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合同标准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合同标准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核电 合同管理 标准化 探讨

核电站包括材料、化学、机械、电子及其核物理等领域,是一个集现代高技术凝聚的企业,它的合同管理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与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企业的有效管理。

一、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概述

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内容。大多数时候,企业会从自身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合同管理标准,包括建立程序化合同管理体系,形成规范化合同程序、模式、内容及措施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原则。在进行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时,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首先,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要具有合法性,必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和政府制定的一些法令,这是最基础的特点。

其次,要根据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不同,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合同标准,把推荐性和强制性特点,完美有效的结合起来。制定企业合同标准时,在管理程序与职责内容上必须具有一定的规定,但是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合同签订者、合同类型,在不违背基本原则,保证企业利益的情况下,可以适时的对合同标准做出一些改变,体现合同的实用性原则。

最后,作为企业而存在那就离不开利益一说,在所有原则都遵循的情况下,会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需求,换取更大程度上的利益,这也是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利益兼顾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核电企业的合同管理标准化应用

(一)核电站的合同管理标准化体系

(1)合同管理指导原则。合同管理指导原则是指按照《合同与采购手册》的内容规定及其包含的管理程序来进行企业管理的一种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合同管理原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选择信誉度高,财力物力雄厚的承包商进行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充分考虑我国核电业的发展前景及自身的现状,努力的建立多元成熟化的核电市场。经济与效率是合同签订的基础要求,因此合同的形成一般都采用既经济又有效率的办法来尽全力满足所需产品的质量要求,还要努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按照核电站自身的技术性,采用适合的先进技术,防止一味的追求高、尖、精技术要求。企业各相关部门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企业的合同管理,更加利于通过各方来共同制衡防范风险,减少贪污犯罪出现的几率。例如中核集团下的某核电站,在企业合同管理上,就利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与协作,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成效,降低了的出现,是反腐保廉、公正、公平、通力协作成功的代表。

(2)合同的组织设计。核电站依照合同管理的要求,成立了由各个不同部门所构成的组织体系。包括按照合同要求而提供服务或物质采购的立项申请部门(又称用户部门);统一对公司的某类资产或业务部门进行调度协调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同时对符合公司管理政策的一系列规定负有责任的商务部门;审查、监督承包商所供材料质量的质量保证部门;预控、编制核电企业的预算和财务管理的预算控制部门以及对企业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审计部门等。

(3)合同的运作模式。企业合同管理的部门大都采用矩形式运作,不同的合同工作,选派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采购组进行工作,在工作结束后自动解散回归原部门。这种管理运作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适当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错与腐败现象的产生,进一步确保企业的公正廉洁。

但是,矩形式的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在采购项目组中,容易增加商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而忽略其的权力,也会滋生出责任心降低、双重指挥等问题,从而影响工作完成的进度。在这个问题上,大亚湾核电站采用权限与授权制度进行解决,分为3个不同层面的权限限制:由商务部门直接决定500-3000美元的采购案;3000-50000美元的采购,则需要有三家及其以上的询价措施,共同填写合同签订的推荐书,交由与之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而在50000美元以上的,则需要商务部门、立项申请部门、预算控制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组成专项小组,进行合同管理的相关事宜。当然在合同的批准上,也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财务进行严格的授权管理,如下图所示。

(二)核电站的合同管理标准化措施

核电站的合同标准化在进行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因此核电站采用了多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入手对合同管理标准化进行了改进提高。

(1)定期对合同管理程序进行完善梳理。在核电企业合同管理下,要建立管理程序梳理制度,同时建立对合同管理问题的反馈渠道,定期对所反馈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梳理与总结,及时对合理的意见进行采纳,增补或修订不适宜企业合同标准化管理的程序,以确保合同管理程序的适用及有效性。

(2)制定企业合同的标准范本。核电企业所涉及领域广,签订的合同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业务的不同,要制定出不同标准的合同格式,可以有效的防止合同签订条款不一的问题,降低了合同签订的风险,提高了企业合同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3)形成标准的采购流程。在采购过程中,为了防止企业因为采购流程的不规范,或是采购人员能力不足使得采购出现偏差等,必须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化的采购程序。

三、结语

核电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核电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对于它的管理,需要更加严格合理的合同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完成对核电企业的管理,获取更大程度上的效益。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企业; 合同管理; 标准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42

[中图分类号] F273; F71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9- 0077- 01

1 标准化理念的概述

由国际标准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对“标准”所下的定义可知,标准的目的是为在某一情况下获得秩序的最佳程度。这里所称的“最佳程度”是理解标准与技术之间关联性作用的一种言简意赅的陈述。这说明了标准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基础上,反映当下的技术水平。这是因为制定标准的过程,就是将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相互结合并对其进行总结。该标准化过程不是不加分析地纳入,而是要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再加以综合,是一个总结和提炼的优化过程[1]。此外,标准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制定标准又不断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足以表明它是积累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比其他形式更系统、更广泛,而且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个新标准的产生是科学技术积累的开始,标准的修订是深化和提高,是新经验取代旧经验。从另一角度来看,标准化过程如人类文明社会经济与科研活动实践经验的规范化过程。

2 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应用意义

(1) 通过标准化降低合同管理沟通成本。对企业合同管理的沟通与协作而言,在企业内、外各部门之间,通过制定各种合同标准实现合同管理的统一性,以保证企业合同管理功能的发挥。尤其是通过发展合同管理业务标准化,可把合同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内容、相互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各自承担的责任、工作的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确定,这不仅是加强管理的有效措施,而且可以使合同管理工作经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为实现合同管理制度化与自动化奠定基础。对企业外部合同签订而言,标准化使企业合同管理与企业外部约束条件相协调,不仅有利于企业解决原物料、配套产品、外购、委外业务等管理问题,而且可以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并为企业实施效率与效益化生产方式、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创造条件。

(2) 以标准化作为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手段。从人的观点切入,并结合标准化的概念,在实行合同管理标准化时,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是在规律与创新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也就是说,一方面提供固定程序让员工遵循,另一方面为员工提供一定的自由度,让员工能创新与有创意地处理成本、质量等挑战性目标。在遵循工作规范上,将明确的工作标准,作为员工工作的指引。其次,在创新方面,企业在上述对员工明示的工作标准基础上,应鼓励员工改善现有的工作合同标准,当员工发现能够加入自己的创新并可行的改善构想时,可带给员工无比的活力与成就感,使员工工作的态度由被动接受指令,转变为主动产生附加价值,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3 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应用措施

(1) 设计合同标准化管理的组织体系。为了实现合同管理的标准化操作,企业有必要首先对合同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标准化的重构。这种标准化的组织结构包括如下一些内容。一是对于项目的申报部门进行重新定位,严格按照工程需要来设立项目,并且通过合同作为介质来协调工程项目申报所涉及的部门之间的合作问题。二是对于合同的归口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重构。对于企业内部所涉及的所有工程合同,设立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减少合同管理方面的冲突。设立统一的合同管理部门还需要配以明确系统的合同管理技术,如编制标准化的合同签订程序、合同验收标准、合同解除与变更的标准等,通过标准化来提升合同管理的质量。三是商务活动机构的设立。这一机构的设立目的在于对合同管理所涉及的所有部门进行协调,督促合同上游部门做好合同签订的准备工作,并监督其与合同下游部门所开展的谈判与签约活动。

(2) 完善合同标准化管理的运行程序。第一,合同签订流程清晰化、签订过程主管化、成本控制层次化。项目管理机构须形成较为合理的合同签订过程管理程序。由于项目管理机构签订的合同大多数具有较多的专业元素,这就决定了专业工程师在合同签订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合同签订前的合同洽商,由承办人与合同相对方进行联络、沟通、洽商,计财部等其他部门在概预算情况、类似合同文本提供等方面配合合同承办部门的工作。第二,合同档案管理部门化、过程化、常态化。合同承办人按项目管理机构合同管理部门要求跟踪合同履行结束前相关情况,并围绕合同收集、管理和保管合同签订前、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和合同结束各个环节形成的合同相关资料。原则上在合同履行结束后10日内将上述资料归档、装订成册并形成资料清单送交合同管理员。第三,合同管理相关岗位互控化。合同相关各个岗位的工作是相互衔接、联动的整体,各个岗位虽然分工各异,但本岗位对其他岗位也有控制、纠错的义务。比如此次填报合同管理签订、履行表的过程,就是一个内部合同文本、验工计价、财务付款各环节相互纠错的一个绝好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

西方有句谚语,财富的一半是合同,合同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数据时代下的经济活动具有种类繁多、数据量大等特点,这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具备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合同管理贯穿经济活动的整个流程,合同管理能力的高低则是管理者流程优化能力的重要体现。合同管理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商务活动的集合,包括前期考察、调研、谈判、拟定文本、签订等环节;二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与控制,是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对合同履行风险的控制,以及合同各环节的参与者的监督。利用标准化的管理方法进行企业合同管理,可以更为有效地避免签订对企业不利的合同、提高合同管理工作效率。

二、当前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企业管理者重生产、重订单、轻管理,尤其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有的企业没有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有的企业没有专门负责合同管理的部门或管理人员,有的虽有相关合同管理制度及合同管理部门,但管理混乱或无序。企业管理者对合同管理工作的无视或不够重视,造成合同管理工作主题缺失或管理无序。

2.合同审核不严,缺乏风险控制机制。由于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负责合同审核的法律事务部门或企业法律顾问,有些企业设立了法务部门,但企业法务部门的法律顾问和各有关人员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责任和权限的规定不够明确,不能充分或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如在合同谈判和签订时把关不严、合同条款表达含糊、法律或合规性审核不够严格、合同履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潜在风险。

3.合同的管理和履行效率低下。企业缺乏高效、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及审核程序,合同的洽谈、起草、审核、签约、履行等环节无法紧密衔接,造成合同管理无序混乱,合同履行效率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缺乏准确高效监督及反馈程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4.缺乏标准化管理体系。没有制定涵盖合同起草、谈判、审核、签订、履行、监督的合同管理制度和统一的合同编码体系,使合同管理缺乏制度依据;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履行合同条款的能力进行评审,对于企业常用业务合同进行文本格式化和通用条款优化等标准化工作没有开展。

三、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合同管理也是一门科学,要尊重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在大数据时代下,合同管理亟待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使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实用可行。

1.推行合同管理标准化是经济和时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经济合同客观地反映着生产和流通的现实经济情况,它作为联系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纽带与桥梁,在保障生产生活、经济发展顺利进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混合所有制和大数据引领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到来,企业改革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愈加活跃,经济合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构成了大数据时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元素,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就客观地向我们提出了合同管理标准化的问题。

2.合同管理的现状是推行合同管理标准化的潜在动力。由于非标准化合同管理带来诸多问题,给经济合同的审核、履行、监督等环节带来很大困难与不便。要做到提升经济合同的履约率,减少合同纠纷,减少合同管理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必须实施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大力推行合同管理制度化、编码体系的标准化、内容条款规范化,以及合同文本格式统一化。

3.合同管理标准化是降低合同管理沟通成本和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可把合同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内容、业务间的衔接关系、各自承担的责任、工作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明确,这样可以使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大大提升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合同管理标准体系的模式

企业合同管理纷繁复杂,在大体上可将标准体系划分为管理和操作两个层面:

1.管理层次包括《合同分类编码体系》、《合同审核管理标准》、《销售(采购)合同管理标准》、《特殊合同类管理标准》等标准,这些管理标准分别对合同分类编码及各类型的合同在拟定、审核、签订及履行全过程中的管理部门及其职责、管理方式及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

2.操作层次包括《合同格式文本标准》、《合同要约推荐标准》等标准,格式文本是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一般在积累总结经济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完善的,完备成熟的格式文本不仅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还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五、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具体措施

1.合同管理制度的动态化。制度是基础,没有制度,任何管理工作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合同管理工作亦是如此。任何企业都要建立健全适合于自身的的合同管理制度。首先要看有没有合同管理制度,其次要看合同管理流程有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制度执行,最后要看现有的制度是否适应目前的企业合同管理,若不适应,则要对制度进行修改,将合同管理制度纳入动态化管理,合同管理制度要随着合同管理工作的发展、管理范围和形势的变化而改进,不能一劳永逸,更不能让制度成为制约合同管理工作的瓶颈。

2.合同编码体系的清晰化。一个企业的合同的编码体系一般包括合同承办部门的代码、合同签订日期、合同序号、合同分类等,在合同编码体系中,合同承办部门代码和合同分类较为重要,一个能够清晰地表达了合同承办的主体,一个能够清晰地反映合同的类型,合同承办部门代码一般以部门英文缩写或部门在企业的习惯性代号作为编码,合同分类一般按照合同的经济性质分为销售合同、采购合同、技术合同、担保合同等,合同分类看似简单,但直接关系到合同处理的方法,如果处理不好,会为以后的合同管理流程带来很多不便。

3.合同审核流程的层次化。企业的合同管理要有一个明确的合同审核流程,审核流程要分类制定,各审核人员要责权清晰,层次分明,将一般合同、重大合同、特殊合同审核和签订的权限具体化,由于合同履行和监管也大多是由合同审核的参与人负责,通过完善合同审核流程,将合同审核流程层次化,进而明确各层次在合同管理中的权限与职责。

4.合同档案管理的日常化。合同管理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它是一个与合同管理相关数据的归集、整理的过程,在大数据时代,合同数据更加复杂,应当更加重视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合同承办人或者合同管理人员要按照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主动收集合同相关数据,包括合同签订前的项目审批文件、考察、咨询、谈判会议记录、法律及合规性审核等材料,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标的物签收、核验、合同变更等材料,合同履行后的经济效果评价、合同总结等材料,形成完备的合同管理档案。合同档案要纳入常态化管理,做到合同管理数据随产生、随收集,做到洽商记录不过夜、合同备案和审核意见表填制不过夜。

5.合同管理相关岗位的互控化。合同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是一个互相衔接、联动的体系,每个岗位虽然分工不同,但对其他岗位都有纠错、互控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相互促进,提升合同管理的水平。

6.合同文本的格式化。合同文本的格式化首先以合同法为前提,尤其是格式化合同涵盖了法律规定的主要条款,在客观上起到了法制宣传的作用,提高合同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和履行合同的自觉性,加强合同文本格式化的普及,也可大大减少经济合同纠纷。

7.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是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合同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保障,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开发适用企业自身的合同管理软件系统,加强合同处理流程的信息化,不断提升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六、结束语

第4篇

Abstract: Started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different GIS standardized forma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the solution and data format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results effect are described.

关键词:3S技术;GIS格式;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和标准化;资源共享

Key words: 3S technology;GIS format;real est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resource sharing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81-01

0引言

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感技术的应用,信息传输的方式和数据处理的速度已经是任何传统的模式不可比拟和达到的,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我们的房地产管理工作同样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房地产管理部门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抓住时代的机遇,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房地产管理,让房地产管理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

1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大部分的城市都在运用做正在筹划运用《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房地产管理。

但由于存在以下原因:

1.1 各地的房地产管理的具体业务规定和操作模式不同。

1.2 软件设计没有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因为绝大多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在软件设计方面没有很强的实力,无法完全自己设计,必须委托软件公司来进行设计和编制,而软件公司又不懂得房地产管理的具体业务规定和流程,这中间的沟通理解和系统维护就是一个大问题。

1.3 目前统一的GIS格式,在编制系统时,使用的时空数据模型、数据库的类型、二次开发的软件平台等等各不相同,空间数据难以共享,有的在自身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都不能很好地转换和共享,如有很多软件在房地产产籍档案和房地产测绘部分难以完全与整个系统链接共享,特别是房产图数字化后的属性特征没有分层存放、分幅图与分层分户图不能完全对应,自身的测绘部分都不能实现数据共享,更谈不上与整个系统接口和共享,这就不能体现网络化办公的优越性,很难充分利用高科技达到我们的管理目的管理要求;所以造成了各地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各不相同,互不兼容,有的能满足目前的管理需要,有的则达不到管理的目的,有的完全瘫痪,还有的甚至在设计和编制过程中,就半途而废,前功尽弃,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2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途径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便民服务,对于房地产管理部门来说,提高人员素质,增大科技含量,运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房地产管理,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要想达到以上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2.1 制定房地产管理的业务规定和业务流程。根据房地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并结合现代化管理的特点,建设部应按直辖市、省会城市、一般城市和县城等不同规模分别制定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管理的各项具体业务规定和业务流程,作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一个基本框架,就拿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和交易管理来说,何种性质的登记在交易科,是先测绘还是先到产权科或交易科初步审定后在测绘,各种登记需要何种必须的资料,各项具体业务应如何衔接等等,而不要像目前这样,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业务规定和流程,还有些地方制定的业务规定与建设部的有关规定不符合,这就很难说是因地制宜还是不规范。

2.2 《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尽管建设部这几年推荐过和认定过一些《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前面提高过的多种原因,实践证明这些软件还是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而不能全面推广使用,给目前正在筹划《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房地产管理部门造成很大的困惑,到底该如何设计软件?

在制定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体制、业务规定及流程后,应组织从事房地产管理一线人员与软件公司一道进行设计和编制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各地建立该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升级的定点服务站,如果房地产管理的政策、法规或规范有变动,由建设部通过设在各地的服务站及时给予升级和修改。这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广使用,甚至可以把使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产信息管理系统》与准予注册《房屋所有权证》结合起来管理,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的目的。

3规范化和标准化后的效果

在房地产管理的机构体制、业务规定、业务流程及《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与准予注册《房屋所有权证》都规范化和标准化后,能带来如下好处:

3.1 便于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用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房地产管理,各项业务规定统一,各个业务流程清晰,可以减少人为差错,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3.2 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少走弯路,提高资金利用率。有了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业务规模,选用相应的软件来进行房地产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自己探索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加速了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3.3 有利于政府上网和资源共享。房地产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可以帮助政府管理城市房地产的各种状况和属性特征,为政府进行相关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准确的数据。统一使用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后,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资料凋阅、利用和数据统计、分析很容易,体现了现代化房地产管理的高效、快捷、优质的特点。

第5篇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标准化

作者简介:张江(1983-),女,内蒙古四子王旗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3)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226-03

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在地区电网内的普及,加上地区电网监控中心的投运,初步完成了变电站无人值班和集控运行维护模式。与此同时,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数据量急剧增加,异常天气情况或故障时变电站事故跳闸,大量信号上传到地区电网监控中心,会影响运行值班人员的事故判断,延误事故的处理。此外,一定数量信号的持续上传,也会使运行值班人员产生麻痹心理,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异常信息,这将会给无人值班变电站及地区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较大的隐患。

本文从地区电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系统信号目前的现状和地区电网监控中心反映的运行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的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技术上和管理模式方面的探讨。

一、系统信号的现状

某地区电网现有厂站37座,其中220kV变电站5座,110kV变电站24座,10kV开闭所4座,全部为综自站。[1]厂站端自动化设备大多采用国电南自、南瑞继保、东方电子等厂家产品,因此地区电网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存在着站际间的差异,而且不同厂家对相应的故障或异常现象的描述并不一致,从而给地区电网监控中心的日常运行与监控带来了诸多不便与困难。

目前地区电网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主要采用光字牌形式和告警窗口形式两种告警方式。

光字牌形式就是在监控中心工作站监控画面上通过点亮光字牌对异常信号进行告警,每个光字牌对应一个告警信息,由于变电站内告警信号众多,一个显示画面不可能将全站光字牌全部体现出来,目前在监控中心主要通过在变电站全站按电压等级设置各变电间隔及主变压器的光字牌总目录,然后在各自电压等级下设置全部相应间隔的光字牌画面,同时在变电站一次接线图画面上就各变电间隔分别设置间隔光字牌画面。

告警窗口形式主要是在监控中心工作站屏幕告警窗内显示告警条文信息来进行告警,当发生事故跳闸等异常时,屏幕上的告警窗内会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列出所有的告警信息或异常信息,同时伴有相应的告警音响。[2]

以上两种告警方式中,光字牌形式在告警时不会自动弹出,需要运行值班人员手动点击进入光字牌总目录或间隔光字牌画面进行查看,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不适用于发生故障跳闸等事故处理;告警窗口形式虽然要比光字牌形式更为直接和方便,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监控中心接入了地区电网内所有无人值班变电站,日常运行与监控中告警窗内显示的信息量太多,而且信息主次不分,无论是开关、刀闸变位等一般遥信,还是装置异常、保护动作等重要遥信信息都会上告警窗,如果有某变电站上传的重要告警信息没有及时处理,即使告警信号一直存在,也会被大量新上传的信息刷屏而不容易被运行值班人员发现,从而使得缺陷或异常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而演变成事故。[3]

二、系统信号的分类及合并与选取原则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是反映站内一次和二次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信号,根据信号的性质和重要性,可以分为以下三类:[4]第一类为事故信号,主要反映由于非正常操作和设备故障导致电网发生重大变化而引起的断路器跳闸、重合闸和保护装置动作信号、影响全站安全运行的信号(如全站通讯中断、消防系统火灾告警等),出现这类信号运行值班人员需要立即进行处理,汇报相应调度部门、检修部门等进行事故处理;第二类为异常信号,主要反映变电站内一次、二次设备状态异常及设备健康水平变化的信号(如控制回路断线、主变过负荷等),出现这类信号运行值班人员需要通知维操人员到相关变电站现场及时查看,以准确判定设备状况,能恢复的则进行恢复,不能恢复的需要立即通知检修部门做相应处理;第三类为状态信号,主要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的信号(如保护功能压板投退、远方就地开关切换、操作开关后的变位信号等),此类信号运行值班人员知道即可,不需要进行处理。

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的选取,无人值班变电站当地后台需要选取以上三类信号;监控中心需要经各专业会议讨论后确定由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上传的一类、二类、三类信号。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的合并则秉着在不掩盖严重的设备及电网缺陷前提下精简信息量,同时满足监控中心日常运行值班的要求,对地区电网无人值班变电站坚持有效监控的基本原则。对于同一设备的同类型信号进行合并,不同电压等级设备的信号不合并。合并信号作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上传监控中心的报警信号。一次设备或保护装置在检修、定检过程中产生的频繁变位、动作的信息可以在监控端进行屏蔽,其他无效信号则可以经调度自动化、变电运行、变电检修以及综自厂家等多方经过专业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屏蔽。[5]

三、系统信号的标准化管理

1.信息内容及作业流程的标准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虽然数据总量庞大,但其信息内容却是相对固定的,实施相应的标准化管理可以改善系统信号的现状。

标准化信息表包括硬结点信息和保护软报文。其中硬结点信息由设计部门提供,综自厂家按照相应要求结合保护装置自身特点提供保护软报文,统一并规范各报文信号名称后,设计部门确定最终的变电站标准化信息表。信号的标准化工作由生技部门牵头,协调调度自动化、变电运行、变电检修,以及综自厂家等多方开展信号的分类、选取、合并等工作,规范信号的名称,屏蔽无效信号,经审核后确定最终的标准化信息表。相应的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设计阶段完成的标准化信息表中的基础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地区电网无人值班变电站的遥信、遥测和遥控信息,在监控中心建设初期,省公司生技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无人值班变电站信息配置规范标准,[6]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上传监控中心的信号信息做了充分详细的规定,该配置规范标准也是作为地区所有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接入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标准。同时,地区电网全部的无人值班变电站都是在运行的情况下接入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后期仅能够结合停电计划进行一部分远动调试试验,只有少数几个厂站因为后期进行了全站综自改造,才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远动调试的全部工作。考虑到监控中心的实际运行与监控,以及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日常维护的实际需要,实现监控中心新旧两套自动化系统的平稳过渡,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采用了与地调主站调度自动化系统完全一致的信息表,[2]在相关名称和描述上考虑到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参照了省公司无人值班变电站信息配置规范标准,并逐步在以后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过程中,结合地区电网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参照相关标准和规定来进行信息配置。

2.信息内容选取与合并的标准化

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较为合理和理想的情况是地区电网内的所有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集的信号完整上传变电站当地后台,同时经过必要的选取与合并以后再上传监控中心,而不是不做选择的全部转发监控中心。考虑到目前监控中心的实际运行与监控需要,以及地区电网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已运行的变电站接入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后的安全可靠运行,采用了与地调主站调度自动化系统完全一致的远动信息表,而在以后新建扩建变电站或无人值班变电站综自系统改造时再做变电站自动化信息的选取与合并。

目前国内调度自动化系统习惯采用二次传输的方式,即首先在发生遥信变位的第一时间内传送一个不带时标的单点(或双点)信息,用于提示和告警;稍后再传送带时标的单点(或双点)信息作为SOE供事故分析,如果厂站端只能一次传输的话,那么必须选择带绝对时标(7个字节时标)的传输报文,而且必须以一级数据来传输。[7]无人值班变电站端上传的SOE信号,可以为相关事故的分析与处理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但是对于监控中心的运行值班人员而言,他们更为关注的是所监控的无人值班变电站内一、二次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考虑到目前监控中心所辖无人值班变电站较多,每一个遥信变位都采用两次传输的话,无疑增加了告警窗内的告警条文信息。如果能够实现仅对事故处理分析有实际辅助意义的SOE信号上传,并对告警信号按照信号类别和危急程度进行上传,这将会有效地改善监控中心运行现状,在降低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对地区电网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际监控水平,有效保障地区电网的安全运行。

依据信号合并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区电网实际情况,为准确掌握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要求220kV所有间隔保护和110kV主变保护信号全部上传监控中心,保护动作引起开关跳闸时有发出事故总信号,能够在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事故推画面。同时尽量将站内每个间隔上传监控中心的信号总数控制在25个以内,其中一类、二类信号总数控制在15个以内,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信号可以精简至8个以下,其中10kV系统经合并取舍只需要3到5个保护信号。

3.验收工作的标准化

为适应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同时规范变电站的验收管理,供电企业创新编制并实施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验收工作优化管理指导书》,建立了规范的以新建扩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验收组织网络化、验收内容标准化和验收流程明晰化为主体内容的验收指导书,实现了“零缺陷”移交和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8]

验收内容标准化流程中针对验收对象的不同分别注明了引用文件、现场验收规则、试验验收和现场验收、验收要求、验收资料、技术指标要求、验收内容和检查要求等条款。其中的二次部分验收作业指导书设有自动化相关部分,并且结合变电站实际情况进行常编常新以适应现场实际应用的需要。

4.运行与消缺工作的标准化

监控中心运行值班人员在日常监控工作过程中,以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提供的各类综自信号为主要监控手段,必要时需要结合到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缺陷或者认为有必要进行修改以进一步提高监控中心监控水平的,应及时汇报相关部门,检修维护人员在接到任务后要及时前往无人值班站现场进行处理,现场核实无误后方可进行相关的配置和修改。工作任务完成后,检修部门应及时做好相关后台监控软件配置的备份,同时以书面形式将相关变动和修改知会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主站维护人员,并向生技部门反馈,统一及时更新无人值班变电站标准化信息表,以保持与现场实际的一致。[5,9]

四、结语

地区电网内所辖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以后,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监视和控制将完全依赖于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上传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的信号种类繁多,故障时大量信息应分类显示,并将部分信号进行合并,以确保运行值班人员及时掌握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第一手信息,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有效避免部门间的推诿和管理上的死区,切实提高地区电网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地区电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楼书氢,林梅,傅裕,等.CDT规约及其在吉安地调自动化中的应用[J].华中电力,2010,(3):35-38.

[2]楼书氢,彭哲续.吉安地调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容灾备份建设探讨[J].华中电力,2010,(5):72-74.

[3]李彬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告警方式的改进[J].电力安全技术,2009,11(3):29-31.

[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分类和传输规范[Z].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006.

[5]张国平,黄巍,华建卫.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号的标准化管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120-124.

[6]无人值班变电站监控系统信息配置规范(试行)[Z].江西省电力公司,2010.

[7]王首顶.IEC60870-5系列协议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第6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河南黄河通信设备(施)管理与维护标准化体系的重要性,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维护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及条款内容。

关键词:河南黄河通信设备、检测检修、管理与维护

一、概述

随着“数字黄河”基础工程的建设,河南黄河通信所担负的任务则更加重要,必须在现有通信设备(施)的前提下,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向设备(施)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益。通信管理工作以确保通信畅通为黄河防汛服务为第一要务;以技术规范为标准;以工作人员专业化技术为前提;以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保证,不断提高河南黄河通信整体管理水平。

二、通信设备(施)管理及运行维护工作

(一)通信网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

河南黄河通信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明确省、市、县局三级管理的职责,在维护管理上突出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协同配合的特点。

(二)落实通信设备运行维护岗位责任制

河南黄河通信网由多种通信设备、设施构成,为确保通信网可靠的运行,必须对运行的通信设备、设施实行定岗定人。

(三)对通信设备(施)实行检测检修

通信设备(施)的检修是提高通信质量,确保电路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各责任部门应按通信设备(施)运行管理规程对所辖电路或设备(施)进行检测;对所辖线路要定期巡视检查和汛前检修及雷雨季检修。

(四)落实制订通信设备(施)汛期运行方案

为落实通信为防汛服务是第一要务,保证黄河防汛各种信息准确及时传递,各级通信管理部门必须制订通信设备(施)汛期切实可行技术措施和应急方案。

(五)修订完善《黄河防汛通信保障预案》

为确保汛期各级防汛部门《黄河防汛通信保障预案》的实施启动运作,各级通信管理部门要根据黄河通信网络的现状以及充分利用地方通信网络资源的前提下,科学管理、合理调度、优化配置,确保防汛通信畅通。

(六)修订完善《河南黄河防汛应急、超常规通信保障预案》

为防御突发通信故障和防汛紧急的需要,各级通信部门要修订及完善《河南黄河防汛应急、超常规通信保障预案》,对所管辖的通信设备(施)实行统一调配,利用一切可用的手段和技术、将传输电路联通,确保抗洪抢险现场的通信畅通。

(七)落实组建汛期通信保障抢险队

各级通信部门要在当年汛前落实组建通信保障抢险队,并对其备存的通信设备及备品配件进行集中储备,做到人员分工明确,防汛通信器材到位。

(八)落实通信考核及标准化通信站复验工作

为提高各级通信部门的管理水平,必须对其标准化通信站落实规章制度情况、通信设备(施)维护、管理以及运行情况实行考核和抽查复验。

(九)落实安全生产、确保通信畅通

各级通信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通信机房配备的消防器材,要定期检查。当通信设备(施)发生事故时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通信系统的畅通和安全。

三、建立健全通信工作管理制度

对通信设备(施)实施科学管理,创新管理制度是基础,进一步细化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则是创新管理的核心。编制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以及检查、考核等主要内容的管理职责标准,做到岗位人员管理职责明确、办事程序清晰。

(一)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制

制订完善岗位职责,如:科长、班长、工程师、技师、值班员等岗位的职责。

(二)建立健全通信设备(施)责任人制度

修订完善通信设备的责任人制,确定运行通信设备的维护责任人,维护责任人对所负责的通信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三)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修订完善通信设备(施)机房管理制度。如:程控交换机、监控等机房管理制度。

(四)建立健全通信值班制度

值班制度是考核值班人员值班期间,对电路、设备运行情况及故障处理的效果工作质量、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的主要依据。值班人员在当值内对管辖的电路、设备运行负有全面的责任,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执行通信调度命令,实时汇报当值工作。

(五)建立健全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工作是保持电路和通信设备(施)连续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交接班工作必须准时、认真、详细,做到手续清楚、前后衔接、责任分明。

(六)工具、仪表、备品、配件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工具、仪表、备品、配件应有专人管理,常用工具、仪表应备有方便使用的专用箱、柜妥善保管;仪器、仪表应定时检测和校准,保证其测量的精度。

(七)落实通信报表制度

1、月报

月报由责任班班长组织编报,内容为:运行的通信电路和设备(施)的运行情况,故障分析以及下月(含季)工作计划和要点。上报时间为次月上旬完成。

2、年报

年报是为了准确掌握河南黄河通信网所有电路、设备和各级通信人员的基本情况,为逐步提高科学化管理的水平提供基础数据。内容包括报表目录、表式、填表说明、有关建议、年终小结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上报时间为次年2月底前完成。

四、河南黄河通信设备(施)运维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正在黄河信息通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河南黄河信息通信设备(施)基础运行维护的管理体制要能适应新时期的运维模式,造就一个为黄河防汛服务的管理型运维模式 。

1、运维体制逐步以省、市级通信站建设通信网络管理中心,对所辖的信息通信设备(施)和传输网络实行7×24小时监控,故障受理和故障实时处理,实现集中管理、集中监控、集中维护。

2、实施质量三负责:上级通信部门对信息通信设备入河南黄河通信网以及其运维方式的适用负责认证;对各种信息通信设备质量及其运维管理负责质量监督;对所属通信部门的运维管理工作负责考核和验收。

第7篇

关键词: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

1概述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开始建立生产、技术和管理准则,对工程组织、协调、控制、人员、经费以及设施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是提高工程质量,强化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科学、合理的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2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分析

2.1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工业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同部门工业之间和企业之间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标准通道,能有效减少不同技术标准之间互相适应的时间。标准化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监督五项功能,各项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2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提高,标注化管理、质量管理、经济责任制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升,但是,在大力发展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仍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2.2.1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落后。电力企业标准化竞争意识不强,影响了企业标准化科研成果的研发和实践,多数企业直接实施“拿来主义”,套用其他企业的标准体系,没有对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导致实施的标注化体系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严重不符,影响了管理效率。

2.2.2 标准体系不健全。电力企业对管理标准的重视力度较大,在制定和贯彻管理标准工作方面较为出色,但与管理标准配套的技术标准以及工作标准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导致标准内容不健全,影响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降低管理效率。

2.2.3 设备和技术落后。我国电力企业加快了电力系统的改造和升级进度,但部分落后的电气设备和技术在一定时期内还需继续运行,这不利于国家标准制度的实施。多数电力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标准,没有对人身安全、健康、环保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不对应,也影响了我国电力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2.2.4 标准化管理应用性不强。我国电力企业制定了很多标准,但各项标准制度缺乏应用性,没有对企业生产运行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企业标准的制定是基础,实施才是整个企业标注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将各项标准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才能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已经取得一定的效益,但在实际运行中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配电网工程是电力系统基础性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将以配电网工程为例,对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进行分析。

3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标准化要求 配电网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工程项目策划、招标管理、建设协调、原材料进场检测以及设计交底等内容进行安排和规定,根据各工程特点、地理位置、投资额度制定工程管理体系,合理分配各项资源。①项目策划时,要按照基建部的要求,制定项目管理策划范本,结合工程情况,变质项目管理策划;②招标阶段,根据施工、监理招标管理规定,参与招标工作;③建设协调方面,建立定期协调机制,主动提出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通道手续办理等问题;④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管理组织协调的描述、质量控制中的检验、试验程序等。⑤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是工程质量的关键,设计质量决定工程的使用质量及其寿命,图纸是施工和验收的依据,未经会审的图纸不得用于施工。设计交底时应包括设计意图、设计特点及注意事项;设计变更情况;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的应用情况;施工条件及可能面临的问题;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图纸会审工作则由参见单位各级技术人员组织实施,成果要形成会审纪要,分发各部门执行。⑥原材料进场检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施工场地。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均需要进行检验和复检。

3.2 施工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首先,施工流程要标准化,制定工程进度、合同管理、现场管理、巡视制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其次,施工进度方面,要按照合同编制工期组织工程施工、控制工程进度。当施工期间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影响时,应对生产日期进行调整;若需要进行技术变更,则应通过审批手续后方可执行。《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旁站、巡视监理制度》、《工序质量交接验收管理制度》、《见证取样送检管理制度》以及《原材料跟踪管理办法》等制度均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实施。再次,施工安全方面,应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以及质量问题闭环管理制度。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事故后,应根据事故性质,分级上报,调查事故原因,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性质特别严重的,应在24h内报告主管部门、监理部、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于5日内书写质量事故报告。最后,工程质量责任及考核管理制度。完善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定期资信评价结果,将结果作为合同管理和招评标的重要依据。明确建设单位及人员岗位的质量责任和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职能重复或职责不清带来的质量隐患。建立科学的考评标准,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到业绩考核范畴,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3 工程竣工阶段的标注化管理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管理制度,按照检验项目、检验批次,分项、分步的完成工程的质量验收。建立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统一和规范配电网工程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原始性、规范性、完整性,为后期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4 结语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电力企业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后,能显著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完善机制 提升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J].农村电工,2015,01:1.

第8篇

关键词: 标准化管理;基本流程;具体步骤;经济效益;管理建议

所谓标准化,是以具有重复性特征的事物为对象,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有组织地制定、修改和贯彻各种标准的整个活动过程。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或方法,即以标准化原理为指导,将标准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以增进系统整体效能为宗旨、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为根本目的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其基本特征包括:第一,一切活动依据标准;标准一经颁布,就应成为对重复性的同类工作和事物规定统一的要求。第二,一切评价以事实为准绳;依据管理标准来衡量,要以事实为准绳,要依据标准中的一系列指标数据和要求对照事实全面评价。

1、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流程

1.1工程前期管理。

第一,工程中标后,首先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进行成本测算,对利润进行合理预测,用预算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最终实现利润合理化。这样的成本管理较以前那种“只重干活、不懂算账”的管理方式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以此管理模式对多项工程进行了前期责任成本预测评估,充分做到对项目管理的有效控制,最终确保每一项工程不亏损、多盈利。第二,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择优确定分包队伍一是分包队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照;二是有较好施工业绩、施工经验、技术实力、经济实力、机械设备实力、人员管理实力;三是要有讲信誉、顾大局、识大体的思想;四是内部干部、员工亲属队伍尽量不予择用。同时要建立劳务分包队伍档案.对分包队伍进行评价建档信誉好的队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第三,分包队伍确定后,即可按以下原则和步骤完成各项前期管理工作:一是做到“三快”,即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边安家边施工;二是分工负责,及时与甲方监理现场负责人取得联系明确有关往来操作,并要求“三交”,即交桩、交图、交地;三要派专人同当地政府联系(如村组、地方派出所等),了解当地风俗习惯、政府有关规定,得到各部门支持;四是主管领导要组织技术干部进行审图、复测并将结果速返业主或总监,确认无误鉴证后,做好实施性施口巳组织设计。

1.2项目过程管理。

一是组织全体干部员工召开施工动员交底会,提出要求。树立“六高六化”思想,即高起点、高素质、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制度正规化、成本先控化、作业标准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施工规范化。二是认真组织各部门制定相应职责及各项规章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物资导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技术部门职工规范,内部承包、部分分包合同签订方案,定分包队伍、单价以及招标方式,经集体研究方可采取合理价格。三是组织技术部门、计划部门财务人员对业主合同进行研究,吃透合同精神,着重在工程变更索赔上下功夫,找出变更索赔依据,制定奖励措施,向变更索赔要效益,调动变更索赔人员积极性。四是对重点投资、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要重点突破,组织专家组科技攻关,科学制定施工方案,业主、监理认定后按此方案实施,没有特殊情况不许变更。五是每月定期召开项目总结会议下达项目施工计划并技术交底,总结本月施工执行情况及安全、质量进度和存在的工程问题,商讨改正措施。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例会。六是项目部设专职安全质检、试验测量人员,成立专家攻关小组和责任成本核算领导小组,实行内部监理制。七是人员安排合理化,压缩非工作人员。同时,搞好后勤管理工作,司务处定期不定期对物资设备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1.3项目竣工管理及回访。

要搞好内部业务资料整理,当天的事情当天办完,专人负责;做到工程竣工后,资料一次清。不留尾巴,给业主、监理留下良好印象;保修期期满后,项目经理、技术主管或总工程师主动上门咨询、回访,包括季节性回访、技术性回访、保修期结束回访,并填写回访单;发生质量问题及时抢修,听取业主或使用单位意见及建议,争取下次再次合作。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出发点,仍然是围绕“效益、安全、质量、进度、廉洁”五大目标进行。在当前情况下,国内施工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所以加强成本标准化管理,提升经济效益尤为重要。

2、施工项目成本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步骤

施工项目成本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步骤:一是资源计划,即确定完成项目需要使用的资源以及可供使用的资源(包括工、料、机、资金等)。资源的合理组合、供应及使用对工程成本具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包括进行工程量计算、确定施工方案、制定进度计划、优化资源计划四个方面。二是成本估算,即根据资源计划确定的各类资源数量,根据各类资源的市场价格,根据选用的定额指标,进行工程成本估算。三是成本计划,即在对工程项目所需成本总额作出合理估计的前提下,把整个估算成本分解到各个工作单元上去。成本计划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的基本依据,成本计划确定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工作能否有效进行。可以按成本组成、子项目组成、时间进度等方式分解,完成工程成本分解之后,在编制费用支出计划时应考虑适当的不可预见费用,以减少成本风险。四是成本考核,即根据项目部各相关部门提供的核算资料,通过一定的核算程序,采用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等方法,对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成本进行汇总核算。结合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指标,按照项目部既定的考核办法,对各责任主体的成本费用进行考核,并根据签订的责任成本合同予以奖惩。

3、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3、1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1.无章可循。

标准化管理的首先任务是要制定标准,以便大家遵照执行。有些项目在施工中按经验办事,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规范和标准,经营管理的弹性非常大,使项目各部室、各岗位人员无所适从。

3.1、2.法不科学。

有些项目完全照搬其他单位或项目的管理办法,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导致制度不科学、不合理,难以规范管理行为。

3. 1、3.有令不行。

通过职能部门检查或审计发现,有的项目成本失控,究其原因是没有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手册的规定执行,或者执行得不充分、不严格。比如审计中发现某项目部给协力队伍的分包价格偏高、施工机械租赁费用偏高、材料采购价格偏高、合同外不合理支付等,造成项目工程成本严重失控,产生巨额亏损。如果有规不守,有章不循,质量安全事故频发,成本失控,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了。

3.1、4.行令走样。

项目部的成本失控固然有施工生产不顺利、地方协调难度大、市场价格变化等客观原因,但是如果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手册的程序先编制成本计划,把工程成本分解到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中,再进一步分解为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以此为根据来进行分包价格、租赁费用、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就可以避免项目“突然掉人陷阱”的局面,使成本、效益处于可预料和可控制状态,但现实中存在着发现超出成本计划的情况时不及时查明原因、不向上级汇报、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执行标准化管理程序完全走了样,这样的项目将使企业领导对经营过程不放心、安全质量常担心、效益成果不开心。

3.2要向标准化管理要效益。

实践证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标准化的有效运行不仅可以监测成本是否超出目标值,通过纠偏措施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还可以合理安排各种资源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除成本管理外,其他标准化管理同经济效益也密切相关。比如质量管理标准化、安全与环保管理标准化等,严格执行标准化管理,避免出现质量及安全事故,就是对项目经济效益的有利保证;比如合同管理标准化,按照合同条款进行索赔及反索赔,维护自身权益,维护项目经济效益;比如采购及施工管理标准化,坚持按照规程和规范去做,避免浪费,堵塞漏洞,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好坏,取决于项目标准化管理水平,取决于责任成本的控制与考核程度,而工程项目能否认真执行集团公司相关的各项标准、规范和制度,能否制定符合实际的项目责任成本并严格进行考核,项目经理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如何选用合适的项目经理来负责经营管理,也是标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4、对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首先,参照安全检查的模式,由上一级领导组织专职人员每月到项目部进行成本审核,提出审核意见供项目部整改,并且跟踪检查,避免工程项目的成本失控。其次,集团公司主管部门乃至子(分)公司相关部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定期分包价格、租赁价格、零星材料采购价格等业务的参考价格,供所属项目参考执行,以期所属项目的此类业务运作均在阳光下进行,规避不实成本的舞弊行为发生,有效控制项目成本。最后认真考核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切实把握项目经营方向,实现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 控制 工作

工程建设监理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业主合法权益等方面日益显现它的巨大作用。建设监理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可以说,我国建设监理的形势,是欣欣向荣,方兴未艾。成绩是主要的,但从我国工程监理和先进国家工程监理的水平比较,我们建设监理体制仍然处在初期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一、工程监理控制及其重要意义

控制就是指“制约一个系统的行动,用最少的信息,实现最优的调控,使之适应于环境的变化,以取得最大的预期效果”。控制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保证目标,决策、部署安排得以实现的手段。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一个系统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控制就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地进行投资目标值、进度目标值,质量目标值与实际投资支出资、实际进度值、实际质量值进行比较,若发现偏离目标,则采取纠偏措施,以确保项目总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工程项目动态控制。监理受业主的委托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是监理任务的核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控制就没有监理,控制是建设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使监理控制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控制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二、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监理程序是从监理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工作次序。

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三、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把“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每一步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标准就是对随意性的限制,因此它是控制的基础。

监理项目标准化管理一般归纳为“形象”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文档”标准化管理三大标准化管理内容。

“形象”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人员值班制、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就一目了然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程序、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文档”标准化管理,包括文件归类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归盒归柜,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监理标准化管理内容从内涵上可分为监理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外部控制标准化两个方面。其一,内部管理标准化是监理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是规范监理内部组织运行行为和个人行为,使监理内部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好劣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具有可衡量性,以建立起奖优惩劣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内在保证和基础。其二,外部控制标准化主要是将工程质量、进度、支付结算、信息与合同管理转化成标准化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规定的标准化控制要求进行工程实施方案策划、实施、检查、纠偏、支付与竣工。同时,若这些标准化管理得到业主的认可,只要监理都按照标准化去做,工程出现了偏差或没有达到合同要求,监理工作质量优劣也有衡量标准以利鉴别是非,客观评价监理工作,所以它是做好控制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

科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控制科学化就是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中找出各自的内在客观规律和三者之间矛盾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监理工程师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去运作,以促进合同目标最佳实现,从而体现监理工程师的控制水平和控制成效。控制科学化包括控制依据的科学化、控制程序的科学化、标准管理的科学化、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及合同管理与协调的科学性。

1.监理依据的科学性

监理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水平,同时取决于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综合素质,涉及建设各方的相互配合。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投人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

2.监理程序的科学化

控制程序化虽然能控制相应的系统的行动,但并不能保证行动内容的科学化,只有当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按照这些程序去控制,能否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能否把各自相应系统控制起来);其二,能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同时程序所涵盖的内容要满足相关要求并具科学性;其三,是否有利于化解和转化各种矛盾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

3.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监理的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控制手段包括旁站监理,指令性文件,各种会议,支付手段,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工程测量,检测试验,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手段,运用这些手段时要得当,有度、合理、有效、技术先进等构成控制手段的科学化。

4.合同管理科学化

第10篇

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省、市领导机关及行业管理部门已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集团公司结合实际也相继提出了执行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和规定,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积极创建文明工地,不断提高创建工作的力度和水平,努力建立企业的识别系统,有效的包装企业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也是体现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鉴于此目的,再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现状及行业新的发展要求,特制订《南京鸿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条例》。

一、施工现场涵盖范围及执行标准

1、施工现场所指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2、标准化系建设部颁布的jgj59-99标准;jgj146-20__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江苏省省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南京市市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

3、标准图表、标牌专指南京市建工部门认定的标准(安全标识、强制性标准等);集团公司统一设定的临时设施、围栏、施工通道、大门等规格,统一的标牌尺寸、色别等标准。

二、考核级准及考核责任

1、考核划分等级。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达标工地。

2、实行考核评分制(按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检查考核评分表)。省级文明工地:≥90分以上者;市级文明工地:≥85分以上者;达标工地:≥70分以上者。

3、实行考核责任制。集团公司分管条线、部门负责验收、批准;分公司经理负责督办、落实;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分管人员分管责任;分承包商或劳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

4、实行考核挂钩制。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级准目标必须写进项目责任合同、劳务分包合同。同时与管理费用、承包收入分配挂钩实施奖罚(具体奖罚规定参照公司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奖惩条例)。

三、自本条例颁布之日起,凡新开工程中,除农民复建房外,其它合同工程都要创建市级文明工地。工程开工后,收取工程安全保证金。完成创建目标的,此保证金在获得文明工地证书后,如数返还。不能按目标任务完成的,此保证金予以没收,转入安全基金账户。

四、新开工程均需将调整后的现场平面布置图、现场标化等工作逐级审核,考核组根据申报等级目标,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开工前验收与施工过程中的考核原则上与安全检查同步进行。施工过程中要抓好长效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各有关分公司、项目部及责任人要坚持按照标准进行管理并及时检查、整改、落实。

五、配套文件:jgj59-99标准;jgj146-20__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江苏省省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南京市市级建筑施工现场文明工地标准;行业、企业的图表、标牌样表;____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考核表。

第11篇

医院后勤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达到目标的过程,控制成本,最大限度为医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并持续改进。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是现代化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后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全局发展,因此医院后勤管理需要建立一套以后勤需求为目标,并切合实际的管理体系,来确保服务质量,满足医患需求,促进医院发展,这是非常必要的。医院后勤管理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标准”,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标准而构成医院后勤的标准化体系。医院后勤标准化管理可以包括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核标准,涉及到形象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保障管理、设备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控制管理等。

二、医院后勤标准化管理的作用

标准化管理是构成医院后勤管理的基本要素,是管理的基础,并且能够把目前医院所实行的管理方法、制度、流程等进行完善、整合、统一,形成适合医院实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能够提升整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因为,标准化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每一位员工都是标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又是标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标准化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使每位员工都成为一个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体,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上级,也是对医院整体发展负责,从而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全局发展。标准化管理能够加强对外包公司的监管,形成自管与外包管理统一,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医院都不同程度引进了社会资源和物业公司,来协助后勤做好医院的服务保障工作。

引进物业公司以后,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标准,来保证服务质量,降低承包风险,因此,标准化管理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把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和物业公司管理内容融为一体,有统一的服务标准,一方面管理人员明确知道管理范围、作业标准,做到监管到位,另一方面能够提升自管工作的业务水平,相互制约,互相发展。标准化管理能够节能降耗,控制成本。根据国内外统计结果,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源消耗是各建筑类型中最高的,而医院建筑单位面积能源消耗又是公共建筑中最高的。这是由医院自身功能和特殊的使用要求决定的,因此做好医院节能降耗工作也是医院后勤标准化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需要对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出运行标准、控制预案、能源管理手册和能耗管理目标,推动医院节约能源、控制运行成本。

三、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安全质量控制;标准化

油田公司作为业主方,其油气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包括安全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和协调,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任务。在长庆油田的油气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中,投资控制主要通过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实施定额控制、招投标以及变更管理来实现;合同管理通过中石油和股份公司合同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管理通过OA系统实现。可以说项目的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都实现了标准化。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在长庆油田已得到广泛应用,加快了建设进度,降低了建设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都是以标准化设计为基础。模块化工作是在预制厂进行的,模块化建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提高了工程质量。目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还没有纳入标准化的范畴。

一、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

(1)长庆油田目前处于西部大庆的建设之中,连续多年每年新建产能超过500万吨,为了抵消正常递减,这一建产势头将长期存在,每年大规模的地面建设使得标准化管理存在规模上的优势,而且必要。(2)目前长庆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程度较高。目前油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涉及井场、增压点、接转站、注水站、供水站、井区部等6大类,13种规模的标准化设计,中小型站场标准化设计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涉及井场、集气站、处理厂等3大类,10种规模的标准化设计,中小型站场标准化设计覆盖率达到100%。(3)目前的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工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在长庆油田的200多家从事地面建设的施工队伍里,对于同类型、同规模中小型场站使用相同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4)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已得到较好的推广实践。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2005年建设部下发了关于转发《青岛市建筑施工现场推广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的函(建质安函[2005]54号),北京市建委2008年编制了《北京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手册》,山西省2011年下发了关于印发《山西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建质字[2011]

266号),江苏省质量安全监督总站2011年编制了《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实用手册》。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青岛市2011年下发了《关于实行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的通知》(青建管质字[2011]36号)等。标准化设计、同类型、同规模中小型场站相同的设计文件、相同的施工工艺、技术、设备,使得同类型规模的中小型场站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实施标准化。标准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使得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实施标准化。因此对于标准化程度高,规模种类相对较少的中小型油气田场站,其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是可以实行标准化的。另外,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施,使得有着同样管理要素的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二、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1.长庆油田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较差,沟壑交错,交通条件差。导致场站分散,各场站之间距离遥远,交通不便。长庆油田又是低产低渗油田,且每年上产规模大,大规模开发需要引进大量市场化队伍,这些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加之监理力量不强,监理过程不及时到位或者滞后,使得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平时的工程检查中经常发现同一类型工程中某一类安全、质量问题在不同施工单位共同出现,且重复出现。

2.虽然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在部分省份得到了较好推广,但是每个省的具体做法是不同的,标准化的文本也不尽相同。长庆油田地处陕甘宁蒙晋,陕甘宁蒙各省的质量安全监督站目前还没有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而且在业务上没有纳入对油气田地面工程的管理。

3.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监督归口地方质量安全监督站管理,而石油行业的地面工程管理,没有类似的质量安全监督站。现有的石油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站职责上没有纳入安全管理的内容,例如石油天然气长庆工程质量监督站等。

4.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中石油作为央企其安全生产责任特别重大,而油气田地面建设过程中又屡次发生安全事故。油田安全生产形势也迫使油气田地面工程管理须进一步提高安全管控水平。

如果能结合标准化设计,借鉴建筑行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通过实施标准化的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将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阶段安全质量管理水平,降低安全质量风险,提高监理人员工作效率,降低监理人员劳动强度。

三、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首先不能脱离目前的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设计而仅仅照搬目前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也就是要继承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设计,在此基础上,按照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类别融入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比如倒班点工程、联合站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等,形成有油田特色的标准化设计基础上的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其次不能仅仅是施工单位的标准化,而应加入建设方、监理方、检测方、监督方等各责任主体的工程管理的标准化。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需组织编制方法培训班,培训各责任主体参与手册编制的人员。施工单位的标准化管理可借鉴在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各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做法,评选出适合在油田开展的文本内容,其他各责任主体的标准化管理须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安全质量责任。建议增加以下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组织资信能力好的总承包单位按照标准化设计的井场、增压点、接转站、注水站、供水站、井区部、集气站、处理厂等标准化图纸,编制相应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简版),或者由每个参与过类似工程的施工单位分别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评审后作为某某工程标准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工程类别简介、施工图简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施工人员、设备配备标准、安全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措施、文明工地措施、应急预案等。

2.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一是由施工单位按照标准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对应的标准化工程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由总承包单位编制,或者每个施工单位分别编制)经评审后形成某某工程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表。二是组织建设项目组、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监督单位编制对应的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表。按工程类别汇编成某油田油气田地面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内容包括工程简介、施工图简图、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表(用于工程质量安全环境风险提前掌控)、工程施工人员、设备配备标准、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安全风险若干条、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安全风险综合评估表(用于现场安全检查)、监理方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检查表、建设方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检查表、检测方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检查表、监督方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检查表等。还应包括类似于其他省质量安全监督站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手册的内容以及质量标准化管理内容。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手册编制完成后,其推广实施需经过各责任主体学习、应用、安全质量检查、事故处理,技术措施计划验证、持续改进,才能不断完善。

四、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优点

(1)标准化的管理,通过标准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了人、机、料、法达到标准化配置。从而固定了施工队伍人员、设备配置标准,以及对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提高了长庆油田建设市场进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标准的人员、施工设备不准进入施工现场,从源头上消除了人员、设备安全隐患。使得队伍进场管理有了统一的标准,方便监理人员按统一标准核对人员资质、设备状况、材料质量、施工现场布置情况。(2)在主要施工队伍多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过程也是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培训的过程,记忆反复强化固化的过程。通过培训反复强化固化提高施工队伍本身的安全质量意识和安全质量管理水平。(3)通过施工阶段标准化,使得质量、安全风险显性化,方便管理人员对质量、安全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的检查。在专业安全管理、监理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质量、安全检查工作更容易实施。(4)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有利于解决施工单位施工能力良莠不齐,安全质量控制不平稳问题。

五、结语

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是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融入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是有油气田地面工程特色的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拓展了标准化设计的外延,推进标准化工作向施工管理方向延伸。标准化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一体化装置的引进以及集输工艺水平的提高等标准化设计工作的改进、施工工艺水平、施工方法的改变而不断改进。另外对于改扩建站或者大型站场、管线等,由于无法实施标准化设计,因此其施工阶段安全质量控制,可借鉴建筑行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针对性地实施。

参 考 文 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4

[2]金少军,张并锐.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实用手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4

第13篇

一、保险业发展现状与目标

十二五时期,保险业2015 年的全国保费收入达到约2.4 万亿元,而2010 年只有1.3 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4%;总资产从2010 年的5 万亿元猛增到2015 年的12 万亿元;整个行业的利润则从2010 年的837 亿元大幅增长到2015 年的月2824 亿元,达到2.4倍的增幅。我国保险业对国际保险市场的增长贡献率为26%,全球排名则由第6 位上升至第3 位,成为全球保险市场的佼佼者。2015 年,我国保险业迎来历史上盈利最好的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仍然表现抢眼。由于低息环境下的保险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更大,可以预见,2016 年仍将为保险行业的景气高点。保险在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已经拓展至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很多领域,在现代金融、农业保障、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五大体系建设中发挥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时期,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经济增速的换挡期,同时也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期,以及经济驱动因素的转变期,服务行业将替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保险业迎来了新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新常态下,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业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必然大有作为。保险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新的形势下,要实现保险业的发展目标,必须开创保险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新高度,从战略角度将行业发展与标准化结合起来,把握保险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探求中国特色的保险标准化之路。

二、保险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是先进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工作和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据。随着保险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保险新业务、新产品、服务新领域和新的管理方式不断涌现,中外保险公司之间、保险业与其他金融领域、其他行业之间的交易频率愈加频繁,交易规模日益膨胀,市场中不同实体之间的相互竞争和依存程度不断增强,数据交换和数据管理任务更加艰巨,同时保险市场的繁荣发展使得保险消费者对保险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增强,保险企业迫切需要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保险技术、产品、业务、管理和服务标准。企业标准化能够将企业的生产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规范企业各项工作和管理活动,使之达到科学化和程序化,打造生产和经营的最佳秩序,是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

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许

多保险企业习惯于用制度进行管理,忽略标准的应用,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长期停留在经验管理的高度,很难上升到现代化管理的水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殊不知,制定制度是在垒墙,而标准化管理就像是在修路。如规章制度定性多、定量少,大多缺少明确的目标值和具体工作要求,不便操作和考核。而管理标准运用5W1H(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何时干、何地干、怎么干)方法编写,有定量要求,有明确的目标值和具体要求,容易操作和考核。所以标准的应用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让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保险企业科学实施标准化管理,有利于与保险业先进企业快速缩小差距,有利于与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接轨,从总体上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二)降低企业成本保险企业的成本

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业务支出、营业费用以及各类准备金提转差。其中,业务支出所占的比例最高,主要包括赔款及手续费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出保费等。企业标准化是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或者复杂的工作细分成比较小的步骤或者环节,然后按照企业标准进行操作规范的设计,达到工作步骤少、完成时间少、成本低等效果。以保险理赔为例,在理赔数据采集和客户服务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可以保证采集的赔案信息格式统一,增加准确性和可用性,实现精准理赔,同时能在缩短客户理赔时效、减少客户理赔成本、控制公司赔付风险方面发挥有益作用。通过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保险企业可以对成本加强控制,使得企业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三)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 协议)中规定,当需要制定技术法规并且已有相应国际标准或者其相应部分即将时,各成员须使用这些国际标准或其相应部分作为制定本国技术法规的基础。这就是说,谁主导了国际标准,谁就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中拥有了该领域的主动权和发言权,就在国际经济竞争和发展中获得了较大优势,就能在市场及资源的分配中抢占先机。保险企业加强自身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建设,推动企业标准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转化,使标准化建设工作水平走在国内前列,对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十分有益。

三、保险标准化亟待改革

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文件。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标准化事业飞跃发展,标准化体系已初步形成,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标准化研制水平持续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但是标准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标准化事业大发展的机遇期以及改革创新的攻坚期。2015 年12 月17 日,国务院办公厅于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标准化专项规划。此规划对十三五时期的标准化工作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同时也做出了全面的工作部署。此规划的贯彻实施,势必有效地推动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我国的标准化发展水平。全面开展保险业标准化工作,深入推进保险业标准化改革,是保险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重要举措。

做好保险业标准化工作有利于保险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助推业务创新、加强风险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信息化水平。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保标委2015 年工作会议上表示,虽然保险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属于初级发展水平,现行标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标准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数量仍然偏少,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大,落地实施情况仍不尽理想。十三五是加快构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关键时期,也是保险业标准化工作深化改革、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保险业标准化尤其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需要根据构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适应十三五保险市场发展需要,改革管理体制,改进工作机制,完善标准体系,在促进保险业提质增效升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保险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保险企业在推行、实施标准化管理以及贯彻标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制约因素。根据笔者多年的保险企业标准化从业经验,总体来说,保险企业的标准化建设水平大多还都处于初级管理阶段,尤其是一些小的保险实体,标准化建设工作基本是缺失的,导致行业标准化建设水平总体不高。笔者认为,每个保险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某个或者几个问题。

(一)标准化组织机构不健全

组织机构在标准化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企业所认知,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推行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关键。很多保险企业的标准化组织都是信息技术部门的某个处室(科室),甚至没有组织,只有标准化管理岗或者兼岗的员工。无组织、临时组织或者小型的虚拟组织,是导致保险企业标准化建设发展缓慢、很难发挥标准化积极作用的主要原因。标准化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大多也经历了由无组织向临时组织、由临时组织向实体与虚拟结合的组织、最终发展到专业的实体组织的历程。保险企业建立和健全标准化组织机构,应根据内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企业发展战略及管理目标,成立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共同参与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如成立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管理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夯实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础,有效增强标准落地实施的能力,不断提高标准的执行力。

(二)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完善

制度不明,流程不畅,是影响保险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大问题。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是联系企业所有职能部门的桥梁及纽带。保险企业的产品线、渠道管理、技术和公共服务等职能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存在内在联系,又有不同分工,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能使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按照客观科学的规律运行。标准化工作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由制订标准、推广实施标准、监督反馈、修订标准等系列活动构成,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先进的管理体系能够使一个组织中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得到监督,这是保险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落脚点。有效发挥标准的效益,必须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标准化管理人才匮乏

由于标准化管理工作相对不容易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导致很多保险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人员大多处于一种松散的管理状态,企业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影响了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影响了标准化管理的水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保险企业应将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纳入发展的战略高度和范畴。在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建立成熟的标准化管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宣导,重视岗位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与标准化团体或单位以及高校合作,帮助和促进员工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同时,企业应建立标准化管理专家团队,由内外部标准化专家组成,负责接受咨询、指导和评审等工作,组织学习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充分调动企业员工贯彻、推行和落实标准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员工的标准化观念和认识,充分发挥标准化的综合效应,树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意识。

(四)企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除了管理、机制和人员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保险企业缺少标准化体系的全面规划也是导致标准化管理基础不扎实的重要原因。根据笔者的了解,保险企业往往不重视标准的体系化,偏重信息化标准的研制,忽略产品、业务、服务等相关标准的建设。企业要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必须着眼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个方面(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合并为管理标准亦可),按照全面系统、层次分明、科学先进、简便易懂、实用有效的原则,科学编制标准化体系表,做好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长期规划,同时做好企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不断夯实标准化体系的基础。

第14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控制程序;控制方法;控制目标

1工程监理管理控制意义

工程监理控制及其重要意义控制就是指制约一个系统的行动,用最少的信息,实现最优的调控,使之适应于环境的变化,以取得最大的预期效果。控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保证目标,决策,部署安排得以实现的手段。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一个系统目标的实现。工程项目控制就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地进行投资目标值,进度目标值,质量目标值与实际投资支出资,实进度值,实际质量值进行比较、若发现偏离目标,则采取纠偏措施,以确保项目总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工程项目动态控制。

2监理控制程序管理

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大类:其一、为运行管理程序,主要为业主,监理,承包商二者之间联系及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其二、为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会议协调,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这些程序运转直接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它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内在因素,内在的根本保证。凡是成功的项目管理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质量组织体系,质量体系的优劣除反映在人员素质,专业配套,组织结构运转,效果可衡量性外,重要一条就是组织可控性,可控性依赖信息传递畅通,信息传递,反馈的途径就是程序。内部可控程序无疑来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体现命令源,责任与权限控制。横向保证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和信息流程。其三、就是围绕监理任务落实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它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证先后开展顺序和衔接,保证监理监控不漏监,同时这些控制程序都在相应的系统中制约了系统的行动,保证各个系统在受控状态。监理工程师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基本控制程序才能做好控制工作。

3控制方法

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把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每一步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标准就是对随意性的限制,因此它是控制的基础。监理项目标准化管理一般归纳为形象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文档标准化管理三大标准化管理内容。形象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人员值班制,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就一目了然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程序,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

4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科学

坚持控制科学化包括控制依据的科学化,控制程序的科学化,标准管理的科学化,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及合同管理与协调的科学性。

4.1监理依据的科学性监理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水平,同时取决于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综合素质,涉及建设各方的相互配合。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投人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施工承建单位的综合素质是决定能否全面覆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目标的根本保证。

4.2监理程序的科学化控制程序化虽然能控制相应的系统的行动,但并不能保证行动内容的科学化,只有当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按照这些程序去控制,能否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能否把各自相应系统控制起来);其二、能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同时程序所涵盖的内容要满足相关要求并具科学性;其三、是否有利于化解和转化各种矛盾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要使其具有科学化还必须包括预控(事前)、施工过程监控(事中)和后期监控(事后),其中事前控制内容为;:施工队伍技术资质能否满足合同要求;质量保证体系及监控系统设立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原材料、半成品及构件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鉴定与试验的科学性可用性;设计文件的会审与技术交底的科学性;测绘系统布设及精度能否满足要求。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事中的控制内容为:工序质量监控科学化,质量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合理性;施工作业的规范性和检查科学性;单元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合理性;原材料,半成品试验与抽检的科学化;组织质量信息反馈的先进性。事后科学化监控内容为:工程验收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竣工验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化。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一系列程序化的监控使其各项程序中控制内容满足合同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规定,使其更具科学化。

4.3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监理的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其一、监理工作方法的科学化首先表现在监理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就是要在监理实践中坚持两点论、用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用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合同中发生的矛盾。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中分清主次,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如制定工程质量目标控制点就是抓主要矛盾的典型;坚持严格监控与热情帮助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理方法。其二、监理控制方法科学化,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

4.4合同管理科学化工程质量目标,程进度目标和工程投资目标构成了施工承包合同目标,合同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存在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监理在合同管理中决不能孤立偏面地追求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两方面,在控制中要合理,科学地统筹考虑目标的整体利益。

5结语

控制科学化是做好控制工作的核心、只有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不断提高监理控制成效和控制水平。科学的精髓是动态的,科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断攀登,不懈研究,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程序化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监理控制及其重要意义 控制就是指“制约一个系统的行动,用最少的信息,实现最优的调控,使之适应于环境的变化,以取得最大的预期效果”。控制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保证目标,决策、部署安排得以实现的手段。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一个系统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控制就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地进行投资目标值、进度目标值,质量目标值与实际投资支出资、实际进度值、实际质量值进行比较,若发现偏离目标,则采取纠偏措施,以确保项目总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工程项目动态控制。

监理受业主的委托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是监理任务的核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控制就没有监理,控制是建设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使监理控制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控制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2 、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监理程序是从监理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工作次序。

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例如,工程开工前须按监理规定程序报送开工申请书及相关施工技术文件,经监理批准后才能开工。这个程序无疑强化了施工承建单位充分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保证监理的正确意见被采纳吸收,实现了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坚持单元(工序)质量检查验收程序,即上道工序没经监理检查验收,下道工序不能施工。这个程序保证单元(工序)质量在受控状态,实现了事中单元质量控制。工程出现质量事故,事故处理程序保证监理事后控制。从这个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程序可以看出,它反映了施工规律、顺序,它制约了质量系统的行动,保证工程质量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再如,工程款支付程序,它保证了支付这个系统按照一定顺序、一定的审批权限及相关的支付标准和要求高效有序运行,有效地控制住支付系统;其中没有监理工程师付款签证,承包商就得不到付款,这就实现了监理质量一票否决权,从而保证监理工程师在现场中心地位,故坚持监理工作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前提与保证。

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大类,其一,为运行管理程序,主要为业主、监理、承包商二者之间联系及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其二,为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会议协调;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这些程序运转直接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它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内在因素,内在的根本保证。凡是成功的项目管理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质量组织体系,质量体系的优劣除反映在人员素质、专业配套、组织结构运转、效果可衡量性外,重要一条就是组织可控性,可控性依赖信息传递畅通,信息传递、反馈的途径就是程序。内部可控程序无疑来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体现命令源,责任与权限控制;横向保证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和信息流程。其三,就是围绕监理任务落实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它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证先后开展顺序和衔接,保证监理监控不漏监,同时这些控制程序都在相应的系统中制约了系统的行动,保证各个系统在受控状态。监理工程师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基本控制程序才能做好控制工作。

3 、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把“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每一步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标准就是对随意性的限制,因此它是控制的基础。 监理项目标准化管理一般归纳为“形象”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文档”标准化管理三大标准化管理内容。 “形象”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人员值班制、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就一目了然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程序、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文档”标准化管理,包括文件归类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归盒归柜,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监理标准化管理内容从内涵上可分为监理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外部控制标准化两个方面。其一,内部管理标准化是监理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是规范监理内部组织运行行为和个人行为,使监理内部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好劣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具有可衡量性,以建立起奖优惩劣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内在保证和基础。其二,外部控制标准化主要是将工程质量、进度、支付结算、信息与合同管理转化成标准化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规定的标准化控制要求进行工程实施方案策划、实施、检查、纠偏、支付与竣工。诸如,施工过程中施工承建单位必须按照监理要求的内容标准、表报形式,报送各种工程项目签证、认证、检测、评定、支付等标准图表及标准化的各种验收资料。标准化控制一方面规范了监理服务行为,有利于监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限制承建单位在管理方面的随意性,推动他们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外控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也是外在基础。例如,监理工程师要把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三结合的图表制定出来,需有相当的理论和工程经验才能做出,这样就强化监理对合同的全面理解,迫使监理工程师去钻研业务与监理理论;与此同时也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内容要求去做,推动他们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同时,若这些标准化管理得到业主的认可,只要监理都按照标准化去做,工程出现了偏差或没有达到合同要求,监理工作质量优劣也有衡量标准以利鉴别是非,客观评价监理工作,所以它是做好控制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4、 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

科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控制科学化就是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中找出各自的内在客观规律和三者之间矛盾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监理工程师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去运作,以促进合同目标最佳实现,从而体现监理工程师的控制水平和控制成效。

控制科学化包括控制依据的科学化、控制程序的科学化、标准管理的科学化、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及合同管理与协调的科学性。

4.1监理依据的科学性 监理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水平,同时取决于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综合素质,涉及建设各方的相互配合。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投人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

施工承建单位的综合素质是决定能否全面覆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目标的根本保证。选准一个守信用、重合同,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是保证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一个与承包工程的规模、技术不相适应的不合格施工承包单位,监理是难以通过控制来实现合同目标的,能做到的仅仅是通过监控把合同风险减少到一定程度。因为社会监理性质属于技术服务和咨询而不是承包,不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它的责任是通过科学的控制促进合同目标实现,而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监理工程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通过科学的控制与管理转化矛盾,化解矛盾,把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对工程项目建设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合同风险。因此,衡量监理控制成败不仅仅直接地表现在合同目标是否实现,在建筑市场未完全规范的条件下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监理控制水平和水平的发挥,即衡量监理控制成效,一方面看所承建的项目合同目标是否实现,另一方面当合同目标没有实现时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考察监理的控制水平和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监理对工程建设所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那么怎样考察监理的控制水平呢?那就是考察监控的科学化程度。

监理依据的科学性包括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质量标准、设计文件、监理合同、工程承包合同等。这些都是监理工作之本,都是从长期工程建设与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的科学结晶,控制是否科学化的根本就在于是否按照这些依据去控制,守“理”者不问,违“理”者必究,执法要严明,做到铁面无私,一丝不苟,既要当好工程建设中的执法官,又要做好工程质量卫道士,对监理依据要全面理解融会贯通。科学的精髓是动态的,又是不断创新的,一方面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监控,另一方面提高大胆创新,积极慎重引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以科学利用。对于合同的某些条款和设计文件中的不妥之处,积极通过一定程序一定审批权限加以完善、修正和优化使其更具科学性。

4.2 监理程序的科学化

控制程序化虽然能控制相应的系统的行动,但并不能保证行动内容的科学化,只有当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按照这些程序去控制,能否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能否把各自相应系统控制起来);其二,能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同时程序所涵盖的内容要满足相关要求并具科学性;其三,是否有利于化解和转化各种矛盾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

例如,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坚持这个质量控制程序就可以把质量系统的行动制约起来,但并不等于控制内容就合理就科学,要使其具有科学化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化监控,它包括预控(事前),施工过程监控(事中)和后期监控(事后),其中事前控制内容为:施工队伍技术资质能否满足合同要求;质量保证体系及监控系统设立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原材料、半成品及构件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鉴定与试验的科学性可用性;设计文件的会审与技术交底的科学性;测绘系统布设及精度能否满足要求。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审查内容包括①编制依据的科学性⑦施工程序安排是否科学③劳动力和资源供应是否相适应④施工的主要方法是否科学⑤技术组织措施是否科学。事中的控制内容为:工序质量监控科学化;质量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合理性;施工作业的规范性和检查科学性;单元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合理性;原材料、半成品试验与抽检的科学化;组织质量信息反馈的先进性。事后科学化监控内容为:工程验收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竣工验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化。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一系列程序化的监控使其各项程序中控制内容满足合同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规定,使其更具科学化。

4.3 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监理的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其一,监理工作方法的科学化首先表现在监理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就是要在监理实践中坚持“两点论”,用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用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合同中发生的矛盾。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中分清主次,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如制定工程质量目标控制点就是抓主要矛盾的典型);坚持严格监控与热情帮助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理方法。其二,监理控制方法科学化,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目标管理及科学化的统计资料分析,这些都构成控制方法科学化。

控制手段包括旁站监理,指令性文件,各种会议,支付手段,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工程测量,检测试验,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手段,运用这些手段时要得当,有度、合理、有效、技术先进等构成控制手段的科学化。

4.4 合同管理科学化

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进度目标和工程投资目标构成了施工承包合同目标,合同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存在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监理在合同管理中决不能孤立偏面地追求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两方面,在控制中要合理、科学地统筹考虑目标的整体利益。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矛盾中求得目标的统一,寻求最佳的项目目标控制方案,这是合同管理中最具科学化的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