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有关。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极高,这些事件发生与血压有明确关系。EUROPA试验表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显著降低了一级终点事件。
HOPE试验中80%有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加用雷米普利的疗效,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ACTION和CAMELOT试验评估了钙拮抗剂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疗效,均提示对血压正常和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后加用钙拮抗剂和ACEI类药均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发生密切相关,需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该类药物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各种降压药物使血压进一步降低能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也有一些研究提示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减少蛋白尿以及延缓肾功能恶化。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疾病的监测
高血压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有一定程度的。靶器官损害可以是单个脏器,亦可以是几个脏器同时受损害。因此,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注意患者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临床观察①定期测量血压。不管有无症状,强调人群采取定期测量血压,特别是中青年人和无症状性高血压更显得十分必要。此外,定期测量血压对已知有高血压的患者亦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帮助了解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根据血压升高的临床表现特点来判断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及心血管疾病是否发生。强调病情变化或健康人群有头晕、头痛、失眠和心悸等高血压临床症状时要随时测量血压。此外,高血压患者可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有助于高血压预后判断和用药治疗的时间选择。②重视自觉症状。由于没有根治的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只能长期治疗,因此属于慢性疾病的范围,部分单纯高血压患者症状少而轻,出现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发生心脏疾病时表示有劳力型呼吸困难和(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早期肾功能受损时出现夜尿增多;出现脑血管疾病时则伴有头痛、四肢活动异常。③寻找异常体征。高血压病早期,部分患者除有心率增快外,无其他异常体征,但出现靶器官损害时,临床上可有异常体征出现。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每次就诊时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发现异常体征对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有实际意义。
灵活运用辅助检查 ①掌握化验数据。高血压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时,应定期做化验检测,这对评估高血压病情有帮助,化验内容及监测时间在以后叙述。②注意特殊检查。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除了上述监测指标异常外,还需要依靠一些仪器的特殊检查来帮助确定诊断。
靶器官损害和血管疾病的防治对策
高血压防治长期研究表明,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预防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但是,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高血压控制率在6.1%,也有部分医务人员不能将测量血压作为患者就诊的常规处置,这是测压率与知晓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要重视给就诊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在人群中注意高血压患者的检出。此外,还要积极宣传测定血压的重要性和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必要性。
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①控制高血压。很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抗高血压治疗对各种高血压患者均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ALL-HAT研究表明只要使血压下降到一定程度,利尿剂和长效钙拮抗剂保护靶器官作用也很明显。目前对不同情况下血压控制的值已有明确的规定,应该在临床实践中达到标准。②消除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合并危险因素时更容易引起或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因此,在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消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使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a.血脂异常:20世纪60年代血脂异常已被确定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关系正在被进一步阐明,伴有高血压的血脂异常者,降脂目标已有规定,我们要求对血脂异常者要坚持饮食控制、运动等,同时给予调脂药物治疗。b.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伴糖尿病不少见,特别是有些空腹血糖正常而仅表现餐后血糖升高,因此对每位高血压患者均应测餐后2小时血糖,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糖尿病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又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限制血糖和严格控制血压。c.吸烟:吸烟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吸烟是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戒烟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在一年内能降到接近不吸烟者的水平。由此可见,戒烟是防止高血压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不仅适用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而且也适用于二级预防。d.饮酒:饮酒超过一定限度者可致血压升高,并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因此,戒酒不仅有利于防治高血压,而且可减少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发生。e.缺少运动:运动可以减肥、控制血压,从而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现在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于广大的中老年朋友来说。高血压一般是指病人在安静休息时,其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21.3千帕)或舒张压超过95毫米汞柱(12.7千帕)而言[1]。很多中老年人时常会因为高血压的突发,威胁到生命安全。我们可以从饮食方面,加上运动来控制血压。让家人可以不要再为高血压的长辈担心。血压病的病因很多,主要有长期精神紧张、身体过胖、常吃含盐量高的食品、大量吸烟以及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程缓慢。有些人开始无明显症状,以后逐渐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若不及时治疗,到三期高血压时,可有发生脑、心、肾并发症的危险。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研究预防、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中国高血压联盟名誉主席刘力生指出,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3亿余人,但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2.6%,治疗率为34.1%,控制率为9.3%。高血压可致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实际上,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感觉不到任何症状。现在的高血压对人的心、脑、肾等人体一些的重要器官的损害都是缓慢、长期,而且还是持续性的,有摄盐过多、肥胖、高血压家族史、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危险因素的人,应半年测量一次血压[2]。定期测量血压是唯一能及时发现高血压的办法。“140/90”既是高血压诊断的分界线,也是高血压治疗的起始线,更是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线。我院采用预防医学的原则,进行科学的护理、预防、治疗综合一体的措施进行治疗,总防治措施效果突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2012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的2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例。对照组男5例,女6例,年龄分布在42-79岁,平均62±10.8岁,病程2-8年,平均4.1±2.3年;实验组男4例,女7例,年龄50-78岁,平均68±9.9岁,病程2-7年,平均3.3±2.1年。两组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均具有高血压的典型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明显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均为高血压患者,经过相关检查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
1.3 防治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如限盐、运动、服药等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防医学原则,从病因预防、发病预防、临床预防三个方面进行预防,结合相应的护理治疗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改善饮食结构,?限盐建议每人每日5克以下的标准,增加钾的摄入,增加钙摄入,钙可降低血压②防治肥胖和超重,一是防止从膳食摄入过多的热量;二是增加体育活动;③减少饮酒和戒烟④家庭护理,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不可随意添加或停用药物。定期督促患者测量血压,以观察病情。定期带患者回医院检查等等。
1.4 观察指标
通过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是否又头疼、头晕现象判断临床疗效。①改善明显:血压基本恢复正常,头晕、耳鸣、眼花、失眠等高血压症状基本消失;②好转:血压有所降低,离正常值相差不大,已无头痛、耳鸣、眼花、失眠等高血压症状;③未见好转:未达到以上两标准,尚有头痛、头晕、眼花、失眠等高血压症状。将明显改善数和好转数为总有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将统计后的临床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如下表1
对照组明显改善占45.45%,总有效率72.73%,实验组明显改善占54.54%,总有效率81.82%。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高血压;方法;治疗措施;进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种类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患病后无根治方法,需长期进行服药治疗,如不积极治疗,血压值长期偏高,可能危害患者心、脑、肾等器官,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有研究表明,我国苏州仅在2010年就有47.06%的人患有高血压。该疾病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的。目前学术界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尚存在争议,现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高血压患者预防措施
国外研究进展:西方发达国家很早便开始了高血压的相关预防措施的研究,其中美国早在1977年就开始了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研究,经过连续30多年的深入研究发现,早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终点现象的概率。有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得到结论:早期开展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对于防治疾病、减少患者痛苦的效果显著。有研究人员通过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该型高血易导致患者出现卒中,故应对其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韩国的研究表明,对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家庭指导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患者出现高血压,保证健康。
国内研究进展:我国在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上开展时间较晚,但随着医学的发展,该领域进行的研究逐渐增多,有研究人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随访的方式对高血压疾病进行预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有研究人员在研究了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现状后得到结论,同时积极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对于控制病情蔓延效果显著。有研究人员通过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通过检测CysC指标,可有效预防妊高征,提升孕期母婴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治疗措施进展
国外研究进展:美国于2008年成立JNC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了3种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措施:①通过口服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在添加第二种口服药物时,应将前一种药物的剂量最大化使用;②在第一种药物使用未达最大化时添加第一种治疗药物;③同时口服两种治疗药物时,可继续添加多种药物。有研究人员得到结论,高血压疾病作为一种常见内科疾病,同时还会对脑、眼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防止高血压患者继发其他疾病,应将患者血压值控制在130/80 mmHg以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其中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联合应用对于控制病情的效果较好。有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人数较多的原因在于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度增加,患病率升高,在对其进行治疗时,临床应着重开发新的与血管变化有关的治疗方法。
国内研究进展:我国目前在高血压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研究者发现了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得到加用维生素D有助于降压的结论;有研究者得到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患者社会支持利用度,着重对病程短、家庭收入差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压的结论。
传统中医学中无“高血压”这一名称,该疾病被归类于“肝风”“眩晕”等范畴。有研究人员将高血压分为阴阳两虚、气虚血瘀、痰湿阻滞、阴虚阳亢、肝火亢盛5个类型,每一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在进行治疗时,应根据该证型的具体特点,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有研究人员将疾病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阴虚、阳亢、气阴两虚,在该症型中,早期患者表现为阴损或阳亢,后期表现为阴损及阳,最终表现为气阴两虚。而《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则将高血压分为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肝火亢盛、痰湿壅盛4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