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发展的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 要 社会福利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期,正处于向前或向后、或存活发展或淘汰消亡的十字路口,这对社会福利企业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关键词 福利企业 发展前景 经济学思考
在我们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今天,本人现就现有的福利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从福利企业的政策方面入手,对福利企业发展的前景阐述本人浅显的思考。
一、福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状况
目前,虽然福利企业的产权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但基于当前经济体制的束缚,当前福利企业产权改革可以说仍处于探索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界以及学术界普遍认为,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福利企业在现在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众多经济工作者对福利企业的发展作了客观而中肯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措施,但分析之后发现缺乏系统性和实际操作性。为此本文将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福利企业发展的若干针对性的举措。
2.目前,福利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仅仅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尽量理顺产权关系,通过中介机构,对福利企业进行资产评估,进而运用法律形式即公司制度规范出资者与企业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中介机构缺乏实践经验以及企业领导缺乏对公司法律方面的了解在实施过程中步履为艰。二是,实行股权分散化,改变过去集体投资主体的办法,转而为集体、各类法人、职工个人和社会自然人持股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方式,从而对企业形成强有力的产权约束机制。然而这样的举措使得企业性质含糊不定从而使政府的监管变得无所适从,监管力度大打折扣。
3.福利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完全能置身于市场经济之外是不可能的,福利企业较为特殊它既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又有其特殊之处。它有接受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责任,更有稳定社会的重大社会责任,因此国家特殊照顾享受在税收政策上的扶持和优惠照顾。因而福利企业的改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原有免税金形成的净资产优惠政策的矛盾,具体表现为: (1) 福利企业改制后符合《社会福利企业招用残疾职工的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仍保留福利企业资格,但是,也有一些地区以税务总局尚未作出对福利企业改制后如何减免税为由不予或随意免税。(2) 福利企业改制后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切实得到维护。(3)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享有一定政策优惠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福利企业改制形式,但是改制形式实际操作过程中僵化,改革进程往往不了了之。
二、对改制后的福利企业发展前景的政策思考
1.福利企业中绝大多数已实现了转制,但也有少数历史包袱较重的老民政直属企业仍然没有实施。虽然福利企业已基本实施转制,但现实是政策上对其合法性未予以确认。这里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福利企业改制后企业的投资主体未确定的问题;二是减免税的量化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涉及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有关部门无权决定,然而福利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所谓的变通方法:一是仍然戴着红帽子;二是减免税资金仍为国家扶持资金科目挂帐,不予量化。这导致了福利企业改制工作的不彻底。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福利企业改制后确定其社会功能的定位,同时民政部门与税务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从而确保已改制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保质保量的充分享受到位,并通过调查研究,会同国税局向中央有关部委提供事实依据和修改意见,争取从根本上解决政策障碍。
2.新办福利企业政府要严格控制规模总量,合理调整福利企业准入机制,为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做好政策支持。社会福利生产管理部门应积极探讨监管工作的有效办法,坚持在监管中服务,在监管中提高的原则。一是在为新办福利企业服务中加强监管。在目前的工作中,对新办福利企业缺乏具体认定办法,税务部门行使否决权有很大随意性,建议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一个“社会福利企业审查认定办法”,以实现新办福利企业规范化。二是把住年检关,在年检别是在退税服务中加强监管。三是在日常服务中加强监管。
3.个别福利企业利用国家政策的纰漏,出现挂名不上岗、多头挂名、残情不达标等现象,介于此建议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监管工作。一是,加大对违规福利企业的稽查力度。在检查中,凡是发现不符合标准的福利企业,责令其整改,整改期间不得享受退减免税,严重不合标准的取消福利企业资格。二是,强化年检年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开展福利企业税收专项稽查,逐步建设福利企业资质管理网,以最终实现福利企业及残疾职工的全动态管理。
4.通过地方立法,规范福利企业管理,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势在必行。但中央尚未立法的情况下,地方先行立法尚不可行。因此笔者建议各地方民政厅会同国税、地税等部门制定社会福利企业管理的指导性意见,报请省政府批准转发,以填补政策真空。一旦国家相关立法出台,即向省人大或省政府提出实施性立法项目的意见。
三、结语
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正经受严峻挑战,文章从福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状况入手,对改制后的福利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政策思考,以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孔令丞,李悦.论产业经济发展新趋势[J].财经问题研究,2003(9).
[关键词]低碳经济 物流企业 广西物流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革命”逐渐兴起,加上哥本哈根环境大会对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执行。那么,何谓“低碳经济”?即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碳排放的大户,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各种手段来降低物流业的能耗,那么就能够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物流业整体现状是粗放型发展,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物流运作模式效率低,不合理的运输现象较为严重,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能耗大且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就广西的物流业而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必然会更加频繁。“物流量大幅度增加了,最直接带动起来的必然是物流业的发展。”这是物流行业业内人士持有的共同观点。但是 “服务模式过于传统、原始,而服务内容也过于单一、散乱,多数企业都还停留在做仓储或货物运输等物流服务的某个环节的初级层面上,与第三方物流差距较远。”这就意味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承接市场需求的足够能力,将会错失良机,最终只能把送上门的商机拱手让给别人。这些不利因素,使我们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毋庸置疑,这些不利因素对我们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但是我们就没有发展的机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这种不利的状况下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力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中心建设的基础,也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和提高效率的前提。现代物流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依托信息和人才,对物流运作全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搭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物流信息共享,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整体效率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财力上的补贴。具体到广西物流的现状来看,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目前广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从传统发展模式来看这样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广西的物流按照这样的运作模式发展,那我们永远无法与物流发达的国家、省市地区竞争,永远跟着别人后面跑。因为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差距太大。更重要的是有基础设施并不一定就有物流的大发展,基础设施是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所以大力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也就成为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为此,广西政府应出资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客户坐在家里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自己的货物在哪里。物流企业可对自己的交通工具调度和决策。其他物流主体能得到其想要的信息和服务。从某个角度上看,同样的投入建一个有效的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比修建一条公路还要重要。
二、促进物流资源的配置整合
我们国家物流企业能耗高的一点表现就是:空驶率高、重复运输、交错运输、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较为普遍,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库存积压过大,仓储利用率低,物流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里就谈到的是一个物流资源整合的问题,怎么样来整合这些资源,使资源能够合理有效地被利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资源整合,促进物流合理化。对于物流企业来说,首先涉及到的是车辆动力设备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虽然有相关政策也一直在支持开发新能源汽车,但对于大型运输装配车辆,目前并没有特别好的选择,而且还有一个低碳车辆成本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无法改变车辆运输的问题时,我们能改变的就是车辆的使用率。在物流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我们拥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减少空驶率,避免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促进运输合理化。同时,做好市场研究,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努力实现零库存。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优化运输路径和搬运装卸系统。
(二)组织进行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通过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或者多个物流企业共同使用某一物流设施或设备,其实质是物流资源的共享。这是解决问题一个较好的办法。但是不容忽视的现状是:目前广西物流行业的整体局面仍处在封闭、保守、单一的初级阶段。目前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宁可“留一手”,也不乐意与同行互通信息、交流经验,致使信息协同程度低,行业协同有限,这也是阻碍本土物流企业成长的一大弊端。因此要想企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就必须在思想上摆脱这种束缚,树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想法,改变原有的封闭、保守观念,当然,广西的物流企业可以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尝试着实行共同配送。因为共同配送是解决我国物流配送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等问题的较好方案。实现共同配送,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进而改善社会生活品质。
三、优化运输方式以节省能源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进行运输大多采取陆上运输模式,即汽车运输。但是这种方式能耗高、成本大,越来越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运输方式以节约成本。
(一)大力发展铁路货物运输。与大型运输装配车辆相比,铁路运输具备多种优点,它是各种运输方式中最节能、最低碳的。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应通过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列车运行速度、提高信息化水平等途径,促进铁路运输发展,挖掘其节能降耗的巨大潜力。
(二)发展水上运输。传统的陆上运输模式在未来可能会遭遇更多的阻碍,尤其陆运业者将被迫花费更多的成本来改善燃油效率与达成减排的目标;甚至于无法提供低碳运输方案的物流业者,可能提早面临被淘汰的趋势。而水上运输因其独特的优势,可能都将成为未来跨区域物流配送的优先选项。就广西的物流企业而言,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间的商品往来实现通关便利化,两地间的商品流通以及大批量的采购买卖会大幅度地增加。而广西的地理位置对于发展水上运输业是大为有利的,因此我们本土物流企业要抓住时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路子来。
四、发展绿色物流服务
所谓绿色物流服务,就是节约资源和能源、无污、无害、无毒、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服务。绿色服务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从服务流程的服务设计、服务耗材、服务产品、服务营销、服务消费等各个环节着手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污、降排和减污,不但要发展壮大企业自身,而且也要兼顾环保大业。因此我们在物流服务中要做到:
(一)尽量循环利用可利用的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也产生了很多的废旧物流设施设备,如果对这些设施进行简单报废、遗弃处理,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应加大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力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比如,重复使用包装材料,拆解和回收废旧物流设备,改造废旧物流设施(如废旧仓库)等。
(二)推广绿色环保包装。目前塑料包装材料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要求物流企业大力推广环保绿色包装。一是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的使用,避免过度包装和昂贵包装;二是推动生物降解塑料的规模使用,并研发和推广其他环保包装材料。这些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对物流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广西本土物流的发展更是如此。我们应在挑战中寻找有利时机,通过配置整合资源、节能减排、优化流程等来实现物流企业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关键词:监狱企业 生产 转型
一、山东监狱企业的特殊性
山东的监狱企业同其他省份一样,企业形式有农场、牧场、手工加工制造业、机械制造业、采矿业、电力、原材料开采等。众所周知,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山东探明矿种比较齐全,探明矿产储量总量较大,储量丰富的一些重要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58种,列全国前5位的有36种,其中金矿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石油等矿产居全国第二位,境内含煤地层面积5万平方公里。如此巨大的能源储量,开采需要一定的劳动力数量作保障,这就给监狱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由此,山东省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采矿业监狱企业。
十二五期间,国家司法部提出“扶持优势产业,发展加工产业,淘汰落后产业,退出高危行业”,山东省监狱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全省大多数监狱企业还尚未提出一个完整可行的转型方案之时,我们看到监狱企业普遍存在的重重矛盾。
(一)不能正确认识监狱企业的性质
监狱企业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是国家劳动改造服刑人员并获得社会效益最大化一举两得的手段。监狱企业同时肩负有这两种特殊的社会义务,要以劳动改造服刑人员为工作出发点,追求经济效益而不过分将其作为主要任务。就“企业”而言,监狱企业比一般企业多了公共性,政府组建监狱企业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消除或降低市场外部性;如果私人资本进入监狱企业领域,一方面对于服刑人员的管理将出现纰漏,严重削弱国家法制力,另一方面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把服刑人员作为剥削对象,置人权于不顾,背离组织服刑人员劳动的宗旨。就“监狱”而言,监狱企业比普通监狱更多了一分企业性,在对服刑人员进行劳动改造的同时,生产具有附加值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力争盈利。总体来讲,监狱企业由国家所有,在企业组织的外形下,提供劳动改造场所,行使强制管理职能,劳动改造服刑人员,使之掌握一技之长,为走出监狱走向社会做好文化素质和劳动能力的铺垫,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监狱企业管理职能及模式错乱
生产和市场挂钩,由市场调节。而监狱企业作为国家公共产业,没有完全放开至投入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采矿业监狱企业,相比其他形式监狱企业的入不敷出,往往更容易创造极高的附加值,因而被赋予了巨大的产能期望,殊不知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一味地将服刑人员当做廉价劳动力不仅不能保证服刑人员应有的权力,也背离了监狱企业的初衷。2003年,司法部首次提出“监企分家”的倡导,然而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改革措施,现阶段监狱企业仍然是生产收入与监狱执法挂钩,生产效益与警察福利挂钩,生产绩效与监狱经费挂钩,成为腐败风气滋生的温床。长此以往,渲染了浓重的经济效益,忽略的原本的社会效益,过于追求高产能高效益,轻视改造服刑人员,劳动改造人员出狱后重犯罪率逐年上升,湖南邵东监狱和辽宁大连监狱案件就暴露了监狱管理制度的不善。
(三)监狱企业中采矿业所占比重大
纵观全省监狱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司法部提出的改造标准,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一方面山东省大部分煤田已进入开采中后期,资源处于告竭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的特殊性和采矿业的高危险系数,派服刑人员进入高危行业劳动改造,不仅可能出现服刑人员不稳定不健康的极端思想导致故意破坏井下作业设施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更有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引起负面的社会反响,涉事监狱企业也将处于被动不利状态。因而,将服刑人员退出高危行业,是大势所趋。
二、山东监狱企业出路何方
监狱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本身就聚集了社会的瞩目,加之山东省特殊的产业结构,在转型的大旗下,困难重重。据调查,目前我省对于转型之路,大多有两种思考方向,一者寻找新矿,二者将现有煤矿企业逐渐托管社会。笔者据实地调研情况,提出几条个人见解。
(一)重塑并加强狱警对于监狱企业的认识
鉴于监狱企业大都存在的“重生产、轻改造”,“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现象,应加强对监狱企业狱警的思想教育,并在管理制度上有所改进,逐渐脱离狱警福利与生产收入挂钩,转而树立狱警福利与劳动改造绩效挂钩机制,监狱企业员工要清醒地认识到监狱企业存在的特殊性的优势。在改造服刑人员一事上,人民警察因其纪律严谨、忠诚度高、执行力强,具备社会人不具备的强大优势,因而给予服刑人员一定强度的劳动任务,使服刑人员在劳动的过程中学到技能、知识、思想步入正轨,降低出狱后重犯罪率,才是人民警察的主要使命。即使因服刑人员多为青壮年,分配给其劳动任务并产生附加值无可厚非,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附加值,也不应作为监狱企业的主要追求。监狱企业就应该与社会普通企业有所区分,人民警察也应该与社会人有所区分,因此,重塑并加强狱警对于监狱企业的认识,尤为迫切。
(二)进一步寻求办法实施“狱企分开”政策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解决方案。
加大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国家划拨的经费极其有限的情况下,监狱会一直是以企业机制运行,监狱生产经营的收入主要用来补充监狱经费和维持监狱的正常运转,企业运转所需流动资金和技术改造资金基本依靠银行贷款,企业研发能力基本为零。而加大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更新换代生产设备,提高产品竞争力度,将有利于“狱企分开”实施进程。
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人才支持。国家要求服刑人员逐渐退出井下作业,由此转向农业、牧业、机械加工制造业等,这些行业都更要求劳动者掌握一定高度的知识技能;加之21世界是技术的世纪、人才的世纪,要想将监狱企业推向市场、适应市场,实现企业不亏损发展,就应当积极引进人才、技术,这对“狱企合一”体制不失为一种冲击,将突破体制的束缚,使监狱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走向时代前列。
提高服刑人员加工产品的精细度,提倡深加工、加工产业链模式,增加产品附加值,使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调研过程中得知,采矿业监狱企业为周边社会及财政带来巨额利润与农业、牧业、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入不敷出的巨大差距,一时间人们无法接受司法部“退出高危行业”的要求。但若是调整生产模式,非矿业提高产能效率也并非天方夜谭。从细节着手,教授服刑人员精加工知识,更为将来走向社会夯实基础,有利于服刑人员思想进步和劳动改造。
(三)狱警走出监狱,加强调查研究力度,全面优化监狱发展环境
鉴于监狱地处偏远区域,狱警工作生活环境比较封闭,长此以往将造成思想闭塞,工作方式、管理机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在学习他人经验上对狱警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应定期派遣优秀狱警走出去、多看看,积极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在调研过程中,提高认识、总结看法、有所选择地应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下,始终不渝地坚持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道路,搞好监狱企业,将为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国家法制安全、促进和谐社会作出积极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