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上市公司税务管理范文

上市公司税务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上市公司税务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上市公司税务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新形势 上市公司 财务管理 水平提升

一、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特点

上市公司,即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获得批准之后,股票能够在证券交易所中进行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不同于其他企业,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对象等也不能够与其他企业相提并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价值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管理的对象为企业的资本运作,以财务决策作为管理核心,以投资、融资以及资本管理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共性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资金作为上市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基础,不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筹资、投资以及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第二,上市公司比较注重对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类关系的处理活动,不论是投资、筹资还是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财务方面的最终表现形式都为货币形式,因此处理好各种货币之间的关系,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以及整体内部管理水平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第三,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相对于一般企业公司来讲,综合性更强一些。上市公司中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各种生产、供应、销售等情况,都能够通过财务信息反映出来,而财务信息对于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与负责人来讲,都能够帮助其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与决策。并且上市公司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对公司中的效益、投资行为、资金调度以及管理等进行综合体现,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公司内部情况,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第四,上市公司中的财务管理是动态的管理,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与普通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更为复杂。由于信息存在不对称或是不完全的情况,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利率、主观意识以及市场结构、需求等,因此财务管理必须要辅助决策者,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

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出以下问题。

1、现金流通与融资问题

上市公司普遍现金流通稳定性较差,此问题在我国房产行业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我国房产市场中,政府政策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每次政府出面进行调节房价时,房产商的业绩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资金链条随之出现变化。并且我国上市公司相对于国外上市公司来讲,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过度依赖股权融资的方式。通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总体过度融资程度为91.41%,过度股权融资金额为691.114亿元。过度融资不仅会令上市公司股权发生稀释,同时也会为上市公司带来募集资金的使用问题。综上,都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严重影响。

2、信息披露与风险问题

就财务信息披露来讲,我国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比较健全,但是也并不是毫无漏洞。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提供者,本身就是上市公司,因此在很多上市公司中都会采用一些手段、方法来粉饰财务报表,这便导致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出现。而信息不对称,便会使得一些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的个体,无法发现上市公司中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风险还不仅仅为信息披露风险,还包括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行业风险等等,由于上市公司较一般公司来讲,规模较大,因此风险也相对较多。那么上市公司能否在这些风险出现之前便意识到并开始规避风险呢?这是上市公司长久以来便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风险的识别、规避与公司的内控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套行之有效、完整健全的内控制度是能够帮助公司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的。但是根据调查了解,我国多数上市公司中的内控制度并不健全,例如内部审计制度的缺失,审计制度的功能与价值得不到发挥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中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管理水平。

3、费用与资本控制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产量、工时等来进行成本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具有合理的一面,例如对于制造业的公司来讲,此制度的应用十分具有优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分工逐渐朝着研发、物流等趋势发展,但是在这些领域中,使用产量来计量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要引进一些新的成本计价方式,如作业成本计量等。另外,对于上市公司来讲,营运资金是公司能够维持日常生产与经营的必要资金准备之一。营运资本的利用对于公司提高短期利益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多数上市公司都是采用宽松的营运资本方式,营运方式的选择对于公司来讲至关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便很容易使公司陷入到财务危机与困境中。

4、投资经验问题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讲,特别是国企上市公司,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多数都缺乏相应的、充足的经验。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更是如此,由于对国外贸易规则不甚了解,对企业经营状况无法把握,因此经常会因为投资而出现一些不良财务状况。加之我国上市公司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无法及时处理不良财务状况。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管理者通常会对业务与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比较重视,从而忽略了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综合性、规范性、严谨性、统御型以及价值管理等特征,是其他任何一项管理都无法比拟的。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没有对财务管理给予重视,也不重视能够从财务管理中得到各种信息,往往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危机出现。

三、提升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现金流通与融资、信息披露与风险、费用与资本控制以及投资经验、重视程度等。想要提升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要从上述问题入手,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

1、提高现金管理效率,拓宽融资渠道

上市公司需要的日常现金应当分为三种:交易性需要、投资性需要以及预防性需要。现金收支的管理也应当遵循现金流量同步、使用现金福流量、加速收款以及推迟应付款支付的原则。现金最佳持有量要根据成本分析、存货等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当上市公司中持有最佳现金量时,必然能够提升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上市公司要提高日常资金管理工作,必须要从跟踪、报表以及审批等方面入手。加强对资金审批的控制,设定有效的、科学的、适合的资金审批权限与程序,对于各级审批额度要明文规定,如果审批的金额超过自身权限,那么就必须要交由上一级来进行。上市公司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监督,不仅要通过报表来了解日常资金使用情况,同时还要建立起专门检查的部门,通过他们来找到资金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对资金进行逐笔跟踪管理,将业务人员、负责人的绩效与之挂钩,这样便能够有效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另外,对于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企业中的管理者、经营者应当通过多样化手段,来拓宽融资渠道,例如与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起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与担保机构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等。

2、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在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如何才能够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一直是困扰上市公司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要明确划分公司内部的管理层级,规范财务人员权责,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贯彻执行,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其次,要划分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员工的权责,让公司中的所有人员都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最后,企业要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风险管理控制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让财务管理制度能够真正成为管理财务工作中的依据,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合理分配利润,科学调控债务

上市公司应当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合的股利支付方式,这样不仅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更加会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出股利分配政策,首先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量,包括资本保全、企业累计、净利润、超额累计利润、无力偿付等各方面的限制与规定,其次要对股东因素、公司因素以及其他因素进行考虑,包括股东的稳定收入、避税,防止控制权稀释等,对公司因素的考虑包括盈余的稳定、资产的流动、公司的举债能力、投资机会、资本成本以及债务需要等。其他因素主要有合同、外部环境等。

另外,上市公司应当利用财务杠杆,来合理地调控债务比例。根据改进之后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看,如果公司净经营资产净利润高于税后息利率,公司的经营差异率是正的,借款能够增加股东的收益,如果是负的,借款便会减低股东的收益。因此,上市公司应当充分重视财务杠杆的力量,利用财务杠杆来调节债务比例,让公司的经营差异率保持为正。

4、增加经验,提升素质

上市公司经常会面临投资风险,因此必须要累计投资经验。通过主动学习、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增加公司管理者、决策者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上市公司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也会影响到公司的财务管理,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仅要能够处理好公司日常的投资、融资活动以及复杂的财务关系,同时还能够在资本市场中通过运作,为公司带来实在利益。因此,上市公司必须要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进修、调研等,来增加经验,提升内部人员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逐渐加深,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上市公司数量剧增,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经济实力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才能够保证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呢?本文根据目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于海霞: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科技投资,2012(4).

[2] 张梅: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权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10).

第2篇

关键词:股权激励;会计准则;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税务处理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200-02

就我国现状来看,包括股票期权在内的以股份为基础的激励方式推进得比较缓慢。原因为国家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引,相应的会计核算也不明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财政部关于股份支付的会计准则的公布,对股权激励的应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颁布使股票期权等股权激励计划有了规范的会计处理准则。以此为契机,国内各公司纷纷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近50家上市公司了股权激励方案。要使这一激励方式得到推广,相应的税收规定也应进一步明确。

股权激励政策税务处理,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大税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2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40号),对股票期权所得适用的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了明确。但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尚未明确规定股份支付的内容。

一、从个人所得税上看

在财税[2005]35号文件出台前,对于员工参与股票期权计划取得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环节和缴纳问题,税法并未明确规定。财税[2005]35号和国税函[2006]902号的出台,满足了上市企业在这方面的政策需求。

根据财税[2005]35号文件规定,企业授予员工股票期权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作为应税所得征税。股票期权在授予时,被授予人有选择放弃或实施在未来获得股票的权利,所以其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行权时,员工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的差额,是因员工在企业的表现和业绩情况而取得的与任职、受雇有关的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但存在问题是,财税[2005]35号文件仅是笼统地对企业员工(包括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和无住所的个人)参与企业股票期权计划而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而未能把员工细分为普通员工和高管(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两种,应针对两种人员作出不同时点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由于《证券法》和《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的有关规定,公司高管购入本公司股票六个月内,不能卖出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且上市公司高管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由于证券市场的波动性,上市公司高管待授予的股份可转让时,现时股价低于成本价出现亏本,从而导致无所得而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形,这有悖于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原理。

针对上述不合理之处,把员工细分为普通员工和高管两种。普通员工转让可行权的股票,不受六个月期限的限制,行权后即可在二级市场上卖出,行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按照财税[2005]35号文件执行;高管转让可行权的股票,受六个月期限的限制,在行权时,暂不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是推迟六个月后按可转让日的公平市场价减去买入价的差额,按“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并于次月七日内缴纳入库。

考虑到上市公司股票的稳定性,员工实施股票期权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如果金额巨大(个人缴纳超过100万元),建议可否采取均衡入库的原则,平均分为三个月缴纳。因为缴纳期限太短,员工在可行权日,纷纷抛售手中股票套现及时缴纳税款,导致公司股票非理性下跌,这样达不到实施股票期权的积极效果。

二、从企业所得税上看

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尚未明确规定股份支付的内容,即因实施股票期权在会计上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尚未明确可否扣除。

(一)在会计处理上,股票期权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两种情形

1.以权益结算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分为三种形式:(1)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应当在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资本公积。(2)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才可行权的,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续信息表明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在可行权日调整至实际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3)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其他方服务的,应当分别处理:第一,其他方服务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取得日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第二,不能可靠计量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权益工具在服务取得日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所有者权益。

在行权日,企业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将其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

2.以现金结算的,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1)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应当在授予日以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负债。(2)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后才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金额,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成本或费用和相应的负债。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续信息表明企业当期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在可行权日调整至实际可行权水平。企业应当在相关负债结算前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及结算日,对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二)在税务处理上,现在还处于探讨阶段,尚未明确规定,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其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在税前扣除。不同点在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能否在税前扣除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可以,另外一种则提出相反的意见。

观点1: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管理司刘磊处长在2008年4月8号的《中国税务报》刊登了《股份支付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文章提出以下见解:(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税务处理上,《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尚未明确规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内容。从企业所得税原理上讨论,企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属于增加资本公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确认费用扣除。三种形式都应进行纳税调整。企业以回购股份形式奖励本企业职工的,也属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2)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税务处理上,尚未直接规定内容。但根据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此属于增加应付职工薪酬,即实施条例规定的工资、薪金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在税前扣除。

观点2:“国内税法答疑第一人”高金平教授著作《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提到: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因此,无论是现金结算还是权益结算,凡支付的对象是本单位雇员,均应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处理。本期记入成本费用的金额,不得在税前扣除,需要作纳税调增处理,而实际行权时,视同发放工资薪金,应据实调减应纳税所得。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根据调查研究,比较赞同观点2。

三、结束语

综合地来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解决了股权激励的一些基础,对推动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起到了直观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部分细节、配套政策和相关措施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建议我国政府应对此制定较为优惠、利民的税收政策,以此推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税务风险;防控

一、上市公司税务风险防控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税务风险预警

许多上市公司尽管构建了相应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但是并没有在税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最后环节构建税务风险预警系统,自然也就无法对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税务风险进行及时的发现以及遏制,而且许多上市公司并没有将税务信息搜集的途径信息化,缺乏畅通的数据信息收集渠道,无法将所有相关税务风险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也就无从构建税务风险预警系统。

(二)税务风险评价系统无法发挥效用

许多上市公司构建的税务风险评价系统更多的是摆设,并没有发挥出相应的评价作用,而且相关人员根本无法理解税务风险评价系统如何发挥出相应的效用。因此许多工作人员并不会对税务评价风险评价系统进行持续性优化,最终使得税务风险评价系统流于形式。

(三)税务风险控制目标不够明确

上市公司的税务风险控制目标通常是尽可能的分散税务风险,但是其作为目标来说较为笼统,很难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以及责任人身上。许多上市公司的税务风险控制目标并没有进行细分,同时在侧重点上也没有进行明确,只是一味的要求降低风险。

(四)税务风险防控水平的整体性较差

尽管上司公司都比较注重税务风险的防控建设,但是由于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十分多样化。许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税务风险不断变化,上市公司的税务防范体系无法发挥出效用。从根本上来看还是由于上市公司税务风险管控能力的整体性较差,并没有构建出相应的实时性的应对策略。

(五)税务风险管控人才队伍的缺乏

上市公司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通常是由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兼任,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本身就拥有较为繁杂的财务基础性工作,很难再分出精力进行税务风险管控的建设。因此税务风险管控人才队伍的建设就存在缺陷,而人才队伍的缺乏,就无法为税务风险管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根本不利于上市公司构建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并且落实相关的工作,也不利于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上市公司税务风险防控现存问题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税务风险预警系统

税务风险预警系统通常是上市公司税务风险管控体系极为容易忽略的环节,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针对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各种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风险识别主要是为税务风险防范策略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只有对风险进行识别,才能够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策略。构建税务风险预警系统最关键的是需要开拓税务信息收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构建,通过畅通的数据信息收集途径能够针对相关风险进行快速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其次税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帮助上市公司提升税务风险识别的能力。然后上市公司能够针对各种税务风险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历史资料,帮助上市公司在未来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当中提供借鉴资料。

(二)重视税务风险评价系统的作用

在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当中,税务风险评价系统是最容易忽略的。首先需要针对上市公司的税务风险体系进行税务风险评价,运用恰当的评价指标与计算模型对即将引发税务风险的概率进行预测,从而确定上市公司的税务风险数值。然后将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直接通过信息化平台传送给相关的部门,由相关部门结合公司的现状直接制定出有效的、可执行的税务风险管控策略,从而降低该风险产生的概率,为上市公司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三)税务风险管控目标分层次划分

上市公司一定不能够笼统的制定税务风险管控目标,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侧重点将税务风险管控目标进行划分,结合上市公司税务风险控制策略,主要将税务风险控制目标分层次划分,首先第一层次主要是符合上市公司整体持续性运营的目标;第二层次也就是税务风险所控制的直接性目标,更多的是针对各种税务风险指标进行管控;第三层次则是各个税务风险管控环节作为目标。要强调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逐渐形成有效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

(四)着重提升税务风险管控能力

税务风险管控能力是上市公司亟待提升的,税务风险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对上市公司形成致命的打击,所以上市公司必须要注重提升自身税务风险的管控能力,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首先需要提升税务风险管控团队的风险意识,要时刻的灌输税务风险对于上市公司的危害;其次要逐渐形成税务风险管控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着手逐渐的普及到上市公司的各个层级的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