学,并把课堂讨论计入相应成绩,没有参与讨论或者没有自己简介的不给成绩评定,结合经济理论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依据学生论文评定论文成绩。这样做可以形成学生重视课堂学习,会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经济理论的认识和应用,可以顺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的。

(四)构建经济学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专业性教育的有益补充。通识教育的目标不在于教授专业知识,而在于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社会生活事务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帮助很大。因此对于在高校非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开设经济学通识课程,很有必要和意义。结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提高大学生参与市场经济能力,应适时在非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开设经济学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可以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部分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市场经济基础知识,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通过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胜任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经济学通识教育理论内容应更具有概括性、基本性,在课堂中只讲授经济学最基本原理,只用保留经济学和管理学完整体系,相关深层次理论可以不用讲授过多。

参考文献:

[1] 王桂霞,刘佳.普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改进的途径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2] 易杏花,刘云忠.让“沉闷”的经济学生动起来――《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2).

[3] 杨波.适应经济学发展趋势的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经济,2007,(5).

[4] 李萍,张晓虹.《西方经济学》通识教育案例教学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