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生的社会实践范文

初中生的社会实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生的社会实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生的社会实践

第1篇

初中生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一:

作为一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中学生,我参与了环保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实践活动。

这段时间,让我的生活很快乐很充实。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到在实践中所得到的教育是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更加认识到只有投身实践,才能接触到社会生活,只有切身融入社会,才能真实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虚心,细心,热心,虽然是小小的打扫卫生,环境保护,也不容许我们有半点马虎大意之心。实践中我对能改善周边环境感到十分自豪。每当看到夸奖我的人和受我影响一起加入到我队伍的人总是不觉地感到一股自豪与欣慰,而我自己也更加努力,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在大家加入后,自己办不到的事都给解决了,原来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团结。做为一名中学生,我深深地感到初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实践,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大学中的社团生活无法感受到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亲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到实践,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实际,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学生。社会实践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和不足,社会实践的意义也在于此。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我增强了扎根实践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在身体和思想上得到锻炼,并亲身地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我永远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让我们更好的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初中生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二: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新的形象展现在新的时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中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中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

创新对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创新就要被陶汰,就要被消灭。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除了创新,实践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不去实践,也只是夸夸其谈,毫无实际意义。学校之所以重视我们中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将新的创意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良好素质的培养,同时,我们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我们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你亲自做了,体验了,才会有新的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重于实践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在于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做到的。个不热爱国家和人民的人,又怎能谈得上具备新时代的新形象呢如果不为人民服务,他心中只有自我,是难以有所作为的。有些中学生认为要为人民服务就得大有作为,其实不然,只要能补块砖,添片瓦,都是可以的。所以说,为人民服务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在新的时代里,我们中学生要具有新的形象。我坚信,只要我们具备敢于创新、重于实践、乐于为人民服务的新形象。我们中学生是能够与时俱进的!

初中生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三:

寒假里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刚刚走进敬老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时,我们便找到了一位清洁工人,说明我们的来意后,他便笑了起来,连连夸我们有爱心,然后就匆匆的领着我们来到了老人们生活的地方,而且还将我们领进了一位他最熟悉的老奶奶的房间中。

刚进房间,我们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是一股花香,一股桂花的清香。随后,清洁工人又告诉我们,这位奶奶姓张,今年已经76岁高龄了。然后,他又向老人说明了来意,说完便走了。

看到老人后,我们便亲热地叫了她一声张奶奶!她也开心地应了一声。

张奶奶要我们坐下,还准备给我们倒茶,我们却异口同声说不用了!是啊!我们是来帮老人解忧的,而不是来为她添负担的。

然后,我们就和她聊天、谈心,只到我们要走的时候,他还依依不舍的抓住了我们的手说:你们以后一定还要再来哟!嗯嗯嗯,我们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可能这句话并不是只正对她自己一个人,而是针对敬老院里的老人吧!

我觉得这些最平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需要人们关注和关爱的人,往往这些人的生活总是空虚的,那是因为很少会有人去看他们,她们很寂寞!

可能这些老人的孩子有些已经升官发财了,他们却忘记了还活在社会那些基层的父母,这些人真该好好反省了。应该用心想想,如果自己老了也像这样的活,哪该怎么办啊?

这短短的暑假实践我碰过壁,受过累,流过汗,但是我却成长了。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道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作为一名中学生来说,建立自身的十年发展计划已迫在眉睫。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实习为期一个月,掰着指头算,好像真的很长的时间,可是,等时间过去后,回过头,好像也就那么一小段时间罢了。再看看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好像真的没干什么大事,但心却是充实的,因为每件小事都能让我学到一些小技巧,或是一些体会到一些实在的小道理。由于坐办公室的原因,每件事情都没什么难度,事情虽小却让我学会如何把每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做,然后做得妥妥当当的。

三十天的时间确实不是一晃就过。每天坐着,不知道干嘛的日子,刚开始的几天真的难以适应,心情也一时间调节不过来,再加上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而担心不能把事情做好,只能无精打采的却又带着一份焦虑。等到有事情干时也没反应过来,以至于把一些事情都复杂化了,白白干了半天也没把事情干好。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因此而沮丧过。几天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的一片茫然,确信自己明明在过去的两年里都很努力的过着,却发现自己连一些小事也做得马马虎虎的。我想,我不应该是这样的水平,事情不应该是这样才对,可事实却让我难堪。

第2篇

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充实了自我,增强了口头表述能力,与人交流,真正地走出课堂。去义务地帮助别人,让别人享受自己的成果,使自己陶醉在喜悦之中,有时会很累,但更多的感觉是我在成长,我在有意义地成长,在这之后,我明显地发现自己变开朗了,虽然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一些东西,但如果再多一些人 呢,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这才是动力之根本,动力之源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途径,提高国民素质的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没有经验,没有与人交流的口才,有些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难免会出差错,如果我还一成不变的话,以后很有可能没有立足之地,现在的社会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拥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及一些应辨能力,光靠在学校汲取知识,远远不够,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能力。

我们以后也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不断参加类似的活动,有目的的深入实践,之后还要进行分析与体会,才能紧跟社会步伐,在以后的生活中站稳脚跟,做一个强人,才能哟能否自己宝贵的实践阅历打开成功之门!

社会实践报心得体会

20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初中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范文500字

文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摄影专业寒假社会实践心得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心得

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心得范文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感想

暑假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暑期毕业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2019

寒假促销员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精选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模板

第3篇

一、确定活动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需要进行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但这些活动往往受到季节等因素的限制。所以教师要适时安排,确定活动目标。

l. 开放性地确立活动内容。可以是老师确定,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可以是课堂教学和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各种生物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着重对某一知识点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也可以是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2 根据活动内容确定活动场所。可选择山地、河流、农田、校园、街道、社区。3 每次活动之前都要给学生讲明实践活动的要求、目的、方法及纪律,确保学生实践活动目的明确,秩序井然。4 活动一定要有记录,活动结束后要讨论总结,并写出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

1.小组合作探究。较为普遍的组织形式是组成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探究活动。课题组的规模要适当,并由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导师;2.个人独立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独立地完成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需要与他人交流;3.全班集体活动。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研究课题,分工、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在按分工进行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大家收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由此推动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然后可以进入第二轮探究,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4.采取小组合作活动和全班集体活动的形式,要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要强调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避免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

三、活动实施的一般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阶段。本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找到所要研究的问题,明确研究任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开设讲座、交流阅读信息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日常生物现象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意识到这些现象与他们原有知识的差距,从而发现并归纳出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案和思路。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活动学习小组,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活动;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生物资料,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2.实践活动、解决问题阶段。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生物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发现自我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初中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3.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实践活动结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四、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

l.针对初中学生的经验背景和知识基础,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指导学生选择活动课题,起草形成活动方案,比如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资料(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以便于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活动探究过程;2.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可能的手段,如记活动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及时记载探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交流、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3.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遇到困难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活动计划;4.鉴于初中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活动的实施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定位,其切入口和操作点也可以有所不同。

第4篇

去年夏天去敬老院,约好时间是下午3点,但等到快4点人都没到齐,我加入的是河南义工联合会,是通过网络互相联系的志愿者组织,一切活动全凭志愿。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敬老院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敬老院心得体会1今天,我和爸爸去敬老院看望婆婆。

大约开了十分钟的车,我们就到了目的地敬老院,热心的大伯帮我们开了门。只见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在悠闲地晒太阳,非常惬意。有的老人在谈话,看起来兴致勃勃。有的在散步,偶尔的抬起头望望湛蓝的天空。还有的老人可能困了正睡得香呢!

我跟随着爸爸往里走,准备直奔太婆住的房间,我东张西望地注视着每一位老人。就在这时一只粗糙的手搭在我肩上,我回头一看是一位老奶奶,她问:“小姑娘,你来看谁呀?”我回答:“我来看望太婆。”老奶奶低下头思索了一会儿,又看看沉甸甸的篮子,抬起头,说:“小姑娘,带了这么多的点心给太婆啊!能不能给我一个?”旁边的老人严肃地提醒我:“别给她,她得了神经病。”可我还是控制不住双手,我觉得住在这里的老人都挺可怜,挺孤独的,心生怜悯的我不由自主地拿出一块点心,说:“这个给您吃。”老人们十分惊讶。

递了点心,我奔向太婆房间,只见太婆半躺着,看起来有些疲倦。我提起篮子,对太婆说:“太婆,我来看您了,还带了点心和葡萄给您呢!”我边说边拿出来,太婆立刻起身,突然变得有精神了,她的眼眶有些湿润,把葡萄递给我,说:“小艺,乖孩子,你多吃点。”我和太婆聊了片刻,爸爸进来了说;“下大雨了。”我忙走出去看看。呀,这雨下得可真大呀!哗啦啦地居然下个不停,这坏天气在今天的我看来却并不坏,这样,我就可以和太婆多呆一会儿,让太婆高兴高兴。平时,她一个人住在这里,虽然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顾了,可是我想没有亲人陪伴在身旁的她一定是孤独的,一定非常想念她的儿孙。

聊着聊着,就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我跟太婆道了别,走进了茫茫雨雾中……

敬老院心得体会2同学们,你们有过和最好的同学,最敬爱的老师集体坐车去敬老院慰问的经历吗?你们知道去那里的感受是什么吗?

9月29日,我就和全班同学和老师一同去了敬老院。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去那里的感受。坐上车,我的心一直“呯呯”地跳着,我的心里想着敬老院里什么样?我们要慰问的老人是什么样子呢?我带着疑问去了。

下车了,我们排好队走进大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走上二楼,来到一间活动室。我们看见正前方的墙壁上悬挂着横幅“热烈欢迎英华小学来院慰问演出”,我的心里很高兴,因为我很希望看到各位老人,迫不及待地想把礼物送给他们,然后跟他们说说话,聊聊天。我们按顺序坐好,因为我坐第一排,所以不敢太放松,一直挺起身板,把手放在腿上端正地坐着。

不一会儿,老人们来了,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有顺序地坐下来。主持人宣布慰问演出开始,第一个环节就是为老人献礼物,我把我准备的小收音机送给了一位老奶奶,在她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可以解解闷,听听收音机里的节目。老奶奶一个劲地向我表示感谢。我又问了问老奶奶多大年龄,在敬老院里生活得好不好。老奶奶告诉我,她已经73岁了,在这里生活得挺好的,有工作人员每天照顾她。开始表演节目了,爷爷奶奶们聚精会神地欣赏着我们的节目。终于到我们班的大合唱了,我们走上台,用心地演唱着。这时,我发现台下的老人中有一半多都流下了眼泪。我想他们流下的应该是感动的泪吧。最后我们与老人们合影留念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我想我们应该多去看看老人,多给老人们一些关爱。

敬老院心得体会3这是我第一次去敬老院,这一行让我感慨很多,我们去的敬老院不是非常华丽的院座,也不是破旧的小楼,可以说是一座舒适朴实的楼房,背靠小小的山头,环境非常幽静。

进入门口,就看到有些老人在一起玩麻将,坐在一起聊天,那时感觉他们关系很好,觉得老爷爷老奶奶也需要关心和呵护,他们需要温暖,需要我们多去理解和关心他们,看到他们高兴我们也高兴。

我们到了敬老院里面,那里管理员接见我们,给我们大致介绍了一下敬老院的信息,之后我们三五成群的去看望老人,陪他们谈心和聊天,虽然我们不会当地方言,但是我们真切的关怀,让老人感动如潮水般涌出泪水,感谢的言语早已不仅其中。有些老人还讲了他们以前的很多事情,有些老人讲着讲着不禁流出泪水,我们都感动万分。后来我们给老人唱《新不了情》这首歌,我看着老人们的眼睛,他们充满高兴与感动的表情,看了也让我热泪盈眶,让我感到我们的到来给了他们带来快乐感,带给他们幸福和快乐。有些老人甚至在这里呆了好几年,他们没有亲人的问候,没有儿女的嘘寒问暖,他们每一个都有一些迫不得已的理由才住在敬老院的,没有至亲的关怀,日复一日的那样的生活。他们是多么的渴望有人陪他们聊天,给他们关心,他们都没有说出口,只有在那真情才会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我想我们都需要献出一点点爱,把苦涩的泪水抹平,让他们好好度过晚年,让他们不在孤独,让他们感受到世间还有真情。

让我们奉献出一点爱心,为那些孤寡老人增添一份温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

敬老院心得体会4这个暑假学校的大队部让我们去献一份爱心,那我想了想,便要去敬老院。

下午,我坐着舅舅的车子来到了康乐老人公寓,我先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便对门口的管理人员说:“叔叔,能让我们进去看望老人吗?我们学习组织了活动。”没想到叔叔听了一口就答应了,似乎还很支持。真是让我喜出望外!

走进敬老院,我们先来到了一间住着一位老奶奶的房间,这里的老奶奶有六七十岁了,大概都是因为儿女工作太忙,顾不上这些老人,才把她们送到这来的。当我们走进房间的时候看到她们正在高高兴兴的聊着天,有说有笑的,看到我们似乎很惊喜,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可是听说我们特意来为他们表演节目,就更高兴了,一下子都围了过来。

“奶奶们下午好,我今天为大家唱一首歌,名字叫”我是一个粉刷匠“。”我的话一说完就赢得了她们一阵热烈掌声。接着我唱完了歌曲,这首活泼的曲子,引起她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看着她们开心的样子,我也觉得很高兴。唱完歌,我便带着老奶奶去阳台去呼吸新鲜空气了,老奶奶说,“哎,人老了,好久没来这阳台了,没想到空气那么新鲜。”过了一会,我便把老奶奶推回了房间,让她休息。我和老奶奶告了别便走了。

这次来到敬老院,我又有了感受。我觉得我们就算再忙,也不能把父母送进敬老院。因为他们把我们养育大,我们就应该报恩,亲自照顾他们。而不是把他们随随便便送到敬老院,那种寂寞和孤独是我们无法感受到的。

敬老院心得体会57月15日,我去了闵行敬老院,住在那里的都是满头银丝的老人们。

刚进门,我就看到了一位老奶奶,她正在弹钢琴。一个年轻的老师对我说那个奶奶会弹很好听的钢琴曲,我想她年纪已经是82岁了,还能坚持弹琴啊,真不容易。我问奶奶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琴的,奶奶说是从80岁开始学的,我听了听她的乐曲,我觉得她弹得比我弹得还好,一看原来只有右手在弹啊,我是用两只手弹的,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呀。

接着,我给老奶奶他们弹曲子,我弹了大约五首曲子,他们都拍手拍得可响了。电子琴和钢琴我都弹了,我在弹钢琴的时候总不习惯,因为它高了一个八度音,而且还要力度,我把这两个要求牢牢地记在心里面,但是总是记不住,记住了这个就忘记了那个,在我弹得时候,甚至不知道哪个是中心的C,还是老奶奶给我指出来,老奶奶真厉害。

弹完了琴,我给老奶奶们讲了故事,都是笑话故事,逗得奶奶们笑得嘴都合不扰了。一个穿深绿色衣服的老奶奶给我端了杯桔汁说:“天太热了,喝点水吧!”但是我只喝了一口,就接着给他们讲故事,讲到第六个故事时,我又喝了一口,讲完第八个故事时,我又喝了一口,九个故事全部讲完了,我觉得口实在太渴了,一下子把桔汁全部喝完了。老人望着我这个“小水牛”,乐的哈哈大笑。

第5篇

在为期一个星期的下乡过程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是关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我觉得自己了解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事情,个人的心境也有了一些变化,或者说是有了一些提高。

这几天,我们每天都会下到不同的村子,去做一些调查问卷,和村民们进行交流沟通。我从小就很喜欢和别人沟通,我一直觉得和不同的人沟通,透过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是世界。 在村里的时候,我最多的就是和老人闲话家常,可以说每个队员应该最多的就是和老人沟通,这并不是我们有多喜欢和老人聊天,而是偌大的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年轻人,年轻力壮的大都出去打工了。

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个情况在下乡之前,我们也是有做数据调查的工作的,多少是有些了解的,但是冰冷的数字总是不及真实的画面更令人震撼。七八十岁的老汉,带着五六岁的孩童一起生活,这个画面没有给我温馨的家的感觉,倒是莫名的衍生出一种苦涩。

在我眼里,人的一生有两个时间段是最温馨最幸福的。一个是童年,而另一个则是晚年。在天真烂漫的童年里,可以无所事事,可以无所顾忌的去做一些你想做的……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小孩子做什么坏事,只是觉得在孩童时代,总是可以放开的去玩耍,去嬉闹,因为在这个时候,你的父母会一直在你身后保护你。他们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而在一个人的晚年,是在经历过了年轻时的风风雨雨,风光也好,落魄也好,晚年算是人生最后的避风港,儿女就是屋檐,理应为自己的父母遮风挡雨,让他们安心,安享晚年。

遗憾的是,在乡下的这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以来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动摇了,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童年,如何能够天真烂漫呢;没有儿女在身旁的晚年,如何能够安心享受呢?

第6篇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透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应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阿!好辛苦阿!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先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明白社会上人际交往十分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样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

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星期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此刻,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就应在这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初中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2)

炎炎夏日列日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潜力依靠自己的又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透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潜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透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那么,我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从我的找工作拉开了序幕。我穿着大头皮鞋,带着我的绿色毡帽,骑着我的二手脚踏车带着期望与渴望,开始了我的找工作的征程。一开始,对自己手工艺期望很高,没有月薪两千不干。经过艰苦的找寻工作,很多的地方的招聘都要有工作经验的优先,一听说我没有经验就跟我说“这样吧,你回去等消息吧,如果需要的详,我会通知你的”。经过多次面试的失败,我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自己眼高手低,自己根本自身素质没有到达必须的水平,五个方面是自己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总结了以前的失败的教训,摆正好自己的位置,仅正是社会实践只要有工作,能供饭吃,任何苛作都干。于是我找到了一家餐饮酒楼。老板看我人高马大,身体强壮,就让我来做传菜员。第二天,我便开始了我的暑期社会实践生活。刚开始的时候心理极不平衡。心想来从小到大读了这么多的书,家里花了那么多的钱把我培养长大成人,可此刻只能端端盘子,瑞怎样着在校园里也是个学生会干部,多少也有点社会潜力,心理学徒有点失落再加上传菜部领班是个小学文化的,还对我指手画脚,确实心理上很不舒服。

但是,人总是要适应自己自下而上的环境,我不想赐开始就干不下去了,不行,我必须要坚持下去。要在自己的式作的环境中让自己的工作做行很简单,首先行把自己同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搞好。因此我只好暂时避其锋芒。尽快地熟悉自己所在的工作环境。我所工作的地方是一个两层楼的酒楼,酒店大堂在一楼,楼上有包房,厨房在二楼,传菜间也是在厨房所以在传菜间里能够看到厨管理的机会。

第7篇

【关键词】 社会支持;方法;对比研究;精神卫生;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C 9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13-03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ays to Seek Social Support on Left-behind Juni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LEI Fang. He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450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different ways to seek social support on parent-absent student in junior school and as to their mental state health of influence,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aking education measures. Methods With Mental Health Test(MHT), the Self-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Self-Social Support investigate questionnaire, 528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cluding 268 students left behind in rural area)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When left-behind students met a difficulty, they mostly turned to bother, friends, mother or father for comfort and care. Left-behind students having more than 6 friends had better mental health than the students having less friends. The left-behind student's mental health of 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tell their troubles and often turned to others for hel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tudents of the other three kinds of help seeking styles. Conclusion Positive coping style can better acquire support and protect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junior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Social support; Methods; Comparative study; Mental health; Students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很多人选择出外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从而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遵循《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年龄标准和有关文献[1],本文认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留守现象使儿童产生较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消极人格特征[2]。有关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心理问题的占31.0%[3];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焦虑、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4]。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具体了解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寻求社会支持方式的个体差异及对其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影响,并通过对留守初中生个体差异的研究来探讨其群体出现分化的原因,从积极地角度看待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制定相应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对河南南阳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内乡县乍曲乡和洛阳地区的栾川县庙子乡13~15岁留守初中生和非留守初中生(对照组)进行随机取样,对56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筛选得有效问卷528份。其中男生275名,女生253名;留守初中生268名,非留守初中生260名。年龄为(14.07±0.82)岁。

1.2 施测方法 由研究者和班主任一起在课堂上集中发放试卷,学生根据问卷指导语答卷,答完卷后当场收回。研究工具包括:(1)《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5],该量表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日本铃木清等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可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测验共有100个项目,包含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测谎量表)。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得分越高,表示受测者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各分量表折半信度为0.84~0.88,总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1,全量表和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67~0.86。(2)自编人口学变量及社会支持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留守类型、父母关系、父母打工时间、朋友的数量、获得关心的来源、有烦恼时的倾诉方式以及面对困难的求助方式等内容。

1.3 数据分析 测验结果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样本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F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村留守初中生获得社会支持的来源 根据对留守初中生及其教师、朋友、代养人的调查访谈发现,当留守初中生遇到困难和麻烦时,得到安慰和关心来源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朋友、母亲、父亲、教师、(外)祖父母、亲戚。可见朋友与母亲、父亲在留守初中生的支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而母亲或父亲亦或父母双方外出的状况使朋友成为留守初中生最多的社会支持来源。

2.2 朋友个数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以及总分上,拥有6个及以上朋友的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拥有朋友数量较少或者没有朋友的留守初中生。张德乾[6]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点,对留守初中来说,伙伴对他们更重要。留守初中生因父母外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基本交往需求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又不能从代养人和教师那里获得时,往往把需求的满足投向同伴;同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安慰,缓解其交往的压力。见表1。

2.3 倾诉方式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除了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维度,在其他维度和总分上,采取“主动讲述自己的烦恼,希望获得支持与理解”的留守初中生得分都低于采取另外3种倾诉方式的留守初中生。同时,在孤独倾向和身体症状维度上,采取“如果朋友主动询问你就会说出来”的留守初中生比那些“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2个人倾诉”的留守初中生得分明显高。这说明在问题解决和求助方式上,越是采取积极方式的留守初中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就越高,与肖聪阁等[7]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见表2。

2.4 求助方式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于采取“有困难时经常向家人、亲友、学校求援”的留守初中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以及总分上,得分显著低于其他3种求助类型的留守初中生。同时在孤独倾向上,采取“很少请求别人帮助”的留守初中生得分高于“有时请求别人帮助”的留守初中生。“从不接受别人帮助”的留守初中生,在自责倾向上得分低于“很少”或者“有时”请人帮助的留守初中生。见表3。

2.5 社会支持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将关心来源、朋友的数量、倾诉方式、求助方式等作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对MHT量表总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动向他人倾诉烦恼(β=-0.227,修正后的R2=0.014)、只向极为密切的朋友倾诉烦恼(β=-0.161,修正后的R2=0.016)、有6个以上的朋友(β=-0.116,修正后的R2=0.023)都对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这3个因素可以共同解释心理健康状况的5.3%,其中有6个以上的朋友预测作用最显著。

3 讨论

3.1 留守初中生寻求社会支持的来源 本研究发现,当留守初中生遇到困难和麻烦时,得到的安慰和关心来源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朋友、母亲、父亲、教师、(外)祖父母、亲戚。可见朋友与母亲、父亲、教师在留守初中生的支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且朋友数量较多(6个及以上)的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朋友数量较少(1~2个)的留守初中生,主要表现为前者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以及恐怖倾向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少。留守初中生父母经常不在家,朋友和教师是留守初中生首选的寻求支持对象。鉴于此,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初中生的关爱度,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此外,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学生改善社交状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自信心。同时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8]。留守初中生接触最频繁的团体就是班级中的同学。因此,要积极引导留守初中生多和同伴交往,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群体文化,有意识地将非留守生与留守生结成对子,进行“一帮一”、“手拉手”互助活动等,增加留守初中生群体和同伴活动的场合和机会。

3.2 留守初中生倾诉、求助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当留守初中生遇到烦恼时,主动讲述自己烦恼的和有困难经常向家人、亲友、学校求援的方式,更容易使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而那些采取被动策略或者封闭自己从不向任何人倾诉者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自责、过敏倾向等问题。加之,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了这些儿童亲子教育的基本缺失[9],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与父母的正常情感交流,性格会变得孤僻或者乐群性低。在遇到烦恼或困难时不善于倾诉或主动寻求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支持的获得和利用。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表明留守初中生对社会支持的主动寻求对于其心理发展的重要性[10-11]。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社会支持来源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支持。尽管以往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留守初中生孤独感消除和幸福感增加有很大的联系[12-13]。但问题是要使社会支持由潜在变成现实的,关键还在于留守初中生自身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获取,答会明[14]的研究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尽管很多研究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入手提高留守儿童的健康水平[15],但本研究提示,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父母、监护人特别是学校教师要有意识引导留守初中生自己积极主动寻求帮助,努力为自己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学、教师、亲戚、邻居等保持密切的联系。主动积极地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更要求学校、社会为他们提供方便的、明确的、有效的支持系统和途径。

4 参考文献

[1] 叶敬忠,莫瑞.关注留守儿童: 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87.

[2] 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3] 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教育探索,2005(5):82-83.

[4]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521-522.

[5] 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207-218.

[6]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79-5680,5682.

[7] 肖聪阁,陈旭.农村留守初中生依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3(1):92-96.

[8] 廖凤池.初中生咨询团体理念与方案.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325-387.

[9] 魏军锋,郑洪冰.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身症状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2):83-85.

[10]段玉香.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64-466.

[11]李志凯.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40-442.

[12]刘霞,武岳,申继亮,等.小学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4):325-327.

[13]胡心怡,刘霞,申继亮,等.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湖南省留守初中生幸福感的影响.心理研究,2008,1(4):34-38.

[14]答会明.大学生自信、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27- 228.

第8篇

关键字:城市化 非正规就业 安徽省 政策落实

一、引言

城市化是指人口、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动态过程。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城市化正在发生着从传统城镇化战略朝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转型的一系列积极变化,即朝着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方向发展。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将城镇化建设提升到最大化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高度上来,表明我国政府对城镇化建设的认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安徽省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将城镇化作为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人口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28%上升为2012年的46.5%,上升了18.5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54个百分点。以2000年和2012年为例,与全国的城市化率水平的差距由2000年的8.09%缩小为2012年的6.30%,与相邻省份浙江的差距减少了3.36个百分点,与中部省份湖南的差距减少了1.91个百分点,与陕西的差距减少了1.95个百分点。这说明安徽省的城市化建设在21世纪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安徽省为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省份,截至2012年末,全省城乡户籍人口约6900万,城市人口只有2784.4万,其余皆为农村人口。鉴于安徽省今后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也必将转向依靠内需拉动,发展非正规就业,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如果非正规就业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非正规就业者不能尽快实现从职业“城市化”到身份“市民化”的彻底转变,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水平如果不能合理提高,那么,这部分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便不能迅速开发。于是,便难于摆脱“非正规就业者收入水平低下――潜在购买力不能变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非正规就业者收入水平低下”的恶性循环。这无论对于整个宏观层面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对于非正规就业者自身的切身利益来说,均是百害而无利的。在人口众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安徽,非正规就业作为省内重要的就业形式,应该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在安徽省城镇化建设中非正规就业能否得到必要的重视和健康发展,对于能否取得城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以及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二、2000年以来安徽省非正规就业发展及主要特征

安徽省非正规就业人员主要由本省和外省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个体从业人员构成。2000年以来,安徽省非正规就业迅速发展,非正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安徽省政府和各市政府陆续出台了10余项旨在促进省内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通知和规定,也出台了专门针对扶持非正规就业组织发展的政策规定,如2004年10月,蚌埠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印发了《蚌埠市扶持发展非正规就业组织暂行办法》;2007年安徽“两会”上,代表孔庆福提出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2008年淮北市免费为全市临时务工人员、用工单位及个人提供良好的洽谈环境和服务场所,开展了对非正规劳务市场进行规范的初步尝试;2009年,安徽肥东将各种非正规劳动就业组织按从事方向进行分类指导,然后统一搬进园区,试图将非正规就业组织“转正”,等等。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除了最后一项比较具有针对性,大多政策规定也好,倡议主张也好,着力点无不放在以城镇下岗人员的再就业上,而对于省内非正规就业的主体,及农民工非正规就业问题,除了一两条关于帮助解决农民工拖欠工资问题的通知外,则缺乏有力帮扶。

虽然没有权威统计数据, 但我们可以从下面一组数据做一些粗略的了解。根据2002年度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安徽省 2002年城镇从业人员 562.5万人, 而全省各类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人数仅为 336万人。城镇从业人员中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人数为226.5万人,占城镇从 业人员的40.3%。到了2008年,省内城镇从业人员901.9万人,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人数为372.9万人,城镇从业人员中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人数为529万人,占城镇从 业人员的58.65%。而2009年城镇从业人员中未签订劳动合同人数占城镇从 业人员比重为40.6%。由于统计数字比实际数字要小,故安徽省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的非正规就业人员比重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2002年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人数603万人,其中向外省输出490万人。占全省跨地区流动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比例高达 81.26% 。而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安徽省外出流动人口为1611万人,其中,流动到省外的人口达1038万人,占全部外出流动人口的64.5%,该数据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安徽省非正规就业的一大特点是以省外输出为主。而另外一方面,2010年外省进入安徽省常住人口总量为71.7万人,由此可以推断,外省进入安徽省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人数必然小于71.7万这一数字,据此,考虑到人口省际流动“进”、“出”的双向自由性,从1038万和71.7万这两个数字对比中,则可以发现另外一个粗略的事实,即安徽省省内非正规就业环境相对其他部分发达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劣势”。此外,安徽省以农民工为主体的非正规就业人员与其他地区非正规就业群体具有共同的特征,集中表现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维权意识差,市场谈判地位低,面对该群体的社会保障的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等。

三、安徽省非正规就业者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

事实上,安徽省的非正规就业群体当前的处境甚为“尴尬”。

首先,职业技术层次过于低端,缺乏必要的职业技术培训。对于在省外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来说,其处境的“不乐观”,可以从长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民工荒”的发生中看出。这是由于“民工荒”更多表现为“女工荒”和“廉价农民工荒”,而女性和廉价农民工正是非正规就业者的构成主体,对于“用工荒”的原因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全社会生活水平(包括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逐步提高必然会推动农民工的工资上涨,而当实际工资水平未能满足劳动供给者的要求时,在城乡就业比较收益不利于农民工的状况下,大部分农民工选择返乡就是有可能的[1],其原因就在于劳动力实际工资水平过低而挤压了非正规就业者的生存空间。

其次,从省内来看,省内城镇化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就业吸引力较为有限。其原因包括:其一,安徽省GDP总量和人均GDP无论在全国还是与中部地区整体水平相比,不甚理想。2013年新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指出,2011年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中,安徽省仅排第16位,比2010年下降2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而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中,则从中部第2位下降到中部第3位[2]。其二,安徽省收入分配制度中不合理的成分仍然存在。近年来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宏观上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收入比重减少,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部门倾斜,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微观上,居民收入仍然偏低,城乡间、行业间、地区间等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仍有拉大趋势,其中城乡收入相对收入差距(城乡收入比,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虽经历了2006年前升后降,但仍由2000年的2.74扩大到2011年的2.99,位居中部省份第二,仅低于山西。农村发展长期滞后,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也由2000年0.23扩大到2011年0.32[3],非正规就业者的生存空间在不合理的分配体制作用下更加狭小。其三,县域经济不发达,非正规就业者在城镇就近就业难以获得预期收益。相对于周边省份,安徽的县域经济处于滞后状态,县域经济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突出薄弱环节。有研究表明,近十年来,全省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县域经济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以及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都在下滑[4]。此外,有研究表明,中东部地区差距主要不在城市经济上,而是体现在县(市)域经济上。从全省范围来看,尤其是合肥等重点城市,尽管自2005年起,县域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出现“V”型大反转,步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交通通讯、电力、公用设施已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但县(区)以下大多数地区基础设施欠账仍然较多,投资缺口很大。县(市)域内的交通、电力、通讯、供水、市场等基础设施也欠账较多,地方政府限于财力拮据,无力采取挖隧道、架路桥、建设高速公路的大手笔投资来改变现状,从而制约了这些县域经济在招商和迎接产业转移方面优势的发挥[5]。

再次,省内吸引务工人员就“地”务工的政策环境供给不力。具体来说,近年来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力度客观上虽有所加大,但新的问题,如大多政策倾向于片面追求覆盖面扩大,政策到农民手中的渠道实际不畅通,各执行部门在执行政策时多有“折扣”致使农民工实际受惠有限,重政策的应急性而缺乏站在帮扶对象立场上的长远规划等问题层出不穷,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最终非正规就业者在就业习惯或者说就业“惯性”的作用下,陷入在“本省(地)还是到外省(地)”就业的“徘徊不定”的艰难选择中。

四、促进安徽省城市化建设中非正规就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财政资金向县域倾斜

按照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必须统筹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更大力度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促进传统县域经济向现代县域经济转变,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发展,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突破的关节点之一。针对县级财政可用财力不足,工业投入资金困难的状况,故一要加大金融部门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尽快通过市场化渠道缓解“融资难”困境,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6]。此外,要严格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大对县域项目建设的支持,简化审批手续,严格执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实施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为保证现有的规定得以有效执行,建议对《意见》贯彻实行问责制,以切实保证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改进建设用地管理、支持开发区建设、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等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二)将非正规就业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分类指导

建议省劳动社会保障厅尽快制定本省非正规就业对象认定,将非正规就业工作从本省困难就业群体中独立出来,成立非正规就业专门领导小组,根据下岗工人、高校毕业生、本省农民工等不同来源分类指导开展工作。组织上,可以考虑在省级部门负责一手统抓的指导下,将工作目标和要求下发至各市县及城镇街道基层单位。省级以下的各基层负责单位定期向省劳动社会保障厅汇报工作,省劳动社会保障厅向省人民政府汇报,最后由省人大审议通过。在具体帮扶措施上,需重点考虑探索全省范围内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重点的非正规就业培训统筹管理办法。一是由各市、县人民政府建立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组织领导和工作体系,尽快出台全省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规划,落实工作人员、服务场所、办公设备、工作制度、工作经费等基本平台设施要求,全省范围内动态就业信息,并使用财政补贴资金,设立符合本乡镇就业需求的按照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进行分类培训,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二是积极统筹协调,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并建设完善的就业联系机制。三是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补贴与职业技能鉴定、促进就业效果相挂钩的机制。四是加强职业培训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建设,积极发展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建设若干规模较大、装备水平较高、专业特色鲜明的公共实训基地,尽快形成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公共实训体系。

(三)细化政策规定,纳入政绩考核,确保政策 “可行” 且“可达”

一是各项管理规定或扶持政策需明确提出实现一定目标的行动期限;二是尽量减少政策管理规定中的“有关部门”等字眼,力争每项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都能明确具体化;三是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务必实现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就业管理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门、统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多个部门之间联动,建立起非正规就业保障扶持的宏观管理体系;四是以具体可行、可操作的详细措施细化各条政策建议。五是将发展非正规就业发展的成果纳入到各级政府主管单位的政绩考核体系。总而言之,切实优化非正规就业的政策环境,加大财政资金的各种优惠政策力度,同时确保政策配套和政策落实。

(四)完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拓展非正规就业保障渠道

在尊重安徽省基本省情的基础上,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在提供就业岗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双重作用。为此,就必须下狠决心为中小和小微企业“减负”。可以在省、市两级层面,逐步建立和完善针对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的信贷和担保制度,切实解决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创办及经营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鼓励充分就业,省、市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实行对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的税收优惠和其他优惠政策,简化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开办的各种登记注册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废除不合理收费项目。同时,在经营场所、注册资金、经营范围等方面降低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的市场准入门槛,逐步建立为小型企业服务的信息服务、经营咨询服务体系,大力沟通它们与正规部门的密切联系[7]。此外,鼓励其参加正规部门的社会保险,并制定不同保障水平的、灵活、可供选择的社会保障服务,拓展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五)管理与建设并重,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本质要求落到实处

城镇化建设要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关键是管理要精细。

一是事前规划需真正统筹各方面,做好不同类型城镇的发展定位工作,尤其是县域层面的规划需进一步细致化。区域特色挖掘工作有待深化,特别是县级以下城镇特色不鲜明,建设标准较低,文化建设更是滞后。

二是农民市民化建设缺乏经验。加快城镇化进程,最急迫的是要使长期在城镇生活,有工作、有稳定住所的农民工固定下来;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真正使进城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过得好”。目前安徽省人口异地城镇化趋势非常明显,2009年流向省外的人口达到了911.9万人,在皖江地区存在用工缺口的情况下,这实际上是弱化了本省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故首先未来皖江地区应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吸引外出人口回流,促进城乡融合和“城”“人”融合。对此,前提是畅通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征用法制化、民主化。其次,要加快研究本省财政、金融、税收、住房等各方面的农民工市民化支持政策,形成体系,建议将农民工市民化的建设细化到针对本省农民的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及城市购房等各项具体政策的研究落实中去。此外,要加快充分研究本省农民工省外权益保护对策,建议成立省级省内维权组织,负责与外省市相关的职权部门相沟通。

三是研究制定农民工市民化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到各级政府部门主管官员的政绩考核中去。要彻底改变“口号响亮,行动寡寂”,只说不做的工作作风。

参考文献:

[1]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用工荒”问题综合分析(摘自《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1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蓝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3]过劲松.对安徽省收入分配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安徽省统计信息网. 2013-1-14.

[4]陈中楼. 奋力崛起中的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探析.人民网.2006-08-08.

[5]谢 培 秀.中部崛起:安徽省情再认识及发展战略取向(摘自《2006年: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

第9篇

【关键词】 心理症状;初中生;结构方程模型;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2-0083-05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of Psychological Stress,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YU XinXin1,2, ZHENG Xue1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541004

【Abstract】 Objective:To build relationship model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 an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Methods:1009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surveyed withPsychological Stress Scale, Coping Style Scale, Social Support Scale,SCL-90,a relationship model was set up by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Results:Psychologic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passive coping style had significant direct influence on symptom score(the regression weight were 0.565,-0.064,-0.172,0.377),psychologic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passive coping style had significant indirect influence on symptom score(the regression weight were 0.161,-0.042,-0.115).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social support,passive coping style of males had less direct impact onsymptom score than that of females(the regression weight of females were -0.142 and 0.292, the regression weight of males were -0.097 and 0.198).Conclusion:The important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 on psychosomatic symptoms was further support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s】 psychosomatic symptoms;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psychological stress;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crosssectional studies

青少年期历来被心理学家们认为是“危机期”,存在着一系列的特殊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青少年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应激,包括家庭关系冲突、父母离婚、亲密的家庭成员或者朋友的死亡、在学校的学业和社会应激。一般的文献也都认为青少年经历着较高的应激水平[1]。认知应激学说[2]认为心理应激不应是单纯的刺激,也不应该是单纯的反应,而应是由生活事件作为应激源(刺激) ,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等多种中介因素影响。但有关应激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在应激中的意义,至今尚难以阐明清楚[3]。

近年来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在研究对象上,从整个应激过程来探明中学生心理健康作用机制的综合性研究甚少,在研究方法上,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来说明心理应激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多。本研究试图构建初中生心理应激模型来揭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初中生心身反应的作用途径,为有效开展初中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方法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桂林市选择7所初中学校(重点学校2所,选312人; 普通学校3所, 选486人; 稍差学校2所,选302人),每所学校随机选取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一个班。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107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009份。其中男生510人,女生499人;一年级316人(男生157人,女生159人),平均年龄13±1岁;二年级335人(男生173人,女生162人),平均年龄14±1岁;三年级358人(男生180人,女生178人),平均年龄15 ±1岁。

1.2 工具

1.2.1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问卷 参考刘贤臣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4]编制了适用于初中生的应激生活事件问卷。问卷共34个条目,有5个因子:学校教育、学业、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采用六级记分:未发生0分;发生过,按影响程度分为,没有影响、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分别记1~5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事件的影响越大,压力感越强。本次测试中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83-0.841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9。对本研究样本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MSEA=0.051,NFI= 0.943,NNFI=0.972,CFI= 0.936,GFI= 0.971,表明五因素模型对数据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构想效度理想。

1.2.2中学生应付方式问卷[5] 该问卷有六个因子: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发泄、忍耐。采用四级记分:不采用、偶尔采用、经常采用、基本上都采用分别记1~4分。本研究有效被试使用该量表的结果显示,解决问题α=0.816,求助α=0.727,退避α=0.655,幻想α=0.643,发泄α=0.693,忍耐α=0.616。为简化结构方程模型,本文将问卷划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维度,其中解决问题、求助属于积极应对方式,退避、幻想、发泄、忍耐属消极应对方式。对二维度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MSEA=0.071,NFI= 0.934,NNFI=0.945,CFI= 0.962,GFI= 0.928,表明二因素模型对数据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构想效度理想。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6] 有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 10 个条目记分之和为社会支持总分。本研究有效被试使用该量表的结果显示,主观支持α=0.605,客观支持α=0.587,支持利用度α=0.645。对本研究样本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MSEA=0.049,NFI= 0.964,NNFI=0.961,CFI= 0.973,GFI= 0.982,表明三因素模型对数据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构想效度理想。

1.2.4 症状自评量表(SCL-90)[7] 90个项目, 10个因子,采用0-4级评分,各因子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本次测试中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3-0.892,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1。

1.3 统计方法 进行相关分析。采用LISREL 8.7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 结果

2.1 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症状总分间的相关分析

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症状总分间的相关情况见表1。

从表1可见,应激生活事件与症状总分及应对方式的求助、退避、发泄、幻想、忍耐因子分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解决因子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社会支持与症状总分及幻想、忍耐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与解决、求助、退避、发泄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解决、求助因子与症状总分相关不显著,其余应对方式均与症状总分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应对方式与症状总分的相关关系为将应对方式划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维度提供了依据。这些结果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2.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2.1 初中生心理症状与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关系的假设模型构造

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时,应激生活事件作为外生潜变量, 外生潜变量的指标为应激生活事件五个因子的因子均分。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社会支持、症状总分作为内生潜变量,积极应对的指标为解决、求助的因子均分,消极应对的指标为退避、发泄、幻想、忍耐的因子均分,社会支持的指标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均分,症状总分的指标为10个因子的因子均分。

本研究采用了Jreskog 和Srbom 建议的模型设定策略, 即事先设定多个模型进行评价, 通过模型比较得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相对有效和节俭的模型[8]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思路, 在模型设定中提出以下假设:(1)应激生活事件是预测症状总分的有力变量,对症状总分有直接影响;(2)应激生活事件作为影响心理症状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可能在应激生活事件与症状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对症状总分有直接影响。根据以上假设,本研究设定了两个相互竞争的模型。

模型1 外生潜变量应激生活事件,内生潜变量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症状总分;外生潜变量应激生活事件对内生潜变量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无影响,内生潜变量之间无交互作用。

模型 2 外生潜变量应激生活事件及内生潜变量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既可直接影响症状总分;同时外生潜变量应激生活事件还通过内生潜变量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症状总分;内生潜变量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还存在交互效应,间接影响症状总分。

2.2.2 初中生心理症状与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关系的假设模型估计

在模型拟合中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估计。两个模型的拟合结果见表2。

表2的结果表明,模型2的各项指数拟合得最好。检视模型2中各变量间的关系,发现应激生活事件到积极应对的路径系数为0.032(t= 0.751),未达显著水平,为简约模型。删除应激生活事件到积极应对这一路径,得到应激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症状总分的整合模型(见图1)。

简化后中介模型各项指标为:χ2/df为4.12, RMSEA为0.065,NFI为0.973, NNFI 为0.975,CFI为0.977,GFI为0.909,模型拟合得比较理想。

进一步分解各变量对症状总分的效应,发现应激生活事件对症状总分具有最强的正效应(总体效应为0.726,其中直接效应为0.565,通过社会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的间接效应为0.161)。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具有正的预测力(总体效应为0.262,其中直接效应为0.377,通过积极应对的间接效应为-0.115)。积极应对对症状总分具有最强的负效应(直接效应或总效应为-0.172)。社会支持对症状总分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总体效应为-0.106,其中直接效应为-0.064,通过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的间接效应为-0.042)。

为了检验上述中介模型的路径系数是否有性别差异,首先用中介模型分别拟合男生和女生的数据,用MM表示男生单独估计的模型,MF表示女生单独估计的模型。然后将两个模型整合成多组模型,并依次增加参数相等的设定,增加的顺序参见侯杰泰等的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9]。经检验,MM模型的拟合指数χ2/df为3.42,RMSEA为0.0531,NFI为0.945, NNFI 为0.927,CFI为0.951,GFI为0.949;MF模型的拟合指数χ2/df为3.31,RMSEA为0.0498,NFI为0.941, NNFI 为0.948,CFI为0.936,GFI为0.951。各拟合指数表明上述两个模型拟合得比较理想,说明对于男女生来说,应激生活事件、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社会支持与症状总分的关系模型是相同的。多组模型中路径系数等同检验表明,男、女生的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生的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的影响比男生组的更大,女生的社会支持对症状总分的作用是-0.142,男生的社会支持对症状总分的作用是-0.097;女生的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的作用是0.292,男生的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的作用是0.198。

3 讨论

3.1初中生心理症状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初中生心理症状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都对症状总分有直接效应,其中,应激生活事件对症状总分具有最强的正效应;其次是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对症状总分具有负效应,其中积极应对的效应大于社会支持的效应。应激生活事件还通过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症状总分,社会支持也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症状总分。应激生活事件对消极应对有重要影响,这一结论与钟霞等人的结论一致[10]。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过程的中介因素[11]。本研究发现消极应对方式较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症状的影响更大,这一结论与井世洁[12]、李金钊[11]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揭示了心理应激不是一个简单的由因到果的单向过程,而是各应激有关因素之间存在多维度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应激生活事件是影响初中生心理症状的一个主要因素,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既可对心理症状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又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心理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通过影响应对方式发挥中介作用,这证实了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13] 和缓冲器模型[14] 。社会支持对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大于对消极应对方式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更有助于个体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因此,应尽可能减少或减轻应激生活事件的影响,避免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促进其使用积极应对方式。

3.2 男生组与女生组心理症状影响因素结构模型比较

男生组与女生组心理症状影响因素结构模型比较发现,不同组之间结构方程模型具有一致性,但是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不同。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女生组的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的影响比男生组更大。社会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模式。良好的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对维持个体的良好情绪体验也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15]。作为重要个体资源的应对方式,则决定了个体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和行为应对压力。面对压力,若个体采用诸如问题解决、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压力就容易被化解;若采用诸如幻想、逃避、发泄等消极应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得不到有效解决而使个体陷入不良情绪状态,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本研究表明,多为女生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并减少她们对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有助于增进她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Roberts CM. The prevention of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ust Psychol , 1999,(34):49-57.

2 Wallace RA, Webb PM, Schluter PJ. Environmental, medical, behavioural and disabilit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J Intellect Disabil Res ,2002,46(Ptl):51-60.

3 姜乾金. 医学心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

4 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等.青少年应激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12(1): 46-48.

5 黄希庭,余华,郑涌,等.中学生应对方式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2000,23(1):1-5.

6 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1):184-187.

7 吴文源.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见: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25.

8 Jreskog KG, Srbom 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J Market Res,1982,19:404-416.

9 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194-197.

10 钟霞,姜乾金,吴志霞,等.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对医务人员应对方式的影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60-562.

11 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980-982.

12 井世洁. 初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23(4) :1 - 5.

13 Lutz CJ, Lakey B. How People Make Support Judgm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its Used to Infer Supportiveness in Others. J Pers Soc Psychol, 2001 ,81(6) :1070-1079.

14 Cohen S, Wills TA.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Psychol Bull,1985,98(2) :307-357.

第10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中学本身也是一个小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理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态势下,应当把服务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引导初中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辩证关系

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服务和谐校园建设为直接目标之一。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我们对校园和谐问题关注不够。反映到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就是在认识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时,比较多地强调它的政治功能,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则很少谈到。实践证明,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进行理论宣传。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宣传媒介,必将起到良好的理论宣传作用。由于中学拥有较为活跃的宣传队伍,通过理论宣讲深入校园的各个角落,将和谐校园的理论以朴实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内外广泛宣传,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初中政治教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和谐校园理论的内容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传授给当代初中生,帮助学生对和谐校园理论进行解读,然后通过学生将教育的效果宣传到校园内外,从而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创造条件。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智力支持。初中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主体,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在人才的培养上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作用。其实,“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义,“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懈追求。

2.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为加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如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等等,总之,和谐校园的构建必将为初中生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处在和谐发展的状态中。第二,构建和谐校园为增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根本保障。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培养学生的美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只有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全面调动初中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科技文化、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好地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也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和谐校园构建进程中加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当前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确受外界影响较小,但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建设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保证初中生健康成长,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充分发挥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能,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的校园,对于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过去我们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主要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眼点是“管理学生”,甚至是“监管学生”,视角在学生、在手段,缺乏理念和思路上的创新。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满足初中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初中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实现为高中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

2.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体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在当今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下,中学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为切实扭转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每况愈下的不良局面,只有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地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此为切实提高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第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来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关键要抓住结合点、闪亮点和技术点,增加科技含量、情感含量、文化含量。具体讲:一是创新科技型工作载体。有条件的中学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的思想教育功能,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积极开拓校园信息网,通过网上谈心、通气、讨论问题,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辐射力,从而实现把教育功能体现在网络服务之中,把思想导向渗透到虚拟的空间中去。二是创新情感型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原则创新更多情感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把民主精神和真诚情感融入其中。三是创新文化型工作载体。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规范管理,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倡导公益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课外兴趣爱好型社团,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第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关键要抓住社会实践环节和健全育人机制。具体而言:一是深入开展切实有效的初中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初中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有些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初中生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并提供必要经费。要注意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实践活动,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二是健全全员育人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基础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社会与家庭要保持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为初中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大力加强以中学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初中生思想治教育队伍建设,逐步增强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做好初中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二是领导保障机制。健全和完善校长统一领导、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三是经费投入、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机制。要不断加大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条件、优化手段;要把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中学办学质量和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中学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把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3.切实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既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和谐校园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初中生只有处在和谐的心理状态下,才乐于接受教育。实践证明,某些初中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就是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和谐的结果。近年来,由于他们在学习升学方面面临着一定压力,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既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也成为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的不稳定因素,甚至成为影响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延长心理健康教育链条,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各个各个方面,并制定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第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这是切实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开展全方位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第二,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建立初中生个人心理档案,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学知识讲座、人际交往训练、升学指导等。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学习能力、耐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确保初中生健康成长。第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支持初中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努力构建和完善初中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总之,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中成长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谐的观念,培养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最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教学 政治理论 社会实践

中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清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普遍对社会及学校以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心理,对于法律意识极其薄弱的他们,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将极易被社会中的一些不良因素所影响。社会中的诱惑无处不在,中学生的辨别能力又十分低下,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将我国的青少年荼毒成日后对国家有害的败类,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国家应该重视中学生的政治教学。

政治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社会需要的是才行兼备的人才,学校在面对尚未成型的青年教学时,应该重视将初中政治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及时引导中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意识,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最需要的就是政治教学的科学引导。

一、政治教学中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中学政治课本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关于自尊、自强、自立的相关概念的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辨别自尊与虚荣的区别,教会学生在社会上如何做到自尊自信,拒绝虚荣心理的存在,这些政治理论是学生在逐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中的重要指导理论。不仅如此,政治课本中还讲授了对于我们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如何去调整自身的情绪,培养自身的坚强意志力。教会初中生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他们做到知法懂法,使之清楚地意识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民应该具备的权利和义务,提升自己的责任感。这些政治理论看似只是书本上的知识点,但对初中生成长的过程,会逐渐培养他们在社会中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

在初中政治课本中以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和父母间的矛盾为例:课本中从青少年与父母两方面的观点展开分析,首先是青少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具有自身独立的思想,希望父母不要再对自己的私生活多加干涉,希望自我独立。但从父母这方面看孩子,他们永远是自己的孩子,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思想还不够成熟,需要作父母的不断对其叮嘱。由于双方的思想没有交集点,因此矛盾不断,初中生通过老师对这节内容的讲解与分析,逐渐明白父母的想法,在发现父母对自己的用心后,学生将学会如何换位思考,懂得理解和宽容,在不断学习与反思中完善自身。

二、优化教学策略,服务社会实践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大多数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纸上谈兵对初中生的社会实践性而言没有太大作用。就如在政治学习中,我们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但在社会实际中我们还是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捍卫权利等,知法但不懂法也是徒劳无功。在政治教学中,学习自尊、自强、自立不是只为了背诵其含义并默写下来,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使自己的内心能够真正受到影响,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偏重于实际的效用,充分发挥其理论知识。

首先老师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本身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意识,才能做到言传身教,政治老师其自身拥有的政治品质,使得其在一言一行中都具有具体的体现,这种自身的影响带给学生的是更具有说明力的语言,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将老师作为人生的崇拜者,因此政治老师自身的品质培养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初中政治课本大多都是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层次又都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长篇理论知识灌溉后,将课本中的案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本中理论知识的含义,以致能更深层次了解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的一方面。

三、知行统一,提高社会认知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树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让学生逐渐认识到真实的社会面貌。为了将政治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不能单纯满足于在课堂中进行政治知识的传授,政治课堂应该逐渐向开放式方面转变,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在实际的社会中去体验真实的环境。由于传统教学的束缚,现在的初中政治教学还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并要求学生背诵下来以便于考试的时候直接默写出来,但这种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政治知识对学生今后走入社会没有任何作用。政治学科是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的一门实用基础学科,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在社会中与人相处,如何培养自己自信自强的基本能力等。就如政治课本中所涉及到的消费者这章内容,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同时也是消费者角色,如何维护自身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就是通过政治课本中所传授的关于消费者维权的知识,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类似问题。关键还在于学生如何有机协调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

总结:政治学科不仅是初中课堂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社会学科,它的实用性和价值是与社会实践分不开的,政治学科中包含了关于社会中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和知识,对初中生而言,其思想和各方面的心智还没有成熟,但却具有相当强的好奇心,在这种特殊的年龄阶段就需要有一种有效、明智的引导,对其进行及时的提醒和矫正。政治学科在初中课堂中的作用就应该是引导初中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不是为了让中学生学会背诵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通过考试。将政治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目前初中政治教学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生 初中政治 社会技能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16-01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对各个阶段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初中政治的现实意义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但是事实上一直以来,教师都更强调政治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将侧重点放在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上。为了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对初中生社会技能的培养,本文在两个方面概述究竟该怎样培养初中生的社会技能。

一、初中政治教学的理论要充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一直以来初中生社会技能方面的盲点在于,教师没能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层面为学生进行讲解,仅仅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记忆。要想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必须从这一点上进行改变,才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

政治课本上的理论常识有很多涉及到对自尊、自立以及自强的理解,还有界定自尊与虚荣概念的部分,这些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学生在社会上做到适当的自尊,并且杜绝虚荣,很好的与人交流。另外政治课还有一部分知识涉及到当遇见挫折时我们如何对待,以及如何调节自我情绪和战胜挫折的方法,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使得学生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同时,初中政治教材还涉及到很多法律常识,这些法律方面的常识能够引导学生如何遵纪守法,以及如何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常识的有效引导也能够使得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总之,政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很大一部分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就能够使学生在社会技能上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理论联系社会实践方面,还有一部分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的就是青春期的孩子该如何与身边的人进行交往和接触。青春期的孩子冲动易怒且叛逆,任何事情都处在一个似懂非懂的阶段,如果能够加以合理的引导就能够使其更好地与人交流。初中政治教材中给予了初中生心理科学的解释,教师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解读,将书面中的叛逆现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相结合,再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就能够保证学生对自己的态度有所反省,不断反思,在科学知识的武装感染下完善自己。

对于初中生社会技能的培养方面,最重要最根本的环节就是教师要在理论知识方面充分的拓展,让其与社会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能够引导其自主的去适应社会,最终达到保证中学生社会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的目的。

二、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服务于社会技能的培养

上文中笔者已经论述了教师要想培养初中生的社会技能,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拓展,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事实上对于理论知识的概述在一定层面上是属于纸上谈兵,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培养社会技能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将对理论知识的培养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教学策略的优化方面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一方面要具备优良的政治品格,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景教学法,教导的同时感化同学。

在具备优良的教师品格方面,教师要以身示范,言行一致。政治品格包含了教师的言行和行动,这些行为举止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引导作用,教师只有言行一致,为人正直才能够以身作则的起到带头作用,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社会技能方面的引导,教师要更侧重其向正直、积极、阳光的方向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较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社会技能。总之,教师在进行政治技能传达的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自己和示范自己,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首先要具备自身优良的政治品格。

在现阶段的各个学科教学中,情景教学法无疑是教学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教学策略,对于初中政治社会技能的培养方面也不例外。情景教学法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合理的手段和情景设置,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学习的内容。在技能的培养方面,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示范,具体方式可以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课程需要内容的展示。还可以采用绘声绘色讲故事的形式,将教师要传达的社会技能蕴藏在故事中间,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听故事看故事的情景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地引导。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段不法分子作案前后的一系列行为,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就可以挑选出不法分子违法行为的同时明确的了解到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

如果说教师在进行学生社会生活技能培训时,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有机结合是基础的话,那么优化教学策略就是核心部分,只有具备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够使学生更乐于去听讲和实践,才能够使得学生的生活技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结语

本文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初中政治教师该如何进行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一方面激发起更多政治教学工作者对于社会生活技能培养的灵感,另一个方面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真正意义上保证初中生具备社会生活技能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第13篇

关键词: 初中德育 生活化 存在问题 实现措施

初中生正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对学生的德育教学有其重要意义。德育教学一般而言,似乎就是教师的照本宣科,似乎就是教师的苦口婆心,然而事实上,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给予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一本教材、一位名师,今初中德育教学活动出现生活化倾向。

一、初中生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生此时正处于青春期,内心逐渐开始向成熟阶段发展,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会出现较大起伏,此时德育教学活动恰好可以对他们的心理进行一定的矫正,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对他们以后生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初中德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德育教学活动脱离生活实际,陷入照本宣科的境地。目前很多学校的初中生德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出现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教师往往只关注手中教材,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忽略现实生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适时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材素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教师忽略学生的心理特征,而把关注点集中在教材上时,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凝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排斥单一的枯燥事物。德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内容较枯燥,缺乏新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手段,主动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事实上,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较单一,如此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凝重,学生处于这种课堂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如进行拾金不昧德育教学时,很多班主任都重复说明拾金不昧的重要性,教学模式较单一,如此学生接受的只是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从而导致课堂氛围凝重。

三、实现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1.借助生活现象,开展德育渗透教学。

生活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融入教学活动中,因此,德育的生活化教学,就是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和德育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首先,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明白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仔细联系身边的实际案例,选用恰当有力的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素材,实际教学中,要把这些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摆脱照本宣科的尴尬境地,同时,这些真实鲜活的实际生活现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并使之印象深刻。

2.重搜集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德育教学和生活切实联系在一起。初中生德育教学活动主要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班主任认真备课,积极寻找身边的生活素材,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主动以搜集到的素材为切入点,促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德育教学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班主任在搜集生活化教学素材时,要考虑初中生的实际心理特点,积极选用与初中生日常生活较接近的案例,让学生自觉把教学素材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班主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此为立足点,同时要积极拓宽视野,挖掘生活中其他有关联的教学素材,如此,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德育教学课堂带上生活化色彩,变得生动有趣。另外,这些生活案例的加入,还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德育。学习方法很多,并不是只有学校课堂教学这一种。学生学习的知识最终用于生活,因此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新知识;同时,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处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学习到自己想要的技能。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都是意义重大的。针对初中生的德育教学活动而言,社会实践同样是一条重要的教学途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之中,可以更真实地接触社会,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真实感受,塑造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模式比单一的课堂教学有更显著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课余时间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绘画、书写黑板报。根据学生自身才艺的不同,让不同学生完成黑板报的不同部分,共同致力于同一份黑板报的制作。如此,不仅让学生自身才艺得到充分展示,而且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四、结语

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倾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事实证明生活化德育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是一个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德育是所有人的人生必修课,初中德育虽然只是人生德育旅途上的一个篇章,然而,其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初中德育教师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积极寻找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雁.生活化,让初中德育魅力绽放[J].学园,2014,(11).

第14篇

【关键词】好动 好奇心 内敛 理性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93

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心,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德具有重要作用。我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好多年了,本学期,我认真观察了各个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积极性最高的是初中的同学,特别是初一的同学,其次是高一,我们高二年级的同学,积极性是较差的。通过对这种情趣现象及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既符合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年龄特征,又说明我们的社会实践需要根据学生情趣的变化进行改进,着力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责任素养。

一、当前社会实践开展情况分析

(一)初中,一个好动又充满好奇的年龄段

十二三岁的初中同学,刚刚从幼稚的孩童生涯中脱颖出来。他们有着儿童般好动的天性,有着儿童般好奇的心理,还有着青少年强壮的身体。当他们接到了社会实践任务的时候,高兴得手舞足蹈。争先恐后的抢着去当少年交警,尽管衣服大得出奇,穿上是那么滑稽,可是他却在十字路口上干得是那么的认真,表情装得是那么的严肃。清洁卫生是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不愿意去做的,可是接到任务的同学们还是那么认真的去完成。

我亲自看到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办公楼前黄桷树下,那一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天湿路滑,可是还有几个初一的学生拿着比自己还长的大扫帚一笔一划的扫着。我路过时就问道:“地太湿了,不好扫,你们只需要把树叶用夹子夹起来就行了。”没有想到其中一个小女孩回答到:“用扫帚扫更干净些。”第二个场景是在厕所,当我去上厕所的时候有几个小同学在厕所里面等着,厕所里面很干净,一点味儿也没有,他们负责就是把所有的脏东西冲洗干净。我当时就说了一句笑话:“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让我震惊的是,当我往外走时,有一个学生就拿着拖把把我走过的脚印又拖掉了。

(二)高中,一个内敛而又充满理性的年龄段

高一的同学,初中毕业刚刚进来,个头已经长高了,心理年龄比初中生要成熟一些,知道社会实践活动哪些项目要辛苦劳累一些,哪些要轻松光鲜一些。于是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有些项目挤得头破血流而有些项目却无人问津,比如摄影、少年交警等很热门,自愿参加教学楼清洁卫生、食堂帮橱体验的学生少之又少。但是高一的学生不论是执行的活动是自己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学生都会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为有同学专门摄影还有学校老师的监督。

高二的学生们就不一样了。经过一年的洗练,他们更理性了,对待事物的看法更不同了。比如我班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分配时,大家都要求换一件工作,以前是少年交警的同学要换去清洁卫生,以前教学巡查的同学却要去少年交警。去专业摄影的同学早早就回来交了差,只丢给我一句话:“大家都不愿意拍,说以前拍的有。”第一学期各位同学的手机自拍照片整理时可以爆盘,这一学期居然没有几个人拍,有学生拍了也没有拍几张。少年交警的学生因为下了点小雨,经过请示就早早回到了教室,然后一二十个学生就在教室里面看书做作业。

二、今后社会实践开展方向建议

通过对初中、高一及高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分析,发现同学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情趣已发生了变化,不同的年龄段表现不同的反应。反思我们的工作,在给学生安排活动任务时候,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结构、兴趣爱好及情趣变化,不同阶段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要多设活动项目,尽可能让学生不重复做同一个项目,同时要进行社会实践的意义教育,明确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心,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德具有重要作用。

(一)初中生活泼好动,宜多安排参观巡查

初中生活泼好动,身体还没有长高,体力也还不强。在给初中生安排社会实践活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工作要轻松,但有趣,而那些体力劳动强度大的比如扫地、淘菜等就最好给高中生安排。初中生多安排一些参观、巡查等活动,更适宜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兴趣。

(二)高中生理性好强,要多安排实践调查

高中的同学们已经长高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我曾亲自看到有高中的男生不会用那个大扫把。但是高一和高二的活动内容可以有所区分,高一做过事情高二不再重复,这样可以增加同学们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除了我们学校的几大精品活动以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还有很多,比如有趣味游戏、游园活动、关爱老人儿童、公益表演、公益宣传、环保行动、社会调查等,我们可以精心挑选,让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会让活动更加精彩,学生收获更大。

(三)强化奉献责任教育,着力培养责任意识

第1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必须要全面分析现代中学生特点,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初中生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初中时期是塑造学生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初中时期,学生的心理正在慢慢成熟,对社会正慢慢有自己见解的时候,社会环境对学生正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正逐渐认识到社会规范,在逐渐体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训越来越重要。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来说,体现学生人文精神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初中生需要具备着坚定的信仰。对于初中生来说,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初中生人文精神体现最高要求。学生在具备了坚定的政治信仰时,学生会怀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追寻人生的目标。其次初中生能够对法律法规和道德思想有着基本认知。初中生在基本认识法律法规后,会守法、遵法和爱法。让初中生明白在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初中生在形成道德思想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加强初中生人文素养,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1、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初中生个性发展,体现教学人文关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初中生个性发展,有效体现教师的人文情怀。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民主,在思想品德课中,初中生要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善于倾听。初中生在发言时,教师可以在旁边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严禁教师全盘否定学生的想法,让课堂处于尊重和稳定的状态。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析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从而在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切实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初中生重视社会责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时,重中之重就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思想政治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国计民生,促进党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政治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时,要求学生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要深入关注对祖国命运,要具备着高度的爱国情怀,拥护党的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人民群众的更好服务。

3、站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分析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首先在初一课程中主要是培养的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具备着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其次在初二课程中是提高初中生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加强初中生的法律观念,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知识,具备着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最后在初三课程中是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高度的爱国情怀,拥护党的领导。在教学课程中,要站在人文精神角度上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切实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精神。

4、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大部分都附有课外实践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制定完善的课外实践活动方案,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社会实际。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社会。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并能够积极投入家乡的建设活动当中,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根本上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总结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拥护党的领导,树立高度的爱国情怀。这时就需要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初中生个性发展,体现教学人文关怀。同时要有效结合思想品德内容,积极培养初中生重视社会责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要站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分析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且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刘雪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2012,38(10):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