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虫害防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病虫害特点;防治方法;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43
目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病虫害都存在着严重的危害性,而且一旦发生就会形成广泛传播的趋势。由于各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的来源都不是同一地区,且各种材料都有可能带有病虫害,因此一旦病虫害在这一地区内发生了,就很有可能随着运输和风力等传播因素,传播到其他地区和作物上,无形中使病虫害的危害范围扩大。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具有多样性的,种类很繁杂,症状也很复杂,这些都给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
2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目前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五类: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指检验输出或输入的种子、苗木、薯块、果实等农产品及其他填充物料和运输工具是否带有植物检疫对象的工作;农业防治法。农业防治是指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创造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对病虫不利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物理机械防治方法。即应用各种物理因素(如温度、光、电、放射线和超声波等)或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生物防治法。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农、林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又叫药剂防治法,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和消灭病虫害的方法。五类病虫害防治法各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实践证明,单独使用任何一类防治方法,都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病虫害问题。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它为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从事植物保护的农业技术人员,在多年的病虫害预测预报、诊断和调查病虫危害工作中,在认真分析发生和流行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手段,不断探索适宜的防治办法,把握农作物生长特点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点,使农业生产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上都获得最佳值。
3在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全局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出发的,为控制病害的大发生和避免严重危害的出现,同时能够促进农作物更好生长,为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合理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治理。
在进行病虫害治理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努力加强生物防治,利用好天敌,其中包括人工繁殖、引进和移植病虫害的天敌等技术措施;二是抓好栽培管理这个关键环节,认真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并进行及时的排灌和田间杂物的清理,提高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可以有效防止农作物被病原生物侵染;三是还要把握好最有利的时期,并做好预测和预报工作;四是要从科学使用化学和生物药剂入手,研制低毒、高效和低残留的生物制剂,科学合理地运用转基因技术手段,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防控。
4从法律角度思考我国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目前,我国农业方面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够健全,对于农业病虫害防治,常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主要集中于植物检疫防治工作。现行的植物检疫防治方法常常称作法规防治。我国已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实施条例》,就明确规定了检疫过程中的职责和权利的问题、行使检疫的措施和所负的法律责任等一些具体的问题。还颁布了若干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检疫病虫害的名录,并出台了许多同动植物检疫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当中最具有约束力的是《植物检疫条例》,此条例对于各种疫情的具体预防、农产品的检疫以及一些紧急防治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就目前来讲,虽说在法律和法规的制定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立法起步还是很晚,而且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在农业发展历史中,农业先后经历了刀耕火种、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以及现在正在积极探索的生态农业,无论哪种农业形式,其在世界各地的起源、发展皆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为减少病虫害干扰、提高农业生产产量与质量以解决温饱问题而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使这些污染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不断积累并超过其自身的自净能力,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和功能,而导致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受损。而生态农业可以缓解农业环境继续恶化。农作物病虫害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受到病虫害胁迫的概率将显著增加 [1]。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再使用化肥农药等,从而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提出与之相对应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与技术势在必行。
1 利用“3S”技术监测病虫害
“3S”技术分别是指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1.1 遥感技术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技术已经能快速地为农业、林业、地质、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数据。将高光谱遥感应用于农业中,其数据能准确地反映田间作物的生物化学参数(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等)以及生物物理参数(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等)的光谱信息。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农作物外部形态的变化和内部生理变化。外部形态变化包括有落叶、卷叶,叶片幼芽被吞噬,枝条枯萎,导致冠层形状发生变化;内部生理变化则表现于叶绿素组织遭受破坏,光合作用,养分水分吸收、运输、转化等机能衰退[2]。当农作物受病虫害危害后,会发生病虫害的光谱响应(可见光区域的反射率上升,在近红外区反射率下降),从而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遥感监测提供支持。
1.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应用于农业资源信息管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作物估产和监测及农业病虫害监测与管理等领域。 GIS的数据管理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库管理,在监测病虫害时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库的优势,将地形图、水系分布图、交通图等普通地图以及在其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用途制成用于反应自然要素的专题地图(如土壤类型图、气象图等)作为空间数据库,把病虫害种类与习性、发生数量、发生地点、危害程度与特征以及相关气象资料建成属性数据库,通过地图叠置操作与空间分析生成用于指导农业病害虫监测与管理的预警系统。从而对病虫害的发生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预报不正常状况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按需要适时地给出变化和恶化的各种警戒信息及相应的综合性对策[3]。
1.3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危害较大的病虫害区域定位,为农业管理人员提供精确的空间坐标以找到灾害发生点的准确位置并及时做好相关措施,从而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因而越来越多的用于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调查。此外,将GPS 与RS、GIS相结合构建用于病虫害发生动态与分布的实时监测系统已成为农业病虫害监测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2 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
2.1 种植抗性品种
农业生态系统中各作物品种间生物特性不同使得不同品种抗病虫害的能力存在差异,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防御机制来达到抗病虫害能力。选用对害虫具有抗性的作物进行种植,不但可以发挥作物自身对病虫害的调控作用,而且控制效果持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技术应用在抗性育种,改变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育种速度慢的缺点,这也为种植抗性品种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2 保护与利用天敌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由于生物之间存在竞争、捕食、寄生等关系致使有害生物存在着许多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所以保护天敌并加以利用这些自然因素对害虫实施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措施。通过优化田间微生态环境,利用边缘效应在田间保留交错带和缓冲带,为天敌生存和繁衍的创造良好条件以及保证天敌安全越冬,可以达到保护的目的。稻田养鸭、鱼、蟹等农业模式就是利用天敌的原理,以达到防治稻飞虱、夜蝉、螟虫等害虫的目的。用于防治有害生物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等,例如用白僵菌防治棉铃虫等,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茶尺例蠖等,以核多角体病毒(NPV)防治小菜蛾等。
2.3 使用生物药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研发生物药剂成为一种新途径而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些生物药剂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昆虫激素。其中,植物源农药研究较多,从楝科、柏科、卫矛科等植物分离的高效活性均有杀虫作用,例如楝科植物苦楝分离出的川楝素可有效防治菜青虫、柑桔螨等。昆虫激素是由昆虫内分泌腺分泌到体外或由体液输送至全身各处的化学物质,按其作用方式分为两大类,即昆虫内激素、昆虫外激素。昆虫内激素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分为脑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等;昆虫外激素又称为昆虫信息素是昆虫进行信息交流的媒介,包括了集结外激素、追踪外激素、告警信息素、疏散信息素及性外激素等。由于昆虫激素具有易降解、专一性强、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已越来越受重视并广泛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昆虫内激素防治害虫的主要作用机理是破坏昆虫体内的激素平衡,导致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及生殖等过程受阻而使害虫畸形或死亡。昆虫外激素在实际应用中无需考虑其是否可以穿透昆虫包被在身体外侧的角质膜,因而使用较广,例如性外激素。
2.4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原理
农业生物多样性以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4个层次的多样性为基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而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物多样性系统为目的,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治有害生物、维持农业系统的生态平衡与安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已成为研究热点。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有害生物的基础原理包括,群体异质效应、稀释效应、微生态效应、诱导抗性效应、物理阻隔效应、生理学效应和化感效应等7个方面[4];其方法为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生产农田中创建种内遗传多样性、种间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以实现时间多样化和空间多样化的生物多样性种植。时间多样化种植是指利用轮作换茬的作用,防止作物连作生长时生长迟缓、病虫害严重、作物产品数量与质量下降。而空间上多样化种植是指利用生物之间互利共生原理,进行简混套作(即间作、混作和套种)的种植模式。
3 利用物理技术控制病虫害
3.1 物理诱杀技术
物理诱杀技术是指利用害虫对各种物理因子(光、电、色、温度等)的趋避性,创造一种对害虫有害的方法或将其从原有生境驱赶,以达到防治害虫或病害的目的。昆虫对不同光的波长、光照强度等条件十分敏感,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趋光反应。例如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可以有效杀死天蚕蛾、红腹灯蛾、粘虫、豆荚螟、烟青虫、蛱蝶等。
3.2 改善栽培措施
通过合理灌溉、合理翻耕、合理施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的水分、热量、气、肥等条件,从而调节土壤结构与孔隙,利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转化以及土壤微生物与根系的相互作用,使农作物的长势达到最佳状态,进而提高农作物对有害生物的抗性。
关键词:烟雾机,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
随着近年来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和应用,很多地方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了规模化的种植园,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也越来越多了。随着人们生活提高对农副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规模化的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这对防治病虫害的施药机械和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做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很多地方都还在使用手动的喷雾器,应用的是常规喷雾法来防治病虫害,此法已不在适应当今注意环保的形势,也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农副产品的产品质量。笔者以某研究机构实验使用的lh系列烟雾机为例来说明热烟雾技术在黄瓜、番茄、茄子、苹果等果蔬上进行试验和示范的方法、过程和效果。笔者认为,经过试验,热烟雾技术如果使用得法,不禁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喷雾防治方法上的费工、费时和用药量大的弊病,还可以有有效提高效果、不污染环境、不诱发病虫害等好处。
1.热烟雾机的工作原理
热烟雾机是一种可以烟雾化药液的新型施药机械,运用火箭发射装置中的发动机制动原理制造,是通过其内部发动机的脉冲燃烧喷气而制造。它燃烧汽油,然后发动机可以产生高温气流,气流将流经的农业用药液烟雾化然后挥洒出去以达到除去虫害的效果。从实践来看,其挥洒的药液弥漫性好,能够散播到各个方位而不留死角,所以无论是效果还是便捷性等方面都比传统的施药机械效率高。
2.施药技术
2.1农药的选择
适宜的农药形态可以是乳状、水液和部分可湿性粉剂,最好是用乳剂为宜。一般来说,水液和乳剂要按常规量使用,可湿性粉剂每升烟雾应该限量在100克之内。
2.2烟雾剂
烟雾剂是专业农药公司研制的施药溶剂,比传统烟雾机使用的柴油、发烟剂更加环保和安全,每亩使用量大概在1升左右。
2.3烟雾剂与农药的配用方法和程序(以每1亩为例)
1)先将1升烟雾剂摇匀,然后倒入专用容器内;
2)把农药中的乳剂、水液按每亩规定的配给用量倒入,可湿性粉剂加入等量水搅拌均匀后倒入;
3)在烟雾剂和乳剂、水液、可湿性粉剂等药品按照上述程序充分搅拌后,在沉淀2分钟后倒入烟雾机的药箱然后就可以喷施了。
2.4喷施的合适时间
在晴天,一般是早晨和傍晚喷施;在阴天和雨天,全天都可以喷施,当然,最好在傍晚闭棚喷施,这样可以保证人身安全和药品的效益最大。
2.5施药方法
喷施时是完全在棚内进行的,建议用退行喷施法以保证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可以以每分钟6-8米的速度由离门最远处向门口方向移动,直至退出出口。当然,也可以把烟雾机放置在门口,直接向棚内喷施烟雾。如果是多人同时进行烟雾喷施,方法和程序参见下面的第四节,会专门论述注意事项和方法、过程。免费论文。
2.6注意事项
1)喷施时候手的动作要缓慢有序,并在每块要喷施的地方都喷施均匀,不能过急、过快、喷洒不均;
2)由于使用的是热烟雾技术,喷施机器喷出的烟雾温度高,所以喷口距离作物的适当距离一般0.5米左右,可以适当向上,以避免叶片灼伤;
3.热烟雾技术实施时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过程
在多人同时进行热烟雾喷施时,因为现场的烟雾可能过大、器械工作的噪音源过多,使得操作人员不能正确判断自己当前的位置和与比邻工作人员的位置,也就无法撤离作业面或了解其它人员的撤离情况,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安全,也影响了用药的效果。免费论文。如何保证足够的烟雾量和保障操作人员安全撤离作业面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在具体的热烟雾喷施实践工作中,摸索了一种多人同时实施热烟雾作业,并安全撤离作业面的方法。
3.1方法
3.1.1器械和人员
认真检查每台器械,确保其工作性能和状态正常、燃料和药量充足,在同步作业时不会因为器械的性能或故障而中断工作。充分了解和熟悉现场环境,按照现场的环境条件和工作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目标、现场环境、操作要求的培训。
3.1.2 操作方法
(1)将工作区域按方向划分成不同的小块,每个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区域内施工;操作方法(2)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工作人员轮流进行施烟雾的操作;操作方法(3)所有工作人员按两人或三人一组进行编组,约定行动路线的起点、终点和行进的方向;间歇的时间或距离;补给燃料和药物的地点;统一操作的指令。免费论文。
3.2结果
相邻区域间,因不能明确界定范围,每个操作人员均以各自认为安全的距离进行施工,造成局部烟雾不均匀或缺漏施工面,且无法确定所有的操作人员是否已经撤离工作面,中止了该法的操作。操作人员轮替交接过程的时间长,每次交接处均选在操作人员认为安全的距离进行,造成烟雾量少,不均匀,且施放烟雾的作业面小,不符合施烟雾作业的质量要求。
4.效果分析
2008年春季以来,我们使用热烟雾机在研究机构实验用蔬菜大棚中进行实验,还在一个原种油桃大棚中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2年来累计开展田间防效试验550亩次左右,防治效果较好。有很多户农民种植的越冬栽茄子,其菜场里面的白粉虱病虫害特别严重,2008年春季使用热烟雾机连续防治3次,每次间隔5-7天,把白粉虱的发生控制在较低水平;在原种场的大棚油桃除病害中,2009年春使用热烟雾机防治蚜虫,一次防效即达90%以上。不仅省工省水,而且省药1/3左右,同时减少了棚内湿度,避免了因过湿诱发病虫害发生,经济、生态效益均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志良, 王志青. 常温烟雾机[J]. 农机科技推广, 2009, (08) :56.
[2]黄超,莫庆华,王天昆. 大型空间多人同时进行热烟雾作业的安全性探讨[J]医学动物防制, 2009,(07) .
[3]傅泽田, 王俊, 祁力钧, 王洪涛. 果园风送式喷雾机气流速度场模拟及试验验证[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01) .
关键词:设施农业;蔬菜病虫害;防治
前言:设施农业从出现至今使农业经济效益大大提升,但从其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农业经营的发展,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当前制约设施农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下文就对如何防治设施农业发展中的病虫害进行研究。
1.设施农业发展状况
1.1 高速发展
设施农业的出现时我国农业发展的体现,科技的进步促使设施农业高速发展,自身的发展质量与发展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使得设施农业飞速发展,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设施农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2 发展的不足
农业生产技术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足。从其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运用不够恰当,很多农业生产者忽略了自然发展规律,为了经济效益采用了极端的生产方式,尽管短期的效益有了提升,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长远的问题,导致生产系统紊乱,影响农业的长远发展。
1.3 改进中进步
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一种先进的生产形式,设施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未来农业发展中,设施农业的作用同样不容忽略,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的病虫害问题,增加土壤肥力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增加了农药的药量,降低病虫害滋生的可能,这些对设施农业的进步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设施农业为病虫害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2.1 病虫害程度增加
在传统农业发展中,生产方式也以传统方式为主,在这样的方式下,病虫害逐年下降,也满足了人们对农作物的基本需求,但设施农业属于违背自然规律的作业,病虫害必然会增加,无法发挥设施农业的优势。
2.2 给病虫害的生存创造了环境
设施农业大多采用温室生产的方式,这样的环境促进农作物更快更好地生长,其农业产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这样的环境病虫害生长也更加迅速。在自然条件下,无法越冬的害虫在这样的环境下都可以存活,这严重制约农业生产质量的提高。
2.3 病虫害种类增多
由于设施农业的作业方式、作业环境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作物品种可以反季生产,这种生产问题导致病虫害种类也随之增多,增加了防治的难度,蔬菜病虫害种类的增加不仅是设施农业发展方面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整个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才能更好地促进设施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3.防治设施农业病虫害的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防治设施农业病虫害的工作迫在眉睫,必须要引起农作物管理人员的重视,针对上文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以防治。
3.1 选择优良的品种
从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来看,除了有生产方式的原因外,作物品种的选择上也存在问题,如果品种不当,后期的管理必然会产生问题,这就要求设施农业生产人员必须选用较为优良的品种,注重其抗病性,使其可以更好地发展。
3.2 合理的进行施药
滥用农药是设施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很多生产者将产量作为第一目标,忽略了其他管理工作,国度的使用肥料、农药,严重影响土壤质量,不利于长远的生产工作,对此,设施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好肥料与土壤间的关系,合理控制好施肥量,合理用药。针对用药不均的现象,可利用药物粉尘进行喷洒的形式能有效治理蔬菜的病虫害。对于容易寄生在土壤中的病虫害,应该采取治理土壤的方式。二者互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好地治疗效果。
3.3 抓住病虫害治理的时机
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都可能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这就要求生产人员抓住农作物生产的最佳阶段,加强预防。育苗期是病虫害侵袭的关键阶段,此时种植者要及时的进行治理,此外,在幼苗期的农药喷洒必须掌握方式,保证喷洒的均匀性,让作物都可以接触到药物,以期更好地治疗。最后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控制问题,保证作物生长。
结束语:
总之,要想使设施农业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唯有做好这一工作,才能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才能达到预期的产量,才能确保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设施农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孙杰.农业信息化在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上的应用与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2):69.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建设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34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最基础的项目生产方式之一,设施农业是基于机械化、工程化、工业化手段开展的农业运行模式,它有助于摆脱过去的手动农业存在的不足,为动植物生长提供可以控制的环境,突出土壤在生产中的作用,并降低劳动力投入数量,保证高品质生产。另外,设施农业也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化农业的革命,提高蔬菜产量。然而设施农业的发展却很容易带来病虫害的影响,增加病虫的存活期,影响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根据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对蔬菜病虫害加以防治,找到有效的策略提高蔬菜的质量,为百姓提供健康的饮食。
1 设施农业发展带来的病虫害问题
1.1 容易滋生病虫害危险
设施农业的推广,会影响蔬菜生长的气候,造成温度过高、湿度大、通气条件不好等问题,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为病虫提供滋生的土壤,加快他们的繁殖速度。例如引发灰霉病等,造成茄子、黄瓜、辣椒遭遇威胁,降低产量和质量。
1.2 为病虫度过冬季提供场所
冬季气温低、冰冻严重,天气条件差,有助于杀死病虫,为来年夏天蔬菜生长打基础。然而设施农业的利用缩短了蔬菜种植的周期,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为病虫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1.3 增加病虫害的种类
设施农业大面积的生物技术的应用,会改变气候环境、蔬菜的生长条件等,温度、湿度的不同,必然会为病虫出现滋生土壤,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以往没见过的病虫危害,加大治愈的难度。
2 设施农业下蔬菜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2.1 选择优良品种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蔬菜病虫害问题,既有生产方式方面的问题,也有作物品种选择方面的不足。如果品种选择不当,那么在后期的管理方面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在设施农业生产首先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应该更加注重农作物的抗病性能,让农作物拥有更多的发展优势。
2.2 正确施药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又一问题就是滥用农药,过度注重农作物产量,加大肥料的施放力度,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的生产,而且会对土壤造成长远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须把握好肥料的施放度;在病虫害的治理方面,应该正确用药,针对用药不均的现象,可利用药物粉尘进行喷洒的形式能有效治理蔬菜的病虫害。对于容易寄生在土壤中的病虫害,应该采取治理土壤的方式,两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2.3 把握好治理的时机
蔬菜生产与设施化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病虫害危险的出现,虫害种类不同,对空气湿度、温度的要求不同,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治理效果。蔬菜生长的初期,是最容易滋生病虫的时间段。因此,在治理病虫的时候,必须抓住机遇,做好预防工作,找准最佳的撒药时间,在蔬菜还是幼苗的时候就进行喷药,并注重喷洒方式,保证药物均匀,且控制好药物使用数量,在遇到大面积病虫害威胁的时候,更要做好及时治疗,确保实现最好的防治效果,提高蔬菜产量,及时解决病虫危害。
3 结束语
设施农业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实现集中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降低人员耗费,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农业设施的推广由于会改变蔬菜生长的温度、湿度,改变环境情况,很容易滋生病虫危害。对此,必须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法和手段,选择优良品种,正确进行施药,并掌握好最佳的喷洒时间,确保蔬菜产量的提高,降低病虫危害,为百姓提供健康的蔬菜作物。
参考文献
[1]张留江,李荣博,刘蕴贤.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J].天津农业科学,2010(2):149-151.
[2]朱增改,田平素,陈彦龙,白风歧.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6(3):17-18.
[3]陈向军,全红梅.设施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策略[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9(4):6-8.
绿色为基,躬身基层农业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躬耕历史,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却因为化肥农药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状况,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土地污染的重要一部分。农民只要看到作物上出现病虫害,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喷洒农药,严重威胁到了食品的安全问题。但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他们找不到更先进的治理方法,这就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的高灵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够真正用科技帮助农民致富,他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农业技术和新品种应用推广等工作后,选择了继续深造,并先后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硕士学位和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期间,他先后从事草原蝗虫的生物防治和病虫害监测预警方面的研究,同时系统学习了植保和昆虫生态的相关知识,为病虫害绿色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是非常艰苦的,高灵旺讲到每次调查都会到田间去数,比如小麦上的蚜虫,调查人员会把麦苗一棵一棵地数出来,然后每棵麦苗上的蚜虫一个一个地数出来,低着头,弯着腰在田里工作,很辛苦。为了减轻劳动强度,他们实验室开发了微小昆虫自动计数技术,在田间放个黄板,蚜虫有的有翅膀,有的没翅膀,有翅膀的蚜虫对黄颜色有一种趋性,飞到黄板上再粘住,他们只需要对黄板拍下照片,然后放到计算机里面用图像处理的方式,就可以自动数出来。而预警需要大量的数据运算,建立模型,因此,他们大部分是利用算机软件进行系统和模型的建立。但大部分时间还仅限于科研工作。
直到在一次和大学同学的合作中,让高灵旺认识到,基层农业更需要科技的推动。当时,他的大学同学经营了4个温室的蔬菜生产,种植番茄过程中,由于激素蘸花需要较大的工作量,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省工的方法,找到高灵旺帮忙。而此时他们实验室毕业的几个师兄师弟都在从事熊蜂的相关研究工作,于是在他的帮助下将熊蜂用在西红柿生产中。结果,同学反馈信息说熊蜂授粉的效果特别好,不但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劳动力的投入,还增加了西红柿产量,提高了产品品质。这让高灵旺高兴之余也认识到农业发展并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必须走出去,真正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
于是,近几年来,高灵旺将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实际应用,他常说:“老百姓需要技术,也需要技术服务。给他一项技术他不一定会用,你必须告诉他什么时候用或什么情况下用效果才最好,让他真正把技术掌握好。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民的技术就掌握不好,就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为了更好的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农民朋友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合理使用肥料,高灵旺先后走进山西省阳高县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清水河县等,对当地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建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实践基地。教农民采用各种“绿色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机械防治等。
这期间,高灵旺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温室种植户引进福建艳璇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艳璇博士研究成功的天敌捕食螨(胡瓜钝绥螨)、瓢虫、熊蜂等多种绿色防控技术产品用于温室蔬菜生产,生产出绿色食品,不仅降低成本,节省劳力,而且提高了价值,广受种植户的欢迎。同时他表示,今后绿色防控技术将成为该区主推的方向,因为这些技术让内蒙古同胞看到了绿色的希望。
“植保工作者应该埋下身子深入研究生产实践问题,针对各种作物、不同季节茬口和不同地域特点,为农民提供系列化切实可行的、既不会农药残留超标又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的技术和方法,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高灵旺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关注前沿,致力计算机与农业的融合发展
为了人民身体健康,为了绿色餐桌,除了长期从事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研究,高灵旺副教授还一直领导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生态技术创新实验室(IPMist)走在植保计算机应用前沿。开发了多项病虫害监测预警方面的相关技术与软件,如微小昆虫计数系统、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系统平台等。这些技术和软件的开发应用,既提高了病虫害监测预警方面的工作效率,又有效提高了监测预警数据的准确率,为病虫害预防提供了可靠依据,已广泛应用于茶树、果树、粮食作物和蔬菜等多种病虫害的监测预警。
另外,针对我国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管理和栽培技术水平现状及温室蔬菜种植户们由于缺乏先进的植保技术而单纯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的问题,实验室科研团队制定了从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出发,以提高蔬菜病虫害预防控制的管理水平、实现温室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显著提升、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量显著下降的总体目标。并通过学术交流、专家讲座等方式多方了解国内外植保方面的相关实用技术,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相互作用关系,对各种技术进行协调组装,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不断检验验证,逐步形成了以病虫害监测预警为主线,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一体的温室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温室蔬菜生产筑起绿色防线。
一、工作内容和分阶段计划
第一阶段(3—4月):申报阶段,由各镇乡(街道)农技站指导植保专业合作社做好水稻病虫统防统治作业主体申报,签订统防统治服务协议、农药供应协议和作业人员等合同。
第二阶段(5—9月):病虫防治阶段,各镇乡(街道)农技站根据市农业局下达的任务指标落实好责任人,对审核合格的作业主体做好统防统治技术培训工作。各作业服务主体做好作业区内病虫调查观察,并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和科学安全用药要求进行田间作业。市植保统防统治领导小组将对作业主体服务作业面积的真实性和操作规范性进行督查和暗访。
第三阶段(9—10月):考核验收阶段,市植保统防统治领导小组根据作业面积完成情况和服务质量等对承担统防统治任务的各专业合作社进行考核,并做好年度总结工作。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由农业局、财政局联合成立植保统防统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统防统治作业主体的审核、规范实施、考核验收、绩效评价、资金监管、政策兑现等协调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统防统治政策宣传、作业面积的落实、统防统治技术培训;各镇乡(街道)要落实专人负责统防统治工作。
2、严格作业资格审查。继续实行统防统治任务指标申报制和作业资格审查制,由符合统防统治申报条件的主体提出申请填写“水稻统防统治作业申请表”;经所在镇乡(街道)政府(办事处)签署意见推荐,由镇乡(街道)农技站汇总后统一向市植保统防统治领导小组申报;市植保统防统治领导小组按照“六个一”的要求对申报主体进行资格审查;市农业局根据省下达任务指标、资格审查结果、申报作业面积、水稻种植面积及面上推广工作需要等综合考虑,下达水稻病虫统防统治作业服务任务指标。
申报主体条件:申报主体必须是植保专业合作社或注册开展植保服务的粮食、农机专业合作社,且具备“六个一”要求:即有一本工商营业执照;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相对安全的药、械仓储条件;一名兼职农民植保员;一组与服务面积相配套的新型植保器械和相适应的专业防治队伍;一套统防统治服务规范和统防统治技术规程;一本统防统治服务档案。
3、规范服务作业行为。一是收费要规范,按照统防统治比同类地区平均防治成本降低20~30%以上的目标进行限额收费,今年全市水稻统防统治作业服务最高收费限价为:早稻110元/亩,单季和连作晚稻160元/亩;代防代治作业服务最高收费限价为:早稻60元/亩,单季和连作晚稻80元/亩。服务组织的收费标准不得高于最高限价;二是服务要规范,签订好统防统治服务协议、农药统一供应协议、作业队员劳动保障协议;三是作业要规范,做到适时防治、对症下药(禁止违禁农药下田)、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浓度、均匀施药,及时做好生产记录。
4、抓好技术培训。市植保植检站和各镇乡(街道)农技站要定期对承担统防统治任务指标的专业组织进行病虫防治技术和植保器械使用技术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病虫害识别能力、植保器械的使用维护能力和施药作业水平;市植保植检站还应会同经管站做好统防统治作业服务组织负责人的培训,使统防统治作业服务组织负责人知道关于统防统治的政策、服务内容和主要工作环节,完善合作社内部相关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5、开展应用示范。建立水稻统防统治示范方,植保植检站负责建立二个市级千亩示范区,各镇乡(街道)负责建立一个500亩的示范片,各水稻统防统治作业服务组织都要建立一个300亩以上的中心示范方。示范片(方)要统一立牌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示范方建设展示水稻统防统治的成效。
论文关键词:板栗病虫害综合防治概述
板栗是北京市的主栽果品,尤其是近年来,我市的板栗生产发展较快,产量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已成为我市北部远郊区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在栽培方式上由过去的分散、粗放、效益低、质量差逐渐转变为现在的集约化、高产优质的栽培,然而病虫为害始终是困扰板栗种植生产的重要问题。对板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也成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针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危害症状等,优先应用生物防治措施,充分发挥栗园自身的调控作用,对板栗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健全预测预报 要研究病虫害的生态习性,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要健全预测预报机制,及早发现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二、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抑制病虫害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栗园这个生态环境中,既生存着大量的害虫,也生存着大量的害虫天敌。防治过程中,要维持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间的生态关系的自然平衡,必须注意到有益生物的保护和利用。如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岭、蜘蛛、捕食性瞒类等,它们食性较广,除了捕食板栗上的害虫以外农业论文,还可捕食林木杂草上的害虫。林木中的食虫鸟类也是板栗害虫的主要天敌,它们在控制栗园害虫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生态防治 要加强栗园水肥管理,合理修剪,使栗园达到光照充足,良好通风的标准,促进栗树健壮生长,增强树体对病虫害的抗性,形成栗园生物群落多样化,造成不利于病虫害发生或成灾的生态环境。秋冬季节对栗园全垦抚育,破坏地下害虫越冬场所,可大大降低来年虫口密度。同时要及时、合理修剪板栗,调节树体营养需求,剪除病虫害枝条,起到消灭虫害的作用。
四、灯光诱杀和性诱剂干扰 每2-3公顷栗园安装一盏高压网灯或汞灯,在害虫羽化盛期,通霄点灯诱杀;同时通过安装高压网灯或汞灯,可以根据捕捉的病虫害数量,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辅助起到检测病虫害发生的作用。此外,用性诱剂干扰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病虫害;种类;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A
1 作物病害的病原种类
作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1 非生物病原
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各种不良理化因素,均为非生物性病原,主要有几个方面:
1.1.1 营养失调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如氮、磷、钾三要素,硼、镁、铁和其他微量元素等。如果土壤中一种或几种元素不足,能引起植物失绿、变色、畸形和组织坏死等缺素症。在某种元素过多的情况下,植物也可因为正常营养失去平衡而表现病态。如氮肥过多,引起植物叶色浓绿,造成徒长易感病减产。
1.1.2 水分不均
作物遇到干旱会发生萎蔫,土壤水分过多常引起根系窒息坏死;由缺水而突然多水引起块根和果实开裂。
1.1.3 温度不适
作物在盛夏遇高温和强烈光照可造成局部灼伤,晚春或早秋遭受寒潮突然袭击会发生霜害或冻害。
1.1.4 有毒物质
空气或土壤中存在对植物有毒物质,可使植物中毒引起病害。如工矿区所排出的废气、废水,能使周围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以致叶片变色,枯焦早落。化肥、农药使用不当,常引起烧苗或叶斑,根部中毒,变黑腐烂。
很明显,非生物病原是没有传染性的,因此,这类病原所致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又称为生理病害。
1.2 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又称寄生性病害。引起植物生病的病原为生活力、能繁殖的生物,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由于各种病原生物的营养都是来自所依附的植物而不能自养,故又称寄生物。被寄生的植物称为寄主。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可以传染、蔓延,称为侵染性病害。病原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及高等寄生性种子植物等。我们常见的作物病害中,大部分是由真菌引起的。如稻瘟病、纹枯病、麦锈病、赤霉病、黑穗病、棉花立枯病、炭疽病、油菜霜霉病、白锈病等都是真菌病害。大多数真菌的孢子发芽后能直接穿透侵入寄主,伤口或自然孔口也是真菌侵入的途径。其传播主要方式是借助主动力或气流、雨水、昆虫等自然力的传播。细菌引起的作物病害有白叶枯病、棉角斑病、薯瘟、白菜软腐病等。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有青枯、腐败、斑点、溃疡等。这类病害主要靠播种材料、苗木、流水、风雨进行传播,侵入途径多为自然孔(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等。病毒引起的作物病害,常见的有水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油菜花叶病等。病毒病主要的症状是枯斑、花叶、黄化、矮缩、丛枝或畸形等。病毒病多数依靠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传播,如蚜虫、叶蝉、飞虱等,也有通过汁液或嫁接传染的。
2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2.1 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就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体系的总体观念出发,根据病虫与农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有机协调地利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措施和有效的生态手段,经济有效地把病虫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以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和少病虫害或无病虫害的目的。同时国家为了防止农作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随同农产品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和保证对外贸易顺利发展采取了一项重要的行政措施就是植物检疫。这项工作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法令执行的。植物检疫分为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对内检疫是为了防止地区之间通过植物种子、苗木、植物产品传播危险性病、虫、杂草。主要由省、市、自治区的检疫机关会同铁路、邮局等有关部门执行。对外检疫是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种子、苗木和植物产品传入国内或输出国外,由国家设在对外港口、国际机场以及国际交通要道的检疫机关实行检疫和处理。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有:开展危险性病、虫、杂草的调查;确定检疫对象;采取检疫措施;进行检验与处理。
2.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因此在病虫害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指运用先进的农业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创造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能力,获得高产。同时造成对病虫不利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其中主要有选育抗病虫良种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两个方面。
2.3 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
关键词:农业生态园;烟熏剂;防治
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由于高温、高湿、高密度和倒茬困难等,致使生态园内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病虫害治理困难。运用常规喷雾法防治,不仅操作不便,且受天气状况限制,还会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而采用烟雾剂防治,烟剂点燃仅需10 min左右便可完成施药操作,不受天气条件限制,既省工、省时,又不增加空气湿度,防治效果比喷雾法提高30%~50%,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生产成本,选择高效、低毒的熏蒸剂还能达到安全环保、无公害生产的目的。
目前市面上的病虫害烟雾熏蒸剂有杀菌和杀虫两大类。近日,笔者针对农业生态园常见的几种病虫害,选择了不同熏蒸剂进行了对比试验。
1 杀菌类烟熏剂对比试验
1.1 供试试剂
10%百菌清烟剂、10%速克灵烟剂、10%腐霉利烟剂、15%杀毒矾烟剂。主要防治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菌核病,疫病和黑星病等,具体见表1。
1.2 药剂使用方法
1.2.1 百菌清烟剂
2种有效成分含量分别是45%和10%,主要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番茄早疫病,芹菜斑枯病等。667 m2每次用量250~500 g(因含量而定),每隔7~10 d熏蒸1次,一般连熏2~3次。
1.2.2 速克灵烟剂
有效成分含量为10%,主要防治蔬菜灰霉病。667 m2每次用量200~300 g,每隔7~10 d熏蒸1次,一般连熏2~3次。
1.2.3 杀毒矾烟剂
主要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对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防效显著。667 m2每次用量250~300 g,每隔7~10 d熏蒸1次,一般连熏2~3次。
1.2.4 腐霉利烟剂
有效成分含量为10%,主要防治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每667 m2每次用250~450 g,7~10 d施药1次。
烟雾剂在棚室中一般每667 m2摆放4~6处,燃放点距作物30 cm,下垫砖块或瓦片以防潮湿。烟剂点燃出烟后操作人员要迅速离开现场,密封棚室过夜,次日早晨通气。一般熏蒸时间不能少于6 h。
1.3 对比试验结果
针对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和辣椒菌核病,采用百菌清烟剂、10%速克灵烟剂、10%腐霉利烟剂和杀毒矾烟剂进行对比试验,分别施药3次后,观察及测定植株的感染指数、温室内温湿度。
计算病情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病级及代表数值见表2。然后按以下公式计算,发病最重的病情指数是100,完全无病是0。
调查结果见表3~5,结果表明:百菌清烟剂属于广谱抗菌类,对大多数病害都有一定防治效果,常作为预防用药。速克灵烟剂、腐霉利烟剂和杀毒矾烟剂能针对某种病害有目的的防治,效果好,见效快。
2 杀虫类烟熏剂对比试验
2.1 防治对象
用于防治温室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等害虫。
2.2 供试试剂
30%虫螨净烟剂、10%敌敌畏烟剂、10%氯氰菊酯烟剂。
2.3 使用方法
在棚室中一般每667 m2摆放4~6处,燃放点距作物30 cm,下垫砖块或瓦片以防潮湿。烟剂点燃出烟后迅速离开现场,密封棚室过夜,次日早晨通气。一般熏蒸时间不能少于6 h。667 m2每次用量300~500 g,每隔5~7 d熏蒸1次,一般连熏2~3次。
2.4 对比试验结果
温室白粉虱属于嵌纹分布型,即在温室蔬菜上的分布呈疏密相间,因此采用”Z”字形抽样。针对温室白粉虱,采用30%虫螨净烟剂、10%敌敌畏烟剂、10%氯氰菊酯烟剂做对比试验,分别施药3次后,根据白粉虱有趋黄性的特点,采取黄板诱杀方法获得害虫的数量,统计结果见表6。
在利用黄板间接监测白粉虱成虫时,若发现成虫的数量达到0.25~0.50头/cm2时,应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若成虫的数量达到3~4头/cm2时应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
表6结果表明,3种烟熏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都很好,但是应保证温室的密闭性和防虫网的设置,这样才能保证温室内白粉虱的数目不构成危害。
3 小结
3.1 杀菌类烟熏剂中,百菌清烟剂属于广谱抗菌类,对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菌核病和黑星病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一般生产中常作为预防用药,在无病情或发病初期使用;10%速克灵烟剂针对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腐霉利烟剂和杀毒矾烟剂针对灰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2 杀虫类烟熏剂中,30%虫螨净烟剂、10%敌敌畏烟剂、10%氯氰菊酯烟剂对温室白粉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也可以防治蚜虫和潜叶蝇等害虫。
3.3 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容易出现病虫害的抗药性。为防止病虫害对某种药物产生抗药性,可以几种烟熏剂交替使用,或者将防病防虫的烟熏剂一起使用,既可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也可以节约成本。
4 烟雾剂使用注意事项
4.1 科学用药
确定防治对象,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程度,正确选择烟雾剂的品种。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提高用药效果。一般在病虫害发生初期用药效果最好。
计算好用药量,适量熏蒸,根据棚室空间大小确定用药量。熏蒸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或阴天,以便烟雾粒子下沉,提高防治效果。
4.2 安全用药
烟雾剂不能在露地使用,只能在室内点燃熏蒸,不能对水喷雾。可以和喷雾法配合、交替使用。在熏烟过程中,不能有明火。点燃后要迅速离开现场,次日通风换气后再入棚进行农事操作,以免发生中毒。
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51003
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就是尽量减少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土壤肥料添加剂、调节剂等的农业生产的过程。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种植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环境、水、土壤、农作物、畜牧业等,是得到全球认可的一项农业发展事业,正在全世界进行推广和使用。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由于不使用或是少使用农药等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所以,为了保证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的正常生产和良好的生存环境,病虫害的防治成为了头等大事。
1 有机农业病虫害的防治
1.1 推广农作物间作、混作、轮作
在种植有机农作物时,将几种农作物混合穿插着种植,利用农作物间的相生相克的作用,干扰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减弱病虫害寄居农作物中的适应能力,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性。
1.2 建立有利天敌增殖、繁衍的生态条件
培养病虫害的天敌,给它们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根据大自然界生存法则,调节和保护大自然中的生物链的持续发展,控制病虫害。利用在有机农业田的缓冲带、隔离带、诱集带、种植农作物的生态园、田边地头的矮树丛、农田保护带、田地边的环境,给益虫和天敌创造生存的空间。
1.3 有机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有机农业病害防治技术,包括抗性诱导技术、抵抗微生物和农用抗生素。有机农业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可分为2个方面讲,从用途上讲有保护天敌、帮助繁殖天敌、释放天敌、引进天敌;从方法上讲用益虫防治害虫,利用扑食性天敌捕食害虫,寄生性天敌寄生在害虫中,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用有益菌防治害虫,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和代谢产物杀死害虫。
1.4 有机农业天然药物防治技术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作用,所以利用这个特点对有机农业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代替人工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绿色有机农业的真正目的。例如:培养有机农业害虫的天敌,利用有机农业害虫的天敌捕杀害虫的方法,防治有机农业的虫害问题。
1.5 有机农业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技术
有机农业物理防治是利用寄生技术消灭害虫的一种技术手段,防止害虫的幼虫寄生的一种方法;有机农业的防治主要是有效的利用耕作物,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以达到破坏越冬虫卵和病菌。
2 有机葡萄病虫害的主要种类
有机葡萄的病虫害分为病害和虫害2种,病害主要包括:葡萄自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自粉病及葡萄穗轴褐枯病。虫害包括:葡萄绿盲蜷、葡萄短须蜗 ,斑衣蜡蝉、金龟子、葡萄一星叶蝉等。
有机葡萄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葡萄种植园中杂草的清除,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葡萄的培育等。有机葡萄虫害的防治可以利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机械防治的方法。有效的利用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使用一定的药物进行辅佐防治。例如:使用荧光灯或是太阳能发电,引诱害虫,杀死害虫;在有机葡萄的果实上套袋和防虫网等隔离和防止害虫的破坏。
3 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策略
有机葡萄的种植不同于普通的葡萄种植,是遵循自然的规律,维护生态的平衡,尽量保持植物的生存本性。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采用规范化防治的方法,不可以大量的使用农药,这样就会破坏了有机葡萄的质量,即使是使用农药,也只能是使用有机农业专用的农药,不可以使用化学合成的药剂。
3.1 检疫合格的植物才能带入新区
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步骤就是检疫方法,只有通过检疫合格的有机葡萄树苗才能带入新区。一经发现有病虫害的树苗,要马上进行处理,在进入新区前,在临时建立的苗圃中进行隔离观察,严格杜绝带有病虫害的树苗进入新区。设置检疫部门,可以制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3.2 选择耐害性强的品种
在对有机葡萄的品种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多选择一些耐害性比较强的树苗,进行培育。有机葡萄的品种很多,其中耐害性比较强的品种有:夏黑,具有抵抗葡萄霜莓病的特点;圣诞玫瑰,具有抵抗葡萄霜莓病和葡萄自腐病的特点。必须注意的是,有机红提非常的容易感染葡萄霜莓病和自腐病、自粉病;关人指也容易感染葡萄自腐病。
3.3 葡萄生长期的施肥管理
有机葡萄的施肥与普通葡萄的施肥方法不同,是利用人工制造的发酵有机肥料进行施肥的。具体的发酵方法就是在土壤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有机质和菌糠,再加入动物的粪便,通过长时间的有机发酵,将这些的混合物作为有机葡萄的底肥,促进有机葡萄的生长发育。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给有机葡萄喷洒营养液,增强有机葡萄的抗病能力。
3.4 及时进行深翻和除草
在栽培有机葡萄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保证土壤的无菌性,减少病原体的发生。对种植园内的杂草进行有效的清除,降低病菌的存活率,达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效果。
3.5 采用药物防治
有机葡萄病虫害比较严重时,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方法与药物防治方法共同结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埋土前,在葡萄的根部刷一遍石硫合剂,在葡萄树放叶的时候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预防。还可以利用药剂在葡萄的根部进行灌根处理,以预防葡萄根瘤蚜的作用。在每年的5月下旬时,1个星期喷洒1次除虫菊乳油,防治葡萄发生一星叶蝉。
4 讨论
在有机农业的生产中,不建议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给预防有机葡萄病虫害带来了难题。国外有机葡萄培育认为改善葡萄园的环境,给葡萄树增强免疫力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工作。
在我国主要将重点放在清耕法,以新疆有机葡萄种植园为例,清耕面积占葡萄园总面积的90%以上。在葡萄种植园内使用生草法,为培养大量的有益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生存环境,使天敌益虫扑食害虫。生草法的实施,能提高葡萄种植园的土壤肥料,改善土壤的结构,种植园永久性使用生草法,还可以提升葡萄含糖量,降低酸度。同时,生草法还可以在葡萄种植园中起到保湿的作用,增强有机葡萄的品质,降低葡萄毛毯病的发病率,增加了天敌益虫的种类和数量,建立生态环境有机葡萄园。但是,生草法在降水量多的季节里,由于加大了种植园的水分,大众了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对有机葡萄种植园起到了反作用。在有机葡萄园的管理中,使用生草法综合性防治有机葡萄的病虫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是有机葡萄培育和法则的重要工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定要注意有机农业在生存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本文通过对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一定要遵循生态环境的法则,利用大自然中相生相克的原则进行对有机农业和有机葡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药物只是起到辅佐的功效,并不是防治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忠跃,李兴红,董雅凤,雷志强,战吉成.有机农业及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5).
[2]舒 丹,胡红锋.有机农业及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J].农家顾问,2014(3).
[3]刘 佳,刘 晓,陈 建.四川地区有机葡萄生产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3(4).
有机农业物理防治是利用寄生技术消灭害虫的一种技术手段,防止害虫的幼虫寄生的一种方法;有机农业的防治主要是有效的利用耕作物,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以达到破坏越冬虫卵和病菌。
2有机葡萄病虫害的主要种类
有机葡萄的病虫害分为病害和虫害2种,病害主要包括:葡萄自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自粉病及葡萄穗轴褐枯病。虫害包括:葡萄绿盲蜷、葡萄短须蜗,斑衣蜡蝉、金龟子、葡萄一星叶蝉等。有机葡萄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葡萄种植园中杂草的清除,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葡萄的培育等。有机葡萄虫害的防治可以利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机械防治的方法。有效的利用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使用一定的药物进行辅佐防治。例如:使用荧光灯或是太阳能发电,引诱害虫,杀死害虫;在有机葡萄的果实上套袋和防虫网等隔离和防止害虫的破坏。
3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策略
有机葡萄的种植不同于普通的葡萄种植,是遵循自然的规律,维护生态的平衡,尽量保持植物的生存本性。有机葡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采用规范化防治的方法,不可以大量的使用农药,这样就会破坏了有机葡萄的质量,即使是使用农药,也只能是使用有机农业专用的农药,不可以使用化学合成的药剂。3.1检疫合格的植物才能带入新区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步骤就是检疫方法,只有通过检疫合格的有机葡萄树苗才能带入新区。一经发现有病虫害的树苗,要马上进行处理,在进入新区前,在临时建立的苗圃中进行隔离观察,严格杜绝带有病虫害的树苗进入新区。设置检疫部门,可以制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3.2选择耐害性强的品种在对有机葡萄的品种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多选择一些耐害性比较强的树苗,进行培育。有机葡萄的品种很多,其中耐害性比较强的品种有:夏黑,具有抵抗葡萄霜莓病的特点;圣诞玫瑰,具有抵抗葡萄霜莓病和葡萄自腐病的特点。必须注意的是,有机红提非常的容易感染葡萄霜莓病和自腐病、自粉病;关人指也容易感染葡萄自腐病。3.3葡萄生长期的施肥管理有机葡萄的施肥与普通葡萄的施肥方法不同,是利用人工制造的发酵有机肥料进行施肥的。具体的发酵方法就是在土壤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有机质和菌糠,再加入动物的粪便,通过长时间的有机发酵,将这些的混合物作为有机葡萄的底肥,促进有机葡萄的生长发育。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给有机葡萄喷洒营养液,增强有机葡萄的抗病能力。3.4及时进行深翻和除草在栽培有机葡萄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保证土壤的无菌性,减少病原体的发生。对种植园内的杂草进行有效的清除,降低病菌的存活率,达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效果。3.5采用药物防治有机葡萄病虫害比较严重时,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方法与药物防治方法共同结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埋土前,在葡萄的根部刷一遍石硫合剂,在葡萄树放叶的时候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预防。还可以利用药剂在葡萄的根部进行灌根处理,以预防葡萄根瘤蚜的作用。在每年的5月下旬时,1个星期喷洒1次除虫菊乳油,防治葡萄发生一星叶蝉。
4讨论
在有机农业的生产中,不建议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给预防有机葡萄病虫害带来了难题。国外有机葡萄培育认为改善葡萄园的环境,给葡萄树增强免疫力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工作。在我国主要将重点放在清耕法,以新疆有机葡萄种植园为例,清耕面积占葡萄园总面积的90%以上。在葡萄种植园内使用生草法,为培养大量的有益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生存环境,使天敌益虫扑食害虫。生草法的实施,能提高葡萄种植园的土壤肥料,改善土壤的结构,种植园永久性使用生草法,还可以提升葡萄含糖量,降低酸度。同时,生草法还可以在葡萄种植园中起到保湿的作用,增强有机葡萄的品质,降低葡萄毛毯病的发病率,增加了天敌益虫的种类和数量,建立生态环境有机葡萄园。但是,生草法在降水量多的季节里,由于加大了种植园的水分,大众了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对有机葡萄种植园起到了反作用。在有机葡萄园的管理中,使用生草法综合性防治有机葡萄的病虫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是有机葡萄培育和法则的重要工作。
5结束语
[关键词]病虫害测报;防治;探索
[中图分类号]S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6-0140-02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善病虫害测报体系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业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农业发展要求以预防为主,测报作为防治的基础,准确、高效、及时的测报能够有效地减少用药次数及用药量,从而减少成本。再者,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也避免了作物和环境的污染,使得病虫害发生消弭于无形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迫切要求提升病虫害测报水平,把好防治的第一关。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进程相当迅速,所种植的作物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也使得新的病虫害不断发生,这就要求防治技术人员持续完善农业病虫害测报体系。当前我国病虫害测报体系并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在许多方面都要进行提高。完善农业病虫害测报体系首先得对病虫害的发生有全面的了解。
1 认识农作物病虫害现象
农作物生长不正常现象多种多样,在田地里经常会看到庄稼的叶片长出斑点,有的会变色枯黄,严重一些的,甚至会有枯焦脱落的现象;有些植株枯萎直至死亡;有的果实易腐烂脱落;有些植株生长矮小等现象,这就是作物出现了病状。这类不正常的生长现象多数是由于病虫害的影响,植株的非正常生长会有一定的病理变化的过程,在作物的外部形态上会伴随着一些特别的症状。如水稻疫霉菌侵入秧苗叶片后,开始出现黄白色圆形小斑点,尔后迅速发展成灰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条斑,严重的时候,病斑会扩大并连起一片,导致病叶纵卷或倒折。湿度大时,病斑上形成白色稀疏的霉层。这就是疫霉菌侵入后,植株从感染到病变的过程。
2 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病原
导致植株出现病状的病原物,其中真菌占80%以上,其次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也对植株的生长产生影响。
2.1 真菌
真菌是一个庞大的微生物家族,菌体微小、种类繁多,已经知道的菌体有十多万种,其中危害作物的有8000多种,常见的感染症状有,棉花枯黄萎病、纹枯病、水稻瘟病等。有利的真菌也有很多,如香菌、蘑菇、木耳、银耳和药用的茯苓、虫草、灵芝。医学上也经常用到一些真菌,如灰黄霉素、青霉素等。所以,真菌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真菌是一种微小的低等植物,却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更没有叶绿素,它不能自己制造养料,以寄生生活为主。真菌通过产生各种各样的孢子进行繁殖,孢子侵入植株后发芽长出芽管,芽管不断生长形成菌丝,菌丝能够吸收植株的养分进行生长,在病变植株的表面通常能够用肉眼看到霉状物,这就是孢子产生的菌丝。
2.2 细菌
细菌的体积比真菌还要小,通过显微镜放大1000倍左右才能看到。现今已知的细菌有1600多种,其中对作物有害的有300多种,如棉花角斑病、大白菜软腐病、水稻白叶枯病等。细菌与孢子的繁殖方式不同,是通过“分身法”进行繁殖,即1个细菌产生2个、2个产生4个这种呈指数形式的增长。细菌的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杆状引起的植物病害最多。细菌侵入植株通过自然孔口进入或是通过伤口侵入。
2.3 病毒
病毒的体积比细菌还要微小,光学显微镜已经不能够观察到它的形状,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并放大1万倍才能观测。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昆虫传播,如蚜虫传播油菜病毒病、叶蝉传播水稻病毒病;此外,通过液汁和嫁接的方式也会传播病毒。病毒对于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特别强,如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在病叶中干燥的存在了几十年后仍然具有感染能力。
2.4 线虫
线虫从字面理解就是类似于一条线的虫。线虫是一种低等生物,个体小,在显微镜下就能够观察,形状细长。线虫感染作物后病状表现相似,故线虫感染作物后表现的病状统一称为线虫病。
2.5 寄生性种子植物
这种病原物的俗名是“金丝藤”、“寄生包”、“无娘藤”。这类寄生植物要从寄主植物上获得水分和全部养料,这就导致作物出现病状,主要是抑制植株生长或局部出现肿大,严重情况下会出现枝条或全部植株枯死,如大豆和亚麻上的菟丝子,这类寄生性种子植物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认识到植株病虫害的表现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病原,病虫害测报工作者就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弥补在农业病虫害测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测报工作质量,从而很好地完成病虫害测报工作。
3 改善农业病虫害测报体系的分析
3.1 建设一批专业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是预测学、生物学、未来学、农学的交叉学科。具体工作方式由专业人才队伍进行设计。现今,人才队伍的培养明显不足,也没有专门进行类似培训的院校,所以培训工作开展起来相当麻烦。再者,病虫害工作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再运用技术手段进行预测,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工作质量的好坏也无法去评判,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优良的业务水平,工作上积极主动。我国病虫害测报事业发展十分缓慢,各个测报机构也不稳定,测报人员变动很大。各个地区的机构设置也不一致、不平衡,差别大,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从整体上协调预测工作的开展,加大力度宣传病虫害预测的重要性,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满足农业安全生产的需要。
3.2 优化测报工具
病虫害防治过程需要依靠各式各样工具,传统的预测工具已经陈旧老化、设置不科学、购置不方便、使用不方便、劳动强度大、跟不上时代变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测工作的高效开展。现今,可以广泛采用新型的测报工具来进行病虫害预测。例如,使用智能化测报灯来代替传统的黑光灯,免去了晚上开灯早上关灯的麻烦,也不需要每天都进行害虫的清理。水稻病虫测报方面,稻纵卷叶螟赶蛾一直使用竹竿,携带起来极其不便,现今,可以采用广告支架的三折杆,携带方便。稻飞虱一直使用白瓷盘进行调查,但购买起来不便利。在田间地头进行测报时,携带病虫测报工具包,既方便携带,又能准确及时地进行病虫测报。
3.3 优化测报手段
现代农业要求进行准确、快速、有效的测报工作,要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就必须全面优化测报手段。测报工作要求准确性较高,在难以准确测报的情况下,为确保产量、防微杜渐,要偏向重的程度进行预报。提升测报工作及时性,提升中长期预报水平,工作重点放在短期预报上,短期预报由于治适期较短,往往只有几天时间甚至是几小时,所以这就要求技术工作者能够准确的进行病虫害预测并及时的发报,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样本数量的选取,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定期调查,根据观测到的实际情况,对多种病虫害发生程度、发生期标准、防治标准等测报体系进行及时修订。再者,要充分考虑测报工作中的人为因素,要尽量减轻测报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例如,稻纵卷叶螟测报时要求每天早晨进行赶蛾,测报人员如果工作辛苦,可以尝试上、下午赶蛾,即使存在些许误差,但所观测到的结果能够完全准确的反映蛾的迁入期、迁入高峰、迁入量等基本情况。对测报的结果要利用当前十分畅通的信息渠道,通过启动信息共享、网上会商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只有通过多年的数据积累才能打牢测报体系的基础,现在如果不做好数据的储备,对于往后的测报工作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所以最后,要强化测报数据的管理,建立动态的测报参照系统。
3.4 建立健全病虫害测报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起病虫害测报制度,具体到县、乡一级,测报工作主要以植保站为主,以县病虫害测报工作为主,乡测报点为补充,这是病虫害测报的第一线,有必要强化其工作内容,保证其人员、设备、经费的充足。省、市植保站主要职能是进行中长期预报、宏观预报、组织会商、协调、培训、指导。过去几十年间,县级测报站之间还都有情报交流,情报可以互相进行参考,现在这种交流逐渐变少。互联网是一种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各个测报地区将测得的数据发送到网站上进行数据共享,同时从网站上下载与本地区病虫害测报有关的数据,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结 论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是防治工作的第一线。技术工作者要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病害的种类及作物在感染病害后的表现,并根据观测到的表现快速做出反映,从而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改善农业病虫害测报体系,提升测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测报数据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指导,保障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齐立.提高病虫害测报水平减轻病虫灾害损失[J].湖北植保,2012(1).
论文关键词: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大,蔬菜品种的增多,保护地蔬菜病虫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面积越来越大,为害损失日趋严重,防治难度加大,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在防治工作中,要搞好预防,综合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及化学等防治手段,才能切实控制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
一、农业防治
1、及时清园、晒土及土壤消毒。冬季种植蔬菜之前清洁保护地前茬植物残体及杂草,消灭枯枝落叶及杂草上的病菌和虫卵,通过日光暴晒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搞好保护地土壤消毒措施,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害虫等有害生物,能很好地控制病虫为害。土壤消毒重点是苗床,可用电热消毒,即用电热线温床育苗时,播种前升温到55 ℃,处理2小时。也可用甲醛、棉隆、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剂处理。大面积土壤消毒最好是在高温季节,棚室拉秧后利用太阳能进行日光消毒农业论文,对各种土传的真菌、线虫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效。
2、尽量选用抗病虫品种。虽然目前的抗病虫品种远不能完全满足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需要,但黄瓜、番茄等蔬菜已有相当数量的抗病品种供选用,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针对性的选用抗病虫品种,发挥抗病虫品种的作用。
3、搞好种子处理。多种病害可通过种子传播,种子处理可消除种子上附带的病菌,减少初侵染源。种子处理的方法有干热处理、温汤浸种、药剂浸种、药剂拌种等。如防治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纹病可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退菌特600倍液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用温水冲洗5~6次。
4、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如实行用地与养地的综合体系,合理轮作、间作、套作。长期连作会导致作物产生自毒作用,如黄瓜、豌豆、大豆、番茄自毒作用较强,一般连作易引起土传病害加重。轮作时禁止相同科、属的作物轮作,协调用地与养地的关系。大蒜、小葱根系分泌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可在休闲期种植小葱、大蒜。
4、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危害。采取的措施有:①异地或客地育苗。②护根育苗,可采用营养钵、穴盘、营养土育苗等。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幼苗的抗病抗虫能力,移栽时淘汰弱病苗,保证壮苗定植。
5、推广嫁接防病技术。对于冬春季保护地难以防治的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等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嫁接育苗主要是预防土传病害,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如用黑子南瓜等做砧木嫁接,防治黄瓜枯萎病;用葫芦、超丰F1等做砧木嫁接西瓜,防治枯萎病;用云南野茄、山西野茄等做砧木嫁接,防治茄子黄萎病。
二、生态防治
合理调控设施环境,使之不利于病害的生长,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从而达到防病高产的目的。
1、保护地土壤温湿度和空气湿度调控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利用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采用放风、闭棚等措施来调控温湿度。覆盖地膜,加强通风可提高土壤湿度,降低空气湿度。加上充足的光照、利学的通风透气等措施,不打药或少打药就可控制多种病害发生为害。如高温杀菌抑菌,黄瓜棚变温管理,可控制霜霉病蔓延等。
2、保护地内气体调控。保护地蔬菜有机肥不足时,可施二氧化碳肥,作物生长需二氧化碳浓度在800×10-6~1000×10-6。因此,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应打开通风口使空气流通,把保护地内的有毒气体如氨气、乙烯、二氧化硫等放出去,以免蔬菜受气害。
3、光照的调控。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适时揭棚进行光照调控。
三、物理防治
1、利用温度如温汤浸种、高温土壤消毒等措施。如用50~55℃温水进行温烫浸种10~20分种,可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2、根据害虫具有特殊的趋性诱杀害虫。如用黄板诱杀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等。
3、人工捕杀。在田间农事操作时发现蔬菜上害虫所产的卵及刚孵化的幼虫应及时摘除。
四、生物防治
包括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农业论文,人工养殖释放天敌,从外地引种利用及施用生物制剂等。目前比较成功的生防技术较多,如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广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等害虫;用Bt乳剂、青虫菌等防治各类鳞翅目幼虫;用浏阳霉素防治各种害螨;阿维菌素防治各种害螨、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用农抗120防治各种蔬菜白粉病、炭疽病、西瓜枯萎病;用83增抗剂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等。
五、化学防治
由于在保护地蔬菜上病虫害种类多、为害重,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如果用药不合理,不仅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增加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冬春季保护地使用化学农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
2、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即使用药也选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或用生物农药,以达到减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目的。而且要控制用药次数和掌握用药时间,如常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的托布津和防治锈病、霜霉病和叶斑病的百菌清,整个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不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不少于15天。用于防治害虫的敌百虫、辛硫磷和溴氰菊酯等农药,全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也不能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不少于7天。
3、掌握科学的施药技术。加强保护地病虫情况调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防治,切忌盲目打药。正确掌握农药使用剂量和浓度,注意轮换、交替用药,防止单一使用一种农药,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大力推广应用烟剂、粉尘剂等高效剂型。
4、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生物农药有爱福丁、蔬丹、1%吡虫啉灭虫签、苏云金芽孢杆菌(Bt)制剂千胜、1.5%苏丹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0.9%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环业三号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等。
据我部监测分析,2013年全国草原鼠虫害将偏重发生,预计鼠害发生面积5.4亿亩,虫害发生面积2.6亿亩,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为切实做好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防治责任。要健全指挥机构,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部门间协作,保障防治工作高效协调开展。要提前制定防治方案,做好物资储备,强化督导检查与技术服务,确保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监测预警
各地要加强对重点区域,特别是禁牧区域和关键时期鼠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预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草原腹地开展路线调查,加强固定监测站定期数据采集,密切跟踪种群动态,做到全方位覆盖,避免出现监测死角。要结合村级草原管护员岗位设置,推进基层测报队伍建设,实现对重点牧区草原鼠虫害常年观测。
三、推进专业化防治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加快引进和推广先进实用新型高效机械,推进草原鼠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扩大专业化防治覆盖度。要按照《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管好用好中央财政草原鼠虫害防治补助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等途径,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专业化防治组织,探索管理运行模式,推进社会化防治服务。
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