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科技,体育,创新,发展
1我国科技体育的创新和发展现状
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的改善,当今社会的人们已不再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紧接着,物质上的需求已得到满足,人们更加关心的就是身体的健康。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开始注重体育锻炼。而体育科技更是为体育锻炼深入群众提供了科技支撑。除此之外,科学的健身理念和运动处方都是体育科技的结果。因此,体育科技需要全面深刻的创新和研究。如果要从科技创新的过程讲,我们不应响应先有科技成果再将再将创造出来的成果转型。而是应该注重实践,掌握需求,这需要我们注重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将成果的价值和有益于我们的部分展现出来。主要讲来,运动队和科研人员都是起很大作用的部分但前者是整个的主体。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科技创新的含义,体会运动队和与科研院所的有机内容结合起来将给与创新的力量。
2体育科技创新具有的特点
2.1体育科技创新具有实效性
虽说竞技体育主要是以竞赛的方式来完成的。但是,竞技体育的水平高低能够影响体育科技的发展。随着各种高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在竞技体育上的广泛应用,竞技体育比的是技术支撑的强弱。以及一流的训练方法和后勤保障。自从冬奥会的新时速滑道开始启用后,越来越显示出老式的用站立的形式起跑的技术的不完善之处,自身的重心开始向前移动,导致起跑的时候身体的稳定性不好,向前跑的冲力不够,而且易引起犯规行为。而通过专业的科技人员的改正和创新,一种新的起跑方式新鲜出炉了,那就是——蛙式起跑。蛙式起跑能够使身体向前弯曲的幅度缩小,降低身体的重心,从而增大了支撑的面积,与起跑时的水平分力和向前的速度,起到了增强稳定性和缩短起跑时间的效果。起跑的前五米、前十米和一百米的成绩也明显优于旧式的起跑方式。足疾跑的最开始应该使用蹬冰支点牢固的方法,这样能更好的提高效果。如今的实践告诉我们,刻苦的训练是不能满足运动员的,充分的体育科技支持和保障是不可避免的。另外,成功的举办现代化的高水平竞技也需要体育科技的支持。北京奥运会把“科技奥运”定为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也是科学技术与体育竞技结合的先河,足可体现科技是多么的重要。
2.2体育科技创新具有间歇性
在以前,运动的训练中往往会用持续时间长,强度非常高的训练为主体,得到的结果非常的不好,常常使受训练的人员受到很大的伤害,运动员需要很长时间的休息来修复受过的损伤,甚至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不适合于对训练成绩的提高。而用间歇性低氧训练的方法能够让全身经常存在于缺少氧气的环境,从而提高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增强肌体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氧气代谢的能力还有呼吸、循环系统适应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乳酸阈强度,运动员作力竭运动时也会明显轻松很多,经过时间的推移,经常经受这种特殊训练能感受到自身的代谢水平会有明显的变化,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提高有较大益处,使得运动员在对付各式各样的艰苦训练时游刃有余。
2.3体育科技创新具有科学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育竞技变成了无硝烟的战场,激烈的竞争开始对运动员的身体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身体素质必须好,所以选材变成了很重要的一环。好的身体素质能在今后的训练中做到更好。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体育竞技所需要的能力。以往会依据教练选材的经验以及运动员的体型能力。但是这些开始是优势的特点往往会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而成为限制他们成绩的绊脚石,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最普遍的问题,通常造成许多人才的流失和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些原因,科研人员也研制出了应对方法。譬如除开教练选材的经验,还可以通过仪器来选材,仪器可以帮助分析运动员的骨骼和血液的生化反应,从而判断哪些人更能在做运动员这方面有一番作为,帮助一些有体育梦想却不自信的人认清自己的潜能,还可以减少人员的浪费和损耗。
3现代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体育科技的涉及范围广泛,但是存在许多争议,但是可以为体育事业提供保障和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延续,现在的体坛已经成为了集民族、科技和商机一体化的新发展领域。体育对于现代人来说已不仅仅只是展现各国和地区的自身形象,还是运动员的一场展现力和美的视觉盛宴,又是各国展现自己最新的体育科技的T台。一个国家的实力都可以由体育科技展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着国家的社会文明发展程度。
3.1高端科技和运动训练
凭着每日的高强度体能训练,各个国家的运动员才能为全世界的观众展现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所以,相对于注重于改进体育用品和运动器械,人们更加倾向于开发出人们最大的运动潜能。现今,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训练,在不少的运动项目中将体能和精神的激发都达到了极限,胜负通常只是由微小的差距来评分,这充分地展现了体育科技的魅力。运动员现今更多地是依靠体育科技和科学家的智慧来代替以前靠强健肌肉和竞技状态来获得胜利。现在,运动员的潜力能够更好地展现和发掘。
3.2高端科技与教练员
随着科学化训练的日益深入,教练员是将体育科技成果介入运动训练的主要人物。教练员和科技人员都需要积极性和长期的合作与配合。通过长期的互相锻炼和默契培养,从而缓解以前不能解决的体育科研课题和运动训练实际不相融合的情况,使科技创新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
4促进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的方法分析
现今我国体育科技改革的阻碍是影响我国体育综合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的体育科技改革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真正形成将体育科技人才作为主体创新技术的一元体制;不能确立在体育创新中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不能平衡体育市场科技、经济和体育科技进步三者之间完美的互动关系。针对这些症状,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对于体育科技改革的发展而出的对策与措施:(1)根据市场的动向,加强体育科技的法律力度,使得法律制度更加完善。(2)将体育科技制度改革提上日程,将体育科技创新坚持到底,要将建立的进程加快,确定体育科研竞争的公平性。(3)要加大对体育科技经费的投入,使具有“造血功能”的某些机构初步形成。飞速发展的科技,快速进步的体育,都使当今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科技变成了进步体育的发动机,科技逐渐在体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现在的状况,专家们通过研究和分析,也提出了三点意见:(1)强调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掀起创新的风潮。(2)以体制改革作为突破点,讲好结合的问题先进一步解决。(3)加大体育科技的进步,更加全面地推进体育科技的步伐。(4)培养体育科技人才,创建创新型团队,吸纳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体育科技创新中去。将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好,创造积极的条件将国内外的人才都参加进去。(5)投入经费,建立更多的渠道,使投入体系更多元化。
我国的经济体系多种多样,但是体育产业俨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中流砥柱,因其发展特别的快速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用品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很低且技术含量不高,产业的标准化程度低。在当今的体育用品企业中,由国外品牌垄断高端体育用品,而我国的主要在中低档竞争,而其他方面也面临此问题。科技的落后成为了体育创新和体育产业的闭塞期,我国的体育产业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企业更加完善,抓住最好的市场。
【关键词】 新时期 体育科技 创新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体育科技也迅猛发展起来。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所以,先进许多国家都将焦点聚集在怎样发展科技、创新科技上,并且将发展科技创新科技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上。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从教育开始,从幼儿阶段就着手开始培养孩子的科技方面的能力,为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开发创造条件,提供优厚的待遇。在体育行业,现代的体育竞技不单单是身体素质的竞技,更是体育科学、体育素质的竞争。因此在体育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将科技融入其中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体育观念,在体育科技的创新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手段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探讨我国当前体育科技的创新特点,深入研究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与发展趋势,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对体育科技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
就体育科技的创新过程而言,人们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先对体育事业进行科技化创造,再对传统的体育模式进行转变。当然对体育科技进行创新性改革而缺少对体育运动队员的训练也是不行的,这样不能将客观的科技理论付诸于实践,其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难以实现体育科技的创新性发展,所以说运动运的实际操练与科技创新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作为领导者,应该看清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要想更好的发展体育事业,首先要认识到体育科技的创新的重要性,从而了解当前我国在体育领域的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在体育科技水平的创新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注重体育科技创造,却忽略了对运动员的基本体育技能的培养,这样很难实现体育事业的平稳发展。所以在体育发展过程中,要将体育科技创造与体育身体竞技的训练有效融合,使体育科技的创新性融入平时的训练中,才能实现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2 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特点
2.1 运动技能的实效性
在上一届的冬奥会上,由于使用了新式的滑雪轨道,滑雪运动员们在采用传统的站立式起跑姿势发生了许多漏洞。在新式的滑雪轨道上运动员很难做出身体向前倾斜的基本动作,起跑时,准备姿势难以稳定保持,运动队员稍有不慎就会犯规。为了避免以上事故的发生,体育科技人员对起跑的姿势方面进行了创新,也就是现在所使用的蛙式起跑。这种起跑姿势具有起跑倾斜度小的特点,并且在下蹲时使重心下降,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增加了稳定性,像青蛙起跳一样提高了起跑的冲力,增加了起跑的速度。通过这种体育科技方面的创新,不但吸收了新鲜的体育元素,还使运动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采用创新式起跑姿势,提高了滑雪过程中的实效性。
2.2 训练模式的间歇性
在我国的训练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训练强度大的、持续性时间长的训练模式。经过多年的调查总结发现,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所收到的成效并不明显,运动员自由控制的时间少,严重缺少休息时间,容易导致运动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使体力恢复的时间延长,难以实现运动员运动技能的提高。所以,在一部分运动项目中的训练过程中应该采用间歇性低氧方式进行操练。采用这种体育训练模式能够使整个身体适应低氧环境,增加耐缺氧性,这样刺激了有氧代谢酶,增强了有氧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适应性增强,提高了抗脂质过氧的作用,从而使肌体的氧代谢作用得到了提高;间歇性低氧练习还能够增加人体内的乳酸的强度,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的训练强度,延长人体在较高强度训练的时间,使运动员的身体代谢能力加强,增强了运动员的体魄,对体育技能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采用的训练方式也是有所差异的。
2.3 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传统的体育训练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体育的竞争不仅仅是身体技能的竞争,运动员也要全面发展,在练习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也要对运动员的体育素质高度重视,因此对运动员的选材上也要有较高的要求。在传统对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按照教练多年的教学经验,绝大数多教练都会首先对运动员的身体体形和体育方面的技能进行考核挑选,择优录取。但是这样的挑选队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果只是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作为唯一的标准,运动员只具有较强的体育技能,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严重下降,这样运动员的唯一优势从此不复存在,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难于上青天。如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材,运动员在具备高超的从事专项所必备的专项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完备的体育科技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优秀的运动智能。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采用正确的科学手段进行训练,从而促进运动员肌肉的生长,增强体魄。即使在年老体衰的时候,有过运动经验的运动员仍然能对一些新的运动参与者进行有效指导,也可以为体育科技的创新性发展出谋划策,为体育事业未来的腾飞做贡献。
3 分析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国际性的体育论坛经历了上百年来的建设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政治、科技、文化、民族集一身的具有社会商业性质的领域。现代的竞技体育不光是为了展示各个国家形象、地区的民族文化风貌,还能够使运动员通过竞技比赛来体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形成一种新式的体育科技竞争局面。
3.1 高科技与运动训练
在高水平的体育比赛中上,各国的运动员的精湛表现都会为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当我们看到他们精彩的表现时,很难想到他们背后的故事。没有付出必然不会有回报,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运动员们几百次、几千次甚至上万次的重复,可想而知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之中花费了多少精力和时间。为了改善这种现状,训练中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体育运动器材提高训练效率,缩短训练时间。因为现代竞技体育比赛,运动员不仅仅比的是基本的运动技能,更是体育高科技训练的训练水平的竞争。近年来,在训练或者比赛过程中,许多运动员在身体方面和精神方面都达到了极限,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胜败就在千钧一发之间,仅仅只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取得成功是很难办到的。所以,现代训练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将体育科技融入体育竞技当中,对体育科技进行积极创新,依靠科技来成就体育比赛,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让体育科技人员正确指导运动员运用“技术大脑”攀登竞技体育的巅峰。
3.2 高科技与教练员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的方法绝大多数都是传统体能方面的训练。为了使国际体育与世界接轨,体育的竞技要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教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运动员进行正确指导。在此之前,由于教练受传统运动训练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体育科技的创新方面能力较弱,所以要加强对教练科技方面的技术培养,充分利用科技人员的科技能力,培养科技人员与体育教练配合能力,在各项目队伍中设置科研教练、体能教练等专职职位,转变原有的运动训练模式,让高科技在运动训练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体现更高的价值。
4 新时期实现我国体育科技自主创新的措施
4.1 加强体育科技的原始创新
近年来,国际上因为发明创造、调查研发和一些科技创新而获得诺贝尔等大奖的人往往都生活在发达的国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与那些发达国家在科技水平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水平方面已经有了相当雄厚的科学技术基础,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体育事业应该借助国际之间的科技竞争这一发展机遇,同时应该加大力度对体验与科技自主创新的投资。在原始创作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基础研发和实施研发环节,它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谈起我国体育,举世盛名必属于兵乓球。我国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在此方面教练始终秉承“扬弃”理念,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进行创新,从而使乒乓技术领先于世界。在发达国家,由于科技在人们的生活中覆盖范围广泛,所以研发创造的几率较大。在体育科技的创新方面,尤其是在创新的原始著作方面取得了较高成就,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整体的体育科技创造水平也会明显超前。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教育抓起,从幼儿起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深入贯彻科技兴邦的战略方针。
4.2 加强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由于科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覆盖率较小,所以想要全面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要想使我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之间的差距,首先要加强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集成创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自主创新的内容之一。所谓的集成创新就是将散乱无序的单项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归类和总结,研发出一种新式的科技产品或者具有领先科技水平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体育科技方面实施运用集成创新的主要目的是考虑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原始创造过程中运用这种体育科技集成创新,可以有效的减少创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巨额投资,大大缩短创作的时间。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始终保持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观点,我国的科技水平取得重大进步指日可待。
我国的体育科学技术与国际接轨,首先要进行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虽然我国仅仅只是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水平方面无法与发达国家抗衡,但是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在许多方面仍然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在我国,拥有自己独立的科学理论,具有自己的技术人员和运动训练模式。在实施运用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策略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加快体育科技面向国际现代化的步伐,实施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是体育高体育创新效率必须的过程。集成创新能够有效的推动体育科学事业的发展。
4.3 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这里所说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在创新是指在我国现有体育科技水平的基础之上,引入国际先进的、科学的体育科学技术,将其进行剖析理解,吸收有益的部分,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再次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体育产品、训练方法和先进器材。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要创造出有价值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方法、器材才是创造的最终目的,所以再此过程中避免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情况发生。引进先进的、科学的体育科学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与集成创造以及原始创新相比较,它具有较低的要求,并且所需的时间周期较短,是提高我国自身的体育科技水平,有效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体育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起来。要想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基础,全面贯彻科技兴邦的政策,加强对体育科研的投入,注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从小抓起,开发学生体育科技的创造能力,为祖国未来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06.01.09.
[2]田文秀,冯连世.体育科技创新与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关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825-827.
[3]何培森,丛湖平.我国体育科技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22-24.
[4]刘忠秋,刘文等.对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54):4-10.
【关键词】高校 创新力 科技 现状 发展
一、引言
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就是高校师生的整体创造力。积极利用高校内的各项教育资源创造新的技术与成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研发创新型技术、成果的重任。我国大部分科技研究人员都工作于高校,产生于高校,高校是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地。明确高校的创新优势,认清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前景,才能让高校的教育作用呈现出来。
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无论是创新性论文还是创新性科技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问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成果不佳,主要受以下几点原因影响。
(一)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优
目前,社会上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聘难两大问题,两大问题同时出现证明高层次人才数量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有问题。高端人才的流失,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的配置。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只有极少部分留学之后选择回国,回国发展的高端人才数量更少。高校中缺少关于创新的高端科技人才,会影响高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质量。除了人力资源,我国高校的科技研究设备配置也存在一些问题。教育条件的改善,让大部分高校都有充足且先进的科学仪器,但部分高校没有正确使用科技创新仪器,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二)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有待优化
在传统科研理念的影响下,SCI核心论文是评价科研人才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在这一标准的要求下,很多高校的科研人员过于重视短期科研利益,希望在短时间内写出核心论文,以此获得个人级别调整与工资待遇提高的福利,也就是说,科研创新成果与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相关。在错误的引导下,很多高校科研人员将写论文与发论文视为科研的重要部分,没有关注科研项目本身的意义。学术氛围过于浮躁,科研人员的思想急功近利,影响了高校的科研创新氛围。
(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向不符合市场需求
高校,是为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的阵地。然而,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尽密切,使得其无法正确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无法通过校内的教育与科研工作来满足企业的需求。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过于盲目。像英国剑桥大学就建立了工业联络办公室,时刻了解企业的需求,并为校内师生的科研创新成果寻找市场。只有符合市场的需求,才能让高校的科技创新实践具有价值。
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的深度远远不及社会的实际需求。积极转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观念,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相关制度,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保障护航,才能取得更为丰富的成果。
(一)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逐渐合理化
对高校内的科技建设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做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的第一步。与科技创设能力建设相关人力、物力与财力得到合理配置,才能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让高校师生更加便利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首先,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人力资源来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科研队伍,是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高校应当积极提高优化科技创新工作者的个人待遇,以此来留住与吸引优秀人才。给优秀科技创新工作者外出留学与学习的机会,通过培养高端人才来提高校内科技创新人才的质量。高校学生有高端引导者,其在校的科技创新思维才会更加开放。其次,高校要给予科技创新工作足够的财力与物力支持。积极采购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引导师生利用最新技术开拓新的技术,开拓新的领域。
(二)高校科研创新成果考核逐渐完善化
科研创新成果考核机制的完善,对于高校科研创新氛围的和谐化与学术化十分关键。高校管理者要意识到科研成果学术价值的分析,不能只关注科研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少论文,绝不能将核心论文的发表视为科研者级别调整与工资上调的唯一标准。高校应当关注科研创新项目本身的价值以及科研人员在这一项目上的付出,以科研成果最终的社会效益以及学术价值去评价与考核科研人员,促进高校学术氛围的成熟化。
(三)高校科技创新实践逐渐市场化
在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贴合市场需求开展科技创新,有利于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各大高校应当借鉴教育发达国家高校的科研创新经验,建立一个专门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以此为桥梁加强高校科研创新成果与社会市场需求的联系。这一机构的工作者要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进行分析,为其寻找能够发挥价值的企业与领域,寻求科技创新合作。科技创新实践的市场化,能够给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供更多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高校,是科技创新力的集合地,各大高校应当认清自身在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中所处的地位,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正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不足之处,本着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发展助力的原则明确科技创新发展的理念,创新方法,才能让高校与社会共同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1]张秋华,李铁范.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现状分析与评述[J].考试周刊,2014(98):152-154.
[2]杨思洛,韩瑞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1-6.
1.发展成效一是构建科技金融工作体系。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求的新型科技金融体系。江苏省科技厅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已与20多家省内金融机构、10多家境内外金融投资机构建立工作联系。二是推动科技信贷持续增长。江苏发挥省科技信贷增长风险补偿奖励专项资金、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带动作用,引导市、县建立相应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和奖励资金。2011年,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为科技企业发放贷款近7亿元,比2011年增长35%。全省科技企业贷款超过4500亿元。三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江苏省辖市和省级以上高新园区全部建有创业投资机构。全省创投机构超过300家,管理资金规模达650亿元。加快科技企业上市步伐,2011年全省新上市43家企业,60%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创业板新增上市的18家企业全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是积极探索新型科技金融组织建设。2011年江苏新批准筹建26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全省累计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达32家,注册资金近100亿元,累计为820多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超过70亿元,实现省辖市和省级以上高新区两个“全覆盖”。五是推进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江苏省60%以上高新园区发行了科技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额度显著增加,苏南5个省辖市全部开展了相关业务。科技保险稳步推进,无锡市、苏州高新区科技保险试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超1.6亿元,为科技企业提供700多亿元风险保障。六是广泛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江苏省鼓励支持各地开展科技金融专题对接活动,全省13个省辖市及苏南80%县(市)每年都举办各类创业投资、银企对接活动。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已开通试运行,已入库科技型企业1.7万余家、金融及创投机构400多家。
2.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不够明显。许多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很难获取相应的支持。大部分投资项目和资金被投入处于扩张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以获取高额利润,无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从而弱化了政府科技引导资金在推动成果产业化方面的杠杆效应。二是科技金融专业人才缺乏。科技金融的特殊性使得从业人员必须既要懂创新又要深谙金融之道,而江苏具有创新敏锐嗅觉的专业化资本运作人才非常缺乏,当前各地开展的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科技投融资等业务面临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拥有金融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科技金融渠道单一。江苏金融机构、投融资机构当前在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不完备、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下,对科技创新的支持热情不够,政府在科技金融活动中大多扮演“拉郎配”的角色,科技金融市场化体系尚未完全构建,导致科技对金融的需求与供给难以形成无缝对接。
二、江苏省科技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菱花集团下辖菱花股份、梁山菱花、正大菱花、菱花味之素、菱花凯鲜、菱花农科、菱花肥业等十余家公司,业务涉及科技研发、生态工业、现代农业、商业贸易、能源供应、房地产、金融等领域;产品拓展到调味品、氨基酸、生物制品、绿色有机食品、有机肥料、生物饲料、电汽能源七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与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味之素、泰国正大等国际生物巨头实施合作,在科技、市场、品牌、循环经济、食品安全等领域引领行业发展。
菱花集团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氨基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业设计中心为平台,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重点节能奖励项目及省、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0多项,申请专利100多项,授权50多项,参与制定1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推动了中国生物发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菱花”牌味精先后被授予“人民大会堂宴会专用味精”、“中国名牌产品”、国内味精行业首家“绿色食品”,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S0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犹太、伊斯兰等国际认证,面粉、大米通过绿色认证,“菱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2009年10月以来,菱花集团积极响应济宁市委、市政府“退城进园、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号召,遵循国家政策,顺应市场需求,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施工农商大循环,拉长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工农商大循环”的发展之路,构建了“以名牌大市场为龙头,以工农业自然循环为特色”的工农商循环经济体系,成为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循环经济新模式。
科技带动生产,助推行业进步,促成工农商循环发展
菱花集团坚持自主创新与产学研联合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内率先推行味精清洁生产、大宗发酵产品的绿色制造等高新技术,推动了发酵行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引进开发微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将工业废水、废料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饲料,发展了现代工业和有机农业,促成了工农商循环发展。同时形成了工农业自然循环和工农业生态循环的新常态,形成“农业种植一生物发酵一生物副产品(有机肥料、蛋白饲料)一农业种植、养殖”的封闭式循环经济产业链。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一产品一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一产品一废物一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秉承此理念,菱花生态工业园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做高水平园区、做科技含量第一、做循环经济先进”的退城进园“三原则”,采用并集成菱花集团自主研发或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淀粉无废化技术、高产酸优质菌株、新型发酵工艺、发酵液浓缩、连续等电、味精转晶工艺、大型发酵装置等行业最先进工艺技术、大型化设备、自动化操作,主要设备包括玉米浸泡罐、糖化罐、发酵罐、等电罐、结晶罐、自动包装线、空压机、肥料生产设备等。
废水全闭路循环利用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发酵降温水、冷凝水、生产洗涤水(包括锅炉用水)等进行统筹集成,采取“清污分流、阶梯利用、科学治理”的方法,形成了“以用为主、以治为辅”的全过程污染预防、完整的清洁生产理念和技术路线,中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吨味精新鲜水用量大幅度下降,现已降至10.2吨,远低于国家味精工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盹产品取水量≤55吨的标准。企业每年节约水资源1332万吨。同时,充分利用水中的热能,做到了节水与节能的有机统一。
通过自主研发、推广应用淀粉无废化生产、有机肥生产及制备等专利技术,做到了玉米原料的吃干榨净。生产1吨味精,可从废水中回收胚芽、蛋白粉、菌体虿白、有机肥、复混肥等副产品2.58吨,玉米全粒综合利用率高达99.9%,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三到五个百分点。每年水中捞财1.28亿元,年循环经济效益达到2.6亿元,同时拉长了工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种、养、加、观”一体化发展。
二次能源阶梯利用
通过研发、推广味精精制二次蒸汽回收利用方法、味精生产过程中蒸汽烘干余热的回收利用方法、味精浓缩结晶二次蒸汽余热制冷回用方法等专利技术,实现了余热综合利用,能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国内味精行业吨产品蒸汽消耗平均12吨,菱花实际汽耗8吨;年节汽29.6万吨,创效5328万元。如发酵降温水一部分通过热电厂水处理系统供锅炉使用,一部分通过蒸汽喷射制冷技术,将温度降到18℃左右,取代地下水回用于发酵生产,做到了节能与节水的统一。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1国际科技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
1951年以来,美国硅谷在斯坦福研究园基础上大获成功,促使世界范围内各国竞相效仿,建设高效的科技园区成为国家或地区构筑科技创新体系的普遍做法。科学园(Science Park)或孵化器成为一种国际现象。2003年,美国大学研究园协会报告指出,美国己经有123个以大学为基础的科学园;英国科学园协会指出,英国拥有46个科学园;亚洲地区方而,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启动建设筑波科学城,率先开始科学园建设;亚洲地区目前己经拥有200多个科学园。综合比较世界各国科技园区建设的实践,国际上主要呈现出以下4类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1. 1市场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市场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是指以企业为载体的市场在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是科技园区建设的投资主体,企业自然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该建设模式的典型案例是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和世界微电子之乡的硅谷区和波士顿128公路高技术区。
市场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大获成功,其原因在于:一方而,该区域聚集了大量而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如波士顿128号公路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条件、发达的教育支撑;另一方而,市场为充分利用创新资源提供了根本驱动力。例如,商业市场环境是硅谷科技园建设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些具体成功因素是:①建立成熟、有利企业发展的游戏规则;②各种知识的高度集中、互相交叉、流动;③拥有高质量、流动性很强的专业人士队伍; ④Ⅵ注重结果的奖励机制;⑤对承担相对较高风险给予奖励并且容忍、理解失败;⑥开放的商业环境;⑦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界的良性互动;⑧企业、政府、非赢利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⑨高质量的生活环境;⑩非常专业化的商业服务配套环境等。
1.2政府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政府主导科技园区建设模式是指从科技园区初创到建成的过程中,政府始终主导科技园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是科技园区建设既是投资主体,也是园区的管理主体。政府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的优势在于:园区建设速度快、建设过程易于规划、控制;政府为科技园区建设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环境和政策支持。但是,这类模式的缺点在于政府行政色彩浓厚,计划性较强,削弱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创新创业精神;虽然容易积聚科技创新资源,但是利用和发挥科技创新资源的效率不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依赖性强,影响科技园区长期可持续发展。
该建设模式的典型案例是日本筑波科学城。筑波科学城是由中央政府投资建设,以基础科研为主,是一个科研机构的聚集地。如果从投入与产出角度来讲,筑波科学城本身效益并不明显。筑波科学城作为一个高水平、高密集的优势群体,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科技产业化效果。政府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创业方而存在先天的动力不足。
1. 3大学、科研机构主导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由大学、科研机构主导科技园区建设活动也是国际科技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之一。政府对此类大学科技园也起到辅助和支持作用。这种模式依托大学、科研机构坚实的科技创新条件,具有建设高效科技园区的人才和技术集聚优势。由于大学、科研机构重点关注的是教学和科研,这类发展模式的制约因素是市场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的组织边界制约了市场和价值信息的传导。只要有适当的政策支持和激励,大学、科研机构主导的科技园区往往具有强有力的创新创业能力。
该建设模式的典型案例是英国剑桥科学园和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英国剑桥现象基本上是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初始条件与美国硅谷几近相同,影响剑桥科学园高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次为:员工和经营管理人员具有吸引力的地方环境,剑桥地区的信誉和名望,与地方上创新性人才、思想和技术的非正式接触,地方研究人员的质量,靠近伦敦,可获得地方的研究人员以及政府优惠政策。
1. 4政、产、学、研协同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协同型科技园区建设模式是指科技园区采取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协同建设和管理模式。科技园区由相对独立的专门基金会管理,基金会则由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代表组成理事会。基金会负责管理和指导科技园区的建设和规划,对园区内各单位内部事务无权干预。该建设模式的典型案例是美国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和台湾新竹工业园。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建设成功经验是:①三所主要研究大学的存在是三角研究园建立和发展的关键;②政府、大学和工业企业之间的密切协同合作;③地区气候良好、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新竹科技园区建设成功因素是:①政府政策支持;②大学与研究机构不仅为园区企业提供联合创新项目和人力资源培育,还衍生出不少创新企业参与园区建设润。这种政、产、学、研协同型建设模式一方而利用政府力量弥补了企业从事高风险科技创新活动起步不足的缺陷,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良性的起步环境;另一方而,协同建设和管理也避免了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多干预,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
2国际科技园区建设模式的比较分析
2. 1集聚创新资源是科技园区建设模式的共同点
首先,在占有科技创新要素方而,无论主要通过市场力量还是政府力量,国际上主要科技园区都集聚了相当丰富的创新资源,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在整合科技创新要素方而,国际上主要科技园区都通过利用市场或政府手段,建立了复合的科技创新要素和资源体系。尤其是国际上成功的科技园区,不仅整合了产学研要素,还嵌入了金(金融)、创(创业)等要素。再次,在利用科技创新要素方而,国际上主要科技园区将园区科技创新资源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
2.2驱动科技创新的主体、方式和机制是科技园区建设模式的主要差异点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化石能源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的相互融合,这会是生态文明创新工程中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在自身文明的发展中,利用自然界的力量和资源创造,并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为生产和生活创造了各种便利。但科学技术在帮助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也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经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反思的结果,但生态文明的建设仍然不能离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1生态环境问题
科学技术主要体现在帮助人提升劳动能力、改善劳动工具,它是人类与自然的纽带,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间接或是直接的影响,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目前,全球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且这种破坏已远远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虽然人类采用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但随着资源、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有关世界资源的报告显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增长。比如,对木材的需求从1961年以来已增长了64%,谷类食物的消费量增加了1倍多,肉类的消费量增加了2倍以上,农产品中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3倍多。此外,全球对有色重金属的需求在逐年增长。化石能源的开采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们对该类能源的使用使全球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全球能源消耗量将持续增长,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将不断增加。以2000年为基准,2010年的碳排量增长了76%,2020年的碳排量将增长36%.此外,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对大气、河流、森林、海洋等众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当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与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是紧密相关的。人类工业文明主要基于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其观念是基本一致的,忽视了自然环境的多样化,未与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关系,进而导致科学技术间接对生态文明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人类不断膨胀的消费观、人类主义中心论的提出以及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也间接加剧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生态文明工程应遵守的原则
基于对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改变科技发展的方向、及时开展生态文明工程、避免环境的恶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制订相应的环境工程、科技创新的战略性目标。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单一的、表面的。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必须实现环境工程具有科学、系统的指导思想的目标,并重视生命周期,建立和形成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的环境工程科学体系。对于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要遵循针对性原则,确立环境保护的工作重心,优先解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研究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重点项目给予重视。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在人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分析该环节是否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最终能否形成完整的工程技术系统、防止出现污染转移现象、避免出现一项防治污染技术的诞生是建立在其他污染环节之上的情况。此外,环境工程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要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治理污染的具体措施。
3环境工程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
地球系统工程是随着地球系统产生的学科之一,其重点是在运用和研发创新工程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索和改造。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环境,比如,目前我国的极端天气频繁发生,造成部分地区严重缺水,生态环境在气候的变化下变得更加脆弱,沿海地区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因此,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研发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科技创新内容。此外,地球上不仅生存着人类,还包括很多植物和动物,生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生物物种的不断灭绝已成为国际社会观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此可见,人类必须停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4结束语
环境工程和科技创新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保证。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坚持生态文明的科技观念、减缓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已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孟伟,傅泽强.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01).
[2]邱向军.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12).
关键词: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04
0引言
当今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型,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技平台建设是进行科技活动的物质和信息保障,在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科技资源进行优化与重组,是科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科技创新竞争的一个新的焦点。因此,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和水平较高的科技平台,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强有力的重要力量。
1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内涵及网络构成体系
1.1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内涵
“平台”一词所表达的基本含义是一种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体系,它不仅包括硬件,而且包括软件,是硬件和软件的有机集成,而科技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科技创新驱动平台是集成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资源的支撑体系,它包括物质与信息系统以及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于平台建设与运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作为上层建筑的平台的制度体系,是平台的内核,是平台赖以存在的灵魂;作为依托的外在表现形式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是整个大平台的物理基础;作为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体系,是平台能够正常发挥效能的有力保证。该科技创新驱动平台要面向自主创新,不仅注重产业共性的或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而且注重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并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1.2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网络构成体系
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构成是指平台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按照《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本文认为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主要包括四大体系,即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产业平台及服务平台。具体可以参见下图1:
在D1中,研究开发平台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等,尤其是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它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主要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平台,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图书文献资源和科技网络五个方面的共享平台,构建面向社会开放的资源开放服务平台,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以资源共享机制引导资源共建,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产业化平台是成果扩散的关键,包括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产业基地等,当创新资源进入研发平台后,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其流向能产生最大收益的行为主体,产生创新成果,而创新成果只有进入产业化平台后才能够通过该平台实现技术产品化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机构、创业融资机构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平台。这四种平台通过信息流、创新流、服务流等虚拟要素进行连接,相互作用,循环流动,相互间组成了一个创新网络体系。
2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的抉择
“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或标准形式,同样“发展模式”可以是指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所呈现的发展态势或典型规律、经验等。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学或发展经济学,可以把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归为三大类,即:均衡发展模式、点极发展模式和点轴发展模式。
2.1三种模式比较分析
均衡发展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实现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四大类平台的地区分布均衡和产业分布均衡。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由政府主导,经济基础发达、科技基础雄厚的地区采用,主要适用于发达地域的省份或地区。在这个模式中,政府是各方资源的整合者和协调者,并且有潜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的发展。政府作为均衡发展模式的主体,并不能否认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地位和作用,只不过是各种参与者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这种模式中,管理创新,即环境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创新是推动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点极发展模式最早由佩鲁提出,由于它强大的应用性,在实践中得到较大发展,它强调的是把产业部门集中且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成为增长极,一个增长极一旦形成,就会吸引大量的生产要素,日益发展壮大,使其周围区域成为极化区域,当这些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同时增长极已发展到足够强大时,会向周围区域发展,通过乘数效应,最终影响整个区域各类平台的发展。可见点极发展模式的关键是选好“点”,由“点”带“面”,最终壮大各类平台的发展,可以选择区域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作为“点”,以此“点”带动各类平台的发展,然后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点轴发展模式是点极发展模式的延伸,先是塑造若干个“点”,然后把各个“点”相连成为“轴”,而多个点轴的交织使得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不断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模式中,若干经济中心首先发展为“增长极”,这些“增长极”之间互相联结,就会形成多种类型纵横交织的平台密集区或发展带,也即“发展轴”,正是这种纵横交错的点轴交织使得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不断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进一步驱动创新扩散,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种模式的对比分析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绝不能厚此薄彼。均衡发展平台适合经济雄厚和科技条件成熟的区域,可以优先考虑发展前沿高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各类平台;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点极发展模式适合经济科技较为落后的区域,该模式的关键点是在于“增长极”的选择和确定,可以考虑科技基础较好的产业或地区作为突破点,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增长极”,从而通过平台的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点轴发展模式,起初注重经济体的聚集,可以考虑以经济中心带或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为发展轴,通过重点轴线的开发,渐进扩散,同时也注重发展轴中“增长极”的培育,待高级别的点轴成熟后再向其他地区或城市扩散,进而带动较多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2.2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选择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地选择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必须遵循一定的选择原则,最基本的包括经济性原则,也就是说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的选取要结合地区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实际以及该模式对该区域科技水平及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贡献程度而定;同时还要遵循技术匹配原则,也就是说区域利用内部和外部科技资源开展创新的能力的程度如何,若选择模式与能力不匹配,则该模式不可取。
在两个基本原则指导下,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时可以考虑以下思路:
一是确定本区域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因为不同的发展模式所涉及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要求不同,必然要求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经验。就我国而言,东部经济发达,科技实力雄厚,可以采取均衡发展模式;中部地区涵盖省份较多,可以在各个省份建立自己的“点”科技平台,在把各省的“点”串成“轴”,最终形成省际的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也就是走点轴发展模式的道路,西部相对而言,经济科技较为落后,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时可以考虑点极发展模式,由“点”带“面”来发展西部的科技创新网络平台。
二是科技创新网络平台特色化。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差异化,特色不同,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也就不同。在选择不同的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时,就要围绕区域特点及产业优势来确定自己的科技创新特色平台,也就是利用区域的资源或产业优势、区域特色条件,扬长避短,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的快速发展。通过塑造科技创新特色平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
三是“点”的塑造。从区域经济角度看,“点”是重点区位;从产业角度看是主导产业;从企业角度看,是龙头企业。不管怎样,这些“点”应成为科技创新网络平台的“增长极”。不同的区域经济或产业状况不一,在选择“点”时应结合区域具体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择大中型企业和高技术产业作为“点”,但如果该地中小企业众多,则可以选择适合中小企业的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作为主导产业,然后通过“点”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的发展。
3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政策建议
3.1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具备完整的决策权,能够享受收益,也能够承担科技创新的风险。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企业也要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企业参与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机制,避免出现“搭便车”、观望等现象,可以考虑采取各项激励措施推动企业积极参与,企业通过平台建设,获取合作关系和信任,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企业才能有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平台建设。
3.2政府要积极协调,I造良好参与环境
政府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发展中起到协调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加之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发展所要求的开放性、共享性,政府务必把各类平台进行协调,使科技创新驱动平台成为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聚集的场所。同时,政府也是服务部门,必须提供相应的协调服务,科学规划和政策制度保障,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中介机构等部门的合作。此外,政府也应该提供相应的政策激励。通过财政、税收、土地、信贷等优惠政策,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产权制度的变革来激励各方参与技术入股、人员入股、科技成果分配等方法达到发展平台的目的。
3.3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作为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不能脱离企业和市场进行纯理论研究,要结合企业需要合作创新,也利于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另一方面,作为企业,通过与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获得了前沿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指导,把企业的资金等资源与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相结合,才能获取创新的最快速度和最大收益。
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应起到推动作用,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其次,产学研合作应注重多样化,不能仅仅限于技术合作,也可以是人才、资本等多要素的合作,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技术联盟、共建研发中心、委托开发、项目招标、共建实体等。当然,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应结合实际,寻求最佳的组织形式,使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在相应的组织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协作网络体系,推动创新平台产生的创新知识或技术尽快实施商业化应用。
3.4培育中介,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作为联结产学研技术需求方和技术供给方的机构,是子平台之间互动合作的桥梁。应以技术交易、技术咨询评估、人才与信息服务为重点,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实现科技中介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它主要包括科技果数据库、技术需求库的建立,技术交易中心的建设,吸引相关的知产权、人才交流、金融、法律仲裁等配套机构进驻,此外,还有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推动发展网上技术服务和网上技术市场的发展等,把现实和虚拟市场相结合,全方位提供服务。当然,还要重点强化其服务能力,使其成为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信息扩散和信息对接的重要窗口。
4结论
科技创新驱动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实力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平台主要由四大平台构成,即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产业平台及服务平台。这些平台相互作用,互通有无,在长期合作中,逐渐地形成了网络体系。但这种体系,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模式进行发展。本文提出了均衡发展模式、点极发展模式和点轴发展模式以供借鉴,但在选择时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并要有一定的选择思路,才能够选择到正确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才会日益发展壮大,才能够强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此外,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撑,包括政府、企业、产学研和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庆.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
[2]王彰奇.地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设计与模式构想[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3]孙庆,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
[4]张琼妮.网络环境下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模式与机制及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5]王雪.区域科技共享平台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关键词: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模式
0引言
当今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型,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技平台建设是进行科技活动的物质和信息保障,在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科技资源进行优化与重组,是科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科技创新竞争的一个新的焦点.因此,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和水平较高的科技平台,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强有力的重要力量.
1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内涵及网络构成体系
1.1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内涵
“平台”一词所表达的基本含义是一种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体系,它不仅包括硬件,而且包括软件,是硬件和软件的有机集成,而科技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科技创新驱动平台是集成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资源的支撑体系,它包括物质与信息系统以及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于平台建设与运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作为上层建筑的平台的制度体系,是平台的内核,是平台赖以存在的灵魂;作为依托的外在表现形式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是整个大平台的物理基础;作为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体系,是平台能够正常发挥效能的有力保证.该科技创新驱动平台要面向自主创新,不仅注重产业共性的或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而且注重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并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1.2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网络构成体系科技创新驱动
平台的构成是指平台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按照?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本文认为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主要包括四大体系,即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产业平台及服务平台.具体可以参见下图1:
在图1中,研究开发平台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等,尤其是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它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主要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平台,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图书文献资源和科技网络五个方面的共享平台,构建面向社会开放的资源开放服务平台,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以资源共享机制引导资源共建,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产业化平台是成果扩散的关键,包括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产业基地等,当创新资源进入研发平台后,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其流向能产生最大收益的行为主体,产生创新成果,而创新成果只有进入产业化平台后才能够通过该平台实现技术产品化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机构、创业融资机构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平台.这四种平台通过信息流、创新流、服务流等虚拟要素进行连接,相互作用,循环流动,相互间组成了一个创新网络体系.
2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的抉择
“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或标准形式,同样“发展模式”可以是指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所呈现的发展态势或典型规律、经验等.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学或发展经济学,可以把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归为三大类,即:均衡发展模式、点极发展模式和点轴发展模式.
2.1三种模式比较分析均衡发展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实现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四大类平台的地区分布均衡和产业分布均衡.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由政府主导,经济基础发达、科技基础雄厚的地区采用,主要适用于发达地域的省份或地区.在这个模式中,政府是各方资源的整合者和协调者,并且有潜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的发展.政府作为均衡发展模式的主体,并不能否认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地位和作用,只不过是各种参与者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这种模式中,管理创新,即环境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创新是推动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动力.点极发展模式最早由佩鲁提出,由于它强大的应用性,在实践中得到较大发展,它强调的是把产业部门集中且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成为增长极,一个增长极一旦形成,就会吸引大量的生产要素,日益发展壮大,使其周围区域成为极化区域,当这些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同时增长极已发展到足够强大时,会向周围区域发展,通过乘数效应,最终影响整个区域各类平台的发展.可见点极发展模式的关键是选好“点”,由“点”带“面”,最终壮大各类平台的发展,可以选择区域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作为“点”,以此“点”带动各类平台的发展,然后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点轴发展模式是点极发展模式的延伸,先是塑造若干个“点”,然后把各个“点”相连成为“轴”,而多个点轴的交织使得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不断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模式中,若干经济中心首先发展为“增长极”,这些“增长极”之间互相联结,就会形成多种类型纵横交织的平台密集区或发展带,也即“发展轴”,正是这种纵横交错的点轴交织使得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不断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进一步驱动创新扩散,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三种模式的对比分析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绝不能厚此薄彼.均衡发展平台适合经济雄厚和科技条件成熟的区域,可以优先考虑发展前沿高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各类平台;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点极发展模式适合经济科技较为落后的区域,该模式的关键点是在于“增长极”的选择和确定,可以考虑科技基础较好的产业或地区作为突破点,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增长极”,从而通过平台的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点轴发展模式,起初注重经济体的聚集,可以考虑以经济中心带或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为发展轴,通过重点轴线的开发,渐进扩散,同时也注重发展轴中“增长极”的培育,待高级别的点轴成熟后再向其他地区或城市扩散,进而带动较多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2.2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选择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地选择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必须遵循一定的选择原则,最基本的包括经济性原则,也就是说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的选取要结合地区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实际以及该模式对该区域科技水平及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贡献程度而定;同时还要遵循技术匹配原则,也就是说区域利用内部和外部科技资源开展创新的能力的程度如何,若选择模式与能力不匹配,则该模式不可取.在两个基本原则指导下,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时可以考虑以下思路:一是确定本区域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因为不同的发展模式所涉及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要求不同,必然要求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经验.就我国而言,东部经济发达,科技实力雄厚,可以采取均衡发展模式;中部地区涵盖省份较多,可以在各个省份建立自己的“点”科技平台,在把各省的“点”串成“轴”,最终形成省际的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也就是走点轴发展模式的道路,西部相对而言,经济科技较为落后,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时可以考虑点极发展模式,由“点”带“面”来发展西部的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二是科技创新网络平台特色化.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差异化,特色不同,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也就不同.在选择不同的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时,就要围绕区域特点及产业优势来确定自己的科技创新特色平台,也就是利用区域的资源或产业优势、区域特色条件,扬长避短,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的快速发展.通过塑造科技创新特色平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三是“点”的塑造.从区域经济角度看,“点”是重点区位;从产业角度看是主导产业;从企业角度看,是龙头企业.不管怎样,这些“点”应成为科技创新网络平台的“增长极”.不同的区域经济或产业状况不一,在选择“点”时应结合区域具体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择大中型企业和高技术产业作为“点”,但如果该地中小企业众多,则可以选择适合中小企业的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作为主导产业,然后通过“点”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的发展.
3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政策建议
3.1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具备完整的决策权,能够享受收益,也能够承担科技创新的风险.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企业也要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企业参与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机制,避免出现“搭便车”、观望等现象,可以考虑采取各项激励措施推动企业积极参与,企业通过平台建设,获取合作关系和信任,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企业才能有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平台建设.
3.2政府要积极协调,营造良好参与环境
政府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发展中起到协调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加之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发展所要求的开放性、共享性,政府务必把各类平台进行协调,使科技创新驱动平台成为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聚集的场所.同时,政府也是服务部门,必须提供相应的协调服务,科学规划和政策制度保障,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中介机构等部门的合作.此外,政府也应该提供相应的政策激励.通过财政、税收、土地、信贷等优惠政策,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产权制度的变革来激励各方参与技术入股、人员入股、科技成果分配等方法达到发展平台的目的.
3.3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作为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不能脱离企业和市场进行纯理论研究,要结合企业需要合作创新,也利于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另一方面,作为企业,通过与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获得了前沿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指导,把企业的资金等资源与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相结合,才能获取创新的最快速度和最大收益.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应起到推动作用,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其次,产学研合作应注重多样化,不能仅仅限于技术合作,也可以是人才、资本等多要素的合作,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技术联盟、共建研发中心、委托开发、项目招标、共建实体等.当然,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应结合实际,寻求最佳的组织形式,使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在相应的组织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协作网络体系,推动创新平台产生的创新知识或技术尽快实施商业化应用.
3.4培育中介,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作为联结产学研技术需求方和技术供给方的机构,是子平台之间互动合作的桥梁.应以技术交易、技术咨询评估、人才与信息服务为重点,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实现科技中介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它主要包括科技果数据库、技术需求库的建立,技术交易中心的建设,吸引相关的知产权、人才交流、金融、法律仲裁等配套机构进驻,此外,还有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推动发展网上技术服务和网上技术市场的发展等,把现实和虚拟市场相结合,全方位提供服务.当然,还要重点强化其服务能力,使其成为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信息扩散和信息对接的重要窗口.
4结论
科技创新驱动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实力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平台主要由四大平台构成,即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产业平台及服务平台.这些平台相互作用,互通有无,在长期合作中,逐渐地形成了网络体系.但这种体系,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模式进行发展.本文提出了均衡发展模式、点极发展模式和点轴发展模式以供借鉴,但在选择时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并要有一定的选择思路,才能够选择到正确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才会日益发展壮大,才能够强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此外,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撑,包括政府、企业、产学研和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庆.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
[2]王彰奇.地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设计与模式构想[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3]孙庆,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
[4]张琼妮.网络环境下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模式与机制及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5]王雪.区域科技共享平台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6]JohnsonJL,SohiRS.Thedevelopmentofinterfirmpartneringcompetence:platformforlearning,learningactivitiesandconseGquencesoflearning[J].JournalofBsinessRsearchue,2003,(56):757G766.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放缓至7%左右。同时,面临着传统产业竞争、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因而,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路。而学校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站在高中生角度,分析各个院校科技创新问题。然后,由学校的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本文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转变
在当前资源约束、环境约束、能源约束的条件下,如若缺乏创新支撑,将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应结合现有文献鲜少有对学校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用的详细讨论特点,从高中生角度入手,探索学校科技创新途径,最终更好地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培养现代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一、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
就目前现况来看,影响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学科分布角度来看,多学科交叉中新思想的产生,就意味着于原有研究方法上突破某学科已有范式。因而,更有利于我们产生创新的灵感。但由于目前高中院校学科的划分更为细致,即每个学科基础知识范围过窄,从而阻碍了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同时,使得我们的思维模式固化且知识面单一;
第二,从激励制度角度来看,如若在高中院校科研创新活动发展过程中,采取物质与精神相结合,且兼顾奖励合理性的激励方法,可充分挖掘我们学生的潜力,提高我们创新业绩。同时,使高中院校科技创新向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前进;
第三,从支持服务环境角度来看,由于目前学校创新发展涉及到了多个政府机构,而每个政府机构均以各自利益为中心,且存有推诿责任、管理方式冲突等行为,影响到了学校科技创新与发展。同时,限制了我们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养成。
二、加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一)加强产学研结合
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我们创新能力,应注重加强产学研结合。即鼓励学校与地方政府机构建立合同协作关系。然后,成立联合研究中心且设置科研基金,就此让学校高中生真正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工作中,发挥自身创新意识,提出科技创新的建设性意见。例如,江苏省南通中学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高中生在校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即与地方政府建立协作,设立了科研基金。同时,于2017年1月8日,在江苏省南通中学一会议室,举办了首届望岳科技创新奖学金颁奖活动,在活动举办过程中邀请了学生处和部分班主任参与到其中,就此通过该项奖学金的设置,使得该学校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氛围有所加强。如,基于该项奖学金设置的基础上,吴钰宸提出了云智能自行车码表设计思想,王徐D提出了用手势控制音乐的思想,即进一步实现了对在校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发展的帮扶。
(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在学校创新活动组织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驱动作用。同时,提升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应落实高中生创业能力培养工作。即首先,在高中生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打通相似学科间的界限,以跨学科的方式,增强课程内容综合性,且经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立,培养我们自身的创业技能,最终让我们主动参与到区域产业发展活动中,由学校科技创新活动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次,为了更好地锻炼我们科技创新意识,也应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增设“才斋讲堂”等活动内容,且通过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实践经验与课堂活动进行融合,继而促使我们更好的形成创新思维。
(三)加强创新条件建设
学校科技创新有利于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科技创新作用,应向学校科技创新领域发展投入大量资金,继而为学校分配实验室、仪器仪表、资料信息等Y源配置,并注重构建资源共享机制,让我们在良好的科技资源配置环境中,积极参与到科技研究活动中,增加创新研究成果。此外,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组织过程中,也应树立良好的新型人才培养意识。即邀请客座教授和社会各界高层人员向本校高中生介绍科技创新研究知识,培养我们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而后,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中,施展才华。
三、结语
综上可知,基于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迫在眉睫。而由于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组织过程中,应站在我们学生的角度,优化学校科技创新组织项目。即从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加强创新条件建设等层面入手,让学生在科技创新领域得以发展。
提起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几年前还鲜有人知。如今,在全国多个省份,院士专家工作站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芯片”,不仅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掌握领先核心技术,更在帮助企业集聚、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当地经济转型升级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通过请院士专家“授业”、拜院士专家为师等,大批企业技术骨干和优秀学子“进站留学”,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院士合作推进企业科技创新
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12月,是一家集设计、制作、安装于一体的大型钢结构上市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早在2001年,东南网架与浙江大学董石麟院士团队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承接了河南省鸭河口电厂干煤棚网壳工程。该工程是当时亚洲跨度最大的三心圆柱面干煤棚网壳结构,跨度大,施工难度大。东南网架与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董石麟院士、罗尧治教授等一起寻找解决办法,通过深入研究,东南网架与浙江大学合作创新出“折叠展开式”整体提升施工技术,并成功应用于鸭河口电厂干煤棚网壳工程。目前,通过“FRP-混凝土-钢双臂管柱的静力及抗震性能研究”、“预张拉结构索内力精确控制技术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的联合公关,双方建立了更紧密的技术合作。
2013年1月,董石麟院士对公司预开发的钢结构桥梁,从市场分析,到目前国内外钢结构桥梁制作加工、施工等技术水平等给予了大力指导,为东南网架承接钢结构桥梁工程奠定了基础。同时和贵州大学马克俭院士团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脱硫石膏墙体大开间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是东南网架和马克俭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的一个课题。该项技术将“工业固体废渣资源化”,每平方米建筑石膏用量约为0.22立方米。按照我国每年由磷转化的磷石膏和火电厂排烟脱硫后转化的脱硫石每年可利用工业废渣建造节能小高层钢结构住宅5.4亿平方米,按每户100平方米计算,可解决540万户住房问题,节约粘土资源1.176亿立方米,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院士进企点将、企业研发人员“进站留学”,在合作研发、联合培养中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培养了企业留得住的研发人才。2013年,在院士工作站的联合培养下,企业共有48人晋升助理工程师,32人晋升为中级工程师,有5人晋升高级工程师,同时,新引进博士2人,硕士15人,为企业科研团队实力的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下足功夫,进一步提高东南网架核心竞争力。
多方位入手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只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受益企业中的一家。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科协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委三大主线发展战略,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据统计,全区共建立了15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6家获省级认定,2014年4月底又完成了3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工作,建站数量居杭州市第一、省级站居全省各区(县、市)第一。把握助推转型升级主线以产业导向择优建站
结合萧山实际,以助推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需求为导向,在汽车制造业、先进制造装备业、纺织业、先进规模农业上进行择优建站,合理布局。
据统计,目前萧山区已完成申报建站的18家建站单位中: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化工业5家;特色农业4家;汽车制造业3家;纺织、钢结构和生物医疗各2家。特别是浙江中科领航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科协海智示范项目落户临江高新区着手产业化,该项目最近又入选浙江省第二批“装备电子(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企业”。以公司董事长金星为首的海外技术团队,主要从事车身智能控制系统及相关芯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整体解决方案。另外还有万向集团公司、浙江亚太机电有限公司等,不少都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国家级实验室,处于行业引领地位。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政策引导鼓励建站
在杭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和萧山区区委组织部人才办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萧山区先后于2011年和2014年率先在杭州市出台《萧山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和《萧山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工作站资金扶持政策。加大了资助力度,实现了对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配套资助,对建成国家级工作站,区累计配套资助不少于100万,有效调动建站单位积极性。
以技术研发为重心项目合作创新建站
主要通过项目合作方式,与院士专家团队解决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从而提升企业在行业领域中领先水平。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期间:开发新产品73个,申请专利134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已申报立项的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0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部级14个等科技项目;已获得部级以上科技大奖15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部级12个;完成项目科技水平达到国际先进6项、国内领先8项、国内先进3项。
如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一能量回馈式电动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研究与开发。再如银宇控股公司通过与院士团队合作,先后研发了用于高速列车、军工和航天航空等尖端领域铝合金焊接材料等。
培养企业技术团队以人才引进培育建站
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平台,通过引进人才来培育本土技术创新团队,从而提升企业技术研发队伍发展壮大。合作期间企业配套团队人员技术职称晋级有196人,其中晋级高级23人,直接引进院士团队成员进企业工作6人。
明确考核办法以动态管理规范建站
Regional Economy:An Example of Suzhou
孙杰① SUN Jie;刘洪久② LIU Hong-jiu
(①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南京 210042;②常熟理工学院,苏州 215500)
(①Jiangsu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Nanjing 210042,China;
②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uzhou 215500,China)
摘要: 论文从科研事业研究机构、地区整体科技状况和大中型企业科技状况三个方面选取了12项指标代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并且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和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影响区域GDP产出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为区域科技人员的数量和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费用。
Abstract: Twelve factors are selected from institutes of science & technology, reg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nditions and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nditions. And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nomic output and the factors. Empir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quantity of regional researchers and R&D investment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the main and positive factors to drive economy.
关键词: 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实证分析;政策研究
Key words: innov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regional economy;empirical analysis;polic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161-02
作者简介:孙杰(1961-),女,江苏南京人,毕业于江苏省委党校,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0 引言
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1]。探讨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可为地方政府制定科技创新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Hsu等认为政府应解决促进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2]。Bye等发现在开放的经济体中,由国际贸易带来的知识对国内创新的作用超过自身研发的投入[3]。Trippl认为一个区域创新系统包括创新机构、教育机构、技术中介组织和区域内的企业[4]。国内学者唐德祥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和固定资本投资、劳动投入、科技创新投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5]。陈世海根据经济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耦合关系和区域经济结构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结构导向型区域创新体系[6]。张斌等采用同样的数据,利用Translog函数,发现技术转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大于R&D投入的作用并且可以加强R&D投入的效果[7]。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了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从系统的角度评价科技创新能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较少。
1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着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从投入产出的角度选择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1。
2 构建模型和实证分析
为了定量研究科技创新影响因素与经济产出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b0+b1X1+b2X2+…+b12X12 (1)
其中,b0为常数项,b1,b2,…,bn为回归系数,Y为因变量,X1,X2,…,X12为自变量。
将归一化后数据代入SPSS软件,采用逐步回归,可得模型的回归系数。输出结果见表2所示。
根据标,回归方程为:
Y′=0.021+0.529X10′+0.441X6′ (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初步建立之后,还需要对模型进行各项检验分析,以确定模型是否合理。
2.1 经济学意义检验
从指标选取上看,逻辑上应当所有的指标都对产业经济的产出起正向驱动作用,而实证模型符合要求。
2.2 统计检验
①拟合优度检验。根据表3的数据可知:R2和调整R2均接近于1,所以模型在整体上拟合较好。
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当P值?燮0.05时,|F|?叟F0.025,即我们应认为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通过表4可知:P=sig=0.000,则回归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
③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由表2可知,两个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概率sig都大于显著水平5%。因此,它们与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2.3 计量经济学检验
①自相关检验。根据表3,由于DW=2.164,其值接近于2,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理论,通常当DW的值在2左右时,无需查表,可直接认为模型不存在序列的自相性。
②异方差检验。回归方程的各影响因素与残差的等级相关系数rs和P值见表5和表6。
根据表5可知对于X6’,有rs=-0.068且P=0.803,则可认为残差绝对值|ei|与自变量X6′不显著相关,故不存在异方差;同理,根据表6可知对于X10′,有rs=0.076且P=0.778,则可认为残差绝对值|ei|与自变量X10′不显著相关,同样不存在异方差。因此,可认为模型通过异方差检验。
③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仅有16年的数据,样本容量小于300个,X6′和X10′的方差扩大因子VIF大于10,所以影响因素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但由于其对预测效果影响有限,所以不做进一步检验。
综合以上分析和检验,我们可以认为模型具有有效性和稳定性。
3 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两个因素对GDP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公式(2)对公式(3)进行反归一化。
Y=-11.6652+0.001532X10+0.005381X6 (3)
由公式(3),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费用每增加10000元,GDP的增加值为153200元,地区科技人员的数量每增加1人,GDP的增加值为538100元。简单推断,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应当优先增加科技人员的数量,其次是增加企业的研发费用。但我们根据前述的分析,由于存在多重共线性,实际上人员的增加导致费用也将增加。因此,对于GDP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费用。
参考文献:
[1]Adams M. Sustainable packaging is a brand loyalty issue for Australians[J]. FOOD AUSTRALIA, 2009, 61(12): 514.
[2]Hsu G J Y, Lin Y H, Wei Z Y. Competition policy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an era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J].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08, 21(8): 826-832.
[3]Bye B, Faehn T, Grunfeld L A. Growth and Innovation Policy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Should You Stimulate Domestic R&D or Exports?[J]. B E Journal of Economic Analysis & Policy, 2011, 11(1).
[4]Trippl M. DEVELOPING CROSS-BORDER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KEY FACTORS AND CHALLENGES[J]. 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 2010, 101(2): 150-160.
[5]唐德祥,孟卫东,许雄奇.科技创新投入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基于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的经验证据(1978-2005)[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4):579-587.
一、统一认识,明确一切为教学服务的装备理念
做事总要有个为什么?装备工作为什么?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但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怎样的回答,我想“为教育教学服务”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是会得到一致认同的答案。
回答了这个问题,实际也就明确了我们装备工作的主线和根本任务――为教育教学服务。找到工作主线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把这个工作理念,从上至下,逐一传导、灌输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中,逐步统一认识,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使装备工作产出最大效益。
基于上面的认识,顺义装备部始终坚持“人本理念”,清晰地认识到:装备的干部教师队伍是推进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是装备工作发展的命脉与基础。为此,我们不断探索建立提高技术装备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为此,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专业性学习、培训活动,从组织上保障他们的再学习再进修的机会,使学校装备人员进一步掌握了管理的原则、过程,熟悉了工作标准及评价体系等理论知识;同时实行装备后勤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进而加速大家业务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更新,增强大家搞好新时期装备工作的本领,逐步构建了一支懂教育、懂技术、懂装备、懂管理,事务型和理论型相结合的教育装备队伍。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扎实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校舍、设备投入的逐年增加,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进一步加强
中小学资产管理,逐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规范我区教育资产的管理工作,装备部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1.坚持开展资产评估检查工作,及时了解、指导、监督基层资产管理工作。每年装备部都组成20人的评估检查小组,本着“服务基层、查找不足、针对指导、规范管理”的指导思想,历时一周对全区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与实验教学等工作进行评估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学校各类资产管理账目和资产管理软件的使用情况;办公设备实际使用、库房闲置与维修报废等情况;图书管理与开发利用情况;实验仪器使用与实验室管理情况;音乐、美术、体育器材的保管与使用情况等。通过检查组深入细致筛查,帮助基层学校查找到了涉及资产管理和实验教学方面的种种不同问题。在此基础上,检查人员现场一对一的对学校主管教师进行了指导,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大大提升了培训与指导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对规范我区中小学资产管理与实验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严把资产报废处置关。近两年由于学校购置了大量先进教学设备,特别是办公家具,学生课桌椅和现代教育设备,所以报废设备较多。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我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出台了《顺义区教育系统固定资产处置管理规定》《固定资产报废标准》《学校资产增减操作流程》《规范出入库手续管理工作意见》《撤并校固定资产处置工作意见》等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几年来,资产管理室先后接到报废申请11160余次,内容涉及教学仪器、设备、办公家具、电器设备、车辆、房屋等各类资产。我们依照相关制度,办理固定资产处置审批手续,严格审查各学校设备的使用状况,对设备老化无维修价值的给予报废;维修后仍可以使用的决不报废,做到物尽其用,节约资源。
3.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我们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以推广应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为契机,全面提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系统》的升级使用培训工作。
4.规范软件数据统计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保障。我们使用《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学校现有资产情况,按照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规定每年定期上报数据。为保障各学校上报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反复的检查、汇总、分析,为初中校建设达标、小学规范化达标提供了参考。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年度设备立项采购情况,测算学校的实际尚需,为上级领导部门提供学校资产现有情况、学校达标尚需情况数据,保障领导的科学决策。
5.严格做好教学设备验收工作,从源头确保采购设备质量。在验收过程中,积极联系各有关单位,请专家及其业内人士协助严把验收的质量关,对不合格的设备,坚决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签署合格证,否则要求其退换设备或另行采购。尽量做到让使用的老师满意,让学校满意。同时要求供应商作好售后服务工作,最大限度方便于基层学校的使用。
通过几年来资产软件应用、管理员培训、评估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区各学校对固定资产工作的认识逐年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资产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趋于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深入调研,科学配给,与时俱进地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装备部门,要与时俱进,及时跟上教育发展步伐,多深入基层调研,多倾听一线教师意见,秉承“科学服务”的装备理念,在研究的基础上搞装备,及时对陈旧的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切实使我们配备的教学设备与教育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最大程度满足教育教学一线师生的教学需求。
几年来,在政府采购法的基础上,结合我们教育系统采购工作,为进一步规范系统内采购操作管理,我们制定出了《顺义区教委系统基层单位设备采购流程》,确保依法依规实施采购活动。经统计,近3年,装备部共提出大小立项申请300余次,为全区中小学采购各类教育教学设备,共计600余万件(套),采购资金总额近3亿元。通过我们工作的开展,有效改善了我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四、强化服务与指导,逐步实现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几年来,我部在顺义区教委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做好中小学校实验教学仪器的配备、更新、管理和使用及培训工作。先后完成了以下工作:
1.组织中小学实验教学中心之成员,对《中小学实验教学评估方案》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完成了《中小学实验教学评估方案》的修改。
2.聘请部分中小学的优秀实验教师和我部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实验教学评估小组,对全区中小学的实验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估指导。为我区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2011年8月,北京市政府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签约共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搭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平台,针对凝聚首都科技智力资源的体制机制、“科技北京”发展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咨询,为促进首都科学发展提供战略决策支撑,一年多来取得阶段性进展。《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2》以及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就是首都科技发展研究院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建立比较指标体系,为首都科技创新“画像”,实行动态跟踪评估,分析影响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重大战略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政策建议。
纵向比较指标体系主要运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历史分析,连续监测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数据,跟踪北京科技创新发展动态,总体评价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变化和特征,主要由三个层次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共4个,二级指标共14个,三级指标共62个。
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05年以来,无论是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方面,还是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方面,北京的科技创新指数整体均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其中创新服务和创新环境方面的指标上升态势尤为突出。经过加权合成,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得分从2005年的基准分60分,增长到2010年的81.59分,年均增长4.32分,表明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横向比较指标体系主要采用对标分析法,选取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和评估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横向比较指标体系主要由两个层次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共3个,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收益;二级指标共13个,主要包括专利数、科技公司指数、科技园区、金融公司指数、文化公司指数、政府公共治理指数、跨国公司联系度、自由度指数、互联网服务器、大学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增长和地均GDP。
从测算结果来看,北京在10个城市中排名第五,得分为56.39,整体处于创新发展水平的中间,与发达地区的世界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领先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城市,其中专利数、科技公司指数、科技园区三项创新能力单项指标排名第三,而在创新收益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北京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发展区间,需要把握战略机遇,学习先进,努力赶超,在更高层面建设创新型城市,进而形成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科技创新竞争优势。
摘要:高校科技查新工作正面临从狭义科技查新向广义科技查
>> 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与价值分析 大学的协同创新发展 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科技查新工作 优化师资管理机制改革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建议 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协同创新的原生型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高校协同创新工作路径初探 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协同创新工作探究 校际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基于区域产业视角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规划 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制度瓶颈及突破 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发展探讨 新时期创新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对策研究 科技查新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产教对接——工业园区与高职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快递多主体协同创新发展研究 试论科技查新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科技协同创新 促进地方高校科研工作内涵发展 我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趋势研判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郑菲,陈朝晖,王学勤,等.中国科学院查新检索联合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0(7):96-100.
[5]郑瑞珍,洪凡.构建与拓展区域科技查新联合体[J].情报探索,2010(4):30-32.
[6]杨守文,季淑娟,王婷.BALIS学科化联合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探索与展望[J].图书馆学研究,2011(3):78-81.
[7]2011年浙江省科技查新咨询协会全体会员大会在金华召开[EB/OL].[2015-03-16].http://.cn/dynamic/news/2725-2011.
[8]王建专,王有志,梅伟.江苏大学图书馆:走出深闺开创蓝海[EB/OL].[2015-03-16].http:///html/dv_453183998.aspx.
[9]周红炜.通过校地协同创新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情报信息服务平台之实践:以惠州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7):112-116.
[10]刘颖,黄传惠.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J].图书情报知识,2010(1):52-59.
[11]冯君.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服务新思路[J].江苏科技信息,2009(12):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