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汉代文化交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止水带热硫化焊接的基本工艺是在两条橡胶止水带搭接处放入止水带焊接专用生胶片,控制温度、时间,用硫化焊接机进行焊接,焊接机对止水带搭接接头进行加热加压,使位于两个止水带接头之间的生胶片熔化,生胶片与橡胶止水带接头处的硫化胶材料相似,亲和作用力大,生胶片里的硫化剂扩散至接触界面,与硫化胶内剩余的双键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共硫化体系,使接头处连为一体。再通过足够的挤压力,实现两条止水带之间的紧密粘接,从而达到止水带热硫化焊接防水的要求。
二、橡胶止水带热硫化焊接工艺流程
止水带端头切割整齐并打磨平整,上下对正在止水带接缝位置放置止水带专用生胶片(宽10cm,长35cm)用手将接缝处生胶片压实密贴接通电源,对焊机进行预热将止水带平铺在焊机底板上,位置对正夹紧模具,用手轮进行锁紧接通热硫化焊机,温度调整至145℃将加热时间调整为10分钟,冷却时间调整为8分钟至指示灯亮起关闭电源对止水带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止水带安装。四、焊接工艺操作要点
1准备阶段
在进行止水带焊接工作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工作场地应清除现场易燃易爆物品、强热源、油类或强烈氧化作用溶剂等,保持场地整洁。准备好磨光机及焊接设备,本标段采用的焊接设备为温州泳恒科技公司生产的YH-8030型号止水带焊接机。首先将水箱内所有配件取出,把水泵放好,并向水箱注水,注水后水箱水位应高于水泵,低于出水口。然后将热硫化焊机进行线路连接,热硫化焊机采用三相四线交流电源,电源线与温控箱电源接头连接,将控制电箱与焊接模具进行连接,再将焊接模具打开,上下两面均匀涂刷机油,防止机具在高温条件下与止水带粘结。将两条止水带接头切割整齐,用磨光机将需要焊接的两个接头上的胶梗及污渍全部打磨,使止水带粘合面平整且无污渍。纵向打磨长度为10~15cm。
2热熔阶段
橡胶止水带热硫化焊接时间短、效率高,全程自动化,非常方便。事先接通电源,对焊机进行预热,预热的温度没有固定的标准,可根据现场气温的高低以及施工条件来定,一般的情况下预热不超过20分钟。先将一条止水带接头放入热熔模具中,使其打磨面朝上水平放置,取出专用生胶片(生胶片是随焊机一起购买配置),生胶片长约35cm,宽10cm,将其粘在止水带上,然后将另一条止水带打磨面朝下放置,位置对正,与第一条止水带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用手将止水带与生胶片压实密贴,夹紧模具,并用手轮锁紧。将水泵电源接通,在热硫化焊机温度控制箱的温度调节器上将热硫化焊机加热温度调为145℃,将加热时间调整到10分钟左右,将冷却固化时间调整到8分钟左右,按下电源开关,再按下启动开关,焊接机开始工作,直至指示灯亮起,焊接完成,拆除加固装置检查接缝处质量。
3质量控制要点
由于橡胶止水带在隧道施工缝中具有重要作用,应严格控制其焊接接头质量。焊接质量的控制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注意:
(1)作业工人必须熟悉操作流程,工具准备到位。橡胶止水带接头热硫化焊接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操作;
(2)清除焊接场地周围存在的易燃易爆物品、强氧化剂、油类等物品,防止橡胶止水带受到氧化侵蚀和污染。热熔焊接不宜在低温环境施工,适宜温度在5℃~30℃范围内;
(3)止水带连接前需对连接位置的两端止水带进行打磨处理,使其表面清洁,宽度不小于10cm。焊接前,止水带摆放时止水带肋纹应与底板对应凹槽对齐,焊接时需控制好焊接温度,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止水带起泡;
关键词: 汉字教学非汉字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诸多模块中,汉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难点和重点。由于汉字复杂的立体结构及音形意相结合的独有特征,很多外国留学生都认为汉字学习无规律可循,便产生畏难情绪,出现开始逃避汉字学习。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因为汉字与拼音文字大相径庭,所以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一下无章可循,丧失信心。汉字教学在初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不同文化圈的留学生进行专门系统的汉字知识教学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不同文化圈的留学生初次接触汉字的不同心理表现,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文化圈的学生汉字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建议,以期对外汉语的教学有帮助。
一、分析不同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情况
汉字和拼音文字是两种不同的文字体系,因此使用拼音文字的学生认知汉字有着许多障碍。汉字是一种形体与意义紧密结合的意音文字,无论是与欧美国家的拼音文字还是与日韩国家的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形体均有所不同,而且汉字的构造表现一直以来都是字形、字音、字义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体,因为汉字丰富的文化知识及复杂的结构,所以不同文化圈的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有着不同的表现。非汉字文化圈和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初次接触到汉字笔画表时,因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从未接触过汉字,所以在不了解笔画的规律和意义的情况下,常常都是模拟拼音文字的构字方法,将汉字的笔画随意组合,认为汉字就是用这些笔画组成的一幅画;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如韩国的留学生们,因他们国家的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多从小学开始就学习书法、写汉字,尽管韩国语语系与汉语完全不同,但是韩国学生却属于有着汉字背景的人,对汉字的认知不同于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对汉字有着感性的认识,即我们俗称的字感。除了韩国外,还有日本等东方国家的人,很多人对汉字有印象,不能说每个人都能较清楚地写出汉字,但是这种对汉字的感觉是似曾相识的,所以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看到汉字的笔画就能够有目的地将笔画组合成一些偏旁部首,较好地模拟出汉字的框架。
二、分析不同文化圈对汉字教学的影响
由于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差异很大,因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顺利地进行汉字教学并不容易。拼音文字为表音文字,字形为单向线性排列,构造简单,主要依靠听觉感知。而汉字是多行进行,呈三维立体结构,构造复杂,表音度低,表义度高,并不直接表音,对视觉感知要求较高,内含信息量丰富。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母语文字背景为拼音文字,不仅可以直接拼读,而且是单维结构,拼读和记识都较为方便。汉字是声、韵、调兼备而内隐的表意文字,形式上是音意结合的平面图形,笔画多向行进,且重叠交叉,比较复杂。因此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最初接触到汉字时往往会视觉混乱,读写都不得要领。初识汉字的留学生眼中的汉字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抽象符号,所以他们只能照猫画虎、盲目描画,耗时费力,却又事倍功半。也正是因为拼音文字的影响,在实际的汉字教学中确实难以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母语思维及表达方式,所以他们对汉字并没有感觉,只是觉得汉字的书写就是画画,并不理解汉字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理解汉字的意思,而是心理认知的扭转。
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东南亚国家至今在日常生活和文化教育中都频繁接触汉字,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虽然文字体系不同,但是韩国、日本等国对汉字的字形结构并不陌生,在这些国家中有很多学生从小就接触过汉字,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写繁体的汉字,练习过毛笔字。所以韩国留学生对汉字有着强烈的认知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汉字有初步的认识,能通过存在于脑海的汉字基本信息,进行模拟和组合。但是因为这些汉字文化圈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在汉字教学中很多学生凭借自己的印象画出汉字,而不是写出汉字,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汉字的文化意义,只是凭印象画而已,在汉字学习中不得要领,书写中常常出现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存在的不是心理认知的改变问题,而是改变认知习惯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
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基本通过“模仿”、“强化”这些方法。因为开始接触一个新的文字体系,他们原有的文字知识对现有的学习不仅没有帮助,反而经常会干扰汉字学习,即我们所说的负迁移。因此,不能急于将汉字体系灌输给学生,强制要求学生理解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记忆完整的字形结构,这对于没有任何汉语背景的留学生来说都比较困难而且不现实。他们虽然对汉字容易产生混乱,但在课堂实践中可以发现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对汉字的反应不是没有,大部分人都是本着从拼音文字的思路出发,从“尝试”的心理出发,通过汉字笔画直观的刺激,尝试笔画随意组合,任意排列,直至成功写出汉字。因此,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尝试模拟法”,充分利用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汉字学习的积极心理,正确分析并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将汉字笔画写在卡片上,鼓励他们不断地尝试组合,从中找到学习汉字的乐趣。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书写汉字,逐渐确立学生对汉字部件的认知,一方面使学生适应方块汉字,渐进式地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为学生写汉字打下基础。待学生对汉字有了基本概念和轮廓、适应汉字的立体结构后,教师就可以开始系统地介绍汉字这一新的文字体系了。
针对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他们认识和学习汉字的过程是凭感觉、记忆的一种再加工,即使在没有系统学习的情况下,他们也能模拟出汉字的框架。所以对于这类学生,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字感,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练习法”进行鼓励式教学,利用学生的已知信息,帮助学生在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之间建立联系。通过组织学生看电影、汉字书写比赛等多种方式去唤醒他们的认知信息,充实学生的记忆库,让汉字的笔画和字形在学生的大脑中逐步形成,逐渐扩充学生的汉字信息,也就是让他们进行大量的汉字识别,使学生积累一定汉字量,达到一种自我激活的状态。在汉字书写的练习中教师应耐心强调相近汉字的笔画、结构等,分析对比相近结构的汉字,使学生逐渐改变自己对汉字原有的认知习惯,认真准确地书写和理解汉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增加阅读量,培养理解和使用汉字的习惯和能力。学会的汉字越多,理解的词汇就越多,阅读理解的能力就越强,因而通过阅读可以巩固已学汉字,在语篇的环境下进一步强化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不论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还是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我们教学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使他们灵活运用汉语。对于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汉字的学习会为他们将来汉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汉字教学至关重要。然而一味地进行汉字“模式化灌输”是行不通的,先要了解学生学习汉字的初期心理,其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从而更好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5.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3]刘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此次山东博物馆策划推出的“山东地区两汉文明展”侧重于多元化地展示山东地区汉代文化的重要研究成果,弘扬山东地区汉代的辉煌文明。该展览由山东博物馆主创,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淄博市博物馆、齐故城遗址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和巨野县博物馆六家文博单位的支持下,于2016年7月26日开幕,展期为三个月(图一)。
一、展览构思及内容设计
此次展览以山东地区发现的汉代大型诸侯王墓为主体,包括巨野红土山汉墓(昌邑王)、章丘洛庄汉墓(吕王)、临淄大武汉墓(齐王)、曲阜九龙山汉墓(鲁王)、长清双乳山汉墓(济北王)和青州香山汉墓(淄川王)等六个大型汉墓出土的文物精品为主,兼顾其它重要的遗址、墓葬中发现的精品,各类展品盗看锏290件(套)。本次展览是诸侯王大墓珍贵文物的首次聚集,众多展品均为首次亮相。
展览设计以汉代诸侯王贵族的生活为主线,分优雅生活、宝马华车、事死如生、文化交流、艺术之美五个单元,以直观清晰的方式条分缕析地展示了山东地区近年来的汉代文化研究成果,更是与古罗马帝国文物展同时推出,将历史上同一时期鼎力世界的两大帝国的文明精华一同展现在观众面前,展现了拥有雄厚历史积淀的泱泱大国风范。
在展品的遴选上,我们优中选优地将展品以最合理的方式组合排列,尽可能地展示汉代山东地区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鼎食宴舞的优雅日常(图二),到宝马华车的雍容出行(图三、图四),再到事死如生的隆重丧葬(图五),生动地铺陈出一张张汉代诸侯王奢华生活的图景。
汉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活跃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享誉中外,而海陆交通便捷的山东,作为丝绸制作的中心之一,无疑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展览的文化交流篇章重点展示山东出土的带有鲜明外来因素的展品,与同时开展的古罗马帝国文物展形成呼应(图六)。
艺术之美篇章主要展现汉代的书写及雕塑艺术。汉代文字从篆书发展为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遗留下来的竹简、印章和碑刻生动地诠释着书写艺术的内涵。东汉时期,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方的雕塑艺术与本地的雕刻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代雕塑(图一)。
整个展览以汉代山东地区的精品文物贯穿主线,多方位全面展示汉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物质的展品为载体反映汉代人的精神世界。此外,展厅和展陈背板的形式设计别具匠心,用鲜明的汉代元素营造出汉风浩荡的亲身体验,给观众带来一场难忘的汉文明之旅。
二、汉代的精神文化生
活及精品文物展示
1、“事死如生”概念的形象体现
在中国古代,人们相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因而对待死者也应该“事死如事生”,所以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品多仿照生前。《荀子・礼论》记载:“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秦汉时期,这种丧葬观念在贵族墓葬中得以鲜明的体现,也方便了我们从墓葬中直接获得关于当时社会文化体系的直接资料。此次展览中的展品绝大多数出土于汉代山东地区的诸侯王墓,可以说是“事死如生”的丧葬观最生动的体现,为我们展示出汉代诸侯王贵族的真实生活画面。
汉代是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建筑形式和门类已经相当完备。现实生活中的门阙、亭台楼阁、苑囿等建筑范式,常以陶塑和石刻汉画等形式出现在墓葬中。汉代方士公孙卿曾言“仙人好楼居”,认为仙人都是住在高楼之处,因此汉代贵族豪强热衷修建高楼(图七)。墓葬中陪葬的陶楼既含有此寓意,也表达了对生前居所的沿用之意。
作为汉代山东地区的最高等级贵族,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用度必然是极为细致讲究的,先抛开各类精巧美观的器物不谈,单从随葬的各类陶俑就可见一斑。各种侍从俑可以随时为墓主人提供贴心的服务,乐舞俑为宴飨助兴,兵马俑保卫墓主人的安全,各种陶俑成为汉墓中最常见的陪葬品之一(图八)。
2、炼丹术及其精神追求
炼丹始于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期,秦汉两代开始盛行。人们从金、玉不朽的特性出发,试图用铅、汞、硫、砷等重金属炼制黄金,虽制成了多种貌似黄金白银的假金,但也创造出了多种炼丹仪器和提炼药品的方法。东汉魏伯阳编著的《参同契》是我国第一部炼丹术著作,也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炼丹书。服食丹药、长生升仙在汉代以及后世成为帝王贵族们的热衷,虽然长生不老未曾实现,但是炼丹术的发展间接地促进了火药的发明,成为影响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之一,享誉中外。
此次展出的一组炼丹器物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展品为巨野红土山昌邑王刘m墓出土的盛放丹药的鼎、丹药、药匙、药杵臼(图九)。这件铜鼎出土时发现盛有丹药,同出的药匙和杵臼也是制作丹药的器具。这组展品生动地表现了汉代人追求长生的愿景,与文献记载的汉代贵族乃至帝王炼丹求仙的记载相吻合。
3、日用器中体现的精湛工艺和美学价值
宴飨在汉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饮食器物因而成为汉代文物中的大宗。山东地区诸侯王墓出土的各类饮食器华丽精美、设计巧妙,是汉代贵族奢华生活的最有力的体现,也反映了汉代工匠高超的锻造技艺和审美水准。
临淄商王墓出土的错金银铜盒(图十),通高12.4厘米,腹径15厘米,极为精巧雅致。整个器物纹饰繁复有序,器腹和盖面饰多周错金银花纹。器盖上纹饰极为精美形象,五周错银细弦纹将纹饰划为内外两区,内区为双龙双鹿纹,外区则饰龙凤纹和虎纹。龙体弯曲似腾云,双鹿两角相柢,卧虎张口而啸,飞凤张喙而鸣。龙凤虎鹿皆为首部错金,身饰错银斜线和鳞状纹,空白处饰有卷云纹。整个图案龙腾凤舞,虎卧鹿柢,颇具动感。此外,盒的内地和盖内各铸刻“钧奠”二字。出土时盒内盛有大枣,枣肉已经干瘪,可能为祭奠所用。
临淄商王墓出土的一件青铜汲酒器造型独特,设计精巧,颇为引人注目(图十一)。该器物通高65.2厘米,其中长柄近60厘米,呈竹管状,下接平底、中空、形如荷蕾的球形器,球形器腹径7.2厘米。柄外表为四竹节形,柄端封闭并饰龙首衔环。在龙首之下第二竹节处有一长方形孔,与球形器底部中央的圆孔互相贯通。使用时,手握柄将球形器没入酒水中,手指按压柄上方的孔洞,同时将器物从酒水中提出,再将器物移入接盛酒水的酒具,松开按压柄部孔洞的手指,酒水随即进入酒具嘲。这是利用气压原理来汲酒的精巧器物,生动地体现了汉代工匠的巧思构想,也是汉代科技发展的成果体现。
4、丝绸之路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山东发现的西汉时期的金银器虽数量不多,但特征鲜明,其中有些器物风格与中国迥然不同,带有浓郁的西域文化特色。在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工匠依据本土传统对其加以改造,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极富特色的典型器物。
1978年临淄大武齐王墓陪葬坑出土的鎏金铜蒜头壶(图十二),高42厘米,腹径21.8厘米,该壶呈直口,细长颈,球形鼓腹,圈足,平底。肩有一对铺首衔环,颈部上、下和腹中部各饰一周凸弦纹。器盖为弧面母口,上饰凹弦纹,器盖中央有一环钮。该器物口沿下部凸起呈蒜头形,是带有典型西域风格的装饰艺术特征。另外,汉代虽财力充裕,但金质容器比较少见,多以鎏金器替代,此鎏金铜蒜头壶就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