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健康知识小课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应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心理特点出发,要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改革。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真正提高心理素质,在未来工作、学习、生活中积极应对挑战。
1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懂得教育基本理论,还应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方法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要求。据学情分析,现今的高职在校生,大部分都是“90后”大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适应“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最终实现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得改变以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颖的形式、灵活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励他们自觉地去发现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完善自己的人格,面对身边的挑战,体验自己美好的人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根据高职生的群体特性、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
学模式,讲授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小班制分班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要求,以他们喜欢的、轻松愉快的方式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进一步运用杜威的教育理念到实践中去,在“做”中学,在“游戏”中学,在“体验”中学,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1.2高职生不同的心理求知需求问题凸显
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今的在校高职生大部分都是“90后”大学生,不管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应“90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其心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喜欢展示自我,不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学生个性张扬,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不喜欢的课程或教学模式不愿意去主动适应,而是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或方法,否则他们就会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或厌学情绪。敢于追求自己的愿望,不强迫自己做不喜欢做的事情。
(2)喜欢走捷径,不喜欢没有成效的学习。“90后”大学生对于讲授式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对于深奥的学科理论不愿花费很大力气去研究。喜欢急功近利,希望自己的努力或学习能够马上见成效,对于需要付出很多艰辛劳动的活动不感兴趣,希望教师的授课能够直奔主题、形象生动、快速见效。
(3)不满足于现状,对自己期望过高。“90后”大学生对于功成名就非常渴望,很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幻想里生活,羡慕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士,只看到他们的成功,而对于其付出的努力却不屑一顾。对于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不愿深思,而是希望教师能给出一条成功的捷径。
(4)求知欲望强,但不掌握科学的方法。大学生希望自己是强于别人的,希望自己的未来是成功的,对于知识技能的渴求很强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地位、有能力的人。但他们对于成功之道却很模糊,总抱着侥幸心理,祈求自己的运气好一些、路途平坦一些。对于现在的学科学习不重视,不愿下工夫学习,希望教师能够将全部知识塞给自己。
(5)不喜欢有压力,“90后”喜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整个家庭的照顾和爱护,在家里没有受过委屈或挫折。他们不喜欢有挫折的事情,也不善于面对挑战。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或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就不能忍受,或郁闷或呼吁,喜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6)追求新鲜刺激,“90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大学生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喜欢新奇的东西,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求新求变,对于一般的说教听不进去。
2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探析
2.1角色扮演或情景表演
心理剧是现在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其魅力在于当事人能够重新体验冲突情境,在冲突情境中实现自己未了的心愿,解开自己的心结。同样,简单的情境表演或角色扮演也能让学生体验自己内心的冲突,使旁观的学生看清楚问题所在,重新整合自己的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如讲解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时,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宿舍情境,然后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慢慢进入角色,把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角色投射出来。之后大家一起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互动,学生对人际交往模式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会关注自己的交往模式、反思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
2.2团体体验活动
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期望很高,也感到很神秘,他们希望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解决自己内心的一些困惑,因此,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他们对于自我探索的心理需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用于团体体验的方法很多,其中不错的方法是沙盘游戏。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很适合当代大学生,它看似轻松,要求用不同的玩具展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不用教师灌输,也不用学生费脑记忆。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学生们会对自己的内心有所觉察,对自己的困惑有初步的了解,从而使下一步的感悟与改变成为可能。比如,有学生在体验沙盘游戏时,把一个“超人”放在了屋顶上,并且还自言自语地说“超人飞吧”。做完沙盘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他明白了自己与“超人”的链接,了解到自己内心的感觉与力量。在大家谈论沙盘游戏的感悟时,他兴奋地说:“这东西真神奇,它让我感觉到自己是个完整的人,好像把内心的我与现实的我统一了起来,我明白了自己的困惑,我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做了。”
2.3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是了解自我的有力工具,适时运用一些测试,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反思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积极地自我调节与完善,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探讨内心世界,提高自我心理保护意识。如讲解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指数。有些学生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心理压力到底有多大,也不了解自己处理压力的模式,但在心理测试后,他们会突然明白自己原来还有不了解自己的一面,并希望进一步分析自己的心理特点,希望教师再讲解一些压力处理的方式,以便使自己获得成长。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用案例作引子讲解一些压力处理的方式,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压力的防御机制,了解面对压力与挫折时该如何应对,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2.4影视案例材料的分析与讨论
大学生是伴随网络“90后”发展而长大的一代,他们对于影视、动画、多媒体很感兴趣。在讲解理论前,让他们观看一些有针对性的影视或动画材料,然后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这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教师再把理论知识提炼出来,加深他们的印象,形成理论沉淀。如讲解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健康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幸福魔方”之“我的男友变心了”,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别人的故事,往往会很清楚问题在哪里,以后自己也会避免同样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其认识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实现了。再如,在讲解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心理访谈“大六男生”,然后讨论其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上了六年大学,大学的学习应该注意什么,以及大学学习的目标与方法应该如何等。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有兴趣,而且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与能动性,发现自己的潜能,反省自己身上的问题。
2.5理论传授
大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有感性的认识,还要有理论的沉淀,关键时刻的理论提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抓住机会,简要概述地提炼理论并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框架。比如,在讲解人格健康时,不仅让学生通过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了解人们心理活动的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要适时地把一些理论知识提炼给学生,如著名的人格理论、人格要素、人格健全的途径等,让学生在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有理论指导,从而少走弯路。
2.6团体训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体验自己的心理冲突,而且要让学生能够完善自己,有意识地健全自己的人格。因此,团体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在讲解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模仿心理工作坊的做法,对学生进行团体训练。第一步:认识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讲述我的 5个成功故事;第二步:认识自己的理想――我的 40年计划;第三步:了解自己的位置――我现在在哪里;第四步:了解成功的途径――我梦想的路在哪里;第五步:回到现实――我怎样出发;第六步:控制约束机制――我的旅行指南;第七步:制定近期目标――我要出发了!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明白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怎样起步、怎样约束自己、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堂教学评审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市局直属各中职学校:
为促进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市教研院工作计划,决定举行2021年温州市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审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教师条件及名额分配
各县(市、区)选拔推荐一名教龄3年以上的中职学校专任体育教师参评,市局直属中职学校择优推荐不超过三名教师参评。
二、时间地点
1.时间:5月26-28日,参评教师于26日下午3:00前到承办学校报到,观摩教师于27日上午8:30前报到。
2.地点:温州护士学校(瓯江口)
三、评比办法
1.评比内容:教学设计与答辩5%,队列队形5%,课堂教学90%。
2.参评课题:教材内容自定。
3.抽签办法:现场抽签确定上课顺序。
4.时间人数:每节课时长40分钟,25人左右,男女分班上课,具体按学校实际情况安排。
5.器材由承办学校提供,特殊器材请提前联系或自备。
四、报名要求
请各单位于5月17日前将参评教师推荐表和教学设计发至1224567207@qq.com邮箱,推荐表原件盖章后报到时上交。
五、其他事项
1.本次活动由温州护士学校承办。承办学校可推荐一名体育教师上一节展示课。
2.与会人员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3各县(市、区)可安排5-10名教师前往观摩,请各教研员5月10日前报送汇总表(附件2),联系人:陈老师(15057726443)。
附件:1.温州市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评审推荐表
2.观摩教师汇总表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2021年4月16日
附件1
温州市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评审推荐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校
(全称)
职务
手机号码
最后
学历
毕业学校与专业
参加工作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
教龄
参评课题
主
要
荣
誉
推荐
单位
意见(教研室)
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2
观摩教师汇总表
序号
姓 名
性别
学 校
电 话
住宿(请打√)
26日
27日
关键词:体质健康标准 体质健康测试 有效性
一、研究问题
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在2007年4月正式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其功能包括:教育和激励功能、反馈功能、引导和锻炼功能。
《标准》规定:
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标准体重(必测);坐位体前屈、投沙包 (选测一项);50米跑(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踢毽子(选测一项)。
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标准体重(必测);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选测一项);50米跑(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选测一项)。
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标准体重(必测);肺活量体重指数(必测);400米跑(50米×8往返跑)、台阶试验(选测一项);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握力体重指数(选测一项);50米跑(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颠球、排球垫球(选测一项)。
作为一线老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1.测试项目多,增加了工作量
测试项目涵盖了人体形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完成测试任务,除了要进行系统训练之外,还需要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并且组织学生进行专门测试。这样必然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2.测试内容复杂,增加测试难度
部分测试还需要运用一些仪器,教师需要进行专门培训,熟练掌握使用方法,才能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这样必然增加了测试的难度。
3.测试较耗时,影响教学进度
测试时需要教师大量投入时间与精力,特别是在10月,老师们为了高效地完成任务,对学生进行短时间的强化训练,这样自然就影响了教学进度,影响了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怎样才能利用学生在校时间有效地指导学生“乐学、会学”?
二、研究原因
《标准》是教育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和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身体素质。调查了几所学校测试的情况,存在以下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
实施《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让学生只有科学、合理的锻炼,才能促进身体机能的正常发展,才能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部门和老师并没有正确地把握目标,一味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例如,南京市卫保所每两年会对南京市部分学校进行一次的抽查,按抽查情况排名,通报各区调研情况并给予奖励。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压力,影响了《标准》健康的发展。
2.测试形式单一
依据《标准》的测试手册,测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包括:体育考核课;课外单项测试;单项班级《标准》检测比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多项运动会;年级、班级为单位的检测对抗赛;安排测试日或测试周;安排测试点等7种形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多数老师采用的是体育考核课的形式,这样占用了正常的体育课,使得教学进度和任务无法完成。
3.练习手段单一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利用考前一个月强化训练学生,测什么练习什么,体育教学课变成练习课和速成课。教师教得辛苦,学生练得痛苦,使得练习或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三、解决策略
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我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经过组内老师研究我们制订出有效的课时教学计划,设计课课练习,整合教材,并充分利用选修教材和课外资源等多种渠道,实现教考分离、教测分离。在不影响教学进度和课时的情况下,有效地保证完成各项测试内容,力求使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教学有效结合,科学而合理地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1.课课练习学方法
课课练习,即利用上课5~6分钟的时间带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例如:主教材是跑,那么课课练习就可以是柔韧练习。当然课课练习还是有别于素质练习的,我采用多元化的手段,激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例如,在指导学生做坐位体前屈时,我采用利用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创编身体数字、英文字母等,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伸展身体,锻炼身体的柔韧度。再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仰卧起坐练习时,则采用多种形式:仰卧举腿、仰卧团身、直腿仰卧等,多方面地引导学生锻炼腹部肌肉。这样的设计,既可以避免练习时单一与枯燥,将测试内容渗透进教学中,又可以教会学生多种练习方法,便于其课外练习、有针对性的练习。
2.整合教材易操作
为了便于操作并有利于教师掌控课时进度,我将教材内容与测试内容合理搭配,凸显其互补功能。根据测试所需要的课时,在学期初安排教学进度时,首先将选修部分和部分重复游戏部分调整为测试内容:即主教材为正常的教学内容,选修内容或部分游戏教材为测试项目。例如:主教材为快速跑,测试内容可以选择仰卧起坐或坐位体前屈。其次,安排室内课时加入部分测试内容,例如:室内体育常识与身高、体重、肺活量的测试有机结合。这样互补即避免大家误入练习课,又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操作时又简单,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课内课外相结合
在实施《标准》过程中,我发现有些项目并不适合在课堂上反复训练,它需要利用课外时间系统练习,例如仰卧起坐、跳绳等项目。我利用一线通给学生布置“亲子作业”,例如:和妈妈比一比谁跳得高,和爸爸比赛看谁做得多等等。激励学生在家自觉练习,并指导家长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劳逸结合。而课堂教学只需要定期检验他们练习的结果,这样的操作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
4.边练边测提效率
以往10月会被称之为考核月,而现在我则采用边练习边测试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竞争这一心理,在教学中给学生制定目标,并在自测、组查和测试等多种对抗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考核任务。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高涨,比赛时均能发挥最好成绩。边练边比边考,这样的操作方法对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学生竞争意识均有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健康教育;课堂质量
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在近几年的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我觉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时,有以下好处: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较好地突出教学内容及主题;让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听,易于感知。下面具体谈谈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健康教育的一些感悟。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容易出现的问题,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及班主任共同编写心理健康校本教材下发学生学习阅读。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懂得有问题时主动咨询心理辅导老师。这样对于一大部分学生都会起到心理健康预防作用,让学生不再为心理问题而惧怕担忧。学校每两周安排一节校本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主任主持并召开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判断怎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心理。学会互相观察、辨别是否心理存在问题,会用简单的解决办法,以免发现太晚对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让学生童年留下阴影。我在近几年的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借助一些网络教育资源,包括图片、课件或视频影像资料等,并将这些相关资源合理整合应用于教学。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它自身的优势,其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性,能很快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DVD光碟、U盘或网上相关的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选择合适的音乐,编排韵律操,让学生在喜欢的动画内容和舒缓音乐的感染下,认真参与健康知识的学习。信息技术是代表着当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手段仍以黑板加粉笔为主。学生主体性难以发挥,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则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小学生会对声、光、电等动感的课堂气氛感到更有趣。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方法。比如我教授的是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的他们对教师肯定十分畏惧,上课也不喜欢好好地听,甚至有的会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等等。我利用课件放一些优美的乐曲,吸引他们的悦耳音乐使他们慢慢放松下来,愿意听一会,这个时候我在说上课,他们会在自然的情况下,放松的和我交流,不再害怕,大胆而且自信。
二、增强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理解
小学的健康知识主要包括:认识各种的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其主要特征,了解不同的食物的营养成分;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身体的主要器官,并了解各器官的主要功能及基本的保护方法,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卫生;让学生了解快乐的心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多方面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教育媒体如投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等优点,合理应用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的调动,做到视听结合,讲练结合,动静结合,让健康知识浅显易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在进行《我们的身体》健康教育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课件播放时,教室的电视屏幕上卡瞬间出现一个人的身体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视频了解自己的身体,并播放一些人体肌肉、骨额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增强学生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在自我建构中了解“我们的身体”的知识,让他们在自己的正确认知下,自觉地去爱护自己的身体。教学《高矮与胖瘦》,我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了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小亮前后的胖瘦对比,并在教师的提问和同伴讨论中,逐渐增进对体质健康的理解,得出结论:“胖不等于健康,要合理饮食,不挑食、偏食,注意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坚持体育锻炼,身体才会健康。”
三、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课中,若出现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时老师可以穿插情景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语文课中,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和学生探讨,课文人物的想法对心理健康有利还是有害?应该怎样做?久而久之在学校各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会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也就不会出现心理疾病。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可以将一些典型案例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录像机等设备录制微课,共享到老师、家长和学生QQ或微信群中。这样所有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既方便又具有教育作用。既让班主任学到了解决班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也让家长在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我在进行六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时,通常要创设学习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他们喜爱的情境中进行教育,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健康教育活动中。多媒体的立体音响效果,精彩的图片能营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就能在教学活动中很快进入角色,在快乐的学习中学习健康知识,促进他们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学《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时,教师选择了《阿凡提》的动画影片播放给学生观看,用动画里话泼可爱的阿凡提形象、生动幽默的语言、说唱跳结合的形式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并结合动画的内容讲解和提问,引导学生明白快乐喜悦的心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了怎样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在舒缓的音乐中体会快乐,激发学生开心快乐的情感。在最后的富翁和阿凡提的对话,体会快乐幸福源自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源自一个人的修养,源自知足。
四、突出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育方法 关注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诸多诱惑之下,心理健康问题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普遍反映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上,以致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不易。我根据平时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对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总结汇报。
一、教师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重任。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尤其教师的心理素质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当今这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压力过大,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负面情绪、暴力倾向、悲观消极等问题。
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整天浑浑噩噩,无所适从,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心理疏导,就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一些教师经常抱怨学生不听话,工作压力大,福利待遇低等,这种工作态度肯定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教学积极性。有的教师甚至把因生活琐事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中,对学生发无明火,甚至体罚学生,这样肯定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不可抹去的阴影,同样对教学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师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如果自身的心理都不健康,那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师,除具有专业的知识外,还要有健康的身心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他们心中的老师是完美的、没有一点瑕疵的。老师要运用学到的健康心理知识,做到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要做到在爱好和兴趣中学会自我放松。例如:1.发泄法,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发泄出来,如果是男人就可以打拳击、听些带摇滚的音乐,如果是女人就可以去购物。2.转移法,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到家人和自己住在既干净又温馨的家里,这也是一种享受。3.多和朋友们一起聊天、爬山。4.回归童年法,和小孩子们做一些游戏,如踢键子、老鹰抓小鸡等。
为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从自身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以后的人生道路。学习是学生的任务,也是学生的责任,学生的身心发展趋向是通过学习构建的,所以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活动一方面受家长和教师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已有心理知识的影响。他们面临过高的期望和过低的自我实现,接连的失败和巨大的成功共生的时代,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低谷之间的落差、责备批评与夸奖之间的距离等,都是决定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健康教育方法,还要做到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做到具体问题对症解决,达到理想效果。
三、教师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终极策略
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技能培训课之解开困扰谜团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内在父母”、“内在儿童”、“内在成人”的含义、教师现实中普遍存在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和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逆反心理比较严重,与其难沟通;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不能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学习比较被动,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自控能力比较差,管不住自己。这些知识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只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就可以作为参考帮助解决教师现实中的问题,对教学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自己和学生之间情绪上的变化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要控制住情绪,做到遇事不慌不乱,沉着冷静,用理性的态度解决问题。在和学生沟通时,要注意学生情绪方面的变化和心态上的变化。
1.弱化学生“内在小孩”的自我状态
教师要不断创新心理健康知识,和实际遇到的问题做到有机结合,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如用唱歌、跑步等方法转移自己的不好情绪,给学生提供发泄不好情绪的平台,使其感到放松、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犯了错要让其承担这件事自然产生的结果,使其主动思考,调节行为,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强化学生“内在父母”的自我状态
师生共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时,可以交换位置,站在对方的位置感受彼此。这种互换位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父母”行为,达到使学生敢于承担责任,关爱他人的效果。
3.激发学生“内在成人”的自我状态
学生自身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请他们从可行性方面依次对这些问题做出的解决方法进行判断,从而做出最佳的选择。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内在成人”的经验,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在出现问题时能够主动解决问题。
总之,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只有同时打造师生心理健康,才能建设美好的未来,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品质,不断强化心理健康知识的创新,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做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遇到工作和生活中不理想之处,要以遇事不惊的态度面对,学生要以身心健康的教师为学习榜样,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发展适应能力,成为全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齐小艳,李韦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打造学科健康课堂[J].青春岁月,2014(22).
【关键词】新入院孕产妇 孕产期 健康知识
妊娠、分娩虽然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常有各种危险因素威胁到母婴的生命与健康。孕产妇死亡率与婴儿死亡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卫生水平高低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1]。随着社会发展, 计划生育的实施, 人们对优生优育期望值越来越高[2]。然而孕产妇对孕产期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又如何?为探讨新入院孕产妇对孕产期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本文对100名新入院孕产妇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新入院孕产妇100名,其中小学文化12名;初中文化21名;高中文化30名;本科28名;硕士及以上9名。年龄层次:20岁以下的23名;20—30岁的33名;30—40岁的32名; 40岁以上的12名。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100%。
2 结果
新入院孕产妇对孕产期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其中胎膜早理方法认知率仅为9%,对何时会感到胎动、12小时胎动次数、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最佳时间、产检时间与意义、饮食与休息认知率为50%以上,其他为50%以下。20岁以下的认知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文化程度高低也影响了认知情况,文化程度高的认知率相对要高。
3 讨论
3.1新入院孕产妇对孕产期相关健康知识比较缺乏 调查显示,新入院孕产妇对孕产期相关健康知识比较缺乏,其中对胎膜早理方法认知率仅为9%,只有对何时会感到胎动、12小时胎动次数、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最佳时间、产检时间与意义、饮食与休息五项认知率为50%以上,其他均为50%以下。
3.2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健康意识,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孕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既有生理上的显著变化, 又有心理上的恐惧担忧, 她们迫切需要了解孕产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因此, 通过责任医生及护士不失时机的开展健康教育, 满足她们对知识的需求。通过孕产期一系列的健康教育, 调整孕产妇孕产期的心理状态,加强了自身保健, 减少一些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广大孕产妇通过健康教育这一特殊手段破除了迷信, 摒弃了陋习,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强化了健康意识, 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健康教育向人们讲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使母婴保健知识得到普及,提高了母婴保健水平。它架起了医护患沟通的桥梁,使孕产妇能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了孕产妇保健意识的能力,有效的降低了孕期并发症、产褥病、难产率。
孕产期知识涉及范围广,内容非常繁杂,要在短期内累积建构成自身可理解记忆的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医务人员可以将孕产妇保健的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易于实现的和可以逐步提高的小目标,这样可使孕产妇不断有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有利于下一步目标的实施和完成。医院定期组织准妈妈、新妈妈课堂,将孕期、产后的准妈妈和新妈妈们聚集到一起,谈谈感想,交流交流经验,并聘请有名望的产科专家给予讲课,组织一些趣味性的答题,并进行疑问解答,提高每个准妈妈和新妈妈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医务人员还应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为孕产妇服务。
3.3加强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健康教育是一项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实行病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而病人家属教育尤显重要,且自我护理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以往产科病房的健康教育是以责任护士为主的针对孕产妇实施的健康教育,由于产科病房住院天数短、周转快、陪伴家属多且更换频繁,仅靠责任护士个人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易使计划落实不到位。家属和陪护不良的健康习惯极易影响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只有建立整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才能保证孕产妇及婴儿的健康。因此,应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如张贴宣传画、进行专题讲座等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参 考 文 献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作用重大,但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优势,将其运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改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有实效性、更具魅力。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全面推广与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各地学校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成立心理咨询室等多条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这些方式虽有一定的补救作用,然而却是“杯水车薪”,并不能彻底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大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差—重诊治,轻预防,大多停留在事后问题补救的层面上,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不够。
其次,心理健康知识枯燥乏味,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不强。
再次,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远离现实生活,导致学生不感兴趣。
学生对“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感觉厌烦,而且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有一种课程化的倾向,这样会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进而心理压力也会加强。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出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元性、互动J性、多媒体性等优势决定了其对心理健康教育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内容充实,形象生动且更具吸引力。
(2)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将声音、动画、图形、字幕、视频等信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让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当前学校教育方式发展的新趋势。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
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的目的,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及心理素质的提高。
1运用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Flash动画具有体积小、互动性强、兼容性好、无限缩放不变形等诸多优点,教师利用形象、生动、有趣的Flash动画将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注意力,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也会深刻而强烈。
例如在讲述责任心的重要性时,教师导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Flash动画,并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到底谁该为这起事故负责;②那个肇事司机是一个怎样的人;③为什么说东北人是活雷锋;④你是怎么理解“向雷锋同志学习”的
这个Flash动画创意新颖,生动形象,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了健康心理氛围的熏陶和知识的加强,明白了“责任心不仅是一种习惯、一种素质,更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的道理。
2.运用多媒体影片帮助学生磨练意志,培养自信心
英国心理医生弗德尔发明的“电影疗法”目前在全国300多所高校已经先后应用,多媒体影片通过画面、镜头、音乐、色调等来解释影片人物的心理问题,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每 一次欣赏电影的过程既是师生共同经历的情感体验,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次心理健康辅导。这种形式伴随着轻松愉快的情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具有其他任何心理健康治疗活动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的主人公阿甘幼年腿有残疾,受到同伴们的iJ L讽与嘲笑,而他却凭借坚持不J解、屡败屡战的精神,跌倒了继续挣扎着爬起,最终达到丁奔跑如飞的速度,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也正是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在越南战场上成为唯一幸免的人。其实,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都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为某一个日标而奋斗,他的信念坚定,目标清晰,即便先天不足,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获得成功、
将“电影疗法”应用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学生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心灵深处也伴随着剧情发展,像阿甘经历的那样获得坚强的信念和坚定的意志,进而激励学生克服生活磨难,激发对生命的信心。 “电影疗法”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尝试,不仅在选片上要严格把关,还要求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通过观赏电影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利用UC提供课外辅导,解决学生厌学心理
远程教育正以一种全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又一途径。UG聊天工具是新浪网推出的一个功能相对强大的信息交流_L具,集文本、声音、视频为一体,既提供语音聊天方式,又提供视频聊天功能,还可以自行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聊天室,与网友畅所欲言。将其应用于远程教学,可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起到辅导作用。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因为对知识消化不良,思维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而产生厌学心理。我们可以利用UC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促使他们反复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厌学心理最小化。具体实现过程如下:①学科教师在学校网络中心申请UC账号。②教师将教学内容使用流媒体技术做成视频教学材料③学生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登录学科教师的UC房间,选科目、选内容,对欠缺的知识进行二次学习。
学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其他能上网的地方,只要登录到UC上,就可以通过UC音频或视频听到教师讲课,还可以在线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品质,这样便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彻底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4.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制作独立、美观、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以便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展开。一方面将心理健康知识上传,如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个人气质与性格、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鼓励学生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学习,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在网页上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如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论坛等模块,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不解与迷惑呈现出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其在线解答,为学生提供更为快捷、个性化的服务。
网站的建立,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为广泛,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更为丰富。学生通过网上学习、互动交流,变以往的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地获取,这样便能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水平,对解决自己的个性化心理问题更有成效。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了直接经验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听觉型转变为视听复合型,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结束语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作用重大,但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优势,将其运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改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有实效性、更具魅力。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全面推广与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各地学校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成立心理咨询室等多条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这些方式虽有一定的补救作用,然而却是“杯水车薪”,并不能彻底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大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差—重诊治,轻预防,大多停留在事后问题补救的层面上,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不够。
其次,心理健康知识枯燥乏味,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不强。
再次,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远离现实生活,导致学生不感兴趣。
学生对“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感觉厌烦,而且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有一种课程化的倾向,这样会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进而心理压力也会加强。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出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元性、互动j性、多媒体性等优势决定了其对心理健康教育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内容充实,形象生动且更具吸引力。
(2)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将声音、动画、图形、字幕、视频等信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让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当前学校教育方式发展的新趋势。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
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的目的,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及心理素质的提高。
1运用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flash动画具有体积小、互动性强、兼容性好、无限缩放不变形等诸多优点,教师利用形象、生动、有趣的flash动画将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注意力,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也会深刻而强烈。
例如在讲述责任心的重要性时,教师导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flash动画,并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到底谁该为这起事故负责;②那个肇事司机是一个怎样的人;③为什么说东北人是活雷锋;④你是怎么理解“向雷锋同志学习”的
这个flash动画创意新颖,生动形象,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了健康心理氛围的熏陶和知识的加强,明白了“责任心不仅是一种习惯、一种素质,更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的道理。
2.运用多媒体影片帮助学生磨练意志,培养自信心
英国心理医生弗德尔发明的“电影疗法”目前在全国300多所高校已经先后应用,多媒体影片通过画面、镜头、音乐、色调等来解释影片人物的心理问题,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每 一次欣赏电影的过程既是师生共同经历的情感体验,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次心理健康辅导。这种形式伴随着轻松愉快的情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具有其他任何心理健康治疗活动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的主人公阿甘幼年腿有残疾,受到同伴们的ij l讽与嘲笑,而他却凭借坚持不j解、屡败屡战的精神,跌倒了继续挣扎着爬起,最终达到丁奔跑如飞的速度,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也正是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在越南战场上成为唯一幸免的人。其实,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都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为某一个日标而奋斗,他的信念坚定,目标清晰,即便先天不足,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获得成功、
将“电影疗法”应用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学生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心灵深处也伴随着剧情发展,像阿甘经历的那样获得坚强的信念和坚定的意志,进而激励学生克服生活磨难,激发对生命的信心。
“电影疗法”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尝试,不仅在选片上要严格把关,还要求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通过观赏电影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利用uc提供课外辅导,解决学生厌学心理
远程教育正以一种全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又一途径。ug聊天工具是新浪网推出的一个功能相对强大的信息交流_l具,集文本、声音、视频为一体,既提供语音聊天方式,又提供视频聊天功能,还可以自行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聊天室,与网友畅所欲言。将其应用于远程教学,可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起到辅导作用。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因为对知识消化不良,思维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而产生厌学心理。我们可以利用uc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促使他们反复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厌学心理最小化。具体实现过程如下:①学科教师在学校网络中心申请uc账号。②教师将教学内容使用流媒体技术做成视频教学材料③学生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登录学科教师的uc房间,选科目、选内容,对欠缺的知识进行二次学习。
学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其他能上网的地方,只要登录到uc上,就可以通过uc音频或视频听到教师讲课,还可以在线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品质,这样便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彻底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4.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制作独立、美观、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以便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展开。一方面将心理健康知识上传,如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个人气质与性格、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鼓励学生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学习,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在网页上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如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论坛等模块,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不解与迷惑呈现出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其在线解答,为学生提供更为快捷、个性化的服务。
网站的建立,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为广泛,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更为丰富。学生通过网上学习、互动交流,变以往的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地获取,这样便能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水平,对解决自己的个性化心理问题更有成效。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了直接经验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听觉型转变为视听复合型,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结束语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 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全面的。大学期间是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更是大学生不断整合自我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和优化亦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大学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与一些师范类专业开设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掌握不同,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应该注重学生参与与体验的过程中,掌握最为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辩论、角色扮演、参与情景再现、榜样作用、行为训练、小组讨论与分享等方式纠正自身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学习情绪管理与调节的具体方法,养成新的更为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以达到自我整合,增进健全人格养成的目的。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有效运用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为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2 体验与体验教学
2.1 何为体验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
国内早有学者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性质提出了体验的含义,认为体验既包含了活动的结果,又包含了活动本身。作为活动的结果,是指体验主体从其亲历活动中获得的情感、认识及技能;作为活动,是指参与体验的主体亲历事件且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过程。并认为体验包含经历、情感、认识三层意思,具有亲历性、个人性、缄默性三个基本特征。①
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专人指导、群体进行、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短的时间内完成社会基础经验的武装,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受间接性的影响,这种学习也有着其严重的不足。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别人经历、整理过的事情,当学生学过这些知识之后,他们只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如果再缺少适当的亲身实践与运用及实践过程中的指导,知识就更难转换为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的源泉,难以内化为心理结构,而达到更高目的实际运用就更为困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传统课堂偏重心理知识的传授,利用板书、教学媒体与课堂讲解作为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中心,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学生的体验与知识、技能的运用,师生间更多形成的是单一的“授—受”关系。这样的课堂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之间课堂的互动、知识理解的深度与教学内容的掌握方面产生很大问题,并最终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发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作用。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体验难以产生,情感难以激发,这种没有情感体验的认知获得,容易出现知行脱节、知情剥离的现象,学生感到学到的是死的知识,是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难以对应自身的问题,自己也不能从这样的学习中获得改变与成长。而体验式教学将心理健康知识寓于情感体验、反思领悟、行为训练、交往互动中,既关注知识的获得,又关注其“情感”和“行为”,强调知、情、行三者之间的整合,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路径。
2.2 体验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的基础上,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③根据这一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体验教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主动地去感知、领悟、理解并建构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最大可能地将外部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身的心理结构,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2.3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借鉴吸收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情知教学论、后现代知识论、现代教学论、对话理论关于体验特征与意义的深刻论述。体验对于知识学习、人格健全、完整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其中对人的深深关切,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所在。基于这一核心理念,体验式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2.3.1 强调身体力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旁观者、接受者,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积极参与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④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监控、强调学生的主动、直接参与,强调身体力行。主张在教学活动中,破除师生间单一的“授-受”关系,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机器,而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从行为和情感上主动、直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对事件或情景的体验和亲历来主动建构知识。强调身体力行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可以是主体直接参与真实事件及真实情景的实践,也可以是主体对过去经历过的相似情景的回忆,对未经历事件和情景的想像、组织加工和感受。在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自我反思,自我辩论、在教师引导下的对别人的移情性理解等等均是“身体力行”的表现。身体力行是体验式教学的核心特征,体验式教学的其它特征皆由它派生。
2.3.2 体验是不可替代的经历和感受
体验是他人无法代替的主体亲历。主体通过亲历事件或情景获得的内心体验及感受,对其他未亲历相同情景的主体来说,有些成分可以通过言语表达进行分享,有的则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在体验过程中,主体往往伴随着紧张强烈的内心活动、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活跃丰富的想象,产生的是鲜活的、深层的、令人陶醉而难以尽言的特殊的内心感受。
因为体验是不可替代的经历和感受,所以在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创设宽松的、非批判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积极的事件,正性的能量和情绪、情感体验,应创造条件调动所有参与学生,尽量使每个在场的学生都能亲历,认真感受和深刻领悟,教师的引导多于说教,把舞台让给学生。
主体的体验中往往还有些内容是连主体也无法辨清,一时难以言表,处于一种模模糊糊、似有似无的状态。这部分的体验往往进入主体的潜意识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今后的某次情境中,它们可能突然被唤醒、激活,上升到主体的意识层面,主体产生顿悟后,这部分的体验突显出它应有的作用。
2.3.3 尊重个性差异
由于主体性水平不一,认知模式各异,我们的教育对象存在种种差异,对于同一事物的亲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从而得到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也会千差万别,具有个性。
虽然体验具有个体性,然而它却是可以分享的。正因为主体体验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才有交流、分享的必要和可能。不同的体验方式,不同的内心感受,不同的认知理解,经过交往和沟通,就可以实现视界的融合,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达到体验的分享与体验的感染,这种分享既是情绪的相互影响过程,也是知识经验的获取、再度融合的过程。
就单个主体而言,尽管其体验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存在引导的必要,但没有绝对的标准,个体的体验应是平等的、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也只需起到引导作用,扮演“助产士”的角色,帮助被引导者进行和获得其自身的体验或是感受到他人的体验。
2.3.4 寓教于乐
体验式学习为寓教于乐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乐”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乐趣的那种看似热闹实则无实效的狂轰滥炸式的课堂活动,而是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愿望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宣泄或升华情感的全过程中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寓教于乐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氛围的现场调动,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与体验的过程;二是指教师通过优良的教学设计把传授的知识融入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
3 体验教学观点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调适技能的主要教育者,作为教这一活动的主体,具有组织、领导等作用;学生则是作为学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于注重心理健康知识及相关理论的传授,注重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独白”,师生之间缺少“灵魂深处的直接相见”,很少发生真正的精神交流,难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⑤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攻”,其身份和定位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其主要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闻道在后,才疏学浅”,往往被认为是缺乏知识与技能的不成熟的人,主要任务是接收教师的传过来的知识,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
体验式教学模式重在营造轻松、愉快、主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尽情体验、充分感悟,最终达到从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技巧,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⑥在体验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协助者,教师相信学生具有自我成长的潜能,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就是创设积极的学习情景,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协助学生发现并挖掘自我成长的潜能,获得自我成长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启发与共鸣、讨论与分享,产生教学共振,让学生在多元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真实的体验,并将体验与知识通过外部行为的训练与强化内化为内部的心理结构,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4 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实践过程
4.1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
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体验的产生,首先缘自主体对事件或情景有了切身的感受,相对静止的观察或他人的讲解,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结合每个模块教学内容,通过团体热身活动、案例引入、角色扮演、心理测验等方法,模拟出仿真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在已有经验、情感与学习之间搭建桥梁,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问题解决的体验过程中获得感悟。
4.2 通过语言,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
当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师创造的体验情景,对所体验到的事件有了初步的、可能稍显杂乱的感性认识后,学生的体验还处于一种萌动状态,真实感不强,轮廓也不清晰,这时的“体验”需经过组织加工、进而转化、凝结为人的无意识记忆。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这种无意识记忆会被激活,而使个体产生特定的体验。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案例导入等方式,辅之启发性的语言,来唤醒和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些记忆,使之上升、转化为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
4.3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适时、适度的教师点评,增强学生的体验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运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团队展示等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体验分享。分享与点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通过体验分享,既可以让学生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也可以让在场的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观点与视角来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进行体验分享的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准确表达自我,克服社交恐惧,训练语词逻辑的重要方式;教师适时、适度、不加批判的点评可以是对表达不流畅学生的鼓励、引导,也可以是对表达过于繁琐学生的提炼与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好地表达。
注释
① 李英.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初探教育学的体验范畴[J].北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12):1-5.
② 门瑞雪,李菲,范志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28.
③ 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北京:教育探索,2003(11).
④ 邱小艳,宋宏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
关键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与系统的护理行为相结合,贯穿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我科自2001年正式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以来,不断探索有效健康教育方式,完善健康教育内容和手段,取得较好成效,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全面提升护士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护士作为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责任感以及自身对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方法及技巧的掌握程度都影响到实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1.1引导护士正确认识临床护理教育 我科通过理论灌输、行为引导、案例分析等各种方法的结合应用,积极引导护士充分认识到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解决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增强整体护理效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作为医院临床护士,不仅要给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还要为促进患者的健康提供服务,教给患者及家属有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使其对疾病防患于未然,正确对待疾病,减轻心理负担,调动主观能动性,自觉配合医疗、护理,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避免疾病复发,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
1.2督促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知识 要达到预期健康教育的目的,护士自身应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知识。我科在充分完善健康教育资料的同时,通过理论授课、查找资料、现场提问、试卷考核等形式,督促护士认真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指导患者。
1.3在实践中引导护士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技巧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有正式的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即按教育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和必要的工具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专题的健康教育;也有非正式的护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以语言教育方法为主,比如在进行护理活动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简短的说明和指导。教育方法有语言教育、图文宣传、电化教育、实践教育等。常用的教育技巧有基本沟通技巧(如谈话、提问、非语言沟通等)、组织小组讨论或座谈会、组织专题讲座等。护士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方式、方法和技巧,才能不断提高护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确保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有效落实。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以老带新、言传身教;制作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经验交流、总结提高等方法,引导护士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技巧。
1.4 制作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指引护士规范、连续、完整地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是依照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类患者制定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或表格[2]。我科将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分别制定相关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将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内容标明,护士可根据路径表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时间性,循序渐进、分期分段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3]。
2丰富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资料
2.1制作常用健康教育的影像资料 我科拍摄了如术后基本活动方法、甲状腺功能锻炼方法、乳腺癌根治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等影像资料,结合语言教育、现场指导等,有效地加深了患者及家属的印象,使其能尽快掌握并应用。
2.2 制作健康教育小卡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常规做好口头宣教的基础上,我科还实施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小卡片为模式的健康宣教方法,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健康教育小卡片设计小巧、精美、便于携带,将疾病知识、用药指导、检查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内容用简洁的话语,配合形象的漫画图案,使患者或家属愿意阅读,利于掌握。同时也方便护士随时持卡宣教,不易出现遗漏或错误。
2.3开设健康知识小课堂 随着医院结构和服务功能的不断扩大,护理健康教育得到不断的发展,其内涵也由狭义向广义扩展。狭义的护理健康教育,其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广义的护理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为改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社会成员以及医院职工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我科从2012年开始,每月开展四次健康知识小课堂,通过幻灯普及常规健康知识及本科相关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同样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3完善评价措施,确保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3.1实施护理组长评价、护士长抽检制度 我科采取护理组长评价、护士长抽检制度:护理组长对本组护士所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必须逐条进行评价,了解患者是否真正掌握,宣教内容是否齐全,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指导,督促责任护士进一步做好相关临床护理宣教工作;护士长每周抽检部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情况,了解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否执行到位,组长是否认真进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通过上述制度,促进本科健康教育知晓率达100%。
3.2问卷调查 为了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每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从中了解这段时间来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患者及家属有哪些意见建议,从而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认真满足患者及家属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
4增强法律意识,避免法律纠纷
进行临床护理教育过程中所有教育指导内容均应来源于正规出版刊物,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方能有效避免法律纠纷。
我科通过上述措施,提高了护士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丰富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完善了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资料,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知晓率;许多护士受到患者的表扬,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责任心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化前珍.社会护理学概论[M].西安:第参考文献.
[1]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广州:广东科级出版社,2002:1.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尤为迅速。目前,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种形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有模式已呈现出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直接关系到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网络集多媒体与通信技术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作为新型的信息交流平台,它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宝贵特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利于解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性问题,促进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变革。
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1、网络平台的建立和完善
出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几年前我们发动一些热心于该项事业的学生组成了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一个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其中网络部的成员由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他们在计算机老师的指导下,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家园网站。网站设有活动中心、心理测试、走进小家、相伴学习四大栏目。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采用BBS类互动平台,创办了心语轩论坛。相对心理家园网站的稳重,心语轩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灵活、快捷、持续的互动交流。为更好地发挥论坛的互动作用,我们还设有许多小专题,主要有人际交往(如青春期交往、家庭交往、倾听与诉说)、学习能力培养(如学习方法、应试技巧)、团队建设(如团队游戏、建立团队)、自我认知(如趣味心理、走出校园)等,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观点交流和问题探讨的平台。
网站的更新和维护一直是很重要的问题。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协会会员,特别是网络部的同学是网站更新和维护的主力军。具体来说:(1)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点搜集或下载相关资料,经版主筛选后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供大家浏览和学习;(2)学生成长的感悟和经验,通过散文、图画、采访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为更多学生提供榜样;(3)资料筛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由管理员审核后,才可在相关栏目呈现,以保障内容的健康性和科学性。心理家园网站的建立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利用这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平台,我们开展了如下一系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运用网络资源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以心理家园网站为主要窗口,普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学校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及相关资料,方便大家随时查阅。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某频道的心理咖啡屋栏目曾有一系列涉及中学生的心理案例及专家访谈,节目很有意义,我们认真倾听并将相关信息编辑整理,放在心理家园网站的“相伴学习”栏目中,以便大家查阅浏览。又如,我们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近年来的主要活动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收集整理,放到心理家园网站上,生动、丰富的历史画面,从学生、家长、老师的视角记录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起步、发展到成熟的光辉历程。通过网站小小的视频播放窗口,大家看到的是同学们一年一年地长大,身心健康成长,逐步走向成熟。总的来说,运用网络资源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省时省力,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拓展了一条新途径,并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的效率。
3、发挥网络互动交流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专题讨论
网络交流具有较强的隐秘性和安全性,相对来说更能获得真实的信息,为进一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网络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例如,对于我校推行学生必须佩戴校徽的要求,有些学生存在不同的想法,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于是,我们在网站上开设了“佩戴校徽,我的观点……”小调查,了解学生面对新事物的态度,以及遇到挫折时的应对方式。随后,心理辅导老师组织心理协会的学生针对调查结果在论坛中开设专题,讨论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调控等。通过这次网络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意见与合理宣泄的渠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同伴间的积极影响,并且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以及心理协会成员的协助下,成功地实施了一次团体心理辅导。
(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在个别心理咨询方面,我们不但有传统的面对面咨询,同时为适应部分学生不愿面询的特点,开设了十一心理家园咨询邮箱。在与同学电子邮件的交流中,能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召集全体心理辅导老师共同分析、思考,从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出发,精心措辞,与之共情,及时对来信进行回复。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对于解决人际交往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异往问题,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网上心理咨询已经成为我校个别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电子邮件,还是论坛互动,大家不曾见面,但都能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来沟通心理困惑,把一些面对面不便谈论的话题通过网络的交流平台释放出来。有了沟通,有了理解,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4、利用网络资源开设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实践表明,45分钟的课堂教学确实能为学生搭建一个活动体验的平台,但也存在一些很难克服的弊端。例如,活动体验后不能做到充分的分享和交流;课堂时间的限制不能使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即使有一些同学交流,也很难获得更多真实的信息;信息的交流仅限于一个班级或一个组,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等。
为了避免这些弊端,我们努力发挥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技术引入心理健康的常规课堂教学中。例如,就学习心理辅导问题,我们设计了三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学习问题征集,通过网络小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第二课时,学习技巧的探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同伴交流:第三课时,学习心理辅导,针对网络小调查的结果探讨有关学习的心理素质问题。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在主题网站上分类提供有关学习心理的丰富资料,并就相关问题开展网络小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浏览相关的网络资料,同时借助网络进行热烈的互
动交流,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经验或建议。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这一专题的教学活动对广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学活动并没有因课堂结束而停止,课后讨论依然可以在网络上继续。我们也会不时地整理同学们的讨论,将有价值的内容放到论坛的精华部分。
三、效果与反思
网络信息技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一种新模式,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能够对传统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具有明显的优势。以一次心理讲座同样的时间,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上获取的知识要丰富得多,并且是主动地吸取,而不是被动地灌输。网络的知识传播功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网络的互动交流功能,网络给了每个学生参与、发言的机会,并且在课后还可以继续互动交流。一个真实而又虚拟的时空,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习心理主题探讨”活动中,心理辅导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在网络上探讨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是一个凝聚的团队在进步。我们共同分享学习过程的快乐,感受收获知识的愉悦!大家的帖子里有许多值得相互借鉴的学习方法,我们不是期望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而是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营养健康 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59-02
近年来,随着电视和网络的盛行,课余时间学生更愿意坐在电脑和电视面前,而不愿参与体育锻炼,加上生活、学习上的压力以及其它社会因素影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新课改中没有这门学科,学校校本课程也没有这门课;但是生物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物学科特点,利用课程中蕴含的健康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设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目标,在教学中适度、灵活地融入健康教育内容。
一、学生健康饮食的问题
1.营养知识不足
学生现有的营养知识是来自电视、杂志以及家庭的教育,绝大多数同学不了解每天应该摄入哪些食品来满足对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这些营养素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如何利用有限的经济条件,吃得合理,吃得健康,而不是一味地相信有钱了就可以吃出健康。
2.饮食习惯不良
许多学生爱睡懒觉,导致早上时间太紧张,来不及吃早餐甚至干脆不吃,有的学生饿了就去学校里的小卖部买点膨化食品和饮料来应付一下。很多学校食堂管理不佳,伙食味道比较单一,加上由于生活条件及家庭因素,学生喜欢到学校外面的小饭摊,甚至就在学校外的流动小贩那里买点饭团等单调的食物解决就餐问题。由于大多数学生家长没有受过系统的营养健康教育,在指导学生饮食方式和营养摄入方面存在着许多传统的错误做法,给学生的营养与健康带来了许多传统观念问题。
3.饮食结构混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中挑食、厌食、偏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学生都养成了喜欢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学生钟情洋快餐和垃圾食品,蔬菜和水果遭到排斥。调查显示,城镇学生吃汉堡、炸鸡腿等洋快餐的频率在每周4次以上的男生为14.5%,女生方面也达到了两位数,为10.0%。即使在农村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高频率地食用洋快餐、软饮料、薯片、冰淇淋等。有些中学生有偏食和择食的习惯,喜欢吃这种,不喜欢吃那种,食物结构很单调,微量元素缺乏,这样就会造成营养上的不均衡。
二、健康饮食教育的内容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和生产相联系。如在学习了《酶》后能知晓发烧出现茶不思饭不香的原因。学习《人类的遗传病》后,知道怎样避免或减少遗传病的方法,知道如何提高人口素质。学习生物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己的身体,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如何正确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从新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上可以发现,教育目标的侧重点已经从以知识为主,转变到突出能力、情感、价值观这三方面的培养上来,以满足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现代人追求自我完善、向往美好生活的主观要求。在各学科中,与营养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生物学。因此,生物教师要借助学科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为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从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营养健康观念、态度和行为入手,在课程体系中找到知识教育与营养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营养健康教育。
三、渗透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获取,且高中生了解营养健康知识的途径单一,学校也没有安排专门的课程。在高二接触生物后,通过课后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其实很想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树立科学营养健康观念的愿望。因此结合本校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小组以及一些健康知识竞赛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营养健康教育。在课外活动小组里通过设计营养健康宣传报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与营养健康有关的内容:怎样才能保证每天的营养以确保身体的健康。通过健康知识竞赛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营养健康教育: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爽。
2.在教学中,适时地宣传合理的膳食结构,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观念,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科学的膳食结构。如在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和体液调节”这节课中,通过血糖调节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糖尿病、脂肪肝、酒精肝等常见疾病的介绍,教育学生不要挑食、偏食;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醉酒;不要迷信补品等等。教育学生只有适当的体育运动,才能减少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的发病几率,增强体质。
一是注重表达,忽视交际。主要出现在独白类、介绍类、议论类的交际话题教学中。如《说说我的家》、《我喜欢的一句名言》等话题,学生事先准备好文稿,上台脱稿或照稿说,教师主要对表达内容、说话仪态方面做点评后结束教学。
二是注重表演,忽视交际。主要出现在交往类、表演类话题教学中,如《打电话》、《问路》等等。学生带着各种头饰热热闹闹地表演之后,教师稍作表演和表达方面的点评,教学也宣告结束。
笔者以为,无论是注重表达还是注重表演,这样的教学都偏离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原点——“交际”,因而迷失了交际的本质,滑向了口语训练的边缘,陷入了低效的泥沼。
“交际”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孟子·万章》中。现代汉语对交际的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人际往来。”交际的英文单词是Communication(名词)和communicate(动词),词源为拉丁文communis,意思是共有共享。由此可见,“交际”是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之间“交”与“接”的互动活动,并在互动中与他人共享或交换观点、感情和信息。
为了使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更明,效果更佳,我们应该围绕口语交际教学的本质“交际性”这一核心,力求在原点上寻找突破,遵循“在交际中,通过交际,为了交际”这一原则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获得全程、全体、全面的立体化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一、找准话题的兴奋点,激发内在的交际需要
现行教材中的不少介绍类、独白类话题距离实际生活较远,这就需要教师花心思找准话题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内在的交际需要。
比如苏教版第六册(上)《介绍一个民族》,这个话题如果单纯从课前查资料、课上介绍的路径教学,就有可能平淡而无味。联系现在的孩子外出旅游的现状,笔者在教学中以民族特色物品作为话题的兴奋点。学生将搜集到的民族特色的物品带到课堂,琳琅满目,唤起了美好的旅行记忆,课堂交际热情高涨。
再如教学《学会解释》时,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曾经被他人误会的经历;教学《说说我的家》时,可以让学生带来全家福照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学《学会申诉》时,可由几则典型的损害儿童利益的新闻切入等等。只要我们找准话题的兴奋点,就找到了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内在需要的金钥匙,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交际的具体情境中。
二、创设适合情境,体验真实的交际情感
情境创设是口语交际必不可少的元素。笔者以为:情境创设以真实自然的情境为最佳,模拟情境次之。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片段《打电话》(苏教版一上)中体味一番。
片段一:
师:(出示图片:丽丽生病的情景)同学们,丽丽因为发烧不能来上学,要向老师请假。你们能帮帮她吗?
生:能。
师:电话里该说什么呢?
生1:说自己得病了,请多长时间的假。
生2:问问老师同不同意自己请假。
师:现在我就是丽丽的老师,谁来打这个请假电话?(师生表演通话)
师:电话打得不错,很有礼貌,把跟老师请假的原因及请多长时间的假说得很清楚。谁再来试试。
片段二:
师:我有一个信封忘在办公室桌子上,现在急着要用,该怎么办呢?
生:去拿!
师:可以。不过办公室离教室较远,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打个电话。
师:这个主意倒不错。如果要你来打这个电话,该怎样打?(请学生现场模拟打电话,根据打电话的要点指导学生拨号、自我介绍、说清事情、注意讲话要有礼貌等等)
师:那就请你替我给办公室的王老师打个电话。(现场打电话,其他人专注地倾听)
王老师:(来到现场)刚才是哪位小朋友给我打电话的?说得很清楚,也很有礼貌,咱们握握手。(学生情绪高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信封里是什么吗?这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些特殊号码。(随机出示120、110、119),知道这些是什么号码吗?
在“片段一”中,教师让学生模拟表演打电话,学生更多地处于一种模拟的情境,缺乏真实的交际情感体验;在“片段二”中,学生处于教师创设的真实自然的情境之中,打电话成了真实的交际,学生获得了真实交际情感的体验。伴随交际情感体验的口语交际课,应该是最有效最精彩的。
体验真实的交际情感应该成为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种追求,交往类的话题如《借铅笔》《学会请教》《小小展销会》等等,只要稍用心思,大多数都能创设出真实自然的情境。
三、设计多维路径,促进全体的交际互动
“互动”是口语交际教学最重要的元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实现最大化的交际互动,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从口语交际话题来看,有的话题交际互动是显性的,如交往类、议论类话题,此类交际互动面广。有些话题的交际互动是隐性的,如介绍类、独白类话题,需要教师设计多维交际路径,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进行交际互动。如教学苏教版第五册(上)《健康小顾问》时,就可以分为这样几步设计多维交际路径:
第一,课前准备,做到有备而来。可以让每个学生调查同龄人中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根据调查结果,选择相应的健康小常识。
第二,示范引路,讨论交际要点。课堂上,教师展示一段“护牙小窍门”的视频介绍,让学生讨论交际内容的要点:健康知识正确,理由解释清楚,语言浅显易懂。
第三,小组互动,分工合作。可以在全班进行同质分类,介绍同一类健康知识的分为一组,组内相互交流补充,推荐两个代表联手上台比赛,其余分工做大众评委和咨询观众。
第四,集体互动,多维交际。竞选主持人,各组代表、评委就座,开始“健康小顾问”专场活动。其间,鼓励学生进行现场咨询,考验小顾问的水平,每组代表相互合作回答咨询;大众评委就每组代表的表现进行点评打分,小顾问与评委进行交流;主持人进行现场气氛调节等,实现全体参与的交际互动。
第五,综合评价,自由表达。评选“最佳顾问奖”“最佳台风奖”“最佳咨询奖”“最佳评委奖”等一系列奖项,获奖者接受“特派小记者”现场采访,最后请顾问、大众评委、咨询员从各自角度进行总结。
从上例可以看出,口语交际路径中由个人到小组最后到全班,逐步逐层进行交际互动。课堂教学始终在“交际”中进行,相应的能力也在“交际互动”中得到提升。推而广之,此类话题如《说说我的家》、《我喜欢的一句名言》以及表演类《水浒故事擂台赛》等等,都可以这样设计多维交际路径。
四、鼓励多元评价,培养全面的交际能力
新课标倡导评价主体多元,鼓励教师、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多元的积极的评价更切合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消除学生交际的心理障碍,指导性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规范有效的言语表达。学生的互动评价,可以促进生生之间的进一步交际,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倾听、记录和评价的能力,学会尊重、接纳、欣赏他人,达到培养全体学生全面的交际能力的目的。
仍以《健康小顾问》为例,在学生“健康小顾问”介绍时,教师可以要求咨询员和大众评委仔细倾听,及时记录,有效咨询,对同学的发言进行有理有据的点评。评价时,教师可以暂时退到“后台”,让学生评价者运用第二人称对讲台上的顾问进行直接评价。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新学年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为了让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我校积极开展了卫生与健康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常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健康卫生意识。
不断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丰富学生的健康卫生知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充分利用电子屏、黑板报、晨会、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常规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学生。要求学生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破坏绿化及设施,不损坏公物 ”等。 不定期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抽查,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告知学生勤剪指甲、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和视力保护,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注重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
1.积极开展用眼卫生教育工作。如在监督检查眼保健操中,对穴位按压不正确的同学及时给予纠正,。并严格要求用眼卫生,落实“三个一”, 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关心每个学生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
2.加强秋季常见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秋季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电子屏等各种阵地,做好卫生健康、预防疾病、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环保教育等宣传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防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专项宣传教育。重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3.传染病防治细致扎实,秋冬季为感冒、水痘等疾病的易发季节,我校除了向学生宣传有关健康知识外,积极做好了各项预防工作。做到了一旦发现传染病,立即进行消毒、隔离治疗,并对其他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突击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及时消除校园内可能导致传染病流行和各种危险因素。
三、开展常规性体育活动强化健康意识
1.每天锻炼一小时。按照教育部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把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列入课表,统筹安排,严密组织实施,确保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每人掌握一门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与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常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健康卫生意识
依托百姓课堂、道德讲堂、党课教育等平台,三年来我村按照活动计划,共开展“健康知识讲座”5次、“交通知识讲座”2次、“科普讲座”2次,“党课理论学习”9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系列活动”6次、“暑期安全知识讲座”2次。
二、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为了加强本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丰富青少年的寒暑假文化生活,我村组织青少年开展“春泥计划”活动。三年来,我村先后开展“七岁学童开蒙礼”2次、“剪纸培训”、“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观影活动”、“我是一名小小宣传员”文明行动2次、“法律安全知识讲座”2次、“好书品读”2次、“护翼小候鸟”公益手工活动、“家风家训系列活动”等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据统计,每次活动平均签到率达95%,社会实践效果显著。此外,在2016年我村结合暑期活动,荣获嘉善县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
三、文化礼堂建设工作
为了大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积极打造“乡愁中的民俗记忆”品牌,三年来,我村组织开展开展“迎春联欢会”5次,“小年夜送饺子”,“元宵猜灯谜、舞龙游新村”,端午节“穿虎衣
寻乡愁”、“送粽子”、“香囊制作培训”活动3次,“中秋送月饼”,“立夏节”民俗活动;“开蒙礼”、“重阳敬老礼”、“升国旗”等礼仪活动7次,“戏曲演出”、“文艺下乡”、“民星大舞台巡演”等文艺演出11次;“徒步行”、“自行车环湖慢骑”、“为你读善”交流会中性文体活动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