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管理学科评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改进空间很大。笔者研究了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的方向,指出工程管理的方向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工程管理培养层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都要进行改革。在教学中推动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提升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水平。
1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受到相关部门的委托,西安交大对工程专业专业的办学模式、学习年限、学习内容、学习实践等环节进行研究,总结了工程管理本科办学规模,以及教学任务。对工程管理学科进行分类。一类是把工程管理归纳到管理类或经济类学院的教学科目。另一类是把工程管理做为建筑类和土木工程类的教学科目。目前清华的工程管理专业由土木水利学院来承担教学任务。另外有个别学校的把工程管理做为院系。从办学层次这方面出发,工程管理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以及在职培训等方面教学内容。注意,各个学校的办学体系都不一样,但是总结办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
2工程管理的学科定位
工程管理学科能够培养出较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在国际上这种专业的培养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定位。学科定位的不同是培养体系不同的根本原因,同时也造成学科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原因。其中一方面的学科是面向特定行业的一种管理方式。美国建设教育委员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单位进行指导和评估,要求这类专业的学生能够获得在建筑领域的专业知识、获得全面而均衡的教育以使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机会、获得专业意识和领导能力以便服务于建筑业和社会。国外很多著名的大学都采用这种办学定位进行办学。
另一种定位方式不是面向特定行业的工程管理,这种专业的培养和办学宗旨在于具有很强的综合组织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是一种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形式。美国工程管理学会将工程管理定义为对有工程技术成分的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资源配置的艺术与科学。这些内容同时也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案,同样也有很多学校采用这种办学理念进行教学。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研究学科项目的技术和活动方面的经济分析,例如进行项目的评价和可行性分析,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工程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管理学、经济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习的人员要具有现代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的管理方法,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工程技术、了解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法规。除了这些内容还需要具有管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
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能力,也能够掌握文件的查询方式,掌握工程资料管理。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工程技术活动的根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程活动遵循的规律等。工程技术活动涉及管理规律,主要因为行业的活动内容涵盖的太多是一种和工商管理有一定区别的学科。
(2)工程管理的研究方式是一种集成性的研究方式,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也不同,是一种集成性的管理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专业性,同时也能够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工程施工规律和其他规律不一样。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强调技术课程的学习。随着时间的变化,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产生变化,其中这方面的研究领域因其应用的背景不同而在不断
的变化,工程管理所具有的共性知识与所在的行业技术特征的结合是当前工程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3)工程管理学科是理论研究学科,需要解决工程技术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限制在工程项目建设这方面,还涉及到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内容。理论和方式也是优化项目的一种方式,能够优化项目的建设,降低建设成本,优化质量。对工程项目需要从研究报告以及工程造价这方面分析,增强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同时工程管理学习也强调了工程技术活动中管理学科出现的问题。
3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工程管理专业做为一种实践性和指导性都很强的专业,每个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同,但是从整体出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包括指导委员会和各院校的工程管理教育者都已经明确了工程管理专业的目标和技能,也就是管理知识都达到了很高的要求,能够培养出从事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从调研这方面出发,管理方式仍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与社会需求,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现有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注意的是本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很弱,毕业生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才能了全面了解学科的重点内容。所以提高工程管理教学的有效方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3.1充分发挥各院校优势准确合理定位各办学理念
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种是针对建筑管理行业,另一种是针对工程技术管理专业。这两种观点的也存在一致性的方面,涉及的技术与行业背景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建筑行业,由于不管何种行业的项目投资或多或少均需要涉及到建筑工程或土木工程活动,所以强调这方面的内容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研究我国工程管理的办学和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合理定位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从学校的优势出发,使工程管理专业更加适合社会需求,更加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从研究结果这方面分析,工程管理办学具有明显的社会背景,学生学习这个专业就业比例都很高。例如:西南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都到铁道部下属的单位工作,几乎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所以增强特定行业的技能培养对促进就业有一定的影响。
3.2调整与优化工程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关于我国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必须遵守教育部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要求。对这个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科的知识进展都会借鉴一些国外的办学经验,是教学能加完善,工程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更加充实。对于本科阶段的知识体系需要强调工程就似乎活动和理论管理方式,但是研究生阶段在强化本科阶段知识的同时加强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阶段性的培养能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科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完善工程管理学科的办学层次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专利学科的教学质量。另外还可,适当加长工程管理本科生学习年限,大力推广项目管理的工程硕士培养,还可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工程管理的现场教学,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使工程管理学科更加具有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应洛,王能民.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6,8(3):11-17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文章通过简述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知识体系,对各个体系之间的相关性及知识的交叉性作了详细的介绍,理顺了专业内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对协调教学与管理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管理;课程体系;课程关联性;课程交叉性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0904
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开办可追溯到1980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目前该专业的专业课程不仅包括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还包括经济、工程法律、项目管理等学科知识。中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因此,应积极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地位,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全国有近3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从专业开设基础来看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普通高校在教育部 1997 年撤并部分本科专业过程中,把与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相关的专业如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技术经济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进行重新组合,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二是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投资经济、建筑经济等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改设工程管理专业;三是少数高校在学科建设和师资力量并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增加,也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1]。由于这些原因,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存在问题较多,特别是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较多、关联性较差,造成本已紧张的课时资源的浪费。目前,中国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已有不少。陈建国[2]等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实践教学的基本架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曾德珩[3]等提出了“技能—能力—创新”三个训练层次,并对实习、实验、设计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合理化建议。许娜[4]等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提出“脉络式”与“自助式”的教学方法,并对案例教学的案例编制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笔者主要就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作了一些探讨。
一、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知识点
招投标程序的相关介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中的采购管理、土木工程建设法规中的招投标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等内容中均有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等课程都有介绍。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都有介绍。项目经济评价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中的介绍内容基本一致。工程造价的构成在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中有介绍。项目投资的构成及投资估算在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课程中有重复。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标价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估价、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均有介绍。索赔管理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法规等课程中均有介绍。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的介绍是重复的。方案的评价比选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均有涉及。设备更新的相关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中都有介绍。质量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安全与环境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中均有介绍。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合同风险策划)、项目决策与评估中均有介绍。进度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中均有介绍。
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满足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围绕培养目标,形成工程管理专业如下五大课程模块[5]。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它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基础。总体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1)政治类基础课,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2)数学类公共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3)英语类基础课程,如大学英语等课程;(4)计算机类基础课程;(5)实践环节类公共基础课,如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等。公共基础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以及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广,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往往是专业课的理论基础。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包括以下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原理类、经济学基础类、法律基础类。
(三)专业课
专业课是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有关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 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该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课的设置要坚持总体优化原则,精选课程内容,合并内容相近的课程。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和工程学科的结合,因此专业课应兼顾管理类课程与工科类课程。根据专业课与基础课相对应的特点,专业课同样应包括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类、经济学类、法律类。
(四)专业实践类课程
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实践类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管理专业认知实习、制图实习、测量实习、施工组织设计实习、生产实习、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选修课
选修课可以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类。限定选修课主要体现专业特点,加深理论基础,体现本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自由选修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需求,以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为目的。
以上五大课程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联系与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这一培养目标,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具体划分为如下四大知识体系[6]。
(一)工程及技术知识体系
建筑识图、AutoCAD制图、工程测量是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共同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为土木工程施工及施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它们将土木工程类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为工程造价、土建装饰及安装工程概预算做理论与技术准备。
(二)管理学知识体系
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等课程是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普及,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做理论准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及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工程合同管理是普遍管理学在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深化与拓展,研究如何运用管理知识和手段使工程建设增值。
(三)经济学知识体系
以财务管理为基础,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建筑领域,对工程成本会计进行研究,支持可行性研究的财务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掌握这一知识有利于进行工程投资与融资分析,进而开展可行性研究与建设项目评估的经济评价环节。
(四)法律知识体系
以经济法为基础,在延伸过程中逐一细分,从体现专业性的建设法规到工程合同管理,研究内容层层深入。
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结构如图2。
四、结语
通过整理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结构,尽可能地查找各课程之间重复的知识点,以理顺专业内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优化课程内容,避免专业知识点的重复,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使本来有限的课时得到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 杜小武,胥卫平.石油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280-281.
[2] 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89-94.
[3] 曾德珩,曹小琳.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1):119-123.
[4] XU Na, WANG Li, WANG Wenshun.The 3rd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Hu Nan: China academic journals electronice press, 2012: 144-147.
[5] 王晓燕.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2 (4): 21-23.
[6] 王立国,高平.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3):92-94.[ZK)]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correla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ZHANG Mingyuan, GAO Ying, YUAN Yongbo
(Faculty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P. R. China)
Abstract:
关键词 : 工程管理专业建设 培养目标发展方向
Abstract: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compound new specialty, also has the problem in the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and the specialized plan aspect which a series of waits for is clear about and solves. This article has thoroughly analyze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ized discipline attribute, the raise goal and the society competitive ability, specially has discussed the disparity which between this specialized raise goal, the specialized localization and the social demand exists, proposed the career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specialized constructionraise go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
1.1工程管理专业介绍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该专业的设置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大规模的城乡建设和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加了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别是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使我国未来的房地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社会对于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必然是巨大的、长远的。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修订本科专业目录时新设立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新专业目录),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下设4个二级学科:工程管理、工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本科专业)。将工程管理专业设在管理学门类下面,即强调了其管理类学科属性,这与国际上多数国家将其归属在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作法有所不同。与国际相比,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偏重于管理。事实上,新专业目录明确规定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为管理学和土木工程”,“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即体现了这一偏重。
1.2学科特点及属性
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学科,主要研究工程建设项目的专业化管理。显然,就学科属性来说,它属于管理类学科,只是由于其管理对象(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因而需要具有相关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虽然工程管理涉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决策阶段、实施阶段、使用阶段),也涉及工程建设各个参与单位对工程的管理,但工程管理的专业研究主要侧重于业主方和咨询方对于建设项目的管理,而不是建筑企业的管理或施工管理。研究的客观对象则是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是土木工程项目。与此相适应,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是按照相同的思路进行设置的。 目前也有专家认为,将工程管理的“工程”仅限定为土木建设工程管理违反国际惯例,不符合全世界和我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土木建设工程只是许多工程领域中的一个。工程管理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土木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应该包括范围更广的其他工程。二、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2.1该专业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培养标准
新专业目录明确指出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该专业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培养标准(按其要求的程度从高到低排列)是: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外语能力;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可见,本专业重在“管理”“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结构要求上也是重在“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对于土木工程知识模块和法律知识模块的要求仅仅是“熟悉”,中心目标是培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然而,与此不同的是,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则明确培养目标是造就“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对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平台课程的相关知识均要求“掌握”,并且特别将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放在第一位。显然,在培养目标上与教育部先期推出的目标有所分离,即倾向于培养具备工程师素质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这就形成了两种倾向:一种偏管理,一种偏技术。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各高校对该专业的不同定位均有自己的理由和自由;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该专业培养方向的困惑。这一方向性的差异源于观念的不同,而究竟哪一种观念更可取,必须以社会实践和社会需求作为判别标准。
2.2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对本专业需求量较大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建设单位(业主)、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单位和房地产公司,对毕业生的核心知识的要求也主要是工程技术相关内容。房地产公司和投资公司对毕业生核心知识的要求则偏重于经济模块。因此,总的来说,社会所需求的主流人才是具有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的工程师型专业人才,而不是具有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的经理型管理人才。毕业生必须首先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显然,这与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培养标准相一致,而与教育部新专业目录中的培养目标有偏差。当然,对于本专业的不同方向,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偏差大小也不同。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以适社会的相应要求。
三、 专业方向设置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于1989年开始设置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原有专业讲行了调整,将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调整到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学科。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1999年开始对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的归属进行了调整,部分高校将该专业并入工程管理专业,也有部分高校并人了工商管理学科。 建设部作为中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于1994年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与房地产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1998年改为 “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继承了原对房地产专业教育指导的职责,并将“房地产经营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延续至今。所以,目前在工商管理学科和工程管理专业下都设有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或方向,设在工程管理专业下的为主流。如果设在工商管理门类下,就无法得到“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评估。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已有5个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其中,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与国际上的建设管理专业最为接近,也最能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投资与造价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一部分,设为工程管理的一个方向也顺理成章。但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是否妥当,值得探讨。首先,工程管理与房地产经营管理就其内涵来说,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前者并不能包容后者。房地产开发管理的过程包括市场分析、投资分析、规划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物业与资产管理等各方面,似乎比工程管理的内容更加宽泛。从学科覆盖的内容看,工程项目管理与房地产虽然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方面均有交叉,但前者强调技术与管理,后者强调金融与投资。鉴于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学科属性,宜设为独立的房地产专业。
四、 工程管理专业的竞争力
4.1主要竞争对手是土木工程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的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本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土木工程专业,因为在某些就业岗位上,这两个专业毕业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而且可替代性也是不对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做的工作,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一定能做;而工程管理毕业生能做的工作,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却常常能够做。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任何岗位每年都大量吸纳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是明证。所以,如何与土木工程专业进行竞争,是工程管理专业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2 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强化其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
没有独特性就没有竞争力。要特别强化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核心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以经济和管理知识和综合素质见长,但是,这类知识如果不转化为核心能力,就很容易被模仿,从而失去优势,甚至影响到专业的生存。所以有必要深入探讨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和培养方案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国内高校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尽量向土木类专业靠,有的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甚至与土木类专业没有显著的差别;另一种是向经济类方向靠,弱化技术平台课程。需要具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素养,并不意味着在深度上要向土木类专业看齐。工程管理专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要有自己独有的看家本领:别人难以模仿的看家本领,比如工程造价管理方向,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造价编制、审核及其电算化的核心技能,毕业后马上可以与工作接轨,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4.2对自己特点进行专业定位
形成专业特色的途径有二:一是专业方向有特色,一是在培养方案上有特色。对于专业方向的设立,国家不宜限制过死,只要社会有需求,就应该可以设置。 有了合理的专业定位,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虽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本专业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关键是提高专业的社会竞争力。专业竞争力的核心是能力和特色,所以保持经济、管理知识结构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优势也是特色, 是土木工程专业所没有的。特别是房地产方向和造价方向,更应该保持这个优势。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提高,也有利于实现教育部新专业目录规定的培养目标。
五、 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
工程管理专业是交叉型、复合型专业,其知识结构横跨管理学和土木工程两大学科,因此,需要设置的课程门数不仅要包括房屋建筑工程,还要包括市政、路桥等工程,而不应仅限于房屋建筑。但是拓宽课程范围,又与课时量限制相矛盾。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组织和精炼课程内容是一个重要问题。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案,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来说,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问题也相当突出。由于本专业是一新专业,各高校没有形成稳定的课程标准。需要在参照专业评估标准所提出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做到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内容精练,课程衔接合理、与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相适应,每门课程应该明确其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
六、 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策略
由上所述,工程管理专业的社会竞争力是本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必须以专业竞争力和社会需求为依据。有了合理的专业定位,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
1、 强化专业特色。
2、 强化核心技能训练。
3、 保持经济、管理知识结构的优势。
4、 重视数学、外语教学。为部分学生进一步深造考研提供良好条件。
七.结束语
从事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就业前景广阔所以我们正在学习工程管理的学子应该好好学习此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前途都是无可限量的。加之社会需求像我们这样的人才 ,虽然土木工程专业给我们造成很大压力,但是只要我们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就会立于不败之地。由此我坚信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一定会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
2. 国家统计局工程管理经济调查总队:《工程管理监测报告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3.吕发成 ,马洪滨 .理性的思考 [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 0 0 0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刘洪玉.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的房地产专业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理论解析;土木工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343-01
我国工程管理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随着我国大规模工程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土木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筑施工组织与技术土木学与地基基础、城市规划的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科学、创新、有效的工程理论体系。工程建设在朝气蓬勃的发展,其创造的经济价值令人叹为观止。虽然我国的工程理论体系已经有较大发展,但仍然不够成熟完善,因此加强理论解析与体系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1 浅析工程管理类的理论内涵
1.1 浅析工程管理项目及工程经济学的内涵
工程管理项目是指以工程本身为基础,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计划、决策、控制和协调,结合其他工程管理科学实现工程目标。工程管理项目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综合性特点,与其他管理方式不同,工程管理项目不仅具有管理学特性,还兼备工程学特征,工程管理者要针对工程环境,运用现代的工程学和管理学手段进行工程管理,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管理与经济息息相关,从工程经济学的角度将,工程管理项目能够提高工程效益,促进工程完成进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 浅析工程管理类的界定与分类
工程管理及基本原理与其他管理学有所不同,其兼备管理学科和工程学科的特点,具有基础性、抽象性,在独特的工程技术背景下,运用管理学的策略与方法,实现工程管理对工程的预期目标。工程管理类的界定与工程自身特点息息相关,包含技术集成性和产业相关性,是工程管理者在特定的产业环境基础上,运用特殊形式对技术集成体的综合管理。随着当前工程管理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工程管理不仅是在建筑工程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行业,例如石油、化工、矿业、通信等也被广泛应用,因此,当前的工程管理的界定与分类更加广泛。目前,针对工程管理的分类主要按照工程性质有以下几种:第一,建筑类工程管理。主要是对道路、铁路、房屋建筑、水利工程等建筑工程的管理。第二,制造类工程管理,包括机械、化工、电气等技术性行业工程的管理。第三,采掘类工程管理,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矿等开采工程的管理。第四,探索类工程管理,主要是航天、生物医学等科学探索工程的管理。[1]
1.3 浅析工程管理体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工程管理体系涉及内容复杂,与其他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工程管理与工程学,其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特征,运用工程理论和技术要求,促进工程学的发展;工程管理与管理学,其运用管理学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合理配置工程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工程管理与经济学,工程师将运用经济学特点,从宏观、微观等视角分析工程决策、投资,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工程管理和系统论,系统论是以研究系统模型、结构、规律为基础的,运用逻辑学和数学等学科对系统进行管理。工程管理结合系统论的理论和思想,构建更加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工程管理与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深入工程管理的组织,调节管理理论和思想、方法间的互动,最终改变整个过程管理系统及其理论与实践。
2 简述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特点
2.1 简述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特点
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与一般管理体系的特点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管理对象以工程技术为主,根据工程技术管理规定,具有一定的行业特征。其次,具有理论和应用的互动特征,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不仅是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的应用,更是工程技术与建设实践的结合,是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互动过程。最后,涉及领域广泛。工程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包含工程整体,从工程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行,从开发管理到制造生产,包括技术创新和改革等,工程管理范围非常的广泛。此外,工程管理体系与其他项目管理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管理对象不同,环境形式存在区别,但是,管理目标相似,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在工程管理中也同样适用。
2.2 简述工程管理理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工程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甚远的影响,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提高投资效益,为工程建设提供创新的平台,推动科技的进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首先,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工程管理理论将工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保障民生安全。通过对工程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合理的控制工程工期,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投资收益,对工程作出科学决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推动工程技术进步。工程管理为工程建设铺设良好的平台,不仅能够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还能够引导科技成果的快速转换,提高整个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最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工程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工程理念,促进人与社会、自然间和和谐相处,寻求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3 浅析工程体系的构建
3.1 浅析土木工程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
土木工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所以其构建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协同创新,构建和谐。以哲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工程理论体系的建立的目的就是促进人与社会、自然间的关系,运用工程管理对工程进行正确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使工程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土木工程理论体系的构建将工程系统管理更加完善,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在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解决问题,实现工程顺利进行。
3.2 浅析建筑施工工程理论体系构建的方法
建筑施工工程理论体系相对系统、复杂,工程理论体系也是一个犹记得、逻辑化的体系,通过严谨、科学的构建方法实现建筑施工工程理论体系的完善。首先,逻辑方法。逻辑方法是以逻辑思维出发,从基本概念和没有经过证明的假设为出发点,对整个理论体系进行推演。逻辑方法能够结合大量工程实践和经验,通过推演总结提炼出规律、定理和定律,将知识提升至理论,在将理论系统化处理,最终形成一个体系。其次,历史方法。历史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形态和过程来研究理论体系,运用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反应对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对施工工程理论体系的构建。
4 结语
工程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和互动,运用科学的手段加强对工程的决策、计划、组织和协调、控制,实现工程的顺利发展,促进工程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继善,王孟钧.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 [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程管理;专业特色;海洋能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065-02
前言
我在高校设立工程管理专业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190余所高校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1]。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历史、条件和特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海洋大学于2003年设立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是工程管理学科的新晋力量。如何定位学科方向、探讨学科特色是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提出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分析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的具体思路和建议措施,可以拓展专业发展方向,为探讨专业特色提供参考。
一、海洋能利用发展现状
随着常规能源日益枯竭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加剧,以及常规能源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寻求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海洋覆盖地球表面将近71%的面积,拥有大约TW的能量,因此,海洋能资源开发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广义的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盐差能、海上风能、海上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其中,就其能量储存形式而言,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上风能为机械能,温差能、海上太阳能为热能,盐差能为物理化学能,海洋生物质能为化学能[2]。
美国、英国、日本、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对海洋能资源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早,部分能源形式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相应的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已积累大量经验。我国对海洋能资源开发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兴起是在21世纪初,而且研究大多集中在海洋能发电装置、电能变换技术、电能存储技术等方面,大部分能源形式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未来海洋能的发展方向为实用化、产业化开发。为推进海洋能资源开发的产业化进程,与之密切相关的海洋能开发管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包括前期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选址,实施阶段的控制、评估等方面,直接决定了海洋能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与工程管理专业相近的管理工程专业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上海机械学院等11所院校开办了管理工程专业并于次年开始招生[3]。1998年,我国进行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第四次修订[4],将管理工程等专业整合成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正式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下设专业。发展至今,全国已有190余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历史、条件和特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5]。其中,大多以管理学和土木工程为主干学科,课程设置偏重于土木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即专业定位为土木工程管理。部分非建设部所属的高校,则在专业定位上体现了各自的特色。如三峡大学依托学校特色定位为水利工程管理,而一些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则偏重于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等。
中国海洋大学于2003年设立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是工程管理学科的新晋力量。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工程学院,课程设置上偏重工程技术。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规中矩,要想获得专业的快速发展,在全国高校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需要寻求突出特色的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的综合类大学,学校秉承以特色带动综合的发展思路。工程学院依托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海洋工程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其中,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已设立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技术硕士点,相关教师在潮流能发电、波浪能发电领域研究成果丰硕。
结合我国海洋能资源开发发展趋势,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发展优势,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是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可以为探讨专业特色提供参考。
三、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海洋能开发管理模块建设探究
1.与课程体系中相关专业课相结合,从专题、案例等着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包括前期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选址,实施阶段的控制、评估等方面,涉及的专业课众多。因此,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海洋能开发管理模块建设首先从专题、案例等方式着手,待教学经验丰富后考虑新增课程。具体的讲,在相关专业课理论知识讲授之后以专题报告、案例分析等方式讲授相应的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知识,避免相同理论知识在不同课程中的重复,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消化,同时丰富了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国内外研究前沿模块。通过研究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资源开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建立海洋能开发国内外研究前沿模块。重点研究目前国内外聚焦的波浪能、潮流能资源开发现状,主要包括定义、发电装置类型、优缺点、进展阶段、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我校相关老师的研究成果等方面。通过课件、案例、视频等方式讲授,使学生掌握海洋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内外研究前沿,激发学生对海洋能开发管理的学习热情。
3.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依托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海洋能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选址、财务评价、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等内容的教案,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相关课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建设工程监理、工程经济中通过专题、案例等方式引入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拓宽专业课程知识面,实现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实践环节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强的专业,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要重视实践环节的作用。通过实习、大学生训练计划等项目使学生切实参与到海洋能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领域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结论
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是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特色寻求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求学机会。本文探讨了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的具体思路和建议,为发展工程管理学科特色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武成,王进,王冬梅.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09-112.
[2]刘臻.岸式振荡水柱波能发电装置的试验机数值模拟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3]李素红,陈立文.工程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83-102.
[4]钟昌宝.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89-94.
[5]陈建国,刘德银,李秀明,曾大林.基于核心知识和能力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41-4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cean Energy Development Management Module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HAO Meng1,2,SUN Jin-wei1,SUN Yan1,PAN Feng1,SUN Hai1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1.College of Engineering;2.Key Laboratory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Shandong Province,Qingdao,Shandong 266100,China)
[关键词]:房地产,高等教育,工程管理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andtrendsglobalization,thereisanincreasingneedsforthehighlyeducatedpersonnelinChina''''srealestateindustry.Basedonahistoricalreviewofrealestateeducationinchina,thispaperprovidesyouwithageneralpictureofrealestateeducationwithintheframeofconstructionmanagementprograms.Inconjunctionwiththeexperiencesinofferingrealestatecouseinconstructionmanagementprograms.attsinghuauniversity,theauthorindicatesthatrealestateandconstructionmanagementarethetwospecializationwithverydifferentfoundations,andthenationalcodesofsubjectinstallmentcontrolpolicyarethekeyissuesrestrictingtheproperdevelopmentofrealestateeducationinchina.Inviewofthefuturedevelopmentofrealestateeducationinchina,weshouldpayagreatattentionforthedifferentsofrealestateandconstructionmanagement.Forthemutualrecognitionofaccreditedprogramswithoverseasprofessionalbodiesinrealestateandconstruction,theauthorbelievesthatitwouldberelativelyeasytosigntheagreement,buthowtoeducatechinesestudentswithinternationalknowledgeandexperienceswouldbethekeyofthismutualrecognition.
Keywords:RealestateHighEducationConstructionManagement
一、房地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经营、管理与服务的行业。具体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各类房地产开发、土地开发、房地产投资经营等活动)、房地产管理业(住宅物业管理、土地批租经营管理和其它房屋的管理活动)、房地产经纪与业(房地产与经纪人服务、居间买卖、租赁服务、房地产交易保证服务、房地产估价等)。日益发展壮大的房地产金融保险业虽然不包括在房地产业中,但其在人才需求上也与房地产人才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00年末已经达到20,5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64平方米),农村达到27平方米。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城镇人口达到6.3亿人,比2000年净增1.7亿人。如果到201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按25平方米计算,将需要新建城镇住宅建筑面积56.1亿平方米,平均每年约5.6亿平方米。如果再计入非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积,未来10年中国胸地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00年,城镇住宅与房地产业增加值约5400亿元,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左右,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01年末,中国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7万个,从业人员100多万人,房地产估价和土地估价机构8000余家,从业人员约15万人(其中取得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执业资格的人数30000人),房地产经纪机构约2.7万个,从业人员30多万人:物业管理企业2.5万个,从业人员260多万人。此外,如果加上在政府从事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房地产教育研究机构、房地产信息服务与咨询机构、房地产投资顾问与策划机构的就业人数,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就业总人数预计超过550万人。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来自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投资与金融等相关专业,真正受过系统的房地产专业教育的人才只占很小的比例。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消息表明,目前上海包括信息产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在内的一类专业,最受考生青睐;《深圳晚报》在未来人才市场上最走俏的将是金融、保险,高级管理、物业管理等13类经济专业人才。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对北京市有关高校房地产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显示,30.77%的同学认为就业前景非常乐观、毕业生供不应求,69.23%的同学认为就业前景一般、但是可以找到合理的工作,没有同学认为就业形势不好。
二、中国高校房地产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1、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变革
1989年,经过国家教委批准,中国高等学校开始设置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到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专业目录为止,全国设置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高等学校达到了114所。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原有专业讲行了调整,专业种数由504种减少至249种,将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调整到工商管理类的工商管理专业。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1999年开始对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的归属进行了调整,部分高校将该专业并入工程管理专业,也有部分高校并人了工商管理专业。
建设部作为中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于1994年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与房地产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在1998年过渡到“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过程中,继承了原对房地产专业教育指导的职责,并将“房地产经营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延续至今。将“房地产经营管理”并人工商管理专业的院校,目前尚没有纳入“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的范围。另外,目前中国专科教育的专业目录中,目前仍然保留有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
2、中国高校与房地产相关的本科教育
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77所高校开设有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工程管理专业。此外,还有一些本科生专业与房地产教育相关。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共有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在内的32所高校开设了地理学学科门类下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
城市规划:共有以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为代表的43所高校开设了属于建筑学门类的城市规划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与城市规划管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遏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以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为行表的34所高校(以农业类院校为主)开设了公共管理学科门类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
1、课程设置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之一,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与工程项目管理等其他专业方向一起,共同使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平台。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方向课程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市场营销。在培养目标上,要求该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房地产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基本技能。
2、各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
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概述、房地产经济学基本理论、房地产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市场特性与功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因素、市场运行规律)、房地产市场的依存基础(区域和社区分析、城市发展模式、土地利用分区、土地价值)、分类房地产市场(住宅市场、商业房地产市场、工业房地产市场、其他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中的空置问题、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干预(宏观调控、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房地产税收)。
房地产估价:房地产估价概述(概念、作用、估价制度、估价标准、房地产估价与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基本理论(市场价值与价格、影响房地产价值的因素、房地产估价原则)、房地产估价程序(程序、估价目的与价值类型、房地产类型及其特点、房地产价值时点)、市场区域和邻里分析(市场区域与邻里的含义、市场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估价对象的确认与描述(估价对象的范围、政府法例限制与权益性质、场地描述、场地使用经济性分析、建筑物及其它地上改良投资描述)、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土地估价、房地产部分权益估价、估价结果与估价报告、信息技术在房地产估价中的应用。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及房地产开发程序、政府对房地产开发过程的管理(投资计划管理,项目规划与设计管理、土地管理、项目开工及建设期间的管理、项目销售与产权管理、项目竣工及入住管理、市政及配套设施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与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形式、价值链,发展战略)、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宏观因素分析、市场研究与投资机会、场地选择、产品功能定位)、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中的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金融通、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市场营销、房地产开发经营税费、物业与资产管理(房地产开发与房地产资产管理、物业管理、设施与设备管理、资产管理、组合投资管理)。
房地产市场销售:市场概述、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市场营销战略、房地产项目前期策划、房地产定价策略、房地产分销与促销策略、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四、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课程教学的实践
1、与学校、学院教学平台的关系
清华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为了体现通才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总体要求,在培养计划要求的总共140个学分中,有70个学分为校级教学平台提供(包括数理基础、外语、计算机等,本专业要求的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法律基础等课程也由该平台提供),有35个学分由院级教学平台提供(包括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土木工程技术课程,也包括本专业要求的工程经济学、施工技术与组织等),与工程管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占35个学分。为了体现贯通教育的宗旨,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没有再进一步细分专业方向。
2、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中房地产课程设置
由于历史的原因,横跨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挂靠在土木工程学院,该研究所的教师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教师一起,组成了目前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的建设管理系。因此,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虽然没有细分专业方向,但也纳入了一定数量的房地产相关课程。目前面向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设置的房地产相关的课程包括: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经济类专业基础课,2学分)、房地产概论(专业主干课,2学分)、房地产评估理论与实务(专业选修课,3学分)、物业管理(专业选修课,2学分)。
近10年的实践表明,面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开设房地产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保证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的同时,强化了其经济、管理类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性。
3、房地产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宏观与微观经济学分析;区域增长;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课题目: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变化及比较);土地市场与土地价格;住宅市场(讨论课题目:住宅市场需求预测);商业房地产市场(讨论课题目:写字楼市场的租金与空置);工业房地产市场;国际房地产市场;(讨论课题目:中外房地产市场发展特征的比较分析);住房政策(讨论课题目:政府住房补贴与住房支付能力);城市增长与房地产开发;城市发展与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干预。
房地产概论: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住房制度与住宅产业、房地产及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市场及市场研究、房地产开发及项目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金融(开发项目融资、抵押贷款、证券化)、中国房地产主要税制、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法规体系及其分类、土地管理制度、开发管理制度、市场管理制度、使用管理制度、金融管理制度)。
房地产评估理论与实务
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概述、物业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房屋修缮管理、房屋设各管理、物业管理综合服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收益性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收益性物业管理中的财各与成本管理、写宇楼物业管理、零售商业物业管理、工业物业管理。
五、发展中国房地产专业教育的建议
房地产专业是重要的专业科目之一,这是由社会经济生活中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和学生的良好就业前景所决定的。政府和半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含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债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公司、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等)、房地产投资和开发企业、物业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房地产咨询机构(含房地产评估机构、机构、投资咨询公司、信息公司、产权保险公司、建筑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均对房地产专门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
从中国房地产业对人才需求前发展趋势及中国越来越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逐步建立起满足市场需要的、与国外高校基本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的学科设置
工程管理(建设管理,下同)与房地产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在国外,建设管理专业通常设置在工学院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学系内(如得克萨斯奥斯订大学土木工程系、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也有些学校在工学院中独立设系(如佛罗里达大学建设管理学院、英国里丁大学建设管理与工程系)。房地产专业通常设在商学院,有时独立设系(如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房地产系、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商学院房地产与土地经济系),有时与金融、保险等为同一个系(如纽约大学商学院金融系、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金融保险与房地产系)。
从学科领域覆盖的内容看,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在建筑技术与管理技术方面有所交叉,只是前者强调技术与管理,后者强调金融与投资。因此,英国多数大学及受英国学科设置影响较大的大学,通常将房地产和建设管理设在同一个学院或同一个学系中。例如,但英国里丁大学城市与区域学院(Faculty)分别设立有建设管理与工程学院(shool),由建设管理与工程系与工程系合并)和土地管理与开发系,香港大学在建筑学院设立有房地产与建设系,新加坡人学在设计与环境学院分设建筑管理系和房地产系。
目前中国与房地产专业学科设置的模式,英国模式相似,但随着中国房地产业从开发建设阶段逐渐过渡到资产运营与管理阶段,对开发、建设方面人才的需求会减少,而对投资、金融方面的人才会逐步增加。因此各高校从房地产专业学科设置上,应该关注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2、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是房地产专业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
房地产专业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广泛涉及经济、管理、法律、金融、环境和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很难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也很难使学生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当前房地产业最紧缺的,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有较坚实的基础,又在更多的领域有广泛知识和素养的人才。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为例,在其所管理的整个开发过程中,需要市场分析、投资分析、规划设计、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物业与资产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如果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各专业领域的内容都是一知半解,则这个团队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所需要的员工肯定是对某一两个专业领域比较精通,对其他相关领域有基本的解,能够形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共同工作,这样组成的开发队伍,才有竟争力。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高等学校应该面向房地产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房地产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含MBA)课程。为其提供“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创业学”、“房地产资产管理”、“房地产案例分析”、“城市公共政策”、“房地产法”等比较深入的房地产专业课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虽然没有设立房地产专业,但该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完全可以借助经济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平台来完成。当然,由于专业方向所在的学科分散,也为房地产学科建设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
3、妥善处理好与工程管理专业的关系
虽然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内包含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但并不表明工程管理学科就是房地产的上级学科,也不表明我们的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方向就等同于国外的房地产专业。从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的培养方案看,与建造技术、土木工程相关的课程占据了50%以上的比例,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的学生得到的实际上也是一个营造师应该获得的专业基础,不是房地产专业所需要的社会、经济、金融、投资和工商管理专业基础。
从国外房地产学科发展经验来看,房地产学科更多地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例如,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房地产系房地产专业,是美国排名第一的房地产专业,其本科生课程计划中的37门课程中,有33门课程与沃顿商学院其他18个专业的要求一致(含9门工商管理基础课程),房地产专业的4门专业课中(“房地产法律、金财与开发”、“房地产金融:投资与分析”为必修,在“城市房地产经济学”、“住房金融与住房政策”、“高级房地产投资与分析”、“国际住房比较”、“房地产开发”、“国际房地产比较”等课程中选修2门),没有涉及任何工程技术类课程。英国里丁大学土地管理与开发系的土地管理、房地产投资与金融专业本科生课程,也是以社会、经济、管理、法律和房地产类课程为主,对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相关课程只是少量涉及。
国内财经、师范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多是由原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转化而来,在遇参照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培养方案时,就到了很大的矛盾:遵循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意见,这些学校不具备开设土木工程技术类课程的条件;不遵循这个指导性意见,又找不到一个有效的专业出口。在未来的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过程中,这个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例如,天津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将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测量、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列为主干课程,但实际上该校并无土木工程专业,任课教师要从天津理工大学聘请。
4、关于房地产专业执业资格与国际互认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管理制度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国家对专业人员的管理逐渐从专业技术职称、职各的管理,转向对专业技术资格的管理。这就为社会评价学校、制约学校专业设置的方向和规模成为可能。房地产专业本来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兴专业,如果以改革和向前看的姿态对诗这个专业,让市场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来制约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充分发挥行业学会、协会在评估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将对房地产专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房地产专业的执业资格,目前有房地产估价师,正在筹备中的资格包括房地产经纪人和物业管理经理。目前美国的CCIM(CetifiedCommercialInvestmentMember)在中国与有关单位合作,颁发“商业房地产投资分析师”资格。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也有一个庞大的中国会员发展计划。当然,CIOB也将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结果方面,中国NBCMA的评估结果互认。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具备在国际建筑与房地产市场上工作的能力(主要是语言问题),互认的结果很可能是国外的“洋资格”,伴随着中国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逐渐占领国内的市场。但中国的相关专业资格,几乎不可能凭借互认的机会走向世界,而且还有可能失去国内的市场份额(因为中国的客户大多具有“求洋”心态)。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是专业资格互认过程中,能否从“名”到“实”的关键。
同等学力申硕较简单,免试入学,经过学校研修班的学习后,参加5月同等学力申硕统考(考试科目两门:外语和学科综合,60分及格即可通过考试)。
而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对较难,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先考试再入学,学校择优录取。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科目大总汇,一起来看看吧。
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科目分为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一门专业课,满分500分。
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满分都是100分;
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满分150分;
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满分150分。
1 “ 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
” 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初试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2
所有专业都是需要考英语的
考英语一的专业:
所有学硕硕士(除了外国语专业);
选用英语一或英语二的专业:
除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硕士、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硕士7个专业硕士,其他专硕初试科目的外国语考试可选择使用英语一或英语二,选择权由招生单位行使,考生不能选择初试科目。
不选用英语一或英语二的专业:
学术硕士中的外国语专业及专业硕士中的翻译硕士,初试外国语科目具体参照相关规定执行,不使用英语一或英语二试卷。
3
考数一的专业
工学类中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20个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和专业,以及授予工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均要求使用数学一考试试卷。
考数二的专业
工学类中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和专业均要求使用是数学二考试试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科类要求的数学试卷难易程度是由招生单位决定的,比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对数学要求高的二级学科则选取数学一,要求较低的则选取数学二。
考数三的专业
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为数学三,经济类和管理类包括经济学类的各一级学科、管理学类中的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的一级学科和授予管理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
不考数学的专业
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新闻学、传播学、播音主持、采访编辑、艺术类、图书管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社会学、服装设计、工业设计(艺术类)。
4
时间限制
初试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命题单位
我国硕士学位分为学术型学位(AcademicDegree)和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两种。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我国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干领域[2]。根据“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精神,我国研究生教育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大硕士研究生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到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整个硕士生招生比例提高到50%以上,并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培养模式、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紧密衔接等方面的改革,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对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国际上工程管理专业队伍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从大学本科或大专毕业生中挑选优秀人才以短期管理培训的方式培养;二是从工科大学毕业、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中招收研究生,类似MBA或MEM方式培养。据统计,前者主要担任现场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而工程项目经理人员则主要由后者承担,后者已成为国际上培养高层次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要渠道。这是因为,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在技术方面或者管理方面基础不够扎实,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不能立即胜任重要的管理工作。我国的情况也很类似,本应属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岗位却被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占据。以建设领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为例,据调查,工程管理队伍中,工程技术专业占72.46%,管理类专业占17.39%,经济类专业占5.8%,行政类占4.35%。可见,大部分工程管理人员出身于技术专业。这些工程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管理和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其管理能力基本上来自于经验,这样形成的管理能力显然有限,且很难得到提高,亟需补上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学历方面,62.79%为大学本科学历,29.21%是大学专科学历,中专学历占7%,另外有1%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职称方面,9.68%具有高级职称,77.42%具有中级职称,12.9%具有初级职称[3],如图1所示。高学历和高职称的工程管理人才较少,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求,需要通过专业学位教育提高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比重。放大到广义的工程和工程管理方面,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总量约为1600万人,按10%估算管理人员应有160万人。全国高校工科在校生共有803万人,其10%约为80万人。由此可见我国工程管理队伍之庞大,提高工程管理队伍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为在职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和途径,帮助他们掌握管理和经济类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工程管理实践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决定在我国设置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旨在通过以在职教育为主的针对性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能够推动工程领域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使其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获得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所必需的管理能力和出色的协调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和组织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能够进行重大工程决策、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完成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当前,工程技术各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一定实践经验后攻读管理硕士研究生比较受欢迎,需求不断扩大。设置MEM专业学位,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对于加速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工程领域的投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工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实现特定的目的,运用科学和技术,有组织地利用资源,所进行的造物或改变事物性状的集成性活动。工程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产品、物资设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工程的成功离不开高水平的工程管理。我国对工程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工程管理主要指建设行业的工程管理;广义的工程管理则取大工程的概念,既包括重大工程建设实施的管理,也包括重要和复杂的新型产品的开发管理、制造管理和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管理、企业转型发展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战略发展的研究与管理等都是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领域范围[4]。MEM专业学位教育着眼于广义的工程管理,旨在为各工程领域培养工程管理人才。MEM专业学位与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在培养目标、层次类型、服务的行业领域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别,其学科覆盖面更广。
工程管理是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学科,工程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与工程管理学术型硕士相比,MEM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1]。工程管理硕士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定位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管理者;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者;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者;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者。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工程管理交叉学科的特性,仅靠工程技术或管理单一学科的力量难以实现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高校发挥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的优势,共同参与MEM人才培养。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可分为全日制学习和在职学习两大类。由于对报考者有工作经历的要求,大部分生源为在职学习。其优势在于工作岗位为其学习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且无需考虑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问题。而劣势在于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地完成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人才培养质量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培养质量的监控。#p#分页标题#e#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指通过教育使研究生达到应有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了入学要求、培养方案、教学方法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确定了MEM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的总体目标。在此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各高校应结合主客观情况、生源情况合理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由于工程管理涉及诸多行业领域,各高校行业背景及优势各不相同,宜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各自的行业优势及行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量力而行、有所侧重,合理确定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5]。同时,培养目标的确定还应考虑学生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等因素,甚至可由导师或指导小组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制订各自不同的、更加具体的培养目标,应明确人才培养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层次标准,差异化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项目是在对世界一万多名工程师进行工程管理知识调查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代表工程管理最佳实践的系列知识体系,是首次在全球推出的专门面向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工程管理师的资质认证项目。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考核的知识体系如表1所示。我国工程管理硕士生源主要是有若干年工程领域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他们不仅在各自工程领域有一定的技术专长,而且对工程经济、管理、法规等各方面都有所接触,有的甚至就是管理者。但由于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方面的局限,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往往不够系统,作为高层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未得到全面锻炼和提升。因此,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内容应该基于此背景合理安排。EMCI为合理组织我国培养MEM知识结构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数学、统计学、系统论等是基础。在合理组织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工程管理硕士的能力训练,包括思维能力、技艺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强化工程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科学发展观、工程伦理观等理念的灌输。课程设置宜采用模块式体系,即按照培养目标及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知识、能力要求,将应开设的课程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模块[6]。所有模块按照一定的形式组合成一个系统。模块课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减,以不断引入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化、个性化,要求每一模块的课程覆盖面较大,以供学生选择。例如,某些学生本科毕业于技术类专业,目前在管理岗位。他们擅长技术,但对于如何管理好团队缺乏系统知识,则其可以通过更多地选择管理类课程加以弥补。这种弹性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MEM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其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突出应用、突出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多学科优势确保教学质量。(1)以案例为平台组织教学。按照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构建并完善MEM教学案例库,基于案例组织教学活动和考核活动。案例应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横向上与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相结合,纵向上具有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逻辑线索。利用情景教学、模拟课堂、软件仿真等经验学习方式,使课堂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互衔接,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互补充,专业基础训练和管理综合训练相互结合。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以学生完成具体工程项目相应管理活动的绩效为主要着眼点。(2)以实践环节统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建设学生实践平台。学生所学的核心知识体系,都应在实践平台上亲自动手实践,且将实践效果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3)以课程设计为手段深化教学。课程设计可以促进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课程设计按工程管理全过程进行有序安排,以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工程投资与融资、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管理信息化等课程设计为主线,使学生随着课程的进行,对工程管理的认知逐渐深入,最后实现知识的全面融合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4)以多学科优势确保教学质量。工程管理属于交叉型学科,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必然离不开相关学科的参与。从国外情况来看,多数MEM专业学位由工程学院开办,但教育过程由多个学院共同完成。如美国杜克大学MEM由普拉特工程学院开办,商学院、法学院、环境学院等都为MEM提供课程。我国的MEM专业学位也有相当一部分依托技术学科设置在工程学院。MEM专业学位要培养既懂得工程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需要相关技术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参与。因此,应发挥高校多学科优势,由工程学院与商学院联合开展MEM教育,发挥商学院在MBA教育及经济、管理理论教学方面的特长,提高学生管理方面的“软技巧”,促进MEM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学管理与评估制度是保障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过程顺利进行、确保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一环。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虽然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各高校的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这与教学管理和评估制度是否健全直接相关。由于专业学位生源多为在职攻读,且多为单位的业务骨干,用于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无法保证,甚至少数学生攻读专业学位就是为了“混个学位”,对学习过程不够重视。如果缺乏严格的培养质量管控评估制度,则人才培养质量势必无法保证。在这方面,美国的专业学位课程考核制度值得我们学习。美国课程考核制度非常严格,课程成绩一般由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各占1/3。有的课程每周都进行考试,最后汇总;有的学校课程考核没有补考或重修。如果期末成绩低于一定水平,则该生将被认为没有培养前途而被淘汰。我国的MEM专业学位要实现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必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评估制度。培养单位层面,应建立符合MEM特点的导师遴选、课程考核、学位论文评审、培养过程质量自评估等制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家性组织,MEM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应从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办学模式等多方面对各培养单位进行规范化管理,强化监督和评估作用。#p#分页标题#e#
关键词:工程管理;本科教学质量;专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01506
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规模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之后,已进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的新阶段[1]。教育部针对新的形势,提出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教育部要求各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并结合各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果,研制各专业的指导性专业规范。为规范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规定本科学生应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2008年4月,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指委”)根据住建部人事司与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安排,着手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专业规范》作为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前后历经两届专指委,由重庆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国内高等学校专业教师,历时6年,经5次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9次重大修改,20余次局部及小规模修改,3次专题研讨性修改,1次审定性修改,于2014年9月最终定稿。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沿革与现状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历史沿革
中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最早起源于土木工程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建筑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中国大规模基本建设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1956年同济大学设置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专业,西安建筑工程学院设置建筑工业经济组织与计划管理专业,学制五年[2]。这是中国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首次将工程管理设置为独立的本科专业。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迅速增长,建筑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国内部分高校相应恢复或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如1978年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建筑管理工程专业,1980年同济大学、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1981年天津大学的基本建设管理工程专业等[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对外向型、复合型国际工程管理人才需求的增多,以及国内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部分高校开始增设国际工程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建筑管理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等专业整合并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隶属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2012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又将“工程管理”拆分为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理四个本科专业。
(二)工程管理专业现状
中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其招生规模已成为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中第一大本科专业,土建类本科专业中仅次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第二大本科专业。根据专指委统计,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中有311所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2013年达到406所,在校学生总人数为15万人,毕业人数2.8万人,招生人数3.7万人。
为指导全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原建设部于1989年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管理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经两次更名,于2013年定名为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能是促进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制定相关指导性教学文件;组织编写工程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协助制定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评估标准;组织与国外高校相关专业开展教学与学术交流[3]。
1998年,原建设部于成立了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1999年开始实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评估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33所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通过了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本科)评估,占设置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高校数量的7.5%。且通过评估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实现了与英国特许建造学会(CIOB)、美国建设工程教育委员会(ACCE)的互认。
二、《专业规范》研制的指导思想
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必须结合当前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发展的背景,分析产业人才结构,抓住产业发展的方向,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实践基地、创新能力训练等多个方面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一)满足行业与企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建设行业人才需求巨大。同时,由于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各类工程在规模、技术、管理难度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局面,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符合国家建设要求,跟踪行业发展,是工程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二)适应分层次、多模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覆盖面广,涉及院校多,为更好地培养高层次 、复合型和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线人才,提倡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条件和办学定位,在分层次、多模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找准自身位置,分层竞争,特色发展。
(三)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适当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为载体,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
(四)保障新办专业的办学条件
新增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在师资建设、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以满足办学条件的要求。
(五)加强国际合作
应以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开展专业国际认证,提升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专业规范》研制的基本原则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专业规范》是对相关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底线和门槛”。但基本要求并不意味着就是低水平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学科发展的前瞻性[4]。因此,《专业规范》的原则是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逐步拓宽专业口径、规范内容最小化、基本要求刚性化。
(一)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原则
规范既坚持统一的专业规范标准,又留有可调整空间,允许各高等学校多样性办学,鼓励各高等学校办出特色,积极探索与实践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逐步拓宽专业口径原则
规范基于但不限于土木工程技术背景的工程管理专业来构建宽口径的专业核心知识体系。
(三)规范内容最小化原则
规范所设置的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占用总学时比例尽量少,尽可能降低学时学分要求,并提出学时或学分的控制范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各高校留够办学空间。
(四)基本要求刚性化原则
规范针对国内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定的教学内容标准和教学条件为基本要求,设置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应达到的基本标准与要求,各校在满足基本专业办学条件、教学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专业特色建设和要求,配备相应的师资、实验室、图书及教学要求等。
四、《专业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学科基础
根据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工程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对应的一级学科门类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支撑学科有土木工程以及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地下建筑与隧道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矿山工程、水利工程、石油工程、电力工程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毕业生可报考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能够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投资、房地产、造价咨询等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三)培养规格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应满足行业、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的相关要求。其中,素质结构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构成。能力结构包括综合专业能力与表达、信息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知识结构按照了解、熟悉、掌握三种程度划分。
(四)教学内容
1. 知识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四部分构成。专业知识包括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级内容,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由五个知识领域构成: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技术基础、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法学理论和方法、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知识单元是阐述或解决某一知识领域中某一问题的概念、定理、方法等知识点的集合。知识单元在内容上独立完整。《专业规范》规定的179个知识单元和631个知识点,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见表1)。
2.实践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体系包括各类教学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设计、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等环节(见表3)。实践体系分为实践领域、实践单元、知识与技能点三个层次。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创新训练
创新能力训练与初步科研能力培养应贯穿整个本科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在专业知识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思维与研究方法的训练;在实践训练中通过实验、实习和设计,掌握创新方法与创新技能;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践与课外学术研究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如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相关专业或学科竞赛,学术性社团活动等。
(五)课程体系
《专业规范》要求基本学时1 958学时,自主设置542学时。《专业规范》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具性知识体系中推荐课程21门,对应1052学时;在专业知识体系中推荐专业课程22门,对应906学时,推荐专业选修课程10门,对应304学时。在实践体系中安排实践环节12个,其中,基础实验推荐24学时,专业基础实验推荐26学时,专业实验推荐8学时,实习推荐9周,毕业设计(论文)推荐20周。课内教学、实践教学及自主设置学时数(周数)分布见表3。工程管理专业与工程技术、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特性,为避免知识单元的割裂,建议各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设置融合性课程等方式,有效整合课堂教学、实验、实习与设计等教学环节,形成完整、有效的课程体系。
(六)基本教学条件
规范对师资、教材、教学资料、实验室、实 习基地、教学经费等办学条件提出的要求属于基本办学条件,旨在保证专业的基本办学质量。其中在师资方面,规范提出的承担教学任务、教学组织、队伍结构、主讲教师等方面的要求,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及国内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七)主要参考指标
鉴于各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基础不同,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也不相同,《专业规范》规定以下主要参考指标,供各高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本科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可以适当调整为3~6年。
(2)四年制专业,总学分数不少于150~170学分,总学时控制在2 500学时左右。
(3)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20%。
五、结语
满足不断发展的工程建设人才需求,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同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与能力提高,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和技术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工程管理创新能力,是《专业规范》的研制目的。《专业规范》是对所有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最低要求,并非最低水平的要求。对于有较长办学历史或专业特色的院校,各校可以在保证达到《专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教学内容或提高教学要求,以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对于一些新办专业的高校,所定的要求并不低,甚至是比较高的,必须经过较大努力方能达到。同时,《专业规范》较以前的专业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更为强调实践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根据行业发展引入了信息化、可持续建设等知识单元,以对国内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引。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电力行业;教学改革
Facing The Demand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CHEN Zhi-hui SHAO Xiao-shuang LIU Wei-xing ZHANG You-jia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Jilin Jilin 132012,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new demands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s more prominent. To this end, facing the demand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Teaching reform
20世o80年代以后,工程管理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现代工程系统越来越复杂, 要求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在现代建设项目中,从构思、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造,直到运行的全生命期一体性要求增加;新的融资模式、工程总承包方式和新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普及;整个社会对工程的要求提高[1]。这些新的发展变化,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才能满足企业及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实践教学环节构成不足
大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停留在自身可以解决的层面 。通常,实践教学环节只包括测量实习、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而这些实习环节,往往是自编自演,由教师给出实习题目,学生按照设定的背景进行演练,学生认识不深刻,积极性不高,与实际生产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认识实习及毕业实习环节中,学生虽然可以进入生产现场,参观学习,但往往由于安全及时间方面的原因,并不能全面了解实际的生产情况,因而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1.2 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由于生产企业自身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实习,从而导致大多数学校每年的实习场所经常变动,有时甚至存在没有实习场所的情况,仅有的校内实习场所,也与实际生产存在很大差异,并不能满足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需求。学生不了解实际,因而只能纸上谈兵,就业前景必然受到限制,工作之后的适应阶段必然延长。
1.3 实践教师缺乏
工程管理学科的学科定位应为: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的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管理类学科的特征。而对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国际上存在两类观点,学科定位不同导致其培养体系、研究方向等均存在明显差异。一类是面向特定行业,另一类则不是面向特定行业的工程管理[2]。而我校依托电力行业背景,学生就业后应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因此,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属于典型的面向特定行业进行培养。美国建设教育委员会对其国内面向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单位有指导与评估的职能,该类专业的学生培养定位为:获得在建筑领域的专业知识;获得全面而均衡的教育,以使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机会;获得专业意识和领导能力以便服务于建筑业和社会[2]。借鉴这样一种培养定位,我校面向电力行业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实践环节就需要教师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更要了解电力行业的相关知识,而这样的人才是相当匮乏的。
1.4 理论课程的构成体系不够完善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依照国家的指导规定,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点,没有依照电力行业的背景优势,设置相应的课程结构,因而对实践环节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因而,必须面向电力行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水平。
2 面向电力行业需求,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的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必须紧紧依托电力行业背景,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实践。
2.1 坚持走出去原则,深入企业实际,了解电力行业需求
面向电力行业需求,必须首先了解电力行业需求。因此,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定期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电力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工程管理专业教师也应坚持走出去原则,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工程实际,从而掌握现场实际情况,用于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为此,我校特地制定了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计划,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工程实际,接受实际锻炼,这既解决了对电力行业市场需求了解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实践教师缺乏的问题。这一良好做法,应加以坚持,同时接受锻炼的教师范围应进一步扩大。
2.2 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实践环节构成不足问题
应通过多样化的实践环节设计,解决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践环节,尤其是在假期,应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实习机会,深入工作现场,深入生产一线,掌握工程实际情况。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轨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增加了未来的就业机会。学生通过与实习单位的长期接触,通过平时的工作表现,为实习单位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为自己未来就业占得了先机。
2.3 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
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为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通各校友单位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习场地,以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4 调节理论课程体系构成,服务电力行业需求
针对现有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面向电力行业需求,进行课程整合和设计,将一些属于一体的课程进行整合,将一些企业需要而现有教学过程中缺乏的课程进行补充,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学生。
3 结语
工程管理的飞速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为此,本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面向电力行业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尚春静(1971-),女,海南大学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经济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建筑教育研究,(e-mail)chunjingshang@163.com。
摘要:专业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调查分析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偏好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在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创新理论与实践;强调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多样性;突出内容与专题结合、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9;tu7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4104随着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日益成为热点,其外语水平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据《工程新闻记录》(enr)显示,有51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2011年度国际承包商225强[1],有的企业境外资产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40%。因此,培养既有丰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英语水平的工程管理人才,是国际国内发展对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英语词汇复杂,专业英文语句表达不易理解等特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表达(笔译、口译)能力,是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笔者基于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偏好,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以供相关专业教师参考。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专业基础知识既涉及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又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2]。工程技术知识包括公路、桥梁、隧道、铁路和房屋建筑物、构筑物等建造技术基础知识,如岩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工程建造技术、工程施工控制等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知识包含经济学基础理论、技术经济学理论、投资决策理论等;管理学知识包括管理学和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等。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既包含项目前期的投融资理论、建造施工过程中的项目管理理论,还包含竣工投产后的运营管理,其管理内容涵盖了工程合同、质量、进度、投资、成本、安全、信息、能源和环境等各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合同法、经济法、招投标法、建筑法以及一系列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图1为工程管理知识体系与土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金融等之间相互作用示意图。
图1工程管理知识体系与其他
学科领域相互作用示意图
工程管理专业词汇量大、语句复杂,很多词汇超出了六级词库,部分词汇即使在六级范围内,也具有特定含义。如reinforced本意是加强,但在工程管理专业英语词汇reinforced concrete中,特指钢筋。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教学难度也相对较大。问卷调查显示:79%以上的学生认为专业名词是专业英语文献阅读的最大障碍;58%以上的学生认为语句分析有难度。
二、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尚春静,等大学专业英语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为例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在本学期专业英语开课前,教研组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以往的教学方法及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一)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性较大
全班55名学生有17名学生没有通过英语四级,未通过率达30%;过六级的学生15名,通过率达27%。其中,正在准备toefl/gre考试的有3人。英语基础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区别对待。
(二)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材单一,可选面窄
外文教材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教材选用原则既要能够反映学科专业的经典内容和最新发展动态,而且还要形式生动、实用性强,兼顾学生的基础学科内容和基础英语水平。
目前,土木建筑类工程管理专业在国际上有一定权威的大学有university of florida,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等,其工程项目管理专业阅读教材有s. keoki sears、richard h.等合著的《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 practical guide to fiel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和 frank harris iii 、ronald mccaffer等合著的《moder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国工程管理专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发展,目前各高校正在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有fidic合同条款、《国际工程管理专业英语阅读选编》(1997出版)、《工程管理专业英语》(2003出版)和《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程》(2006出版)。有学者参照乔·麦克多诺与克里斯托夫·肖提出的评估细则,对上述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材进行了较为细致全面的评估。结果认为:从教材组成、教材涵盖的语言内容、教材涉及的语言技能、教材编排设计等方面看,三本教材在中国均不适合单独作为专业英语课程教材,需补充其它资料配合使用[3]。
(三)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专业内容涉及土木、建筑、规划、景观、管理、经济、社会学、环境学等多学科,因此,要讲授好工程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既要通晓工程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但此类通才型教师较少。调查显示,86%的学生希望授课教师知识面广,且英语口语较好。
三、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实践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特点和学生英语水平,结合教学方法特点,教研组编制了教学内容模块和教学环节模块。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结合工程管理相应理论、实践和专业课程进度递进的总体教学大纲计划,构建与专业教学环节相融合的课程内容。借鉴任务型教学法的目标导向准则,构建专业英语的若干具有独立阶段功能的教学内容模块(图2)。
图2工程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模块
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优化课程自身内容体系,突出内容的层次性、渐进性和多样性。以“内容多元化”为准则,以“主题模块模式”为导向,强调内容的“标准与多元”关系,结合教学大纲设置主体、辅助及延伸部分内容(图3)。对于未通过四级的学生,重点完成主体部分的学习内容,同时补充相关部分基础英语知识;对于通过四级,未过六级的学生,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词汇和文献结构的讲解上,重点掌握教材和课后作业,加强辅助部分的教学。对于通过六级的学生,教学重点除了讲解部分专业词汇、分析文献结构,在完成主体和辅助内容的基础上,要求阅读一定量的专业英语文献,加强延伸部分的教学。
图3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块设计
(二)教材选取
学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对于英语程度较低的学生,由于选用国际上较权威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阅读教材存在难度较大、内容过多和费用过高的实际困难(一本书费用高达400~600元),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特点及本科培养目标要求,在教材方面,选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程》作为基本教材,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选择cib(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uilding)的“http://tandfonline.com/rcme”网站,将其某些专题作为通过六级英语考试学生的补充学习内容。《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程》内容较全面,既包含了工程技术、项目成本、招投标和项目管理技术等一系列内容,也介绍了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该教程中英文对照,便于自学。选择cib网站教学的目的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英美发达国家的项目管理实践。如在“教学建筑发展”这一章,结合cib网站的资料,介绍了从项目经理的角度如何在设计和施工中减少物质资源的耗用(31项建议)。更重要的是,该网站还包括大量会议视频,其语言难度适中,结合已学的内容,学生易于自学。通过书本、网络两种形式的结合,兼顾了学生英语基础存在的层次差异。
(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语言教学中,尤其是专业英语的教学,怎样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颇有争议。问卷调查表明:40%的学生喜好以听、说、读、写、译为目标的强化训练;29%的学生喜好以阅读、翻译为主兼听说的讲解、练习;19%的学生喜好以主题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创新,构建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1)内容教学法是一种以内容为中心,将语言学习和学科内容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4]。教研组借鉴内容教学法的“主题模块模式”构建了专题讨论教学模式,把课堂讲授权赋予学生,让学生组织演讲与讨论。图4为学生在现代建筑材料专题讨论中的表现。
图4学生课堂专题讨论
(2)任务教
学法是以任务组织教学,注意任务与二语的习得过程,学习动机与学习机会,使语言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的教学方法[5]。借鉴内容教学法及任务教学法的各自特点,构建了基于内容的以任务为单位的交互教学模式,将传统专业英语学习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并存的教学模式,师生展开积极互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师生彼此依存、团队相互交流。
(3)将任务型教学法和工程案例法相结合,构建结合课题研究讲授和案例讨论的教学联动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4)对于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的学习,加强构词法和专业术语的拆分、图示讲解,使学生快速掌握大量专业词汇。构词法如复合构词法、派生法、首字母连写法、词类转换法、拼缀法等。所谓复合词法,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成一个新词,如backacter(反铲挖土机)。派生法,即在词干的前后加上前缀词或后缀词,如telescopic(套叠的)。首字母连写(拼音)法,是指由几个词的首字母形成新词,如cpm,即critical path method的缩写,意为关键路径法。专业术语,如vertical plane(横截面)和neutral plane(中性面),并用图例进行详解,结合建筑力学讲解“what is neutral plane”。通过深入讲解这些专业术语和构词法,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多样化的教学使得专业英语学习脱离了常见的简单机械记忆和枯燥的翻译阅读模式,从而升华成为一种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学习,提高了工程管理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
四、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
通过教研组的教学实践,工程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师资队伍的培养
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是一门基于广泛专业课基础的语言课,需要专业英语任课教师既要熟悉本专业所涵盖的课程体系和各专业主干课程,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译能动水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目前,此类人才较少,学校应加强各专业英语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英语口语授课及教学组织能力培养。
(二)教材内容的完善与更新
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应力求涵盖与之相关的土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单元专题为基础,选择国际经典、热点、前沿探索的学术论文和部分教材文章,并可在附录部分有选择性地介绍一些国内外著名的与工程管理相关的行业协会及其相关网站,适当增加一些图纸、表格,以方便学生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查阅,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英语相关知识的应用。教材涉及的专业知识难度应适中,以便于学生学会用英语视角探索业界发展,培养具备工程管理知识体系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 (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任务型、专题式教学方法的创新
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和兴趣,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创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宇,孙开锋.解读2011年度enr国际承包商225[j].工程管理学报,2011(5):584-590.
[2] 佘健俊,申玲.cdio理念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3):44-47.
[3]钟振堃.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材评估[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
[4] 黄娟.cbi模式及其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07(4):147-148.
[5] 曾文雄.任务教学法核心问题新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1):118-120.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bility by
the innovation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aking the special
english teaching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shang chunjing1, wang xueqing2, wei hong1, chen yibai1
(1.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p. r. china;
2.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p. r. china)
abstract: subjectbased english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englis
h.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 of students’ english level and learning preference method,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we proposed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combi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focus on the diversity and hierarchy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use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关键词] 专业认证;教学改革;管理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1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209- 03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具备初步的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和技术经济评价的能力,适应工程领域经营管理的需要。基于工程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基本培养要求,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必须满足5个最基本的学生毕业要求指标点:能够在考虑社会、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识别完成设计任务面临的各种制约条件,并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备就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为此,笔者针对传统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教学过程中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1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教学通常是大班授课,工科专业重视程度不足。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环节为主实践环节为辅,教学环节会面临“老师少学生多”的尴尬,难以做到基于结果的教学模式。从授课教师角度看,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难以照顾到学生个体学习需求,教学结果不易评价。从学生角度看,学生无法获得授课教师的个性化辅导,进而学习成果大打折扣。这种由“概念到概念、理论到理论”的教学内容,容易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管理学知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性得不到体现,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等培养目标不一致。总结以上传统管理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学生难以将学到的管理学理论与专业项目管理实践结合起来,缺乏解决实际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评价的能力。
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初次接触管理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概念,使之由抽象变为具体,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使用案例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先灌输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而是从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评价的案例入手,然后再归纳出管理学理论点。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分析。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驱动教学中心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的“教”。它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评价案例的实用性为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模仿案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传统“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案例驱动教学法显示出强大的活力、促使学生明确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由实际的企业项目管理与经济性评价案例提取出本章的理论教学的内容,在理论内容学习完成后再将之用于解决工程案例中。
2 改革教学模式,增强管理知识在工程领域的操作性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通常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仅能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习题演练,很难全面掌握分析企业管理或者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思路。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教学任务虽完成了,但学生难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了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观念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持续质量改进”和《华盛顿协议》毕业生能力要求,是国际工程教育大力推崇并践行的先进理念和权威标准。推动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从传统投入导向、课程导向教育模式向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实现转变,以此不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是工程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教学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全方位落实创新要求,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融入工程教育“血液”,贯穿于工程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教学,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树立通识类课程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观念。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该课程已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案例驱动教学、网络教学和过程性考核”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立体化教学结构。在课堂引用案例驱动教学法,由企业管理和工程经济案例导入基本概念,理论推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些案例背景资料由学生课下自学、课堂讨论完成,既节约了有限的课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管理学实践教学,提高学生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工科学生特点,我们在教学当中运用案例驱动教学法,强化课外学习利用QQ等在线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讨论,解决课后答疑问题。在管理学课程中,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技术融入工科类专业管理学教学实践,改变原来“以课堂教学为主,期末一张卷”的教学模式,建立了案例驱动、编制“工科类专业管理学课程”习题库系统、实施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3 改革学习成果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
按照OBE面向结果的教育理念,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学习成果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描述,使其能表述该成果所要衡量和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管理学学习成果若要符合清晰确定的标准应注意以下几个细节:①管理学学习成果的描述应分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描述应该是与管理学的某个知识模块相对应,最终成果描述是管理学课程对于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最终能够达到的目标和能力的描述。二者表述的重点应该分别是单一知识模块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②文理交叉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管理学课程的具体教学成果的描述方式应该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量化考核的成果描述起来简单明了,但考核结果僵化,容易产生一刀切的弊端,而有些学习成果只使用定性的语言进行描述,这类描述的解读空间较大,容易产生分歧。
传统的管理学学习成果评价模式主要为考评方式,主要是由期末试卷成绩占70%和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出勤次数和作业成绩构成。这种考评方式易造成学生只注重期末卷面成绩,而轻视学习过程,也易造成学生以死记硬背方式应付期末考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了达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对学习成果评价方式进行了相应改革,将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结合起来,建立了新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以代替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评方式。为了适应工程类专业评估的需要,体现过程化教学管理。将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确定为期末成绩占到40%和平时成绩60%。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由以下环节构成:
(1)案例分析报告,运用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方法对于工程技术方案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撰写企业战略环境分析报告。将教学班组成不同案例分析小组,开设管理案例研讨课,由各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阐述理由。运用人性假设、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激励理论等理论对团队成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能够运用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知识与业界同行及不同专业背景的社会公众和谐沟通和交流复杂工程问题。
(2)技术经济课程设计,对于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够设计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程序,评估技术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利用经济决策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决策,提交盈亏平衡分析和决策树分析的作业。能够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性评价,进行资本时间价值计算,运用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评价指标。能够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了解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3)习题库在线考核,秉承工科教育认证的“成果导向教育”和“持续质量改进”的培养原则和《华盛顿协议》毕业生能力要求。建设教学过程性管理模式,建立管理学在线习题库,注重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改革教师教学内容和方式,实行以“案例驱动教学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性管理模式。“在线习题库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它不仅关注学生质量的持续改进,也是实现“成果导向教育”的保障手段,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综合考核制度,目的是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期末闭卷考试,期末闭卷考试作为一种传统有效的考核方式,依然予以保留。期末闭卷考核可以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核的一种有效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企业管理理论的理解及解决项目管理问题的方法等综合能力。由于对于课程考核方式作了综合设计,期末考核成绩在总成绩当中的比重适度调低。
4 结 语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是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管理类通识教育课程,能够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要求,能够运用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分析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识别完成工程任务面临的各种制约条件,并对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该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更是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工程经济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培养计划”目标作为指导,对于工程类专业的管理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探索,以提高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建强,吴辉.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工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z2):35-38.
[2]张立巍.基于OBE理念的高校经管学科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3):106-109.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学
1建立水资源管理学的必要性
水资源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农业灌溉每年缺水达到30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和发展。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将达到极限。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50%的地下水被污染,70%以上的地表水属于四类以上的水质,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此外,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如华北地区形成的地下漏斗世人瞩目。
上述问题的解决,一靠科学技术,二靠科学的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加强科学管理能起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作用,何况水利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制约。
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很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承认,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开展水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水资源整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1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管理学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尽管我们用的很多,但目前学术界尚不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权威的工具书,在不同的卷中,有不同的解释。
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供水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分配水量”(陈家琦等)(水利卷)
为防止水资源危机,保证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行政、技术、立法等手段对淡水资源进行管理的措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调查水量,分析水质,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保护水源,防止水资源衰竭和污染等。同时也涉及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工作,如保护森林、草原、水生生物,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砂化等(李宪法等,)(环境科学卷)。
运用、保护和经营已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工作。水利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合理使用,确保安全,消除水害,增加水利效益,验证水利设施的正确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工作中采取各种技术、经济、行政、法律措施。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管理已逐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李石等)
作者认为,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很多,但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不同的差异。水资源管理具有时代的内涵,不同时代,水资源管理概念是不同的。在古代,偏重于干旱洪涝灾害的管理,此时一切活动都围绕其进行,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不仅仅说明了大禹治水的精神可颂扬,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洪涝灾害依然是威胁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大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经济的迅速发展,淡水相对于人的需求供给不足,水向水资源转变,水具有了经济内涵,此时,人类面临的问题除了干旱洪涝灾害之外,增加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增加水资源供给,人类加大了水资源开发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恶化正在蚕食人类的文明。目前,人类同时面临着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多重危害,水资源管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仅仅以水论水,解决我们面临的困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不仅仅包括通常我们所说的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而且应该包括能够被人类可利用的一切水,如海水、污水、微咸水、洪水等,只有将水资源管理放在与水有关的复合系统之中,从综合的角度出发,采取协调的手段才能解决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概念都存在存在时代的烙印,与现代水资源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陈家琦的定义偏重于开发利用,而且对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进行了部分阐述;李宪法的定义,是以解决水资源危机为出发点的;李石的定义最终落实在“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上,范围更加狭窄。用现代认识水平来看,这些概念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完善补充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这些定义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保护为开发服务,“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此概念大多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生态环境的概念缺乏;第四,资源高效利用问题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第五,概念尚需要进一步精练,在解释水资源管理概念的同时,有的将水资源管理的包含的内容也纳入进去,需要进一步提炼。
作者认为,所谓的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我们开展了系列的工作,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的知识,但水资源管理否能已经成长为“学”呢?,尚缺乏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是否成立,主要取决于水资源管理学是否具有明确的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水资源管理才能渐渐成长为水资源管理学。
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已经清晰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水资源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水资源管理学管理的核心。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其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超生命周期理论等。
2.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正在成长的学科,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诸方面:
(1)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
其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以及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综合管理。
(2)水资源法律管理
水资源法律管理,是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性管理水资源行为,在水资源管理学中,水资源法律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水资源法律的比较、水资源法律演进、水资源法律具体内容、水资源法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等等
(3)水资源权属管理
水资源权属管理是水资源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水权的分配、交易、管理等。
(4)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行政管理,是通过行政手段对水资源管理的行为,是以水资源管理行政体制为研究核心,重点研究中央和地方行政关系、以及涉水管理部门协调管理的问题,实现政府管理“到位”而不“越位”等。流域管理和水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也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5)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规划,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未来科学描述。水资源管理学中的水资源规划,主要研究水资源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如水资源规划的内容、原则、水资源规划的方法、水资源规划实施的保障等。
(6)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是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平台的水的的分配,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我们长期挤占了生态用水,必须给予认真的考虑和回补。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方法能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南。
(7)水资源经济管理
水资源经济管理就是通过经济手段对水资源利用进行调节和干预。包括水资源价值理论、水资源经济管理体系、节水效益分析、水资源折旧、排污收费等等。
(8)水资源投资管理
水资源投资是维护水资源的重要保障,水资源投资管理主要包括与水资源投资有关的资金的筹措、资金的利用效率、资金的回收、资金的增(保)殖、资金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等。
(9)水资源风险管理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既有自然风险,如干旱、洪水等,也有由于人为的作用产生的人为的风险,如设备出现故障导致供水中断等,水资源风险管理研究这些风险的产生、降低甚至消除,提出风险发生情况下采取的应急对策措施。
(10)水资源利用保护技术管理
主要包括城市节水技术管理(工业、城镇生活节水)、农业节水技术管理、污水处理技术管理以及水资源配置技术、水利技术发展战略等等。
(11)水资源工程管理
我国的水利工程遍布江河南北,这些工程布局是否合理缺乏全局性的分析和研究。水资源工程管理就是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特点,研究水资源工程如何布局的理论与方法。在水资源工程布局过程中,要将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制度和产业规模等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谋划优化的水资源工程布局,取得高的综合效益。
(12)水资源数字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管理必将有传统的管理走向数字化管理,“3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将日益普及。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就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数字河流(湖泊)、工程仿真模拟、遥感监测、决策支持系统等是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13)行业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具有多种功能,不同行业由于水资源利用方式、利用技术、利用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对水资源管理也不相同,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行业水资源管理就是分行业研究水资源管理,如农业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景观管理、工业水资源管理等等。
(14)国际水资源管理
世界有众多的国际河流,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由于涉及到相关的国家,上下游之间的矛盾处理更加复杂,水资源管理更具有特殊性。国际水资源管理,是以国际河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开发、利用、保护和协调等相关问题。
(15)水资源综合管理
涉及到水资源部门、行业和领域极其广阔,对水资源管理不能就就水论水,必须将其放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复合系统中进行处理。森林管理、湿地管理、妇女在水资源管理中作用、WTO条件下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水资源状况通过国际国内市场进行水资源贸易(包括间接贸易,如进口高耗水产品,出口低耗水商品等),等等,是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
3、水资源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3.1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资源学是一门综合叉性学科,目前该学科还没有完全定型,正处于成长时期。通常认为,水资源学是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并制定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规划,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对水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和保护经验的系统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水资源本身存在、运移、转化和调控的基本规律与系统论的基本观念和方法的结合上,研究的重点是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上对水资源系统评价、开发和最优调控的基本规律。
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他们在研究方向上有一定的交叉性,交叉点是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在形成水资源学的过程中,也渐渐形成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水资源管理学渐渐成长。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面更广泛,而且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存在密切的关系。
3.2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叉科学,其目的就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5)。人的管理是管理学重要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中的管理对象是水资源,而管理学中管理的对象是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但管理是要靠人的智慧。因此,管理学的原理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为管理学延伸提供新的增长极。
水资源管理学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3.3水资源管理学与水文学的关系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时空分布与运动规律并应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学,作为水利科学的一部分,水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观测、评估与预测,并为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水资源管理学需要水文学的支持,水文学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基础数据,水资源的管理就是以水文学提供的各种数据为依据进行调控管理水资源,水资源管理学的基础是水文学,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但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比水文学研究的范围更广泛。
4结语
水资源管理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年轻的学科,其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推动力和潜力,目前学术界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作者初论水资源管理学,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值得说明的是,作者及其同事合作成果《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即将完稿,并出版发行,但愿能为《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姜文来,杨瑞珍著,资源资产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王浩,王建华,秦大庸等,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2,12(1)
清华大学的培养方向较为严格,课程设置明显多于河北工业大学,如工程管理英语、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物业管理、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等课程都是河北工业大学没有的,而且清华大学的工程管理属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方面课程较多,对学生要求较高。同济大学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结合了其学校本身独有的特点,即以其卓越突出的建筑学理论相关课程为主,这与学校的本质有关,这是其他大学无法比拟的,其他方面的设置和河北工业大学的课程设置较为一致,但有一部分课程是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这和当前的市场有紧密联系,这些课程的设置体现出了同济大学能够抓住当前市场经济的前沿,有很强的前瞻性,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为当前市场经济服务。
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平台课程主要为技术平台、经济平台、管理平台和法律平台,这与河北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是很一致的。其他课程的设置也很相似,但比河北工业大学多出的课程是与房地产相关的一些课程,包括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营与开发等课程。主干课程与天津大学较为一致,都以管理学为主。不同点在于天津大学更注重对国际土木工程项目招投标、国际工程融资等方面课程的传授,关注国际工程的相关知识较多,注重学生双语的培养,开设多门双语教学课程,同时也开设房地产方面的课程,如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评估等,这些都是河北工业大学所不具备、所欠缺的。
南京工业大学将工程管理专业继续细化,分为三个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管理,这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细化的方向相似但有所不同。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工程管理专业分为建设项目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房地产投资与管理三个方向,南京工业大学将工程管理课程按工程管理的内容分方向,哈尔滨工业大学则按工程管理在国内和国外分成两个方向。在主干课程的设置上河北工业大学与南京工业大学较为相似,但缺少房地产市场的相关课程。广州大学也将工程管理细化为三个学科方向,即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方向、物业管理专业方向和投资与造价管理专业方向。这三个方向与南京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其本身特色,不同的方向是物业管理方向,这是对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完成竣工后的工程后期管理,这是之前几所大学都没有触及到的领域,值得借鉴吸收。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对工程管理专业更加细化,所以各方向所学知识更加具体,便于学生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某些特定领域展开学习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也将工程管理专业细化为投资与造价管理专业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专业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和广州大学所分方向较为一致,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具体领域,因此学科设置、学生所学内容也更加具体,学生可以在特定领域考取相关证书以达到学校培养要求。在我国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大学共有121家,承担教学任务的单位主要有经管类学院或土木建筑学院。前者如西安交通大学,其工程管理专业从属于管理学院;后者如清华大学,其工程管理专业从属于土木水利学院。此外,具备相当实力的学校如重庆大学单独成立了学院即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在具有工程管理专业办学资格的一百多所大学中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的如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多集中在工科类、综合类及财经类大学中,依托行业是建筑行业;长安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主要依托公路行业;北京交大与西南交大侧重于铁路行业;石油大学依托于石油开采行业;华东理工大学依托于化工行业。
启示与建议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依托的行业背景集中在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资源采掘及加工行业。另外也有部分学校依托于航空航天及制造业。具有明显依托行业背景的学校,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不但集中而且就业率也较高。河北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可以从如下两个方向发展:造价。在专业方向上向造价方向倾斜,培养此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能够熟悉制图原理,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识图方法;熟悉房屋建筑的构造原理,掌握房屋构造组成;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掌握材料检验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量与计价、建设法规、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工程、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测量、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安装工程概预算实训、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训、工程预算软件应用等。房地产。与专业就业领域相关的主要行业之一是房地产业。在专业建设上向房地产经营管理或城市经营方面发展,开设的课程可侧重于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分析、房地产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营销、房地产经营与开发项目管理等。同时,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房地产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的补充。从土木工程技术和与国际国内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与经营管理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领域构建综合性专业知识结构。
通过对各大学制定的培养计划进行统计发现,在建筑科学、建筑施工以及经济管理三大类课程中,前两者平均学时所占比例是最高的。相比较不难看出,我们应该加大对技术平台课程的讲授范围,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使其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现出建筑施工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通过技术平台课程的学习较好地掌握项目施工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河北工业大学大一的课程比较宽松,而分专业后还有很多大课是管科都要学的,文献检索、管理统计学等课程设置在大四,应该适当前移,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得到应用。工程管理专业应设置一门课程,以某一建筑为例,具体讲述该建筑的建设过程,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并配合完整的施工蓝图(建筑、结构、水暖电,如果可以,最好也包含装修图纸),图纸为电子版CAD即可。这个过程中应将各个相关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以此建筑为例一一阐述,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为主,并将一部分学时按照课程进行划分,以保证毕业生对大学所学科目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此为其一。其二,希望能通过学习此版CAD图纸,能具备基本的CAD阅读及操作能力(例如,通过CAD电子版图纸准确计算建筑面积等),能对一座完整的建筑通过看图了解到其内部所包含的各个部分。河北工业大学的工程管理学科设置合理,但通过与其他先进院校的对比可以看出我们专业房地产相关课程中,与房地产相关的土木工程是工程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学习中应适当进行加强。另外,工程管理专业应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依托,办出自身特色,如应充分利用土木学院的优势,加强对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的讲授,可以适当增加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等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抓住几个重点努力提升使之成为我校工程管理学科的特色。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增加工程造价相关课程,例如建筑工程定额、工程造价管理知识、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建筑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清单计价的编制手册、建筑计量与计价及安装计量与计价等。#p#分页标题#e#
应该增加一些实践课程,就像工程测量课的测绘宿舍楼周围地形的实验一样,可以使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的内容,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以及课程所涉及到的工具。由于本专业是管理、经济、土建结合的学习,学生对土木学院课程的了解比较粗浅,更多的实践课程可以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还有对于很多课程涉及到的应用工具软件等,可以专门进行辅导,对如CAD,Project,造价的广联达等应用比较广泛的软件进行更加系统的教学和训练,让同学们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应用工具,也为毕业之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从客观角度讲,统一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相比校内实习难度要大很多,应该充分把握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能够在企业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去得到锻炼和提升。可为每个专业的学生配备几名企业实习指导老师,使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候能够得到企业老师的指导,提高实习质量。另外还应建立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配备结构计算类软件、造价类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类软件,以及工程招投标模拟仿真软件等。
【关键词】工程管理;社会性;内涵
1 问题的提起
1.1 工程管理的现状。最近几十年来工程管理研究与教育正在华夏大地兴起,已经常出现在教科书,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上,出现在国际组织、国家、地方、企业以及部门的各种计划及各种大大小小的报告中。专家学者推出的教材、著作、论文颇为可观。 但是在什么是工程管理问题上,可谓见仁见智,百家争鸣。不说中国,就是“先行者”的西方一些国家也有类似情形,以致于有些学者认为“工程管理”这个概念象“瞎子摸象”,难以确定。简而言之:工程管理就是对工程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具体说来,工程管理就是工程主体为了解决工程问题,实现项目目标,获得预期收益,运用职权对工程事务施加管理的社会活动。
1.2 工程管理的独特之处
1.2.1 管理的目的不同。工程管理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上层系统的问题,实现上层系统的战略。而其他管理却不尽如此。
1.2.2 管理性质有所区别。工程管理是融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复合式管理。要求参与者掌握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对人员的素质和整个管理系统的控制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1.2.3 管理手段不尽一致。工程管理在很大范围内主要依靠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组织内的协调和强制性的管理。这些就要求我们既要把握它们的联结点,更要着力了解和找出其间的差异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对工程管理的内涵有深刻全面的认识。
2 工程管理的社会性内涵
2.1 社会性的理论基础。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是人的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而正如所揭示的,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必须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为基础,以执行社会性职能为基础。因为这是国家、政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政治权力起先总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职能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他还指出,不管在波斯和印度兴起和衰落的专制政府有多少,它们首先都是“河谷灌溉的总经营者。”这些论断表明,理论作为有鲜明阶级性的革命的理论,也从来没有忽视政治统治的社会性基础。相反,而是把社会性提到了政治统治得以维持的基础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
2.2 社会性在工程管理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趋势。尽管理论将社会性提到如此高的位置,但工程管理的管理方式不同于个别资本家或工厂主管理工厂企业的方式。相反地,工程管理是通过立法形式或是某些合同、协议、条款等法律手段以及其他一些形式进行管理。因此其或多或少带有强制的性质。而正是因为这样,它可以看作是社会的无形意志,在一个有限的,具体的,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所以,工程管理表面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是一种抽象的且带有理念性质的压力。而实质上,工程管理集中反映和代表社会的一定范围内的实际利益分配。
为了加深对工程管理概念的认识,我们须进一步对其作外延分析。一个概念或表达的“外延”是它所延伸到的或它所适用于的事物的集合,如果它是用一个单一的对象凭自身就能满足的那种概念或表达。(这种概念和表达是“一元(单体)”或“一位”(one-place)概念和表达。)工程管理的外延即指它所管理的一切工程事务。为了对“一切”有概括性认识,我们又要对它们作“类型”求解。笔者认为,工程管理是由国家、政府、社会管理构成的,因此,“国家”、“政府”、“社会”都分别是管理的内涵之一,然而,比较而言,只有“社会”才是管理的共同内涵。至于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各种社会性组织,它们本身就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只不过在阶级社会,各种社会组织是依附于国家和政府组织的,有着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服务能力的增强,这些社会组织必然要逐渐摆脱这种依附的地位,而成为独立主体。因为,在对人的统治与管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的时候,这些组织就变成了纯粹的管理性的组织。虽然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各种社会性组织还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组织,社会仍然将处于国家组织、政府组织与这些社会组织同时管理、多轨运行的局面。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抹煞它们的社会性。我们应当顺应社会历史潮流,不断扩大和完善社会性组织的社会自主性,扩大这些组织的社会性成分,使它们成为真正的社会性组织
3 社会性内涵对工程管理绩效标准的指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社会性的内涵对于工程管理来说是意义重大且不可或缺的本质性内涵。因此,在工程管理活动的绩效要求方面,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用利润等标准来进行衡量,而必须从工程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出发,用服务效果,工程质量和公众满意的程度等多种带有社会性质的尺度做标准。这样才能达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要求。相反地,如果工程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忽视了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其结果必然会造成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会构成对现有政治制度的重大威胁。
近几年,工程管理学界内改革的呼声非常高,而不管是制度上还是具体的标准上,改革必须牢牢的把握住工程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将“效率至上”转变为“公平至上”,这就使工程管理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其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组织形态上。
4 总之,无论是国家、政府、社会,都是管理事务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性都是它们的共同性内涵、基础性内涵。我们应从最普遍、最基本的意义上去准确把握这种社会性特征的内涵,并以其为一个重要依据,搞好工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建设,包括构建严谨的工程管理学学科体系。作为一个彻底的辩证唯物论者,“路就在脚下”,应该着眼长远,着手当前,正确地做好当前所承担的每一项工程管理工作。工程管理的社会化改革也称得上 是朝着这个远大方向努力的一个工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