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鸡;传染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16-02
1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感染多种禽类的呼吸道、肠道或神经系统的病毒性疾病,寒冷季节多发,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根据病毒血清型的不同有低致病型和高致病型之分,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危害巨大。
主要症状和病变:低致病性禽流感病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咳嗽、打喷嚏、音,病程长达十几天甚至更久,蛋鸡产蛋率明显下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鸡突然发病,体温升高,拒食、呆立,头颈部水肿,鸡冠与肉髯发绀、出血,并伴有坏死灶,不断吞咽、甩头、流涎,产蛋鸡产蛋大幅下降或停止,死亡率高。
防治:近年来预防已采用国家指定单位生产的禽流感灭活疫苗,根据农业部推荐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若发现疑似病例,要迅速上报疫情、送检、确诊。一旦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立即按国家规定执行封锁疫区、严防引入,强制扑杀、严格消毒,一定时期内禁养,受威胁区采取紧急免疫接种等有力措施。
2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俗称为亚洲鸡瘟,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家禽中以鸡最敏感,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的病、死鸡。该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以及眼结膜、泄殖腔和皮肤伤口进入体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和任何品种的鸡,但春、秋两季多发。
主要症状和病变:鸡群突然发病,死亡率高,发病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口鼻中蓄积大量黏液,呼吸困难,排黄绿色或白色稀便。产蛋母鸡产蛋急剧下降或产软壳蛋。病程较长的亚急性或慢性病鸡常出现神经症状,腿、翅膀麻痹或头颈歪斜,有的作转圈、后退等异常动作。剖检可见腺胃黏膜肿胀有白色出血点,小肠黏膜集结腺肿大、出血,直肠、盲肠、喉头、气管出血等。
防治:①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②切实搞好预防接种;③发生该病后须立即封锁、隔离发病鸡群,并彻底消毒;④对病死鸡的尸体及粪便、垫草等应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
3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仅见鸡感染且多发生于雏鸡。它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病毒引起的,临床上通常有呼吸型和肾型两种。
主要症状和病变:①呼吸型:鸡群在1~2 d内大部分鸡出现呼吸困难,喷嚏、咳嗽,气管有罗音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5~7 d后呼吸道症状消失,继而出现全身衰弱,畏寒,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羽毛蓬乱,排白色稀粪。产蛋鸡的产蛋率急剧下降。病变可见气管、支气管和鼻腔内有干酪样渗出物。②肾型:产蛋母鸡的卵泡充血,早期感染可见输卵管萎缩,形成“假母鸡”,肾肿大、苍白。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①严格执行检疫、隔离、消毒等卫生防疫措施;②加强环境控制,供给优质饲料,增强鸡体的抵抗力;③接种疫苗,用含有呼吸型、肾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疫苗采用滴鼻、点眼或饮水方法进行预防接种。
4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龄鸡的传染病,有高度传染性,死亡率极高,通过带毒的中间媒介而扩散,入侵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
主要症状和病变:雏鸡表现为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大面积死亡,鸡发病后精神萎靡不振,无食欲,排白色水样稀便,翅膀下垂,呆痴,病重的鸡因严重衰竭而死亡,部分病鸡经数日后康复,但发育增重缓慢。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色泽变为黄白色或灰白色,粘膜出血,严重时呈“紫葡萄”状。有时大腿及胸部肌肉有点状出血。肾肿大,输尿管有尿酸盐堵塞。
防治:①做好疫苗免疫,对14 ~28日龄的鸡用法氏囊苗进行免疫;②病鸡群迅速注射高免卵黄注射液;③加强饲养管理及卫生防疫措施;④控制继发感染。
5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其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经传染后死亡时间在7~21日龄不等。
主要症状和病变:发病时雏鸡不吃饲料,怕冷,羽毛松散,翅膀下垂,拉白色黏稠或淡黄、灰白色稀便,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呼吸困难。成年鸡无临床症状,少数感染严重的病鸡表现精神萎糜,排黄绿色或蛋清样稀便,主要病变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脆弱,有坏死点,肾脏暗红充血或苍白贫血,常出现腹膜炎变化。产蛋鸡可见卵巢萎缩,卵子变性,病鸡产蛋停止。
防治:①对种鸡场进行沙门氏菌综合防治及种鸡逐只检疫淘汰;②预防性给药,如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都有不错的防治效果。
6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鸡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差、饲养管理不善,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口蹄疫
口蹄疫(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
1.流行情况
传染源是病畜和带毒动物,经消化道和呼吸侵入,也可随空气流动传播,无季节性。
2.症状
患羊发病后体温升高到40~41度。精神不振,口腔粘膜、蹄部皮肤形成水疱,疱破后形成溃疡和靡烂。病羊表现疼痛,流涎,涎水呈泡沫状。常见的部位唇内面、齿龈,舌面及颊部粘膜,有的在蹄叉,蹄冠,有的在,水疱破裂后眼观形成痕,羔羊易发生心肌炎死亡,有时呈现出血性胃肠炎。
3.防治方法
3.1发病后要及时上报,划定疫区,由动物检疫部门统一进行扑杀销毁疫区内的同群易感家畜;被污染圈舍、用具,环境严格彻底消毒;封锁疫区防止易感畜及其畜产品的运输,把病源消灭在疫区内。
3.2对疫区周围的易感家畜紧急接种疫苗防止疫病的扩散。
二、羊快疫
引羊快疫主要发生于绵羊,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羊突然发病,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真胃粘膜呈出血性炎性损害。
1.流行特点
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泽之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芽胞进入羊消化道,多数不发病。在气候骤变,阴雨连绵、秋、冬寒冷季节,引起羊感冒或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腐败梭菌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发病死亡。
2.临床症状
羊突然发病,往往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即倒地死亡,常常在放牧途中或在牧场上死亡,也有早晨发现死在羊圈舍内。有的病羊离群独居,卧地,不愿意走动,强迫其行走时,则运步无力,运动失调。腹部臌胀,有疝痛表现。体温有的升高到41.5℃,有的体温正常。发病羊以极度衰竭、昏迷至发病后数分钟或几天内死亡。
3.防治措施
3.1该病以预防为主。在疫区内的羊每年应定期注射羊厌氧菌病三联苗(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或五联(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和羔羊痢疾),灭活疫苗。用量按疫苗使用说明书。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羊受寒冷刺激,严禁吃霜冻饲料
3.2羊以舍饲为好,防止放牧时误食被病菌污染饲料和饮水。
3.3注意舍内的保暖通风,饲料更换时要逐渐完成,不要突然改变。
3.4治疗:大多数病羊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对那些病程稍长的病羊,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只羊每次160~320万单位,每天2次,或内服磺胺嘧啶0.1~0.2g/kg体重,每天2次。辅助疗法是:强心、补液解除代谢性酸中毒。可用含糖盐水500~1000ml,5%碳酸氢钠100~150ml,10%安钠咖10~15ml,混合后静脉注射,或内服20%石灰乳,每次50~100ml,每天1~2次。对可疑病羊全群进行预防性投药,如饮水中加入蒽诺沙星,或环丙沙星。
三、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是魏氏梭菌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羊急性毒血症。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多见软化为特征。又称软肾病、类快疫。
1.流行特点
魏氐梭菌为土壤常在菌,羊采食被芽胞污染的水和饲草进入消化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多表现在春夏之交和秋季牧草给籽后呈散发性流行。
2.症状
多数突然死亡。病程略长分两种类型,一类是搐搦为其特征,另一类是昏迷和静静死亡。前者倒前四肢强烈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磨牙,口水过多,关颈抽搐2~4时死亡,后者病程不急,早期步态不稳,卧倒,并有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继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发生腹泻,3~5小时后静静死去。
3.防治措施
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季。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患了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水痘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面汤等,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全年都会发生。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3.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病人用具间接传播。本病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头痛、四肢酸痛,全身不适伴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预防:加强锻炼,讲究个人卫生,开窗通气,均衡膳食,适时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期间可服用抗病毒类药物。
4.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痄腮”,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器具间接传播。本病潜伏期2~3周,初期多一侧腮腺肿大、疼痛,继而波及到对侧,触之压痛,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对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科学穿衣
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经常开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多喝水
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喝白开水或矿泉水,少喝最好不喝甜的饮料。尤其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喝白水,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易上火生病。
适当锻炼
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增加户外活动,常晒太阳,经常晒衣晒被,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提高抵抗能力。
平衡营养
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保证睡眠
不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一、美洲幼虫腐烂病
1.病原
主要是幼虫芽孢杆菌,菌单生或呈链状,此杆菌为兼性厌氧菌,在pH6.5~7.0和温度37℃ 下最适宜于生长。
2.病症
蜂孵化24h内的幼虫易感染此病,5-6日龄幼虫出现明显症状,一般在封盖以后死亡,初期症状不明显,患病幼虫失去正常的白色光泽,逐渐变成咖啡色,死亡幼虫呈褐色和黑色,椎形状。封盖的子房盖呈现下陷、湿润、穿孔的特征。只有工蜂幼蜂虫才易染美洲幼虫腐烂病,蜂王和雄蜂幼虫不易感染此病。
3.药物防治
用磺胺噻唑钠针剂2mL或片剂0.5g与1:1糖浆混合,每天饲喂一次药剂糖浆连续5~7d为一个疗程,间隔3~5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土霉素或四环素,药剂20~25万单位与1:1糖浆500g混合,疗程与磺胺噻唑钠针剂相同。
二、欧洲幼虫腐烂病
1.病原
有多种细菌,主要是蜂房链球菌,还有蜂房芽孢杆菌等。
2.病症
病欧洲幼虫腐烂感染的常常是4~5龄蜜蜂幼虫。发病初期,染病的幼虫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便改变了在巢房的正常位置,随后很快死亡,虫体变软并腐烂、呈褐色,放出酸臭气味,但有的只有少许臭味或没有臭味。病欧洲幼虫腐烂病主要发生于气温较低的早春,特别是弱小蜂群和蜜源缺乏的情况下最易发生。
3.药物治疗
用链霉素20万单位与1:1糖浆500g混合,每群每天喂给糖浆250~500g一次,连续4~5次为一个疗程,间隔3~5d进行下一个疗程。土霉素或四环霉素,治疗剂量和饲喂方法同链霉素相同。对病情严重的蜂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采用换箱换脾等综合措施。
三、囊状幼虫病
囊状幼虫病又名囊雏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不同蜂种对该病的抵抗力不一样,西方蜜蜂抗性较强,中蜂则容易感染发病,多发生在4-6月。
1.病源
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30毫微米。一个患病幼虫死亡尸体里含病毒,能使3000个以上幼虫染病,传染力极强。
2.病症
1~2日龄幼虫最易感染此病,潜伏期5~6d,封盖前后的幼虫死亡,染病前期症状不明显,刚死亡的幼虫颜色无明显变化,头部形成勾状,背部出现棕色点,逐渐变成暗灰色,皮下渗出液赠点,略待黄色,形似水袋,这是此病的典型症状。
3.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发病可采取中药进行防治,一是华千斤藤(又名海南金不换),50g对水2.5kg,煎煮过滤,用药液按1:1药物治疗的比例配成糖浆,每框蜂饲喂糖浆50~100g,隔2~3d喂药一次,连续4~5次为一个疗程。二是半枝连,药物配制方法同华千金藤相同,都能收到一定效果。
四、孢子虫害
该病又名“微粒子病”是成年蜜蜂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在本省主要发生于早春季节。
1.病原
是由原生物蜜蜂孢子虫引起的。
2.病症
个体初期腹部膨大,随病情恶化,导致消化机能紊乱,体质衰弱,翅膀颤抖,常爬上框梁上或箱底,有的腹部变黑,爬出箱外死亡。
3.药物治疗
依米丁(又名吐根碱)用0.3g与1:1糖浆500g混合,每天1次,连续5~7d为一个疗程。
五、大、小蜂螨病
1.病原
蜂螨属节肢动物门,蛛行网,蜱螨目,暴螨科螨类。成虫分雌、雄两种虫体?,大、小蜂螨病是由于寄生于蜜蜂体外引起的寄生虫病害。雄螨与雌螨交尾后便死亡。因此在蜂巢里不易看到雄螨,雌螨平均寿命为43~45d,在东北地区大蜂螨能在蜂巢里越冬,能存活6~7个多月。多发生在6-8月份。小蜂螨在黑龙江省不能越冬,是一种季节性病害。
2.病症
蜜蜂发育不育,身体衰弱,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严重时子脾上的蜂儿和蛹大批死亡,有能够羽化幼蜂翅残缺或根本无翅。在蜂箱前和蜂场地上乱爬聚集于洼坑内死亡,甚至全群死亡。
3.药物治疗
应用螨扑系氟胺氢菊酯农药,每箱一片挂在蜂脾间,即可长期落螨,是目前效果最好的一种药。
六、麻痹病
蜜蜂麻痹病又名黑蜂病、瘫痪病,是成年蜜蜂的一种传染病害,发生于春秋两季。
1.病原
蜜蜂麻痹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有慢性和急性麻痹病毒两种。
2.病症
患病蜜蜂由于全身处于麻痹状态,表现吻伸出,翅膀、足、腹部颤抖,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多数病蜂螫针失去作用。有的病蜂体躯颜色变黑,绒毛脱落,腹部膨大,常被工蜂驱逐箱外。
腐蹄病是羊蹄受伤后感染了坏死杆菌等致病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东北地区每年6月份进入高发期。
1.1 症状
患病部位不同其表现症状也不同。病初,羊频繁用蹄刨地,一肢或双肢跛行,蹄抬起不敢落地,甚至站着不动。蹄间隙、蹄踵、蹄冠等部位红肿热痛,逐渐形成溃疡,挤压肿烂部位有腐臭脓样液体流出。重症病例可引起深层组织坏死,蹄匣脱落,坏死部位也可蔓延至腱、韧带和关节。病羊行走困难,或长期卧地不起,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治疗不及时会继发其他疾病,甚至死亡。
1.2 预防
关键在避免蹄部损伤,经常保持圈舍及羊体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圈舍积存的粪水、脏水、草料要及时清除;养殖圈内密度要合理,防止过度拥挤产生外伤;发现蹄部有伤,要及时治疗;不要在低洼潮湿的地方长时间放牧。
1.3 治疗
将蹄部用碘酊消毒,除去坏死组织,如脓肿未破,应切开排脓,到出现干净的创面后,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在患部撒上磺胺粉或者涂抹青霉素鱼肝油乳剂,深度腐烂者用纱布包扎,严重者可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2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由衣原体引起,一旦发病迅速传播给全群。病羊眼结膜和角膜有明显的炎症,伴有大量流泪,继而发生角膜混浊、白斑,严重者失明。
2.1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1周。病羊先是一只眼患病,然后另一只眼也患病。病初患眼流泪、怕光,眼睑肿胀、疼痛。其后结膜潮红,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一段时间后变成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炎症蔓延到角膜和虹膜,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角膜中央有灰白色小点,严重的角膜增厚、溃疡,角膜上出现白色或灰色斑点或浅蓝色云翳,甚至角膜破裂,晶状体脱出,造成永久性失明。病羊眼球化脓后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离群呆立。放牧时病羊觅食困难,行动不便。该病病程一般为25天,绝大多数病羊能够自愈,很少引起死亡。
2.2 预防
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主要是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圈舍要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
笔者根据近10年来在本校临床诊疗实践的观察总结,发现对学校师生危害较大、而又常见的多发的传染病主要有:肺结核、肝炎、水痘、带状疱疹、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疥疮、手足癣等。下面就肺结核、水痘、带状疱疹以及流行性腮腺炎在高校的的防治阐述己见。
肺结核的防治:①肺结核的传播途径: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它可以侵入人体全身各个器官而发病,但主要侵犯肺脏而称为肺结核。结核杆菌漂浮在空气中,既耐高温又耐低温,还耐酸,不容易被彻底清除。根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我国现有结核病人450万,其中传染性最强的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有150万。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即痰涂片结核杆菌呈阳性)是传播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高声谈笑时,含结核菌的飞沫从呼吸道直接排出,或吐出的带菌痰液干燥后随尘埃飞扬在空中,被健康人吸入后即形成结核感染,这就是肺结核病传播的主要途径。②肺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或胸闷是肺结核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也最易使患者或医务人员误认为是“感冒”、“气管炎”等而误诊漏诊。发热:常为低热,午后较重,这时患者常有乏力、消瘦、部分患者夜间盗汗,女性患者可能有月经不调症状。咳痰带血:咳痰带血丝或小血块,常被患者或医务人员误诊为“咽炎”。③肺结核的群体性防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传染源。活动型肺结核一般都有咳嗽,凡咳嗽两周以上用药效果不显或不明原因的胸闷、乏力、低热应该听从医师劝告,常规进行胸透及拍片或查痰,以便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隔离治疗,这将大大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咳嗽患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口罩掩护,以免播散细菌,传染他人。规范化治疗。肺结核患者在确诊隔离后应进行规范化治疗,必须有6~8个月的时间,且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很多患者因轻视病情或治疗后症状减轻又害怕药物不良反应就私自停药,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既增加了治疗难度又增加了播散的机会。其实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4周以后,一般就不具有传染性了,正常的社会活动是可以参加的,但前提是不能停药。开窗通风。一个痰液图片阳性的结核排菌病人,1次咳嗽可喷出含有结核杆菌的微粒约3500个;大声说话1分钟约喷出的微粒高达600~700个;打1次喷嚏播散到空气中的微粒高达100万个。可见排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的传染危险性是相当严重的。对每个结核病患者都要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姓名、班级、住址、发病日期、确诊日期、联系电话等,及时上报有关管理部门,并跟踪监测直到痊愈为止[1]。
水痘、带状疱疹的防治:①传播途径: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幼儿和青少年。初次感染该病毒发病即为水痘。该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被感染者体内的神经细胞中,痊愈后或初次感染未发病者,成人后的免疫功能低下时,患上其他慢性病或外伤等,均可导致病毒再度活动诱发带状疱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见。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黏膜或接触患者的衣服、用具、书本、玩具而间接传染,传染性较强。潜伏期一般2~3周。特别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居住的地方引起流行。因带状疱疹是由于个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发病,故不会引起流行而呈散在型发病。但从未感染过水痘病毒者接触带状疱疹后可引起水痘流行。②水痘、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表现:水痘初发病时,皮肤黏膜上出现散发性的红色小丘疹,1~2天后变成椭圆形绿豆大小的小水疱,3~4天后疱疹干燥结痂,痂盖表浅,不留瘢痕。有的患者可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头面躯干为多,四肢较少。因皮疹是在发病后分批出现的,所以在患者皮肤上丘疹、疱疹、痂皮同时存在,这就是水痘病特有的皮损现象。病程1周左右。带状疱疹的皮损特点是簇集在一起的针尖、粟粒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小水疱,皮疹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斜带状,出现于头面部或胸背、腋下、腰际等身体一侧,局部成簇团状,有的融合成片,刺痛,有的奇痒难忍。病程较长,一般半个月左右。③水痘-带状疱疹的群体性防治:正规的抗病毒治疗,皮疹有感染者要加用抗生素。不要用手抓皮疹,以免溃破后感染。衣服、毛巾、被褥要勤洗、勤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消毒。患病时衣服要穿的清洁宽大,防止穿过小过紧的衣服造成散热不畅引起皮疹瘙痒而加重感染。室内每天都要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①传播途径: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青少年。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多。患病者多为青少年。该病毒不但对腮腺有特殊的亲和力,而且还易在脑膜、、胰腺等处寄生繁殖,在患病期间或患病前后引起脑膜脑炎、炎、胰腺炎,其中以炎最为多见。而青春期以后患腮腺炎易并发炎,这种病毒会破坏组织,严重时会使萎缩从而影响生育能力。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少数是通过病毒污染的尘埃接触患者用具等间接传染。潜伏期8~35天,平均2~3周。②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一般先发于一侧,腮腺呈弥漫性肿大,以耳垂为肿胀区的中心,界限不清,可上达颞部,下至颈部和胸锁乳突肌处,肿胀处皮肤紧张但不发红,局部疼痛,腮腺管口红肿,于1~3天到达极点,持续2~4天后可逐渐消退,而另一侧腮腺又相继肿大。部分患者可有高热、头痛、呕吐、乏力,唾液分泌减少,极少数患者还会有口腔炎、咽炎、结膜炎,或暂时听力障碍。③流行性腮腺炎的群体性防治:流行期间尽量远离病人,无条件隔离者可服板蓝根冲剂预防。患病后尽快就医。注意休息,多喝开水。
>>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管理与预防 高校大学生常见传染病的群体性防治 大学生传染病知识态度与预防行为现状分析 常见传染病的疫苗预防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如何预防夏季常见传染病 浅淡学校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关于学生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控制措施 浅谈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浅析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浅谈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控 生猪常见传染病的检疫与处理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春季里几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 浅谈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管理 常见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 浅谈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非医科大学生综合性参与式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徐瑞媛.大学生传染病知识态度与预防行为现状分析[J].科技导刊,2012(2上):110-111.
③ Compas BE,Compas JK,Saltzman H,et al.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roblems,progress,and potential in theory and research[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1.127(1):87-127.
④⑤冉丽娟,张俐,赵立.大学生对传染病的应对策略调查[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1):627-629.
⑥ 黄晓玉,黄肇林.武鸣县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及应对策略[J].医学动物防制,2013.29(1):24-27.
⑦ Griffiths SM,Wong AH, Kim JH,et.al.Influence of country of study on student responsiveness to the H1N1 pandemic[J].Public health,2010.124(8):460-466.
⑧ 闫欣生,黄英华,王智群.大学生健康教育实施方法与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2):62-64.
关键词:社区人群;传染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57-02
近年来“非典”、“甲流”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给了我们许多新的启示,“新医改”中就明确指出:从2009年起我国将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由此可见,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离不开健康教育,为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要求人们必须懂得如何实施预防控制措施,也要求人们了解影响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同时具备一定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1-4]。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多个社区人群进行调查,了解现阶段社区人群对传染病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简称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运用健康教育学中的知信行模式,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项目的干预项目,并比较分析干预前后社区人群知信行变化情况,为社区人群传染病防治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3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1个街道3个小区60户居民共540人作为调查对象,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按照调查要求统一培训5名调查人员,采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传染病防治知信行调查问卷,由调查员询问调查对象完成干预前社区人群对传染病防治知信行的基线调查,在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干预后利用同一调查量表进行效果调查。(2)行为干预:向调查对象发放人手一份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扇子”一套,包含社区常见传染病如乙肝、艾滋病、手足口病、麻疹、肺结核等基本防治知识;在社区活动室多次播放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影音资料,并利用社区宣传栏每月出一期与社区常见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宣传画报,共两期。(3)质量控制:在发放“传染病防治宣传扇子”同时就传染病防治知识向调查对象适当进行讲解和交流;在社区活动室分三个时间段播放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影音资料,每次由一名调查人员负责向调查对象发放小礼品并回答相关提问。
3.问卷内容:基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月收入等情况。传染病防治知信行情况:(1)知识方面:包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社区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临床表现等内容的了解情况;(2)态度方面:包括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态度,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态度,对日常生活工作中进行必要的消毒灭菌的态度,对社区常见传染病进行隔离防范的态度等;(3)行为方面:包括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获取常见传染病安全防范知识,保持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及传播等。本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Crobach’s Alpha为0.881。
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二、结果
1.社区人群一般情况分析:本次所调查的对象,干预前的基线调查总人数为540人,由于调查对象的流动性等原因,干预后调查的对象中全程接受本课题组干预的仅514人,其中,40岁110人(21.40%);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52人(10.12%),中学及中专206人(40.08%),大专及以上256人(49.81%);务农者60人(11.67%),工人238人(46.30%),离退休人员76人(14.79%),学生92人(17.90%),专业技术人员48人(9.34%);月收入4000元36人(7.00%),无收入132人(25.68%)。
2.社区人群传染病防治知信行水平及干预前后比较:社区人群经干预后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1.76±2.37、11.44±2.92、9.55±2.77)普遍高于干预前(分别为9.49±3.34、10.15±2.95、7.89±3.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58、-4.781、-6.116,P
3.社区人群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所调查人群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依次为:报纸电视(29.9%)、宣传栏(25.4%)、网站(14.1%)、书籍(13.7%)、亲戚朋友交流(12.4%)、其他(4.5%)。社区人群期望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宣传手册等(18.6%)、宣传栏(16.1%)、专家讲座(14.9%)、网站(14.9%)、报纸电视等媒体(13.3%)、书籍(8.4%)、亲戚朋友交流(8.0%)、其他(5.8%)。
三、讨论
社区传染病防治是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我国社区传染病防治处于起步阶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人群对传染病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总体并不高,平均分分别为(9.49±3.34)、(10.15±2.95)、(7.89±3.11)分。作为行为科学及认知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知信行已被广泛认可为最有影响力的行为干预理论之一,而知识是建立正确的信念(或态度),进而改变相关行为的基础。因此,有效地普及社区传染病防治知识是提高社区传染病防治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得分低者,如年龄40岁以上者,低学历、低收入者,务农者以及普通工人等,经干预后得分提高明显,干预效果最为显著。从社区人群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来看,目前社区人群获得的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局限于报纸电视和宣传栏,但这两种途径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具有明显的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局限性,社区人群所获得的知识也非常有限。对于社区人群来讲,本次调查中所用的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扇子”内容生动并通俗易懂,而影音资料则对社区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讲解深入浅出,播放影音资料的专业人员也能面对面和群众讨论和解答日常生活中防治传染病的疑难问题,使参加者普遍觉得受益匪浅。通过调查可知,社区人群主观上更希望通过多种专业资料(如宣传手册、影音资料等),以及宣传栏和专家定期讲座等形式来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这也为社区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Mayawd P,Mabey D.Approaches to the contro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old problems and modern challenges[J].Sex Transm Infect,2004,80(3):174-182.
[2]Jaramillo E. The impact of media-based health education on tuberculosis diagnosis in Cali,Colombia[J].Health Policy plan,2001,16(1):68-73.
[3]刘建民.抗击SARS:危机之中显示健康教育的作用――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首席专家田本淳研究员[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8):565-566.
[4]孙学礼,刘元.传染病健康教育的重点环节[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2):42-44.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医务室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二】
为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师生中的发生与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今年我校传染病(常见病)防控工作计划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我校严格树立学校疫情无小事的观念,将传染病防控和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组织体系,成立由元校长负总责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苏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抓教学的主任(尚主任、万主任、李冬冬主任、石校长、牛主任、刘主任、莫主任)为年级负责人,各班主任为班级负责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任务落实,并建立起由学校领导牵头、校医为骨干、班主任为网点负责人的覆盖全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网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元校长召开春季预防传染病的专题会议
年级召开春季预防传染病的专题会议
二、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1.充分利用校广播、班会、学生集会、健康教育课、健康小报、宣传栏、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增强他们的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1.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制度,制定规范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预防制度和疫情监测及报告制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强冬春季、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2.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督,制定完善的卫生制度。年级每日专人负责检查教室和环境的卫生,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文明班级量化考核中去,以提高同学们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饮水饮食的安全卫生监督。学校由专人负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定期组织对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4.加强校园消毒和教室的通风换气管理。在冬春季节,建立专人负责制,做好校园消毒和各班教室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工作,以保证学习场所空气清洁、流通。各班既要扎实开窗通风,又要填好记录。
5.加强我校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由校医室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加强传染病监测工作,切实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每日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做好晨检、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追查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在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的同时,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区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6.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更新、充实卫生必备设备,准备足够的消毒、预防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7.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及转入新生的卡证查验工作,为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提供科学参考。
8.配合地段防疫部门,做好学生常见传染病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严防各种传染病传入我校。
学校(托幼机构)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加上学校(托幼机构)又是政府、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
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学校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猩红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更是比较容易传播,只有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才能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达到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的目的。从而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因此广大师生必须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1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特点及比较 (具体见下表):
2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1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要把传染病防控工作,作为学校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并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
2.2 建立学生晨检制度并严格执行晨检、落实午检
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发现发热及出疹学生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同时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患病学生必须持复课证明方可返校上课。
2.3 建立健全学生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每天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统计,并及时(电话)追访缺勤原因,一旦发现患传染病的学生,要及时登记并报告。
2.4 开展新生入学及转入新生“接种证查验”和应急接种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完成相应年龄学生的预防接种,对于应接种但漏种学生应及时开展补种工作。传染病流行季节或疫情发生时,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和实际情况,配合疾控中心,遵循自愿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或开展应急接种工作。
2.5 加强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5.1 通过宣传橱窗、班级板报、印发宣传单、健康教育课、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在学生中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特别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病一定要及时就医等。还要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传染病知识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5.2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室内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全校范围的集会。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2.6 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谨瞒报 缓报疫情
2.6.1 在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 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 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共同用餐,饮水史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6.2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6.3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6.4 必要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启动每日报告工作。
2.7 学校要搞好通风换气及日常消毒工作。
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图书馆及宿舍的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至少应在半小时以上。因为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必要时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孙广富
副组长:刘祥涛 王兴林 刘 莉
成 员:刘益民 郝新海 朱桂真 蒋兴超 刘云艳
陈 飞 胡三永 李 红
2、职 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 ,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4、医务室要坚持就诊登记制度,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5、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小组。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工会组长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镇小学中心校、县教育局和其他政府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防疫站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防控
近年来各类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更给社会、家庭带来了较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做好学校传染病的管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爆发和流行是保障全社会健康及控制疫情的关键。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所,集体食堂就餐、集体宿舍住宿的人数多,容易造成传染病疫情的传播、蔓延和爆发流行,因此学校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1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1.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应在校园内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合理营养、良好卫生习惯、戒烟、性知识、体育锻炼及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宣传教育。定期对各级各类学生,尤其是在校的高中、中专学生开展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各种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使学生掌握防治传染病的一些常识[1],如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人消瘦、乏力以及夜间盗汗等,一般肺结核病人接受正规治疗1周后传染性会大大降低,室内经常的通风换气可以减少传播机会,普通人会在身体免疫力下降时因感染而发病。
1.2认真做好学生入校体检,健全新生健康档案通过实行凭“预防接种证”入学的制度,及时发现新入校学生免疫空白,对未参加计划免疫者及时补种疫苗,特别是现在流动人口较多,入学前的索证制度非常重要。小学生的一些传染病的爆发多是由于流动儿童未接受基础免疫造成的,如水痘、麻疹等疾病的爆发[2]。因此做好入学前查漏补种工作、健全健康档案在预防新生传染病的流行中非常重要。
1.3平时搞好教室、寝室及食堂的卫生校园内教室、寝室、食堂是学生聚集的地方,必须确保这些场所的清洁卫生。教室、寝室人均必须达到一定的空间,要做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蚊蝇繁殖时节采取灭蚊灭蝇的措施,积极开展除“四害”(鼠、蚊、蝇、蟑螂)活动。
1.4社会上有传染病流行时,学校应做好学生的免疫接种工作在一些传染病的流行高峰时期,校医要掌握学生的免疫状况,如果学生免疫水平低下,可以集体接种相应的疫苗或免疫制剂,告诫学生避免参加大型的聚会活动。例如在甲型肝炎流行前期,学校可以组织在校学生接种甲肝疫苗[3],建议学生不要随便在饭店就餐,平时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2学校传染病的控制措施
2.1完善学生缺课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疫情首先应加强晨检报告及缺课报告登记,及时发现新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出现较多学生同时缺课时老师应对缺课原因作调查,了解掌握发生原因,出现疫情及时报告校医。
2.2健全学校传染病报告机制健全学校医疗保健服务设施,配备专职校医或兼职卫生教师负责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3做好传染病发生后的处理工作学校出现传染病时,除及时向上级报告疫情外,学校还应配合疾病控制部门做好疫情的控制工作,如隔离病人、实施疫点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
3讨论
传染病在学校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几年学生人数的增多,增加了传染病发生机率,因此针对本次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防控研究至关重要。笔者认为(1)对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是防控传播的有效“药物”,因而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学校的宣传部门和校医院应充分借助广播、板报等,宣传传染病防治措施、增强防范意识。(2)本次研究学生的健康体检只有90.48%,这就造成传染病防治的漏洞,因此对学生进行传染病的筛查和调查至关重要,尤其对学校传染源要加强追踪管理,防止疫情扩散。(3)做好学生的晨检工作和健全学校的传染病报告机制等,一旦学生出现传染病早期症状者及疑似同学,应遵循早发现、早报告的原则。(4)学校应与疾控中心、卫生监督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形成学校自律、教育主管和卫生监管,社会监督的长效监管机制。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不仅可以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能减少社会和家庭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是保障全社会健康及控制疫情的关键。以上分析只是针对本次调查中存在的防控机制问题的研究,但学校传染病的防控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还存在着诸多漏洞与不完善之处,所以仍需进一步探讨合理、科学的学校传染病防控机制。
参考文献
[1] 谭清华. 如何抓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J]. 中国医药指南, 2008, (16) .
关键词:养猪业;猪主要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77-1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猪肉的需求大增,养猪业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迅速发展。然而,猪主要传染病对养猪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也十分巨大,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猪肉的市场供应,进一步影响了猪肉的市场价格。因此,有必要加强猪主要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本文就对猪主要传染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
1 猪主要传染病的防治
影响猪类健康的传染病有多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严重的传染病还会造成大面积猪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还会影响猪肉供应,给人们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对猪主要传染病进行了防治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
1.1 猪瘟
近年来,瘟病毒复杂的遗传多态性背景被首次揭示,第一份瘟病毒遗传多态性的地理分布图也面世。这些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猪瘟病毒有着不同的病毒始祖,并且,近年来,我国流行的猪瘟与我国常见猪瘟病毒不同,大多数由欧洲传播而来。目前,我国猪瘟流行主要存在两个基因群共四个基因亚群,分别是,基因1群中的1.1亚群和基因2群中的2.1亚群、2.3亚群。其中,基因1群在CSF中的流行作用不大,主要是基因2群的流行,2.1亚群为基因2群中的主要流行基因亚群。对猪瘟基因研究表明,CSF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是靠运输和贸易带来的猪流动。虽然,我国猪瘟有多种基因型的毒株,但是并不能给目前猪瘟免疫工作造成威胁,对目前流行猪瘟病毒仍可以进行免疫保护和有效治疗。
1.2 猪伪狂犬病
我国已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乳胶凝集试验等试验,制定出根除猪伪狂犬病的计划,可以根据不同的养猪场的不同情况,因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与治疗措施。
1.3 猪流感
血清学和病原学第一次对我国猪流感疫情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猪群,存在由H1、H3引发的猪流感,如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在我国多个省份,黑龙江、安徽、浙江等地的猪流感研究结果表明,猪种间屏障较低,十分容易受到人流感和禽流感的病毒感染。在中国存在“禽—猪—禽”、“猪—人—猪”、“人—猪—人”的种间传染途径。因此,对猪流感的监测和研究与禽流感和人流感的预防监测有重要的关系,监测和研究猪流感不容忽视。
1.4 猪圆环病毒感染
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的血清流行病学对该病毒的调查结果表明,猪圆环病毒总体、抗体的阳性率高达42.9%,并且阳性率随着猪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对国内PCV毒株的分离鉴定证实,国内存在猪圆环病毒感染这种病。经过DNA分析鉴定发现我国的猪圆环病毒分离株与国外圆环病毒的分离株没有较高的同源性,从而可以推断出,并且经过多年流行,病毒也已经发生变异。
1.5 猪细小病毒病
我国已经开始了对猪细小病毒疫苗的研制,通过对动物试验的初步核酸疫苗研究表明,以PPV结构基因的VP1和VP2制作的核酸疫苗,都能够比常规灭活疫苗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该核酸疫苗生产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1.6 猪链球菌病
荚膜2型猪链球菌作为一种新病原菌可以引起共患的病毒。因其毒力因子的不同会产生致病差异。在已知的毒力因子中,MRP和EF是荚膜2型猪链球菌最重要的两种毒力因子,而且与国外的同种毒力因子有高度一致的序列。PCR监测方法的建立使疾病发生时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调查成为可能。我国明确采用C、D两株强毒菌株作为制苗原料,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我国国内已经对此种病毒全面系统地提出免疫程序、药物防治、消毒、管理等整套的综合措施。
2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猪类健康的传染病有多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严重的传染病还会造成大面积猪死亡,对养猪业带来十分巨大冲击和负面影响,甚至发生种间传播,影响人类健康。本文对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圆环病毒感染、猪细小病毒病、猪链球菌病等六种猪常见传染病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猪传染病的现状、防疫治疗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猪传染病的防治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良敏,白子金,徐斌龙.猪病防治新理念腹泻先护膜-猪消化道传染病防治新理念[J].现代畜牧兽医,2007,4.
[2] 方力文,李毓.榆林市动物传染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养殖技术顾问,2011,1.
为了有力地保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省、市、县有关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报告制度
传染病在本地发生、传播后,各点值班教师每日八点前向医务室通报宿舍人数及健康状况.
2、确保饮食饮水安全,做好消毒保洁工作.
学生宿舍进行全面大扫除、及消毒工作,不留死角.宿舍做到每日清扫,办公室、寝室定期进行消毒.
3、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及健康教育的宣传.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对“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4、做好对住校生的健康监护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学生或管理教师在家中出现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6、学生或管理老师在宿舍内出现传染病,要求其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请医务人员作初步检查,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要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教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初步检查是传染病的立即转送定点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校领导及工作人员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7、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寝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管理老师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传染源.
8、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9、发现传染病人后,应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二、具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1、甲肝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课,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甲肝的传播途径,各种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从而能切断甲肝的传播途径.从根本上预防甲肝型肝炎的传播.
(2)、加强宿舍的卫生检查,尤其是对厕所等易造成甲肝传播的途径进行定期检查,厕所里保证水龙头有水供应.
2、风疹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课,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风疹的传播途径,各种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从而能切断风疹的传播途径.一旦发现风疹坚决予以隔离治疗.
(2)加强宿舍卫生的管理,保持寝室通风透气,寝室清洁.
3、沙眼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及讲座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平时注意用眼卫生.
(2)、如发现沙眼患者,应及时指导.
4、腮腺炎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课,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各种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从而能切断腮腺炎的传播途径.
(2)一旦发现腮腺炎患者,应予以隔离治疗.
5、水痘的防治
(1)、通过健康教育及讲座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如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指导用药.
三、应急预案
1、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肺结核、沙眼、风疹、麻疹等传染病的防控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材料,板报等宣传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使全体师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正确认识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预防各类传染病的传播.既高度重视,又不能盲目恐慌,一定树立必胜信心.
宿舍要经常保持通风换气,干净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制定、落实防治措施
(1)、学生或管理教师在宿舍内出现传染病,要求其立即戴防护口罩、气垫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请医务人员作初步检查,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
(2)、在宿舍内发现有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应在第一时间内送学校医务室进行隔离观察,并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医院诊治.
(3)、学生或管理老师在家中出现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确认康复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摘要】:目的 为了防控传染病在综合医院内的传播,提高医疗安全质量,探讨减少传染病医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 根据近年来传染病流行及暴发的特点,整理和总结医院内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管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传染病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各方面的投入,使传染病管理制度和流程不断完善与规范,医院内感染发生明显减少。结论 建立健全医院内传染病的管理部门,加强传染病的预检分诊、疫情监测报告、检查监督和培训指导工作, 是综合医院防控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综合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
近年来,新型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年增多,传染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综合医院是传染病发现和诊治的首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防控任务[1]。《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医院必须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2]。本文就如何做好医院内传染病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探讨。
1.加强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和疫情监测工作
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防控环节,可将传染病人及时的与普通患者分流隔离,从而防止传染源在医院内的播散。同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及日常的疫情监测报告确定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有针对性的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和疫情监测工作。我院通过加强门急诊的预检分诊工作,完善流程,规范疫情监测报告制度等措施,传染病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明显减少。
2.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
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当设立规范的感染性疾病科,调查结果显示[3],目前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卫生部标准有一定差距,虽然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但普遍存在功能分区不明确,人员配置及培训不到位,标准防护措施差等问题。有些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建筑布局和设施不合理,日常不能投入使用,处于应付检查的状态。我院通过完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筑布局和服务流程,增加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及消毒防护设施等措施,加强了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提高了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建立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预防控制体系,实现日常收治普通传染病患者的常态管理和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管理体系,更好的发挥了综合医院在防控传染病中的作用[4]。
3.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培训
医务人员是接触传染病患者最早也最密切的人员,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内传染病识别诊断能力和及时报告意识,掌握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医院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2次以上的传染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培训,对新上岗、实习、进修的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标准、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流程及管理规范、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标准预防和职业暴露防护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相关知识。
4.控制重点感染环节
4.1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给予隔离与治疗,直到不再排出病原体时解除隔离;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检疫和医学观察。对动物源性和作为传染源的公共设备设施或场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隔离、消毒、治疗、杀灭等措施。传染病患者住院期间应严格管理,一切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需要探视的,按照要求做好防护措施。
4.2切断传播途径
①标准预防: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可能含有传染因子的物质,接触时采取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安全注射,医疗用品设备或物品的消毒灭菌处理,空气、物体表面、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患者排泄物、呕吐物的消毒处理,医疗废物及污水的处理等。②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医院内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同时某些传染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如条件有限,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4.3保护易感染人群
①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单间隔离,加强环境清洁消毒,控制人员进入,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疗器械及物品须彻底消毒灭菌;可实施预防性免疫注射;与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必要时根据不同的感染病人进行分组护理。②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乙肝疫苗、流感疫苗、卡介苗等,增强免疫力。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及有关隔离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隔离防护技术、发生暴露后的紧急处置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护意识,增强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制度,根据不同传染病做好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和随访。③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是指治疗或护理、探视传染病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及排泄物等的人员。处理原则是:单独隔离观察或安排集中隔离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做好综合医院内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首先要设立专门的传染病的管理部门,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预警、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其次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完善传染病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消毒隔离、标准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对重点科室、实验室、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疗废物的管理;最后督导医务人员制度落实及消毒隔离防护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制度、技术规范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杨雪松,袁晓宁,张文丽等.综合医院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63-6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传染病防治法[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4.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