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职业认同感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1-0032-0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男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幼儿和幼儿园的长远发展都需要男教师。然而,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幼儿园教职工总数100万人左右,其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性不到1万人,也就是说,男教师的比率只占1%左右。这些为数不多的男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生活情况如何?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如何?如何留住、用好男教师,增强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充分发挥男教师的价值,可以说是当前学前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我们选择了幼儿园男教师整体数量较多的江苏无锡市滨湖区进行研究。该区现共有37名幼儿园男教师(分别来自11所幼儿园),占该区幼儿园教师总数的3%。本研究在调查这批男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男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原因,了解男教师的工作环境期待,探讨提升男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自编《滨湖区幼儿园男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从男教师的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四个维度设计了11个问题。共发放调查问卷37份,收回有效问卷37份。访谈采用半结构访谈和开放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事先设计的问题主要有:(1)工作日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2)一天工作中最喜欢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最不喜欢的工作内容是什么?(3)对个人发展最期待的是什么?(4)最期待什么样的生活状态?(5)什么时候自豪感较强?什么时候自豪感较弱?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模仿、内化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并形成自己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职业认同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行为,也影响着教师对自我及职业的感受。只有建立了内在的职业认同,教师才会获得发自内心的精神满足,才能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从而实现真正的专业发展。本研究发现,滨湖区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认同呈以下几个特点。
(一)基本认可幼教职业,但职业价值认同感需要增强
调查发现,就“您是否还会选择做幼儿园教师”这一问题,24.3%的男教师选择“一定会”,54.1%的选择“会”,21.6%的选择“不一定会”,没有人选择“坚决改行”。在“幼儿教育能否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上,18.3%的男教师认为“一定能实现”,56.7%的认为“会实现”,13.5%的表示“不知道”,还有11.5%的认为“不能实现”。从中可见,大部分男教师对从事幼儿教育职业还是有信心的。部分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自我价值或开始实现自我价值。研究者了解到,有的男教师在幼儿园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整个滨湖区已有一定影响。有的男教师在幼儿园教科研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课程设置和特色课程建设方面也发挥了不小作用。
然而,仍有部分男教师对幼教职业“摇摆不定”。访谈发现,男教师的“摇摆不定”主要是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存在困惑和不确定感。比如,有男教师表示,“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少了很多烦心事,但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而一些已婚的男教师则比较担心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向。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在幼儿园会被边缘化。研究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位已经工作了10多年的男教师,经历了从带班教师到后勤兼幼儿园司机,再到后勤兼直排轮滑教师的角色变化,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该教师比较茫然。研究者所做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48.7%的男教师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受欢迎的教师”,13.5%的希望“成为名师”,37.8%的希望“成为特长型教师”。访谈中,近一半的男教师觉得自己在幼儿园有价值是因为社会需要男教师,只有个别男教师提到自身价值观与幼教职业信念相关。这说明,近一半男教师的职业价值感是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的,还有部分男教师将自己的职业价值与自己的技能、特长捆绑在一起。综上可见,男教师对幼教职业基本是认可的,但整体上职业价值认同感需要增强。
(二)接受自己的社会角色,但他人评价对男教师的社会角色认知影响过大
在“是否认可自己作为幼儿园男教师的社会角色”这一问题上,20.6%的男教师表示“很自豪”,59.5%的觉得“有自豪感”,21.6%的觉得“一般”。进一步问及何时会有自豪感时,几乎所有男教师都提到了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带孩子参加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时,半数教师提到有家长想把孩子送到有男教师的班级里时也觉得很自豪。问及何时会不自在时,部分男教师提到,带孩子活动被人盯着看时会感到很不自在,周围人对自己职业表示吃惊时也会感到不自在。研究者还发现,大部分男教师不会主动向他人介绍自己是幼儿园教师,部分男教师在介绍自己时只说是教师,有的则谎称自己是小学教师。
可见,男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主要来自于孩子和其他周围人的信任与认可,比如孩子的崇拜、家长的认可、同事领导的信任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反而导致了他人评价对男教师的社会角色认知影响过大。调查显示,95%以上的男教师“很在乎”“在乎”领导、幼儿家长、同事、社会和家人的评价,72.7%的男教师最期待的是自己的付出能得到社会、家长、同事的认可。按在乎的程度排序分别为,幼儿家长的评价为100%,领导的评价为70.3%,同事的评价为56.8%,家人的评价为45.9%,社会的评价为27.0%。
(三)在幼儿园拥有较强的归属感,但在生活中压力较大
调查显示,37.9%的男教师觉得在幼儿园工作“很快乐”,62.1%的男教师觉得“比较快乐”。78.4%的男教师在幼儿园得到同事、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很多。在访谈中,男教师普遍表示,会被安排承担幼儿园里比较重要的工作。在一些男教师比较多的幼儿园,他们还有机会以团体的形式承担并组织一些大型活动。在选择搭班教师时,有不少女教师较为喜欢和男教师搭班,因为“男教师比较容易相处”“不太会起冲突”“在班级管理和家长工作方面有优势”。在一些只有一位男教师的幼儿园里,男教师虽然也比较受大家的喜欢和认可,但会有孤独感,特别希望自己能有男性同事。
调查也显示,男教师虽然在幼儿园拥有较强的归属感,但在生活中大多数都面临不小的压力。81.8%的男教师表示在家庭生活方面有较大压力。例如,只有35%的男教师对目前的收入“很满意”或“满意”,32.4%的男教师希望收入“有所增加”,还有21.6%的男教师希望收入“大幅度增加”。对工资情况的阔查显示,37位男教师平均收入是每年5万元左右,其中有4位男教师年收入在7~8万元,有5位男教师年收入只有3~4万元。可以说,这样的收入是不高的。除了待遇方面的压力,不少男教师还觉得自己社交范围比较狭窄,特别是一些非无锡籍的男教师,亲朋好友大多不在身边,和女同事的交流也很有限。一些无锡籍的男教师虽然交际圈较大,但又面临其他问题,特别是择偶问题。一位男教师在访谈中直言自己“嫁不出去”,幼儿园女教师不愿意选择自己,其他职业的更看不上自己。调查显示,这37位男教师中已婚的另一半基本上是幼儿园教师。
(四)渴求专业发展,需求差异明显,较缺乏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觉醒”
调查得知,63.6%的男教师最期待的是获得专业发展,做一名有特长的教师。81.8%的男教师在工作中最喜欢组织自己擅长的活动,如美术、体育、科学活动等。72.7%的男教师喜欢参与孩子们的游戏,45.5%的男教师喜欢与孩子们一起聊天。就工作中最关心的问题而言,90.9%的男教师提到了幼儿的安全问题,63.6%的提到了幼儿的行为习惯问题,54.5%的提到了领导、同事的评价,45.5%的提到了幼儿在园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还有部分男教师比较关心自己的言行是否给孩子带来了快乐、阳刚、正能量,等等。在专业成长的问题上,因为男教师各自的专业背景不同,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的需求比较多样,如37.8%的男教师希望学习幼儿保育方面的知识,32.4%的男教师希望丰富通识性知识,29.73%的男教师希望学习更多幼儿发展方面的知识。在专业发展途径上,84.0%的男教师希望有专家定期指导,64.87%的希望参加园外培训,54.05%的希望师徒结对,还有三成左右的男教师希望参加园内培训、挂职锻炼、到名园轮岗或自主学习。这些调查结果表明,男教师一方面渴求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却期待外力推动,较少体现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意识,较缺乏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觉醒”。
三、相关思考
(一)提供抱团发展平台以增强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调查发现,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虽需增强,但总体情况是好的。滨湖区自1997年引进第一位男教师后,男教师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特别是2009年以后,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基本没有流失的情况(只有一位男教师在2012年调到其他地区幼儿园工作了),这已有别于其他地方男教师“引进不容易,留住更不容易”的情况了。滨湖区幼儿园男教师之所以有增无减,与该区出台的相关政策和举措不无关系,比如,滨湖区成立了幼儿园男教师俱乐部,将全区所有的男教师聚集在一起,搭建了抱团发展的平台。
一位在幼儿园工作了12年的男教师表示,“刚工作的时候,幼儿园连男厕所都没有,上厕所只好到外面的公共厕所。交流最多的是门卫和食堂里的师傅。现在,我们幼儿园有9位男教师,区里还为我们组建了男教师俱乐部,30几个兄弟经常聚在一起交流。”该区在为男教师搭建抱团发展的平台后,相继开展了男教师风采展、体育活动展评、男教师篮球赛、男教师讲座等活动,在让男教师分享幼儿园生活、教育经验,提升专业素养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二)营造认可男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增强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滨湖区男教师较强的职业认同感与他们拥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关。一位女教师说:“原来一直觉得男性做幼儿园教师不适合,可在工作中发现孩子们对男教师有着不同的情感。男教师身上的活力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促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不同的反思。”一位和男教师搭班的女教师表示,“很高兴和属于我们幼儿园男教师‘十分之一’的周老师搭班。开学到现在2个半月了,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工作也很和谐。在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他的豁达是我最欣赏的地方。幼儿园男教师虽然少,但得到了大家较高的认同和肯定。”
积极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男教师放下职业角色的心理包袱,获得较强的归属感,从而增强职业认同感。
(三)认可职业价值是男教师增强职业认同感的关键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因为专业性不强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至今依然有不少人认为幼儿园教师就是“保姆”“阿姨”等,这是影响男性从事幼教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滨湖区37位男教师中,只有11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其他多是带着一项专长走进幼儿园的。他们进入幼教行业的原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职业认同感。如果缺乏对幼儿园工作深层次的理解,缺乏对儿童深层次的认识,就很难真正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果深知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是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发现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并帮助他们借助各种形式表达自我从而获得发展,并形成以此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男教师才有可能客观、正确地认知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在专业发展中做到“自我觉醒”。有了这一前提,男教师才能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四)改变有关幼教职业的一些传统观念以增强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要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认同问题,需要打破传统的幼儿园教师是“女性职业”的认识。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的确被打上了“女性”的烙印,社会对男性的社会角色定位也的确会使在幼儿园工作的男教师成为夹缝中的求生存者。
幼儿园教师是“女性职业”的观念,不仅阻碍了男教师进入幼儿园工作,影响了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应有的地位,也束缚了女教师的手脚。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往往生活类的内容较多。不少幼儿园开设了美甲店、花店、娃娃屋、小厨房等区角,这类活动都带有女性化倾向。而在一些有男教师的幼儿园,家长可以接受男教师组织的一些运动量较大,风险也较大的活动,可以接受男教师带班时孩子发生轻微磕碰,却不太容忍女教师带班时孩子发生轻微磕碰。因此,要真正增强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要让男教师成为幼儿园里的“男性女教师”,而要彻底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张开双臂欢迎男教师进入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梁彩恒.点评学前教育:幼儿园缺少男教师.症结在哪〔EB/OL〕.〔2012-04-16〕.http://teacher.eol-cn.
〔2〕魏淑华,宋广文,张大均.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量表〔J〕.教师教育研究,2013,(1):55-75.
关键词: 男幼儿教师 幼儿园 职业认同感
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好坏不仅对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及能力发展方面起着奠基作用。长期以来,女教师以其温柔、耐心的特点承担着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因而也形成了幼儿园女老师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人们认识到男教师那种沉着、冷静、果断、坚强、勇敢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男幼儿教师开始进入到学前教育领域。但男幼儿教师却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他们对这个职业认同感较低。加强男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刻不容缓。社会、学校、幼儿园应给男幼儿教师共筑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1.政府应大力提高男幼儿教师待遇
经济待遇是影响男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直接因素。但我国幼儿教师待遇一直不高,这也是男教师不愿进入幼教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与教育部随后推出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都提到了有关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待遇问题,但对于男教师而言,工资仍是较低的。为了完善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结构及儿童的健康成长,政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西方一些国家都开始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土耳其在2009—2010学年里把32个城市的学前教育变成义务教育。[1]学前教育变成义务教育后,就会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增强这个职业的吸引力。政府在提高男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方面应加大力度。我国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男幼儿教师比女幼儿教师的工资高出两倍。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男性从事幼教工作,才能增强男幼儿教师对这个职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使其于为幼教事业奋斗终生。
2.社会应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原始社会里,很多工作都是依据性别分类的。长期以来,这种工作分类是比较稳定的,也就造成了性别角色的不平等。人们也习惯认为照顾幼儿是女性的职责,幼儿园不是男性从事的工作,男性应从事技术性的工作。这种固有的文化思想深深地影响着现代的职业观念。在现代社会里,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社会相关部门应该利用大众媒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进行现代文化意识的传播,改变影响人们对男幼儿教师职业认识的传统观念,真正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全社会认识到男性加入到幼教工作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发达国家的一项研究显示,男幼儿教师应该得到支持的理由有三个。第一,缺乏父爱的儿童更需要男教师在他们的生活里扮演积极的角色。第二,男性还能为儿童树立正面的模范形象。尤其在男孩面前,男幼儿教师被看做是角色模型的源泉,能在男孩受教育阶段帮助其培养兴趣。男老师还在健康的性别意识和社会上种种与性别有关的问题方面起着模范作用。成年男性不仅是男孩的榜样,而且是女孩的榜样。第三,如果能够平衡幼儿园男女教师的数量,就能帮助小孩发展更多积极的课内与课外环境行为。[2]
3.学校应建立合理的职前培养体系
很多学校招收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浓,这也会影响以后的职业认同感。学校应针对这样一个群体去建立一个合理的职前培养体系。第一,开展新生专业教育。新生入学后,首先可以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学前教育前辈、专家陈鹤琴先生、陶行知先生、张雪门先生、张宗霖先生等,使他们意识到男性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学校的领导可以通过座谈的方式了解男生的真实想法,去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真正地关心理解男生。最后,学校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实地参观,引起男生对小孩子的关注,进而激发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第二,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在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有些学校过于偏重理论课程,而实践性的课程较少;尤其是针对男生的实践性课程较少,基本上按照女孩子的特点设计。有的男生不喜欢钢琴,学校就要创造条件让男生到体育学院去选修相关的适合他们学的课程。只有让男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才可以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和体态自然、心胸开阔、意志刚强的阳刚之美,使他们能胜任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3]第三,建立导师负责制。很多学校的专业老师是上完课就走人。他们不能及时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专业思想,以致学生在需要关怀的时候找不到人倾诉,也就很容易对专业失去兴趣。学校一定建立导师负责制,一个专业教师管几个学生,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要更多些,就更容易做好心理疏导与专业教育工作。
4.幼儿园应构建男幼儿教师发展的平台
一所幼儿园的发展与进步依靠的是广大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那么幼儿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也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与帮助。幼儿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优化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园应该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比如说可以开设男幼儿教师感兴趣的体育课,到节日的时候可以举办趣味运动会。这种方式为男性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男性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第二,提供男教师职后培训的机会。职后的培养与职前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幼儿园应加大对男幼儿教师培训的力度,使他们能及时汲取幼儿教育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在扩充他们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并且坚定他们的专业信念,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营造男女幼儿教师交流的氛围。在幼儿园里,女教师的比例要高,与女幼儿教师交流是男性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一关,能够很好地与她们交流对男幼儿教师的角色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开展教学上的传帮带工作,做好男幼儿教师与女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沟通交流,以帮助其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幼儿园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茶话会、教师交流会、外出旅游等,以此来增进男性教师与女教师的交流,舒缓男教师紧张、压抑的心理。
5.男幼儿教师应合理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
社会、政府、学校与幼儿园这些外在力量的推动,固然可以提高男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但关键还在于男幼儿教师要注重内在的发展。第一,男幼儿教师要树立起专业理想。专业理想是一个人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的信念。一个人有了这种专业理想,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奋斗。男幼儿教师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要有坚持下去的信念。必须充分认识这一职业的特点,要相信自己的发展前景是好的。第二,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音乐、生理卫生、物理、天文等多学科的知识。因为幼儿学习并不具备专业性知识训练的特点,而是一种全面学习。这就对男性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男性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只有对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才能增强自信心,提高在教师和家长面前的社会地位。第三,发展专业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还要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对教学的反思能力,以及研究的能力等,都是一个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的能力。如果男幼儿教师真正发展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再加上自己的性别优势,就一定能够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只有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了职业认同感,他们才有信心一直在这个领域走下去。
参考文献:
[1][2]Sule Erden,Ozkan Ozgun,Munire Aydilek Ciftci. “I am a man,but i am a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er”:Self- andsocial-perception of male pre-school teachers.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5 (2011) 3199-320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和教师地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其心理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视,随着学者对职业认同等一系列教师心理问题研究的日益重视,大量的学术成果得以涌现。然而,纵观现有研究,学者们的多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较少涉及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本文认为,与中小学教师不同,高等院校教师作为知识型员工,面对着更为松散的组织文化,其职业认同也必然呈现出显著的特殊性[1]。为此,本文将详尽梳理和评述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文献,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1 教师职业认同概念的界定
认同源于拉丁语“idem”一词,意为“相同的事物”;英语中认同(identification)概念的本意就是“身份”;在相关文献中,认同是指一种特定的情感联系,是个体自我认识的一部分,而这一自我认识源于作为个体的他存在于社会群体之中[2]。
社会学家最早开展认同领域的研究。社会认同理论(sit)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所处的群体产生认同,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并通过对内群体与相关的外群体的有利比较获取积极的自尊[3]。turner等进一步提出了自我归类理论(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对社会认同理论进行了补充。与sit理论相比,自我归类理论添加了组织内部的行为,个人可以将自我在不同的层次进行归类:在个体层面(个体间差异)、团队层面(本群体成员与其他群体成员间存在差异)或者物种层次(人类与其他生物存在差异)。个体通过分类,将赋予自我符合内群体的特征,实现自我定型,并往往将有利的资源分配给己方群体成员。根据自我归类理论,我们很容易认清教师职业认同的实质:个体在团队层面,以教师职业为标准所进行的自我分类。
近年来,教师的职业认同正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纵观已有文献,由于研究侧重点的相异,关于教师职业认同概念还缺乏明确而统一的界定:有学者从特征入手,将教师职业认同界定为一系列表征教师的职业特征,比如beijaard在研究中提出通过某人所教授的学科、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或者角色概念三个范畴来完成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界定。也有学者从建构的过程入手,强调教师职业认同的动态性,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自我意象和其感觉到必须扮演的教师角色之间的复杂的动态的平衡[4],是教师通过与环境的持续互动来建构的对职业意义的认识。还有的学者如吴慎慎侧重于从教师本人的感知出发,指出教师个人对身为教师的认同概念,是教师知觉工作情境、赋予意义并采取行动的核心,或者更简单的说,教师职业认同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身为教师的概念[5]。魏淑华在对中外学者已有观点做出详尽梳理之后,总结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既是个体从自身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其教师角色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职业认同有不同的认识,对职业认同的认识还需要统一。
2 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动因研究
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甚至个人成长经历都会影响教师的自我职业判断,进而对教师的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认同受到性别、教龄、所教学科影响,以及做学生的经验、重要他人、重要事件和教学经验的影响,还受到教学环境等的影响(于慧慧,2006,魏淑华,2008,温艳红,2009)。在本文中,主要从职业形象、工作自主性和组织环境因素等方面研究和分析其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1 职业形象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
在已有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研究中,有学者依据教师对他们职业角色或职业群体的认识和理解,或教师职业的相应特征来解释职业认同[6]。而对职业角色或职业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师职业形象。教师职业形象是作为教师的群体或个人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教师职业群体或个人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的表征。魏淑华在总结miller、moore 和hofman、korthagen等学者对职业认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也认为职业认同与特定的职业特征相联系,而职业特征是职业形象的关键构成要素。从文献研究中我们发现,职业认同主要被用于刻画理想教师的特征,因而,教师职业形象的建立过程,实质就是对教师特征的理解和教师职业概念的形成过程,即对职业形象的认知将会影响到职业认同的形成。bamber 和 iyer在对同样作为知识性员工的审计师职业认同领域的实证研究中,证实了审计师的职业形象对职业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以及教师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活动所持有的知识、观念和价值体系,都会影响到个体对教师职业形象的认可,进而影响教师职业认同。受
职业认同是教师的个体经验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9]。sleegers & kelchtermans也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教师通过与他们的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组织环境的改变可从不同方面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认同还受到受到教龄,所教学科影响,做学生的经验、重要他人、重要事件和教学经验的影响,还受到教学环境等的影响。moore和hofman(1998)指出学校对办学水平的高质量追求是与教师高度发展的职业认同相一致的[10]。改善教师工作条件的措施会积极影响教师对职业认同的感知,组织架构的变化、新工作团队的建立和激励机制的变革也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参与度,进而推动员工的职业认同重构过程。教师所处的组织环境会对个体职业认同的建立、形成与发展产生全面且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实现职业目标的组织环境会增加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
3 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果变量研究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11]。学者认为,组织内的员工同时肩负着组织角色和职业角色,在角色的互动冲突中,与所扮演角色相应的认同感之间也会产生显著的相互影响[12]。russo以记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显示,作为知识型员工,记者的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对记者职业的认同程度高于对组织的认同。同时,依据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职业认同强烈的记者,需要报社提供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平台,以及与有相同职业认同的同事工作的机会,当这些需求得以满足后,记者才倾向于表现出更强烈的组织认同。在后续的系列对其他行业员工(审计师、兽医等)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关系研究中,学者们也得到了较为一致性的结论,即职业认同会影响组织认同,且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呈现正相关关系。
在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果变量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的一系列行为状态相关。moore和hofman对350余名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有助于克服其对工作条件的不满,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他们的离职倾向。同样的研究也见于gaziel和魏淑华的文章中,他们分别证实了在以色列和整理
参考文献
[1] goffee,r.& jones g.,1996.“what holds the modern company togeth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74,pp.133-48.
[2] tajfel,h.,1981,“human groups and social categories: studies in social psycholog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tajfel,h., & turner,j.c.,1986,“the social of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in s.worchel & w.g.austin (eds.),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pp. 7–24).chicago,il: nelson.
[4] volkmann,m.j.& anderson,m.a.,1998,“crea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dilemmas and metaphors of a first-year chemistry teacher”,science education,vol.82,pp.293-310.
[5] kelehterman,g.,2000,“elling dreams: a commentary to newman from a european contex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vol.33 pp.209-211.
[6] 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7-81
[7] bamber em.& iyer vm.,2002,“big 5 auditors' 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consistency or conflict?”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vol.21 pp.21-38.
[8] hall,r.h.1968.professionalization and bureau cratization [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3: 92-104.
[9] russo,t.c.1998.organiz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2:72-111.
[10]moore,m.,& hofman,j.e.,1988,“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israel”,higher education,vol.17,pp.69–79.
[11]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
[12]van dick r.,wagner u.,stellmacher j.,& christ o.,2004,“the utility of a broader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which aspects really matte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vol.77 pp.171-191.
加强感情投入,动之以情
第一,生活上关心他们。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学校用仅有的一辆校车为老师们接送孩子,设立家庭经济困难教师关爱基金,让教师工作无后顾之忧,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去。第二,工作上肯定他们。领导要注意发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某个教师在某一方面有显著成绩就大张旗鼓地表扬,如果总体工作成绩突出,在评先评优、晋级升资时,就予以优先考虑,充分肯定他们付出的劳动。第三,细节上关注他们。逢年过节,领导可以牺牲一点儿自己的休息时间,拜访教师,慰问家属。在教职工生日的当天赠送礼品,为新婚的教职工赠送礼品,为刚出生的教职工子女赠送礼品,为升入大学或高中的教师子女赠送奖品,这些既表达学校对他们的祝贺,又让教职工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园,让教师感觉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在这所学校内工作就是在经营自己的事业,在这所学校内工作感到幸福和快乐。
加强思想引导,晓之以理
学校要定期开展师德教育主题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开展创争、评教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要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职业责任感,珍惜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职业形象。
加强经济投入,喻之以利
合理地确定教师的劳动报酬,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学校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岗位目标考核奖励办法,扩大奖励项目,对岗位目标考核优秀的、班级管理工作先进的干部和班主任,只要贡献大、付出多就要给予奖励、给予合理的回报。加大考核奖金注入基数,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才智充分涌动,人才充分涌现的新局面。
建立规章制度,治之以法
学校管理必须“以法治校”。有了制度,教职工就可以自我对照,自我警惕。减少违纪的机会;有了制度,领导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规范约束,减少管理的盲目性。学校要民主理校,让每位教师都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出台的各种规章制度必须按规定的议程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方能实施,同时设立“财务监督委员会”“校产购管委员会”“参政议政委员会”“家属户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参与学校的管理。在遵守规章制度方面,学校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躬身先行,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既理解信任,又要求严格,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尽快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创设成长氛围,助之成长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优秀教师大胆创新,引导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有效机制;要用发展的眼光,用先进思想去引领他们,以满腔热情去鼓舞他们,努力挖掘青年教师的潜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激励青年教师“一专多能”,为他们的发展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并指导青年教师在教研教改中形成重实践、重思考、重提炼、重升华的职业习惯;要努力让教师享受身心舒畅、思想活跃、充满竞争与互助的高质量校园生活,积极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的产生。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使之乐教
【关键词】 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专业发展
伴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的施行,数学课程的改革促使对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数学教师如何走上专业化道路,特别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加速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是教师自身的强烈愿望,也是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专业发展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主推能量. 而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与发展需求与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息息相关.
一、农村教师职业认同
1. 职业认同
“认同”是一种心理行为过程. 在不同的资料当中,对认同有不同的解释. 但共识是人向他人或其他团体的行为、观念、意识、感情等的认可,既是一种内化的“认识”,又是一种社会行为.
职业认同没有规范的定义. 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人对从事的某一职业的价值观. 职业认同需要在从事职业前有对职业的认识了解,以及长时间从事这一职业的过程中对职业进行评价,职后对职业反思三个层次.
2. 教师职业认同
教师的职业认同可以解释为教师在职前和从事教师职业的过程中以及职后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与评价. 在宋广文、魏淑华的研究中指出,“教师职业认同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殷晓静,文进荣在研究中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职业目标的心理基础”. 可以发现,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个人内在认知和社会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3.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职业认同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职业认同是对职业认同作出了明确的限定,有特定的工作环境和专业方向. 目前,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的研究比较少,并且仅局限于调查研究. 笔者通过对参加2010~2012年“国培计划”——吉林省农村中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集中研修的147名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职业认同情况调查,发现影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可分为职业认识、职业理念、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五大方面;同时发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普遍不高,处于中等水平. 特别是在职业情感调查结果中,年龄在30~40岁之间,有59.61%的教师反映有明显的职业倦怠情绪. 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农村教师的职业态度,调整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1. 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研究者指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 教师专业化是教育的专业化理念、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情意不断发展、不断增强的过程,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然而,要实现教师教学专业化,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求,还要有教师自我的发展意识和有效的培养模式. 教师自身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
近几年,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比较广泛.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深化学习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目的到内容,再到评价,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教师的职业情感与职业期望,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被淡漠处理. 但是,没有教师参与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的对职业的主观认同不可忽视.
2.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近几年,我国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迈向专业化的标准要求,但是距离教师专业化还有一段差距. 特别是我国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研究能力较低,对于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掌握较差等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多年来的课程改革已经向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敲响了警钟,为了避免农村中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无助,具有针对性的、长久性的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往往都放在关注教学环境恶劣、教学条件落后、信息资源闭塞等因素上,其实,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自身的专业需求,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程度又取决于教师自身对职业发展的规划、认识和努力程度. 只有教师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活,农村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在调查中也发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不足,10.38%的教师真正专业并非是数学,学历也参差不齐;5.32%的教师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发展现状非常满意,缺乏持续发展和继续提升专业能力的动力,这也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 只有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密不可分.
1.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实动力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强,就说明教师对该职业有切实的职业认识,只有教师自身真正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乐趣,真正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农村中学的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才能保证教师把职业需求转化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强,就说明教师对该职业有积极的职业情感,有坚定的职业意志,有明确的职业理念. 通过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调查发现,这一群体的职业倦怠感有年轻化的趋势,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中,如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让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明确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职业情感,协调自身在工作、生活、社会中的多种角色,将有利于坚定教师的专业精神,从而教师把关注多投入到对学生和教学中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强,就要求教师对该职业有扎实的职业能力. 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近几年来,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活动也高度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课程. 所以,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自身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领悟、反思,达到重新认识的境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充分体现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主要趋势.
2.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认同的能量来源
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研究中,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形式、模式等角度观察,或多或少地存在对教师主观需求的忽略. 调整教师在职业发展中的“迷失”状态,为教师的持续性发展给予能量正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价值的体现. 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价值是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内在价值恰恰是坚定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的意义.
面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需要及时更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这些都可归结为教师的专业能力,任何职业的认可程度与该职业的专业化程度都是成正比的. 只有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从而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注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首先要关注教师的个人状态,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这些都与教师的职业认同息息相关. 只有善于从职业中获得幸福、实现理想、不断发展,才能得到职业认同,这是一名合格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加项目: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重点课题“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与实践——基于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视角”,本文是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宋广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80.
[2]殷晓静,文进荣.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53.
[3]卢乃桂,钟亚尼.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 (2).
[4]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摘要: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急迫性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教师职业认同感 现状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分类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
(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 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或四年。培养目标是具有中等技能水平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2)技工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
(3)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职高”) 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职业学校,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4)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 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主要是在职人员)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学制二年或三年。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
关于教师职业认同,在西方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领域 ,人们采用文献法、理论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传记分析法对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等进行研究,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研究结果。概括而言, 近几年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的研究
这类研究以教师职业认同形成为研究焦点, 重点研究教师职业认同过程的特点、构成成分、影响因素等, 描述了在此过程中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Mawhinney And Xu Mawhinney And Xu(1997)通过对 7 位教师的观察、现场记录和访谈, 结果认为:预备教师必须主动投入到提高职业技能上;建立一个新的职业认同需要一个长时间和缓慢的过程。Jansz(1991)从教师知识的角度用四个象限图表征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建构过程。
②关于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各方面的总体认识、对职业特征的感知方面的研究
Beijiarard, D.等人从个人知识角度出发研究了教师对于自己作为学科专家、教学专家、教育专家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教师更多地认同学科专家和教学专家, 而较少认同教育专家。教师的职业认同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教师会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逐渐寻求三种角色的平衡。Gaziel,H.H.研究验证了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他们的工作压力水平、离开工作场所的意愿和离开职业的意图之间有负相关的假设。
③ 对呈现教师职业认同的生活故事的研究。
这类研究通过对教师生活故事中的个体实践知识的研究, 揭示教师职业认同方面的启示。Connelly,F.M.&Clandinin,D.J.的研究认为, 职业情景与两个不同的基本地点有关: 教室内和教室外。在关于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的研究中, 研究者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教师对他们关于知识问题的回答就像是对关于认同问题的回答。他们发现教师更关心他们是谁而不是他们知道什么。Brooke,G.E.描述了她从“教幼儿园的人”到“成为一个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成长发展的过程, 将教师的个体实践知识、职业知识结构技巧和职业认同加以整合, 指出职业认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二) 国内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
虽然教师职业认同已经成为独立的研究主题,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吕国光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研究提出,教师的反思智力通过其职业认同影响其教育信念。宋广文,魏淑华利用自编问卷对177名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职称差异。女教师的职业认同比男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要高;中学和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差异,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要比中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高;不同职业动机、工作满意度的教师的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自我价值实现需要”职业动机的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最高,而且工作满意度越高职业认同程度越高。方明军,毛晋平对我国大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做了调查与分析,他们把教师职业认同分为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职业价值认同、职业情感认同、职业能力认同、职业社会地位认同。结果显示: (1)我国大学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一般; (2)大学教师的职业认同中,职业价值认同明显低于职业能力、职业情感、职业地位认同; (3)教授、助教、副教授的职业情感认同高于讲师; (4)教师的职业能力认同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学历越高,其职业能力认同水平越高; (5)职业价值认同存在显著的教龄和职称的交互效应;(6)不同职称教师在能力认同上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对教师职业认同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上尚无系统研究。
三、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认同迫在眉睫
关注中等职业教师是中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充,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数为84.89万人,扩招带来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大,加上教师社会地位、待遇较低,得不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更有教师甚至对教师职业持否定的态度产生离职倾向。这种状况将直接危害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和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时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威胁到整个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研究其生存和发展现状已经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宋广文,魏淑华. 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
[2]孙利,佐斌. 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测量[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1).
关键词:幼师 学前教育 职业认同感 表率 课程设置 校园文化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伴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纷纷出现了热招局面。怎样办好幼师、学前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是摆在我们广大幼师、学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笔者所在的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艺术学校,近两年来,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作为一名工作在幼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不少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认同感比较模糊,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缺乏职业认同感。
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就是指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可以这样说,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认识到这一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有无与高低,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
那么,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又是怎样呢?笔者通过问卷的方式分别对中专幼师和高职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过调查,其结果很不乐观。在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回答“喜欢或热爱”的,仅占百分之四十左右;更多的回答是“好就业”、“是家长的意见”、“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觉得好玩。”等等,甚至有的回答是“中学毕业了,成绩又不好,总得有个学校读啊”。尤其是中专幼师学生的问卷反应出的职业认同感的问题更为突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对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认识上的偏颇影响了这些学生,使他们对于自己将来的岗位缺乏正确全面地了解和认识。
怎样在幼师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呢?笔者认为有如下途径:
首先,要充分发挥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广大教师的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级各类院校的幼师、学前教育的教师虽然与学生们将来所做的幼儿教师有所不同,但对岗位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自豪感应该是一致的。一个合格的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本身就应该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其次,以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对幼师职业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学校除了通过必要课程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这一目的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可以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来校做报告、开讲座等等。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过:“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现在许多年轻人对职业不满意,然而,可悲的是,真给了他们选择的自由,他们却只有一个标准,除了挣钱多一些,谋生得好一些之外,就不知还要什么了。”我们的幼师教育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学生把职业与事业融为一体,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幼教岗位是有所发展,有所成就。
第三,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级各类院校,一定要明确我们培养目标的首要一点就是培养有职业理想的幼儿教师。这一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只写在人才培养方案里,是要确确实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各级各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就要科学合理,保证师德及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的课时量。笔者通过网络查询一些院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发现目前我国的各级各类院校(包括笔者所在的院校)更多的是重视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学生的师德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其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缺乏对岗位的适应性。近年来,全国各地幼儿园虐童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当事人的心理因素外,主要还是幼教工作者缺乏基本的师德和必要的人文素养,也就是缺乏职业认同感。
第四,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要着力营造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要利用校园网络、橱窗、广播电视、标识牌等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定期开展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演讲比赛,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在这种校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其职业认同感必定很高。
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出台,其中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专门的要求,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我们广大幼师、学前教育战线上的教师要肩负起这份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男性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
一、男性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概述
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指幼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了自身的职业理想和目标,从而产生的对自我职业的认可感与接纳感。
现阶段许多男性幼儿教师由于自己本身对职业缺乏认同感,使得他们在工作中间缺少动力、缺乏热情,导致他们频频离职,这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男性幼儿教师无疑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提高男性幼儿教师对自我职业的认同感,让男性幼儿教师感觉到他们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男性幼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真正找到归属感,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建设的步伐。
二、男性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1.父母观念保守不愿孩子从事幼儿教育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男性一直被认为是家庭中的顶梁柱,家里的男孩子也一直被灌输着要做大事的思想,而由于父母对幼儿教育的理解的不全面,他们往往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所谓的“管孩子”,觉得男性从事这种职业整天和孩子打交道是没有前途、“没出息”的表现,因此会百般阻止自己的孩子去从事这个职业,即便有些父母从心里尊重孩子的选择但也会顾忌周围邻居的议论而不断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潜移默化的让男性幼儿教师的心理发生变化,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认同感。
2.男性幼儿教师自身的观念未转变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男性幼儿教育者虽然从事着幼儿教育工作,但是他们从内心里并未真正认同自己的职业,还是认为幼儿教育是一门女性化的职业,是不屑于自己的职业的,认为他们选择这个职业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与身边从事其他职业的男性相比他们会觉得整天与小孩子打交道不是大男子汉该干的事,于是他们往往有着另择他业的打算。男性幼教自己本身观念的未转变是阻碍男性幼教发挥自身优势以及对职业缺乏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二)从事幼儿教育并非自愿
很多男性幼儿教师当初选择这个职业时并非是出于自愿的,迫于家庭或其他种种原因不得已选择这个专业,并且在毕业之后从事幼儿教育。他们的内心一直充斥着不满情绪,,这部分人本身是不情愿从事这个职业,因此在他们工作成为正式的幼儿教师之后,对这份职业还是抱有排斥和抵触心理,在毕业之后很难融入自己的职业角色中去,同时也很难培养起自己的职业认同感。
(三)工资待遇不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资通常被看做衡量一个人个人能力的标准,同时也是很多人判定是否实现自我价值的标准,虽然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也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但是总体上来说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相比较其他教师而言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让很多男性幼儿教师觉得并没有在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渐渐认同了他人的看法,觉得男性从事幼儿教育是不光彩的也是没有能力的体现,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也因此缺失。
(四)幼儿教师职业地位
在当今社会教师虽享有较高的职业地位,但是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并不高,虽然人们把幼儿教师看做一种职业,却未把幼儿教师看做一个“专门化的职业”;[1],这种现象让很多已经从事幼儿教育的男性心里觉得很压抑,在工作时没有动力,平时羞于提起自己的职业,觉得提起自己的职业会抬不起头来,心里对自己选择从事这个职业是否正确始终存有疑虑。
(五)工作环境
男性在思维方式以及看待问题等方面与女性存在差异,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时常会与女性教师产生不同看法,由于现在幼儿教师还是以女性为主,所以男性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或思路往往很难实现和接受,这难免会让男性幼儿教师在工作时产生一种孤立感,因此会觉得自己不适合从事幼教职业,长此以往定会影响男性幼儿教师的个人发展以及职业发展,难以真正发挥男性幼儿教师的优势。
(六)儿童家长的不认可
传统思想认为,男性大多都是大手大脚不够细心的,而把年幼的孩子交给这些男性教师让他们很不放心。在很多家长眼里女性教师更具有母性也更加温柔,在教育幼儿方面比男性幼儿教师更有经验,她们更能了解孩子的需求进而可以把孩子照顾得更好。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孩子家长往往对男性幼儿教师表现出不信任更有甚者会直接拒绝让男性幼儿教师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些表现无疑对男性幼儿教师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久而久之会让他们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职业认同感难以形成,并且也因此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
三、男性幼儿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的改善策略
(一)有针对的添加适合男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
在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有些学校过于偏重理论课程而实践性的课程较少 ,尤其是针对男生的实践性课程较少 ,基本都是上按照女孩子的特点设计[2]。对于男性来说舞蹈、音乐之类的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学校应该安排一些适合男生的课程让他们进行学习,并且对他们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课程,解决他们从事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困扰以及培养他们的刚毅、果断等的性格品质,真正坚定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信心。在就业之前给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毕业之后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自然很容易就能建立起来。
(二)提高社会对男性幼儿教师的关注度
男性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者中的少数很难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也一直很难得到广大群众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对于此有关部门应当发挥其作用,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如拍摄相应的视频短片或者制作一些公益动画进行播放,正确的引导广大群众抛开传统观念,去认识幼儿教育这门职业以及从事幼儿教育中的男性教师。通过宣传让人们了解到男性幼儿教师对于儿童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从而转变传统观念。让男性幼教渐渐走出角落,得到来自于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以及社会的公平对待,进而给予他们从事幼儿教育的信心。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
工资待遇问题是导致男性幼儿教师缺失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原因,1997―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例平均为0.06%[3],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与教育部随后推出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都提到了有关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待遇问题,但对于男教师而言 ,工资仍是较低的[4]。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幼儿教育方面的投资经费,使得幼儿教师获得一定的资金保障,这样会让男性幼儿教师在心理上不觉得低于其他职业,改变当初从事幼教只为养家糊口的想法,从而从内心接受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认可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四)发展男性优势,得到社会认可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幼儿教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相比于女性男性机械的能力较强,男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教学中速度、力度等方面会表现出的“阳刚”之气,是治疗日益凸显的儿童肥胖症的“一剂良药”[5],同时考虑到儿童在成长初期的很多主要行为和性格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来逐步形成的,在幼儿园里如果教师性别结构过于单一将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男性倾向于场独立型,而女性倾向于场依存型,男性幼儿教师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起独立自主的个性,同时对儿童勇敢、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这些都为儿童后天品质的养成打下了基础。另外,男性幼儿教师的加入,可以改变幼儿园单一的性别结构,使得幼儿园在管理和教学各个方面得到完善,为幼儿园注入新的活力。基于男性的这些特质,男性幼儿教师应当善于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通过在实际的工作中的应用,来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龚婷.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2]龚婷.浅谈多媒体教学[J].科技广场.2007(12)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 职业认同 述评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62—04
教师职业认同是师范生的一种心理品质,会形成一种行为动力,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着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与相关教育改革问题。自从2007年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研究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问题,以期更好地提高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质量。
一、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概念的界定
(一)职业认同
关于职业认同,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的定义。叶澜对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她认为职业认同感是所有求职人员对拟进入的职业应具有的起码的心理品质。孙美红、钱琴珍认为“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从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因此职业认同通常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张晔则将职业认同感定义为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在其心目中的一种确认,由于该职业符合自身终生之向往,从而认定其非常有意义和价值,所以用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并且能从中取得乐趣的心理状态。
从以上观点可以发现: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其所从事的职业的各种因素的看法,职业认同是在了解其所从事的职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品质。
(二)教师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又指一种状态,这是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过程观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观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当下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刘富喜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一种泛指,是教师个人在履职实践和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教师职业的性质、特点、价值、需求、情感等方面形成的体验和认知,这种体验和认知趋于与社会共识同化且不断深化。由此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定义是从动静两个方面共同论述的。从动态的意义来讲,教师职业认同是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建立的;从静态的意义来讲,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综合看法。
(三)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我国学者关于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研究比较少,对于师范生职业认同并无一个全面的定义。在所查阅的文献中仅有魏淑华、薄艳玲对师范生职业认同进行了定义。魏淑华将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界定为师范生对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和目前师范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薄艳玲从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构成因素及形成过程提出:师范生职业认同是指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情感、意志、期望、价值观及职业行为倾向的综合,这是从静态上考察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水平;而动态的教师职业认同则强调师范生在专业学习阶段思想上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内化教师职业社会期望,行为上对教师角色同化的过程。
通过以上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师范生职业认同:认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是动静的结合体。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是师范生主体的建构,且不同的个体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具有能动性和多元性。认同本身是一种社会行为,认同的形成根源于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这使得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具有社会性。
二、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方法例举
问卷调查法是用目的明确、预先编写好的问卷对大量被试进行的调查。曾丽红用自己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问卷,选取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三个学校的免费师范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研究性别、家庭收入等因素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解滨羽、唐瑛从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这六个维度对新疆教育学院全日制师范方向专科学生进行了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问卷调查研究。
访谈法是指对有限数量的教师作结构性或半结构性的访谈。石艳从某师范大学第一批免费师范生中抽取25个样本进行访谈,同时对其中的6位同学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跟踪性访谈,深入分析了免费师范生的身份认同。
个案研究法是指围绕个别教师职业认同的不同方面进行的深入研究。薄艳玲以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职业认同差异性较大的四名高师生为个案,研究个人环境和组织环境对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
文献法即收集、查阅相关文献或书籍,从中为自己的研究提供视角、理论依据。魏淑华、曾丽红等学者在研究中均运用到此方法,大量查阅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资料,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
关键词 英语师范生 教师职业技能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89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cal College English Normal Students'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ZHANG Li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44)
Abstract By Shenyang two local university 90 senior English Teachers surve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Local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currently found negligent Teac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wareness, and vocational skills teaching and the problem of improper assessment methods and practice of ineffective education and other area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Key words English normal students;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questionnaire
1 问题提出
教师职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练习、训练,形成、巩固下来的迅速、准确、流畅、熟练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其结构包括教师基础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学生教育技能。教师职业技能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然而,目前国内的研究显示高师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重教师基本功,轻教育技能;教育实习效果差等问题,导致高师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低下的现象。因此,了解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现状,对促进英语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2 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2.2 被试特征
本次调查以沈阳地区两所地方大学的大四英语师范生为被试。其中综合型大学以A代替,另一师范院校以B大学代替。本次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回收90份,回收率达90%。被试对象中,男生18人,占20%;女生72人,占80%。另外,参与教育实习2-8周的学生占样本80%,8-12周占20%。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2.3.1 英语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和认同感的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1) 调查英语师范生入学时和师范专业学习后对教师职业认知的变化及英语师范生了解教师职业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在入学之初有75.4%的英语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有所了解,而24.6%的学生在入学之初并不了解教师这个职业。90%以上的英语师范生认为可以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前参观中小学校园或观摩课堂教学来增加对教师职业的认知。
在了解教师职业方式方面,英语师范生认为主要有观看介绍教师职业的视频、录像,大学老师课堂讲授,中小学校长或优秀教师做报告等方式,可见英语师范生最倾向于观看视频、录像这一直观方式。
(2) 针对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设置两题,结果显示:81.4% 的英语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具有认同感,认为这个职业影响到社会的未来。然而,对师范生毕业后是否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的调查结果是令人堪忧的,因为有41.3% 的师范生选择在考虑之中、别无他选或者根本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
(3)原因分析。当前,一些家长希望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在毕业后能从做“稳当”的工作,所以替他们填报了英语师范专业;一些则是由于家庭条件、学校位置、自身性格等客观原因选择了这一专业,因此部分英语师范生入学时并不了解教师职业或对此职业毫无兴趣。
经历四年专业学习之后,近半数英语师范生毕业后仍不愿从事教师职业这一问题,是值得深思的。当今社会,关于教师的负面评论颇多,即使一些正面的宣传也是颂扬教师如何吃苦耐劳,很少提及教师职业的幸福与乐趣,加之教师普遍工资待遇又不高,导致师范生对教师职业产生恐惧感和压力感。
2.3.2 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1)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掌握的自我评价部分采用掌握较好、一般、较差3个梯度等级。调查显示,英语师范生认为其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能力方面最薄弱,排在各项职业技能首位。其次,教学研究和自我反思等教学技能欠缺程度紧随其后。(2)对职业技能水平影响因素的调查设置5个选项,可多项选择。调查显示,英语师范生认为影响其教师职业技能掌握水平前三位的因素依次为在校学习期间技能训练机会太少、学校的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学习和学生自身重视度不够。学生在提出课程设置等客观问题的同时,也注意到自身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其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3)在英语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方面,设置一个因素,经过统计,90.4%的英语师范生都认为职业技能培养非常有必要,且有利于日后的教师工作。(4)原因分析。针对英语师范生技能情况的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在班级管理与教学研究方面的技能非常欠缺。由于英语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许多职业技能课程均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等实践性强的职业技能停留在理论掌握的层面。因此,导致英语师范生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较差。
2.3.3 对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针对职业技能课程教师教学水平的调查,设置两个问题。第一题调查学生对其授课教师教学水平的看法。结果显示,13.2% 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水平一般或比较差。第二个问题设置4个因素调查学生认为其职业技能授课教师的教学有哪些不足,可多项选择,结果显示排在前两位的为57.5% 的学生认为老师只重理论讲授,缺乏训练指导,47.9% 的学生认为,讲课老师大部分时间在照本宣科。可见,多半英语师范生认为教学中缺乏实践性强的授课内容和课堂技能的操练与指导。
(2)针对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方式和时间安排的调查,结果显示英语师范生认为参加教育实习、观看优秀教师课堂视频并有专家点评和实践案例学习是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主要方式。
另外,英语师范生对教育实习时间安排的调查结果为,41.9% 的学生认为教育实习周期应为3~4个月,19.7%认为教育实习应为5~6个月,17.9%认为应该延长至一年。同时,多数学生认为大四安排教育实习并不是合适的时间。
(3)针对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查显示,60.2%的英语师范生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与作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接受考核,而只有3.1%的英语师范生通过期末试讲接受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可见,考核方式上存在重理论考核,轻实践考核的问题。
(4)原因分析。目前英语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如教育实习时间短、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不给学生实践机会,职业技能培养方式单一,缺乏实训和指导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忽视对教育实习的管理,很多实习无组织、无指导、无要求、无考核,英语师范生很难在实习中真正实践教师技能。另外,高校对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缺乏统一要求,没有强调实训方式的重要性,导致授课教师对职业技能的训练与指导不够重视。
3 强化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建议
3.1 强化英语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能从心底接受教师职业,并能对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从而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观心理感受。英语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是其追求自主专业发展的源动力。然而,调查显示,缺乏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现象在英语师范生当中已大范围存在,这不得不令高师教育警醒。由此可见,帮助英语师范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是高等师范教育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对英语师范生入学初的职业认知教育;增加积极乐观的职业规划和引导,使学生们了解教师职业虽然责任重大,但“绝不是异己的‘他在’,教师也绝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牺牲者。教师职业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充盈着自由和快乐,内含着创造的幸福”。从而使英语师范生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教师职业技能的学习,完成职前教师职业技能的积累,为其终身专业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3.2 优化课程体系与考核方式
调查显示,目前高师职业技能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脱节的现象。因此,调整职业技能课程的授课形式,在保证合理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增加课堂技能训练与指导,以播放教学视频并与学生共同进行课堂点评代替照本宣科式的讲解、以学生参与的各国优秀教学案例分析和模拟班级管理与教师实时指导代替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技能的纯理论学习。另外,目前多数职业技能课程的考核方式均以期末+作业为主。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专业性基本技能和技巧,具有综合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理论学习与职业训练的结果。由此可见,高师教育应增加期末试教、作品展评、开展班级教学竞赛和基于教学视频观看、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作为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的考评方式。
3.3 强化教育实习管理
教育实习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实践训练,使英语师范生的教育能力、教学水平得到初步的提高和发展,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但调查显示,目前英语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还存在着时间短、学校和实习基地支持力度不够和学生自身重视度不够等问题。因此,高校应提前教育实习安排的时间并增加教育实习周期。具体采用教育实践三步走的方式,即大二实行2~4周的教育见习,大三开展8-12周的教育实习,大四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循序渐进,延长英语师范生教育实践周期,使他们提前进入教师职业的状态。另外,高校和实习基地应共同派出负责人员组成基地管理小组,对学生教育实习的整个进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切实解决英语师范生教育实习中“见多习少”或“只见不习”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万敏.由师范生看家本领看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7-48.
[3] 杨富英,胡卫东.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137-138.
[4] 丁道群,蒋珊珊.湖南地区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23(4):63-67.
关键词:价值认同;教师管理;关键性
职业认同感的缺失是因为目前的国家竞争激烈,职业和专业的划分往往不对口,在社会层面,教师群体视为一个理性的典范和道德楷模,而教师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是一个“我是真的需要生活工资的人”,因此,在职业认同的具体道路上,由于职业的要求太过崇高,而职业之外的教师却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需要生活
的人,因此,在实际的职业认同感过程中,需要对于教师队伍进行更好的管理和职业化的宣讲。
一、加强教师队伍职业认同感,需要对职业认同的内容深入分析
职业性的认同现象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非常常见,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同以及文化认同一起成为个人思想行为和社会规范相互一致的自我认同内容之一。对于工作和职业的认同是一个人不仅仅将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实际需要,获取尊重和内心快乐的一种敬业爱岗的精神。
在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教师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从内心里对他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认定,并且能够从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和乐趣。职业认同指的是一种非常快乐的状态,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需要让教师首先确认自身角色的积极性定位,找清楚心理层次上的差距。
实际上,对于教师的职业认同并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新的教学大纲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因此,教师的心理发展阶段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目前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从教育的填鸭式主体变成教育的辅助者,让学生变成教育的主体,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有了自我认同意识和自律阶段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应该大大
提升。
二、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提升教师职业认同幸福感
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首先需要让教师队伍从职业认同的角度肯定自身的价值,只有对于自身的职业进行了更好的认同和内化,才能够形成职业认同所必然产生幸福感。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斗志昂扬,才能够对学生孜孜不倦。形成了职业认同的教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更容易产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将自身全部的力量和知识都调动到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中来,工作会给教师带来实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最终达到幸福感。
缺少职业认同的教师,往往会对于工作之外的其他问题过于看重,进而产生浮躁、消极怠工和不平衡的心理,这样会对教师本身的身心带来很大的疲惫感,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随着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的快速提升,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危机。这就要求学校在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过程中,加强教师自我认同心理的建设,并把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当成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来完成,加强对于认同感的宣讲,对于认同缺失的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职业化的纠正。
三、从管理角度积极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程度的途径
对于教师队伍的考评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对于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与考察,从量化和质变上入手,尽可能地从根本上减少职业认同程度低的教师个体。在整个教师队伍过程中,难免会有态度不端正、敷衍塞责、急功近利的教师个体,在进行职业赛场之后应当对其进行教师职业认知的学习和训练,让这类教师明白职业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特殊使命,激发其对教师职业的本能、热情、热爱。
在教师队伍管理中,应当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教师对于职业认同的水平。从整个的教师职业认同体系的形成来看,教师自我认同是职业责任的核心和基础,在整个的自我认同和幸福感产生过程中,起到一个核心的作用,有些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并不低,但是也不高,归根到底还是职业的自我角色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学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应当进行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对于教师的自我兴趣、能力、气质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职业价值和自身的优势及不足,明确教师这一职业对于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并且让教师在指导之下尽可能调整自己,达到较高的职业认同程度,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在基层教师队伍职业管理中,让教师取得职业认同感,是教师能够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高水平的职业认同程度,对于教师的职业实践和创造性的职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教师职业认同程度的提高,对于教师自身和整个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师;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4-109 -0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基于上述认识,如何打造一支高效的教师队伍,一直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教师的职业认同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一、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
认同一词,源于拉丁语“idem”,意为“相同的事物”,认同的英文概念本意就是“身份”。在心理分析文献中,认同是指一种特定的情感联系。在西方,“认同” 概念最早是由威廉·詹姆斯和弗洛伊德提出,詹姆斯曾用“性格”一词表示他的认同感受:“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可以在精神或道德态度上看出, 当这种情形突然发生在自己身上时, 他会感到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弗洛伊德则把认同“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对于教师职业认同的定义,理论界并没形成共识。研究者往往结合自身的研究问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定义。有些强调教师职业认同的情感特性;有些考虑教师职业认同的认知性与情感特性;还有些人则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自我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当下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虽然教师职业认同的定义不同, 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都反映了教师职业认同的两大特性:(1)教师职业认同反映的是一种关系, 是教师自我概念与教师职业之间的一种关系。(2)教师职业认同是以教师自我为中心,按照教师的自我标准对其自我身份的确认与寻求, 教师职业认同是从教师职业那里折射出来的教师自我。
二、教师的职业认同的重要意义
教师对其职业的真正和充分认同,本质上反映了教师与其职业的“双向”选择,因此,教师的职业认同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教师行业需要从教人员有着较高的职业认同程度
教育事业对于一个社会来讲,是一种基础性的事业,它对于社会所发生的效应并非立竿见影,而是长效性的、潜移默化的。同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树人,是培养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要求受教育者要具备优秀的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从这种意义上看,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如何,直接左右着社会的未来。因此,作为教育及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本身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知识、人文素养等都要高于社会的一般水平。同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也应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甚至更高。
(二)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及教学的质量
一个教师获得了对其所从事的教育及教学工作的较高的职业认同程度,就会与之所从事的工作融为一体。这种从职状态有着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由于教师对其职业有了较高的认同程度,与其职业合二为一,从而使得教师在心目中确立了从事教育事业的伟大使命感。它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因素而随意改变自己的从业选择,因为那是对自己生命价值取向的选择。教师的这种对信念的确立以及对信念执着的追求,无疑也会给学生以无形的榜样作用,使学生在确立人生理想、信念时受到较大的、现实的影响。另一方面,较高的职业认同程度使得教师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动力。事实上,动力又可分为主动力和被动力。主动力的发挥才能真正地、充分地调动一个人的身心潜质和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了较高职业认同程度,他就会满怀热情地去工作。也可以说,此时其身心处于一种最佳的和谐状态,具有较大的主动力,其从事工作不是一种被动和应付,而是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这样,他就会开动脑筋去进行新的教学方式或课程的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删繁增新等活动,对学生的知识框架的最优建构进行思考,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创造性充分发挥,做到更好地培养人才。
(三)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息息相关
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都是教师, 二者都与教师的职业活动有关。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高, 就意味着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性质、功能、意义认识深刻,其在职业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必然是积极的、对自己工作的成就期望必然是高的。由于知是情、意的基础, 在职业认同情况下,教师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比较积极。教师若是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感到能够胜任, 又对自己工作的成就期望高, 教师就会对自己达到比较高的工作成就充满信心。这样,就会较少有调动工作的倾向和较少离职倾向, 所以也意味着教师工作心态比较稳定, 从而也就有较多精力用在职业活动上。同时,教师若是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度,就会把教学看作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视教学为生命,自觉采取行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提高教师队伍职业认同度的途径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甘孜州藏族地区8所小学小学教师(以下小学教师均为小学教师,除特殊说明外)320名(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附录一)。本研究共调查了150名小学教师,回收128份问卷,回收率85.3%;剔除4份回答方式不符合调查要求的问卷,实际有效问卷122份,有效率81.3%.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 本研究借鉴王静的硕士论文《兰州市小学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6]中的《小学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a==0.906,表明此文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本研究在正式问卷确定前曾请多位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了检查,在确定了问卷项目基本反映所测内容后方开始正式调查,故本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问卷题目从七个因素来调查。有关题目的回答用Likert五点量表型态,记分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5分,分数越高,表示职业认同程度越高,否则越低(在记分前,先把反向题目变为正向题目,再进行记分)。
2.访谈法 自编访谈提纲一份(见附录四)在甘孜州藏族地区随机抽取3所小学的8位青年小学教师、1位富有小学管理经验的长进行办开放式访谈,对访谈内容做笔录。
(三)数据处理本研究所得问卷数据采用SPSS12.0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呈现
1.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
表3-1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各因素总体水平
从统计结果(表3-1)可以看出,在最高分为5分的计分标准下,甘孜州藏族小学教师职业认同较高,M=3.71。在各子因素中工作动机、职业期望、职业技能、职业情感得分较高,其次是职业意志、职业认识、职业意义。在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诸因素中,被试教师工作动机得分最高,说明小学教师在选择这个职业时多数出于对这个职业的喜爱,喜欢和孩子在一起,认为从事小学工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对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度很高。在诸因素中职业意义得分最低,说明小学教师在从事这个职业后却不认为这个职业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与刚选择这个职业时的愿望形成反差。
2.教师职业认同程度分类
表3-2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程度分层表
参照王静硕士论文中对教师职业认同程度的分类:将平均得分4-5分作为高认同组,2且4分作为一般认同组,1-2分作为低认同组,从表3可以看出,在小学教师全体中16.4%属于高认同组,83.62%属于一般认同组,没有低认同组,说明甘孜州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比较高,她们较为认同自己的职业。
四、分析与讨论
(一)甘孜州藏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
根据研究结果,甘孜州藏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认同(M=3.7)与兰州市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比较,“兰州市小学教师职业认同M=3.61”“兰州市小学教师职业认同M=3.53”③,因此甘孜州藏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认同较高。
(二)不同年龄小学教师在职业认同动机和技能因素上的差异
从前面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不同年龄小学教师在职业认同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动机和技能因素上差异显著:
在动机因素上,25岁以下得分较低,与40岁以上形成显著差异。在技能因素上,30岁之前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学教师对自己技能的认同不断增强,而在30岁以后出现低谷。。
(三)不同学历教师在职业认同技能因素上的差异
从前面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不同学历教师在职业认同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技能因素上差异非常显著:“其他”与“中专或职高”、“大专”、“本科”均形成显著差异,“本科”得分最高。
(四)不同职称小学教师在职业认同技能因素上的差异
从前面研究结果得出,不同职称小学教师在职业认同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技能因素上差异极其显著:“未定级”与“小教二级”、“小教一级”差异极其显著。
(五)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
1、甘孜州藏族地区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
2、小学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在动机、技能上因素上受年龄的影响;
3、小学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在技能因素受学历影响非常明显;
4、小学教师对职业认同在技能因素上受职称影响极其明显。
五、对策与建议
虽然甘孜州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在教师职业认同的某些因素上存在年龄、学历、职称的差异,对出现差异的群体应该给予特殊的关注,为教师职业认同因素上认同较低的小学教师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职前学历水平,积极适应小学对人才的需求。
2、建立信心,积极适应工作环境。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
1.教师文化让教师体会归属感
依据组织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学校制定了“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方案”。将学校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追求,以校内具体的活动为承载形式,树立典型和榜样,用榜样引领教师形成崇高的价值观。如每年的巾帼示范标兵评选、教师运动会、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烛光杯”师德标兵评选、“书香杯”读书活动等活动让每个教师都具有强烈的价值追求感和归属感,进而潜移默化地重构教师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的教育行为方式。
2.师德教育让教师获得认同感
我们以师德教育为核心,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师德方面的有关文件,重视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结合《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教师还自学《把责任落实到位》和《别找借口找方法》两本有关提高教师素质的书籍,并要求教师摘抄笔记。此外,学校聘请优秀班主任为全校教师作师德报告,鼓励教师做阳光幸福教师。在学习中教师逐渐获得对职业的认同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念。
3.学校制度让教师形成自主感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认同感;职业意向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急剧增长,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学前儿童的启蒙教师对儿童未来的成长有点较大的影响。他们不仅要做好儿童的知识教育,还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快乐成长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他们还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准幼儿教师,他们的职业认同感高低与未来的职业意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意向的现状调查是有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意向的关系研究,随机抽取了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一共发放问卷202份。本次研究的问卷有两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意向调查问卷。职业认同问卷来自河北大学石梦洁的硕士学位论文,问卷共包含32个项目,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学业情况、家庭情况、学生情感态度四个部分。职业意向的问卷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职业期望,职业自信,职业意愿,职业困惑。本研究采用李克特式的量表法,选用5点量表进行评定,每一项分别记分1~5分,最后从各个维度计算总分和平均分,得分越高代表职业认同水平越高。[1]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特征分析
(一)自我认知1.认为自己具备哪些幼儿教师的特点从研究结果看出,有66.8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耐心的特点;77.2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爱心,72.77%的学生认为自己细心;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爱心耐心细心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自己具备了这些的,这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内在基础。2.认为当幼儿教师的好处当幼儿教师的好处则是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利的因素,使他们得到满意,如有寒暑假、对未来子女教育有利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帮助他们增强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从研究结果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当幼儿教师的好处排名前三位的是有寒暑假、稳定、对未来子女的教育有利。排名后三位的是家人能扶持、收入高、社会地位高,仅占4.46%和19.8%。3.认为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影响因素了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有利于帮助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增强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的专业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等等。[2]从研究结果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最重要的前三位因素分别是工作态度、性格特点和教学天赋,其次是努力程度、掌握知识的多少、学历水平和机遇。明显可见,学生们对工作态度和性格特点极为看重。
(二)职业价值观从研究结果来看,有50.99%的学生认为教师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大,有59.9%的学生认为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感到自豪,41.58%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社会当一名幼儿教师是受人尊敬的,74.75%的学生认为将来做幼儿教师能基本实现其人生价值,75.74%的学生认为将来做幼儿教师这份工作有乐趣。也就是说,至少超一半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无论是对于整个社会还是幼儿,还是他们自己都有较大的价值。
(三)职业效能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适用于幼儿教师的专业领域,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目前的专业能力、能够胜任未来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整体评估。从研究结果看出,在有关职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学生们的兴趣是比较高的,75.25%的学生认为学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非常重要,有47.52%的学生非常重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遇到有趣的学前教育的书籍愿意去看的同样占47.52%;有79.7%的学生愿意参加有关教育的社团和讲座,36.63%的学生对优秀幼儿教师的故事非常感兴趣,97.03%的学生常常用未来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
(四)职业意志从研究结果看出,愿意一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只占10.89%,不能确定的占39.11%;即使被他人反对,仍要从事这份职业占5.94%,不确定的占22.77%;认为即使幼儿教育很劳累,仍然愿意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仅占10.4%,比较不赞同的占20.79%,完全不赞同的占26.73%。由于被调查者是学前学生,他们并没有真正从事学前教育事业,他们对于幼儿园教师职业还在了解阶段,因此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确定他们是否可以长期从事幼儿园教师的职业。
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意向特征分析
(一)职业期望本研究中的职业期望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渴望。测量职业期望的问题有四个,分别是对就业薪酬的考虑(试用期后)、毕业后倾向的就业单位、在择业时主要看重的是什么、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态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发展前途、薪水和就业地区,专业是否对口以及是否能与家人在一起所占比例则较小。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态度中,37.78%的学生表示很看重,精心挑选,仅有少部分(5.56%)学生认为不惜一切待遇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在职业期待上最期待的工作性质是稳定性。[3]
(二)职业自信幼儿教师职业信心就是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永远保持平和而谦逊的态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每一个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问卷结果显示,超七成以上学生认为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同程度一般甚至比较低,仅有不到三成的学生认为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同程度比较高或非常高。
(三)职业意愿职业意愿是指个人对社会职业的评价和选择偏向,幼儿教师职业意愿则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评价和选择偏向。从研究结果可见,在近半学生看来,去农村进行学前教育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有27.72%的学生表示考虑过去农村,更有21.29%的学生认为只想去大城市。由此可见,去农村进行学前教育在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中是比较排斥的。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条件比城市艰苦,基础设施没有城市齐全,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比不上城市。因此,我们在提出相关建议时应注意到这一点,要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增强职业意志。[4]
(四)职业困惑职业困惑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择业时或从业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如担心自身能力达不到标准、盲目择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这些对工作的担心同样会影响到他们对职业的选择。35.15%的人面对当前就业形势认为竞争压力大,担心进不了自己心仪的幼儿园;23.27%的人担心自身的能力达不到标准;13.86%的人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18.81%的人觉得没什么担心的,自己能解决。
五、二者的相关性分析:
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中选出17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得出202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占比为0.88;从“学前教育专业同学职业意向调查”中选出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202人对愿意毕业后从事教育行业的同学占比为0.87。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对“学生愿意毕业后从事教育行业”有直接影响,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二者近似成正比关系,如图所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职业意向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越高,愿意从事幼儿教育相关工作的积极性会越高,主动性也会更,并且会更加积极地在工作中创造价值,由此,便会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支持力。
参考文献:
[1]宋广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80-86.
[2]谭日辉.当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其提高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49-51.
[3]李美荣.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意向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