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学专业实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产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通过现场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生产实际知识,进一步学习、巩固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具体操作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实习教学是学生开阔视野,也是促进学生和社会接轨,走向社会的实践体验。生产实习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作为实习效果衡量标准的生产实习成绩的评定与考核,对保证和提高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此,笔者根据多年带实习的经验,浅谈农学专业生产实习考核方式。
一、当前生产实习成绩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实习是专业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一个环节,这个教学环节具有教学时间集中,内容多,知识点分散、管理杂的特点,它涉及多种相关课程的知识。目前生产实习的成绩评定基本上是根据实习时的纪律表现、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的质量来进行的,我们感到这种评定方式虽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却是不完善的,它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真实掌握情况。首先,由于当前我院学生实习采用“大集中、小分散”形式,即实习学生大体集中在几个团场(农科所),同时又1~2人为一组分散在不同连队,带队教师无法进行集中管理,同时由于实习经费紧张,教师无法经常性跑点,许多较远的实习点可能整个实习期教师不能光顾,只靠书信及电话联系,模糊指导,带队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其次,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和生产单位实习鉴定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如有的学生实习报告写得很好,但对实习要求掌握的内容一知半解,而有的同学实习认真、能吃苦,守纪律,但写作水平有限,加之有的学生习惯于抄袭他人的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最后,实习时的纪律表现、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的质量本身并不能代表学生对实习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所以目前的这种评定实习成绩的方式缺乏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实习的作用,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行专业指导及对实习过程的管理。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完善目前的实习成绩评定的与考核方式,同时各专业也有必要分别针对科研实习(带教师的科研任务实习)和挂职生产实习制定一个合适的实习成绩考核指标体系,采取多种形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二、生产实习成绩评定的改革措施
1.健全教学机制,开好实习动员会
规章制度是做好工作、搞好教学、完善管理所不可缺少的措施,实习质量的好坏与实习教学机制的完善与否及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密不可分的。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起组织指导作用,实习收获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生产实习开始前必须召开实习动员会,指导教师首先要对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合理详细的实习计划,并要求每个学生熟悉实习计划和实习要求,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把生产实习的重要意义、教学要求、组织纪律向学生讲清楚,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实习,同时也要将实习计划让实习单位了解,以便安排配合实习时的有关工作。需要组建一支由学校和实习单位联合组成的教师指导队伍,共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纲和实习时间表,使学生一进点就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制订的实纲应包括实习的性质、目的、任务、实习内容和实习要求以及实习成绩评定等内容。
2.做好实习期间的定期检查与考核
做好检查和考核工作,不但是确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而且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外生活和学习不同于校内,因而做好平时的检查考核尤其重要。通过检查学生的日常实习纪律,掌握学生的平时表现,检查学生的实习笔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以利于对实习安排做出适当的调整。平时检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在实习单位遵守纪律情况,另一方面,检查学生实习任务进展与完成情况,前一方面检查起来较方便。对于后一方面,我们教师组织同一实习点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由学生介绍这段时间的工作进展,业务体会、存在问题。教师再提一些实习中常遇到的问题,这样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也达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习情况、实习收获的目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与回答问题的能力,使老师及时了解、掌握每个学生实习情况,以便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要加强与学生及实习单位的联系,随时掌握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实习结束时,应由实习单位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学习、劳动、纪律等情况做出全面鉴定,以便考核。
3.实习结束后的综合考核
考试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如果考试在内容和方式上与教学过程脱节,就会丧失它的功能,引导学生走入误区,成绩也不会真实。对于农学专业的实习成绩考核应分实习单位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实习单位考核,由学校寄生产实习考核表,让实习单位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考核:实习态度、完成任务、业务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与同事相处及遵守纪律情况,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语。学校的考核包括平时实习检查、学生中期返校的介绍、实习日记、实习专题论文、实结,实习汇报与答辩,由这些综合得出毕业实习成绩,具体操作及所占比例为:
(1)实习单位考核既要有实习情况评语,又要有实习分数(占实习成绩25%)。
(2)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笔记、实习纪律、现场根据实习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方面考核,记为平时成绩(占实习成绩25%)。
(3)评价学生的实结报告、专题报告(占实习成绩15%)。
(4)实习结束返校后,结合实结汇报,请实习带队教师(包括实习单位带队教师)、同行专业教师做考官,根据实习单位的生产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笔试或教师提问,学生答辩(占实习成绩35%)。
这样多方面的评价学生生产实习成绩,对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无疑是有益的,同时也可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实习效果。
总之,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实习成绩评定机制,是实现生产实习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不仅量化了学生实习成绩,评出的成绩是客观、准确的,而且规范了学生生产实习行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皓,潘金豹,张喜春.农学专业生产实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2):74-77.
由于高等学校短时间扩招,导致招生人数激增,在校生人数巨大[4]。再者,多数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有自身的科研项目,使得部分教师用于指导毕业实习的时间较少、精力不够。此外,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少,部分教师甚至让研究生完全替代自己指导本科生论文。因此,对本科毕业实习不够重视,在帮助学生选择和确定课题过程中,没有引导和启发学生,没有指导好学生[5],选择的实习课题也多数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导致学生懒散、不认真,甚至出现伪造数据和抄袭论文的现象。
二、生产实习管理松散
本科毕业实习期间多数存在实习与上课、考研、考公务员及找工作相冲突的现象。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离校找工作,或者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考研、考公务员等事情上,甚至不去做导师安排的课题任务。有的学生虽然参与了实习,但看到其他没有实习的同学,也慢慢产生了消极情绪,经常会找借口不去参加实验,最终导致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另外,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时没有统一的要求,没有明确的目的,由学生分散独立完成,这样容易导致实习效果良莠不齐[6]。另外学校对学生实习目标和任务的管理比较模糊,对实习内容的考核缺乏严格的标准,所以很多学生经常以考研和找工作等借口,不去参加毕业实习[3]。有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会去某些种子公司或中小学实习,这样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提前接触和认知社会,毕业后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但是这种实习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实习效果参差不齐,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实习单位的工作性质,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实习效果。
三、提高农学专业毕业实习效果的对策
(一)采用“双向选择”方式,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首先,各院系应充分利用实习动员大会、座谈会等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不怕吃苦、努力钻研、为农业科技服务的精神和决心。其次,实行“双向选择”机制,确定学生的指导教师。在大二下学期就给学生详细公布全院指导教师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教师的年龄、毕业院校、学历、职称,具体研究方向及主要试验场所(如大田、实验室或外地)。让学生充分了解导师的情况后,再做选择。同时,向各指导教师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情况,教师再对自己名下的学生进行选择。每个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是一定的,尽量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样一来,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导师,导师也选择了自己中意的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积极性。
(二)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
就河南的气候条件而言,暑期农作物种类较多、现场丰富,且正是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原则上规定,毕业生在暑假和大四上学期集中进行毕业实习。同时,应该提前采用开会、谈话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毕业去向,如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然后根据其就业意向,具体再安排其毕业实习时间。比如对于考研的学生,可将毕业实习安排在其考研结束后;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可将毕业实习安排在大三暑假期间,随后可完全利用实习结束的时间去寻找就业机会或提前进入社会,提高就业率。
(三)严格实习管理,完善实习考核机制
实习期间各指导教师应执行严格的请假考勤制度,离开学校必须经过指导教师同意,对于无故不去实习的,报给辅导员,进行说服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一定处分。同时,由于毕业实习环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为确保实习质量,需制定一定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括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思想作风及实习纪律、工作能力等几方面,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可优先推荐到合适的工作单位或高等院校。同时,也要对每位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考核主要通过学生打分、领导调研以及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等方式,考核结果将与老师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等直接挂钩,进而提高指导教师对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
(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科研平台
关键词:新疆高校;农学专业;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34-02
一、农学专业生产实习现状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因此对生产实习不够重视[1]。农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在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生产实习是农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并在以后学习中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石河子大学作为兵团唯一“211”院校,农学专业是大学最具特色也是成立最早的专业之一。目前,农学院农学专业生产实习安排在三年级第二学期,采取多点实习制度,每个单位为一个实习小组,一般1~5人。从四月份到八月份,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实习点开始驻点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归实习单位统一管理,并按照实习计划全程参与生产过程。同时,确定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联系实习地点,安排实习学生、进行实习安全教育及实习前培训。在实习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联系学生与实习单位,发现问题便及时解决,定时对实习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实习内容的安排及实习的具体指导工作,并及时与校内指导教师交流学生实习情况。笔者用两年时间对生产实习点、学生实习过程及实习效果进行了调研,发现现行生产实习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改进农学专业生产实习提供参考。
二、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实习单位比较分散,不能实行统一管理。近两年来,农学专业实习单位有三十几个,遍布南北疆,如乌鲁木齐、阿克苏、库尔勒、伊宁。由于距离学校较远,学校指导教师不能经常性地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指导实习工作,从而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有些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间的作息有严格的规定,能够做到全程悉心指导,而有些单位则把学生放在实习基地很少过问。分散的实习地点也使实习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证,更重要的是差的实习质量很容易动摇学生的专业信心和专业兴趣。现在很多实习单位以科学研究或作物育种为主,但在科学研究和作物育种的过程中,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方法与真正的农业生产差别很大。新疆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从种植、管理到收获几乎全程机械化,但在实习单位的作物种植中机械化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反应农业生产的情况,从而使生产实习与农业生产脱节。
2.实习单位性质多样,实习待遇和实习内容不统一。实习单位既包括企业单位如种子公司、肥料公司,又有事业单位如各级农科院所、农牧团场。实习条件差异很大,有些单位的住宿条件可以达到宾馆标间的标准,而有些单位食宿条件及安全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其次,实习补助不同,多则一千五六,少则三四百。实习待遇相差悬殊,容易引起实习学生对实习单位的不满,产生矛盾。实习内容不统一,个别实习单位安排的实习内容简单。简单的实习内容会使学生感觉实习生活枯燥乏味,产生厌倦。最突出的问题是实习单位研究作物比较单一,可能只有一种或两种农作物,结果使得学生除了实习接触的农作物外,对其他作物的了解不多,学生不能拓展所学知识,从而使得生产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3.部分学生对生产实习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实结材料简单。在实习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圆满完成单位分配的任务,在工作中能够主动与老师交流。有些甚至可以提出很好的建议,为实习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但部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足,比较单一。在生活中缺乏独立性,交际能力不强,而且缺乏自主完成任务的思想意识。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冷静的思考和合理的解决,容易做出过激表现,与实习单位或指导教师产生矛盾。也有一部分同学反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没有多少收获,总是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像机器一样执行命令。这一情况从实习日记、专题报告和实结中也可见一斑。专题报告是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对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深入分析,是衡量学生实习效果的重要参考。实习日记则记录学生实习中的具体工作及对每项工作的总结,反映了学生对生产过程的掌握程度。有些同学写日记和专题报告犹如记流水账,丝毫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些同学几个星期只写一两篇,究其原因就是工作缺乏自主性,观察能力不够。但大部分同学专题报告选取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写作中除了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陈述,更融入了自己的见解,专题写得非常深入。也有同学地实习日记记录得非常详细,从日记中可以看出实习生做了很多工作,掌握了生产操作的基本要领。因此,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认识实习重要性,学会带着问题和目的进行实习,能够更好地提高生产实习效果。
三、完善生产实习的意见与建议
1.建立健全规范的生产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内容及考核制度。对于以农学专业为优势或特色专业的学校应该重视生产实习的作用,加大投入,建立规范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能够保证实习学生食宿及安全,从而避免学生往返实习地点与学校的安全隐患。安排合理的实习内容,能够保证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掌握新疆重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如果能够实现几个涉农专业统一实习,如资源与环境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及农学专业,多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实习效果。
2.把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融合到生产实习中去,如作物栽培实践课、作物育种实验课及种子学实验课。有些课程仅限于课堂讲解,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太虚幻,不容易理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能够把一些课程内容放到生产实习中讲解,然后通过实习进行实践,这样既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也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丰富实习内容。以往生产实习仅仅局限在农作物的生产阶段,即整地、播种、管理和收获,但对于后续工作,如考种、轧花、种子加工、检测及销售等很少涉及。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成为提高农业产值的重要方向,而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不断加大。所以增加学生农产品深加工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保证。新疆农业中的“一红一白”就是指棉花、番茄和辣椒。目前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教师主要从事棉花、小麦、玉米的育种与栽培研究,所以学生接触的作物比较单一。辣椒和番茄产业在新疆具有广阔的前景,如果实习时实行多专业共同实习、多导师联合指导,那么农学专业的学生将从蔬菜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身上学到更多知识。
4.开展专门实习指导课。尽管学院每年生产实习之前都有一次动员大会,对实习重点、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都反复强调,但缺少统一实习效果普查,而且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生产实习来达到理论结合实际、促进自身成长的目的。在实习之前,不但要做实动员,还要开设有针对性的实习指导课,讲授在实习过程中学习的重点、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及时开展实习效果检查。通过座谈会结合汇报的形式了解学生实习效果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争取做到对于问题和错误早发现早纠正,避免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才发现一无所获的现象。
5.明确实习目的,不能把生产实习与工作或毕业实习相混淆。现行的分散实习机制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目前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和一个专业的重要标准,但不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毕竟社会真正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虽然分散实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就业率,但实习内容单一,管理不方便,效果差异大,进而影响实习质量[2]。建立实习基地,统一安排实习内容和实习指导教师能够使生产实习更加规范,减少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实习效果。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业也应该引起重视,需要采取相关措施配合实习制度的改革。在毕业前安排专门的就业实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联系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达成一致后,学生可到实习单位进行短期工作实习。这样既可保证生产实习的质量,又能够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提高就业率。通过生产实习的磨炼,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农业生产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这无疑为后期的工作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及解决力度,农学专业学生将成为社会的急需人才,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应该以夯实理论基础及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作为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生产实习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从而在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内容安排、指导教师配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使得生产实习更加合理、完善、丰富,在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总之,农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农业发展的重任。大学生应该多参加生产实践,加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习专业知识,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了解当代农业发展前沿,为将来的生产、研究做准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