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智能市场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市场现状分析
国内电视企业迎合时代潮流趋势,纷纷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智能电视产品,要向“平台+内容+应用+终端”转型。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机,智能电视具有其与生俱来的独有优势,不仅仅只是一个传媒工具,还兼备自主拓展、功能齐全等特点。从传统电视向智能电视转变,这一过程,不仅仅要求技术的进步,更是需要传统电视企业的运营方式转型。传统电视企业不能仅仅依靠硬件销售这种单一的营销模式,更需要向应用商店、开放平台这种靠功能内容获利、靠社交运营推广的智能数据时代思维模式转型。
大家为什么要纷纷转变,其实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争抢内容通路,以此获得更多的用户,包括之前的手机大战也是如此。电视行业是一片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公司还没完全深入的“屏幕”市场。电视机作为一种大众商品,必然会以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作为支点进行设计,以此符合最普遍的用户需求。如今电视机的功能和种类快速变更,品牌也越来越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保证自己的品牌优势成了企业面临的难题。产品本身便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而设计就是促使消费者购买的媒介物。
目标用户分析
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与兴盛,同时新兴的80后与90后用户队伍的壮大,原有的传统电视观看方式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年轻用户将会是最先抛弃传统电视观看方式的群体,这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原有的电视用户逐步分化为传统用户群、便捷用户群、个性用户群。
传统用户群――指向只使用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的用户群体。该用户群体是目前电视的主要收视群,他们习惯了固有的“下一个再按下一个”的切换操作模式,在好几百个频道中一圈又一圈的轮翻转换来寻找自己可能会喜欢的电视节目。同时,切换过程中短时间的停顿会令他们产生潜在的焦虑,不过电视节目频道仍然是他们选择观看的主要路径。
便捷用户群――指向用电视看影像,很少收看电视节目的用户群体。该用户对枯燥的换台行为和电视广告有所厌倦,需要看的是节目而不是频道。
个性用户群――指向只用电脑或平板以及手机看节目,几乎不看电视的用户群体。这类用户群体对互联网熟悉度很高,电脑操作知识丰富,“只想去看我爱看的,同时想什么时间看就什么时间看”的个性化体验使得他们愿意忍受设备的小屏幕缺点和前倾式收看姿势的不适。通过网络便可以轻松获取最新节目资源让他们离开了电视。当然,也有少数人开始尝试用电脑连接电视或者投影装置来重新获取舒适的观看体验。
用户需求分析
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
手机屏幕较小,较为普遍的为5-6寸,可移动式使用,触摸屏,适合平时快速处理小事项或观看短视频,私密性很高。平板略大于手机,一般屏幕为9-11寸,适合在办公或短时间休息使用,触摸屏,私密性一般。电脑显示屏从11-27寸不等,适合公司办公或作为家用设备,需要鼠标和键盘(或者触控板)搭配使用,出门携带相较于前两者较为不便,适合处理需要长时间并集中精力的任务事项。电视的屏幕在四者中最大,无私密性,适合与家人长时间娱乐时使用,一般放置空间为客厅。
过去,手机、电脑、电视的功能相互独立,各具引用场景。现在,随着手机智能化,已经融入了电脑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电脑使用。未来,在互联网智能时代,电视也开始走向智能化,融合电脑的功能,结合云数据,达到真正的“3C”贯通的时代。
目前,互联网电视设计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操作体验。在目前人们生活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屏幕中,就操作难度而言,最简单的是手机和平板,其次是电脑,最难的为电视机,电视主要通过遥控器来进行操作,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机顶盒类的产品依然会是目前用户最需要的,它可以很方便快捷的把手机连接到电视上,在手机上的操作可以直接反馈到电视上,用手机来取代遥控器。
其次,电视机普遍放在家中客厅,往往是彰显家庭实力与主人审美的一种方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电视机的外形设计能显示出主人独特的审美趣味,还应该与其家庭的购买能力相衬。高端和低端的产品要有所区分,低端的产品更要注重其美观性和实用性。另外,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来讲,电视是一种可以提供与朋友、亲人分享快乐时光的东西,在许多人心里,它已经脱离了“物”的层面,上升到“情感纽带”的高度。所以电视机的外形设计也要注重心理层面的舒适性和影响力,用感性设计的手段达到目标。
小结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通过总结2014年到2015年初智能硬件发展状况,分析讨论了智能硬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可穿戴设备整体市场规模走势 2016年将突破228亿元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仅有0.9亿元,到2014年我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已达到66.2亿元规模,随着智能手表作为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代表产品正式登台,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的局面。预计2015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35.6亿元,2016年将突破228亿元规模。
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走势 2018年将达到1.4亿台
(速途研究院制图)
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在2010年的出货量仅为40万台,2012年出货量为230万台,相当于2010年的5.75倍。2014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是2260万台,是2012年出货量的将近10倍!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识度提高,智能可穿戴设备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16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是7800万台,2018年出货量将达到1.4亿台,而这其中将包括近3/4的手腕部位的智能设备。
手腕智能设备出货量及构成 2015年智能手表超越智能手环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2年手腕部位的智能设备出货量为183万台,包括150万个智能手环和33万只智能手表,手环数量是智能手表数量的近5倍;2014年手腕部位的智能设备全部出货量为1800万台,是2012年的近10倍,其中包括1300万只智能手环和500万只智能手表。随着2015年各厂商在智能手表上发力,智能手环将逐渐让位于智能手表,2015年智能手表将有望首次超越智能手环,荣登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榜首,预计2015年智能手表将有 2120万只,而只能手环仅有1700万只。此后,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和智能手环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2018年近3/4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将包括6800 万只智能手表和3600万只手环。
用户关注可穿戴设备的类型分布 智能手表关注度最高达66.8%
(速途研究院制图)
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各类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用户中的关注度,智能手表以66.8%的占比跃居关注榜的第一位,接下来是智能眼镜,关注度为 50.2%,而一度甚嚣尘上的智能手环略显疲势,在用户的关注度中只排到了第三位。此外还有19.6%的用户关注智能跑鞋,11.5%的用户关注智能头盔,3.8%的用户关注智能纽扣,1.2%的用户关注智能项链。可以看出,智能手表在2015年伊始便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为其在2015年的发展开了个好头。
智能手表品牌关注分布 三星、苹果、摩托罗拉位列三甲
(速途研究院制图)
智能手表品牌中,以三星、苹果、摩托罗拉三家最受人们关注,其中三星的关注度达到36.6%,苹果关注度为27.2%,摩托罗拉关注度为 11.7%。此外包括索尼、inWatch、智器、Hi-PEEL、LG、果壳电子和pebble等品牌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关注。智能手机做的如火如荼的三星、苹果两家在智能手表领域再起战端,其战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智能手表品牌产品数量分布 Hi-PEEL最高产
(速途研究院制图)
智能手表产品虽然以三星、苹果、摩托罗拉最受人们关注,而Hi-PEEL则可以说是低调而高产,其产品占据了市场的24.3%,三星也只能屈居第二,占比16.2%。排在第三位的是索尼占比10.8%,摩托罗拉、苹果分列第六和第8位,分别占到了5.4%,2.7%。随着几家巨头在智能手表领域的发力,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更优质的可穿戴产品问世,让我们稍安勿躁。
智能手表尺寸关注分布 1.6-2.0英寸最受关注
(速途研究院制图)
智能手表屏幕的尺寸关注度分布和智能手机如出一辙,随着屏幕尺寸的增大,关注的用户也越来越多,1.6-2英寸屏幕的智能手表关注人群占到了64%。较大的屏幕意味着用户将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也为其UI等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智能手表价格区间关注分布 500-1000元之间关注人数最多
(速途研究院制图)
智能家居以住宅为平台,以家庭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和无线数据通信,对家庭的信息、电气、建筑环境甚至安全隐私进行控制管理。
2015年,全球智能家庭约有1110万户,智能家居技术支出为156.24亿美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占联网设备总出货量的25%,总额计610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25%。
智能家居产业链长,产品种类众多,单一企业难以独占市场。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如苹果、谷歌等纷纷开放平台吸引各类相关企业来搭建智能家居生态圈,开启平台化竞争时代。2014年1月,谷歌收购Nest Labs,并开放API给开发者,让开发者利用Nest的硬件及算法,实现Nest和其他家居产品的互联,进而对空调、冰箱、台灯、风扇灯各式各样产品进行智能化控制。苹果2014年推出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用户可以利用iPhone、iPad、Apple Watch对所有智能家居进行控制,打造综合控制平台,同时会开放数据接口给开发者,方便他们实现智能家居的创新。
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3000亿元,同比增长31.4%。未来三年,中国数字家庭市场会形成500亿元以上的新增规模,五年内新增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智能家电产品多在固有属性上叠加上一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功能。以冰箱为例,多开门,对开,容量,杀菌,智能保鲜,去除异味,智能化提醒功能等已成为产品新卖点。但智能化功能多停留在APP提醒、联网服务等层面,缺乏自主性的智能和判断工作。可以看出,目前智能家居产品的核心功能主要仍集中在远程控制,离真正的智能化差距还较大。
从企业层面来说,传统家电巨头海尔、美的、格力等,均积极布局,开发智能产品,同时寻求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从单体竞争逐渐转变为生态系统竞争。海尔与微软、魅族,美的与华为、小米、阿里等,均已达成战略合作,在资本、生态链、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探索合作路径。同时,一些新兴创业公司兴起,多瞄准智能家电、智能插座、路由上网设备、照明系统、娱乐设备、健康健身设备、安防系统等单品进入市场,不过这些企业实力较弱,很多仅是昙花一现。
资料来源:中经社数据库
智能家居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但是目前我国智能家居产品仍存在价格高冷、服务不到位、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没有真正切入消费者的痛点,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市场趋势判断
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最新的报告显示,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和服务市场将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80亿美元。至2019年全球智能家庭将增至4410万,智能家居技术支出将增长至429.87亿美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占联网设备总出货量的比重将增至27%左右,金额达4900亿美元。
据预测,智能家居设备将在未来两年内逐步推广,消费量将迎来峰值,远程控制和实时报警将逐步实现,家庭网络控制、系统客制化、云端智能服务等技术将被有序引入。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整体规模预计将达3813亿元,同比增长27.1%,2018年有望达到6000亿元,三年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5.9%(见图表4-12)。
图表4-18:2016-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中经社数据库
科技巨头布局汽车智能
在近些年,各个科技巨头针对汽车智能化改造纷纷布局:特斯拉的车载中控触屏系统、苹果的Carplay、Google成立的OAA、奔驰宝马捷豹等也有所布局。在这其中,HUD成为诸多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HUD即平视显示系统(Head Up Display),早期是运用在航空器上的飞行辅助仪器。飞行员在飞行时无需低头就能够看到其所需资讯,避免注意力中断以及丧失对状态意识(Situation Awareness)的把控。从80年代初期开始,HUD开始应用在概念级的轿车上,HUD系统可以大大缓解人眼的疲劳状况,有利于安全行车。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让驾驶者注意力都集中在路面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但是由于产品的定位和功能比较模糊,早期只是大牌汽车厂商的噱头之一,一直不愠不火,没有进入实质性应用。随着汽车业的发展,传感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介入,网络的发达,发展到现在,HUD技术进入了爆发的阶段。
目前最典型的创业公司就是美国的Navdy和俄罗斯的Hudway。Navdy是通过OBD(车载诊断系统,这个系统随时监控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和尾气后处理系统的工作状态)与汽车相连,用蓝牙与手机连接,把类似速度、导航等行驶信息与手机上的信息投射到挡风玻璃上。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直接的手势、语音操控汽车相关的运行。而Hudway是把iPhone或iPad变成一个HUD显示仪:用户把手机放置在中控台前端,显示仪将手机屏幕上的路线图、车速、里程等信息显示在前挡风玻璃上。Navdy在2015年4月完成了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者有Upfront Ventures,Qualcomm Ventures和Formation8。这已经是他们8个月内的第二次融资。
智能化改造要警惕伪需求
目前,全球有10亿辆车是不联网的,其中有1.3亿辆车在中国。同时中国汽车增量还处于极速增长的阶段,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基本已经饱和,供大于求。毫无疑问,在中国,未来的车联网和物联网是下一个巨大的风口。HUD也成了创业的热点。各路团队纷纷加入,有之前做地图的,有做硬件的,做车联网的,也有之前在大型的主流汽车制造商工作的。拿到了IDG和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的750万元天使融资的Car+团队之前就是在本田北美总部工作。
目前市面上的HUD产品已经是花样繁多了,对于HUD产品,要求一定是简洁、便捷,不能大而全的所有信息都堆砌显示在屏幕上面,这样不仅突出不了重点,反而给用户造成干扰,打乱他们的思维和操作,增加风险。不同场景中的核心元素,比如行车车速、倒车距离、剩余油量、前方交通状况是有必要的,但过多的显示一些与当前行车联系不大的信息,如水温、瞬时油耗、电瓶电压等并不是核心因素的信息,反而会影响驾驶员的操作。带来潜在风险和负面因素。
很多HUD产品支持信息,但都是单任务,处理信息与导航智能二选一。但在Car+创始人程瀚看来,目前国内的产品对这块认识有不少的误区或者伪需求,看起来很多高大上或者酷炫的功能,其实并不能帮助用户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尤其是以交互方面最为突出:
触摸屏交互:包括查看及触摸操作。这种操作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能够完成很多繁杂的指令,但是用户来说,不管是中间的触屏还是手机,交互时投入很大,在驾驶过程中注意力需要集中在触摸屏上。在驾驶中每一次操作都会增加潜在的风险。
手势交互:手势识别虽然看起来非常炫酷,但是深度的用户调查显示,大多数用户的第一选择依然是简单直接的接触式控制方式。在交互中,手势控制是一种高成本的操作,因为没法精确的识别动作,且很多动作有误导性,比如在地图上查看目标地点,从上到下翻页和手滑到下面后,再到顶部去翻页,机器很难识别用户真实意图,这些潜在的操作误差,会让用户驾驶过程中产生烦躁情绪和疲劳感,大大增加驾驶风险。
语音交互:目前为止,驾驶过程中是一种相对较好的交互方式,但是汽车的噪音和外部噪音影响非常大。同时,语音控制需要考虑不同地方的方言,尤其是在中国,地大物博,方言口音是很难逾越的一个障碍。虽然科大讯飞等有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但是还有待优化,今年年初网络上流传的“纠正哥”的视频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测试表明,在驾驶过程中,80%的情况下Google Now和Siri的使用都是有效的,20%的情况下会失效。这个概率对用户的影响已经非常大了。
按钮、旋钮交互:这是汽车中运用得最基础也是最广泛的的交互方式。操作简单、控制单一,没有脱离用户原有的操作习惯,学习成本低,同时精确程度很高。弊端就是可操作的方式比较有限。但在程瀚看来,交互最好的方式不是创造新的方式,而是在遵从用户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升级。以Car+为例,它将信息投射在司机视线前方,将外界环境和系统信息自然结合起来,司机无需切换视线就可以获得所有行车和导航信息;同时支持读取智能手机通知,接入来电,能够语音操控回复短信,彻底又方便的解决司机开车用手机的痛点。在新版设计中,还会加入疲劳提醒和道路信息识别功能,更有效的为用户增强驾驶安全。
在安全环节上,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充分注意。以用户经常用到的微信为例。开车使用微信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尽管不是好习惯),为了保证用户在使用微信时不增加潜在风险,对此必须要有一系列信息筛选和显示时间的机制保障,例如在缓慢行驶过程中,群消息和公众号信息不显示在HUD上,只显示单一人的单一信息,一旦车辆速度超过10公里/小时后,微信和短信信息将均不再显示,直到检测到车速再次降低。
车联网是下一个亿万级的风口
物联网和车联网的概念,在国内虽然被炒了大概有十多年,但依然不愠不火,一直没有爆发。从多年实践来看,单靠汽车厂商或者政府很难普及车联网,只有多方合作才能加快产业增速。除了极少数巨头,传统的汽车厂商并不具备前卫和敏锐的科技基因,开发的相关的信息系统通常无法在体验上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汽车服务方面,汽车厂商实能够提供的资源也相当有限,如HUD之类的服务由类似CAR+这样的第三方专业公司去做效率更高。车联网作为一个跨界混搭合作的领域,只有更多的创业公司参与进来,整个车联网才能真正落地并实现普及。
车联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是物联网的一部分,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分支。但是万物连接的基础在互联,联网是前提和基础。技术方面至少需要硬件、操作系统、通信运营商以及服务提供商的全面支持。网络和蓝牙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促进了车联网朝着产业爆发的方向发展。但是事实上,现在的车联网仍在布局的早期阶段。无论是汽车厂商还是周边开发商,下游数据商都是如此。包括BAT在内的各家公司都希望介入到这个领域,
除了谷歌,整车制造商、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在内的巨头,已经纷纷布局这一潜力巨大的车联网市场。随着资本进入,车联网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电视重回视线中央
智能电视顺应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具有操作系统平台和网络接入功能,可扩展性较强
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市场彩电销量为负增长,今年的情况依旧不乐观,各家企业业绩普遍出现了下滑。历经多年的高增长之后,彩电业规模化发展撞到了市场天花板。不仅如此,还有更糟的消息传来,传统电视开机率降至30%以下。手机、PAD等智能终端逐渐蚕食市场,很多年轻人形成了埋头小屏独享其乐的习惯,一家人围坐一起其乐融融看电视的场景仿佛已成过去。
面临如此重压,彩电业依然不乏生气,不仅上市公司股价走高,并且各路资本和企业竞相涌入,智能电视热更趋升温。
智能电视顺应了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除具备视听硬件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操作系统平台、应用支撑环境和网络接入功能,可扩展性较强,用户可自主安装和卸载各类应用程序,能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这是彩电业的重大升级。
在视听方面,相对于传统电视,智能电视提供电视节目直播,支持网络视频内容点播,观众的自主性增大;相对于手机、PAD等小屏播放,智能电视大屏效果更好,能让观众得到更加轻松和精彩的视听享受。这就从根本上扭转了受众流失的局面,让电视重回视频播放主场。
“观众逃离电视是假象。”海信旗下自主运营平台海视云CEO于芝涛告诉记者,大屏视频时代已到来,电视台用来衡量收看电视节目的开机率已不能准确反映观众实际需求。
后台数据显示,海信电视每日的互联网活跃用户已超过400万,日活跃率超过40%,远超传统电视的开机率。而从移动端与TV大屏端的数据对比看,海信电视视频用户规模以每年大于100%的增速在增长,全行业移动端用户规模增长率已放缓至30%以下。在视频人均观看时长上,海信电视用户约为移动端视频用户的3.75倍。
大屏视频播放,只是智能电视初试牛刀。随着互联网经济向纵深发展,市场重心经历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转移,而在手机市场增速放缓之后,人们又将目光投向家庭互联网,其市场规模预计为万亿级,智能电视则被视为最大的风口。
“如果说手机是人体的延伸,那么电视会不会成为社会进化过程中家庭的延伸?”奥维云网副总裁刘闯分析说,智能手机作为个人移动终端呈现出的创新能量和产业规模已是有目共睹,智能电视作为新热点同样值得期待。在各种家电中,白色家电基本是“做减法”,发挥特定功能让人们省时省力,而电视是“做加法”,吸引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并产生价值。因此,彩电这块拥有最大显示屏幕的信息产品被资本市场重新估值。
据悉,智能电视有着大屏幕和高运转能力的优势,将成为家庭互联网重要的控制中心和娱乐终端。它可以实现家中电器的互联互通,能够导入视频、健康、教育、游戏、社交、支付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应用。广大电视用户正在从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从卖硬件到圈用户
互联网企业涉足智能电视,并不指望以硬件赚钱,而是要发挥出内容与应用上的优势
由于智能电视产业价值凸显,不光是彩电企业,互联网企业、运营商等各路企业均志在必得,围绕消费者需求展开激烈竞争,市场一时间风生水起。
2013年以来,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发力智能电视,攻势凌厉。去年,乐视超级电视年销量超过150万台,成为彩电市场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今年,乐视又确定了350万台至400万台的销量目标,并开始通过LePar超级合伙人模式由线上向线下推进,拓展更为广阔的二、三线城市和城镇市场,与传统彩电渠道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竞争。
互联网企业涉足智能电视,并不指望以硬件赚钱,而是要抢占入口圈住用户,发挥出内容与应用上的优势。在乐视、小米等以成本定价的冲击下,智能电视均价不断下移,市场普及程度明显上升。奥维云网全渠道数据显示:2013年4月,中国彩电零售市场智能电视均价为5288元,销量渗透率为42.2%;2015年3月,智能电视均价为4010元,销量渗透率为72.1%。仅2年时间,均价下降1278元,渗透率增长近30个百分点。
市场形势的急剧变化,令彩电企业意识到,单纯靠硬件盈利已行不通了,必须要软硬兼施,向用户运营和服务转型。为此,他们依托多年形成的制造、研发和品牌优势,坚持打造精品,吸引中高端消费人群;此外,还纷纷创立互联网电视子品牌,学习互联网企业的打法,以高配低价产品吸引线上消费者。
为打赢这场智能电视用户争夺战,众企业重拳频出。海信提出,丰富和完善三类产品线,覆盖现有和未来的用户群。第一条是以互联网院线为内容服务的“激光影院”产品线。激光影院电视尺寸将侧重于80英寸以上,满足高品质视听需求,用户可用点播的方式在家里体验影院的震撼效果;第二条是以互联网视频为内容服务的智能电视产品线,尺寸主攻50至80英寸,以ULED为核心的智能电视产品为主;第三条,以极客的方式打造面向互联网年轻群体的VIDAA电视,尺寸以32至50英寸为主。
酷开作为创维分拆出来独立运营的互联网品牌,强调精准发力,率先推出了个性化定制。酷开公司产品经理陈勇滨介绍,围绕满足全家人需要,酷开将3套个性化系统融入一台电视,打造针对儿童、年轻人、老人不同人群的专属电视。这样一来,就打破了以往互联网电视只针对年轻受众群的局限,受众面更广,而且使电视的使用频率提高、开机时间拉长,为电视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探索变现用户价值
随着智能电视用户激活量的增长、活跃度的提升,彩电业开始尝试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智能彩电领域掀起的圈地大战,实质上是用户价值之争。海信电器总经理代慧忠分析说,互联网企业核心是“用户价值”。谁离用户最近,谁就对用户最有价值;谁最有价值,谁的用户数量就会最多,而用户反哺的价值就最大。
最新数据显示,海信智能电视累计激活量超过1000万台,预计到2017年增至3000万台以上,覆盖人口超过1亿。创维智能电视日增加激活用户数为16517人,日活跃用户数超313万人。随着智能电视用户激活量的增长、活跃度的提升,彩电业开始探索平台运营和用户维护,尝试通过提供内容和应用服务,变现用户价值,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视频点播收费条件逐渐成熟。乐视超级电视采取了后向收费模式,购机用户需交纳一定年费来观看乐视自有的视频内容,实现了软硬件捆绑销售。彩电企业则纷纷与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方及视频网站合作,为用户提供海量的视频点播内容,探索部分收费方式。根据智能电视中心的问卷调查,对于从院线下来的1到3个月的新片,52.8%的消费者认为点播每部影片付费5块钱可以接受;按年付费,大多数消费者可接受年付费100元。
广告业务取得进展。智能电视用户可基于大数据实现分区域、分屏幕、分用户的广告精准投放,这对于广告主颇具吸引力。酷开在3个月中拿到了部分电视投放广告,运营收入达268万元。海信方面则取得更大进展。近日,加多宝、蒙牛宣布与海视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作为首批广告主在海视云平台投放视频广告,合同金额达到1000万元。
电视购物前景广阔。相关数据显示,在电视购物较为发达的美国、韩国及日本,电视购物行业销售额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至12%,我国这一比例不足1%。海尔与电商巨头阿里就此展开合作,为鼓励用户在海尔阿里电视V购物广场上消费,今年计划补贴超过20亿元。海信则以跨境购物产品为切入点,与韩国The K集团合作打造“聚享购”电商平台。该平台能为用户提供韩国正品商品和直邮服务,并享受机场免税店同价,部分商品甚至达到免税店九折优惠。
2014年人口红利期带来了手机厂商的迅速膨胀,2015年消费者购机行为发生了细微的改变,因此,2015年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中国手机市场的话,应该是“调整”:调整产品线、调整渠道布局,调整品牌定位。
2016年之初,网易科技通过对网民购机行为调查发现了市场上的以下变化。
从价格之殇到品牌塑造
“一年前消费者进入店里选择手机基本上先说要哪个价位段的手机;现在则是直接说要哪个品牌的手机。”迪信通总店店长向网易科技表示。
查看2011年-2015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图,会发现2012-2014年是智能手机销量增长的高峰期,主要是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过渡,由此带来的人口红利吸引着众多手机厂商的进入。
“这一时期更多是智能机的普及,对消费者来说购买智能手机是第一次,属于小白用户,更容易受到价格和硬件参数的影响。”对行业观察已久的人士表示。
所以主打“性价比”的小米能够迅速占领市场。2014年甚至到2015年上半年,手机厂商都还在打“价格战”:比如2014年手机厂商的千元大战,2015年甚至一度将智能机的价格杀到399元。
不过,随着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替换为主导的新阶段,消费者对手机品质会有更高的要求,换机用户会愿意为了更好的体验而考虑高价位的高品质手机。
来自网易科技对消费者购机行为的调查显示,有59%的消费者在购买新的手机时最先考虑的是品牌,而不是硬件配置。
同时,虽然价格仍然是第一影响因素,但影响消费者决策第一要素中,品牌仅比价格占比少2%。
国内手机厂商也不再围绕着拼配置、拼销量的低端市场打转,开始塑造品牌。比如中兴手机赞助NBA赛事、vivo借势小黄人跨界营销、荣耀找陈坤代言,360手机找王凯做代言。
TMT行业资深分析师曾韬认为,手机厂商开始找代言人说明越来越重视品牌塑造传播了,而不是沉迷于配置站和价格战,这是很大的进步。代言人可以很快的向消费者者传达“我是谁”的定位。
周鸿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厂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自己的精神内涵,没有真正的粉丝用户,那手机很难有溢价,很难产生创新。
不过,从调查来看,如果只是简单地请明星代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线上红利到遭遇天花板
“我们发现线上成本在逐渐增加,电商渠道红利时代已经终结。”OPPO副总裁吴强在2015年年中曾这样表示。市场咨询机构GfK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国产手机线上渠道销量为1900万,环比下降了22.6%,但线下渠道依然保持了增长,线上渠道爆发增长期已过,线上和线下逐渐呈现协同增长的趋势。
来自网易科技调查显示,消费者购买新机时选择的渠道,排在首位的是网上渠道,然后是实体店最后是运营商。虽然消费者选择线上的渠道比例仍是最大,但在手机厂商看来,随着线上线下同价、线上成本增高,线上渠道终遇天花板。
因此,2015年国内手机厂商对线下重视程度和前几年相比提升了很多。一方面,手机厂商开始铺设自己的线下渠道;另一方面积极拥抱苏宁、迪信通、国美、乐语等渠道商。
比如以电商渠道起家的小米开始铺设线下渠道,小米Note顶配版选择在全国19个小米之家展开线下实体首销。
“互联网渠道将中间环节省掉,可能降低了成本。但要知道线下商业在进化,效率在提高,最终线上成本也会提高。因此,没有可能线上将线下吃掉,或者线下将线上吃掉。所以vivo始终没有把线上线下割裂来看,我们认为线上线下最终一定会走向融合。”vivo全球副总裁冯磊在接受网易科技独家专访时表示。
从讲究性价比到客单价的提升
另外,线下渠道商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数字:虽然2015年销量不如之前,但手机客单价提高了。
根据第三方机构GfK的研究也显示,中国手机市场经过5年高速增长进入智能机存量替换期,存量换机用户倾向更高端产品迭代。2015年中高端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1500元以上价位段智能机在智能机市场占比将从2014年34%增长至42%。
因此,2015年国产手机不再只提性价比。魅族副总裁李楠甚至提出一个观点:性价比危险。他认为性价比是能解决性能和价格的问题,但现在中国的消费者关注的越来越多,包括设计、体验、服务、品牌等因素。
行业巨头逐鹿智能汽车
在说道智能汽车产业发展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科普扫个盲。其实,所谓智能汽车,就是在普通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让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驾驶的目的。
其实,人们对于智能汽车的畅想由来已久,并在20世纪正式踏上了探索之路。20世纪70年代,美欧等发达国家率先开始进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与开发;随后,我们国内也于80年代开始涉足无人驾驶汽车的理论佐证和技术研发。
在前期的摸爬滚打过程中,智能汽车的概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引得越来越多的汽车、科技等行业企业试水智能汽车。日前,《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正在打造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并已将原定于生产汽车的600人团队扩张至1800人左右,计划于2019年将首辆电动汽车推向市场。另国内企业也是纷纷摩拳擦掌,运筹帷幄。东风汽车与华为合作,在汽车电子、智能汽车、IT/ICT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展开跨界合作;北汽集团与乐视携手,以乐视汽车生产厂商的身份在智能汽车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上汽集团与阿里合作,同时开发无人驾驶功能;一汽集团则于今年4月了智能汽车“挚途”战略;江淮汽车计划于2020年进入3.0时代;海马汽车也于今年3月正式了移动互联人车生态系统;长城汽车则表示将投50.33亿元用于发展智能汽车项目。
伴随着大腕大款而来的各汽车、科技、互联网企业抢滩智能汽车市场,无疑将对行业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将引领整个智能汽车及相关产业朝着做强做大的方向迈进。
智能汽车产业空间何在?
“碟5的黑科技中,对那个手掌按压玻璃直接开销的智能汽车比较感兴趣,不知道对于创业屌丝来说,还有没有可以切入的空间?”继智能服装的讨论之后,网友再度提出如是疑问。对此,我可以给予的回复是,“智能汽车的市场空间巨大,行业发展大有可为”。这个推断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一、国家政策支持加速智能汽车产业发展
据有关部门预测,2015年全球85个主要国家的汽车销量将在同比增长3.8%的基础上,首次突破9000万辆。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销量有望增长8.9%达2570万辆,保持上升势头。这为智能汽车及相关技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肥沃的土壤。
而在庞大的市场机会面前,国务院于上半年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所提出的利用三十年时间将我国从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制造强国,更是一剂强心针。因为基于此要求,工信部已经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络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国家有要求,行业便有需求。那么,相关的利好政策自然也就少不了了。这个时候,不管是老牌公司,还是新创企业,但凡能借得政策东风之势,必有企业发展之机,
二、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繁衍商机重重。
伴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推进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的周边辅助产业发展颇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之势。目前,已经有许多成熟的辅助驾驶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之上,如智能雨刷,可以自动感应雨水及雨量来控制开关和频率;自动前照灯,在光线不足时会自动打开;智能空调,通过检测人皮肤的温度来控制空调风量和温度;智能悬架,也称主动悬架,自动根据路面情况来控制悬架行程,减少颠簸;防打瞌睡系统,用监测驾驶员的眨眼情况,来确定是否很疲劳,必要时停车报警……这诸多的衍生产品线,无不蕴藏着商机无限。
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节能化和车联网发展趋势,还推动了汽车电子万亿级市场不断扩大。根据德勤测算,2016年全球汽车电子规模将达到2,348亿美元,2012-2016年复合增长率为9.8%。2014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总规模同比增长13.8%,达579.2亿美元。而在接下来的201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预计将继续保持以两位数增长,有望达到740万以上。在消费电子增长势头转弱的情况下,汽车电子市场将有望成为电子行业新的增长点。
智能汽车领域的市场机会不仅存在于横向的辅助产业设备中,同样也滋生于车联网的纵向产业链相关环节。如上游的元器件和芯片生产企业,中游的汽车厂商、设备厂商和软件平台开发商,以及下游的系统集成商、通信服务商、平台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等。据《2015年车联网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62.8亿美元,到2020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311.3亿美元,即2015-2020年间全球联网汽车产品的销售将增长近4倍。
智能汽车发展的前路漫漫
智能汽车产业前景可观,但是,其发展也面临着基建设施、安全保障、法律和道德规范等各方面情况发展不完善带来的制约和禁锢。
首先,智能汽车要真正像人们所预想的那般“智能”地运行,需要有相应的智能交通设施建设为基础。例如由于无人驾驶汽车靠传感器感知路面障碍,或者通过4G/DSRC与道路设施通信,因此需要在交叉路口、路侧、弯道等布置引导电缆、磁气标志列、雷达反射性标识、传感器、通信设施等。如若这些都不能得到实现,那么智能汽车的发展可谓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途停留于纸面,空谈。
其次,智能汽车所依赖的智能信息系统的安全尚令人担忧。据媒体报道,在一次网络安全大赛中,一名14岁的黑客利用从RadioShack购买的价值15美元(约合人民币96元)的电子元器件组装了一台设备,便能远程开启汽车车门、发动引擎,通过车载音响系统播放其手机上的音乐。
近年来,更有多起智能汽车被黑客入侵事件让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乌云平台曝光了比亚迪智能汽车的一个漏洞,通过该漏洞,黑客可以编写程序获取任意车主的信息如姓名、车牌号、车架号、身份证号、第二联系人姓名、手机号和控制密码;甚至还可以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利用电脑于两分钟之内完成远程开锁、鸣笛、闪灯、开启天窗等行为。
无独有偶,国外大牌汽车厂商也是频频被曝安全漏洞。今年1月,德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宝马汽车公司的“互联驾驶”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利用这一漏洞可在几分钟内无线开启汽车的车门;7月初,路虎揽胜因车载系统的漏洞可能导致车门被远程开启。
关键词:停车场感应卡智能系统设计
一、前言:
针对传统停车场管理存在着管理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服务效率低、资金流失和车辆失窃严重等各种弊端。本设计对某大型超市地下和屋顶停车场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感应卡、单片及微型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人工管理停车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设计合理、经济,管理简单。
1.1系统特点:
1:感应卡停车场管理系统,在停车场的出入口各设置一套出入口管理设备,使停车场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进出车只需将感应卡在读卡箱前轻晃一下,系统即能瞬时完成检验、记录、核算、收费等工作,道闸自动启闭,方便快捷地进行着停车场的管理
2:管理卡分级发行、确定权限,以杜绝管理人员作弊。任何一张管理卡持有者上机操作前均要凭卡进行操作登记。对出口值班员来讲,操作登记完毕后则可进入收费管理,期间该出口所有收费均自动记入该值班员名下并存入电脑数据库。由于值班员持操作卡受权限限制,不能进入系统更高的软件菜单项,所以对电脑所记录的数据无法干涉;上级管理者可以凭卡随时查询,核对或打印一个值班段或任何一段时间乃至整个停车场的工作记录。
3:系统支持三种卡类的不同收费方式,以满足按卡类分别收费的要求。
电脑自动计费,特殊卡、月卡自动识别,临时卡人工收取现金,服务快捷高效,电脑显示屏及收费POS屏同时显示停车时间与应收费用,收费透明度高,票箱显示屏还提示指导用户可使用停车场哪个区域。
4:系统在停车场的入口安装的1台高解像度彩色固定摄像机、固定支架、自动光圈手动对焦镜头,可24小时监视车辆出入情况,并选用车牌自动识别系统,通过此软件可自动从车辆图象中将车牌号码识别出来,并显示存储和比对。
车辆进场时,在进入摄像机监视范围内触发信号,电脑将车牌号码存储固定并记录下来,连同感应卡的卡号一同存储下来。
车辆出场时,通过感应天线读取感应卡的卡号,并通过卡号将存储在数据库中入场对应的车牌号码取出,由管理员对出、入场车辆的车牌号码来核对是否同一辆车。如出入车牌号码不同;管理员将拦截出场的车辆并核查;如相同,则放行并将车辆的资料记录存储下来。
5:将地下和屋顶停车场分别划分A、B、C、D四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的每个停车位上装有一个带地址编码的压力传感器,通过总线与数据库系统相连到上位机,系统自动记录哪个区域的哪些车位已停车并在显示屏显示哪个区域有空车位,车主进入车库通过区域显示灯及车位显示灯快速寻找泊车位。
二、系统及流程设计:
1.系统设计:
本系统采用了最新的计算机及感应卡技术,能有效地控制、监测、管理停车场的运作,它配置灵活容易满足用户的需要。
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是建立在RS-422工业分布网络的基础上。这种网络通过两对双绞线或四屏蔽线、光隔离长线驱动器与控制管理微机的RS-232接口连接,距离可达5公里,以最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提供实时数据传输。
管理中心采用一台计算机通过上述RS-422网络对整个停车场系统进行监控,管理月租卡持有人的资料,产生诸如停车状况、帐目、持卡人名单等报表。使用的软件都是基于当前最新的WINDOWS软件开发的,具有兼容性强、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另外,它具有广域连接性,对于单机系统,管理中心可以存储所有系统信息在其本身的数据库中。
2.出入口工作流程:
停车场地下和屋顶共282个停车位,其中地下和屋顶停车场各由1个入口和1个出口;虽然两个停车场的2个入口和2个出口都在同一位置,但从区域上来讲,两个停车场相互之间是不连通的,所以在设计中作为两个独立的停车场来考虑,各自独立管理、独立收费。
根据停车场的实际情况,设计中选用2套感应卡出口收费型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每个停车场的入口车道处安装1套入口控制设备,出口车道处安装1套出口控制设备,并在出口处设立1个出口收费亭,安装1套电脑收费管理设备。
2.1入口工作流程:
入口部分主要由入口发卡机、电动栏杆、车位显示屏、车辆检测设备、对讲机、彩色摄像机组成。
入口处的发卡机面板显示屏提示司机按键取卡。司机按键,发卡机内发卡器即发送一张感应卡,经输卡机芯传送至出卡口,并完成读卡过程。(月租卡车辆进入停车场时,设在车道下的车辆检测线圈检测车到,司机把月租卡在入口发卡机面板感应距离内掠过,发卡机内感应卡读写器读取该卡的特征和信息),同时启动入口摄像机,摄录车牌号码,并依据相应卡号,存入计算机像数据库中。司机取卡后,电动栏杆起栏放行车辆,车辆通过车辆检测线圈后自动放下栏杆。
2.2出口工作流程:
出口部分主要由出口读卡机、电动栏杆、车辆检测设备组成。
在出口处,司机将停车场感应卡交给收费员,(月租卡则在出口发卡机面板感应距离内掠过,出口读卡机内感应卡读卡器读取该卡的特征和信息),出口处电脑根据感应卡记录信息自动调出入口摄入的车牌号码,进行人工对比,并自动计算出应交费用,并通过收费POS屏显示,提示司机交费。收费员收费及号码对比确认无误后,按确认键,电动栏杆升起。车辆通过埋在车道下的车辆检测线圈后,电动栏杆自动落下,同时收费电脑将该车信息记录到交费数据库内。
<![endif]>
3.系统软件功能:
本软件配合系统其他设备完成停车场的车辆出入管理和收费管理,统计等功能,并和其他管理系统联网,实现多停车场联网和财务监控。
系统维护:实现对系统参数的设置、操作员修改密码、收费标准的设置、系统数据的维护等功能
档案管理:设置系统操作员组、系统操作员、停车场档案等
卡片管理:实现对感应卡片的管理功能,包括卡片发行、挂失、解挂、补卡、卡片更换、卡片回收
记录查询:实现各种记录的查询,包括对车辆的出入记录、在场记录、卡片的使用记录、收费员的交接班记录的查询
统计报表:按收费员、日、月、年进行收费统计,统计项目含:卡片发行收费、卡片延期收费、卡片充值收费、卡片更换收费、卡片回收退款、停车收费等
出入管理:实现操作员对车辆的出入场管理功能,和手动开闸关闸同时存储记录。
三、停车场的环境设计:
3.1配电内容:
本工程按二级负荷设计,包括大楼供电、配电设计、照明设计、防雷接地设计,消防电气设计,弱电设计。供电电源引自市电网两路10KV独立电源,高压系统母线为两单母线,两路独立电源分列运行。变电所设二台1000KVA干式变压器及相应高低压配电装置,低压母线为单线分段,正常时两台变压器分列运行。采用低压集中补偿方式,低压母线上集中安装电容器自动补偿装置,使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在0.9以上。在10KV高压侧设置专用计量柜,商务住户单独计量。
每层设置配电间,分别设有电缆井,由变电所引出走电缆桥架至各区域电缆井,再沿电缆井引至各层配电间配电柜,配电方式采用树干式,其余各动力设备、消防中心、电梯机房均为放射式供电方式。采用插接母线,耐火电缆,阻燃电缆及BV电线相接合。
3.2智能照明设计:
地下室采用分部式照明,平时只有车道灯、标志灯、导向灯、停车指示灯、区域显示灯、车位显示灯及疏散指示灯常亮,在每个停车位上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当某车位停车时通过压力传感器开启车位照明灯,延时15分钟自动关闭。同时压力传感器通过总线传入停车场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会自动统计已占用车位并在满位显示屏显示剩余车位,引导车主快速泊车。既节省能源又方便管理。
一至三层采用带电子镇流器的节能型荧光灯及一体化电子节能灯,功率因数大于0.9,且三次谐波含量小于25%。
大楼立面设置泛光照明以配合亮化工程,亮化照明用电单独计量。
根据《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各区域照度如下
名称
照度值LX
名称
照度值LX
商场及办公室
200
楼梯间
50
会议室
200
电梯前室
75
车库
100
卫生间
50
3.3防雷接地及用电安全设计
1.本工程考虑二级防雷。防直接雷措施,屋顶设置避雷小针,并组成10*10或12*8的网格,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构筑物均可靠与避雷网连通,利用柱内主筋做防雷引下线,引下线的间距不大于18米。
2.防侧击雷和等电位措施,每层结构圈梁内主筋可靠焊接连通,并与引下线连通,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和金属物体的顶端和底端均与防雷装置连通。
3.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并做等电位连接,联合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采用TN—S系统,中性线(N)与PE线在变电所引出分开,所有用电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均与PE线可靠连接。
3.4消防及报警
1.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采用二回路供电,分别由两段低压母线引出,消防用电设备有:消火栓泵、喷淋泵、增压泵、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消防电梯、消控中心用电及应急照明用电等。
2.消控中心设计在地下室车库、变电所、电梯机房、公共走道、楼梯间、电梯前室等场所均设应急照明,应急照明与正常照明同时使用,应急照明为双电源供电。车库通道,各出入口,内走廊等设置疏散指示灯、区域显示灯,车位显示灯、指示灯在供电电源中断时自动通电,应急时间60分钟。
【关键词】节能措施;造纸;节能技术措施;节能管理措施
1 前言
造纸是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是国家轻工业中的能耗大户。根据国家相关政策[1],到2015年,纸及纸板综合能耗降到530千克标准煤/吨,纸浆综合能耗降到370千克标准煤/吨,纸浆、纸及纸板生产平均取水量降到70立方米/吨,废纸利用率达到72%。推进造纸节能降耗,淘汰小制浆、小造纸等落后产能;推广低固形物连蒸、低能耗蒸煮、新型高速纸机、纸板机等先进节能工艺设备;鼓励使用高得率木片磨浆系统;推广无元素氯漂白、氧脱木素等工艺。鼓励生产低白度纸和本色纸等清洁产品。本文以某造纸厂生产白卡纸为例,从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管理措施两方面为该生产线提出节能措施建议
2 主要生产工艺
以某造纸厂生产白卡纸为例,生产工艺流程:浆板经输送机送到碎浆机进行粉碎成浆,由浆泵打入浆池后送入除砂器,再进入双盘磨进行磨浆,生产出一定浓度的纸浆,然后进入混合浆池。根据面纸、芯纸及底纸不同的工艺要求,加入处理后的损纸,分送到不同的成品浆池;然后再经高位箱至机外白水槽,保证一定的液位。同时白水槽内部先后经过三次除渣以获得良浆。再经冲浆泵进入旋翼筛,通过旋翼洗涮和重力的作用将浆团及其它非纤维杂质从排渣口排出,进一步稳定纸浆质量。
在进入流浆箱后,通过控制合适的浆网速比,纸浆均匀进入网部成形并初步脱水。然后进入压榨部,对成形后的湿纸页以加压的方式进一步脱水。压榨时,以适当规格的毛布承托纸页,均匀加压并带走部分被压榨挤压出来的水分,并可增强加压的压力,提高压榨脱水能力。然后由真空吸移辊将湿纸从成形网上剥离,用毛布承托送入复合压榨,以后纸页在各压辊间传递,消除过去纸页在压榨之间受着自重等因素的牵引作用造成断头的现象。再进入干燥部经烘缸加热除湿。以保证纸页干度。随后进入涂布工艺,以改进外观质量或印刷质量;再进入热风箱进一步干燥,再经压光机压光,使纸面平整一致;最终经卷取、打包。
3 主要工艺设备
根据造纸的工艺流程,生产涉及的主要设备包括输送机、碎浆机、浆泵、除砂器、双盘磨、旋翼筛、脱水设备、干燥设备、打包设备、以及个设备的电动机、传动装置、控制系统等。
4 主要节能措施
造纸节能降耗的主要途径是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节能设备。采用新型脱水设备、宽区压榨、全封闭式气罩、热泵、热回收技术等;工艺过程及管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等技术。造纸的主要节能方式主要包括电机系统节电,传动装置节电,打浆、网部、压榨等工艺节能、干燥部节约蒸汽等。
4.1 电机系统节能措施
(1)电机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因为电机的运行功率与运行频率成比例关系,通过调节电机的供电频率可改变电机的运行转速,当电机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如空载、轻载、半载、满载、超载)时,通过控制系统感觉负荷的工作状态,动态地调整供给电机的用电参数达到转矩与负载精确匹配,使电机保持在最经济的运行状态,降低能耗,节省电耗。根据造纸系统中不同的工作负荷类型,选用不同变频器类型:例如打浆设备选用通用型变频器,另配直流电抗器,输入输出交流电抗器;压缩空气设备采用一台变频多台工频的方式来控制压缩机组,并组成压力闭环,选用通用型变频器,配直流电抗器,输入输出交流电抗器、压力变送器。电机系统采用变频节能技术后,节能量可达25%以上。
(2)正确选择电机类型和容量。在满足电机转矩功率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所选用电机的容量,杜绝“大马拉小马”的现象,使电机负载率达到80%以上。
(3)实行就地补偿、提供远端电机功率因素。
(4)电机结构改进。比如采用磁性槽槭,磁性槽槭能使气隙磁密分布趋于均匀,降低齿谐波的影响、脉振损耗和表面损耗,并使有效气隙长度缩短,能够改善电机气隙磁势波形,减少空载电流,改善功率因数, 改善电机的特性和节电有一定效果。
(5)采用新绝缘材料,增大导线截面积。
4.2 传动装置节能措施
为了适应生产过程中纸张特性的变化需要,纸机的传动最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车速和各个分部的速度单独微调。传动装置可采用智能化控制器进行控制和对各传动部分的变频器进行速度调节。变频器采用高性能变频器,控制器采用多触点可编程控制器。
4.3 打浆节能措施
(1)桨板采用连续式运输添加方式,可提高过程效率达到节能目的,据估计通过减少碎浆电机功率,可能节能达40%。
(2)采用中高浓度打浆方式。高浓度下打浆,纤维因受挤压而被压溃变宽、比表面积增大、分丝帚化明显,切断微弱,同时高浓打浆可减少盘磨设备起动次数,延长连续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打浆质量,节约打浆电耗。在打浆质量和打浆能力满足生产需求情况下,高浓打浆比低浓打浆的吨浆耗电了减少20%以上。
(3)选用高效节能的打浆设备或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达到节能的目的。
(4)在保持同样的游离度和纸页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在一定范围降低盘磨机的转速,减少动力消耗。
(5)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如果条件许可时(如纸的强度要求不是很高时),可以采用全压喷放以节省打浆电耗。
4.4 纸机网部生产节能措施
(1)合理使用脱水元件,如低压差脱水元件的合理使用与排列。强化成形脱水区的脱水,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控制打浆度、合理控制纸浆上网温度、合理控制纸料的PH值、合理控制纸浆硬度。
(2)采用新型材料制造网部元件。充分利用造纸白水,回收白水中的热能。
(3)高浓成形,可以达到节水、节电、节省占地及投资的目的。
4.5 压榨部节能措施
(1)采用垂直脱水,可提高压榨脱水的效率。将真空压榨、沟纹压榨及双毛压榨等组合的复合压榨可以提高湿纸干度,减少烘干的用汽量。
(2)使用双毯压榨,即双面脱水的形式,可以提高脱水能力。提高进入压榨部湿纸的温度,有利于压榨脱水。利用变速离心抽气机代替真空泵脱除洗毯水可以节能。
4.6 纸机干燥节能措施
造纸过程所耗热能大部分用在纸机干燥部,因此做好纸机干燥部的节能十分重要。纸机干燥部的主要节能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干燥部汽罩采用密闭汽罩和余热回收装置。采用密闭式汽罩,能使干燥部与周围空气完全隔离,减少了干燥部进风量和排风量,汽罩内通风换气量减少一半,烘缸发出的辐射热不再放射到车间内,而用来加热汽罩内的换氕空气, 配套使用的热风送风系统向汽罩内送热风,提高汽罩内空气温度,增加了热空气的吸湿能力,从而增加了干燥部的干燥效率。全密闭汽罩比半密闭汽罩节约15%~20%的蒸汽消耗量,特别是在气温低的地方,效果更好。而对干燥能力达到极限的纸机,也能提高20%的干燥能力。
(2)烘干采用热泵系统。烘缸排水经过孔板限流,大部分汽水混合物排至汽水分离罐(闪蒸罐)中,闪蒸出的二次蒸汽最大限度的被蒸汽引射器(热泵)抽出,回本段烘缸使用,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这也是证纸机高效运行、提高热效率的重要环节。
(3)烘缸蒸汽加热系统节能措施还包括采用多段通汽、烘缸内壁采用树脂薄膜强化传热、及时排除烘缸内的冷凝水、烘缸进汽采用旋转接头、使用疏水阀防止漏汽、烘缸盖采取绝热保温、回用烘缸冷凝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5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发改产业[2011]3101号).
[3]《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上、下册)》(陈克复,第三版).
【摘 要】职业能力是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核心要求。在我国,职业音乐表演教育发展规模小、起步晚,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与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形成类似,虽然部分学校进行了改革创新,但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仍略显模糊。培养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应该紧贴市场,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81-01一、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职业能力”的重要意义教育部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学院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音乐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音乐活动不再只是高雅艺术殿堂里的奢侈品,大量的音乐活动走向社区,走向文化广场,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迅速传播。因此,构建一个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成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探索的热门。近年来,通过多种调查形式,我们不难发现,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与扎实的实训课程掌握从事音乐产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一所综合性民办高职院校,研究学生的“职业能力”对开拓音乐表演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与探究意义深远,对音乐表演专业培养德智体综合发展,拥有较好职业道德,掌握音乐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音乐市场能力要求,具备从事音乐表演,组织群众文艺活动及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模式具有指导意义。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关乎其毕业后是否能够顺利走向相关工作岗位。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中的“职业能力”拓展部分,也能帮助毕业生适应在文博馆、社会团体、文化市场等单位从事宣传、策划、表演和管理工作,以及在文化艺术产品生产、新闻出版等企业从事营销、管理、文化传播等工作等。二、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经济发展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一)专业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国艺术教育逐年发展,教育理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原本只为少数人服务到每个人都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艺术教育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社会城镇化转型加速,社区文化、乡镇文化随之发展起来,迫切需要更多从事基层音乐传播工作的专业人才,这为我们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就业新需求。广东省内开设音乐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数集中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失衡。但随着广东省经济发展改革,省内二三线城市市政建设、交通建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经济建设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基层音乐活动及就业岗位应运而生。我校生源大多来自于粤东、粤西地区,学生越来越亲睐回到家乡就业、创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音乐专业就业市场的明朗。(三)音乐表演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提出了新的变化,音乐不再是高精尖的少数人独享的精神产品,音乐产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在我国逐步流行起来,网络的介入必定导致音乐发展空间继续扩大,音乐的欣赏和传播将会突破传统模式,无线音乐门户公司可以通过无线数据获取盈利。个性微电影的音效制作、庆祝活动音乐DJ、数字音乐版权管理、版权经营等越来越多的新兴就业市场向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抛出了橄榄枝,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正好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给我们教学培养计划的制定提出了很大的改革空间和挑战。(四)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就业岗位。核心岗位:1.歌舞表演团体、合唱团体、专业文艺团体演员、基础音乐教师;2.广播电视局、地方文体局、部队文工团;3.文化娱乐传播公司、演艺经纪公司,从事音乐表演、传播、教育、培训等工作。拓展岗位:1.宣传、教育、文化、公安等国家机构;2.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电视台、广播电视、音乐环境工程设计、策划宣传人员、数字音乐版权管理、版权经营、编务、唱片公司的电子音乐制作、MV制作、节目创作、数字影视制作、媒体研究、画画合成等;3.舞台音响导演、声学工程师、音乐录音制作工程师、网络电台音乐制作工程师、电影电视片尾曲插曲编辑工程师。从事音乐传播及音乐行政管理、传媒、音乐编辑、录音等工作。自主创业:1.个人音乐工作室、录音棚;2.MIDI音乐制作人;3.琴行、独立艺术培训机构;4.自由职业艺人。三、结语伴随着国家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我国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需求不断加大,互联网+多媒体音乐传播对具备专业技能的音乐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如何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批优秀的音乐专业新型人才,都将是高职音乐表演专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作者简介:龙 轩,男,汉族,湖南人,助教,音乐学专业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竹笛演奏。
[关键词]常规 智能一体化 便携式保护装置 设计
中图分类号:R540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08-01
在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装置或者新电力设备在运行中会出现一些异常问题,或者需要定期的进行检修,因此,在此期间,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提供供电服务,需要使用一些临时性的通用保护装置来确保其正常运行。
一、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逻辑元件组成
在设计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时,主要以PLC的方式为主。PLC拥有图形化界面,可以进一步实现装置保护功能的可视化。而且该装置由许多逻辑元件组成,在进行保护工作时,只需要工程设计者或者用户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将装置内的逻辑元件进行自由的组合,从而实现保护控制的目的。这样不仅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还实现了装置的多功能化,维护起来也较为方便。
(一)基本的逻辑元件:主要有异或门逻辑元件、与门逻辑元件、以及或门逻辑元件三种。
(二)开入开出元件:主要有开入输出元件、开入输入元件、控制字元件以及压板元件四种。
(三)时间元件:主要有延时动作延时返回元件、延时动作元件以及延时返回元件三种。
(四)过量欠量元件:主要分为单通道过量元件以及单通道欠量元件两种,其中,单通道过量元件主要包括了单通道过量元件,三通道(或者)过量元件、三通道(和)过量元件等。而单通道欠量元件主要包括了三通道(或者)欠量元件、三通道(和)欠量元件等。
(五)可扩展复合元件:主要包括了反时限延时元件、方向判断元件以及复合电压闭锁元件等。
二、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应用
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对于常规变电站以及智能变电站都能适用。应用常规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可以对变电站进行临时性的保护,确保其在检修期间不会因为出现突发性的故障而引起跳闸、断电等问题,从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一)常规变电站中的使用
图1为常规变电站中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运作程序图,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停止供电的情况下才可以对常规变电站中的线路以及变压器等结构中的保护装置进行必要的检修以及维护,这样会极大阻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给电力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但是使用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后,就可以让其暂时性的接替原有保护装置的保护工作,从而减少了断电带来的不便,确保了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二)智能变电站中的使用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网络交换机以及保护装置等做定期的维护,而且,为了保护电力系统安全性,供电网络中出现任何一点内部故障都必须立即对其进行检修,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此维护与检修过程中,可以使用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来替代需要维护或者检修的部分,从而确保电力系统正常有序运行。
1.合并单元
如图2所示,在维护合并单元时,其替换方法是:将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交流端子与合并单元的互感器连接起来,该保护装置就可以利用光纤接口与合并单元进行连接,继续完成数据采样,其传输协议采样值主要有IEC61850―9―2、IEC60044―8(FT3)两种。
2.保护装置
在维护保护装置时,将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SV光纤接口与合并单元中的备用接口连接起来,再通过该保护装置中的GOOSE跳闸光纤接口将其与变电站中的智能终端连接起来,从而使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暂时取代变电站原有的保护装置,完成动作判断工作。
3.智能终端
将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交流端子与合并单元的互感器连接起来,再将该保护装置中的跳闸出口与变电系统内断路器中的跳合闸线圈相连接,以此,就可以替代变电系统中原有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以及保护装置等,从而确保维修期间,变电系统还可以正常进行跳合闸出口、数据采集以及保护判断等工作。
4.网络交换机和光纤
在进行网络交换机和光纤维护工作中,首先需要将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交流端子与合并单元的互感器连接起来,再将该保护装置中的跳闸出口与变电系统内断路器中的跳合闸线圈相连接,以此,就可以替代变电系统中原有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以及保护装置等,完成变电系统所需的跳合闸出口、数据采集以及保护判断等工作。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电力安全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常规变电站中的系统十分繁多,而且有着数据资源重复采集、变电站设计调试复杂、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等问题。而智能变电站中的合并单元、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等又因为没有充分的运行测试,因此极易因为外界环境影响,出现各种设备故障问题,再加之变电站各类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因此,智能一体化便携式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该保护装置,可以确保在维护与检修变电站各类设备时不会影响到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有序性。
参考文献:
1 职业能力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职业能力分析是构建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基础。为进一步明确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岗位的主要工作项目,每一工作项目所包含的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职业能力,探索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的标准体系,以便为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核心课程的开发提供合理依据。通过对深度合作企业,尤其是对正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企业以及部分高职院校师生的广泛调研、座谈、工作现场观察与访谈、工作体验、企业专家交流、职业能力分析会等多种途径,总结提炼出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形成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而形成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分布汇总表,明确每一岗位所要完成的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以此为基础,确定相应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为构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依据,为科学编制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奠定基础。
2 职业能力分析的组织与实施
2.1 职业能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①文献分析法。在职业能力分析会召开之前通过查阅、分析100多篇论文、10多部著作,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专业、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相关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如英国零售学徒职业资格标准、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等)等诸多资料,整理出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的基本框架,后期在专家座谈交流、企业调研、问卷调查等环节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通过文献研究,丰富和完善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②实地调研法。先后通过企业调研、兄弟院校调研、学生实践岗位调研等环节进行实地调研,共调研深度合作企业12家,兄弟院校13所,走访50多位正在企业岗位培养的学生。
深度合作企业现场调研。与企业管理人员座谈的形式开展调研,调研的内容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展开,调研的对象包括企业的运营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门店店长、片区经理、运营督导等。调研的结果经过汇总梳理作为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兄弟院校调研。着重了解其深度校企合作形式、合作内容、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职业技能及其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先后调研的兄弟院校有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所院校。
③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针对历届毕业生、历届订单班学生、部分校友、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等设计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展开调研,着重了解从事营销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相应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调研所得内容经过整理作为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资料。
④工作体验法。每学期至少派出一名教师到深度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专职企业实践,至今已有7名专任教师先后在企业实践。专任教师通过具体的岗位工作体验和实践,能真实地、具体地掌握营销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要求,并且在岗位工作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也能收集到大量的一线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的信息。这些是职业能力分析最重要的、最真实的信息来源。
⑤座谈法。1)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市场营销专业每年组织专业教学委员会的专家进行座谈,围绕就业岗位、岗位能力需求、人才培养等展开研讨,形成了本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的重要材料。2)订单班及现代学徒制学生座谈。每学年组织一次企业订单班座谈会,每3个月举行一次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座谈会,邀请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运营部经理、门店店长、全体学生就订单班、学徒制运作情况、人才培养情况、岗位能力培养情况等展开研讨,这个活动为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积累了丰富的原始材料。3)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研讨会。每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企业专家、校内外专家就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涉及到的人才培养定位、就业岗位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人才培养实施等方面展开论证和研讨。4)百果园职业教育联盟研讨会。2015年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百果园公司发起,联合境内外15家院校和行业协会,联合成立了百果园职业教育联盟,搭建了一个行校企协同育人的平台。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会议,专门就职业店长的职业能力培养、校企合作等进行研讨,这些研讨的内容也为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⑥案例研究法。市场营销专业与百果园公司及其他企业已开展多年的深度合作,有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就业,通过对部分毕业生职业成长路径的研究,梳理出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百果园公司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下企业实践锻炼的专任教师至少跟踪研究5个优秀的店长、5个表现一般的店长、5个表现稍差的店长,通过对其每个月的工作报告、职业发展情况、公司及员工评价,并通过对其进行个体访谈了解职业店长的科学成长路径。截止目前已跟踪研究个案80多例。
⑦头脑风暴法。举行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行业专家研讨会,通过头脑风暴法,行业专家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畅所欲言,围绕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业务岗位及职业发展路径自由发表个人见解,会后项目组工作人员进行汇总、梳理。
2.2 职业能力分析会的组织
①确定分析岗位。通过前期的调研、座谈和文献研究,分析得到了市场营销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职业发展路径等,确立了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是市場调研、产品销售、客户服务、营销策划四大类别,主要集中在产品销售岗位,每一类别的岗位根据其工作内容及工作复杂程度可分为4~5个层级,根据行业企业的对岗位工作内容及工作人员能力的要求得出如表1所示的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发展路径表。
表1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但是如果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话,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由于是和特定的行业或企业开展合作,在进行联合培养之前已定向了学生的学徒岗位、培养目标等,所以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的岗位类别就比较具体,而不会呈现如表1中所列举的那么发散;二是由于现代学徒制学生实施在岗培养、在岗学习,学生边学边做,工作即学习,学习的内容非常具有指向性,所以其职业发展年限就大大地缩减和提前。
在前期的调研中,针对国内10多所兄弟院校市场营销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得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主要集中在销售类,为此,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表1中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发展路径,制定出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发展路径,如表2所示。
②邀请行业专家。根据分析的岗位,按照以下标准来选择职业能力分析会的行业专家:1)有营销一线工作经历,目前从事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与培训等岗位工作。2)熟悉和了解营销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职业发展路径。3)具有营销、管理职业素养,工作严谨。4)能用语言精炼地表述营销岗位任务需求或所需具备技能。5)能很好地与人协作。6)工作期间能全身心投入。
根据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岗位特点,筛选出18位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并发出邀请,提前告知职业能力分析会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等,并将相关资料如职业能力分析表格、行业专家职责、工作流程、职业能力分析表述用语等,提前发给行业专家,以做好充分的准备。
③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邀请职业能力分析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第一场职业能力分析会着重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岗位类别及不同学历层次职业发展路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岗位技能要求。第二场职业能力分析会着重分析了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岗位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职业发展路径等内容,形成了职业能力分析表。
④整理职业能力分析表。通过研讨,把市场营销通用能力与指向性非常强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养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技能,如表3所示。
2.3 职业能力分析表的制定
借鉴德国的BAG职业能力分析法和北美的DACUM职业能力分析法,选用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根据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所面向的培养层次,适当调整了学习水平栏目,制定出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该表由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工具等)三大部分构成,职业能力除了专业能力外,还包括了职业素养,并对每一职业能力也进行了程度标识。
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制定的过程如下:
第一,整理职业能力专家在两场职业能力分析会上的意见,使用规范的职业能力术语和表述进行修正,形成初步的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第二,结合本专业积累的已有相关基础资料,通过进一步梳理,结合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英国零售业学徒标准、合作企业等公司营销岗位说明书及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等,进一步完善职业能力分析表。
第三,将整理出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发给相关企业专家,再次征询意见,对相应任务和能力点进行再次确认,形成最终的职业能力分析表。
第四,为了使制作出来的职业能力分析表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现实情况,选择了商贸流通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百果园、名创优品、麦德龙、百安居等公司开展进一步的调研,并咨询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深圳市连锁经营协会的相关人员,根据行业企业反馈的意见对职业能力分析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职业能力分析报告。
第五,根据专家提供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如表4所示。
3 职业能力分析的结论与成效
3.1 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基本内容
通过制定职业能力分析表,得出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并确定了在学徒培养期间4个职业岗位及毕业初始岗位共31个工作项目,118项工作任务共计519条职业能力。另外,通过分析还确定了各岗位所共同需要的13项60条关键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分别为职业规划、沟通交流、数字应用、革新创新、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责任(安全)意识、组织能力、其他等。职业能力共分为5个级别,具体详见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3.2 职业能力分析的效果
①提升了专任教师对行业企业的充分认知和了解。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大大提升了专任教师的行业企业一线工作实践经验,通过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商贸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各项能力需求。
②明确了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学徒期及期满后的职业发展路径。在前期的调研中,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和企业的反馈,项目组得知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为产品销售类、营销策划类、客户服务类、市场调研类,并找出了各类别岗位群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基于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稍有不同,主要原因是学徒是通过在岗培养的,所以针对其面向的商贸流通行业企业,其职业发展路径相较于非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下的学生要有所不同,主要體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联合培养企业会专门针对学徒设计一个岗位(比如储备干部);二是其晋升速度会较快,学徒期满后80%的都可以走上营销管理的工作岗位。这就决定了其整个职业发展的路径是不同的,为此,需要在培养期间根据岗位工作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训练和培养。
由电流、电压互感器供电的全部回路叫电压电流回路。其调试范畴包括变比、极性、准确级别、二次额定负载等。对于常规站,该回路试验验证了二次电缆接线的正确性。智能站,基于IEC61850规约,光纤取代传统电缆接线,数字信号代替模拟信号传输,二次回路试验不仅验证二次电缆、光纤接线的正确性,同时也对采样通道配置、虚端子连接以及SCD文件、IED配置等正确性进行验证。
本文对基于常规互感器结合合并单元的模式(Transformer MU,简称TM模式)的新建智能站电压电流回路调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为其他调试人员在二次回路调试工作中提供参考。
1、电压电流回路实现原理
电压电流回路的基本作用有:(1)对一次设备运行工况进行监视;(2)计量用;(3)用于各类保护装置;(4)用于控制及调节等。
1.1常规变电站电压电流回路实现
常规站采用电磁式互感器,输出的二次模拟量经电缆直接接入二次设备。对于CT接线遵守串联原则,即原边与被测电路串联,副边与所有装置仪表负载串联;PT遵守并联原则,即原边与被测电路并联,副边与所有装置仪表负载并联。同时,CT二次回路不允许开路,PT一次回路不允许短路。
1.2智能变电站电压电流回路实现
智能站中,不论是采用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或是电子式互感器,二次回路中的交流采样,由合并单元(Merging Unit,MU)完成。MU将电力系统中的同一时刻各相电压、电流以数字采样瞬时值的方式组帧,通过光纤,以组网或者点对点方式将其送往保护、计量、测控、电能量分析等装置设备。MU实现了智能站过程层的传感设备与间隔层之间通信的无缝联接,将互感器信号转变为遵循61850-9-1/2标准并能够在各层网络上传输。
2、电压电流回路调试方法说明
2.1电流回路调试试验
首先确认各二次回路用途、绕组特性,检查一点接地情况;然后分相进行一次、二次通流。二次通流验证二次回路的正确性以及各绕组特性正确,一次通流验证整个间隔电流回路正确性。
对于常规站,分相通流后,需在电流流经的各处使用钳形表测量电流大小与实际通流值是否一致,查看相关二次设备液晶显示结果是否正确。
向各二次设备发送采样报文,具体实现方式见下对于智能站,各二次保护装置不包含模/数转换器,数据的采样和转换由电子式互感器或MU完成,模数转换的启动命令、采样频率均由MU控制。间隔MU完成电压电流数据收集组帧后,图1所示。
二次设备从MU接收采样值,按通信方式分为两种:(1)直接采样,设备与MU之间为点对点方式;(2)网络采样,设备与MU之间经过SV网络交换机连接。如下图2。
图2 智能变电站两种采样方式
直接采样回路简单,传送过程无中间环节,各间隔独立采样,可靠性高,传输延时短,保护动作速度快。网络采样传输延时受网络延时影响,对交换机依赖强,对交换机的要求高。但网络采样,可实现采样信息的共享,同时可减少MU、测控、保护装置等采样光口,减少光纤数量。因此,在目前智能站设计中,常采用两者结合方式,线路、母差等保护装置采用直采,而对于测控、故障录波、信息子站等测量监视装置采用网络采样,例如宁夏李俊220kV变电站、金贵220kV变电站、于祥220kV变电站等,实现方式如下图3所示。
图3 直接采样与间接采样结合方式
2.2电压回路调试试验
常规站母线电压回路调试原理:电压回路一般由PT就地端子箱接至“母线电压切换/并列装置”,经切换后接至保护屏顶电压小母线,再经各间隔“操作继电箱”切换后给各二次设备使用。“母线电压切换/并列装置”受母线PT刀辅助接点的控制,“操作继电器箱”受各间隔母线刀辅助接点控制,并列/解列受母联断路器辅助接点控制。
智能站母线PT间隔的MU同时接入两条母线上的电压,并从母联智能终端引入母联及其母线刀位置,电压并列/切换功能由母线PT MU实现,不需要额外并列切换装置。母线PT MU通过FT3协议或61850-9-2标准将母线电压值发送至各间隔MU,由间隔MU将母线电压与本间隔电流信号进行组帧(如图1所示),然后发给各二次设备。
3、装置无流、失压原因分析
常规站保护装置无流失压,首先检查CT、PT端子箱处接线是否正确良好;其次检查回路是否存在短路开路现象等;还需检查二次设备交流输入插件是否正常。对于公用电压回路失压原因还包括:隔离开关重动继电器是否失磁,PT端子箱处低压断路器,熔断器是否断开,隔离开关辅助接点、电压切换接点以及重动继电器接点接触是否良好、二次回路绝缘等问题。
智能站光纤取代电缆,传递的采样值为数字量,因此智能站无流失压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光纤连接:光纤的通断以及衰耗,可使用光功率计或红光源来测试光纤的衰减以及导通性能。
(2)SCD文件配置:如果系统集成厂商配置SCD文件所依据的ICD模型与实际二次设备的ICD模型不符,或者二次设备采样通道虚端子连接错误,都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采样,装置无流或失压。
(3)合并单元系数配置:目前智能站采样值传输主要基于61850-9-2协议,MU发送采样值为一次值,而MU从互感器输入的为二次值,因而MU需要进行系数配置,符合实际的变比关系,设备才能从MU接收正确值。
(4)对时异常:由图1可知,各间隔MU从各处获取不同通道的电压电流值,组成数字帧,每一时刻数据都会被打上时间标签,保证同一时刻的数据全站统一。如果同步时钟源丢失,MU对时异常,导致各MU采集的数据没有同一时间标准,即意味着相与相之间,变压器进出线之间以及母线保护各支路之间将产生测量错误,这可能会造成保护设备误动,跳闸出口造成停电事故。因此当外部时钟丢失,MU要能发出对时异常告警信息,必要时二次设备将无采样信号。
(5)交换机VLAN或者静态组播划分:某些二次设备采用网采方式获取采样值,基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经常使用SV与GOOSE共网方式。基于61850-9-2的采样报文采样率为80点/周波,每5点一帧的应用模式下,每帧最大报文长度约为5296位,即662字节。则一个MU数据流量为:662字节*8bit/字节*4000帧/s=20.2Mbit/s,对于过程层100M交换机,占用流量值约为20%。相比于SV流量值,GOOSE流量值对网络带宽的占用基本可以忽略。因此,为防止采样值流量对交换机数据的影响,对各间隔交换机进行VLAN或是静态组播划分。如果上述交换机配置错误,将会使网采的二次设备接收不到采样报文,无采样值。
(6)其他:对于电磁型互感器,二次电压电流以模拟量接入MU中,同常规站一样,要检查CT、PT端子箱处接线是否正确;检查PT端子箱处低压开关是否正常;相关刀闸、断路器位置信号由就地智能终端通过过程层GOOSE接入到合并单元中,因此还需检查相关光纤链路是否正常,各GOOSE信号开入量是否有效等。
4、总结
本文通过对比常规站与智能站二次电流电压不同采样方式,阐述TM模式下二次电压电流回路工作基本原理,分析调试中一些常见问题,希望能对其他继电保护调试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调试分公司)
论文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介绍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服务对象、类别及其特征,阐述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本职能和作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阐述是进一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就业市场是由人力资源供给、人力资源需求和供需双方的交换等三个方面构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生产力各要素相继进入市场。促进了劳动就业制度、人事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发挥着独特的职能作用。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成及其管理体制
(一)就业市场的形成
就业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配置市场,是按市场运行规律对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毕业生人才资源)进行配置调节的一种机制。我国的就业市场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育和建立起来,并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深化不断完善。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市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各要素相继进入市场。促进了劳动就业制度的进一步改革。1986年国务院出台了有关改革企业招工、用工、辞退和待业保险的规定.推动企业招工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确定企业招用新工人要签订劳动合同。用法律形式明确双方的劳动关系;允许企业辞退违纪职工;建立养老保险金社会统筹和失业保险等新项目。这些措施在用工方面开始把企业推向市场;在就业方面。自然也开始把劳动力推向市场。同时,地方劳动部门都成立了融行政与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服务机构。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赋予企业用人自。国家不再下达用人计划.企业用人的数量、条件、方式、招用时问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随后几年。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一些具有高学历、高层次的技术人才进入市场。客观上提升了就业市场的层次.各地开始出现专门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就业服务的人才市场。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毕业生人数逐年激增,特别是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门的大学毕业生市场开始出现并且日益发展壮大。发挥其独特的市场功能。至此,我国的就业市场形成了由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市场三大市场并存的格局。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在国家政策宏观调控下。以为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为宗旨,以建设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常设市场为目标,以高校校园市场为基础的、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毕业生市场是运用市场运行机制。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供需见面、创业培训等就业综合服务的专业化市场,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选录人才的主要场所。是毕业生求职择业中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目前.国家、各地方和高等学校都在积极培育和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并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日趋成熟与规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证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作用。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服务对象和管理体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普通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成人高校及其毕业生,各级各类用人单位。
省、市、县(市、区)及学校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协调机构)是本级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级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或职能部门,下同)受同级毕业生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具体负责本级毕业生市场的日常工作。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市场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分市场,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校园市场是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遵循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毕业生就业市场活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定,坚持诚实守信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招聘服务。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征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类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按其外在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1.有形市场
有形市场是指有明确固定的场所、具体的时问和地点、特定的参加对象的开放性市场。目前。有形市场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从举办的单位来分
一是高等学校举办的为毕业生服务的就业市场(一般又称“供需见面会”、“招聘会”、“洽谈会”)。可以分为学校自己单独举办和两所或两所以上学校联合举办两种类型。单独举办往往是针对本校毕业生的专业特点和服务行业来邀请与其密切相关的用人单位参加,是主要为本校毕业生服务的市场。学生与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直接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落实就业单位。其优点是针对性强、需求信息可靠、服务到位、方便毕业生。高校联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一般是由学科、专业相近的若干所高校举办,如东北地区高师毕业生就业市场、东北地区部分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等。联合举办的市场除了具有单独举办市场的优势外,还可以克服就业市场规模小、市场效能差的弊端,增强市场对单位的吸引力。
二是政府毕业生主管部门或人才中介机构主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其一是省(市、自治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组织各高校所设立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其二是地方人事主管部门或人才中介机构设立的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人才市场。
三是企业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它是由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举办的以招聘到本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为主的就业市场。其优点是信息来源可靠、针对性强,毕业生可以充分了解招聘单位的背景材料,减少自荐的盲目性。
(2)从举办的区域来分
一是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它是由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它是由地方(省、市)主管毕业生就业的政府职能部门组织,主要是为用人单位和当地高校毕业生服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其优点是需求信息量大,毕业生能有较多的选择机会;方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节约经费:现场即可签定就业协议并履行鉴证手续。
二是国际性毕业生就业市场。目前,毕业生就业的国际化趋势已现端倪,国外企业在中国招聘毕业生、中国企业招聘外国留学生或直接在国外招聘就职于国外分公司的毕业生的情况已有新发展。我国加入WTO后,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3)从举办的类别来分
一是行业性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是由中央部委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办的主要为本系统、本行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就业市场。
二是分科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是各省、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从用人单位和学校两方面考虑,从市场细化的角度出发.把理、工、农、医、师范、财经、政法等科类的毕业生分别集中起来,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三是分层次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指招聘单位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举办的就业市场,包括研究生就业市场、本专科生就业市场。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就业市场。它们是特殊行业举办的以招聘应届毕业生为目的的就业市场。如从毕业生中选拔公安干警、政府公务员、飞行学员、高校教师、外交人员等。
2.无形市场
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主要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信息交流不受特定的时问、空问限制,而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自行选择的就业市场。其外在表现是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没有固定的场所。目前,无形市场的主要载体是以计算机网络平台为依托的各种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如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东北大学就业信息网等。许多地方、高校和用人单位已经建立自己的网站,提供了丰富的供需信息资源。
毕业生就业的无形市场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飞速发展而产生的。同有形市场相比。计算机网络信息量大,资源可以充分共享,进行信息交流不受时空的制约,因而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依托网络平台,还可以开展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服务。目前,网上求职与招聘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所认同并实践着,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正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交流向网上而试、考核等更深入的应用层面发展,逐步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无形就业市场已经成为就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征
1.公益性
毕业生就业市场以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为宗旨,构建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安全、可靠的平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快捷、有效、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2.市场主体的特殊性
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举办过程中,学校是基础,政府为主导,市场起调节作用。因此,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组织主体可以是政府教育部门,也可以是高校。市场的就业主体是高等院校毕业生,这是一个高附加值的特殊群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但是,正是由于这个主体都是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学历层次差别不大,年龄也较集中,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竞争会更加激烈。3.时效性
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规定,毕业生就业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每年寒假或暑假.全国有上百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般要求他们在半年内落实工作单位,现在择业期延长为两年。各级主管就业部门对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行日程都有一个大致的安排,从用人单位到高校招聘、到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签约,以及未能落实或重新落实单位等都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如果毕业生在两年内不能落实就业单位,就要离开这一市场而转到其他就业市场择业或待业。
4.区域性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办者多以各省市教育部门、高校或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不论谁举办,这些就业市场的用人主体一般都是本地区的,同时也是针对本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服务的,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
5.集中性
我国每年都有近几百万名大学生集中进入社会就业.从人数到时间,都有集中性的特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场所集中招聘或应聘.特别是校际间或院校内举力、的人才交流会,表现在专业方向上,更具有集中性的特征。供需双方直接签约。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供需双方的效率和效益。
6.影响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涉及面广,任何一个毕业生就业都牵动着毕业生本人、家长、亲朋好友等的关心,为社会所关注。影响极大。
三、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职能和作用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本职能
1信息交流
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双方进行双向选择,实现求职和招聘的必要场所,而充分交流就业信息与求职信息又是供需双方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和前提,因而,促进信息交流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首要职能。毕业生就业市场需要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种就业信息,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对所有毕业生公开,供毕业生了解和进行选择。这些就业信息既包括国家宏观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包括有关的就业政策、规定。还包括各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具体的用人需求,是各种与毕业生就业有关信息的集合。同时.市场也要向用人单位提供各个高校的专业介绍和生源情况,提供具体的求职者的应聘信息,方便用人单位进行招聘。市场信息能否实现共享,交流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市场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人才配置是否合理。
2.就业服务与管理监督
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履行省政府公共职能的公益市场。其宗旨就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供需见面、创业培训等就业创业综合服务。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应当提供以下就业服务: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政策和规章咨询;办理毕业生就业调整改派、就业等一系列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为求职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为需要培训的求职毕业生推荐培训单位;公开需求信息、供求分析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办理求职登记;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就业援助;举办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双选活动;完成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有关服务。
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通过建立用人单位准人制度、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和毕业生应聘信用制度及信息公开制度等完善的制度,加强市场管理与监督,切实维护进人市场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权益,维护毕业生市场正常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作用
1.市场配置作用
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对毕业生这一宝贵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根本目的。大学生要依据人才价格信息、个人与职业匹配情况和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等因素来决定是否就业。用人单位则是根据工作要求、经营状况和社会平均人才价格等信息决定对毕业生的录用。毕业生就业市场就是依靠市场竞争机制。通过这些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等基本规律最终决定人才的组合与配置。多年就业实践的经验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8O%以上的毕业生是通过这一市场实现就业的。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成为毕业生求职、就业的主渠道。
2.市场导向作用
毕业生就业市场当中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根本上讲,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适应程度。认真分析用人需求与毕业生就业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高等学校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办学思路,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增强学校主动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力。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就业预测制度(预测主要包括毕业生的生源状况、需求状况、就业状况及其他信息),加强对就业形势的研究,定期公布就业预测情况,不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导向作用,州时也为相关部门制订和调整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作用十分明显。
不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主任闵栋表示,目前,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在探索期。2016年,部分垂直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可穿戴市场将进入启动期,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专家表示,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用户黏性弱、附加价值低、续航能力差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将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但专家也提醒,进军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陷阱多多,创业者要慎入。
繁荣掩盖下的问题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很火热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智能腕带设备就聚集了苹果、小米、华为、三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厂商。
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智能腕带市场的规模为22亿元;2015年,AppleWatch上市极大刺激了整个智能腕带设备消费级市场规模的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22亿元。
然而市场的火爆难掩其中的问题。
易观智库智慧院副院长葛涵涛认为当前可穿戴设备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寿命、功耗的问题阻碍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继续壮大。二是数据的整合与对接。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采集到的数据未能与数据需求第三方有效对接,数据没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三是系统碎片化和应用的缺失。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运行着不同的系统平台,开发商、开发者很难开发出适用于多种设备的应用软件。四是工业设计和人机交互设计。受屏幕大小和技术制约,智能腕戴类设备人机交互的方式较为繁琐,现阶段的产品不能提供较为简便快捷的输入方式。
刷刷手环市场运营总监马琳则表示,现在大部分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功能比较雷同,一开始用户会有新鲜感,但之后就会出现穿得上、戴不住的问题。“产品的使用周期一般只有一周或一个月,用户黏性很弱。”
此外,该类产品提供的数据不够精准,厂商后续服务跟不上,这些都是不少可穿戴设备存在的问题。那么怎么才能让用户持续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
“应从能给用户带来价值入手。”科通芯城集团、硬蛋科技首席技术官李世鹏表示,当前可穿戴设备甚至是整个物联网设备的发展,都应按照“铁打的数据、流水的硬件”思路来发展。
在体验不佳时,对用户的最大的好处是保持用户数据的可持续性。即用户丢掉某款产品时,但用户的相关数据不应随之丢失。不管用户使用企业现在的设备或将来的设备,或者其他公司相同功能的设备,其中数据都须连续地保存下来,数据的累计处理就可为用户带来无穷多的价值。用户才会放心地试用目前还不成熟的产品,厂家才有机会迭代出更好的产品。
“现在大部分可穿戴产品只看到了当前硬件的数据,忽视了与企业未来产品及其他企业产品的数据兼容。”李世鹏表示。
要成为生活必需品
有问题就须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就预示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
葛涵涛表示,随着智能硬件技术和新材料的推陈出新,未来柔性屏幕、可自动除菌屏幕、高性能柔性电池等将获得新突破,使得智能腕带设备缠在手腕上是手表,展开后是手机成为可能。
随着更多贵金属的应用,智能手表正朝着奢侈品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用户彰显身份和追求时尚的需求。据了解,目前GUCCI等著名奢侈品厂商、奢华手表品牌TagHeuer等纷纷进军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
而在智能头戴设备领域,尤其是虚拟现实(VR)设备则是趋向于软硬件结合,发展生态系统。如暴风影音旗下的VR设备暴风魔镜,截至2015年6月,暴风影音已了第三代产品;乐视在2015年12月了VR设备LevrCool1,也是乐视的首款入门级头戴式设备。
新的交互技术出现,可使智能可穿戴设备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在2015年的GoogleI/O大会上,Google的ATAP团队推出了“ProjectSoli”项目,该项目采用微型雷达捕获细微动作,能为可穿戴设备带来精准的虚拟控制,甚至为移动设备带来丰富的动作和手势接口。
李世鹏表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在于将设备嵌入到人们日常生活所穿戴的衣物或饰品中。这须进行很多基础性的研究,如材料、可折叠的电路、柔性的传感器等。
设备间的互联也是必须的。目前很多智能可穿戴设备只是点对点的连接(最多形式是和手机连接)形式,但可穿戴设备和手机上众多的信息是可共享的,这种互相协作的模式能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如果能将人们的日程安排和心脏监测设备连在一起,或许能推测出人们在处理一些事务上精神状态,这能对人们健康预测带来更多的价值。”李世鹏表示。
马琳表示,可穿戴设备在生活中是无孔不入的,其存在形态是可穿可戴。用户佩戴设备的方式不同,会有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方式应是多元化的,未来须可模组化一些,可以戴在手上,也可以放在别的地方,让用户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创业者须慎入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热度高,很多大公司纷纷涉足,也有不少创业型企业进入。但葛涵涛表示,现在不是创业型企业进入该市场的最好时机。
葛涵涛表示,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相比于2012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刚刚兴起时的“蓝海”,2016年进入该领域的外部环境和风口已发生变化,门槛和标准也提到了相当高的层次。
“如果创业者进入,就须切中用户的刚需,同时有特定的渠道和资源,了解供应链,了解自身产品,还要有相对充足的现金流。如果提供同质化的产品,就无法获得投资。”葛涵涛表示。
马琳也同意葛涵涛“切中刚需”的说法。她表示,我们很清楚通勤族是目标客户群。他们上下班乘坐公交、地铁,每天至少要刷4次卡,这就是很强黏性的应用,而刷刷手环的支付功就迎合了用户的刚需。如果还能通过手环为用户提供其他的附加值,我们产品就更加具有生命力,创业成功的希望也会大大增加。
马琳还表示,创业者不适合做培养市场的事情,也不要创造需求,这是很耗钱和资源的,容易当“先烈”。创业者应该紧跟用户的需求,进行微创新。此外,创业者一定要注意售后服务,这是增强用户体验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