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1]。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手术的范围和规模大小不等。大型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明显,对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后的护理要求较高[2]。小型手术对患者生理功能干扰较小,即使耐力较差患者,经一般性处理即能接受。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的骨科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39.7±5.3)岁,手术类型上颌骨手术22例,下颌骨手术24例,颈椎手术32例,颅骨手术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及指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动其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规劝和讲解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减少陪护人员的重要性。同时指导陪护人员正确接取粪、尿的方法,不可使粪、尿外溢污染手术切口。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及保暖,防止感冒、受凉、劳累等,以免诱发感染急性发作或新的感染。告诫患者不可擅自对伤口进行不妥当的处理,如挤压、按摩。
2.2护理观察 手术切口疼痛一般发生在术后3 d左右,因此,术后3 d应常规测体温3次/d,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切口持续疼痛或加重,伴有体温升高、脉搏频速、白细胞计数升高,则应警惕切口感染。怀疑切口感染时,可打开伤口外层敷料检查,可发现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压痛等典型症状。如果有脓肿形成,则表面局部张力增高,并伴有波动感。为进一步确诊时,常规取切口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根据其结果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可为选择有效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2.3预防护理 告诫患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根据患者个人喜好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嘱其多饮水,保证充分的休息、睡眠,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应遵医嘱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并进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体质。定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伤口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及时督促医师换药,敷料被渗湿时,及时更换。
2.4感染的护理 炎症早期阶段可拆除部分缝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并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局部用抗生素封闭及物理疗法。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室,进行各项操作时均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3 结果
98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SSI,发生率为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Ⅲ类切口手术、手术时间>3 h、腰髋部及以下手术患者SSI发生率较高,其中Ⅰ类切口1例(1.02%)、Ⅱ类切口3例(3.06%)、Ⅲ类切口5例(5.10%),平均住院 32 d,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骨科是治疗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畸型与疾病的学科。骨科手术治疗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同时,术前治疗方案必须周密考虑全身和局部不能存在任何隐性的感染病灶。一旦患者手术出现感染,就会造成终生残废[3]。切口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导致较长r间的暴露,污染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长时间的暴露使切口干燥及长时间牵拉、摸弄而损伤了组织;出血、麻醉时间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手术者因疲劳而疏于无菌手术原则,也会使感染机会增加[4]。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骨科感染的原则,一旦诊断伤口感染,除全身联合运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外,重点应放在局部伤口的处理上[5]。若局部肿胀明显,即早期间断拆线引流,送标本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便准确运用抗生素。深层感染内固定物的处理目前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内固定物不必移去,过早的移去坚强的内固定会使骨变形。若经治疗后伤口仍不愈者,待有纤维骨痂形成后,再去除内固定,换置外固定为妥。软组织损伤后感染长期不愈的处理,①消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切除窦道,②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使伤口愈合[6]。高标准严格无菌操作,准确彻底清创,正确、彻底止血,避免损伤过多的正常组织;正确、稳妥使用电刀;准确掌握穿针技术;加强术后的护理,保护好针眼;无张力、无空隙闭合伤口。这些都是预防骨科感染,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措施[7]。
配合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患者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患者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8]。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患者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本组资料显示,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老年患者要注意采取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从而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SS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媛慧.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222-223.
[2]陈庆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3:99-100.
[3]吾里旦古丽・铁了汗.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97-198.
[4]暴艳江.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219-220.
[5]张孝丽.胃肠外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02:103-104.
[6]单廷芝.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210-211.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干预
许多骨科手术常为修复或重建手术,比如关节置换,脊柱内固定、骨病矫形手术等等,因大量使用内固定材料和各种同种异体植人物,术后感染一直是医生和病人担心的问题[1],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旦感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后患无穷,不但会延长疗程、还加重患者病痛、增加治疗费用,甚至可导致肢体残疾或生命垂危,因此,预防感染是首要的任务,护理工作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感染的发生和预防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为了有效控制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需要掌握其相关因素,针对性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我院针对2005年4月-2010年3月骨科无菌手术患者2000例,选取经结合其临床症状、切口愈合程度诊断为切口感染的3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5年4月-2010年3月我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2000例,研究对象为经结合其临床症状、切口愈合程度诊断为切口感染的32例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为35.6±11.4岁。
1.2方法
针对32例存在切口感染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病案进行了调查,回顾性汇总和分析如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针对其相关因素提出了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0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有32例,感染率为1.6%。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见表1。
32例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有明显相关性(P
3讨论
切口感染是常见的骨科手术并发症之一,在医院感染中发生率较高。切口感染除了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之外,还提高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带给患者的身体上的痛苦及治疗费用的沉重负担。
3.1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32例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有明显相关性(P
3.1.1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长,手术室中细菌直接落入机会增多,导致手术及各种医疗器械、甚至手术切口的细菌数量增多;长时间手术,伤口暴露时间长,组织挫伤、牵拉、干燥、出血及局部血肿等,减弱全身和局部抵抗力;手术时间长导致操作医师由于劳累过度易疏于无菌操作使患者切口感染率增加。
3.1.2手术部位
除了手术时间以外,手术部位也与切口感染有关系。例如,肢体上的手术,尤其是下肢,因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切口愈合也慢,感染机会相对较大;而躯干,颜面,头部的血液循环丰富,切口愈合相对较快,切口感染机会相对较少;关节部位由于活动量大,愈合较慢,切口感染机会较大。
3.1.3手术地点
手术室空气质量与其切口感染率有一定相关性[3]。本组研究发现,层流手术室及无参观人员手术室的感染率较低,这是由于层流手术室可以显著降低室内的细菌浓度,降低感染机会:且控制手术室参观人员数量,可以明显降低人员流动导致的空气污染。
3.1.4手术类型
急诊手术患者因时间仓促,患者病情危重,术前准备多不充分,无法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对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原发病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使切口感染的机率增加。
3.1.5是否接台手术
有报道称,接台间隙更换消毒布及各种手术准备品且送接患者,使尘粉、纤维、微粒随着物品或人员发生流动引起手术室内环境的污染,进而导致切口污染的几率增加。可见,接台次数是导致切口污染的几率增多的相关因素。
3.2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3.2.1做好术前病情评估
术前病情评估在减少切口感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术前对患者全身及手术局部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对及时有效控制引发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具体手术区域,进行相关皮肤护理,且严防皮肤损伤,以免发生术后感染。
3.2.2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4],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手术器械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不能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是有效的低湿灭菌的物品(橡胶类、塑料类)最佳消毒方法。对能耐高温、耐湿、耐热的器械、敷料等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一次性手术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专人管理一次性手术用品的计划、领取,每日清洁货架、贮物箱、检查手术用品的外包装有无破损、霉变、有效日期及数量,按日期先后顺序发放使用,并及时反馈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对复杂费时手术,尽量使用层流手术间,减少接台次数。必须接台则尽量控制人员流动[5],并且在接台手术间隙通风,对室内空气细菌浓度进行稀释,以减少手术室的污染。
3.2.3做好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维护
强化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管理[6],保持室内洁净[7],手术护士需要在术前把术中所需所有物品备好,动作需轻柔,在入室时吹去衣外大多数细菌,使之室内可望达到在手术过程中接近无菌的程度,尽量杜绝参观,即使参观者也要保证与手术医生保持30 cm以上的距离。控制在室内来回走动的次数,严谨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止切口感染的可能。
3.2.4努力减短手术时间
手术室护士需要在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术中注意事项,得到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减少恐惧,取得患者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医生和护士要配合默契,以顺利完成手术任务;手术物品准备要充分,要对手术相关仪器进行全面了解,可独立解决术中出现的小故障;专人管理手术设备,定期检查并维修,以免术中发生故障。
总之,骨科无菌手术的术后切口感染一直是医生和病人担心的问题,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感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在感染的预防工作中,可针对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其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达到疾病防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义生,王孔献,谢金则,等.骨科术后感染[J].中华骨科杂志,1991,(1):58-60.程少霞,蒋敏,刘标英,等.
[2] 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7):1852―1853.
[3] 宫庆月,矫玲.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5(1):11-13.
[4] 龚喜雪,卢梅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 2011,8(3): 91-92.
[5] 曹艳冰,戴红霞,常后婵,等.洁净手术室第1台手术与接台手术空气质量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7):1943―1945.
[6] 胡国庆. 空气洁净技术及其在医院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4):329-333.
【关键词】创伤骨科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护理观察;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105-01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综合征(Ogilvie)是结肠继发性扩张的综合征。患者一旦被确诊,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临床在治疗该病时,需要严密观察治疗的各个环节(禁食、留置胃管、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更好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本次研究60例创伤骨科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治疗时的护理观察及措施,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60例创伤骨科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7.3±11.6)岁,60例患者中有20例股骨骨折、29例腰椎骨折11例骨盆骨折、10例合并慢支肺气肿、10例高血压、5例冠心病、15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糖尿病以及8例应激性溃疡。
1.2护理观察与护理措施:根据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治疗期间的护理观察与护理措施进行详细的总结。
1.2.1护理观察:观察患者入院开始到病情恢复时的变化
1.2.1.1患者腹部观察:创伤骨科患者入院后12-48h后出现持续性、进行性腹胀、腹痛、少量排气排便、恶心、呕吐症状。患者表现出烦躁不安。紧张、不止。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腹部膨隆、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减弱、腹软、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
1.2.1.2低压灌肠与肛管排气观察:观察患者肛管排气时和灌肠后排气情况,排便的次数、量、性状和颜色,以及患者腹部体征的变化。
1.2.1.3胃肠加压观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和颜色。患者置管初期,常有大量的气体析出,随后逐渐减少,引流液多为草绿色、黄褐色、无色液体。
1.2.1.4饮食观察:患者进行禁食和肠外营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营养状况,患者每天的出入量等。
1.2.2护理措施:针对患者治疗时的护理观察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2.1腹部护理: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腹部体征,没2小时进行听诊肠鸣音1次。协助患者进行检查,及时响医生进行汇报,排除腹腔内脏器器质性病变,协助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腹部护理(热敷、按摩)腹部用热水袋或湿热毛巾热敷,温度50-70℃,注意防止烫伤;按摩时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在腹部,依肠走行方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3-4次/d,20-30min/次。
1.2.2.2低压灌肠与肛管排气护理: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低压灌肠和肛管排气。灌肠液温度38-40℃,用量100-200ml,插管r动作轻柔,插入深达15-30cm,悬挂高度低于30cm,20-30min灌注完毕。拔管后护士床旁守护,鼓励并指导患者尽量长时间保留灌肠液,达10-30min后再排便。肛管排气每次30min左右。
1.2.2.3胃肠加压护理:置管前,首先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解释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置管时的配合要点、胃管留置的大致时间、拔管指征和胃肠减压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置管后,首先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再用细松紧带扎紧后系于头侧,妥善固定,保持胃管的通畅和减压装置有效的负压,标记并记录胃管置入的长度。
1.3效果评价:评价患者治疗期间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以100分为标准,优秀:>90分,护理水平好,患者很满意;良好:>70,护理水平较好,患者基本满意;良:>60,护理水平一般,患者评价一般;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60例患者术中无1例发生并发症;住院平均时间为(20.5±10.5)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患者对护理水平的评分为,总优良率为98.3%(59例),总优良率=(优+良好+良)/总人数×100%,具体数据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对Ogilvie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支配结肠运动的交感神经活动过多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结肠运动功能障碍有关;也可能因平卧状态时间过长致液体积聚于回盲部肠襻,引起气体的积聚,肠内气体无法通过液体经排出,引起气液闭锁而发生[3]。临床并发该病者,一般经保守治疗可痊愈,不需手术治疗。如在早期得到正确诊断,及时正确地处理,一般于3-6d后症状可缓解,发病7d以上其病死率比4d以内高出5倍[4]。本次研究60例创伤骨科患者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治疗时的护理观察及措施,在创伤早期出现进行性腹胀时即得到高度重视,及时诊断,有效地处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及时严密的护理观察与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病,更容易让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张永艳.妇科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17-4918.
[2]田爱弟.妇产科术后并发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9):1242-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