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税务管理长效机制范文

税务管理长效机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税务管理长效机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税务管理长效机制

第1篇

关键词:银行服务;管理机制;银行效益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8―0058―03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金融产品和高科技服务手段日益趋同化的情况下,令客户满意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正在成为商业银行赢得客户的主要手段,成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有力武器。因此,认真分析银行服务工作的特点,研究当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服务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对银行今后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银行服务工作的再认识

从银行服务工作本身来看,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服务工作具有长期性和整体性。它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任务,这也就决定了不能简单地依靠搞一、两次活动,就想要提高服务水平,而必须长期坚持,全员参与,整体联动;二是服务工作质量容易出现反复;三是服务工作对银行效益提高的作用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在经营业绩上无法立竿见影;四是服务工作做好是“小概率事件”。一次服务不到位就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被客户投诉,被媒体曝光。以上几点决定了银行服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需要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工作精神,需要全行上下共同行动起来,齐抓共管。

吸收存款、营销贷款和发展中间业务是银行的本职工作,所以做好这些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但对于做好服务工作,在认识程度和实践力度上还有一定差距。实际上,在企业性质划分中,商业银行属于金融服务业,服务工作质量的高低对银行客户营销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做好服务工作本来也是商业银行的本职工作。建行河南省分行提出的“三个服务”勾画了一个系统的、立体的服务轮廓,即:从系统内部看,着重要实施“上级为下级、二线为一线”服务,在系统内部树立起“下级是上级的客户,一线是二线的客户”的经营理念,用对待客户的态度和营销客户的力度,来对待我们的下级和一线员工,真正建立起“内部客户”的服务系统,实现员工满意;从系统外部看,着重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真正达到“银行为客户”服务的目的,实现客户满意。由此可见,内部客户服务系统的建立是“基础”,只有有了完善的内部客户服务系统,才能真正形成全行为客户服务的局面;而全行为客户服务是“落脚点”,是检验银行内部客户服务系统是否有效的“试金石”,可以集中反映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实践中的落实程度。

二、当前银行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考核管理机制看,银行服务尚没有纳入正常的绩效考评机制

银行作为服务窗口行业,其服务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客户的满意度上,而要让客户满意,就必然首先要让员工满意,只有满意的员工才可能提供满意的服务。要让员工满意,根本上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让员工有一个满意的收入,使其能有一个较满意的生活质量;二是为员工的职业生涯搭建一个良好的舞台,使其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示才华、实现人生的价值。由此可见,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就必须使服务工作与员工的收入水平、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而就目前银行的情况来看,一是服务水平的高低与财务资源的配置联系不紧密,二是服务水平的高低与员工的岗位晋升的联系也不紧密。银行目前财务资源配置主要是由经济增加值、等级行评定和KPI指标考评结果来决定的,前者决定了全行的整体工资与非工资性费用水平,后者又对基层行管理者工资水平和经营业绩有较大影响,但在这两个指标体系中,均没有关于“银行服务”的指标,这就是说,作为基层行管理者和员工的收入、经营业绩,与其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水平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一个“先天的制度缺陷”,这种制度缺陷就使得基层行在提高服务水平的时候,不得不从其有限的费用中再挤出“一小块”来用于这项工作的开展,但由于数量太小,实际上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因此,把服务工作纳入绩效考评机制,使其与员工的收入水平和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是今后提高服务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从服务管理标准看,服务质量衡量标准尚不够量化和具体化

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这样的标准能够说明到底什么样的服务才是好的,什么样的服务是不好的,从而经过考核评比使服务工作水平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提高。就目前来看,不能说没有服务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标准要得到真正的落实还有一定的难度。原因在于很多描述不够细化、量化和具体化,无法进行准确考评,无疑会在实际执行当中让人难以把握,在考评管理时无法检查评比。以上这些分析,也许很多人觉得很繁琐,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把服务标准细化和具体化到这样的程度,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很难检查评比,最终结果是不了了之,长此下去,柜面服务也就很难得到持续的提高。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把我们的服务标准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化,使它们变成在实际工作中可考评、可衡量的标准。

(三)从内部客户服务看,内部服务的管理机制和价值实现途径还不清晰

建行提出的“三个服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上级为下级、二线为一线”是内部服务问题,是基础,“全行为客户服务”是外部服务问题,是落脚点。如果说后者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从对考核标准细化、量化、具体化着手,最后有可能从考核管理上解决的话,那么对前者即内部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我们目前还没有从管理体制上明确,还没有找到对内部服务的质量、数量进行价值衡量和支付的方法。这一方面导致了我们无法对内部服务的诸多主体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内部服务的好坏无法进行价值评价和支付,这就使那些提供“劣质内部服务产品”的部门和个人有了可乘之机,使那些真正提供优质服务产品的部门和个人的价值得不到保证。长此以往,就会像货币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那样,出现“劣质的内部服务产品驱逐优质的内部服务产品”的现象,从而使内部服务态度、质量和效率越来越差。更为重要的是,内部服务的好坏对“全行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内部服务的日益恶化就会导致外部服务的态度、质量和效率的恶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由此来看,内部服务的管理机制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建设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四)从客户关系管理看,对优质客户和大众客户的服务关系处理还不到位

当前,银行对优质客户的服务应当说是日益改善,但对大众客户的服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这既有观念上的因素,同时也有执行的原因。实际上,如果仅仅从客户价值贡献度的角度来看,优质客户和大众客户享受不同的服务待

遇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优质客户理应成为银行服务的重点,理应享受到差异化的优质服务,如贵宾室、理财室、专职客户经理、专业化服务网络和优惠的服务政策等等,都是为银行的优质客户们“量身定做”的差别化的服务手段。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优质客户服务好了就可以忽视大众客户服务,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客户服务工作就有可能走入歧途,客户满意度和社会形象就有可能下降,最终使银行的竞争能力和价值创造力出现下降。这是因为:一方面,优质客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脱胎于大众客户,成长于大众客户,是大众客户中的佼佼者,所以大众客户是优质客户的发源地,我们只有拥有雄厚的大众客户资源,才有可能产生出越来越多的优质客户。

另一方面,建设银行已经是上市公司,虽然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其经营的主要目标,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社会公众形象,因为银行是高负债和高风险的企业(负债率一般在90%左右),它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社会公众的信任及由此带来的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和信誉,而这种信誉和形象好坏的主要“投票”者是占比80%左右的大众客户,尤其是在政府和各种社会机构所作的服务质量、社会信誉等的社会调查中,大众客户更是占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不妥善处理对大众客户的服务问题,对银行的社会形象提高将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提高服务水平的路径

针对服务这项基础性管理工作的特点,针对做好“三个服务”的工作要求,针对银行当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管理问题,笔者认为,要用长远的眼光,以持之以恒的态度,按照“可具体化、可操作化、可度量化、可考评化”的基本思路,来打造银行的服务管理运行机制,以期服务质量越来越好,服务效率越来越高。

(一)把银行服务质量和效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考评机制中来,以机制的力量来推动银行服务水平的提高

当前,从观念上看,在绝大多数银行员工中,“以客户为中心”的意识已基本形成,有了这个思想基础,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就有了条件。一是应把银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指标纳入各级管理者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中来,使管理者的收入与银行服务建立直接联系,使各级行服务质量好坏“立竿见影”地体现到管理者收入中,使其不但在思想上重视,而且在实践中真正增加工作力度,切实做出实效。二是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指标作为各级行财务资源配置的指标之一,使其对全行的财务资源分配产生一定直观影响。使提高服务质量工作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从强制管理走向经济利益引导,并在柜面员工的绩效工资构成中,加入业务量工资,真正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以此促进服务效率的提高,从而用利益机制引导广大员工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优质服务工作中来。三是树立榜样,不断加大精神激励力度,大力弘扬优质服务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优质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制定细化量化的服务标准和服务应急方案,出台相应的管理细则

细化、量化的服务标准是服务管理的基础,相应的管理细则是服务质量的必要制度支持,而各种服务应急预案,则是有效地应对各种客户投诉、灵活处理各种非常规客户需求的有效措施。一是以省分行牵头,组成课题组,专门研究服务管理标准的细化、量化、具体化问题,形成制度规范在全行推行。实际上,这项工作各二级分行都在进行,比如建行洛阳分行近期推出的《洛阳分行柜面服务标准及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实施细则》,就是对服务标准细化、量化、具体化的初步探索。另外,其他二级分行也有类似的办法。但总体来看,这些管理标准还不够量化,管理细则还不够具体,很多服务中的具体环节还没有包含进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制定应急服务方案。即针对容易引起客户投诉的事项,专门研究针对性措施,并形成案例集,让各行柜面人员学习掌握,以应对各种突况。针对不能按照正常的制度规定或业务流程办理的业务,应当进行“归纳研究”,按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制定措施办法,解决客户的问题,满足客户的需求,达到客户的满意,否则,遇到了这些情况后如果生硬照搬制度,必然引起客户的不满和投诉,给我行服务形象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明确管理职责,构建“责、权、利”相对统一内部服务管理体制

既然服务是一项基础管理工作,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三个服务”的整体轮廓,那么,就应在体制上为其实现搭建一个管理平台,真正形成“权力到人、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利益到人”的管理局面,达到“有目标任务、有时间进度、有考评标准、有结果运用”的管理效果。从目前来看,仅仅柜面服务落实到了部门(个人金融部),但柜面服务仅仅是“三个服务”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想实现“三个服务”的目的,还需要搭建责权利相对统一的管理体制:一是把“三个服务”的职责全部明确到相关部门,尤其是“二线为一线,上级为下级”的服务理念要转化为具体的部门管理职责,明确到部门来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二是在管理职责明确后,需要对内部服务进行价值评定,就像海尔的“内部价值链”一样,对内部服务好的员工和部门要进行奖励,对内部服务中出现的效率低下、质量不高、态度不好的部门和员工要进行处罚,从而形成“以制度管服务”的局面。三是对服务监督检查管理要常规化,不能仅用搞活动的方式来抓服务工作,而应把“常规的服务管理”融入“阶段性的服务活动”之中,以形成常抓不懈、持续提高的局面。

(四)对营业网点功能进行科学定位,妥善处理优质客户和大众客户服务的关系

一是对营业大厅进行功能分区,使优质客户进入服务的“绿色通道”,使大众客户能够享受标准化的服务。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适度扩大目前营业网点的营业面积,使其具备功能分区的基本条件。有些网点的营业厅,连放上一张填单台都显拥挤,连最基本的功能分区都不具备,更不要说建造贵宾室、理财室或开放式柜台了。在这些网点,要想妥善处理优质客户和大众客户的关系,的确有点难度,所以网点面积必须扩大,这也是提升市场形象的需要。二是增加柜台之外的营销服务人员数量,为客户提供各种差别化、亲情化的服务。要尽量增加柜台之外的经营人员数量,如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网点管理人员等都要从柜台里面走出来,和客户面对面交流,及时发现客户的非柜面需求,排解客户的各种难题,这样既能提高客户的经营价值和附加值,又能和客户交朋友,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更有利于促进网点由“核算主导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三是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优质客户的标准,不断从大众客户中识别出优质客户,并不断完善客户档案。实际上由于各地市经济发达水平、人们的收入水平、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不同的地区优质客户是不能用一个标准进行衡量的,从而对优质客户的优惠政策也要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制定,因为也许在郑州、洛阳是大众客户,但在商丘、开封就是优质客户,所以合理制定标准,也是在不同的区域从大众客户中识别优质客户的必要手段。

(五)大胆进行服务创新,不断提升服务管理的技术含量

我国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始于1994年,但笔者认为,真正按照商业银行的规则来运行,只能从1996年金融行业治理整顿后算起,距今不到10年时间。因此,在银行服务上很多东西都是空白,要想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达到“客户满意”,必须大力提倡服务管理创新。一是要向西方发达的现代商业银行取经,如美英等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已超过百年的时间,从它们那里汲取现成的经验,进行“模仿”创新,显然是一条捷径。

(六)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双赢服务文化,营造和谐的服务氛围

服务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种形式,这里仅从“双赢”的角度进行一些探索。“双赢”服务文化形成,笔者认为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双赢”制度文化设计阶段,即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以客户满意、员工满意为原则,设计服务制度。在这样的服务制度中,一是既要突出体现对员工的尊重、爱护、关心、理解,又要符合银行风险防范安全运营的基本要求;二是要突出为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当然,这样的服务制度还要花大力气进行研究。

第2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管理;维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3.031

1我国小型农业水利工程运行现状

1.1管理水平低,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近些年来,为了确保农业生产、防汛抗旱,各地均兴修了不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解决生产用水供应及调节水资源分布提供了保障,但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中却存在许多问题,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工程兴建是由国家主导并投入一部分资金加上地方筹集一部分共同完成,建成后交由地方管理并使用,但在管理模式上,却没有明确权责的归属,许多地方的管理仍处于粗放状态,就是管理权和使用权分离,管理归水利部门,而使用却归属地的群众,这就造成管理系统化不够,导致对工程的监督不完善,不能及时对工程进维修,另外上级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当地农民对工程的保护意识缺乏,结果一方面管理维修不利,一方面破坏损毁情况屡屡发生,很多工程都存在年久失修、零部件老化、管道堵塞漏水以及机电设备带病运行的情况。管理机制不完善、水平低,农民参与自觉维护的积极性不高是普遍存在的情况。

1.2维护意识缺乏,技术水平较低

在我国,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往往在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方面重视较多,很多地方都把重点放在工程的前期,而对于工程完工后却明显缺乏重视,普遍存在维护意识薄弱的问题,由于重视不够,这就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资金拨付、人才培养、加强管理方面存在短板,所以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落后,机构设置不全,人员配备不够,资金保障缺乏,还有很多地方虽然有机构设置,却没有维护管理人员,很多地方的管理都是从当地的农民中临时聘用,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都处在较低的水平,难以确保工程的良好运行。

1.3 缺乏管理和维护资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工程的兴修资金多以国家投入为主,一小部分为地方财政筹资,而工程完工后,虽然在维护上国家也投入一定的资金,但这些资金明显满足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维护需要,还需要地方财政投入一部分,而各地的发展水平不一,很多农村的地方财力不足,甚至寅食卯粮,有的地方还不得不挪用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资金,这就造成一些工程完工数年一直处于管理和维护资金缺乏的状态,使得工程正常运行难以进行。

1.4管理维护服务机制需要完善

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一直是由乡镇水管站和水利站来负责的,这是农田水利工程最基层的服务组织,但在管理服务机制上一直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在基层的水管站,正式编制的人员不多,大部分是不在编人员,管理费用支出较大,国家和乡镇政府的财政投入基本上就是杯水车薪,不健全的管理维护服务机制难以保证正常的工程管理和维护,严重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与正常运行。

2维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对策及建议

2.1 提高管理意识,增强全民参与管理的热情

水利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重要性的宣传,从上到下提高全民对水利重要性的认识,并能积极投身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来。让全民都能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者和受益主体,从而增强全民参与管护的热情,自觉爱护农田水利工程设备,提高爱护水利工程的思想意识。体现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严格遵守“谁投入、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吸纳运用社会各方面资金,通过将农民自身利益与水利工程运行成效相结合,使他们参与到维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来。

2.2 明晰产权,明确责权

明确权责任主体,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和维护,权责的归属才能运行管理机制,否则很难做到对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进行科学的梳理,一方面要明确产权,对于产权和水权有明确的划分,这样才能确定工程的管理主体,才能促进管理效率和水平,才能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问题有承担,追责有目标,提高工程的运行管理质量;另一方面要在管理业务方面进行提高,提高职工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更好地为工程管护提供人才保障。

2.3 资金方面的保障是建设和维护工程运行的基础

农田水利工程具备公益性和经济性双重作用,但只有工程的良好运行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资金是第一保障,为此各级政府除补助资金外,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多渠道的进行融资、筹集,确保工程的维护管理资金能及时到位,使工程能良好的运行,发挥出应有的职能,为防汛抗洪、调节水量分布,保证农业的正常生产服务。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和经济性。

2.4完善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部门,要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管理主体进行明确,根据相关政策和制度,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自然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管理体制,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维护质量更上一个台阶,保证工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第3篇

摘 要:本文从施工准备阶段、管道施工阶段、管线安装、检查井施工以及土方回填和闭水试验等方面论述了住宅小区(厂)区内雨、污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点及措施。

关键词:住宅小区(厂)区内 雨 污水 管道

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一)人、机、料、法、环准备

施工准备必定先要确定人、机、料、法、环,人员要确定并到位,所需使用的机械设备要到达现场,所使用的材料已经确定,并有部分已经到达现场满足开工使用需求,施工所采用的方法已报甲方及监理单位进行确定并同意按此方法进行施工,各个环节和相关的单位已经及时的进行沟通。

(二)图纸会审

施工图纸是民用建筑群(住宅小区)及厂区内雨、污水管道施工的主要依据,应保证图纸的正确性,坚持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图纸会审制度。具体结合图纸,掌握化粪池位置、各雨、污水管道出户位置、管线长度、管线走向、管材直径、井位数以及与工作面开挖有关的地形、地貌、地物等情况。便于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同时依照图纸确定的桩号走向对水准测进行复测,以避免出错。

(三)管材的检验

室外雨、污水管道应采用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排水铸铁管或塑料管。其规格及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室外雨、污水管材中常出现一些普遍的问题是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混凝土酥松、抗压、抗渗能力差,容易被压或产生渗水,管径尺寸偏差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管材的质量,应采用一些具体的检查措施,比如首先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管材,并且检查管材的出厂合格证及送检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是否齐全;其次应重视管材的外观检查,管材不得有破损、脱皮、蜂窝、露骨、裂纹、沙眼等现象,外观检查不合格不能使用。

(四)测量放线

施工前严格按图纸进行放样,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及现场加密闭合的控制点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定出管道中心线,直线段10m一点,曲线段5m一点,并测定出检查井的平面位置及原地面高程。开挖时根据图纸设计高程,计算出开挖深度,按规定坡度放坡,并用石灰撒出开挖坡顶上口两边的边线,开挖时,进行跟踪测量,沟底每隔5m测定出一个平面位置及垫层面高程控制桩(垫层面高程等于图纸设计管内底高程减去承插口管壁厚度),严格控制好沟槽底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垫层浇筑完毕及时在垫层面上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出管道定中心的平面位置并弹出墨线及检查井的平面位置和大小。管道安装时进行跟踪检查测量,复测管内底高程是否与图纸对应,管道施工完毕,应进行竣工测量。各道工序的测量资料需认真做好记录,所有测量成果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复。施工测量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GB50268-2008、GB50242-2002)。

二、沟槽开挖、支护与管基施工

(一)沟槽开挖与支护

在确定开挖断面时,要考虑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做到开槽断面合理,开槽断面由槽底宽、挖深、槽底、各层边坡坡度以及层间留台宽度等因素确定;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类别及性质确定槽帮坡度,对于较深沟槽宜分层开挖,挖槽土方应合理安排堆放位置以防止塌方;雨季施工应在沟槽四周叠筑土埂,必要时在埂外开挖排水沟以防止雨水流槽内,必要时加设集水井用泵抽水来防止槽底泡水;在埋有高压线地区内开挖时要求挖掘机不能在其正上方开挖,必要时采用人工开挖;开挖过程中遇到地下管线和各种构筑物应尽量迁移。开挖过程中随时对槽底进行高程检验,采用机械开挖时在槽底高程以上20cm应改换人工进行清挖以防止超挖,若遇超挖应采用碎石回填到设计高程或填土夯实,并保证其密实度不低于天然地基密实度。

(二)管基施工

在沟槽内有积水和淤泥的情况下,应先将沟槽彻底清除干净,保证干槽施工,如果槽内有地下水应采取排水措施;同时严格控制管基的厚度和高程,各种排水井底及管底应按设计给定的标准图施工,各种排水井和化粪池均应用混凝土做底板(雨水井除外),厚度不小于100mm。管道垫层应按照设计宽度、厚度进行摊铺,铺设完成后尽快浇筑混凝土以免对垫层造成破坏,基础混凝土浇筑一般采用钢模板立模,并应复核槽底标高和模板顶弹线高程,以确保平基厚度及高程,并防止支杆的支撑点不直接支在松散土层,采取加垫板或桩木的措施以保证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浇筑后应先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实后用平板振动器振平及抹平,一般第一次先将基础浇筑成水平状之后浇筑管座。施工中若遇到雨水或其它客水进入沟槽,应采取排水措施将其清除干净之后铺设砂垫层以保证沟槽施工防止带泥水浇筑平基混凝土。

三、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应正确计算管道铺设长度,施工前根据图纸和规范确定两检查井间管道铺设长度,管子伸进检查井长度及两管端头之间预留间距,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长度,防止管头露出井壁过长或缩进井壁。同时,严格控制管道的直顺度和坡度。排水管一般采用自下游向上游安装,若管线质量较大应采用吊车吊装,吊车开行至沟缘2m处即应停止以避免沟壁坍塌,下管时应专人指挥,绑管子应找好重心,平吊轻放以免扰动基底管道相互碰撞,若施工现场狭窄不宜采用机械施工则应采用人工压绳下管,管路进入沟槽时应防止其与槽壁支撑及槽底或槽内管道碰撞,并应严格控制水平与方向。

管道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管道安装前必须垫稳,不能有倒坡现象,管道内不能存有泥土、砂浆等杂物,管道接口缝隙宽度应均匀。若需水泥砂浆抹带施工则应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并保证砂浆搅拌均匀以确保其强度及和易性,抹带施工前应将管外壁凿毛并洗刷干净,之后根据管径进行抹带施工.,抹完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以防止空鼓、开裂;对于直径不大于600mm的管路,在抹带施工的同时应配合用麻袋球等在管道内来回拖动以便将流入管路的砂浆托平,对于管径大于600mm的管路应勾抹内管缝。

四、检查并施工

施工中容易出现基础尺寸及高程偏差较大,井壁砌砖通缝、砂浆不密实、不饱满,抹灰面起鼓发裂等质量问题。因此应控制检查井基础的质量,不能带水浇筑垫层和基础,要保证基础的几何尺寸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砌砖。严格控制井墙的砌筑质量,井壁必须竖直,不得有通缝;灰浆要饱满,砌缝要平整,抹面要压光,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检查井水流槽高度应与主管内顶相平,下半部分是与主管半径相同的半圆弧,上半部分与两侧井墙平行,其宽度与主管管径相同,雨水流槽高度应与主管半径相平,流槽形状应为与主管半径相同的半圆弧;严格控制踏步井圈井盖的安装质量,铸铁踏步安装要牢固;污水井踏步要涂防锈漆;安装井圈要坐浆饱满,井盖和井圈要配套;在交通量大的道路上必须安装重型井盖。

五、闭水试验

在具体的闭水试验中,应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具体的试验方案;试验前需将灌水的检查井内支管管口和试验段两端的管口,用专用管件或水泥砂浆砌砖堵死;如用水泥砂浆封堵,待养护3d-4d到达一定强度后才能闭水;闭水时,在上游井内灌水,当水头达到要求高度时,检查砖堵、管身、井身有无漏水,如有严重渗漏要进行封堵,待浸泡24h后,再观察渗水量,测定时间不应小于30min;同时应正确计算渗水量,在闭水试验中要真实记录各种数据,并根据数量正确计算渗水量。

六、管沟回填

排水管道管沟的回填,应从管道两侧平衡进行,沟内不得有积水,不得使用腐植上,垃圾上和淤泥等。在土的回填时,要严格控制回填土土质,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碎块及大于10cm的硬土块;填土含水量以接近最佳含水量为宜。同时,严格控制回填土压实度,由专职实验人员采用核子密度仪测录其压实度,以保证回填土压实度达到刚性管道或柔性管道沟槽回填土的质量(GB50268-2008 、GB5024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