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而教育也随之发展为信息化的教育。对高校而言,高校教师具备教育技术素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发展变革的关键因素。该文主要探讨了在信息化时代教育中,高校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养,从而大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教育技术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当代教育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传统课堂教学与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上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育技术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材从原来传统文字形式的显示,变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多种媒体、多种信息方式显示教学信息,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加大了教学信息量的传输。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主动地组织建构自己的知识内容与知识体系,由被动变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同时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形式被打破,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得以实现。
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是关键。它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直接点,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柱。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质,决定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而高校教师又该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养,综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呢?
二、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中国教育技术素养标准(lsetc)提出,教育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掌握、运用和评价的总体水平,它包括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教育技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
(一)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素养
首先,高校教师应具备教育技术意识。意识是一切行为的先决条件,要让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教育技术技能,必须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中教育技术运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对于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第一应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相互交叉、渗透产生的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aect’ 94定义给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不是普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而是指运用各种理论与技术对教学设计、开发,从而优化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它。第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还包括,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还应具备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不仅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同时教育技术能力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满足当代教育教学需要的重要条件。作为高校教师,课堂的开放,教学的开放,更要求具备高的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开放式学习环境的需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第三、高校教师应具备在教学中有效使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作为高校教师关注的不仅是专业的高新技术与知识的发展,还应关注计算机新技术的前沿信息,认识到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不是一种强求与规定,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的使用。对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与手段可以大胆的使用与实践,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做到合理选择教学媒体与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技能素养
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技能,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进行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运把认知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组织教学;运用适合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当高校教师真正的熟练把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而教师具备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就是教育技术技能素养。
首先,高校教师应能够掌握教学媒媒体设备的使用。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有很多,常用的媒体主要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与电子白板等。高校教师要能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熟悉他们的性能、优缺点,进而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教学媒体,组织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方法,在教学中遇到故障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其次,教师应熟练掌握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出能有效提高教学的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常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有,flash }ppt等。不需要教师对每一个软件都精通,至少有一个是自己的强项,还要熟悉常规应用软件photishop 、 dreamweaver等的操作使用。这些软件都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高校还应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海量”资源库,进行学习资源的搜集与扩充。可以建立一定的学科专业网站,或是网络课程、远程教学习系统,为学生的异时异地学习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这样多种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使得学习时刻伴随学生左右。
论文摘要: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而教育也随之发展为信息化的教育。对高校而言,高校教师具备教育技术素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发展变革的关键因素。该文主要探讨了在信息化时代教育中,高校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养,从而大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教育技术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当代教育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传统课堂教学与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上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育技术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材从原来传统文字形式的显示,变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多种媒体、多种信息方式显示教学信息,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加大了教学信息量的传输。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主动地组织建构自己的知识内容与知识体系,由被动变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同时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形式被打破,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得以实现。
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是关键。它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直接点,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柱。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质,决定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而高校教师又该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养,综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呢?
二、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中国教育技术素养标准(LSETC)提出,教育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掌握、运用和评价的总体水平,它包括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教育技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
(一)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素养
首先,高校教师应具备教育技术意识。意识是一切行为的先决条件,要让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教育技术技能,必须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中教育技术运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对于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第一应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相互交叉、渗透产生的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AECT''''94定义给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不是普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而是指运用各种理论与技术对教学设计、开发,从而优化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它。第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还包括,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还应具备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不仅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同时教育技术能力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满足当代教育教学需要的重要条件。作为高校教师,课堂的开放,教学的开放,更要求具备高的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开放式学习环境的需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第三、高校教师应具备在教学中有效使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作为高校教师关注的不仅是专业的高新技术与知识的发展,还应关注计算机新技术的前沿信息,认识到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不是一种强求与规定,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的使用。对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与手段可以大胆的使用与实践,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做到合理选择教学媒体与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技能素养
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技能,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进行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运把认知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组织教学;运用适合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当高校教师真正的熟练把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而教师具备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就是教育技术技能素养。
首先,高校教师应能够掌握教学媒媒体设备的使用。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有很多,常用的媒体主要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与电子白板等。高校教师要能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熟悉他们的性能、优缺点,进而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教学媒体,组织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方法,在教学中遇到故障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其次,教师应熟练掌握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出能有效提高教学的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常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有,Flash}PPT等。不需要教师对每一个软件都精通,至少有一个是自己的强项,还要熟悉常规应用软件PHOTISHOP、Dreamweaver等的操作使用。这些软件都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高校还应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海量”资源库,进行学习资源的搜集与扩充。可以建立一定的学科专业网站,或是网络课程、远程教学习系统,为学生的异时异地学习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这样多种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使得学习时刻伴随学生左右。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
一、教育技术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当代教育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传统课堂教学与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上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育技术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材从原来传统文字形式的显示,变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多种媒体、多种信息方式显示教学信息,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加大了教学信息量的传输。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主动地组织建构自己的知识内容与知识体系,由被动变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同时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形式被打破,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得以实现。
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是关键。它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直接点,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柱。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质,决定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而高校教师又该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养,综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呢?
二、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中国教育技术素养标准(LSETC)提出,教育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掌握、运用和评价的总体水平,它包括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教育技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
(一)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素养
首先,高校教师应具备教育技术意识。意识是一切行为的先决条件,要让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教育技术技能,必须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中教育技术运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对于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第一应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相互交叉、渗透产生的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AECT’94定义给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不是普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而是指运用各种理论与技术对教学设计、开发,从而优化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它。第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还包括,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还应具备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不仅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同时教育技术能力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满足当代教育教学需要的重要条件。作为高校教师,课堂的开放,教学的开放,更要求具备高的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开放式学习环境的需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第三、高校教师应具备在教学中有效使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作为高校教师关注的不仅是专业的高新技术与知识的发展,还应关注计算机新技术的前沿信息,认识到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不是一种强求与规定,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的使用。对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与手段可以大胆的使用与实践,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做到合理选择教学媒体与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技能素养
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技能,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进行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运把认知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组织教学;运用适合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当高校教师真正的熟练把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而教师具备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就是教育技术技能素养。
首先,高校教师应能够掌握教学媒媒体设备的使用。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有很多,常用的媒体主要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与电子白板等。高校教师要能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熟悉他们的性能、优缺点,进而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教学媒体,组织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方法,在教学中遇到故障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其次,教师应熟练掌握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出能有效提高教学的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常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有,Flash、PPT等。不需要教师对每一个软件都精通,至少有一个是自己的强项,还要熟悉常规应用软件PHOTISHOP、Dreamweaver等的操作使用。这些软件都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高校还应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海量”资源库,进行学习资源的搜集与扩充。可以建立一定的学科专业网站,或是网络课程、远程教学习系统,为学生的异时异地学习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这样多种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使得学习时刻伴随学生左右。
一、复合型的知识素质
1.物理学科专业知识
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的体系框架、物理学科中各逻辑知识点的内容以及物理学科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等.
2.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科学文化知识是指具有当代科学和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当代科学的基本知识指对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新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和海洋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是指对人文学科即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必要的了解和把握.
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语言与操作、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具性知识已成为教师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
3.物理教育学科知识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学生的个性.新课程强调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过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还应明白为什么这样教,能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
二、全方位的能力素质
1.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指运用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指导并创造性地从事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它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2.物理观察与实验能力
中学物理教师除了应掌握必要的物理实验技能外,还应该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正确的理解,对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组织学生实验的方法与技巧有基本的了解.
3.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物理教师必须在物理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物理课程的开发能力已成为物理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
4.具备教育科研能力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因此,教育科研能力应是新时期物理教师所必备的能力.
5.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微观现象宏观地表现出来,瞬间现象转化为较长时间的变化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现象和规律,加快课堂教学节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健全的专业品质
1.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敬业,热爱物理学科教育,以喜爱专业、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感感染学生.爱生就是充分地尊重学生,由衷地热爱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和管理.为人师表是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确立教育威信,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
2.全新的教育理念
中学物理教师还应具备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育人观,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看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体系强调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
【关键词】体育教师 专业素质 作用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以及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体育教师的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显得极为迫切。因此,在树立“健康第一”到新的理念下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才能适应和进一步促进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
一、体育教师应具备专业理论知识
专业理论知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项技术是人类
在体育领域所创造的宝贵财富。作为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这将有助于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更好地宣传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如何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体育锻炼,学会符合卫生要求的健康的生活。
二、体育教师应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训练是比较辛苦的,不管是风吹日晒,还是酷暑严寒,体育教师都要工作在操场上。要想当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就应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越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越能培养锻炼吃苦耐劳精神,体育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身先士卒、不畏艰难、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同时,强烈的责任心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也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应在工作中发挥集体力量,这样才能战胜和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困难,才能不断取得成绩。
三、体育教师应具备全面而独立的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娴熟的业务能力,了解学生所好和活动心理的能力,利用职业优势对各种教材的内在功能与外在表现形式进行技术分析的能力,绘声绘色的描述能力,恰到好处的授意鼓励能力,调控张弛适度的练习节奏的能力,亲身体验的心理感受能力等。从体育教学艺术对体育教师能力的要求来说,一个体育教师应具有坚实的教学实践基本功,能全面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各种基本技巧、技能,只有具备这些教学能力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因文定法、因材施教、左右逢源、变化自如。
四、体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专业化教师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以研究促发展”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专业化体育教师不仅是个教书匠,还应有很强的科研意识,密切关注当今体育教育研究动态,了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拓展学术视野,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学术性、研究性,营造教师培养的宽厚学术氛围。教师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辨力,善于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应熟悉教育科研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方案的撰写、研究的实施、结题报告或研究论文的撰写等。这样更有利于出科研成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体育教学具有新颖性和时代气息。专业化教师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善于收集和整理各类信息,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创造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能通过各种信息途径,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结合体育教学实际进行信息加工,并创造性地予以运用。创新型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教师搞科研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要有所突破,而且能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改善。为此,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提炼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之升华为一般的规律;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和移植他人的成功经验,并能推陈出新。专业化教师应善于把研究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把握一般规律,形成研究成果,及时总结、撰写和推广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五、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项技能和优美的动作示范能力
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训练及社会体育工作,体育教师必须“一专多能”,“一专”是指专项突出,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多能”是指全面,同时为适应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还要多掌握一些娱乐与休闲体育项目。直观教学是体育课的显著特点,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而效果又很好的直观演示手段。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专项技能和较强动作示范能力,这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也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特殊能力。教师的专项技能和动作示范能力是赢得学生的信任,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学生总是最先从专项技能和动作示范上去认识一位体育教师的。如果教师的专项突出、动作示范漂亮,在第一次课、第一次示范中就赢得了学生的新异感和敬佩心,提高了教师认同感,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体育教师准确、熟练、轻快、优美而有节奏的动作示范,既是一种表演艺术、造型艺术,也是动作、姿态的特殊视觉语言的交流,能给学生留下正确的视觉信息,建立良好的视觉表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技术、技能,促进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面对信息时代的变革和挑战,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工作方法等方面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就对教师的信息行为能力与思维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化社会中所具有的信息行为能力与思维方式。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意识,包括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和需求,能够主动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信息知识与能力,是具有对信息工具、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的基本技能,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原理和常识;信息道德,即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中能够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对信息犯罪的防范。现在社会中的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获取最新最快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在教学中促进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了良好信息素养的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现代化的媒体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受时间、空间、技术等各方面限制的局面,使教学过程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个性化教育。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教育终身化、人才多样化的今天,社会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道德的人,还应当是有创新,能进行科学研究,并懂得如何教学的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体育教师的各方面的素养决定了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社会建设生力军的各方面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邢丹,孙秀鸿. 21世纪基础教育教师素养探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116-118.
[2]张义红. 论和谐社会中的教师素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2):122-123.
[3]赵武臣,田宇. 浅谈体育教师的素养[J]. 职业圈,2007(15):23,38.
[4]张跃. 谈体育教师素养中的教学艺术化[J]. 天中学刊2008(2):119-120.
[5]赵珍. 体育教师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J].教师新概念,2007(4):24-25.
[6]刘天洁. 为何要准确把握重要“提法” [J].继续教育,2004(1):43-44.
[7]邵明鹏.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素养的构成与提高[J]. 中等职业教育,2007(23):19,25.
[8]苗红艳. 新课改与教师素养[J]. 长治学院学报,2007(24).
[9]张德勤. 凸现体育精髓张扬人格魅力―――体育教师素养管见[J]. 2006(1):140.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
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目标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艺术教育的其中一个部分,音乐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音乐素质不是先天具备的,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去充实、完善自己,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音乐教师,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欣赏好的音乐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要让学生懂得只有不断积累、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成功。所以说音乐教师的素质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刻不容缓。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学生的思想、心理、嗓音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音乐课是一个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的地方,那么,此重任就义无反顾地落在了音乐老师的身上,所以新的形势下迫切要求提高音乐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
1.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1.1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和会学的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做一个老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已成为教师个体道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师德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合格人材。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对我们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2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是一切职业都必须具备的。但针对音乐教师而言,这方面的素质就尤为重要,音乐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直接涉及到一个教师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所以作为一名具备良好素质的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更需要具有适合工作需要的鲜明、健康丰富的个性心理素质,这也是评判一个音乐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素质的关键之一。这里的心理素质,包括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四个方面。
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和业务方面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技术或非技术方面的困难。这时就需要音乐教师确立和完善自己的意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顽强的毅力、足够的耐心去克服合战胜困难和障碍。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尽可能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应该努力表现出乐观向上、热情奔放的精神风貌,因为音乐是表情的艺术。这种努力谦虚、热爱生活、健康幽默等性格品质,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效法的榜样。
1.3 音乐教师应具备教育教学能力.作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具备 了音乐教学的实施能力,才能有效地对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安排组织,使学生在课堂之中有所收获。
音乐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和学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音乐教师应具备教学反思能力,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大多数时候,一位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他自身的知识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他会不会教。有的老师虽然满腹经纶,但却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教育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懂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缺乏最起码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功效。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动作本质的理解。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在教学中没有什么东西的价值比“生命的成长”价值更重要。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是难以维持课堂纪律的,更别提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力、素质的提高了。因此,良好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是完成音乐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也是进行音乐教学的保证。音乐教师除了像一般教师那样要求教学语言内容正确、科学、充实以外,对语言本身的质量更是苛刻。教师教学时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语言必须富有感染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任何作品都是通过教师的言语表达传授给学生的。如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只有启发学生充分感受并表现歌曲的情绪,才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只有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把作品诠释得引人入胜,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才能使学生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音乐
2.音乐专业素养与能力
音乐艺术是一门集理论性、操作性、实践性、即兴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学科,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包括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丰富的音乐表现能力,即兴的音乐创造能力及音乐审美的评价能力。音乐教师还应具备音乐听、赏的能力。音乐教师的听、赏能力不能停留在一般的纯感性层面上,而是将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人文内涵同诉诸感性的音响表象在更高的层面上得以整合,进而达到对音乐本文的多层次的理解。
初中音乐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钢琴演奏和即兴伴奏技能,科学的发声和声乐演唱技能,并能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水平、乐器演奏技能与识读乐谱技能舞蹈的表演和编排能力 、演唱的知识与技能和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
作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还应具备最基本的舞蹈表演和编排的能力。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生舞蹈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舞蹈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游戏,是一种趣味,是一种表现。让学生觉得跳舞就像在做游戏一样。在构思的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让学生们兴奋感兴趣的“点子”。在编排中,有时还要增加一些趣味性的道具、背景、声音、对白等来衬托舞蹈,这样学生感兴趣了,跳起来就更投入了,舞蹈自然显得更生动了。编排舞蹈如同写文章一样,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结尾,结构上要层次分明,有对比、有轻、有重这样的舞蹈才耐人寻味。音乐教师应该做到教做结合,身教言传,学做结合,自主排练,手脑脚并用,教学做合一。这样才能在舞蹈教学和编排中更加的得心应手,才能拿出上层的节目。
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人类表达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唱歌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唱歌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的唱歌不但要求姿势呼吸、发声方法正确,咬字吐字清晰圆润,更要求以情带声。并以此教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在学唱歌曲和音乐欣赏时渗透音乐知识。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音乐的各种表情手段,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伴奏乐器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在歌唱中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习惯与方法,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与教师的衣着,谈吐,仪表,举止等。首先要求音乐教师要仪容仪表 清新端庄具体表现在衣着体现职业特点,清新端庄,整洁美观。发型简洁,发色自然,妆容得体,饰品搭配协调、雅致。
其次要求音乐教师应言谈举止 文明大方就应该做到:谈吐文雅,举止文明,待人接物,真诚坦荡。语言规范,语速适中,语气亲切,语音清晰,语意准确。一个好教师必须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话要突出重点难点,语言要充满感情,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师生间微笑交谈,平等沟通;同事间主动问候,热情回应,保持良好的团结协作关系。尊重家长,与家长交谈谦和、诚恳;接待家长热情有礼,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在公共场合 儒雅风度自觉保持良好形象,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尊重风俗,守时守信;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女士优先;举止得体,气质儒雅。
以上是我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的浅显看法,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严于律己,勤奋学习,加强自身思想意识和修养,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心理品质,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树立当代教师的良好形象,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音乐教师。
本论文通过浅析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主要讲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的素质以及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素质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舞蹈表演及编排,乐器演奏及伴奏,演唱技能及水平,以及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通过对以上素质的浅析,使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音乐教师自身素质对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影响。以此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以生动、直观的感情途径去感染青少年、影响青少年,使青少年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情感和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参考文献
[1] 谢嘉幸 、郁文武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2] 李静、邹广德、陈学星.教师教学指南[G] .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9.
关键词:心理素质;音乐专业技能;能力;人才观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音乐新课程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传统的教学能力如唱歌、弹琴、舞蹈、视谱、创作、指挥等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音乐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传统要求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新时期要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音乐教师还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较强的心理素质
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任务、手段等十分复杂,新时期赋予教师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任,这就对教师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高尚的情感,丰富的创造力,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力,健全的人格,等等。
二、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音乐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小学音乐教师,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本功、必备的音乐素养,还应广泛地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如绘画、书法、舞蹈、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多读书、多思考,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较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1.驾驭教学的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能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应有的规律,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清晰,具有科学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启发性。
3.较强的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被动地等待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生硬地照搬照学,而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认真分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同时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把它创新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名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它包含组织教学能力、课外活动组织能力、教研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学术研究能力。
四、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长期以来,音乐教师所形成的人才观过分强调共性,往往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要求所有学生,采取“划一主义”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人才观的存在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难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此,在新课改下,音乐教师要打破这种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一方面,在音乐课上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在音乐课堂上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把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作为衡量、培养人才的一项核心内容,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大胆创新。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习指导教师;基本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68-02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实习教学在职业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与质量。实习指导教师既是学生实习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指导者,又是实习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实习指导教师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那么,职业院校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呢?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能力。首先,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思维清晰,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自如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其次,实习指导教师要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能够熟练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再次,教师要能够正确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现有条件,恰当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熟练把握实训教学环节,有效地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实习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反映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答疑三个环节上。在课前准备环节,要熟悉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摸清现有实习教学条件,确定教学内容,把握教材整体结构及重点、难点,恰当选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充分准备教学场地、设备、仪器仪表、工卡量具等物质条件,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能有效组织教学、搞好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指导语言生动、表达准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板书简明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师生互动,教学气氛好,操作示范准确到位。课后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辅导答疑,帮助后进生。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实习指导教师的根本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专业培养目标,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三个方面。
实习指导教师应准确理解和把握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纲领。专业教学有其目标,比如,把教育对象培养为中级工、高级工或技师。那么,为实现培养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而这些技能需要什么样的课题支撑,每个实训课题要达到什么的标准要求,这些都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准确地理解把握。
实习指导教师应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熟悉该专业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该专业的学科体系,熟悉该专业所有相关的课程内容,是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实习指导教师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挥洒自如,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精湛的技能操作示范能力 操作示范不仅是直观教学的方式之一,而且是实习教学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边示范、边解释操作要领,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加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技能操作示范能力是每个实习指导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实习指导教师的示范动作要熟练、规范、准确。操作示范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影响着实际教学效果。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动手能力。学生要想达到中级工水平,教师必须要掌握高级工及以上的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完成的工件,教师事先最好先做一遍,这样可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回答和解决学生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想象一个操作示范能力差的实习指导教师能教出操作技能好的学生。
组织管理能力
实习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身兼多重角色,既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者,又是学生、场地、设备、物料等多个方面的管理者。良好的课堂秩序保障、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以及实习场地、设备、物料的有序组织管理等等,涉及教学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实习指导教师都无法回避,必须积极面对。因此,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习教学质量和效果。所以,实习指导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实习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有比理论课教师更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否则很难保障实习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视频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使许多传统教学无法办到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的课件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能有效地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是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必然要求。因此,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逐步成为当今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
实习指导教师应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自觉学习和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和电化教学设备的运用、仿真软件的使用等等,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使先进教学手段切实成为高水平的教学工具,使学校有限的教学设备、工具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能。
知识技能不断更新的能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与信息随之不断更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专业知识技能更新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不断学习、紧跟技术热点成为了对当今实习指导教师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跟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因此,知识技能不断更新的能力是实习指导教师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必备的基本能力。
学习是当代教师补充新知识、新技能的最好途径。要跟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实习指导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崇尚学习,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促使自身不断加快知识更新,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实习指导教师要学会经常深入专业对口企业,到生产现场、技术和科研部门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紧紧跟上时代步伐。实习指导教师要勤动手,勤动脑,勤思考,多总结,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2]范培彬.职业教师应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培养[J].经济师,2008(4).
[3]秦占忠.如何提高实习教师的教学能力[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4]陈瑞云.谈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5).
[5]杨洪玲.职业技术院校实习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业,2006(S1).
作者简介:
一、制图教师应具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教育界历来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因此,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设计、组织最能体现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特征,又能达到创造性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切入点,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增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基本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灵活变换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还要讲究授课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其次,能够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二、制图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要把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让枯燥的条文变得有趣,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外,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这些知识在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应用自如地举出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制图与实际相结合。作为教师还必须以当代最先进的知识智能装备自己,不断调整不适应社会需要的落后的知识结构。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绘图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图,制图课教师除了有较强的理论外,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几种计算机绘图软件,以便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和绘图技巧。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加工、装配和测量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制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知识修养
当今的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面对这一要求,教师系统地补一些课程固然重要,但我认为,结合教学实际,教师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知识更能解决教学上的需要。
1.综合性知识
当前时代的特点,是学科的相互交叉和高度综合。作为一名制图教师仅仅掌握机械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电、光、液、气、仪、算、材料、生物学、生命科学、原子物理、化学、管理科学、金融、商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和美学等,都是相关学科。《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和《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工艺》等课程联系密切。因此,教师要系统熟练掌握自身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对于非机械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要结合各自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因而,教师也要掌握所授学生所在专业的相关知识。例如,对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讲解“组合体的画图和读图”专题时,可以将挂档手柄、传动轴万向节等具有明显组合体特征的一些实例引入,绘制或读解其组合体视图;在讲解“常用的表达方法”专题时,可以将发动机壳体、变速箱壳体等实例引入,绘制其剖视图、简化画法等;在讲解零件图专题时,可以将汽车中涉及到的常见零件分为轴类、盘盖类、支架类及箱体类等各种典型类型的零件,然后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引入,对这些典型零件的作用、工作原理、表达方案等进行讲解……所以,教师应对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等有所了解。
2.前沿性知识
一、少儿舞蹈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思想道德品质包括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理想、道德情操等,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了人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少儿舞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起着模范作用,这就要求少儿舞蹈教师自身应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钻研的进取精神,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崇高的职业道德,光明磊落的人格。把培养学生放在首位,无私奉献,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甘为人梯的精神。所以首先应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少儿舞蹈教师应具备综合的文化素质
当今舞蹈的实践者们,包括编导、演员、教、学人员,在艺术实践中都深切感受到不仅应有扎实的人文艺术知识,而且,自然科学知识也同样重要。舞蹈是追求和诠释美的艺术,是以肢体语言阐释美的意蕴与境界,通过节奏的变化与律动的和谐,在空间的流动转移中引发人们的联想与美感。是以人体自身为主体来呈示和表现对美的感悟与理解,彰显出美的意境,这正是舞蹈的美学本质,也是舞蹈美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之美的特质所在。这就要求少儿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各类舞蹈基本功、技能技巧训练之外,还应该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等各方面下功夫。作为少儿舞蹈教师,面对渴求得到更多知识的学生,没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渊博的知识是不能胜任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舞蹈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的文化素质。
1 艺术修养。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是为满足人们主观与情感的需求,把握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它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所谓艺术修养,是人们选择一种或几种艺术门类,经过从小扎实的、长期的训练和培养,所能掌握的、有一定标准化的技能技艺。同时艺术修养又是综合的修养,因为各艺术门类之间互相交融,互相渗透,既有独特性,又有共同性,所以要想掌握好一门艺术,也要能融会贯通好其他艺术。
2 人文底蕴。少儿舞蹈教师要具有更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应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讲解起舞蹈作品就会生动而丰富;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精神和生活,各种不同文化背景和民间地域的特色。不仅要了解和掌握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态,还需要认识和理解这些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深邃的文化内涵是一种文化的支撑点,任何一种艺术要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支撑点,牢固的文化根基。
三、少儿舞蹈教师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技术是教师职业素质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少儿舞蹈老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正确的教学方法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1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需要运用语言工具,依靠语言手段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要求教师把知识的内容、思想、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我们少儿舞蹈教师讲课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通俗易懂,并且要规范、准确、清楚,对低龄学生要用孩子们的语言,在表达时带有感彩效果会更好。在表达时要掌握好语速,在教授关键动作或理论时,有些字句不妨着重强调,在表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时最好有停顿,留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消化和交流。同时,少儿舞蹈教师在教学中的嗓音一定要清晰洪亮,因为舞蹈教室一般面积较大,学生分布较散,要使每一个学生听清教师讲课的内容,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响亮的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动作到。
2 持续的终身学习。作为一名当代的少儿舞蹈教要有强大的汲取心知的能力,要有新的思想,无限的创意和不竭的建议,要在教学中发现更多更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不断的运用在教学上,充实教材,去粗取精,形成有创新意识的功能完善的教材,给学生一种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善于与同行交流教学中的问题,广采博收,谦虚好学,使自己的教学和舞蹈作品出成果出精品。
3 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较强组织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舞蹈本身是一门多彩的艺术形式,舞蹈教学需要有艺术氛围的营造,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最短的时间找到舞蹈要表达的内容,就需要舞蹈教师在课前用大量的时间认真备好课,按照教材设计好教学内容,把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一步一步推行下去,用准确的语言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领悟舞蹈的动作与技能。
4 过硬的专业技能技巧。少儿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所具有的舞蹈本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对舞蹈教师而言,其职业要求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对所教学科的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是舞蹈教师专业素质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计算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会对高校计算机教学与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教师的基本能力着眼,从专业基础知识、教学能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师的情意素质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高校计算机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希望对高校计算机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理论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教师;能力;培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与改革也就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和责任。而作为高校计算教学与改革的主要生力军,也就是高校担任计算机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前进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校计算机教师,首先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比如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课堂组织能力、教学科研与改革的理念和创新精神等等;其次,计算机学科还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教师还应该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计算机教学与改革。另外,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高校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为了使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具备更强的应用性,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其学科特点和优势,高校计算机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拥有了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才有可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践型人才。一个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要从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和情意素质等几个大的方面来考察,这些大的方面中又包含了一些具体的能力要求,笔者根据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四个方面来论述高校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培养的方向。
1 培养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计算机这门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要求学习者要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要想熟练的运用和操作,就要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有熟练的认知和掌握。高校的计算机教师大多都进行过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学习,而是否在学习阶段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决定着计算机教师基本能力素养的高低,因此,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学习经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具备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要能够随时掌握计算机发展的新动态和新方向,积极接受新理念,不能固步自封,要有开拓精神和科研精神,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基础,开辟更广阔的教学和研究空间。
2 培养良好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
作为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课堂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教师尤其要具备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因为计算机教学必须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把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的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为实际操作打好基础。其次,在计算机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组织好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多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和操作,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要保证课堂的高效和有序,教师既要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又要具备临场应对和应变的能力,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锻炼和提高。
3 建立新的教学理念,综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想培养出符合时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要积极革新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计算机技术本身就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多媒体教学以及任务式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比较适合计算机这种更新速度快、应用性强的学科。作为教师,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是当代计算机教育的必然要求,也会为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变传统的教师灌输式学习模式为新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模式。
4 提高自身情意素质,善于同学生沟通和交流
教师不仅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引导,要积极同学生沟通和交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教师,同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情意素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和课堂活动中。对学生的想法和提议,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和接纳,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指导,让学生们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都能够有所提高和收获。教师自身还要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用这种态度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对学生起到心灵启迪的作用。
总之,作为高校的计算机教师,不单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成为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高尚的人格和严谨的作风,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还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积极调整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发展,为教育和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灵,何新凤.计算机教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23)
[2]谢宁.浅谈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3(12)
[3]刘惠玲.新型教学理念对计算机教师的素质要求[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4]马世霞,程跃华,王瑞.对计算机教师继续教育的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5]苗红午.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S1)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教师;素质教育
目前,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知识和实践理论的匮乏,使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方面还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当前素质教育实施存在的很大问题。需要我们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目前新课程标准下我国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
1.1应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在当代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的走进中小学课堂,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象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将音乐欣赏教学素材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和动画等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音乐课件,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对音乐欣赏的认识。在乐理、视唱等课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有关制作音乐软件制作视唱曲谱例与M ID I电脑音乐的视唱练习曲,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很方便地领着学生视唱,还可以通过音乐软件改变音调、速度和音色适应教学,增加一些新奇因素,来提高中小学生视唱学习的兴趣。使用电脑音乐软件参与的多媒体音乐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与生动化,让枯燥教学变为兴趣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应具备必要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基础,切实把好质量关,才能使音乐教师素质达到高水准,使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作。
2扎实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心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将音乐的各种构成要素和音乐的内容、形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真正热爱音乐,理解音乐。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基本理论是音乐技能的基础,弹琴、唱歌、跳舞、编创等音乐技能也都是以基本理论为基石,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学习技能的先导。如果没有过硬的音乐基本理论,教师的教学就会困难重重,教学受到严重的影响。
2.1音乐教师必备的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通过美好的歌声把歌曲的感情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歌唱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歌曲的能力,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有效的提高学生歌唱水平。
2.2音乐教师的乐器演奏技能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这其中,钢琴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旋律、曲式风格等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为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活动服务。
2.3音乐教师要具备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
音乐教师活动组织能力的构成,既然作为课程形态的音乐活动课程是原来音乐课外活动的一种超越和提升,那么毋庸置疑,它自然也对音乐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下面几个方面是音乐教师组织活动课程的必备条件:全面、综合的专业修养,包括对音乐活动中各种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对音乐活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安排的构思;能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组织活动;会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活动的管理和评价;了解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善于沟通和交流;能创造性地研究解决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3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
3.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新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克服忽视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从培养人才的理念出发,去加强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不断开拓新的科研和教学领域,打破现行教师的管理体制,努力使音乐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2提高教师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是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应做:一是日常音乐教学活动,这不仅限于日常中的唱歌、跳舞等,还应包括课堂与课外的音乐活动,不仅要健全制度,更要加强教学观摩,加强教学评价,分别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素质。二是音乐教育科研,这在目前是个薄弱环节,要建立音乐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不同规模的专题性的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不仅研究音乐教育教学自身,还拓宽研究音乐教育在整个素质作用。让音乐教师参与到这些研究之中,通过教育教学研究去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音乐教师的音乐教育理论和业务素质。
3.3加强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
加强中小学的继续教育,其中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师的在职进修,这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主要渠道,教师在职进修的内容除了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外,还应有课外活动的组织训练等,具体培训的步骤,建议先抓新教师的在职培训,因为这些教师迫切需要提升业务素质,以往在这方面,做得是相当不够的。加强在职进修,首先要广开进修渠道,要有脱产进修,但更多更重要的是不脱产进修等等。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可以逐步提高的,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事业心,热爱教育工作。因各地的继续教育是发展不平衡的,所以需要教师能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以起到推进的作用,使音乐教育不落后于其他学科,所以我们必须抓紧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对今后的的音乐师资培养和学历达标有启示和充实的作用。
因此,广大音乐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和生动的生活形式,以丰富社会生活的积累。同时,要不断汲取、不断超越自我,勇于创新与创造,锲而不舍地追求新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施教,开阔视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步完善自我,提高素质,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本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发,特别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时代对英语教育目标和英语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英语教师正面临着如何将“英语课程标准”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及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等新情况,这些既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时代提出的具体要求。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如何解决这两个突出的问题,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笔者就英语教师须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探讨。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英语教师要完成这些使命,其教育思想、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水平以及自身的基础素质起着直接的、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须具备以下七方面素质。
首先,英语教师应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及道德修养。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培养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人先正己。”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的世界观,教师的品格、言行,教师对社会事物所持有的态度,都将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必须对自己提出较高的道德要求,要严于律己。现代教师的形象,已经不是只注意单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是面向未来教育的革新的主导员,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其次,英语教师应有广博的知识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的话,那么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英语专业知识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当代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知识:①普通文化知识。②学科知识(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语言学基础知识,本民族语言知识等)。③一般教学法知识。④英语教学论知识。⑤个人实践知识。
第三,英语教师应有有效的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英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于学习,刻苦努力,把学习英语当作一件乐事,而并非一种沉重的负担。教师要把学生当主体看待,尽可能发展学生最大的潜能。学生应是英语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正如有句谚语所说:“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not make it drink.”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甚至创造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第四,英语教师应具有现代的教育理念。英语教师是“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的主体,课标中所倡导的一切都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课标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要适应这些变化,就要进行必要的思想、观念的调适和重塑。
1.更新人才观念。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显然与过去不同。二十一世纪要求学生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2.转变教师角色。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走出演讲者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3.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也是“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习策略培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了解学生现有策略。②确定学生所需策略。③制定策略培训计划。④讲授新策略。⑤训练新策略。⑥评估新策略的效果。⑦强化新策略的运用。为实现新课标的目标结构,英语教师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训。
5.充分运用情感因素。积极的学习态度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要解决学习问题,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因为未来的学习不再是以认知内容的获得为主,而是注重认知以外的情感知识的获取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不仅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习过程的真正动力。
6.实践终身学习。终身学习首先应从教师做起,教师应率先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一个人不是一从师范院校毕业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合格的英语教师需要不间断地实践、反思、学习、提高。学生终身学习,教师也要终身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常年不变的英语教师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即使那些英语高级教师、英语特级教师,如果停滞不前,不经常更新知识、调整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原有的许多英语知识(包括词、句、语法等)也会老化,从而变得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适应教学的要求,最后沦为不合格的教师。
第五,英语教师应有较高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水平。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英语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从单纯的英语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开发者的角色转变,提高英语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才能使英语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这就要求现代英语教师应当具备教育科研能力。英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包括:①英语教育能力。②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作为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③课堂教学能力和教材处理能力。④创造、鉴别、运用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⑤洞察、协调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具备这样能力的英语教师不再是“照亮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蜡烛,而是既能照亮别人又能照亮自己的火炬。这是每位英语教师应当追求的境界,也是应当具有的风采。
第六,英语教师应有合作交流的素质。英语课已从过去的封闭式走向现在的开放式,英语教师有了创造性教学的空间。为此,具有善于与人合作交往的个性品质对一名英语教师就显得特别重要。英语教学需要师生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才能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学习、成长。同时,每个英语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英语教育教学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家庭与社会,所以英语教师也应具备有与家长、社会有关人员沟通与团结合作的能力,形成教育的合力,以便更有效地开展英语教育教学。
第七,英语教师应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会影响自身及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成效。当代的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谦逊好学的品质,应具有是非分明、心胸开阔、关爱他人、胜不骄败不馁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影响。
在国内外教育形势日益变化的今天,作为“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及英语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之一,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锐意进取,主动迎接教育改革的挑战,才能不断地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晓明.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本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发,特别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时代对英语教育目标和英语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英语教师正面临着如何将“英语课程标准”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及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等新情况,这些既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时代提出的具体要求。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如何解决这两个突出的问题,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笔者就英语教师须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探讨。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英语教师要完成这些使命,其教育思想、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水平以及自身的基础素质起着直接的、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须具备以下七方面素质。
首先,英语教师应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及道德修养。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培养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人先正己。”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的世界观,教师的品格、言行,教师对社会事物所持有的态度,都将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必须对自己提出较高的道德要求,要严于律己。现代教师的形象,已经不是只注意单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是面向未来教育的革新的主导员,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其次,英语教师应有广博的知识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的话,那么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英语专业知识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当代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知识:①普通文化知识。②学科知识(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语言学基础知识,本民族语言知识等)。③一般教学法知识。④英语教学论知识。⑤个人实践知识。
第三,英语教师应有有效的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英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于学习,刻苦努力,把学习英语当作一件乐事,而并非一种沉重的负担。教师要把学生当主体看待,尽可能发展学生最大的潜能。学生应是英语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正如有句谚语所说:“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not make it drink.”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甚至创造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第四,英语教师应具有现代的教育理念。英语教师是“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的主体,课标中所倡导的一切都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课标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要适应这些变化,就要进行必要的思想、观念的调适和重塑。
1.更新人才观念。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显然与过去不同。二十一世纪要求学生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2.转变教师角色。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走出演讲者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3.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也是“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习策略培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了解学生现有策略。②确定学生所需策略。③制定策略培训计划。④讲授新策略。⑤训练新策略。⑥评估新策略的效果。⑦强化新策略的运用。为实现新课标的目标结构,英语教师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训。
5.充分运用情感因素。积极的学习态度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要解决学习问题,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因为未来的学习不再是以认知内容的获得为主,而是注重认知以外的情感知识的获取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不仅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习过程的真正动力。
6.实践终身学习。终身学习首先应从教师做起,教师应率先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一个人不是一从师范院校毕业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合格的英语教师需要不间断地实践、反思、学习、提高。学生终身学习,教师也要终身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常年不变的英语教师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即使那些英语高级教师、英语特级教师,如果停滞不前,不经常更新知识、调整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原有的许多英语知识(包括词、句、语法等)也会老化,从而变得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适应教学的要求,最后沦为不合格的教师。
第五,英语教师应有较高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水平。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英语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从单纯的英语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开发者的角色转变,提高英语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才能使英语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这就要求现代英语教师应当具备教育科研能力。英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包括:①英语教育能力。②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作为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③课堂教学能力和教材处理能力。④创造、鉴别、运用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⑤洞察、协调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具备这样能力的英语教师不再是“照亮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蜡烛,而是既能照亮别人又能照亮自己的火炬。这是每位英语教师应当追求的境界,也是应当具有的风采。
第六,英语教师应有合作交流的素质。英语课已从过去的封闭式走向现在的开放式,英语教师有了创造性教学的空间。为此,具有善于与人合作交往的个性品质对一名英语教师就显得特别重要。英语教学需要师生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才能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学习、成长。同时,每个英语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英语教育教学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家庭与社会,所以英语教师也应具备有与家长、社会有关人员沟通与团结合作的能力,形成教育的合力,以便更有效地开展英语教育教学。
第七,英语教师应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会影响自身及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成效。当代的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谦逊好学的品质,应具有是非分明、心胸开阔、关爱他人、胜不骄败不馁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影响。
在国内外教育形势日益变化的今天,作为“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及英语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之一,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锐意进取,主动迎接教育改革的挑战,才能不断地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晓明.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汉语教学;汉语教师;基本素质
近年来,汉语教学不论在我国或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出大发展的迹象,前景令人鼓舞。汉语教学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汉语教师担负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教书育人的重任,同时也是进行学科建设的主要力量。为了很好地履行教师的崇高职责,汉语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
汉语教师首先应当热爱汉语教育事业,有献身这一事业的决心。有志于通过汉语这一桥梁,加强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有志于通过汉语教学,为振兴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加强我国各民族团结、推动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教育学生的精神力量。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汉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操、高尚的道德品质、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汉语教师还应该善于接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益友,通过与学生交流思想做好德育工作。
特别是在新疆,我们汉语教师更要自觉承担起反渗透的职责任务,为学生树立榜样、为社会树立标杆,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感染学生、带动影响身边的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将反渗透教育贯穿始终。开展各类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国情、新疆地方史、新疆民族与宗教知识方面的讲座等等,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反渗透的自觉性。
2 知识结构
汉语教师是教汉语的,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系统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和修辞方面的专业知识。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内涵,就必须不断地读书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去体味教育的得失。
教师要熟悉所使用的教材的全部内容,但仅仅掌握要教给学生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具备更系统、更深的现代汉语语言学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语言学(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和文字学、语义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知识,能够运用有关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释课堂中的语言现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分析原因并有效地纠正错误,才能较好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语言和文化、文学是紧密不可分的,文学作品也常常是高级阶段语言教材的内容。要教好语言,必须具备汉语的文学知识,对中国古代、现代文学发展史,对各个时期的著名作家和作品要有所了解。同时还要有较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对中国的历史、地理、经济、艺术、宗教和民俗等也要有所了解。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世界文学和文化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知识。
要教好语言,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掌握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能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处理各种矛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就会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的很多理论问题。要了解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教师就必须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如何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主要原因是不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如果能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和掌握的程度越高,那么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学方法就越有针对性,因此也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以,从知识结构方面来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应具备汉语知识、中国文学和文化知识、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3能力结构
汉语教师首先必须有扎实的汉语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必须有规范的口语和书面语的熟练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汉语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在没有社会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教师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如果教师本身发音不准,句子常常出错,缺乏口、笔头表达能力,必然会对学生产生误导。
教师语言,特别是作为教师基本工作用语的课堂教学语言,其基本特点是晓畅明晰。无论学问怎么高深渊博的老师,也无论这个老师讲解的是一个怎样玄而又秘的问题,他都务必时时刻刻注意让学生听得明白,容易接受。
要做一名称职的汉语教师还应具有教学能力,包括担任一种或多种汉语课型教学的能力:能组织并主导课堂教学,能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能应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能发现并纠正学生错误,能掌握各种教学技巧等。作为教师还应该有对教材、教学大纲进行设计、编制和评估的能力,对的学习效果及汉语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和解释的能力。
汉语教师除了自己的母语外,应具备至少一种第二语言的熟练运用能力,本身有第二语言学习的经历和体验。最好能掌握学生的母语和母文化,或者与之有一定联系的第二语言和文化。
根据客观形势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要求,汉语教师应具有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的能力,应具有结合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师如能在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体育等方面有一定的兴趣和艺术才能,将会大大地有利于他的汉语教学工作。
以上是笔者对汉语教师提出的几点最基本的素质,这也是每个在职的教师都应该达到的。作为汉语教师,应该在日常课堂和生活中培养各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是自己具备更多的优秀品质,为汉语教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曾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