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媒体技术创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联合网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九十年代初期任外交部新闻司外交官,数年后进入私营机构,先后供职于电信跨国公司、咨询公司和高科技创业企业,拥有十余年的电信和互联网企业战略咨询和运营管理经验,并且作为中国TMT 国际商会发起人之一,担任其常务理事。
前瞻观点:
由于2005年和2006年资本对网络视频新媒体市场持续的关注,P2P、IPTV、视频分享等一切与之相关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泡沫。进入2007年,随着大多数网络视频概念创业企业所融资金消耗殆尽,这个市场将会出现理性回归。网络视频作为新媒体的力量,最终需要依靠真正的技术创新得以实现。
2006年影响力:
2006年,联合网视完成了端到端网络电视运营平台的全部开发和建设,并与一系列顶级媒体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网络电视产业链的形成做出了实质性的尝试。2007年,联合网视凭借其技术和资金实力,势必在以网络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业务的长跑竞赛中,展现出超凡的耐力和后劲。
网络视频作为互联网的一个应用,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随着近年宽带接入的普及,网络视频相关的领域被资本持续关注,网络视频几乎成了新媒体的代名词。一谈到媒体,大家自然会想到内容。在这个行业工作久了,听得最多的也是“内容为王”这个口号。可是现在,网上的内容不可不言丰富,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做网络视频的企业还在对盈利模式苦苦探索呢?
其实除了内容外,网络视频的特点决定了只有解决好另外两个大问题,这个行业才真正有盈利的可能。
首先是成本问题。网络视频运营的两大成本一是内容授权,二是带宽租用。视频内容相对于文字和图片,制作成本要高很多,很多运营企业买不起内容,就只能做盗版,这显然是饮鸩止渴的做法。另外,视频内容无论是在线播放还是下载,都要消耗大量带宽资源,这部分成本企业是没法逃的,所以只有靠技术手段解决。
其次是用户体验问题。视频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用户比看平面内容时对观看体验更加挑剔,这包括色彩、清晰度、播放启动时间和流畅性、用户消费业务流程和用户界面的简单易用性等。往往良好的用户体验与降低成本是一对矛盾,比如要提高清晰度,就要提高码流,也就意味着增加带宽的消耗。
作为较早进入网络视频行业的创业企业,联合网视始终关注并且研究解决这些阻碍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创新性地把视频内容的分发、播放等诸多复杂的成本环节进行优化,使运营整体效率提高20倍。在这个基础上,联合网视以及它的合作伙伴便可以真正开始着手开发和利用网络视频作为新媒体的独特优势。
同时,联合网视强大的网络电视运营管理系统,使网络电视的个性化、互动和智能化等先天优势真正释放出来。比如联合网视智能化的用户管理、内容管理和广告管理系统协同工作,用户可以被识别,系统会根据用户的特征推送他想看的内容以及他感兴趣的广告,这样,用户体验得到提升的同时,广告主获得了高效的广告投放。
相对于传统的广播式电视媒体,网络电视具有个性化、互动和智能化等特点。这意味着网络电视服务商可以准确地推送用户需要的内容,播放用户感兴趣的广告。用户体验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广告主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其营销活动的一手统计信息和效果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而不是通过事后的抽样调查进行收视率或者效果跟踪,被动应战。广告主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地点、目标用户人口统计特征等多维指标精确地、选择性地投放广告,而不必为无效的曝光量买单,在提高投放效果的同时,单位投放成本大大降低。今天,依靠联合网视强大的网络电视运营管理系统,这一切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或者科学幻想。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省略
关键词:新课改 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66-02
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老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生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金色的( )”,指明填写合适的词。
预设:阳光 沙滩 草地 果园 麦浪
(2)教师在括号内填写“鱼钩”,强调“钩”和“钓”两字的字形区别。
(3)读课题。这个鱼钩记录着一段感人的故事,为了更好地学习故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的“过草地”。
(4)课件介绍背景:经过的草地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B接段,海拔在3 500 m以上,是一片大沼泽,水草盘根错节覆盖其上,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在引题时利用课件出示课题资源,进行形近字区别、词语搭配等训练,积累了语言。同时针对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情况,课件补充资料,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背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整合资源,拓展视野
分角色读课文后,(课件出示)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课件出示)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对照古文,(课件出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来自于成语( ),“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来自于成语(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来自于成语( )。
3 注重实效,科学使用
A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童年夏夜的美妙。
课件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1)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童年的夏夜美妙在哪儿?用笔画一画,并在感触最深的词语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
第一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品读,感悟景色美。)
第二处:(结合课文插图)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儿子和母亲的心情美。
②体会“搂”字的妙处。
(3)配乐读好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歌谣,感受歌谣的“美妙”。
②课件出示: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教师:为什么日子会过得如此清苦呢?(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注重实效,科学使用课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 解疑化难,提升能力
教学中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直观、形象的感官刺激,就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克服思维障碍,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笔者是这样用媒体突破重点和难点的。
(1)概括主要内容。
①秦王三次侮辱晏子,用简洁的话语说清楚经过及结果,完成下面的表格。(课件出示)
②细读文章的开头,(课件出示)我知道了秦王侮辱晏子的原因是: ,再读文章的结尾,(课件出示)我知道了秦王侮辱晏子的最终结果是: 。
③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讲给同桌听,评一评谁讲得清楚、简洁。
(2)分角色读课文。
①文中有很多人物对话,我们以4人1组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角色有:晏子、秦王、其他、旁白。
②朗读对话,要准确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我们分3次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思考。(课件出示)联系上文“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我知道晏子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还代表的是 ;联系“狗洞”,我能体会到晏子现在的心情是 。我认为晏子此时说话应该是 的语气。
学法总结。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人物语言的方法来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我们要用这样的方法读好后两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
组内交流。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结合一处语言说说读后的感受。
(课件出示)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课件出示)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我认为楚王此时说话应该是 的语气;晏子“严肃”,我认为晏子此时说话应该是 的语气。
学法总结。借助动作、表情、提示语来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是新学到的方法。
第三次对话:
组内交流。运用前两次学到的方法,结合一处语言说说读后的感受。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我们要不断探索和挖掘现代教育技术的潜力,使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胡俊卿.试论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 亚太教育,2015(14):110.
关键词:改变学习方式;活力;激发学习兴趣;媒体优势;创新空间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85-02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单调性,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有效地解决这点问题将直接影响这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化,使静止的东西变得动态化,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这些对于创新数学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是一名数学教师,现在就我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经验,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希望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一、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而多媒体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困难。我们平时上数学课的时候,用的主要工具就是黑板和粉笔,老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气氛有点枯燥无味,中学生这个阶段,学生都是比较好动的,对数学比较敏感,兴趣比较大的同学,也许会听得津津有味,但是也有同学学不进去,听课的时候出神,导致后面知识越来越听不懂,以至于对数学慢慢失去了兴趣。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添加一些动画影音效果,表现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气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使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化,只要同学们集中精神,再加上多媒体本身演示出来的详细生动的数学推算,并且附和老师的不断讲解,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到知识,课堂效果也逐步提高了。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述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西塔的故事引入。可如果采用多媒体播放这个故事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教师提问:国王能满足西塔的要求吗?正当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时,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国际象棋棋盘,并用鼠标扫过棋盘(此时,棋盘上显示出此格的格数),问:按西塔的要求摆上的麦粒数依次是多少?按下鼠标,则每个格子皆显示出所放的麦粒数目:1、2、22、23、24、263。然后引出问题:1+2+22+23+24+…+263=?(学生试图解决,教师板书课题)片刻后,告诉学生棋盘中的麦粒超过了7000亿吨,可让全世界60亿人口吃5000年。学生惊奇地睁大眼睛说:“啊!”,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利用这样的多媒体故事引入具有形象性、趣味性,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充分挖掘了学生情、意、智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乐于学数学,主动学数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数学课堂上,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一些立体结构的图形,只听老师讲解,很多学生难以想象真正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有不少同学在听课过程中学起来比较枯燥。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老师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的东西变得趣味化,使静止的东西变得动态化,使复杂的数学问题也会变得简单化。在播放某个公式或者图形演变时,可以把每个细节表现得特别详细,心里面也会越来越清楚,从而也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只要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内涵”,挖掘出他们的“数学细胞”,那数学这门课将不再是一道难题,而是同学们加强自身知识的武器。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推导过程复杂,难以理解。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把一个圆两等分,用黑白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八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用同样方法加倍分割,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原本复杂的演变过程逐步清晰简单,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了。
三、利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抓住重点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无论老师多么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多媒体教学形象的演示和操作,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利用图像生动形象地体现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有效地突破重点。
四、利用多媒体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现在的教育表明,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学而不练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而解决这一问题,势必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来练习,一般来说,数学课必须要有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显然与减负是不相符的。平心而论,难道数学老师给学生批改大量作业是一种享受么?其实,数学作业无非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内容,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情况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数学知识形象直观了,课堂信息量大,抽象的知识容易理解了,教学内容及时巩固了,学生学会内容了,课下功课少了,学生的负担也相对减轻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生动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原理,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抓住课堂重点,还在一定程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四维空间和创新性。总之,所有的这一切,都很好地开发了数学教学课堂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人教版数学教材《圆面积公式、圆柱体积公式》.部分内容.
[2]蒋华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20.
[3]侯贺敏.新课改数学教学中的媒体优势[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9):15.
关键词:教学媒体;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44-02
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人类教育技术不断创新和提高,教学媒体的新旧交替,推进了人类教育文明走向更高的发展阶段。研究探讨教学媒体技术发展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运用教学媒体技术服务于人类教育事业。媒体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科技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人类教育活动的历史进程体现了媒体技术推动的巨大作用。教学媒体是人类科技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正如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是以工具的革新为主要特征一样,教学媒体更新和改善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教学媒体的沿革及其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从幻灯、唱片、电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卫星传输、计算机等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近百年的演变中,教学媒体从原始的、单一的信息形态发展到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全息形态,创新的内容不断丰富多彩,创新的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伴随而来的是人类教育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在人类教育漫长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会对教学形式甚至教学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综观教育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教学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更是显著的。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呈现交叉、交替、并行发展态势,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应用范围、适应不同教学对象、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显示出各自的优势。
一、传统教学媒体发展确立了“教师为中心”的古老传统教学模式
文字没有出现以前,最古老的教学媒体包括人本身、人所用的生产用具、生活用品、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实物以及口头语言等,更高级的教学媒体――文字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达到真正应用程度。其特点是形象、直观,它依附于具体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离不开人类的亲身传授,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传递教学信息,因而教学效率很低。当人类进入古代社会一直到17世纪末,随着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书籍的出现及其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传统的教学媒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教育方式和教学活动变得更为规范和便捷。当纸张、书籍、黑板、图片、模型、实物等传播媒体得到组合时,确立了“班级制”教学形式,由此形成的“教师―书本―班级授课”教学方式,演绎着“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电化教学媒体推广普及催生出“视听”教学模式
19世纪末,幻灯机开始进入教育领域,应用于教学活动。人类进入20世纪后,电子科技发展异军突起,电子类媒体不断涌现,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教学媒体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向视听结合的教学媒体方向发展。从幻灯机、投影机、留声机、广播等到无声电影、有声电影等,从而掀起了视听教育的热潮。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电化教学媒体――电影,以视听兼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性强等特点,独占电化教学媒体首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到了20世纪50年代,电视机、录像机等新型电化教学媒体逐步进入教学领域。由于视听媒体被大量引入教学领域,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媒体的使用方法及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总结了一系列的视听教学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形成了以如戴尔(Dale)的“经验之塔”理论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动电化教学媒体应用和发展进入又一个顶峰时期。
三、多媒体教学媒体开发运用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涌现和完善,教学媒体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文、图、声、像、影合一和交互性等特点,使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状况,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控制教学进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人们越来越多地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来思考教师角色、学习模式、评价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多媒体教学媒体的广泛运用和发展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新奇的兴奋感,因而其思维能随时跟着教学的思路,注意力高度集中。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大大优化教学气氛,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教学情境,主动学习的能动性能够得到改善。
四、网络信息化教学媒体的运用开创了信息化教学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教育正改变着教学理念,出现了电子空间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远程教学等现代教学形式。一些专家预言,新的技术必然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技术必将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过程,最终导致一场教育领域的革命。信息化教学模式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的高级发展阶段,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优点,显示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融合了教学内容并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教育提供新的技术和新的媒体,由此引发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思想的变革。信息化教学模式正在推进这种变革和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根本性标志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它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融合将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科技进步与发展,教学媒体与教育技术正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显现出历史的厚重感,缺少现代技术的时尚特性,但它还在固守着一片难以替代的教育天地;电化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闪现出当代科技的灵光,它已被现代科技耀眼的光芒所遮盖,它像一位历史过客一样渐行渐远,成为过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模式,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涵盖信息技术对人类教育的深刻影响,但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模式在丰富,在发展,在创新,正在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整合的一部分,它将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全新教育模式,它正在全面更新人类的教育理念,正在改变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走向。
参考文献:
[1]沈亚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一、创设美术课堂新的教学模式
术科班一个班有50人左右,一个老师示范的时候,里三层外三层站几圈,有些学生还要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才能远远看看老师的示范步骤。离得远,看不清,有些学生索性跟旁边的学生讲话或者自己玩起手机,这样听课的效率自然降低。还有学生反映,老师示范的那个角度听得明白,但到自己写生的时候,由于画画的角度改变了,画的时候忘了老师上课强调的步骤与方法。老师示范一次还不行,对于同样的问题,老师还要在一周内重复示范好几次,导致老师教的疲惫,学生学习效率却不高的现象。如何让术科的课堂高效起来?
一要解决看得清,让学生明白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二要同步练习所教授的内容,让学生更直观理解并能在画面上表达出来。幸运的是,我校的教学设备与时俱进,为美术室配备了数字音像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一个可以容纳一百多个学生的美术功能室可以同时观看一个老师的示范。我示范石膏像的时候用DV拍摄,同步输入大屏幕。大屏幕显示出石膏头像(老师正在示范的角度)以及老师根据这个石膏头像投影出来的角度进行示范的画面,学生则拿着画板看着大屏幕上的石膏像跟着老师一起画。老师利用耳麦边示范边讲解要点。一百多个学生听得清楚也看得清楚。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美术术科的高效课堂建立在有限的时间单位里面让学生学到关键的内容,并能在画面上表现出来。比如我计划开展两周石膏头像的结构造型训练、三周的调子训练内容,在这几周内学生能达到形体造型准确、黑白灰关系适宜、虚实得当等要求,这就是高效的表现。大屏幕的显示具有直观性,方便老师强调对石膏头像的观察方式:抓大形进行归纳;明确石膏头像的绘画步骤。对于部分学生理解比较慢,往往前面示范完,后面他们就忘了怎么画,这时候,我调出DV录像的示范资料进行回放,避免老师做重复的示范工作,老师节省大量时间可以对学生个体进行具体辅导。石膏头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同一角度训练,把知识内容熟练了再进行不同角度训练,防止学生在学习中步入机械式模仿的歧途。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系统,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老师与学生具有很强的交互能力。新型的教学模式出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大大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美术课堂新的教学手段
利用学校专门建立的微课制作功能室,我先进行微教案设计与微练习设计,再制作微课件和微视频拍摄,形成微学习资料包并上传到微课程平台。微课课程是由教师基于学校资源、个人能力和特点以及学生兴趣和具体学习需要,以主题模块形式而开发的相对独立的小规模课程。在小型范围的学生存在着的同样问题,老师可以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指导。在石膏头像素描的课程学习中,我用微课制作软件来设计微课脚本,技术合成后输出教学视频短片,讲解学生存在的几个问题。我通过录屏软件,通过PPT、画图工具软件、手写板输入软件等形式制作微课,教授学生如何利用水平线与垂直线来定位与检查石膏像的形准问题;通过摄像机摄录的视频素材并经过后期的编辑制作成微课,来讲解石膏像中眼睛局部的表现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张一春教授认为:“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微课在实际的课堂应用中体现了效果,我分小组实施10至20分钟不等的微课课程,这样的微课既能让老师把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学生也能花较少时间学到关键的内容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学生在短期的造型训练中能掌握形体造型的技巧并能把握结构的精髓,即能判断归纳出那些可以表达出来的部分,那些是不重要的表达部分等处理能力。“灌输”这一概念在教育中认为是贬义的,但我觉得在美术教育是需要的,要让学生知道一张作业画好的标准,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如何被引向成功。如石膏头像看上去很复杂,老师就要把看似复杂中有规律可循的东西提炼出来,灌输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很快的掌握到位。当然,灌输的同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因为学生拥有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研究和发现真理的经验,当某一天他或她不再研究学习这个领域的时候,他或她依然在任何一个新的领域做到最好。
三、创设美术课堂新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 课程整合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071-01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极大地影响数学教育的现状,使数学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多媒体技术更有效的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就象使用传统教学手段一样自如、流畅地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完成数学知识的教与学。那么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之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有机整合
不少学生感觉数学内容过于严肃、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如果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多媒体,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我利用课件依次闪烁、移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颜色、不同于静态实物的动态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而有效的刺激,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长方体的清晰表象。再通过对长方体实物的研究,形成对长方体的具体认识,初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这时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就能充分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任意面时,与其相对的颜色相同的面就会闪动并与其完全重合;点击棱时,画面就会出现红、蓝、黄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相同颜色的4条棱依次不断闪动并重合,生动地证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分为三组且每组中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点击顶点时,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同时闪动,展现出了顶点是相邻的三条棱的交点。学生验证了自己的发现,就会感到特别高兴、自豪。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教学形式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增加新的教学形式,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多媒体技术整合的课堂中,主要的形式有竞争式协作学习形式、辩论式协作学习形式、协同式协作学习形式、伙伴式协作学习形式、角色扮演式协作学习形式等,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选择合适的形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更新数学教学方法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教学“圆柱体侧面积”时,利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侧面剪开成长方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这样教师省去许多板书、画图、出示习题时间,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上。为激活学生思维,可设问:除课本上展开的形状外,圆柱体的侧面还可以按什么图形展开?指导学生再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探索。在学生热烈讨论中,设问:展开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简单,最易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增大了课堂训练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与教育质量。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数学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
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知识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出示三条等长的线段,动画演示一条围成长方形、一条围成正方形、一条围成圆。如果长方形的长2米,宽1.2米,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小?学生面对这样新颖有趣的题目都会为之振奋,开动脑筋,通过独立计算、小组讨论证明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最大。这样,沟通了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明白了茶杯、水桶等物体底面为什么做成圆的,也使学生们懂得了今后在实际生活中要用最少的材料做一个容量最大的物体必须用圆的知识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逐渐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在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技能形成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
兴趣是学琴者积极思维、探求新知的内驱力。钢琴艺术有着引人入胜的魅力,但是钢琴技艺的训练过程却枯燥而机械,这种枯燥和机械往往能导致诸多学习者失去对练习的激情和情趣,这是很多人不能长期自觉坚持练琴的根本原因之一。传统教学模式下,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练习的兴趣,强调积极的学习态度,但办法不多,效果通常也很一般。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教师则可借助现代媒体技术,通过生动展示钢琴艺术的魅力,全面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唤醒他们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我国的大多数中等、高等音乐教育机构都出于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很少举办高水平的钢琴音乐会,加之票价飙高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音乐学子在学生时代都少有机会经常现场聆听、欣赏高水平的钢琴演奏。而传统的音响设备虽然适合个人欣赏音乐,却不便于边欣赏、边接受教师的点评和示范。有了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室之后,这些障碍迎刃而解: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有计划地把某一节或某几节课程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借助键盘、鼠标就可轻易实现青少年学子与钢琴大师的“经常性对话”:通过赏析古尔德演奏的巴赫的经典作品,青少年学子能够真切感受钢琴大师的倾情投入演出,领略复调作品的艺术魅力;听过欣赏霍诺维茨的演奏,青少年学子可以直接感知无懈可击的触键和音色控制,领会钢琴艺术、钢琴大家可以抵达的宽度与深度;通过欣赏鲁宾斯坦的演奏,青少年学子将会明白激情与艺术的辩证关系……大师的音容笑貌、大师的超群技艺、大师对经典作品的个性演绎和诠释,将极大震撼和升华青少年学子的心灵,加深他们对钢琴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实践证明,钢琴艺术的魅力很可能会点燃他们刻苦学习、见贤思齐的激情,树立和强化他们认真练琴的积极心态。同时,经常沉浸在高水平作品的感染之中,必将潜移默化地提升青少年学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力,使普通人的思维和心灵蝶变为艺术的思维与心灵。
2.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
研究证实,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钢琴教学,可以开展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情景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如实且便捷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使各种类型的教与学信息的传递、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避免了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断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乱教学过程的完整性。随着中等、高等音乐院系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出现严重分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有经验、善思考的教师设计出的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通常都能够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可以按照学生的专业基础、认知规律,针对钢琴学习者的差异和实际需求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训练。由此可见,钢琴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全面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钢琴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的针对120性,降低教师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使个性化学习、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等现念得以落实,全面促进青少年学子的审美体验、个性发展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其结果就是钢琴教学效率的提高。
3.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便捷实施互动教学,实现多样化教学手段与个性化学习的完美统一
笔者认为,多媒体数码钢琴教学最突出的贡献是使师生的互动教学真正得以实现,这种贡献激活了钢琴教学中的主动性、交流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直观性、激励性。在多媒体钢琴教学环境下,既有传统的一对一的授课效果,又有集体课的乐趣,可较好地承载“多样化教学手段与个性化学习完美统一”的教学构想。
4.借助多媒体技术可经常开展高水平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学子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数字媒体 游戏创新 具体运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带动了游戏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增添了游戏的创新,更好的满足不同玩家的需求,游戏设计开发者要积极利用这一先M技术,并将其有效运用到游戏制作当中,充分体现当代游戏的创新力,从而实现我国游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在国际游戏领域中的影响力,给人们提供娱乐的同时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受。
1 数字媒体技术对游戏的重要意义
1.1 提升游戏品质
在游戏领域当中,数字媒体技术对游戏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合理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能有效达到游戏领域对其质量的具体标准。传统的游戏当中,许多游戏的主题、战斗模式、玩家任务以及人物的设计上都存在大同小异的情况,游戏关卡上的设计也有一定程度的不科学。但在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之后,游戏领域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游戏,比如冒险、古侠、智力以及赛车等丰富种类供人们选择,同时在游戏的内容上以及关卡上都具有很强的合理性,整体质量具有明显提高。
1.2 推动游戏发展
当前时代下,游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消遣活动,就目前我国发展形势来看,游戏产业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数字媒体技术有效运用在游戏当中,可以对游戏各个环节设计与制作上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提升游戏整体品质,让游戏更加具有新时代的创新性,不仅促进游戏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周边领域的发展,从而增强我国经济。
2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在游戏中的创新运用
2.1 游戏更具艺术性
游戏由于种类、理念以及难易度的不同,因此每款游戏都有自身的主题与内容,相应的在进入游戏后,会出现不同的虚拟情景,而这些情景要充分与其内容保持一致性。数字媒体技术利用自身优势能将不同游戏制作与宣传在同一个系统中展现出来,能将游戏的情景与内容相结合,无论是从首页开始还是进入到游戏当中,都能形成统一性,互相具有紧密联系,让内容融于游戏各个环节情景中,让每一关卡的情景与内容更与主题相呼应,增强游戏的艺术性,环环相扣的游戏设计让人更有兴趣,体现着游戏的创新模式。
2.2 游戏更具想象力
游戏之所以会让很多人产生依赖并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主要是它存在网络世界当中,具有较强的虚拟性,让人在游戏当中,通过虚拟的世界满足心理的美好向往,再加上游戏特有的内容将人完全带入到情景当中,但却存在一定的想象力,并不能将这种虚拟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也不能保证游戏对人吸引的持久性。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能有效增强游戏的想象力,让玩家被各种逼真的场景、特效、声音以及画面细节等方面更为震撼,将玩家置身于具体角色当中,感受游戏带来的强大魔力。比如在当前比较受欢迎的大型网络游戏《王者荣耀》当中,这是目前玩家最多的一款大型竞技类游戏,通过多媒体技术,分布在全国各地区的玩家可以在线形成团队进行战斗,玩家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在游戏当中进行交流沟通,相互配合,在里面有多种人物形象,不同的角色有着明确任务,每个角色的衣着、表情、武器都极其逼真,同时在战斗过程中,不仅有背景音乐,同时使用武器时还有具体震撼的特效,这些都是在数字媒体技术之下才能实现的创新,也使游戏更具有想象力,让人真正融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并且整体场景的画面颜色与画质都高清流畅,增强了玩家体验。
2.3 游戏更具挑战性
数字媒体技术在游戏当中还有其重要的一点创新运用就是游戏的挑战性,挑战性确切的说指的让玩家对游戏产生想要挑战的欲望,因此,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游戏的在关卡设计上增设了许多难度与以及很多的任务,提升了游戏的质量。比如在游戏当中,想要将玩家等级提高,就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原有游戏当中,无法进行场景切换,或是人物战斗工具以及形象改变,但有了数字媒体技术,更多游戏出现了多种奖励工具与多样性的人物外观,运用技术后这些人物场景随意进行切换,可以切换到相应的夜晚场景进行任务,闯关也更加困难,但多功能的设置以及多场景的随意切换,这种创新的动画场景形式,让玩家即使在做任务时也不会感到无聊,反而更想要进入下一关卡,想要看到新的关卡中的人物形象与场景画面。此外,数字媒体技术让更多游戏不仅局限于电脑使用,同时开发出了同款游戏不同手机系统、不同移动智能设备所兼容的具体对应版本,拓展了游戏的发展市场,增加了游戏传播途径,为游戏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媒体技术的作用下,我国游戏产业提升了整体质量,开创了游戏产业的新时代。数字媒体技术在原有游戏基础上,提升游戏的画面清晰度,拓展了游戏的多种类别,使游戏的相关主题更加具有艺术性,场景更加逼真,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所有游戏的创新的前提都是数字媒体技术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才得以实现的。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对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毛宁.浅析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发展中的技术应用[J].艺术科技,2015(03):36-37.
[2]吴志广.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发展中的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5(03):25-26.
作者简介
刘云志(1995-),男,四川省西昌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所涉领域范围甚广,它是由计算机技术、观念艺术及媒体创新后融合而成,其中艺术观念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占有核心位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在他的著作《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并在唤起这种感情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个人情感及观念在艺术表达中尤为重要。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佛朗索瓦.马格利特的作品《红色模型》中,现实观念与创新艺术相结合的思想产物造就了计算机超现实主义拼贴艺术的出现。自达达主义形成以来,通过艺术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的艺术新思想,装置艺术与波普艺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艺术思想,数字媒体艺术也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观念创新的定义
英国艺术世家E.H.贡布里希曾说过::‘在整个艺术发展史中,并非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观念的创新实质是思想的革命,创新理念是在已经固化的思维中提出新的观点及理念以突破原有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应符合未来世界发展的需要。“创新思维”其核心理念是指以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或独特的表达方法来表达某一主旨的思维模式,也是对能够有创新性成果和各类具有相当创造力思维模式的总称。创新艺术意味着新思维、新理论。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进步,仅以传统的艺术理论、技术理论及艺术思维方式、技术参考来看待新艺术、新技术已经是远远不够的。在思维创新的过程中,外界及自身情感因素都会对创新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例如感情、灵感、直觉、或外界的启发等,这些因素甚至能够对成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法国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通过《泉》这一作品,向世人展现了其新艺术思想:生活中一件平常的东西放在一个新地方,被赋予一个新视角、新名字,就意味着它本来的意义已经发生改变了。1917年,杜尚将自己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并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这无疑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观念,它将尖锐的矛头指向传统艺术思维,同时他将生活中的普通的东西提高到艺术品的高度并加以肯定,它意味着生活与艺术之间并无不可突破的界限,生活即艺术。此事件也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为后来的波普艺术开创了先河。
三、观念创新的表现形式
创作方式的创新。数字媒体艺术的观念创新更多的依赖科技创新,科学理论与创新观念相融合的结果。目前关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主要有:交互式数字媒体艺术、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媒体艺术三种形式。例如哈罗德.科恩编写的名为“阿伦”的艺术创作软件和我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研究出的创作软件,此两款软件通过人工智能就可以自动进行艺术创作,这一创新方式赢得了计算机界和美术界的广泛好评。1、关于艺术作品内容的创新。在传统的艺术创作中,艺术作品的内容表现方式较为单一,西方艺术艺术创作多围绕宗教题材,东方艺术创作多关于山水风光及人物的题材创作。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放映技术及摄影技术的问世,使人们逐渐开始反思传统美学中的时空观和审美观。现今的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迅速,不仅可以表现过去,也可以表达未来;可以表达现实,更可以表现虚拟,其表达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例如科幻电影中《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上的世界,就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世界,作品中所呈现的内容无疑是创新思维及科技的推动结果,经历了由客观到主观的转变。2、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以挑战客观世界为表达对象。而数字媒体艺术则向主观世界发起了挑战,其表达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在传承了各种艺术创作风格的思想,同时通过科技技术的进步也发展开拓了其他新领域:时空反转、拼贴重组、虚拟与现实、抽象与意象等。3、现代艺术发展中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艺术”。当旧社会“艺术只是特权阶层的精神盛宴”这一认知被打破,将人们从传统美学价值的思想观念中解放了出来,“艺术人人都可以创造”这一观念开始诞生。艺术的欣赏者变为参与者,人人都可参与艺术创作。参与者角色的变化同样也在改变着人们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看法,加速推动了数字媒体艺术大众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持续发展,人们关于艺术的理解和认知也在耳濡目染中发生变化。数字媒体艺术的高速发展将艺术观念表达为人皆可赏的艺术形式,这在相关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艺术价值观的取向。由于数字艺术媒体良好的互动性,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也使大众的审美观念发生极大的改变。以现代科技为主流的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价值观及审美观念形成巨大的颠覆,对促进人们艺术思想方面也有重要积极作用。
作者:寇雨斌 单位:吉林动画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林村.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科技传播,2014,02:122-124.
1 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概述
云计算即计算服务,是将数据资源作为服务供使用者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在我们眼前的云技术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是在大量的服务器工厂架构上进行计算任务的分布,存储空间、计算以及多种软件、服务资源等都是从各种应用系统中进行获取,云技术计算的主要核心是服务,这一点可以从定义上看出,客户只需要接入网络就可以将云计算技术中的服务随心使用。
与云计算技术相比而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时间则显得较长。将视频、声音、图像、文字等集成在计算机上的技术即为多媒体技术,实质就是将视频、声音、图像、文字等媒体综合到计算机上,并形成有逻辑性的连接,使得它们能够进行量化的采样、压缩、编辑修改以及存储的传输与重建显示等操作功能。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并结合传统教学的手段,进行综合形式的教学,是一个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合理使用的过程。
2 基于云技术的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2.1 减少电脑设备采购,降低学校教学成本
多媒体教学有着很多优势,因此教育机构将会投入成本以扩大多媒体教学的建设,将各个层次的学校都建立成为现代化的教学园地,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购置更是花费更大的资金,使得这类型的学校内的计算机与相关应用软件都开始增多并投入到教学应用当中。不过相对于时展的今天,这些投入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显然不成正比,并且所购置的软件和硬件设备都会很快变得落伍,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要进行更新硬件与软件。云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要求客户具有过高配置的设备,只需开启网络共享即可轻松获取各种教学材料和资源。教师无需购置过于昂贵、技术过于先进的设备,能够达到基础要求的电脑连接到网络即可使用运资源中的软件,因此将大大降低了我国教育资金的投入情况。
2.2 减少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对教师而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当前背景下影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因素较多,使得大多数的教师不能进行相关教学课件的制作,并且教师制作一个重复的课件不仅花费时间,同时也加多了教学资源的零散分布性,不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另外教师花费制作课件时间较长而影响到其规划课堂内容与设计知识点的讲解,即不能有效的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好处,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制约。而云技术就是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和重点思想的,只需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连接到网络,就可以在网络上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大的方面管理,并且还能见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进行更新和增添,形成一个多媒体教学资源云。教师只需通过网络进入到云中以筛选出适合自己授课所需的资源,对其稍做修改,不仅节省了大量制作课件的时间,同时也能更好的去规划课堂教学过程和提高授课效率。
3 云技术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策略
云技术出现时间较短,学生还不能做到完全适应,再加上没有充足的锻炼时间,使得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非常欠缺。因此教师的任务则是提升学生的实践与锻炼,将考试的形式和制度丰富化,以考察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为主。例如增添微机考试、作业网络提交、论文撰写以及日常作业抽查等形式,但是这些都是基于笔试基础之上进行扩展的,不能代替笔试。教师还可以对每个课程进行更加细致化的安排,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选择应试,从而对学生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在网络上应用上所需完成的任务,并多接触多媒体软件和工具。
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更加丰富,建立一个云架构平台,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更多的教育机制相关联,使得各校的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切,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教师能够更加容易掌控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情况。并令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喜爱亲切之感,积极主动地向教师请教学习难题,扫除学习障碍,自主地模仿教师,进而获取良好的发展与提升。加强学生自主下载学习多媒体教学云资料的,由于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并且几乎每一项课程都有从课前预习、课中讲解以及课后复习、练习等都包括在内,因此基于云技术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变化,网络教室开始流行,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在改变。使学生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让多媒体信息通过网络无延迟流畅传送成为可能,使“教”与“学”进入一种真实感更强的虚拟教学环境,从而让云架构平台上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对教育模式的变革影响成为可能。假如有学生出现数量过多而导致教师不能全部估计的情况发生,应如何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并不一定非要在学校内,课堂上,课外时间或者放学之后,在适当的地点都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另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使得师生在网络中进行交流和沟通,并根据网上所提出的视频语音等资料进行读后心得的分享与交流。手机也可以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架桥,例如打电话或者发信息等。
4 小结
综上,云技术虽然出现时间较短,并且在技术上还不是很完善,但是技术与软件应用在不断发展,云技术也必将会成为多媒体应用的好帮手,两者结合能够为我国的教育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路径,且使得我国的教育机制发生了改变,云技术下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在很多方面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还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多媒 体教学课件的质量也在不断增强,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云技术下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人也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于莉.云计算辅助教学应用案例——“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网站[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6-29.
[2]钟锋.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协作式教学环境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1):34-36.
[3]朱晓红.精品课程中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问题研究[J].软件导刊,2010(5):19-22.
[4]王继尊.浅议云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8):36-39.
[5]韩宁.云桌面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2(5):46-49.
[6]吾买尔·吾守尔.论云技术结合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模式影响[J].才智,2011(11):41-44.
[7]罗根源.云技术和云的发展[J].科技传播,2011(9):51-56.
[8]庄天红.云技术+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9):29-3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多媒体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新闻界由于多媒体的出现造成了新的新闻媒介风波。计算机让媒体的物质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新闻报道的方式。媒介的融合使得新闻从传统的的图文展现形式变成了由文字、图片、影音集成一体的报道形态,更好地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传递,促进了媒介融合的发展使得新闻报道变得更加信息化、多媒体化。
【关键词】
媒介融合;新闻报道方式;创新
所谓的媒介融合就是指将不同属性的媒介结合在一起,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创新,丰富信息包含内容,加快信息流通速度。近年来,科学技术在不断的更新,信息的传播媒介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媒介融合让人们对信息采集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传统的以广播和报纸为主的媒介已经被手机和多媒体逐渐替代,新闻报道的方式也逐渐演变成观众们所热爱的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方式。传统的媒体和现代的媒体融合使得媒介融合逐渐兴盛起来。
1当前媒介融合形式与媒介融合发展的现状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在我国新闻界出现的时间较早,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行业媒介融合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展现出来的形式都不同。新时期下,许多新型的媒介形式已经在新闻界拔地而起,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以及报道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媒介融合虽然在我国新闻界发展的时间较长,但是当前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报道方式仍然存在的众多的问题。
1.1新闻报道方式缺乏制约,相关政策没有健全和落实
媒体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媒体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相关的政策制度并没有得到落实。国内对当前媒介融合的新闻报道方式缺乏一定的制约,传统的制约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形式的要求。当前的新闻报道模式存在多种形式,许多观众会通过手机平台和电脑平台对新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新形式的媒介融合如果政府部门不加以控制,许多观众就会对信息进行恶语评价,或者篡改事实肆意传播。只有对新闻报道的方式加以制约,当遇到突发事件和重要事件时信息能够准确无误的得到传递。
1.2新闻报道技术有待创新
优化信息传播技术是媒介融合有效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改变新闻报道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的新闻报道技术有待创新,传统的媒体技术无法满足新闻报道方式创新的需求。如果媒体技术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要求,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媒介融合下媒体行业的发展,不利于新闻报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方式创新
2.1加强新闻报道方式的政策支持
政策与制度对新闻报道方式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为了更好的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创新新闻报道的方式,我们鼓励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促使新闻媒介产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发展。政府监督部门需要加大对新闻事业的监督力度,及时制止媒介市场中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做好社会舆论监督工作,从而推动媒介融合下新闻报道方式更好的创新。
2.2优化新闻报道技术
技术水准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只有拥有先进的技术才能为报道方式的创新带来巨大的突破。媒体企业应该主动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总结成功企业的经验,加强技术方面的交流与探讨,培养一支优秀的专业队伍,为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3不断提升新闻媒介的整体素质
为了更好的促进媒体事业的发展,媒体首先要让从业人员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和职业修养,进而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举办大型技术文化交流活动,加大对新闻报道方式的研究力度,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由于受众对新闻报道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媒体还应该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学会创新。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违反相关职业规定的媒介从业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保证从业人员工作认真谨慎,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有效。
3总结
社会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新闻界得到了众多人士的认可。通过对当前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报道方式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报道方式正处于不断创新的新阶段,但是与观众真正希望看到的方式仍然存在着大的差距。为了更好的促进媒体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从事该工作的工作者不断的进行研究,克服解决相关困难,不断的提出新型的新闻报道方式。相信在国家和企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新闻报道方式一定会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得到创新,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宫兆兴 单位:赤峰市喀喇沁旗广播电视局
参考文献
[1]于中涛.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报道方式创新[D].吉林大学,2011.
[2]许颖.媒介融合的轨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新媒体;视听艺术;创新
在人类艺术史中视听艺术有着复杂的表现手段和丰富的表现内容,不过视听艺术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不仅能够营造出一种新型的视听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对视听艺术的传播、创作和营销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也让人们能够将视听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视听艺术以及与当前科技发展紧紧联系,技术为视听艺术带来了更好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方法,让视听艺术有了更好的盈利状态。因此,新媒体将视听艺术带向了更好的发展道路,可以说是新媒体的产生刺激了视听艺术的发展。
1 视听艺术传播的数字化
当前已经处于新媒体时代,视听艺术利用新媒体进程传播,数字化技术为视听艺术提高了更好的传播平台,且还能够保障视听艺术的质量,让人们能够与视听艺术更近距离的去体验与互动。视听艺术发展过程中传播是受到业内人士最为注重的一个阶段,传播质量较好才能让人们考到视听艺术的作品,才能去认可该作品。新媒体的产生便解决了视听艺术的这个燃眉之急,新媒体以及新技术的出现,直接为视听艺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理想平台,让视听艺术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们去接近视听艺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
2 新媒体时代下的视听艺术创新——以中学音乐课堂为例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视听艺术效果则更能营造接近真实的音乐欣赏学习环境氛围,通过画面来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感性的思维认知素材,运用音乐来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有助于将视觉感知与听觉认知能够进行有效融合。第一,我们要根据教学中显示内容所做,将其中一些与学习相似的内容找出,再利用媒体视听技术进行创造和设计,设计时要将学生自我具备的特点所展现出来,即所创造出的场景能符合学生表现所需;另外其情景的创造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学生最好能够在基于很好掌握其内涵之上再适当进行延伸,利用情景来教导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有更理想的审美激情。利用新媒体的高清多彩的画面和好的音响视听效果来深深打动观众,让学生能够自发领悟其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深入研究和挖掘其音效特点能让整个课堂教学的目标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师生之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交流。比如在京剧《红灯记》中,笔者使用新媒体进行观看,其能够完美展示出京剧人物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动作和形态,且京剧的唱腔能够通过新媒体的音响更好的表现出来,学生就能够更好的去体会整个京剧的演唱节奏和特点,因此情境导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
3 运用新媒体技术中的动画技术,丰富传统视听艺术文化
观众对于信息的接收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也是新媒体技术下的动画能够带给观众视觉冲击效果的原因。直接、生动的视觉动作能够让抽象画、静态化和二维动画更真实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有更好的直觉感受和体验,对其所看到的内容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动画技术中所包含的视觉体验是多样性的。首先能够将传统动画中视觉表象的形式进行更深的拓展和表现,另外其还能够创新动画表现的形式和方法。对传统动画进行拓展,使用计算机图像制作技术来更好的表现其数字动画,这样使得动画效果的控制能力更加强悍,让整个绘画过程都能很好的将动画的视觉效果表现出来。比如在我国央视上的水墨动画形象片——《相信品牌的力量》,其将古老的东方文化和美学借助于水墨的形式,让墨汁通过气的帮助进而幻化出了我国发展的种种画面,然后再融合这些画面,进而得出品牌无形之中的内蕴——“象”。
4 视听艺术文化创新发展前景展望
在人类艺术发展至今,能够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带领下继续保存的只有视听艺术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时代已经向人们打开了大门。现代科技与视听艺术的融合不仅能够将现代科技的作用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让视听艺术的发展更加客观。分析一些艺术作品中,比如《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阿凡达》、《西游记》、《宝莲灯》等一些列的作品都无不再述说着新媒体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和奇观,让人们有了更佳的观看享受。所以,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直接将视听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了丰富,让其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不过,我们也要懂得,数字动画中如果只有动画而没有具体的内容,没有对于现实中人们的生活实际和内心情感等进行反映和衬托终将只是一个皮囊,没有灵魂的数字动画是不会得到人们的喜爱,只能算是一对数字堆积而成的“作品”而已。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影视艺术创作,必须本着“艺术为本科技为用”的原则,将视听艺术的创新与技术的应用有机结合。
5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在将视听艺术数字化的同时,只认识到了“旧人穿新衣”的概念和体会,并不能将新技术进行开拓和创新,这样并不能让我们的视听艺术得到长久的发展,观众逐渐对视听艺术产生反感和厌恶之情,甚至我们都已经迷失了发展方向,这样就可能会让视听艺术失去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力量进而发展自身的机会,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进行视听艺术文化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起.数字媒体作品剖析[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2324.
[2] 陈念群.数字媒体创意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36.
[4] 石杨.浅谈多媒体的运用对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J].中华少年,2012(13).
[5] 朱明洁.浅析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
新媒体技术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神秘,通过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信息的传播以及存储、多媒体资源的播放与制作都能够获取更为广泛的受众。可以说,现代社会文明的传播小到个人的娱乐方式大到整个社会体制中广告的投放、信息的传播都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力量而得到革新。舞蹈艺术作为艺术种类的一大分支同样能够借助新媒体环境的动力而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全新的发展方式,新媒体环境中的舞蹈艺术也因此而逐渐成为现代舞蹈发展的主流方向。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并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方面认为不仅要加强传统媒体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各自建设,更要与时俱进,推动二者的有机融合,“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制高点”。为更好应对当下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新媒体技术需要得到广泛的传播及应用。人类从原始社会时期,就开始有了舞蹈。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舞蹈艺术不断地吸收和抛弃、整合和传承。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征。新媒体环境中的舞蹈创作突破了传统舞蹈创作艺术灵感的限制,新媒体舞蹈的创作者也从艺术家转变成为了舞蹈艺术家与数字科学家的合作。在这一环境下,舞蹈的表演者不再受自身表达能力的限制,舞者自身的舞蹈水准也不再作为舞蹈艺术评判的唯一标准。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今社会,新媒体环境为艺术形式带来的不仅仅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提供,更在于能够使得舞蹈的表达形式能够与新媒体技术进行相应结合,且自身媒体技术也能够为现今社会之中的舞蹈艺术提供全新的艺术规律,并借此为观众带来更加具有冲击力以及感染力的舞台效果。可以说,舞蹈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将舞蹈艺术的发展及传播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且能够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全新的平台。舞蹈艺术与新媒体环境相结合也是人性与科技结合的一大体现,这不仅使舞蹈的表达形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革新,更使得传统的舞蹈观念得到了一定的颠覆,是舞蹈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进步。现阶段,舞蹈创作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尚处于研究阶段。虽然目前艺术创作中较为成功的新媒体舞蹈形式依旧较少,然而这并不影响新媒体环境中的舞蹈创作发展革新的步伐。现如今,我国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创作工作依旧存在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革新较为迅速,且传统舞蹈艺术的发展在人们的认知中依旧存在着较高的地位,因此想要使得新媒体舞蹈在短时间内能够在我国舞蹈创作之中脱颖而出并不现实。
二、新媒体技术下舞蹈创作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新媒体舞蹈创作中依旧存在着经验不足的现状。首先,国内新媒体技术的搭载方式较为多元化,因此在实际新媒体舞蹈创作的搭载途径选择上依旧不具备相应的固定形式。我国舞蹈创作者在进行尝试性的新媒体舞蹈创作时普遍在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着模仿,国内的研究也多数侧重于介绍国外的实际创作和理论研究成果,仅有少数涉及国内新媒体舞蹈创作。近年来,一些较为优秀的国内新媒体舞蹈形式也得以崭露头角。部分舞蹈艺术高校中也进行了跨界合作类的新媒体舞蹈作品出现。创意的激发不仅促使了国内类似新媒体舞蹈形式的数量不断增多,同时也对公众的舞蹈审美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舞蹈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在公众环境中,同时舞蹈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得到了全新的诠释。虽然新媒体舞蹈艺术尚未出现较为完善的创作机制,且相应的新媒体舞蹈创作作品数量依旧不多,但公众的认知以及类似创作灵感的萌芽已经预示了创新型新媒体舞蹈在我国的发展与推广已经成为了必然。当下中国新媒体舞蹈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激发我们对新生事物的兴趣,从而增强在新时代下舞蹈与科技交汇的发展动力。
三、新媒体舞蹈创作问题的解决途径
对于新媒体技术下舞蹈创作面临的全新挑战,相关的研究人员需要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舞蹈创作存在的机遇及挑战做出充足的认知。新媒体技术下的舞蹈创作不再拘泥于传统舞蹈创作对于灵感的依赖,而是更多的对新时期媒体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需求。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创作无论对于舞蹈艺术家的创作能力、编舞的节奏型还是对舞台环境的塑造、新媒体形式的舞蹈背景构建均提出了相应的需求。这不仅使得新媒体技术与舞蹈创作出现了全新的特征,更使得舞蹈的创作形式以及排演方法均出现了相应的改进。首先,舞蹈创作者在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时需要对自身舞蹈创作工作做出更加深化的理解,以适应新媒体舞蹈创作的实际需求。媒体环境使得舞蹈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屏幕中的舞蹈”以及“舞台上的屏幕”两大全新的形式,分别对应了对传统舞蹈艺术进行借助媒体技术的后期剪辑的视频作品以及应用了新媒体技术的全新舞台的两大舞蹈艺术方式。二者不仅代表了现如今的新媒体舞蹈的创意实践类型,更是在某种意义上预示了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我国新媒体舞蹈的发展方向。其次,新媒体舞蹈创作工作应当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尽可能的利用。现阶段,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屏幕上的舞蹈将舞蹈艺术的表达空间从舞台迁入至了多媒体途径十分丰富的互联网络之中。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舞蹈艺术的表达更加多元化,且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也使得舞蹈艺术的表达能力与受众呈几何倍数增长。演出空间的屏幕化不仅能使舞蹈所要传达的精神以及舞蹈所具备的艺术感染力能传递到更多观众的身边,同时也使得舞台空间无限扩大,能够使新时期舞蹈艺术的创新性以及空间想象力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而舞台上的屏幕作为近年来我国新媒体舞蹈创作作品的主要形式,能够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载体,通过新媒体科技,如电脑控制灯光、LED大屏幕、舞台升降器具、摄像录音、后期制作等,对舞台道具实行调度和对演出舞蹈进行优化传播。可以说,新媒体技术中舞蹈创作的特征更加需求多媒体技术对舞蹈形式的影响,在提升了舞蹈艺术的表达力同时也间接使得舞蹈艺术在现代社会之中的受众愈加增多。同时,舞蹈艺术家在新媒体技术舞蹈创作工作中应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优势为自身创作提供灵感和动力。传统舞蹈艺术中对于舞蹈的创作主要依靠的是舞蹈艺术家对于舞蹈艺术表达能力的见解以及舞者的实际表达能力,二者有机结合与音乐构成了舞台的整体构造。但同时舞台的构造过于简单,对于道具的依赖性也并不高,这就使得舞台之中的容错率过低。一旦舞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或音乐在播放过程中出现断层就会使得舞蹈艺术的整体表现能力极度不协调,舞台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然而舞蹈艺术的发展在这一时代之中遇到了媒体技术的相应发展,这就使得现代新媒体舞蹈创作的思维方式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舞蹈艺术的创作也随之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得以实现。现如今的大型舞台表演中的舞蹈节目大多都或多或少的对新媒体技术进行了应用,诸如舞者在已经设定好的编程投影下根据编程的视觉效果进行舞蹈,舞者在舞蹈时,舞台上的大屏幕播放与之相对应的视频,或是将舞蹈拍摄起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方式传播。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舞蹈音乐的应用以及舞台的效果布置同样需要做出改进。新媒体技术下的舞蹈艺术创作也同时对舞蹈音乐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在为舞蹈艺术的创作带来了全新动力的同时也为舞蹈创作过程中音乐的搭配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的舞蹈创作也不再拘泥于传统音乐的搭配,而是能够将舞蹈所需环境乃至于生活中的各种音效添加到舞台中舞蹈的实际表演效果中。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音效,诸如脚步声、动物的叫声以及下雨、风声等多元化的音效均可以被采集,并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舞台效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是在面对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时,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舞蹈艺术发展,不仅为我国舞蹈艺术的革新式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更是为我国舞蹈艺术在新时期中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相应的舞蹈艺术者在面对新时期环境下的舞蹈艺术研究创作时,应当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做出充足的认知,以应对新时期舞蹈艺术发展的各种需求。
作者:徐颖 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晶晶.新媒体的舞蹈教学实践———评《新媒体舞蹈概论》[J].传媒,2016(14):21-22.
[2]宋瑞江.新媒体艺术环境下舞蹈审美与创作技巧探究———评《新媒体舞蹈概论》[J].新闻爱好者,2016(7):13-15.
[3]高鸣.试论新媒体艺术带给舞蹈创作的新纪元[J].艺术科技,2015(2):29-32.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物理课堂,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比较抽象,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和画图示范,无法让学生理解其内涵,而且长时间的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乏味感。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声形兼备的技术优势,能创设情趣盎然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情境教育为理论基准,创设生活场景,使学生从客观的生活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让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味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了解物理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如,在讲溶液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把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场景,用多媒体视频手段播放给学生看,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拉近了物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距离,一举两得。再如,凸透镜成像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容易接受和掌握,利用多媒体模拟凸透镜成像过程,把抽象的光线形象化,把透镜成像过程动态化,引导学生观察成像的动态变化过程,掌握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光线的显示,提示成像过程中物像之间的数量关系,使物理知识形象直观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率。
二、辅助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教学操作中,有的课堂演示有难度或效果不明显,有的危险性较大有安全隐患,有的因过程缓慢无法展示全过程,有的受条件限制根本无法演示,这些实验往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去演示才能收到较理想的实验效果。如液体、固体的扩散实验,液体的扩散观察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固体的扩散现象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课堂上根本无法完成。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放快扩散的过程,学生便能在几分钟内观察得一目了然。再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实验本身对晶体的纯度要求较高,加上实验条件较难控制,操作不当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观看相关的课件,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同时动态地描绘出其“熔化和凝固曲线”,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实验要点。
三、突破知识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物理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显现的物理现象通过技术手段科学处理,突破时空限制,化静为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易懂易记。
以往教师做测量大气压强量值的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只能用语言向大家讲解: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轻松模拟这一过程。再如,在讲浮力综合计算运用问题上,有关空心物体上浮、下沉条件变化方面的实际运用问题,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将问题条件变化的过程采取分布定局、条件置换等方式,把原本较为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拓展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的交互性特点,不仅能实现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储存与反馈,还能调控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控制程序的流向,从而使其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选择知识。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物理课程内容多而课堂时间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教师可利用教学课件,将板书内容、物理例题及解题过程、必要的物理板图等制成电子教案,把讲课用的视频资料、例题、条件分析、解题步骤、板图等,存储成不同的画面或单元,再用超链接的方法按需要调出就可以了――这样就不必为查找资料、变换教具或仪器设备而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教学信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美术;课题设计;创新;新颖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小学美术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每节课的活动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课题的展示宜简洁、直观、趣味、新颖,在短时间内,通过学生各种感官,抓住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探究的激情,引导他们在艺术课堂中自由地驰骋。在教师揭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时,如何抓住课题出示的瞬间,让它成为有效的教育契机,成为学生学习中璀璨的记忆。在课题的设计上,我注意做到:设计新颖;手段多样;适时出示;服务教学。
一、课题的设计制作新颖化
1、增加情趣――文学性
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较直白的课题,如“过新年”、“春天”、“彩条贴画”等。由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美术活动接受美的熏陶、扩大艺术视野、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有些技能型的课题就显得缺乏生气、较为呆板,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如小学美术第二册中利用开窗原理设计制作一扇小窗子、并画出窗子中景物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标题就是“制作小窗子”,假如直接用这个课题,学生没有新鲜感,缺乏情趣,而如果改为“打开窗子看一看”这一课题,则既突出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制作可以打开的窗子;又增添了一些教学时代感,比较富有生活情趣,使学生产生联想。学生在制作好各种款式的活动窗后,以日常生活为创造依据,在窗子中画出各种景物,有人物、动物、窗帘、家具等形象,丰富多彩。可以开启的小窗与打开窗子后豁然开朗的景物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创作的乐趣。
2、图文结合――变字形
美术课要展示给学生美的画面,美的感受,美的享受,让学生每时每刻接受美的熏陶,作为课堂浓缩的课堂教学板书,我每节课都精心设计,改变常规中汉字或图画出示课题的方法,采用字画结合的形式精彩点题,让学生一上课了解课题时就被新颖的课题所吸引,如上一年级《洗澡》一课时,我将课题“洗澡”两字的三点水偏旁变成三滴水的图画,将“澡”字的品字头变成三个“泡泡”,“ ”两个字吸引了学生极大兴趣,然后我根据“水滴和泡泡”展开提问,学生有了思维方向和依据,暗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也给学生一份带趣味的启发,顺利地开展教学。如此课题设计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也给学生一份带趣味的启发。所以一个活泼新颖的板书使学生在倍感亲切的字体中,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课题的出示手段多样化
美术课的课题出示要尽量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以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为学生顺利地学好新课创造良好的条件。
1.因势利导过渡出示
结合与本堂课有联系的内容,通过复习旧知识、讲评作业等作为过渡来揭示课题。一年级美术课中的《下雨了》这一课,教师将上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鸡的一家”展示出来,因势利导,讲故事的形式引出鸡的一家在下雨时的情景。由此出示课题“下雨了”,非常自然、富有童趣,学生也从中了解了雨天的天气及环境变化情况。
2.回顾总结比较出示
通过比较绘画及制作的形式、方法等异同引出课题。如在上《撕纸贴画》一课时,教师可以展示几幅相同图案但用不同方法绘制的作品,有彩笔画、剪贴画、树叶贴画等,这些画种大部分已经学过了。其中一幅撕纸贴画不同于这几幅作品。它与剪贴画有点类似但是边缘比较粗糙,是手工撕出来的。这样在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比较后,教师及时出示课题,效果会较理想。同样,在教对称式、均衡式纹样时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3.优化资源谈话出示
师生通过谈话、讨论、发表见解来出示课题、导入新课。我在上《太阳》一课时,和学生谈话中,学生提到了“太阳兄弟”,另一个学生紧跟着说“天上原来有十个太阳”,我及时优化资源,将课题出示为《太阳十兄弟》,通过和学生继续交谈,在板书的文字课题下随手画出几个形态各异的太阳形象,将太阳形象从单一的丰富性、从丰富性到人文性,学生头脑仲单一的太阳造型得到拓展,变得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效果十分理想。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创设人物形象、自然风貌等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课堂环境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气氛下,教师适时出示课题,造成一种感染力和冲击波。五年级《万里长城》这一课,我们可以一试这种课题出示方法。教师先请学生听一段乐曲《驼铃响叮当》,看哪位同学能够说出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根据学生道出的沙漠、骆驼,教师在音乐声中娓娓说出:在茫茫的沙漠中,中国的一条巨龙从这里向东延伸;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旷野上,长城筑下了座座雄关。然后伴着音乐,让学生看录像中雄传的长城。当他们沉浸在美妙的景色、优美的音乐中还未缓过神时,教师出示课题,引起学生极大的绘画热情。
5.激情引趣表演出示
教师或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现场表演后出示课题,能引起学生很高的创作热情。上低年级的《小手套》时,教师就可以用直观有趣的手形表演来激发兴趣,从而出示课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纸偶》《小纸人》等课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出示课题。“教有法,而学无定法。”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是不会多变的,而具体的教学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美术课题的出示方法还有很多:通过故事、儿歌出示;通过游戏出示;通过提问出示;通过实验出示;通过欣赏出示等。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来出示课题,都必须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奏好一堂美术课的优美序曲。
三、课题出示把握时机
课题的出示可以一上课就写在黑板上,也可以随着课堂教学过程逐步完成,或者在整节课结束时,用过学生的探究、汇总归结出来,这需要美术教师有一定的扎实的基本功为底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