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水稻种植规划范文

水稻种植规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水稻种植规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水稻种植规划

第1篇

关键词:规模化种植;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策略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指的是利用科学用药、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环境友好的方式对水稻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在水稻种植活动中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完全符合“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植保理念,也是践行绿色植保方案的主要方式。

一、推动稻田设施的改造与建设

健全的基础设施是推行水稻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与前提,这就需要水稻种植户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土地的平整度,建设与种植面积像匹配的沟渠灌溉体系,恰当设计水管,以便于在干旱季节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在洪涝季节将稻田中过多的水及时排出去。改造与建设水稻种植基础设施,可有效解决单个水稻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排灌问题,并可改变传统的“水稻田烤田与灌深水”的局面。另一方面,水稻的规划化种植过程中需要用到机收、机插、机播、机耕等很多农机设备,要想切实提高这些农机设备的作业效率与质量,就需要确保土地平整、道路通畅,因此必须做好水稻田技术设施的改造与建设工作。

二、推广应用水稻新技术新品种

规模化种植水稻,主要是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显著降低零散种植户的种植成本,以有效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为了有效提高经济收益,所有水稻种植户都会优先选择抗病虫、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借助工厂化育秧、机插、机播等现代化的在栽培技术,以显著提高种植效率及产量;结合测土配方的方式为水稻种植科学施肥,以最大限度优化肥料的有效性,尽可能缩小费用的污染面积与深度;推行“一斤石灰一斤粮”的增产方案,以有效预防水稻种植过程中导致的土壤酸化情况的出现。

三、做好水稻健身种植各项工作

规模化种植可推动水稻种植与管理方案的合理化与科学化,有利于对收割后的稻田及冬闲田统一实施灭卵、灭螟,并为土壤做消毒处理,以彻底消灭那些地下害虫及土传病菌,以降低虫口基数;努力做好拌种、浸种工作,以便培育出更加健壮的无病虫秧苗;合理密植、适时栽插;恰当管理水源与肥料,推动水稻健身栽培方案,提高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优化水稻生长的周边环境,营造出不易发生病虫害的环境,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成效的优化奠定基础。

四、恰当选择绿色防治方案措施

规范化种植的方式据定了在水稻肥水管理、播种期及品种选择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水稻发生病虫害的程度、类别及时间等也基本一样。这就有助于农业部门对相关病虫害进行科学的预报与预测,并结合水稻特有的病虫害特点及预报预测情况,恰当采取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等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比如,借助杀虫灯对各种害虫进行诱杀;用相应的引诱剂将害虫诱杀掉;利用与保护水稻田中的青蛙、蜘蛛等害虫天敌,以实现“用虫治虫”的目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阿维霉素等生物药有效防治病虫害;借助低残留、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品将病虫消灭掉;利用稻鱼共育、稻鸭共生除草治虫。因为规模化水稻种植过程中是统一实施绿色防治工作的,所以引诱剂及杀虫灯的布局都非常合理、科学,这就有效保护了鱼鸭及害虫天敌的生存环境,并且还可科学配置化学农药及生物药剂,以显著增强绿色防治成效,并且还可预防因水稻种植户过度分散而随意使用化学药品情况的出现,最终有效保护了自然环境及生态平衡。

五、优化农机耕作的效率与质量

规模化种植水稻有助于轻型及先进的栽培技术的大范围、高质量应用,借助大型喷药设备对各种病虫害进行防治,比如轻型飞机、烟雾机、担架式喷雾器等,提高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另一方面,在水稻的规模化种植过程中,通常都是专业人员对喷药设备进行科学操作的,与一般水稻散种植户相比,他们对喷药机械的保养户操作更加了解,逼近可明显提高使用喷药机械的效率,而且还可降低操作过程中对机械的磨损情况,有助于喷药机械使用周期的明显延长,还可有效降低以往用人力打药时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六、实现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结合

规模化种植水稻可推动统防统治专业服务组织的高质量组建。在现代农业发展观念的引领与影响下,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工作是由专业的、服务能力很强的组织承担的,专业的病虫害防治组织借助统一性的高效植保绿色防控产品及喷药设备,不仅优化了绿色防控成效,而且还缓解了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并推动了专业病虫害防治小组与种粮大户、合作社、农场及村组等组织的密切合作,促使了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有机结合。

总之,将绿色防控技g应用到水稻种植中,是实现生态农业目标的需求,也是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的主要途径。而规划化种植水稻,可使得各种绿色防控技术可得以更专业、更科学、更规范应用,有助于应用成效的优化与提升,有利于顺利实现大范围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加坤. 济宁市水稻种植全程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初探[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0:143-144.

第2篇

【关键词】:河道整治;规划;类型;原则;内容

[ Abstract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lanning of river regulation definition, type, basic principles, main contents and design standard.

[ Key words ]: river regulation; planning; type; principle; content

一、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

河道整治规划是指: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化状态;在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某些工程的实施也常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并影响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规划通常要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二、规划类型

2.1按河道自然条件,分为山区河道整治规划、平原河道整治规划和河口整治规划

①山区河道的两岸多为基岩,河床多由基岩或粗沙、卵石组成,河床坡度陡、流速大、水位涨落快,但河床变形强度较小。山区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航运、工农业取水等,规划中应根据要求对渠化、治导等工程措施作出全面安排。②平原河道两岸多为冲积土壤,由于河道水沙作用和河岸土质的差异,形成微弯、蜿蜒、分叉和游荡等4种基本河型。平原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城市建设等,规划要根据不同河型和整治目标提出工程措施。③河口段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河床演变复杂。整治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滩地利用等。规划可研究采用固滩护岸、堵汊并流、疏浚导流等工程措施。

2.2按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分为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坝区河段整治规划和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

①库区河段整治规划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变动区的整治。水库回水变动区具有天然河道和水库的两重特性。汛期受回水影响的河段发生累积性泥沙淤积,使原河床边界对水流的控制作用减弱,局部河段河势发生变化,河道向单一、规顺、微弯方向发展,航道、港口码头和取水口的条件将有所改善;某些港口码头和取水口可能因泥沙淤积而受到影响。规划中可以采取修建整治建筑物、疏浚等工程措施。②坝区河段整治规划是配合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研究枢纽上下游局部河段的整治措施,控制枢纽上游近坝段的河势,保证泄水建筑物、电站的正常运行和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畅通,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防洪、航运和发电等效益。这项规划对于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径流式枢纽或航运枢纽尤为重要。③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研究针对建坝引起的下游河道变化所采取的整治措施。由于建坝后水沙条件的改变,坝下游河道一般发生冲刷,水位下降,河势也有变化,这些对下游河段的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港口码头建设都可能带来影响。规划中要对上述变化作出预测,并提出整治方案及措施。

2.3按整治程序,分为河势控制规划和局部河段整治规划。对于整治工程量大,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河道,特别是大江大河,整治工程只能分阶段实施。河势控制规划是通过分析河段的演变过程,研究促成和稳定有利河势的工程措施。通常采用护岸工程,辅以其他措施。局部河段整治规划是在有利河势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研究对局部河段进一步整治的方案,以满足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以及港口码头建设的要求。

2.4按各部门的要求,分为航道整治规划、桥渡河段整治规划、取水口河段整治规划、堤防护岸工程规划等。这些以某一部门要求为主的河道整治规划,也需兼顾其他部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规划的基本原则

主要是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是统筹考虑各方面要求,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重点,兼顾一般,以达到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具体分析本河段的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总结本河段已往整治的经验教训,提出适合本河段的整治工程措施。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是指规划中需包括整治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实施。

四、主要内容

4.1河道基本特性及演变趋势分析包括对河道自然地理概况,来水、来沙特性,河岸土质、河床形态、历史演变、近期演变等特点和规律的分析,以及对河道演变趋势的预测。对拟建水利枢纽的河道上下游,还要尽量就可能引起的变化作出定量估计。这项工作一般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4.2河道两岸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情况调查分析包括对沿岸城镇、工农业生产、堤防、航运等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的了解与分析。

4.3河道整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通过对已建整治工程现状的调查,探讨其实施过程、工程效果与主要的经验教训。

4.4河道整治任务与整治措施的确定根据各方面提出的要求,结合河道特点,确定本河段整治的基本任务,并拟定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4.5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包括分析整治后可能减少的淹没损失,论证防洪经济效益;Sk整治后增加的航道和港口水深、改善航运水流条件、增加单位功率的拖载量、缩短船舶运输周期、提高航行安全保证率等方面,论证航运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分析对取水、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效益。

4.6规划实施程序的安排治河工程是动态工程,具有很强的时机性。应在分析治河有利时机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程序作出轮廓安排,以减少整治难度,节约投资。

五、设计标准

5.1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整治洪水河槽的设计流量,需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选取相当其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中水河槽的设计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可根据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采用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其相应的流量即设计流量。

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整治;规划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

河道整治规划是指: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化状态;在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某些工程的实施也常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并影响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规划通常要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2、河道整治规划类型

2.1按河道自然条件可分为:

(1)山区河道整治规划。山区河道的两岸多为基岩,河床多由基岩或粗沙、卵石组成,河床坡度陡、流速大、水位涨落快,但河床变形强度较小。山区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航运、工农业取水等,规划中应根据要求对渠化、治导等工程措施作出全面安排。

(2) 平原河道整治规划。平原河道两岸多为冲积土壤,由于河道水沙作用和河岸土质的差异,形成微弯、蜿蜒、分叉和游荡等4种基本河型。平原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城市建设等,规划要根据不同河型和整治目标提出工程措施。对蜿蜒型河道,要力求通过整治使其成为微弯河道;对过度弯曲的河段,可考虑实施人工裁弯;对分叉型河道可考虑堵汉并流,将其整治成单一微弯河道,或使其形成稳定的汊道河段;对游荡型河道可护滩定弯,以弯导流,稳定河槽,控制流势。

(3)河口整治规划。河口段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河床演变复杂。整治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滩地利用等。规划可研究采用固滩护岸、堵汊并流、疏浚导流等工程措施。

2.2按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可分为:

(1)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库区河段整治规划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变动区的整治。水库回水变动区具有天然河道和水库的两重特性。汛期受回水影响的河段发生累积性泥沙淤积,使原河床边界对水流的控制作用减弱,局部河段河势发生变化,河道向单一、规顺、微弯方向发展,航道、港口码头和取水口的条件将有所改善;某些港口码头和取水口可能因泥沙淤积而受到影响。规划中可以采取修建整治建筑物、疏浚等工程措施。

(2)坝区河段整治规划。坝区河段整治规划是配合水利

枢纽工程设计,研究枢纽上下游局部河段的整治措施,控制枢纽上游近坝段的河势,保证泄水建筑物、电站的正常运行和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畅通,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防洪、航

运和发电等效益。这项规划对于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径流式枢纽或航运枢纽尤为重要。

(3)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研究针对建坝引起的下游河道变化所采取的整治措施。由于建坝

后水沙条件的改变,坝下游河道一般发生冲刷,水位下降,河势也有变化,这些对下游河段的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港口码头建设都可能带来影响。规划设计中要对上述变化作出预测,并提出整治方案及措施。

2.3按整治程序,分为河势控制规划和局部河段整治规划。对于整治工程量大,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河道,特别是大江大河,整治工程只能分阶段实施。河势控制规划是通过分

析河段的演变过程,研究促成和稳定有利河势的工程措施。通常采用护岸工程,辅以其他措施。局部河段整治规划是在有利河势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研究对局部河段进一步整治的方案,以满足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以及港口码头建设的要求。

2.4按各部门的要求,分为航道整治规划、桥渡河段整治规划、取水口河段整治规划、堤防护岸工程规划等。这些以某一部门要求为主的河道整治规划,也需兼顾其他部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3、河道整治规划的基本原则

在河道整治规划的工作中,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使得整治工作能够更为有条不紊的进行。整治原则主要包括了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等这几点。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是在对各方面的要求统筹考虑之后,对各种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协调工作,并且还要有侧重点,实现充分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指的是对需要整治河段的特性进行具体的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根据以往的整治资料总结出经验教训。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是指在规划中要将整治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并且还要做好实施计划,使规划工作可以在遵循各项原则的基础上有序进行。

4、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

河道整治规划的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河道自然地理概况,来水、河床形态、历史演变、近期演变等是河道基本特性及演变趋势的研究内容,尽量对拟建水利枢纽的河道上下游可能引起的变化进行定量估计。河道两岸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情况调查分析包括对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航运等建设的发展规划的研究。河道整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是在已建整治工程现状的调查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实施过程以及从中吸取的主要经验教训。根据河道特点,确定本河段整治的基本任务,并拟定措施。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包括对整治后可能减少的淹没损失以及整治后航道和港口水深的增加等各方面的分析,并且还对航运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证。河道的整洽规划工程具有很强的时机性,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在分析对河道的整个运营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最为有利时机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程序做出一个全面的安排。

5、河道整治规划设计标准

5.1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流量应该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来进行设计,同时整治洪水河槽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也应该按照重要性来设定。可以将平滩流量的水位作为设计水位,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则是整治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标准的依据,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的流量即为设计流量。

5.2整治线。河道整治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称河道整治线。平原河道整治线分洪水河槽整治线、中水河槽整治线和枯水河槽整治线,其中对河势起控制作用的是中水河槽整治线。洪水河槽整治线即两岸堤防的平面轮廓线。堤线与主河槽岸线之间需根据宣泄设计洪水和防止堤岸冲刷的需要留足滩地宽度。

中水河槽整治线一般为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曲线之间

以适当长度的直线连接。对不能形成单一河槽的游荡型、分

叉型河道,其主流线也应为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中水河槽

整治线的弯曲半径和曲线间直线段的长度,通常可参照邻近

的优良河段确定。一般最小弯曲半径为河道直线段平滩河

宽的4~9倍,曲线段间直线段长度为该段平滩河宽的l~3倍,通航河道还要考虑通航要求。在中水河槽整治线的基础

上,根据航道和取水建筑物的要求,利用稳定的深槽、边滩或江心洲,设计枯水河槽整治线。为保持航道稳定,要求整治后枯水河槽的流向与中、洪水河槽的交角不大。枯水河槽的弯曲半径和曲线段间直线段的长度,可参照邻近的优良河段选定,其数值一般小于中水河槽整治线。

5.3河槽断面。主要是选定中水河槽和枯水河槽的横断面尺度。中水河槽的断面可参考邻近的优良河段断面,也可假定河段整治前后的流量和输沙能力不变,将河相关系式与流速公式及水流连续公式联立求解,得出断面设计水深和河宽计算公式,即:

式中:为河相系数,B、H分别为断面宽度和平均水深,m;Q为平滩流量,m3/s,其中n、J,则分别为整治后河槽的综合糙率和比降。枯水河槽的断面可参照以上方法确定,山区河道整治的平面形式与平原河道相同。

参考文献:

[1]庄志农.综合整治晋江市晋东平原城区主河道的规划探讨[J].水利科技,2008(3):92-96.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机插秧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导技术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创新机制,重点突破,通过政策扶持、行政推动、市场引导,全力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全区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目标任务

全区力争2012年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水稻机械化种植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机插秧率达到70%以上),高速乘座式插秧机新增80台以上,实现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5.6万亩。基本形成水稻种植“标准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

三、重点工作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省、市农机化规划要求,我区要力争2012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各镇(涉农街道、园区)要根据当地水稻生产情况,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方案,要把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田块。各镇(涉农街道、园区)2012年水稻种植机械化各项准备工作要在3月底前全面落实到位。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主要变革。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开展科技入户、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切实从提高思想认识和技术推广两个方面加强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机插秧的好处和优势,从思想上消除顾虑,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户和基层干部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良好氛围。

3.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各有关单位要认真研究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方法路径,切实改变农民生产习惯,提高组织化程度,以整体推进的方式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任务的落实。对已进行机插秧的村要积极实施整村全面推进;对未进行示范的镇(涉农街道、园区),要在各村普遍建立示范点,做到每村都进行机插秧。要充分调动村级的积极性,通过村干部、大户的带头示范,推动全村水稻种植机械化,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4.创新机制,强化服务。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经营形式和服务方式,从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种田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建设专业化育供秧基地,培植壮大机插秧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引导他们提供“一条龙”、“保姆式”的服务,全面加速机插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1.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把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摆在农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区委、区政府将成立水稻种植机械化领导小组,各镇(涉农街道、园区)也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狠抓措施落实。要抽调精干人员充实机插秧工作队伍,确保生产环节人员力量配备到位,把面积、育秧、插秧指导和维修服务等工作,落实到人。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区农委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要按照全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细化水稻机械化种植工作计划,并做好技术培训、育秧和田间管理、机具调度、栽插和维修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确保技术推广成功;区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机购置补贴及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并安排一定比例的推广、培训工作经费;其他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健康发展。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机插秧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导技术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创新机制,重点突破,通过政策扶持、行政推动、市场引导,全力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全区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目标任务

全区力争2014年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水稻机械化种植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机插秧率达到70%以上),高速乘座式插秧机新增80台以上,实现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5.6万亩。基本形成水稻种植“标准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

三、重点工作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省、市农机化规划要求,我区要力争2014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各镇(涉农街道、园区)要根据当地水稻生产情况,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方案,要把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田块。各镇(涉农街道、园区)2014年水稻种植机械化各项准备工作要在3月底前全面落实到位。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主要变革。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开展科技入户、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切实从提高思想认识和技术推广两个方面加强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机插秧的好处和优势,从思想上消除顾虑,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户和基层干部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良好氛围。

3.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各有关单位要认真研究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方法路径,切实改变农民生产习惯,提高组织化程度,以整体推进的方式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任务的落实。对已进行机插秧的村要积极实施整村全面推进;对未进行示范的镇(涉农街道、园区),要在各村普遍建立示范点,做到每村都进行机插秧。要充分调动村级的积极性,通过村干部、大户的带头示范,推动全村水稻种植机械化,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4.创新机制,强化服务。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经营形式和服务方式,从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种田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建设专业化育供秧基地,培植壮大机插秧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引导他们提供“一条龙”、“保姆式”的服务,全面加速机插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1.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把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摆在农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区委、区政府将成立水稻种植机械化领导小组,各镇(涉农街道、园区)也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狠抓措施落实。要抽调精干人员充实机插秧工作队伍,确保生产环节人员力量配备到位,把面积、育秧、插秧指导和维修服务等工作,落实到人。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区农委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要按照全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细化水稻机械化种植工作计划,并做好技术培训、育秧和田间管理、机具调度、栽插和维修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确保技术推广成功;区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机购置补贴及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并安排一定比例的推广、培训工作经费;其他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健康发展。

第6篇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植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41

1 杂交水稻种植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受全球变暖气候和日益高涨的用工价格的双重影响,在杂交稻种植的,海拔2000~2300m的冷凉地带,由群众自行引进的粳型杂交水稻种植已然获得了成功,并在鹤庆县坝区发展了相当的面积。

1.1 种植现状

鹤庆县坝区乡镇从2010年左右开始引进杂交水稻种植,当时只是由个别农户自发进行试种,目的是省工钱,农技部门并未参与其中。陆续地便有农户跟着试种,市场上也有经销商专门提供种子。发展到2014年,杂交稻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966hm2,品种也已由单一的滇优34发展到滇杂系列、滇优系列和滇禾优系列。调查结果是当年杂交稻每667m2产240~775kg,平均每667m2产494kg,高于本地常规稻品种凤稻系列的平均单产(每667m2 473.48kg)21.52kg。2015年杂交稻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420hm2,有的村组已形成13~20hm2小规模的连片种植。产量为 275~707kg,平均每667m2产425.6kg,比常规稻品种凤稻系列的平均每667m2产409.7kg高15.9kg;在价格上,常规稻品种稻米的单价为4.3~4.5元/kg,而杂交稻米的单价为5.0~5.6元/kg。

1.2 种植特点

1.2.1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水平较高

从杂交水稻引入鹤庆坝区种植以来,面积从之前的0.7~1.3hm2发展到现在的2420 hm2只用了5a时间,且因为杂交水稻种植省种省工且产量高、价格好的特点倍受本县农民群众的喜爱,种植积极性高,为本地解决水稻种植效益低问题找到了较好的路子,确保了本县的粮食生产安全。

1.2.2 未能根据水源条件布局栽培品种

在鹤庆坝区,水源条件好能实现早栽的村组,种植杂交水稻普遍能获得高产,反之不能适时早栽的田块,产量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因迟栽了不耐寒品种灌不了浆而绝收,效益反不如种植常规水稻。

1.2.3 种植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一定数量的农户掌握杂交稻种植的基本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获得较好的收成,而部分的农户则因不懂品种特性盲目跟风或掌握技术不到位而损失较大,达不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2.4 农技部门认识不够,指导不足

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在鹤庆县坝区杂交水稻的引进上,农业部门一直是不组织、不参与,在技术上也没做到有效指导,几年来一直任其自由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天种植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1.2.5 分散种植管理,规模效益不明显

在鹤庆县坝区乡镇,水稻种植基本是以户为单位的,每户种植面积只有0.20~0.33hm2,生产成本高,规模效益无法凸显。

1.2.6 机械化水平低,劳力成本投入高

鹤庆县坝区水稻生产栽插和收割环节机械化程度不高,大部份面积无法实现机插机收,大量人工劳动投入决定了生产成本过高,引进杂交稻种植后仍然存在同样问题。

1.2.7 种子市场管理混乱

农技部门退出种子市场,无法真正做到技物配套,致使鹤庆县种子市场管理混乱,种子良莠不齐,不法商家以次充好,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

2 发展杂交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2.1 自然条件

鹤庆县坝区属冬干夏凉的高原季风气候,是介于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0.2h,年降雨量966.4mm,年均无霜期210d。2010~2014年的平均气温为14.3℃,年平均降雨量819.0mm。日益升高的气温正向着有利于杂交水稻种植有利的条件发展;鹤庆坝区有云鹤、金墩、草海和辛屯4个乡镇,属高原湖盆地带,土地平整,是中暖地区,海拔2000~2300m,土壤肥沃、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稻种植面积达5200hm2,一直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有名的鱼米之乡。

2.2 杂交水稻种植效益明显,平均单产提高空间大

通过近几年的田间观察和入户走访调查,杂交稻在每667m2产量上优于当地品种凤稻系列15~21kg,稻米单价上每千克优于0.7~1.1元,加上其在种植上省种、省工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每667m2可增加效益300~400元,大大改变了冷凉地区水稻种植低效益问题,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而且,相比杂交稻在鹤庆种植取得的最高单产,现在获得的平均产量还很低,在平均单产上突破的空间很大。

2.3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群众勤劳种植,经验丰富

鹤庆坝区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农民对土地和农业生产有着深厚感情,吃苦耐劳,是鹤庆县农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2.4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队伍稳定

鹤庆县有着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县级有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植保站,乡级有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技推广体系队伍素质好、人员稳定,是提供优质高效科技服务的有力保障。

2.5 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

经过多年的建设,鹤庆坝区除少部分特殊地方外水利基础设施完善,蓄水能力强,在干旱年份也能保证在每年5月31日前完成栽插和适时保苗,是鹤庆坝区推广杂交稻种植的又一有力保证 。

3 存在问题

3.1 品种过多过杂,当家品种不突出

由于杂交稻是群众自发引进品种种植并自由发展,在品种筛选和适应性试验上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当前凭经验发展出的结果还有待时间考验。

3.2 受极端天气影响依然存在

鹤庆县坝区在大的光热条件上方面是正向着有利于杂交稻种植的方向发展,但是局部地区的冰雹、8月低温等极端天气情况还依然存在,这也是发展该产业的限制条件之一,值得重视。

4 发展建议

4.1 统一规划,因水布局,抓好早栽

日益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决定了鹤庆坝区水稻种植杂交化方向,但是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做好统一规划,根据水源条件安排好品种布局和抓好早栽,才能解决种植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稳步增产。

4.2 做好技术培训,抓好品种更新和种植技术指导

农技部门应改变思路、积极参与,充分利用部门优势做好试验示范并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抓好技术培训,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努力提高平均单产和解决推广中品种、品质问题。为当地水稻种植实现杂交化做出贡献.

4.3 加大投入,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

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需要相关各部门分工合作,连续不断加大政策性投入,做好适宜农机具的引进推广,安排好农机补贴和对机手的培训,实现鹤庆农业生产机械化,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4 结合土地流转,鼓励规模经营

结合现阶段土地流转工作,鼓励个人和集体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培植种粮大户,提高规模效益,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第7篇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问题;建议

水稻旱育秧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常规的科技措施,具有省水、省工、省种、增产的效果,并且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返青期短,已经在我省水稻种植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嫩江县地处寒冷地区,种植和发展水稻生产应用此项技术非常适合,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1 嫩江县水稻种植现状

在省委、省政府“水稻北扩”战略号召下,县委、县政府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扶持,鼓励农户和种植合作社种植水稻。农民也一致看好水稻这一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作物,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不足1000亩,激增至2013年4万亩,未来5年内将达到30万亩的种植规模;种植形式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逐步向土地规模流转,专业合作社集约化种植转变。目前,全县已成立7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分布在4个乡镇,种植面积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90 %以上,水稻单产较单户种植平均亩增产10 %以上。

2 水稻育秧基础设施建设当前现实矛盾和深层次问题

2.1配套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薄弱

嫩江县县域内虽有“一江七河” 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但原有水利工程建设大都以防洪和旱田灌溉为主,防洪坝和泄洪口等主要是保障城市、村屯居民和耕地安全;旱田灌溉主要是打抗旱井,以地下水为主,而真正适于水田灌溉利用的引自然水和排水工程几乎为零。因此,现在水稻生产的配套水利工程建设几乎是从零起步,同时水利工程建设需求资金量大,若没有国家等大型项目资金支持,仅凭县政府和种植农户自筹建设完备配套水利工程很难实现。2012年县委县政府开始实施水田配套水利工程建设,先期启动了全县9大灌区中的民兵水库灌区、繁荣灌区和临江丹凤灌区三大灌区配套水利工程建设,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经过近一年的建设,虽然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受资金限制,目前整体工程还未完全竣工,很多设施设备还未配套,还不能完全满足灌区种植要求。未来全县其余6大灌区建设,还要大量项目资金支持。

2.2育苗基础设施设备薄弱

我县现有种植水稻农户大都是近年旱田起家,缺少水稻育秧必备的一些设施设备。

2.2.1育苗灌溉井

目前我县水稻种植规模小,种植相对比较分散,农户多在家中房前屋后、村边空地或本田育秧,农村目前多定时集中供水,农户储水设施设备有限,江河化冻较晚,育苗用水不能及时保证,所以急需配套灌溉井。

2.2.2育秧配套机械设备

一是粉土机。受种植规模扩大、残留药害和极端天气影响,育苗取土越来越困难,依靠原有人工筛土办法,需土量大,床土质量差,备土效率低;而使用专用粉土机可节约用土量,提高床土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智能催芽机。土法催芽,温度不好掌握,易烧芽、烂芽,出芽不整齐,芽势弱,不利于形成壮苗;而智能催芽机催芽,催芽快,出芽整齐、芽壮,易形成壮苗,移栽后缓苗快,后期产量高。三是播种器。现有部分农户尚使用手播和落后播种器播种,效率低,播种质量差,急需更新。四是育秧棚室。我县属高纬高寒地区,春季气温回暖晚,总体积温不足。因此,必须采取大棚育秧或棚室两段育秧法育秧,抢积温,育壮苗,进而提高产量。我县目前还有部分农户采用小棚和自制中棚育苗,棚内空间小,保温性差,易于立枯病和青枯病等苗床病害的发生。整地、自动卷帘机及温湿度监控设备:适于棚室整地的微耕机、揭膜自动卷帘机及温湿度监控器配套设备设施缺乏。

2.3旱改水启动资金缺乏

旱改水成本高,需启动资金大。据测算,在我县新旱改水包括育苗及本田整地、灌排渠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在内,每公顷成本20000元左右,而且生产第一年很难见到效益,所以新旱改水资金缺口大。

2.4育苗场地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我县水稻种植刚刚起步,一定程度上种植还比较分散,资源利用率低,急需统一整合,提高使用效率。统一规划集中育苗场地,道路硬化,水电、防风林等配套设施。

3 利益补偿机制意见和建议

3.1对新旱改水农户给予直接资金补贴

旱改水成本高,需启动资金多。据测算,在我县每公顷旱改水包括育苗及本田整地、灌排渠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在内,每公顷成本20000元左右,而且生产第一年很难见到效益,所以新旱改水需政府资金大力扶持,给予补贴,建议达到每公顷投入成本的50 %左右,约1万元。

3.2对水稻育秧棚进行资金补贴

我县属高纬高寒地区,春季气温回暖晚,总体积温不足。因此,必须采取大棚育秧或棚室两段育秧法育秧,抢积温,育壮苗,进而提高产量,所以在育秧棚室建设上,需政府资金扶持。

3.3扩大水田农机补贴范围

在型号和马力上,在考虑大型合作社农机需求同时,应兼顾一些小户小型机械需求,使他们也充分享受到优惠政策,而不是一刀切。

3.4把水田整地纳入秋整地补贴范围

包括秋整地、秋做床、秋备土,补贴资金可略高于旱田。

3.5把水稻生产纳入良种补贴范围

通过政府监管,激励农户应用良种,加快良种推广速度。

第8篇

关键词:水稻;强种植技术;种植效益;籼稻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07102

1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水稻不仅是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的食粮,更出口到全世界,给我国财政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几千年的水稻种植经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稻的种植技术和产量都有质的飞跃。水稻培植技术的优劣决定了我国的水稻产量高低,所以要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对先进技术进行推广与应用,让我国的水稻产量越来越高。

2 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

2.1 插秧密度过小

“杂交水稻”技术面世后,我国水稻的品种不断增多,目前国内大范围种植杂交水稻为矮秆水稻,育苗的技术也从水育发展到旱育。品种的优化让水稻生存能力不断提高,其产量与营养质量也不断提升。目前我们国内各种稻类的种植都出现了插秧密度过小的问题,种植的秧苗数量过少,导致产量较低。

2.2 肥料使用问题

过去我们的传统水稻种植一般采用有机肥(农家肥),现在我们的化学、生物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根据稻米生长需求元素分析后专门制作推出了一些有机、无机肥料,富含水稻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元素。

2.3 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种植水稻的主要人群还是以农民为主,因为知识储备不多,文化水平不够,对于水稻种植一般都依靠历来的传统的经验传承,因为水稻的品种不断增加,对于水稻的选种很混乱,像华坪县属于亚热带气候,海拔1100 m,年均温度19.6℃。华坪县主导品种D优527,这是由四川农业大学的水稻研究选育出来的品种,其茎秆很粗壮,苗期的繁茂性非常好,且分蘖力很强,穗型算是中等,且是长粒型,后期的转色好。播种期在3月上旬,每亩秧田播种10~15 kg。但是如果整个县都只种植统一品种的籼稻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容易导致大范围水稻受到水稻病虫的侵害,所以我们需要对水稻品种选择和种植进行规划后合理安排种植。水稻的品种选择需要根据种植地的土壤特性、地理海拔、气候、气温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根据水稻生长周期来搭配种植不同品种水稻,保证水稻的产量能够稳定并提高,使其抗病、抗害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2.4 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稻农一般只重视插秧后的水稻管理,对于育秧过程不是很重视,这就导致很大比例的秧苗在育苗过程中没有受到好的照顾从而影响水稻后期生长。常见问题有育秧过程过久、插秧太深、秧苗培育密度过大等。

2.5 水稻播种时间不当

不同品种的水稻对于气候、湿度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根据水稻的特性来制定播种时间,可避免出现过早播种或推迟播种。

3 水稻栽培全过程技术分析和改善对策

3.1 选择品种分析

根据种植地的海拔、气候、平均温度、湿度、土壤特性来选择。目前同一品种的水稻分为抗病类和高产类。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大范围只种植一种类型品种的水稻,这非常容易造成成片的水稻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要合理的进行搭配,比如华坪县就会在每块田地里搭配种植抗病类和高产类的籼稻。

3.2 播种时间分析

华坪县属于一季中稻区,水稻播种期主要受前作收获时间影响,播种过早、秧龄过长、秧苗分蘖不足、播种过晚、后期阴雨天气都会影响授粉结实,增加病虫害。最佳播种期以秧龄50 d为宜,前作西瓜以3月15日左右播种,前作小麦以3月1日左右播种为宜。

3.3 水稻用肥分析

我们水稻使用的肥料从以往的以农家肥为主慢慢变成以合成肥(添加氮、磷、钾元素)为主,杂交水稻的产量非常高,营养价值也非常的高,这就归功于杂交水稻有发达的根系,根系对于土壤里的养分吸收能力很强。表1为华坪县2013年水稻推荐施肥配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13年全县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3万亩,亩均增产16.3 kg,增2.56%,亩减不合理施肥(纯量)0.46 kg,增收节支33.3元。

3.4 水稻灌溉分析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的滋养。水稻是需水较多的作物,长期以来,农户都是采用淹水灌溉。实践证明,这种灌溉方式会加重病虫害发生,造成植株徒长,增加倒伏风险,除移栽后需要保持水层保证秧苗成活外,水稻的整个中后期都不需要深水灌溉,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既能满足水稻对水分的要求,又能够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轻病虫害发生。因此华坪县干热河谷区水稻灌溉方法是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干湿交替、湿润灌溉。

3.5 水稻的后期管理

田地施肥、水稻育苗、插秧等工作完成后进入了水稻的后期管理流程。我们不仅要注意土壤的水分是否充足,土地够不够肥沃,还要经常去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对稻田进行人工处理,比如有一些伏倒的水稻需要我们用一些支撑物将其支撑起来,防止因为伏倒导致水稻腐烂,使水稻的产量降低。在管理当中,我们还要注意水稻的种植是否太过密集,稻田的通风情况好不好,保证每株水稻都能处在充足日晒且空气流通的环境,这也能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让水稻能更好的生长,让水稻的产量不断提高。

3.6 控苗与控病技术

水稻的品种是否优良决定了水稻的稻谷质量高低,需要采用控苗技术,控苗技术也是水稻繁殖中“优生优育”技术。比如说我们过去水稻种植会产生较多无效分蘖,这些无效分蘖会吸收养分,但又不会产生稻谷,反而妨碍了正常水稻的生长,还容易引发病虫害问题,会对水稻的群体效应进行结构性的破坏,导致水稻伏倒,产生非常多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要采用控苗技术对无效分蘖的数量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我们的水稻能正常的生产,保证其不受到无效分蘖的不良影响,实现水稻的稻谷高产量。对低氮肥的使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用量和次数都在正常范围内,对于其他肥料也一样要进行控制。控病技术就要有目的的增加我们水稻茎的粗细,减少水稻间的基部节间距、增加水稻中上部节间距,以确保能在保证增产的条件下不断减少倒伏水稻的数量。例如:2013年华坪县水稻白叶枯病发生0.8万亩、稻螟虫4.26万亩,稻飞虱3.5万亩,粘虫2万亩,稻曲病1.6万亩。水稻病虫害防治面积9.67万亩次,挽回损失0.65万t,占总产量的25.8%。

4 结语

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是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我国的农村与国外的自动化农场式管理方式不同,还是保持着小农精耕细作的家庭合作种植模式。精耕细作的家庭合作种植能在种植细节上处理的非常好,在各个环节都使用精细化管理,更强调人力对于水稻产量的增幅效果。我国的国土辽阔,各省的地理环境差异性很大,这就需要让种植者更了解水稻种植技术,才能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采用合适的技术进行种植,让水稻的产量不断增加,保证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和经济出口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文明,罗 丹,陈 洁,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产出水平与生产成本――基于1552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5(3):4~17,43.

[2]单文芳.采用技术优化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探索[J].中国农业信息,2015(8):113~115.

[3]王锦艳,张彩清,杨腊梅,等.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J].北京农业,2015(14):81~82.

第9篇

关键词 水稻;机插;栽培技术;优势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038-02

黄河三角洲综合训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紧邻黄河入海口,所处地域属于退海之地,黄河冲击淤积平原,现有土地总面积超过7.13万hm2,是全军最大的基地之一,2013年被总部列为“全军高端农业示范点”。为加快基地转型发展,按照上级党委、首长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发展规模现代农业”的决策要求,近年来基地大力实施了以旱田和盐碱地改种水稻为主的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利用3年时间发展水稻种植面积5 333.33 hm2,重点布局建设1个1 000 hm2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区和2个超过2 000 hm2优质水稻种植推广区,主要分布在基地4个农业团的11个农业分场。2014年水稻种植面积2 533.33 hm2,2015年种植面积已达4 246.67 hm2, 2016年实现5 333.33 hm2的规划目标。

为提高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基地依托山东省农科院设立黄河三角洲优质水稻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在一团三分场建立了水稻博士科研工作站,加大对水稻种植品种引进试验、筛选和推广力度。建设了良种对比试验田、展示田和推广田,探索应用了机械水插秧、机械旱条播、机械旱穴播等种植模式,特别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几年基地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较好地改变了基地水稻生产过程中一直沿用的人工移栽的传统生产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优质水稻种植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对于基地的转型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 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

1.1 机插秧苗培育

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程度高,要求秧苗基部粗壮扁平,叶片挺直,植株富有弹力。培育水稻机插秧苗是实现早育壮苗、及时插秧、战胜低温冷害、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一项先进技术,培育出适合机插的秧苗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1.1.1 品种选择。基地根据黄河三角洲的水、温、光等资源条件,主动与省农科院、东营市农业局等有关业务部门对接,依托地方信息资源优势,建立基地可靠的“良种库”,几年来先后分批引进了圣稻14、圣稻19、津原28、津原45、津原197、临稻20、盐丰47、田丰202、景丰200等超过10种分蘖力强、穗型较大、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试验证明,正常情况下春季温度稳定在15 ℃以上初期到秋季温度稳定在20 ℃以上终期,为水稻生长期,抽穗期日均温度应在26 ℃左右,结实期日均温度应在22 ℃左右,因此选种要根据当地水、光、温条件选择合适的早熟、中熟或迟熟的品种。产量指标应在11.5 t/hm2左右,穗粒结构有效穗数应在340万穗/hm2左右,结实率应在95%左右,千粒重应在28 g左右。大田备精选种子45~50 kg/hm2。

1.1.2 种子处理。培育机插秧苗一般分为大棚和露天2种。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大棚育苗,播种前应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 d,杜绝在水泥地上晒种,以免水泥地面温度过高烫伤种子。用比重为5∶1的盐水清洗后再用清水洗净。选用一浸灵或901或其他杀菌杀线虫剂对水后进行浸种,浸种期间每天搅拌2次以上,水温在15 ℃左右的条件下,通常浸种7 d,并结合浸种剔除杂质、碎米、秕谷、残粒等,浸种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催芽,注意催芽不能过度,待85%左右的种子破胸露白时即可晒干准备播种。基地通常在每年的5月初开始播种育苗,确保在5月下旬按时插秧。

1.1.3 秧苗管理。播种后通常覆土厚度在0.5 cm以内,使用地膜覆盖。昼温控制在32 ℃以内,出苗达到80%左右,即可揭开地膜,并搞好早期通风排湿。秧苗在2.5叶左右,棚内昼温在20 ℃左右,要不分昼夜进行通风、炼苗。秧苗2叶前原则上少浇水,秧苗在2~3叶,不能缺水,又不能有积水。秧苗在3叶后要干湿交替,促使秧苗老健。秧苗在揭去地膜后要选用适当药剂喷晒,防止稻飞虫、立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秧苗在3叶左右可喷施磷酸二氯钾等叶面营养肥,确保秧苗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色绿、大小均匀。

1.2 机械化插秧

提高水稻育苗、生产、加工等全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是水稻生产技术的基本方向,为了搞好水稻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基地各农业团先后购置自动式插秧机、天施1354耕播机、久保田688收割机、武汉巨丰大米自动加工机、现代化育苗流水线等各类机械170余台套。从这些年基地种植水稻的实际情况看,机械化育苗、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收割、机械化加工等环节都已比较成熟,而机械化插秧仍然是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重要瓶颈,应当突出3个重点环节。

1.2.1 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机械插秧的重要环节,耕整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插秧作业的质量,甚至影响水稻分蘖正常发生和生长。因此,对稻田必须进行深翻、精耕、细作。为保证大田平整,基地为各农业分场都配备了临沂激光整平机,保证田面高差控制在2.5 cm以内。整理后的大田应达到沟直、墒平、软硬适中,无杂草根、硬土块、杂质[1-2]。耕整后泥浆需要沉实,并保证沙性土沉实1.5 d左右,黏性土2.5 d左右,水整后的大田要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要求插秧时水层高不过3 cm,并且要疏通配套排灌沟系,达到上水迅速、排水通畅的要求。为解决稻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问题,2014年基地争取了国家政策进行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地方和基地投入配套资金1 148万元。2014年10月开工建设,2015年4月底竣工,使部分稻田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田成网的目标。2015年4月国防农业部把基地申报的二期“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批准立项扶持,规划面积1 693.33 hm2,总投资3 450万元,计划2015年11月开工建设,2016年4月底竣工。

1.2.2 及时机插。当秧苗栽培达到18 d以上,处在3.5~4.0叶时,即可开始进行机插。机插前首先进行机械调试,先调整株距,再调整插秧深度,然后调整取秧量。操作机手在机插作业时,要选择适宜的行走路线,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以保证插秧的直线和邻接行距。基本苗机插密度以80万株/hm2为宜。机插秧苗的标准为不漏、不漂、不倒、不深,一般插深不应超过2 cm。另外,机插时还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杜绝起出的秧苗长时间存放,并随时检验插秧质量。对于少量边角死苗的地方需及时进行人工补苗。

1.2.3 适度用水。大田机插水稻用水要遵循科学、高效、节水原则。保证前期薄水插秧,插后浇水护苗,活水促蘖,脱水搁田,保水促花,干湿长穗。在具体操作中,注意把握在机插后,插秧4 d左右活棵后要排水露田,促进秧苗扎根;秧苗分蘖期要薄水层间歇灌溉,促进生蘖;幼穗分化至扬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此期间不能脱水;后期要做到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总之在这期间既要防止田间湿度过大,发生病虫草害,又要防止用水过少而影响水稻生长与产量。

1.3 田间管理

水稻机插秧苗后,由于苗小、秧龄短、种植面积大,适时搞好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和适时收割等环节十分重要。精细的田间管理是保障水稻生长、质优高产的重要措施。

1.3.1 科学施肥。首先要施足基肥,坚持把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按照基地科研所测土配方施肥的要求,在搞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要施足农家肥、高浓度复合肥和碳铵,以确保基肥含纯N 120 kg/hm2左右、P2O5 80 kg/hm2左右、K2O 90 kg/hm2左右。其次要及时追肥,追肥应根据不同品种、密度、稻田土壤基础等情况,因地制宜,合理施肥,第1次追肥可结合大田除草,一般在插秧后7 d左右实施,以促进分蘖;待10 d之后,再追肥1次,以调节平衡,壮蘖争足穗。另外,穗肥施用要按照保花肥、促花肥、催熟肥等不同时期分次施用,防止短期肥力脱节,造成减产。

1.3.2 病虫草害防治。病虫草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插秧之前,要结合大田整理,使用恶草灵或丁草胺等除草剂进行封草。插秧后,由于机插稻秧苗小,大田空间大,前期以浅水层为主,特别容易滋生杂草,必须及时进行防除工作,插秧后7 d左右,选用常规除草剂,并根据草种不同,使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机插秧病虫害,应重点控制恶苗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等,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采用生物多样性栽培方式进行防治。在水稻生长期间,要结合准确的预测预报,对症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科学施用,既要达到防虫效果又要保证食品安全。

1.3.3 适时收割。收割是田间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判断水稻黄熟期到来的标准,通常在大田稻谷有95%以上的谷粒达到黄熟即可,在收割前应及早排水干田,并选择晴天待露水干后,加快机械收割,要及时晒干扬净,尽量避免曝晒而影响米质,做到颗粒归仓[3-4]。

2 机插水稻栽培优势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近些年来无论是军队基地还是地方大型农场的水稻种植,都积极向集团化、集约化、系统化、机械化种植方向发展。对减轻从业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水稻的丰产丰收、促进高效农业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2.1 节约高效

作为基地,人员少,土地多,耕地成方连片,农田相对集中,采用机械插秧水稻种植省时省力。基地很多分场都采用了10行高效能插秧机,每台机械日栽插面积可达到7 hm2以上,相当于超过100名农工的日工作量,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农工田间劳动强度大大减轻。无论是军队基地还是地方大型的农场,采用机械育插秧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季节性强、雇用劳动力难、受天气因素影响大、秧苗栽插质量控制难等制约因素,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2.2 确保质量

机插水稻种植与人工栽插秧水稻种植相比,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合适的种植密度、插秧质量和插秧速度。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机插秧苗由于育苗期是在大棚内进行并采用了地膜覆盖,揭地膜后小面积防治效果好,减少了苗期病虫入侵的机会。加之机插秧实行宽行窄株,更符合水稻保健栽培的技术要求,田间郁闭度下降,通风透光条件好,湿度低,病虫害特别是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虱等发生大为减轻。同时机插秧苗的分蘖起始节位较高,扎根较深,抗倒能力强。

2.3 有利于基地健康发展

军队基地多是由原农场经过调整而来,从业人员大幅度减少,基地农田规模大和劳动力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生产在节本增效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是当前基地或地方农场水稻种植生产的最佳选择。

3 参考文献

[1] 吴功元,周远红,李华,等.沿江地区早熟晚梗机插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9-41.

[2] 李伟,商俊丽.机插水稻壮秧培育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7(3):46-47.

第10篇

推广海水稻种植,可以大大增加我国和世界的粮食总产量,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盐碱地面积达15亿亩左右,面积与我国现有可耕地18亿亩相近,如果能种上这抗盐碱的水稻,按照目前亩产约300斤计算,年产量可达4000多亿斤,约为我国2013年粮食总产量12038.7亿斤的1/3。据估算,全世界有143亿亩盐碱地,如种上海水稻,可多产21450亿公斤粮食,大大缓解世界的粮食危机。通过改良海水稻的品种,提高海水稻的产量和口感问题,海水稻将会为破解人类粮食紧缺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广海水稻种植,可以节约大量的淡水资源。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各行业总用水的60%以上,是名附其实的用水大户。在当今人口和工业不断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淡水资源已是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自然资源。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目前,我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在我国缺少淡水资源的地区推广海水稻的种植意义尤为重大。

推广海水稻种植,可以有效解决面源污染和食品安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海水稻用海水灌溉,不用施肥,不用打农药,是名副其实的无公害农产品,这对于推动绿色农业、低碳农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广海水稻种植,有利于培育出更多抗盐碱的农作物新品种。水稻的抗盐性是一道世界难题,“海水稻”或将破解这一难题。通过改良海水稻的品种,提高海水稻的产量和口感问题,海水稻将会为破解人类粮食紧缺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可以尝试将这种抗盐碱的种殖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上,培育出抗盐碱、抗病虫害的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新品种。

第11篇

稻米产业是通河的主导产业,也是该县农业优势产业。近年来,通河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实际,把发展稻米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确定了把通河水稻生产大县建设成为水稻生产强县的目标,依托土壤、水资源、农业基础设施等优势,科学决策、多方投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引领农民增收致富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天赐良源 风清水绿稻花香

水稻品质的优劣不但取决于水稻的品种,更重要的是它的生长环境。

通河县地处第三积温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61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487小时,无霜期年均120天。

通河土质肥沃,黑土层厚,是富饶的农业区。通河境内河流纵横,泡泽星罗棋布,松花江流经通河县域123公里,县境内有大小河27条,年均径流量15.2亿立方米。全县有大小沼泽275个,小型Ⅰ水库8座,小型Ⅱ水库4座,塘坝820个,加上可开采量1.1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全县水资源总量达16.3亿立方米。

大自然的慷慨赐予,奠定了通河水稻产业发展基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稻米品质不断改良。2013年,通河水稻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35万亩,平均单产为每亩550公斤,总产量达到14亿斤。其中,有机水稻种植取得认证面积2万亩,绿色水稻达90万亩。

水利命脉 蓄提并重做保障

自打2005年当地修建了依山灌区乌鸦泡提水站后,乌鸦泡镇依山村农民李义就再不愁水稻卖不出好价钱了――他家的几十亩水田用上了松花江水,不但自家稻田用水有了保障,还比原来井水灌溉提高了稻米质量。当地的依山村、五四村、岔林河农场等6万亩水田都用上了松花江水。

为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升稻米品质,近年来,通河县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加大了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依托松花江及大型水库,建提水泵站,修渡槽沟渠,引江河湖泊自然水资源灌溉水田,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了解,为充分利用松花江水,该县拟沿江建设6个提水泵站。目前,该县境内松花江沿岸已建成太阳谷、依山两处大型提水泵站。洪太、中兴、东部灌区的沿江提水泵站建设已纳入“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总投资1.6亿元的太阳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的浓河镇提水泵站及灌区配套工程已经完工。负责此项工程的县水务局副局长孙为民介绍,太阳沟现代农业示范区工程采用现代化的控制管理设备,实现灌区科学配水调度,设计灌溉面积为5.12万亩,可改善现有2.1万亩水田灌溉条件,增加水田面积3.02万亩,示范区年可增加粮食产量940万公斤,增加效益2500万元。

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升稻米品质,通河县着力加大了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松花江沿岸太阳谷、依山两处大型提水泵站设计灌溉能力达15万亩,二甲沟水库中型水库已完成前期工作。另外,洪太、中兴、东部灌区的沿江提水泵站建设已纳入“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这些条件均为稻米产业发展提供了水利保障,规划到2016年全县水稻种植将达到160万亩,比目前扩大25万亩。

智能工厂 浸种催芽育壮苗

望着稻田内齐刷刷的秧苗,三站乡一村残疾农民高东华心里乐开了花,水稻工厂刚育完秧苗,县残联包村干部付国辉、吴小燕就来到他家,帮着插了3天秧苗,让他家的20亩水稻没误了节气。

水稻智能化育苗园区建设是实现水稻增产的重要举措。为加快发展水稻生产,2010年以来,该县相继在通河镇、祥顺镇、富林乡、三站乡建成了4处高标准智能化水稻育苗园区。

位于通河镇的该县首座水稻智能化育苗园区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1100万元。园区共分三个功能区,包括由200栋钢结构育苗大棚组成的智能化育苗区、单批次浸种催芽能力200吨的智能化浸种催芽车间、智能化集中控制区。大棚采用微喷供水、变频给水先进技术,工作人员坐在智能集中控制室内,通过操纵智能控制系统,就能监控各个大棚的温湿度、通风情况,还能控制整个园区的生产。去年春季,该园区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1.24万亩水田用优质秧苗和12万亩水田用优质芽种,对解决农民育种、育苗难题,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为农民节本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12篇

关键词:各种栽植方式;病虫害;影响;防治措施

通过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因为病虫草害导致的经济损失有30%,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对病害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水稻的栽培方式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水稻的研究,逐渐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来推动先进农产品的生产进程,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水平。

一、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

机插栽培方式。进行湿润育苗,挑选出质量优良的秧苗,运用插秧机统一栽植,这种方式插秧效率高,质量能得到保证,减少人工费用,育苗用地利用率高。

抛插栽培方式。先用容器钵体对秧种进行培育,根部带有营养土块,人工进行掰开分秧,在种植时,连带着土块采取均匀抛洒事物方式,使得秧苗落到稻田中。能够节省时间,减少人力,实施方便为后期的产量得到保证。

直播栽培方式。减少了育苗和移植步骤,把稻谷直接种植到稻田中。这对稻谷品种有要求,不能所有品种共用一种稻田。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干旱地区的稻谷播种,关键就是节省时间,减少人力。

二、不同的栽植方式对病虫害防治的不同影响

1.一般的稻苗病害

稻瘟病能在不同时期危害水稻的不同位置,比如苗、叶、节等位置,损害性较大。纹枯病这种是在叶鞘上产生小斑点,后期发展成大斑点。在直播栽种方式中出现的最多。稻曲病在谷穗就容易引发病害。各种不同的栽植方式使得稻种发育的情况各不相同,天气变化、气候因素、空气温湿度都会加重稻曲病的发生。人工栽植情况较好,位置安排有所选择,空间布局合理;进行机插存在着缺陷但是发病情况也较少出现,所以稻曲病在直播栽植方式发生几率高。苗种之间太密集,空气不流通,水汽散发慢,附近环境的变化都会引发病情的加重。

2.通常的稻苗虫害

稻纵卷叶螟。在平原地区数量较少,一般存在于山地。机插方式和直播方式提高了水稻的免疫力,对于螟虫的侵害,稻苗能够有效避免。然而加上人工栽种,这几种方式一般是5、6月份,正是螟虫繁殖期,然而却使得稻苗数量急剧减少,会影响后期的稻种产量。

稻飞虱是另一种普遍的虫害。既会影响到水稻产量,还会使得水稻发生“虱烧”,导致稻种毫无产量可言。对于各种栽培方法对稻飞虱的影响进行了科研调查,对稻飞虱和它的天敌进行实时监控,得出结论,人工栽植对水稻发生病害的影响最重,机插位于次列,直播方式影响不太大。

三、对于病虫害防治的解决措施

1.先进科W的防治策略

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耕作方式,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对于种植水稻的个体户,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没有认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使得水稻种植效果不可观。政府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指导,深入到基层,向种植人员宣传科学种植方法和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管理期间,规范管理,合理种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促进苗的茁壮成长。

2.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水稻的需求量很大,全球市场都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然而和水稻直接联系的人口在日益增长,田地在逐渐缩减,使得我国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场面混乱,缺乏系统性,对田间施肥、灭虫期间常出现问题。如施肥时间缺乏合理控制,施肥量缺乏明确规定,过多或过少;对杀虫剂的任意喷洒,会给苗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影响食用安全。政府在对水稻种植进行扶持和监管时,要规范栽培方式,科学指导,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民生食品安全和经济增长。

3.推广新型科研成果

袁隆平教授被授予了“杂交水稻之父”,在我国有很多具有成效的农业科研成果,他曾提出水稻产业一直受到农机和农艺的限制,使得水稻良种不能较好地发挥效益。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没有形成相关体系,缺乏彼此协调的农业操作技术系统,水稻的种植方法、品种栽培、操作行为等和当前农机操作的标准还有很大区别。要认识到农机农艺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通过稻苗进行科研分析,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苗种健康了,免疫力就强,受到病虫害影响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就能够防止引发后续状况,因此进行科研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四、结语

政府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指导,深入到基层,向种植人员宣传科学种植方法和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管理期间,规范管理,合理种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促进苗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秦玉金,刘学儒,杨进.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虫发生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2(6):123-125.

第13篇

关键词:标准化育秧;柳河县;水稻生产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41-1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特别是近几年的实践,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总体思路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稳步推进,以实施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为契机,以大力推进育插秧为主的水稻种植机械化,全面发展水稻收获机械化,加快种子处理、精密植保、谷物烘干、精米加工等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形成较为完善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大胆探索体制创新,提高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到“十二五”末期,全县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40%,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60%,为柳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打好基础。自2005年起,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柳河县就着手水稻机插和机收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几年试验示范推广情况看,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省工保农时,早分蘖促增产,节本增效显著。调查统计全县近两年人工常规育栽插成本平均135元/亩,标准化大棚软盘育秧机插成本平均65元/亩,亩节本70元左右;人工收割脱谷费用合计120元/亩,机收费用80元/亩,亩节本40元左右,合计平均节本110元/亩。另外,机插秧可以节省秧田面积约80%、苗田管理省工60%以上,诸多因素节本可达130-150元/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极为可观。

农村土地流转及生产经营模式,抑制土地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一时还很难放开,这些都阻碍了科技含量高、作业质量好及生产效率高的先进的农业机械介入和使用。农户耕地少,土地流转不畅且独自经营,水稻种植环节的农艺复杂、机械技术含量要求又高。只有育出适合机插秧的壮苗,才能实现水稻机插,因此,水稻标准化育秧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环节。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在不改变现有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一些解决机插育秧的经验和方法。

1 明确目标,强化领导

几年来,我县始终把水稻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作为全县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为实现“十二五”末水稻生产机械化55%的目标,将指标层层分解并列入乡镇农机化工作的目标考核。同时乡镇都制定了机插秧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乡镇政府由分管领导挂帅,农机和农业等部门组成的水稻生产机械化领导小组也相继运作,各部门与各试验示范区(点)实行包保挂钩,分工负责。聘请了农机、农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全县机插秧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进行技术培训、现场会指导、巡回检查。年终考评先进,促动后进,推动了全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2 项目拉动,形成合力

县政府利用国家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及国家农机购资补贴政策,统一安排部署农机购置补贴、培训经费补助和示范奖励等扶持资金政策。连续六年累计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5亿元,引导农民投资3.8亿元。购置水稻生产专用机械设备2100台套,培训水稻种植户2600户,建立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点32个、示范户180个。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了水稻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技术力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积极性。

3 农机农艺,技术合璧

机械设备和育秧是推广机插秧技术的两个要素。在机械设备选购方面,我县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对供货商的产品,进行了详细调查和了解,把技术性能好、价格合理、适合本县水稻生产的机械设备推荐给用户。在育秧方面,总结往年实践基础上,邀请省市县有关农业专家及基层技术骨干成立课题组。种子处理与机播种、育壮秧与播种量、水田整地与机插质量、稻谷成熟度与水稻机收率、机收留茬及还田稻草与次年春耕整地等方面,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了农机农艺结合的整体效应。目前,我县低成本机插育秧技术基本成熟,并总结出了一套大棚标准化育秧机插实用技术。许多水稻种植大户在大棚标准化育秧、机插秧和机收获技术上都有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 市场机制,探索创新

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运行机制上,政府注重了市场化操作。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带动下,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或农民购买和使用大棚标准化育秧配套设备、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围绕提高水稻生产机械的使用效益,创新产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以组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从全县水稻机插秧育苗情况看,目前已经形成了三种生产服务模式:一是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或种田大户自购(自购育秧设备)自育自用育秧模式,该类型约占60%;二是种田大户建棚,农户进行订单式育秧,其中也有农机大户带秧带机一条龙服务,这种类型约占20%;三是多个农户自主联合,按种植面积出资,统一建棚、购机、育秧和管理,这种类型约占20%。

第14篇

产业政策打通公司未来市场空间

种子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当今世界各国都把优良种子的研制与推广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占领市场的重要举措。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种子产业在国内近年也呈现出市场化运作加速推进趋势,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种子产业属于国内新兴产业,中国种业真正市场化、产业化始于1999年《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自《种子法》实施以及加入WTO以后,中国种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容量迅速扩张,种业产值由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08年的550亿元,随着种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市场容量有望达到900亿元。

据中国农业部的《水稻优势趋于布局规划(2008―2055年)》,目前全国杂交稻的种植面积覆盖率为60%,超级杂交稻的种植覆盖率尚不足30%。长江流域优势区作为籼型杂交稻的主产区,规划到2015年水稻的优质率将由2007年60%提高到70%,这必将为优质杂交稻种的推广开辟巨大的市场空间。杂交稻种市场中较具产量、品质优势的两系杂交稻中将持续面临难得的扩张机遇。

超级杂交稻种在水稻良种培育技术上处于中高级阶段,荃银高科自主研发的超级杂交稻种“新两优6号”正是切合我国水稻产业趋势,农业部2006年认定的第一批超级稻推广品种。公司从事水稻种子的研发、繁育、推广及服务已有8年历史,多年来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跻身世界”的战略,取得了较快速成长。公司在全国杂交水稻行业的市场份额由2006年的0.85%上升至2008年的2.21%,排名从第2 3位升至第6位。因此,公司产品还有非常大的市场上升空间。

独特优势为公司开拓市场保驾护航

主创新优势

自主创新优势是公司持续成长的原动力。其创始人之一李成荃是我国杂交水稻著名育种专家,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坚持“以科研为源头、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现有技术人员占到公司总人数的42%。公司目前已拥有99个国家级和省级审定品种(杂交水稻品种16个),其中“新两优香4”、“丰优293”等已通过部分省级审定,“新两优6号”、“新两优106”、“新优188”、“农丰优909”已通过国审,公司将于2010年着力推广新两优106。丰富的科研成果储备为公司持续增长提品储备。

三位一体式营销

我国种子行业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相对薄弱,由于农民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配套服务,企业在推广产品时经常会遇到因“良种”与“良法”不配套导致优质种予达不到预期产量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建立

“公司+农技推广部门十经销商”三位一体的良种推广和售后服务体系,由经销商向农户销售良种,同时利用农技推广中心在全国80万名的农技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田间指导,实现良种高产。如果高产栽培达标或超产,公司会对经销商及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奖励。该模式于08年开始实施,当年就与安徽省8个县区签订协议,销量平均增幅达50%。目前公司共与20个县区签订了协议,并继续扩大合作区域,为公司种子销量持续增长提供渠道保证。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开拓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已与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客户建立了协作关系。07~09年,公司国内外水稻种子市场销售齐头并进,国内种子收入由6200万元增长到09年1.15亿元,国外种子销售由2500万元增长到4800万元。

第15篇

关键词水利生产资源;恢复;扩大;水稻种植

水稻作为邳州市主要粮食作物,对稳定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水稻生产离不开水利资源和水利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建设和合理利用好水利资源,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水稻生产一度滑坡,面积、产量不稳,低产徘徊,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不高。针对多年来邳州市水利和水稻生产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变迁情况,通过生产调研,现就恢复和扩大水稻种植,促进粮食高产稳产谈些看法。

1近年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原因分析

邳州市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旱改水,80年代以后,水稻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3.33万公顷左右,在鼎盛时期曾一度达到5.33万公顷,为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但2000年后的几年,由于粮经比的大幅调整,粮食价格持续下调,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稻积极性,面积逐年减少。2003年统计实收面积不足2万公顷,2004年省政府出台了水稻良种补贴和种稻政策,面积虽然得到了初步恢复,但实际种植规模远低于80年代平均水平。我们曾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门调研,并配合有关部门实地丈量,从综合情况分析,形势十分严峻。水稻种植面积难以扩大的原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近几年,我市连续偏旱,水源吃紧,部分地区供水不足,加之市场上稻米价格偏低,影响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

(2) 部分镇村级组织领导、服务不到位,农田灌排公共设施维修保养不够,失修严重,导致部分田块回旱。

(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后,盲目扩大经粮比,相当一部分好田块调整为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造成水田面积减少。

(4)部分村级机电排灌费失控,造成一些地方农民实际付出的水电费偏高,生产成本加大,影响农民种稻积极性。

(5) 在高速公路和绿色通道建设中,一部分水系遭到破坏,得不到及时修复,造成公路两旁水稻田回旱。

(6)生产资料价格仍在高位运行。据农业部信息网点调查分析,化肥、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仍居高不下,同比均呈上涨趋势。

(7)农民对农业投入少,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随着农技体系的改革出现了断层,技术推广受到了一定影响,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不到位。

(8) 产业化水平较低。近几年稻米的商品率虽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徘徊在50%左右,造成产销衔接不紧密,特别是在加工环节上,产业链较短,产业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在品牌营销上,稻米销售的包装化、品牌化刚刚起步,叫得响的品牌少,名优品牌更少,竞争力不强。

2尽快恢复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必要性

(1)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市水稻面积必须保持在3.33万公顷以上。常年雨季多集中在汛期的6~8月份,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旱涝急转,洪涝灾害频发,对夏季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水稻是这个季节中最为高产稳产的农作物,2003年普降大雨,持续涝渍,玉米、大豆等旱作物损失惨重,大部分绝收,水稻生产虽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仍取得了较好收成,经验教训十分深刻。

(2) 南部地区原有几万公顷的次生盐碱地,过去长期处于荒芜,是粮食的低产区。解放后,历届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和不懈努力,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旱改水的路子,使我市的土地盐碱化得到了根本性治理,在盐碱地上实现了稻麦两季,实属来之不易,可谓以水治碱功不可没。同时,还有近2万公顷土地长期在水位线以下。多年的实践证明,除了种植水稻,其他作物无论是种植条件还是作物产量,都得不到根本保证。

(3) 经过解放后几十年的努力,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8万多公顷。因此,一旦回旱,恢复起来的难度是不可想象的,大量的农田基础设施也将被破坏和闲置,损失巨大。

(4)加强水稻生产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全市164万人口,城乡居民人均每年消费口粮在250kg左右,全市当年粮食总产稳定超过200t,才能保证口粮安全。水稻是高产稳产作物,占全市粮食面积的40%以上,抓住了水稻生产就抓住了实现粮食增收和粮食安全目标的重点。因此,恢复和扩大水稻生产对夺取全市粮食高产、稳产十分必要。

3恢复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可行性

3.1我市有多年种植水稻的习惯

历史上我市水稻面积曾达到5.33万公顷,群众对水稻种植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轻型简化栽培、群体质量栽培、标准化栽培、精确定量栽培等新技术推广较快,普及率较高,技术体系已经比较成熟。

3.2水资源条件优越

我市的水情较好、水资源丰富,可供水源的大运河、骆马湖蓄水充足,加上省里将适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为扩种水稻提供了有效的水源保障。

3.3国家对水稻实行扶持政策

2004年以来,中央、省、市都十分重视粮食生产,省政府对水稻实行了良种补贴、种稻直补和农资增支补贴,稻米收购实行最低限价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群众种稻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3.4业务部门措施扎实

水务部门一直在积极从事于完善和改进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田间工程的抗御灾害能力。农技部门立足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抢抓政策机遇,努力搞好技术服务,落实关键措施,不断提高新技术推广到位率,确保良种良法配套。

3.5具备科技创新优势

在栽培技术上,水稻肥床旱育秧、群体质量栽培、精量定量栽培等先进栽培技术在全市已大面积示范推广。同时,为提高优质粮食产业开发档次,满足城乡居民对产品卫生品质要求,适应优质粮食无公害发展需要,制定了《邳州市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特别是近年来高产示范方的建设、超高产栽培、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结合良种补贴供种卡和明白纸的宣传,技术到位率较前几年有了明显提高。

4对恢复和扩大水稻种植的几点建议

4.1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水稻种植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家一户就能完成的,需要市、镇、村各级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领导和协作。进一步提高扩大水稻种植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为农服务观念,加大服务力度。对泵站恢复、渠道防渗、灌区管理、收费征缴、土地调整、作物布局、品种优化、产销衔接等诸多方面都要落到实处。

4.2积极宣传,正确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让群众真正了解粮食政策,从而重视水稻生产,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稻积极性。

4.3加大扶持力度,改善水稻生产条件

一是合理划定基本粮田保护区,禁止挤占和毁坏;二是实行农业税费减免政策,进一步加大良种补贴规模,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农田基本设施,改造、改良中低产农田。

4.4严格管理,强化服务

各涉农部门切实加大服务力度,积极调度水源,确保用水需要;各地应统筹规划,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对失修的农田水利和毁坏的基础设施及早进行维修配套;严格水费征收管理,认真执行政策规定,尤其是村级水价应严格控制,不得突破最高限价;积极做好节水保水工作,大力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减少管理人员,最大限度地降低灌溉成本。

4.5实施农田配套项目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多方争取农田水利配套经费和项目资金,用于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保证水稻扩增面积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