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压病的防治范文

高血压病的防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血压病的防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血压病的防治

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预防;治疗

1 高血压病的概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目前我国认定(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

2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高血压病的发病病理是多因素的,动脉压不仅决定于血管阻力,也决定于输出量,心脏也参与某些高血压的发病;血管的僵硬程度与血管的充盈程度均是决定血压的因素。无论在正常血压或高血压情况下,植物神经系统也促进血压的调节,而这个调节机制是复杂的。影响血压的任何环节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都会引起血压升高。目前有多种学说:

2.1 精神原学说

认为机体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引起反复的精神紧张和创伤,导致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周围阻力增高,因而导致血压升高。

2.2 神经原学说

认为周围小动脉是植物神经系统调节血压的反射弧的靶器官,当此反射弧出现异常情况,可使靶器官(周围小动脉)痉挛而致血压升高。

2.3 内分泌学说

认为肾上腺髓质激素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周围小动脉收缩 。

3 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症状及对应原因

高血压病一般起病缓慢,患者早期常无症状,早期的时候只是在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血压会急速升高,情绪正常之后血压也恢复正常,长此以往,逐渐变为高血压。

前期症状,有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耳鸣、失眠、肢体麻木、夜尿增多、乏力等症状。

头晕和头痛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脑部症状表现,患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沉闷不适,原因是长期的高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经常头晕会降低工作效率,无法集中注意力,反应迟钝,尤其以近期记忆力衰减为甚。头痛部位多在后脑也可在两侧太阳穴,血压升高使头部血管反射性强烈收缩所致,当血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出现头痛剧烈、恶心、呕吐等症。严重时伴有神志不清、抽搐的症状。

眩晕,在女性患者中较为普遍,一般情况下突然蹲下或起立时会有这种感觉;此外,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耳鸣症状也时有发生。这些症状不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的,而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胸闷心悸气短,胸闷心悸反代表患者心脏已经受到高血压影响,致使心脏负担加重,因此会导致上述症状发生。除此之外因为患者脑神经功能紊乱,一般会引发心烦意乱,易怒,失眠等。

肢体麻木或者身体其他部位的麻木,乃至半身不遂是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以及肢体肌肉供血不足而导致。

4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和治疗

(1)适量运动,最好是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2)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多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身心舒畅可稳定血压。

(3 )经常测量血压,现在有电子血压计,简单方便好用,正常血压(收缩压

(4) 高血压患者的疗法

4.1 负离子治疗

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彼此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老化病变的红细胞电子被抢夺,带正电荷,因为正负相吸、因而红细胞凝聚成团。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使其恢复正常,负负相斥进而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提高。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经常到空气清新的森林、绿化带或者瀑布海边等地方(负离子多)去运动是负离子疗法。

4.2 中医治疗

中医史上早有“足浴治病”的记载。多到铺有卵石的地面去踩踩。(相当于按摩)。

4.3 非药物疗法

高血压患者利用医疗器械进行自我养生保健至关重要,尤其是降压护腕的减压效果尤为显著。

4.4 食疗

(1)降低摄入热量。此法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鼓励患者多吃复合糖类食物,例如淀粉、玉米、燕麦等,促进肠道排泄,降低胆固醇;减少单糖的摄入量,避免引起血脂过高。

(2)降低脂肪摄入量。日常三餐中应限制动物脂肪的吸取,烹饪时,首选植物油。有选择的多吃鱼类,尤其是海鱼不仅能够促使胆固醇氧化进而达到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并且能够抑制血栓的产生,有效防止中风对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有着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3)蛋白质的合理摄入。现代医学认为,除非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外,没有必要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高血压患者宜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取1克蛋白质

(4) 膳食宜清淡。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建议多摄取钾、钙丰富并且钠低的食物,如土豆、芋头、海带、莴笋、冬瓜、西瓜之类,由于钾盐不仅能促使胆固醇排泄,提高血管韧性,有效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富含钙质的食物有奶类、芝麻、虾皮、绿色果蔬等,可达到有效保护心血管作用。含镁丰富的食品中的镁盐可使血管舒张进而降低血压。

(5)常食绿色果蔬,可加速心肌代谢,降低胆固醇,抑制高血压患者病情恶化。

(6)避免烟酒,吸烟和大量饮酒加重高血压。日常生活中以茶为饮品,除预防和改善高血压外还能调节人体机理平衡,清热解毒,消炎抗菌,软化血管,这类中草药茶主要有罗布麻、枸杞子、、槐花、决明子、蕃楸草、箐橡草等。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防治;社区管理对策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是引起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其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何有效控制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社区卫生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因素,临床医师应该认真分析分析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想出对高血压病的预防措施,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早期预防、保健能力。在对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高到重要的层次,并且将社区老年人的高血压病的管理融入到平时自己的工作中。

1 高血压病发生的的主要危险因素

引起高血压病的病因有很多,临床上主要见于以下几种: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不当引起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等,另外长期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因素、大量长期的吸烟酗酒都容易患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类心脑血管病,而且是心脑血管病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一般高血压病患者轻者会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所以,高血压病现在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重大的、社会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社区医生对高血压的防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对高血压病实施有效的干预手段是防治高血压的第一步

2.1 干预范围

根据流行病学方法,将社区高血压患者以“预防为主”实施有效干预,主要干预范围是辖区内所有居民。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危险分层。主要目的是将患者进行高血压危险等级进行划分,依据是患者血压水平和患者的现存的危险因素。(2)制定治疗方案。按危险分层把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级,分别为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根据分级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对应的全面治疗方案,要求患者按时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测血压以及其他检测项目和各种危险因素[1]。(3)敦促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按时对小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一定的药物治疗和戒烟戒酒等生活方式改善治疗,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

2.2 宣传教育政策

在社区对社员通过刊物、板报、折页、讲座等宣传形式,让患者明白过量摄入食盐和动物内脏,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密切相关;让患者明白高血压的发生与家族史、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有关;知道戒烟、限酒、防止和控制肥胖,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经常参加有氧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2]。让病人及家属了解高血压、认识高血压,让治疗高血压的误区显示出来,使患者走出这些误区,比如说,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新药优于老药、当血压稳定到正常后就自行停药等[3]。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让高血压病人及家属学会自己测量血压,自己监测自己的血压高峰期,在临床对血压的动态监测中发现正常人血压一般有两个峰值,一个在清晨,一个在午后。教育患者在对自己血压动态监测时需要考虑血压的峰值。通过动态监测后,来决定用药的种类、用药时间以及用药的量。定时吃药,动态检测,以期用最少的药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2.3 新患高血压患者的筛查与监测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种方法检出新患的高血压患者:(1)在社区医院实习门诊登记制度,首诊时务必测量血压,登记高血压患者。(2)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记录,对社区居民定时筛查,年龄段主要在35岁以上的社区人员行血压筛查。(3)积极开展家庭访视和社区服务,定期检查,追踪观察,提高患者对卫生人员的指导信心。

3 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

3.1 合理应用的降压药物

在临床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过程中,一般需要服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来有效控制血压,有文献证实,小剂量联合应用不同种类降压药物比单用较大剂量的某一种药物降压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所以,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日常病情中十分普遍。指导患者合理地联合用药,但合并用药时所用的药物种数不宜过多,过多则可能有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

3.2 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1)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因为不同患者的高血压的病因、合并症、病程及其严重程度不同,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性别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恰当的降压药物[4]。(2)在治疗高血压初期,一般应从小剂量、单一用药开始降压,然后逐渐增加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单一用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应及早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及时选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现象;(3)坚持长期服药、终生服药的原则,有些患者血压反复,无法正常按时服药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长效降压药的使用可以将患者的血压长期控制,病人只需一天或几天服药一次,这样有利于坚持服药,是临床医生应该建议患者的工作。

4 结语

社区工作中应加强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搞好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患者排忧解难,达到治疗控制高血压的目的,尽可能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国良.高血压病综合康复治疗的近况[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5):473-475.

[2]马克敏.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对患者血压控制状况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4(12):10-82.

第3篇

【摘要】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关键,可以说没有社区防治谈不上根本控制高血压。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

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

一 管理与分组

1 管理入户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录入电脑,对社区全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人群进行干预和动态管理。

2 按高血压危险分层 根据高血压患者分级,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危险分层。[2](1)高血压诊断标准 1993年3月WHO提出诊断高血压新标准:成人高血压≥18.67/12KPa[140/90mmHg],正常成人血压:<18.67/12KPa。(2)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并无绝对标准,多根据项目要求而定。一般说凡具有下列一项危险因素者,均可列为高危人群,并应作为筛检重点对象: 父母双方或或一方有高血压病史者; 体重指数≥25或体重(kg)>1.1×(身高(CM)-105)的超重肥胖者,包括少年儿童; 摄盐量≥10g/d者; 饮高度白酒≥100g/d,且饮酒≥4次/周者; 血压值偏高:SOP17.33―18.53kPa和/或DBP11.33―11.87kPa者; 吸烟量≥20支/d,超过一年者; 经常接触噪声、紧张度高、情绪不稳定者; 连续口服避孕药物一年以上者; 少运动者。对前6项的高危人群应作重点健康教育对象。高血压社区控制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控制危险因素和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虽然血压越高患心、脑、肾并发症危险越高,但从人群血压分布曲线看重度高血压患者只占总人数的一小部分。轻中度高血压者的比例占人群的大部分,虽然他们患并发症的危险相对较小,但患病的绝对数最大。因此,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一般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所谓“高危人群策略”就是从人群中检出高危的个体或亚组,有针对性地予以适当干预,以改变其高危状态,从而达到减少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一般人群策略”是以系统健康教育为手段,通过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从而减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

3 高血压患者社区分组

3.1 管理分组一组(重点组):高危人群,全年血压控制不良和尚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中危层患者,每半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二组(好转组):全年血压控制优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控制尚可的中危层患者和血压控制不良的低危层患者,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三组(稳定组):全年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低危层患者和血压控制优良的中危层患者,每季进行一次随访管理。

3.3 不定期转组管理过程中发现二组、三组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高血压临床相关疾病时,重新确定其危险分层,并从下月起纳入一组(重点组)随访管理。

二 高血压病的社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对已有高血压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个体或群体的预防。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有互为补充的两种对策:一是针对高危险(即易得病的)人群,寻找出将来可能发生高血压的人,在非常早期、血压尚未升高前进行预防;另一方面是对整个人群进行预防。 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已发生高血压的人们所采取的预防措施,防止高血压进一步发展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预防的具体措施首先一定要落实一级预防措施。第级预防,进行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1 用药要因人而异。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止剂,钙通道阻止剂(又分为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和硫氮卓类三类),利尿剂(又分成噻嗪类、袢利尿、保钾利尿和磺胺类四类)。另外,α受体阻止剂、血管扩张剂和一些复方制剂(包括西药复方、中成药复方)也常被应用于临床。另外,市面上的降压药,据作用时间有短效、中效和长效之分,按剂型不同又有速释、缓释、控释之别。药物治疗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2 严重高血压患者应联合用药。高血压轻者可仅用一种药物,重者则应联合用药。高血压往往伴随其他疾病出现,高血压的治疗既要考虑其他疾病的影响,又要考虑降压药的副作用,所以临床上往往使用联合用药来对高血压进行治疗。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又可减轻降压药的副作用。

合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肾病者,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止剂等,伴有劳力性心绞痛者可首选β受体阻止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等,伴有自发性心绞痛者可首选钙通道阻止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伴有心衰者可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或β受体阻止剂等。

3 科学合理安排服药时间。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特点,合理设置服药时间是科学的。对于一般患者,每天只需一次服药的,则以早晨6-7点为佳,因为人体生物钟规律表明此时多为血压曲线的上升值起始处,此时服药有助于抑制患者的血压峰值,使其不至于血压过高。若每天需2-3次服药者,则还应在傍晚或睡前分次完成。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高血压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9294.

第4篇

[关键词]下乡义诊;教育;血压防治

[中图分类号]11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9-6019一(2010)Os-0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城市人群中,由于文化水平层次较高,自我防护意识较强,高血压控制相对较理想;相反,在大部分农村,农民文化水平低,对高血压知晓率较低,血压控制差,心脑血管发病率较高。我院在2007年4月-2008年4月通过下乡巡回医疗义诊活动,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并进行了建档管理,随访,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2008年4月长治市郊区人民医院巡回医疗义诊中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按照WHO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提出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和高血压分级标准进行入选,包括有高血压病史正在接受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45~75岁,平均56岁,高血压1级20例,2级58例,3级22例。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

通过下乡义诊对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专题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高血压病的危害,让患者了解预防、控制高血压的益处,坚持终身服药治疗的重要性。

1.2.1.1一级预防

通过低盐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调节血脂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和健康教育。

1.2.1.2药物治疗中服药的依从性

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是指病人要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大量研究表明: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能使90%的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有效控制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农村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用药依从性因素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影响用药依从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医师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应尽量服用每日1次的药物,提高服药依从性;(2)文化水平层次不齐,影响用药依从性。农村大部分老人患有高血压病,但文化水平低,对高血压病认识不足,对服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按时服药,应讲明用药后能使血压处于24 h平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更多经济花费;(3)经济收入影响用药依从性。农村贫困人群多,经济收入少,而药品价格日益升高,同时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长效降压药费用较高,患者难以承受,从而无法按时服药,所以医生应结合患者经济情况和病情开药,才能更好地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1.2.2自我监测

高血压的长期监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情变化,及早预防和发现各种并发症,全面控制好病情,并根据监测血压结果随时调整方案。因此针对农村高血压患者我们在村指定的医疗所对其进行血压监测,并把监测的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义诊随访时根据结果以全面了解血压变化和指导治疗。

1.2.3建立健康档案和随访

我们对巡回医疗义诊中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与村医疗卫生所联合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随访,帮助和指导用药,调整治疗方案。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病史、症状体征、降压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等,根据其血压水平,危险因素评估,危险性分层进行高血压诊断,并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每月随访一次,血压平稳后每2―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情况,服药的依从性情况,并定期检查血脂、血糖、心电图相关检查,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村卫生所医师用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

2结果

从患者建立档案时填写的情况与健康管理1年后填写的情况对比,可以发现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吸烟、酗酒、肥胖、摄盐量多、血脂高的危害及服药依从性知晓率有明显提高,血压控制情况也有明显差异。

3讨论

第5篇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02-02

1 开展社区宣传教育

1.1社区宣传: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人群的有效手段,社区医生开展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健康专栏、专题讲课培训,播放录音录像,社区黑板报等形式,定期更换高血压病的防治教育材料。教育病人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心胸开阔,避免紧张、急躁、焦虑状态,要劳逸结合、心情放松。

1.2社区巡诊:社区医生有计划地到高血压患者家中进行巡诊,掌握患者的基础血压值,面对面的咨询指导,使患者能够控制食盐、糖的摄入,戒除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建议患者遵循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饮食原则,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值等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用药、运动等综合治疗方案。

2 健康饮食

2.1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切勿暴饮暴食。减轻体重是控制血压高的原因之一。

2.2 限制食盐的摄入:食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天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1]。过多食盐,可使水钠储溜,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另一方面,使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增高,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高,使血压增高。因此,限制食盐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

2.3 低脂肪饮食:血液中的脂质过多特别是胆固醇过多,可引起动脉硬化,使血压升高[2]。每人每天食用食物含胆固醇的力量应在300mg以下,尽量使用植物油,少量使用动物油、内脏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2.4 适量蛋白质饮食: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g为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鱼类、奶类和豆制品等。补充足量的粗纤维,维生素和水,高血压病患者应多吃蔬菜、水果,提高食物中的膳食纤维;摄入适量的钾、镁、钙等;维生素能促进脂质代谢,尤其是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心血管动能,预防高血压的进展。每天饮水七杯,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净化血液,有助于血压下降。

3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3.1正确长期的和有规律的服用降压药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针对患者年龄、性别、体质以及生活习惯和血压值高低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2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及重要靶器官的生理、生化指标和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对心身造成的影响。

4 戒烟、限制饮酒

4.1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相关,酒精能使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输出量,间接增加肾素释放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饮酒导致心肌细胞损害,是心脏扩大导致心肌病。所以,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限酒,每日饮用的酒精含量应少于20克。

4.2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

5 适量运动

5.1运动可以使心率减慢,增加心脏泵血的效率,扩张血管,从而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血压。运动可以愉悦心情、增强体质,也是控制体重的重要措施。根据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爱好选择适宜的活动项目,如慢跑、快步走、游泳、太极拳等。

5.2以适合自运动形式每日坚持半小时以上。

6体会

高血压病存在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三低”,以及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和不爱服药的“三不”的三大特点,这是高血压病防治不能真正起到明显控制效果的主要原因[3]。根据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以上,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农村随着重体力劳动减少,生活条件的提高,高血压病患者也在快速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病多与超重、肥胖、精神紧张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通过社区医务人员的综合干预,充分发挥社区医疗优势,通过健康宣传、教育、指导等方式,达到社区医生与高血压病患者的互动,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3-6.

第6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44-01

老年高血压病在历代医学书籍中记载大多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等篇中。由于常见测得血压升高,而临床并无眩晕等症状,1993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断术语・疾病部分》将高血压病称之为“风眩”,是以眩晕、头痛,血压升高、脉弦等为表现的眩晕类病。

在高血压的防治中,中药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内经》中:“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疾病的总则。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饮食,运动,起居,情志调适等许多独特的预防保健方法。目前中药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治疗,可使老年高血压病人提高生活质量,逆转终末器官损伤,防止心脑血管意外。

1、中药治法与方药研究

老年高血压病的产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虚、瘀作为疾病形成中的一种病理改变,得到人们的重视。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阴阳气血衰弱,气血弱则血脉易瘀阻,补虚化瘀应当作为其基本治法,可以予以育阴潜阳、温肾壮阳、阴阳双补等治法,调补气血阴阳,配合活血化瘀,通补共用,使人体阴阳平衡,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可以用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大定风珠、右归丸治疗,结果降压明显,总有效率高达90.1%。活着运用补肾和络方(杜仲、桑寄生、女贞子、生黄芪、羊藿、黄精、泽泻、怀牛膝等)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达90%,补肾和络方能平稳降压,作用持久,减少血压波动,改善微循环,保护内皮,及对降低血管事件、减少心血管死亡率等方面带来益处。

2、中药食补防治老年高血压的几种方法

许多患者认为,患上了高血压就要吃降压药。其实降压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合理的饮食,特别是药膳,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

芹菜性味辛甘而凉,能清肝明目。可以防治高血压。可选择芹菜半斤,榨汁,纱布滤出,再加入等量蜂蜜,混合均匀,每次引用40毫升,每日3次,不仅能够降血压,还有降血脂、通便的作用。对于老年人尿路感染、头痛、失眠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天麻母鸡汤是体质虚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补的良好药膳。主料为老母鸡一只、天麻50克、钩藤30克。将鸡剔除内脏,洗净;天麻和钩藤用纱布分别包裹,放入鸡腹内,加入适量生姜、大茴香、大枣、食盐等调料。小火焖炖2小时,挑出药渣,喝汤吃鸡肉,佐餐用,3天服完。

经搜集整理,防治老年高血压的其他常用食疗方法有:

(1)山楂决明汤山楂30克,决明子6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明党牛膝汤 明党参、怀牛膝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决明海带汤 海带20克,草决明15克,水煎饮汤、吃海带。

(4)双耳粥 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早晚食用。

(5)罗布麻叶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6)菊槐茶:、槐花、绿茶各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3、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

老年高血压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用中成药来治疗。中医把高血压分为寒、热两种,属热的有头晕目眩、口苦口干,容易上火等;属寒的平时怕冷,手脚发凉等。治疗原则是热证要清,寒证要温。热证的高血压可用杞菊地黄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寒证的高血压可用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

4、老年高血压的预防方法

(1)情志的调养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保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自己情绪处于平稳状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对忧郁患者,要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如钓鱼、书画、音乐等,从而维持稳定血压。

(2)起居调摄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坚持适度的体育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动作和缓,切忌使猛劲;保持心态平和;注意气候变化,防寒避暑;尽量少去拥挤、嘈杂的地方。

(3)清淡饮食,避免 “三高”食物,坚持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摄盐应控制在每天4克以内,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最好每天低于3克。此外,有研究证明,烹调时用钾盐代替钠盐,及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紫菜、土豆等,有利于体内钠盐的排除。

(4)吸烟饮酒与血压升高有直接关系。吸一支烟可使血压上升25mmHg。同时应当不饮高度烈性酒,绝对禁止酗酒。

(5)按摩保健。按摩头部,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擦抹前额,再用手掌按擦头部两侧太阳穴部位,然后将手指分开,由前额向枕后反复梳理头发,每次5-10分钟。按摩头部可以清头目,平肝阳,使头脑清新,胀痛眩晕消减,头部轻松舒适,血压随之下降。此外还有擦腰背、点血压点等法。如擦腰背是用两手握拳,用力上下按摩腰背部位,每次3-5分钟,具有补肾强腰,舒通经脉,降低血压的作用。血压点在第六颈椎两侧5厘米处,点穴按压可以通经活络,降低血压。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老年高血压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提出新的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观点,推出有一定疗效的中药复方,并对其降压机制进行了研究。只有提高中医药防治研究地位,通过严谨而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学研究,提高中医药防治研究水平,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才能使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坤根,李亚平.高血压中医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朱乐夫.高血压保健三个三[J]中华养生保健, 2011,1,1.

[3]孙三妹. 原发性高血压的保健指导[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2.

[4]时梅莉.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报,2003,18(2): 45-46.

[5]穆广梅.高血压辨证体会[J].中国医药报,2004 ,19(1): 59.

[6]王桂娟编著.《高血压最佳生活方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P55-61

[7]马卞梁主编.《高血压自然疗法》.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P14-34

[8]郭豫涛编.《专家讲解高血压之实用药疗》.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年P30-43

第7篇

【关键词】 中医防治;老年;高血压;社区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年龄增长与衰老相关的各种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1],血管老化是老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血压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长期的降压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危害,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2]。有调查显示,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本文基于中医药“治未病”的思想以及它在治疗老年病、慢性病上具有的特殊优势,对108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药综合防治措施与西药降压治疗,以观察中医药综合防治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中的效果,以期找到控制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更好方法。现在将本次的研究方法、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抽取的108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均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4]制定的诊断标准:①年龄>65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②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l79 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分级时,按较高的级别诊断)。其中男 60 例,女 48例,年龄65~81 岁,平均 (68.1±2.3) 岁,病程 5~30 年,平均 (15.6±5.6) 年;以上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高血压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经检验两组患者在所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病症或个人其他因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预防保健及心理健康干预相结合模式。通过中医辨病与辨证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证型体质采用不同组方,并根据治疗效果及时改变服药剂量,将“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及“标本兼治”等治疗原则有机结合,实施整体前提下的辨证治疗,辨证组方参照中医内科学[5]相关章节,同时运用高血压病的中医理论对观察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服药的种类及剂量。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改善和控制情况,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血压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对比治疗半年后,治疗组54 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显效 19 例,有效31 例,总有效率 92.59%;对照组 54 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显效16 例,有效 28例,总有效率81.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高血压病的患患者数也在不断增加,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有密切关系,所以加强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对防治心、脑、肾并发症尤为重要。高血压病在中医属 “眩晕”“头痛”范畴。关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历代医籍论述颇多,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含意即风性善动,入通于肝,肝又主动,开窍于目,所以表现症状有头晕目眩等;《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强调了“无虚不能作眩的说法”,提出了高血压病应从“风、痰、虚”等方面入手进行防治。本研究通过对54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观察及中医综合防治,辨证主要有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四个证型,且多兼有血瘀,个别患者以瘀血阻窍为主要证型,这些证型在治疗过程中会相互转化,虚实变化,主要证候及次要证候的相互转换,这些变化和患者的治疗有关外还和患者的饮食起居不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制定当时适合该患者的防治方案,是中医综合治疗较西药治疗的最大优势,经过半年的观察及治疗,证实了中医药综合防治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作用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在社区广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陈可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老年医药卫生界的挑战.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0(19):576579.

[2] 官杰,李浩.对老年高血压前期的若干思考.北京中医药,2009,28(11):858861.

[3] 李艳芳,胡亦新,周玉杰,等.北京市军队干休所80岁以上老年人1002 例高血压及治疗现状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8):627630.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8(19):743.

第8篇

高血压是在非药物情况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肾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发病率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总结近年来,高血压健康教育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旨在提高对高血压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讨新的预防治疗及教育模式和思路,推进高血压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水平的发展,让更多的高血压患者从预防治疗和健康教育中得到益处。

1 高血压病的社区预防治疗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状群,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预防高血压应从年轻人开始,预防重于治疗。

1.1 首先对存在引起患病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生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控制或减少发生高血压的因素,以减少发病率。

1.2 找出将来可能要发生高血压的人,即高危人群,在血压没有升高前进行预防。对整个社会人群进行预防,尤其是有明显高血压家族史者,或有发生高血压倾向的人,如肥胖者。

1.3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获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和痛苦,解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介绍一些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1.4 引导患者把注意力从自身疾病转移到其他事情中去,通过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钓鱼、散步、打太极拳等,使患者在生活中逐渐淡忘疾病的烦恼和痛苦,最终缓解负面情绪。通过对身体和心理的双向调节达到控制血压和降压的作用。

1.5 服药的依从性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率和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控制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改善生活质量即大幅度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

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居民及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逐步掌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知识,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意义目的及模式

2.1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放松心情,保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也是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2.2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目的。

2.2.1 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2.2 对于患高血压的患者,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2.3 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脑出血等。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2.2.4 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阻塞呼吸道,使患者窒息死亡。

2.3 健康教育的模式。

2.3.1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系统地进行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

2.3.2 社会干预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但对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迄今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为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做输液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具体讲解内容由医生准备,现场发挥。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制定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健康教育质量考核教育评分标准;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根据患者的需求,按路径表时间,反复讲解,评估,教育,评价,直到达到最终目标。总结认为,建立健康教育路径表实际上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利用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治疗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时间集中,健康教育不间断,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3 健康教育对治疗高血压病的影响

高血压属于慢性终生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以保证高血压控制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效果。

3.1 观察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压、血脂、体重变化。

3.2 观察患者的饮食习惯、休息、锻炼、良好的心态培养情况。

3.3 观察患者坚持服药、治疗、门诊随访情况。

3.4 对观察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指导健康教育更有效进行。

4 小结

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危害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健康教育的落实还需要社区医护人员、家属、患者三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全人类中提倡和维护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早期发现隐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使高血压患病率大幅下降。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高血压病的加重和变异,提高人们的生活、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某市某区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的B社区的居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街道户口登记簿进行社区居民的登记,初步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社区共有居住人口982人,其中高血压病患者194例,占社区人口的19.8%。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在32~93岁,平均(51.8±4.3)岁;其中男101例,女93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个体在没有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进行至少3次不同日的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以上血压值在以下范围: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则认为该个体是高血压病患者。

1.2 研究分组将社区居民根据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分层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为高血压病患者97例,非高血压病患者394例。两组被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血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干预组采取高血压的防治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1.3 干预措施

1.3.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有效手段。(1)宣传:社区全科医生可以开展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在社区办专栏、广播、画廊、播放录像、板报等形式定期张贴和更换健康教育材料。(2)访视:社区全科医师每月到高血压病患者家庭及居委会进行访视,测量患者的血压,给予面对面的咨询指导,教会患者控制盐、糖等的摄入,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盐、低热量的饮食原则,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值等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运动量。

1.3.2 服药干预 针对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患者的服药干预。社区全科医生应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讲解持续服药对其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叮嘱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患者的比较

干预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1.4±19.6),舒张压为(87.81±5.62);干预后收缩压为(125.30±17.90),舒张压为(80.13±5.36)。对照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2.1±20.4),舒张压为(86.49±5.11);干预后收缩压为(131.9±17.8),舒张压为(85.15±6.23)。干预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P

2.2 两组的高血压防治效果比较

干预组没有一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且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1例血压正常;对照组发生3例高血压病患者,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2例血压正常。两组血压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

3 讨论

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成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8%,全国高血压病患者约1.6亿,比1991年的高血压病患者数上升31%,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高血压病有“三高”(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及不爱用药)的三大特点,这是高血压的防治不能真正起到明显效果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能够发挥基层医疗优势,通过宣传、教育、指导等方式,达到社区全科医生与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人群的互动,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高血压病患者干预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而且干预后干预组没有新发高血压病例,表明干预效果是有效的。以上研究充分表明,对高血压采取社区全科医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第10篇

[关键词] 高血压;预防;治疗

一、分型与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病根据患者的胖瘦分为肥胖、瘦削、不胖不瘦三种类型。

产生高血压病的病因尽管众多,身体胖瘦不同,但均累及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亦即细小动脉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坏。细小动脉硬化的发生是由于血浆蛋白,包括纤维蛋白,有时还有脂质,深入内皮间隙,继而凝固为均质的玻璃样物质。其原因是细小动脉反复痉挛,管壁受压力及缺氧的影响等。随着疾病的发展,皮下的玻璃样物质积聚越来越多,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中膜平滑肌可被压萎缩,使细动脉管壁弹性减弱、变脆。

二、预防

高血压病的预防重在防止动脉硬化,以避免高血压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保护靶器官――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

1、肥胖体型

此类型的高血压病,大多为中老年患者,近些年有向年轻化发展的十分明显的趋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但以舒张压高为主要矛盾。由于过度肥胖,导致病人血液循环系统容积减小。打个比方说,我们可以把整个人体看成是一个密闭的皮囊。皮肤虽具一定的弹性,但她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她的弹性达到最大限度时,即因皮肤扩张所形成的容积不再增大,这时过度肥胖者的脂肪却在增加,致使血液循环系统、内脏、骨胳等均受压迫,但循环系统受压迫后产生的影响较大,因而血管变细,随之循环系统的容积减小,但这时血液的量不减少,最终导致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加大,动脉管壁硬化而出现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失调的一系列病症,此即是肥胖体型高血压病形成的机理。因此,肥胖体型高血压病的预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减肥与抗动脉硬化。

减肥的方法无非是“减收增支”。人体趋向胖瘦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即根据“收支“情况”。“收”即指饮食的摄入,“支”即指糟粕的排泄与能量消耗,如汗、大小便和体力活动等。“收大于支”即趋向增加体重,“收小于支”即趋向减轻体重,“收支平衡”即保持体重的相对不变。肥胖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一旦肥胖成为疾病的时候,那么,这种良好的功能特别是消化功能,即变为病理性食欲亢进,此时就应采取各种措施,抑制食欲,使其降低到正常范围。如饭前食用黄瓜,或其它无多大营养的水果,使其与消化液搅拌,也即用水果竟争消化液,以降低食欲。所谓“增支”就是增加糟粕的排泄、能量的消耗,如汗、大小便的排泄、体力活动等,但以增加大便排泄为优,严重时可利小便以降压,但这只不过是权宜之。

2、瘦削体型

此类体型高血压病人绝大多数为老年人,一般收缩压甚高,舒张压大都正常或偏低,略高者较少,脉压差均较大。此类高血病人均因动脉硬化、动脉管壁缺乏弹性、管腔狭窄所致。当心脏收缩时,由于动脉管壁缺乏弹性而缓冲作用减弱,因此收缩压急剧上升;当心脏舒张时,虽然动脉管壁狭窄,但由于瘦削体型的人血液量相对减少,因此舒张压大都正常、略低间或略高。此即是瘦削体型高血压形成的机理。至于此类高血压的成因,则或为长期劳作、精神紧张,或长期酗酒、大量吸烟,或嗜食辛辣、性格暴躁等等。总之,此类高血压的主要矛盾在于动脉硬化,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动脉硬化是基本措施,加之调摄精神、忌食辛辣、多食水果等。

3、不胖不瘦体型

此类高血压病人的年龄不定,青、中、老年,各个年龄段均有,但以中、老年为多。,多与遗传因素有关,防治也较为棘手,平素少饮酒、多饮茶、多食水果,情绪宜稳定,并保持大便通畅。

三、治疗

1、肥胖体型

患者素体偏胖,或素食肥甘,营养过剩,加上缺乏运动,致使体内气机壅塞,血流欠畅而有头昏不适、胸闷心慌、动则气喘、易汗嗜睡、身重懒言、甚至下肢浮肿。本型之治疗原则为泻有余,如去壅导滞、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兼以育阴,使水湿去而阴不伤。

2、瘦削体型

患者素体偏瘦更加身心劳累过度而致阴虚阳亢,阴虚则加速动脉硬化而有肢麻诸证,阳亢则气血上涌而有头痛头晕等证。本型之治疗重在补不足,如滋水涵木、镇肝潜阳,稍加利湿之品,可防滋补太过而有腻滞之弊。

第11篇

1高血压病防治教育的方法

根据当前高血压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高血压病防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以往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主要在高血压的检出、评价与治疗上,这样做有一定的片面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进一步研究,国内外专家相继开展了对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并认为一级预防是可行的。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提出以下教育方法。

1.1承担教育的人员可以是医院、疗养院各临床科医生、药剂科药师以及各科护士。他们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高血压的检测和治疗,有关问题的咨询、宣传教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和用药注意事项等。

1.2教育方法在疗养员疗养期间可以采用集中讲座形式,如知识宣讲、看录像。个体化教育针对个别疗养员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开展门诊咨询和组织随访,药房开设药学服务窗口提供药学信息服务,以保证药物治疗取得预期效果,减少因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3教育对象包括高血压患者及其随员家属(含子女),因为有些老年患者及其老伴年老体弱,记忆力、智力、反应能力均减弱,所以子女参加受教育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能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观察血压、病情变化及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和处置。与此同时,还应视情况选择一些单位,对全体人员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血压病防治教育的内容

2.1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随着国内外专家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1999年WHO/ISH再次统一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新的诊断标准是考虑血压升高的水平,合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预后为着眼点。这些新观点尚未被高血压病人所掌握。所以应该用新观点、新标准强化人们的认识和掌握高血压病的诊治知识。

2.2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高钠饮食、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过量饮酒和吸烟等),可以避免和积极去除易患因素,达到防治和减少高血压病发病率的目的。

2.3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因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加重了病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的复杂化,同时降低生活质量和增加病死率。所以应使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发生后带来的严重后果,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4定期查体高血压病患者应定期查体以便指导用药,发现并发症和新疾病时及早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和恶化。

2.5改善生活方式了解有利于改善高血压病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少量饮酒、控制高热量饮食、低钠饮食等,以便减慢疾病的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6合理用药了解高血压病的常用治疗药物的类型、药理作用和副作用,以便正确联合用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以及高血压病要终身降压治疗,规律服药,用药种类不宜频繁更换等,使病人的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2.7治疗目标控制血压的理想水平目前也已更新。因此让病人掌握何谓血压理想水平,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降至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8心理治疗高血压病人也应了解当前人们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精神紧张、焦虑、烦躁、不和谐的家庭生活和来自社会的压力密切相关。因此,要祛除一切心理压力,才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

第12篇

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本社区300例高些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生活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管理措施,并通过电话随访、上门就诊等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价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结果:通过综合管理干预以及定期随访监督,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以及依从性均有所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疾病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生活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管理措施,并定期随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疾病控制率。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定期随访控制率自我管理影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34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26-01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在心脑血管总发病率中占30%-40%的比例。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体循环脉压升高,常常会累及心、脑、肾脏等多种组织器官,引起多系统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脑卒中以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高些压通常需要长期控制病情的发展,降压药物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但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以及用药等情况均会影响病情发展,因此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极其重要。本文对本社区3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并定期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组患者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采取分层抽样形式选取选取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0例,女120例;患者年龄在41岁-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1±2.5)岁;患者病程在1年-30年。所有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眩晕、乏力、失眠以及头痛等症状,均符合1997年由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制定的关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据调查分析,导致患者血压异常波动的原因主要包括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失眠以及头痛等。

1.2方法。

1.2.1病例分类、建档。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调查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家庭状况、联系方式以及用药等相关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病例分类、整理,并建立完善的病例档案,评估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

1.2.2心理干预。由于高血压的病程较长,需要坚持用药并控制饮食,加上病痛的长期作用,患者常常会产生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情绪波动过大进而加重病情。应指导患者家属平时多与患者沟通,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2.3用药指导。给患者讲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详细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剂量、配伍禁忌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可以制作可随身携带的服药指导手册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嘱咐患者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切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注意药物副作用,一旦异常及时询问医生。

1.2.4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作息规律,做到早睡早起,戒烟戒酒。在饮食上应合理膳食,协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食谱,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最好在6g以下,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尽量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平时可适当进行有氧活动,如散步、太极拳以及慢跑等。

1.2.5健康教育。定期在社区开展知识宣讲讲座,讲解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理、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并发症及其危害以及主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详解解答患者的有关疑问。在社区建立疾病知识宣传栏,或疾病知识卡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

1.2.6定期随访。通过电话随访、上门就诊等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服药情况、饮食及运动情况等。每月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详细记录,每2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季进行一次集中随访,开展专家讲座、高血压沙龙服务、发放健康知识小册、组织健康体检等活动。

1.3评价指标。①血压控制目标: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其中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40―150mmHg以下或舒张压

1.4统计学处理。选用软件SPSS11.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果

2.1定期随访前后效果对比。经过1年的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生活指导、健康教育以及定期随访等综合管理措施,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患者对高些压疾病的知识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等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血压控制率显著提高(P

2.2两组患者随访前后血压变化。两组患者定期随访后的血压情况明显降低(P

3讨论

高些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多发疾病,极易引起冠心病、脑卒中、严重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健康安全有极大的威胁。由于高血压患者病程较长,需要长期用药治疗,但大部分患者对疾病专业知识缺乏了解,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定期随访对高血压的病情控制极其重要。

本文对300例本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发现,社区定期随访对高血压患者集中进行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生活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管理措施,并通过电话随访、上门就诊等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过一系列综合管理干预以及定期随访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明显加强,对疾病知晓率、服药依从性、生活作息均有所提高,饮食规律,运动增加,血压控制情况良好,血压控制率明显升高。血压控制是高血压防治措施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评价高血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3],本组将患者血压控制率较定期随访前有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达到83%,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说明定期随访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发展,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疾病控制率,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陶寿淇.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状况:1991年抽样调查结果.高血压杂志,2011(增刊):14一l8

第13篇

1 社区居民不了解什么是高血压。

2 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危害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3 社区居民仍存在很多不良生活方式如食盐过多、肥胖超重、嗜烟、汹酒、缺乏运动等。这些都是影响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得了高血压病没有重视,没有很好的治疗。

针对以上原因逐渐总结出以下社区高血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4.1 通过健康讲座、宣传板报及日常诊疗等各种形式告诉居民什么是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我国目前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与WHO/ISH(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诊断标准是一致的,即指在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上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下压)≥90mmHg ,[注意点]:⑴BP=140/90mmHg也诊断高血压; ⑵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4.2 通过健康讲座、宣传折页等各种形式告诉居民高血压病的严重危害性,高血压可导致全身小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功能受损,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扩大、心衰、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一组312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5年―18年长期随访,由于心、脑、肾并发症死亡97例,占全部死因的74.6%。在596例老年人高血压前瞻性27个月随访观察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68.79%,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36.91%。研究表明,血压越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

第14篇

高血压病是引起脑卒中、影响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合理的营养、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老龄化等,导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增多加大。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呈显著增长趋势,10年中增加了25%,农村乡镇人群的患病率也大幅上升,而这一部分人群接受高血压病的预防知识较少,且对承受预防和治疗费用的能力较低,治疗的顺应性较差,发生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增多。因此,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治疗的顺应性、长期性,保持降压效果的有效和稳定,就显得较为迫切。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中医药加入对高血压病的分级预防和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和特点。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优势

中医药适合中国普通低收入人口就诊治疗习惯,特别是农村、乡镇老龄人口;且中医药参与预防和治疗能减少西药的用量和时间,降低费用,有利于提高治疗的顺应性和长期性。

针对每一位危险因素不同,或危险程度的差异,体质环境的区别,中医药采取辨证施治,因地制宜,以最大限度达到方案个体化,提高降压效果,也可减少长期运用西药而出现的不良反应。

用于西药撤药后的替代治疗,以减少某些降压药的撤药综合征,控制病情恶化。

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中,采取健康教育,进行综合干预的同时加入简便、廉价的中药预防治疗,使高危对象和人群的行为习惯发生有利的改变;如合理的膳食、适当的中药饮料、多参加运动,进而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血清胆固醇,并使之成为终身行为,而达到长期稳定的降压效果。

中医对各类高血压的分型治疗和一级预防指导

高血压分类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正常<130/85mmHg;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Ⅰ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mmHg;Ⅱ级160~179/100~109mmHg;Ⅲ级≥180/110mmHg;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40~149/<90mmHg。在各类高血压中因其体质、生活、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肝阳亢盛型、肝肾阴虚型(含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含气阴两虚)、痰湿壅盛型(含痰湿壅阻)等类型。

正常高值,常规措施:限盐,禁过度吸烟饮酒,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素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和休息以缓解精神压力。如果肝阳旺者可以夏枯草、代茶饮用,较重者可加栀子、龙胆草;阴虚者加麦冬;阴虚有热者加淡竹叶、栀子;气阴两虚者加人参、麦冬;血清胆固醇高者加山楂、川芎;痰湿型者用天麻粉白开水吞服。长期坚持就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Ⅰ级高血压:除采取常规措施以外,肝阳旺者以夏枯草、龙胆草、代茶饮用。若血脂高加山楂,糖尿病阴虚者除积极控制血糖以外,平时可以麦冬、天冬、、石斛代茶饮用。气阴两虚者加高丽参(或白人参)。根据舒张压的情况加川芎、红花活血化瘀,改善循环和血管的弹性,或加服复方丹参片或天麻片和小剂量的利尿剂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

Ⅱ级高血压:注意休息、限盐、禁烟酒、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素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用西药有效控制血压。在这以类型中,中医的分型可多见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湿壅阻,可酌情选用镇肝熄风汤、羚羊钩藤汤、杞菊地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西药减量维持监测。如果多次监测结果血压稳定者,可过渡到Ⅰ级高血压的措施长期坚持。

Ⅲ级高血压:除常规措施以外,需卧床休息,用西药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若见有肝阳亢盛者则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阳亢用杞菊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用二仙汤加减,痰湿壅盛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血压得到控制稳定后,过渡到Ⅰ、Ⅱ级的治疗方案,并长期监测调整方案。

讨 论

一般来讲,高血压病通过分级治疗,都能得到控制,但治疗中的顺应性、长期性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因素、心里因素、环境因素等,使高血压控制不稳,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危险因素的增加。探索中医药加入中医药特色和习惯优势,增加治疗中的顺应性和长期性,将更有力于高血压病防治成果的巩固和发展,推动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进步。以上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希望得到广大同道的指正,以利于进一步地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

1 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315.

2 陶寿琪,武阳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0:25.

第15篇

    【摘要】高血压病的防控有几个方面:建立正确的疾病防控理念;生活方式的指导和个性化的治疗。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危险呈正相关,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我国四次修订高血压定义,与目前国际上两个主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血压分类基本一致。1999年2月出版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亦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与JNC-VI指南相一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身体的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心、脑、肾等器官是高血压的损害对象,在医学上被称为高血压的靶器官。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这些靶器官的损害,就标志着高血压病正在发展。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1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糖尿病伴微蛋白尿;葡萄糖耐量降低;肥胖;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

    1.1低危组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者,属低危。典型情况下,10年随访中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15%.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尤低。

    1.2中危组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病人应给予药物治疗,开始药物治疗前应经多长时间的观察,医生需予十分缜密的判断。典型情况下,该组患者随后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15%~20%,若患者属高血压1级,兼有一种危险因素,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约15%.

    1.3高危组高血压水平属1级或2级,兼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患者或高血压水平属3级,无其他危险因素患者属高危组。典型情况下,他们随访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20~30%.

    1.4很高危组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TOD,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典型情况下。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最高,达≥30%,应迅速开始最积极的治疗。

    2高血压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