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快乐家庭教育范文

快乐家庭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快乐家庭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快乐家庭教育

第1篇

一、用同情心对待孩子

同事受伤了,我们会去探望,并且给予安慰;朋友工作出了差错,被扣工资,我们会给予关怀。但如果孩子因为与同学玩受了伤,作为家长的我们会怎么做呢?送去医院、责骂一番,或者,不闻不问,我们的同情心在孩子身上一点也没有体现出来,这种不同情,深深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和自尊心。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是“我的”,所以不同情。在自然界,幼小的动物尚且因为身体和感知能力的弱小而被其父母照顾,何况人类。常以同情心去体会孩子生活中的不快乐,你会发现,同情心是一道神奇的阳光,使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信任,从而使教育变得顺理成章。

二、让家庭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对于家庭成员,我们熟知的是对方的名字、长相,父母常常只注意现实的家庭琐事或家庭开销,而没有时间和兴趣去探知自己及孩子的感情。试想我们曾有几次和孩子坐下来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又有几次向孩子询问:“你担心什么?你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是什么?”我们总觉得这会浪费时间,因此我们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即使最忙碌的家长,每个星期也应有一两个晚上和孩子轻松地用餐,这时请千万不要数落孩子的不足。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越来越亲近。每天晚上大家聚在餐桌前,一起闲聊,应该成为孩子记忆中最美好的生活片段。适当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请他的朋友来家做客,这样,父母可以认识孩子的朋友,也可以使孩子感到在家里受到尊重。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合作完成一件事,比如做水果饮料,种植植物,养小动物,这样做会使参与活动的人心情为之振奋。我曾和女儿一起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从买菜、烹调,到装盘上桌,都是我俩共同操作的。当我们坐在饭桌前分享美味时,女儿兴奋地叫了起来。家庭能传递给孩子巨大的力量,什么不快乐都被克服。同时,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会逐步形成不同于一般儿童的价值观。

三、父母的品行是家庭中的宝贵财富

由于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的家庭尽管清贫,地处偏远,但和睦的气氛和淳朴的家人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有的家庭总是充满各种矛盾、冲突、斗争,各种自私、虚伪、狡诈充斥其间,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子女的道德和品质受父母影响很大,倒不是说遗传的原因,而是因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每一点善良、宽容、积极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品德,以及整洁、勤劳、节俭的习惯都会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这些品德和习惯无论多么微小,都会像星光一样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里。每一件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每一个原因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一个虐待自己父母的人,在年老体弱时可能会受到同样的待遇;一个太自私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会变得很自私;一个懒惰、游手好闲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会变得更加懒惰。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不断增加,同时受来自书本和其他人的影响,自我教育能力会不断增强,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但把孩子从恶劣的环境中拯救出来是艰难的,他需要一位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老师,需要社会的帮助和支持。有责任心的父母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失败,他们的孩子也同样会顽强地生活。父母善于谅解,他们的孩子也会学会宽容。父母经常看书越来越平静、快乐,孩子也会由于受到良好的影响而变得有教养和智慧。所以父母的品行不仅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而且在造就孩子的人生。父母不要期望孩子天生就具有大量的美德,高尚的品德和高尚的智慧一样,要经过缓慢的形成过程。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会有很多缺点,偶尔会犯一些错误,父母要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可能经常表现出的缺点,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先教育自己。

四、避免过度教育

第2篇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很少有人提及过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心理影响,我一直都认为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会给人带来内心的快乐。那对孩子心灵成长一定是影响巨大的了。家庭环境包括:一是周围的大环境,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了,孟母为什么一而再在而三地不停搬家,家庭周围的环境不好。孟子,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孟母认识到了环境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造就了一代亚圣。我相信:这个母亲之所以伟大,与孟母注重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现在许多的家长为了图方便、图名校,却很少考虑周围环境。我常常亲眼目睹学校的门口被小商小贩包围,那些堆积成灾的垃圾食品、街道上悬挂各类图片,无不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健康。看看那课间休息、放学回家路上的孩子们都在争先恐后地伸着手购买那些危害身体、心理健康的商品、物品时,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孩子们会如饥似渴地读书了。当然,我也发现了一些孩子根本就不屑一顾这些乱七八糟的诱惑,再仔细观察他们:感觉他们几乎都是脸上挂满着笑容,衣着整洁干净。女孩子的头发经常梳得光光亮亮;男孩子虽表现淘气些,可眼睛里面充满着机警,这些孩子一般是不轻易喜欢买东西的,更不用说这些垃圾食品类了。他们有一定的选择判断能力,他们的玩具高档并且充满智慧游戏。除特别情况很少发现他们随便吃零食。这些孩子的面孔都较白嫩,光滑细腻,可他们爸爸、妈妈倒不是特别的白。为什么同样的大环境对有些孩子影响不是很大呢?

第二点,就是我要谈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了,我曾经问过一些学生:“你喜欢自己的家吗?”“你最喜欢的人是谁啊?”“你的衣服都是谁给你洗啊?”“你家里面谁最累啊?”。哈哈哈,有些女士开始脸红了,孩子们给了真正的答案,我感觉到的是:家里有一个勤奋的妈妈,而且妈妈特别喜欢干净,房间布置的非常适合孩子心理,孩子对家有很强的依赖,回家是件非常安全的事情。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家庭很有民主性,孩子没有压力。你会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就像春天里的小树苗遇到了春雨,叶子上面嫩绿嫩绿;你会情不自禁轻轻抚摸,你会小心翼翼地注意他的成长,而绝不会去轻易伤害他;你仿佛沐浴在神光下面,充满感激爱这孩子,被这样关爱的孩子,你能够想到他们的内心生活是多么快乐了!不相信吗?做母亲的朋友们你尽管大胆地尝试下,利用休息的时间好好地把房间打扫打扫了,如果你们住所已很干净了,你不妨每隔一两个月改变下房间的布置,你的孩子会给你一个惊喜,也许会使你感动的。还有在你们家的客厅里,无论如何都要摆放些孩子喜欢的东西,给孩子一个自己喜欢的空间你会减少许多毫无意义的说教。我经常会发现有些家庭,客厅都是按照大人们想法布置的,尽管是花费心血,搞的是非常富有创意,可看那琳琅满目的摆设,好像没有一件孩子喜欢东西。是啊!那客厅是接待朋友和客人用的;那孩子就没有朋友了吗?孩子的朋友也应该受到尊敬的。还有就是孩子的卧室:记住孩子睡的枕头一定要南、北摆放,尽量不要东、西摆放。为什么这样麻烦呢?很简单的道理:地球是一个无比巨大的磁场,其磁力线由北极出来,经地球表面而进入南极。人体的生物电流通道与地球磁力线方向相互垂直,地球磁场的磁力就成为人体生物电流的一种阻力,要恢复正常运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必须消耗大量的热量,提高代谢能力。长此以往,当机体从外界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补充,气血运行有就会失常,产生病态,同时,为了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消耗的能量以热的形式围绕在床上,使得在睡觉时的温度升高,心里烦躁,难以入睡。根据这个道理,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姿势,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就会从杂乱方向的排列改成定向排列,人体内的电流方向即气血运行方向同地球的磁场磁力线平行。睡眠方向顺应了磁力线,在磁场力的作用下,气血运行畅通。这样的睡眠方向,使人代谢降低,能量消耗减少,利于血液通畅,提高睡眠质量。孩子对事物的敏感度是大于成年人的。也许大自然会给我们些启发。

第三点,如果家里面爸爸、妈妈喜欢敬神、敬佛或者是其他性质的宗教活动,建议家长们最好避开孩子。我接触过许多孩子,他们也问及过关于灵魂呀、生死、升天啊等等,孩子的好奇心无容置疑,往往不是每一个父母亲都能够给孩子解释清楚的,这样会误导孩子的。几年前我跟一个朋友拜访一个家庭,是因为这个家的孩子得了精神分裂。十八岁的英俊男孩子啊!多可惜呀。家长的心情不用说了,我不止一次听那个妈妈说他们一家准备自杀。且不说病因如何,一进他们的家门就感觉非常非常压力啊!家布置的是富丽堂皇,我甚至感觉到是金碧辉煌,尤其是那尊佛像占居的中央,在辉煌的灯光照射下缭绕着香,天啊!我感受到的是窒息,不清楚什么原因。回来的路上我问了问朋友,他竟然有同感,甚至比我还强烈。我不知道在这样环境生活下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我特别想知道这会是孩子的要求吗?

二、父母的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其实就是父母的自身教育,一个阳光灿烂、心灵手巧的孩子背后一定会有一个贤惠勤劳的母亲。母亲一天天忘我为家的付出,犹如春天晨露慢慢滋润着孩子幼小心灵,奇迹就这样发生了,一颗种子天天沐浴在温馨充满着爱意氤氲下开始了膨胀,那初现的幼芽一定是洁白沾满了湿漉漉的朝露,那抽出的第一片嫩叶,你会发现上面晶莹莹地写着“爱”。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一个不知道如何修饰自己形象的妈妈,带着一个衣服脏兮兮的小男孩,一边走一边吼、一边数叨孩子如何学习不争气;孩子满脸不悦,头低的让人一下可以看到瘦骨嶙嶙的小小肩膀,孩子一边抽抽噎噎,不停用双手顺着肩胛拉着沉重的书包带;另外用噙满泪水的眼睛四处张望,似乎不希望被周围的同学看见。不难想象这八岁的儿童在接受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了,不用讲就知道这孩子的学习不会好了,而且心灵一直在遭受着创伤。假如不幸你娶了这样一位太太你会怎样想啊?我也在想象这个家庭里的生活现状:这个家漂亮吗?房间是不是干净、屋里面明亮吗?衣服、被子、床单、孩子的窗帘经常洗吗?还有家具、物品的摆放是不是恰到好处?孩子有没有自己自由活动的空间?这个家有爸妈亲手培育的鲜花吗?有孩子喜欢的小动物没有啊?没有了这些,孩子的爱心、自信心会有吗?孩子最大的不幸就是失去亲人对他的关爱。聪明如果被自卑取代了,就会成为怯懦的奴仆。父母的优良品质,高尚的道德操守是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妈妈无声无息悄然地奉献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对于孩子而言,再也没有给他一个安安稳稳的家更好了。首先是爸爸和妈妈不吵架,相互尊敬,彼此不去抱怨;遇到困难相互鼓励,共同度过艰难就是给孩子传递了爱、传递了自信心,孩子的勇敢不就是为自己的将来承担责任吗?家,是所有的家庭成员共同用心去营造,允许家庭成员犯错误,允许家庭成员参与家庭的建设,是和谐家庭的基本条件。其次就是母亲的自我教育与成长了。“母仪天下”讲的是母亲高贵气质吧,“母凭子贵,子凭母贵”讲的是地位对母子关系的相互影响,虽然说的帝王之家的故事;但是作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庭,母亲的力量、高贵的品质不能说对孩子没有巨大的影响力。一位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母亲大人,因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造成夫妻关系紧张,她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了这样的话:一个强悍的女人会毁害一个美好的家庭,在家里相互信任是种美德。去过她家的朋友告诉我,天啊!她家什么都不缺啊!就缺少的一样东西了――家不像个家。房间乱七八糟,跟没人住过一样,无法形容的混乱,儿子根本就不想回家,回到了家就烦躁不安。16岁就辍学了。做个好妈妈:首先让孩子看到的是什么?答案留给所有爱孩子的母亲吧。

三、父母情绪的影响

家长的情绪很重要,有些家长把辅导孩子的学习当成了一种很严重的负担,往往带着愤怒去帮助孩子,也可能是因为对夫妻间的家庭分工不甚满意?我们经常看到家长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大人就坐在孩子的身边,眼睛直愣愣盯着孩子作业本,“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写?谁告诉你这样做的啊?”“嗯,对了!说说刚才那道题为什么错啊?”这样的家长好像还有点教育“素养”;另外的一些家长就不敢恭维了,“3加2等于几?”孩子回答是五。“那3加5呢?”孩子回答是8,家长为了进一步巩固孩子的成绩,会这样继续反问“是吗?好好想了”,孩子很不自信地看着妈妈的脸,低声下气回答道:“那是10吧?”。话未落音“啪”一巴掌打到头上了,“你看看你笨的跟猪似的,一点都没有自己的主见”。孩子这一回可真的是“傻了眼”了,从此以后做作业就开始看着大人的脸了,犹犹豫豫地不知道应该怎样了,我在与家长孩子的交流中发现了好几个这个的孩子,明明知道是对的,就是迟迟不敢坚持自己是对的,害怕出错,结果往往就错。这种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严重后果,应该引起部分家长的重视。

四、饮食习惯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正确;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成长

家庭教育是指通过父母及家庭中其他成年人对孩子进行的教育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深化影响下,每个家庭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但是在家庭的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误区,主要是因为家长没有得到系统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学习,导致无法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正确的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1.把理想设置的过高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希望从小就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考取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一路上都在重点的光环下成长。这无疑给了小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学习,失去了小学生应有的活泼与生机,导致严重的学业压力对小学生的正常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许多孩子从小就戴上了高度近视眼睛,这是未来怎样都无法弥补的痛。因此,设置合理的目标,积极引导小学生进步,保证他们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2.物质与精神需求有较大差距

经过调查,大多数的家庭家长都需要工作,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各项不过分的物质需求,他们却极少的关注孩子们的精神需求。父母忙于工作,缺少了与孩子进行沟通。这种情况极大的阻碍了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在父母看来,他们已经满足了孩子的各项物质需求,那么孩子就应该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自己;而从孩子的角度看,再好的玩具也比不上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父母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却没有关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知识培养比重远高于素质培养

在现有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的把目光放在对孩子知识的培养上面。数学奥赛培优、英语小学辅导、各类乐器的学习、舞蹈、书法等等各种知识培养计划。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但是过分的重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过多的知识教育以及不够重视的素质教育,会让孩子更多的存在一些自私自利、任性骄傲、冷漠自大等不良性格。

4.父母的言传身教作用

孩子是一张单纯洁净的白纸,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需要更多的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尽量给孩子传达更多的积极的影响。

5.父母的权威地位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往往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给孩子树立一种权威的印象。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很不利,只有与孩子打成一片,才能与孩子更好的交流,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方法

1.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充分认识到孩子是未来祖国的希望,严格按照国家对于小学生培养的要求进行,保证孩子得到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2.改进教育方式

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从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等出发,切实的为孩子的教育做好准备。然后改变传统的单一知识教育方式,全面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家庭环境的营造

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主要由家庭成员的关系决定,家庭的稳定与和睦,会对孩子传达一种积极的思想,这样可以更好的发展孩子的积极性格:情感丰富、性格开朗等等。生活环境的整洁与舒适,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对孩子劳动能力以及素质培养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结束语

家庭教育的正确实施,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我们对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每个家庭都能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只有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正确的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同时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统一原则、爱与严厉结合原则。切实的保证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呖.对青少年实施家庭教育的再思考[J].管理与财富(学术版),2009(09)

[2]林璐.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关注的问题[J].技术与市场,2008(06)

第4篇

1.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1.1家庭教育带有功利性

目前,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教育带有功利性,要求孩子朝着他们要求的方向发展,而忽视了孩子的真正需要,忽视了孩子的真正教育。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草枯了,明年还会再绿的,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抛开成人世界的功利主义,把教育还给孩子。”而当今的家长为了追逐社会潮流,不顾孩子成长的规律,想要把孩子培养成“神童”或“天才”,于是社会就有了“神童教育”。如孩子两岁时识1000字,三岁时钢琴达到五级,等等。于是孩子没有了自由,没有了童年的欢乐,没有了孩子应有的灿烂的笑脸。那么家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一是要让孩子做他们没有做到的事,他们认为自己是被耽误的一代,自己没有做到的事要让孩子来做。二是他们的虚荣心使然,因为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作为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聪明,这样他们就可以为自己的孩子骄傲。如有的家长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会弹琴等,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哈佛男孩”或“哈佛女孩”。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对孩子的要求带有了功利性,于是孩子小小的课程表上排得满满的,没有了玩的时间。孩子童年的快乐就在家长的功利主义的驱使下被剥夺了。没有了快乐童年的孩子对今后负担更重的小学和中学还有多少兴趣?学校教育再完美,能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吗?

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科学素质的培养上,甚至在一技之长的培养上,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极大的经济投入,孩子在这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家长剥夺了孩子作孩子的权利及孩子做人的权利,从而孩子就失去了对自我发展的主动权,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卢梭在他的自然教育中提倡“遵循自然”,“把孩子看做孩子,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意志,最终由孩子自己把自己造就成人”,“学习做人的天职,发展其自身”。我们的家长却没有这样做,他们的功利主义严重地束缚了孩子主动发展的要求。

1.2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现在的家庭结构是“核心家庭”,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明显增多。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往往被视为家中的“小皇帝”,集父母、祖父母的宠爱于一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满足,不让孩子受到一丁点的委屈,这样就造成了孩子孤僻、内向、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经不起一点挫折。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家长的这种溺爱已剥夺了孩子对生活的体验。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做任何事,甚至有的家长替孩子到学校做值日,这样就不能形成对孩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有的家长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缺点,可以说是护短型的家长。我曾经在办公室见过这样的家长:她的孩子入学中考成绩是540分,班主任对他充满了希望,这孩子的确非常聪明,但是他非常的懒,还经常迟到。班主任确实对这个孩子尽了力了。后来这个学生要求到差班去,班主任帮他说了,他就去了差班。在这期间班主任接触过几次家长要求配合,每次家长来都说孩子还小,回去会说。有一天,家长去找校长要为孩子转学,转学的理由是原先的班主任对他的孩子太苛刻。当时我就想孩子是被家长毁掉的,这样的母亲能培养出孝顺的儿子吗?更别说成为人才!这样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只会产生副作用。辛尼加曾说:“培养成高贵心灵的是劳苦。”若家长包办一切,什么也不让孩子做,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不能吃苦,不能承受困难,也没有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孩子也不会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这样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学校教育。

2.改变家庭教育的对策

第5篇

中国儿童中心于2012年开启“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研究”,2013年了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家长群体(主要指0~6岁儿童家长)有三个显著的变化。

正如《家庭教育情况在悄悄地改变》作者所说,“过去以祖辈为主、妈妈为主的家庭教育状况在悄悄地改变”“家庭教育的责任正从祖辈身上转移到年轻的父母身上”“这个趋势很快就会成为普遍现象”。

在1.4万多名3~18岁儿童家长的调查数据中,3~6岁儿童阶段,家庭主要教养人为母亲、父亲与祖辈的比率分别为52.3%、32.4%和12.4%;6~12岁小学阶段,家庭主要教养人为母亲、父亲与祖辈的比率分别为45.4%、37.6%和9.7%;在12~18岁中学阶段,家庭主要教养人为母亲、父亲与祖辈的比率分别为40.1%、42.1%和10.2%。这一结果表明: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幼儿阶段,虽然仍以母亲为主要教养人,但父亲为主要教养人的比率已经明显超过祖辈,而且,这一比率正在随儿童年龄段的升高而增长。

家长的教育素质决定家长的教育行为。家长的教育素质包括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教育能力,其中教育观念是核心。

“改变不仅体现在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上,还体现在家庭教育的观念上”;而家长一致的看法是“幼儿园阶段应该让孩子快乐成长”,没有家长“要求幼儿园增加知识训练”。

在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3~18岁儿童家长期望接受“亲子观”教育的比率比较高,其中3~6岁儿童家长对“亲子观”期望指导率比现实接受率高4.9个百分点;家长主张“重快乐学习而不是刻苦学习”的比率为62.8%,其中3~6岁儿童阶段的比率77.0%。可以认为,“快乐成长”的理念已经为广大家长所接受。

通过调查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接受现状和期望状况,比较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期望指导与现实接受的差别,并对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家长的教育观念正在趋向现代、科学。

家长关注的重点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从重视教育结果转向教育过程,比如,对家长会内容的关注从“重视孩子的表现”向“教育环境”的过程过渡;家长观察问题的视角深人情感领域,比如,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问题”、“亲子观”教育、用“理智与情感的关系”调整教养态度;家长对自身教育能力的关注更趋向“观察评价孩子”的教育能力;从对家长的教育方法指导的期望看,开始从强势简单的硬教育向自然的软教育转移。

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期望主要指向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专业性、加强实用性和体现个性化。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家庭访问”和“个别咨询”的期望率明显上升,期待能有更多的方便父母参加的“双休日”和“工作日晚上”的家庭教育专业指导课,并对专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个性化指导的要求――希望能从不同家庭情况的个案人手,提供适合该家庭需求的指导;对指导的实用性有要求――对家庭教育方法的效果上,希望能提供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服务。

仔细分析家长关注重心的转移和对指导服务的期盼,可以清晰地看出,家长的关注与期盼与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走势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为我们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探求这些变化的产生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顺应这些变化提出应对举措。

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变化。3~6岁儿童家长的群体特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和前提,包括家长自身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特点,其中家长自身的特点是基础。

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至今已经30多年,与前期相比较,家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家长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80后”出生的年轻父母开始成为家长群体的主流;自身也是独生子女的“独生父母”,已经在0~3岁儿童家长中占有一定比率,并还在逐年增长;这一代家长,学历层次与职业层次比较高,经济状况也比较好。由此带来的是,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具有强烈的需求、主动参与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对社区、校外活动中心、幼儿园提供的指导服务开始出现选择意向、在接受指У墓程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对指导过程进行自己的评价。

第6篇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辅助与延伸

孩子上学以后,学校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主体教育,家庭教育起着非常必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家庭教育要密切配合学校教育,不断同老师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表现好的方面家长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的赞赏,使优点得以强化、稳固;对表现不足的方面要及时查缺补漏,制定措施,实施整改。

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所谓“养习惯,收成功”,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学习知识的本身,因为知识有可能过时,习惯却要伴随孩子终身。为此,我们坚持以下两点:一是做作业的时间、场所要相对稳定,做作业时要严肃认真,不能走动说话,不能随便发问,力求独立思考。二是孩子学习时,大人也不能打扰, 让孩子自己掌握时间,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只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调节与补充

从教育内容上看,学校教学内容统一、丰富、集中、连续,而家庭教育内容可多可少、可集可散、可连续可跳跃,正是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伸缩性。如,孩子在用吸管喝奶时,我问他为什么能把奶喝到嘴中,从而激起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对他讲大气压的存在与作用;孩子在弹琴时,我问他为什么琴键能发出声音,然后打开琴盖,让他观察琴弦,使他知道物体震动能发出声音的道理。家庭教育内容灵活多样,教育形式不拘一格,能够培养孩子多动脑子、认真思考的优良品质。

从教学目的上看,家庭教育可以以获取知识为目的,也可以以开发智力、培养品质、陶冶情操为目的。比如,礼拜天带孩子到野外,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阳光、万物生长的气息,了解庄稼的生长规律、农民的辛劳。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各地参观旅游,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获取人文历史知识,培养孩子欣赏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操。这样以灵活的教育方法及鲜活的教育场景,对孩子实施良性的刺激,使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拓宽了视野。

家庭教育――兴趣培养的摇篮

第7篇

一、剖析幼儿阅读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阅读“小学化”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教育一直是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雾霾”中,这一“雾霾”已影响到幼儿教育。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但是大部分幼儿园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在家长的要求下,甚至在教育部门的间接“授意”下将小学教学内容前移至幼儿教育中。幼儿阅读“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小学化”,在幼儿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以小学课本为蓝本;二是教学方法“小学化”,教学以老师带领幼儿读、背为主,教学整个过程就是幼儿机械的重复老师所讲的故事;三是教学评价“小学化”,评价最终以学生是否记住、会不会复述为标准,而对于幼儿在阅读中情感体验的评价则一句带过,没有细化的标准。

(二)幼儿阅读远离“家庭”

通过调查,84.1%的幼儿喜欢家长带到书店或图书馆去,但只有30.2%的家长经常带幼儿到书店或图书馆,而且86.3%的家长帮助幼儿选择图书以认字、背诵为目的,25.1%的家长了解什么是绘本,并看过一两本绘本。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在家庭领域里幼儿阅读素养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而且出现两极分化。一极是过度的重视“阅读”,使“阅读”成为负担,从小就帮幼儿购买许多知识性的书籍,幼儿阅读素养的提高就是多认字、多背书,幼儿在简单的重复记忆和背诵中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另一极是过度的忽视“阅读”,总认为幼儿还小,绘本、故事书等过于简单,一幅幅图片,并不能教幼儿什么,所以家庭里没有看书的习惯,更不用说在阅读中让幼儿体验、锻炼。家庭对幼儿阅读素养培养的两个极端,从本质上说是“知识本位”造成的,没有站在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幼儿阅读“精英化”

由于家庭的影响和幼儿自身特点有所区别,每一个幼儿在阅读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是很大的。幼儿教育都是采用班级建制,一个班2~3名老师从早到晚负责幼儿的起居和学习。为了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幼儿老师在课堂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个能说会道的幼儿身上,这样的课程活动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课程本质上是随着少数幼儿转。长此以往,教学只会导致少数原本阅读素养较高的幼儿得到更大的提高,体验到更多参与和成功的快乐。而大多数幼儿的阅读素养水平提高比较慢。

二、培养幼儿阅读素养的策略

(一)理论指导:儿童本位

“儿童本位”是以儿童为中心和主体,从儿童出发,最后又回归到儿童。幼儿老师在教学时必须贯穿“儿童本位”的思想,幼儿阅读素养培养时必须立足于儿童本位,引导幼儿感受阅读的快乐,分享自己成果。在实践时,要明确以下原则:一是从幼儿实际出发制定阅读活动方案。幼儿老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和精神需要,而不能为了达到阅读活动教育目标,强行“拔苗助长”,其结果必将适得其反。二是阅读活动评价回归到幼儿的成长。也就是说阅读活动的评价应以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标准,看幼儿在阅读中是否体会到快乐,而不是以幼儿能阅读多少书,能说多少故事等为评价标准。

(二)重视薄弱环节: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阅读素养的养成作用

家庭是幼儿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现在家庭教育对幼儿阅读素养培养的两个极端说明家庭教育需要引导,提高幼儿阅读素养,必须一定程度的发挥幼儿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1.定期开设一些家庭教育讲座,邀请有着成功教育经验的家长讲座。幼儿是许多家庭的中心,对幼儿教育的偏差主要是因为家长对一些理论、观念不是特别清楚。因此,幼儿园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家庭教育的讲座,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内容和目标,需要家长配合的是什么,这样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有着成功教育经验的家长讲一讲他们具体的做法,让其他的家庭有的放矢,获得成功的经验,明确操作方法。

2.利用家长会、借助短信平台,宣传幼儿阅读的重要性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家长的认识,幼儿园平时可以利用家长会进行引导,同时也可以利用短信平台将一些培养幼儿阅读素养的发至家长手机。

第8篇

关键词:铃木镇一思想;家庭教育;幼儿发展

一、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主要观点

1.家庭环境在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中,铃木镇一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每一个鲜活的事例,都让我感觉到家庭环境就像一粒萌发的种子,在幼儿的身体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铃木镇一说:“天才和遗传没有任何关系,人是在对生存环境的不断适应过程中不断积累,慢慢地得到能力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千年仅见的音乐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生长的家庭有着浓厚的音乐氛围,父母从小的培养,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假如他们不是处于最好的音乐环境之中,而且受到音乐才能出众的人的精心教育,假如没有这些后天因素,贝多芬和莫扎特也只能成为庸庸碌碌之辈。”这些观点,都表明铃木镇一强调环境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2.家庭环境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铃木镇一强调,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和一张等待描绘的白纸一样,根本没有性格上的差别,不管是大方还是孤僻,婴儿都不会有任何表现。因此,孩子的性格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他们的生命力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慢慢生长出来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力在适应环境时表现出来的方式就是性格,而造成孩子不同性格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处于各种不同的成长环境。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人的爱。这些爱让这些“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自己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别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愿望,否则都是自己的敌人。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会越来越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会遂自己的心愿,自己没有能力接受这个“没有爱的世界”,他们开始逃避,开始反抗,渐渐地失去了斗志,就会选择一种极端的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让幼儿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全面和谐地长大成人,是所有有责任心的父母必须尽到的责任;创造适合幼儿成长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所有合格的父母必须做到的。

二、铃木镇一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以及对它的思考

1.启示

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思想强调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作用,家庭环境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将决定幼儿将来的发展方向的好坏。所以,要做成功的合格的父母,一定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的重大影响,否则,孩子将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弥补家庭环境给他带来的不良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是充满爱的,让幼儿能够充分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爱。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应该让幼儿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无条件的鼓励,用心去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用心去发现作为父母,培养一个孩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优秀的、幸福的人。

2.思考

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钢琴课刚结束,还有围棋课要上;舞蹈课刚结束,礼仪课又来了;今天有珠心算的课,明天还有演讲班要上……这个时候幼儿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幸福玩耍的时间,小小的身躯却要担负如此大的学习负担,这些小宝贝们到底是幸福的还是可怜的?与其说父母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还不如说父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上各种兴趣班,好像自己的孩子不上就觉得特别没有面子。

父母培养孩子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不就是让他快乐健康地成长吗?问一下自己,你的孩子现在快乐吗?这些问题是值得每一个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结束语

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思想值得大家去思考,去进一步研究。关注孩子的需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培养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优秀的人。

参考文献:

第9篇

从心理治疗着手:

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小徐(化名),小时候是一位乖巧的孩子,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宠爱有加。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开始了放纵,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导致价值观扭曲,仇视家人,仇视社会。到会所时,经老师的心理矫正后,他自己写到:曾经想用自制鸟枪打死舅舅,未遂;曾经计划炸某乡政府,未遂;偷某老师的手机,得逞经会所教育后,不仅改掉不良行为,而且,在亲友的资助下办起了建筑公司。灾后重建中大显生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已经是拥有近百万资产的老板了。

据悉,龙泉快乐家庭教育会所从2005年6月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四个多年头。会所本着“教育无痕,贵在有方”的宗旨,取得了可喜成绩。会所从成立到现在,先后接受了600余名有这样或那样困难的青少年。其中,吸纳了有抑郁倾向的问题青少年13名,被确诊为抑郁症的2名;有自闭倾向的青少年15名,被确诊为自闭症的2名;有沉迷于电脑游戏的青少年41名,其中,有深度网瘾的6名;有多动倾向的青少年29名,被确诊为多动症2名;而对这些青少年,会所针对具体个性,从心理治疗入手,良好习惯训练开始,同时强化不良行为的矫正和相关知识的弥补使他们走出了阴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100%的会员都有非常显著进步。其中,先后被大学录取的30余名;升入上一级学校的110多名;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就业自谋生路的50余名。

热心公益事业:

巡回培训和关爱留守儿童

在致力于公益事业方面,会所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好评。先后在龙泉驿区房管局、水务局、龙泉驿河社区、航天小学、同安福圣社区、茶店小学、双溪小学举行纯公益家长培训,参训家长达到3800人次。

据了解,这样的讲座都是由李均董事长亲自准备、亲自主讲,因为其理论高度和实际案例非常能说明问题,受到参会家长的高度赞扬。李均在茶店小学的讲座刚一完,几个家长就围了上来,用自己教育孩子的实例跟李均进行认真的交流。一位在龙泉湖开农家乐的家长,还坚持不让教育会所一行人走,邀请到他开的农家乐里举办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不仅如此,会所工作人员一行走进龙泉中学,举办3场讲座,让家长明白,爱分数但更爱孩子,分数是爱孩子的副产品。其中,《高中生十大心理矛盾及对策》等受到了参会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许多家长明白了怎样管理孩子高中的学习与生活。

在结合家长培训的同时,还专门举行3场与同学面对面交流,即:首先围绕高中的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同学进行班级文化的探讨;其次,专题讨论现代高中学生“十大心理矛盾”;再次高中学生的三大问题解密(与前途和将来有关的学习问题;与人格成熟、有关自我完善的问题;与性发育有关的青春期问题)。年轻的高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与会所工作人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李均董事长立即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解释、说服与探讨,让这些学之骄子心服口服,收到了与平常班队会无法相比的效果。受益的高中学生达到1800多人次。不仅如此,会所还利用暑期在会所举办了国学经典诵读,《论语》鉴赏等,受教育的青少年达300余人次。

当前“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已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会所也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龙泉家庭教育会所先后两次出资5000余元,承办了由区关工委主办的“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游,并义务为同安、黄土等街镇提供“留守儿童”教育、咨询和关爱工作相关服务。在两次“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游活动中,让90多名“留守儿童”真实地感到龙泉的飞速发展。

服务社会:

以关注家庭教育为己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龙泉家庭教育会所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单位和学校的理解、支持。如:某小学学生袁某,因学校搬迁,对新学校和新老师的不熟悉而产生对学习的恐惧感,进而发展到不进班里学习,深夜逃出学校,给管理住校老师带来不少的麻烦。学校及时与会所联系,并派专人与会所配合教育袁某。会所董事长李均亲自出面,不仅无偿帮助他,帮其矫正心理问题,而且由会所出资帮助他,让他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先后经过五次心理矫正,效果显著。像茶店小学这样关心、支持会所工作的还有许多学校和单位。

第10篇

【关键字】尼各马可伦理学 幸福 家庭教育

一、什么是幸福?

(一)幸福就是最高的善。

“幸福”这个古希腊字的原始意义是受到良善神的庇护,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吉星高照的意思。所以大多数希腊人都把幸福作为最高的目标。亚里士多德说“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所以有人就说,所有事物都以善为目的。”那么人们追求事物的最终的目的就是最高的善,可见幸福作为最高的目的也就最高的善。

(二)幸福不是快乐感觉。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多次都谈到了快乐,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认为主观情绪上觉得自己快乐那么就可以说是幸福,并且主张幸福在于自己的感觉和把握。但是在希腊人那里,幸福不是主观,而是一种客观的判断,有客观标准去衡量的,是人的一种客观状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快乐不是主要的善,但不代表快乐就排除,幸福虽然不等于快乐,但是一个人幸福她一定是快乐的,因为“幸福是最好的,最崇高的,最快乐的”(1009a24)。

(三)幸福就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

亚里士多德说:“人类的善被证明是灵魂体现德性的活动。”人类的善就是幸福,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幸福是活动本身表达的德性,第二幸福是灵魂的一种体现德行的活动。同时,幸福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幸福是符合德性的人的灵魂具有逻各斯部分指导下的现实活动。

二、幸福如何获得?

(一)幸福外因――外在善。

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幸福就是灵魂的体现德行的理性活动。“灵魂之善是最完美意义的善,远高于其他善。”(1098b15)但幸福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复合的概念。亚里士多德确切提出,德性是幸福的主要成分,但不是唯一的,拥有德性不代表拥有幸福,幸福仅有高尚的灵魂厚重的德性是不够的。他还要具备除了德性之外充足的外在善作为补充。

(二)幸福原则――中庸。

亚里士多德提出“正确的”,也就是正确的地点、时间、做正确的事,这是最好的也是中庸的,幸福是拥有德性的,德性又是靠理性指引达到中庸的状态的。因此,幸福的实现就必须遵循中庸原则。可是,要在所有的事情中都能找到中点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也只有在理性的合德性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三)幸福活动――思辨。

亚里士多德主张:“体现理论理性的生活对于人是最好的,最愉悦的,因为理论理性属于人之为人的(的属性)所以说这种生活也是最幸福的。”(1178a6-10)思辨活动的目标再其自身之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合适的快乐,自足,无暇无忧等所有一切人类的好处都是这种活动的特征。当然,思辨的生活实践起来是有难度的,需要人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有对智慧的崇尚,有对真理持之以恒的追求。

三、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意义。

如今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随之而来的不是人们对于生活满足,而是自我精神的空虚和情感缺失的痛苦,以及灵魂的焦灼与干涸。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幸福的内涵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所以,面对现实我们迫切需要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指导我们正确的追究幸福,作为我们人来说,最早的开始接触幸福是从家庭开始的。那么家庭教育是对一个人品德的形成,人品的塑造进而对幸福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地位。结合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对现代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注重德性活动的培养,追求全面发展教育目标。

随着市场资本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愈发突出,人们误以为幸福就是对于物质财富的不断占有,忽视了精神丰富的现实力量和重要作用。这种错误幸福观深深的影响着家庭中父母,进而对孩子的培养上抛开人的德性来过分重视外在的善目标变成现代家庭教育主流。那么,家庭教育处在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并长时间、稳定的影响着孩子幸福观的发展这一位置,就要求家长要改变“重物质轻精神”、“抢跑”、“进名校”等错误教育观念,注重孩子德性的培养,良好习惯行为的养成让孩子形成全面发展。

(二)以身作则,贯彻言传身教教育原则。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孩子是不会辨别对错的需要有德性的老师去引领。父母作为孩子最早老师,对孩子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家庭小环境中,父母对孩子影响最深教育方式就是言传身教,父母通过自己言行举止表达出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价值观,幸福观长期影响着孩子,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正确幸福观。那么在家庭中,父母作为孩子的陪伴者,应该与孩子共成长,打破传统模式,和孩子一起学习,激发孩子对知识的追求,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到实践中。

第11篇

目前很多的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素质、性格和智力三方面,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是强调幼儿的全面性发展,使其成为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

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中主要包括身体、知识、能力、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虽然每个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基本反映出发展幼儿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更好地体现出发展幼儿教育目标的价值观和教育目的。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有很深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

(2)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

(3)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

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三、总结

第12篇

一、督教督学,家校共育

学校实施家长督教、督学制度,每天邀请家长进入校园开展“家长进校七件事”活动:一“巡”,家长或社区代表(至少三人)每天到校参加一个工作日的教育教学巡视活动;二“观”,家长进课堂听课(至少听两节课);三“谈”,与教师、学生交流谈心;四“问”,与学校行政领导沟通;五“督”,督促学生早餐管理;六“查”,检查校舍安全和文明校园活动;七“评”,给学校提合理化的建议或意见。通过每天的活动,学校主动积极向家长、社区汇报工作,宣传教育法规,宣讲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系统培训与指导。学校将家长指导工作重心下移,由专任教师和行政领导全面负责接待与指导工作,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学校教育特点,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全面指导与个别咨询。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双赢的办学管理模式。家长在工作中详细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理解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和成绩,获得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教学方法指导;学校在家校合作中总结了更多的办学智慧,赢得了全体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关心支持,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同时也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者,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学校每周向家委会印发行政会议纪要,让家长履行知情权与参与权。

为了提高家长、社区督学工作的有效性,使家长不但可以从学校得到指导,还可以从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得到互助,学校有目的地安排不同家庭教育风格的家长,或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相同问题的家长,一同来校工作,以利家长之间探讨和学校集中辅导。

在家长督学人员的选择上,学校还邀请一些特殊学生家长参与,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探究教育疑难问题,让这些家庭也能从一天的督学中得到快乐与收获。

二、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现代学校教育不但要有家庭互动,还应有社区参与,将学校周边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在社区,以及热心教育的人士和单位组织起来,让社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当中。学校有意识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改进办学模式与管理机制,提高学校教育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方案,明确职责、权利与义务,让社区全方位参与学校教育。

社团共组。学校组建了二十多个文体社团,并通过校讯通向全体家长及社区人士征召义务社团辅导员,同时建立家长资源库,让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社团活动。由于家长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他们讲授的课程很好地弥补了学校教育所不能涵盖的领域,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家长也能从中体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辛劳,育儿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更新。教师也从“家长老师”的课堂上获得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上的启迪。另外,学校还邀请岭南世家国学馆和“快乐写字书法”研究中心等社区组织中的专业人士作为社团顾问,协助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综合素质。

信息共享。岭南世家国学馆的每期培训和最新活动信息,都会及时提供给学校,并邀请学生参观学习,为学生开设校本课程,实施国学教育和人文素养培育。香洲和谐社会研究会定期到学校为全体师生开展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香洲家庭文化交流协会将每期自办的家庭教育报免费派发给我校家长。

资源共用。学校管乐团组建需要高额的经费,单靠学校承担显然不现实,为此,学校采取“校办家助”的方式,组建起了珠海市小学第一个管乐团,由学生自带乐器,学校提供排练场地,聘请专业教练训练,取得了良好的资源共享育人效果。另外,中国移动公司每周提供《成长周刊》供学生阅读。

三、举办论坛,校务共商

家校共建论坛。家校共建论坛已成为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团队,定期研讨家庭教育策略,提高家庭教育科学性,破解家庭教育难题,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家校共建论坛使家长学校的形式更加多元。论坛内容不仅来源于学生座谈会,还来源于家长督学的建议,各年级分别开展家校社区共建论坛,由学校邀请师生代表、家长、社区代表和专家一起参与论坛,共同探讨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热点话题、难点问题,寻求教育的合力和最佳解决方案。

为了使家校论坛更有针对性,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学校完善家校论坛制度,变校级论坛为年级论坛,各年级根据本学段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效组织论坛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论坛。如每学年新生入学前,我们都会组织一年级家长开展学前教育论坛,对家长进行学生生活习惯、心理准备等方面的指导,及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学习用具的摆放等多方面的教育;对其它班级,则每学期进行一次家长论坛,要求年级组集体备课,校领导检查教案,行政领导随会听课,会后给予反馈意见。通过这些家长论坛,使家长既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广泛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真正实现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放心,对老师教学充满信心的效果。

论坛不仅提高了家长的育人素养,改进了家庭教育方法,还改变了很多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论坛达成的教育共识,远比说教有效,学校教育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教育的一致性,提升教育的整体效应。

家校共建讲堂。“文化大讲堂”是学校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家校社区共建的要求开展的一项活动,即家长讲座。为此,学校建立了家长资源库,将有特殊才能的家长请进学校,做客学校文化大讲堂,让老师和学生在充分享受幸福课堂的同时,在高雅文化中不断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超越课堂,真正感受校园学习的幸福快乐。

家校共建沙龙。学校基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家校共建理念,定期组织“十一小教育家校共建沙龙活动”,让教育走进家庭,拓展家庭教育的时空,发掘学生家庭的教育资源,鼓励家长关心和参与教育孩子的各类探究活动,将学校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13篇

(一)家庭教育

1.家庭束缚与父母期望家庭束缚指的是父母在处理孩子的相关事务时对孩子自由选择度方面的限制程度。在问卷中,孩子的自由选择度由高到低分为四种情况。在处理相关事件中,“由孩子决定”说明孩子在家庭中所受的束缚最少;“双方商量,以孩子的意见为主”表明孩子所受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双方商量,以父母的意见为主”表明孩子所受的束缚相对较多;而“由父母决定”则说明孩子在家庭中所受的束缚最多,自由选择度最少。为了更好地了解父母的期望对孩子的家庭束缚程度是否有影响,本研究将父母的期望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发展型,即侧重于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有经济实力、有知识、有学问或者有能力的人;另一类为生活型,即侧重于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有兴趣爱好、有爱心或者普通而幸福的人。经过交互分析和卡方检验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他们对子女的束缚程度的差异显著(χ2=10.755,df=3,p=0.013<0.05)。父母的期望为发展型的,在子女相关事务的决策中给予的束缚会更大:“双方商量,以父母意见为主”和“父母决定”分别占到了67.58%和8.79%,而“由孩子决定”和“双方商量,以孩子意见为主”合起来才只有23.65%。相比之下,父母的期望为生活型的,“双方商量,以父母意见为主”和“父母决定”分别占到了52.87%和4.60%,而“由孩子决定”和“双方商量,以孩子意见为主”共占42.53%。相比之下,后者对子女能力方面的期望较低,希望子女过上幸福快乐、追求自我爱好的生活,因而对子女的束缚较小。

2.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但是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是否不同?本研究把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为了四种类型,即说教型、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说教型在问卷中对应的选项是“说教为主”,专制型对应的是“训斥为主”,民主型对应的是“民主、平等对话”,放任型对应的是“不太管,自由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在四种教育类型中,49.40%的父亲、46.30%的母亲为说教型,20.40%的父亲和19.60%的母亲为民主型,远高于其他两种类型所占的比重。在专制型中,父母所占的比例非常接近,差异不是很大。在民主型中,母亲所占的比例高于父亲4.80%。在放任型中,父亲所占的比例则高于母亲2.90%。关颖、刘春芬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同一类别的各种不同教育方式之间,还有其交叉性。从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父母亲在对小学生的教育方式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他们的共性表现在,说教型和民主型父母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专制型和放任型两种较为极端的教育方式所占的总体比重相对较小。

(二)小学生校外生活现状

1.小学生校外生活类型校外生活是与学校生活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包括了周末、节假日和放学后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对象以及其他相关的活动。为了更好的研究小学生的校外生活状况,笔者把小学生的校外生活类型分为了四大类:自学型,包括了做学校作业和看课外书;他人辅导型,包括了请家教辅导或上课外辅导班和做课外班老师安排的作业;娱乐型,包括了看电视、和小伙伴玩以及上网等;实践型包括做家务等。为了更好地形成对比关系,笔者在设计问卷的时候,把平日和周末休息日进行了必要的划分。自学型的小学生所占的比重无论是在平日还是在周末休息日都最大,而做学校作业又占据了自学型的绝大多数。他人辅导型和娱乐型的小学生在周一到周五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到了周末比例会有较大提高,其中他人辅导型的周末比平日提高了13.05%,娱乐型的周末比平日提高了16.81%。而实践型的小学生无论是在平日里还是周末休息日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小,都不到1%。王亚琼的统计结果表明,有将近80%小学生的闲暇生活被学业所累。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也与她有着相似的结论,小学生的校外生活还是以学习为主,即以自学型和他人辅导型为主。这表明小学生们的学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平日里,小学生看电视、上网、与小伙伴玩的时间少之又少。在周末休息日,学习的任务稍微有所下降,娱乐休息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起来。可能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校外做家务的比重都较少。

2.小学生校外生活满意度描述小学生对校外生活的满意度指的是小学生对自己校外生活良好的主观感受程度。基于276人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对校外生活快乐程度的描述大部分为快乐和非常快乐,分别占到了46.80%和29.20%;而一般的占18.70%,不快乐和非常不快乐的加起来仅仅为5.20%。综上所述,对校外生活快乐程度的统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小学生对自己目前的校外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希望学校和家庭能够继续保持;不过,依然有小部分小学生对自己的校外生活感到不快乐甚至非常不快乐,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和所在学校都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具体分析他们感到不快乐的原因,对症下药,争取给他们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对其校外生活的影响

(一)父母教育方式对小学生校外生活类型有显著影响小学生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小学生校外生活是否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将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如前所述,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将家庭教育方式分为父亲的教育方式和母亲的教育方式,并且都进一步分为说教型、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同时将校外生活限定为平日校外生活,并且都进一步分为自学型、他人辅导型、娱乐型和实践型。经过交互分析和卡方检验发现,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平日里校外生活类型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父亲的为χ2=32.834,df=15,p=0.005<0.05;母亲的为χ2=170.471,df=18,p=0.00<0.05)。父亲无论是哪种教育方式,他们的孩子在平日的校外生活都是以自学型为主,所占的比例都远超一半。父亲为说教型和放任型的,孩子为自学型的比例最大,分别为95.70%和96.67%;父亲为说教型的,孩子为他人辅导型和娱乐型的比例加起来不到5%,为实践型的比例为零;父亲为专制型的,孩子为他人辅导型的比例为零,为娱乐型的占到了12.20%;父亲为民主型的,孩子为自学型的比例相对略低一点,为实践型的比例为0,而为娱乐型的比例最大;父亲为放任型的,孩子为他人辅导型和实践型的比重都为零,为娱乐型的比例也仅有3.33%。母亲无论是哪种教育方式,他们的孩子在平日的校外生活都是以自学型为主,所占的比例都远超一半。母亲为说教型和放任型的,孩子为自学型的比例最大,分别为98.90%和93.75%。这点和父亲的教育方式类似。母亲为说教型的,孩子为他人辅导型和实践型的比例都为0,为娱乐型的有1.10%;母亲为专制型的,孩子为他人辅导型的比例为0,为娱乐型的占到了11.90%,为实践型的有2.40%;母亲为民主型的,孩子为自学型的比例相对略低一点,而为娱乐型的比例相对最大,为实践型的比重也为0;母亲为放任型的,孩子为他人辅导型与实践型的比例都为0,为娱乐型的比例有6.25%。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第一,总的说来,无论父母亲的教育方式如何,小学生在平日的娱乐时间比较少,这与小学生平日的学习任务重,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有关。第二,平日小学生都以自学型的校外生活类型为主。对于刚刚步入学习生涯的小学生来说,父母还是非常重视他们的学业。第三,即使父母对小学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平日孩子们做家务的时间都比较少,甚至不做家务。

(二)父母教育期望对小学生校外学习方式有显著影响如前文所述,本研究把父母的期望归为两大类,发展型和生活型。本研究在问卷的分析中将小学生校外的学习方式分为四种类型:看书看报型,即通过自己看书或者看报等方式来学习;父母辅导型,即在父母的细心辅导下完成自己的作业;他人辅导型,即通过家教或者课外辅导班的方式来学习;网络电视学习型,即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或者看电视来学习。

(三)母亲教育方式对小学生校外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校外生活的满意度是否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对问卷数据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经过方差分析发现,母亲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小学生校外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F=3.743,p=0.001<0.05),而父亲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小学生校外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小学生校外生活满意度量表(总分为5)显示,母亲的教育方式为专制型和民主型的,小学生对校外生活的满意度水平均值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分别为4.08和4.02。母亲的教育方式为说教型的,均值为3.96,排在第三。母亲的教育方式为放任型的,满意度最低,均值为3.05。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母亲教育方式为专制型的,小学生对校外生活的满意度最高。持专制型教育方式的母亲,在平时生活、校外娱乐、校外作业等方面对小学生的要求较为严格,能让小学生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正是母亲的重视和对其各方面的安排,使得他们的校外生活更加合理且令他们满意。而母亲教育方式为放任型的,由于感受不到母亲的关爱,虽然自由度较高,但满意度并不高。这给小学生家长的启示是,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校外生活的严格要求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满意度,特别是母亲的作用更为明显。

三、小结与讨论

第14篇

看完《小孩不笨》之后,心里颇有感触。感触之余,我想起了现代的家庭教育问题。

父母都认为,只要按照他们安排去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在小考、中考、高考中都能取得胜利,成为值得他们骄傲的“天才”,他们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其实,父母们有反思过吗?这种所谓的“天才培养模式”到底是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呢?

在《小孩不笨》这一影片中,我们都能很清楚地看到,父母一味要求孩子的高成绩,最后导致了成才被学校退学,学谦成了学校触犯校规的学生,这难道与家庭教育脱得了关系?

父母认为只有高成绩的孩子才算好孩子,只有高成绩的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因此,他们不允许孩子发展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爱好。在影片中,杰利作为演讲的主角,却邀请不了父母来听讲座,因为他的父母认为这是很不正经的事;在父亲节时,学谦用平时省下来的零钱去买了一刮须刀给父亲,却遭来了母亲的挨骂,不好好学习整天只知道乱花钱,成才因为华文考不好,被父亲知道却招来了一身痛打……久而久之,小孩不再敢把自己那些与学习无关的想法告诉父母,代沟逐渐扩大以到那种无法沟通的地步。然而,父母还过份自信,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一切都是对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鞭打教育似乎成了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孩不笨》中经常看到成才被父亲拳打脚踢,学谦时常被母亲指着鼻子骂。在现代生活中,更有狼爸虎妈的鲜明例子。试问,在打骂中成长的孩子,他们有何快乐可言?父母的暴力在他们的童年留下的阴影,是一所北大就能抹去的吗?

在《小孩不笨》的结局里,学谦的妈妈辞去了总编的职位,理由是要回家管教孩子,因为她意识到,她要时间去了解孩子,从中摸索出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我们从一出生就是个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个大写的人,而不是一台只会为成绩而学习考试的机器,童年时期的孩子是充满活力与想象力的,父母应该按孩子的兴趣,由孩子自由发展,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让孩子拥有享受快乐人生的权利。

第15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幼儿;幸福感

随着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接受教育年龄的提前,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幼儿的学前教育。各类幼小教育机构也发展迅速,但是在对幼儿展开一系列培养措施的过程中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学前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不应该仅由学校或者幼儿园进行教育,而是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实现高质量、高成效的幼儿学前教育,更能很好地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尤其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幼儿家庭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幼儿园和学校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因此,在幼儿阶段家庭教育不是辅助教育,而是一种关键的教育途径。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前幼儿的幸福感能够帮助幼儿快乐地成长,也能培养幼儿感受幸福的能力,因为对幼儿来说真正的幸福感以及快乐的童年是孩子未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些内在关键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着重培养学前幼儿的幸福感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尽管如此,现如今还有一些新闻报道和社会现象暴露出部分幼儿的学前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使幼儿成长过程中缺少幸福感,导致幼儿身心发展不健全或者幼儿过于片面地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要寻找正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家庭学前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培养幼儿的幸福感。

1学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不仅限于学校或者幼儿园,有些家长同样也在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中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是由于过度“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是否符合其年龄和心理,对幼儿进行了过量的学前教育。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竞争中能够占据优势给孩子报了过多补习班或者兴趣班,将孩子放置于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中,使孩子陷入循环往复枯燥的学习中,缺少适当的娱乐,让许多还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过早失去天真的一面,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小朋友,而是像一个没有精气神的大朋友。由于极度缺少幸福感,过早地成为学习机器,对孩子健全性格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1]。在忽视幼儿年龄需要以及心理状况下部分家长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强制对幼儿进行某项技能的学习训练,有些孩子没有学习某项技能的天赋或者兴趣,在父母的强迫下被迫进行学习,往往学习效果不佳。这样不仅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还会很大程度上忽视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让孩子的成长学习毫无幸福感而言,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2]。

2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前幼儿的幸福感

因为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导致很多孩子无法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幸福感的培养。许多幼儿在童年阶段很少体验到幸福感,要知道幼儿的童年生活是否幸福对幼儿往后在学习、生活上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真正爱孩子的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幸福感,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完美的性格。

2.1家长应该尊重孩子

受到传统老旧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在与自己的孩子相处时往往只是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感受。利用家长的制高点和权威性逼迫孩子接受他们的想法,在这些方面家长往往忽略了应该尊重孩子。尤其在幼儿阶段很多家长出于过度关爱剥夺了幼儿的选择权,长久的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在这种没有选择权的情况下幼儿极度缺乏幸福感,甚至在父母长久的强迫下失去了自主选择的观念和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2]。所以,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幼儿自身能得到的幸福感首先就是让家长有懂得尊重孩子的这种意识,尽可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共同商讨有关孩子的决定,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己的家庭地位,增加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存在感,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能够做出一定的判断。在这样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孩子在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决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决定事情、与父母共同讨论的幸福感,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决定的能力[3]。

2.2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在现代都市的生活中因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年轻父母为了家庭和生活频频奔波于工作的途中。由于在家中缺少玩伴,父母长期不在家,形成了孩子的童年相对以往来说比较孤独,这样一来孩子比较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更别提幸福感的养成[3]。因此,父母应该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成为孩子的玩伴,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以此更好地解决问题,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做出努力。

2.3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了很大的影响。家庭环境若温暖幸福,那么孩子的性格通常来说就会比较开朗。家庭环境事实上直接影响孩子性格和心理的成长,若父母经常性吵架,那么孩子不仅缺乏幸福感,性格上往往也会过于偏激,倾向于暴力或者孤僻等极端现象。如果父母在家中是相亲相爱的相处模式,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向友善、阳光等较好的方面发展[4]。2.4带领孩子开展户外活动家长与孩子相处不应该仅限于家庭,还应该在形式和场地上进行开拓。幼儿阶段的孩子都对自然和外界世界充满向往和好奇。为了提高孩子警惕性,也为了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家长应该常常带领孩子接触自然,开展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在户外家长与孩子一起快乐地玩耍,体验大自然的乐趣,这样一来便能最大限度加强孩子的幸福感,也能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户外互动进一步锻炼孩子的良好体质,让孩子在户外活动中体会到更多快乐,带领孩子了解自然,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3结语

总体来说,在家庭教育中强化培养幼儿幸福感的力度非常重要,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更是父母的应尽职责。培养孩子的幸福感有许多方式,但是每种方式都缺少不了父母的参与,父母对孩子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等各方面的养成都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尤其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观念和性格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模仿自己的父母,他们的幸福感基本上也来源于父母的感情与家庭环境的氛围影响。所以,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多培养孩子的幸福感,令孩子感受到幸福感的滋味。在家庭教育中增强幼儿幸福感,帮助、引导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幼儿形成健全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徐敏洁.幼儿的幸福感在“哪”[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259.

[2]石丽莉.家庭教育中怎样培养幼儿的幸福感[J].贵州教育,2011(21):18-20.

[3]丁春梅.幼儿成长中的家庭教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