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诗歌散文精选范文

诗歌散文精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诗歌散文精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诗歌散文精选

第1篇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妈妈您说声:妈妈节日快乐!愿妈妈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健康快乐!

今天是母亲节,愿你永远健康,美丽;一切事情都顺心,如意。没有鲜花,没有礼物,只有我深深的祝福!

妈妈,我会永远爱您!

妈妈!您生我、养我、育我……在这个节日里,儿子向您问好,希望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我想对您说:“妈妈我爱您。”

希望能在这样节日里对母亲说声:妈妈,你辛苦了,儿子在有生之年,会孝顺你老的,母亲节快乐!!!

妈妈:祝您健康长寿!永远年轻!天天快乐!

妈妈,你的女儿长大了,也懂事了,你放心吧。没有我的日子,你要更加保重你自己!

dear妈妈:这十几年来你辛苦了!希望在这特别的日子送上我特别的问候!祝:母亲节快乐!妈妈我永远爱你!

我若是大款,您就是大款的妈妈。我若是总统,您就是总统的妈妈。不管我将来人生的路将是怎样,我都会永远爱您,妈妈!

希望今天,所有的母亲都会从心里微笑,为了儿女,为了所有,只要妈妈快乐,我们就快乐!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衷心祝福我的妈妈节日快乐!道一声您辛苦了!

亲爱的妈妈,岁月已将您的青春燃烧,但您的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用我心抚平你额上的皱纹,用我的情感染黑您头上的白发。祝您母亲节快乐!

摘几片云朵、剪几缕霞光,用想念做针、用思恋做线,织一套炫丽夺目的霓裳,装扮出倾国倾城的您——我心中最美丽的妈妈:祝您节日快乐!

有许多人、许多事,经历了转身便会忘记,但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母亲,永远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减我们对母亲那深深的爱。母亲节快乐

亲爱的妈妈:您曾用您坚实的臂弯为我撑起一片蓝天;而今,我也要用我日益丰满的羽翼为您遮挡风雨。妈妈,我永远爱您!祝您健康快乐!

从我出世的那一天,到现在我拥有的一切,都是你给予我的,在母亲节到来时,我想说“辛苦你了我亲爱的妈妈”

我是从故乡屋檐下飞出的一只小鸟,每一根羽毛成长都凝结着您的深情抚爱和谆谆教导。

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纵使罗嗦始终关注,不懂珍惜太内疚……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妈妈,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

没有你就没有我,就没有我数十寒暑的悲伤,也没有我春夏秋冬的欢笑,谢谢你给了我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与成长。母亲节快乐!

妈:为了我您的黑发变白,费尽心血。今天是您的节日。妈,谢谢您!您辛苦了!儿会尽我所能报答您我最亲的妈妈!

走过了那么多年,我才深深知道,最爱我的人是您,妈妈。把无数的思念化做心中无限的祝福,默默的为你祈祷,祝你健康快乐!

老妈,您脸上的皱纹不过是表示原来有过笑容的地方,在我心目中,您永远是最美的。

吃遍天下盐最好,走遍天下娘最亲。世界上能够让我献出生命的只有您,我的妈妈。我将爱您一生!

第2篇

春华秋实,时序更替,我们说秋的辉煌是用老师的血凝成的,正是在这样一个金色的秋天,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灿烂的日子乘风而来——教师节!请让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将心中对老师诚挚的敬意转换成属于你们的语言。大家都说您培育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那栋梁。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已经是第无数次把您的身影化成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光和热,您的品格和精神浓缩成两个字——燃烧,不停地燃烧,燃烧…… 还是您,工作在今朝,描绘的却是祖国未来的蓝图;教学在课堂,成就的却是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如把您比作蚌,那学生就是蚌里的沙,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经年累月,砂粒变成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点缀了教育界,装潢了祖国!可您,从不愿炫耀这番丰功伟绩,永远地从事这叶的事业,却散发出花的芬芳,默默地将培育出的***万紫千红开放在我们的心间,就象春蚕从未自诩,坚持着“命旦夕,丝方尽”,在中国的神圣之地上开创了闻名世界、震撼古今的丝绸之路。“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锦绣,英才济济笑颜开!”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我们对您的感谢和赞扬,姑且让这首诗来诠释你们的生命价值,将你们的高尚品格在祖国传唱!

《教师节咏叹》

是蜡烛?难道不是吗?那耗尽自己而发出的光告诉我;是人梯?难道不是吗?那擎起学生的臂膀告诉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难道不是吗?那知识海洋中的高楼大厦告诉我。“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那需要烛泪来滋养,需要梯木来构建,更需要铸造灵魂的气力来千锤百炼。所以,我们向您致敬。“传道,授业,解惑”,慷慨六字,迸发出教师为渴望知识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精髓。当你看到他们伏案批改的时候,当你看到他们流汗讲解的时候,当你看到他们飞快地赶往办公室的时候… …你是否为之感动?为那一股真挚的奉献之情感动?为那善良之人无私的光彩感动?感动吧!踏着教师节的旋律,让我们献上一份诚挚的贺礼,用真诚的心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辛苦了》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 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 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 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第3篇

春华秋实,时序更替,我们说秋的辉煌是用老师的血凝成的,正是在这样一个金色的秋天,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灿烂的日子乘风而来——教师节!请让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将心中对老师诚挚的敬意转换成属于你们的语言。大家都说您培育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那栋梁。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已经是第无数次把您的身影化成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光和热,您的品格和精神浓缩成两个字——燃烧,不停地燃烧,燃烧…… 还是您,工作在今朝,描绘的却是祖国未来的蓝图;教学在课堂,成就的却是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如把您比作蚌,那学生就是蚌里的沙,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经年累月,砂粒变成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点缀了教育界,装潢了祖国!可您,从不愿炫耀这番丰功伟绩,永远地从事这叶的事业,却散发出花的芬芳,默默地将培育出的***万紫千红开放在我们的心间,就象春蚕从未自诩,坚持着“命旦夕,丝方尽”,在中国的神圣之地上开创了闻名世界、震撼古今的丝绸之路。“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锦绣,英才济济笑颜开!”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我们对您的感谢和赞扬,姑且让这首诗来诠释你们的生命价值,将你们的高尚品格在祖国传唱!

《教师节咏叹》

是蜡烛?难道不是吗?那耗尽自己而发出的光告诉我;是人梯?难道不是吗?那擎起学生的臂膀告诉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难道不是吗?那知识海洋中的高楼大厦告诉我。“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那需要烛泪来滋养,需要梯木来构建,更需要铸造灵魂的气力来千锤百炼。所以,我们向您致敬。“传道,授业,解惑”,慷慨六字,迸发出教师为渴望知识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精髓。当你看到他们伏案批改的时候,当你看到他们流汗讲解的时候,当你看到他们飞快地赶往办公室的时候… …你是否为之感动?为那一股真挚的奉献之情感动?为那善良之人无私的光彩感动?感动吧!踏着教师节的旋律,让我们献上一份诚挚的贺礼,用真诚的心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辛苦了》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 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 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 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第4篇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

2012年6月,随着高考的结束,河北省新课改已进行了完整的一轮实践。三年来,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标实施工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高考新课标(宁琼卷)基本没有对选修课程的考查、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仍保持传统的应试的观念等原因,导致语文选修课的实施名不副实,处于凌乱与伪装的状态,目前在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两大问题尤为突出。

1.对人教版选修教材教学,选修课程必修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修应该是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提高。选修课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可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推行了配套的语文选修教材,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选修课基本成了点缀。很多学校就以人教社现成的选修教材充当选修教材,开设选修课程,所开课程面向高考的功利色彩特别强,学校选修课围绕着高考展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补习、强化课甚至把选修课上成了应考的辅导课,造成选修课程严重的“必修化”。比如很多学校选修课的开设是在完成必修一到必修五后,时间集中在高二,上学期开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两门,下学期开设《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两门。其中,文化经典、古代诗歌散文对应高考试卷中的“古诗文阅读”板块,语言文字应用对应“语言运用”板块,文章写作修改对应“写作”板块。没有被定为“必选”的选修课模块,各中学和一线教师要想法设法从高考方案中寻找蛛丝马迹,择其重者而教之。这些选修课脱离了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使高中选修课违背开设选修课的初衷,并不能达到通过选修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的目的。非但如此,教师的选修课教学方式也“必修化”,以课堂形式为主,以读讲方法为主,全然不顾语文课标所讲的选修课教学,“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等,不同能力重点带来的教学方法不同,这样选修课也少有个性化学习空间,呈现“非选化”状态。

2.和国家课程配套的学校选修课程资源开发不到位。新课标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改变过去大一统的、单调的课程设置,变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联创的课程设置。尽管从2000年实施新课程方案算起,到2003年春教育部颁布新课程标准开始试点,再到2009年秋季开学河北省真正进入新课标,直到现在先后已经历了十个年头,可我省各地各校与国家课程配套的相应课程资源开发仍不够到位。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要顺利开展选修课教学就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慎重考虑,选修课要围绕语文课程的目标开设,“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1]。切合学生学习实际的课题才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更多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最了解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的无疑是一线教师,一线工作为他们开发选修课并进行实践提供了条件。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课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实际水平……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2]显然,课程改革设计者希望教师参与选修课程开发,并逐步成为开发的主体。因此,近三年根据学校实际,我校语文教师开发出一系列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并将开发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补充完善,构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体系。

我们重点开发了课程拓展型、应用型、地方特色型高中语文校本教材并在相应年级开设相应课程。

1.拓展型高中语文校本开发和实践,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国家选修课程的拓展开发。必修课是课程的根本,语文课程的计划和目标都需要通过开设必修课来实现,“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必修课围绕统一的教材展开,因此必修课难以在语文课程的深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设选修课弥补了必修课的不足,通过对语文学科某一方面的展开使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选修课又不是游离于必修课之外的独立课程,它是有选择地对必修课的某一方面进行必要的、系统的展开,是对必修课的拓展。因此选修课既要区别于必修课的均衡性而突出其专门性,又要围绕必修课强调其基础性。实质上,选修课与必修课是语文学科上的“点”与“面”的关系。

从语文选修课内容设置看,选修课不能像必修课那样面面俱到,而应该在充分调研学生学习兴趣与特长的基础上开设精而专的选修课程,力争选材开口小巧一点,探究实践深入一点。比如“古典文学文化”模块可以开设《唐诗鉴赏》课程,也可以开设《红楼梦导读》课程,“写作”模块可以开设《议论文写作》课程等。以阅读鉴赏为主的选修课要尽可能留足时间让学生读原著,以表达应用为主的选修课要多安排实践环节。总之,语文选修课应该精选学习内容,留足学习时间,让学生学习更透彻,力争达到以一当十、以点带面的效果。

2.应用型高中语文校本教材开发和实践,研究方向为根据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开发与文理学科相关的语文校本选修课程。语文学科涵盖量相当大,包括字、词、句、段、章、篇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大的知识量仅通过必修课的传授很难使学生掌握广泛的语文知识。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认真考虑选修课与高考的衔接问题。目前人教社出版的选修教材很多,有16本,例如散文,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而高考必考、选考都不是这样分类的,单选任一本都不能满足要求,多选既浪费资源又耽误时间。选修课的设计应该是既有利于实现选修课的阶段目标,又不与高考的备考有较大的冲突。于是对选修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开发《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讲座》、《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等系列校本教材。

3.地方特色型高中语文校本开发和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一类校本教材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宣化历史悠久充分挖掘定会有不少收获。开发《古上谷郡——走进宣化》校本教材,加强校本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另外,在三个年级推广完善好的校本课程,每年根据情况开发1—2门新课程,根据学生自选情况开设课程,建立并形成开放式、动态化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

三、语文选修课开设的建议

1.改变选修课的上课模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这就是要求如何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实现教师示范讲授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学习方式的探究性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最具活力的最有价值的核心所在。因为一旦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习得了自学的能力,知识面及其深度的拓展与研究、创新能力的良性发展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几乎所有的选修课内容类型都可以在必修本中找到。所以,选修课知识的扩张主要是量而不是质的增加。而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增加知识的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改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方式,则效果会大不一样。

2.重新整合的选修课开设模式。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把现有的选修教材重新整合,或者把现有的选修教材整合到有地方文化特色、学校文化特色的内容中,既符合学校教学实际,又没有加重学生负担,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选修课开设模式。

3.根据学生自选情况开设课程,建立并形成开放式、动态化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目前国家课程的选修教材就很多,学校开设的校本选修课也很多,各种课程取名不同但交叉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在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不断完善、重新组合甚至淘汰一些课程和教材,才能节约经济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时代在前进,学生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学校的师资、硬件条件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开放式、动态化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第5篇

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每个单元由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大板块组成,精选内容,设计合理。但是,这些诗歌都很经典,让我左右为难。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欣赏了“赏析示例”和“自主赏析”之后,我很纠结后面的课文到底上不上,一共有五首诗,按照平时的进度,一般一节课可以赏析一到两首,如果要拓展,就只能上一首。为此,我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前面既然示例赏析了,带学生进行了五首诗歌的欣赏,那么,这几首诗歌能不能要他们自己探讨赏析呢?我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五首诗歌进行欣赏探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或几首,从自己擅长的角度赏析诗歌,集合全组同学的智慧,整理每位同学的答案,由一个学生做中心发言人,在班上展示研读结果,并进行评比。

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我按捺不住喜悦地表扬了他们,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体现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展现自己这组探究成果的时候,听到别的学生对自己赏析的肯定,一种自豪在他们脸上荡漾开来。在点评了各组的答案之后,我很踌躇,我真不知道怎么给他们点评和评奖。结果他们给我的建议再一次让我吃惊!他们说,老师,你就奖励我们再上一次这样的语文课吧!我看到有种成就感写满了他们稚嫩的脸,这是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他们花费了心思得到认可之后的喜悦啊!

这不禁让我反思:新课改最直观的表现首先在教材的改革,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由以前固定的基本教材改为了由必修教材、必选教材、选选教材等组成的教材体系,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篇目内容视野更开阔,内容更庞杂,更具艺术价值和欣赏水平,更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第6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支架式教学 图谱支架

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以幼儿最近发展情况为依据,为孩子学习提供支持的教学策略系统,能敏感地捕捉并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及身心特点,使其广泛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经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被证明为最有效的教学干预方式[1]。在幼儿园语言活动教育中,幼儿文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每首儿歌、每个故事都体现了丰富的语言信息。在幼儿文学作品教学中,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通常会运用“图谱支架”[2]。比如通过生动有趣、惟妙惟肖的图片制作,将文学作品中的关键情节与人物进行形象的展示,使幼儿的想象力、思考力得到激发,并引发幼儿大胆表达,继而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近年来,笔者与研究团队为使“图谱支架”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中运用得更自如,对“图谱支架”做了进一步优化。

一、“图谱支架”可运用于幼儿欣赏文学作品,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教师在制作图片过程中应将幼儿年龄、文学作品的特点等因素纳入考量,并根据文学作品内容进行排序,将之运用到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环节。教师在朗读作品的同时翻开图谱,通过视与听两个途径,帮助幼儿熟悉并理解文学作品;或通过情境设定,让幼儿先翻阅图谱,再猜作品内容,最后通过文学作品欣赏加以验证;还可结合幼儿的操作,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动手操作,有些教师还将边倾听文学作品边翻阅图片的环节加入图谱法中。

例如在教学《变色房子》一文时,笔者给幼儿示范朗读前,将图谱反面依次贴在黑板上,并提出任务:“根据散文诗,说出听到的内容,老师会翻开说对的相应图片。”在活动中,幼儿饶有兴致地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并积极回答自己听到的内容,满怀期望地看着老师翻的图片是否符合自己的描述。在所有图片都被翻开时,幼儿会一遍一遍要求老师朗读直至翻开所有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因好奇心的驱使,从而使兴趣得到激发,如此也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二、“图谱支架”可运用于幼儿朗读作品,帮助幼儿记忆作品内容

幼儿的语言能力要得到发展,必须通过交流与运用的过程培养。为培养幼儿语言能力,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非常重要。多鼓励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在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复述故事,声情并茂的儿歌朗读、散文对孩子语言发展产生的作用亦不容忽视。通过复述与朗读,孩子们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更熟练,让孩子体验到语言表达的快乐,借此增强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笔者在多次观摩幼儿园文学教学活动后发现,幼儿的朗读与讲述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另外,一些幼儿对朗读并不感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正确运用教学策略,使复述与朗读的趣味性得到增强。“图谱”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具材料,利用此点,在活动中增加图谱操作,借此引起孩子兴趣。教师作为帮助孩子找到新知识的协助者,应总结自己已有经验用于教学过程中,“图谱”作为教师精选的材料,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发展,契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边朗读边指图谱的方式理解作品内容,或以边排序边朗读的方式验证朗读内容。“图谱支架”以游戏的方式应用到幼儿教学中,不仅能帮助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帮助记忆,还能调动幼儿朗读与讲述的积极性。许多孩子在课后仍抱着图谱不撒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三、“图谱支架”可运用于幼儿仿编诗歌散文活动,帮助幼儿调动生活经验

在幼儿接触文学的过程中,“文学创作与运用经验”是其需要掌握的核心,诗歌、散文的仿编对幼儿获得文学创作与运用经验有很好的助益。在仿编活动中,对原本的文学作品能有多深的理解决定了仿编作品的结构。老师的重点应放在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挥幼儿想象力之上。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诗歌散文仿编中加入“图谱支架”的运用,不仅能使幼儿对作品结构有更好的理解,还能利用图片将幼儿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让幼儿在活动中无话不说。

例如大班诗歌《假如我有翅膀》教学中,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小图片,选择小图片依照“如果我有翅膀,我要飞到哪,做什么事”进行仿编。

四、结语

在整个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幼儿的文学教育水平,可以充分利用“图谱支架”,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品内容,并引导幼儿从口头语言表达向书面语言表达的过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第7篇

第一阶段:2009年1月—12月 以活动激发诵读动力。

在开展课题实验之初,我们就先探讨如何让实验老师与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课题的实验中去。通过访问和与学生交谈,我们发现学生比较钟情于活动,活动能激发他们的动力,触发他们的思维,为此,我们选择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第二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时间)活动实践,探究诵读的有效策略。

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各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班的实际,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的实践中,研究诵读经典的有效策略,以诵读经典来建设自己的班级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三阶段:2012年1月—5月 总结反思,形成研究报告。

二、研究策略

1. 注重理念先行

实验初期,我校有6个实验班,每个年级一个实验班。首先,课题组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学习培训,让实验老师对课题有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讨论课题实验的开展。通过学习,实验老师明确了课题开展的目的、意义,知道了如何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精选读本》这本教材,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文,明白了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灵活运用教材,让它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在课题实验中,我们还根据需要,选派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学习,如2009年6月14日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研讨会;2010年12月8日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阶段性汇报会;2011年4月14日—15日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区“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汇报会;2011年6月8日—10日组织实验教师到佛山市禅城区参加总课题组举办的广东省小学语文“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及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课题观摩研讨活动。同时,在课题实验中,我们还注重实践交流,定期召开实验教师交流会议,让教师通过学习、实践及与同行交流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构建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最终使教师得以专业得以发展。

2. 注重与实际结合

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首先是确保诵读时间。利用课前一分钟让同学领读,利用早读与晚读的时间组织学生朗读,当学生对诵读古诗文有困难时,我们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利用下午1、2节的课间时间进行古诗文吟诵,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还有就是发动家长进行检查、督促,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使诵读经典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其次是背诵、摘抄。有的班级不但要求学生读,部分内容如古诗、名言等,也会要求学生背诵,还有就是进行手抄报的设计,写读书笔记,举行硬笔字书法大赛等,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知识。

3. 注重以活动激发兴趣

单纯让学生进行读、背等诵读形式,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倦情绪。于是我们根据诵读情况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如开展古诗背诵比赛、“爱我中华诗歌散文朗诵”比赛、“中华经典古诗文吟诵”大赛、庆祝“‘六·一’儿童节暨诗歌朗诵”表演、班际诗歌朗诵会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做到“乐读”、“美读”,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在感受中景仰祖国的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如六1班梁思梅同学在日记里写道:通过活动,我感受到诗的魅力,感受到中华传统的魅力,这是一种无法抵御的魅力,有着一股淡淡的香味,这是经典的魅力。五1班黄雅枝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都应该认真阅读、用心感受的!

第8篇

用手中的笔来讲述奥运

举办周期如此之长的主题采风,主办方对此次活动关注程度自不用说。北京文学月刊社新任社长兼执行主编杨晓升介绍说,2008年奥运会是展示北京国际形象的一个机会,各方面有关奥运的文化活动都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北京文学》作为首都重要的纯文学刊物,多年来都在以文学的形式为展示北京的文化成就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这千载难逢的时期,《北京文学》理应作出更大的努力来支持北京奥运。

2007年初,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文联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北京文学月刊社和北京作协共同组织了采风活动的作品选题策划会。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李青和北京文学月刊社原社长章德宁、执行主编杨晓升在会上介绍了活动的要求和进展情况,北京奥组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张承钢介绍了奥运会的筹办理念、要求和期望。与会作家们就如何对奥运会进行文学化的表现、奥运如何与文化对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选题和建议。

作家们说,奥运会不仅是北京人民的大事,它也是全人类的一个体育盛会,体现人类的普遍价值。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实力与文化的一个时机。一些重大的时刻、场景、事件值得铭记。有作家提出写作记叙开幕式整个事件的纪实文学;有作家希望写几个为奥运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有作家希望将奥运村和奥运场馆作为写作题材,用一个文学工作者的眼睛来看这些标志性的重要场地,用更人性、更深刻的方式看待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还有作家提出写一个普通市民或普通运动员在奥运过程中的经历,以小见大,突显奥运会的全民性,展现奥运的整体形象。大家纷纷表示,将尽自己所能,将北京奥运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用文学的方式记录和描述下来。如果作品能够使后人受益,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作品创作硕果累累

选题确定以后,大家便展开了行动。去年以来,作家们到北京奥组委采访几年来北京奥运会筹备的总体情况,并由北京奥组委提供采访的重点线索,组织作家分头深入采访采写。北京文学月刊社还组织作家参观鸟巢、水立方等一系列与奥运相关的现代化场馆建设,亲身感受北京自申奥成功以来的巨大变化。作家们的创作成果也陆续在刊物上出现。从2007年9月开始,《北京文学・精彩阅读》每期增加一个印张而且不加价,开辟了“作家奥运采风活动文学作品展”栏目,先后刊发了泽津的《千万里,母亲的呼唤石破天惊》和孙晶岩的《中国奥运梦,悲壮刘长春》两篇报告文学与一批散文诗歌。2008年以来,刊物推出了张海飞的《奥运前夜的空港脉动》和王希泉的《北京特警风采录》两篇报告文学,以及刘孝存写人文奥运的《古都记忆,北京魅力》、马淑琴写绿色奥运的《为了如约的绽放》、孙晶岩描述海外华人奥运热情的《爱心凝聚的水晶宫》、邢渤涛写北京出租车司机奥运情结的《奥运风筝飞祥云》,此外还陆续刊发了上百篇奥运题材的诗歌和散文。与此同时,北京文学月刊社主办的另一本杂志《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也破例在2008年第6期加页刊登达度、洛沙《体操群星升起的地方》和张海飞的《为了祥云圣火九万八千公里的远航》两篇报告文学,还有商泽军和其他作家的《奥运中国》等诗歌散文。这些作品,展示了作家以文学的形式热情参与奥运的姿态,为迎接北京奥运营造了喜庆热烈的舆论氛围,受到读者的欢迎。迄今为止,一些作品被《作家文摘》《南方日报》《青岛日报》《潇湘都市报》等报刊连载或选摘。主办方还计划在北京奥运结束之后,精选作家奥运采风中的文学精品结集出书,进一步扩大读者群和影响力。

作家马淑琴在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协助下,用半年多时间采访了29个部门的70多人,地跨6个区县,上至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下至绿化队工人。在采访的基础上,她完成了7万字共9章的报告文学《为了如约的绽放》。她说,“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而首都城乡的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建设、奥运场馆及周边道路的绿化、首都绿化隔离带的建设、奥运花卉的培植等无疑又是“绿色奥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她在采访中交了许多绿化战线的朋友,也被植绿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作家刘孝存在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对北京历史的材料掌握得比较全面。他说,他心中的北京的“人文奥运”自然与北京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北京的社会文化,包括3000余年城建史,800余年建都史等方面的历史文化,中轴线、胡同儿、四合院、五坛八庙、紫禁城及其宫苑等方面的建筑文化,烤鸭、涮羊肉、北京小吃等方面的饮食文化,北京方言等方面的语言文化,京剧、相声、京韵大鼓等方面的戏曲文化,节俗习惯等方面的民俗文化等。他从人文奥运、人文北京的视角进行写作,力求将北京特色的社会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的2008奥运会用文学的方式结合起来集中表现。

第9篇

艾缤纷,原名颜国雄,男,1971年出生于湖南,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

91年结业于吉林省作家进修学校,发表诗歌二百多首。获年青的梦征文三等

奖,全国短诗精选拔粹奖;93年入选全国新诗人二百家,《假如》一诗选入

陈韶华主篇诗集。96年辍笔经商,在商海沉浮中,创下亿万财富。

L市位于长江南岸,是一座拥有400多万人口的地级城市,座落于江南鱼米之乡。下可达

京津,上可通沪杭,交通中转之地,经济发展得天独厚,在此经商交通发达,在此做官升

迁及快,L市是官,商云集之地,也是政府官员升迁的镀金之市。

入冬的L市有着江南初冬特有的气息,空气清新而夹杂着一丝丝凉意,有着晚秋的成熟,也

有着冬的寒意;与春相比少了诱惑与冲动,多了一份坚强与奋进。暮霭沉沉,那远处的山峦

隐隐约约,仿佛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的青纱,那排排林立的高楼,亮起的灯火,像天上的繁星

一样俏丽,像升起一簇簇永不熄灭的礼花。

缀芳园茶楼,在开阔的马路旁,张灯结彩,挂着一排排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宫灯:赛马灯,

灯,龙灯,孔雀开瓶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那高高在上的顶灯闪烁着,如远天升

起了一颗红色的星星。

缀芳园茶楼是L市的像征建筑,是商人生意商谈的地方;也是政府官员升迁中介的地方,更是

官商切磋的地方。。。。

刘志伟就在这霓虹灯下,向缀芳园茶楼走去,一边走一边给李大富打电话。李大富是L市的

一位成功人士,他的东林集团不仅拥有全市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公司,还有贸易公司,物业公

司,酒店,度假村,农庄等已经有几十个亿的身价了。

虽然李大富是一建筑工人,干包工头出身,但为人低调,不抽烟不喝酒,偏爱诗歌散文,时

有诗歌获国内各种各样的奖项,是L市有名的儒商。

认识境界有高有低,世幻,风云莫测,缘起缘灭,众生在洪流中渐行渐远,一路鲜花烂漫

鸟语虫鸣也仍旧不能湮没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无常,承担与放下并非易事,都需要勇气与魄

力,而做到收放自如,淡然处之,更非常人所能做到,李大富就是这样一个人。

刘志伟是建设局办公室主任,与李大富是中学同学,中学毕业后各奔东西,从没联络过,在

二十多年后,李大富的一份报建材料从刘志伟手中经过,对李大富的名字很有印象。后来打电

话联系才知道是中学同学,如今各有成就,于是惺惺相惜,从此俩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李大富来到缀芳园茶楼,刘志伟已经在龙井包房等他了。

李大富一进门就问:“老同学今天有什么好事。”

刘志伟起身与李大富握手:“今天沾沾你李总的光,我已经叫好了十年的普洱,老规矩一千

六百八还是你埋单。”

李大富说:“只要你刘主任有时间,我随时都作陪”正说着成可明在茶楼服务生的带引下推

门而入并说:“两位领导都在。”

成可明是刘志伟的战友,十年前从部队转业分配在物价局上班,现在是物价局某科室的一个

副科长,但为人开朗,喜欢拿刘志伟与李大富开涮:“你们两如果从中学到现在一直保持联系,

一直在一起,我敢肯定,你们谁都没有出头之日,他也成不了企业家,你也进不了建委,如果

六年前相见,李大富还是大老板,你刘志伟顶多也是李总手下一副总。”

刘志伟大声说:“你小子不说人话,这是命中注定的事,人生既然路过,就会让你享受着沿

途的风景。”

成可明看了一眼李大富说:"刘主任,你往回看,六年前从部队转业,你是不是走投无路,是

不是闲了半年,如果那时你先遇见李老板,你是不是会去做李老板的跟班了,后来你小子居然

走了狗屎运,进了建设局,还当了建设局办公室副主任,两年不到就扶正了。”

刘志伟一脸的不屑:“世上从来没有命中注定的不幸,命里有时终须有,我是正营级转业,你

小子还是转业前提的正连,已经转业了十来年,现在还不是物价局的一个小科长吗?“

李大富看他俩争的面红耳赤就提声问:“老同学,不是有重要的事情吗?”

刘志伟盯了成可明一眼说:“你小子多事差点把正事都忘了,现在汽车站要拆除,规划成南站和

北站,交通局要在现在汽车站的位置,建为单位的集资房,因现在土地必须拍,招,挂才能变为

商业用地,只有具备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公司才能开发,那里有一百八十多亩地,位置集中三面临

街,商业价值十分可观,听说分管的副局长姓易,是那小子的亲戚”说完望着成可明。

成可明得意的说:“我们刘主任不办正事居然查起了别人的户口,那副局长是我弟嫂的行叔,

姓易名灿。”

刘志伟笑着说:“我可是带过侦察兵的,不像你小子碌碌无为。”

李大富说:“那可是大手笔,我想见见易局长,还得辛苦两位帮忙。”

刘志伟说:“这个事人多了不好说,还是辛苦我们的成科长算了。”

成可明笑笑点了点头说了声:“OK。。”

三人走出缀芳园茶楼,成可明从包里拿出一盒钻石芙蓉王,自己点燃一支,发一支给刘志伟说:

“李总你也来一支吧!”

李大富笑了笑,从车上拿出两条和天下放在了成可明的车上。同时对刘伟说:“老同学你也拿两

条去抽。”

刘志伟说:“我还没那么奢侈”

成可明笑了。

李大富笑了。

第10篇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灌输式”和“启发式”是其两大基本教学模式。随着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两种模式日益显露出其局限性,新教材和新教育理念要求形式多样的课型。

结合十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对新课改的思考,笔者对课堂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型进行了整理,希望这些课型能适应目前的新教材要求,找到一条通向新课改的道路。

(一)单元导读课

这种课型以整体教学法为指导思想,将每一单元当做一个教学整体,在每一单元开始之前,以讲座的形式对单元内容所涉及的基本常识和基本学法进行整体介绍,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课外学习内容,为单元教学内容勾勒出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教学内容为中国现代新诗。在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我上了一堂主题为“怎样读诗”的单元导读课,导读课以讲座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导语”、“中国人和中国诗”、“怎样读诗”三部分。在“导语”中我首先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有些人觉得生活很有意思而有些人觉得生活很乏味?”我从学生的思考回答中引入青春、生命、审美、激情与诗的话题,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告诉学生: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有可能成为诗人,爱文学,爱诗,它会使你热爱生命,拥抱生活,使你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迈向崇高的精神境界,使你活得崇高、博大;在“中国人与中国诗”这个专题里,我介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强调诗歌与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种种关联;在“怎样读诗”这个专题里,我介绍了以心灵体验和情感共鸣为核心的五步欣赏法。

(二)师生对话课

这种课型适合任何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设置讨论题,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以对话方式参与到学生发言中,帮助学生实现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提升,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小结,这种课型对突破课文重难点非常有效。

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我设计的一个讨论题是:“找出并讨论文章中最能表现项羽性格特征的生动细节描写”,学生在自由发言中,基本上都能找出代表项羽性格特征的动作细节和语言细节进行简单分析,如“东城快战”这个部分,学生朗读分析后,我与发言同学一起讨论品味项羽“大呼”、“驰下”、“嗔目而视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和“汉军皆披靡”、“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些语言和动作描写中项羽的骁勇善战、无可匹敌,以及这组镜头里的英雄末路的悲怆,师生在平等对话中大胆的联想想象,共同走进项羽“天亡我”的内心世界,悲壮内涵也在对话中渐渐明朗,最后我再进行概括归纳拓展提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实现了。

(三)教师讲析课

这种课型其实就是传统模式中的灌输式教学,这种课型适合放在讨论课之后进行,对一些知识性很强的课文重难点,教师应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抓住重点,讲精讲透。讲析课也可以加深加宽,进行拓展,对学生感兴趣而又知之甚少的内容进行专题介绍。

例如,我在上《林黛玉进贾府》时,由于学生大多数没有读过《红楼梦》,我就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进行充分讲解,如:“曹雪芹与《红楼梦》”、“贾府院落布局示意图”(突出传统建筑的美学特色),学生听得有趣,纷纷找原著来读。在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形象时,我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加深加宽,把主要人物放在整部书中来介绍,突出典型细节。上完《林黛玉进贾府》,学生对《红楼梦》全书有了粗略的了解,这就为他们以后读原著奠定了基础。

(四)学生交流课

此种课型以研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适合处理自读课文,也适合突破讲读课文中的重难点。

这种课型主要由教师提出研读交流问题,让学生在课外做研读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备课上交流。在交流课上,学生们互相汇报研读结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如我在上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词《沁园春・长沙》时,设置了一道研读交流题――“古代诗人心中的秋天情结”,要求学生查阅古诗中有关秋的名句并进行赏析,经过几天的准备后,我上了一堂研读交流课,学生争相发言,整个课堂秋韵流动,秋色四溢,这样的交流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诵读品味课

这种课型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理念为指导,特别适合散文和诗歌单元,便于记忆和理解,可以培养语感,还有利于情感和思想的把握。

如我在上高中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氓》时,我要求学生通过“音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意读”(理解诗句,把握诗歌内容)、“情读”(读出抑扬顿挫,把握感情)、“美读”(音调和谐、起伏有致、感情强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层层深入,和女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深深品味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从而,女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栩栩如生了。

(六)质疑答疑课

这种课型意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特别适合古文教学。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甲组为质疑组,乙组为答疑组,在充分自学、小组讨论的前提下,每个大组推选出四至六个同学为主发言人,其余同学为各组后盾,课堂在老师的主持下由甲组发问,乙组回答,形成竞赛之势,各组同学有权补充提问和补充解答,教师作出点评并解答较难的问题。

如我在上《劝学》时就曾用过此法,学生提问不仅涉及字词句的含义,也涉及语法和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在这种学生自主质疑答疑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枯燥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落实,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七)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这种课型能够有效增加课堂容量,营造形象鲜明的视听环境,突出语文课的艺术特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上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就设计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我在课件开头设计了以李白的诗为背景的三大画卷:山水诗画卷,漫游诗画卷,酒月诗画卷。每一画卷精选李白5―6首相关诗中的名句,配上画面和音乐,在教师诗意的讲解中播放,课件将李白的一生用诗歌、画面和音乐串起来,突出表现一个浪漫、潇洒、飘逸的诗仙形象;在表现“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神仙世界时,我用了一张阿庐古洞的图片,通过扫描仪处理,将那种神仙洞府的神奇迷离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无穷的联想。

(八)表演感悟课

此课型适合戏剧单元和文学色彩较浓的小说单元的教学。主要做法是让学生在课外自己改编,自己导演之后,专门抽出时间上表演课。

这种课型非常锻炼学生,它不仅要求学生在揣摩品味中改编文学语言,还要求学生大胆想象,用另一种艺术形式将它表现出来。表演不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直观感受语言的表现力,最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我曾让学生改编表演过《雷雨》、《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等,自创情景剧表演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中的《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每一次表演课学生都是那样认真投入,而课堂上总少不了开心的笑声,文学艺术的美育功能在表演课上得到充分体现。

(九)作文教学课

新教材的每册书里,都有表达交流单元,为落实写作教学任务,我开始探索形式多样的作文教学课。

传统的作文课以学生写教师讲为主,但这种方法显然已不适应新的作文教学要求,作文教学应该增加新的内涵。

第11篇

在我的理解中,既然是交际工具,那么它就要运用到现实的生活实际中去,使得我们的受教育者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与人交往、与自我协调、与社会融合、与自然沟通。语文既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它就要对学生承担起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展精神世界、提高品德修养等方面的责任。正如有人说:“语文素质犹如土壤,是学生这棵幼苗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一、从观察入手,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

观察,是获取信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一切真知来源于感知,来源于直接经验,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的真正认识。由于学生开始还不善于观察,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从班级到学校,从家庭到社会,从街头到大自然景观,我都认真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细心分析,从中发现写作信息。毫无疑问,热爱生活、喜欢大自然是青少年的天性。农村中一年四季的自然风景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如春日的朝阳、盛夏的田野、秋天的收割、隆冬的雪花、风中的树、雾中的景、壮观的日出、静谧的月夜等等,都给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挥农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有计划、有目的地常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拓宽视野,获得第一手材料。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感体验

这一点在新教材里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十分强调“积累”这一个词,要积累,就要接触,接触大量的活生生的语文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要积累,就要实践,在语文课堂、校园活动、家庭社会中去探究、发现和收获,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实践,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我喜欢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美的诗文和感人的事件,如《背起父亲去上学》、《哑巴疯娘》、《中小学生诗歌精选》等,目的就在于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情感的体验,既进行语言、语感的熏陶感染,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化。

在教学中,我们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不刻意把教学前准备的教案兜售给学生,不先入为主地限制学生的思路。如在学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时,在疏通了课文字词和初步感知了主题后,让学生谈谈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现,虽然还有些欠缺或偏颇,但确实在价值观、情感教育上起到了较好的熏陶作用。

三、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打通语文与生活的绿色通道

我在实施教学行为时,尽可能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去唤醒,不让学生“主人”感缺失,努力创设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切实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喜悦和成功。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可以发表意见、发表作品,也可以展示才艺、显现特长。例如,我在指导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徐迟的游记《游黄山记》时,先问学生喜不喜欢旅游、想不想去黄山看一看,同学们欢喜雀跃。于是,师生一道,从课文的导读开始,边游览边读,抓住景点,品味景点,逐一欣赏景物,一同陶醉在黄山美丽的山、石、云、雾风景之中,细品“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受。同学们顿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后,我便让同学们在课外自由组合:喜欢唱歌的,可以为美丽的黄山献歌一曲或赋诗一首;喜欢说的,就自己做黄山景点的导游;喜欢写的,就为黄山设计广告词或解说词……最后,教学生以“我是小导游”为题,让学生的阅读与生活相结合,让读与写相结合,课堂教学在师生情境化、生活化的相互活动中进行。运用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是使学生对作品有独特的理解,有鉴赏的运用,突现于创新。

四、走进名著,提高学习语文的品味

第12篇

一、营造学习政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产生的,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政治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教师要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极大的兴趣投身学习、参与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体会。

1.课前布置学生查资料,寻找与本节相链接的内容,并用讲故事或人物介绍、诗歌散文等形式表现出来,还特别强调要学生自己编写。要留给一周的准备、思考时间,同时指派几个政治成绩较好、有责任心的学生帮助指导,初稿可以交给老师审阅。令我吃惊的是两天后居然有两位学生要演小品,我表示大力支持,并且帮助他们找资料、做策划,学生热情高涨。编故事的、写诗歌的忙得不亦乐乎,而且质量相当高,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2.课堂上,我只扮演导演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编好他们上台的次序,比如,在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通过收集资料—讨论—形成书面材料—集中展示,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3.课后,让学生针对活动的内容写感想或者小论文,还可以用学生自己出的习题考学生的办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消化、吸收。

二、启发指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是培养政治思维能力的基础。首先,要了解本教材分单元、课题、框体、目题四个层次;其次,要知道本教材的正文与辅助文的不同要求;最后,要注意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这是帮助我们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2.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隐藏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问题,当有学生提出“饭店用餐后吃剩的要打包,很没面子”时,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征求其他同学的看法,让他们进行讨论,结合热点“光盘行动”。因此,通过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调动了积极性,又形成了竞争机制,给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避免了老师的“一言堂”。同时还应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政治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境,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可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对过度消费、适度消费、过分勤俭节约进行讨论,形成理论知识,并运用在自己日常的消费中。通过讨论,学生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还掌握了从多层次、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2.充分利用热点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以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的热点材料,配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热点材料和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第一步,要先读懂材料,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如通过材料里提供的时间、人物、事件判断是课本中的哪一部分内容。第二步,联想课本中内容来解题。第三步,有的问题要弄清楚问的是什么,通过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经常找一些材料题,并逐渐由易到难布置一些解析题,让学生练习。另外,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材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材料容量,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电视等,使学生见多识广。另外,还可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3篇

一、加强阅读,增强语言文字的积累。

1.落实好阅读的量

语言的积累总是与一定的读书量相统一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据资料统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整个小学阶段可读的文章,总量不足50万字,这样的阅读量何以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因此要“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多读书”,不断拓宽学生读书的渠道,循序渐进、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学生课外阅读的量。让学生真正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增强语言积累,便于对学生的读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2.把握准阅读的质

语言的积累离不开文质兼备的书籍。好的书是一种精神食粮,可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如何引导孩子们读好书,尤为关键。那些艺术品位高、故事性强的书籍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①适合儿童读的中外文学名著以及诗歌散文等等,借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②鼓励学生多接触优秀的作文选以及与语文课本相配套的《阅读文选》、《自读课本》,从阅读中培养兴趣。③指导学生勤翻阅科普类的工具书,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指导阅读的方法

语言文字的积累得益于科学的读书方法,好的读书方法学生会受益终生。

(1)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中积极引导将课内学到的积累语言的方法及时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如阅读课中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品评体味;对词语的比较推敲、玩味斟酌;对情感的体验解悟。

(2)精读与浏览相结合。精读的作品多数是与语文教材有关的文章。如《名家作品精选》、《小学生阅读文选》、《自读课本》中所选的文章,也包括篇幅不长的素有定评的作品。浏览是对一般读物较快地阅读,以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因此,这些读物内容应该广泛些,不管是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历史、科普,还是报纸、杂志,也不管是国内、国外的都可以让学生阅读浏览。

(3)强化背诵。背诵是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手段。纵观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哪一位不在儿时就积累大量的诗文,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语言根基。多年来,语文教学采用的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解得透彻,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殊不知越讲教学效率越低,其主要症结在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可以采取以下3个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工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工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工夫。一本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教师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

3)每学期补充8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4)建“源”为“库”,学会搜集整理资料。①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主要内容的概括,人物个性的总结。或提炼深刻的道理,或摘录警言格句、精彩片断。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心得体会,为写作做好储蓄。②学做文摘卡片。课外阅读时,根据内容,择需摘录,并分门别类整理成卡片:如语文知识、人物小传、成语出处、科普常识等等。作为资料储备起来,以便写作时选用。③学会剪贴。学生平时浏览报刊杂志,能汲取大量的语文知识,其中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教会学生按目标剪辑,归类整理,剪贴成册,形成系列。这样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又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资料。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语言的积累。

小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其原因是缺少生活的体验,缺乏生活语言的积累。生活处处皆学问,实践活动中老师应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因地制宜地开展多样化的课余生活,也包括充实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学生看得多,听得多,就会想得多,记得多。这样就会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材料。

1.访中厚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讲出了多读书、多体验生活的道理。其中“行”就是要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学习语言。实践活动中,老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游览,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语言。

2.仿中学积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语言总是在积累中模仿,在模仿中借鉴创新。生活中孩子处处在模仿,如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人物,模仿老师,模仿父母。因此,多开展一些模仿性的表演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

(1)仿秀表演。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明星、笑星其幽默的对话、诙谐的语言。学生在仿中练习了表达,在仿中积累了语言。

(2)仿家庭生活表演。家庭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场所。因此,经常组织学生演家庭生活剧:如何招待客人、怎样做客访友、怎样处理邻里关系等等。在“对话”中练习说话得体,在“对话”中丰富自己的语言。另外,活动课中积极组织学生举行辩论会、智力竞赛、即兴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辩中学机智,赛中长知识,讲中练口才,为积累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3.观察善积

观察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式,不会观察,就不会积累,也就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呢?

(1)学会定向观察。语文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对熟悉的人、物进行多方位、较全面、有系统地观察,如观察学校的花草树木,四季变化;观察家庭中小动物生活习性、植物生长规律。并及时把观察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口述出来或记录下来,为写作积聚丰厚的素材。

(2)坚持随机观察。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空间,要求学生凡遇到新奇的、有趣的、感触深的事物及时记录下来,并且长期不断地坚持,这样学生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头脑中积累的语言也会更加丰富。

三、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文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地积累语言。要使大脑的语文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勤练笔,使其像教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动机。着眼点有三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月光曲》,为了让学生理解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题目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3.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第14篇

一、加强阅读,增强语言文字的积累。

1.落实好阅读的量

语言的积累总是与一定的读书量相统一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据资料统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整个小学阶段可读的文章,总量不足 50万字,这样的阅读量何以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因此要“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多读书”,不断拓宽学生读书的渠道,循序渐进、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学生课外阅读的量。让学生真正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增强语言积累,便于对学生的读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2.把握准阅读的质

语言的积累离不开文质兼备的书籍。好的书是一种精神食粮,可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如何引导孩子们读好书,尤为关键。那些艺术品位高、故事性强的书籍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①适合儿童读的中外文学名著以及诗歌散文等等,借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②鼓励学生多接触优秀的作文选以及与语文课本相配套的《阅读文选》、《自读课本》,从阅读中培养兴趣。③指导学生勤翻阅科普类的工具书,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指导阅读的方法

语言文字的积累得益于科学的读书方法,好的读书方法学生会受益终生。

(1)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中积极引导将课内学到的积累语言的方法及时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如阅读课中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品评体味;对词语的比较推敲、玩味斟酌;对情感的体验解悟。

(2)精读与浏览相结合。精读的作品多数是与语文教材有关的文章。如《名家作品精选》、《小学生阅读文选》、《自读课本》中所选的文章,也包括篇幅不长的素有定评的作品。浏览是对一般读物较快地阅读,以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因此,这些读物内容应该广泛些,不管是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历史、科普,还是报纸、杂志,也不管是国内、国外的都可以让学生阅读浏览。

(3)强化背诵。背诵是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手段。纵观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哪一位不在儿时就积累大量的诗文,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语言根基。多年来,语文教学采用的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解得透彻,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殊不知越讲教学效率越低,其主要症结在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可以采取以下 3个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工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工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工夫。一本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教师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

3)每学期补充

8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4)建“源”为“库”,学会搜集整理资料。①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主要内容的概括,人物个性的总结。或提炼深刻的道理,或摘录警言格句、精彩片断。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心得体会,为写作做好储蓄。②学做文摘卡片。课外阅读时,根据内容,择需摘录,并分门别类整理成卡片:如语文知识、人物小传、成语出处、科普常识等等。作为资料储备起来,以便写作时选用。③学会剪贴。学生平时浏览报刊杂志,能汲取大量的语文知识,其中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教会学生按目标剪辑,归类整理,剪贴成册,形成系列。这样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又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资料。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语言的积累。

小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其原因是缺少生活的体验,缺乏生活语言的积累。生活处处皆学问,实践活动中老师应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因地制宜地开展多样化的课余生活,也包括充实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学生看得多,听得多,就会想得多,记得多。这样就会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材料。

1.访中厚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讲出了多读书、多体验生活的道理。其中“行”就是要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学习语言。实践活动中,老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游览,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语言。

2.仿中学积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语言总是在积累中模仿,在模仿中借鉴创新。生活中孩子处处在模仿,如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人物,模仿老师,模仿父母。因此,多开展一些模仿性的表演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

(1)仿秀表演。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明星、笑星其幽默的对话、诙谐的语言。学生在仿中练习了表达,在仿中积累了语言。

(2)仿家庭生活表演。家庭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场所。因此,经常组织学生演家庭生活剧:如何招待客人、怎样做客访友、怎样处理邻里关系等等。在“对话”中练习说话得体,在“对话”中丰富自己的语言。另外,活动课中积极组织学生举行辩论会、智力竞赛、即兴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辩中学机智,赛中长知识,讲中练口才,为积累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3.观察善积

观察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式,不会观察,就不会积累,也就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呢?

(1)学会定向观察。语文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对熟悉的人、物进行多方位、较全面、有系统地观察,如观察学校的花草树木,四季变化;观察家庭中小动物生活习性、植物生长规律。并及时把观察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口述出来或记录下来,为写作积聚丰厚的素材。

(2)坚持随机观察。积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空间,要求学生凡遇到新奇的、有趣的、感触深的事物及时记录下来,并且长期不断地坚持,这样学生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大大加强,头脑中积累的语言也会更加丰富。

三、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文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地积累语言。要使大脑的语文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勤练笔,使其像教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动机。着眼点有三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月光曲》,为了让学生理解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题目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3.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第15篇

备课组以“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召开备课组研究会议,全员参加研讨。确立中心发言人,研究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1承蒙学校领导的信任,今年初次担任语文备课组长,没有工作经验,本着学习的态度来开展今年的备课组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年高二语文组备课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和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全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水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总之,要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潜能,提高素质。

二、工作目标:

1、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2、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职高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进展,形成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继续强化协作互助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优秀备课组,出色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

语文备课组的主要工作配合教导处、教研处等处室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检查。

认真钻研教学大纲,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提倡共同备课。做好每月的备课、作业批改、辅导等的检查。

2.教研常规。

认真做好听课、说课、评课常规,并准备上好一堂公开课。 引导教师积极创造机会走出去、引进来,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3、课题研究。

发动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要求各位教师深入实践,调查研究, 作为我们今后教学教研的依据。

4、组织学生参加征文评选、诗歌朗诵及三笔字竞赛活动,力争多出精品。

四.本学期教学内容与重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及选修本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中要重在阅读技巧的指导与写作能力的训练提高

五.教学基本原则

1.整合教材,大胆取舍

教材的处理必须合理,这样才会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时间有限,课时紧张,以及因连堂进行作文训练而用去的课节,真正用于处理教材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不允许也不必要按部就班地处理教材。

总之,我们可以将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联系起来,进行关联性阅读、比较性阅读,从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单元要点的把握。

2.立足教材,服务高考

高考的辉煌成绩,不允许我们丝毫懈怠

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立足于教材,服务于高考。教学中既要突出文体的特点,讲清课文内容要点,又要结合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

3.探究创新,推进课改

今年是课改第六年,我们要在去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结论,而不要搞大一统,一言堂;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不要浅尝辄止,小富即安;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问难质疑,共同提高,而不要死气沉沉,机械呆板。

六.具体措施

1.落实集体备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必将成为一中的优良传统。

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资料资源共享,按照学校要求,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

2.发挥教师作用

为彰显每位教师的亮点,备课组邀请语文教研几位老教师各上一节示范课,可上常规教学课,可上作文教学课,备课组全体老师从头听到尾,从如何切入教材,如何把握重点难点,如何处理配套习题等各个环节去学习。

3.相互观摩学习

本学期备课组要多听课,在老教师上示范课的同时,备课组内部教师之间还要经常性听课,多借鉴吸收,多取长补短。

4.强化课堂常规

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堂课的明确的教学目的;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2一、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暨第一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的教学目标继续定位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累整合、(二)感受鉴赏、(三)思考领悟、(四)应用拓展、(五)发现创新,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二、使用教材: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和必修4两本书的内容。

必修3的“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小说一),感受与共鸣(唐宋诗),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启迪与想象(科普科幻作品)。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口语交际专题为议论。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为: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字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介绍《红楼梦》和《高老头》。

必修4的“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有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四个单元分别是:性格与冲突(中外戏剧),情思与意境(宋元词曲),理清思路(社会科学论文、随笔),知人论世(古代人物传记)。

“表达交际”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口语交际专题为辩论。

“树立探究”设计的专题为: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介绍莎士比亚戏剧和朱光潜的《谈美》。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拟在期中考试前完成必修3内容的学习,其中安排3次写作训练,2次月考或单元测试;期中考试后完成必修4内容的学习,其中安排3次写作训练,1——2次月考或单元测试。

教学中要求做到:

1、依据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力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认真钻研、领会新教材和新大纲,提高课堂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

3、本学期要完成必修3和必修4两部书的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与提高。

4、本学期在写作上,着重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先了解议论文文本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议论说理的兴趣和能力,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五、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学情分析,认识了解并熟悉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

2、继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学法设计教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讲究提问设计,板书设计,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归类、梳理。

4、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解疑答难,加强辅导,补学补差。

5、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在集体备课和教学中,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在作文备课和训练中做到系列性、科学性、实效性。

六、教科研设想: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用群体智慧和力量,提高整个语文组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积极学习并大力提倡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提高课堂实效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理论,力求做到转变教学观念,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提高高二语文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采用组内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理论,把新课程的要求转化为各课的指导思想。

2、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具体做到:

加大集备力度,优化教学内容。

集备时间:每周四3、4节

集备地点:年段办公室或语文教研组活动室(另行通知)

集备形式:一人主备,单元主讲

集备内容:备重难点、疑点,备教学法;交流教学亮点,反思教学缺欠。

3、积极推进相互听课和评课,加强讨论交流,提高质量,取长补短,学以致用,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4、精心准备月考、半期考等测验,重视学生的效果,加强师生交流。

5、做好导优辅差工作,重视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辅导:

对学困生,我们要树立信心,勇于面对。集备组成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给予鼓励和辅导,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每次的些许进步中也能体会到努力的喜悦。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营造一种爱学,想学,会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真正受益。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4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语文

2)教材使用情况:学考复习用书、《论语》选读

3)本学期周课时:5节

二、常规工作:

1、教学计划及目标确定: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密切关注省课程调整内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思想,用新观念新思路处理教材。按时制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计划。要求内容全面,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提高质量措施,教学进度表。要求组员认真学习并了解对单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在教学之中。

2、集体备课及教案:

备课组以“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召开备课组研究会议,全员参加研讨。确立中心发言人,研究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研究教学方法,设计好配套的单元训练,控制好教学进度。要求:

A、提前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不得搬照抄教案,不以课件代替教案,不以试卷代替教案。

B、新课教学目标符合《学科指导意见》要求,学考、高考复习课目标符合学考、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并切合学生实际,表述准确、具体、恰当,体现三维目标;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

C、教案数足(一学期不少于60个),分课时备课,环节齐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D、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环节安排科学合理,不仅有教师活动,还要有学生活动,主问题设计恰当、有效,板书设计精炼、合理、美观。

E、课型多样,除新课外,还要有复习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教案,并做到环节齐全。

F、课后有教学反思,并有针对性,不少于课时数的五分之一。

3、课堂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层次清晰,知识传授合理,能力培养恰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准确评估课堂教学效果,控制好课堂教学过程,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愉快生动,能力提升明显。

4、作业设计及批改:

A、本学期各班大作文不少于8篇。批改要求:大作文略改5篇以上,精批2篇以上。小作文8篇(包括随笔、读书笔记、日记、片段练习)以上,略改一半。

B、有针对性地布置配合课文的作业,有检查,有错题记录。

C、单元练习或月考4次以上,有批改,有错题记录。

D、大作文和单元考试、月考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有记录和分析,有订正和讲评。

E、能根据要求一学期命制1份试卷,有细目表,难度恰当,知识点分布合理,原创题和改编题占一半左右,无明显差错。注重过程评价,每次测试有分数记录。测评后及时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统计,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并讲评。

5、课外阅读:教师订出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新课程实施为中心,转化教学理念,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新课程背景下,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堂为学堂,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权,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尽量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

备课组内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做到学和复习进度、案、统一课件、统一练习等。重视第二次备课,因材施教。要经常就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中,对于每单元每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加以明确,并由专人专攻,形成切实可用的资料,

3、在备课组内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在学校教务处和语文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好示范课、优质课、研讨课、汇报课等公开课活动,并要求组内教师积极参与评课活动,做到“课课有收获”,以实现自己的教学更大的提高,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取长补短。

4、开展“师徒结队活动”,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

在每次听评课与研讨活动中,做到“师有所教,徒有所长”,加强师徒联系,督促徒弟教师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份作业。使其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的教学理念,成套的教学思路,成型的教学风格。并督促其在此基础上,借助对先进的理论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思考、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

4、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利用好早读课、课间和夜自修时间,加强学生自查、自我管理。

作业精选精批,及时校对讲解,表扬优秀,鼓励后进。

5、把握好教材的深度与难度,注重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尽量利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能力迁移。

同时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立足高考,打好基础。

6、加强对高考信息的研究。

认真研究了新课改高考试题,制定了有效的措施,确保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注入高考的知识。

7、强化教学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积极撰写各级各类论文。

8、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9、认真组织好单元考、模块考试、期末考试的复习工作,力保在每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0、加强与外界交流,及时了解教学、考试的最新信息。

建好中国教育服务网vcu教育博客,充分利用好“福建高中新课程网”,及时了解我省各兄弟学校的选修课开设情况,加强与兄弟学校老师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语文》必修五和选修课的学习,教学时要以新课标为准绳,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

2.在高一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为高三年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3.根据高中语文课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4.在第八周前完成必修五的教学任务,在十九周前完成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进度(教学进度表见后面的附录部分)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校实际情况安排:高二语文每周4节(必修),全学期总时数84节。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语文》必修五和选修课:授课60课时,期中复习8课时,期中考试3课时,期终复习10课时,期终考试3课时。

本学期教学进度非常紧张,几乎没有练习、复习时间。但是仍然要计划有条不紊,进度安排有序。

五、教材处理

1、精讲实练,努力创设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讲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2、取舍有度,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

本学期教学任务重,有些课文根本来不及上,因而要有取舍。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文言文教学上。主要以积累文言知识为主,进而增强学生文化功底。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阅读积累,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摘抄或点评或讲座或串讲,因“班”施教,因“人”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

4、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