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促销优化策略范文

促销优化策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促销优化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促销优化策略

第1篇

一、开放教育观念和教学情境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谈到开放,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观。“开放”二字也绝不能理解为简单的一个问题,一个情境或者一道练习的开放,而是整堂课(包括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开放。因此,教师也不能局限于就教材教教材,而要客观认识教材,活用教材,利用好身边的生活中的资源。

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应该是民主、和谐的代名词,它应让人心灵舒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如下的意识:以营造出情意共鸣、信息畅通、思维活跃、创新精神涌动的和谐环境为目标;课堂上提倡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质疑的学习习惯,提倡猜想、验证、讨论分析、合情推理、议疑答疑的交流方式。真正实现教与学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与共建。

例如:教学“减法的性质”一课时,我首先创设生活情境:小明家里有个小客人要来,妈妈要他去买点吃的。然后给学生提供了以下材料:薯片每袋8元、汽水每瓶3元、八宝粥每听5元、大雪碧每瓶6元。用30元钱去买这些商品,你打算买什么,买多少?应找回多少钱?

在解答这一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采取的策略显然不唯一:有买两样食品的,30-(8+3)、30-(8+6)、30-(5+3+3);有买三样的,30-(8+3+5)、30-(5+5+8+6)。即使是同样的买法,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不尽相同……

这样的教学以生活实例代替了课本上原本比较抽象的例题,既让学生有一个切实的具体体验,调动起学生积极性,更是在内容的展开过程中熟练了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人生经验,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一学生阐述了自己选择食品的合理性:列式30-(6+6+8+8),因为汽水和雪碧都是饮料,买了两瓶雪碧,汽水就不用买了,薯片买两袋够了,可以开包大家一起吃嘛。

本节课通过合理情境的创设与导入,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展示和提高了自己的各方面才能,把学生先天的个性展示得淋漓尽致。

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学习材料是学生个性思维的依托,教师教学所选的材料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的。它要能面向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教师能够根据教学资源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具有探究价值的开放性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素材,增加材料的选择性和教学的自由度。

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一课。传统教法是从所给的数中,先找出它们各自的约数个数有几个,再对这些数进行分类。而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灵感,设计如下活动:让学生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来拼长方形,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现:2个小正方形只能拼成一种大长方形,同样3个小正方形、5个、7个等也只能拼成一种大长方形;而4个、8个、9个……小正方形却可以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大长方形。在操作观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发现可以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小正方形个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质因数,而只拼成一种长方形的小正方形个数只有两个质因数。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拼图“做数学”,经历探索“质数”、“合数”模型的过程,对概念认识充分,印象深刻。

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的开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根本目的不单是教会学生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因此,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可以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构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式过程。

三、优化教学方式和数学问题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之一。《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只有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凡是学生能自己思考的,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自己得出的,决不包办”。

例如:教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我先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老师要买三箱牛奶,每箱24元,应该共付多少钱?再鼓励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高效率地进行思考,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发展。学生中出现了如下做法:

生1:24+24=48,48+24=72;

生2:24+24+24=72;

生3:24×3=72;

生4:将24看作8×3,8×3×3=9×8=72;

生5:24×2+24=72;

生6:4×3=12,20×3=60,60+12=72……

试想,如果学生拿出方法后,马上就进行优化,学生可能就会觉得:既然我的方法不是最优的,还是学老师的方法吧。因此,针对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不可急于归纳,而应继续让学生计算其他的算法,在不断尝试、探索中领悟到哪种方法是最优的。这样,学生成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不同的学生学到了不同的数学。

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数学开放题一般具有如下特点:①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②常常通过实际问题提出;③全体学生都可参与;④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可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重建;⑤在求解的过程中往往可引出新的问题;⑥教师难以用注入式进行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适时适量的开放训练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开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这是我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的情境讨论题:

有一个斜坡式游泳池,池边友情提示:平均水深1.2米。小军(身高1.6米)想:我不会游泳,在水里有危险吗?

第2篇

【关键词】幼儿绘画;有效性;策略

引言

美术绘画活动作为幼儿园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实现寓教于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绘画教学,提升幼儿的美术综合素养,保证美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视乎,应该保证教学活动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满足幼儿兴趣和爱好的需求。只有选择适合幼儿实际发展的方法,找到更加有效促进幼儿实际发展的美术绘画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明确幼儿绘画教学的目标

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开展绘画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明确绘画教学的目标,从而把握教学的方向,提高绘画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幼儿绘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绘画活动中,使其能够增强绘画体验,享受到快乐,并且培养其良好的绘画习惯。其次,应该使学生对于一些绘画工具有所认识,例如油画棒、蜡笔和水彩笔等,幼儿应该对于这些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保证能够使用这些工具更加有效地开展绘画学习。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在学习绘画知识的过程中对于线条和简单的形状有比较好的认识,能够在描绘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内容的时候使用这些线条和形状。最后,教师应该使幼儿在有趣的绘画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对于幼儿绘画特点的研究

在开展幼儿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架起那个对于幼儿绘画的特点进行研究,找到更加有效开展绘画教学的方法。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生理角度来加强对于幼儿绘画特点进行研究。幼儿的生理发展处于大肌肉动作逐渐向精细动作发展的转折过程,这个阶段幼旱幕婊相对来说还不具备较强的美感,但是幼儿对于自己的动作有了很好的控制力和协调能力,可以向想象思维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幼儿心理来研究其绘画的特点。幼儿时期的涂鸦和涂画都是其本能的冲动产生的,也是最自然的表达方式。幼儿涂鸦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对于周边事物认知的过程。并且随着其心智不断成熟,其认知能力的变化也会在绘画上有所体现。

三、组织多样性的绘画形式和手段

想要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绘画教学,教师还应该注重组织丰富多彩的绘画形式和手段,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为如果直接告诉幼儿学习的内容,那么有的时候就会导致幼儿失去兴趣,影响绘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采取幼儿比较感性的方式,以故事或者游戏的形式引入课题,这样可以使其绘画的兴趣得到激发。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幼儿一同进行吹泡泡的游戏,使幼儿能够更加开心地进行泡泡画。这些形式会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很好的满足,幼儿绘画教学的有效性会得到很好的保证。

四、完善教学评价,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

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完善教学评价,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幼儿可以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锻炼。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幼儿开展绘画学习,引导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情感。在学生把画面弄脏的时候,教师不能责怪幼儿,而是加强沟通,了解幼儿的意图。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幼儿参与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五、实施教学反思。改进绘画教学

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绘画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开展教学反思,不断改进绘画教学,提高绘画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采取积极的方法加以改正。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对于绘画教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的有效性,对于激发幼儿参与绘画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绘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 数学课堂;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是教和学这两个侧面的辩证统一,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二者缺一不可. 为了实现学生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习,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对此,笔者在此与同行分享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 认识需要常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品尝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我们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6根小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为4 cm,5 cm,6 cm,8 cm,10 cm,然后任意取其三根将它们首尾相接,拼接三角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老师提出以下问题:(1)任意三根小木棒是否都能拼成三角形?(2)有几组木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木棒不能拼成三角形?试比较两根短棒长度之和与长棒长度的关系. (3)通过上述的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4)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 我想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理解会更深刻.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乐于自主学习,才易于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会自主发现知识、归纳结论、总结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一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2. 挖掘数学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学科本身之中的. 实践证明,学科本身的魅力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更持久、更深刻的强大动力. 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数学抽象的神力、挖掘数学微妙的联系、挖掘数学有趣的规律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平行”这节课的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先引导学生观察操场直线跑道上的跑道线、两根树、两根双杠之间的位置关系.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归纳“平行”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归纳了平行的定义后,学生很有成就感,这时教师可再让学生想想看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平行的例子. 比如:火车的两根铁轨;滑雪运动时,两根雪橇要保持平行;商场自动扶梯的两根扶手等. 学生会想到很多这种平行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既愉快又轻松的气氛中学会了“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3. 开展数学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个性和特长,陶冶品质和情操. 其主要途径有:引导学生经历过程的体验活动,实施课题研究的探究活动和因地制宜的实践活动,开展操作竞赛活动和形式多变的故事会、辩论会等.

4.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若能将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就能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怎样用数学,从而萌发数学应用意识,进而真正喜爱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我常把数学知识有意和实际结合起来.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场景:一商场营业柜台前,营业员阿姨和小朋友的对话如下,小朋友:阿姨,我买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递上10元钱).营业员:小朋友,本来你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够的,但要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今天是儿童节,我给你买的饼干打9折,两样东西请拿好!还有找你的8角钱. (注:一盒饼干的标价是整数元)这样的应用题改变了以往应用题的叙述方式,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来提供相关信息. 这样的应用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也只有这样的题目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5. 实施多元评价,稳定学习热情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实践表明,多元化的评价可以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可由老师评价,也可由学生、小组长评价,在评价形式上要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在评价主体上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教师要用真诚的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热情的鼓励来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更好地激励他们的质疑与探索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