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教学经验分享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19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进行知识传递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是一个十分神圣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实现知识的传递,不仅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更需要教师通过有效方法的运用实现知识的传递。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提高教师将有效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识
能否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那么就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果教师将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识不强,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就会显得十分平淡。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识。提高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识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第一,教师个人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教师能否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教师个人,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及时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更要能够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尤其现代教学要求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更应该积极学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第二,学校方面也要及时的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提升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提高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能力
为了能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意识,同时还要有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却难以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难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积极的学习多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提高对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驾驭能力,并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切实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
三、对历史知识点的讲解要生动形象
历史是人类的过往,虽然大量的历史知识点通过教材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每一个历史事件却是鲜活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枯燥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而应该将历史知识点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在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然而有些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本身的讲解,导致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过强而趣味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就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这就提醒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点本身的讲解,同时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性,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历史学习方法的传授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历史虽然是一门文化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感觉知识点本身也比较容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依然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例如:本人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十分注重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由于历史知识点比较复杂,因此本人经常提醒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一边学习知识点,一边思考知识线条,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路能够更加清晰,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成功的体验。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善于进行归纳与总结,总结出更多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
五、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分享式教学 经管类课程 高效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59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haring Teach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Class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s
CHENG Hanhua
(HuBei Water Resource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he primary concern is how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inefficient classroom with low degree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facing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sharing teaching which emphasizes the students' main position and arouses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Based on thi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sharing tea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ared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course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shared teaching.
Keywords sharing teachi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 efficient class; application
1 问题的提出
1.1 高职教师的教学现状
虽然有关推动高职传统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是环顾周围,在我们的高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灌输的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未被学生消化掌握。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去教学。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问题,往往也是一讲而过,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一手包办”;一些本可以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权威而被扼杀。因此,只有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需要。
1.2 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理论基础较弱,但是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强。他们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内容,其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乏味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比如,现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海量的最新资讯均可以在智能手机上随时获取,课堂上,学生倦于教师生硬的教学方法,使得高职学生分散注意力,课堂上玩手机现象非常普遍。对于玩手机这样的现象,不能单纯地靠“堵”的方式来解决,要善于用“疏”的方法来解决。
因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矛盾,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也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那么,该怎么样来缓解教与学的矛盾呢?笔者作为一名经管类专业教师,在致力于改善n堂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的过程中,发现分享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
2 何为分享式教学
所谓“分享”,从字面上解释是和别人分着享受,它指的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p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
人们为什么乐于分享?我们认为人主要有四大天性: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人们对未知世界是好奇的,一旦产生了好奇心,总希望能够一探究竟。那么,这种探究到什么程度为止呢?感到世界在一个统一的秩序中,自己能够解释并与他人分享,内心也得到了慰藉,这体现了人们的求真、求善、求美。
而所谓“分享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感知、质疑、探究、创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经过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擦出火花,萌生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是乐于分享的,高职学生也不例外,虽然他们在传统的课堂上表现比较被动甚至消极,但是只要教师做好了充分的教学设计,生动进行教学展示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令人惊喜的精彩表现。
3 经管类课程与分享式教学的有机结合
经管类课程属于社会科学,无论是其理论基础方面,还是社会实践方面,都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理工类课程。经管类课程知识,是对千千万万具体的实际经济管理现象及活动的共同规律的总结、归纳、概括、提炼、抽象和一般化,而往往这些经济管理活动就来自学生的生活,这就决定了其始终是和个人、企业、政府等各种市场与非市场主体的活动紧密联系的。
正因为经管类课程理论知识大多来自对周围经济管理现象的总结,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理论知识都是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或现象;所以经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辨,举一反三,迁移升华。
基于以上的特点,经管类课程适合开展分享式教学。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引路人,课堂上花小部分时间指出理论的一个“点”;学生则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大部分时间用来分享,用他们各自不同的见解带动基于理论的延伸拓展并形成一个“面”。
4 分享式教学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4.1 教师讲解阶段
正如高职教育中强调“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将课程第一阶段的理论讲解进行必要的删减和提炼,将更多的有关理论的作用、原则、特点等放在授课第三阶段进行总结归纳。进入课堂讲授,教师则简要将该知识点抛出,结合身边案例加以适当讲解,接着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此知识点应用的各种疑问,并布置学生执行有趣的、操作性强的分享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为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做铺垫。
4.2 学生分享阶段
接下来,学生进入分享阶段。在分享形式上,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特点,以团队或者个人形式开展分享。
个人分享:如果是简单并且随处可见的经济现象类分享,则可以以个人“头脑风暴”的形式展开,鼓励每个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比如:在上《渠道管理》这门课时,有关于“大众渠道与特殊渠道”的知识点,简要介绍该知识点后,笔者会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身边的经济现象,从不同角度抛出三个问题:“观察身边,走商品大众渠道和特殊渠道销售商品分别有哪些?大众渠道为主的商品有没有开发特殊渠道的案例?特殊渠道的商品可以开发大众渠道吗?”其中有学生分享:“血压计原来走医院的特殊渠道,现在开始走大众渠道,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了。”这样的分享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容易找到鲜活的案例,学生既深入理解了知识点的内涵,又能在分享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团队分享:如果是需要进行深入讨论和挖掘的方法、实践的分享,则可以以团队探究的方式进行。一般团队分享,笔者都会选取一些可模仿性强,具体可行的任务要求学生来分享。比如,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有关于电子商务网站逻辑结构设计的知识点,笔者会在讲网站的逻辑结构时展示一些大家熟悉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让大家找到网站结构的共性与个性,进而安排团队分享任务为:为自己团队网站设计出有特色的名称、LOGO和逻辑结构图。并且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及彩色画笔,要求学生将最后设计的网站结构呈现在纸上,然后上台展示分享。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利用手机等工具查询相关网站,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出具备团队特色的网站,顺利完成任务并愉快地与其他团队分享。分享过程中,各团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4.3 师生总结阶段
在总结阶段,教师要继续扮演好课堂的引路人角色,学生依然是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对分享过程中的正确或错误表述进行思辨、总结,实现理论的升华。比如,对于学生分享中的错误表述,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再次带动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而对学生分享的闪亮点、创新点则要及时予以鼓励支持,再次将创新之处予以强调,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能够实现围绕学生的分享,最终回到教学内容上,进行实现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甚至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
5 分享式教学对经管类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5.1 分享中学生的高度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分享式教学模式影响下,一个教学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仅有少部分时间是教师的引导,更多的是学生主动参与谈论,实战演练,分享观点和成果。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较大提升,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课堂效率自然得以提高。
5.2 分享中学生的思想碰撞,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分享环节,通过对某一现象、某一成果的分享,每个学生之间的思想也在相互碰撞。总结环节,分享中的正确或错误内容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思辨和讨论,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认为老师教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开始学会质疑,学会思辨,学会独立思考,产生独立的见解。笔者认为这才是高职教育的精髓,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被咏邮苁楸局识。
5.3 手机也将成为促进课堂分享的学习工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也得以普及。因为分享任务的需要,需要收集各种案例及观点,学生们就会利用智能手机有目的地检索相关信息。原先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也可以变“堵”为“导”,让学生不再视手机为娱乐工具,而是将其作为检索资讯、促进课堂分享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最终得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划分方案,并提出有效落实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时间的4个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因此,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就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教学时间能否被有效利用将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必须合理有效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大量的研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尔提出了五个影响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这五个因素的落脚点都是教学时间[1]。布鲁姆、哈尼施费格等学者构建了范围逐渐由宽变窄、递进嵌套的教学时间理论研究模型[2]。郭道胜等人提出用“黄金分割”原理指导教学时间的分配,将课堂时间分为:45×0.618=27.81分钟和45×(1-0.618)=17.19分钟两部分,其中27.81分钟为一节课的黄金分割时间[3]。智德慧提出了四种有效提高课堂时间管理的策略[4]。
邵伟德等人把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分为教师活动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并根据体育课密度测量的要求,把体育课堂时间简化地划分为: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与学生休息三个部分[5]。通过对所查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以往学者仅是对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进行研究,并没有提出合理科学的课堂时间划分方法,并且文献对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划分也涉猎较少。
高校体育课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6]。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仍存在着教师所教内容多而杂;教学方法套用专业化模式;学生课堂锻炼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将以某高校一节体育课为例,利用生产线平衡的理论和方法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优化,并结合精益管理的思想对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时间提出几点策略。
1 高校体育课堂的时间划分与时间分配
企业生产中,通常用平衡率这一量化指标来评价一条流水线平衡性的高低,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设备的利用率,并限制着生产线生产能力的提高[7]。生产线平衡率越高,生产线的整体工作效率就越高。
本文以某高校一节网球课为例,将每个课堂动作类比为生产线上的每个工序,通过计算动作饱和度和整节课的平衡率,找出当前课堂时间利用率低的原因,提出改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时间。
该高校体育课的授课时间为90分钟,以教师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时器记录每个动作作业时间。表1为测定的动作作业时间及作业饱和度(每个动作的作业时间占节拍的比值,用来衡量每个动作时间的利用情况)。
根据平衡率的计算公式:平衡率=各动作作业时间合计/(最长作业时间*总工序数)*100%,求得该节网球课的平衡率为:
平衡率=90/(9*23)*100%=43.48%
由表1的数据可知,目前该节网球课存在着课堂时间规划不合理,课堂动作作业时间饱和度不高以及课堂效率低的问题。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现采用工业工程中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原则进行改善,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表2为课堂动作改善对策表。
通过生产线平衡的理论、方法得到改善后的该高校网球课课堂动作作业时间以及作业饱和度如表3所示。
根据平衡率的计算公式求得优化后该节网球课的平衡率为:
平衡率=90/(15*9)*100%=66.67%
经过改善,作业饱和度、课堂平衡率明显提高,意味着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得到了提升。
2 基于精益管理方法的高校体育课堂时间划分策略
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努力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任何冗余、不增值的部分和活动并予以消除,优化各种增值过程,达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目的[8]。高校体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其课程的重点更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体育素养,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锻炼方式和习惯。针对目前高校体育课堂时间划分问题,采取精益管理策略如下:
2.1 推行准时制教学
准时化生产的基本概念是:在必要的时刻,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准时制教学是准时化生产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教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对教学安排进行科学设计,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创造性。比如讲授网球课,教师应在第一节课时调查好每位学生对网球这项运动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
对于初级层次的学生主要讲解网球的来源、基本发球、接球动作等知识,对于中级层次的学生主要讲解网球的比赛规则及简单的击球技巧,对于高级层次的学生应为其讲解对打实用技术。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既可以使学生们学到网球的相关知识,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课程学有所得。
2.2 采取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五个特点,即:全面性、全员性、预防性、服务性和科学性。课堂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做到因人施教,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应在每节课后都进行考核,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比如网球课,教师可以让有一定网球基础的同学帮助那些初学的同学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使初学的学生尽快掌握课堂所教动作,也可以增强每个学生对课堂的归属感和参与度。
2.3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生产率,减少浪费,实现成本的最低化、效益的最大化是精益生产管理思想的最终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就是要关注仅有的上课时间的效益。例如网球课,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突况预案,在上课时规范课堂秩序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带到不同的场地进行练习,尽量避免发生因学生受伤而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
2.4 倡导柔性教育
柔性教育的教育理念是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柔性需求而采用的,它强调培养和开发学生应用能力的柔韧性与灵活性。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习惯,形成科学的运动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当今社会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时刻学习和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大其运动量,以激发其更多的运动潜能;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应以激励为主,为其设定较容易达到的目标,从而激发他的运动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3 结语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划分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某高校一节网球课为例,将课堂流程类比为一条生产线作业,将课堂上的每个动作类比为生产线上的每个工序,基于生产线平衡原理、ECRS原则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优化,最终得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划分方案。同时,运用精益管理的有关思想为有效落实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提出4点策略。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老百姓有一句话就是“教的曲唱不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这一句话也意义非凡。每一位教师在参加工作之前,都经过专业的学习。但是并不是教师经过学习,就具有了教学能力。在新毕业教师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教育部门也经常组织他们学习,但是并不是这样就会实现期望的“借鉴目标”。真正提升教师自身能力还需要经过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
一、意义解读
(1)转变观念为行动。观念指挥行动,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里,教师观念指挥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都还需要一个转变过程。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我教学意识、进行必要的自我批评。让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逐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提高其综合能力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选择,同时,教学反思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2)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不经过实践考验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通过研究数学教学反思,解决教师难以把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寻找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纽带。把经过反思得到的理论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要不断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实现理论的进一步提升。
(3)学会分享。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有所得,而有所得就会有分享的基础和分享的欲望。教学反思既可以指向个人也可以指向团体。通过团体教学经验的交流,每一个人独特的教学经验都可以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有效的教学经验。多种教学经验进行交流与比较,可以引起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最终使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反思策略
(1)正视自身。“反思”思考的是什么?首先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观进行反思,教学观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进行认知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探索的过程中领会到数学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学会把数学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多想教法。初中学生已经有了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的是灵活多变的课堂。再有,新课改在中国不断地推行,对培养学生的目标发生了一些变化,实现了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伟大转变,这一切对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在把新的教学方法引进现代课堂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教师难以实现灵活运用,使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奏效。教师要想很好的把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于课堂,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把自己视为课堂的主角,要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角,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根据学生课堂情绪的变化,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上学生的节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角色转变。教学活动的两个主要构成中,一个是教师,另一个就是学生。新课程标准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提倡,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教学理念发展的要求,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
(4)随课反思。教师的工作具有重复性,但是,在重复的过程中却总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就要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抽出时间将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进行回顾,对知识之间的规律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检查自己在知识点上是否有欠缺或新的发现。教师尤其要对自己对学生的启迪是否恰当进行反思。教师不仅要积极的进行反思,更要从反思中得到的启示进行总结,最好能够做出具体的记录,认真进行总结,并做出适当的归类。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也要进行认真的反思,特别是在教师刚刚批改完作业的时候,教师会发现很多具体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此时教师如果能进行很好的反思,效果是最好的,将学生作业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都进行归纳总结,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关键词】高效教学;课堂教学;政治课堂;误区;措施
高中政治学科一直以来并不受学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利用政治课堂的时间睡觉或写其它学科作业,有点甚至玩手机游戏。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政治教师在课堂中屡见不鲜的。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和重塑学生对政治的正确价值观。下面我将针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误区总结和解决措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两方面的因素
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举几点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危害”,以便能够在我们广大教师群体中能够起到警醒的作用。这些误区的产生有人的因素和课堂教学因素。
(一)人的因素
1.过分强调课堂内学习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强调要在教室内进行全方面的学习,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精力乏味和精神匮乏。
2.针对影响政治课堂的学生,滥用口头说教
一些教师针对影响课堂纪律导致教学进度推迟的学生,用口头说教的单一形式,这样只会造成该学生的“厚脸皮”性格。
3.对部分学生“不管不顾”
这里指的部分学生包含:不学习、成绩差、调皮等方面的学生。他们的存在不仅是影响政治学科,对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如若在政治课堂也对他们“不管不顾”,这不仅违背教学理念,也对不起孩子父母当初的意愿和放心。
(二)课堂教学因素
1.课堂教学内没有及时培养正确学习观念
每一个学科都需要及时的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观念,在这种没有及时培养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学生对该学科的认知淡薄。
2.政治学科课后无作业是直接导致学生不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中政治学科一课时上完后,一般没有布置家庭作业,就算有也是轻描淡写的阅读或查找资料等,这种情况只会加重学生对政治学科无所谓的观念。
3.政治学科教学内容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我多次和学生进行过深度的交流沟通,大部分学生认为政治学科的教材内容不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起理科的各种实验还要索然无味。遇到这些课堂教学误区,我们很多教师的普遍做法就是进行口头的说教。其实,这种简单而收效甚微的方法是不可长期采取的,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该如何走出这些误区。
二、误区的解决方案措施
有问题就应该及时找出方法和设计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课堂教学存在教学误区也该如此,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或得过且过,而应该对症下药,找出引发这种误区形成的原因,接下来针对上述误区谈谈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人的因素
1.过分强调课堂内学习
课堂是师生共同探讨知识和传授经验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逐渐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堂学习固然重要,但面对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仅依靠书本的内容是不能够满足各种考试的挑战,所以我还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课内知识的不足,并教会他们利用多媒体教室来分享自己的成果。
2.针对影响政治课堂的学生滥用口头说教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发现喜欢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他们内心是空虚的,他们想通过扰乱课堂秩序,引起他人的关注。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心理是因为在家庭中无法感受或感受不多父母的关爱,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面对该类学生不应该画地为牢摒弃他们,而应充分给予尊重和关怀。从长远角度考虑,对这些孩子应该从心理去辅导。
3.对部分学生“不管不顾”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遇见因学生的调皮而影响正常上课秩序的情况,这种情况很让人头疼。面对这种情况我自己之前是对该类学生实施冷教育,就是不管不顾无论该学生做什么我都视若无睹。但当我有幸参加有效课堂教学等相关教学谈论的会议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这种做法并不可取,甚至受到内心的谴责。综上述所述,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的爱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不妨多让他们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先给予肯定和鼓励来增加他们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因素
1.课堂教学内没有及时培养正确学习观念
从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导致对各学科的认知意识十分淡薄,在日常学习中常显疲态,注意力无法集中。我认为在教学初期就应该和学生从心沟通,聆听学生的内心想法,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是能够发现很多有用的部分的,例如:学生喜欢教师用诙谐幽默的上课方式,喜欢教师把枯燥乏味课的内容变得趣味,变得通俗易懂等,这些都是需要在日常中点滴积累起来的。
2.政治学科的课后无作业是直接导致学生不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中政治学科课后作业普遍没有或者很少,这一点并不是我们对学生的关怀照顾,也不是我们响应国家政策帮学生减负,其实这只会增加学生对政治学科的陌生和不重视。我认为政治学科与国家时政和社会息息相关,从生活中不难找出政治知识。这里就需要我们在学生面前做要求和指导,所以课后还是应该或多或少布置相应的课时作业。
3.政治学科教学内容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高中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并不深刻和强烈,这是由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造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讲解政治内容的同时应该把前一天的最新新闻报道,都在课堂中分享给学生,并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共同探讨该观点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等。我们应该摒弃他们的缺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一点一点的培养学生。以上是我多年教书经验所发现,并总结的课堂教学误区和解决措施方案,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学时代,2012(20):68-69
[2]李悦.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南北桥,2015(2):13-14
智慧分享包含资源共享、责任分担、文化分享等意义。资源共享即教育资源共享,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如教材等;还包括无形的精神资源,如教学经验等。资源只有共享,其价值才能更充分体现。责任分担即师生作为教学主体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负责教学的成败,共同负有表达思想、见解、经验、情感和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责任。文化分享是指师生通过平等的精神流和沟通对话,分享知识、分享思想、分享智慧、分享情感,实现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享生命体验的文化实践过程。
要实现智慧分享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吸收,即能准确接受对方传达的信息并转化为营养;二是宽容,即容纳对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三是思考,即师生之间各种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引发进一步思考;四是提升,即改变原有知识结构,提升对事物的理解,升华观点。
正确认识和构建“智慧分享”的教学意义,首先要认识教学从“智慧复演”向“智慧产生”的本质。创新教育把人类的教育教学过程看做人类原始创新活动的“智慧复演”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人类社会积累的智慧的过程。教育作为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动,要以方法类知识的产生为主线,模拟人类智慧产生的类似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慧产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知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学习知识产生过程中人类的智慧。其次,要认识学习既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也是一种社会化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通常人们总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事物,不同的人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事物。这种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只能通过对话与协商式的学习,才能得到解决。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要,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课堂就是用来展示学生个性和自我的舞台。教学不仅不要消弭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反而应扩大这种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充分展示个性的基础之上展开“对话”时,差异共享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分享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一位教育家曾说“深爱自己职业的人,才能做好这份职业”,教师也一样,只有教师深爱着自己的职业,教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1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他们也在传授着他们的“理念”,这种“理念”是一种广义上的“理念”,它既包括对人生价值的见解、对道德法律的理解、对真善美的追求与赞扬和对知识的探索与求知等等。在职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本质是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就是上面所说的广义上的“理念”,而对于语文教师这一团体,“教学理念”则相对有一定的定向,如坚持“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执行“素质教学”的教学理念等等。
1.2提高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这个词,很早就被提出,但大部分的师范类高校则是近几年才加入《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这一门课程,这个也是导致在职语文教师的教学专业素质和职业认同感较弱的原因之一,而且在大部分教学质量较低的在职语文教师中大多数是老一辈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素质很多都与我们现代要求的专业素质脱节,所以则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培养教师树立符合现代教育事业要求的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2更新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的内容是对知识的传授,只有充分掌握知识,才可能对知识进行传授,同时把握好教学的技巧、方法和策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下也提供两点来简单阐述。
2.1更新教学知识: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语文教师总是犯一些知识性上的错误,如字词写错了,拼音写错了,或者在分析文章时,分析的方法出现错误,这些都是因为教师对课本知识不熟悉而导致的,因此在职的语文教师必须不停地更新他们的教学知识,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正确记忆和理解,此外随着教材不停地改版,内容的删减和增变,还有对语文知识量的不断扩展,所以教师除了更新教学知识外,还必须增加关于语文教学上的其他专业知识,并要融会贯通地用于课堂教学上,这样才能深层次地提高教学知识。
2.2提高教学质量:评定教学质量的标准在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活跃度,而在职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较差的原因往往也是因为课堂效率较差和课堂气氛沉闷,造成这个原因的理由有很多,其中语文这门科目的教学特点则是最重要的理由。
3教学经验中的自我反省和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总结
针对在职的语文教师教学质量降低的现象,教师不仅仅从外在客观的原因分析,更应从自身内在的原因好好分析一下问题与原因,而且必须是在现实的教学经验中分析,以下提供两个例子,进行简单剖析。
3.1在教学经验中自我反省:出现问题后,正确的做法是进行自我反省,而针对语文教师而言,就必须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而言,可以说,每个语文教师的缺点和有点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自身的教学经历中自我反省,才能准确地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应该先进行教学质量的自评,自我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接着好好地整理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错误与不足,这些错误和不足是如何造成的,自己是否正确地处理好,之后的教学中,是否还犯过这些错误,是否有完全改正,然后会想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出教学经验,并认真思考这些教学经验的作用与实践活动,最后则是进行实践活动。
3.2在教学实践中自我总结:上面已提及在教学经历中进行自我总结,而下面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总结,教学经历指的是从事一段教学活动时间,而教学实践指的是在从事教学活动,它针对性地指向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份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等,善于总结才能更好从事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在每一次地课堂教学上进心自我总结,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的知识点讲解、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效率上进行总结,在不断自我反省和总结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和有效化的做法与措施。
4定期开展教师培训课堂、讲座和座谈会等
为了提高在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但除了让教师自我反省和自我总结外,还需要借助一些教学资源,对在职语文教师进行职业再培训。
4.1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传统来说,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往往是一个教师们交流的活动,一般都由两个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集中学习阶段和在职研修阶段。在第一部分中,不同学校的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每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仅要了解,更需要深度思考,其他学校的教学方式的优劣点,是否能将优点取出,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上。第二部分是在职研修阶段,这个阶段中,主要针对教师对于知识的把握与见解,通过定期举办这些教师培训活动,让教师糅合融会各种有效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脑可塑性;经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
人类可以通过掌握脑的活动与发展规律,实现科学地保护脑、使用脑、开发脑,进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的展开是奠定在一定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上的,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人类的本质有后天的环境适应中不断变化的一面,最新科学研究发现,人脑是由环境(学习)构建的,即人脑可以通过学习行为来实现大脑的可塑性。这为研究脑科学与教育的衔接奠定了理论基础。将脑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必然会给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变革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从脑科学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今天的教师继续教育,在脑科学与教师继续教育的结合上,利用脑功能可塑性的特定主题来设计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与脑兼容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以求找到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与脑可塑性的最佳结合点。
一、人脑、经验、课程三维关系透视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在发育关键期过后,仍会呈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大脑发育成熟后的可塑性主要是一种经验依赖型的,经验在大脑可塑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继续教育同其他类型课程相比,便是其经验本质。探讨脑可塑性、经验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设计与脑发展规律兼容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
(一)脑可塑性与经验
大脑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脑可塑性不仅存在于脑发育过程中,在脑成熟后的各个年龄段仍然会出现结构和功能的动态修复或重组,脑会随环境变迁而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也就是体现出所谓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虽然没有脑发育关键期强,却也要比我们的想象中大得多。“脑的可塑性研究表明成人之后大脑仍具有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这种塑造主要起取决于后天的经验获得(如学习)。国外科学研究发现“经验依赖可塑性”是脑的两大可塑性类型之一,这种可塑性无法在脑发育过程中完成,顾名思义主要依赖于经验,在不断的环境适应过程中积累经验。脑的发展不能脱离我们的生活经验,大脑在经验的影响下会发展出一种潜在的适应能力,其主要例证为我们人类终身都具有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和强化练习作为一种外部环境因素,正是由于脑具有可塑性。脑的可塑性主要是由脑神经细胞及突触连接表现出来,人脑的神经细胞是人脑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这些神经细胞形似章鱼,长有许多触角,这些触角就是脑神经元的树触及轴突,树突之间相互接触便形成突触(在脑神经系统中起信息传递与功能连接的作用)。与外部环境的接触过程中,在经验的不断刺激下,突触增多,使脑神经的联络网络更丰富,经验在脑发展中所起作用就是为大脑神经网络架起通讯桥梁,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人脑在接收到的经验信息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结构变化、实现功能重塑。
脑可塑性研究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有重要启示,我们可以将脑科学和教师继续教育的结合点定位于脑可塑性上,而经验可以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和脑潜能发展的切入点和重要媒介,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编排契合脑功能发展的特点。经验与脑可塑性的研究对于理解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本质与规律,揭示教师培训及教学行为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经验与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与其他类型的课程相比,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经验本质,即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都积累了独特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学工作成为教师的一种经验体历。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深深扎根于鲜活的课堂中,教师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情境中,无限地展开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体验着他们独特的教学经验。不过,由于受训教师队伍庞大、传统培训重视理论授受及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形式单一,脱离教育教学实践,要么偏重单纯的课堂理论输灌,要么偏重操作性的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在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缺乏成效,没有达成教育理论学习与专业教学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结合自己所学教育理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诉诸实际教学行为的过程。课程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桥梁,如果仅仅限于书本知识和文字信息材料,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应以教师拥有的教学经历和工作心得为依据,以教师自身经验为基础性前提,在理论的引导下,提炼出教师特有的教学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学革新落实于教师的实际行动改变中,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促成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基于脑可塑性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注重教师已有的教学生活经验的挖掘,这种经验使大脑在外部环境(继续教育的学习行为)刺激下呈现出可塑性,或者使可塑性得以发展。脑可塑性、经验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关系如图1所示如下:
由上所述,脑可塑性、经验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得益彰,设计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时,要基于脑可塑性规律,使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学与脑科学发展相兼容。
二、与脑兼容的教师继续教育经验课程的特征
(一)整合性
从经验的视角透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可以发现继续教育课程具有整合性,教师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密不可分,处于一个动态的统一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每一堂课下来都有不同的体验,这种来源于教学实践的体验变成教师宝贵的教学经验。从“经验依赖型脑可塑性”理论中我们知道,大脑在经验影响下实现重塑,以现有经验为基础的使用功能重整的大脑,又成为将来经验发生作用的生理基础。新老经验不断相互印证,重组大脑的功能与结构,从而实现大脑的超越式发展。并且人脑是一个并行处理器,尽管各大区域都有其主辖功能,但整体功能性较强,认知、情感和记忆功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要关注学习者的情感、认知与专业技能等多维目标。
(二)脉络性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经验的获得是与一定的学校课堂背景相联系的,离不开特定的教学空间――教室和特定的教学对象――学生,教师继续课程的经验本质特性,必然要求课程开发者在编制继续教育课程时要兼顾教师的已有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来源的脉络背景,只有如此,方能防止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教学实践的脱节。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目的既在于提升教育理论知识素养,又在于提高专业教学技能,教师继
续教育的成效很难拿传统的纸笔标准化测验来评价,主要看教师的实地课堂教学表现,这种评价活动将教学活动纳入到实际的发生情境中来进行,兼顾了教师工作的亲身经历性与经验本质。
(三)协同性
教师是社会人,教师所处的学校也是社会团体之一,教师在一个教学团体中工作,他们有共同的工作对象――学生,有相似的工作环境――学校课堂,教学的开展是教师集体分工协作的过程,单个教师无法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纵向看,不同的年级需要各个学段有机衔接,横向看,同一年级之间更需要不同学科教师问的分工合作。教育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不能忽视教师工作的分享性,教学内容要注意引导受训老师进行经验的共享与交流。由于知识背景、个体差异和教学经历的迥异,每个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的个体体悟也不尽相同,不过差异是求同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靠继续教育课程科学地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与分享经验的平台。
三、与脑兼容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不仅要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更要在教师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利用经验、分析经验,在理论的关照下,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反思,分析已有教学经验的得失,使教师从经验反思中受益。基于脑可塑性设计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通过教师的专业反思,给教师个体教学经验赋予了个人意义,从而实现思维方向的转换,并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良性改善。与脑兼容的继续教育课程,将教师的经验因素考虑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注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加工提炼。经验的积极提升离不开对教学中所遇问题的深度分析,受训教师可以以经验本质的课程为引导,充分发挥人脑从经验刺激中进行结构变化与功能改进的能力,最终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智慧。
(二)注重课程设计的综合性
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对信息的加工是一种有意义编码,要寻求共同的模式和意义的联结,关联性较强的经验可以为大脑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可以增强大脑刺激的意义性,从而促进大脑对进入脑神经网络的信息的加工整理。综合性课程的设计方法能为经验创设有机联结,促进学习者的关联性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与脑兼容的教师继续课程应打破教育理论和专业学科知识的分隔划分格式,设立主题式或问题中心的综合课程,打破学科分割的状况。这种综合性的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使孤立的、片断式的学科内容获得了整合重组,保全了学习内容的完整意义,在对主题或中心问题作深入探究的过程中,课程直指教师整体性的教学经验,关注教师的情感体历,在脑中创造了丰富而复杂的意义连接,从而增强了教师解决教学环境中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镶嵌经验于教师的经历中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应为教师设计仿真教学生活经验,这种经验较枯燥的理论知识相比,是丰富而契合教师特有工作性质的,让教师在熟悉的情境脉络中,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力求做到把教师从纯理论授受和黑板中挪开,将课程与教师的真实生活中紧密相连。避免一味的课堂理论传授,转而向教师提供复杂的、经过精心编排的场景经历和活生生的教学经验,将课程镶嵌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使教师有一种浸润在真实而有效的经验中的感觉。校本培训是镶嵌和浸润经验课程的最佳方式,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教师所在的学校资源,请校外相关专家在校内进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校本培训,立足教师本岗位,依托课堂,在工作中学习,在行动中反思,可以利用大量的真实课堂教学活动,使培训与教学同步进行,让教师在情境体验中获得有效的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发挥教师同侪互助的作用
学校作为一个教学合作单位,完成需要教师的团队协作和合作教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与重视发挥教师同侪的作用,创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合作探究氛围,提供教学经验的交流研讨,沟通教学理念,协同解决问题,在不断沟通、协商与对话中,培养教师的合作素养,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使其分享专业智慧。在与其他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重组自己的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体历,提高自身的专业研发能力。
【关键词】 “生命影响生命”;美术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必然推动器,没有教育的社会是落伍、退步的;固步自封、陈旧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让社会改变。所以,理想、进步的教育必须配合适当教学方法及其它配件,而促成教育的成效性。陶行知认为:“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1]720世纪60至80年代,香港中学的视觉艺术教育过于着重技能培训,至九十年代则偏重知识发展,时至今天兼备创作与评赏,教师实在难以适从,困惑于如何教,如何达至成效。笔者将自己二十多年在中学的视觉艺术教学经验,发展为一套教学理论,本文在于介绍“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对视觉艺术教学重新提供一个新的教学观念。
一、“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的本质与内涵
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去教,他们各有自己独特的潜能,无人可以代替,只是等待机会被发掘出来,所以,教师是他们潜能的开发者。事实上,学生的能力未被认同的时候,屡受挫折之余便会缺乏信心,终至学习表现欠佳。究其原因,除了在学与教两方面配合不到他们之外,还欠缺教师的鼓励和关心。其实,教师可以多行一步,除不断改善自己教学外,还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生命经历,让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他们的生命因而得到激励。因着这些理念,笔者慢慢地发展自己一套教学理论的核心标准――“生命影响生命”(“life to life”art education)――中学视觉艺术教育理论(以下简称为“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或“生命影响教育观”)。所以,拥有一套“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是每位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规格要求。
笔者受西方视觉艺术教育理论影响最深远的是罗菲尔德(Lowenfeld)的“工具论”和艾斯纳(Eisner)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理论。笔者既认同罗菲尔德的顺应儿童成长而发展艺术能力,教师不加干预;又赞同艾斯纳认为艺术能力非自然的成长,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尤其是知识。罗氏的教学理论纯是顺应一个人的成长而发展不同的能力,这点是成立的。因为强行教授学生能力不逮的知识,到头来不单学不到东西,反而留下不好滋味。笔者认为艾斯纳的教学理论也有道理,因为如果没有系统的课程,没有美术知识的培养,任由学生自行发展,试问怎会有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和塞尚(Cezanne)这些伟大的艺术家出现?笔者在中学视觉艺术课堂教学内,都有用到上述这两套的教学理论,而且效果也相当理想,只是不同类别的学生,就要用合适他们的教学理论。不过,学行较为逊色的学生必然需要夹杂多种教学理论才可以进行教学。笔者明白,“只有当学生接受和认可了教师,学生才会接受教师的教学;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师与生的交流与沟通,最终是否产生教学效益”[2]27,这是一个教学规律。
笔者认同师生沟通非常重要,“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的本是一套教学理论,乃透过自己生命影响学生的生命,用自己和他人的经历感染他们,陪伴他们一起走过漫长而艰苦的学习路途,让他们透过学习视觉艺术认识和了解自己,继而了解别人。于是在沟通过程中,自然包含了辅导的元素, 因此,“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的内涵除结合罗氏和艾氏两套教学理论外,还加入一些“艺术治疗”的理论其中,从中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在视觉艺术创作过程中可以享受创作乐趣,又可以舒缓情绪,更可达到学习目标,收学习成果之效。罗氏认为“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通过教育的过程使学生有一个健康、民主、个性的发展空间。也可以这么说,美术教育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的情感出口,因此艺术活动的医疗特性对于快乐的、有良好调节能力的儿童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3]41,他的理论孕育了艺术治疗的发展。一句话,笔者的“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乃结合罗菲尔德的“工具论”、艾斯纳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理论,以及“艺术治疗”的理论。它是指在尊重学生艺术表现基础上以教师生命经历激励个体学生成长的艺术教育主张,这是关爱生命的教育,藉此影响他们生命的改变与成长。
二、个案探讨及实践成效
究竟这套“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的教学方法是什么?事实上,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会用多些时间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除了是了解他们学习需要外,还对他们在学习上的一种扶持与鼓励,陪伴他们走过这条艰辛的学习之路,让他们感受到有一种同在感觉。在跟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时,透过与他们倾谈和讨论创作路向,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辅导,以视觉艺术作为沟通、治疗的工具,如引用一些名家作品,透过作品内容让学生有反思机会,从而鼓励他们尝试表达自己生命的经验。
笔者2011年在一所高中的视觉艺术课堂上进行了对“死亡”主题的探讨,并引用20世纪挪威表现派画家蒙克(Edvard Munch)一系列的作品(图1、图2、图3)进行讨论、欣赏和分析,引起学生对主题探讨的兴趣及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享了自己对主题的体会及经历,从中释怀了自己心中的情绪;然后,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深入主题,探讨其创作意念,并分享自己相关的经验(图4、图5),大家藉此建立紧密沟通,彼此激励,活化课堂。
如图6是学生的创作,它们都是以“死亡”作为主题、透过别人的经验分享、彼此激励、在生命影响生命下而完成的创作。创作完成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受,抒感。
笔者在2016年3月初开始对高中年级的一班香港及南亚裔学生以“大小”为主题,指导他们进行绘画创作。笔者首先以“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进行教学,对一系列“大小”为主题的绘画进行欣赏及分析;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经验,教师与他们进行个别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相关创作经验,与他们共商创作方向;完成作品后(图7-9),再让学生们分享创作感受。
总的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欣赏分享讨论反思创作总结。这六个过程,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共同经营,活化整个学习生态。由此推论,“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就是单指视觉艺术教师与同学间以生命互为影响生命而能健康成长的教学理论。综合而言,“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有三方面的基本作用: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有紧密的沟通;二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有成长;三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互相配合下教与学均达到高效能水平。一句话,这套教育观是师生要建立紧密的沟通去感染学生学习。
三、小结
香港虽然分别在2003年开展了视觉艺术基础教育(小一至初中三) ,在2009年开始了新高中视觉艺术课程,但实行了多年的课程,究竟有多少成效?学生在这学科上能发挥多少?教师在课程下如何发挥教学,而让学生学习上有成效?我们作为前线工作者必须要留意和关注这些的问题。笔者所构建的“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不单是自己二十多年来教学经验的积累,而且还对香港视觉艺术教育作出了启示。包括以下三方面:1.视觉艺术教师建立课堂教学艺术,发展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展现创造性教学魅力。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它就是教师于课堂内展现个人特有教学风格,也就是视觉艺术教师于课堂内展现自己个人独特教学理念和样式,而感染学生有效学习的创造性教学魅力。“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的出现启发了香港中学视觉艺术教学新的教学方向,确立了今天教育的新趋势。2.活化课堂教学,造就了学习生态。视觉艺术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关系建立的交叉点,透过与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与他们倾谈和讨论,一方面了解他们学习需要,藉此建立关系,活化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与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分享自己的人生阅历,用自己的生命影响学生的生命,营造学习生态,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4]96,从中灌输正确的学习态度、道德观、价值观等,修正他们偏差了的思想和品德,激励他们积极学习之余,勇于尝试,发展自己潜能,改变和缔造新的生命。况且“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是教师积极支持学生健康成长和进步的活动”[5]58,这才是教师发挥教学艺术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学生得到真正的学习成果。3.因材施教,建立校本/班本课程设计。要教学达到成效,不得不在课程设置上下点功夫,尤其对学行稍逊的学生,便需要设计合适的课程,以切合学生能力。透过“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教师个别指导和关心他们的需要,让他们能透过视觉艺术表达自己,舒缓心中的情绪,重建他们学习信心,但最重要是认同他们的学习表现。总的来说,“学”与“教”能达至成效,两者必互相配合。“生命影响生命”教育观主张的提出是师生体验生命的时候,让教师可以进行自我检视,是优化自己教学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尹少淳.初中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马菁汝.罗思菲德与艾斯纳的告诫[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关键词:教学模式;有效途径;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英语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意识地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表面上看,课堂的氛围很热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很高,但是等到最终的教学成果检验时却是不理想的。这主要是老师将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的途径表面化了,在实际的操作中没有考虑自身的教学实际,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下面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指出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自身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会一味地进行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内在变化,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厌倦感甚至是抵制的情绪,这对高中英语教学的高效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举个例子,老师在教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篇文章时,可以跟学生说:“You must be familiar with foreign festivals, can you share with us?”让学生上台进行分享。这时就有学生上台说:“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Christmas day in Britain. On Christmas day, Christmas dinner is very rich, including pork, roast turkey... And so on. Home every one have a gift.”这样一来,其他学生看到这位同学的表现也跃跃欲试,大家都抢着上台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将英语课堂重新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是一个人从头讲到尾,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真正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二、立足英语教材,创设生活情境
我们知道,很多英语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比如一些英语的对话内容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因此,老师不可单一地讲授教材知识,而是立足于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可用的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得英语课堂“活起来”。例如,老师在教First aid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场景,让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来解说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急救措施。具体来说,老师可以说:“If you are outside accidentally sprained foot, how should you do?”有的学生说:“first of all,I think that you should stop the movement immediately.Put a stone in the injured foot.Feet can’t touch and you should Wait for someone’s first aid. ”老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解析,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引导者。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在结合教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而不再局限于课本,使得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中,积极地参与讨论和思考,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大可不必按着课本的顺序进行教学,而是大胆地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具体来说,老师应当跳出课本的内容限制,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上设计教学流程。举个例子,老师在教“The Olympic Games”这节内容时,一般顺序是Warming up,然后是Pre-reading部分,紧接着是Reading部分,最后是布置Homework。但是由于学生对The Olympic Games的来源和发展不是很熟悉,那么老师可以将Pre-reading和Reading这两部分放在前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教学课堂中。
优化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途径有很多,需要英语老师从自身的教学情况出发,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英语教材,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同时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流程设计,从而真正做到优化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
本刊讯 “我的家乡在田阳,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家附近的花丛,因为那里有红艳艳的玫瑰花、金灿灿的小……” 这是百色市田阳县第二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在一节语文口语交际课上的发言。该课的授课教师并非本校教师,而是来自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语文特级教师钟惠。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想说、敢说,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课后,与钟惠老师“同课异构”的田阳县第二小学教师黄肖丽感慨地说:“钟老师的课真是太有意思了,不仅学生爱听,我们台下的老师也听得津津有味。有了对比之后,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了!”
4月6日,广西教育研究院(原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到百色市田阳县开展“广西整体推进县域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项目终期检查及视导,专家组成员为南宁和桂林的中小学校一线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当天上午,专家分赴田阳县5所实验学校与当地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相互研讨教学经验。下午,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室主任耿春华做了《走进课题研究,共促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田阳县及周边县(市、区)中小学校各学科教师前来观摩学习。
4月11―13日,广西教育研究院组织柳州及玉林市中小学校的一线骨干教师组成专家组,先后到贵港桂平市、来宾市兴宾区两个实验县(市、区)进行视导,专家组教师先与实验点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然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教学经验。广西教育杂志社编辑室主任白聪敏、广西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林少棉分别做了《课题成果的有效提炼和呈现》《课题结题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的专题讲座。广西教育研究院院长覃壮才、副院长黄艳兰全程听取了以上3个县(市、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并针对各县的具体实施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据悉,“广西整体推进县域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项目是广西教育研究院“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该课题于2014年启动,选取百色市田阳县、贵港桂平市、来宾市兴宾区3个县(市、区)作为实验区。广西教育研究院组织的此次检查和视导,通过实地听课,与专家“同课异构”、互相研讨,查阅资料和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对实验县(市、区)的项目进展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橄乱徊降南钅拷崽夤ぷ髯龊昧俗急浮
(责编 周伟琳)
关键词:高中物理;讨论教学法;合理分组
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会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等目的,如讲授法、情景模拟法、实验教学法、研讨法等。在众多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讨论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最佳。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将这一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会与广大同行进行分享,以期能给广大同行启示。
一、讨论教学法概述
讨论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挥和组织下,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能各抒己见,与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以此求得最终结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由于其能营造出开放、民主、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因此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分析讨论教学法的优势,主要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的独特性,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的过程,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经过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和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教学法
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唯有将讨论教学法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发挥其作用。但现阶段,很多初中生对于学习物理知识存在畏惧、不感兴趣等心理,这给进行物理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更好地采取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习畏惧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方法建议。
三、进行合理分组
要进行课堂讨论,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方式可多种多样,但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可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并列式分组,以便于管理,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人员组成一组。在分组后,可视具体情况决定分组讨论的内容。如教师可安排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内容,然后由各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达到全班学习的目的,也可让各小组讨论同一内容,听取不同的观点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力”的相关内容学习时,教师可根据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几种因素,将班级进行小组分组,安排各小组就其中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一个因素进行讨论。规定讨论的时间,在讨论完成后各组分别进行小组观点阐述。这种分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一方面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不仅有效节约了学习时间,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讨论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等。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对全面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另外,物理教师在应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还应注意做好课前准备,课前预先安排和规划好分组的方式和讨论的内容,并制订好具体的要求和相关规定,保证课堂活跃而不混乱。
参考文献:
研修永伴我成长
集中研修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回顾研修六天,通过网络研修平台,亲密接触精彩又丰富的学习资源,聆听专家讲解,领略先进的教学思想,分享优势教学经验,发表点评,激扬思想。研修中,我坚持每天满弓学习,认真观看每个视频和文件,积极反思,通过研修学习解决了不少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疑惑。研修有时虽然感觉劳累,但研修培训使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感受到专家就在身边,让我体会到更多的是喜悦、欣慰和收获。
研修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开展教学理念和教材教学研究的机会,对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对学情的探究,对教学设计的探究,对学习过程的探究,对教学反思和评价的探究。教学贵在思考、研究和琢磨,教促研,研促学。
研修让我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反思能力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研修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研修只是一个教师培训的手段,只是一个范例。她给予我们清泉,让我们饮水不断。她给予我们以学习的种子,我们则要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研修给我们无限生机,让我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研修的硕果在我的教育事业中大放光彩。
研修让我更加意识到了作为小学英语老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不能只顿步不前,而应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并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研修对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自豪。在我们的身边有各种各样很有个性的孩子,我们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优势,每个孩子都可成才,让我们的教育创造出很多的奇迹,帮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和成才。
每年都有一大批应届师范本科毕业生进入到各级各类普通高中担任化学教学任务,化学新教师往往承担的是高一起始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的也是需要进一步启蒙的高中阶段新学生。因此,化学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新的教学对象,如何实现更快的成长与成熟,不仅应该引起新教师的积极思考,同时也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师范院校,以及用人学校的普遍关注。
1 化学新教师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由于刚刚步入中学化学讲坛,缺乏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必备的化学学科教学素养,因而很多工作包括备课、教学目标确立、课堂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的处理、实验现象与结果的预期等,都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主观性,这是化学新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化学新教师容易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强调教学内容的计划性,教学过程机械而呆板
化学新教师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备课的规范性、全面性,从教学目标设计到各个教学环节安排都完完全全地体现在备课笔记当中,甚至从板书到课堂语言表达都有详细的计划。当他们进入课堂以后,他们就会过分依赖备课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过分追求教学设计中所规定的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往往强调的是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强调教学内容的计划性。强调教学内容的计划性,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却有更多的问题存在:一是教师往往一味追求计划的落实与完成,而不能随堂发挥,教学过程机械而呆板,一些有价值的生成性东西不能被捕捉;二是他们在遇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变故时,往往会手忙脚乱,茫然而不知所措;三是受教学设计的约束,备课笔记成了教师课堂教学“表演”的脚本,很难控制课堂教学节奏。
1.2 学科教学经验缺乏,教学内容处理容易失当
新教师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学科经验,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的处理上,教学内容的引入或切入上、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上。新教师往往教给学生更多的是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些让学生感到新鲜的知识与结论,非常容易引起学生采用其最惯用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结果教学过程被简化为好比把一个容器的水倒往另一个容器中的过程。在处理具体的教学内容时,有两种非常常见的因素往往会左右着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一是新教师学生时期的既往经验,本人在高中阶段学习时化学教师对有关内容的处理,成为新教师处理教材与安排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殊不知时过境迁,短短几年过去,有关内容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和教学对象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二是新教师本人对教学内容的现实把握和对教材的自我理解,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化学新教师最明显的不足就体现在对教学要求深浅把握不够,无法有意义地实施教学内容的内引外联,往往导致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知识的目标要求,而忽视能力与情感目标的要求。另外,化学新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往往缺少实验经验,演示实验基本上是照单抓药,凭主观想像实验现象及结果,对实验偏差估计不足、分析不够,直接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较差。
另外,化学新教师还特别注重讲与授,课堂教学活动比较单一,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互动,忽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缺乏较为深刻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过于浅表,学生的思维深隧性难以得到培养,有些问题本身不严谨,指向性不明确,容易引起岐义,学生受不到很好的启发,也引发不了积极有效的思考。
1.3 过分依赖教材教辅,忽视课标、大纲的应用
对教科书、教辅资料的过分依赖,已经成为化学新教师成熟与个性化成长极其不利的因素。化学新教师往往把教材当作是一层不变的“圣经”,很少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容易走入“教教材”的误区。一些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生怕有任何的疏漏,非常容易地走向了面面俱到的极端。主要表现为他们非常容易地把新课上成复习课,恨不得把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全都交给学生,学生听起来感到新鲜(课本上没有),学起来过瘾(似乎全是新东西),用起来感觉好(迎合题海战术),但这种做法对学生的学习贻害无穷,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时间造成浪费,还会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造成负面影响,更有可能对学生的化学科学思维与方法的形成产生副作用。有些化学新教师被教辅牵着鼻子走,教辅资料上的习题解决需要什么知识,就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什么知识,特别是进入高中化学新课程以后,一些化学新教师没有全面去研究新的课程标准,仍然按照老教材、老大纲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结果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盲目拔高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明显“三超”,即超标(课标)、超(目标)要求、超限(知识限度)。
1.4 强调试题的教学功能,步入题海战术的极端
解题、做题,是巩固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训练解题思路与方法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教学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教师特别是刚刚步入校门的化学新教师把学生考试得分高低与解题经历、解题经验与做题数量片面地归入因果联系,简单地把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教学效果的提高寄托在大量地做题上,化学新教师最惯用的巩固与提高手段就是做题,很多学生在新教师的安排下也从高中阶段学习的开始就步入了题海战术的教学行为,使得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把更大量的教学时间用在讲解例题上,让学生做题,分析试题答案上。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题海战术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显现一定的效果,但到了高年级以后,题海战术带来的后遗症将会逐渐暴露。
1.5 迷信于专家的权威性,影响教师个性化成长
化学新教师追求专业上的成长与业务上的进步,这种积极性应值得保护。化学新教师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他们对教材的处理、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也非常希望有现成的模式或做法可以借鉴。但正是这个时期的化学新教师往往容易对本校的老教师、学科骨干或心中崇拜的知名化学教学实践专家产生依赖,迷信于他们的教学权威,对他们提出的教学观点、处理教材的见解坚信无疑,甚至模仿他们的教学风格。新教师的教学初始阶段,本是最容易赋予成长个性化的时期,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却因为过于迷信学科权威和专家的经验,而使其成长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化学新教师,长期受到本校所谓学科名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教学艺术及教学风格出现“同化”,“近亲繁殖”现象严重。
当然,化学新教师还存在诸如教学语言不严谨、不丰富,对化学用语重视不够,高中阶段教学内容整体把握不透,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不到位等问题。
2 化学新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化学新教师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现实的。尽管有些是普遍的,有些是极富有个性化的,但无论何种类型的问题都不是可怕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2.1学会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为有效的策略。作为化学新教师,对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行为都要进行积极的反思。每一节课下来,化学新教师都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反思:教学环节与教材的处理、教学语言组织、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以及教学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等,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写出反思笔记,从而为下一次课或下一轮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2.2 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在借鉴与分享中进步
广大化学新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是学科教师同伴,特别是担任平行班学科教学的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化学新教师要积极与学科同伴就教学内容、教材处理、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在坚持自己创造性主见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分享他们的教学成果,特别是同一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到资源共享、教学同步、教学要求一致,这既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学水平共同提高的需要。
学会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对化学新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年化学教师一定要树立诚恳的态度,务实求真的精神,密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借鉴与分享中进步。
2.3 学会教育科研,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中成长
化学新教师往往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普遍缺少的是教学实践经验,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当然,根据化学新教师存在的普遍性及个性化的问题,最为迫切需要的是积极参加以校为本的教科研。作为化学新教师,首先要明确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树立正确的教科研的态度,要把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当作提高能力、促进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排除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4 学会教学资源的开发,重视素材性资源的运用
化学新教师最需要的是教学资源,最缺少的是教学资源利用的能力。化学新教师要不断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开发各种服务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同时也要不断积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资源,既包括成功的教学案例,也包括失败的教学课例。由于新教师与学生年龄相仿,容易勾通,因此,要重视诸如个人学习经验与策略、教学积极性等素材性资源的运用,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益。
二、提高个人职业道德。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公平对待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守时守纪,不拖堂、不空堂,课上不使用通讯工具,自觉维护校风校纪。
三、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新课程标准和理念,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活动当中。努力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课堂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运用合作学习等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求创新,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培养。
尽量使所有的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馨,认真钻研探索如何构建绿色课堂。学习的快乐。让他怀着浓厚的兴趣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验,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观念和理解,使他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共同成长的喜悦。一次小小的成功体验,会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相信在学习的道路上,会更加学会探索和思考。课堂上,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对他鼓励和支持,尤其学生说错的时候,不能批评,而是加以细心的分析和激励,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意”对学生的独特体验,要用加倍的热情给学生以表扬,让他体验到知识探索的乐趣。反思中,努力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心理健康课程辅导中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团体训练。开展“悄悄话”活动,为学生生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孩子的困惑有地倾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得到很好的调适,并建好心理咨询档案。
四.在课堂常规方面努力作到以下几方面
以学生为主体,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努力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不断总结经验,2每节课都进行课后反思。提高课堂效率
因材施教。3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
4.培养学生课堂听课的习惯:坐姿端正、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边听边想、边练边想、先想后说)勇于提问和发言、作课堂笔记等。
教师安排好下节课需要准备物品。5.课前做好准备习惯: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善于自我控制,6.认真自觉地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加强课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