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多元化投资风险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概念
企业多元化投资指的是在企业投资当中,在多个行业或产品品种范围内进行投资,向其它的产品品种或行业多方面进行投资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理想效益,因而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多元化投资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避免企业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对于企业投资风险的分散和降低较为有利。因此,很多企业为了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而选择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但是,在风险分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对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企业仍然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1]。另外,如果企业中多种业务及产品相混杂,企业品牌逐渐模糊化,缺乏个性化特点,将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特点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具备了一般投资风险的特点,包括不理性、潜在风险性、不确定性等,但同时,多元化投资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例如动态性、多米诺骨牌效应、短板效应等。企?I多元化投资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而企业内外部环境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进而对投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某一时刻,风险因素对企业多元化投资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其可能会对企业多元化投资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企业多元化投资中,风险往往是相对的,在相同或不同的层面,不同风险可能具有相互排斥、作用、影响的效果,因而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企业新研发新产品的技术风险,可能引起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等相应的风险。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较大影响,甚至造成企业正常业务无法开展,这种风险就是所谓的短板,因而会产生短板效应[2]。例如,很多企业的新业务开展中,产业政策、资金政策等属于短板风险,就容易引发短板效应。
二、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种类
(一)规模风险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如果投资风险不恰当,综合性效益将难以实现。企业投资效益的获取,并不只是在单一的领域中,通过规模的扩大获取纯规模利润实现的,而是在不同的经济技能、技术领域、行业产业当中,通过互补性的作用,得到更大的经营效益。而如果企业投资规模不恰当,这种互补性和协调性往往难以实现[3]。例如,企业在某一年当中,允许的投资规模,如果都用在新的建设方面,会造成较大的浪费现象,因而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就产生了发生规模膨胀效应的可能性。综合性效益的实现,也需要合理的投资规模作保障。一些企业投资者对于规模过于看重,单纯的认为大的规模就会带来大的效益,对于一条龙、一体化的服务过分追求,也容易产生投资风险。而如果企业投资规模太小,抵抗风险的能力就会相对较弱,开发能力不足,就会在先进技术范围内收到限制。例如,在世界上少数跨国企业中,拥有超过90%的生产技术和超过75%的技术贸易,在传统的制造业当中,一些技术创新能力,也只能从大型跨国企业中获取。
(二)环境风险
自然风险是环境风险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了企业所处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对于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来说,地理位置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的地理位置优越,将更容易产生新的投资部门,并且能够促进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范围的扩张。同时,良好的交通条件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流通各种能源、信息、商品,成为重要的信息和物资集散地。例如,沿运河、沿湖、沿海等地区,企业投资项目往往与更容易扩展[4]。例如美国的五大湖、东海岸地区,欧洲的沿海地区,日本的东海岸,我国的东海岸地区等。而在很多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往往只能保持传统产业,难以实现良好的多元化投资。自然条件也会对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产生巨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相应的发展,因而对于企业多元化投资的风险的影响也是不断变化的。另外,国家宏观政策的风险也是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中的重要部分,属于一种政府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行为。因此,企业通常具有高强度的可变性。在不同地区,国家由不同的扶持政策,对于不同产品,也有相应的制约及优惠政策。在现代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对市场机制完全依赖,仅仅依靠市场自发性调节作用,是难以确保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但是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对于经济运行的协调性、计划性也十分注重,在宏观调控中可能会对企业投资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也会面临着政策风险。
三、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防范
(一)规范治理结构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应当对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规范,对于企业投资效益、投资风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要对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有意识的完善,在投资当中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提高风险规范化管理意识,对经营管理层、监事会、董事会、股东大会等权利及责任进行明确,对完善的投资风险防范机制进行建立,从而更好的进行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防范。
(二)落实管理保障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要对投资管理及技术保障进行落实,确保在新的投资领域中,能够具备充足的技术、管理、资源、人才、资金,从而顺利的开展投资活动。在多元化投资当中,企业要为新的投资领域提供充分的技术及管理支持。另外,企业应当对投资地区的优惠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宏观政策等进行准确把握,对投资优惠政策进行充分的利用,使企业的多元化投资风险得到降低。
(三)完善投资环境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应对投资环境进行不断的完善,在投资当中,将稳定且具有优势的主导业务作为基本前提,对新的投资领域进行更加充分的了解,对新投资领域的信息和技术进行完善。在多元化投资当中,企业可利用自身主导产业获取充分的资金,为新领域中的投资提供保障。同时,企业要注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投资规模进行适当的扩大,从而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担,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机率。
【关键词】企业投资 企业发展 多元化 策略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一个纠结的抉择,是专注于原业务领域的投资还是拓展业务范围实行多元化的投资,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多元化投资指的是企业对多个行业或多种品种进行投资,多元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一投资方向投资的风险,增强了投资资金的安全度,使得企业能够在多个方向获取效益;然而,多元化投资对于一些实力有限的企业而言,同时也带来了分散的风险,造成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偏差较大的现象,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分析和控制风险,将有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绩效,甚至导致破产,因此,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分析与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
(一)分析企业多元化投资环境风险
企业投资环境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影响投资的各类社会因素的集合。这些社会因素,在大环境下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产生一种影响投资行为成败的作用力,企业投资环境常面临的风险如下:自然风险、国家宏观政策风险、投资法制风险和资产评估与审计中的风险。
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自身地理条件的因素使得企业投资面临着差异化的风险因素,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产生。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下,投资风险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条件优越的地区,投资面临的风险较地理环境较差的地区要小很多。比如在河流、湖泊以及运河集中的地区,往往容易成为物质或信息的集散地,企业在对水运发达区域进行投资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这是为什么我国大多数产业、投资部门集中与沿海或交通便利地区的原因。
国家宏观政策因为是由政府实际操作控制的,可变性是极高的。国家在做政策决策时,为了加大对经济发展滞后地区的扶持,往往会在政策上作适当倾斜,这就使得相关产业政策、信贷利率等关键信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投资造成影响。投资法制的风险体现在相关投资法律法规、投资方式以及投资权益的规定上,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如果不清晰地掌握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那就极有可能出现因为投资活动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引发投资法制风险。资产评估及审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多是由于审计机构相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相关监督管理机制不科学,暗箱操作现象普遍而造成的,这些不良的因素都将对企业的投资收益造成影响。
(二)分析企业多元化投资规模风险
企业投资规范指的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项目总投资额度,企业投资规模换一句话说就是企业投资成本。一个合理的投资规模,有利企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投资规模与投资品成本及价格变化息息相关,关乎社会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间的比例平衡。企业投资规模不当,容易造成结构的失稳,企业的综合效益也无法得到实现。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往往追求大规模的投资,但在实际中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存在资源浪费或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难以促进企业协调发展。投资规模的不合理性直接破坏投资结构的平衡,使得企业产业组合无法有效发挥自身优势。企业投资规模的不足,企业无法取得竞争优势,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企业在对一个新领域进行投资时,由于内部管理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转移耗费得了大量的资金,如果投资规模不足那么将导致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技术引进等工作中,这意味着投资项目创新性的下降,最终导致产业发展受限。企业投资规模过大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投资效率造成影响,如果忽略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容易造成高负债,使得投资回收期进一步延长,投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危害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分析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风险
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指的是投资资金按照一定比例分布于投资的各个项目上,一个良性的投资结构意味着投资资金的优化分配,保障了投资效益的回收。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会对企业原来主导产业造成影响,一般而言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投资项目的增多势必造成资源分散,这对原主导产业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多元化的投资分散了有限的资源,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多元化的投资还意味着企业面临管理失控的风险。多元化的投资使得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管理的难度也在增大。一旦企业做不好自身的管理工作,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信息处理失控,企业运作混乱,企业支配能力的降低。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投资前,由于没有做好目标市场的调研工作,使得后期产业建设中面临重重困难,缺乏相应的技术以及人才的支持,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此外由于多元化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运作费用的攀升,进入新领域后还需要不断追加后期资源,来进行各项管理工作,使得企业成本进一步增加。
二、企业多元化投资策略
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尽管面临着诸多风险,但其投资回收效益还是很可观的,企业为了保障投资的安全,依据以下策略进行投资活动。
(一)经济环境风险的控制
经济环境风险控制主要采取事前损失控制的方式。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时要把握好经济运行周期,仔细地分析外部经济环境状况,明确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繁荣时期肯定会比萧条时期更易于实施多元化经营。(1)看世界经济整体的发展形势,因为世界经济形势的任何变动都会影响我国的市场需求,特别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向;(2)分析股票行情,经济起跌涨落通常会在股票市场上有强烈的反应,股票的回报与损失也反映当前经济正处于哪一周期,另外,如果经济发生通货膨胀,股市一般处于起涨,反之,则出现跌落;(3)研究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遵循宏观经济政策的规定,最大化趋利避害,避免违反决策规定而产生的决策风险。
(二)初期的短平快投资方式
企业进入一个新领域时,在投资的初期由于供需关系的不平衡,获取的初期利润往往是很大的。许多人会赚取很多钱,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不大,对于那些盈利空间有限,现金流量需求较大的企业而言,将资金投入到黄金阶段的行业领域,不失为一个获取利润及现金流的有效途径,在初期的操作中应注重对时机的把握。
(三)投资垄断性强的领域
企业对新行业的投资,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先入者的竞争,老手的竞争经验往往会在竞争中占据很大的优势。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投资中,如果涉足一个垄断性强的行业,那么相应的竞争压力就小得多,风险也会降低。故对于企业而言,投资垄断性行业在资金运行上会比较安全,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对新业务数量进行控制
多元化投资是企业面临的一个较为纠结的命题,把握好多元化的程度,事关整个投资的成败。多元化投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的实际能力,一些企业因为高估自身实力,往往过渡沉浸在以往的成功光环中,不重视投资行为的控制。对于跨行业投资,企业在投资初期要做好新业务数量的控制工作,在业务发展稳定后再进行其他业务的拓展。企业的多元化投资不仅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也要实时把控新业务的发展与实施工作。如果企业不注重新业务的管理,什么事都只要求浅尝辄止,那么将会对企业的后续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结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由单一业务经营模式向多样化经营的过渡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用于此种发展模式。一些企业如可口可乐等长期专注于单一经营模式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切实结合自身状况,做好多元化投资的决策工作,随着市场形势的日趋复杂,多变的环境也使得企业投资面临着巨大风险。企业基于规避风险,谋取利益的原则,往往会积极追求多元化的投资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制定科学正确的多元化投资策略,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保证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海强.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范模型[J].商场现代化,2008(36).
[关键词] 多元化投资风险 投资环境 投资规模 投资结构
一、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有了相当自主的投资权,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时,要想保持或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将面临一个问题,是继续在原业务领域内增加投入规模、巩固市场地位,还是进行多元化投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多元化投资是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投资方向超出了一个行业或一个产品品种的范围,向几个行业或多个产品品种的多种投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多元化投资可把企业可能承担的风险分散于多个行业或多种产品,在一方面的损失可在其它方面得到弥补,从而降低了单方向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增加了安全性,使企业投资效率得到提高。但实际上,多元化投资并不适用于每个企业,在为某些企业赚取利润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据上述概念,本文就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进行定义,即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投资方向超出了一个行业或一个产品品种的范围,向其他行业或产品品种的多种投资方向发展,但因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其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造成的损失。
二、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
1.企业多元化投资环境风险分析
投资环境就是能对人们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相互促进和制约,形成一种综合作用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投资的成败。
(1)自然风险。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各异,使得不同地域的投资面临不同的风险因素,即使同一风险因素在不同地域的影响也相差悬殊。即风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成为各类物质与信息的集散地。环顾全球知名企业,内存几种乃至几十种产业的经济常会不约而同地坐落在沿海、沿湖、沿运河地区,且这些地区的产业投资部门结构不断地扩大。世界主要国家的产业群落往往都集中在海运、河运、湖运等极为便利的地理区位,如美国的东西海岸、五大湖地区,日本的东海岸,欧洲的沿海以及中国的东海岸等。中国新的投资部门及其新产业也总是出现在沿海以及交通便利的大城市。
(2)国家宏观政策风险。政策环境的特点是政府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对企业具有高度的可变性。国家对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政策偏斜和扶持,对不同产业的优惠或制约,对有关产业的信贷利率、汇率以及税收和进出口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企业的投资生产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投资法制风险。有关投资的法律法规对投资主体及其地位、投资方式、投资范围、投资者的权益等做出相应的规定。如果企业不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就可能会因投资方式不当、或超出法规允许的投资范围等引发企业的投资风险。
(4)资产评估与审计中的风险。购并是最常用的多元化策略,对企业来说很难发现一个价格可以通过进入成本检验的合适公司。由于资产评估与审计机构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一,暗箱操作较多,信誉程度较低,各种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被评估方故意隐瞒债务情况,任意高估无形资产等,为投资企业留下风险隐患。
2.企业多元化投资规模风险分析
投资规模常指一定时期企业的项目投资总额。确定企业投资规模就是确定企业投资成本,投资规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比例关系,并导致投资品成本和价格的波动,最终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协调发展产生影响。
(1)投资总规模不当,结构易失调,综合效益难实现。多元化投资往往是总体规模不小,但各领域不一定都能达到规模经济,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很难合理发展。从投资结构与投资规模的关系来看,投资结构的调控受到投资规模的制约,投资规模突破合理界限会直接影响到投资结构均衡,产业组合不能发挥优势互补,难以实现综合效益。
(2)投资规模不足,缺乏竞争优势。进入新领域,外部交易成本的转移和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将不能达到规模经济,新产品成本高。再者,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和引进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技术,不能迅速推出新产品、提高投资项目的创意性,应用先进技术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产业发展,投资报酬率低,企业得以持续的抗风险能力变弱。世界500家大跨国公司依靠雄厚的资金拥有世界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这些跨国公司是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流通消费的发动机和航空母舰,是世界的技术源。
(3)投资规模过大,影响投资效率的提高。如果不考虑自身经济实力,投资规模过大,易形成高负债,延长了投资回收期,加大了投资回收风险,企业将可能会因资金链断裂造成运转失灵,这对企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在投资决策中,投资项目的各期现金流量的合理预计与投资回收期限的衡量是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切忌乐观估计。
3.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风险分析
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就是具有比例关系的资金在各投资项目上的分布,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分配是获得高投资效益的保证。
(1)影响企业原主导产业的竞争地位和利润。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投资触角过多,或不恰当地多元化投资,势必导致有限的资源分散于每一个要发展的产业领域,这影响了原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地位和利润,不利于企业稳定地发展。
(2)面临管理失控的风险。多元化投资意味着企业规模扩大,经营地域分散,机构膨胀、管理幅度加大和管理层次增加,使企业的整体支配能力下降,信息处理失控,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有些机构的运作变得无章可循。
(3)新产业进入壁垒。由于对目标市场了解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够,会面临新产品市场进入困难;其次,如果没有相应的经营管理和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受到自身技术研发能力的约束,会产生技术风险。
(4)误把品牌认知当作品牌忠诚带来的投资风险。基于企业的相识性,许多企业认为主导产品的品牌被消费者所认知,生产同样品牌的其它产品也会被消费者所接受,但实际的营销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多种产品和业务聚集在同一企业下,容易模糊品牌个性,不利于形成特色经营和统一的企业形象,某一领域的失败也可能累及其它业务。
(5)运作费用增加。多元化投资不是简单的“买入”,进入新产业后还需不断地注入后续资源,通过教训、磨合来学习新领域的技术、生产、管理和销售等相关知识,培养员工队伍,塑造企业品牌,这都会增加学习费用和使顾客认识企业新领域的成本。
三、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防范模型
树立风险意识,学会在新的竞争条件下判断投资机会。多元化投资是为了获取较好的投资收益,那么设定在某一理想的投资系统s*中,即理想的投资环境、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的相关样本点为:(x1*, x2*,…, xm*),多元化投资会达到获取一定理想收益的目标。再就企业欲投资产业实际所处投资环境、企业可提供的投资规模和多元化投资结构是否可协调、互补、资源共享程度等建立实际产业系统si(xi1, xi2,…,xim)。建立多属性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定义被评价的投资产业系统si(xi1,xi2,…,xim)与理想系统s*(x1*,x2*,…,xm*)之间的加权距离为
式(1)
式中wj为权重系数,为现实分量xij与理想相关样本点xj*之间的某种距离。取加权距离,即取
式(2)
作为评价函数。按yi值(显然yi的值越小越好,特别地,当yi=0时,si即达到或称为理想点s*)的大小对各被评价的欲投资产业进行排序。如果被评价的投资产业系统与理想系统在某种意义下非常接近,则称此投资产业是最优的。如果在yi的值较大时就不切实际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其结果只能是陷入困境。因此,企业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实力和其他相关内外部因素,决定是否可进行多元化投资,以及选择何种产业进行投资可以最大限度的防范多元化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 鸣:投资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p16
风险投资指的是:为了获取运用高新技术成功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具有强大资金实力和市场调研能力的风险投资公司甘愿冒相当大的风险,将资本以股权形式投入到高技术、高风险的中小企业里,参与企业的创建与管理活动(某些情况下还延伸到以资金、实物等支持企业创建前的实验室高科技研发活动),与风险企业家、高新技术科研人员共闯市场、共担风险、共同发展、共创辉煌的投资机制。
虽然风险投资的项目并不一定都能成功,但只要有部分(甚至一小部分)项目是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就能获得丰厚的整体投资回报。
2.科技成果筛选和科研促进功能
2.1 风险投资的科技成果筛选功能
风险投资公司是专门向高科技、高风险、如果成功将会有极高利润的项目进行投资的公司,拥有科技理论、生产工艺、外贸金融、企业管理和社会公关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投资顾问,这批专家熟知当前产业动向,能够对某个或某几个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景做出判断,提出极具价值的投资意向。风险投资公司必然要对已出现的科技成果进行深入的筛选分析,评估创业者的集体和个人综合素质、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能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市场前景、所需要的投资数量和能够获得的回报率,再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这种严格的投资筛选过程将会使最有应用前途的、具有最佳投入产出比例的科技成果脱颖而出,迅速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
2.2 风险投资的科研促进功能
风险投资公司对科技成果的筛选能使科研工作者看到攻关的方向,明了哪些是最有可能得到实际运用、产生最大社会效益的科研课题,从而有利于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最符合社会需求的科研成果尽快形成生产力。
3.产业培植功能
3.1 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有重要的初始支持作用
当科研成果还处于试验阶段,科研人员往往急需资金将科研成果作进一步改进;当科研人员拿出科研成果后,风险企业家往往都急需资金将科研成果投入现实生产过程;当科研成果在中小企业得到初步的应用,中小企业的风险企业家和科研人员往往急需大资金的支持,以使科研成果得到充分的应用,使企业得到迅速的超常发展,做强做大,实现产业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而风险投资的对象恰恰是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创新的科研项目和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过程可以贯穿从科研项目资助到高新技术企业成熟的所有初始投资阶段。
3.2 风险投资公司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难能可贵的雪中送炭者
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前景尚不明朗,难以从银行贷到款项,也难以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自风险投资公司的相对稳定长期的资本支持弥足珍贵。风险投资公司还将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管理经验、信息网络、人脉关系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生产、开拓市场,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能快速成长发育,并形成崭新的社会产业结构。
4.政策导向功能
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先发展,国家一般都对这一类型的企业和项目予以税收、财政补贴、信用担保、出口退税、优先使用外汇、水电供应、优先聘用高层次人才、优先批给生产所需土地等多方面的优惠待遇,往往形成了国家政策与民间资本相结合的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方向在很多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取向(从长远看,实际上也体现了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改革进步取向),从而推动了符合国家鼓励政策的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5.资金转化功能
从国内外的实践看,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广大的市场,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资金缺乏。风险投资公司能够汇集敢于冒险的个人和企业资金,并结合部分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国外投资等资金,加上自有资金,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后盾,进行专业化运作,使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使不够安全的资金转化为较为安全的资金,使收益不太高的投资转化为收益较高的投资,使原来只能想象的项目转化为可以实行的项目,加快了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过渡的进程,同时使囤积在银行的巨额城乡居民存款(在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的情况下,存款额却一涨再涨)找到一个新的投资方向,有利于释放金融风险,缓解银行压力。
6.教育导向功能
由于风险投资投向了起飞阶段的高新技术行业,这使广大教育界人士易于看到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世界产业发展潮流,便于调整教育的专业结构,同时也有助于广大青年选择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向。
7.促进国际经济交流功能
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不限于国内,相互风险投资在不少国家间已经蔚然成风。在我国相当一部分行业里,科研人员的水平并不逊色,业务素质和拼搏精神堪称世界一流,而且所要求的待遇并不高,做出的科研成果并不少,创办的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也很常见,对不少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引入国内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将大力促进中外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实现国外风险投资者、国内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科研工作者、国家和政府都获益的多赢局面。
8.遏制高新技术开发撞车和防止恶性市场竞争功能
在我国不时可以看到一种情况:各地区各企业相互绝缘地同时研发同一类型的高新技术,各自投入大量人力时间,在均不掌握自主的完整核心技术体系情况下进入产品生产阶段时,又卷入残酷的生产资源和市场份额争夺大战,落得两败俱伤、三败俱伤、多败俱伤的结局。缺乏全局观念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企业扶持政策又进一步造成了科研力量配置和市场竞争的扭曲。灵活的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制能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公司专业人员的市场调研能力和投资技巧,有力促使资金集中向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流动,防止重复研发、成果撞车的情况,有利于优秀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迅速掌握自主的完整核心技术体系,避免出现最有前途的高新技术缺乏初始资金支持,难以做强做大,错过发展机遇的尴尬局面,走出众多没有自主核心技术体系支持的中小企业竞相杀价抢夺市场的怪圈。
应当承认,一盘散沙的小农经济投资经营观念在高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方面依然存在。而现代风险投资机制必将对分散保守的投资经营观念形成强大的冲击。
9.生产要素集成功能
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是资金、设备、厂房、土地、劳动、信息、技术、教育、管理等诸多生产要素能动的结合所产生的成果。人的因素是行业发展的活的灵魂。在风险投资机制中,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孕育和初创阶段广泛引入了发展成果共享、员工持股、骨干人员的股票期权制度,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使所有生产要素达到最佳匹配和最高使用效率,各种生产要素的潜能都可在风险投资机制中得到有效发挥。
此外,风险投资还有风险分散功能和心理安全功能、降低资本运作成本功能、价值理念更新功能、投资机会创造功能等。
[关键词] 养老保险基金;资本市场;多元化投资;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155-03
[作者简介] 虞应平,南昌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江西 南昌 330099)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不良,结构不合理
1.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相互影响。一方面金融结构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在金融市场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比例;另一方面养老基金作为金融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基金管理人根据情况调整资产组合,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金融资产的供给,进而影响金融结构。为了保证在长期内能够支付养老金的需要,养老保险基金还要求投资具有相当大的安全性,这就使它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分布以及收益分布产生了重新归整的内在要求,从而推动了金融工具创新,相应地也会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
2.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近几年来,有价证券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与之相反,货币性金融资产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货币性金融资产比重上升,主要表现为各项对公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在金融总资产中比重的上升,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连续8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的降低并没有使得存款数量降低,反而增加。这说明了我国目前资金投资渠道的匾乏,资本市场还不是资金理想的投资场所。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也阻碍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步伐。目前,将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也是无奈之举。
(二)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发展滞后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但资本市场近几年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原因主要应归结于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缺陷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也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制度缺陷主要体现在:
1.体制缺陷。体制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的制度缺陷。我国资本市场按理说它应全力贯彻市场经济的规则,但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的大规模介入,我国资本市场被一定程度地行政化,己经成为可随意调控的资本市场。
2.结构缺陷。我国资本市场内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一是在总体设计上,我国的资本市场只有现货市场,即股票、债券等的现货交易,缺乏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这种单方向的结构设计在现实中最明显的弊端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只有做多机制,而不具备做空机制,没有期货期权市场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这就大大抵消了资本市场本身所固有的优点和优势。二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呈现“强股市弱债市”特征,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处于弱势。
3.机制缺陷。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行主体缺乏明确的产权关系,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三重缺失,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和进取的动力源泉。
4.功能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功能是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通过具有独立意志和利益的经济主体之间竞争来形成市场价格,并通过市场价格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流量、流向、流速和流程,从而完成资源优化和合理组合的配置过程。我国资本市场上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还不具备,价格的起落并不是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资本市场的功能也就无从实现。另外,融资投资机制不健全,也制约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实现。
5.规则缺陷。资本市场正常运行和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有一套反映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和资本市场内在规律的完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但是,我国许多应有的法律和规则不具备,而且己有的一些法律也偏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股权分置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一个独特现象,即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分为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以及可上市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股权分置问题是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的重要因素。
1.股票市场投机盛行。股权分置使股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基本丧失,股价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客观规律被人为割裂,股价扭曲发出错误的信号。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和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都是短期化的,不可能长期持股和实行价值投资,整个市场投机盛行。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一类机构投资者注重价值投资,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显然,目前的股票市场并不适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
2.一些上市公司质量低劣,投资价值低。上市公司的质量是稳定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而决定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分置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客观上形成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间内在的利益冲突,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受到明显的行政干预,作为流通股股东的中小投资者通常在公司治理方面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由此可见,股权分置下公司治理基础的缺失,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交易,最终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大。股权分置使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缺乏健全的制度基础,不健全的制度基础使得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扭曲: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以圈钱为目的;投资者短期炒作,盲目跟风;各种题材、概念的炒作层出不穷;坐庄、操纵股价的行为频发。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大,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大。而且股权分置与全流通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股市最大的利空因素。当投资者发现这些好的预期一个个落空时,股指又陷入了绵绵阴跌之中,而且不断创出前期新低,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暴露无遗。
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参加者的“养命钱”,资金的安全至关重要,有强烈的风险规避倾向,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高,缺乏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手段,使得当前养老保险基金不可能大比例投资入市。
(四)债券市场分割,品种单一,市场化程度低
从世界范围看,债券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工具。债券的性质比较符合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需求。然而,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抑制了养老保险基金对债券的投资。
1.债券市场不统一,处于分割状态。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各债券市场所发行的债券品种不同:银行间市场发行记账式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交易所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和部分记账式国债;柜台市场发行凭证式国债和不上市的企业债券。在债券发行之后,由于转托管的限制,大多数债种在各市场之间不能自由流通,因此,二级市场上各市场交易的债券品种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性。各个债券市场分割的状态造成了我国债券市场深入发展的诸多问题:如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基准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信号传导机制不畅,两市场间债券的交易价格存在差异等。
2.债券市场的品种单一、结构不均衡。我国从开始发行国债以来,国债期限以中期为主,短期国债的品种仍然十分匾乏。企业债券也存在着品种单一问题。企业债券都为担保债券,缺少信用债券和抵押债券。企业债券大多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少。
3.利率市场化程度低。首先,国债利率缺乏独立性。国债利率是比照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设计的,而银行存贷款利率是中央银行制定,故从利率决定方式看,属于行政方式确定,这样必然不能准确反映市场情况。其次,国债利率缺乏弹性。我国的国债发行利率属固定利率,国债发行利率确定后,若在发行期内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调整,国债的票面利率也随之调整,但发行以后,不管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如何变化,国债票面利率均不作调整。这就存在国债利率既不能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也不能运用国债利率政策,灵活地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
二、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绩效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发展对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绩效至关重要,因为资本市场今后将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主要场所,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可以说,资本市场今后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前景。
1.强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国政府愈加重视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不仅为治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历史积弊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未来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创新空间。股权分置改革不仅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稳定预期,为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和市场创新创造条件,而且在微观层面上也有助于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制约机制及估值体系,形成成熟的股权文化和股东意识,从而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上市公司管理层真正转变为公司价值管理者,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而公司大股东更加关心股价的长期增长,将成为上市公司价值管理的重要参与者。
2.着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互动
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为减持国有股筹集养老保险基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和平台。股权分置改革以对价的方式使国有股、法人股获得上市流通的权利。今后,国家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出售国有股获得的资金划入养老保险基金,直接用以弥补养老保险的历史欠账和做实个人账户,然后,既将这部分资金以委托投资方式投资于股票市场获取较高的收益率,也可以将国有股划拨给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持有,每年的分红收益用于弥补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和做实个人账户。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而且有助于我国股票市场从以散户为主的结构转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结构,从短期投机为主转向长期投资为主,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应着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良性互动。
3.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1)建议发行特种国债,为养老金收支缺口融资。鉴于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比较大,国家应多方面筹措资金,除了财政转移支付、出售国有资产外,还可考虑发行特种国债筹集资金来弥补我国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做实个人账户。
(2)发展市政债券。发展市政债券可以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便利。同时,市政债券是机构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和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比较适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而目前我国市政债券尚属空白,市政建设所需的资金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资金信托、政府补贴、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债等准市政债券形式筹集。
(3)建立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市场。公司债券的理想投资主体是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而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市场还未形成。公司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首要的是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公司债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和监管。在公司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要运用市场机制,避免走股票市场的弯路。
(二)以市场化、私营化为目标,建立新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
养老保险基金通过多元化投资来提高投资收益率,必须以市场化、私营化为目标,建立新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来促使基金保值增值。
1.管理模式市场化、私营化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可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统筹账户结余的基金由政府社会保障部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不进行市场化、多元化投资。同时,还应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的统筹层次,由目前的市、县级统筹提升为省级统筹,最终实现全国统筹。
对做实后的个人账户基金,我国可采用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将个人账户基金的经营权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降低由政府直接投资运营所带来的效率损失,而行政管理权由政府集中行使,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2.投资运营市场化、多元化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绩效与基金的资产配置密切相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抑制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多元化。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除股票和债券外,还可考虑以BOT的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或投资于开放式基金、信托产品、抵押贷款等。在投资比例上,社会统筹账户结余基金应全部投资于风险较小、收益率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企业年金基金因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强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考虑将一半左右的资金投入风险和收益较高的权益类资产。个人账户基金则应将小部分资金投入权益类资产,大部分资金投入固定收益类资产。
参考文献:
[1]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次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林义.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制度分析[J].财经科学,2005,(4).
[3]马勇,张阳.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研究:实证及基于中国的具体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4,(1).
[4]马君潞,牛凯龙.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矛盾和系统风险[J].南开经济研究,2004,(1).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资本市场;多元化投资;政策建议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不良,结构不合理
1.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相互影响。一方面金融结构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在金融市场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比例;另一方面养老基金作为金融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基金管理人根据情况调整资产组合,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金融资产的供给,进而影响金融结构。为了保证在长期内能够支付养老金的需要,养老保险基金还要求投资具有相当大的安全性,这就使它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分布以及收益分布产生了重新归整的内在要求,从而推动了金融工具创新,相应地也会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
2.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近几年来,有价证券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与之相反,货币性金融资产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货币性金融资产比重上升,主要表现为各项对公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在金融总资产中比重的上升,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连续8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的降低并没有使得存款数量降低,反而增加。这说明了我国目前资金投资渠道的匾乏,资本市场还不是资金理想的投资场所。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也阻碍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步伐。目前,将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也是无奈之举。
(二)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发展滞后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但资本市场近几年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原因主要应归结于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缺陷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也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制度缺陷主要体现在:
1.体制缺陷。体制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的制度缺陷。我国资本市场按理说它应全力贯彻市场经济的规则,但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的大规模介入,我国资本市场被一定程度地行政化,己经成为可随意调控的资本市场。
2.结构缺陷。我国资本市场内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一是在总体设计上,我国的资本市场只有现货市场,即股票、债券等的现货交易,缺乏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这种单方向的结构设计在现实中最明显的弊端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只有做多机制,而不具备做空机制,没有期货期权市场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这就大大抵消了资本市场本身所固有的优点和优势。二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呈现“强股市弱债市”特征,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处于弱势。
3.机制缺陷。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行主体缺乏明确的产权关系,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三重缺失,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和进取的动力源泉。
4.功能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功能是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通过具有独立意志和利益的经济主体之间竞争来形成市场价格,并通过市场价格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流量、流向、流速和流程,从而完成资源优化和合理组合的配置过程。我国资本市场上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还不具备,价格的起落并不是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资本市场的功能也就无从实现。另外,融资投资机制不健全,也制约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实现。
5.规则缺陷。资本市场正常运行和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有一套反映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和资本市场内在规律的完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但是,我国许多应有的法律和规则不具备,而且己有的一些法律也偏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股权分置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一个独特现象,即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分为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以及可上市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股权分置问题是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的重要因素。
1.股票市场投机盛行。股权分置使股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基本丧失,股价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客观规律被人为割裂,股价扭曲发出错误的信号。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和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都是短期化的,不可能长期持股和实行价值投资,整个市场投机盛行。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一类机构投资者注重价值投资,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显然,目前的股票市场并不适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
2.一些上市公司质量低劣,投资价值低。上市公司的质量是稳定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而决定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分置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客观上形成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间内在的利益冲突,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受到明显的行政干预,作为流通股股东的中小投资者通常在公司治理方面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由此可见,股权分置下公司治理基础的缺失,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交易,最终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大。股权分置使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缺乏健全的制度基础,不健全的制度基础使得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扭曲: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以圈钱为目的;投资者短期炒作,盲目跟风;各种题材、概念的炒作层出不穷;坐庄、操纵股价的行为频发。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大,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大。而且股权分置与全流通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股市最大的利空因素。当投资者发现这些好的预期一个个落空时,股指又陷入了绵绵阴跌之中,而且不断创出前期新低,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暴露无遗。
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参加者的“养命钱”,资金的安全至关重要,有强烈的风险规避倾向,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高,缺乏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手段,使得当前养老保险基金不可能大比例投资入市。
(四)债券市场分割,品种单一,市场化程度低
从世界范围看,债券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工具。债券的性质比较符合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需求。然而,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抑制了养老保险基金对债券的投资。
1.债券市场不统一,处于分割状态。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各债券市场所发行的债券品种不同:银行间市场发行记账式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交易所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和部分记账式国债;柜台市场发行凭证式国债和不上市的企业债券。在债券发行之后,由于转托管的限制,大多数债种在各市场之间不能自由流通,因此,二级市场上各市场交易的债券品种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性。各个债券市场分割的状态造成了我国债券市场深入发展的诸多问题:如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基准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信号传导机制不畅,两市场间债券的交易价格存在差异等。
2.债券市场的品种单一、结构不均衡。我国从开始发行国债以来,国债期限以中期为主,短期国债的品种仍然十分匾乏。企业债券也存在着品种单一问题。企业债券都为担保债券,缺少信用债券和抵押债券。企业债券大多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少。
3.利率市场化程度低。首先,国债利率缺乏独立性。国债利率是比照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设计的,而银行存贷款利率是中央银行制定,故从利率决定方式看,属于行政方式确定,这样必然不能准确反映市场情况。其次,国债利率缺乏弹性。我国的国债发行利率属固定利率,国债发行利率确定后,若在发行期内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调整,国债的票面利率也随之调整,但发行以后,不管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如何变化,国债票面利率均不作调整。这就存在国债利率既不能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也不能运用国债利率政策,灵活地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
二、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绩效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发展对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绩效至关重要,因为资本市场今后将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主要场所,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可以说,资本市场今后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前景。
1.强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国政府愈加重视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不仅为治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历史积弊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未来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创新空间。股权分置改革不仅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稳定预期,为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和市场创新创造条件,而且在微观层面上也有助于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制约机制及估值体系,形成成熟的股权文化和股东意识,从而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上市公司管理层真正转变为公司价值管理者,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而公司大股东更加关心股价的长期增长,将成为上市公司价值管理的重要参与者。 转贴于
2.着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互动
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为减持国有股筹集养老保险基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和平台。股权分置改革以对价的方式使国有股、法人股获得上市流通的权利。今后,国家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出售国有股获得的资金划入养老保险基金,直接用以弥补养老保险的历史欠账和做实个人账户,然后,既将这部分资金以委托投资方式投资于股票市场获取较高的收益率,也可以将国有股划拨给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持有,每年的分红收益用于弥补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和做实个人账户。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而且有助于我国股票市场从以散户为主的结构转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结构,从短期投机为主转向长期投资为主,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应着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良性互动。
3.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1)建议发行特种国债,为养老金收支缺口融资。鉴于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比较大,国家应多方面筹措资金,除了财政转移支付、出售国有资产外,还可考虑发行特种国债筹集资金来弥补我国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做实个人账户。
(2)发展市政债券。发展市政债券可以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便利。同时,市政债券是机构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和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比较适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而目前我国市政债券尚属空白,市政建设所需的资金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资金信托、政府补贴、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债等准市政债券形式筹集。
(3)建立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市场。公司债券的理想投资主体是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而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市场还未形成。公司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首要的是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公司债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和监管。在公司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要运用市场机制,避免走股票市场的弯路。
(二)以市场化、私营化为目标,建立新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
养老保险基金通过多元化投资来提高投资收益率,必须以市场化、私营化为目标,建立新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来促使基金保值增值。
1.管理模式市场化、私营化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可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统筹账户结余的基金由政府社会保障部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不进行市场化、多元化投资。同时,还应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的统筹层次,由目前的市、县级统筹提升为省级统筹,最终实现全国统筹。
对做实后的个人账户基金,我国可采用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将个人账户基金的经营权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降低由政府直接投资运营所带来的效率损失,而行政管理权由政府集中行使,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2.投资运营市场化、多元化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绩效与基金的资产配置密切相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抑制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多元化。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除股票和债券外,还可考虑以BOT的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或投资于开放式基金、信托产品、抵押贷款等。在投资比例上,社会统筹账户结余基金应全部投资于风险较小、收益率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企业年金基金因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强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考虑将一半左右的资金投入风险和收益较高的权益类资产。个人账户基金则应将小部分资金投入权益类资产,大部分资金投入固定收益类资产。
参考文献:
[1]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次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林义.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制度分析[J].财经科学,2005,(4).
[3]马勇,张阳.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研究:实证及基于中国的具体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4,(1).
[4]马君潞,牛凯龙.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矛盾和系统风险[J].南开经济研究,2004,(1).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资金集中管控;内部财务制度控制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获得更好的发展。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近年逐渐成为企业拓宽市场、提升竞争力的选择,从而使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并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利润与风险往往是相互依存,企业在享有多元化经营带来的利润的时候,也会面临相应的风险。因此,企业要做好相关风险的防范工作,尤其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要学会审时度势,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进而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多元化经营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多元化经营的概念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局限于一种产品生产或是专注于一个行业的发展,而是实行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模式,尽量使产品总类多样化,拓宽市场领域,从而拥有更大的市场,更高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多元化的经营是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在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有效的增强企业的实力,促进企业的转型发展。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加剧,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的发展面临来自内部与外部压力愈来愈大,实行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的选择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容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恰当等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资产面临损失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投资者预期收益的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相应的存在着筹资、融资、投资、运营、收益分配等等方面的风险。而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只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机制,控制好财务风险,尽可能规避风险,减轻企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
二、多元化经营下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筹资风险
筹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企业在借助于一定的渠道与方式,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本。而筹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筹到资本后,存在丧失偿还负债能力的可能性。其中,影响企业筹资风险的因素主要是筹资的结构与债务规模。一方面,企业本身自有的资本与债务资本二者之间的比例不当会导致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从而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另一方面,从企业的债务规模来说,债务规模越大,企业所承担的相应的利息支出也越多,这样也会增大企业的筹资风险,从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
(二)投资风险
投资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所谓的投资风险指的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也是在投资中可能会面临企业的收益受到损失或者是本金损失的风险。在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模式下,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由投资的盲目性所导致。在这之中,企业资金的使用不当与企业的投资速度过快,质量较低等问题是导致投资盲目性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投资风险也可以看成一种经营的风险,只有做到风险与效益的相统一,才能够有效的调节好投资行为,规避财务风险。
三、多元化经营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一)企业财务决策缺乏依据
对企业发展来说,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需要通过股东会进行表决决策。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还未成熟,在企业的股东大会上,常常出现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小股东因为各种原因怠于行使权力;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导致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职能受限,不能够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来说,特别是在投资方面,决策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性,缺乏科学的依据,给财务风险埋下了巨大隐患。
(二)多元化战略选择时机不当
多元化战略时机选择的不恰当,是企业面临的另一个财务风险隐患。如果企业在没有对现有的资源与市场进行仔细研究的前提下,就盲目的开展各项投资,最后往往只能以失败告终。在企业发展面临愈加复杂的环境下,多元化战略时机的选择就显得极其重要,通常企业在涉及新领域的发展的时候,需要充足的资金与资源的支持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就盲目的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这可能会导致企业现有现金流的断裂,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多元化经营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
投资即存在风险,我国投资的高风险性和我国企业的投资对象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初期,投资者一般是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投资的风险。有风险的对象一般是刚刚起步或者还没有起步的高新技术产业里面的力量较微弱的企业,这些小企业一般来说,都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只是一个预估值,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包括了技术上的风险、市场接纳程度上的风险和财务上的风险。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投资管理上的问题表现如下:
1.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我们国家是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很多企业还较为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没有积极地规划、控制企业风险。大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比较随性、不规范,没有提高到专业管理的高度去大力推行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2.没有设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构和制度对于风险管理,一般的企业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责权制度,直接导致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各个部门或者岗位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使得风险管理缺乏约束。在企业生产发展环境如此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如果不对投资活动采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不对投资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评估,将会降低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企业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风险监控机制,这种机制需要具有对风险的识别、对识别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在我国企业里,这种机制还比较少建立。
3.不能充分掌握市场信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财务管理等相关人员必须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寻找全面的投资信息,并要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企业投资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和相关风险系统。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的财务人员摆脱传统经济的影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策略
投资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如何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需要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管控策略。
1.分析投资环境,确定投资规模企业在进行投资前,首先要进行宏观分析,预测被投资行业的竞争程度,一般要选择没有极端垄断(如能源、公用事业),而竞争性又不很强的行业投资。其次,要预测企业本身能占有多大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大小、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才能防范市场风险。在确定了投资环境良好前提下,要进一步确定投资的规模。目前我们大多企业效益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形成规模投资效益,运营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在企业财务风险可接受范围内,扩大投资规模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相当于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2.注意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企业的投资风险多元化投资有利于企业分散风险。但是不能盲目地搞多样化,如果企业对自己的整体实力没有清醒的认识,很容易遭受巨大损失。另外,在运用多元化投资方式以分散投资风险的问题上还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区的分散。通过国内、国外分散投资,减少将资金投资于一国、一地的风险。通过区域分散,将资金投放于不同区域,利用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来降低投资风险。
其次,行业的分散。通过风险评估,在不同行业投资,可以降低行业萧条的风险。但是,由于行业的跨度较大,对企业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
再次,投资多元化的时机选择。企业投资多元化往往需要一个前提条件,企业本身专业化得到了充分发展、已经拥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足以支持企业在其他领域生存和发展。
第四,管理协同与投资相关性。从投资组合看,投资种类越多,组合风险就越小,完全负相关的项目组合,风险也最小,但这只是一个角度。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并不尽然,企业进入多个不相干领域后,管理工作会加重,对业务的陌生,会导致管理上的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失误相应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反而会加剧企业的投资风险。
投资即存在风险,我国投资的高风险性和我国企业的投资对象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初期,投资者一般是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投资的风险。有风险的对象一般是刚刚起步或者还没有起步的高新技术产业里面的力量较微弱的企业,这些小企业一般来说,都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只是一个预估值,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包括了技术上的风险、市场接纳程度上的风险和财务上的风险。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投资管理上的问题表现如下:
1.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我们国家是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很多企业还较为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没有积极地规划、控制企业风险。大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比较随性、不规范,没有提高到专业管理的高度去大力推行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2.没有设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构和制度对于风险管理,一般的企业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责权制度,直接导致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各个部门或者岗位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使得风险管理缺乏约束。在企业生产发展环境如此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如果不对投资活动采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不对投资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评估,将会降低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企业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风险监控机制,这种机制需要具有对风险的识别、对识别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在我国企业里,这种机制还比较少建立。
3.不能充分掌握市场信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财务管理等相关人员必须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寻找全面的投资信息,并要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企业投资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和相关风险系统。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的财务人员摆脱传统经济的影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策略
投资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如何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需要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管控策略。
1.分析投资环境,确定投资规模企业在进行投资前,首先要进行宏观分析,预测被投资行业的竞争程度,一般要选择没有极端垄断(如能源、公用事业),而竞争性又不很强的行业投资。其次,要预测企业本身能占有多大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大小、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才能防范市场风险。在确定了投资环境良好前提下,要进一步确定投资的规模。目前我们大多企业效益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形成规模投资效益,运营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在企业财务风险可接受范围内,扩大投资规模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相当于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2.注意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企业的投资风险多元化投资有利于企业分散风险。但是不能盲目地搞多样化,如果企业对自己的整体实力没有清醒的认识,很容易遭受巨大损失。另外,在运用多元化投资方式以分散投资风险的问题上还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区的分散。通过国内、国外分散投资,减少将资金投资于一国、一地的风险。通过区域分散,将资金投放于不同区域,利用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来降低投资风险。
其次,行业的分散。通过风险评估,在不同行业投资,可以降低行业萧条的风险。但是,由于行业的跨度较大,对企业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
再次,投资多元化的时机选择。企业投资多元化往往需要一个前提条件,企业本身专业化得到了充分发展、已经拥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足以支持企业在其他领域生存和发展。
(一)企业内部运行因素具体包括:
(1)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民营企业往往具备典型的家族管理模式,同时,部分民营企业高层领导文化层次偏低,这就使得企业存在投资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不能采取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在决策中缺乏正确的辅助机制,主观性强,投资惯性强等问题,这就使企业投资回报率达不到要求,甚至直接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2)投资项目管理不合理。
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在实施项目投资决策中,缺乏正规的内部控制机构,不能针对项目实施专有的管理。具体表现在:第一,企业高层领导和管理者专业能力不足,缺乏专业能力人员的参与,所制定的投资项目计划较难达到科学化和标准化;第二,投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足,不能进行规范化的可行性研究,投资项目在市场运行中与预测相差较大;第三,项目监管不力,项目开展出现风险缺乏有效的引导措施,往往导致投资风险的进一步恶化,最终造成投资项目的失败。
(3)财务管理不规范。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较多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这就直接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同时,企业在资金管理、利益分配和现金使用方面均可能存在漏洞,这些问题均可能直接造成企业投资决策失误、资金分配不合理和产生负债危机,造成企业的资源流失严重,盈利水平降低。
(二)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具体内容包括:
(1)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民企企业发展受到外部环境更加敏感,国内政府发展方针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我国政治体制对于国内企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政治体制不完善容易直接引发经济的畸形发展,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危害。此外,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化,我国企业受到国际发展环境影响变大,像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会直接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是影响民营企业外部风险的重要因素。
(2)投资产品销售风险。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其投资产品在市场销售存在风险,其中,产品的销售价格、销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影响因素较大,要想较为准确地预测产品销售较为困难。可以看出,产品的销售情况直接影响投资效益,是形成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民营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内容分析
(一)民营企业投资风险识别
根据投资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将其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具体内容包括:
(1)系统风险。
系统分享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引起该风险的因素较多,根据产生原因的具体性质可以划分为: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以及税收风险等。
(2)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指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下,环境变化对项目资本价值产生的影响。非系统风险也就是民营企业自身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属于特有风险。根据企业的管理方式,非系统风险可划分为:外部和内部管理。其中,外部管理可以划分为:破产风险、履约风险以及变现风险;内部管理可以划分为:筹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民营企业投资风险的分析与衡量
经过投资风险的识别,民营企业就可以结合自身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和衡量投资风险,判定投资行为可行性,具体内容包括:
(1)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
企业投资一般有回收期要求,这与企业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有关,当投资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就很容易导致企业资金亏缺,不能正常运行。在衡量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中要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选择符合企业规模的投资项目。
(2)资本结构。
民营企业在投资决策中要考虑投资规模,协调资本结构和企业资产,达到企业资金流动和盈利能力保持在一定额度。在分析投资盈利方面,要从筹资成本、投资时间和运营成本分析,充分把握投资对自身资本结构的影响。在分析投资风险,净营运资本越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差额越大,企业资本就容易形成投资风险,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3)投资项目风险可控程度。
投资风险的可控程度是决定项目决策的关键参考,可控程度的判定标准如下:第一,投资项目投产不能如期执行,或者投产不能实现盈利;第二,投资项目的盈利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第三,投资项目盈利水平低于市场资金盈利水平;第四,项目投资收益低于投资成本。如果在投资决策中发现项目出现以上标准中的其中一条,就说明该项目投资风险不可控,不能执行该项目。
(三)民营企业投资风险评估方法
投资风险评估通常是结合特定风险衡量结果,建立财务综合评价指标或模型,从而对投资风险直接定量评估。其中,主要的评估方法包括概率统计方法。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实际上就是概率问题,采用数值统计和概率分布的方法就可以直接描述投资风险。
三、民营企业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一)企业内部建设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内部环境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健全业务规范,制定内部控制机制。
分析企业运营业务,根据各个业务引起投资风险的程度逐层划分类别,并通过制定控制措施来控制各个层次的投资风险,为实现全方位的投资风险控制提供框架。同时,在投资机制方面,企业要将与投资有关的职务合理分配给各个业务部门,具体包括将资金管理权、融资决策权以及投资决策权,让各个部门明确各自职责。
(2)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调动员工参与风险防控。
投资风险的控制需要依靠全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加强员工的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过程中防微杜渐,培养员工在工作中判断能力,能够及时分析和衡量风险,实现企业全员化的风险防控局面。
(3)专业知识培训,拓展员工知识面。
投资风险涉及较为专业的知识,通过展开专业培训能够让员工理解投资风险含义,从而更好地配置资金,降低投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评估
投资风险评估是民营企业基于现实考虑的风险控制策略,是针对投资决策做出的指导工作。在投资风险评估中要注重引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机制的作用,让企业内部形成投资风险评估的氛围,明确各自工作职责。投资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
(1)构建投资模型。
为了选择风险低的投资项目,就需要依靠项目的实施指标构建投资模型,其中,可以应用投资报酬率、投资回收期和每年现金流入额作为模型影响因素,通过实物期权分析方法评估项目,为选择最优投资项目和评估风险提供参考。
(2)安全性评估。
民营企业进行投资风险评估就是为了计算投资对企业的影响,保证投资不会对企业产生资金危机。其中,预期盈利通过期望利润表示,风险度通过利润方差表示,在以计算出的风险度选择折算率或者贴现率,最终求出净现值,当计算出的结果符合安全性评估要求方可实施。
(3)投资止损点。
为了明确企业的承受能力,就需要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建立安全警戒标准,判断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根据企业自身的能力,采用风险值模型评估风险,确定止损点。
(三)投资项目决策
为了保持企业投资的回报率,就需要针对拟投资项目进行论证,证实该项目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在论证投资方案过程中,民营企业要突破传统运行体制,大范围地收集相关信息,从国家政府方针、地区政策、市场反应和公司自身生产能力等方面,构建出完善的投资项目决策体系,针对投资产品的做好市场验算。同时,针对不同的投资项目要采取不同的决策方法,短期投资要注重受托方的诚信度和资信程度,长期投资要注重分析能够引发投资风险的关键因素。此外,在投资项目决策中,必须开展财务论证,分析企业财务信息和投资决策是否吻合,将企业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四)多元化投资结构
多元化投资结构是民营企业在决策投资项目中采取多种业务搭配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在实施多元化投资政策中,最重要的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分配不同的投资比例,让各个业务对企业发展贡献率达到最高。同时,针对多元化的投资结构要采取优化的方式,使企业经营能够获取最优的发展模式。此外,多元化投资结构应充分考虑投资潜质,不能因为某些项目短期回馈少而放弃,从而使民营企业保持持续的发展实力。
(五)投资实施风险控制
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需要紧密的监督执行效果,根据需求做出及时的调整,才能防止出现投资项目失败,具体工作包括:第一,制定完善的资金计划,根据项目进度设置相应的投资进度和融资方式,从而控制项目资金情况;第二,监控项目投资进度,按照设定的投资进度指标来检查项目进展;第三,财务评价资产和资金使用效率情况,其中,主要结合项目节点来分析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剩余收益、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利润率来评价分析资产使用效率。
(六)投资风险预警系统
民营企业在具备了一般的投资风险评估能力就需要构建预警系统,针对自身企业构建专门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按照投资实施过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各个过程和各个层次的风险分析方法融入到信息系统中,形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评估系统,不仅能够预测出风险危害程度,还能给出风险引发原因,保证企业投资风险最低化,实现企业资金稳定和高效的流动。
(七)财务策略
目前,在企业集团经营战略取向上,存在多元化和专业化两种基本类型。受到西方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影响,多元化被很多人认为是分散投资风险的最佳方法。然而,令大多数企业集团迷惑不解的是,原本期望借助多元化战略分散和降低风险,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仅风险未能降低,反而遭受了更大的风险损失;相反,一些采用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企业集团,不仅没有陷入不良的周期性波动,反而在竞争中显出优势。
于是,一个似乎很原始的问题:“企业集团应坚持专业化还是发展多元化”又被重新提了出来。
目前,在企业集团经营战略取向上,存在多元化和专业化两种基本类型。受到西方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影响,多元化被很多人认为是分散投资风险的最佳方法。然而,令大多数企业集团迷惑不解的是,原本期望借助多元化战略分散和降低风险,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仅风险未能降低,反而遭受了更大的风险损失;相反,一些采用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企业集团,不仅没有陷入不良的周期性波动,反而在竞争中显出优势。
于是,一个似乎很原始的问题:“企业集团应坚持专业化还是发展多元化”又被重新提了出来。
前期战略
实际上,无论是多元化或是专业化,就企业集团整体而言,二者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只不过多元化经营战略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发挥企业集团的资源聚合优势和管理协同优势,尤其是在企业集团组建前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核心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市场占有率也没有优势,内部处于磨合阶段,管理优势也难发挥。总之,多元化战略不是企业集团前期的理性选择。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与企业集团经营多元化的本质差别。根据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投资的风险可以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由于证券之间的抵销作用,证券投资组合可以降低证券投资组合的可分散风险;如果证券种类较多,则能抵销大部分可分散风险,而当证券种类足够多时,几乎能把所有的可分散风险抵销掉。这样使得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等于组合中证券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而其风险却低于组合中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数。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看,企业集团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可分散风险,使得经营组合的收益率等于组合中各单项经营的加权平均收益率,而其风险却低于组合中单项经营的加权平均风险。而在运作中,这种想当然的结论却由于经营转向所面临的巨大成本风险和市场壁垒而不能成立。
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属于资本或资产价值的虚拟形态,相应在投资的复合或分割上就完全脱离了价值是物体自然属性的限制,使得证券投资的进入、组合、转换、退出均能在较低成本下得以迅速实现。对于证券投资者而言,其投资效果的高低或者在证券市场上是否具有优势地位,并非取决于其在某一只或者某一特定证券商投资份额多少,而主要在于对投资时机的把握以及顺势择定合理的投资组合策略,包括实现这一投资组合策略所拥有的财务实力。相反,企业集团的多元化投资与经营战略并非是消除集团整体经营风险的良策,因为无论是进入某一特定生产经营领域,组合产业投资,抑或实施投资退出等,不仅面临着巨大的成本风险,还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壁垒风险,这样通过多元化策略分散经营风险也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投资者的风险自制机制,使得企业集团代为分散风险的多元化经营策略显得多余。从本质上讲,经营多元化是企业集团制造资产组合,藉以降低企业集团风险,从而增加自身吸引力的一种手段。这种过于理想的想法却由于上述原因变得事与愿违。实际上,由于市场的有效性以及证券本身的可复合、可分割等特性,使得投资者完全有可能、有能力通过对众多证券自制组合来达到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收益率的目的。因此,企业集团应当更多地考虑如何把握自身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走出多元化经营的误区,聚合资源优势,从而实现企业集团价值的最大化。百事可乐介入快餐业导致多元化经营战略失控的教训对我国众多发展中的企业集团应当有所启发。
事实上,专业化战略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集团的目标。
专业化符合企业集团的根本目标,有利于企业集团根本目标的实现。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生产日益自动化,资源日渐稀缺,市场竞争空前加剧,小至单一组织,大到企业集团甚至公司帝国,能否保持成本优势和技术领先,是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而支持这两个方面的物质保障则在于企业集团资源优势的整合。经营的多元化往往因为各领域在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以及文化氛围诸多方面的显著差异,最终成本高昂,致使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也因得不到最佳资源支持最终无法确立技术领先优势。虽然专业化经营并不完全代表竞争优势,但是在专业化经营战略下,由于资源的整合优势,使得企业集团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以谋求保持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从而实现企业集团的根本目标。
专业化是一种经营风险最小的经营战略。从特定市场领域来看,专业化经营似乎无法回避因相关市场容量限制而导致的经营业绩的不确定性,这显然也是众多企业集团舍弃专业化经营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可否认,在现有条件下,特定市场中既定技术、功能、质量、价格的产品需求容量的挖掘潜力并非很大,但特定市场消费需求会因消费者求新、求异、求质而无限扩大,而持续的技术创新则可以满足这种持续增长的需求。当企业集团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优势,不断开拓新的产品市场,必然会使企业集团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专业化经营的风险系数达到最小。
专业化最有助于管理协同效应的发挥。为了实现企业集团组建的目标,作为管理总部的母公司必须通过制定集团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和制度,协调各成员企业的活动;成员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企业集团的一员,必须服从母公司制定的集团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和制度,服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接受母公司的统一领导。多元化经营战略容易使母公司要么顾此失彼,要么政出多门,成员企业无所适从,不利于企业集团目标的实现。
对发展中的众多企业集团的启示在于,在企业集团组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初创期、发展期直至成熟期),企业集团表现出以下特征:核心能力(产品)还没有完全形成,规模效益没有得到较好发挥;没有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较低,而且不够稳定;有极大的现金需求,融资环境较为不利,融资压力不大;内部处于磨合阶段,管理优势也难以发挥。因此,在这一阶段,企业集团的战略选择应坚持稳健原则,专业化经营战略应是这一阶段的最优选择。当前我国众多的企业集团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坚持专业化战略是必须的,但应注意不能把专业化理解成为产品或服务项目的单一化。
1 投资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1.1 宏观政策与经济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快速推进的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投资政策及相关税收政策的变化等,都将直接导致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稳定以及投资决策难度的增加,因此,企业投资决策者必须考虑到宏观政策因素与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诸多影响,以有效预测和降低投资风险,促进企业投资战略的顺利推进和投资收益的持续增长。
1.2 市场风险与供求变化
投资项目风险的大小以及相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投资的取向和投资效益的高低有着直接或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从市场营销学角度看,企业的赢利机会都是以消费需求为转移的,市场消费需求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企业投资决策的成功率,消费内容的变化也会给投资方向的选择带来诸多挑战。因此,如果企业投资者不随着市场消费需求及供求关系的变化而随之改变相应策略,那必将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败。
1.3 企业投资管理与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是决定企业投资决策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投资决策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够更好地确定企业最理想的投资方向、控制最合适的投资规模、把握最有效的投资时机,以便获取最大的企业投资收益。
1.4 企业投资决策机制与管理体制的健全程度
高效的投资决策机制、良好且有序的企业管理体制能大大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准确性,也将有利于推动企业投资决策方案及相关信息的传递和执行效率,是企业整个投资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 企业投资决策的现实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已成为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现实情况是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作出理性判断、对投资风险估计不足,对投资规模控制失误,结果也导致了投资效果的不理想。就我国企业目前情况来看,在投资决策方面仍存在着以下问题和不足:
2.1 企业整体风险意识薄弱,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不足。
在投资的实践进程中,不少企业员工、甚至一些管理层人员没有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往往缺乏也没有安排充分的市场实地调研和调研投入,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不足,大大降低了企业投资决策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2.2 企业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管理模式不科学。
目前不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决策程序还比较混乱,企业投资决策几乎取决于企业高管、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的主观意志,缺乏相应的民主性和投资论证。同时,企业投资决策机制和管理制度、办法的健全和完善程度是跟不上市场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未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之上,风险控制分析和市场应急措施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更是形同虚设,这就导致了企业决策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等问题的频频出现。
2.3 企业投资决策思路相对狭窄、投资渠道单一。投资风险较大。鉴于内、外部环境的限制和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目前投资决策思路不开阔,投资集中度高,从而导致了企业投资风险偏高。
3 提升企业投资决策水平和效果的对策及建议
3.1 不断提升企业对宏观政策、环境的分析和预m0能力,强化枢明f政策的掌握租胡]。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常常受制于相关经济、税收政策的制约,因此,企业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的政策分析及预测技能培训,投入必要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企业对国家宏观政策、市场环境的分析、预测能力和对相关投资政策的运用水平,促进企业投资决策水平和效益的提升。
3.2 加速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建立健全企业投资决策责任制、投资管理体制、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
推进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使所选取的投资方案达到技术、经济的统一与最优化,其中心环节是具体分析各投资方案技术的经济效益性,认真做好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工作。同时,企业应该引进先进的投资管理方式,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具有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投资管理制度和方法,在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的基础上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实施合理奖惩办法和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双管齐下,使得每项投资都能在设计高起点化、运行高标准化、管理高效能化的保障下实施。
3.3 树立全员风险意识、加强企业投资的可行性研究。
强化企业投资决策层、管理层及全体员的风险意识的树立和培养,提升企业对投资可行性研究的重视程度。一是规范和落实投资可行性研究相关政策、制度;二是加强投资性研究教育,提高企业决策者决策素质;三是结合企业实际保证投资可行性研究环节的投入;四是充分借助于专业组织和咨询机构,提高企业投资可行性研究的准确度,保证投资决策的效率。
[关键词] 投资决策 问题 建议
一、投资决策的内涵
投资决策主要包括:确定投资方向、控制投资规模、把握投资时机、确保投资收益,以及衡量和降低投资风险。选择什么投资方向,投资怎样的项目,以及在什么时机进行投资,是投资决策面临的重大抉择。
二、我国企业投资决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呈现出盲目性、不确定性和不成熟性。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未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进入的行业具有明显的盲目性。过分注重跨行业数的增多,而不注重单位产业的资金和销售要素强度的增长。在进行多元化投资决策时,企业没有首先通过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具备了多元化投资的相关条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不能形成坚强支持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其结果只能是陷入困境。很多企业不仅资源不足,而且原有业务经营一般均未实现规模效益,根基不稳,盲目进行多元化投资。在投资领域存在着战线长、资金使用分散、管理混乱、浪费大的现象,决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衔接性较差。
2.投资资金不到位,负债投资,企业财务负担重。企业在愿望投资方案面前,不充分考虑所能够筹措到的资金情况,搞到一点资金就上一步,致使建设工期毫无控制地延长,投资项目迟迟不能投入生产发挥效益。一些重大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往往需要巨额投资,而且要垫支大量流动资金。但是,由于一些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仅仅注意了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要的资金,而忽视了流动资金的需要,在投资预算中没有将流动资金的需要量列入预算总额。结果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因缺乏流动资金,巨额投资建成的项目无法有效地发挥职能。由于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自身积累能力比较差,很多企业在上马资本项目时都大举借债。当投资项目出现严重失误时,就会导致企业贷款不能如期还本付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负担。这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和信任危机,甚至会拖跨企业。
3.投资项目市场调查阶段的投入少。我国企业在项目可行性分析中市场调查时间不足,内容不细致,数据分析技术粗糙。在市场分析中,一般性地描述需求,且普遍高估需求,淡化竞争,特别是不分析竞争对手产品价格和成本变化的影响。市场调查的不深入使得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中缺乏权变计划,当环境突变时,企业难以采取事先制定的权变措施以适应不同的环境,降低了投资决策的适应性。
4.投资决策的责、权、利严重脱节。目前企业投资失败与决策者、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不挂钩。投资成功了,企业就有经济效益,决策者和经营者有工作业绩,个人经济利益上也会得到相应的好处。但一旦投资失败,决策者、经营者却丝毫不会受到利益上的影响。
三、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的建议
1.多元化投资决策要深入分析自身资源和能力。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一种战略选择,对自身资源和能力分析是多元化投资决策的起点。企业首先应该通过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具备了多元化投资的相关条件。即原有产业在同行业中已有一定的优势,拥有稳固的产业地位;进入新领域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和技术力量有保障。
2.要全面评价权衡投资风险。任何投资一般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而在这期间往往又会碰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是企业投资所冒的风险。作为企业经营者,在决定投资之初,应充分将各种风险考虑在内,全面评价、权衡,从可能存在不确定性的各有关方面反复进行研究、论证,以达到客观科学的目的。
3.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只有加强投资主体的风险意识,严格投资决策责任制,才能真正提高投资项目的效益,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规范项目法人行为,明确其责、权、利。由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经营、还贷、资产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即先有法人、后上项目的投资管理风险约束机制。投资项目实行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项目决策者要承担投资风险责任。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投资不足,投产后出现产品滞销、产品积压等问题时,应由投资决策者负责解决。对盲目上项目,违反决策程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主要决策者的经济法律责任。对于成功的投资决策,可采取利润分成方式奖励决策者。物资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防止出现大家因害怕决策失误而持保守的不作决策现象。
4.重视市场分析和销售战略研究。在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系统中需要回答项目是否进行了细致的市场调查,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进行,哪个竞争对手属于“同类最佳”等涉及市场分析的问题,以及项目是否支持公司战略,是否与公司主要经营方向和发展有关,项目的战略背景和内容,提议的投资将给公司带来何种竞争优势等关于企业战略的综合问题。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前可先行委托咨询公司编制市场分析和销售战略研究报告。在取得市场研究报告后还可委托其他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对市场研究报告进行复审,以此来判断是否进行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
5.在可行性分析中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经济增加值是扣除投资于企业资本的机会成本后所得到的纯利润,用公式表示为:经济增加值=税后利润-总资本×资金成本率。由于管理人员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新的项目上所赚取的利润比资本成本低,他们的报酬会受到影响,因此,决不会让这类项目通过。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在投资决策的财务评价指标中应引入“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因为它是投资者获取最低回报的保证。
6.科学合理地利用会计信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完善、透明,投资者可以从这些繁杂冗长的财务数据中采掘到各种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借助(但不限于)这些信息,投资者可以完成对公司估价的思考,从而在信息和思考能力约束下做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周渊:我国企业多元化投资决策的反思.《渝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男| 25岁(1986年1月11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
公 司:XX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行 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职 位: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技术经济
学 校:北京传媒大学
自我评价
技术经济专业毕业,善于挖掘宏观及行业的投资前景;善于对财经数据进行分析;能熟练操作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熟悉相关金融产品的规划及设计。能够独立领导团队,全面统筹和指导资金管理的相关工作。工作认真、积极主动,知识面广,沟通协调能力强,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经理
工作经验
2012/4—至今:XX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1年]
所属行业: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投资管理部 经理
1、负责了解市场状况,对公司所有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2、负责审核投资和收益的客观性,测算动态投资回收情况,分析项目存在的风险,拟定事先避险方案;
3、负责在投项目的风险监测,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预警;
4、负责与金融机构、审计机构、交易机构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沟通;
5、负责指导、监督、检查所属下级的各项工作,掌握工作情况和相关数据。
---------------------------------------------------------------------
2011/3—2012/3:XX人力资源中心[ 1年]
所属行业: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咨询部 专业顾问
1、负责分析行业趋势动态、产业政策、标杆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撰写行业研究报告;
2、负责对项目投资进行预算,估算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
3、负责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所涉及的资产评估、财务顾问、审计等工作;
4、负责根据月度/季度报告,提出改善建议和提供实施支持;
5、负责提供技术及产品简介的PPT报告。
---------------------------------------------------------------------
2008/7--2010 /2: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年]
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计划财务部 运营主管
1、负责参与制定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并监督计划的执行与考核,并及时对工作进行分析及修正;
2、负责编制项目前期拓展中的经济分析,给公司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
3、负责参与项目的合资、投资谈判及项目的筹建;
4、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专业人员进行投资风险的评估,并编制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5、负责项目过程的掌控及项目成员工作的安排,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教育经历
2004/9 --2008 /7 北京传媒大学 技术经济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关键词]投资决策问题建议
一、投资决策的内涵
投资决策主要包括:确定投资方向、控制投资规模、把握投资时机、确保投资收益,以及衡量和降低投资风险。选择什么投资方向,投资怎样的项目,以及在什么时机进行投资,是投资决策面临的重大抉择。
二、我国企业投资决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呈现出盲目性、不确定性和不成熟性。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未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进入的行业具有明显的盲目性。过分注重跨行业数的增多,而不注重单位产业的资金和销售要素强度的增长。在进行多元化投资决策时,企业没有首先通过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具备了多元化投资的相关条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不能形成坚强支持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其结果只能是陷入困境。很多企业不仅资源不足,而且原有业务经营一般均未实现规模效益,根基不稳,盲目进行多元化投资。在投资领域存在着战线长、资金使用分散、管理混乱、浪费大的现象,决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衔接性较差。
2.投资资金不到位,负债投资,企业财务负担重。企业在愿望投资方案面前,不充分考虑所能够筹措到的资金情况,搞到一点资金就上一步,致使建设工期毫无控制地延长,投资项目迟迟不能投入生产发挥效益。一些重大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往往需要巨额投资,而且要垫支大量流动资金。但是,由于一些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仅仅注意了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要的资金,而忽视了流动资金的需要,在投资预算中没有将流动资金的需要量列入预算总额。结果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因缺乏流动资金,巨额投资建成的项目无法有效地发挥职能。由于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自身积累能力比较差,很多企业在上马资本项目时都大举借债。当投资项目出现严重失误时,就会导致企业贷款不能如期还本付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负担。这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和信任危机,甚至会拖跨企业。
3.投资项目市场调查阶段的投入少。我国企业在项目可行性分析中市场调查时间不足,内容不细致,数据分析技术粗糙。在市场分析中,一般性地描述需求,且普遍高估需求,淡化竞争,特别是不分析竞争对手产品价格和成本变化的影响。市场调查的不深入使得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中缺乏权变计划,当环境突变时,企业难以采取事先制定的权变措施以适应不同的环境,降低了投资决策的适应性。
4.投资决策的责、权、利严重脱节。目前企业投资失败与决策者、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不挂钩。投资成功了,企业就有经济效益,决策者和经营者有工作业绩,个人经济利益上也会得到相应的好处。但一旦投资失败,决策者、经营者却丝毫不会受到利益上的影响。
三、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的建议
1.多元化投资决策要深入分析自身资源和能力。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一种战略选择,对自身资源和能力分析是多元化投资决策的起点。企业首先应该通过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具备了多元化投资的相关条件。即原有产业在同行业中已有一定的优势,拥有稳固的产业地位;进入新领域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和技术力量有保障。
2.要全面评价权衡投资风险。任何投资一般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而在这期间往往又会碰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是企业投资所冒的风险。作为企业经营者,在决定投资之初,应充分将各种风险考虑在内,全面评价、权衡,从可能存在不确定性的各有关方面反复进行研究、论证,以达到客观科学的目的。
3.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只有加强投资主体的风险意识,严格投资决策责任制,才能真正提高投资项目的效益,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规范项目法人行为,明确其责、权、利。由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经营、还贷、资产保值增值的全过程负责,即先有法人、后上项目的投资管理风险约束机制。投资项目实行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项目决策者要承担投资风险责任。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投资不足,投产后出现产品滞销、产品积压等问题时,应由投资决策者负责解决。对盲目上项目,违反决策程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主要决策者的经济法律责任。对于成功的投资决策,可采取利润分成方式奖励决策者。物资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防止出现大家因害怕决策失误而持保守的不作决策现象。
4.重视市场分析和销售战略研究。在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系统中需要回答项目是否进行了细致的市场调查,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进行,哪个竞争对手属于“同类最佳”等涉及市场分析的问题,以及项目是否支持公司战略,是否与公司主要经营方向和发展有关,项目的战略背景和内容,提议的投资将给公司带来何种竞争优势等关于企业战略的综合问题。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前可先行委托咨询公司编制市场分析和销售战略研究报告。在取得市场研究报告后还可委托其他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对市场研究报告进行复审,以此来判断是否进行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
5.在可行性分析中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经济增加值是扣除投资于企业资本的机会成本后所得到的纯利润,用公式表示为:经济增加值=税后利润-总资本×资金成本率。由于管理人员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新的项目上所赚取的利润比资本成本低,他们的报酬会受到影响,因此,决不会让这类项目通过。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在投资决策的财务评价指标中应引入“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因为它是投资者获取最低回报的保证。
6.科学合理地利用会计信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完善、透明,投资者可以从这些繁杂冗长的财务数据中采掘到各种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借助(但不限于)这些信息,投资者可以完成对公司估价的思考,从而在信息和思考能力约束下做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周渊:我国企业多元化投资决策的反思.《渝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