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可持续发展报告范文

可持续发展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可持续发展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可持续发展报告

第1篇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了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按年营业总额排序的2008年“全球工程承包商225强”中前100家企业2008-2009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基本情况,以及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式管理的特点和关键因素,包括目标管理、组织结构、沟通与交流,以期对国内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建筑企业 可持续发展 项目管理

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2005年,建筑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的5.5%;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400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3%,此外,建筑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温海成,2007)。但是与许多建筑业强国相比,我国建筑业还存在较大差距,能源消耗问题、农民工问题、市场管理问题、技术创新等问题都是我国建筑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国内建筑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与国外相比更是远远不足,这些大大影响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公布的2006年国际承包商225强中,中国企业有46家榜上有名,占225家的20.4%,而海外营业总额仅为100.67亿美元,仅占225家企业海外总额的5%(赵桂平、王宏梅,2007)。尽管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也提出了“加强属地化运作,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高度重视安全环境问题”等要求(刁春和,2009),但是国内建筑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经营领域窄,主要业务集中于利润率较低的施工环节等问题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经济、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经济――环境――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运行轨迹。“可持续发展”还倡导了一种基于财务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信息披露制度(Elkington John,1997),即可持续发展信息的报告制度。经过10多年的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为了解世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ENR全球年总营业额排序的“全球工程承包商225强”中前100位的企业在2008-2009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研究,试图从中总结概括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要点和先进经验,也为国内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报告基本情况分析

ENR排名前100家企业分别来自欧洲、美洲、亚太地区的16个国家,其中14家企业来自中国,业务范围覆盖了房屋建设、道路桥梁建设、油气服务等多个领域,项目区域遍布全球,代表了世界建筑行业的顶尖水平。企业报告情况和报告比例如图1和图2所示。

在这100家建筑企业中,共有45家以《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或其他形式的报告向社会公布了其可持续发展管理的进展与成绩。其中绝大部分报告企业来自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总共占报告45家企业中的39家。国际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对可持续发展越是重视,而业务集中于本国的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往往较差。中国和美洲都有着庞大的建筑市场,进入ENR100强的建筑企业共有42家,但是这两个地区的企业报告的比例却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分别只有18%和7%,14家中国企业中仅有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了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毕马威(KPMG)对世界排名前列建筑业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国际建筑行业绝大多数大型企业已经认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94%的受访人员都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将在未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72%的受访企业建立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结构,接近半数企业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建立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即对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但是在亚太地区,这一比例却低的多。虽然中国建筑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营业额、利润率方面都不容小觑,但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十分落后,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建筑企业而言是排在企业业绩、利润之后的次要问题。种种数据都表明,无论是可持续发展水平还是信息的主动性,国内建筑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般来讲,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而项目管理则应具备时间、资源有限制的特征,可持续发展管理同项目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是,由于企业需要在一定时间点向社会各方利益相关者报告其可持续发展的进展与成果,因此,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与阶段性目标的完成大都和报告周期同步,可持续发展工作更接近一项以报告时间间隔为限的项目,这就使可持续发展工作具有了时限性;另外,虽然可持续发展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但是可以投入的资源却受到企业业务水平、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由于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和外部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阶段也需要大量的沟通与交流,这些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具备了鲜明的项目特征。因此,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采取项目式的管理,是必要且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行高效率的管理,既可以得到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团队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同时又能以一致的态度面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对这些企业报告的研究,文章总结了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式管理的特点。

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式管理特点

(一)清晰明确的目标管理

1.充分考虑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紧跟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从建筑行业自身特点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明确企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前提,企业需要对行业和企业的关键问题、现状、改进的必要性和风险有着清楚地认识,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从报告来看,建筑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有两大特点:一是对国际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快速反应;二是对与建筑业关系紧密的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的清楚认识。很多建筑企业都紧跟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将“可测量的、可报告的和可核实的(吕学都,2008)”二氧化碳排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出,同样,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也是建筑企业开展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在确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建筑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与建筑活动紧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见表1),经济和环境被建设企业认为是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而工程安全、固体废弃物等问题,则是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排名第1的VINCI公司明确把“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找到最大的排放源并尽可能减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很多企业将“尽全力避免出现导致死亡的事故”视为最大的挑战,排名第27位的澳大利亚Bovis Lend Lease公司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在于消除施工现场的伤亡事件,这也是公司一直努力的方向。排名第9位的FCC集团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按照与企业的相关性和成熟度进行了划分,将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分为不明显、出现、必要和紧迫四个级别,并根据企业现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业务构成灵活分解目标,以保证目标可以顺利完成。在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后,企业需要从这些关键问题出发,结合行业与企业自身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需要对其进行清晰化、定量化的分解。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细化分解,有助于企业目标的落实完成,从操作层面,往往有利于职能部门的把握。建筑企业一般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按照几种方式进行分解:按照时间限度分解、按照业务部门分解或按照项目进行分解。按照时间分解如确定季度目标、年度目标和5年、10年目标;按照业务部门划分是按照不同部门的特点将目标进行细化,如分解为商业准则的遵守、事故率的降低、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等内容;按照项目分解,则是确立目标后以项目形式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运作管理。比如,鹿岛建设株式会社在报告中提出了企业年度目标、10年目标和30年目标;VINCI公司从建筑工程的材料和能源角度提出6个指标:二氧化碳排放和空气污染,能源消耗,资源开发,用水,固体废弃物和危险性废物,并以“全生命周期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建筑活动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大成建社株式会社为解决能源问题在美国建立了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评估与分析完成了更好的节能方案,仅空调一项就减少了其所需电力的30%,从而节约了100-200万美元的运营成本。

(二)有效的组织结构

1.建立矩阵式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结构,保证可持续发展工作在企业内部的顺利开展。在确立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后,企业还需要有效的组织结构保证目标顺利完成,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开展,对项目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工作,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往往是由高层管理人员开始自上而下渐渐渗透,而具体工作则是从职能部门和项目部门承担,可持续发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又需要各业务部门或项目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一个既可以保证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又可以兼顾平行部门之间沟通效率的组织结构就显得至关重要。

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大部分建筑企业均采取了这种模式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管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工作组去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个工作组既具备项目型组织中项目组的许多特征:有独立于职能部门的专职工作人员;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程序;可以在组织常规的标准、正式报告架构之外进行运作,同时,在企业职能部门中也需要人员积极参与项目,使可持续发展工作可以像一个项目一样在企业上下顺利开展。这样的组织结构既可以在企业层面上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工作能够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建筑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

2.不同组织结构分管不同工作,保证可持续发展工作在企业上下的落实。在这样一个矩阵式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一般由董事会、管理层的高层和法律专家、各职能部门代表组成,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跨越各个子公司或部门的合作。一般来讲,该委员会是独立于企业职能部门的一个指导性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对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提出意见与建议,制定企业层面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目标,当中涉及的领域包括公司道德,风险和危机管理,职业健康和安全,环境和气候保护,人权,社会标准和投资者关系等多方面内容,而并不参与具体的工作。实际工作由可持续发展的专职部门完成,该部门由董事会或执行层专人管理,负责可持续发展工作在企业内部的执行。这个部门主要承担的工作包括:将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按照职能部门进行分解;监控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执行情况;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企业内部的顺利实施;帮助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确认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内容;结合国际形势,了解国际可持续发展新动向,并将这些融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参与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论坛和讨论,增进企业管理者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认识;搜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并定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参与国内或国际可持续发展股票指数,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英国金融时报道德指数(FTSE4Good),IBEX35等的管理。

在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中也有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负责人员,配合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的工作,将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到各个职能部门,完成各业务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这些业务部门也参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资料搜集和编写工作。

(三)积极主动的沟通与交流

1.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报告。无论是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还是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环节,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都必不可少。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以及企业实现这些要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之前,要通过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分析他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要求,在报告中披露他们参与的过程以及对报告内容的评价等,通过有效地沟通将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统一。表2反映了建筑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同需求。建筑企业报告反映的结果表明,建筑企业对同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十分重视,多数企业在报告中都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针对不同群体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报告。

无论对哪一类沟通对象,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很重要的。企业如果在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没有长期或不能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将导致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认可度逐步下降,那么企业在推进这项工作时的协调控制能力也会逐步降低。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利益相关者,除可以使公司更好的了解各方需求,有针对性的设定目标外,还可促进企业在多方面改进。排名第17位的Balfour Beatty公司从2003年开始在报告中主动公布受到各种环境方面的事故或提醒,甚至小到涌流或扰民事件也积极公布,从2004年起,公司的中级和严重环境事故就呈下降趋势,2007年以后就没有出现重大环境事故,这和公司面对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态度分不开。

2.重视第三方审计给企业报告带来公信力的提升,主动完成第三方的审计。企业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无论是沟通效果还是公信力都难以得到保证。从财务报告的经验上来看,公司对外公开的财务报表必须经过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审计,独立第三方以其客观性和专业性的验证意见,让财务报表信息具有公信力,从而被投资人接受和采用,这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第三方审计有两个效果:一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内容的规范性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对企业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做出检验,第三方审计是保证企业报告的真实性,提高报告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在统计的报告中,接近一半的建筑企业报告都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认证。这些第三方机构包括AA1000,透明国际,KPMG等,有些公司的报告甚至经过了多家第三方机构的检验,如排名21位的Acciona的报告就通过了利益相关者,AA1000,独立专家和毕马威的多重验证。同样,企业也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沟通价值,企业报告并不是单方面的,读者对报告的意见也是企业对报告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的重要依据。多数报告最后都加入了读者信息的反馈渠道,通过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读者意见,为企业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帮助。

结论

通过对ENR“全球工程承包商225强”中排名前100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到世界领先的建筑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经验和成果,同时,文章总结了世界先进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特点。对行业和企业关键问题的认识,清晰明确的目标,有效地组织管理结构,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正是建筑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对国内建筑行业有着尤其明显的借鉴意义。作为世界建筑业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建筑行业还将经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时期。因此要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引入可持续发展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吸取国外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先进经验,将可持续发展与项目管理相结合,提升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水平,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的贡献作用。

参考文献:

1.刁春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及展望.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9.6

2.KPMG.Embracing change:Global Construction Survey,2008

第2篇

玫琳凯(中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审时度势”。

当绝大多数企业还在关注社会责任,也就是CSR的时候,玫琳凯已经先行一步,2013年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改为“可持续发展报告”,推出《玫琳凯中国2012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玫琳凯大中华区总裁麦予甫表示,相比过去的报告,这一份报告更有专业性。“我们对利益相关方及其参与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和界定,并明确了相关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为了持续追踪和管理,我们针对不同的议题制定了关键绩效指标。”

玫琳凯会根据关键指标持续跟踪,借此了解自己是否取得进步,又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通过这样的监督,玫琳凯对未来发展考虑得更为长远。所有策略的制定与出台,并不是由某件事情就可以决定的,而是退后一步,与过去对比,根据市场、环境、消费对象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之后再做定夺。虽然最后的结果可能跟一开始想到的策略不谋而合,但是综合各个利益相关方,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出判断,将有助于对玫琳凯整体发展进行思考,由此持续创造价值。2013年12月,玫琳凯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升级后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荣膺“金蜜蜂2013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外资及港澳台企业”,为众多企业树立了标杆。

第3篇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和报告指南,为各个组织披露其可持续发展报告指标提供了基础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全球适用的、具有可比性的了解披露信息的框架模式。

因GRI对可持续发展报告内容和指标以及报告原则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是否能够按照GRI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已经成为评判一个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的水平和所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质量的标准。

GRI指南每四年修订一次,2006年10月5日GRI的G3版报告指南。指南中专门规定了有关保障的条款。要求组织机构使用不同的方式提高其报告的信用度。除组织机构可有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外,可持续报告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推荐使用外部保障。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所用的“外部保障”指保障报告质量和其所包含的信息所进行的活动,之后公开结果。GRI对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分级管理,经过专业机构审核的报告认为是可靠的。指南规定报告如使用了格外的保障手法,组织机构可自行在“A、B、C”上添加“+”,比如:“A+、B+、C+”。

挪威船级社VERISUSTAIN――可持续发展报告审核规范是针对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审核的专业规范。VERISUSTAIN――可持续发展报告审核规范是参考AA1000AS审计标准及GRI报告指南附录四可信度保证系统的要求制定的,是目前较系统化和严谨的报告审核规范。

人们广泛认为需要改进报告模版和验证方式,以此让可持续发展报告更有意义、更可信。

挪威船级社VERISUSTAIN审核规范定义了一个透明、有结构性和综合的流程来验证关于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信息的收集、评价和宣传。

一般来讲验证时应该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其中包括:准确性、中立性、可比性)、相关方响应性。

报告的审核也要针对其报告内容的实质性、相关方响应程度、报告的范围;报告质量的平衡性、可比性、可靠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分。

报告审核所采取的方法也要以事实验证、监督检查、抽样检查(数量指标)、采访、利益相关者访谈、信息源确认为主。

报告审核的步骤一般按照以下程序:

1. 定义范围

2. 计划验证流程

3. 进行实际验证

4. 最终验证报告

5. 质量审计(内部)

6. 颁发审计声明

评估报告前要对指标的定义、指标级别、公司(现场)的风险预测和潜在的问题、审核的指导方针进行了解及确认。

首先区分和定义关键的、重要的、普通的确定3种不同级别指标。确定关键性指标的标准之后再进行风险预测,例如:对使用指标级别的风险预测、对审核过程中要点的风险预测、对关键部件或产品线的风险预测、预想问题可能发生的区域或活动的风险预测等。

根据时间的影响因素,所以审核时一般要关注高风险指标。

评估报告时,要在不同方面使用不同的工具,并应用相应的指南,例如:

1. 该公司应该能够根据风险预测制定内部控制要求。这一方面与“精确性”的等级相关,使用参考操作指南Table 10。

2. 风险预测为判断“完整性”提供信息,使用参考操作指南 Table 8和 9。

以完整性审核为例。针对完整性审核,要从操作维度、范围维度、时间维度进行审核。

经营企业的第一目的是造福人类,承担社会责任是基业常青的基础、企业永续经营的秘诀,已经为很多公司所认同。中远集团COSCO就是亚洲第一个按照挪威船级社VeriSustain审核规范对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审核的企业。

由第三方证实,企业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靠性审核可获得以下利益:

全球契约报告对相关方来说是可信的。

- 审核报告中要涵盖所有有关优劣势的细节和概要,同时还要包括未来可能的发展机会。它有助于企业改善整体表现。

- 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规范了相关方沟通,提高了沟通效率,企业与主要投资方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已大为改善,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第4篇

KEPCO于2005年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到2012年已经按年连续了7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的特色与亮点

KEPCO2011年的社会责任报告由关于本报告、关于KEPCO、KEPCO与可持续发展、经济表现、环境表现和社会表现、附录七部分组成。

表现形式方面

采用主题引领报告。在封面凸显报告主题“共同努力创造可持续的未来”;在开篇以较大篇幅阐述报告主题,如:“绿色能源先锋,与大家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绿色和清洁的世界”、“智能能源先锋,创造极大的效益和未来价值同时提高生活质量”等;在报告主体章节展示公司理念以呼应报告主题,如经济表现――“为未来创造价值”;环境表现――“与环境和谐共处”等。报告内容紧绕主题展开,报告体例统一,思路清晰。

介绍封面故事。报告以“封面故事”形式介绍了封面图片以及采用的原因,显示出KEPCO通过高水平的技术和运营能力已成为一家全球化能源公司。

大篇幅展示公司理念。开篇利用12页介绍公司的理念,分为“成为绿色能源先锋、成为智能能源先锋、共同努力创造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三部分,各采用4页篇幅,图文并茂,让利益相关方清晰地理解公司理念。

报告内容方面

总裁致辞层次分明,亲和力强。总裁致辞采取书信体,语言非常亲和,颇具感染力。致辞分三个层次,为“我们――创造――未来”。“我们”部分向利益相关方表明了公司追求与利益相关方的共赢成长,成为可持续的公司的态度;“创造”部分向利益相关方展示出公司为社会和人民持续提供能源、为世界创造便捷、安全和清洁的能源所付出的努力;“未来”部分向利益相关方讲述了公司愿景及挑战,传达出与利益相关方共同可持续的发展和成长的愿望。

分析全球电力行业趋势和商业环境。报告对全球电力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向利益相关方展示出KEPCO紧跟世界电力行业发展最新趋势;对国内电力行业发展环境的分析则凸显了KEPCO在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仍然主动回应利益相关方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关注并与利益相关方一起成长的诚恳态度。

介绍报告编制实质性测试流程。报告细披露了实质性测试流程,实质性测试按照对业务的影响(横坐标)和利益相关方的兴趣(纵坐标)由低到高情况,进行识别,最终确定报告披露议题的优先等级。

集中展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亮点。在可持续发展管理部分,采用2页篇幅图文并茂地展示出KEPCO过去一年可持续发展重要事件,让利益相关方直观地看到KEPCO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披露管理创新方法及其创造的效益。报告将管理创新放在经济表现部分,披露了管理创新的方法,披露了2009和2010年的管理创新活动产生的直接/间接效益达到9284亿韩元(约52亿人民币),增强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的认可和信心。

讲述环境管理预期。报告在环境管理部分的开篇,从实施环境管理、环境友好的电力生态供应链和积极响应气候变化这三个方面讲述了KEPCO的环境管理预期,并提出“从首席执行官到每一位员工,都要牢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并承诺完全遵从这些预期的要求”。这些体现了KEPCO严格按照环境管理预期开展工作,并努力成为“全球顶级的绿色和智能能源先锋”的决心。

披露响应《气候变化公约》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努力的内容。报告分别采用2页和1页篇幅分别披露响应《气候变化公约》和温室气体减排努力情况,分析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形成公司新的增长引擎以及公司技术与气候变化协作委员会等内容,显示公司积极响应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突出公司的减排成效。

披露利益相关方知情权的内容。社会表现部分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内容中,专门讲述了利益相关方知情权(Stakeholders’Right toKnow),阐述KEPCO保障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并通过管理披露、整体披露、企业披露和信息披露等方式持续提高透明度。

披露多个有特色的绩效指标。报告在社会表现部分,除常规绩效指标外,还披露了供应商满意度、从中小企业采购的比例、实习生人数、人均社区服务时间、社会福利用电(残障客户、低收入家庭和社会福利设施)折扣金额、事故率和受害人数、福利满意度等绩效指标。

披露特色的社会公益活动。报告在社会表现部分披露了公司开展的多个社会公益活动,其中较有特色的是“寻找走失儿童活动”。在该活动中,公司走失儿童的照片(电费单、公司杂志)、使用姓名标签防止儿童走失、制作防止儿童走失的影像和防止儿童走失的木偶戏。该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取得了良好反响。

披露尊重人权的内容。报告在社会表现部分披露了公司尊重人权的内容,从“消除歧视、性别平等、支持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人权教育、雇佣弱势群体人员、避免强制劳动和使用童工、处理员工投诉和客户隐私保护”8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人权教育方面,披露了公司向临时工和新招聘人员进行人权教育,通过专业或巡回教育向分支机构人员进行人权教育;雇佣弱势群体人员方面,披露了公司录用的残障员工已达520人,给予残障人员在就业过程中10%的加分,保障他们良好的工作条件;客户隐私保护方面,披露了公司采取安全措施保障客户信息,定期提供隐私保护方面的培训。

披露ISO 26000指标索引。在附录部分列出ISO 26000相关指标披露情况,按照“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客户问题以及社区参与和开发”7个领域进行披露。索引分成核心议题、问题、描述和页码四栏,ISO 26000进行对标。

管理和实践方面

以环境管理为重点,推进实现发展愿景。公司将开展环境管理作为实现公司愿景“全球顶级绿色和智能能源先锋”的重要手段,建立环境愿景、战略、行动计划和行动事项,制定综合性环境管理路线图,开展了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1)认证,并提出环境管理预期,要求“从首席执行官到每一位员工,都要牢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并承诺完全遵从这些预期的要求”。这种自上而下全方位的环境管理方法,可极大提高环境管理绩效,使公司成为履行环境责任的表率。

系统推进温室气体管理,与国际接轨。2007年,KEPCO根据国际标准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系统,制定了收集温室气体活动数据的指南;2008年,对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首次从环境部获得碳足迹证书;2010年,在集团层面建立了在线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控制系统,以收集和提供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通过系统推动温室气体管理,保障了温室气体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的管理和减排打下坚实基础。

开展有特色的社会公益活动。KEPCO开展了“寻找走失儿童活动”,通过电费单、公司杂志等渠道走失儿童的照片,发放15万个姓名标签,防止儿童走失;制作防止儿童走失的影像,在全国各地的小学播放;组织员工进行了34场防止儿童走失的木偶戏表演;全年帮助了106个走失儿童家庭实现团聚。

与利益相关方开展可持续的沟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KEPCO与客户、股东、员工、供应商、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等开展广泛交流与沟通,传递和获取相关信息,树立起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得到利益相关方的认同。在客户沟通方面,公司建立了一个客户满意度顾问委员会、一个客户专家组和一个顾问委员会,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开展业务管理,通过定期对话渠道与客户建立起密切关系;在员工沟通方面,公司通过劳资理事会加强普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向分支机构定期提供公司状况说明,每周向工会提供关键管理信息。报告议题披露特点

KEPCO致力于成为一家“全球顶级绿色能源和智能能源先锋”,通过报告传递出公司将与利益相关方一起努力创造更加绿色和清洁的世界,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愿望。报告以GRI和ISO 26000为标准,披露了经济表现、环境表现和社会表现核心议题下比较全面的内容,按重要性识别和评估了对利益相关方关心的各项议题,在报告中切实回应了利益相关方关心的问题。

启示与借鉴

形式方面

清晰展示公司可持续管理理念。报告通过简洁的文字、跨页图片和较大篇幅进行理念的展示,让利益相关方清晰理解公司理念,增强报告可读性。

以“封面故事”的形式阐释封面设计。避免读者对封面设计不理解或误解,可较好解答读者疑虑。

内容方面

用主题引领报告。企业可在封面上设定报告主题,在报告主体章节呼应主题报告主题,使读者更清晰地把握报告主线和内容,增加报告的可读性。

总裁或董事长致辞以书信形式回应利益相关方。报告可采用书信形式总裁或董事长致辞,以利益相关方为中心,回应利益相关方关心的问题,体现公司对话和沟通的诚意。

分析全球电力行业趋势和商业环境。相应增加对电力行业全球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内容以及自身发展水平的分析,让利益相关认识到公司所做努力以及所面临的风险,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支持企业的做法。

披露较多的绩效表现指标,满足利益相关方对关注信息的需求。报告应尽可能多地披露利益相关方关心的绩效表现指标。KEPCO报告值得借鉴的指标有:环境表现部分的能源强度、水资源消耗、公司车辆各类型数量和燃料消耗量、单位电量污染物排放量、主要资源使用量和循环利用量、绿色采购比例、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环境绩效指标;社会表现部分的供应商满意度、从中小企业采购的比例、实习生人数、人均社区服务时间、社会福利用电(残障客户、低收入家庭和社会福利设施)折扣金额、事故率和受害人数、福利满意度等社会表现绩效指标。

披露尊重人权的内容。报告可从“消除歧视、性别平等、支持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人权教育、雇佣弱势群体人员、避免强制劳动和使用童工、处理员工投诉和客户隐私保护”8个方面披露公司尊重人权方面的实践内容,与国际接轨。

实践方面

保障弱势群体电力供应。企业可提高低收入家庭在最炎热和最寒冷月份的用电限制,通过安装限流器来保障其最低需要的电力供应。企业还可考虑对残障人士、低收入家庭和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用电折扣。

管理方面

开展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绩效。企业可建立环境愿景、战略、行动计划和行动事项,制定综合性环境管理路线图,开展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1)认证,提出环境管理预期。通过自上而下全方位的环境管理方法来提高环境管理绩效,赢得利益相关方认可。

第5篇

BP在1998年第一份社会责任方面的报告,此后保持每年一次的周期,到2012年,已连续了14份。根据名称的变化,BP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可划分为环境与社会报告(1998-2002)、可持续发展报告(2003-2007)、可持续发展报告概要(2008-2011)3个阶段。

报告的亮点与特色

BP2011年报告主体内容包括六部分:墨西哥湾、能源未来、负责任地开展运营、安全、环境、社会。其中,“能源未来”部分,BP分享了对世界未来能源趋势的判断和预测、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以及BP面临的挑战和行动;“负责任地开展运营”部分介绍了BP运营管理体系的运作以及对承办商、人权、利益相关方等的管理方式。

表现形式方面

报告设计突出重点。封面上,“构建更强大、更安全的BP”凸显了主题;每章的首页,通过醒目的色块设计,突出了公司的履责理念、行动绩效和计划;二级标题下,在页面的最上方,提炼了这部分的关键内容,用绿色字体显示并紧跟标题之后。通过有特色的版面设计,帮助读者快速定位企业重要信息。

语言通俗易懂。报告对行业特有的专业知识和术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介绍,对于BP所特有的名词进行了明确的解释。如BP的运营管理体系(英文缩写:OMG),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它是什么以及如何发挥作用。

逻辑表达清晰。整篇报告逻辑清晰。每项具体议题的披露,基本按照“背景分析+BP的态度+BP的行动+未来的展望”的逻辑顺序。

与网络手段结合。报告以概要的形式介绍了BP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报告中披露大量的网络链接,在网上对报告所含的摘要内容进行扩充,便于利益相关方了解更多的信息。

报告内容方面

关注重大负面事件的披露。报告展示了BP对2010年发生在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事故的反思和弥补行动。首先,报告在主体内容的最前面,将“墨西哥湾”作为独立部分,详细地说明BP处理事故的态度、应对事故所作的工作、索赔和法律诉讼进展以及对墨西哥湾的承诺,体现了BP对此起事故的高度重视,同时回应了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其次,报告披露了BP在墨西哥湾地区的具体实践,如帮助地区恢复经济、恢复环境、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开展漏油对环境和对野生动物等影响的长期学术研究等工作,向利益相关方展示了BP补救的努力和切实细致的行动;再次,报告在高管致辞、负责任的运营、安全、环境等部分,都介绍了BP对事故进行深刻反思,并以此改进企业管理的态度和行动。正如报告中写的,“在这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概要》中,我们将介绍在发生墨西哥湾事故后,我们正如何致力于加强安全和风险管理,重新赢得信任并增长价值。”

集中展示关键绩效。报告在第一页,通过“BP数字一瞥”,详细地披露了BP在安全、环境、人员、绩效四个方面共40个指标连续五年的表现,解释了部分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使利益相关方对BP的履责表现有直观、全面的了解。

集中说明BP发生的变化。报告在高管致辞之后,用两页篇幅介绍了“BP正在如何变化”,披露BP针对墨西哥湾事故的全面改进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未来的行动计划。展现BP管理提升工作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

引用利益相关方评价。报告引用了16个来自内部雇员、政府人士、外部领域专家、第三方认证机构等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评价。这些评价既有正面的,也有中立、负面的,一方面体现了报告表述的客观性,增强了报告的可信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管理和实践方砸

开展责任绩效考核。为使公司价值观持久地贯彻下去,BP将个人绩效与奖酬同责任管理相结合,将“安全”和“具备长远眼光”列为个人绩效的主要指标。在年度考核谈话中,员工需要说明自己如何对安全、合规和风险管理做出了贡献。

强化承包商管理。“深水地平线”事故发生后,BP对承包商管理开展了严格的审查。BP发现,在潜在高风险领域开展工作的组织,倾向于拥有较少但更为持久的承包商关系,且倾向于选择拥有相似组织结构和实践行为的承包商。为此BP确定:有必要在每一个流程的每个阶段都明确界定责任和决定权,重点关注促使承包商关系有效发挥作用所需的运营活动,如培训、监督和审查;严格鉴定供应商资格,包括针对关键角色的素质评估。

对环境和社会影响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BP从初期的项目规划,到运营阶段,再到最终的善后工作,在整个运营生命周期内管理世界各地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在项目规划早期,必须执行一个筛选流程,以帮助识别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这个筛选环节完全独立,筛选专家对相关项目没有任何管理责任。项目投入运营后,至少每年执行一次正式的流程,以识别并评估在环境和社会层面比较重大的风险与问题。BP在主要运营地点(除了新近收购的运营部门外),实施并通过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在敏感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行动。BP注重公司的管理运营对深海、北极等敏感区域的潜在环境影响。首先,BP在敏感区域作业时,会执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标准,由安全及运营风险职能部门进行独立审议,得到高层管理者的准许之后,才能开展具体行动;其次,与学术机构、当地原住民等合作,研究敏感区域生物多样性、地质环境的特点,以及作业活动对地区生态的影响,然后改进设计,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减少影响;再次,对雇员开展海洋科学相关的培训,帮助他们评估并管理作业对海洋环境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注重利益相关方的沟通。2011年,BP集团首席执行官访问了除英国以外的16个国家,就BP的角色和责任进行了坦率的讨论。BP还参加了由独立方组织的在伦敦、华盛顿、新奥尔良和里约热内卢的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听取利益相关方在如何报告、可持续发展表现、关键议题等方面的质询和建议。来自圆桌会议讨论的反馈,帮助BP识别在2011年报告中需要包括的议题,并对其进行优先排序。

科学选择社区投资项目。BP投资项目选择的原则是:投资那些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项目,这些项目应当切合当地需要,与BP的业务相符,并与当地组织协作开展。比如在阿塞拜疆,BP与当地伙伴与社区合作推动农业发展,项目涉及若干温室、一个社区面包店和养蜂活动,为当地社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农业发展机遇。

报告议题披露特点

BP公司201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直面重大事故,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在经历墨西哥湾事故后,BP正以更强大、更安全为目标,重整旗鼓、改进管理,以重塑外界对BP的信心。报告系统披露了公司在可持续发展关键领域的表现,切实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同时,报告在一些议题的披露上还有待深入,如墨西哥湾部分,报告主要披露了BP帮助墨西哥湾地区恢复环境、恢复经济、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恢复作业、索赔及法律诉讼方面的信息,但对于美国司法部门对BP的指控、责任处罚、赔偿金额的不确定性以及因此造成的对BP业务影响等信息,报告中并未披露。在能源未来部分,对世界能源状况、价格等各方面的变化对BP收益的影响未明确披露。环境表现部分,对节能减排、碳信息管理等内容的披露有待加强。社会表现部分,人权、反贿赂、反腐败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够。

启示与借鉴

理念方面

责任理念融入报告。报告所披露的企业管理和责任实践,反映了企业的责任理念和价值观。因此,报告不仅仅要披露公司的社会责任理念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将责任理念融入企业日常运营和管理过程中,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中,贯穿到整篇报告的撰写过程中。

形式方面

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报告应采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语言,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读者对报告以至公司的认同感。还应考虑到读者的专业限制,涉及的专业内容尽可能用通俗直白的语言介绍,对专业名词应有所解释,增强读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表达逻辑清晰。报告应注重表达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尽可能遵循与事件进展一致的逻辑顺序,准确地介绍事件的前因后果,便利利益相关方阅读理解。

版面设计突出重点。报告可通过版面设计来突出展现企业的理念、报告的重点。报告主体内容开篇应能够全面展示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及重要信息;报告内页中的每一页,也可以通过字体颜色的变换,突出关键信息。

与网站信息相呼应。报告在披露相应议题时,应给出一些提示读者获得更多网络信息的标志,披露具体的网址,一方面方便利益相关方快速查找到相应资料,另一方面丰富完善报告的内容。

内容方面

集中披露绩效指标。报告可系统梳理企业各实践领域的履责绩效,以关键绩效表的形式集中展示,使利益相关方全面、直观地了解公司的履责情况。

认真对待重大负面信息。报告应以真诚、开放、透明的态度客观地披露企业的负面信息,尤其是重大负面信息。要披露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说明,使公众和利益相关方更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阐述公司的应对态度、所采取的行动、针对事故进行的反思、承诺及改进计划,展现公司的改正的态度及努力。

实践方面

将安全指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建议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落实到企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上,比如将“安全”和“具备长远眼光”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使企业的理念、文化、目标落到实处。

审议承包商管理。企业可自主或委托专业机构对企业在承包商方面的管理流程、制度、制度执行情况,或对其他有代表性的行业和优秀企业的承包商管理情况进行审议或研究,明确企业在承包商方面的管理漏洞或差距,借鉴优秀的承包商管理和实践,进一步提升企业承包商管理水平。

在全生命周期管理内管理环境、社会影响。企业应在项目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管理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具体的制度或流程固化下来,使之成为长效机制。比如可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全面评估企业面临的环境、社会风险。

加强敏感地区的环境保护。企业在敏感地区作业时,应采用更为严格的、或根据敏感地区环境生态等方面特点建立的更有针对性的作业标准,与当地原住民、自然保护协会、环保组织等相互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改进设备设施,管理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保护敏感地区的环境和生态,避免风险。

科学选择社区投资项目。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可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专业优势,选择那些切合当地社区需要,且能够产生持续影响的项目。同时,企业可与当地的社区或组织合作,利用他们的区域资源优势,提高社区投资的效果和影响力。

第6篇

B 中国2012年将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2012年中国将对各省区市总电力消费、电网企业收购电量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设立可再生能源配额指标,以达到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发展目标,初步确定电网企业、大型发电投资企业以及地方政府为三大责任主体。

C 内地4/5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当前,内地4/5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去年仅北京、上海完成氮氧化物年度减排计划。“十二五”期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将从“三区六群”扩展到“三区十群”,将煤炭消费总量作为环评审批的重要内容。“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将达3450亿元。

D 国家财政出资363亿元补贴节能产品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推广期限暂定一年;安排22亿元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安排16亿元支持推广高效电机。

E 企业要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首要责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2012中国企业家年会暨两江论坛上说,在实现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企业和企业家应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企业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企业和企业家要把履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责任。

F 中印10家航空公司拒绝向欧盟提供碳排放数据

欧盟气候专员表示,全球共有1200家航空公司递交了碳排放数据,中国和印度两国的10家航空公司未如期提交。这几家拒绝合作的航空公司占不到1%,占航空业碳排放量的不到3%。欧盟或将决定对这些航空公司进行惩罚。

G 韩国议会批准碳排放交易体系草案

最近,韩国议会批准一项拖延已久的条例草案,该草案要求于2015年引进二氧化碳排放交易。这意味着韩国成为亚太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后第3大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这项草案还要求政府每隔5年制定一项国家减排计划,严格监督当地企业实现排放计划。

H 里约+20峰会推动“包容性”绿色发展

6月22日,里约+20峰会圆满闭幕。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汇聚一堂,为实现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开启了绿灯。与会各国一致认为,在明智政策支持下,向绿色经济的转型可以有效支持绿色就业、促进社会财富发展及保护地球生态系统。

I 广东拟向NGO购买服务

6月1日,广东省正式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在该份文件中,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的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社会福利、基本公共服务等,政策立法环节中,调研、草拟、论证等事项也将“外包”给社会组织。

J 中国每年安排10亿-20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中国将加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今年起每年将安排10亿20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具备量产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及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中国还将在全国大中型城市推广使用混合动力公交车,原因是其性能稳定,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K 今年全球碳交易额或首超石油

2011年全球碳交易额为959亿欧元(约1226亿美元),比2010年上升4%;交易量为84亿吨,比2010年上升19%;EU ETS交易额为765亿欧元,比2010年上升6%;其中在交易所交易的交易额达515亿欧元,上升4%。业内预计今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有望达到1500亿美元,首次超过石油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场。

L

英报:中国土壤污染严重

英国《卫报》6月12日报道说,中国大量土壤被工矿业生产产生的砷和重金属所污染,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退化土壤恢复工作比中国更重要、更复杂、成本更加高昂。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周健民估计,中国1/10农田受到污染,而且污染问题正在加剧,土壤中的毒素种类不断增加。但也有人估计中国可能有高达40%的土壤已遭到污染。中国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有云南、四川、湖南、安徽、贵州。

M 环保部年内首次向央企开罚单

环保部责令中石油和国电集团两家央企旗下的工程项目停止建设,原因是两家公司工程报批的环评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环保部表示,“未批先建”是环评违法中最严重的形式,这是环保部不能容忍的。

N 广东将碳强度下降指标分解至21市

国家明确分解给广东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任务是,“十二五”碳强度要下降19.5%,为全国各省区市中最高。而广东将19.5%的“十二五”碳强度下降指标分解到21个地级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处于高档,茂名、阳江、湛江、云浮、汕尾、汕头、河源、韶关、梅州九市处于低档,其他八市处于中档。

O 太阳能飞机首次完成洲际飞行

名为“太阳驱动”号(Solar Impulse)的太阳能飞机从瑞士帕耶讷起飞,在飞行19小时后抵达摩洛哥拉巴特,成为有人驾驶的太阳能飞机进行的第一次洲际飞行。项目发起人兼飞行员博尔施贝格表示,该飞机可以昼夜飞行,显示出零污染空中飞行的潜力。该飞机平均飞行速度为每小时70公里,现在还无法对商用飞机构成威胁,后者能以十倍于此的速度巡航。

P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创新力依然不足

《社会与公益》4月刊发表了“企业社会责任创新100”榜单,其中包括央企、民营、外资企业等100家努力创新社会责任的企业,推崇企业社会价值创新的典范。《社会与公益》通过调研发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创新力依然不足,40家央企进入“尚需动员”行列,而民企、外资企业的典范也不易被选上。

Q 原油进口大国美国迈向能源独立

去年奥巴马总统提出今后十年中要将石油进口减少1/3。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净原油进口量回到十年前水平。减少石油进口主要通过增加本土石油产量以及减少石油消费两个途径。

第7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报告;演进历程;报告框架;未来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源起和发展

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Sustainable Reporting,以下简称SR)的源起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企业应用SR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笔者认为,随着可SR的发展,其披露的关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非财务信息将对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的财务报告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被排除在报表之外。之后人们开始对企业报告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针对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报告。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关注社会责任。1989年,挪威的Norsk Hydro公司了全世界第一份企业环境报告。

20世纪90年代,独立的环境报告也开始出现,这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 “地球峰会”之后,原本重点在于强调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非财务报告开始融入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于是,逐渐出现了并在实务中得到运用的试图全面反映企业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业绩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下设的,1994年它发表了研究报告“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进一步将财务报告的内容予以拓展,极大地丰富了非财务信息,企业报告模式发展迅速。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导下,越来越多的公司自愿的、定期的诸如环境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企业公民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非财务报告,以反映企业在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业绩。2000年以前,非财务报告主要以环境报告为主,以后逐渐向SR发展。

1997年,美国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对环境负责的经济联盟(Coalition for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Economies,以下简称CERES)和联合国环境规划属(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以下简称UNEP)共同发起成立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ting Initiative,以下简称GRI)”,旨在提高全球范围内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比性和可信度。其主要的任务是“制定、传播和推广全球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一个共同的框架。”使包含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业绩的报告成为企业定期报告的模式。在整个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同下,非财务信息被整合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ance,ESG)这三个方面,逐渐形成了“三重底线报告”(Triple Bottom Line,TBL),也可以称为ESG报告。

2000年,GRI了第一代《SR指南》,之后有 50个机构在GRI报告指南的基础上他们的SR。2002年,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GRI颁布了第二代SR指南(简称G2),获得了政府、商界、社会和劳工界的强烈反响,改版后的G2指南逐步占据了非财务报告的主导。2006,GRI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了第三代SR指南(简称G3),它是迄今为止国际影响最大、运用最广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 2010年也了社会责任标准(ISO2600),该标准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展。2011年,GRI在G3的基础上编制了G3.1指南,进一步完善了SR的披露信息,其中包括发展战略、管理方针、公司治理、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社会绩效、劳工绩效以及产品责任等内容。2013年,GRI对G3.1标准进行了修订了G4标准,该标准在使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进一步强调重要性、及涵盖各种不同领域中新的和更新后的披露,包括治理、职业道德及诚信、供应链、反腐败及温室气体(GHG)排放。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1999年,国内第一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由壳牌(中国)公司。2001年,中石油了我国第一份环境健康安全报告,这成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开端。一些大型国有上市公司以及民营企业在国家电网于2006年了国内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之后也纷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GRI的协助下,从2008年开始,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三类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社会责任报告。2009年开始,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呈井喷式增长态势,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接近600份,占全球报告总比重由2008年的5%到2009年的15%。报告企业类型由大中型央企迅速扩展到各行各业。另外,我国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的法规和指引。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报告框架

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两万多个利益相关者和全球两千多个报告实体采用了部分GRI报告框架。根据毕马威(KPMG)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调查研究显示,世界250强企业中95%了SR,其中80%采用了GRI指南,因此笔者根据G3.1标准对GRI报告框架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1.GRI报告框架及“SR指南”运用

第8篇

目前,全市已建各类水利工程4.**万处,蓄引提水能力达4.67亿立方米,有效灌面72.26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945平方公里,解决了5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地方电力装机9.5万千瓦,水产品总量达5.6万吨,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狠抓以“治水兴村”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在建设中,深化体制改革,探索机制创新,出台了《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促进了水利资源、民间资本向水利资本的转变,开辟了新阶段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途径,破解了税费改革后水利建设投入难的新问题。全市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涌现出了南江县小微水建设“六制”经验、通江县民营水利工程建设典型,多次受到省水利厅乃至国家水利部农水司的肯定。全市农田水利建设20**、20**年获“李冰杯”竞赛三等奖,20**、20**年获二等奖,20**年终获一等奖,喜捧“李冰杯”,圆了全市水利人的十年夺杯梦。

(二)饮水困难逐步解决,饮水安全有效保障

全市始终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积极实施第一、二期国债饮水解困项目,探索出了“城镇管网延伸供水、泵站扬水集中供水、自流引水集中供水、蓄引提结合集中供水、分散打井引泉供水”五种模式,共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2500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500余处),解决了129万人的饮水困难,保障了58.43万人的饮水安全。尤其是20**年,我市认真落实总理关于解决“饮水难”的重要指示,组织编制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切实解决农村饮水难的意见》,明确了全市五年解决70万人“饮水难”的目标任务。按照以村为单元,整村推进的指导思想,采取“规划民评、建卡归档到村,内容民晓、项目公示到村,工程民建、建设参与到村,方案民选、技术服务到村,财务民审、资金补助到村”的工作方法,已解决了58.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十一五”规划人数的83.5%。

(三)骨干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狠抓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高防旱御灾水平,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矛盾。牛角坑水库枢纽工程竣工,已下闸蓄水,干渠一期工程基本建成,二期工程顺利进行。通江二郎庙水库已开工建设。化成水库、友谊水库、玉堂水库等产粮大县渠系配套工程已建成受益。南江县红鱼洞水库、巴州区天星桥、平昌县双桥等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有序进行。

(四)水土保持工作获殊荣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大胆创新治理思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原则,采取农户参与抓、引进业主抓、庭园分户抓、统筹资金抓、股份合作抓的办法,探索了“生态农业治理、庭园水保治理、科技示范治理、生态修复治理、旅游开发治理、城镇水保治理”等六种模式,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实效。五年来,共完成治理面积1945平方公里,占下达任务的109%。在项目实施和管理中,逗硬“三制”,严把“三关”,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建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让项目区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多赢目标。同时,以案件查处为手段,以“三权”维护为核心,以“三同时”制度落实为重点,加大预防监督力度。20**年**市被国家水利部表彰为水土保持工作“全国先进集体”。

(五)防汛保安减灾增效

全市新建堤防35公里,使巴城、三县城及重要城镇保护区基本达到了相应的防洪标准。认真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科学编制防洪抗旱预案,严格督促隐患整改,努力提高应对突发洪旱灾害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了汛前“五到位”,汛期“四落实”,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洪灾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市水利局、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六)依法治水进一步规范

加大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规范水事秩序。首先,每年市、县区都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开展富有特色的水法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水法》、《防洪法》、《渔业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民水法制意识和水危机意识,为涉水法律法规的顺利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对涉水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将保留审批项目的办理程序、时限向社会予以公告,完善了15个依法行政规章和制度。第三,加大水政执法力度,规范水务开发秩序,组织力量查处了市工业园非法向恩阳河倾倒弃土案等一批典型案件,维护了法律权威。

(七)地方电力建设形势喜人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合理规划布点,有效规范秩序,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水电开发,推进水利资源向水利资本的转变。全市引进四川路桥集团、福建亿力集团等业主已开工新建双滩电站、高坑电站,扩建风滩电站,碧滩、洪口、卡门等水电前期工作也正有序进行。

(八)水产渔业持续发展

狠抓养殖大户和流通大户的培植,以“市场+基地+流通大户”的模式建立水产品产、供、销一条龙体系。大力实施名优水产品的引进、推广和养殖。全市新培植养殖大户86户,苗种生产户16户,流通大户42户。在狠抓水产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渔政管理,切实保护渔业资源,实现永续利用。截止20**年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38.2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5.5万吨,产值5.90亿元,人均水产品达到16公斤。

(九)自身建设打开新局面

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做好扶贫联系工作。抓好职工继续教育,鼓励支持全市水利系统90余名同志完成了《水利水电工程》本科学业,成为业务骨干。市水利局和各县区水利局被市委、政府表彰为“十年创辉煌”红旗单位。市水利局被评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全市水利系统受省(部)以上表彰的集体9个、个人14人次,受市(厅)以上表彰的集体68个、个人98人次。

概括起来,全市水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做到了“四个坚持”:

第一,始终坚持“扶贫攻坚,治水为先”,牢固确立了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地处盆周山区,水资源奇缺,多年的实践表明,“**经验”起源于水,**发展受制于水,**振兴依赖于水。建地设市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扶贫攻坚,治水为先”,坚持把“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作为一项基础产业,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坚持一年四季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长期不懈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已修订完善了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计划2**0年前全市人均拥有150立方米工程蓄水,2**0年全市人均拥有200立方米工程蓄水,基本解决全市127.9万人饮水问题,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第二,始终坚持“三为主”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水利发展思路。在长期的水利建设中,我们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探索形成了“三为主”的水利发展思路,即:以小型为主,坚持中小微并举;以户办为主,坚持国有、集体、民营一起上;以效益为主,坚持把水利建设与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以治水为中心,“井池园机配套、种养加运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池园经济模式,为扶贫开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9篇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专业化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大部分是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管理,主要是满足学生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在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性。*年以来,高校普遍扩大了招生,并且通过国家拨款、校园置换、贷款等多种渠道筹资,扩大和新建了校园,加之教育部对高校硬件建设评估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建设了比较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因此,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体育场馆的管理需要,必须有一个专业队伍来管理。包括我校在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在探索专业化管理模式,成立独立部门专业管理体育场馆。

二、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市场化

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的职能是保证体育教学、学校各类运动队训练和教职工、学生课外活动,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和消耗是相当大的,按目前的国力水平,完全靠国家拨款维持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转是很困难的,势必造成高校体育场馆走向困境。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走向市场化,在保证其主要的教学任务外要有偿服务,增加收入。高校体育场馆要适应市场体制,首先,要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在目前国家尚不可能拿出更多资金投入高校体育场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自身的功能与潜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拓宽和深化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第二,要进行成本核算。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这些成本的消耗必须进行认真的核算,消减不必要的开支,降低运行成本。第三,在保证体育教学和运动队训练的前提下,拓宽有偿服务范围,适当收取费用,用于成本消耗的补贴。这样有利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一般是一次性投资建成的,建成后的场馆维护和维修,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困难,通过有偿服务,可以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增加收入。第四,要了解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熟悉政策,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高校体育场馆要走向市场,就必须受市场的约束,按规范运作。但是,高校体育场馆又完全不同于市场中的企业和商家,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不能完全按企业管理。然而,高校体育场馆是近几年才逐渐形成规模的,政府部门并没有针对高校体育场馆制定相应的特殊政策,这就给高校体育场馆走向市场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高校体育场馆要走向市场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扶持高校体育场馆在市场中健康有序地发展。第五,要积极开拓体育消费市场。高校的教职工、学生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体育消费的认知水平较高,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普及与深入,“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广大师生更能理解体育场馆走进市场的内涵。为此,要进一步引导、树立广大师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优越的条件,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及健身活动,激发师生的健身热情,刺激体育消费。

三、高校体育场馆要充分发挥其公益性

第10篇

进入21世纪以来,CSR在我国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题,企业界也开始积极回应。过去五年间,随着国资委、沪深证券交易所相继出台“企业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提供可持续发展报告,CSR报告从数十份起步,大幅度增加到数百近千份。

任何对外公开披露的报告,基本功能都在于披露和传导信息。基本问题是:传导什么信息?信息质量如何?信息价值和社会反应如何?具有信息价值吗?

仔细阅读多家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报告,普遍有以下特点:报告书篇幅差异很大,多的近百页,少的十几页;内容方面,定性文字叙述和彩色图片多,数据和定量分析少;大多数报告缺少第三方提供的独立鉴证意见。

任何报告的信息质量,都取决于两个关键指标:效度和信度。前者关系到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后者关系到信息的可信赖程度。

效度指信息的相关性,体现为所披露信息内容的实质化和规范化。迄今,即使在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仍然缺乏比较严格的规范。可以说,由于报告所传递信息的实质性、规范性不够,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难以相互比较的“橱窗秀Window Show”。

信度指信息的可靠性,通过第三方独立鉴证予以保障。鉴证的目的,在于缩小报告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任差距”(Creditability Gap),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报告信息的公信力。而缺少第三方鉴证意见的社会责任报告,其可信度和公信力一定会受到质疑。当然,进一步还有什么样的第三方才具备出具鉴证意见的资格问题。

在全世界范围内,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距离成熟还比较遥远,说尚在进展中。总体上讲,报告的信息价值有限,行为规范有待于建立,改进空间很大。

第11篇

《调查》显示,企业如今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关注重点仍旧集中在生态可持续发展领域,如碳排放控制、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方面,而对社会可持续性领域诸如工作场所的人机工程学标准、少数民族员工、弹性工作时间以及家庭服务等方面的关注仍然不足。

近九成企业认为可持续发展有正面影响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的收入和盈利能力方面,分别有89%和84%的受访企业认为可持续发展有正面影响,其中81%的企业认为此影响是十分积极的。

会议联合主办方科尔尼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班德告诉记者,目前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在战略层面上得到了受访企业的广泛关注。所有受访企业均认同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制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84%的企业已经拥有正式成文的战略文件。

联合利华大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公司使命的一部分,也是公司业务长期发展的战略需求。

他说,联合利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的是全价值链,它是我们管理供应商,与客户合作以及研发新产品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积极执行这一战略能够良好地树立联合利华的品牌形象,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太阳雨太阳能集团总经理陈荣华认为,企业关注环保,更主要的还是为了自己未来更可持续的成长和发展。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自身的利益,这种利益是一种更长久的利益,因为不关注,企业未来的生命周期就会很短,不可能成为一个长久发展的企业。

企业可持续发展关注面需扩大

记者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大部分企业在员工培训、津贴或免费提供以及绩效激励等方面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了细化和量化;50%以上的企业还对各类法律有明文规定的内容包括医疗保险和养老金、工作场所事故预防、女性员工等方面采取了措施,但在工作场所的人机工程学标准、少数民族员工、弹性工作时间以及家庭服务等特色措施方面还有待给予进一步的重视。

第12篇

我们在核心主业产业链布局基本形成的基础上优化价值链,突出创新驱动和协同运作,通过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推进企业增长方式,逐步实现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我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大力推进平安五矿建设;我们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多措并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我们始终坚持人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高度重视员工发展。秉持“诚信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我们与利益相关方共同发展。

一、聚焦2011

(一) 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集团公司积极实施“十二五”规划,深入挖掘发展潜能,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取得了“十二五”开门红,书写了发展史上绚丽夺目的新篇章。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业绩再创新高,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大幅提升。

总体而言,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资产运行效率提高;产业布局优化整合。

(二) 可持续发展澳洲报告在墨尔本成功,创中国企业先锋

为加强与发达国家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增加透明运营,反映集团公司在澳大利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集团公司精心编制了2010年可持续发展澳洲国别报告,并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成功举办了报告会。此报告编写应用了最新的ISO26000标准,并开创了东西方交流新模式――以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为载体开展对话和交流。

二、可持续发展管理

1. 可持续发展理念:“珍惜有限,创造无限”

2. 可持续发展愿景:“打造责任五矿,共铸美好未来”

三、 稳健经营――创造可持续价值

1. 新业绩构筑可持续发展新起点

2011年,欧债危机不断蔓延,国内信贷收紧,相关行业需求增速放缓。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集团公司深化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新三商”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重点商品的市场地位明显提高,资源布局持续优化,资产运行效率显著提高,行业地位稳步提升。

2. 整合优化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2011年是中国五矿的“整合提高”年。集团公司以“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核心能力”为宗旨,进一步调整完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中心整合,健全流程制度体系,完善公司治理,实现了整合后的优化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3. 转型升级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1年,中国五矿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深化转型升级,从关注增长速度向注重发展质量转变,从贯通产业链向优化价值链转变,突出价值链管理、创新驱动和协同运作,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进展。

4. 优化管理增强可持续发展潜力

推动“五个再造”是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一三五”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五个再造”首当其冲是管理体系的再造。2011年,集团公司全面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总部管控能力,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推动管理升级,可持续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四、 安全管理保障可持续运营

1. 安全管理目标与绩效

(1) 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管控能力实现本质提升;

(2)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充分落实;

(3) 职业健康管理及职业危害防控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4) HSE体系全面有效运行,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模式逐步由制度化管理向体系化管理转变。

2. 完善HSE体系,夯实管理基础

为顺应集团内外部新形势的要求,中国五矿进一步完善HSE体系建设,增补并修订了HSE管理制度,充分提升了HSE体系标准,为集团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3. 标本兼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中国五矿在生产经营中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积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辨识统计重大危险源,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积极推进科技兴安,注重标本兼治,切实提升集团安全管理水平。2011年集团公司编制了“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制定了11项主要任务和5大重点工程,确立了集团安全长效机制。

4. 以人为本,强化职业健康防护

集团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2011年,中国五矿完善了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修订了《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规定》,将职业健康管理融入到HSE体系中。建立了职业健康报表体系,在全集团开展了全面摸底和重点调研,了解集团与员工职业健康状况。

5. 培育安全文化,提升安全意识

中国五矿不断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持续培育“人人互相要安全”的文化理念;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重视调研交流工作,全面提升集团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五、 绿色发展推进可持续生态

1. 环境保护政策与绩效

(1) 深化节能减排体系三大建设,提高管控水平;

(2) 加强综合治理,以技术进步促进节能减排;

(3)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加强节能减排和教育宣传,增强环保意识。

2. 完善体系,提升管控力

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以持续完善节能减排“三大体系”为主要抓手,配备专职环境管理人员,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编制新版《节能减排信息统计手册》,加强统计监测体系;量化指标,分解目标,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健全考核奖惩体系,提升环境保护管控能力。

3. 低碳发展,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集团公司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加强节能减排管理,科技创新推动低碳发展,争做绿色先锋企业。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珍惜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

4. 多措并举,提升绿色发展后劲

集团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不断追求发展质量。通过全面排查污染隐患,开展内部环保核查以及推进清洁生产战略等多项措施,开拓企业绿色发展空间。

5. 加强管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集团公司积极保护运营所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尾矿库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土地复垦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并且开展丰富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六、 员工发展助力可持续成长

1. 员工发展政策与绩效

(1)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坚持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及合理的薪酬福利,保障并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2) 创新人才招聘,健全完善培训体系,拓宽员工发展空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助力员工个人成长;

(3) 尊重员工的基本权利,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实现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相互平衡,努力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2. 保障员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严格遵守政策法规,积极推进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员工队伍健康稳定。

3. 促进员工成长,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优化员工招聘管理,推进员工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建设员工信息化平台,实现员工自助服务和自我管理,推动集团公司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4. 坚持员工本地化,助海外员工发展

坚持“公司国际化,员工本地化”原则,建立符合运营所在地要求的用工制度,尊重本地员工的多样性,积极主动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的社会化发展。

5. 关心爱护员工,促进工作生活平衡

完善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帮扶困难员工,积极妥善处理好各类问题,传递爱心和温暖。

七、 社会和谐致力可持续共赢

1. 和谐共赢政策

坚持诚信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客户至上、服务至诚的经营理念,完善供应商管理,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2. 互利合作,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全面发挥行业领导力,促进合作共赢发展,强化价值链履责管理,深入开展责任采购,对供应商实行定期考核,不断完善客户服务机制,与客户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 守法合规,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守法合规,诚信经营,通过制定长效机制,加强内部审计与控制,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与质量,切实履行对股东、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同时,要坚持推进反腐倡廉,深化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

4. 共创全球社区,实现利益共享

开发社区发展能力,积极改善社区基础设施,积极保护多元文化发展,支持社区组织活动提高社区生活质量,实现利益共享和可持续共同发展。另外,也要积极参与全球赈灾,对原住民提供发展与文化保护,实现长期发展。

第13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4月11日,由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主办的第八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解决方案”作为主题,可以说对于实现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示意义。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在致辞中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节能减排任务并没有全面完成,去年的完成情况也低于预期。这一方面说明节能减排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也昭示我们,要真正有效缓解中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需要社会各界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进一步进行战略性思考,继续建立长效机制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继续在包括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在内的更广的范围内做出更加扎实的努力。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彼得·巴克则在致辞中分享了全球绿色竞赛和朝向低碳转型的趋势和实践。他表示,工商业是改变世界最重要的力量,中国既是全球绿色竞赛的领跑者,同时又是最大的污染国之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未来的关键。

因而在他看来,面向今年6月即将召开的联合国里约+20可持续发展峰会,为适应未来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国的工商企业要更好地融入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并探索绿色发展的解决方案。

第14篇

2002年5月25日至6月8日,中国农业部赴澳大利亚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代表团一行5人,应澳大利亚农渔林部的邀请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访问和交流。考察团受到澳大利亚农渔林部等单位的热情接待,先后赴墨尔本、阿得蕾得、堪培拉、悉尼和布里斯班等地,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南澳州植物园、阿得蕾得大学WAITE和ROSEWORTHY两个校区、澳大利亚国家科工组织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国家植物公园、澳大利亚国家标本馆、CRC热带植物保护中心、澳大利亚热带遗产中心、悉尼皇家植物园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和交流,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考察计划,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澳大利亚概况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在大西洋南部和印度洋之间,领土包括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澳洲大陆地广人稀,四面环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占据一整块大陆的国家。国土面积约76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6700公里。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平坦的大陆之一,拥有许多独特的珍稀动植物种类。按照气候带的划分,澳大利亚的北部为热带,中部为辽阔的干旱和沙漠地带,南部为温带。澳洲的气候比较温和,全年温差不大。澳洲的四季正好与北半球相反:夏季由12月开始,3至5月份是秋季,6月份是冬季的开始,9月份进入春季。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3--26度,回归线以南地区温差略为明显,冬季平均气温约14度,夏季平均气温约26度。

澳大利亚有六个洲: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西澳、塔斯马尼亚及二个领地(首都领地和北领地)组成。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很小,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现有人口18,426,900人,其中土著人口约占2%,英国和爱尔兰血统在人口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总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一出生于海外。居民来自100多个国家,主要少数民族包括意大利裔,希腊裔,越南裔及华裔等。

二、澳大利亚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提高公众意识等工作非常重视,联邦政府近几年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科技活动项目,各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机构均积极参与和支持各种形式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和认识。政府的支持、各界的参与和设施的健全,使澳大利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得生机勃勃,卓有成效。

目前,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认真履行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已出台了《澳大利亚生态和可持续利用发展国家战略》(Australia`sNationalStrategyforEcologicallySustainableDevelopment1992),《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NationalStrategyfortheConservationofAustralia`sBiologicalDiversity1996),各州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了本州的相关法规,例如,维多利亚州出台了《维多利亚植物和动物保护法案》(Victoria`SFloraandFaunaGuaranteeAct1988),以保护本州的特有植物和动物生存、繁衍和保留它们在野生条件下的进化趋势;保护这些特有动植物的群体;保证人类对这些特有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并保持这些特有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等。同时该州还出台了《维多利亚生物多样性战略》、《维多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生活财富》和《维多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我们的生活财富》等技术性文件。

三、澳大利亚的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建设

目前,澳大利亚国家保护区总共有6664个,包括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保护,土著土地所有者、私人土地所有者和森林保护地等,保护面积共有6353076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24%,各州(领地)的详细情况见下表。

澳大利亚保护地区概况

州/领地 个数 面积(公顷) 占州/领地%

首都直辖区(ACT) 8 123032 52.8

新南威尔士(NSW) 518 4953217 6.18

北领地(NT) 92 5125556 3.8

昆士兰(QLD) 470 6938764 4.02

南澳州(SA) 1780 24895127 25.53

塔斯马尼亚(TAS) 490 2201962 32.42

维多利亚(VIC) 2089 3378021 14.85

西澳州(WA) 1217 15915081 6.3

总计 6664 63530760 8.24

在澳大利亚,所到之处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环境和植被好,到处是地毯似的草坪,把地面覆盖得严严密密。即使是城市宽广的街道两旁,也是两三排并列的观赏林木(不适宜种草的树下用碎木片覆盖)。例如堪培拉人均绿地面积达70.5平方米,仅次于华沙居世界第二位。城市的空气新鲜,绿荫蔽空,绝少尘埃。在堪培拉和阿得蕾得的住宅周围,一律不加围墙,院外一般以桉树、合欢花树作为绿色花篱笆。堪培拉设有不同类型的植物园,除澳大利亚本土上的植物外,还引种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树木花草,如中国的银杏、水杉、杜鹃、蔷薇、天竺葵等。堪培拉周围大部分地方都是国家公园的范围,包括诺马治国家公园(NAMADGINATIONALPARK)和狄宾布拉自然保护区(TIDNINBILLANATUREKESERVE)。在宾馆饭店的房间特别是公园和其它公共场所都可看到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告示标志以及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增强全民的意识。

四、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水平和生态水平,而在遗传多样性水平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少。

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以保持和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主,一旦某一个生态区域被列为保护地,科学家和政府首先从土地和水资源的管理入手,通过限制放牧、退牧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的原始性,对生态区域内所有的动植物物种进行调查,建立资源档案,确定该生态区的环境指示物种,根据指示物种的动态变化规律,随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物种水平上,经过长期的资源调查,已经查清了澳大利亚所有物种的资源状况,编制了澳大利亚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名录。对于已列为保护计划的濒危物种,科学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详细调查,不仅明确其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每一个分布区的具体地点和面积,还要彻底查清其种群数量和生存繁育特点,了解其危害因素并掌握其动态变化规律,根据所掌握的上述信息,制订相应的保护策略。

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主要采用异生境保护的方法,即将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作物如棉花、苜蓿、橄榄等种质资源收集起来,统一进行种子库保存。种子库保存的种质不仅具有详细的农艺性状、抗性性状、品质性状的综合鉴定结果,而且还利用分子标记、DNA测序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了指纹图谱鉴定,每一份材料所具有的重要基因都非常清楚,不仅如此,对于收集量较大的作物还进行了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作物改良选择亲本奠定了基础。对于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如野生棉花等,科学家利用GPS系统对每一个居群进行了定位,将每一个居群按照统一的取样原则进行了取样,并对其进行了重要农艺性状如棉花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鉴定,然后统一保存于种子库中。

由于澳大利亚人口稀少,人们保护野生物种的意识较强,目前除各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心外,对野生物种的保护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自觉行为,即科学家将已列为濒危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等通报给地方政府,这样,在地方政府进行道路建设或其它设施建设过程中,避免破坏其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这种简便易行的野生物种保护方法在澳大利亚取得了预期效果。

五、澳政府加强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初级产业(primaryindustries)的支持

在过去的几年中,澳大利亚的农渔林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2000-2001年出口有关农产品达到330亿澳元。为了抵制世界经济增长变缓对澳初级产业的影响,澳政府将要加强对有关方面的支持,包括内容如下:(1)盐碱与水质量国家行动计划,(2)国家粮食和病害仿真监测行动计划,(3)澳大利亚政府环境基金--自然遗产托管新项目,(4)国家粮食工业1024百万澳元的5年计划。

六、澳大利亚对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启示和借鉴

澳大利亚在生物多样性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针对我国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现状,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其中重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管理的相关配套法规建设,加强并规范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

(二)增加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费支持。突出加强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原生境保护设施建设。不同地区的保护区既要扩大规模,又要合理规划,连成一体,增强保护的效果。在增加中央投资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和部门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资力度。

第15篇

一、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根据项目研究,公司质量损失成本可细分以下8项内容:

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质量降级损失;保修费用;索赔损失;退换货损失;产品折价损失。

对于质量损失成本按上述内容作统计和比较分析,可了解公司中各种不合格或质量缺陷项目引起的损失内容和严重性。

造成质量损失成本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公司的各个部门。要进行公司质量损失成本报表,统计计算出计划期内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计划年度内累计总额,并与目标比较求出增减值及增减率。此外,还要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指标包括:质量损失成本各构成项目所占的比重,内部损失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外部损失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表1为质量成本结构分析,并根据质量成本结构分析,做出质量成本四项费用构成饼分图,见图1。

二、质量成本综合分析

1.质量成本四项费用构成比例分析

从上述质量成本结构分析和质量成本四项费用构成饼分图看出,2007年第一季度实际发生质量成本总额218.5446千元,其中预防成本94.70千元,鉴定成本38.40千元,内部损失成本75.9226千元,外部损失成本9.522千元,分别占质量成本总额的43.33%,17.57%,34.74%,4.36%。

与计划相比,预防成本减少1.1千元,与2006年同期比较增加0.5千元,其中由于工资水平提高引起的工资增加0.2千元,第三方监督检查费用增加0.3千元。鉴定成本较计划减少4.29千元,较2006年同期增加4.84千元。内部损失成本较计划增加15.9226千元,较2006年同期增加7.613千元。外部损失成本较计划减少2.838千元,较2006年同期减少1.84千元。

2.内部质量损失情况

2007年第一季度,内部损失成本75.9226千元,较计划增加15.9226千元,较2006年同期增加7.613千元。原因之一是由于2006年同期部分新产品的没有内部核算价格,无法计算这部分损失。在2006年下半年制定了这些新产品的内部核算价格,使内部损失成本的统计有了计算依据。仅a产品内部损失较2006年同期增加了5.2千元;二是2006年第一季度加强了各产品内部损失统计核算工作,使上下道工序之间的内部损失没有及时得到全面统计,也使内部损失成本的统计数据更趋于真实,从而导致了内部损失额有较大幅度增加,从数据的统计分析过程看,内部损失成本的提高并非生产过程失控造成。

从各产品内部损失折线图看出,损失额最高的产品为a产品,发生额为32.65千元,占损失总额的43%。该产品的内部损失成本一是原材料、零部件发生的不合格,占该产品损失额的34%,二是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占该产品损失额的26%,三是产品返工返修工时损失,占该产品损失额的18%。其次是 b产品,发生额为18.57千元,占损失总额的24.46%。从上述分析,两种主要产品的产值内部损失率与总产值内部损失率基本持平,从单位情况分析,生产过程基本受控。

3.外部质量损失成本

2007年第一季度,外部损失成本9.522千元,较计划减少2.838千元,较2006年同期减少1.84千元,其中a产品增加5.00千元,c产品增加2.95千元,d产品减少3.20千元,f产品减少1.4千元,b产品减少3.5千元,e产品减少1.69千元。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一是用于技术保障及产品维护检修发生的售后服务人员工时费、差旅费;二是用于产品已保修零备件费用。

4.措施和建议

(1)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成本的控制;各分厂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用量,在原材料价格逐步升高的情况下,稳定产品成本和质量成本。

(2)技术部和三车间应加强质量改进工作,对a、b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问题组织人员进行攻关,探索适宜的工艺参数,降低内部损失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