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肝病预防与治疗范文

肝病预防与治疗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肝病预防与治疗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肝病预防与治疗

第1篇

近年来,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是靠日益完善的血液检查来完成的。最简单和常用的检测方法是丙肝病毒抗体的测定。由于这种测试是一种间接的检测方式,它无法测定病人是初期感染(急性)、长期感染(慢性)或者已经康复。一般来说,如果经初步检测丙肝病毒抗体为阳性的话,则还需进行更为精确的丙肝病毒的定性测验和定量测验(HCV-RNA)。这些测验可直接测定血液中病毒的存在与否,以及病毒的数量。这些测定方法在近年来已经越来越精确了。

如果患者被测定为丙肝病毒阳性的话,那么下一步就要确定被感染者是否已经发展到丙型肝炎阶段。肝功化验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如果患者的转氨酶升高,则说明他的肝部已经发炎了。如果患者已经转为慢性丙肝的话,则应做进一步的治疗。如果肝功能正常的话,则表明患者可能还未发展到肝炎阶段。这时应在一年内进行数次复查。如果肝功一直正常的话,那么检查次数可以减少,一年一次就够了。

相对于乙型肝炎来说,丙型肝炎的症状比较温和。但是丙肝对人健康的损伤却是非常严重的。研究表明,被丙肝病毒感染的人,有70%的人会转为慢性丙型肝炎,有55%的人会在二三十年内变成肝硬化,有3%的人会由于长期感染而死于肝癌或肝硬化。

现代医学是如何治疗丙型肝炎的呢?现在治疗丙肝最常用的药物是干扰素和利巴韦林(Ribavirin),这两种药合用的有效率大约为40%―80%左右。如果利巴韦林对某些病人有副作用的话,那么这些病人可以单独使用干扰素。但是单独使用利巴韦林对丙肝没有疗效。

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对病人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最常见的症状是与流感相似,如发冷、发热、头疼、肌肉和关节疼痛等。这些症状在治疗初期比较严重,随着治疗的进展会逐渐减轻。后期的副作用则包括疲惫、掉头发、情绪化、以及心情不好等等。副作用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甲状腺疾病、自杀倾向、急性心脏衰竭或肾衰竭、血液感染等等。有严重副作用表现的人比较少见,一般不超过患者的2%。其中因肝衰竭和血液感染而导致死亡的患者则极其少见。此类死亡多发生在肝硬化病人之中。据统计约有40%的丙肝病人由于严重的副作用需要减少干扰素的剂量,约有15%的病人需要停止使用干扰素。另外利巴韦林也能引起严重的贫血症,这一点也需要十分注意。

第2篇

[关键词] 脂肪肝;成人;发病率;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052-02

有调查显示,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高达15%,上海、北京、广州脂肪肝患病率更是高达25%,且呈现年轻化趋势[1-2]。冬季天气寒冷,食量增加、运动量减少的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脂肪肝发生的机会[3-4]。为探讨分析成人中脂肪性肝病患病情况与治疗效果,现对2011年2月―2012年4月在该院体检的1 250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该院体检的1 250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40.23±6.22)岁。男650例,女600例。

1.2 诊断方法

在脂肪肝的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选择PHILIPsonosite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3.5 MHZ,患者取仰卧位,探头由剑突下纵切和横切,然后于右肋缘下纵切和横切,再沿各肋间隙向下逐一横向滑动扫查,必要时经背部途径探测。

1.3 治疗方法

脂肪肝患者采用药物综合治疗,首先口服维他命C,0.2 g,1次/d;然后应用凯西莱0.2 g加入10%葡萄糖250 mL中稀释静滴,1次d,治疗7 d。

1.4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超声提示脂肪肝消失;有效:治疗后超声提示脂肪肝程度减轻;无效:超声提示脂肪肝无变化[5]。同时在治疗前后检测脂肪肝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脂肪肝患病情况

经过测定,1250人体检发现脂肪肝60例,其中重度6例,中度24例,轻度30例,发病率为4.8%。

2.2 临床疗效

6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

2.3 肝功能指标变化

本文患者经过治疗后,ALT与AST水平都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被比喻为体内的“化工厂”。其主要功能包括营养素的加 工和储存、酒精的代谢、有毒物质处理和制造胆汁。肝脏健康与饮食息息相关。近年来,与饮食因素关系密切的脂肪肝已被证实可导致肝硬化,并最终发展成肝癌。此外,不合理的用药以及长期过度劳累、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影响肝脏健康。脂肪肝作为一种常见病症,已成为由现代生活方式不良所导致的典型病症之一。长期熬夜、爱吃快餐、不爱运动和经常饮酒的人群易患脂肪肝,且多发于中青年,男性患者达到患者总人数的80%[6]。大多数普通患者都是由于肥胖或饮酒导致的,因此脂肪肝不同于其他病症,可靠患者自己的意识和生活方式改变来实现脂肪肝的治愈[7]。从病理上分析,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肝脏脂肪代谢障碍,致使脂类物质的动态调节平衡失调。脂肪异常堆积在肝脏组织细胞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脂肪滴,使肝脏肿大并呈现出黄色[8]。同时脂肪肝的某些病因,如饮酒、营养不良、药物及毒物质损害等,既是脂肪肝的发病因素,也是肝癌的发病因素,因此,脂肪肝对肝癌的发生有一个助动因素,可增加 癌变的几率。有充分的研究表明,慢性脂肪肝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关系密切。无论慢性脂肪肝的病因为何,部分患者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首先造成脂肪肝,如仍持续大量饮酒,则可经酒精性肝炎导致肝硬化。

我国脂肪肝病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脂肪肝患病率达到20%~25%,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脂肪肝早期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因而经常被忽视。事实上,脂肪肝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是一个潜在的终生性疾病,可以影响心血管、呼吸、内分泌、胃肠、泌尿、神经、肌肉骨骼、皮肤脂肪组织、免 疫等全身各个系统。该研究经过测定,1 250人体检发现脂肪肝60例,其中重度6例,中度24例,轻度30例,发病率为4.8%。在治疗中,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都非常重要,包括戒烟、戒酒、饮食和运动等,而饮食与运动是重中之重。在饮食上,应注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酒,合理控制饮食,遵循高蛋白、高纤维、低糖、低脂肪的饮食规则,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吃甜食、煎炸食品、肥肉和胆固醇含量较高的动物内脏等食物。大量饮酒者、肥胖者、型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长期服用损肝药物者,以及有肥胖症、糖尿病或脂肪肝家族史者最好每半年或一年做B超检查肝脏,尽早发现脂肪肝。该研究6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治疗后ALT与AST水平都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本地区成人脂肪性肝病患病率比较高,临床上要加强药物控制与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9,22(2):106-107.

[2] 胡世红,涂强,汪彪. 23 965例成人中脂肪性肝病患病情况[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794-1986.

[3] Day CP,James OF.Steatohepatitis:a tale of two“hits”[J].Gastmen.terology,2008,114(4):842-845.

[4] Park SH,Kim BI,Yun JW,et al.Insulin resistance and C0ractive pro.tein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nonobese Asian men[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19(6):694-698.

[5] 陈跃飞. 肝硬化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949-951.

[6] 方继伟,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现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1(2):120.

[7] 曾民德.降血脂药物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8(2):116-117.

第3篇

【摘要】: 肝硬化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有效预防和治疗肝硬化并发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三四十年来,虽然对肝硬化并发症的处理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在我国临床上仍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了解和掌握有关新知识能很好的提高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硬化;并发症;预防;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病情演变的最终结局,加强对肝硬化的的正确认识,一旦出现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肝硬化可能会引起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肝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是门脉高压和肝衰竭的临床后果,加强和重视对肝硬化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死亡率。然而在我国许多有效的防治方法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因此,为了提高临床医师的治疗水平,我们专门组织了有关专家为我们讲解预防和治疗肝硬化并发症的新知识。

1 肝硬化的自然史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它的自然史特征性的分为:一个是“代偿期”肝硬化的无症状期,然后出现一个快速进展期,主要的表现是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硬化并发症有多种,如曲张静脉出血、腹水和胸水、感染、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肺血管异常、原发性肝癌等,其中曲张静脉出血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下面将一一对这些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很和治疗措施。

2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

食管胃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门体侧枝循环,容易破裂导致大出血,是肝硬化最致命的并发症,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主要原因是门静脉高压,肝脏功能储备及肝静脉压力梯度是决定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平时应注意避免坚硬、油炸、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曲张的食道静脉造成大出血,生活上应注意多休息,加强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

2.1  预防第一次出血,对于没有食管胃静脉扩张的肝硬化患者则应该每两年做一次胃镜,而已有轻微静脉曲张者则需要每年做一次。目前尚无有力的证据表明受体阻滞剂可以防止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但是非选择体阻滞剂和内镜下套扎疗法(EVL)都会让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首次出血风险降低60%附近,并且两种治疗方法的生存率非常相似。对于轻度静脉曲张患者来说,如果肝病仍在恶化性进展,同时有可能从受体中获益。则我们应该选择前者。同时还没有充分证据支持硝酸酯单独或与受体阻滞剂联系来预防静脉曲张第一次出血。而对于中重度静脉曲张和不能耐受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应进行套扎疗法, 套扎疗法应每1~3周一次直至血管堵塞,其后1~3个月复查内镜,如无静脉曲张复发则每6~12个月再复查一次。在此基础上问题应该不大了。

2.2  急性出血的处理,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线治疗措施包括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循环复苏、联用血管药物和内镜条件下治疗等等。抗生素现已成为了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治疗措施,因次对肠道菌群的长期调控有助于降低门压。食道静脉曲张单纯发生于静脉、小隐静脉或者其属支的一种疾病。深静脉的功能是正常的。

2.3  预防再出血,发生第一次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存货下来的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几率相当高,同时伴有更高的死亡率。没有进行一定预防措施的患者应采用选择性受体阻滞剂、EVL或者二者联合。如果不能耐受选择性受体阻滞剂或有使用不方便者,则只能做EVL。如果这些措施都行不通的话,则需进行TISS或对小口径(直径

3  其他并发症的防治

3.1  腹水和胸水,具有腹水(或)肝性胸水的肝硬化患者均应该进行肝移植评估。轻或中度肝硬化腹水患者,在低钠(70~80 mmol/d)的基础上,使用螺内酯(40~100 mg/d)必要的时候每周可以增加一次剂量并联用呋塞米,最大推荐剂量螺内酯300 mg/d、呋塞米140 mg/d。张力性腹水和难治性腹水则考虑每2~3周大量排放腹水(>6 L)一次,同时每放1 L腹水静脉补充6~8 g白蛋白。对于肝功能良好、年龄小于70岁、没有肝性脑病的患者亦可考虑TIPS。肝性胸水的治疗策略亦为低钠饮食和使用利尿剂,胸水总量大于3L时可进行治疗性放水,以上治疗措施效果不好者亦可考虑TISS。肝硬化腹水治疗方法细胞治疗法(CBSCs疗法)细胞治疗的特点包括:(1)细胞治疗能够修复受损的组织器官;(2)细胞治疗的供体可以是自体,也可以是异体;(3)细胞移植疗法(CBSCs治疗)适用于所有细胞损伤性疾病;(4)从Cord Blood提取的细胞用于细胞治疗时可以忽略HLA配型问题。

3.2  感染,住院肝硬患者,特别是那些胃肠道出血患者,是细菌感染的高几率人群,最常见的感染是SBP。对于那些因为胃肠道出血并且腹水穿刺的患者需要短期给予预防性治疗。三代头孢菌素是起始治疗急性SBP的一种选择,对于那些在48小时内无改善的患者,需考虑细菌耐药、继发性腹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可能。一旦发生过SBP,给予口服诺氟沙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现症感染的同时发生肾功能不全者需要给予附加的白蛋白治疗。

3.3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治疗的关键程序在于基础肝病和意识恢复,早期治疗的效果远比昏迷期者好。及早的识别并且纠正或去除诱因是治疗的基础,是任何药物治疗都替代不了的。口服不吸收仍是治疗的最好方法,应用支链氨基酸的目的是维持正氮平衡还是改善症状?这些微生态制剂的疗效目前仍存在争议。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肝硬化患者除可用胰岛素外,还能用鸟氨酸门冬氨酸、阿卡波糖等等。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发挥核心作用。炎症及其媒介物质在氨对脑的作用中发挥协调作用。通常给予的降氨措施如口服或者注射乳果糖,限制蛋白饮食并无有力证据支持其结果。尽管肠道是氨的重要来源之一,氨大部分是由摄入的谷氨酰胺经过新陈代谢产生的,但肝性脑病时很大一部分氨是由摄入的谷氨酰胺体内代谢产生的。在肝衰竭时,肌肉成为氨解毒的唯一器官之一,肾脏尽管是产氨的重要器官,但其同时具有从产氨变为清除氨器官的转换功能作用。

3.4  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前性衰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真低血容量”败血症、Ⅰ型肝肾综合征(HRS)等。肾前性衰竭亦可由甾体类抗炎药物或造影剂导致的。如能恢复肾脏流血灌注则肾前性衰竭是可逆的。治疗的目标是纠正肾脏的低灌注,且液体替换疗法可用来治疗非HRS型肾前性衰竭。Ⅰ型HRS患者生存期很短,肝移植是治疗的最佳选择。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具有持续低流率替代肾小球滤过的特点并可在床旁进行急救它系采用高效能小型滤过器及由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插入留置静脉导管以及选用前臂静脉内直接穿刺术建立血管通路血液从股或颈内静脉用一血泵推动血液引入滤过器依赖血液在滤过器内存在静水压力差作为动力每小时可超滤600~1000ml体液然后血液经滤过器静脉端经前臂静脉回输到体内如此24h不断进行超滤每天可清除水分10~20L这样可防止急肾衰少尿期体液导致肺水肿并保证了静脉内高营养疗法该方法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甚微亦为其主要优点之一故特别适用于既不能做血液透析亦不适宜腹膜透析的急肾衰。

3.5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有多种因素,据有关调查显示,病毒性肝炎、肝硬变与肝癌关系密切。一项具有前瞻性的试验显示,拉米夫定能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干扰素能避免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目前推荐每4个月一次AFP联合腹部超声检查作为肝癌的第一筛查方案,早期筛查可以在发现HCC时应该采用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各种不同筛查方案之间的性能比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摸索。肥胖和糖尿病是新发现HCC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其在目前HCC发展趋势中的作用还不明。

参考文献

[1] 熊亚波.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12,(16).

[2] 屈振亮,崔乃强.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展和前景[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2).

[3] 马风兰,满都拉.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

第4篇

[关键词] 仔猪 大肠杆菌 感染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46-02

1 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分析

寄生在人体或家畜大肠内的大肠杆菌通常是无害的,能够促进肠道消化和营养吸收。但是其中有少数的大肠杆菌菌群对机体有害。而有害的大肠杆菌感染仔猪的肠道后,会产生毒素,进而带来病症。这些毒素是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而致病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就是典型的致命菌群。这种病菌的特点是繁殖迅速,正常温度(37摄氏度)和湿度就能迅速繁殖。因此大肠杆菌感染致病具有发病快和传染快的特点。但是,庆幸的是这种病菌在高温下,例如60度的温度,15分钟后,这种病菌就会死亡,常见的消毒剂也可以有效杀死。这些基本病菌基本性状,为养猪厂预防和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提供了根本理论。

2 仔猪大肠杆菌感染后的常见病状

从仔猪出生后的整个仔猪生长期内,大肠杆菌感染都可能发生。从仔猪日龄最早开始往后历数,仔猪1-7日龄的仔猪被感染后多为仔猪黄痢,10-30日龄左右感染后是仔猪白痢,断奶后到育肥猪时期感染大肠杆菌会表现为水肿病。

在仔猪1-7日龄时,感染大肠杆菌病,也成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急性的,高度致死性的肠道传染疾病,也就是仔猪黄痢。病患仔猪表现为剧烈的腹泻,有黄色或者黄白色的水样便,因为仔猪机体弱,没有抵抗力,连续腹泻后会快速脱水死亡。对死亡仔猪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肠炎和败血证,但是并没有其他病理变化。这也是猪大肠杆菌的危害严重性之一,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会给猪场带来严重损失。带病的母猪是主要的发病病原,因此一旦有仔猪发生感染,那么患病仔猪啃咬,粪便污染饲草,被其他仔猪接触,会迅速传染开去,往往是一整窝仔猪都会感染,并快速死亡。病猪临床解剖可以发现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小肠粘膜红肿充血或出血;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松弛。胃粘膜发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重者,心、肝、肾等脏器有出血点,有的还有小的坏死灶。

仔猪10日后,如果再发生大肠杆菌感染,虽然同样会表现为腹泻和肠道疾病,但是已经不会有很大的死亡率,通常仔猪能够痊愈,但是会影响发育成长。10-30日龄的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疾病称为仔猪白痢,主要表现为腥臭的灰白色的粥样稀便。对于抵抗力较弱的的仔猪,该病通常会呈现一窝群发现象。其传染渠道与7日龄以下的仔猪黄痢相似,传染也较快。解剖该病死猪尸体可以从气味、消化系统病变,以及淋巴系统发现。主要表现在:胃粘膜潮红肿胀,以幽门部最明显,上附粘液,少数严重病例有出血点。肠粘膜潮红,肠内容物呈黄白色,稀粥状,有酸臭味,有的肠管空虚或充满气体,肠壁菲薄而透明,严重病例粘膜有出血点及部分粘膜表层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和胆囊稍肿,肾苍白。

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但是也有发生于低日龄仔猪的情况。这种疾病主要在生长快,身体健壮的仔猪身上发生较多,而且容易致死。对于养猪厂来说,是危害比较严重的疾病。该病唯一明显的特征是水肿,可以在脸部、眼睑、结膜、齿龈、颈部、腹部的皮下发现水肿。而在其他症状方面,并不像黄痢和白痢那样有明显的腹泻发生,而是腹泻,便秘先后出现,心跳急促,呼吸变化。患病仔猪行走和站立出现异常。该病的致死率高达90%,死亡快,通常某个地区或者某窝仔猪集中发生。水肿病病猪临床解剖后的主要特征集中在胃部病变。变现为胃内充满食物,粘膜潮红,有时出血,胃底区粘膜下有厚层的透明水肿,有时带血的胶冻样水肿浸润,使粘膜与肌层分离,水肿严重的可达2―3厘米,严重的可波及贲门区和幽门区。大肠系膜、胆囊、喉头、直肠周围也常有水肿,淋巴结水肿、充血、出血、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空气则凝成胶冻状。肾包膜水肿,膀胱粘膜轻度出血,出血性肠炎变化常见。

3 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如上文所讲,猪大肠杆菌病是仔猪阶段威胁比较严重的疾病,重则整批死亡,轻则影响生长发育,带来经济损失。考虑到该疾病的死亡率和快速的传染能力,再加上致病病菌在高温和普通消毒剂下都能被致死这一因素,本文认为做好预防是控制大肠杆菌感染的最有效的手段。

3.1 从母猪选择上,切断大肠杆菌的传染

首先,要对母猪进行彻底的消毒和保健,不从大肠杆菌疫病严重的猪场购进母猪。其次,要特别注意母猪怀孕后期的饲料清洁、饮水和保健。要避免母猪便秘,因为当母猪便秘时,体内菌群失衡,本来健康的母猪可能会大肠杆菌超标。这会导致仔猪在母猪体内发生胚胎感染,整窝生下来感染带病的仔猪。

3.2 从环境消毒管理上,避免大肠杆菌传染给仔猪

对于仔猪来说,日常主要接触的物体都要保持清洁卫生。首先母猪的要定期擦洗,猪粪需要及时清理,猪槽和水槽要每日清洗更换新鲜饲料和饮水。当发现患病仔猪后,立刻进行全面的消毒和隔离。

3.3 通过药物进行预防

在仔猪刚生下来时,可以一次性喂药庆大霉素一毫升,来杀死仔猪体内的细菌。同时对于需要哺乳的仔猪,可以通过母猪见解的给仔猪摄入药物,就是给产前和产后一周的母猪饲料中加入利高霉素预混剂,起到预防作用。随着仔猪的生长,可以将预防药物直接作用于仔猪。在仔猪断奶前7-10天,可以给仔猪肌肉注射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菌苗肌注1―2毫升,并且通过饲料进行补硒。断奶前后要增加青草饲料,避免仔猪营养单一或出现便秘,体内菌群失衡。

4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猪大肠杆菌病感染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全国各地也都会发生,因此每一个饲养场都应该在充分预防的情况下,建立治疗措施。一旦发病,快速准确的治疗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首先是仔猪黄痢的治疗,主要是通过灭菌素进行肌肉注射,和通过母猪母乳进行间接干预。肌肉注射的药物是粘杆菌素。而通过母猪母乳干预,要考虑其他未患病仔猪的健康影响,所以比较推荐中药类药物,例如白头翁,这种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能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热毒血痢。白头翁通过母猪过奶,对于整群仔猪的康复都有帮助,也可以给仔猪口服中药地翁颗粒。然后,关于仔猪白痢的治疗,可以参照仔猪黄莉的治疗进行。而通常患过仔猪黄痢或仔猪白痢的仔猪,会对水肿病具有一定的免疫机能,而在成长中不易感染水肿病,所以水肿病的预防也主要针对没有患过黄白痢的健康仔猪。

关于水肿病的治疗,因为该病病程短死亡快,因此要使用较大剂量进行快速的肌肉注射与口服药物结合治疗。肌肉注射可以使用庆大霉素或小诺霉素及维生素b12,肌肉注射,一天3次;配合口服利尿素。一旦发现水肿病仔猪,要尽快与整群进行隔离,同时加强对其他仔猪的预防。同时,最新研究也表明,大肠杆菌抗药性越来越强,建议更换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崔雪霞.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5(07)

第5篇

[关键词] 鸡 大肠杆菌病 预防 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81-01

鸡大肠杆菌病是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脐炎、输卵管炎、肉芽肿、滑膜炎、眼炎等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疾病的统称。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无处不在,同样存在于鸡机体内,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当存在某些诱因时,如气温寒冷、舍内空气混浊、尘埃损伤呼吸道粘膜等,会诱发大肠杆菌侵染机体,引发疾病。在鸡养殖业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由于病发种类多且菌株极易产生抗药性而导致治疗困难,常常给养殖户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已成为鸡养殖特别是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重点防治和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一、病因

引发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原是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空气、水、饲料、机体中均有存在,当鸡只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时,大肠杆菌会在机体内大量繁殖并引发相应的疾病。

1.鸡舍环境条件差

鸡舍坏境是诱发大肠杆菌病的主要因素,在鸡舍环境条件差,潮湿度较低,空气混浊,氨气含量大,鸡只养殖密度高等条件下,大肠杆菌很容易大量繁殖并侵害鸡只,引发各种疾病。有些鸡舍内养殖的鸡只密度过高,造成空气中含有大量氨气等刺激性气体,这些刺激性气体很容易使鸡呼吸道粘膜上的保护纤毛被破坏,从而使大肠杆菌从呼吸道侵入机体产生危害。鸡舍内湿度过低特别是相对湿度低于25%时,鸡呼吸道粘膜会变干而为大肠杆菌的侵入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舍内湿度降低也会使浮尘增多,被鸡只吸入后粘附在呼吸道粘膜上,成为大肠杆菌入侵的载体,引发大肠杆菌疾病。

2.鸡舍卫生不合格

大肠杆菌存在比较广泛,鸡舍内卫生管理若不恰当很容易导致大量细菌的繁殖,为疾病的发生提供更多诱因。在对鸡舍和鸡舍内的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时,常有工作不彻底或间隔时间过长的现象,很容易造成细菌的恶性循环。

3.应激因素

鸡的肠道内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加之鸡舍环境中同样存在,在外界一些应激条件下很容易引发大肠杆菌病。鸡只在受到转群惊吓、突然更换饲料等应激刺激下,机体内环境会随之发生改变,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后很容易被大肠杆菌侵染造成病发。此外,一些免疫应激也会刺激该病的发生,如给鸡只接种疫苗时免疫程序设计不当反而会引起鸡只免疫能力下降或导致呼吸道病变,从而使鸡只更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在鸡的消化道中有一定存在,鸡随时都有病发可能没,而大肠杆菌血清型又比较多,制作疫苗时很难全面预防,这就严重限制了疫苗的有效性。继发性感染也是鸡大肠杆菌病病发的主要原因,如继发在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之后。

4.饲料营养不均衡

鸡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全面和均衡情况对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也有影响,充足的营养是机体免疫系统良好的重要保障。一般情况下,维生素A的缺乏会导致鸡只呼吸道粘膜鳞状化变性,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被未成熟的细胞取代,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提供了条件;维生素E缺少或被破坏,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蛋白质不足会降低T细胞增殖,从而影响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数量。

二、发病症状

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引发多种大肠杆菌病,不同类型病发病症状不同。

1.腹膜炎

患大肠杆菌性腹膜炎的鸡只,其腹腔器官表面附有大量的黄白色渗出物质,导致各器官组织粘连在一起。

2.眼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的眼炎并不常见,患病鸡只常表现为一只眼被细菌侵害,眼前房液积脓,严重导致眼睛失明。

3.败血型

败血性是鸡大肠杆菌病最为常见的类型,患病鸡只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有的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呆立不喜运动,鸡冠和肉垂发绀,所排粪便呈黄白色稀粪,患病鸡一般在病发3天~5天就会死亡。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以发现 期肺部淤血水肿,肝、脾、胆囊出现肿大,肠道表现为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心包积液,有的病死鸡扁桃体肿大出血。这一类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常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4.输卵管炎

该类型病常见于产蛋鸡,病鸡输卵管明显增粗,内积有白色蛋样渗出物,输卵管粘膜有出血现象。

三、预防

大肠杆菌存在比较广泛,而且血清类型很多,疫苗防治教困难,常常给养殖户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预防措施。首先,在鸡舍的日常护理中,要经常清扫粪便等污物,经常通风换气但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气温骤变,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时,鸡舍墙壁、地面、房顶和所有器具都要严格全面,鸡舍内有鸡只进出变动时对鸡只也要进行消毒。其次,对于鸡只的日常饲养,饲料中营养元素要全面并均衡,鸡饲料和饮水都要妥善保管,被污染后不能再继续使用。最后,在饲料中可以适量添加一些麦芽糖,配合使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加速肠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速度,促使肠道本身建立哎完善的微生物保护屏障,从而抑制大肠杆菌的侵害和繁殖。

四、治疗

治疗鸡大肠杆菌的药物有很多,如链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但一些急性发病鸡只用药物往往来不及救治,所以对鸡大肠杆菌病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

参考文献

[1]邓伟芬,杜文炳,蒋范珍.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7).

第6篇

关键词:  妊娠合并  临床分析  病毒性肝炎

        1  治疗

        1.1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1.1 急性肝炎期

        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肝炎也应适当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营养,饮食适宜低脂肪、高蛋白,足量碳水化合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轻松的精神状态。

        1.1.2 保肝治疗    

        护肝药物可选择肝宁、益肝灵、肌苷等,有去脂作用,可辅助减轻肝脏负担。多种维生素可改善肝功能,如维生素C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增生,每天2g口服;维生素B6参与脂肪和氨基酸代谢,并可减轻肝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每天200mg口服;维生素K可促进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的合成,维生素K 10mg,每天1次肌注。ATP、辅酶A和细胞色素C可加入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能促进肝细胞代谢,有利于疾病恢复。

        1.1.3 酌情多次、少量输入新鲜血、白蛋白或血浆

        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改善凝血功能。

        1.1.4 抗病毒治疗

        (1)干扰素50万~100万U肌注,每天1次,3~6个月为1个疗程,可抑制病毒的复制及促进巨噬细胞吞噬肝炎病毒,适用于肝功能尚正常、无显著黄疸和出血倾向者。

        (2)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  乙肝患者可使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4mL,每天1次肌注,一月后隔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有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病毒的功能。

        1.1.5 中、西医联合治疗

        可获较好疗效,并可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中药以舒肝理气、清热利湿为主,常用茵陈蒿汤加减,也可用猪苓多糖注射液,每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亦可用丹参注射液12~16mL,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可改善肝脏血循环。

        1.1.6 重症肝炎的治疗

        (1)保肝治疗每日胰高血糖素lmg、正规胰岛素8U、10%KCI 20mL及肌酐20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可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人体白蛋白,每周2次,每次5g;或少量多次输注新鲜血浆也有助于肝细胞的再生。同时富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及某些免疫因子,有利于病情缓解。

        (2)积极防治肝性脑病重症肝炎时,蛋白质代谢障碍,使血氨升高易导致肝性脑病,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天宜<0.5g/kg。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氨和毒素的吸收。服用乳果糖10mg,每天3次;或用白醋30mL加生理盐水60~100mL保留灌肠,以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已发生肝性脑病,给予左旋多巴,开始时0.1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以后每12小时增加0.05g,直至明显好转后逐渐减量。有人主张用支链氨基酸250mL加入等量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滴。每天1次,10~15天为1个疗程,可使昏迷者清醒。

        (3)DIC的防治DIC是重症肝炎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出现DIC需用肝素治疗,因肝脏灭活功能已下降,故肝素用量从低剂量开始,首次给予25mg静脉滴注,以后动态观察酌情调整用量。临产期间及产后24小时内不宜使用肝素,否则可引起子宫创面出血,危及产妇生命。发生DIC应及时补充新鲜血和凝血因子。

        2  产科处理

        2.1 妊娠期

        一般多主张早孕期的急性肝炎经积极治疗肝炎继续妊娠。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因妊娠可使病情加重,应积极治疗,在病情稳定时终止妊娠。妊娠中、晚期不宜终止妊娠,因此时由于手术、失血、用药、创伤、产程中消耗等可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情恶化。肝炎孕妇应避免超过预产期结束分娩。个别重症不适宜继续妊娠者,应在充分准备下考虑终止妊娠。

        2.2 分娩期

        在计划分娩前数日肌注维生素K,每天20~40mg。备新鲜血及各种止血、凝血药物以应急用。阴道条件较好、胎儿不大、估计短时间内产程顺利者,多主张阴道分娩。尽量缩短产程,可在第二产程中使用产钳或吸引器助娩,避免产妇用力。对重症肝炎,如估计产程进展不顺利,在积极保肝治疗和纠正凝血功能后,及时行选择性剖宫产,抢救成功率往往比保守处理要高。产后禁用镇痛药。无论何种分娩方式,都要操作轻柔、快捷,以减少创伤。胎儿娩出后即刻注射缩宫素并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避免胎盘、胎膜滞留,以减少出血。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以及全身性炎症反应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为51~79岁,平均年龄为(65.7±12.3)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为(5.8±2.2)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为52~78岁,平均年龄为(66.1±11.6)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5.7±2.3)年。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P>0.05,说明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对研究结果不会造成影响,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内科治疗,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达美康进行治疗,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80mg,服用方式为口服。观察组患者使用补肾降糖方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1)补肾降糖方的药方组成:熟地25g、天花粉15g、枸杞子15g、黄芪30g、葛根15g、鬼箭羽15g、麦冬10g、玉米须20g、积雪草10g、甘草6g。每日一剂,开水冲服(所用中药为免煎颗粒制剂),共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口服。(2)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病时间较长,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十分不利。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给予患者适度的心理支持。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空腹血糖进行监测。

1.3疗效判定疗效可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有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糖均有所改善;无效,即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不佳,甚至出现恶化。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将对照组、观察组以及实验组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血糖控制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更具有显著性(P<0.05)。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第8篇

(河南省临颍县畜牧局 462600)

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感染畜禽的一种传染病,人也可感染,为人畜共患病。家畜以脑膜脑炎、心内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症为特征;而家禽以脑膜脑炎、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为特征。

1 病原及流行

病原体为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无荚膜,不形成芽孢,有鞭毛。根据其抗原构造特点可分为7个血清型和12个亚型。该病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突然中能存活2年以上,于湿土中可存活11个月以上,-20℃可存活2年,70℃可存活30分钟。该病原对盐、碱有较强的耐受性。病原体在饲料内能保存10个月,但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常用的浓度均可将其杀死。感染动物是传染源,病畜从粪尿、乳汁、流产胎儿、子宫分泌物、、眼鼻分泌物中排菌污染环境、饲料及水源,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和破损的皮肤而感染,但以消化道感染为主,吸血昆虫也起着媒介作用。该病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天气突变,沙门氏菌或内寄生虫感染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各种年龄的动物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幼龄动物易感,孕畜也较易感。该病通常为散发,发病率虽低,但病死率很高。

2 临床症状

病猪发病初期,有的体温升高,后逐渐降至正常体温;主要表现精神萎顿,运动机能失调,或无目的地行走,或以头抵地不动,或不自主后退。有的病初两前肢或四肢麻痹,不能起立。有的身体摇摆,共济失调,步态强拘,有的拖地而行;有的表现阵发性痉挛,口吐白沫,四肢乱动,侧卧地上;肌肉震颤、强硬,颈部和颊部尤为明显;有的头颈后仰,前肢或后肢张开,呈典型的观星姿势。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哺乳仔猪多发生败血症,体温显著上升,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欲增强。有的表现全身衰弱,耳部和腹部皮肤发绀,病死率较高。

山羊和绵羊发病初期的体温升高至40.5~41.5℃,后逐渐降至常温,且出现神经症状,病羊眼球突出,目光呆滞,视力障碍或失明,头、颈部肌肉痉挛。呈圆圈运动。耳、唇、下颌发生麻痹,大量流涎。发病后期倒地不起,神志昏迷,四肢作游泳状运动。妊娠母羊流产,成年羊症状不明显,小羔羊常呈急性败血症而死亡。

牛沉郁与狂暴症状交替出现,1~2周后全身衰弱,卧地呈昏迷状态,侧卧而不改变其,甚至强翻身,又很快翻过来,最终死亡。妊娠母牛通常会发生流产。病牛的其他症状与羊表现大致相似。

家禽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病禽精神沉郁,食欲减弱或废绝,下痢,病程短,死亡快。一些病程轻长者,可表现为斜颈、痉挛等神经症状。

家兔一旦患病,常呈急速死亡。有的病禽表现精神不振,不愿走动,独站一隅。神经症状呈间歇性发作,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发作时呈转圈运动或无目的向前冲撞,最后倒地,抽搐,以至于死亡,呈角弓反张姿态。

3 诊断与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制作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阳性,单在、成对或呈V形排列的两端钝圆的细小杆菌。此外,还可进行血清学检查,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及补体结合反应。牛、羊患病时,应注意与牛、羊脑包虫病相鉴别。脑包虫病体温不高,病情发展慢,剖检时见有脑包虫。猪患病时,应注意与其他有神经症状的疾病,特别是狂犬病相鉴别。狂犬病有攻击人畜表现,脑神经节细胞胞质内有内基氏小体。

4 治疗

早期应用大剂量的磺胺类药物,其疗效较好,或与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联合使用,疗效更好。配合对症治疗,如病畜高度兴奋时,可用镇静剂(氯丙嗪等),心衰时应用安钠咖、葡萄糖等药强心。对全群其他牛、羊、猪,则应以磺胺嘧啶钠每千克体重0. 07~0.1克/次,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续注射3~6天,再口服长效磺胺每千克体重0.1克/次,每天1次,羟3周左右可控制疫情。

在隔离治疗的同时,对畜舍、饲养用具、场地等用百毒杀溶液或农乐等进行彻底消毒。

第9篇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住,可伴发各种器官,尤其是脑、心、肾脏、神经损害或功能不全,导致残疾或者死亡。

例:患者,今年6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05、年6月患者因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后连续多次化验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最高时达到22mmol/L,体重指数22 kg/m2。我社区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规范化管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并定期随访。治疗内容包括:①膳食治疗:每日主食300 g、50g肉、50 g豆制品、1个鸡蛋、1袋奶、蔬菜不限、食用盐不超过6 g。②运动治疗:患者每日步行。开始时每日3~4 km,运动强度以走出汗为宜。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现每日步行5~6 km。③控制体重:近2年体重下降约1kg。④戒烟、酒。⑤缓解精神压力:我社区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配合,鼓励患者经常出去游玩,进行自我调节,并经常与患者谈心、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解除心理顾虑,使其了解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因糖尿病有遗传性,指导患者及其家人注意饮食,定期体检。⑥药物治疗:刚确诊的前10 d,给予二甲双胍片0.5 g,每日3次口服,10 d后复查血糖,患者血糖正常即停药。⑦自我监测:我社区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随访,并建立随访卡。

通过对此患者的社区干预及随访,我们逐渐意识到:①糖尿病患者必须有社区金科医生的规范性、连续性的干预指导及心理指导,这不同于专科医生的指导。②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不是首位的,该患者仅口服二甲双胍10d。后一直通过膳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控制比较理想。这也证明了膳食治疗为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的驾辕之马。③对居民进行健康指导,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进行社区居民的糖尿病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使居民的血压亦褥到良好的控制。④社区干预的开展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10篇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舒肝宁注射液;苦黄注射液;病毒性肝炎

舒肝宁注射液由板蓝根、栀子、茵陈、黄芩、灵芝等中草药组成,具有退黄、降酶的作用,是治疗肝炎的中草药制剂。2007年6月-2007年12月,笔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4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4例入选病例为本院2007年6月-2008年3月住院患者,均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19~63岁,平均41.5岁;其中急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2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6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2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14例,病原不确定性肝炎病毒感染2例。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40.4岁;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2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9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18例,不确定性肝炎病毒感染2例。治疗前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均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经统计学处理,2组在性别、年龄、病原学分型、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支持、对症等内科综合治疗措施,根据不同肝炎患者常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B、维生素C、白蛋白等辅助治疗。对照组以苦黄注射液(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60004)30 mL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国药准字:G20040078)6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以舒肝宁注射液(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660)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复方甘草酸苷6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2组均不应用其他利胆、退黄药物,疗程4周。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①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以及治疗4周时检测患者血清TBIL、直接胆红素(DBIL)、ALT、AST、抗-HAV-IgM、HBV-M、抗-HCV、抗-HEV、HDV-M、抗-HGV,均用ELISA法检测。③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黄疸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正常;好转:黄疸及其他症状减轻,胆红素正常或降低,其他实验室指标好转;未愈:黄疸不退或加深,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6%,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2、4周后,2组TBIL、ALT、AST、DBIL均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表2 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2组比较(略)

3 讨论

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目前常用思美泰、门冬氨酸钾镁、苦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其中苦黄注射液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3]。复方甘草酸苷具有保护肝细胞膜、抗炎、类固醇样作用及调节免疫和抑制病毒增殖、灭活病毒作用,对肝脏的降酶效果已被确认。本观察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阻抑病毒性肝炎疾病的进展。舒肝宁注射液是依据《伤寒论》中茵陈蒿汤组方加减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等功效。其中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作用,并有抗内毒素、抗乙型肝炎病毒以及促进免疫功能作用[4]。栀子提取物有许多保肝利胆功效的化学成分,其中的藏红花素、藏红花酸能使胆汁分泌增加,而京尼平苷可使结扎总胆管引起的高血脂模型动物TBIL水平下降,并可能通过促进动物体内磷酸尿苷的生物合成,或者抑制D-GlaN与尿苷的结合,并通过促进胆汁的排泄而对肝组织起保护作用[5]。黄芩中主要含有黄芩苷、黄芩黄酮,均为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广谱抗菌作用、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压和镇静等作用。灵芝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具有促进肝细胞修复作用。舒肝宁注射液在注重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同时,特别强调益气扶正、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到恢复肝功能、改善和消除临床症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业委员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

[3] 王 平.苦黄注射液为主治疗病毒性肝炎346例[J].江苏中医,2001, 22(12):25.

第11篇

解放军153中心医院(东区)肝胆内科,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并具体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已确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取300万U的干扰素(IFN)肌肉注射,1周3次,同时使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 μg进行皮下注射,1次/周,并服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在停药后追踪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的病情复发状况。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中应答的有21例,总应答率为60%,观察组中有应答的28例,总应答率为80%。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方面,对照组中不良反应有5例,占14.29%,观察组中不良反应有4例,占11.43%。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利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明显,其近期和远期效果持久,比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法成效出的效果要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能降低转氨酶,兼具药效性和安全性,未见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较小,而且用药较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关键词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慢性丙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121-03

[作者简介] 欧阳洪(1969-),男,湖南衡阳人,本科,研究方向:肝胆疾病的治疗。

慢性肝炎的发生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急性肝炎治疗效果不佳,病程超过半年的情况下演变而来的;二是肝炎病毒潜伏在人体内,待发现时已经发展为慢性肝炎[1]。按照症状的不同和肝脏的病理演变情况,慢性肝炎由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成,两种类型的患者都会表现出乏力、食欲不振、出现黄疸等症状。慢性丙型肝炎具有代表性,目前无有效的根治疗法,只能通过治疗最大限度控制病情[2]。就临床经验来看,轻度慢性肝炎的预后效果较好;重度慢性肝炎的预后效果较差,大部分的患者会演变为肝硬化,还有一部分会演变为HCC,死亡率比较高。因此,应该做好慢性丙型肝炎的筛查工作,通过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做好预后工作,防止其恶化为肝硬化或HCC[3]。该院致力于寻找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在临床上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6.34±3.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为(47.23±3.21)岁。

所选取对象的基本条件:ALT出现异常,比正常值高1.5倍超过6个月;血清HCV-Ab和血清HCV-RNA经检验呈阳性;3个月时间内基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排除标准:自入院其往前3个月内使用过相关的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试剂;经检查对干扰素、利巴韦林过敏,无法进行相关药物实验;患有免疫性疾病、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综上,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对比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确诊后均采取常规治疗,主要有:饮食搭配、肝脏保护、免疫功能调节等,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不同的药物疗法。对照组中,为患者行IFN300万U肌肉注射,3次/周,持续1年;与此同时让患者口服500 mg的利巴韦林(批号20081106),3次/d,持续1年。观察组中,给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批号S20120047 )180 μg进行皮下注射,1次周,持续1年;与此同时让患者口服500 mg的利巴韦林,3次/d,持续1年。

1.3观察指标

在该次实验中,观察指标主要是所有患者的HVC RNA和ALT水平,具体观察方法如下:①在治疗前,对患者的HVC RNA和ALT水平进行初步检测;②分别在治疗的第12、24、48周时对患者的HVC RNA和ALT水平进行动态再测,并做好详细记录;③在治疗24周后,对患者进行追踪,了解HVC RNA和ALT的转阴例数,并算出转阴率。

1.4 疗效判断标准

持续应答:药物治疗结束以后对患者随访半年,发现HVC RNA呈阴性,ALT水平正常;复发:药物治疗刚结束时各项指标正常,随访24周发现HVC RNA呈阳性,ALT水平再次异常;无应答:在治疗和随访中,HVC RNA和ALT水平始终处于异常状态。

1.5统计方法

该实验中所有数据均经过详细的记录与整理,真实可靠,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取χ2检验对比结果。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分别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呈现出了一定的效果差异。其中,对照组中有应答的有21例,总应答率为60%;观察组中有应答的28例,总应答率为80%。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通过数据统计发现,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情况如下:对照组中,白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1例,失眠2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4.29%;观察组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各1例,失眠2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1.43%。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慢性丙型肝炎相关情况

据统计数据,我国目前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就有1亿2千万,每年死于肝病的约有35万人,肝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恶疾之一[4]。慢性丙型肝炎属于病毒性肝炎,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其预防和治疗都存在较大的难度,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慢性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体液传播和血液传播,又以母婴传播为主,此外,在医院输血也会有感染隐患[5]。针对肝病多发的现状,我国在肝病诊疗上的投入逐年加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控制肝病病情,防止其转向肝硬化和肝癌等方面依然有待突破[6]。因此,当前的重点是提高药物的疗效,做好肝炎患者的预后工作,在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上更要注重药物疗效的探索。

3.2 实验情况

该院致力于慢性丙型肝炎的药物探索,对70例患者进行了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法,其结果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具体如下:①治疗效果上,通过对HVC RNA和ALT水平的追踪观察,总结出对照组的总应答率为60%,实验组的总应答率为80%,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良好,能对患者的HVC RNA转阴和ALT水平的稳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②不良反应率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没有明显的差别,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率为14.29%,实验组的总不良反应率为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实验中的数据是通过动态监测获得的,主要是在第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的24周对患者的HVC RNA和ALT水平进行监测。值得注意的是,肝炎病毒的潜伏期很久,所以在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追踪回访的周期较长,以便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近年来已有了大量的相关报道,Ceuevas[7]的研究中提出,慢性丙型肝炎的首发事件是HCV E2蛋白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E2区域作为患者病毒基因组中易发变异的区域,其变异可以由IFN压力引发一定程度替换或持续的感染而导致,且变异的数目具有一定复杂性,对HCV感染的疗效和转归产生的影响较大。该研究对此结论表示基本认同。

3.3 药物具体情况分析

3.3.1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是一种专门用于抗病毒的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生长和扩散而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利巴韦林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药效较强,运用比较广泛,但尚不清楚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虽然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不大,但在临床使用中仍然要重视用药量和用药时间,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率[8]。临床中,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胃部难受,并伴随着轻微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影响睡眠,产生头昏现象;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数量异常等。

3.3.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是一种长期性的抗病毒性药物,一般和利巴韦林配合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优势在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过皮下注射进入到血液之后释放干扰素的速度表较慢,能将其药效尽量延长,起到长期抗病毒性的作用。因此,该药物的用药时间间隔相对较长,1次/周即可。另一方面,一般的干扰素会被体内酶所降解,削弱它的药物疗效,但聚乙二醇干扰素本身具有包裹作用,能够保护自身,减少被体内酶降解的几率,维持较强的药效,将其运用于慢性丙型肝炎能提高药效,更好地做好只来哦中的相关工作,给患者减轻身心负担[8]。但是,在临床运用上,要注意该药物适用于大于18岁的患者,以免因人体的免疫能力低增加不良反应。另外,此药物只适用于代偿性肝脏疾病。

Poynard T [9]等的研究中提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主要表现为改善患者的肝坏死、肝硬化和炎症情况,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在该次研究中,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持续应答率达51.43%,但仍有10例患者出现病情复发,对此可考虑其与干扰素抗体特别是中和抗体具有一定关联性。

3.4总结

在传统的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治疗上,一般采用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的方法。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正如对照试验中所呈现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租的患者在治疗后的12周时,HVC RNA和ALT水平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没有明显差别,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药效性。但在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此类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显示出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药效持久性,能很好地兼顾预后工作。因此,综合该次实验结果和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

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肝病的发生率都成增长趋势,但是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肝病的治愈可能性较小,主要任务就是提高治疗药物的疗效,最大程度控制患者的病情,做好预后工作,减轻患者的痛苦。就目前而言,肝病的治疗药物主要作用是抗病毒性,必须寻找更有效的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病情,防止其转换成肝硬化或癌症,延长患者的生命。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其能使HVC RNA和ALT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并且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该治疗方法比普通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效果更显著,临床上可广泛采用此治疗方法对慢性丙肝患者进行治疗。

[

参考文献]

[1] 黄平,杨永峰,熊清芳,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5):394-395.

[2] 周立夫,李刚,王旭,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63.

[3] 马丽娜,陈新月,陈杰,等.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分析(附89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20(2):42-45.

[4] 李雅馨,杨彦佳,杨梅,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5):345-347.

[5] 何伶俐,陈竹,陈杨,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34-37.

[6] 滕志兰,巩维进,张树青,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2):101-104.

[7] Cuevas JM,Conzalez M,Torres一PuenreM,etal.The role of Positive Seleetion in hepatitis C virus[J].InfeetioncenetEvol,2000,9(5):860-866.

[8] 于静,刘博伟,兰玲,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24(5):373-375.

第12篇

[关键词] 社区糖尿病;饮食干预;防治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a)-011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etary intervention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in community.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August 2013 and 2015 August in the hospital diagnosed diabetes patients in community 70 case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hypoglycemic drugs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in addition to routine use of hypoglycemic drugs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treatment, also combined with diet therap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indicators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postprandial 2 hours blood glucose (2 h P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GHB A1) changes.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FBG, 2 h P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 index results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eight (67 + 14) kg and control group (78 + 16 kg). To observ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the incidence rate of 5.71%, control group was 20% (P < 0.05);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the community diabetes diet intervention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atient's blood sugar level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Community diabetes; Dietary interven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在近些年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属于一类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危害[1]。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当前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越来越深,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住院费用,当前都主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治疗[2]。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就是饮食治疗,该研究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防治中应用饮食干预治疗,结果患者血糖浓度得到良好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效果显著,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任意挑选该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确诊的70例糖尿病病例参与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平均为(62.7±4.3)岁,平均病程(10.4±5.3)年;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平均为(62.1±4.6)岁,平均病程(10.5±5.4)年。比较两组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①糖化血红蛋白(Hb A)在6.5%以上;②高血糖危象或者高血糖典型患者,随机血糖在200 mg/dl(11.1 mmol/L)以上;③开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显示2 h血糖在11.1 mmol/L以上;④空腹血糖(FBG)在126 mg/dl(7.0 mmol/L)以上。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躯体损害的患者;存在精神异常者;交流沟通存在障碍者;非自愿参与该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健康教育,药物选择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另外对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根据健康教育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每个星期进行一次空腹血糖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饮食干预方法,将糖尿病相关知识制作成小册子发放给患者,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内容有糖尿病知识介绍、治疗方法及有效预防对策等。接着按照患者每天的活动量、身高以及体重制订饮食方案,对患者实施饮食干预,将患者每天所需要的摄入量计算出来,对三餐供给量进行合理控制糖类、蛋白质、脂肪进食比例为6∶1∶3,早中晚进食比例为1∶2∶2[3]。另外叮嘱患者定期到门诊部进行体重以及血糖的测量,做好治疗期间的饮食情况、运动情况以及血糖监测情况记录。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GHb A1)水平,治疗后测量两组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每个月测量一次患者体重;观察两组低血糖、营养障碍以及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 19.9,对涉及的计量数据进行统计时,选(x±s)代表,t检验;对涉及的计数数据进行统计时,选百分比代表,χ2检验;客观对照分析2组入选对象临床数据,如果其对照结果有差距,表明(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BG、2h PG、GHb A1指标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后血压及体重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低血糖的患者有1例,出现营养障碍患者有1例,没有消化道症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出现低血糖的患者有3例,出现营养障碍患者有2例,出现消化道症状患者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疾病,该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作用障碍或者胰岛素分泌缺陷造成的一类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长期代谢异常以及持续高血糖可能造成全身各处器官或者神经系统发生功能障碍[4]。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群体,但是近些年患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糖尿病的特点是终身性、慢性、全身性,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具体有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全身小血管及中大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严重情况下可能致残或者致死[5]。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效果很大一部分与患者自身依从性有关,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订健康教育措施,患者要配合措施的实施,才能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干预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使患者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得到有效控制,另外配合合理的运动,能够进一步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实现对血糖的有效控制[6]。尤其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内对患者实施饮食干预治疗,能够增加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的认识,认识到饮食干预在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自觉依从治疗,提升应对疾病的信心[7]。

该研究对两组社区糖尿病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干预治疗,比较防治效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h PG、GHb A1指标结果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体重(67±14)kg,明显低于对照组(78±16)kg;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20%(P0.05)。

综上所述,饮食干预治疗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防治中,能够有效稳定血糖水平,且不会影响血压状态,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幽琼,郑高,王春兰,等.社区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饮食干预效果评价[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10):604-609.

[2] 梁赤波,郑坚荣,黄得胜,等.糖尿病管理手机软件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4, 31(10):6-10.

[3] 晏娜.饮食干预在88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J].医疗装备,2016,29(3):183-184.

[4] 马丽,张琳,姚丽,等.PCPA饮食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15):3175-3177.

[5] 于连英.运动与饮食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1):136-137.

[6] 张琳,姚丽,宁艳花,等.PCPA饮食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知晓及依从性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49-51,58.

第13篇

作者:郭玉梅 孟伟 王会利 田保艾 刘建英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油合剂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2例梅尼埃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有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8%,对照组81.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听力改善率分别是82.28%和60.76%。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复方甘油合剂能够明显改善梅尼埃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快。

【关键词】复方甘油;梅尼埃病;疗效

梅尼埃病是一种独立的内耳疾病, 为常见的耳科急症之一,其以膜迷路积水(EH)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眩晕、波动感音性耳聋、耳鸣、恶心、呕吐和平衡失调。在诸多症状中,以眩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严重者可丧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本研究采用复方甘油合剂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的102例梅尼埃病患者进行了治疗,效果良好。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根据梅尼埃病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1,2]确诊的192例梅尼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2例,男41例,女61例,年龄15~60岁,病程3天-17年。对照组90例,男37例,女53例,年龄18-58岁,病程3天-15年。

1.2诊断依据:诊断依据参照《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3]中梅尼埃病的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1.3.1复方甘油合剂的配制:取纯甘油100ml,枸橼酸钠注射液60ml(2.5%),分别溶于2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搅匀。

1.3.2用法:治疗刚开始前1-2d给突击量,20ml每日3次,饭前服用,以后10ml每日3次,维持10d,10d为一疗程。早期连续服2个疗程,中期或晚期以内的治疗延续,定期随诊。

治疗组采用复方甘油合剂口服治疗102例,每天3次,每次10ml,10天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盐酸培他啶注射液500ml静点,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由专职护士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病情及用药后的临床症状显效、有效及无效的有效时间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病情有无复发,并作好详细记录。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t检验等。

2结果

2.1梅尼埃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192例典型病例中,男性78例,女性114例。从表1可以看出男性高发病年龄比女性早10年,小于20岁和大于60岁的患者最少,处于30-39岁阶段的患者最多。对各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χ2检验处理,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357, P>0.05)。

2.2临床疗效分析:复方甘油合剂总的有效率为98.0%,与对照组相比,其治疗效率提高了16.94%。对两组治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5.317,P

2.3耳听力复方甘油实验:根据梅尼埃患者的首发症状分布,192例患者中耳鸣33例,听力下降79例,耳蜗症状加眩晕30例、耳鸣加耳聋27、倾倒及平衡障碍23例。参照甘油实验阳性标准[4]使用复方甘油对79例听力下降的梅尼埃患者进行治疗。听力下降的79例患者经复方甘油治疗后有65例患者的听力得到了改善, 改善率为82.28%;而对照组听力改善率只有60.76%。

3讨论

梅尼埃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眩晕范畴,其病因长期以来众说纷绌,目前尚无特殊疗法,主要使用药物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中老年人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各年龄组患者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357, P>0.05)。复方甘油合剂是由纯甘油、枸橼酸钠及0.9%氯化钠三种药液组成。组方独特,直接作用于大脑,改善脑血管调节及大脑微循环,加速脑供血、恢复脑细胞和组织的正常代谢及生理功能,降低颅内压,治疗脑水肿、解痉镇静、止吐、改善听力,降低复发率,达到治疗目的。其中50%甘油盐水合用,利用甘油高渗作用,减轻内淋巴水肿,改善听力[5];治疗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及青光眼、口服用作梅尼埃病的诊断[6]。解痉镇静;止吐[7]枸橼酸钠为体外抗凝血药,它在细胞内变成枸橼酸直接参与三羧酸循环,治疗眩晕症、内耳水肿,还降低复发率[5]。

本研究结果显示复方甘油合剂总的有效率为98.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5.317,P

参考文献

[1]Paparella MM, Mancini F. Vestibular Meniere’s disease.Ota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5,93:148-51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梅尼埃病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1):71-71

[3]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等.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59-963

[4]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71-971

[5]汪莉平,姜志平,袁兴玉.梅尼埃病听力与前庭功能.甘油试验的关系.重庆医学杂志.2003,32(1):81-82

第14篇

关键词:银屑病;复方甘草酸苷;啊维A胶囊;联合治疗;疗效观察

银屑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表皮细胞过度增殖或者表皮细胞角化不全,该病的病情较为复杂,极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临床常常利用细胞类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阿维A胶囊是临床较为常用,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药物,且临床疗效已经得到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认可。但是阿维A胶囊长期服用对患者肝脏胞干扰较大,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强,很多患者均无法耐受,临床疗效难以令人满意[2]。近年来,我院在阿维A胶囊治疗基础上配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为进一步探讨观察银屑病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与阿维A胶囊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6例患者分别单独采用阿维A胶囊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银屑病的诊断标准,同时应对于以下情况患者予以排除:①合并有严重的肝功能、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其他内科疾病者。③近期2个月内曾接受过维甲酸、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系统治疗者。④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3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63岁,平均(32.4±2.5)岁;病程介于2个月-38年,平均(1.9±0.6)年。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64岁,平均(31.9±2.9)岁;病程介于3个月-39年,平均(2.0±0.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对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1.2.1对照组。单独给予阿维A胶囊(商品名为方希,由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治疗,初始计量为20-40mg/d,待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可将给药剂量减少至10-30mg/d,3次/d,维持连续治疗12周。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为美能,由日本美能发源公司生产)口服治疗,每天给药剂量为50mg,3次/d,维持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应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检查,定量测定患者胆红素值及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评定患者的肝功能。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PASI评分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

治愈:PASI评分下降幅度超过90%;显效:下降幅度介于60%-90%之间。有效:下降幅度介于30%-60%之间。无效:下降幅度在30%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3.讨 论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银屑病具体的发病机制,很多学者研究表明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精神因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药物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该病疾病反复性较强,很难彻底根治,临床并未研究出一种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案。阿维A胶囊是目前临床公认的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有效药物,对于皮损控制能力较强,该药物是第2代芳香维A酸类药物,对于上皮细胞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呢过,不仅可以调节表皮细胞终末分化,使角质层黏聚力大大降低,破坏角质层渗透屏障,增加皮肤失水,也可以强效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避免细胞增生,从而使表皮细胞功能恢复正常。其次,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阿维A可刺激表皮朗格汉斯细胞、巨噬细胞的活性,有利于调节病变部位的免疫反应以及炎症反应,临床疗效确切。但是单独采用阿维A的不良反应较多,常常会出现皮肤干燥、脱发、血脂升高等症状,对患者的肝脏损伤较大。复方甘草酸苷主要提取于中药甘草而成,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甘草甜素,其作用机制与糖皮质激素类似,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作用,同时对于亢进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抑制作用,有利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双向调控细胞因子以及抗原刺激以及有丝分裂原导致的淋巴细胞增生反应。李慧芳等[3]研究表明,复方甘草酸苷可强效抑制病毒增殖,调节免疫功能,也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且该药物不会在体内蓄积,具有良好的保肝护肝效果。因此阿维A胶囊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银屑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共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了15.2%,且PSAI评分大大减低,肝功能异常率降低了9.1%,与王敏等[4]研究相符。由此可见,银屑病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与阿维A胶囊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皮损症状,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旭星.中药解毒闵血汤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3,12(12):3507.

[2] 张雪.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7(4):299―300.

第15篇

【关键词】复方小柴胡汤;干扰素;丙型肝炎;不良反应

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角度的作用,不仅能改善注射长效干扰素所诱导的多系统症状、且能升高白细胞水平。本文将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通过两种治法对长效干扰素α-2a不良反应进行干预,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病例选自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7~62岁。诊断符合2006年全国肝病委员会会议修订的慢性丙型肝炎诊疗指南,影像学检查未提示肝硬化;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肝炎及干扰素禁忌证的患者。

1.2 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种治法对长效干扰素α-2a不良反应的干预作用。入选时ALT

1.3 检测方法 抗-HCV的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试剂);HCV RNA采用PCR方法结合荧光探针的体外扩增的检测技术(中山大学达安基因有限公司提供试剂)。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HCV RNA均在注射长效干扰素α-2a第12周内全部转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患者均在第2、4、12周注射长效干扰素之前1 d观察其ALT的数值,中药组与对照组第12周有显著性差异。

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乏力、肌肉痛、精神抑郁明显改善。

3 讨论

小柴胡汤的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与肝炎患者常有的胁痛、纳差、恶心呕吐、油腻、口苦、乏力颇为相似;小柴胡汤次证中胸中烦而不呕,或腹中痛、两胁胀痛或胀闷不适、小便不利或黄、情志异常等临床表现,大多也是肝病临床中常见的症状,故多年来医家常选用小柴胡汤为治疗肝炎的基础方剂。现代研究提示,小柴胡汤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整体疗效优势。具有以下几项功能:保肝作用:小柴胡汤能明显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消除氧自由基,抑制细胞内钙池释放钙离子。具有激素样及非激素样抗炎作用, 能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 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抑制水解酶的释放及抑制巨噬细胞分解白三烯,减轻肝细胞的免疫损伤;免疫调节作用:促进骨髓机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加白细胞介素1产生,增强Th细胞与B细胞活化,诱导干扰素和增加抗体的产生,从而达到抗毒的目的;作用于枯否氏细胞,使其发挥免疫激活作用,提高抑制病毒的能力;抗肝纤维化作用:小柴胡汤能减轻各种有害因素对肝细胞的损害,保护肝细胞,减轻炎症反应而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长效干扰素α-2a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流感样症状,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复方小柴胡汤具有减轻长效干扰素不良反应,升高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依从性等多方面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精品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