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园智慧课堂范文

校园智慧课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校园智慧课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校园智慧课堂

第1篇

一、确立“好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思想

哲学家培根在其《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孙云晓也曾说:“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可见,幼年养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小学时期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为此,我们将“好习惯成就一生”定位为办学理念,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确立为办学目标。

二、创设“分工合作,落实三会”的管理模式

教师的职能应体现合作精神:第一,教师一起谈论教学;第二,教师互相观摩学习,促进思考和讨论;第三,教师通过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一起规划课程安排;第四,教师互相传授各自在教学、学习和领导方面的知识。只有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改革,因此,我校创设了“分工合作,落实三会”的管理模式,教师之间互相倾听,认真对待彼此的意见,学校管理不再是“我的事”,而是“我们的事”。共同管理极大地凝聚了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1.分工合作

我校立足学校的实际形成了“六横六纵十九点”的管理系统,“六横”即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教育技术处、总务处、工会等六个职能科室,负责学校相关的规划设计、计划拟定和服务指导;“六纵”即六个科室主任负责1―6年级的全面工作;“十九点”即十九个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教研活动的设计及实施。这样的横、纵、点三维式的“放权”,产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渔网”效应,能帮助教师释放潜在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2.落实三会

为了做到学校的管理重过程、抓细节、强落实,我校始终强化“三会”制度,即每周的学校管理工作例会、每月的教研组长交流会和每月的班主任总结通报会,尤其是每周的学校管理工作例会,通常是按三步走,即总结工作,反思问题,协调下步的工作。由于中层干部兼任科室主任,与本学科教师同处一个办公室,能及时准确地传达会议精神,避免了传达过程中的变形走样,从而实现信息的上下畅通和实施的快捷高效。

三、建构以人为本、德能并重的管理制度

我校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与优化,即突出民主、体现规范、强调实用,在发现问题时寻求解决之道,倡导以人为本,把教师放在学校管理的主人翁位置,遵循“调研――修订――反馈――实践――再修订”的原则,通过教师会宣读、学校网站公示及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多种渠道广开言路、问计纳谏,力求通过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上的改革创新,使管理制度高效可行,从而达到“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目的。

同时,我校改革了“评优评先”制度,以“德”为先,以“能”为重,采取“教师会上宣读相关文件要求――分管科室提名推荐――全体教师会讨论投票――校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校园公示栏上公示”的公开透明的方式,使评选出的教师能真正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

四、创设智慧课堂,打造书香教师团队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新时代的教师作为教育科研的主体,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改变“耗时、耗量、耗精力”的外延式发展,从而实现以“低耗”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遵照“好习惯成就一生”的理念,我校要求全体教师以阅读增内涵、以勤练提素养、以团队融智慧,奏响了“学习型、合作型、智慧型”教师团队成长的三部曲。

1.从读书习惯开始,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高品质的阅读,我校注重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筹划了一系列的教师读书活动,举办了“阅读成就魅力课堂”专题讲座。此外,我校还主张师生同读一本书,以课堂为载体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课”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初见成效,如课外导读课“那些人,那些事,走进《城南旧事》”分别参加了全区校本课教学竞赛和全省现场优质课竞赛,均获一等奖。

2.从基本功开始,建设教师团队

教师的基本功对教师和学校而言至关重要,我校将写好规范字和说好普通话列为两项教师基本功,把锤炼教师基本功作为“学习型”教师的提升之路。在写好规范字方面,给教师布置练字任务,每周一练,每月一评,每学期进行教师钢笔字、粉笔字考核,优秀的作品分期分批以“朵朵花开淡墨痕”为专刊在学校宣传窗展出。在说好普通话方面,开展“诵读经典,浸润心灵”的美文诵读活动,每天下午课前五分钟,教师们轮流在学校广播室诵读美文,并由学生点评,激励教师说好普通话。

3.从合作教研开始,提升教师智慧

我校在各教研组推行了“团队合作,捆绑评价”的教研模式,教师们在合作中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促进自身水平的提升。通过合作,教师能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并充分演绎新课标的内涵,能对课堂教学的得失做出准确的评价,这些无不体现了团队合作的优势。例如,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的“首届教学节”,将团队合作这一新型教研模式推向了,助推了全体教师 “合作、学习、创新”的阶梯式成长之路,促进了教师智慧的进步与提升。

五、构建多元发展平台,塑造“香樟英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让良好的习惯伴随他们一生。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根据“好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对学生展开了全方位多元化的习惯塑造,力求打造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1.实施“五净”德育,用好习惯成就“儒雅少年”

我校建成了“好习惯成就一生”的校园主题文化墙,将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分为做人、礼貌、学习、阅读、安全、卫生、饮食、运动、劳动9大板块共81个习惯,并用简练的文字、活泼的图画悬挂于校园中,以净体、净言、净行、净校、净心的“五净”目标,将81个习惯以儿歌的形式分学段解读,引领各年级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我校还采取了一些评价措施,例如“周周红旗班”的评比,还有“阅读之星、艺术之星、运动之星、尚礼之星、劳动之星”等多项评比,让学生“人人都有奖状,人人都有自信”,从而打造身心健康、温文尔雅的“儒雅少年”。

2.注重学生的阅读和书法,培养智慧少年

秉承“读书・明理・启智・成才”的校风,我校倾力打造“书香墨香溢满校园”的系列活动,力求让“读好书,写好字”成为每个学生受用一生的好习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校实行了“七色花”阅读考级制度,考核合格后颁发等级证书,证书的颜色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紫色为第七级即最高等级,考过七级的学生可获得印有七色花的“阅读考级小博士”证书,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为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我校把书法教学纳入到课程中,让书法真正走进课堂,每学期开展硬笔、软笔书法竞赛,举办书法作品展览,让学生在养成规范书写习惯的同时,感受中华汉字的魅力,从而达到“立字立人”的目的。

3.用艺术和运动展现“阳光少年”风采

第2篇

小组建立

在全面深入学习了合作教学理论后,笔者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将学生合理分组。先确定7个组长,之后把全体同学按成绩高低排列,每4人为一组,组长抓阄确定组员,保证组间同质。A为优生,组长,B中上,C中下,D学困生。首先,座位安排:4人围坐,A左前,B右后,C左后,D右前,避免C、D出现聊天现象。A与B讨论交流,达成共识。B教会C,A教会D。四人资源共享。其次,明确职责:A组长,B负责纪律,C统计分数,D在黑板上书写成绩。由组长召集设计组徽,制定口号,然后各组展示评价,形成团队意识,为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最后,问题赋分:每回答一个问题A得0.1分,B得0.2分,C得0.3分,D得0.4分,小组总分值1分。根据问题难易让学生抢答或竞答。

教学实践

课堂实践 笔者选择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先让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后再开展合作学习。组员之间对话、交流、合作,笔者深入到每个小组,平等地参与,耐心地引导,热情地帮助,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为了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广度、深度,笔者引进组际间的竞争。每一个课堂活动,学生只要会就自动站起来展示,为本组加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团队凝聚力极强,每个小组成员都全力以赴。对于教学重难点,笔者又让学生静下心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从而突破。

比如学习《Unit5 Lesson14 Helping Each Other》一课时,课堂设计了三个小组活动。第一次阅读活动,学生自主完成填写Amy和Carrie成为好朋友的经历表格,之后小组A、B学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然后B生看C生答案,A生看D生答案,给予纠正,讲解,订正答案时,全班同学几乎都站起来了,效率极高。第二遍阅读,讨论“Helping her also helped me find a friend”的深层含义,这时组内四人通过交流、碰撞,各组均给出精彩答案:“当我们遇见有困难的人,即使是陌生人,也要伸出援手,让世界充满爱。”在语言输出环节,让各组挖掘Amy和Carrie的性格特点,给出原因,各小组学生热情讨论,积极板书,展示各组观点,分析出Amy胆小但善良,助人;Carrie礼貌、友好、热心、助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课外活动 第一,组长布置课外作业:A、B生完成阅读完形等能力提高题,C、D生完成单选等基础题,由组长组织讨论。第二,期中考试后,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自我审查分析:总体把握、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制定考后计划。

小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这是笔者感触最深的部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认真观察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小组或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及时地加以引导,把“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目标尺度,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变个人计分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依据,评价的重心转向合作达标,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笔者每月评选出冠军组长、小组之星,亚军组长、小组之星,每组两个贡献之星,给他们颁发奖状、奖品并拍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积极性。

小组之间的评价 在合作学习中,对于表现出色的小组,其他组举起笑脸棒,有节奏地击打手掌以鼓励,对于课堂结束时表现出色的小组,连着击打两次,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表情。小组之间良性竞争促进了班级和谐,提升了学习实效。

学生自评 在课后学生完成自评表,由组长统计,发现问题,及时开会讨论、调整。比如《Unit 5 Lesson 14 Helping Each Other》一课的自评表如下:

实施效果

第3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MOOCs;大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4-0149-03

1 引文

大学是研究学问、探索创新,引领民族理想、尊严、智慧和思想,塑造国民素质、民族人格的场所。因此,大学本应该是年轻人朝气蓬勃、书生意气、百舸争流的地方。可是,现在的大学课堂上尽显 “低头族”,依靠点名、扣分等方式绑架学生上课的大学课堂,让年轻人缺失了本该有的活力。在智慧校园时代,国内学生因为没有毕业压力,上课、考试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学生的人生抱负。许多青年人已经成为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奴隶。

目前智慧校园的“智慧”体现在各大高校追逐开启的“微课”, “SPOC、MOOCs”等网络资源,“智慧校园”对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的同时,也给普通院校带来了危机和挑战[1]。大学是学生从高中走向社会的桥梁,就像接力比赛,大学的接力棒,是人生赛跑中重要的一环,我们不能让我们的青年输在这一段赛道上。因此,以智慧校园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的普遍生存之道。

因此,通过改革课程教学的设计,加快课堂教学的设计步伐,吸引学生上课兴趣,引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并化被动为主动,利用资源平台实现自学和互学,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2 以MOOCs为契机进行大学课程教学设计

具体的设计如图1所示,通过提供课程概况、教学内容、学习资源和提供课后交流,实现对整个课程的导学、助学、自学和互学。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摆脱长期处于灌输、填鸭的方式教学,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让被动的学习化为主动学习,因此,通过教学设计,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的 “学”包围教师的“教”,教学内容不但为学生所吸收,还能衍生、滋长和运用[2]。

1)依据学生具体需求创新课程设置。

新时期二本或者三本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应用型”人才计划,增强课程的应用性价值,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最大程度上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开发“前沿课程”,比如“计算机”领域,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应用,许多应用都开发面向手机的app,因此,课程教学体系要跟上技术的发展,把“手机app”的开发技术作为主干课后的延伸,引入课堂,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需求,从而建立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愿景,同时增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把“以传递为中心”的教学转变成“以对话为中心”的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3]。

2)以MOOCs为背景,设计课程教学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从2012年清华、北大优秀学府相继加入到MOOCs的行列,我国高校教育也已经明显感知到MOOCs将要产生的革命性影响。

因此,以MOOCs为契机,适时的展开课程教学设计,以“导学”-“助学”-“自学”-“互学”-“督学”为导向[4],通过精心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实时的进行师生、学生之间的课后交流,以期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自主自觉地深入并扩展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意识。

3 追求课堂教学艺术,提升课堂吸引力

1)追求课堂教学艺术,问每一堂课要效益。

讲究教学艺术,问每一堂课要效益,我们要突出 “效果”高于“效率”的问题。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PPT教学,可是原本只是辅助手段的教学方式,被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当做偷懒的工具,他们上课全程都在读PPT,这种方式极大地损害了我们课堂的效率。

任何课程教学,只要教师善于设计自己的语言,灵活运用多媒体设施,采用启发式,通过有挑战性的提问或者分组活动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体验到学习中的乐趣,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教学艺术。

2)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共创师生共鸣。

课堂不再生动,课堂教学过于沉闷,课堂上师生互动难,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隐性逃课”现象。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投入到对学习、对知识的热情中,而不是沦为只会使用手机的傻瓜。

因此。课堂上,教师作为一个表演者,要善于用自己博学的知识去感染学生,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维,提出匠心独具的练习和问题,与学生进行商讨,共同探索真理和自由思想,如图2所示,认真构思课堂教学的艺术,追求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共创师生共鸣[5]。

4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督教评学的平台

建立此平台的目的,就是打破大学的城墙,让墙外的人也看到我们的课堂,录制教师的授课视频,一方面供学生课后巩固,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监督上课效果,共同督促学生学习,形成开放式的课堂,具体用例图如下图3。

在此模式下,教师将更加注重课前准备,加强课内教学的设计,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学生的上课情况曝露在家长面前,不端行为也将有所收敛,提高上课的参与度。

5 发挥终端的优势,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教学

我们要善于利用手机的便捷性,加强课内课外正能量教育。通过QQ、微信占领主流思想,加强课程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无时无刻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对于上课难点,学生可以自主的用手机拍摄短片,课后再次学。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移动终端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1)发挥终端优势,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现在的学生逃课、上课开小差日益严峻,这与我们考试方式也息息相关。纯粹的期末考试制度不能把控整个学习过程。相反,容易让学生滋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功利心理,而此时手机等终端设备正好为大规模作弊提供了便捷,导致考风的严重下滑。因此,利用移动终端发挥学生参与课内、课外的学习过程,并将大数据记录做分析,最终形成过程性的评价,改变期末考试一考定结论的常态[6]。

2)发挥终端优势,加强德育教育,转变课堂学习的观念

通信便利增强了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汤姆・菲利普斯先生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说:“科技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社会需要人格教育,不能让自私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短视的及时享乐主义,成为社会生活主流”[7]。因此,广泛的开展德育教育,增强年轻人对国家、社会、家庭甚至自己的责任感,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对于年轻人手机不离手的现状,进行覆盖性的德育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6 结语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提出基于MOOCs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一种家长介入教学管理的教学手段,建立家长督教促学平台,要求教学讲究教学艺术的思想,提出手机app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研究。通过在《软件工程》课堂上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本研究不但可以消除信息手段给学生带来的各方面诱惑,利用移动终端给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加大力度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变得生气勃勃,教学效果提高,在校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最终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 吕伟,张祥云,叶逢福,赖勇强.“智慧校园”浪潮下的高教变革展望[J]. 高教探索,2014(4):27-30.

[2] 梅红,宋晓平.论大学教育的基本宗旨与实现[J].高教探索,2014(2):62-67.

[3] 郭法奇.美国学校改革与杜威的学校探索[J].大学教育科学,2014(3):72-78.

[4] 张连云.师范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73-75.

[5] 韩淑萍.我国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研究述评[J].辽宁教育研究[J].2008(12):35-39.

第4篇

【摘要】新课改要求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地方资源,以丰富课改课堂。文章从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本地的文化资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措施阐述地方文化资源对高中政治课改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地方文化资源;高中;政治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71-02

2008年,新疆地区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改变原来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地方资源,以丰富课改课堂。

一、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1.获得资源的途径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匮乏。目前,新疆巴州博湖县博湖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教师很少接触校本课程,更不用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校本课题的研究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原因在于学校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用教材、教教材,教师备课最多就是看看教学参考或上上网。

2.对资源的整理不够系统优化。即便有个别教师在政治教学中采用了教材以外的资源,但也只是零散的,不够系统化,只是随机、偶尔用了一些资源,教师并没有系统化地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去丰富政治课堂教学。

3.对身边已有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博湖县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县政府也十分重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契机发展旅游业,博湖县每年要举办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但是,教师不能对身边已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这对政治新课改来说无疑是资源浪费。

4.以教师开发资源为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或许有个别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偶尔用到博湖地方的文化资源,但只是简单提及,学生被动接受,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

以上问题说明我校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应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立新的课程资源观,走出“教科书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窄天地,使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到社会各个方面,将学科知识、学生生活、地方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二、本地文化独具价值的课程资源分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和优势,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等。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宝库,而地域和民族文化之所以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因为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博斯腾湖自然风光秀丽多姿,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评为西部大开发新疆十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博湖县的东归文化、民俗文化、水文化、渔文化、芦苇文化和沙文化、西游记等一系列文化旅游资源正在陆续开发,凭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文化价值正逐渐显现,经济价值不断升温,已经成为博湖县资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博湖人,尤其是政治教师,置身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除了骄傲之外,还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家乡的文化资源以丰富课改课堂,自觉做文化传播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这样,不仅会丰富和活跃课堂,而且会扩大博湖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信教改实践必然会促进博湖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课程资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博湖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人们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课程资源。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借助地方文化资源,探索地方文化教育新模式,是富有开拓性意义的一项系统工程。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素质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新课改进程推进缓慢。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为学校教学工作注入了新活力。这种教育形式不仅在于内容的扩展,而且改变了以往空洞说教、强加灌输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搜集、开发当地文化资源,教师和学生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不仅能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也有利于师生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发展。更可以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提高开发课程的能力。还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懂得爱家乡才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文化才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护、弘扬民族和本土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保护民族和本土文化的固有价值,使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产生精神的认同、自尊和自信。教育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工具,最具感召力和影响力。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所以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建立正确的课程观,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只是课程的一种载体,不是课程的全部。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联系本地文化,用教材而不“教”教材,紧扣课标而不是紧扣教材,根据学习内容与目标,灵活、有效地利用身边的地方文化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实现课程目标。

四、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开发是新课程改革中留给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一片广阔天空,也是给予教师发挥才干的大舞台。开发校本课程离不开课程资源,而地方文化资源是宝贵、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学生发展需求,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个性化的课程资源。

1.进行大量实地走访,获得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1)利用课余时间多次进行实地走访,先后在博湖文化局、旅游局、民宗局等行政主管单位进行走访咨询,请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为师生调提供必要的机会和资料。

(2)重点了解博湖县有关“四节三会”的历史渊源,活动现状及影响,还专门前往大河口景区、喇嘛庙、清真寺、阿勒齐手工艺术馆等旅游文化场所考察访谈,走访多位民间艺人,聆听他们深情的专业讲述,获得了许多从来没听说过的真实故事。

(3)充分发挥学生及其家长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社会人脉和掌握的文化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活生生的第一手材料。

总之,通过各种途径的走访,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原料素材,提供了诸多启示。但也遇到了走访量不足、工作超量、缺乏资金的问题。

2.总结经验,发动其他教师,调动广大学生,扩大校内影响。随着课题研究实践的不断推进,教师单靠自己难以搜集到更多详细材料,需要更多教师参与协作,需要广大学生参与配合。广大师生都关心热爱博湖文化,愿意传播家乡文化,更希望政治课上有机地利用博湖文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但他们也普遍反映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挖掘、传播、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如何促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有机交融,为博湖教育改革振兴,为博湖的稳定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还有不少的困难需要克服。

3.利用“四节三会”,享受文化生活,检验研究成果。请求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主任和班主任协助,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前提下,提供时间和组织上的帮助,借助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利用博湖县搞“四节三会”活动的契机,深入活动现场,采访民间艺人,与各族群众互动,深切地体会地方文化的多姿多彩和神奇魅力。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 生成性资源 渗透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保证。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还包括人的资源,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知识结构都可以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资源蕴藏在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之中,也隐藏在他们的丰富的情感和活跃的思维之中。其中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也是学生资源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定义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中,及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这里的"新问题、新情况",就是"动态生成资源"。

二、捕捉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渗透教育

1、捕捉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渗透安全教育

《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1 E Read and act主要内容如下:

Mr. Green: Who's the boy in the tree?

Yang Ling: Let me see. Wow, he's Liu Tao.

Mr. Green: Come down, Liu Tao.

Liu Tao: All right.

Mr. Green: Don't climb trees again.

Liu Tao: Yes, sir.

这段对话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听懂,会说和会读日常交际用语Who's the boy in the tree? Come down, ... All right. Don't climb trees again. Yes, sir.

在教学中,可以以简笔画为辅助手段,分三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教师先画了一棵树,教学tree,再画一棵树,教学tree的复数trees。接着在其中一棵树上画了一只鸟,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学生回答:"I can see a bird."然后问学生:"Where's the bird?"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自然而然的回答:"It's on the tree."这时,教师在另一棵树上画一些苹果,告诉学生:"They are on the tree. But the bird is in the tree.""The leaves are on the tree. But the butterfly is in the tree."学生通过对比明白了树上长出来的东西用on the tree,停留在树上的东西用in the tree。第二部分,教师画了一个小男孩在爬树,问:"Where's the boy?"学生答:"He's in the tree.""Look, he's in the tree. He's climbing the tree." 笔者边说边做爬树的动作,教学climb,climb the tree,climb trees。在教学climb trees 后,便抛了个问题给学生:"If you see a boy in the tree, what would you say?"一些学生回答:"Don't climb trees."还有的学生说:"下来,危险。"这时可教学:"come down",并拓展:It's dangerous!同时复习有关come的词组:come in ,come here,come home等。 还有男生说"快点爬,加油 come on!"对于这个生成性的资源,教师马上进行追问:"Why did you say come on?"学生的回答很天真:"抓鸟!""Why do you want to catch the bird?"学生答:"好玩,it's interesting。""When you catch the bird, the bird flew away. But you fall down, what do you think? Is it interesting? "那个学生听后吐吐舌头。通过这段对话,教师顺势教育学生:不要爬树,不要爬窗,不要爬桌椅,安全第一!第三部分,教师回到课本,分角色朗读并表演。最后,请学生模仿对话编一组新的对话并表演。其中一组编的对话如下:

A: Good morning, B.

B: Good morning, A.

A: Who's the boy on the desk?

B: Let me see. Wow, he's C.

A: Come down, C.

C: All right.

A: Don't climb the desk again.

C: Yes, madam.(madam是从电视上学来的)

通过这段对话的教学,学生们的安全意识有了新的突破!

俗话说得好:安全记在心,平安走天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把安全挂在嘴边,才能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安全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

2、捕捉小学英语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渗透理想教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或实际,或离地万里。那对于一个有智障的学困生来说,A同学也不例外。A同学,对于四年级所有的老师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对,仅仅因为他是智障儿、学困生。他的作业从来都是见不得人的,他写的作业类似于"天书"。或许,也只有他看得懂吧!正因为学习差,他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没有人关注他,没有人在乎他,也没有人理解他!但在这节课上,他却成了一个焦点。缘由如下:课堂上,教师教学了有关职业的各种单词,在教学完后,教师做了一个调查,20年后,你想做什么?在问了一些同学后,教师进行统计:How many boys\girls want to be a\an ...? 在问道:"How many boys want to be a driver ?"除了A同学之外,没有一个同学举手。于是,所有的同学都嘲笑他:他居然只想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驾驶员。他很惊讶、很难过,于是低下了头。"If you want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you can invite A to drive a bus. Let's invite him to take us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OK?"学生听不懂,教师又用中文说了一遍:"20年后,我们请A同学带我们全班一起去环游世界,怎么样?"学生听了很兴奋,回答:"好!"A同学也抬起了头。"So, from now on, you must work hard! A同学,从现在开始,你要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虽然课上,他什么都没说,但是一下课,他就跑来问该教师默写怎么改,改好后还拿到办公室给老师批。其他老师开玩笑:"A同学现在要好的么!"是啊!或许举手只是他的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但是同学们给他的:"请他带全班去旅游"的话语却是令他震撼的;主动要求改默写的行为却是实在的!"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说得真好。

3、捕捉小学英语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渗透环境教育

一节英语课上,孩子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句型:What's in\on\under\behind...? There's\There are...这两个句型。忽然一只小鸟飞到教室里,B同学的桌上。B同学迅速抓住了小鸟,原本安静的教室一片沸腾。小鸟受到惊吓,拼命挣脱,随后飞到讲台上、黑板上、窗台上等地。看着同学们叽叽喳喳的情景,要想回到原本学习的情景中显然非常困难。教师随即请同学们回忆鸟儿呆过的地方,并用现学的句型What's in\on\under\behind...? There's\There are...来谈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好的掌握了这两个句型。再操练完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Why does the bird fly here?学生议论纷纷:小鸟也想学英语;小鸟没有家;外面的空气有污染,小鸟受不了......"如果是小鸟也想学英语,说明老师的课很精彩,同学们学得很有兴致。可是如果小鸟没有家,怎么办?外面的空气有污染,小鸟受不了了怎么办?""我们可以帮小鸟造几个房子,然后把房子挂在树上,让小鸟住;不要砍伐树木;让钢铁厂不要排放有颜色的气体;不要让工厂排放有污染的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环保标语慢慢地出现在了我们身边。

4、捕捉小学英语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从八月底至今,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事件"了。纵所周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仅拥有37万平方公里的日本却要公然抢我国的领土。他们的做法令一向善良的中国人感到气愤!

在《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2 A new house》中介绍杨玲的房间时提到There's a map of the world on the wall。 其中a map of the world(一张世界地图)是一个新授词组。在教学这个词组时,教师出示了一张世界地图,教学a map of the world,同时还请学生指一指,Where's China\Japan\America\Korea? 并向学生介绍美国帮日本的目的以及韩国人抵制日货的做法。接着出示中国地图,并教学a map of China,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中国、日本、台湾和,并介绍为什么会成为日本人的抢夺目标。有趣的是,学生提出:我们中国的地图形状像雄鸡,而日本的地图像一条虫,日本要抢,那我们的雄鸡正好也吃掉虫!孩子们的想法是天真的,但如果真的发生"吃虫"事件,那必将给我们带来战争,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到时候不要说"吃虫",连世界都要毁灭了!如何让日本自顾不暇,自动退出?学生提出:像韩国人一样不买日货,支持国产!这的确是个好方法!同时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货品牌,如:松下、索尼、佳能、丰田、本田 等,希望同学们自己以后别买日货,告诉自己的长辈们也别买日货。最后,教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他们听后觉得日本人很残忍,再也不想与日本人为伍了!虽然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没有达成,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被激发了。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成为新时代最棒的接班人!

三、结论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对于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非常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 教学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全国中、高等职业院校掀起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作为学校思政教育主阵地的政治课该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成为每一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职业院校出现了重技能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职校生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大量压缩、减少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不少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么选择改教市场营销等比较热门的课程,要么干脆离开教学岗位。这种错误倾向忽视了思想政治课在职校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实践证明,职校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因此,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特殊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

第一,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提供明确、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这些内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职校生来说,不啻一场“及时雨”,保证了他们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第二,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对于不断提高职校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校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在职业院校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职校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职校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职校生必须在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

1.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真正遵循职校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假、大、空”的说教,降低单纯理论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明确党和国家对职校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及成长成才的途径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

以往职业院校的政治课堂教学都是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政治课堂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要力求贴近职校生的实际,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另一方面要走出课堂,走进寝室,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3.注重学以致用

第7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064-03

Research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Campus

YAN Si-jing

(School of Nursing, Xiangtan Med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tan 411104, China)

Abstract: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includ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ig data technology,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 and other technology,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y which is applied in campus life, student manag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research management,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intelligent campus fully operational, providing better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ers.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typical application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开展,在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平台、校园资源管理系统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和突破。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发展理念相继提出和实践应用。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和应用框架,从而促使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向智慧校园建设迈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智慧校园关键技术简介

智慧校园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数字化校园技术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平台等技术,其中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RFID、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技术的应用,应用物联网技术能智能感知物体,将各物体连通起来,实现物物相连;云计算技术是通过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等技术应用,将不同城市、不同校区、不同系统资源整合起来,通过网络连接访问资源;大数据技术是一种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专门用于处理结构复杂海量数据,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数据结构展现技术等;移动互联技术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互联网访问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移动网络数据、语音、媒体及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社交网络平台包括校园BBS、腾讯、人人网、开心网等,学生等用户群体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获取各种社交信息,展现自我以及进行营销推广等,也可以作为学习交流的场所。

2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平台等关键技术可以应用到智慧校园校园管理各个方面,主要应用见下图所示。

2.1 智慧校园生活

智慧校园智能卡、家校通、虚拟校园等能够为师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2.1.1 智能一卡通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服务商融合3G与物联网等技术,提供智能一卡通服务,将门禁、食堂就餐、银行支付、借书、职工考勤等功能集于一体。学生可以使用智能卡到食堂、校园超市刷卡消费、凭智能卡进入宿舍、到图书馆借书等,教师可以使用智能卡刷卡考勤,到食堂刷卡就餐、银行卡支付等。智能一卡通设施及数据库中心与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平台数据中心进行连接,可以通过访问校园数字化平台,调取一卡通数据,并将学生考勤、借书、宿舍就寝、食堂消费等数据信息呈现给用户及管理层。

2.1.2 家校通

在智慧校园数字化平台中使用信息系统、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构建家校通平台,使人、物、事之间联系更加紧密,通过网页平台、短信、微信等信息传输渠道,实现学生、家长及老师之间信息互通互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可以随时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在家校通平台上查询教师信息、教师对学生评价及批语、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等。

2.1.3 虚拟校园

在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平台中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数据建模等技术构建虚拟模拟校园,将校园环境面貌、风格特点等生动呈现用户面前,并提供服务导航。师生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终端进行连接访问,进入虚拟校园,根据服务导航,迅速了解掌握校园动态,享受快捷的信息服务。

2.2 智慧教学、智慧图书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能实现智能教学管理,为师生提供智慧学习环境,师生能够智能感知学习环境、识别用户特征、整合呈现各种学习资源、智慧课堂教学、自动记录用户各种学习记录等。

2.2.1 智慧课堂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数据建模、物联网等技术构造智慧学习课堂,利用智能卡或者GPS定位等感知设备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师生身份,经过身份认证进行智能连接,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资源服务,智慧课堂以模拟教室形式进行智能课堂考勤、智能课堂举手提问、智能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智能课堂考勤使任课教师对缺课的学生一览无余,极大方便了任课教师教学,同时也给学生以极大的自由学习空间。

2.2.2 智慧图书馆

智慧校园中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设备技术等打造智能图书馆,为师生用户提供智慧化图书管理服务。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高端应用,它充分利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技术,能够对用户身份进行智能识别,为用户提供座位预约、图书资料查阅等服务,具有知识共享、服务高效、使用便利等特性,智慧图书馆大大拓展了图书管理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2.3 智慧学生管理

智慧校园利用二维码、RFID射频、无线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以及GPS、GSM等移动通信技术,为学生制作智能学生证,并实现智能学生宿舍管理。

2.3.1 智能学生证

智慧校园智能学生证一般由GPS模块、RFID模块、GSM模块、主控制器、读卡器构成。学生拥有智能学生证可无障碍进入校园,门禁设备采用非接触式,可以远程读取学生证信息并自动识别,能自动判断学生进出校状态,系统能自动识别和采集信息,并自动将进出校门信息发送到系统指定的手机上,并且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可以调取系统采集的学生进出校园等活动情况信息。

2.3.2 智能宿舍管理

智能宿舍管理除了采用传统的信息系统技术外,还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学生身份智能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利用移动互联、GPS等技术实现系统智能访问连接及身份认证。智能宿舍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智能学生证、智能卡等采集到学生身份信息,并进行智能识别定位,从而实现学生归寝、缺寝等方面智能统计和管理。

2.4 智慧科研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等为教师提供功能强大的科研管理服务及创新协作平台。通过采集建立规范合理的单位、部门及个人知识数据库,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知识资源服务。通过创新协作平台,课题参与者可以查询、申请国家、省、市以及校级科研项目,可以提交科研结题等资料,同时还可以查询课题组成员信息,能给项目成员发送有关课题任务通知等,项目组成员可以查询自己参与的课题进度、取得的课题成果等,从而提高科研协作创新水平以及管理效率。

2.5 校园安全智能监控管理

智慧校园中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在信息采集方面采用智能卡、无线传感器、二维码、视频监控等设备和技术,能够全面、准确的感应、识别、收集校园所有人、物、事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网、有线网、移动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同时系统使用先进的数字模拟及建模技术,形成清晰的监控视频图像;系统还可以对收集到的信息、模拟图像及校园情景,进行初步判断,对异常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报警,从而降低校园安全风险。

2.6 智慧门户及社交网络平台

智慧校园拥有智慧化的门户网站和数字化校园平台,且门户网站、数字化校园平台与各资源信息系统相连通,消除信息孤岛,能够根据用户个性需求提炼有价值的信息,生动呈现给用户参考使用。另外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增加校园BBS社交网络平台,平台模块包括校园社团、院系交流、电脑科技、休闲娱乐、谈天说地、实习就业、勤工俭学等,师生可以进行注册登录访问和浏览平台各模块,并根据自身需求有关信息等,校园BBS为师生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学习交流场所。

3 可能遇到的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能提升学校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服务,能促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对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提升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智慧校园中使用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属于前沿技术,采用到的设备可能会比较贵,技术创新性很强,服务费用又高,使得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较大,部分高校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目前,智慧校园还处于应用尝试探索阶段,存在建设周期长、重全局性等问题;另外,智慧校园各种感知设备技术的全面应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如何安全保存、传输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4 结束语

在智慧校园中使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对校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管理服务进行全面提升改善,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促使学校改革创新发展。不过,目前智慧校园建设也存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重全局性、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白丽媛.智高等学校智慧校园架构与应用研[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4).

第8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的管理机制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构建出来的智慧校园已经延伸到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教师只有不断适应智慧校园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打下基础。

一、借助智慧校园的广博性,巧妙整合教学资源

(一)网络资源广度搜寻

当前,各种海量的信息资源和汲取信息的渠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充分利用智慧校园的技术,丰富学生内在的认知资源,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以《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为例,陶行知利用演讲向听众传递了“每天四问”的概念,展现了一代教育大家对儿童成长的密切关注。为此,学生必须要对陶行知有相应的了解,才能深入感知他对孩子成长的密切关注和谆谆教诲。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手段,引导学生围绕着关键词“陶行知”收集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接触大量的信息资源后,学习对资料进行甄别与梳理,探寻文本表达的深度,帮助学生对陶行知的身份、教学思想进行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演讲的主题提供认知性基础[1]。

(二)生活资源便捷再现

陶行知曾指出:“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为语文教学服务。但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怎样才能快速而便捷地呈现在课堂中呢?利用智慧校园这一平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将“写自己的老师”作为表达训练的主题,学生写这篇作文时需要结合以往与老师相处的情形。为此,教师可以关注任课教师与学生相处交流的情况,将一些值得写作的情境拍摄成照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再现鲜活的直观性资源,支撑起学生的认知体验,帮助学生将自己生活性的资源链接起来,使创作的发散性思维通过智慧校园的平台和手段不断走向深处。

二、借助智慧校园的多维性,高效使用教学媒体

(一)契合直观思维,构建立体化的呈现方式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性思维的认知阶段,往往直观、可感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潜能。但遗憾的是,很多版本的教材在选择内容,尤其是在呈现方法的选择上仍停留在抽象性文字符号上。智慧校园所运用的种种手段和策略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技术性支撑,为转化与构建立体化的呈现方式提供了基础。例如,《莫高窟》一课描写彩塑中的菩萨、力士、天王等形象时,就分别运用了慈眉善目、强壮勇猛、威风凛凛等四字词语。这是一段极具画面感的描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智慧校园中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出最具典型性的菩萨、力士和天王的图片,并完整地为学生播放一段莫高窟的视频,让学生从整体性视角感知莫高窟彩塑的惟妙惟肖,为学生深入理解四字词语、想象语言的画面提供思维上的支撑。

(二)强调优导善学,凸显翻转化的课堂质态

师生之间必须秉承民主、和谐、平等的角色关系,才能正确凸显文本中的内在联系,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在激发学生善学的基础上实施优化导学,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寻隐者不遇》一课中语言浅近,诗意也相对简单,五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并没太大难度,编者将这首诗编排在五年级课本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用意呢?实际上,这首诗歌所描写的松树、童子、此山、云雾等都显得缥缈脱俗,其实就是贾岛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精神的代表。这一层面的感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制作关于这方面的微课,在课前进行必要的知识渗透,让学生在翻转课堂的状态下,从另一个维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三、凸显智慧校园的先进性,高度实施教学评价

(一)借助智慧校园的快捷性,让课堂评价更及时

没有评价,就不能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智慧校园中的技术平台,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训练的核心内容上,并对学生参与训练的结果和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全覆盖的评价。一方面,通过技术评价激发学生持久性的课堂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为学生后续性的学习与调整明确方向。例如,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课文中有一段关于暴雨之后荷花美景的描写,应该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纯粹写景的角度,感受作者对颜色词语的运用及依照方位顺序架构全段的写作方式。之后,教师对课文中的情节与人物进行深入勾连,使学生在深入阅读与广泛联系的基础上认识到:这段环境描写不仅是情节发展的推手,也是王冕人生遭遇的转折点,同时还是王冕淡泊名利高贵人格的真实写照。对此,教师在授课之后为学生设置相关的训练巩固题目,并及时上传网络平台,以最快的方式了解到能够深入理解到第三层的学生只有67%。教师针对这一反馈结果,对这一层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究:如何从这段描写荷花的语句中窥探王冕的人格魅力?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引领他们探寻文本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对教学环节的再度回首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利用了智慧校园评价性技术手段,明晰了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了需要深入发掘的方向,借助及时性的评价,为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智慧校园的严谨性,让数据评价更科学

智慧校园的技术平台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的方式将教学管理的触角伸向学生的家庭和实际生活,如布置网络电子作业,通过客观题的方式,针对当天所学习内容重点设置具有思维质量的题目,这样,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每位学生完成的正确率、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完成的数量。这些机械的数字自动存入大数据系统中,为教师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数据分析提供了便捷通道。例如,每一道题完成的正确率,男女生错误的比例,每一道题目做错的学生在不同学习层次中所占的比例……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练习的具体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保存的数据进行选择与分析,从而形成第一手的反馈资料,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结语

第9篇

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65年建校,现一校两址,有教师128人,学生1710人。学校的办学思路是:运用数字技术孕育学生明天的智慧。育人目标是:为培养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有智慧的中国人奠定基础。学校以继承、发展、融合为宗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优化、融合为手段;全面打造学校的智慧数字空间,努力创造学生的数字思维品质。在对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互动反馈技术和iPad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智慧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之后,学校在诸多优势之中,首先彰显的就是数字化课堂和现代化教学。

多年来,学校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被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确定为“实施素质教育基地”,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认定为“北京教科研网台实验基地”;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先进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3年6月,由教育部主办的丰师附小“数字校园 智慧课堂”办学思想研讨会成功召开;2013年7月,学校主持召开了“北京市中小学学习方式变革”课例观摩研讨会;2013年9月,召开了亚太地区“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国际开放日”活动。近年来,学校的办学经验以及数字校园建设成果被多家媒体报道。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学校实现素质教育是以教学为中心,一切新媒体、新技术都为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丰师附小的研究特点是全员参与。田昆升校长把握研究方向,他将二十年来引领学校走信息化发展道路所取得的经验结合学校十二五课题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基于智能终端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学生数字化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高素质的教师培养绑定,来诠释研究中的数字化教育的三大战略,即技术战略、时间战略、人才培养战略。

这些都是丰师附小的研究亮点和数字校园建设特点,是在田昆升校长带领下总结的经验向实践转化的成果,也是为什么丰师附小会选择智能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建设学校智慧文化的原因。这是学校教学研究的需要,是教学设计实施的必然,是时展、工具进步的必然,是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有相关的设备稳定因素在内。

从开始项目研究方案的制定到设备采买、安装调试,再到对师生应用培训,学校在严格落实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在应用层面经历了四个阶段:培训、实践、检测、总结。周而复始、智慧地进行项目推进,效果突出。完备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以及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智慧课堂与文化的打造,成就了今天的丰师附小。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作为北京市首批数字校园实验校,丰师附小始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学校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记录、评价和管理,打造智慧课堂、智慧文化,建设数字校园。

2012年3月,丰师附小在三年级进行iPad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验,实验过程涉及三、四、五年级,24个教学班860名学生和9个学科的61位老师。iPad进入课堂后,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我们看到了课堂中所呈现的变化,包括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阅读积累方式、学生计算方式、学生作业方式、学生协作学习方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和教学反馈与评价方式等。会用信息化设备学习是今天丰师附小学生的特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丰师附小逐步形成了以iPad为智能学习终端的网状、交互、融合的教学模式。它以iPad系统软件为支撑,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建立学生的知识框架,以及与这个框架相匹配的树状思维方式。它把教师、教材、学生、工具以及围绕这些点所形成的资源全部融合在一起,使知识结构与人的思维结构重叠,使思维的方向与知识、科技的最前沿发展形成同向状态,把学生和教师推到了创造的边缘,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呈现出网状的、联想式的、放射性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建立提供可能。智能终端上面所承载的所有内容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从表面上看,是人机交互的一种表象,事实上达到了学生与学习对象的交互,那是教师在智能终端上面设计了教材。学生与方法的交互,那是教师设计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工具。学生与拓展知识的交互,那是教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的空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那是教师们为学生进行共同研究所设计的对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那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答疑解惑的空间。学生与作业的交互,是学生形成能力再现思维的空间。如果学生完成作品,那是他创造的空间。智能终端是教师为学生拓展思维、形成能力,学习知识所设计的园地。学生思维是学习所得,是形成思维过程和能力的建构过程。在这种模式中,是教师精心设计了学生思维与知识间的联系,联系的核心是交互,通过交互能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同智商的学生都能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基于智能终端的交互式学习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了学生思维建构的过程以及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效果的理解过程的诸多特点。

同时,我们在原有互动反馈技术应用平台基础上,根据现在课堂教学需求研发了iTeach和iExam两个教学用平台,用于课堂教学及时有效评价以及利用后台反馈数据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科学严谨地进行教学设计。丰师附小的数字校园建设还体现在对于智慧文化的创建上。我们的数字德育是数字课堂的延续,是以校园网为载体的数字德育与数字校园文化的建构。我校为学生构建的智慧文化环境和进行德育的媒介是通过30台多媒体投影和1套监控信号分配、投影控制模组的智控终端组成的。通过现代化设备对育人环境的打造,把育人思想变成可见的影像呈现在眼前,再将学生视觉看到的、感受到的转变为行为。由视像转化为思维,最终形成行为,让学生在思维的成长中形成智慧。

我校智慧文化的整体架构为:一个顶层理念、四个领域、三大主题、六个维度和十个时间段。在“智慧文化”的理念之下,我们将智慧文化划分为四大领域,即“世界经典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北京地域文化”“丰台家乡文化”。

智慧课堂、数字校园是丰师附小的发展特色。在未来的数字化管理中,我们将突出使用的简约性、检索的智能性、归档评价的科学性。

学校在几年来的数字校园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认定为苹果杰出项目学校。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后续研究中,在数字化现代学习管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发展评价等方面,我们还将不断完善和深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运用科技手段,以新媒体、新设备作为优化教学方法的载体,以对学生的整体规格的设计所达到的目标作为办学方向,逐步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智慧校园。

第一,进一步深化智慧课堂实践研究。我们将在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后台数据的生成、使用,更加科学、严谨地指导课堂教学,实现个性化教与学。第二,进一步深化协助互助学法研究。我们将充分挖掘信息化教育特色,发挥数字校园优势,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数字空间、学生与资源空间的探索,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学习方法。

第三,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校园体系。在数字校园体系中,我们要做到学校管理科学严谨、教师队伍优质超前、课堂教学智慧高效、校本课程特色创新、学生评价个性发展、校园环境网状融合,进一步提升数字校园智慧课堂与智慧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专家点评

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运用数字技术孕育学生明天的智慧”的办学思路指导下,以继承、发展、融合为宗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优化、融合为手段,全面打造学校的智慧数字空间,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字思维品质,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高度。

第10篇

近年来,我校不断改革创新,通过实施“创建智慧校园,争做智慧教师,打造智慧课堂,培育智慧学生”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创建智慧校园。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了教学环境从纸介质到屏读,从有屏到多屏再到多屏互动的目标;管理力度适度超前,在无线网络和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的基础上,加大培训应用力度,积极探索先进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开通教师云平台,实现“在线辅导、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强化章程建设,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朝着“绿色有机教育”目标迈进。学校还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创建智慧校园的有效载体,以“行走在阅读间”为主题,按照小学生年龄特点分为四个主题活动,即:美丽龙都行――阅读家乡,魅力河南行――桑梓情深,梦想中国行――爱我中华,奇丽世界行――放眼世界,引领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学校精心设计、布置了全面开放的校史展厅,让师生、家长和来宾能随时阅读实小校史,领悟实小精神与文化。

争做智慧教师。我校要求全体教师具备“人格智慧、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成长智慧”这五种智慧。“人格智慧”即引领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具备“死角变亮点、责怪变责任、差异变资源、告状变报喜”的教育智慧,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尊重与信任,潜心修炼优良师德。“课程智慧”即引领教师建立师生合作开发课程的备课体系,建立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操作体系,建立以问题导学为特征的多元课型体系,建立以师生合学为内涵的智慧导学体系。“教学智慧”即引领教师勇于接受“创客教育”的挑战,勇于成为创客,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让学校真正从知识传授中心转变成为实践应用和创造的中心。“管理智慧”即引领教师以热爱与尊重为根本,学会信任与沟通,懂得欣赏与宽容,享受科学管理、艺术管理、人文管理的高效与情趣。“成长智慧”即引领教师以“智慧、创新、开放、发展、融合、精准”为关键词,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打造智慧课堂。学校通过构建全新的学习环境,力求实现“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的目标,引领教师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个人潜能,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学科情感的养成。在强化教材研究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抓好教学设计、教学诊断、教学评价、教学补救等环节,达到高效教学目的,实现精准备课、精准练习、精准帮扶。在提升四十分钟“智慧课堂”效率的同时,学校还将继续通过挖掘家长教育资源,激活“班级活动小课堂”;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创新“学校活动中课堂”;拓展校外教育基地,丰富“社会实践大课堂”,让全新、开放、多维、立体的大课堂彰显教育的魅力。

培育智慧学生。要通过推行智慧教学方法,尝试智慧学习评价,搭建智慧活动特色平台,实现“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个人兴趣拓展学习,网众互动生成性学习”的目标。今后,学校将充分利用新建的3D创客教室、机器人教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在“互联网+”时代走出一条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之路,推动学生智慧学习、智慧成长。

第11篇

一、华为“云、管、端”,助力教育信息化

云:华为为教育客户提供存储、服务器、数据中心、桌面云等全系列IT产品。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性价比业界最佳,能够实现端到端软硬件垂直优化,兼容多家虚拟化引擎和硬件,从而满足解决教育资源集中建设、总校与分校之间IT资源共享需求;融合一体机(FusionCube)实现了计算存储真正融合,内置高性能内部交换网络,完美支撑高性能科研计算、云存储、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应用;云桌面(FusionAccess)是端到端优化整合的桌面云,具有端到端系统化的安全设计、丰富的接入认证方式,低带宽,高网络容忍度,音视频优化,GPU直通的卓越体验,是校园办公协同、计算机上机室、电子评卷、多媒体教学等的最佳选择。

分布式数据中心(DC2)不仅可以大大提高IT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实现数据中心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数据中心之间的容灾和备份。微型数据中心(MicroDC)将网络、计算、存储、安全、语音通信、远程管理集成在标准机柜中,实现3小时安装、1天上线敏捷部署,满足中小学、院系的IT信息化建设需求。

管:华为致力于面向教育客户提供全场景的网络承载及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光传输、骨干路由器、企业出口路由器、防火墙、流量整形、行为监管、多业务网关、园区及数据中心交换机、无线WLAN、XPON接入等产品。在CERNET骨干网、区域教育云网络、校园网精细化运营、无线校园、职教及普教校园网等多个场景均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及实际应用。

端:华为面向移动学习提供系列化MediaPad、面向校园安全的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面向协同办公提供的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及客户端软件平台。基于需求深度定制的平板电脑课取代课桌上的书本和学生肩上的书包,成为电子书包,助力智慧课堂的各类教学应用。高清摄像头的全高清全智能保障校园安全。而高清的视频会议终端使得远程教学成为可能,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化,使得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用优质老师的面对面辅导。

二、华为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助力教育信息化

顺应第四波教育信息化建设浪潮的发展趋势,以“网筑数字校园,云播智慧教育”为核心理念,华为凭借在教育行业多年的深耕、对校园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在整合“云、管、端”ICT产品基础之上,推出“智慧教育云”、“智慧校园”、“智慧云课堂”、“移动书包”四层次的智慧教育ICT解决方案。

智慧教育云解决方案:以华为服务器、存储、网络、云操作系统、数据中心为基础,集成业界领先的教育软件供应商,构建一个整体的、可部署的教育云数据中心、教育云网络解决方案,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让更高效的教育管理服务成为可能。

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以万兆校园骨干网络为核心,提供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覆盖、泛在无线宽带、校园精细化运营、校园网络泛在安全、IPv4/IPv6平滑演进、校园网络可视化管理中心、校园安全视频监控、校园网络及能耗节能管理、教育E卡通、校园办公协同、视频会议等解决方案,可满足校园学习、科研、办公、生活、管理、节能、服务方面的需求。

智慧云课堂解决方案:教室作为教学的重要场所,在第四波教育信息化大潮中,正在从多媒体化向智能化升级,颠倒课堂教学模式日益普及。华为为此设计了PI3教学活动模型及SMART教室信息化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推出以云计算为核心架构,以物联网使教室智能化,以专为智能教室设计的“四合一“教室云边界(CCE),资源下沉、提升教学体验的校园云边界(SCE),简化运维管理的智能管控中心(COC),预集成教学应用平台的云课堂中心(CCC)为核心设备的智慧云课堂解决方案,满足网络课堂、远程课堂、颠倒课堂、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等教学应用场景需求,助力教学模式变革。

移动书包解决方案:提供从学习终端(电子书包)、到网络安全接入策略、终端设备管理,到电子教本内容平台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以实现教学内容实时共享,教师有效监控课堂,即问即答的互动式教学;通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学能力。

三、开放协作,共筑未来智慧教育生态

第12篇

一、文化引领营造智趣校园

文化引领,以特色强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就要让充满智趣、健康优美的学校文化既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又能在无形中统摄师生的灵魂,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我校一直践行校园是墨香校园,是书香校园,是文化校园,更是创造乐园,在为学生打造一方净土,营造一片天空,提供一块乐园的基础上,努力让校园成为师生生命栖息的家园和放飞生命智慧的乐园。当你踏进中山市实验小学,浓烈的“智趣”气息便扑面而来:学校精心打造校园文化,通过一方石、一处景、一条廊、一块碑的精雕细琢,特色鲜明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已初具规模。当师生徜徉其间,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醇厚涵养、陶冶情操,还可以拓展视野、启迪智慧、萌动灵感、激发创意。“师生修身长廊”、“生态长廊”、“理想励志长廊”、“科技长廊”等显性文化的创建,昭示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完美结合的无穷魅力;现代化的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和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室都以实用化、个性化、特色化为原则,为学生量身打造,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今,浓郁的民族文化、蓬勃的现代气息,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时刻激励着师生静于寻根朔源,勇于挑战未来。

二、文化引领创造智趣课堂

文化引领,以特色强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就得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智趣教育,追求的是丰富的课堂情趣生活、灵动的课堂智慧生活。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它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关注学生智慧与情趣的同生共长,最终达到“轻负高效”的目的。

“智趣课堂”追求的是充满生命活力、人文关怀、问题探究、知识魅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智趣课堂”紧紧扣住智慧、智能、智略、生趣、情趣、理趣这六个核心目标与理念,采取凸显前置学习,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加强合作探究,切实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实践体验,真切感受学习情趣;注重深度思维,有效发展学习智能;弥漫文化气息,努力提升学习素养这五大操作策略,着眼于开发学生智力、生成学生智慧,情趣与理趣相互交融的课堂;是以智启智,以趣激趣的课堂;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课堂。智趣课堂是生成智慧的课堂。在智趣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要求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增强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引领学生认识、辨别、顿悟,不断规整、发现、创新,逐步成长为智慧型的少年。智趣课堂是充盈情趣的课堂。教师要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目标,激发学生阅读、认知、理解、探索的兴趣,进而碰撞情感和思维的火花,努力创造和谐、民主、主动的教学效果。智趣课堂是充满理趣的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情境创设、思辨研讨等活动,让学生强烈感受到充溢于教材中的审美之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发展。

第13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能教育;智慧校园;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10-04

一、引言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由信息化向智能化的整体跃升,智慧教育形态已初现端倪。泛在化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一体化的教育资源与技术服务等智慧教育特征日益凸显。智慧教育研究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热点,实施智慧教育战略已经成为破解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困境的必然选择。

二、智慧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1.什么是智慧

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在大部分文献中,智慧作为哲学名词而存在。笔者认为哲学层面的智慧内涵有助于我们对智慧进行溯源式的追踪和探讨,但从教育视角来看,智慧与知识紧密相关,若能从知识与智慧的比较分析中明确二者的不同,将具有更为直接的教学指导价值。一般认为:知识表现在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通常是被公认并经实践检验的是正确的,能指导决策和行动的结构化信息,包括事实、经验、技巧。知识虽然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但其具有静态属性,可以通过识记和传授得以传承。而智慧是富有洞察力的知识,表现为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并提前进行决策和行动。智慧是基于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其核心要件是思维。智慧无法通过识记习得,形成智慧的有效途径是经历和体验。

2.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

从相关文献来看,“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均源自英文“Smart Education”。由于关注的重点不同,国内学者在翻译、引用时略微产生了差异,在大部分文献中二者意思相同或相近,但也有一些文献将“智能教育”译为“Intelligent Education”。对于智能教育,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三类:一是认为智能教育主要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的智能化,该类观点重点关注技术手段,如蒋家付(2011)认为智能教育,就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的各种信息进行感知、识别、处理、分析,为教育参与者提供快速决策和反馈评价的教育方式。[2]二是认为SMART是由自主式(Self-directed)、兴趣(Motivated)、能力与水平(Adaptive)、丰富的资料(Resoure enriched),信息技术(Technology embedded)等词汇构成的合成词,认为智能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兼顾兴趣,通过娴熟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育(李洲浩,2012)。[3]该类观点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三是认为智能教育是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人们智能的教育。该观点直指教育目的,与智慧教育异曲同工。关于智慧教育目前也尚无统一的认识,国际学界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以祝智庭(2012)为代表的国内教育信息化权威学者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智慧教育概念。认为从教育信息化角度来看,智慧教育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4]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智慧教育的手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入、综合的应用,智慧教育的重点与前提在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智能化系统及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智慧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其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发展学习者的智慧。从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比较来看,前者更为强调技术手段的智能化,后者更为关注技术手段的适宜性,也即智慧地使用技术从而促进学习者形成并发展智慧。

3.智慧教育的特征

(1)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

智慧教育在技术层面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感知、识别、捕获、汇聚、分析,进而辅助智能化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在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采用面向服务的SOA软件架构体系,实现了各类应用、数据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扩充性、可维护性和易用性。在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环境进行感知和智能调节,对校园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跟踪与记录,对家校互通提供立体化的网络支持。智慧学习环境中部署了传感网,利用各类传感器能捕获并识别各类学习环境中当前的温度、湿度、照度等物理信息,并根据预设,将其调整为最适宜的状态,为师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通过传感网技术还可实现对重要设备的位置信息、工作状态进行捕获与跟踪,实现智能安防和校园智能化管理;通过部署在教室和其他学习环境中的智能录播系统,可在不打断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将师生的教学实况自动录制,并实时存储于一体化的资源平台,学生可借此进行巩固复习,老师可借此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观摩;智慧环境实现了传感网、有线网、无线网的无缝融合,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环境和应用环境,为构建家校互通的绿色学习社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2)智慧教育的资源特征

云计算的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资源建设、存储、共享与应用模式的变革。智慧教育视域下的资源建设体现出全新特征。从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与技术模式来看,首先,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正在从产品层次上升至服务层次,资源平台建设的中心任务正在从技术平台的搭建转向服务体系的构建;第二,平台功能正在从单纯的资源存储与管理转变为容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于一体的知识管理平台;第三,在运作机制上,Web2.0时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正在逐步体现,各种有效的社会化驱动和信息聚合机制正在逐步引入,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绩效逐步提升;第四,在技术模式上,正在从传统的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从资源的表现形式来看,已从传统的静态、封闭的文本、图像等素材资源转向动态、开放、共享的移动学习资源、微课资源、幕课资源(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基于社会化网站(SNN)学习资源建设及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等。

(3)智慧教育的教学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开展多种教与学的方式提供了可能,智慧教育视域下的教与学也体现出了崭新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实时、便利的教学资源获取及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获和存储。智慧的教学可根据实际需求,在不打断原有思路的情况下便捷地获取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实时拓展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动态、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此外,可将学生的笔记、课堂问答,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标注、修改等生成性信息实时存入资源平台,为学生巩固复习、交流经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资源支持; 第二、对课堂教学状态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辅助教学决策。智慧的教学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统计与分析,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同时,可基于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进行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第三,实现了自然、高效的课堂互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课堂互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实现了人与技术、设备、资源、环境的多维度互动,创设了高效、自然的体验环境;第四,自主学习真正成为主要学习方式。智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互动交流,协作分享的工具,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持,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混合学习、竞争性学习将会易于开展;第五,教学将突破明显的时空界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资源及工具的进一步丰富,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利用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进入资源系统点播教学视频,下载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可随时随地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获取帮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空间和课堂时间。

三、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从文献梳理来看,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智慧学习环境构建、智能化的教育装备与应用系统开发与应用、学习终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其中以智慧校园建设及其应用研究,电子书包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尤为突出。

1.智慧校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关于智慧校园(Smart Campus),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黄荣怀等(2012) 从环境构建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是指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智慧校园应具有以下特征: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5] 蒋家傅等(2011)经过长达两年的智慧校园项目实践,从智慧校园与传统校园环境相比较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应具备九大特征: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智慧的课堂;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6]也有研究者强调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如严大虎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嵌入到教室、图书馆、食堂、供水系统、实验室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7]周彤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8]可见,对智慧校园的解读,其内涵和特征各有不同又趋于一致。总体上认为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信息化应用深度整合、信息终端广泛感知的信息化校园。智慧校园系统兼有技术、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属性。

在实施方面,南京邮电大学联合江苏金智科技于2010年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南邮智慧校园依托数据平台、身份平台、门户平台、GIS平台,建立公共的信息标准,进行数据融合、服务融合、网络融合,实现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目前南邮智慧校园已经上线运行(http:///ccs/main/loginIndex.do)。为师生提供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感知等五大类服务;浙江大学与中国电信于2011年7月签署了“智慧校园”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5年里协助浙大建设“智慧校园”项目。该项目将基于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建设浙江大学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校园一卡通平台等智慧校园应用,并凭借感知、智能、挖掘、控制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建成安全监控、平安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自助图书网络管理系统等。此外西南大学、成都大学、同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正在筹划、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在基础教育领域,笔者所在的项目团队承担了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该项目是由佛山市政府于2010年启动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重点示范项目。该项目面向基础教育,创新性地采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整合多方优势力量,历经两年多的研发、实施,开发了智慧校园教育云资源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智能教学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移动学习系统、家校通系统、智慧文化系统等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研制了电子书包、电子课桌、智慧讲台等多个教育产品;建立了智慧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场室;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该项目已于2012年通过政府验收并上线运行(http://),是国内目前较为系统、完整,且已投入使用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2.电子书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台湾地区在2002年就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书包计划;2003年,香港10 所小学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经过一年试验,“电子书包” 计划效果良好, 开始向全港1000 多所中小学推广。在内地,早在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产的“绿色电子书包”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的认证,并在北京、上海等4 个城市试推广;2003 年,上海金山区金棠小学已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代替传统书本教材;2011年11月,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在上海先行先试的部市合作项目之一,虹口区推广电子书包项目;南京从2012年试点电子书包进课堂,目前全市有21所中小学成为试点学校;2012年,广州四所学校的千余名学生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佛山南海南光中英文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一年级新生的英语课程中推行电子书包;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四所示范学校也于2011年开始试用电子书包,目前已经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电子书包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应用遍地开花,除上述城市外,重庆、青岛、宁波、山西、陕西等地都开展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目前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和应用主要还是面向基础教育低年级阶段,定位于课堂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与移动学习相结合,面向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

电子书包虽然广受重视,但实际试用效果却差强人意。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传统应试教育中“逐分”导向与电子书包的“育人”理念产生冲突,使得电子书包的大面积推广遇到障碍;其次,电子书包的安全、价格等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推广;第三,现有电子书包产品,基本上是由IT企业主导研发,一线学校被边缘化,导致现有产品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第四,与之配套的优质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匮乏,使得基于电子的课内外学习难以全面开展;第五,电子书包涉及硬件终端、应用软件、服务平台、数字内容等诸多方面,使其处于多家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范围,此外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通力配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书包的大面积使用。

四、智慧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如缺乏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导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研究较少,多停留在个别终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导致各系统、各产品间的兼容困难,难以真正发挥系统优势,阻碍了智慧教育的发展和应用;缺乏有效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难以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利于有关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现有产品和技术多为企业在各自已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转型应用,缺乏创新和核心成果孵化平台与基地,新技术、新设计难以有效转化为教育服务;完整健康的产业链仍没有形成,难以实现智慧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筅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52.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23):109-24.

[3]朴钟鹤.教育的革命:韩国智能教育战略探析[J].教育科学,2012,28(4):87-91.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5]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6.

[6]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4.

第14篇

一、“艺・慧”教育的内涵意蕴

“艺・慧”的“艺”,是对“花草树木”般的学生的精心呵护,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湛技能,是富于激情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树人”实践,是独特而又美丽的智慧教育艺术;“艺・慧”的“慧”,指智慧教育文化背景下,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层面生发的机智与智慧,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德育、智慧学校、智慧校园、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教师、智慧学生、智慧图书馆等元素。

整而合之,“艺・慧”教育,即致力达到艺术境界的智慧教育,是一种富于知性之美与智慧之美的教育。学校创建“艺・慧”教育品牌,企望全面贯彻“艺・慧”教育理念,使每位教职员工将其内潜于心、外显于表、落实于行,运用独特、美丽、富于想象力、饱含创造性的“艺・慧”教育思想、理念、机制、策略、方式、方法等,创办一所溢满艺术气息与智慧因子的学校,使每个学生逐渐变得优雅、智慧与幸福。

二、“艺・慧”教育的运行机制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学校需结合区域文化与自身文化特色,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逐步推进领导机制、文化机制、研究机制、培训机制、考评机制、奖励机制改革,才能确保进入良性发展、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使学生在文化陶冶中逐渐优雅、智慧与幸福。

1.领导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领导机制,是学校创建“艺・慧”教育品牌的可靠保障。创新领导组织机制,确保责任主体到位;健全督查考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完善奖优罚劣机制,确保工作推进到位。这样,核心领导,统揽全局,议事决策,协调沟通;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科学分工,细化目标,各尽其能,效率提升;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分工合作,步调协同;制度完善,秩序井然,“艺・慧”教育,运作轻松。

2.文化机制

教育因文化而内涵丰富,文化因教育而提升价值。凡是进入教育的文化,都会被认定为优秀的、精粹的、适合的文化。在“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应自觉引入适合发展需要的文化机制。如,建立统一标识的形象设计机制,从理念标识、行为标识到视觉标识,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内涵与办学特色;建立教育素养提升机制,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能、新知识,生成特色文化素养。

3.研究机制

学校需建立“艺・慧”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机制,形成一套日趋成熟、行之有效的教科研体系,打造一支智慧办学、智慧教育、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研究的教科研队伍,通过申报省总课题、市大课题、镇小课题、校微课题,科学研究、开发、建设、实施系列特色课程,创造性地解决品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致力营建突显文化、艺术、生态、智慧、数字特色的校园,创办以“生”为本、以“学”为根的文化型、艺术型、智慧型学校,生成办学之美、教育之美、教学之美、管理之美、校园之美、教室之美、n堂之美、学生之美、学习之美等。

4.培训机制

实施“艺・慧”教育,需建立规范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参观、专家引领、学历进修等方式,引领组建一支理念先进、技能精湛、结构合理、合作精诚的教科研团队,脱颖而出一批智慧教育、教学、教研、管理人才,在实践中探索“艺・慧”教育思想与理念、策略与方法,研究与之相匹配的智慧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促进特色教育文化的逐步形成,继而创建智慧学校、构建智慧校园、塑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人才。

5.考评机制

践行“艺・慧”教育,学校需树立“凭实绩用干部,从实绩看教师,以实绩论奖惩”的考评理念,把“想工作”“能工作”“会工作”“多工作”“工作好”“工作强”“工作优”作为考核的标准,创建张弛有度、刚柔相济、显潜结合、长远兼顾的考评机制,构建一套体现“艺・慧”教育理念的综合考评体系,做到考评与干部调整、教师奖惩、年度考核一一挂钩,使其真正成为办学的“指挥棒”与“风向标”,引领广大教职员工不断地纯正师表形象、丰富专业素养、激发智慧潜能、焕发工作活力、提升教育品位。

6.奖励机制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学校需做到“褒有根”“贬有据”“制度在先”“奖惩分明”,增强考核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使广大教职员工,会工作的有舞台、想工作的有动力、工作强的有地位、工作好的有荣誉、工作差的有压力、不工作的有危机,从而都能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品牌创建中去,创造出自强不息、生气勃勃、百舸争流、开拓创新的美好局面,创建一所富于文化、艺术、生态、智慧、数字特色的学校,一个弥散着文化氛围、艺术气息与智慧因子的校园。

三、“艺・慧”教育的实施策略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需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校园文化体系、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升级教研科研体系、健全教师发展体系、更新学生培养体系,致力建设“艺・慧”校园,全方位地引领学生追求优雅、智慧、幸福。

1.完善“艺・慧”学校管理体系

完善“艺・慧”学校管理体系,需用科学化、人文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与人文情怀的“软”管理相结合,不断地凝聚全校师生,提升执行力,使学校的目标计划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业绩考核体系日趋科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的动力系统、实施系统、检查系统、修正系统逐渐高效运转,不断地优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模式、队伍建设、课程结构、育人环境,推动学校良性发展。

2.创建“艺・慧”校园文化体系

创建“艺・慧”校园文化体系,需构建理念系统,围绕核心理念,设计校徽,谱写校歌,拟定校训,制定校风、教风、学风等;构建主题系统,围绕办学主题,设计双语节日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德育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构建环境系统,整体规划校园环境,重新命名建筑物、大楼、道路,设计课室、功能室、办公室、阅览室等;构建形象系统,设计文化长廊、艺术长廊、文化名人雕像画像,做好电子屏幕、书籍、画册、卡片、网站、广播站宣传工作等。

3.重构“艺・慧”课程教学体系

学校需成立课程研发小组,从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构建与“艺・慧”品牌相适配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有效实施基础型课程的同时,全面开展拓展型、综合型、实践型课程。如,设置学科延伸类课程,通过研究、交流、合作、探索、发现、实践、创造,培养学科兴趣生、特长生;设置人文类课程,整合人文学科教师资源,通过中华经典诵读、世界名著导读、人文礼仪讲座、演讲辩论活动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设置艺体类课程,通过书画创作、音乐欣赏、阳光体育、形体训练等,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与美的鉴赏能力;设置综合类课程,整合“线”“纸”“泥”等资源,借助“社团”,设计系列“慧心”“慧眼”“慧齿”“慧指”活动等。

4.升级“艺・慧”教研科研体系

学校需升级教科研管理体系,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课题研究体系,不断优化研究机制、思路与队伍,积极引领、激励、指导教职员工管理研究、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研究、评价研究、教师培训等,增强教科研文化意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与学术研究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从宏观高度到微观层面,贯彻落实“艺・慧”办学理念,为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与保障,助推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文化。

5.健全“艺・慧”教师发展体系

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学校需通过理念引领、平台推动、制度保障、机制激励、文化提升等方式,使“艺・慧”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不断优化工作方式与方法,提升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反思感悟、学习借鉴、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打造“教师书屋”,优化学习环境,丰富阅读资源,汲取前沿内容。借助“三名”工程,分层培养提升,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教师成名。完善奖惩机制,增强激励功能,相关获奖发表,不遗余力庆功。这样,就会逐渐出现“人人科学规划发展,个个描绘美好蓝图”的教育改革局面。

6.更新“艺・慧”学生培养体系

学校应利用创建教育品牌的契机,从目标、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着手更新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体系,使每一个学生渐渐成为“艺・慧”型孩子。学校可重点进行教育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凭借德育课程、课堂、社团等教育渠道,依托悦读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系列活动,实现教育体系的连续性、互动性、交叉性、补充性、整合性,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行为,使其生命涌动、心灵自由、身心和谐、品性美丽、追求卓越、蓬勃向上、智慧l展、阳光起航。

四、“艺・慧”教育的课程设置

设置“艺・慧”教育课程,需关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体系的开放性、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坚守以“必修课程为主,选修课程为辅”,以“实践课程为体,综合课程为翼”的原则。基础性课程,凸显融合的思想,丰富课程内涵;拓展性课程,注重“综合”与“实践”,关注探索、发现与创新能力。以学科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社团兴趣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究性、发现性、综合性学习。

在“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在智慧地实施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可围绕学生的语言――言语、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音乐――节奏、交往――交流智、自知――自省、自然――观察等智能,积极构建拓展性课程体系,用特色校本课程串起儿童的七彩生活,激发兴趣与爱好,开发潜能与特长,在文化陶冶中逐渐优雅、智慧、幸福。

五、“艺・慧”教育的课堂特色

“艺・慧”课堂,彰显着教学之美与学习之美,教师用知识、智慧与机智科学地整合课堂,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开拓创新;“艺・慧”课堂,富于参与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整合性、生成性、人文性、审美性、艺术性、思辨性、智慧性;“艺・慧”课堂,学生训练思维、交流语言、发掘潜能、生发智慧。

音乐课,想唱就唱、想奏就奏、想跳就跳;美术课,手工作坊、绘画长廊、整合主题、艺术展墙;体育课,体音整合、体舞整合、体艺整合、体卫整合;电脑课,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学科整合、小组合作;科学课,教室即展览馆、活动馆、创客室、制作室;语文课,微电影进课堂;英语课,微戏剧展风采;品德课,微表演进社区;综合课,微主题显能力……

一节节“艺・慧”课,以艺启智、以慧健体、以艺养性、以慧树人。广大学生,以艺修身,以慧养心,在文化陶冶中渐渐变得优雅、智慧与幸福。

第15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实践智慧;生成路径;生成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2-0019-0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教育应该回归实践。唯有教师的实践智慧才能将理念转化为行动,转变当前教育方式,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推进课程改革的真正落实。

实践智慧相对于理论智慧而言,是解决实践问题所需要的智慧,体现在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的调适,对教育合理性的追求,对当下教育教学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以及对教育道德品行的彰显,一般表现为在实践经验中形成的才能和谋略,具有实践性、独特性、生成性、缄默性等特点。我们认为:实践智慧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从教师自我发展上看,实践智慧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是教师对美好教育生活执着追求的一种职业生存方式。从教育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知识传授的超越,教师是用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对世事的洞见,用激情、灵魂去影响学生。从教育教学方法上看,实践智慧表现为一种教育教学机智,教师面对一些突发的教学事件,恰当的把握教育时机,实施有效教育教学行为。

一、小学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路径

小学教师的发展应该有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重视路径、研究路径,无疑对教师智慧生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倡导学校的行动研究,探索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路径。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为教师实践智慧生成营造环境

校园文化对教师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成为全校教师共有的精神力量和共同遵守的规约,能够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

近几年,我们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挖掘学校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为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首先,我们做到让校园环境熏陶教师。我们重组了学校办学理念,精心构思设计了校园十景,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班级中队角,努力把文化的触角伸向每一个师生的心灵深处,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教育智慧。其次,我们做到让办学成果感召教师。我们开辟了学校荣誉室、文明单位成果创建室和学生成果展览室,作为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感召每一个马小人。再次,我们做到让学校精神鼓舞教师。我校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十二次蝉联江苏省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马小五种精神”,鼓舞全校师生,形成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享受成功与幸福,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进步与快乐。“智慧带来希望,和谐赢得发展”这句话深深地刻印在每一个马小人心中。

校园文化的打造、校园精神的塑造和全员研究意识的形成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内在成长动力,不仅把全校教师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更重要的是唤醒所有教师潜能,发挥创造力,开发智慧,最终提升理念,进而转化为行动。只有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教师实践智慧才能够得以真正释放。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专业人格,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核心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教师为人师表,更应该有道德,更应该具备完善的专业人格。师德是教师身为人师的一种重要专业素养,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核心。一个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工作,就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的专业人格,纳悦教师职业,用满腔热情、无私奉献、真诚热爱来从事教育事业,并潜心于教育研究和实践。否则,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也就无从谈起。

近几年来,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通过梳理师德师风失范行为,组织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组织学生及家长测评教师等系列活动,大力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把完善教师专业人格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的师德一旦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人格一旦得到领导及同行的推崇,必将激发其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促进其在工作中不断生成实践智慧。

3.加强教育理论自学,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教师实践智慧生成提供源泉

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师实践的行动指南。教师要实现由普通教师向教育智者的转变,必须坚持不懈学习教育理论,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取教育的精神营养和能量,才能促进实践智慧的生成。离开了理论的指导,实践智慧生成也就缺乏目标,会变得盲目。

我校地处农村集镇,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自己学习教育理论,鼓励教师自学、自研、自我反思和提高,让教师想学、愿学,积极营造学习氛围。为了得到专家和名师的指点,我们除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到校指导外,还鼓励教师向校外的教科研专家学者登门拜师,寻求理论指导。学校建立了青年教师研究组,开展“相约周三”校本研修,通过串门沙龙、即兴演讲、网上写作、博客论坛等活动,促进相互交流切磋,引领反思,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促进智慧生成。

浓郁的教师自主学习研究氛围催生了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浸入到教师的思想意识与实践行为中,继而内化为教师的思想和观念,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新生的文化力量——克服自身惰性,促使他们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热情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

4.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智慧课堂,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主战场

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反思,才能不断地生成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的积淀、升华,才有可能成就智慧型的教师。而课堂作为教师教学的主渠道,理应成为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主战场。

我们结合课题研究,重点组织教师深入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我们认为,智慧课堂应是致力于建构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用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启迪和唤醒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引领他们主动探究,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放飞思想,彰显个性,由培养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者。

通过四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探索了智慧课堂的基本流程:导学定向,点燃智慧;自主探究,生成智慧;合作对话,共享智慧;总结提升,发展智慧。我们要求教师用自己的机智幽默,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自己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课堂调控策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畅通,师生课堂智慧共生。另外,我们在开设传统研究课的基础上,还重点研究整合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录音常态课,自我解剖教学语言,将智慧课堂教学研究落到实处。

5.加强自我反思,催生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集中展现

智慧的本性是批判的,而反思是获得实践智慧的领悟形式。加强自我反思,才能养成对问题质疑的习惯,训练思维反应品质,提高教育现场的观察力和调整教育行为的有效性,准确判断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从而把握教育时机,催生教师教育教学机智,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

二、小学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模式

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虽然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旦稳定化、系统化和理论化,就成了我们所认为的生成模式。

1.问题解决模式:发现问题——反思自己——注重实践

教师在实践中找出自身发展的不足和教育行为存在的不合理性,研究自己、批判自己,然后自行设计发展规划,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最后达成自身成长的目标。问题解决模式需要教师个体的问题意识,关键在于引导教师自我反思,积极参与实践。

实践智慧生成的问题解决模式不仅适用于教师个体,还适用于教师群体的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打造。例如,前几年,由于我校骨干教师大批外流,新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我校面临师资队伍断层状态,我们就果断决定将30周岁以内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组,利用每周三晚上两个小时进行校本培训,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了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形成了“以新促老”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经验。

2.理论引领模式:学习理论——实践验证——获得成功

教师自学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或得到教育专家的理论指导,必会从中深受启发,然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尝试,验证理论的可行性,最终带来教学的变化,获得教育的成功,赢得管理的效益。这是一种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的完美结合,是实践智慧生成的典型模式。

3.同伴借鉴模式:学习借鉴——模仿实践——取得效果

成功的教师必然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学校可以有组织地引导其他教师分享同伴的实践经验,或是让其他教师自发学习借鉴,然后在自己的工作中进行模仿实践,最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4.经验梳理模式:尝试总结——概括提炼——形成经验

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教师把这些经验反复深入思考,认真梳理,甚至邀请专家把脉和寻求集体诊断,进行概括提炼,必定找到规律,形成思想,生成个性化的经验成果,写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经验论文。这是一种基于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的反复概括提炼,是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重要模式。

例如,提起我们学校的教育科研,是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办学特色。但我们总觉得这些经验和做法比较零散,操作层面居多,缺乏主心骨。后来,校长在一次又一次的办学经验介绍中,不断地思考总结和提炼,最终选准从文化层面来统整教育科研经验,形成了“立足农村,自主研修,集团作战”的教育科研文化特色,并由此征集了校训,更新了校风、教风和学风,提出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赢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反响非常好。科研文化的形成又为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提供了土壤。

Path and Mode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actical Intelligence Generation

CAO Ai-dong

(Matang Primary School, Rudong 22640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