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儿科学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学要有系统的观察与实验,幼儿的科学活动也同样如此。教师应注重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和记录,引导幼儿随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还可以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或就某些问题展开交流讨论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感知科学的严谨性,也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比如科学活动《纸是大力士》,重点让幼儿探索让纸张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和通过操作实验初步感受了解纸的承载力。教师首先请幼儿操作,一张夹在木块之间的纸能承受多重的东西,幼儿操作并记录。接着,激发幼儿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起一只橘子的重量?请幼儿先写设想再实验。幼儿开始了各种探索、操作、体验和发现,激发出了思维的火花。通过记录,幼儿还发现有的方法甚至能承受一本书的重量,于是又引发了对各种方法的探索和讨论。“记录”让科学活动不再单一、枯燥,更多地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发现问题并且做出总结,从而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认识,突破活动的重点,也拓宽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更深的科学思考。
二、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体验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这一观点清晰地阐述了科学活动中探索的重要性。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上,也强调了科学启蒙教育应生活化的教育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生活在这斑斓的世界里,随处都有让他们好奇的事物和现象。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抓住身边丰富的科学契机。比如,到了冬天,孩子总会有这样的问题:“冬天为什么我们的嘴里会冒白气呢?”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以生成让幼儿做《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的科学活动。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其观察的兴趣,又可以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学习科学知识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探究的欲望会更浓。同时,教师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一次科学活动,应放眼于日常生活,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引导幼儿自主地从生活中发现,从探索中思考。
三、结语
1.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采用自己讲课为主的模式进行幼儿英语的教学,教学形式单一,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幼儿处于英语课堂的被动位置,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英语教学的形式,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形式,我们可以建立互动课堂,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建立互动课堂:互动课堂有两种——师生互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自己再进行解答或者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英语教学中,倡导采用“合作、探究、活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英语对话等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综合图画、视频、音频,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且比较形象直观,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综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精心制作英语课件。
2.合理设置课程,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在部分幼儿园在设置英语课程时不合理,英语课程安排较多,占用了幼儿学习其他课程和正常游戏的时间,而且在选择教材时存在随意性,教学内容趋近小学英语,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导致幼儿英语学习负担过程,幼儿会产生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英语课程,使英语教学与其他课程、幼儿游戏的时间相平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在选择英语教材时,一定要选择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课程标准和幼儿身心发展的教材。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时,不要一味的扩充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队伍
虽然幼儿英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大部分的幼儿英语教师很少有科班出身的,幼儿园的领导大多认为幼儿英语内容简单,没有必要聘请专业的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师队伍的培训不够及时、考核不够严谨,这导致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难以提升幼儿英语教育的有效性。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队伍。首先,在进行英语教师招聘时,要考察应聘者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切实招聘到高素质的英语幼师;其次,要做好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派英语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再次,完善幼儿英语教师的考核制度,建立学生、家长、教师自身和学校四方的评价机制,综合幼儿的英语成绩和教师平时的课堂表现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除此之外,还要采用激励机制,对于教学成绩突出的英语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教师们英语教学的热情。
4.组织英语活动,创设英语教学氛围
提升幼儿英语教育有效性,我们可以组织一系列的英语活动,比如可以开展英语儿歌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提升幼儿英语教育有效性,还需要在创设一定的英语氛围,比如在课堂上,英语教师要尽量说英语,也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同时,也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英语读书角,购置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英语读物,供学生进行阅读;或者,可以在教室内贴一些英语诗句、谚语、名人名言等等,让学生处在英语的氛围当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英语能力。
二、结束语
自信,表现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状态。具有了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才会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朝着目标努力。帮幼儿树立自信心,就要培养他们的进取心,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人的行为在得到鼓励和赞赏之后,重现的可能性会增加数倍。例如,教师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此种说法与“你问的是什么问题,这么怪”的口吻比较起来,肯定是前一种说法会使幼儿更情愿地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不是去挑刺儿,而是指出其做得对、做得好的方面,对幼儿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正处于由他向自评的过渡阶段,教师的鼓励和赞赏会使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有信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进而培养幼儿的坚强意志,只有这样才可能最终获得成功。例如,班上有一个极其顽皮,捣蛋的孩子,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爸爸违法住进了监狱,妈妈为了维持这个家庭,撇家舍业出去劳务,照顾孩子的重担就顺其自然地落在了孩子的爷爷、奶奶身上,可是二位老人年岁已大,照顾的精力就力不从心了,孩子就顽皮、任性,做一些大家极其反感的事情出来。如往女同学身上吐脏水,拿脏手抹教室的墙壁,惊吓女生等,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这就更滋长这位孩子嚣张的气焰,为所欲为,想干啥就干啥。可以说是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面对这样的孩子,就应该在他们的思想观念方面进行捕捉,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自信,使其具有坚强的意志,改掉恶习,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认识到往女同学身上吐脏水,拿脏手抹教室的墙壁,惊吓女生等习惯是不对的,这样做的后果怎样。因为幼儿的本性不坏,是家庭铸就了他的恶习,增强了自信,看到了希望。
二、在实际行为方面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
幼儿无论能力强弱,都渴望通过展示自己获得他人的承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造机会,使他们的各种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得到发展。例如,科学实验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教师首先用故事、谜语、设问等各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积极性,对实验活动进行必要的讲解。演示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他们感兴趣、需要巩固的部分,让幼儿尽可能毫无拘束地自由探索。在幼儿亲自动手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进行比赛、运用游戏等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大胆地实验。通过“给磁铁找朋友”“沉与浮”等实验活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的高,由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和探索的乐趣,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在情感体验方面让幼儿有成功的感受
幼儿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要使他们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必须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形式、方法,在照顾到全体的基础上,考虑每个幼儿“最近发展区”,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的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不是来自教师和与他人的比较,是发自内心的。例如,在“空气在哪里”的活动中,先引导幼儿玩气球、救生圈等充气玩具,发现空气的存在。然后让他们用塑料袋抓空气,幼儿兴致勃勃地跑来跑去,都抓到了满满一塑料袋空气,高兴地说:“老师,到处都是空气。”我问他们:“我们人体里有空气吗?粉笔里有空气吗?木头呢……”幼儿带着疑问去做实验,用塑管向水中吹,把粉笔、木头等物品放到水中,发现有气泡溢出或没有气泡溢出。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验证自己的认识,使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为幼儿创造科教环境
我们对幼儿进行的科学教育,并不只停留在有计划、有组织、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中,而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造一个学知识、爱科学、动手动脑的环境,鼓励幼儿自发地去探索。我园活动室的墙壁,都是用幼儿自己搜集的贝壳、海星、海螺等组合成的,有美妙的海洋世界,有蚕的生长过程,有南极的企鹅,有北极的熊……在自然角将幼儿亲自捕捉的蝴蝶、蚂蚱等制成标本,并有计划地投放一些实验器材,供幼儿操作,使幼儿有兴趣去观察、思考、实践,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感受其中的乐趣并得到成功的体验。
五、结语
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与科学接触。陶行知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可见,一切教育活动都源于生活,科学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时,我们要使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科学,他们会更容易理解。案例:在冬天下大雪时,孩子们都好奇的望着窗外,他们由于年龄太小,对于雪的认识太少,或许以前见过,但是印象也不太深刻了。我对孩子们说:“你们想去雪地里玩玩吗?”所有的孩子都点头说:“好!”看着他们一个个兴奋的神情,我领着他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他们玩得不亦乐乎。为了在玩中给他们增长科学知识,我就地取材,用一个大杯子装了满满一杯的雪。然后,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杯雪,能放多久不化啊?”许多孩子都直挠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笑着说:“没关系的,我们把这杯雪带回教室,我们一起来观察,好吗?”过了大约2节课的时间,杯子里的雪融化了。孩子们看着杯子都开心的笑了。此时,我又问孩子们:“我们刚刚好像是满满一杯雪啊,你们看,现在里面还有什么?”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跑到杯子旁,他说:“老师,雪没有了,只剩一点点水了。”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孩子们很快理解了什么是“融化”。他们在玩中、在观察中学会了科学知识,他们显得特别的开心。因此,我们要注意把科学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
二、挖掘丰富的材料资源
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如果想让孩子们真正的动起来,我们还得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资源,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可用的素材,才能增加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当然,丰富、充足的材料也是保证孩子们科学探索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挖掘丰富的材料资源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案例:在研究“摩擦起电”现象时,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布、丝绸、纸屑、皮毛、筷子等等,让孩子们自主选择材料,去探索摩擦起电,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科学知识,他们的兴致会特别的高。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关键的时刻给予提醒,让孩子们的探索更加顺畅。
三、维持孩子的科学兴趣
小孩子天玩,好动,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提出问题,当教师解答时,他们会特别专注的去听。但是如果解答的方式枯燥乏味,他们就会很快失去兴趣,注意力也会随之而转移。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维持住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一直孜孜不倦的去探索呢?笔者认为,应运用多种方式去解答,去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得以维持。案例:在带领孩子们做小实验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用故事导入:王奶奶家的猫总是偷懒,不愿意去捉老鼠,害得王奶奶失去了好多珍贵的食品。王奶奶很想不依靠懒猫把老鼠找出来,我们该如何帮助王奶奶呢?此时,我拿出了一张碱水画的老鼠,我示意一个孩子拿着我事先给他的喷壶,让他对着白纸喷。奇迹出现了,孩子们看到纸上出现了老鼠,他们开心的跳了起来。在孩子们大概了解了酚酞特性以后,我又设计了“变色龙”的趣味实验,孩子们在有趣的实验中探索科学知识,他们乐此不疲。
四、培养孩子的探索意识
探索意识的培养是科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培养孩子们的探索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学会科学的探索方法,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理解科学的开始。同时,也是孩子获取经验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要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了解身边的植物、动物,以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如:让孩子们观察小蝌蚪,看它们是如何从蝌蚪慢慢长成小青蛙的;让孩子们走到田野里,认识油菜、韭菜、葱、蒜。仔细的观察,看看它们都有什么不同,可以让他们画出相应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长久的记住这些植物的特征。
2、让孩子会推理、假设
推理、假设是形成科学结论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指导孩子们学会运用推理去猜测事物的变化;要指导孩子用假设去猜想最有可能的结论。这样,可以锤炼他们的探索意识,让他们对于科学有更深的认识。如:把酱油、醋、水放在三个杯子里,都是白色的液体,让孩子们不要尝,自己先想一想,推测三个杯子里分别是什么?有什么根据?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判断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推理,他们渐渐地就会明白推理的窍门。这些对于他们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活动设计要科学
幼儿园的英语活动设计应做到游戏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要求少,重复多、内容少。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学习语言的扩展阶段。有的专家指出:3—6岁的儿童,相当容易学会世界民族语言的发音。可以说,幼儿在学习外来语言上有比较好的先天条件,孩子们很容易接受新的单词。但是幼儿由于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学习英语也存在一些困难因素:如注意力时间短,喜欢重复,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等。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注意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英语活动。例如:在第一次的英语活动中,我将apple和A作为教学内容,让孩子们的触觉(摸)、嗅觉(闻)、味觉(尝)等多感官参与学习,并让每个孩子上来做“送apple宝宝回家”的游戏,使每个孩子都能练习和重复apple这个单词和发音,我也能为他们个别纠正发音。最后结合短小易学的儿歌(apple黄、apple红、apple圆、apple啧、啧、啧、甜)。一方面让幼儿熟悉apple的发音,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进一步感知apple的特点。活动下来,孩子们兴趣很高,而且很轻松得就把apple这个词学会、记牢了。
二、要妙用童谣
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让孩子听歌谣、说韵文,在说说唱唱中学英文,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思维水平。实践证明,极富特色的韵诗、歌谣及儿歌,旋律好听、简单易学,既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有能适宜儿童的喜好。所以,用有节奏的音乐方式来教学,能增加语言的多样化和新鲜感,给孩子创造活泼欢快的语言学习环境。
其次,歌曲童谣大都可以配合手指及肢体动作,不但能增加趣味性,而且也符合孩子爱动及爱玩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运用肢体动作可以帮助孩记忆和理解,对语言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孩子在学习bird(小鸟)时,边学小鸟飞边念儿歌“bird、bird飞飞”,学习elephant(大象)时,边学大象走边念儿歌“elephant,elephant走走”。
第三、学习歌谣韵文不需要具备该语言的基础。小朋友们由歌谣的引导进入英文世界,只要常练习,能琅琅上口,就会有自信及成就感,对学英文更加起劲。特别是幼儿园新班的孩子,他们第一次接触英语时,新鲜感和想学英语的欲望较强,能很快得学会唱一些英语儿歌。
第四、歌谣韵文的教学是在欢快的环境下进行的,因而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浓,效果也特别好。我们还可以让幼儿在进餐、看图书、玩玩具时听歌谣,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会更好。
既然歌谣对幼儿英语教学起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歌谣给儿童呢?我认为,可选择一些内容比较简单、且是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如小动物、硕果、家庭成员、食物、身体部位等等。另外,可搭配动作以及节奏轻快、有趣易学的都可以选用。如以下动作歌谣:
SometimesIamtall(站起来,并将身体向上伸展)
SometimesIamsmall(蹲下来,收缩肢体)
SometimesIamverytall(站起来踮起脚尖,更用力将肢体向上伸展)
SometimesIamverytall(蹲下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并尽可能的将肢体缩得很小)
Nowtall,nowsmall(站起来,蹲下)
NowIamatinyball(蹲下双手抱膝,将身体卷成球状)
三、科学耐心纠正发音
3—6岁的幼儿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不能恰当的支配发音器官,所以他们往往发音不准。幼儿发音的困难主要在不善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幼儿发元音错误较少,错误往往在辅音,这是因为辅音要依靠唇、舌、齿等运动的细微分化。幼儿由于唇舌的运动不够有力,下腭不够灵活,因而发辅音时往往不够清楚,说出来的常常是两个语音之间的音。这为幼儿学习语言,特别是英语造成很大的阻碍。但是,随着幼儿发音器官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上述毛病是可以改变的。在英语活动中,我就经常碰到幼儿发生以上的发音错误。例如:早上点名,幼儿应该用“I’mhere”来回答我,可是灵灵却发出“I’mkere”的音来,我对她的发音予以纠正,但是经过三、四遍之后她还是发kere的音。我停下手里的点名工作,把她叫到我的面前,口对口的纠正起来,一遍又一遍,渐渐地我胸中的无名火烧起来,我也感觉到她开始有紧张了,声音因害怕而颤抖,舌头也不听使唤了,嘴里的音越发越含糊。我停止了纠正,强压住内心的急噪,耐心地说:“喝,喝水的喝,说说看。真好,再说一次。”“hhh,h-ere—here。”第一次,她还是说错了,我在纠正了一次,终于我惊喜的听到她的口中发出轻轻的声音“here”,我高兴极了,对她大加赞扬,下面的小朋友们也情不自禁的拍起手来。之后,我开始自省:幼儿一时发错音是很正常的,关键看教师如何纠正,还要想想在教的时候是否忽略了什么。于是我想到,here这个音在听觉上是很容易与kere混淆的,所以在教之前,应该让幼儿搞清h和k的区别,这样就能避免孩子发错音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孩子是否能正确的发音,教师都应该教会孩子正确发音,因为这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影响。
四、挖掘幼儿记忆的潜能
幼儿虽然年龄小,语言发展不完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但是经过实践,幼儿记忆力并不差,关键是怎样去挖掘。孩子对自己理解的、容易发音的单词记忆特别好。例如:apple、boy、jelly、cat、dog等。孩子对歌曲、儿歌的记忆力特别好。例如:“Hello”、“Roundandround”、“IcansaymyA、B、C”等,平时只要一播放这些歌曲或儿歌,孩子们就会兴高采烈的参与,而且乐此不疲,有的孩子甚至在自由活动中也会唱起来,一个孩子唱错了,其他孩子还会纠正他。这都表明,孩子的记忆力并不差,关键是教师教授内容、设计活动是否是他们感兴趣的,是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只要是具备这些特点,孩子们就一定会将所学内容牢牢记在心里。
另外我还发现,幼儿对英语的反馈大多集中在第二次,或者说是复习课上。我把他称之为“奇妙的第二次”现象,在设计活动时我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不强求幼儿的第一次反馈,注重第二次的温习。
五、注意动静交替
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并不是指幼儿英语教学一定要准备很多游戏,而是指老师要成为多面手,如会扮鬼脸、会学动物讲话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兴奋的欢呼、大叫,玩的开心。因为喧闹的活动容易虏获孩童的心。但是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动,幼儿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无法潜心到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上面,甚至与如果过于兴奋,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反之,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静,又违背了幼儿的天性,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掌握情况,注意动静的结合。
六、创设多层次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仅仅靠孩子每天20分钟的学习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学习只能让孩子掌握零星的单词,达不到英语教学的目的。由于幼儿园是整班教学,除了每天固定的15—20分钟游戏化的课堂语言训练外,孩子的一日常规通常都由教师安排,因此,教师应着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教学深入到一日常规的个环节。
首先,要坚持不懈运用日常英语,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要对孩子说“Goodmorning、Howareyou?、What’syourname?”等日常用语,这样,孩子在模仿后会愿意说,也可以使不太会说的孩子得到锻炼和提高。孩子说得熟练后,还会主动对老师家长说,这就能使英语基础教学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对孩子说“Standup、Raiseyourhands、Putdownyourhands”等。在午睡时对孩子说“Silenceplease!、Don’ttalk、Closeyoureyes”等。总之,老师通过动作等肢体语言的提示,努力让幼儿猜懂老师的意思,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仅会理解句子的意思,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仅会理解句子的意思,还会模仿老师的发音并读出句子。超级秘书网
其次,创建活动区域。在活动区域中投放生动有趣的图片,动物纸偶等,能吸引孩子。孩子只要有空,就会主动地指读单词,或是拿起纸偶,两两结伴玩语言游戏,愉快地游乐于英语语言的气氛中。另外,区域活动有利于教师对儿童的个别指导,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对于性格内向、不愿表达的孩子,可以在小小的区域中鼓励孩子大胆地讲述,老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使孩子也得到进步。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传统的思想往往只注重于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幼儿的“学”。幼儿园的教育是由“教”与“学”双边因素同时交互作用构成的教育活动,这一活动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教育目的的是否达到。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人,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者,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人,自然也应该是一个深谙教育艺术并善于创造性加以应用的教育者。过去,人们习惯以二元论的观点(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看待他们,分别单独去谈论他们,而不是将其看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共同体。那么,在教育活动中怎样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我就以下几种方法举例谈谈。
一、教师应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对幼儿因势利导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为每个幼儿提供了能量显示自己能力和水平的最佳办法。在教育活动中,我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教师讲解、演示、示范来灌输知识的状况,通过游戏化方式,让幼儿充分动脑、动手和动口,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认识小工具”活动中,开始我把它设计成到“汽车王国探索秘密”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感性材料,让幼儿在各自操作中,了解这些工具的性质、形状、差异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幼儿在操作中不仅可以观察的更细致,而且可以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认识和理解教师所提供的认识对象。因此说,教师的“教”是寓教于幼儿愉快的游戏之中,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各项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展现才华、实现自我机会的“学”。
二、教师应利用幼儿的个性特征,诱导其“创作”思维的发展
鲁迅曾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说明幼儿本身就有自己的世界和特点,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去探索,去发现,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最后到达教学的目的。
例如:中班语言活动《家》,教师事先不念诗歌的内容,而是给每个幼儿一张背景图(画有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清清的河水,密密的树林,红红的花儿……)和各种图片,让幼儿自己动手将图片粘贴到何时的地方,教师巡回指导并启发幼儿:天空是谁的家?树林是谁的家?河水是谁的家?草地是谁的家?让幼儿自发地去思考,去寻找结论,教师及时发现并赞赏幼儿的操作,活动数分钟后,教师请幼儿说出图片内容,就编成了一组完整的诗歌,而且全班每个孩子的诗歌都不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把结果教给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学”,从而发挥幼儿的能动作用,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师应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幼儿的观察记忆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以现代教育手段为载体的信息时代,多媒体的运用是幼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所具有的直观形象、新颖的特点,是孩子们最受欢迎的手段。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促进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
1置身现场,激发兴趣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幼儿都是第一次接触,都感到好奇,但不可能将它们全都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进行观察和玩耍。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将陌生的事物展现出来,让幼儿置身现场,就会对事物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且认真研究。例如,在教学幼儿科学活动《有营养的萝卜》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现萝卜的生活环境:农田,展现在幼儿面前,从而让幼儿感知到萝卜原来是生长在地里的东西,而不是结在树上的果子。幼儿置身于广阔的萝卜田地里,开始了研究萝卜之旅,对萝卜进行观察,发现萝卜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再通过摸、闻、尝,进一步研究发现萝卜味道也不同。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萝卜的几种吃法,并且介绍萝卜的营养价值。在活动中幼儿明白了萝卜生活环境,知道了萝卜的许多不同,了解到了萝卜的营养价值。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出高昂的热情,思维被激活了,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究自然的乐趣。
2再现过程,发现规律
科学活动中,研究的事物或者现象往往不是一会儿就能全部展现的。特别是一些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暂的科学活动教学中展现出来,幼儿怎么才能发现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呢?应用多媒体,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教学幼儿科学活动《蝴蝶的一生》时,让幼儿了解蝴蝶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变化。可是幼儿并没有看到过蝴蝶一生的变化,他们只能观察到蝴蝶在花丛里飞舞的情形,根本不知道它的幼虫是什么样的,更不知道蛹是怎么变来的。如何让幼儿认识蝴蝶一生的变化呢?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或者视频展示蝴蝶的一生变化,这样幼儿就会明白原来蝴蝶的一生变化这么大,觉得科学好神奇、好神秘,从而产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更多的科学规律。
3显微放大,突出细节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有部分内容比较小,很难用肉眼看清其结构,如果能够借助视频展台进行放大,就可以将细微结构放大几倍或者几十倍,幼儿在观察时就十分清楚,有利于幼儿获得知识,展开想象,激发观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科学活动《美丽的蚕豆花》时,由于观察对象太小,结构细微,幼儿难以用肉眼观察清楚其结构,故教学中可以将蚕豆的花一一解剖到视频展台上。这样幼儿不仅感知了蚕豆花的外部形态特征,而且看清了内部结构,更深入地发现其中的秘密,有利于幼儿进一步的探究,开发了幼儿的思维。再如,教学《有趣的指纹》时,为了让幼儿认识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从而培养幼儿探究自身的兴趣,就必须让其清楚地认识指纹。由于指纹非常小,不易看清楚,如果只借助放大镜,幼儿也许还是有点困难,指纹的纹路看得还是不够清楚,但如果将幼儿的手指放于视频展台上,再进行放大,那就十分清楚,而且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大家都很愿意把自己的手指放于视频展台上,让大家观察、研究。最终不仅发现自己的指纹与别人不同,而且也发现自己每个手指的指纹也不同,从而有利于理解为什么可以用指纹来抓住罪犯。
4动画游戏,乐在其中
1.开放性
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开放性原则要求幼儿园教育理念的开放性。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时,不能拘泥于传统、陈旧的教学经验,应当充分结合实际,开阔思路,为幼儿学习成长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的空间。同时,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还应当合理设计开放性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由想象,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趣味性
由于受思维能力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幼儿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均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教师在设置课程学习时,应当尽量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事物的热情。同时,教师和家长还应当加强和幼儿的沟通,充分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学习情绪和性格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科学活动,以提高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化的有效性。
二、科学教育活动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1.儿歌儿歌具有节奏明快、活泼生动等鲜明特征
将其应用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化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儿歌和科学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幼儿共同参与编曲的形式,让全班学生一起学习、传唱并编排舞曲,使幼儿形成对科学的认知。例如:字母歌“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XYZNowyouseeIcansaymyABC”,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生动、活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体验到学习幼儿歌曲的趣味性,又可以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
2.游戏做游戏是幼儿园中最普遍的一种科学教学活动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科学知识融合到趣味游戏中,并鼓励所有幼儿积极参与,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又能帮助儿童较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例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向幼儿解释鸡妈妈会尽力保护鸡宝宝是一种天性,然后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使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达到边玩边学的效果。
3.搭积木搭积木是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对不同物种、图案的搭建,促进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搭建不同类型的建筑,并向幼儿简单介绍它们的受力情况、搭建原理等,能使幼儿了解到不同类型建筑的不同功效,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4.猜谜语猜谜语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实现的另一条有效途径
在科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科学知识巧妙地编成谜语或引用具有科学含义的谜面,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幼儿对知识探索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例如:一只小鸡真灵巧,五彩羽毛身上飘,会翻跟斗(筋斗)会跳高,落勒(在)地上勿会跑(猜一玩具名)。谜底是(毽子)。这样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
三、结语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幼儿科学教育的对象是特殊的,他们都是具有一定的思维水平、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兴趣和爱好的活生生的“小大人”,同时,他们还是能够去主动经历世界、从自己的周遭生活和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尝试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小小科学家”。与此同时,由于思维发展水平有限以及生活经验的不足,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对现象的解释也常常是主观的、歪曲的。尤其是幼儿的世界被认为是泛灵的世界,是诗和梦的童话世界,这与要求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格格不入。幼儿的科学也是一种科学,甚至是一种比起成人的科学更加形象、生动、具有艺术性的科学。这些都增加了幼儿科学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幼儿科学教师除了科学素养的具备,要投入更高的热情和精力,做大量艰苦而细致地观察和研究,巧妙地设计,充分赋予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才能更好地哺育我国科学教育的萌芽。
2.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相较于成人的科学学习过程,幼儿不仅具有很强的主观臆断性,他们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更加是自我教育的主导者,他们以个体为中心,主动而非被动地筛选符合自身需求的科学概念,整合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幼儿的概念体系中,尤其是那些具有个体差异性、不连贯性和稳定性的科学前概念更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与此同时,幼儿的科学学习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因此,在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中,以幼儿的自我教育性为主体,以幼儿感官认知的做科学为主题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有效地习得科学概念,让幼儿在看、听、摸、问中探索科学领域。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在幼儿科学教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扩展幼儿的想象力,还要将科学学习与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联系在一起,让幼儿明白大自然和人类的息息相关,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关爱社会、关心人类的科学情感和态度。增加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还能从心理上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幼儿更容易接受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教育的萌芽,而不仅仅是做实验和摆事实。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巧的活动安排、灵活的实验互动时时刻刻都贯穿着教育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和幼儿的积极参与,一起探究。
二、加强幼儿科学教育艺术性的方法
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与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统一的关系。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只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和补充,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存在的基础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本身,脱离了幼儿科学教育就谈不上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了,两者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坚持综合课程的开发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者就发现幼儿园分科教学有诸多弊病,例如,教学内容的规划多有重复、脱节和矛盾的地方,而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幼儿在心智发展和对外在世界的把握上都处于混沌的、整体的、未分化的状态,就开始力主“综合性”的幼儿课程,即幼儿园综合课程的开发。因此,对于儿童而言,我们很难在他们那混沌的经验基础上纯粹地展开科学或者是艺术的活动。因此,面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画画、写字等形式引发幼儿对于大自然或社会的好奇心,探究行为的展开和推理归纳能力的锻炼,这与科学课上一直倡导的“做中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综合课程的开发,例如,有的教师就将工艺美术设计的理念引入了幼儿园手工制作的过程,一方面要求儿童考虑到物质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要求儿童要体现一定的审美价值,这就为儿童科学教育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艺术化的平台,有利于幼儿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共同发展。
2.鼓励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
陶行知先生就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是最为有效的科学教育手段。”幼儿园是充满童趣的地方,正所谓寓教于乐,要想使得幼儿更好地去接受所学习的科学内容,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就是增强幼儿科学教育艺术性最好的方法。幼儿教师不仅是科学教育概念的传授者,更加是科学游戏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改造者,让幼儿在游戏中手脑并用、身心结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科学的乐趣,学到科学知识,得到满足和快乐。使那些枯燥的、唯理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植于幼儿的内心。他认为,只要幼儿的科学游戏玩的成功,玩的独具心裁,这些幼儿将来便有了发明创造的希望。科学游戏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智力游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启蒙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比其他游戏更具有逻辑性。将科学教育寓于科学游戏活动中,能极大地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获得浅显的科学知识。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游戏的设计水平。这不仅需要幼儿教师更新观念,充实知识,大胆探索,大胆创新,而且要善于充分发掘和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材料。
3.强化概念转变而非概念植入
摘要:“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针对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回归幼儿学习的本真,强调“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建构了“微项目”活动课程,提炼了“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学前教育
人常会在成长和成功中选择后者,这是人追求结果的常有思维。其实,“不在乎旅游的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才是我们真正应有的价值取向。2011年,吴江实验小学幼儿园在梳理、细化、总结、传承“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申报的课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课题如期结题,并被评为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精品课题培育对象。
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
追寻:“三去三重”过程与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哲学范畴,又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重权威”——教育过程一言堂,教师角色固化,不给幼儿自主、质疑、突破常规的机会;“重功利”——教学过程只关注概念、知识的教授,忽视、剥夺幼儿的实际体验和需要,儿童立场缺失;“重结果”——教育教学关注预设知识的学习效果,忽视幼儿探究的过程和个体经验建构的实际状况等。针对这些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的指导下,基于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原创性地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去结果”并不是否定结果、不要结果,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强调“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面对种子,就必须遵循种子的成长规律”[1],“三去三重”把儿童视为“种子”,致力于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使幼儿天性充分张扬,个性自然释放,灵性快乐生长,从而真正回归幼儿学前教育学习的本真。它注重幼儿好奇(敢于创新)、好问(勇于质疑)、好动(乐于探究)、好学(善于思考)等核心素养和学习品质的养成,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等精神实质高度一致,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更具科学性、适切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体系,确立了“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明晰“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一种通俗易懂的,教师所熟悉、能领悟、可操作的实践性操作流程,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真正从“说教”走向“润泽”,从“功利”走向“快乐”,从“刚性”走向“弹性”,塑造人格于无形,全面提升科学启蒙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去结果”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理念追求;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方法。“去结果”说明有无限可能性,其最终的价值就是顺应幼儿的天性,回归学习的本真。
二、“去结果”的实践探索:顺应天性,回归本真
(一)建构“微项目”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特色创生
当前幼儿科学课程散落在各种教材之中,科学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关联性,不成体系,具有零碎性、碎片化的特点,忽视了幼儿科学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连续性。基于课程建设碎片化的问题,我们以“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为基点,基于“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建构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微项目”活动课程(以下简称“微项目”),实现了园本课程的发展和园本特色的创生。“微项目”指的是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开展的微型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它基于幼儿立场,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以项目的形式将科学活动系统化、深入化、生活化,强调将科学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集体探究、区域探究、亲子探究等多元探究方式在生活、游戏中深度学习。“微项目”涉及动物类、植物类、沙石类、生活用品类四大探究类型,每个项目包含问题搜索、主题导引、主题网络、活动导航、主题探究、主题环境、主题评价、主题感悟板块。其主题微小,体现问题性;目标清晰,体现层次性;内容丰富,体现真实性;方式多样,体现过程性;环境灵动,体现互动性;评价多元,体现开放性;感悟真切,体现思辨性。“微项目”活动课程追随幼儿探究天性自然生发、生长,润泽了幼儿灵性,实现了幼儿探究的生动、互动和灵动。研发的“蚕宝宝来了”“种向日葵”“快乐石之旅”“车轮轱辘辘”四大经典微项目活动案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供同类别幼儿园借鉴学习。
(二)提炼“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创新教学行为方式
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缺乏可实施、可操作的方法和范式,教师往往停留于观念、理念的层面,普遍存在“一提理念头头是道,实践操作却又回到原点”的问题。针对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充分吸收了现代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经典教育理论,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精神为指导,重点研究“幼儿学习方式”和“教师指导策略”,体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教育观。针对过去科学教育中“重教轻学”的弊端,我们创生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学”与“教”全面聚焦“做中学、玩中学、悟中学”三大策略,关注幼儿核心素养的养成,彻底改变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游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差异,重权威轻事实”等倾向,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焕发灵性。其操作范式为“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注重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在探究中建构、在体验中感悟、在生活中发现。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引领幼儿尝试以多种方式自主探究,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探究。四大环节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多元组合,在实践中形成多种变式。其常规操作流程如下“三策略四环节”实践操作范式创新了教学行为方式,是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拓宽教育评价渠道“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评价结合“三有四好”幼儿培养目标,基于幼儿“有爱、有礼、有信、好奇、好问、好动、好学”核心素养的考量,遵循“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2]的原则,主张正视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倡导多元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实现评价的形式、主体、功能的多元性、个性化,促进幼儿持续发展。课程评价工具《幼儿成长档案》《观察记录册》的运用,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三、“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成果
(一)专家指导全程化,研究不断深化
我们牢牢把握开题论证、课题调研等契机,与专家充分对话,充分吸取经验,直面问题,对课题方案、研究思路、研究成果等进行反复梳理和修正,进一步明晰研究方向,凝练“去结果”的内涵、特征,梳理操作路径,进一步提升研究品质。在开题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课题选题独到,立意新,定位高,课题设计完整,框架清晰,研究内容从宏观到实践,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深度。课题研究成果“‘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由苏州市推选申报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评选并获二等奖。申报过程中,相关专家亲临现场,给予手把手的指导,厘清了一直困扰我们的“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的教育理念,从“二重二去二淡化”到“三去三重”,使课题核心理念更清晰、更透彻。
(二)研究成果多元化,多主体获得发展
⒈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灵性。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启迪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的研究思路,强调尊重幼儿的探究天性,尊重幼儿的个性,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让幼儿在亲历探究全过程中,实现生动、互动和灵动发展,真正成为“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本真”儿童。
2.实现了教师科学教育的生动。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并不断地得到优化,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教师们牢固树立“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观念,基于儿童立场,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尝试、去探究,真正成为“呵护童心,守护童真,激发童趣”的“求真”教师。
⒊形成了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形成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家长既是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幼儿园周边环境(公园、印刷厂、同里古镇等)也都成为幼儿探究的好去处,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注入不竭动力。
⒋推进了幼儿园科技特色建设。伴随着课题的研究,幼儿园从日常管理、教科研活动、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互动等,到幼儿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流露着浓郁的科学探究的气息,科技特色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未来科学家》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成员单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
(三)成果推广多平台,赢得广泛赞誉借助
“一室一基地二中心”,即肖菊红名师工作室、“幼师国培”项目实践基地、幼教课程研究与发展中心、探究式启蒙教育研究中心,形成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核心团队,定期开展主题式沙龙、跟踪观察、课程审议、公开教学、交流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示、推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同行的高度认可。幼儿园先后承办瑞吉欧教育与中国早期教育实践国际研讨会、全国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暨区域游戏的设计策略高级研修班、教育部“国培计划”研修等活动30多次;先后接待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4个国外访学团来访,接待来自、山西等全国各地的5000余名幼儿教师来园参观学习。肖菊红园长担任省教育评估专家、省“名师送培”专家、省校(园)长网络课程授课专家、苏州大学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专家、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导师,肖菊红、周惠英应邀在省教育厅选派赴英国培训学习结业成果展示、校长国培计划、长三角幼教名师精品活动观摩研讨会、省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科学教育研讨会、省引智培训等活动中公开教学10余次,开设讲座50余次,培训人数达20000余人。幼儿园编著的《在探究中成长——幼儿园科学项目活动精选》《幼儿成长档案》以及参与编写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故事20例》公开出版,10多篇科学启蒙教育论文、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早期教育》等期刊。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教育的“种子法则”[J].人民教育,2015(11).
关键词:学前教育;科学素养;培养
作者简介:郁雯(1963-),女,浙江鄞县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准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编号11YB032;主持人:郁文)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91-02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特征
(一)科学素养的涵义
对于“科学素养”的定义,不同国家的学术界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如美国“2061计划”核心著作之一《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将“科学素养”第一位:应理解科学的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能够按个人和社会目的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
我国学术界对“科学素养“的认识是以正规教育为基础,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包括人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日常学习和媒体等各种渠道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积累形成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科学素养“包含几大要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等[1]。
(二)科学素养的教育理论
科学素养的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和思维方法,发展科学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2]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的公众科学素养外,面对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众的科学素养。
1.具有丰富的幼儿科学教育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阶段首先应积极主动去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吸取现代科技的前沿成果,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中,要更多掌握相关的知识背景。其次,要掌握好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幼儿教育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在科学教育中做到会操作、能考察、善制造。
3.具有幼儿科学设计与指导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需要,能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反映随时调整活动的目标。在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的选择中,要以幼儿的兴趣或能引发幼儿积极进行探索的活动材料为前题,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幼儿认知兴趣与需要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投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去。
4.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根本保证。它包括研究资料的收集、研究方法的探索、测量工具的运用及课题的选择、论文的撰写等。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
我们对江西省南昌市近几届在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大专生和五年一贯制高职生的科学素养的现状进行了一次随机结构型调查问卷,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科学技术术语了解、对科学观点的了解、科学方法和过程的理解、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以及学前专业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情况。分别用于调查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对科技的兴趣态度、科学信息来源、对高新科技领域的了解、对科技利弊的认识、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了解等方面的信息。
在对科学技术术语了解程度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选用了分子、Internet、DNA、纳米,四个科学技术术语了解学生对它们的理解程度,绝大部分学生对DNA、纳米不了解。在对科学知识和观点的了解调查中,我们沿用了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16个测试题,三种学历的平均得分为66.3%,其中本科学历的学生为81.7%高于大专学历的学生,而大专学生则高于五年一贯制高职生,呈现出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科学知识和观点的理解程度越高的趋势。在对科学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的调查中,我们设置了3道题,一是对“科学研究”一词的理解,其余两道题是对实验方法和概率的理解,三种学历对其理解程度普遍较低,均低于对基本科学知识的了解,平均为24.3%。在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根据我国迷信形式复杂的具体国情,将中国城乡普遍流行的迷信现想象进行了归纳,将具有典型意义的五种迷信现象设计为测试题进行测试,五年制大专生为35.7%,三年制大专为28.4%,说明认识科学与社会关系与受教育的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对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统计我们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掌握程度做了一定的要求而得出的,三种学历平均得分为5.86%,低于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大专学历科学素养得分10.7%。
通过对不同学历的学前教育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调查,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科学素养整体水平很不乐观,制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对科学素养的学习不重视,在高中阶段受升学利益的驱动,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天文、宇宙等方面的常识“无暇顾及”。到了大学阶段就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一些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科技知识,尤其是前沿知识,涉及不多,甚至毫不关心,文科学生在这方面更是薄弱,对科学探究、思考、创新及实践能力较弱。从学生对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反映出学生对科学本质和科学精神的认识上有缺陷。
同时,调查也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科技活动兴趣不大,主动参与的科技活动较少,如经常参观省市科技馆活动的人数平均只有18.5%,81.5%的没参加过;在阅读科普读物方面23.1%的人经常阅读,76.9%的人不阅读。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相关课程的兴趣
对幼儿来说,科学的启蒙主要是科学兴趣的培育,要激起幼儿的科学兴趣首先必须唤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兴趣。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基本性和基础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认知结构,抓住知识生长点,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教育的内容,为学生获得能真正的科学知识、经验提供前提和可能,学生只有认识到所学习的内容是自己当前或未来所必须了解的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才能真正体验和领悟到科学的价值,充满对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和形式上要多样化,如在教学上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勤思善问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巧妙设疑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质疑,善于研究和探讨。并且教师要适时、适度地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验证自我的想法,最终得出结论,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养成良好的探究科学习惯。把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做更多的探索。
(二)加强科教类课程的设置
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技能技巧课课程的学习,而对科学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重视不够,只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且只开设一个学期,除此之外也没有通过其他渠道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学生对自身科学素养的养成也不重视。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今后开展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建立系统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来提升其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认为:第一,学前专业必须开设一定数量的如《现代科技概论》、《科学史》、《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及《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等必修课。第二,开设一定数量的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领域科学基础知识的课程如《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等。第三,鼓励学生参与其它系里面向全校开设的有利于科学素养培养的选修课程,如《电工基础》、《地球知识概论》、《生物制药》等。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定位为学前教育专业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教育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操作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三)营造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环境
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浓厚的科学氛围和教育环境,在校园文化中,要不断强化科学导向,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科学。使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情绪,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产生的兴趣,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学前教育系可以结合自身的特色,建设多元立体的科技教育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宣传资源,如宣传橱窗、校园网。介绍科学名人名家、科学新知识、科技新发现和新成果。二是整合科技教育资源,建设学生科技作品展览室,将学生制作的各类科技作品展出并存放,开放理、化、生等实验室,并指派老师进行辅导,使实验室成为学生的科技操做室以达到自然地渗透科技教育的目的。三是经常性的组织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如举办科技讲座、学生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制作竞赛科技文化展览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文化氛围的熏陶,促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不断提高。四是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积极参加社会科普宣传活动,宣传科学知识,以志愿者的身份深入到科技馆、科普报告团做讲解员,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科技相关的知识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园;环保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一、引言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的教育目标,并且要求“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从不同年龄阶段涉及了环保教育目标,如5-6岁幼儿在科学学习中应达到的教育目标有:“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相应的教育建议是:“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2]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不可避免要担负起幼儿环保教育这一重要任务。幼儿阶段是价值观、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让幼儿从小了解相关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将来成为保护环境的合格公民。
二、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园环保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
幼儿环保教育是幼儿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更关注幼儿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实施要么是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要么是渗透在学科领域,如科学领域或健康领域中以综合主题的形式进行,没有专门的环保教育课程计划、环保教育教材和环保教育设施,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开展有限。一些幼儿园虽然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教师进行环保教育,但是环保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对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也没有组织过教师参加环保教育的课程培训。
(二)幼儿园环保教育缺乏师资培训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的实践中,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知识经验探索前进,缺乏理论指导,且好多教师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教龄较短,经验较少,环保教育的实施并不顺利,在选择环保教育的目标、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多困惑。据笔者了解,大多数幼儿园没有开展过幼儿教师环保教育的相关培训,幼儿教师曾经在校学习期间也没有修过与环保教育相关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三)幼儿园环保教育缺乏教学研究
1.环保教育目标缺少系统性,侧重认知能力方面,忽视情感态度方面
幼儿园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大领域都有系统的教育目标,在这些领域的目标中会渗透着环保教育的目标,但很少会有幼儿园把环保教育作为独立的部分并为其制定系统的目标。其次,当前许多幼儿园环保教育目标极少关注幼儿生活经验,比较侧重环保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2.环保教育内容的选择缺乏适宜性,存在一定偏差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内容的选择多而杂,随意性大,缺乏适宜性,比如内容选择多以教师自身关注的问题为主,忽略幼儿的兴趣和实际经验,更多地关注于讲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过多地强调环境污染对人健康的危害,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环境污染的具体画面更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带给幼儿恐惧的负面情绪。这种偏差给幼儿传递了很多负面信息,不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
3.环保教育形式单一
幼儿园很少有专门的环保教育活动,更多的是渗透性的日常随机教育和环保主题活动,形式以日常生活渗透和教学活动为主,教师的环保教育方法以说教为主,不利于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4.环保教育评价的主体单一,没有一个确切的评价标准
幼儿园环保教育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幼儿、家长参与较少,这导致评价主体单一,且教师的评价主要是自己的反思,没有一个标准。教师虽然做出了反思,但是因为没有评价标准,很难找到改进的方向和途径。
(四)幼儿园环保教育缺乏家园合作
据笔者了解,家长参与幼儿园环保教育较少,大部分家长没有参加过孩子所在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活动。其实,家长很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愿意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在和家长交谈中发现,很多家长表示如果幼儿园进行环保教育需要他们的配合,他们会积极配合,即使工作很忙的家长也表示只要他们有空就一定会配合。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三、解决策略
(一)重视幼儿园环保教育,创建绿色幼儿园
幼儿园增加对环保教育的关注度,将环保教育落到实处,对教师提出具体的实施环保教育的要求。幼儿园可以利用环保节日,通过主题活动开展专门的环保教育活动,制定环保教育课程计划、购买环保教育教材、环保教育书籍,供教师使用,幼儿阅读。其次,创建绿色幼儿园,园内清洁优美,充分绿化,幼儿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师幼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道德行为,让幼儿拥有一个绿色且充满环保氛围的幼儿园生活环境。
(二)开展教师环保教育的培训,提升教师环保教育教学能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信息交流、观摩研讨、小组专题研修等多种在职培训方式来对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在网络建设中增加环保教育板块,订阅和购买环保教育相关书籍、报刊等,供教师时刻注意更新环保教育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其次,幼儿园还应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环保教育教学能力,让教师通过研究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提高和发展,从而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环保教育教学素养的优秀师资队伍。另外,教师除了在幼儿园接受系统的专业的环保教育培训以外,还应积极主动地加强自我学习,改善环保教育观念,获取最新的环保教育动态,提升自身教育实践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此外,各类高级院校应该开设环保教育的必修和选修类课程,给准幼师更多的职前学习的机会。
(三)进行环保教育教学研究
1.制定系统的环保教育目标,重视目标的情感态度方面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幼儿环保教育是启蒙教育,对幼儿整个一生环保意识的形成,环保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应该看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价值所在,把环保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为其设计系统的环保教育目标。我们都知道没有目标的课程是盲目的,只有在明确的幼儿园环保教育目标指导下,才能选择适宜的环保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另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3]因此,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认知方面的,让幼儿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方面的,在获得初步环保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环保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2.选择适宜的内容
幼儿环保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与目标相一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从幼儿的实际经验出发,围绕幼儿的生活环境,选择环保的基础性知识,由浅入深,并选择不同的难度水平切合幼儿的发展状况,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和多样性,而不是从教师自身的关注出发。总的来说,内容的选择要能促进幼儿萌发出真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情感,从内心喜欢我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并能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这份热爱之情。
3.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环保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在游戏中渗透环保教育,幼儿不仅乐于参与,还在游戏中学到一些环保知识,体验到环保的美好情感。绘本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环保主题绘本进行幼儿环保教育,幼儿可以从环保画面的真实感、环保主题的鲜明性、环保内容的趣味性和环保语言的简单易懂中萌发环保意识,获得环保知识,从而养成环保习惯。同时,也可以利用环境创设、区角活动让幼儿参与环境管理,学会利用废旧材料装饰环境,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活动材料,使幼儿在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中热爱环保。
4.进行多元评价,设定确切的评价标准
评价的过程中,要正确、深入理解评价的目的和价值,让幼儿、家长参与评价,并制定评价的标准,有了评价的标准,教师才能找到改进的方向和途径,才能提升自身的评价能力。
(四)加强家园合作,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会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等都能得到更好的保证。幼儿园要积极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具体的教育情况,邀请家长参与环保课程的设置,组织亲子环保知识竞赛,丰富家长的环保知识,以便家长支持参与幼儿园环保教育工作。其次,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持家园环保教育的一致性。家庭生活中有很多教育的契机,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幼儿的榜样。比如购买无氟冰箱、无磷洗衣液等绿色消费方式帮助幼儿形成环保意识;督促孩子节约用水,节约用纸,既节约资源,又使孩子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此外,家庭还提供了幼儿参与环保实践的机会,家长与幼儿一起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共同学习,一起分享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祝怀新.环境教育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4]赵瑞桃.幼儿园环保教育研究-以武汉市A园为例[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5]陆小涛.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1(5):59.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