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范文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

第1篇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继承

引言:

在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学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其易于获取和方便阅读的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阅读网络文学作品,令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富足。然而,网络文学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文学带来了挑战,在相同的本质与价值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一、网络文学的特点概述

相较于传统文学而言,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出现了变革,令国家的全体公民都可成为文学作品的直接创作者;同时,文学爱好者可以更加自由随意地发表作品。传统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只有那些具备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人才能够借助于报刊杂志来发表文字,各编辑出版单位也对文学作品的要求较高,会对创作者的专业性能力进行严格的审查,令很多文学爱好者的文字作品受到了限制。而在全新的网络文学中,作者可以尽情地发挥自身的创作想象能力,将个人的情感观念进行表述[1]。

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分析

(一)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

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中,媒介传播都会在总体上凸显出共处原则,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不能凭空进行,而是要借助于传统的文学体裁,将其中优秀的部分保留,在借鉴中赋予其全新的生命,逐步演化成如今的网络文学。以当下较为热门的网络原创文学为例,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在吸取传统文学理念下而成长的,逐步形成了对文学体裁的认知与思维,网络文学体裁与传统文学的体裁大致相同,并未偏离文学的初衷[2]。网络文学的作者都是在阅读传统文学书籍的环境下成长的,其所具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念等深受传统文学的影响,在进行网络作品创作时也就将大量的传统文学元素融入其中。我国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网络文学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传统文学的熏陶,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完美展现。传统的文学作品还是网络文学作品创作的源泉,很多的网络文学作家在创作作品时都会将传统文学作品中塑造丰满的人物或是较为经典的历史典故与事件等元素融入其中,既能令自身的作品可以更加丰满,极富感染力,又能很好地起到对我国传统文学继承与发扬的作用。此外,网络文学中还将各类传统文学的形式与技巧进行高度融合、结晶,将诗歌散文、小说等传统的文学体裁借助于网络文学的新型式进行呈现。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本质还是相通的,仍然归于文学的范畴内,其所不同的只是文学发表的平台与媒介出现了变革。综合来看,网络文学的核心要素还是在于语言、情感、形象的表述与塑造,这些内容与传统文学所表述的内容不谋而合,阐述了文学创作最基本的规律,因此,网络文学将传统文学进行继承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发展意义。

(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创新

1.丰富文学表现形式

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文学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发生着变更,已经由传统的明确界限划分逐渐向模糊化方向过渡,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形式逐渐趋于融合。网络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不同的形式来呈现,令文学作品的类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网络文学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可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艺术元素更好地融合,在艺术作品的构成形态上更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使作品整体更具感染力,内容丰富度更为充足。这一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文学作品彻底摆脱了纸质书籍的限制,是文学作品发展史上的重大性突破。

2.优化语言表达形式

在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中,文学创作的形式始终未摆脱文字这一形式,人们将文字书写在竹简、布帛或纸张上,借助于文字这一元素形式来将艺术进行表达。在全新的网络文学作品中,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已经不仅局限于文字之上,其中又增添了许多全新的表达元素,使语言的表达形式被优化,在整合与变革中取得了全新的突破。例如:在进行表述时,可借助于表情符号来表达一些确切的人物情感,使文章的人物塑造更为丰满,这些网络词汇的运用,可更具备灵活性,并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便利性。此外,还可借助于数字的形式来进行一些特定的表述,如666表示鼓励,而886表示再见等。

第2篇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87-02

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方便易获取的重要特点使得很多读者越来越热衷于阅读网络文学作品,不可否认,网络文学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传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文学在本质上与传统文学是共通的,而不是相对立的,它们存在的价值都是为了发展我国的文化,因此,网络文学的出现对于传统文学而言,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发扬,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形式。

一、网络文学概述

1.网络文学的概念

1998年3月,台湾人蔡智恒用“痞子蔡”的网名连载了一部长达34节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部原本只为满足个人写作欲望的练笔之作,却一再被转载,竟然风靡了整个华语文坛,“网络文学”这个概念也随之声名鹊起。从《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成功,到今天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网络文学网站和数以十万计的网络群体的出现,从少数人把“网上晒字”当作娱乐消遣,到现在数以亿计的网络文学作品诞生。网络文学已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要认真去研究它。网络文学主要是指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所进行的一些文学创造,这些文学作品以网络为载体,是读者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阅读的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

传统文学主要是指在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中所存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大多是一些主流文学作品,我国的传统文学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有着成熟的写作技巧,是我国的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化时代快速到来,网络文学的出现,对传统文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冲击,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主要起着继承和发展的影响,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相对于传统文学的存在形式,网络文学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对我国未来文学的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2.网络文学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网络文学主要具备以下两大特点,一是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全体的平民百姓都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二是使得文学爱好者发表作品可以更加随意自由。在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只有那些具有一定地位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人才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字,编辑出版单位对于文学作品的要求也很高,对于创作者的专业水平要经过严格的审查,限制了很多文学爱好者的文字创作,而网络文学作品的发表不需要经过出版商和编审的严格审查,创作者可以在网上尽情发挥自己的创作热情,实现了文学爱好者自由创作、自由发表的权力,网络文学的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传统文学的功利意义和审美意义,网络文学大多是创作者一时的情感宣泄,篇幅较小,并带有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

首先,进行网络文学创作的作者大都是在传统文学书籍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有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其创作的作品中也富含大量的传统文学因素。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在每一个领域和环节中,对网络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网络文学作品的成长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网络文学作品中也同样体现着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例如著名的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中,就容纳了很多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意蕴的网络文学作品,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体现的一个标志。

其次,传统文化是现代网络文化创作的源泉,很多网络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会引用到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典故或历史故事等元素,来丰富自己的创作作品,如《唐僧传》、《我爱上那个坐怀不乱的女子》、《李煜的悲惨世界》等等经典网络小说,就借助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来表现故事。这样的手法一方面丰富了网络文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继承作用。

再次,网络文学还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学的形式和技巧,诗歌、小说、散文等传统形式和创作方法在网络文学中照样存在。文学评论家刘庆邦说:“与传统文学一样,网络文学的本质还是文学,不同的只是发表的平台和交流的媒介。归根结底,网络文学最核心最实质的所在还是语言、形象、情感,同样要坚守观照现实生活、激发人类情感、抵达人性深处这些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三、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创新

1.网络文学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学的表现形式

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得文学艺术的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文学形式对文学艺术的划分极其明确,网络文学使得艺术形式的划分逐渐变得模糊,从文学样式来看,网络文学出现了许多新样式,如小说接力,散文诗接力、诗歌跟贴赛等。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类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大不同在于,其表现形式上融入了先进的多媒体数字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艺术表现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艺术构成,使得文学作品的表现更加生动和有趣,增加了文学作品表现的丰富性。这样的技术支持使得文学作品脱离了纸质的限制,是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突破。

2.网络文学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学的语言形式

从我国古代的文学创作到我国现代的文学创作,作者的创作形式始终没有脱离文字创作这一形式,他们将文字写在竹简、帛布直至纸张上,文学作品的表现只有借助于文字这一艺术元素进行表达,而网络文学大大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在文字和口头语言之外,又增添了很多的图像因素和语言因素,拓展了文学作品的语言形态,对传统文学的语言表达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和整合。例如,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逐渐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即网络语言,其中的一种就是数字语言,比如数字886意思就是拜拜,而数字520意思就是我爱你,555代表哭。语言就是可以用表情符号来表现人们的心情,喜怒哀乐各有不同,形象而生动,这些新兴的网络语言被人们称作“网词”,在网络交际中,“网词”具有很强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3.网络文学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手段

网络文学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单手写字的传统写作手段,而是要求人们掌握先进的网络操作技术,用机器来代替人的双手,实现“以机换笔”的跨越,使原来创作者的单手创作变为双手书写。传统的文学创作基本属于是一种个人的行为,网络文学的开放性使得文学创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集体创作的行为,一个文学主题可以由多个文学创作者来进行创作或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集体性的文学创作构思,集中集体的智慧来完成一个主题的文学创作,超越了传统文学个体创作的形式。

如今,网络文学如雨后春笋,充满生机和活力。然而由于其发展还未成熟,故而良莠不齐。如何更好地吸收和传承传统文学中的那些优秀之处,相信是网络文学未来发展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研究之处。

对于网络文学的逐步发展,我们一方面认识到网络文学的发展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来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网络文学为我国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我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创新的作用,我们必须看到,网络文学的公平性和开放性使得很多的网络迅速成长起来,深度挖掘了一批有实力的文学创好者,我们应该秉承公平公正的正确态度对其进行评价,为网络文学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网络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斌.观照现状 探寻未来――对网络文学的再思考[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03) .

[2]褚晓峰.浅谈网络文学的大众化特征[J].科技创新导报, 2009,(30).

[3]赖敏.网络文学文学价值评估[J].青年文学家,2009,(18).

第3篇

网络的介入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颠覆,不论是在载体还是创作模式上,亦或是传播方式以及表达形式上,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都存在诸多不同。

(一)载体不同

传统的文学作品主要通过竹简、书本、杂志等予以承载,基本无法更改,而且载体的容量相对有限。而网络文学则以符号的形式存储于电脑甚至是云端中,这样就使文学创作本身更具随意性与开放性,且可随时对内容进行更改。

(二)创作模式不同

传统文学的作者要基于个人的生命体验感悟,经过长时间的磨砺以及艺术构思,才能打造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作品不仅是为了抒发作者对生活与境遇的一种感慨,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向人们传递一种观念。如曹雪芹历经10载,批阅5次,才写出我国4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还有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更是经过三十四个春秋才得以完成。网络文学则不然,它为我们每一个人在文学层面上都创造了平等的机会,只要有想法、会使用计算机,人人都能成为“作家”,而且写作具有随意性。

(三)传播方式不同

传统文学的传播方式是线性的,也就是作者将作品通过媒介传递给读者。由于在网络中传递信息具有即时性及方便性,因此网络文学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环形的,作品在将作品传递给读者之后,读者又将自己对于作品的感悟反馈给作者。甚至有些时候,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二者通过在网络上的交流,读者将对作品的欣赏变成了创作,而作者又变成了新作品的欣赏者。

(四)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传统文学特别注重情感的表达、景色的渲染以及气氛的烘托,受作者生活背景及文化传统的影响比较大,用词上文学气息浓郁,时代感强烈。而网络文学由于受众面广,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更加追求简单、直观,一些用语的缩写以及符号的运用逐渐变成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

(五)方式不同

在文学创作中,以往那种伏案疾书的写作方式已经逐步地被轻松自由的网上写作所代替。当作品需要发表时,作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将作品通过网络发送至对方的邮箱或者网站特定栏目下,而不必再像以前一样通过邮寄信件的方式,既方便又快捷。对于这种变迁,美国的保罗•利文森认为“:计算机以及它对写作的影响可以被看成是写作缺陷的一种补救。”

(六)结构不同

网络文学的娱乐性、随意性更强,注重的是作品能否给网民带来愉悦与放松,因此在结构上常常显得松散、不规范。而传统文学注重作品结构的层次性及合理性,因此在结构上显得更加紧密。

(七)创作的目的不同

传统文学作品或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是作者所处年代的缩影,亦或是鼓励人们与罪恶进行抗争,所要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与期望。如诗圣杜甫的《春望》,诗人以长安城内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又比如屈原的《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意欲借诗歌来抒发一种忧国忧民的思绪。而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绝大部分的创作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营利、渲泄和自我娱乐。

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发展

网络文学虽然与传统文学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网络优势的进一步凸显,越来越多的人都转向了网络文学的创作。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文学的发展,其实则不然,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模式,它在许多方面都是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继承和丰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一样都还属于文学的范畴,二者只有融合发展才能促进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网络文学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学的表现方式

随着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以往根植于我们思想里的传统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网络中的类型多种多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文学的类型进行了拓展。例如在关于爱情的网络小说《火星之恋》中,作者在描述故事的同时,还加入音乐、图像等,这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一种拓展。同时网络文学还有其它表现形式,比如超文本链接:传统文学是一种平面展示,而超文本链接则在平面显示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将多种平面文本叠加,呈现立体化开放性网状结构。

(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方式的融合发展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方式上虽有不同,但二者各有特点,相互间取长补短才是文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传统作家在不断地将自身作品按以往方式的同时,也通过建立博客,在网上进行作品的宣传以及与读者进行交流;而一些网络作家在将作品放到网上的同时,也将作品印刷成书或者期刊,以此来获取传统文学的认可。因此,不管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这种改变都使作品的生命力得到了加强。

(三)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思维观念的融合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冲击;影响

一、网络文学发展的时代背景

近几年来,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急剧扩大,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文学的领域内,网络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文学资源平台,网民可以借助网络这一大平台去接触文学和文学创作,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学习创作文学的途径。传统的文学对于文化的功底和文化积淀的要求很高,相比之下,网络文学创作的门槛相对较低。和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相对欠缺,但是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快速的发展是由于它自身所具有的特性。首先,网络文学以互联网为平台,传播的速度很快而且成本很低,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文化的传播途径十分的多样化,有利于网络文学的大范围、快速的传播,这就是网络文学会给传统文学带来严重冲击的原因之一。

网络发展的速度很快,可是到现在为止,文学界都没有对网络文学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定义。现在普遍的将网络文学看作是由网络作为媒介传播的文学类作品,可是这种划分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网络文学的出现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影响,两种文学会相互冲击还是相互融合,未来的文学发展和文学呈现方式如何都是未知的。

二、网络文学发展对传统文学带来的冲击

首先,网络文化发展会给传统文学的规则带来冲击。传统文学对作品中的字词句以及标点都有严谨明确的使用方法和规则,从这一方面来说,传统文学的规则对文学的发展进步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不利于文学的发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规则和约束正是传统高文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不同在于它打破了这些规则,人们可以用短句、网络词汇和乱弹等语言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说,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的严谨和束缚,更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对于传统文学的规则来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其次,网络文学会给传统文学的审美标准带来冲击。现在许多的专家学者都在研究网络文学对整个文学审美的影响,是提升了还是降低了审美标准这一问题广受热议。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网络文学是时展下的产物,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网络文学其实是时代文学的一种。由于网络文学对门槛的要求很低,导致文学创作的底线在不断的降低,使得网络上的文学作品鱼龙混杂,部分作品较为低俗,缺乏艺术性和审美。并不是全部的文字都可以被视为是文学,想要冠有文学的头衔,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信仰和情怀。我们并不能以偏概全的说传统文学就具有审美而网络文学就不具有审美,这里所说的打破了文学的审美是指打破了相关的概念,人们有原来的被动的审美转变为了主动的审美,占据了审美的主导权。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树立了水域自己的审美观,这也是网络文学存在的重要价值。

三、网络文学发展给传统文学带来的影响

1.正向的影响

网络文学出现的最大的正向影响就是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文学创作的机会和平台,有效的避免了文学的盲从现象。由于网络文学对创作的门槛要求很低,所以整个网络文学的创作氛围更加的宽容、自由,有利于促进文学发展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的规则和束缚较少,给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创作空间,网络文学的大多数内容都源于生活,更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这些贴近生活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广泛赞同,而有的则会被人痛斥,对于网络文学的创作者而言,既要有自信去接收赞美,也要有坚强的心去面对网络的暴力。总的来说,网络文学给文学创作提供的更加宽容的创作环境,这是传统文学所不能及的。

2.负面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出现道路传统文学的规则,解放了文学创作的思想和空间,但是由于网络文学本身的一些特定,也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网络文学对创作的门槛要求很低,这就导致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的水平参差不齐,甚是有些低俗的文学作品会危害到文学创作的氛围。

(2)网络文学革新太快,缺乏历史积淀。人们常说,经过历史积淀而留下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但是目前网络文学的一大特点就是革新速度快,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各类信息迅速、大量的传播,很多文学作品从兴盛走向衰败只经历了几年的时光,在网络文学快速发展革新的过程中,相关的审核机制的发展速度就相对较慢,在自由开放的创作环境下,部分低俗的作品流入到网络文学的平台中去,污染了整个文学的氛围,也影响了传统文学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3)网络文学为了迎合市场而是用粗俗的语言。目前网络文学的更新速度和节奏很快,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读者的文化意识和修养,部分作家为了迎合市场,吸引更多的读者,大量的使用网络语言和粗俗的语言,这样不仅会降低读者的文化素养,还会破坏整个文学创作的氛围,网络文学使用粗鄙的手段进行发展和创作,剥夺了传统文学发展的空间。

(4)网络文学的出现影响了传统文学市场的运作。现在大部分传统文学还是在以书本和纸质作为媒介来进行传播,和网络文学低廉的传播媒介和方式相比不占据优势,这就给传统文学市场的发展和运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不断的走向影视化和商业化,使得网络文学创作者的身价增高,愿意日常百姓生活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作者创作只有一个目的;赚钱。这样的文学市场使得文学作品的内涵大大降低,文学创作的目的被扭曲,文学创作成为了一种追逐名利的工具和途径。

综上所述,部分不良的网络文学和创作思维给传统文学带来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文学创作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晓英.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审美体系的解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14-15.

[2]尚静宏.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秩序重构的可能性[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3:32-33.

[3]刘校华.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与超越探究[J]作家,2011,6:25-26.

[4]李美玲网络垃圾文学对中国当代青少年的影响[J]山东工会论坛,2016,2:88-89.

[5]郭倩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审美意境的消解[J]群文天地,2012,15:54-55.

第5篇

一、网络文学的内涵及社会影响分析

网络文学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方式,其包含的内容与具体表现形式比较复杂,目前对其还没有形成严谨而规范的定义,不过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它的本质规定性:一方面,必须是使用了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不能离开互联网这一媒介。如果离开网络而存在,那么我们就不能称这种文学为网络文学;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必须具有文学的本质特征和属性,必须是用来表征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虽然我们还不能准确地界定网络文学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网络文化的内涵,以加深对它的理解。通常人们所说的网络文学是指经过数字化和计算机技术处理,并且能够在网上传播、浏览、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它与传统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使用的媒介与传播的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另外,网络文学也指使用电脑创作并在互联网上首发的文学作品,它与传统文学作品不仅体现在传播媒介上,更体现在创作方式、作者身份、发表方式等方面;此外,网络文学还指利用现代技术创作出来的网络超文本链接、多媒体制作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不仅仅是文字,还可能包含图片、音乐、视频等,它们依赖网络而存在,具有互动性、延伸性等特点,因为与传统的书写印刷文学作品有了本质的区别,我们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网络作品。网络文学是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之外的另一种文学形态,也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发展与文化商业化、消费主义盛行的必然结果。它的背后有浓重的个性化、娱乐化色彩,它必将颠覆传统文学的发展模式,引领文学进入一个新时代。网络文学并不排除严肃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在传统文学吸收、借鉴、融合的过程中,网络文学必将显示出更大的生命力,也将会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引领文学发展的潮流。此外,网络文学很好地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和消费需要。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处于工作繁忙、思想紧张和心理压抑之中。而网络文学在内容、手段表达等方面很好地迎合了公众的需要,使人暂时摆脱环境与规章的束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感情上的宣泄。

二、当前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

世界网络文学起源于网络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我国网络文学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异常迅猛。网络文学的发展使以“载道”、“明道”为己任的中国文学摆脱了原有的束缚,走上了平民化、大众化、自由化、平等化的道路,并显现出来了勃勃生机。早期我国网络文学的作者多是理工科出身、掌握一定网络技术、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创作者。这一时期主要有方舟子等人创办的刊物《新语丝》,鲁鸣、诗阳等人创办的网络中文诗刊《橄榄树》,以及网络文学女性刊物《花招》。自从痞子蔡发表了网络中文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之后,网络文学才在国内引起轰动,并出现了第一批网络,迎来了网络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后有邢育森的《网上自有颜如玉》、宁财神的《假装纯情》、李寻欢《一线情缘》等网络文学作品。自从号称“最佳网络文学作品”的《悟空传》推出以后,网络文学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200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BBS公告板上诞生的网络原创作品”,这意味着网络文学得到了主流出版媒体的认可。2002年慕容雪村创作的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在“天涯”创下了十六万次的点击量,赢得了百万点击率,在社会上掀起了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网络文学热,涌现了一大批都市小说,如《成都粉子》、《成都,爱情只有八个月》等,这也引发了网络文学的第三次冲击波。同时,更具有网络特点的网络文学小说———接龙小说也开始涌现。接龙小说有网络的交互性、即使性等特点,它将文学创作变成了一项集体活动,有许多人共同参与文学创作,如同古代文人作顶真诗一样。像接力小说《网上跑过斑点狗》第一章由邱华栋、李冯、李大卫写作,而剩下的由网民和读者共同完成。2003年之后网络文学开始转型,网络文学与资本不断融合,网络文学的功利化与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看到了网络文学的巨大发展潜力,纷纷投入网络领域,盛大公司收购“起点就是网络文学商业化的一个主要标志”,在这一背景下,网络文学的商品属性被充分开发,网络文学成了谋取利润的工具。在强大的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以及在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下,网络文学领域也和娱乐领域一样,开展了大规模的造星运动。不少与网站签约的作家成了日进斗金的“大神”,并拥有自己的粉丝。自此,网络文学作品成了按照工业标准化流程进行的产品,网络文学的个性化、业余性特色逐渐消失,作品成了根据市场需要而量身定制的工业品,网络文学原始的生命力、创造力、想象力受到了束缚。这个时期流行的多是《诛仙》、《一代军师》、《鬼吹灯》等满足网民消费需要的类型化小说。

三、网络文学的特点剖析

网络文学是数字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跨学科、跨领域交叉发展的结果。它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新技术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发展模式,引发了传统文学在理论、创造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有一些传统文学没有的特点。

(一)网络文学具有全民参与性。在互联网这一平台下,作家的身份失去了意义,文学创作主体由专业的作家转变成了广大网民,文学创作队伍呈指数化增长。凡是上网的人都可以成为作者和读者,这极大地扩展了文学阅读和写作的范围,使文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读者可以变成,同时也可以干预的创作,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网络作品变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网络中,不同的作者和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人们的选择权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作品的发表也摆脱了出版发表的束缚。

(二)网络文学更多地体现了平民化的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多地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以文载道”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历史使命,雅文学一直是我国文学的主流。在网络文学中,小说变成了“讲故事”,文学评论则更为直白和浅显,这主要源于网络文学创作和欣赏全民参与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网络文学多用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

(三)写作技巧呈现出网络技术化的特点。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作品在写作技巧上出现了质的突破。网络文学的作者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各种网络技术,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融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这和传统的平面创造有了本质的区别。如网络作品《星火之恋》就将文字叙述、音乐、图片等有机结合起来,展现出来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这些现代技术的运用,就像给文学增添了翅膀,使其能够展翅高飞。

(四)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呈现出即时化的特点。网络文学作品可以边写作边发表,不必考虑修改定稿以后再出版,同时读者也是快速浏览、即时阅读,可以说,网络文学是典型的消费文学和快餐文化。网络文学作品语言简练、醒目甚至十分前卫,因为没有人愿意坐在计算机前面细心地品味作品的内容。

四、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展望

在传统文学的生存空间不断遭受挤压的今天,网络文学却异军突起,创作了大量的创造主体和受众。那么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和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背景下,网络文学将走向何方?

(一)超文本样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先进技术不断被应用到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作品传播之中,这将全面突破传统的文字写作与阅读方式。例如,当某人物在小说中出现时,我们可以链接到人物的肖像;当文章回忆某段故事情节时,我们可以欣赏到这一段回忆视频;当提到某段音乐时,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播放这段音乐。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文学的发展将突破了纸张平面的限制,出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一发展形势下,文学的姿态将会变得千奇百怪,但是文字永远是文学创造和阅读的基础,文学创造的基本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还会得到继承与发扬。随着更多的传统作家加入网络文学创作的队伍,将会提高网络文学的层次与质量,增添更多的网络文学作品,推动网络文学向雅文化的方向发展,使网络文学更加成熟,更好地应用各种新技术。

(二)网络文学将会挑战传统文学的霸权地位。由于网络文学从创作、传播到欣赏都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它必将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运行机制,跳出传统文学在发表、出版等方面的种种束缚,使文学发展获得了新的自由,对传统文学的霸权地位提出新挑战。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是广大网民,但不可能是全体网民,因为进行网络文学创作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网络技术,具有这两方面能力的人将会在网络文学创作方面逐步树立新的权威。同时,随着网络文学与资本的结合,必将在网络文学市场产生新的垄断,从而形成新的权威。

第6篇

从文学发展的宏观角度看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水火不容。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的“后代”,是以传统文学作为基础而发展的。我国传统文学有上千年的发展史,流传下来的文本都经过了历朝历代的检验,因此传统文学在文化积淀和历史价值上远超网络文学。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产业严重被商品化、市场化,传统文学逐渐失去往日的“启蒙”、“醒世”地位,阅读的娱乐性被加强,“快餐”文学盛行,导致纸质书籍的收藏价值极大下降。相比之下,网络文学搭载现代网络技术,采用电子代码的形式快速保存在电脑之中,储存量大且不易受损,节省了大量的空间、时间。比起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传播只需要在网站上进行注册,即可浏览或创作文学作品,传播方式简单、快捷。也正是因为便捷的传播方式,网络文学的双向传播特征远比传统文学明显:传播者媒介接受者传播者。而传统文学则是:传播者媒介接受者。传统文学的单向传播极大限制了读者对作品的影响,封闭自足的传播俨然和当今社会的开放风气背道而驰,传统文学若是再不进行变革,则必然会面临遭淘汰的危险。

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来,二者的差别也很明显,虽然不管是网络文学创作还是传统文学的创作,都需要基于创作者在情感上的爆发,不过传统文学对创作情感讲求的是“厚积薄发”,需要丰富的情感积淀才能进行文学创作,这样也有利于作者在整体上把握作品。而网络文学则侧重于“直抒胸臆”,怎样用文字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才是所谓的“王道”。但这也直接导致了网络文学写作的“碎片化”——虎头蛇尾的作品比比皆是,网络上动辄上百万字的作品,能够真正做到把握全局的作者少之又少。并且较之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在写作中使用的语言更为简单、随意,急求直观体现出人物的真实状态,当下的网络文学写作中甚至出现了“颜文字”符号(即用符号或文字简易模拟卡通人物表情),作者将形形的“颜文字”人物对话中,以模拟图像的方法来直观展现人物情态。反观传统文学作品,尽量采用的书面语言,很少采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并且在格式上也有着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叙事逻辑严密,情节紧凑,而这些都是网络文学的软肋。综上所述,从文学创作方面看来,传统文学似乎还是坐在“正统”的席位上,“俯视”网络文学。但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来说,网络文学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又是一个巨大的机遇,笔者希望通过对两者的分析,能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地和谐发展,在提升文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找到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结合的“新出路”。

一、分裂的文学道路: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对立

网络文学是网络的产儿,相较于依附于纸张的传统文学,它更像是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下的副产品。作为新媒体,网络最显著的特征均体现在信息传播方面,但随着发展,单纯的传递信息对发展中的网络来说过于“大材小用”,因此才催生出了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等一系列产品的发展。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之所以形成分裂的态势,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纸媒与网络的博弈。有人认为:“网络文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以网络为传播手段的文学,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就在于它刷新和改进了文学的传播模式,由纸媒改为网络传播。”作家陈村曾说“:文学不能区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就像我们不能区分报纸文学和杂志文学一样。”

网络文学比起“自成一派”,形成一个单独的文学类别,更像是当代文学在网络上的发展。如今,成千上万的网民拥有博客、微博等社交工具,而这些网民中也包括了不少当代知名作家,如方方,余华等人,他们通过网络上的文字发声,对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单就这点上来说,传统文学作家在网络上进行的创作和众多网民的创作时一致的。但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庞大数据的承载体,其所能容纳的文字量远远超乎想象,因此便催生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文学——以专门的文学网站为发表途径的网络连载小说,这些“大部头”小说比起出版,更适合在网络上阅读,而内容也不仅仅涉及以往通俗小说中常见的言情、都市等题材:随着西方魔幻题材作品在中国的风行,东方玄幻、奇幻作品紧随其后;侦探小说的发展,带动了推理、悬疑小说的兴起。在这种环境下,网络文学在发展中逐渐与现实脱节,在《网络文学创作的文化抉择与现实困境》中,作者也指出“网络文学创作者始终将写作视点对准个人、与社会、公共、国家等集体保持相当的距离,他们虽然获取了个人生存经验,但那是游离于社会经验之外的。没有了社会的有力依托,其结论或其暗示的思想就没有或者缺少了社会含量。”①虽然这句话抨击了创作视角的狭隘,但从另一个角度上也说明了网络受现实束缚少,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天马行空”。网络文学创作缺乏现实向度的同时,更有着传统文学所不能比拟的自由度,这个自由度不仅体现在题材上,也体现在作者选择上。

此外,在网络文学发展的浪潮下,大量文学网站开始兴起。这些网络文学网站与博客又有着不同,作者页面大部分均采用的“树状”结构,仅显示篇名、章节列表,文本则藏在超链接下,甚至会在一个母本之中埋藏着多个子本。网络文学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本的绝对有序性,只靠文本上的逻辑维持着最基本的秩序,因此在网络文学中,文本之间有着一定的跳跃性,导致在正式出版之前需要认真校对,甚至对原有情节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由此可见由于媒介的不同,短小精悍的传统文学难以在网上获得与其质量相匹配的广泛受众,而网络文学也必须获得传统纸媒的“出版认同”,才得以走出网络。基于这一点,“高大上”的传统精英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分水岭逐渐加剧,以至于时至今日,文学界对于网络文学还未曾下过精确的定义。著名网络文学研究者欧阳友权曾感叹道:“确实,在网络文学还处于‘命名焦虑’时就试图对其做学理阐释,无论在知识谱系还是在意义范式上,都有太多悬置话题期待解答。”而悬而未决的定义,导致学界至今对网络文学研究抱有偏见、忧虑等复杂情感,有些传统作家和研究者对网络文学嗤之以鼻,甚至从根本上否定网络文学的存在。

二、整合的可能性: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出路

(一)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创作理念革新提供范式除去先前提及的发表方式,传播媒介的有利因素以外,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创作方式改变无疑是对传统文学影响较大的方面。传统文学往往需要创作者用笔书写,创作速度慢,消耗时间长,作者随时都有思路“中断”的可能。而长时间在利用电脑进行创作,能更加接近“心手相应”的状态,容易形成思维上的跳跃性和发散性,滋长创造力的火花。而网络的无门槛准入制度也给予了文学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在众多非专业的创作者的挤压之下,文学的教化作用被进一步压缩,反映人性本质和生命价值,反映普通人民生活真谛的作品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这极大调动了创作者内心潜在的力量,也使读者心里产生共鸣。例如普遍存在在网络文学作品中的“宅”文化书写:狭小的现实交友圈和在网络上拥有广阔的人脉之间对比,消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不切实际的理想的“空谈”……种种情感皆是基于当今的大学生现实生活。这些倾向于个人的情感不似传统文学中的宏大叙事,网络文学便是以这种情感,辅之以平民化的叙事特征,才为广大网民所接受,并通过网络技术迅速传播开来。一般而言,传统文学担负着弘扬社会正气,提高人的自身修养等功用,传统文学的这种创作理念往往令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受教育水平不高的人,导致文学成为少数精英分子才能参与的艺术,自然也会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传统文学的地位也逐渐受到威胁。而网络文学创作思维的改变是文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自然选择,是传统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一定程度上革新了传统文学的创作价值理念,这为传统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续写提供了可能。

2.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形式为传统文学多元化发展提供可能互联网本身是个典型的超文本系统。而超文本的特点便是多彩纷呈。作为文本要素的图表,无论是手绘的还是扫描的,都已成为叙述的有机构件,富有想象力的字形变化,已被用于不同声音的识别和情节因素的设置之中。②超文本使得写作更加多元化,作者在文本中融入图表、音频、视频等元素,给予读者一定的视觉冲击,库弗说“文本构件”是一个包括视觉、动量以及听觉在内的复杂概念,而网络文学恰好能利用超链接等形式进一步展现文本,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和文体上存在的限制,扩大了文学创作的多元共享空间,将文本与艺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传统文学中的散文、诗歌,甚至小说被放在网络上后,常常在文本中插入图片,甚至配上音乐,从而加深对读者的吸引力。超文本的交互性也打破了传统文学对于文体的限定,使得不同文体之间的融合也成了可能,使文学的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二)网络文学面临的问题因网络对文学生产过程的介入,使得文学的权威性迅速下降,欧阳友权在《网络文学:挑战传统与更新观念》中说道:“正如‘数字化生存’并不等于‘诗意的栖居’一样,高科技迅猛发展也不都是艺术的福祉。”③网络文学颠覆了传统文学构建的价值观和崇高信念,将一部部经典拉下“神坛”,随着经典被进一步解构,文本中所搭载的崇高信念也不复存在。王岳川在谈到现代社会写作的新变化时说:“思想写作渐渐退出现作主角的地位,而使得‘语言写作’本身大面积地出现在思想的领域。”网络文学作者群庞大的同时,其质量也参差不齐,创作时不似传统文学创作般反复推敲,字字斟酌,们在作品中无需承担对社会生活以及生命价值的总体思考,而是充分表现着世俗性和平民化,演绎着媚俗和滥情,缺乏人文关怀和精神向度。因此在网上,新奇、搞笑的作品更有读者缘,而感情含蓄,富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却不大受欢迎。网络文学将文学卸下功利主义重担的同时,文学的价值也逐渐受到轻视。欧阳友权教授指出“:目前的网络文学是‘文学’膨胀与‘文学性’匮乏的落差。”④娱乐的文学终究是泡沫,纵使网络文学基数大,但浮于表面的文字并不能长久存在。怎样使文字的光彩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隽永长存,怎样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是网络文学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代文学不是突如其来的一个历史,它的发生有一个‘历史化’的过程,这里不仅有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实践和文化实践作为它必要的语境和规约条件,须在‘历史化’的过程中完成必要的资源准备,同时,历史叙事也须在形式中诉诸意识形态的功能。”

第7篇

【关键词】传统文学;网络文学;互补性;差异性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逐渐的形成,它的形成给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很多人都执着于网络文化,他们认为网络文化方便,同时也能够通过网络文化给自己的精神带来一定的愉悦感,为此,很多人忽视了传统的书本文化,使传统文化的发展步伐变得缓慢。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尽管网络文化给传统书本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从某一层面上,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创作了条件。

1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对流发展分析

如今,网络文学已经越来越受关注,尤其当前已经有很多的70后、80后和90后人群,这些人群越来越喜欢网络文化,为此,网络作家以及作品已经成为被关注的一个焦点。从98年起,网络文学就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起来,从此,网络变成了一个文学出版市场中的较大的掘金场,网络文学也从此崛起,越来越多的作者在网络文学中进行创作,也有很多人开始在网络文学中展开阅读,这不仅满足了他们对网络文学的好奇心,还满足了他们对文学上的精神方面的追求。当前,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在对待二者的态度与看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分歧,有人已经看到了网络文学的文学观念以及写作态度等,和传统文学的趣味以及精神、文学价值等方面的差距。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对待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情绪化,这是不正确的做法,由于这些人的情绪化的存在,给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留下了一定的隐患。但是,如今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界线已经逐渐模糊,二者在各自的发展中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对方影子,这使得二者陷入了一个纠结的状态。

1.1网络文学的发展涉及了传统文学

很多以网络写作起家的作者在网络写作后,不仅积累了一定的文学经验,还有了一定的人气指数,逐渐的网络作家身份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追求,他们开始了向传统文学方面发展。在传统文学中,文学期刊以及出版社在以前一直都被认为是传统文学的稳固阵地。但是,由于在近几年来,网络文化向文学文化的延伸,改变了传统文学的稳固阵地,很多网络作家已经进入了各级作家的协会系统,这一巨举措标志着网络作家和传统文学作家的身份已经趋向于融合发展的方向。

1.2网络作家与传统文学作家之间的分歧虚假化

很多时候,网络作家与传统文学作家之间存在的矛盾被虚假化,这里的虚假化是指二者的分歧被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也被一定程度上娱乐化。事实上,网络作家与传统文学作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那么多,因为有很多人对网络与网络写作并不了解,并且,他们所持的文学观念不同,虚化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矛盾,从而扩大了二者的冲突。

2传统文学逐渐向网络文学扩展

尽管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也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不仅网络文学向着传统文学方向延伸,传统文学也向着网络文学方面不断的发展。传统文学作家在创作了一部作品以后,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作品,或者是开设博客等等,其目的在于扩大传统文学作者所创作作品的影响力。另外,也有很多的传统文学期刊在网上将自己的作品开设了电子版,虽然传统文学作者需要注意作品的发行量,但是,在网上上传作品会使作品发行量滞后,可上传后的传统文学在此时也被称之为“网络上的文学”。除此之外,传统文学不断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创作团队,还拥有一个文学批评团队,这两个团队的存在,为传统文学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网络文学作品的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篇幅较长,而传统文学的篇幅一般较短,这也是两者之间最大的一个区别。如,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网络小说的篇幅远远超过传统小说的篇幅,这也是网络阅读的一个最大特点。网络文学的出现给传动文学带来的不单单只有冲击,它还从某一方面上推动了传统文学的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也同样存在着互补性,在某一方发展的同时,也会映射出另一方的影子,同时,两者也向彼此延伸发展。

3结语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已经逐渐的形成,并且被广大人民所喜爱。但是,由于网络文学的发展,给传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动摇了传动文学稳固地位。本文主要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对流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与互补性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所在,同时,也明确了两者的互补性发展。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是推动我国社会更好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尽管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和一定的差异,但是他们之间的互补性也弥补了两者的不足,为我国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爱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差异性与互补性[J].南方文坛,2013(1).

[2]陈献兰.网络文学:传统文学的泛化和异化[J].学术论坛,2009,32(7).

[3]王晓英.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审美差异[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第8篇

网络文学的基本现状是,自身很活跃、很热闹,但人们对它的关注和评价却很肤浅。由于缺少实实在在的阅读,社会整体对网络文学的关注还仅停留在“量”和“体”的外部和浅层。将“量”作为网络文学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暴露出了论者对文学的无知和对显性指标的崇拜。对于网络文学,我们既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入传统文学中,也不能将其粗暴地拒于文学之外,网络文学自身的价值、特色、写作规律,还应该植根于对网络文学作品阅读的关注和评说中。

从社会整体对网络文学的关注中,我获取的最大量信息概括起来或可用如下两字而蔽之。

第一个字谓之为“量”。具体点说就是数量多、体量大、点击量高、吸金量强。数量多指的是网络文学的作品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网络文学签约作者数量超过百万,每年上传作品的数量也接近一百万部。体量大指的是网络文学单个作品的体量动辄三四部、五六部者甚多。点击量高指的是某部网络文学作品获得数以百千万的点击量都并非天方夜谭。至于吸金量强则是说网络作家的“造富能力”好生了得。

第二个字谓之为“体”。具体地说就是各家都在力图为网络文学定性,试图回答网络文学的本体是什么?概括起来大体上亦不外乎如下四说:一曰传统文学之类型说,即网络文学无非就是传统文学中的类型文学,且多为玄幻、武侠、言情和戏说历史等四类;二曰非文学说,即网络文学多芜杂,压根儿还谈不上是文学;三曰互渗说,即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渗透;四曰另起炉灶说,即传统文学的那套话语已无力诠释网络文学,因而需要新建另一套话语体系方能言说。

这一“量”一“体”,前者说的都是网络文学现阶段最外观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与文学本身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业内人士都知道,文学产量的多少与质的优劣从来就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这些“量”与文学自身的价值本身是毫无关系的。而所谓“体”,尽管试图评析网络文学的文学特色,但这样的评析也着实皮毛了些。比如说它是类型文学这不算错,但类型文学本身同样也有优劣之别。比如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渗透,这话也几乎等于没说,只要是文学,又有哪一种能够与文学传统截然不同呢?再比如说网络文学需要另一套话语体系方能言说,那到底又是一套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呢?究竟是文学的还是其他的,则一概语焉不详。至于认为网络文学压根儿还算不上文学则是从根本上将其拒之于文学之门外,这样固然简单,但恐怕也会因其简单而不成为一个办法。由此看来,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一方面,所谓网络文学的写作在互联网上闹腾得风生水起、热闹得很;另一方面,人们对它的关注与评价则基本上还都是停留在最、最皮毛的层面。如果我们对网络文学的关注持续停留在这样的外部与浅层,那不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就是学风的浮躁。

第9篇

关键词:网络文学;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策

网络文学是信息化的产物,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学,其主要特点是网民基于电脑终端创作,并借助于互联网快速传播[1]。相比传统文学,网络文学传情达意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可通过数字、标点符号、中英结合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这也是网络文学吸引广高职大学生的关键。

一、网络文学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我国自古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无论教育行业的专家和学者还是学生家长,普遍比较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诞生了很多文学名著,对后世社会人文教育提供很大帮助[2]。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工作、教育、娱乐更加便利。而网络文学的出现,对传统文学造成很大冲击,很多高职大学生宁愿阅读杂乱无章的网络上的文章,也不会潜心研究中外文学名著类书籍。就算如此,网络文学也没能改变传统文学在学术上的主导地位。但网络文学也有许多自己的特点,如在文字上加入非中文符号,使网络文学逐渐变成全新的语言符号系统;在语言风格上,传统文学是优美、深刻的代名词,讲究的是涵盖多种意义,刻画出的文学世界是理想的,高于读者的现实生活水平,容易引发读者的深思。网络文学多是口语化,和传统文学走的方向完全相反,所以,网络文学传播的思想和营造的精神世界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存在双重性。

(一)网络文学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利影响

1.能够激发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传统的古典文学相比,网络文学的语言在使用语法和词汇的应用上,变化往往更加多样化。充分体现了汉语语言的灵活性,这给高职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提示,在学习和工作中,什么事物都可以被质疑和挑战,在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往往需求就能挑战传统思想观念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借助网络文学思维开阔性,逐步养成创新意识,挣脱传统思路束缚,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后期工作生活中敢于探索突破,勇于创新。2.能够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在网络文学世界中,所有的等级秩序基本不复存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可以借助相应的聊天软件进行交流沟通,比如,很多网络文学作家,都拥有自己的微博、微信、QQ等聊天工具,很多程度上现状消除了传统文学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限,能够感受自由平等的气氛,从而切实感受到尊重。

(二)网络文学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消极影响

1.影响高职大学生对汉语学习和运用的能力第一,网络文学在语言文字运用过程过中加入类似:\(^o^)/由标点符号组成图案来表示微笑,这和我国推行汉语规范化的方向相互背离,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汉语文化内涵,使传承千百年的汉语文化体系遭到冲击,失去了汉语的完整性和美观性;第二,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职大学生学习汉语的规范性,也在无意间助长了网络写作者随意书写、不负责任写作的嚣张气焰,而网络文学口语化异常严重,使高职大学生书写毕业论文、个人简历等文字表述时,缺乏说服力。2.影响高职大学生向成熟和深刻的方向发展高职大学生处于少年到社会青年的蜕变关键时期,需要在其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网络文学语言比较平面化,营造文学世界具有去理性化的特点,虽网络文学能很好满足高职大学生快餐式文化消费需求,但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思维和想象力,阻断了高职大学生由文学语言引起的感官印象进入理性空间的几率。

二、优化网络文学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网络文学的优缺点

要想正确认识网络文学的优缺点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宽容对待网络文学,由于我国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比较晚,所以,网络文学出现在我国的时间也比较短暂,网络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培训,导致网络文学作者构成比较复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创作动机往往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上,又缺乏传统文学组织机构进行控制把关,出版门槛也比较地,导致优质网络文学屈指可数。对于网络文学的表达方式,人们不能一味地指责,而是需要通过平和心态观察,并认真分析和研究,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不能因为网络文学颠覆了传统文学的词义就格外排斥网络文学。目前,很多语言类专家学者都转变了对网络文学一无是处的观念,开始对网络文学进行分析研究,甚至把某些网络词语编入《新华字典》中。第二,以发展眼光欣赏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经过多年发展,至今无论是题材、创造手法、语言风格都提升了高度和广度,对于网络文化中出现的各种语言变化,无论大学生还是教师都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比如,WTO、IC等字母,刚开始很多语言专家会认为是语言污染,但到现在就不会这么认为,这类词语都已融入到汉语词汇当中。因此,既要尊重网络文学语言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网络文学自身的抵抗、消化吸收和净化能力,又要重视规范引导对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3]。

(二)构建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兼容的教育体系

文学教育是提高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在非中文系的高职院校中,开展语文课程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典范课文,不但能把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学习,还能提高高职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想达到此种目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新整合教学资源,逐渐形成系统合理的教学教材,我国自古就文化大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流传至今的文学大多数都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精美的艺术瑰宝。基于此,我们不能完全忽视,网络文学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积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结合起来,体现在教材编写上,在提高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前提下,把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行之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为其传递与时俱进的积极信息,把各种有文化的知识带进课堂,让大学生带着文化比较的意识去学语文,可以拓展其眼界与思路。

(三)转变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尝试网络写作

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需要从实践进行探索和发现,才能让其认识到是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文学教育者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转变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尝试网络文学创作。比如,在高职院校报刊或者官方网站为网络文学提供一席之地,除传统经典文学之外,还可以向大学生推荐比较优秀的网络文学,让其积极参与到网络互动中来,或指导大学生续写超文本小说等,尝试创作网络文学,对提高其网络文学知识和人文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能把传统课堂中单一的信息传递模式转变成平等的多向信息传递模式,教师也能更好地掌握大学生具体人文素质情况,制定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从根本提高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助于网络文学成长为文学的栋梁

(四)重新构建校园网络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快速发展,很多高职院校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校园网络,所以,高职院校中的人文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利用这一网络平台,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现如今,校园网络建设已成为当今各大高职院校的主要部分,多数的在校大学生都是通过校园网络去了解外界的各种信息,所以,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人员,通过校园网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识网络文学的观念,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为高职大学生筛选出高质量的网络文学作品,尽最大努力摈弃在内容、思想上对大学生造成不利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从而,为高职大学生营造一个乐观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从根本上提高其人文素质[4]。同时,还能培养大学生鉴赏高雅艺术的能力,使其在学校中就能学到多元化文学知识,确保其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中,能尽快适应多元化的社会,从根本上提高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结语

网络文学是随着时展带来的必然产物,但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起步比较晚,网络文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对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带来很多问题,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但我们要客观看待网络文学,利用其积极的一面,为高职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情感的平台,同时,给予当代大学生一个追求精神满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尹光兵.网络文学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4(13).

[2]蒋晓光.网络文学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及方式[J].牡丹,2015(18).

[3]徐晓芳.网络文学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市场,2012,(26).

第10篇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潮流,网络文学在引起轰动后,却在时尚的光环下渐显疲态,遭遇到现实的困惑与尴尬。呈现出后劲不足的态势。本文立足于上世纪末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 当今网络文学发展的最新进展的表征 ,试图从其文化和文学的现实问题等方面入手,力图揭示网络文学在当代的文学境遇,从而为探讨使其成为真正“文学”的途径和方法找到能以疗救的症结所在。

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潮流,网络文学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网络文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文学一元统治的文化语境让文学写作更富有张扬的活力;同时在客观上,网上的写作传播方式已日益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时尚。另一方面也就难免鱼龙混杂,作品良莠不齐。网络上的“文学世界”春草疯长,众声喧哗,百无禁忌。它所具有的生猛无羁,靠的是网络写作自由氛围和传播的优势 ;它的良莠杂芜,却是因其外在的历史 、社会、文化因素和本身存在的缺陷及问题使然,以致网络文学在时尚的光环下渐显疲态 ,遭遇到现实的困惑与尴尬。

一、 文化上的困境和尴尬

任何艺术的发生,总是以一定的文化作为语境的。文学从来都是隶属于文化,而网络文学正是通过奠基于网络文化的精神领域才获得 自己的根基。但在文化背景和选择上,网络文学们将传统和时尚两种不同的文化刻意放在对立的文化背景上加以渲染,而不是从整个人类文化整体的角度加以考虑。因此在突破主流话语的同时难免矫枉过正,遭遇了另一种尴尬。

这种困境首先表现在文化身份的焦虑与尴尬。不可否认,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化中一种时尚而又颇具争议性的文学形式。它借助于现代最新的传媒手段而兴起,以强势的科技背景冲击着传统的文学方式。毋庸置疑的是,网络文学也存在明显的弱点和缺失。“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其自身的开放性、全民性、共享性,造成 了话语权力扩散的最大化”。自由、平等、互动、随意性、民间审美意识等等,本是网络文学追求的标志性特质。然而在当代以消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语境下 ,网络文学在轰然崛起的商业流行话语面前频抛媚眼,显示了一种投降姿态 ,走向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矛盾状态。网络文学游离于传统之外,努力建立起 自身的话语体系,形成独有的后现代品格。同时,为迎合读者 口味,创作大多为快餐式消费为主,缺乏人文情怀,在媚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部分网络作家在商业包装下从幕后走向前台,希望提高作品的商业价值 ,渴望跻身于主流话语。网络文学与传统媒介联手而融人消费文化的生产线 ,网络文学便显现出身份的焦虑和尴尬。

其次,虚拟和狂欢背后的文化危机造成其文化品格的缺失与困惑。网络文学的出现是都市化进程结合科技进步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大众审美趣味和文化需求下,娱乐消费性成为了需要的焦点 ,文学也成了一种可被消费的商品。它审美、教化作用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趣味性和时尚性。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网络文学成了肯德基一样色香味美的快餐 ,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日趋平民和世俗。人们已经不再期望从它那里得到精神的荡涤,而只是寻求快乐和欲望的满足。目前,人们在喧闹四起的大众文化领域中所见到的更多是愈演愈烈的高技术复制、朝生暮逝的时尚变化,以及即时性的情绪宣泄或心理反应,而长时间的精神性磨练被降格到最低的限度,心灵的玩味和孤独的冥想几乎失去了存在的地盘;这无异于把艺术的精魂推向了消亡的边缘,正是对人生审美过程的衰退的一种回应,意味着人的生命感受正面对着一场很有可能失去 自我提升力量而走 向凡庸的精神历险。一切神圣、崇高的东西在网络的世界中遭受了消解和嘲弄。

因此,网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培植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对文学的创作和接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由于自身存在的不足,决定了它目前难以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学的地位。在网络文学文本中,有相当一部分缺乏对社会重大问题、人类生存境遇等终极价值的关怀,还有一些只是纯粹宣泄作者本人生存的怨愤、迷茫与困惑,它们对畸形人生的不满与牢骚,远没有传统文学对现实的批判来的犀利。因此,就文学所应有的刚性和硬度而言,网络文学比不上传统文学。

二、文学格局的边缘地位和异端效应

在当代文学格局中,传统文学依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着强势文化地位。而相对于肇始于民间的网络文学来说其在当下的文学格局中,显然是在文学舞台的边缘努力拼争着。可以说网络文学的写作是一种体制外的边缘写作,网络作家所运用的话语形式是非主流的民间话语形态,他们主观上只是寻找一种能够宣泄的途径去宣泄和释放 ,也就是这种纯粹的我行我素,使其长时间只能在当代文学舞台的边缘向“观众”挤眉弄眼。由于当代文学太多的“另眼观照”和“无奈的被边缘和被另类”,而导致当下的网络文学在当代文学格局中凸现出另类、浅薄和过度商业化的异端效应。

从“另类”到“有意无意地归顺”。“另类文学”似乎是“前卫文学”的代名词,有一些 网络文学或评论者标榜网络文学为“另类文学”,过分地强调它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补充,甚至认为网络文学将成为一种主流文学。然而时至今日,网络文学已显露出两大变化:一是一批网络浮出“网”面,二是网络文学向传统文学的“归顺”与被“招安”一些网络借着网络传播的迅急猛烈之势,背靠网络,面向传统,网上买得人气,再出版印刷纸面文学,并以印数作为成功的参照,这成为当前网络文学的又一道景观,被许多网民戏称为网络文学的“归顺与招安”。当传统文学媒体向某个网络发出“招安”的表示时,某些网络所表现出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令人不能不遗憾地发现,文学的最终权威,依然归位于传统文学媒介。从“另类”到“有意无意地归顺”,网络文学呈现出现实的困惑与尴尬。

普遍的网络文学作品内涵浅薄、思想含量严重不足。网络文学创作者始终将写作视点对准个人,与社会、公共 、国家等集体保持相当的距离,他们虽然获取了个人生存经验,但那是游离于社会经验之外的。没有了社会的有力依托,其结论或其暗示的思想就没有或缺少了社会含量 ;割裂历史就会使人物变的孤单,其性格或情节的发展没有了必要的起始点,因此也就没有了历史的沧桑厚重,其作品势必缺少文学所要承担的思想意识。网络文学恰恰比较多地关注了私人话语、本能欲望以及身体、性等纯物质的东西,而少有理性、精神。他们的作品多是编织灰色的梦,令人压抑 ,个性十足,却又支离破碎,不能给人以强有力的震撼或启迪人们进行形而上的哲学思考或人生思考。许多网络笔下的人物追求的终极 目标是轻飘飘的纯物质的东西,几乎没有引人思考的“形而上”的内容,思想含量的极度不足已成为网络文学作品致命的缺陷。

网络文学活动表现出过分的商业化。今日的中国社会一切活动都被赋予了物的内涵,文学亦不例外。文学商业化、文学走向市场是一个趋势,但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依然要重视文学的艺术含量。网络文学显然在这方面失于偏颇,他们在文学市场化的道路上虽然走在了前列,但为了突出文学的市场效应他们有时不惜背离文学的创作原则。正如在网络上时而就会冒出的什么“木子美”、“流氓燕”、“二月丫头”……“她们大胆地身体写作,深刻的内心体验被强有力的商业运行包装、改写……于是一个男性窥视者的视野便覆盖了女性写作的天空与前景”。她们一方面高扬女性大旗,对男性无情抨击、大肆鞭挞,高喊男人发达的肌肉没有丝毫的美感。但在市场的巨大诱惑下,她们又渴望“能拥有一个像父亲一样可以覆盖她们的男人”,这种矛盾不能不说是网络文学创作过分屈从于市场的悲哀。还有一些网络较为熟悉市场游戏规则,他们将笔触紧紧抵住市场、抵住物欲化的现实。于是他们在作品中刻意暴露生活的阴暗面,暴露感官欲望,为读者提供各种刺激。以欲望的顶礼膜拜征服读者、征服市场,很显然这样做大大降低了文学的艺术品位,不能给读者提供以巨大的思想震撼,没有引导读者进行自我人格的磨炼以及对人类进行终极命运的思考。

三、写作形态上的困境和批评缺失的尴尬

网络文学的写作形态,显现了网络作家对传统文学现实秩序的态度:即对传统文学现实秩序的渴望进入、逃离与漠视,表达的是网络作家们对传统文学现实秩序潜在的对抗。传统文学的现实秩序、严密的体制对“话语权”的独 占,使得网络作家不堪重压,只能站在秩序之外仰慕大红大紫的同辈,渴望在文坛获得话语权是其深刻的生存焦虑。于是,他们自主选择了在网络中随心所欲地表达来对抗传统文学的现实秩序。

网络文学写作形态的这种对抗姿态,恰恰表现出对传统文学现实秩序的重视与憧憬。从虚幻的稳匿状态向现实主流靠近,网络文学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个是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两套游戏规则的间离。网络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虚拟的空间中自由地表达、尽情享受挣脱“话语霸权”的“语言狂欢”,以自己为中心 ,快速生产,一次性消费。网络文学创作的非理性游戏规则 ,使得作家们的“创作”失去制约而显得软弱、无力。要实现网络作家在传统文学现实秩序中“落脚安家”的愿望,网络文学创作必须修改游戏规则 ,但修改的结果也就是放弃和背离网络文学的特质。这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结构性矛盾,也是网络文学写作形态的一个困境。

另一个问题是 :文学主题的严重匮乏。通过纸媒体,从虚拟之境走人现实秩序的网络作家,不管愿不愿意,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虚拟时空的游戏规则,必须接受现实秩序的制约。然而就是在网络中获得高荣誉的作家文本,如果将其放在当代文坛上冷静分析,也会失去它们在网络上炫 目的光环,即使像安妮宝贝这样的网络顶级作家,面对王安忆、铁凝,甚至卫慧、棉棉,其文本主题的可阐释性也会显得单一,剩下的只有主题匮乏的空洞 ,无奈地湮没于传统文学创作的优秀文本之中。因此具有革命性的网络写作形态却因其文本简单而沦人尴尬境地;缺少认识价值的网络文学主题,使得网络作家在通过纸媒体进入现实秩序获得“一席之地”的可能性再次受到质疑。这是网络文学写作形态的又一困境。

置根于网络写作形态内的网络文学之双重困境 ,使网络文学良性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失去深度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最终只剩下游戏的外壳,同时与其尴尬呼应的却是创作的沸腾与评论界的沉默和冷眼观照。

文学的繁荣和兴盛是由两部分构成的:文学文本与文学评论。任何一种文学形态的繁荣和兴盛也必然是两方面共同兴盛的组合。就当前网络文学的现状而言,一方面是创作的极度热情,另一方面是评论的冷淡。任何一次文学的繁荣都必然伴随大量理论研究的成果,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需要健康说理、鞭辟人里的文艺批评 ,需要一批学识渊博 、学理讲究、深谙文学规律的文艺理论工作者投入其中,对其进行研究评说,规范引导。理论批评的严重滞后,是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的又一瓶颈。由于批评的缺失 ,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误区和问题导致了创作与接受两个环节脱节、作者与评论者之间关系疏离以及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之间不能相互照应 ,从而使他们之间难以开展对等的对话。亦使网络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难以实现。

与发展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就像站在巨人旁边的婴儿,好与坏只是人们现在的评价。网络文学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创造。借用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 :只有探索着的艺术才是壮丽的艺术 ,只要还有创造的余地,就有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前程。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蓝爱国,何学威.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M].北京:中国文联 出版社,2004.

第11篇

一、网络文学的概以及特征

1、网络文学的概念

网络文学不仅仅是网络与文学有机的结合体,而且也是科学与文艺相互融合的产物。在内容方面,网络文学的题材主要是与网络有关。在传播形式方面,主要是通过网络流传于各大校园中。网络文学在最初阶段只是以一种优美的文字呈现在各个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但是后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文学网站也逐渐的兴起,而网络文学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文学网站所熟知。

2、网络文学的特征及现状

虽然网络文学本质是一种文学。它依然具有传统纸质文学的相关特征。但是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文学样式,与传统的以纸质为媒介的文学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创作的主体更加的平民化与自由化,网络这个空间赋予了每个人平等的权利,只要你有激情都可以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尽情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成为了“大众文学”。第二,创作者可以和文学爱好者进行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巨大的平台进行讨论,激发创作者的写作灵感,网络文学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三,网络文学的形式也更加的丰富多彩,创作者们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得网络文学与传统的文学相比更加多样化但是正网络文学的这些独特的特征也揭示了网络文学不好的一面。由于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学”,所以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情况。网络文学的内容也多数是对现实社会的冷嘲热讽.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当网络文学流行于校园的同时也对校园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与巨大的冲击。

二、网络文学对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

1、对思维方式的解放

广大的青年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这个狭小的圈子中,接受传统理念的熏陶,思维方式往往固定在一个模式中,缺乏创造力。在进行文学创造时无法突破,思维受到传统模式的束缚,只会去按照已有的文学形式进行模仿缺少想象力。但是随着网络文学的出现,网络文学凭借着自身独有的特征使得学生创作的思维方式得到解放。赋予了学生突破自我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思维的禁锢。

2、激发创造欲望

网络文学是一种“大众文学”,爱好文学有文学热情的学生可以以网络文学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才华。网络文学这种新的文学样式吸引了大量的文学创造者,他们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发放到网上,让更多人关注到自己才华,当得到网友好的评价时更能够激发自己创作的欲望。在得到认可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信心。3、释放心理压力校园中的青年学生对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网络文学就如同一面多棱镜,吸引着学生进入这个多元的空间。校园的生活虽然是丰富多彩的但也具有很大的压迫感,学生或多或少都有着压力,但缺少一个可以让自己减压的平台。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学生有了一个可以释放情绪和缓解压力的空间。通过网络文学这个有效的载体,倾吐心声,将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心理得到释放。

三、网络文学对校园文化的消极影响

1、对文学传统语言的异化

语言作为文化与信息的载体.它的规范性十分的重要。由于网络文学的开放性与自由性,网络文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错别字,对于受教育阶段的学生接触到这些文学作品后,会受到错别字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中还广泛流传着粗俗的言语,青年学生将这些粗俗的言语带人校园里,降低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对校园的文化氛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2、对个体价值观的渗透

第12篇

一、读者欣赏的还原与解放

传统的文学欣赏,一方面使欣赏者获得美感体验,另一方面也使文学欣赏渐渐远离大众,变成了许多人望尘莫及的高屋建瓴。网络文学欣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条条框框,网络文学欣赏淡化了传统文学欣赏的某些特质,使文学从文化的金字塔里走出来,走向民间、广场、亿万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对文学欣赏是一种解放与还原,这种解放与还原促成了作者创作的解放与多样。首先,读者欣赏的真实性追求,促使作者率真创作。网络文学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以数字化虚拟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更为接近现实的网文世界,虽在技法上网络文学不如传统文学那么纯熟,深度欠缺,但它体现出的自然蓬勃的朝气和生命力难能可贵。《第一次亲密接触》作者蔡智恒说,网络文学创作“处于匿名状态,比较没有顾虑,如果你已经成名的话再写身边的人,人家自然会对号入座。但因为我是刚开始写作,虚构的成分少一些,真实的自然要多一些”。[1]这种对内心想法的袒露,对生活状态的自由传达,使读者在欣赏时有种真实的和畅快淋漓的真切体验。

其次,读者欣赏的多样性带来网络创作的百花齐放。传统的文学欣赏拥有一套固有的欣赏标准,即主张阅读经典,但网络文学欣赏无唯一性、标志性的“规矩”,网络文学的欣赏只讲心性的解放与个性的张扬。以《诛仙》为代表的玄幻武侠小说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的变革与创新;以可爱淘的《那小子真帅》等为代表的青春言情小说,在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奇文化”的时代享受;以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等为代表的都市小说刻画了一大批城市边缘的“漂泊者”,让读者思考生命的沉重过程。可以说,网络文学欣赏呈现百家争鸣之状,网络文学创作呈百花齐放之态。再次,读者欣赏的主动性,造成网络文学创作的良莠不齐。传统的文学欣赏更多体现为被动接受,但网络文学欣赏活动完全是个体的自主行为,读者可以随心点击阅读,随时沉浸文本,随意表达感受,不用受文字体裁、地域种族、经济收入等的限制,这使读者的主动性得到了史无前例的肯定。在这样的情形下,网络文学良莠不齐,一面是大量佳作的出现,一面是最无厘头、最搞笑、最无价值的作品充斥着网络。网络文学欣赏与创作都是文学在数字多媒体时代的一次变革,我们看到,网络文学欣赏的新型方式与新特点,一方面促进文学朝着多类别、多维度进化、解决了文学众口难调的历史性难题,另一方面也使网络文学作品良莠充斥。总之,大浪淘沙式的网络文学欣赏,虽然发展过程曲折坎坷,但前景美好。

二、读者介入下的“作者悬置”

读者介入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文学主题、语言、审美等层面上,读者介入对文学创作的一个深刻影响是使文学的主体性颠覆。如果说主体性文论已经造成对传统文学的观念宰制,那么,相对于网络写作来说,文学依托的主客二元论及其相互关系都被置换了。“主体地位的丧失”、“主体双重化”、“主体去中心”、“网络写作的主体间性”等对写作主体的质疑声不断出现,主体在网络写作中发生根本改变。罗兰•巴特就否定了主体相对于文本拥有的“作者”地位,他在《作者的死亡》中认为文本只是种种话语片段的交织、结合、对话和竞争,没有哪一个话语片段享有优先权,甚至宣称“作者死了”,这句解构主体的谶语在网络写作中被验证为“作者悬置”。网络文学的创作成了一种文学普泛化创作,网络给予每个人发言的机会,使传统文学的个人宣讲变成了网络的“众声喧哗”。作者与读者可以完全自由地交流和互动,甚至可以自由地转换角色,二者之间的间隔被消解了。相对于纸质一次性书写,网络写作的不仅是“可读”文本,而且是“可写”文本。文学接龙小说的创作,就是对主体中心建构最彻底、最露骨的颠覆。再有,网络打破了传统文学严格的运作机制,作品的发表不再是苛刻的遴选,不再是严格的检查。只要你有兴趣,就可随心所欲地发表任何一件“作品”。传统文学作家的地位被彻底解构了。作者不能再以代言人的身份为人立言,只能是众声中的一种。由于作家主体性的虚席,文学文本原来由作家独立构思具有整体品质的人物、性格、主题、情节、文体、语言、风格等等,都被解体了,都不一致了。这样看来,网络文本成了网民共有的精神和智慧的结晶,网络文学的主体成为可变的———集创作、续作、讨论三位于一体的新型创作模式。文学的主体性就这样被消融了,但很有意思的是,虽然网络文学的“主体悬置”对作者的地位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网络文学作者们对此显得不在乎。典型的如文本的署名权,作者都是匿名写作,取一个稀奇古怪、吸取读者的名字,如:安妮宝贝、E见钟情、西门秋水、新唐米娜……“在很大程度上,在场活动的‘第一作者’更为关注的是参加者数量的多寡以及有多少新奇的故事发展和结局,而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标准就看是否热闹。”[2]最旺的人气指数,成了网络创作者的追求目标与动力。因此,我们看到“主体悬置”对网络文学主体没有形成多大的冲击,相反,文本越是被讨论、被更改,主体越是被悬置,被去中心,作者越是焕发出高涨的创作热情。

三、读者介入下的文学批评转变

传统的文学批评偏重伦理道德、社会历史和审美立场,侧重从纵向维度分析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对传统的文学批评模式提出了挑战,网络文学的批评问题已成为现今文学批评领域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们还无法构建网络文学的批评模式,但这并不影响考量读者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影响。传统的文学批评主体是专业性较强的批评家,他们有较多的文学理论知识,长期从事文学批评,能恰当运用各种批评手法。网络文学中读者的接受和反馈对作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仁智各见的读者成为了网络文学的批评主体,他们文学理论相对缺乏,没有批评理论的实践,只是一种感性的、即时性的心理感受的在线式批评,偏重于私人感情或者说个人情感的流露。但是,这样的批评时效性很强,这种批评往往能给作品增添很多有效的信息,对作者的创造也有很大的影响。加之网络的匿名性,批评者和接受者没有了人际困扰和权威压力,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观点。同时,网络文学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和发表资质的认可制度,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发表批评意见的地方。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关于网络文学的批评停留在“在线式”批评与“非在线式”批评。欧阳有权也是将其置身于在线批评中,关注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互动产生的效果,把网络文学的批评归结为:“感悟式批评、趣味式批评、颠覆式批评、眼球式批评。”

当代学者谭得晶在《网络文学批评论》中站在感悟式角度就指出,网络文学领域内正在掀起一场批评的狂欢,“无数的哄笑、无数的批评,无数的反批评、无数的反批评的反批评……”[4]。刘克敌教授从网络文学作品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读者的情感反馈,批评推荐等角度提出了一种合适的网络文学发展的批评模式———“‘距离批评模式’即零距离批评、近距离批评和远距离批评”[5]。任何一种网络文学批评都离不开读者,读者是网络文学批评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要素。及时的读者批评让作者及时了解读者们最需要的方向,避免了创作的作品无法让读者们接受的现象。但也不能忽视,由于批评的缺失,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误区和问题,导致创作与接受两个环节脱节、作者与评论者之间关系疏离,及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之间不能相互照应,从而使二者间难以开展对话,也使网络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难以实现。

四、读者介入下的文学创作新范式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观念或者艺术惯例呈现出了很大的超越与挑战,我们仍然从创作者与读者的角度看网络文学呈现的文学创作新范式。首先,读者介入创作,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性,使得文学主体的神圣地位散失。传统文学的传播是文本与读者的单向传递,读者对此只有屈从。网络文学的交互性使欣赏活动有了更多的自。读者不仅仅只是阅读的身份,还作为自由的写作者侧身其间。就如马克•波斯特指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区别因电子书写而崩溃坍塌,一种新的文本形式因此出现,它有可能对作品的典律性甚至对学科的边界提出挑战。”

这种文学创作模式的变异,在文学构思上打破了传统个人化的艺术思维,实现了互动式写作,表现出写作的任意性与零碎性,而无从构思,从而,文学主体性散失,需重新探讨文学的主体及主体特征。其次,读者介入创作,文本的艺术性存在不确定性,文本的唯一性散失。传统文学作品多是个人构思的产物,一旦创作完成,就是一个独立作品,任何欣赏和解读都无法对文本结构进行更改。而网络文学作品,由于载体功能,读者可以根据需要读到不同的文本,可以采用剪接和拼贴等手段,不断进行“创作”,最终导致文本无限地延展,使得文学作品本体没有唯一固定性,文本存在是一个不断被创作的文本,文学的本体唯一性不复存在。再者,读者介入创作,文学艺术的韵味与意境的深层体验减弱,文学能指所指的张力缩小。网络文学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把光色声像融为一体,成为视、听、读等多种艺术因素的组合,这对于创作者的充分表达和接受者的全方位观赏都有极大的诱惑力。但这使得网络文学面临着成为纯然自足的符号世界的危机,文学蕴含的再现与表现难以体现,想象与联想难以形成,文学变得不再追求意义的拓展和延宕,这样的代价就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张力大大缩小,读者难以品味、感悟和省思作品,对艺术韵味与意境的深层体验变得荡然无存。在网络技术与艺术创新的关系问题上,引起很多学者的反思和批判,这里我们仅从读者介入视角探讨了网络文学对传统文艺理论的超越与挑战,因而,要重新审视已有的文学理论,构建新的网络文学观念,既要考虑文学的内在规律,又要涵盖网络文学的多媒体技术和文学与艺术融合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五、结语

第13篇

从给传统文学形成一定冲击,到与传统文学相互抗衡,再到把传统文学挤到一边,网络文学在取悦读者、形成新的文流方面,所展示的态势可以用“汹涌”来形容。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曾发生过形式之争、价值之争等诸多争论,但“文学即人学”,公众选择网络文学,是时展诸多必然中的一个。讨伐网络文学空洞、俗气,和批评传统文学落伍、乏味,一样同属于无意义的行为。主流文学评论家们应该放弃将两种文学形式继续树立成对立面的做法,多探讨一些文学在当下的功用,给未来的文学发展指出出路。

坦白而言,在主流文学评论家眼里,网络文学仍然是“不人流的文学”。他们虽也经常对网络文学发表观点,但却多是以高高在上的口吻指点一番,缺乏对网络文学诞生、成长、壮大过程,乃至成为公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深入的了解。包括作家协会在内的各级官方文学组织,也进行过吸纳网络作家为会员、举办网络文学研讨会等活动,但多流于对网络文学的粗浅认识,是一种形式主义。可以说,在面对生生不息、异常繁荣的网络文学时,国内的文学组织和主流文学评论家们,是集体失语的。

以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例,起点中文网是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阵地,在2008年百度搜索排名前五十本小说中,有四十本来自这家网站。在百度总结的年度五十个关键词中,更是有八个和这家网站有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它说明网络文学不但成为了文学消费市场的主流,也发散到人们的文化、娱乐、精神生活中。它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而和其他文化消费品一样,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的出现让文学在短短的时间里打开了无数个出口,文学早已经不是圈子化的纯文学杂志和小众气味浓厚的报纸副刊,文学的面孔因为渠道的增多没有模糊反而变得清晰,文学不再是耽于风月的棉被和枕头,它可以在这个时出自己的啸声。首先是文学的大众化才导致了它的边缘化,这未必见得不是好事情,文学不再是高贵的花瓶,而成了平常人家屋檐下的陶罐,我们可以用它来承接思想的雨水。文学可以成为提篮叫卖的消费品,可与此同时,也成了维护人们表达权利的一种利器。

网络文学的魅力还在,这毋庸置疑。正如媒体所发现的那样:网络文学在登堂入室,网络作家派头十足,网络读者趋之若鹜,文化出版、影视动漫等产业紧盯着网络文学这块肥肉。但正是网络文学的市场化,才使得它不像我们曾经熟悉的那个网络文学了。

第14篇

关键词:网络文学作品;网络经济权益;法律保护

一、网络文学作品网络经济权益的概况

来自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预计在2015年,网络文学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70亿元。网络文学已成为增长最快的互联网细分产业之一,构建完善的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体系,保证作者的合法权益,特别的网络经济权益,对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笔者把网络文学作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网络文学作品是指一切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狭义的网络文学作品仅指以获取电子收入在特定文学网站发表的长篇连载网络小说。本文探讨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网络经济权益保护,主要指狭义的网络文学作品。其原因如下:首先、广义网络文学作品中,诗歌、散文等篇幅有限,想在网络上获取经济利益不太现实,至于小说,很多小说因为其发表的网络站点并非以运营网络文学营利为目的,相关体系不完善,想要在网络上获取经济利益很困难。其次、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指得就是狭义的网络文学的井喷式发展,诞生出了如唐家三少等一大批年收入几千万的网络文学作家,和广义上的网络文学关系不大。最后、狭义的网络文学已创造出了较完善的营利模式,而广义上的网络文学,创造出完善的营利模式任重道远。因此,如果要论述广义网络文学的网络经济权益保护,和事实情况严重不符,未免牵强附会,有违专业精神。网络文学作品的网络经济权益,即网络文学作品在网络上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目前获得其经济权益的方式为‘VIP上架模式’,即网络作品先给读者免费阅读,到一定字数后进行上架,变成VIP作品,后续章节需要付费才可阅读,一般为3-5分/千字。依靠庞大的读者数量,积累起丰厚的钱财。严重的盗版侵权问题,成为了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网络经济权益最大的敌人。创世中文网总编杨晨曾感慨过:“如果没有盗版存在,我们作者的收入可以提高十倍。”而现实的情况是,看正版的读者数量往往只是看盗版的读者数量的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二、网络文学作品网络经济权益难以保护的原因

(一)本身属性带来的困难网络文学根植于互联网,除了具有文学作品的特性外,必然具有互联网的特性,而这些互联网的特性,必然导致其版权保护,特别是作者网络经济权益的保护,相比传统文学,要困难得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点。1.传播快速性。网络文学以网络为载体,必然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网络作者上传作品至互联网后,无论读者身在何地都可通过网络即时阅读。无需向传统文学那样,需要出版发行读者才能看到。这就导致很多时候,侵权行为一旦发生,根本无法像传统文学那样采取止损的错失。2.侵权者盗版难度低,成本低。网络作品于网络,想要盗版它,只需要复制粘贴即可,不需要拥有专业的技术水平,更不需要太多的财力和精力。反观传统文学行业,想要盗版一本书,只需要拥有一个印刷厂,成本比盗版网络文学要大得多。这是导致网络作者著作权,特别是网络经济权益被严重侵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3.维权难度大,成本高。网络使得信息传播解除了国界和距离的限制,现实中的千山万水,在网络中只不过只隔着两块屏幕。这意味着权利人与侵权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相隔万里,甚至是不同国家,这无疑导致了权利人举证异常困难和高昂的维权成本。(二)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的相关法律缺失在立法现状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网络传输带来的著作权侵权问题日益浮出水面,200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4月21日国家版权局第1次局务会议通过《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2013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决定》。这些法律法规相互配合,一起构建了一个保护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和相关经济权益的基本法律网。但是即便如此,我国在对网络商业小说侵权问题的保护方面,依然是远远不够的。

三、对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网络经济权益的完善建议

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特别是保护被侵犯最严重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网络经济利益,对于促进我国的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网络文学作品:(一)建立良好有效的维权机制在网络世界里,因为得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侵权行为可能远在千里,想要找出侵权源头和侵权人,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和复杂。因此,传统的维权机制,在网络文学作品侵权方面,肯能会存在重大瑕疵,应当建立属于网络文学维权的有效机制,让权利人能够有效快捷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加强立法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虽然对于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的竞技权益有所涉及,但非常笼统和模糊,很多地方甚至缺乏可实施性,应该颁布更加具体的法律法规加以保护。(三)建立有效的打击网络文学盗版的机制盗版作为网络文学的毒瘤,只有铲除它,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文学的相关权益,特别是完全依赖于网络付费的网络经济利益。相比打击传统文学盗版的行为,更需要全国相关机构的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以目前打击盗版的机制,应对网络文学侵权,显然是有严重不足的。

[参考文献]

[1]马季.网络文学遭遇“版权困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

[2]陈邦武.网络出版的发展与网络版权保护川[J].科技与经济,2008(4):41-43.

第15篇

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将不会再有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概念区分网络文学的意义,使“全民写作”逐渐变成了现实,文学的门槛降低了,走向文学的道路变得更加宽阔和多样

“从当年的BBS开始,我们第一次发表了一行行抚慰心灵的文字。网络文学的大门从这里开始打开。十年过去了,网络文学已经由当年散乱的心灵絮语,成为一个浩瀚的文字海洋。数十万作者在这里创作,数千万的读者在这里读书。”——这段宣言式的文字来自“网络文学10年盘点”官方网站,风格一如网络文学本身,沾染着青春似的嘹亮和忧郁,走在我行我素和渴望认同的矛盾地带。今天,网络文学已经以一强之势立足文坛,网络平台也开始成为所有文学形态的重要载体,网络与文学,早已不再是互相独立的个体概念,我们从它们不断交融的态势中,不仅感受到了网络的巨大能量,同时也发现了文学的新生命。

6月25日,在中国作家协会指导下启动的“网络文学10年盘点”活动在北京闭幕,这次活动被认为是中国网络文学诞生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评选活动。第一代网络小说和网络作家的名字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记忆中。

十年更迭,因为网络的出现,文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期,如今,变革依然在进行。泥沙俱下的网络文学从完全孤立在体制外,到传统文学不愿认可又不得不去了解它,再到两者开始相互渗透彼此借鉴,这中间的过程,痛并快乐着……

网络作家:从业余到专业

“纠结”,是网络流行语。网友们喜欢用它来形容自己复杂的心情。谈起网络文学,许多人大概都会觉得很“纠结”。

记者认识几位文学评论家,过去几年来,他们都写过有关网络文学的评论文章。作为生存在传统文学生态里的评论者,尽管略有关注网络文学的动态,但是,他们仍然坚持把传统文学看作文学的正统,网络文学与生俱来的草根性和日益浓厚的商业气息,使其始终无法进入评论界的主流视野。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坛和图书市场上分得的蛋糕越来越大,单单起点中文网一个网站就拥有19万签约作者,日均6000篇作品被上传,面对这样的情况,评论家也好,整个文学界也好,已经不可能再将网络文学孤立于体制之外。

曾经有网友说:“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网络作家的社会地位低下。网络作家在网络文学圈子里是神,因为这是他的领域,但是,一旦走出网络,就不是他的领域了!”这样的慨叹,在当下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

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张威,网名“唐家三少”,是著名的网络文学“四驾马车”之一,走出网络,他依然“笑傲江湖”。不久前,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自己对作家的看法,他说:“作家该怎么区分呢?出版作品就算?加入作协就算?这个看你怎么看,传统作家该做的我们也做了……而且,传统与网络该怎么区分呢?发在网络就算网络作家,传统出版就是传统作家吗?现在传统作家也在网络首发,我们的书也出版。”的确,如今,许多网络以写作为职业,与专业作家无异,他们不再是网络文学初诞生时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张威说自己的写作很有规律性,每天写1万字左右,全年无休。这种工匠似的写法,算文学创作吗?这是传统作家向网络作家提出的质疑。不过,对于网络作家来说,这是他们的创作模式,就如同传统作家也有属于自己的创作模式一样,而创作的成果究竟算不算是文学,则应该由读者给出答案。让网络作家越来越有自信的,正是与日俱增的读者。

或许,在数字时代的今天,传统的眼光确实需要一个更新的、更大的视角。

网络文学:也有不少闪光点

6月15日,由《文艺报》和盛大文学共同主办的“起点四作家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的评论家提出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肯定性观点,比如,“网络文学作者确实是才华横溢”、“网络文学的灵动性最值得珍视”、“网络作家的出现代表伟大时代的起始”等等。《中国文情报告》的主编白烨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他在评价“我吃西红柿”的玄幻作品时,认为是将文学性、传奇性和游戏性相结合的力作,小说的内容具有文化意韵,并不是简单地写故事。可以说,这些观点都在从一个侧面肯定网络文学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的存在对文学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事实上,网络文学中也的确存在着优秀的作品,并且集聚着蓬勃的文学力量。其中,网络诗歌便十分具有代表性。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上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歌热潮。根据不完全统计,“5·12”后短短两个月内,网络上发表的赈灾诗歌多达10万余首。其中,如:《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等诗歌被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转载,有人甚至评价说“5·12”后的网络诗歌创作,是汶川大地震留给世界的特殊财富。

罗继仁是《诗潮》杂志前主编,退休后依然致力于诗歌创作和研究,他收集了数百个诗歌网站,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每天都坚持上网浏览,关注网络诗歌创作,他认为,真正的好诗在民间。网络为诗歌找回了民间性和草根性,上网看诗,甚至会让人感受到上世纪80年代全民皆诗的气氛。

同时,网络文学仍然存在许多令人诟病的地方,比如文字功底不高、缺乏思想性、题材狭窄、过于迎合大众等等,但是,也不应该忘记,每一样新生事物总是要经历成长的过程。作家余华曾经表示,一些网络文学的水平令他联想到大学生自办的杂志,是不够成熟的文学。不过,他也肯定了网络文学的意义,因为它们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自由。作家莫言则认为,文学的神圣性因为网络而消解了,但,网络也使“全民写作”逐渐变成了现实,文学的门槛降低了,走向文学的道路变得更加宽阔和多样。

文学将是“网络上的文学”

近两年来,门户网站纷纷开设文学板块,连载文学作品,其中不仅仅包括网络文学,还有大量的传统文学。现在,几乎没有哪一个作家不用电脑写作、不浏览互联网、不开博客、不用电子邮件,他们也在日益依赖网络提供的诸多便利。传统作家们在个人博客中发表的日志,随时可以结集出版,正如“唐家三少”所说,传统与网络该怎么区分呢?恐怕已经越发难以区分了。有评论家已经提出,“网络文学”概念正在外延,未来的一切文学可能都将成为网络文学。

作家蒋子龙的长篇小说《农民帝国》于去年年末出版后,在多家网站进行连载。以腾讯网为例,截至6月25日,已经连载到第四部分的第117节。网友通常会选择更新速度较快的网站追读,并且会边读边在网页上留下感想,从这个角度来看,《农民帝国》也可以被称为网络上的文学。网络为传统文学提供了更广泛的读者群。

网络文学研究专家马季认为,未来,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将不会再有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概念区分,文学大家必将诞生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融合的一代人中。作家陈村被认为是最早走进互联网的传统作家,在他看来,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今后的作家都将是网络作家,可能都会在网上首发作品,这个状态将在多久之后实现,可能无法确定,但是方向是一定的。

歌手崔健在专辑《新路上的摇滚》里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网络文学的下一个十年将会怎样?文学的下一个十年将会怎样?虽然难以预料,但却值得期待。

链接

网络文学关键词

1998年:榕树下的崛起。“榕树下”被喻为网络文学第一站,它的网络原创精神使文学真正成为了大众的文学,韩寒、郭敬明等一大批网络作家,都是起步于“榕树下”。

1999年:第一次网络文学大赛。“榕树下”举办第一届网络文学大赛,“三驾马车”(李寻欢、邢育森和宁财神)的称呼首次出现在传统媒体上。

2000年:繁体市场拓荒。繁体网站鲜网发掘了各个领域具有潜力的作家新人,几乎九成的优秀网络小说都是鲜网首发。

2001年:天涯群英荟萃。2001年4月,王怡在天涯社区发表《二十世纪之乱臣贼子(一)》,引起极大反响,天涯社区逐渐确立了第一华语社区的地位。

2002年:新锐幻剑书盟。幻剑书盟由多个文学书站合并而成,开创了网络奇幻、武侠盛世。

2003年:起点争霸。起点中文网获得2003年全国个人网站大赛第一名。至此,起点中文网正式崛起。

2004年:盛大收购起点。2004年,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宣布以现金形式收购国内领先的原创文学门户网站——起点中文网,标志着网络文学正式商业化。

2005年:职业作家体系的尝试。2005年3月,起点中文网正式推出“起点职业作家”体系,对有志向成为职业作家的优秀作者实行“保底年薪制”,此后,起点书库存书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

2006年:个人网站时代的终结。天逸文学正式关站,标志着2000年开始兴起的个人网站时代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在收购浪潮中被注入强大资金的商业网站。至此,网络文学开始进入成长期。

2007年:门户进军原创文学。这一年,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等,开始设立文学板块,并开始实行收费阅读制度,原创网络文学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