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范文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校安全平台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学校安全平台教育

第1篇

教育网权威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吉林省吉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jilinshi.safetree.com.cn/

第2篇

教育网免费江苏省宿迁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江苏省宿迁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江苏省宿迁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江苏省宿迁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suqian.safetree.com.cn/

第3篇

教育网权威江西省赣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江西省赣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江西省赣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江西省赣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ganzhou.safetree.com.cn/

第4篇

本人自2015年被评为二级教师以来,一直从事与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在2017年进入白龙路小学这个大家庭以后,本人先后担任了学校体育教学、音体美教研组组长、学校安全、学校网络、学校宣传、学校法制建设等工作。一直以来,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现具体述职如下:

一、理论学习方面

通过这一学期的实践,吸取《课程标准》的精华部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首要之位。为了更好的武装自己的头脑,我坚持研读与学科体育相关的杂志、公众号,通过视讯平台等相关网站,学习借鉴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并且作为烟台青年体育骨干教师,我也一直跟随烟台教科研体育团队的步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12xue上我也及时反思每一节课的教学,记录经典案例,积极撰写自己的所感所思,并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分享给同组的老师们。

二、体育教学方面

一学期来,在教体局体卫艺科领导以及校领导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课堂上,注重常规教育。日常教学中,认真备课,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上每一节课,绝不“放羊”,由于专业的原因,体育老师都是带几个班的课,所以我认真分析各班的学情与不同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掌握各项运动技能。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就会将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对他们说清楚,并且强调体育课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一样,是一门课,不是玩。现在已经形成了常规,我们的体育课有序而精彩。疫情网课期间,我录制的体育教学视频也推送到了烟台体育教育平台,这一学年的学校教研活动以及疫情期间常态化体育教学区域大教研中受到局领导的好评,为学校体育教学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三、学校群体工作

在完成教学任务及课外训练管理的同时,每天与纪艳艳校长一道协同安全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特别是我校的宣传工作,也是做的有姿有色、颇为出彩,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我提交的宣传资料也多次在烟台教育、莱阳教育公众号上。今年我校的安全工作在各位领导、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协助下也是平稳有序的开展,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安全教育平台以及平日的安全主题教育也都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为我校创建安全校园提供了有利保障。

四、个人成绩

2017年莱阳市中小学篮、排、足球比赛“优秀裁判员”

2017年莱阳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优质课

2017年莱阳市中小学篮、排、足球比赛“优秀裁判员”

2017年度莱阳市学校安全先进工作者

2018年烟台市中学生运动会“优秀裁判员”

2018年烟台市中学生运动会足球“优秀裁判员”

2018年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优秀裁判员”

2018年“市长杯”中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优秀裁判员”

2018年莱阳市小学排球比赛“优秀裁判员”

2019年中小学胶东红色文化精品微课程资源评选“优秀微课程”《致敬,为祖国献身的英雄!》

2017级新教师培训“优秀学员”

2019年莱阳市篮、排球联赛“优秀裁判员”

2019年莱阳市中学生足球联赛优秀裁判员

2019年莱阳市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优质课《小圈儿跳出大智慧》

2019年烟台市小学体育与健康优质课程资源评选活动一等奖《起跳与落地》

第5篇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双平台 交叉课程培育

在我国,创业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其已经逐渐形成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并逐渐向系统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双平台教育模式,各高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参与创业教育培训,以此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增加创业技能。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着手为学生提供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基地,形成一种教育知识与创业技能相结合的双平台教育模式。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展开专业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现在济南职业学院的在校生在完成第一年的学习之后就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我行我创”的创业设计大赛的优秀表现到本校创业学院中学习。在比赛中,成绩优异者便有机会来到创业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相关学习与培训,通过考核者可以按原专业毕业。创业学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经过一系列策划与研究申报创业专业,使得该专业最终成为一个具有专业培养与跨专业培养同时进行,社会服务与知识教育并行的教育双模式。并且该学院在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还为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和社会有志青年提供短期的创业培训机会与创业教育服务,这其中包括在校学生、农民、退伍军人与待业人员等。此时,这种教育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创业学院的服务能力进行完善并推广此类经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社会与学校中的资源是构建创业教育平台的基本要素。其实质是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教学这两大平台建设。其中,后者要运用创业激励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让学生利用好政策优势自主创业。在教育方法的具体实施上要针对不同情况调整教育方法,面对低年级学生实行鼓励教育;面对高年级学生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而且在教学计划上要将平时的知识教育与创业教育一同纳入常规教学体系当中,让创业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高职学习生涯。在具体实施办法上,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设立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制订交叉学科培育方案,并有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分。在专业课程教育上,要让创业教学内容穿插其中,向学生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创业成功典型故事向学生介绍有关创业机会等。教师的科研活动可以邀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或鼓励、指导他们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让他们在比赛中成长,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另外,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研究,对有潜力、有兴趣的学生开设相关实验培训班,对其进行创业方面的培养,因材施教效果更佳。如项目风险评估、行业切入点的分析和论证等。支持并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的创业实训项目自主实践,学校建立合理的创业指导教师制度,利用有利条件,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业指导。

对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平台的建构与巩固是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学校与企业的有效结合是构建和巩固该平台的基础,是创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实习和市场调查机会得到锻炼,而企业从中得到学生带来的服务或创收,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的目标。在创业教育中指导学生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因为不管什么类型的企业,顾客的感受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及时进行市场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市场调查时,为了让结果更具代表性,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同类企业的经营模式等,并对顾客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为企业在市场中定位的确立打好坚实基础。在创业教育的最后,学校应与企业互动,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创业项目的市场、设备、生产流程、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进行评估与分析,指导学生到相关部门注册创业公司,为他们今后成功创业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创业项目的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市场竞争力,是成功创业的奠基石。学校必须充分利用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在当前教育体系中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创业教育双平台。因为截止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无法系统地开展创业教育,软件和硬件设施无法达到标准,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满足社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创业教育。若过分强调创业教育,则必然会给现行教育体系带来巨大冲击。如下展示的创业教育双平台的构建过程:

第6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五步教学法;7S管理模式

教育部2006年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工学结合是建立在校企密切合作的基础之上,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中心,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好途径就是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文化,实现培养和使用对接。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构建了“五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汽车后市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五”之涵义

“五”即按照“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创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人才培养结果”五个步骤来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即“学校与企业、行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与社会结合”,达到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如图1)。

1.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培养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如图2)。

2.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辐射知识传授与素质、能力培养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三级平台课程体系,即通识能力平台、专业能力平台、专业技能平台。在每一个平台内部,由若干课程或技能模块科学组合而成。三级平台结构如图3。

3.创建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课程体系,拟采用“222”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第二学期完成通识能力平台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第二、第三学期完成专业能力平台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五、第六学期完成专业技能平台教学,进行专业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如图4)。

4.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对接,如图5所示。

5.评价人才培养结果

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校内督导评教、校外专家评教、社会评教(如图6)。

二、“七”之涵义

“七”即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严格按照“7S”模式进行管理。作为职业学校,如何营造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何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学校究竟要向社会输送什么的人才?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目前,一些品牌汽车4S店都采用7S管理模式,为了让毕业生能更快适应企业的环境,所以必需把企业的管理模式引进学校。

2010年我们开始接触“7S”管理模式,我们看重的是它不仅仅能改善教学环境,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是学校教学的重点,但不是全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有自控能力,才是一个高素质学生需要具备的,这也是学校给予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

7S起源于日本,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管理办法。所谓7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这些词第一个字母都为S,所以日本人称之为7S。

第7篇

关键词:亲近产业;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00-02

自19世纪以来,美国“威斯康星思想”及其成功经验成为世界各地高校学习模仿的对象。在我国,尽管许多高校决策层认识到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存在着互动共生关系,但从实施层面来看,高校服务社会还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诸如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程度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政产学研沟通不畅、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1]厦门理工学院始终将亲近产业,服务地方作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呼应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对内凝聚共识,优化结构布局;对外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和闽台教育合作,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首先从解决教师思想认识问题入手,把“以生为本,服务产业”作为核心办学理念,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每位教师,切实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看成是关注学校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出“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主动呼应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对内凝聚共识,优化结构布局;对外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和闽台教育合作,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对接产业优化结构布局,提高育人质量

高校开展以知识传播与创造为核心的活动需要以区域经济社会为落脚点,因为区域经济社会可以为高校的知识活动提供方便和现实的舞台。[2]厦门理工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美丽厦门”等战略规划,通过优化结构布局,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等来探索服务地方的新路径。

学校紧盯厦门“5+3+10”现代产业体系中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发展符合厦门城市发展定位、对闽西南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符合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的学科领域和专业方向。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建设优势学科和特色品牌专业,构建面向市场的专业自适应机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主要路径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实现“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

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区域的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调适的作用。[3]厦门理工学院学校现有52个本科专业紧密对接厦门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重点对接厦门千亿产业链,整合学校现有学科专业资源和优势,形成了光电与通信、机械与汽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10余个专业群。学校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建设优势学科和特色品牌专业,构建面向市场的专业自适应机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主要路径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实现“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

二、融进产业界,深化政产学研合作

1.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促进全方位校地互动。学校在厦高校中率先制定并实施《服务厦门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3)》和《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推进与厦门市及6个行政区深入合作;呼应厦门市推进“山海一体、江海连城”大海湾城市战略,制定开展“科技服务八闽行”行动,深入厦漳泉龙四地的产业部门、工业园区开展调研,为各类企业提供人才和科技服务。与厦门市共建国家级“创新工程师培训基地”和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继教基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余名高级工程师和3.5万名研发人员举办创新方法培训;与厦门市各区分别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政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区校携手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按照市政府要求主办“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以“民办公助”模式“入主”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控股单位;以“托管”模式管理附属中专――厦门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同时,积极发挥高校在创造与传播高层次、高品位、高格调主流文化优势,对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思想营养,形成辐射影响。[4]学校制定并实施“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方案”,参与产业园区建设、区域文化产业规划、鼓浪屿“申遗”、城市景观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推进学校与社区共建共育共享。打造“厦门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创新师生自我服务、管理、监督的自治机制。把文明学校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连续三届获评“福建省文明学校”。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探索警、地、校共建平安和谐校园机制。

2.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与科研项目合作落实校产对接。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等。先后与30多所境外优质高校和国内外200余家企业共建“亲产业国际化办学发展联盟”;已经建成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省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4个省市重点科技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厦组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等20余个;与地方科技部门联办科技成果推介会、科研项目会等。在省内牵头成立一般本科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协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与政府、企业联合引进和培养高端科研团队和拔尖人才,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整合校内科研资源和力量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3.携手行业龙头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与ABB、宸鸿科技、冠捷集团、厦航等海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涉及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基地共建等,与林德叉车、金龙客车等省内汽车(车辆)制造骨干企业,联合开展客车整车设计与安全性研究,研制特种车辆、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与大金龙联手打造新型轻量化全承载节能环保安全客车;依托ABB等跨国电力巨头,集中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等主导产品领域开展设备研发和检测,联合开发工业机器人;与宸鸿、联电、开发晶等龙头企业在光电系统集成、电子封装、平板显示器、光电信息材料、LED照明设计等领域开展合作研发等。

4.延伸产业线,深化对台教育合作。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是闽台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闽台合作,有利于促进闽台优势产业及人才对接,厦门理工学院作为福建省首批开展本科“分段对接”和“校校企”教育合作项目的高校之一,已有16个专业与台湾高校开展“3+1”的联合培养;与冠捷科技、中华大学联合开展“校校企”合作“4+0”办学模式试点。为承接台湾电子信息、金属机械工业、高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学校与台北科技大学、逢甲大学、铭传大学等5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与宸鸿、台达、晶元光电、南侨集团、资策会等30余家知名台资企业和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自贸区及厦门产业,联办数字创意学院、海峡商贸学院等二级学院;开展全产业链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优先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理赔公估(国内首个)、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酒店管理(烘焙)、金融工程等闽台合作专业;联合研制电动导览车“金厦1号”、海岸沙滩垃圾处理车;联合筹建两岸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两岸大学生技能大赛、学术交流周等系列活动。

三、搭建平台,完善合作机制,做好服务保障

一是要加强学校与地方高层互动,建立双方领导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联合成立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机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直接领导并分管产学研合作,成立了产学研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三是搭建高水平科研服务平台,优化校内产学研管理体系。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支撑和引领高校优势学科发展、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高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吸引和培养杰出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厦门理工学院借助移动终端,建设科研云平台网络,形成与企业项目快速对接的科研体系。四是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及科研管理体制。坚持应用型科研为主,健全以服务需求和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培育建设若干个校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以项目聘用制、项目合同制、教师“合聘”等方式,推进校内、校外多方协同。健全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建立以绩效考核和发展评估为导向的学科建设资源配置和投入机制。通过加大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政策倾斜,机制体制创新,培育“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大成果”。

总的来看,地方高校要发挥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得益于由地方政府主导搭建政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通过政策引导、组织保障、项目支撑等方式深化合作。同时,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将人才优势和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并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才能真正建立长效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鹏飞.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述评[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2,(3).

[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问美琴.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关联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

第8篇

建立基于数据中心的数字校园统一平台

该校有两个校区,一个在房山良乡镇,一个在航天桥,多校区联合办学也是一个特点,因此需要在融合方面做一些工作,主要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基于以上背景和学校情况,北京工商大学确定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一是解决多校区办学问题,二是解决与大学核心业务融合问题。

据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方德英介绍,根据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工作要求,该校这几年做的工作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是基础设施部分,持续投入,推进实现“三通”的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实现阜成路校区和良乡校区室内外无线网络覆盖。

第二是构建了一个数据中心,打造服务云,统筹推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两平台”建设。建立基于数据中心的数字校园统一平台。建成学校数据中心,实现信息技术对学校主要业务的大部分覆盖,形成贯穿教学、科研、管理等基础数据库。

第三是教育资源,开展“慕课”资源建设,推进网络教学环境应用。以课程为核心,以教学资源建设为目标,心理测试,实现本科生课程的网上辅助教学,为师生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有: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确保网络安全;优化基础设施,为“三通”奠定良好基础;私有云系统平台建设项目完成;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平台实现升级改造;实现BB平台的引入与二次开发;建成虚拟与仿真的实验教学平台;建成开放式在线学习系统(校内MOOCS);建成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建成统一流程平台(基于流程的学校OA系统);实现文献资源统一检索;建成学校数字资源云平台,“校园通”――数字校园一体化服务系统建成,围绕项目开展理论研究。

具体可以总结为网络安全、一页通、多媒体、数字资源平台、云桌面、云盘、协同办公等几方面。内容如下:

网络安全方面,学校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确保网络安全。一是搭建了完整的数据存储、在线备份和远程容灾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按照计算机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建立起完整可实施的运维体系。二是实现日常网络安全监控与分析、安全事件审计、网络行为审计、漏洞分析与检测、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等保证网络安全无忧,预防危险发生。在运用常规设备防护的基础上,针对学校服务器实施集中管理。三是统一规划全校服务器IP地址,明确服务器管理边界,建立服务器DMZ区,所有服务器管理用户均需通过VPN登录实现对服务器管理。四是全校网页全部纳入网站群管理。

一页通主要是门户系统建设,通过门户系统,将学校主要应用系统集成到一起,并实现单点登录,从而提高校园网的使用效率。目前,已经完成服务器硬件环境搭建、门户系统框架设计、部分页面设计、系统集成统一身份认证的方案设计等。

多媒体方面,近年学校投入500余万元完成了教一楼多媒体教室和监控中心的建设,以及教三楼的多媒体教室部分设备的更新。年均投入及运维费约1万元/教室。

资源平台方面,借助云平台和云盘实现多校区教学、办公工作。虚拟桌面的引入,逐步可以使我们今后只需购置终端设备就可以了,使用、维护起来都比较方便,也解决了多校区的问题。

协同办公,关于办公软件OA系统,已经用第四套了,借助统一的工作平台,优化现有校园业务,把日常工作、业务、日程事件、会议、审批数据等实现网上处理。部分应用中实现信息在网上充分交流,提升事务处理能力。办事流程可见,办事记录可查。信息:足不出户,实时了解最新资讯;文档共享:积累无形知识资产,全员共享,卫生管理论文,方便查阅;自由协同:快速沟通,在线交流,权责清晰,富有效率;流程审批:在线处理,加快审批,过程留痕,可控高效。

与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主要有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系统、基于Moodle平台的程序设计训练平台、英语句酷批改网、MOOCs、图书情报等方面的内容。

BB平台

学校业务部门(如教务处)出台政策鼓励信息化与教学融合。Blackboard平台在2013年经过3次培训,在学校全面推广使用。从2014年起,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访问量和课程上传量作为申报本科教学优秀奖的参考依据。针对这个平台教务处有专门的《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教师使用手册》,评优秀教师必须在这里面要达到什么样的指标,上传多少资源量,在线辅导答疑的时间有多少,将这些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督促教师应用这个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教务管理系统

跟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教务管理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在教务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学校这两年把教学作为重点发展的方面,提出并实行千人大考。无论信息技术怎么支持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学校都想在最后这个环节把严出口。组织管理是靠信息技术支撑的,还包括验证。学校组织的千人大考,一个考场一千个人,作弊率确实大幅度下降。概言之,教务管理系统主要在培养方案制定、学籍管理、排课、选课、成绩管理、毕业审核、教学质量监控、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千人大考排考、考试题库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国家级实验室

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系统实现的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包括实验室综合管理、试验教学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毕业设计智能管理、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毕业论文知网等方面。学校也有一个实践中心,是国家级的实践中心,提供一个虚拟的环境。这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英语句酷、MOOCs 也都通过政策吸引在教务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教师做慕课,特别是年轻教师参与比较积极,学校也组建了一个慕课的制作中心,这个中心就设在网络中心。从2014年到现在,大概有100多位教师制作慕课的时长达到3000多分钟。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在信息资源方面的体现有数据库建设、图书馆自助服务体系、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北京工商大学网络访问量统计等方面。例如基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学科评价、北京工商大学论文统计分析,从2011年开始以SCI、SSCI、Ei、CSCD、CSSCI等为统计源在统计全校科研论文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学校科研影响力的分析,为学校科研管理部分提供决策参考。完成北京工商大学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报告(1999-2011年)、北京工商大学科学论文统计分析报告(1999-2011年)。

第9篇

高等职业教育“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福建作为对台教育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实验区,启动了闽台合作项目,以拓展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为目的,以闽台合作办学为先导,以职业教育为重点,推动闽台校企合作和校-校-企合作,鼓励台资企业参与办学,进一步促进闽台两地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深入合作;2009年,我校正式申请开设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成为我校首批闽台合作联合办学专业,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台湾天心资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建立 “校-校-企”联合办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工学结合的学习方法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突显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一、我校“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三年的办学积累,本专业在“校-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在已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探索一条新的适合我校发展的新的高职人才培养道路。

1.三方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通过市场调研,企业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调整教材。

2.合作开发课程

引入台湾高校优质课程6门,分别是C语言程式设计、无线网络概论、嵌入式系统、区域网路、网页程式设计、网路安全,聘请台湾优秀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本校教师全程参与学习和课程的安排,与台湾教师深入探讨教学方式与方法,共同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3.在校-校之间进行教师学生的交流学习

每学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赴台湾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包括跟班学习,参观学习和实习,与台湾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更深入了解台湾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除聘请台湾教师来校教学、讲座外,还不定期的派本校教师赴台学习,增进校-校之间的交流。

4.互惠双赢,共同成长

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企业进行交流,将真实工作场景引入课堂,在理论学习中进行实际操作,在真实岗位上提升理论水平。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学生能更快更好的掌握企业一线所需的技能,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通过顶岗实习的检验与磨练,学生就能直接到合作企业的相关岗位上就业。

以上是目前本专业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的一些方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

(1)合作方主动性欠缺

在我校-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存在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现象,或是学校、企业都欠缺主动性的现象。一方面,部分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合作,认为学校培养的学生在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方面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企业又不愿意花成本投入到办学中来;另一方面,学校存在执行力不够的情况,不能很好的完成与合作企业达成的培养标准,让企业对合作培养人才失去信心。

(2)资源共享不够

台湾高校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内容组织形式,考核方式,实验实训组织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从台湾教师带给我校的资料中可以体现,但由于两岸文化交流程度的限制,台湾教材,数字媒体资料我们能获取得较少,在高校双方资源共享方面不够。

高职院校教师大多理论强于实践,而企业讲师和技师则实践强于理论,学校存在理论教学场地丰富,实践场所缺乏的特点,在校企合作中希望充分利用企业的一线生产基地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场所。在实际合作中由于学生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等原因,不能产生于员工等同的价值,往往在实习实训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校双方资源共享方面也不够。

二、发展对策

闽合办学,校-校-企合作是我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已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反复实践,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校-企合作模式。我个人认为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完备的协调管理系统,搭建好合作的桥梁

在校-校-企合作项目中,学校、企业往往是通过一些“亲缘”关系建立合作的,在合作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责权分工,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权责不明的现象,各方都不够积极主动去完善这种合作机制。因此我认为应该有部门对校-校-企合作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形成一定的约束,建立起完备的协调管理系统,让各院校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来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

2.以互惠双赢为原则,建好校-校-企合作平台

从目前的合作情况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虽然企业能获取部分急缺的人才,但从长远看获益较多的应该还是学校。而且部分情况下企业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培养的学生还是达不到企业立刻上岗创造价值的要求,这就导致校企合作的平台不稳,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作为校方应该加大培养力度,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及时调整培养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实现真正的互惠双赢。

3.开展校-校之间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校-校深度合作

以相互借鉴发展经验和共同提升发展水平为目的,多角度加强两岸师生之间的交流,如以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为平台,两岸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学习。启动两岸教师共同编写教材活动,吸取台湾高职教育先进的理念,融入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我校职业教育的水平。

4.学校应加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意识,转变观念,积极促进校-校-企的深度合作

高职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在订单式培养,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三方面,合作的效益还并没有最大化。在未来发展中可以尝试从招生、培养、就业各个环节都有企业参与,并能让企业从中受益,调动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这个过程就需要学校加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意识,开放学校的各种资源,可以为企业开设培训课程,引入企业管理方式方法,为企业开展的活动提供资源,教师利用所长为企业解决问题,帮助企业成长,等等,来促进校企合作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第10篇

目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不均衡的。

首先,公办中小学由于受当地教育局部门管理,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形成与“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不同的情况,由于经费下拨、设备集中采购,形成一头重、一头轻的局面,即少数示范性学校的设备充裕、先进、投资大,部分学校还为教师配备手提电脑。造成服务器资源使用浪费。而大多数的普通学校设备落后、经费紧张、投入少、全校也没有几台电脑。不论是示范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共同之处是:都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应用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日常维护。

其次,成人院校、高职学院、大专院校中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这三类学校的数量在全国超过3000多所,在校学生人数占全国高校学生的半数以上。这些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政府有少量的拨款。由于经费的问题,非常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应用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日常维护。如邮件系统的应用,只有部分院校能为教师提供邮件服务(美国的大学也为学生提供邮件信箱)。成人院校、高职学院、中小学都没有邮件系统,原因是管理者的观念、专项经费的投入、专业人员的管理、日常的维护都存在不足。

最后,硬件设备储备不均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是一种安装在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者不需要下载和安装任何软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使用,但软件安装至少需要3台服务器,一台用于WEB服务,一台用于数据库服务,一台用于文件存储服务,还要有连接INTERNET的宽带。有的学校只能提供一台PC机充当服务器,即便有服务器也是同其他系统共用一台服务器,还有的学校将原本三台服务器用一台来代替,这样即不安全、也不可靠,无法长时间保证运行。有的学校使用教育网,只能在校内使用,师生在家里访问受到限制,或者访问速度很慢。所以,大多数学校无法正常运行。

ASP应用服务需求很大

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并非被“教育网”垄断了。全国有700多所普通高校几乎都在使用“中国教育资源网”,但其余的大部分都在使用当地电信、网通或铁通的宽带网络。如天津的13所成人院校全部使用网通宽带,即便教育网已经延伸到学校,也还没有使用,因为要交不少的费用,而且作用同网通一样,速度甚至更慢。部分高职院校也在使用铁通宽带,还有几所学校共用一条教育网,目的是分摊费用。

以电信运营商的资源为基础,向学校全面提供“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服务,首先从速度上来讲是首屈一指的,电信级IDC机房的双路电源保障,专用服务器的保证,都是任何一所学校无法实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集中规划、实施、维护更是可靠保证的重要因素。

相比传统的信息化产品,这种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即网络应用服务供应商)服务形式,界面更友好,操作更简便,也更安全。以前总担心电脑一丢,信息就全丢了,现在有电信运营商管理就放心了。

将原本要学校自己实施的信息化应用改成由电信运营商来提供,学校以交纳年费或月费的方式“租赁”使用,对学校来讲,不仅节省购买服务器和软件的几十万元费用,还节省人员维护和管理费用,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机房条件是无法与电信IDC机房相比的。“租赁”后的系统与学校自行购买的效果是一样的,平台拥有独立的学校名称,独立的课程管理,管理人员不必担心自己学校的课程内容被泄露,因为“注册式”课程要求只有任课教师批准的用户才能访问,其他人是无法进入课程的。

这种ASP应用服务,没有参与传统电信市场争夺,更多的是与传统教育软件公司竞争,“相比之下,我们当然更愿意信任电信运营商。”有学校管理者这样说。

“按年收取服务费方式很好”

经过一年多为学校提供“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试用,学校从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长到教师都对此有很强的需求,由于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学校均反映,租用系统比买断更受欢迎。

河南新乡医学院成教学院的曹老师指出,学院有近1万名学生,非常需要该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可购买一套软件,加上服务器投入至少要100万元,这样高的费用学校很难批准,如果能有像网易邮箱一样的服务,哪怕让学校每年支付一部分服务费,学校也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另外,学校用的是教育网,而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教育网的出口太慢,如果能有电信运营商提供这项服务,相问速度会有很大提高。

天津新华职工大学是天津成人院校中的领头羊,其网络中心主任崔欣指出,如果学校每年支付一部分年费,就相当于学校请了一位网管,每月500元相当便宜,又不需要学校购买服务器和租赁宽带,至少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几十万元,而且全校所有教师都可以在平台上开课,学校认为这种方式很好。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教务处主任黎雁则认为,按年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很适合所在学校,如果一次很多钱,学校需要请专家论证、招标、周期很长,使用租用就可以免去这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借助远程教育平台实现网络辅助教学,右图老师利用远程辅助教育平台授课,下图为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些环节,而且如果认为不适合,第二年可以不交钱使用,这样就不存在浪费的情况了。

天津南开社区学院从今年开学起,部分课程借助该平台实现网络教学。教务管理员通过给定的权限进入课程平台批准教师开课,教务通知,监督教学情况,查看教师在论坛中的答疑情况等,在教务处工作的邸霞作为专职的网络平台教务管理员,一有时间就上网查看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就通知任课教师。学生在网上和在论坛中的提问时间都比面授时间多了许多,网络辅助教学在成人教学中发挥了真正的作用。

培训是最好的销售方法

专家表示“电信运营商目前面临全面的转型,这需要在机制与组织体系跟随业务而变。这个业务与原来装电话机、装宽带完全不同,学校信息化业务需要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内部,这不是过去的销售体系所能够完成的。目前的转型更多是业务与技术上的,如何创造新的体制适应中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是瓶颈。”

同时这也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链、新的商业模式,不同于之前单纯的软件销售,这需要电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商联合起来,共同携手打造这个产业链。

第11篇

一、借助“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了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风和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师德是一种职业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也需要培养,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1、思想上高度重视。先后多次专题开会学习了安丘市教育局局、大汶河管理办公室有关教师作风建设文件,坚决执行会议精神,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时树立服务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反省。

2、开展师德培训,塑造教师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学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求全体教师充满爱心、和家长进行朋友式交流。二是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三是禁止教师有偿补课、私自为学生乱订资料。四是要求教师在校外严以律己,充分展现教师风采。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自查活动,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服务意识显著提高。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研教改为主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我校教研教改不搞表面现像,根据学校实际,依托教学常规管理,采取了分学科进行指导,重点研讨了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实效 ,加大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力度,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载,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并进行研讨整改。并和青年教师培养、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等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培养,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三、坚持以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王者”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全面推进“王者”文化,既是我校工作的基本点,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我校一直以德育工作为首位。我校以德育处牵头,教导处、少先队、总务处等科室相互配合,纵横交错,依据教育局活动安排,围绕“王者”文化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学校的思想。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得校园文化多姿多彩,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四、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强化校园安全和后勤服务工作

学校基础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硬件,学校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学校后勤部门本着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安全保障,尽心尽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一)坚持常规工作不放松,确保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在开学初新开通一条地下排水管道,使得师生如厕卫生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检修了楼梯道和各教室照明设施;维修了学生损坏窗户玻璃;;对物品进行核查并登记入册,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新增数台教师办公用机和教学用多媒体设备,努力改善了教学设施。

(二)强化安全意识,紧抓安全工作不放松。

1、学校实行了日查、周查、月查、抽查的“四查”制度。实行每月台账制度,并将检查记录进行汇总,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对学生损坏的课桌椅、门、锁、窗、水电也及时进行了维修。

2、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大了安全宣传力度,认真落实了安全课进课堂,每期都组织了不少于两次的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和学生紧急疏散演练,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加强学校内保工作,严格执行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把校干带班、教师轮值制度落到实处,认真履行职责,严禁闲杂人等进入校园,确保校园安全。

4、加强安全教育平台的完成和利用,平台各项指标完成率均达到100%

新学期打算

一、.继续深入贯彻学校办学理念,努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强调要以学生为本,要服务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德育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通过参观、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校干队伍、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和教研水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力争早日打造理念新、能力强、工作实的教师群体。努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逐步建成具有较高社会认知度的有自己特色的学校。

二、加强教师专业培养,倡导学习型教师

在教师培训提高方面,学校将继续加大投入,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执教能力,努力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 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加大教研、教改的指导、帮助力度,依据本校老龄化现象,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促进教师对现代教育设备的掌握和利用逐步在教师中树立“终生学习,快乐学习”的良好学风。

三、坚持德育为首,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为进一步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我校以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为总抓手,依托学校实际情况,围绕学校“王者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德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构建学校科学化德育体系,全面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新学期我校除各种“大王”评选之外,还将举行“经典诵读”“红歌传唱”活动;开展“与陋习宣战,与文明携手”的环保小卫士活动;举行创文明学生摄影展、师生歌咏等比赛等活动。继续执行升国旗制度、国旗讲话团的选拔制度、红领巾监督岗制度、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制度以及值周制度。新成立红领巾记者站,陋习曝光站等学生团体。

四、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的作用

继续抓好和王封社区德育基地共建活动;抓好安丘体校王封小学橄榄球训练基地筹建活动;定期邀请校外辅导员进行法制教育、交通消防安全教育或逃生演练,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五、加强校园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安全教育要抓实抓细,实行安全责任挂牌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本学期继续执行日查、周查、月查、抽查制度,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受教育环境。

第12篇

美国波士顿当地时间早上4点半,葛旭起床,与中国的工作团队进行简单的工作交接。6点,他准时登录燎原学院的QQ群视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学员分享西方哲学与政治学。

葛旭是教育品牌“孤独的阅读者(Lonely Reader)”的核心成员,也是知识网红经纪运营企业北京琢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琢磨文化)的合伙人及签约在线教师。

“孤独的阅读者”自2015年12月正式开讲以来,经过琢磨文化明星经纪人式的商业化运作,首战告捷,营收超过500万元。

而琢磨文化旗下的其他教育品牌,如友邻优课、夏说英文等在创建第一年收入也都在350万~380万元之间。

随着在线教育进入直播时代,受欢迎的教师正在成为“流量担当”,并因此催生了年收入近千万元的“网红教师”。

而无论是像琢磨文化这样的经纪公司,还是沪江CCtalk这样的在线教育直播平台,都围绕着“网红教师”,做起了知识变现的IP生意――打造网红教师,并依托其IP进行商业化运作,追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或将成为一种趋势。

“受欢迎”并不等于“优秀”

2013年,琢磨文化CEO李石还在新东方做线下培训教师。他敏锐地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任何教师都可以在线上打造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闭环。因此,他开始关注在线教师。到了2015年,他发现,在线教师队伍急剧扩大后,开始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一些优秀教师从二线走向一线并打造个人IP的过程中,缺乏专业化的运营团队。这些优秀教师在教学方面完全没问题,但大都缺乏商业化运作的经验和能力。”李石告诉《t望东方周刊》。

因此,2015年4月,李石与合作伙伴一起创立了琢磨文化,希望为在线教打造个人品牌提供明星经纪人式的运营服务,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个人IP的商业价值。

于是,他找来了葛旭做合伙人及签约教师,还挖来了以英语教学见长的夏鹏、崔冕、艾力等人。

“按照我们的计划,未来2~3年内,只做英语科目的非应试教育的知识传播。”李石说。

琢磨文化选择签约教师的标准是:要有粉丝基础,能生产好的内容,也要有商业价值。

然而,教师的评价标准却没那么简单。一般的商品或者服务大都能够通过市场进行优胜劣汰,但教育不一样,因为对于知识及其传播方式与效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学生们的选择未必代表正确的市场导向。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并不是学生多的教师就一定是生产了优质内容的好老师。有时候可能是教师本身懂得经营自己,善于取悦粉丝,能够通过与粉丝的互动而赚取好感。”李石直言。

在他看来,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足够多的学生,还要能够在教学中与学生保持一定的互动频率,同时其课程还要达到一定的推荐率和复购率,并获得业内的认可。

但对于教师经纪来说,只有以上条件仍然不够,还应具有商业价值及深度商业开发的可能。

在运营上,琢磨文化对标华谊兄弟,为每一个签约的网红教师成立子公司,由其控股,组建自己的内容生产团队,生产的教育内容也放在子公司。而总公司则负责商业化运作,如通过粉丝群运营等手段提升签约教师的IP价值、教育内容的分发和投放,以及品牌定位、交易服务等事项的运营管理。

卖课程,也卖周边

在每个签约教师个人IP的运营中,品牌如何定位、具体如何开发产品都要根据签约教师本身的特点来定。

“有些老师语言极富感染力,产品形式就可以不拘泥于视频授课,也可以通过音频在喜马拉雅等渠道上分发;而有的老师本身思辨能力强,文字基础好,则可以出书。”李石强调。

以琢磨文化的签约教师夏鹏为例,之前他并不善于跟粉丝互动,其微博粉丝量仅有3000多人。但他却有很好的英国古典文学功底,有固定的粉丝群体,通过社交媒体的一些英语学习文章总是能够获得超过10万人次的阅读量。

于是,运营团队便对以夏鹏为核心的“夏说英语”品牌进行了具体定位:以莎翁作品和英国文学、西方哲学为载体,教授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思路。

在产品的具体设计上,既有通过喜马拉雅FM平台销售的夏鹏读原著,如《夏说莎士比亚》《哲学的故事:柏拉图》等,也有通过其他直播平台出售的教育培训课程。 某知识网红经纪运营企业的签约在线教师葛旭会定期举行与学员的线下交流活动

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运作,夏鹏的微博粉丝量已上涨至14万,夏说英语晨读成为喜马拉雅FM英语排行榜上的第一名,其中夏鹏读莎翁作品的录音上线一年来,有1万人次为此付费。

“签约教师的课程分发并不会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渠道,因为用户的习惯是多样的。”李石告诉本刊记者,目前琢磨文化的分发渠道包括新东方、淘宝教育、喜马拉雅FM、沪江CCtalk等。

“随着品牌的发展,我们可能还会推出夏鹏的出版物,承接一些培训和商业活动,甚至会围绕夏鹏这个IP发展周边电商。其他签约教师也是一样的。”李石说。

15天卖到580万元

对于“自身引流能力不强”的葛旭来说,如果没有琢磨文化经纪团队的运作,单靠他一个人在市场上打拼,恐怕很难生存下来。而今,他的燎原学院却是琢磨文化旗下营收能力最强的品牌。

2013年,厌倦了应试培训的葛旭从新东方离职,在墨西哥开了一家茶馆,但他并不甘心就此放弃自己擅长的英语教学。

2014年,刚刚兴起的在线教育使葛旭看到了重拾老本行的可能。于是,他在QQ上开设了自己的讲堂,隔三差五抽时间讲授《西方文明简史》的英语文本。

与之前在线下机构做托福考试培训不同的是,这次葛旭要做自己喜欢的教育。

在他看来,语言教育最没用的地方就是考试本身。

“所以我希望在教授可量化的知识和语言之外,还能够教一些难以量化的思辨能力和多维度看问题的方法,而且后者更重要。”葛旭告诉《t望东方周刊》。

结合葛旭的理念及其善于钻研课程的特点,琢磨文化为葛旭组建了教学团队,开发出一整套包括西方文明简史、政治哲学导论、欧洲史专题、社会学概论、西方艺术史、社会心理学、亲密关系、西方哲学史等在内的课程体系,进行多种组合形式的销售,很受欢迎。

“孤独的阅读者”开课一年多以来,共有7000人次的购买量,其中2000名消费者进行了2次重复购买,15%的消费者购买次数超过3次,复购率达70%。一个对比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在线教育平台的课程复购率都难以达到10%。

“最火爆的一次销售经历是,燎原学院售价为5700元的课程打包上线后,短短15天就卖了580万元。”提及这个案例,李石至今仍难掩兴奋。

对于葛旭来说,11名专职教师和8名运营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解除了他在运营、销售和IP升值方面的后顾之忧。

“目前流量从哪儿来、如何保持曝光度不用心,法务、财务、税务、设计、IT等公司运营杂务更不用管,我只需要做好课程开发,讲好课就行。”葛旭表示。

支持网红教师的平台模式

与琢磨文化不同的是,沪江旗下的在线教育直播平台CCtalk希望能够开发出支持网红教师IP生长的平台模式。

2012年上线、2016年对在线教师开放的CCtalk主要是为不依附于任何机构的独立的知识传授和分享者提供在线教学平台和运营服务。

CCtalk总裁陆坚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强调,对于平台上超过1万名的网络教师,他希望不仅仅提供一个在线教学的工具和互联网教育平台,还希望能够对其进行运营赋能,帮助在线教师们完成互联网运营和个人商业价值的_发。

2016年11月,CCtalk与考研英语名师朱伟签订合约,尝试支持其进行个人品牌价值的开发。据陆坚介绍,在与平台签约之前,朱伟在市场上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有出版物,也有专门的运营团队。因此,迁移到CCtalk平台之后,他在短时间内的课程销售收入就达到了几百万元。

“其中CCtalk长期积累的平台流量和沪江网校超过1亿的学习用户也功不可没。”陆坚认为。

在CCtalk平台上,像朱伟这样有个人品牌影响力、自带流量和生源的在线教师并不在少数,但更多的是只具备内容生产能力却缺乏互联网运营经验的“菜鸟”。

因此,CCtalk也更看重对这部分在线教师的培养和支持。

据陆坚介绍,CCtalk对于入驻教师的基础支持是提供完整的在线教学闭环――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完成从课前预告、课件,到课程直播、使用白板和答题卡、举手上麦互动,再到课后课程回放、作业、营销收费等全部过程。

在平台教师的个人IP成长方面,CCtalk依靠沪江网校十多年的运营经验,开设CC网师大学,对于新入驻平台的教师进行互联网教学和线上营销的培训,从摄像头如何打光到怎样进行线上课程营销都囊括其中。 某在线教师正在通过沪江旗下的CCtalk平台直播讲课

此外,平台还专门开设了免费公开课专区,没有粉丝基础的新入驻教师可以通过在专区上传课程,聚集人气,提升知名度。

2017年,CCtalk还将设立网师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对平台教师的市场营销培训,同时扶持初具影响的网红教师建立个人工作室,进行个人IP的商业化运作。同步启动的还有逆向出版计划,支持获得市场认可的网红教师将课件进行整理出版。

陆坚坦承,由于CCtalk2016年刚对公众开放,目前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暂时还没有实现平台的商业变现,“但未来可能通过与平台教师分成、提供增值服务、收取服务费、承接广告等方式实现商业上的盈利。

由零成长起来的网红教师

2015年11月入驻CCtalk的陈志远,应该算是这个平台上由零成长起来的网红教师。

在此之前,一直从事线下培训的陈志远从未想过要做线上培训,当时从新东方线下机构辞职的他甚至计划着要创办一家自己的线下培训学校。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接触到在线教育,觉得会是未来的大趋势,就放弃了办学校的打算。”陈志远告诉《t望东方周刊》。

2015年11月,陈志远通过审核,成功入驻CCtalk,开设了一门名为《从零基础到流利英语》的课程,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群体进行教学。彼时,陈志远还完全不懂在线教育,更没有粉丝基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但是,一年之后,陈志远的课程累计被购买11万人次,销售收入超过130万元,“复购率能够达到50%~60%。有学员知道我要开课,甚至不问开什么课就直接转账报名。”

陈志远优秀的业绩既来自于其扎实的课程内容,也与其巧妙的互联网销售技巧有关。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内容始终是培训中的王道。不同的是,线上课程要更有学员思维,真正了解学员想要什么。因此,每次讲课结束后,陈志远都会额外专门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与学员进行答疑交流。

“很多课程内容的规划和安排就是在答疑交流环节学员自己提出的,甚至课程价格都是参考了学员意见定的。”陈志远说。

2016年上半年,由于在平台上还没有知名度,陈志远基本上每周都会开设2~3节免费的公开课,“主要是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提升关注度。”

在课程营销上,陈志远认为,网络销售,要给消费者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会愿意付费。因此,他向学员承诺:同一课程将在一年内滚动开设3期,只要购买其中的任何一期,就可以免费听其他的两期。有时他还会搞一些优惠活动,比如赠送晨读课。

对于未来,陈志远称,会考虑尽快组建自己的IP运营团队,“毕竟我还是擅长教学,商业运营的能力要弱一些。”

第1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平台;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76-03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现在,高职院校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后续力量,以适应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众多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不仅要在相关硬件设备条件上紧跟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要在软件设施上具有时代特点。现如今我们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开发是必要之举。

一、传统专业信息平台所存在的问题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体系的不断壮大,各大院校也都在逐步开始重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纷纷利用信息平台达到专业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高的目的。但是大多数院校仅停留在信息技术初级阶段的应用。由于各大院校教学科研成果资源的独立封闭,数据模式不统一,造成相关教学资源无法沟通,教学形式单一、欠缺互动模式等缺陷。再者,一些资源不能统一管理、整合,造成教学资料以及科研成果重复,使信息资料在选取与利用上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也造成教学科研成果数量大却信息量小的问题。同时无法实现学生或教师对的教学科研信息资源中存在的疑惑或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关成果的进一步探讨的及时,极大地延缓了高职院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完善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以上种种问题依然制约着当今各大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技术等方面的完善与发展。

二、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设计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信息平台的局限性,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在规范化教育教学科研的基础上,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构建,既是对科研信息的统一化管理,又是对这些信息共享理念的实施。平台的建立,优化了教学教育制度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在学习、探索学科方面的渠道与学习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在教学资源平台遵循统一标准建设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信息的准确快速传播,并且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具有准确的资源分类与高效率的资源搜索能力,使高职院校之间资源与高职院校与外界之间确保了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知识领域认识的广泛性与深入性。当今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的可复制性和资源共享的特点,使通用专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出现了多样化。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由原来的单一式变为在多媒体支持下的视图文共同呈现的模式,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强调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协作学习,教育管理从有形的管理向无形的教育转变。

三、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设计的可行性

作为一个信息化的软件设施,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成为可能。尤其在高职院校, 网络运营技术日益成熟,网络收费逐步降低,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高职院校已经初步具备信息化体系的基本条件,在技术设施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构建通用专业信息化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平台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依托校园网来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结合,这使一般信息平台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它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果,由此可见它具备明确的目标性。在信息高速传递的同时,确保了信息量与信息安全等方面到位。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建设以网络作为的设施基础,既廉价又影响广泛而且具有超高的效率,不失为最佳选择,同时也使信息平台设计成为可能。

四、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设计思路

对于一个公共平台来说,良好的运作要建立在一个公共的严格的标准制度之上,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遵循这样的标准制度。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共享的关键是平台建设初期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公共平台只有具备了统一的构建标准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互动与共享,才能让资源信息平台具有更长久的效益,这是教学资源平台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共享的基础上,提供良好的资源分类、强大的搜索能力、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和优秀的资源评价分享机制可以让教学资源平台更具活力,更受用户欢迎。国家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和CELTS-31)对教学资源建设和平台建设作出了相关规定。建设教学资源平台时应该参考并遵循这一标准,这样各个平台才能实现互通。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良好运作与平台建设的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必须让资源能够共享的同时可以让不同平台中的资源相互融合、实现互通,让信息传递更广,得到普遍推广,才能使通用专业信息平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具有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特性。在具体设计当中,针对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平台开发模式和工具的不同,将利用类似XML文档的工具进行资源的相互沟通与共享,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专业信息间的共同学习、探索与研究。同时,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设计还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个体差异、学生对教学科研成果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对所汲取知识的永久性和是否具有创新性。

平台的资源信息都是经过合理分类后通过网络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所需资源信息与信息互动,提高了效率。在通用专业信息平台设计前期,对高职院校在各方面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的研究高度做广泛的合理的调研活动,对各高职院校教学程度、专业化管理进行初步了解以后,按照专业领域、专业研究深度以及适用群体进行精确的分类,再在这些大的群体类别中分成小的单位,按照树状图结构信息资源分类要尽可能的细致准确,以便在学生或教师使用教学资源时,可以按照以上各种分类形式进行资源的分类浏览。与此同时,对资源提供必要的资源关键字是实现快速查询的关键。信息平台还设计有对相关资源名称、作者、关键字等分类的检索,以便大大提高资源检索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该平台还构建出强大的教学科研资源搜索引擎,以便实现跨学校、跨平台的搜索。即如果当下的平台资源中无法满足搜索者的信息要求时,搜索引擎自动转入其他单位的平台中检索,同时带领用户前往其他平台查询学校。在信息平台的体制与内容上,经过高职院校教师和专家的认定,规划适合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平台并不断完善。这样才能确保构建的信息平台既符合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又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网络的有机结合,还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确保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完成,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对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的体现。

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设计,不仅可以在海量信息中检索出相关资料,还可以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考试的功能,实现将网络应用到教学中去,加快教育软件的开发,不断扩大网络教学覆盖面。要调动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积极性,要在教师中普及网络教学的基本知识,使他们能在网上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利用网络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与交流。并且在每一个信息资源中设置相对应的资源评价与分享模式,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在检索到信息时由于不了解具体内容而盲目下载或使用造成时间上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这样也可以作为一个对所信息资源在内容的扩充与研究深度的拓展,使信息资源在利用价值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用者的点评与分享也可以使信息者在信息资源的同时从中得到专业领域的认可或是专业学习的提升,让信息资源的价值可以无限延长。这种评价机制也有益于下次检索相类似的信息资源。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评价机制了解学校的新的科研模式、教学思路和服务信息,以便学校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最后,在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推出的同时还需要将这样的教学模式当做教师研究教育教学或学生学习的普遍工具。需要在使用者了解平台的同时,可以更方便使用。比如将信息平台设立在高职院校的官网中,以实名制信息来进行管理。平台相关功能应用于手机模式。当使用者将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看做图书馆一样的资源机制时,平台将成为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内容

高职院校通用专业平台利用网络这一良好的媒介,开设了《信息系统维护基础》、《医药信息检索与应用》、《客户关系管理》、《医药电子商务》、《医药网络营销与策划》、《网上药店设计与管理》等课程。利用技术优势开发学生学习培训软件,在网站上开设相关专业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网上互动教学、网上谈学习心得、网上谈心活动,形成网上学术探讨的组织模式,在本系统的支持下,使大学生的学习教育活动在网上得以进行,充分利用了学习科研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通过网络虚拟调研,建设网上课堂,进行网上评价工作,组织网上主题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创新精神。

六、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效率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各领域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其教学模式也必须随之适应社会主流与时代的改革,这也是网络教育模式越来越被摆在重要位置的原因所在。高职院校通用专业信息平台的设计,整合了多种多样的资源,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进行和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用专业信息平台教育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和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在平台使用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探索,并将其再度完善,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胡忠旭,徐小华.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0(16).

第14篇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作为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学校,在推进“以‘优势教育’为特色的精品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北京市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运用互联网技术以全新的视角打造了教学、学习、办公、管理的互动平台和信息化运作模式,为学生发展、教师成长提供贴心服务。Portal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一大亮点。平台以Web2.0的互联网架构体系为指导思想,是一个内容自生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建设、共享使用的平台,包括门户、教学资源社区、教研组社区、考试社区、文化社区、知识社区、班级空间、个人空间、工作系统等。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教与学的活动中利用社区提供的机制和服务,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与学习任务,实现教学资源多元供给,为学校打造一个师生共建共用的全新交流互动平台。

核心特征

学校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明确建设的数字化校园是在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约束下的、开放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符合技术趋势的、人性化并且安全高效的综合信息化服务体系。第一,数字化校园具备一站式登录的功能,各个应用平台之间不再是信息孤岛的存在方式,而是底层数字彻底打通的单点登录方式;第二,网络实现了全面覆盖,不仅是基础硬件环境的部署,还包括深层次的物联网技术的实现,最终达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互通。第三,信息化资源的云处理,基本可以做到按需分配信息化资源,提高了硬件资源的有效利用。第四,实现了信息化数据的安全性。第五,通过各种信息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降低了学校日常工作的综合成本。

运作模式

1.以教师自录课为主体的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系统

学校所有教室均安装了教师自录课系统,教师可以随时录制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况,并上传到教师的个人空间和教研组的教研空间。在个人空间可以分享教学资料、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案例、故事、论文等。教师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对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并将所积累的知识信息进行重新加工组合,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库,并与其他教师互相分享。全体师生共建共享的考试中心是学校学生学业质量的保障,师生可以分享复习资料,交流考试心得,提问与答疑,发表评论,查询试卷分析等。平台教学资源库的产生全部由教师自由上传贡献,教师们既是资源库的建设者,也是享有者。运用“豆瓣小站”的设计思想与页面布局,形成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社区,教师可以在这里查看同事们的课堂实录、备课动态与内容,分享各类资源或素材,还可利用社区的功能进行分工协作式的集体备课,不同的教师负责不同的内容素材,形成一整套教研组内部的教学资源库。

2.以班级文化建设和主题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系统

把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以文化社区的形式呈现出来,体现校园文化内涵。例如,针对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可创建学校、年级的文化社区,学生可将文字新闻、文字评论、心情日志、说说、精彩照片与视频自由地在这里。把学校开设的各种兴趣课程或选修课程以知识社区的形式展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可以在这里查看同学的学习动态,进行分享、评论、提问、解答、讨论,发图片,发视频,发资料等。班级空间的创建,有利于树立班级形象,带动班集体的各项建设,并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动态,促进家校互动。

3.以生涯规划为主线的学生成长平台

建立学生个人空间引领学生规划人生。通过平台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信息,寻找职业榜样,确定职业目标;了解大学信息,选择专业方向,规划人生。学生利用自己的个人空间可以记录成长经历、上传自己的照片与视频,记录生活感悟,展示作文、绘画、书法、手工作品,展示考试的试卷,获得的奖状证书,关注其他同学、教师的动态与大家沟通交流。应用和参与学校教学资源库和知识社区,可改变学习方式,掌握协作式学习的策略,学会互帮互助,探索讨论。通过多样化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加入知识社区的学习、学生个人空间的使用和对社区的参与建设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运用Portal技术,实现办公信息化

Portal技术的应用,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更好的体验。协同工作系统使办公流程清晰、规范、可控,可以保留流程,有据可查,消除不必要的流程和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无纸化办公,实现办公自动化,代替大量手工操作,解放人的创造性,使每个人责任清晰,提高执行力;不同的流程和表单可以同步、共享、交叉、分流、合流,实现协同办公;工作透明化,推动执行,自我促进完成;提升自信,释放活力,以先进的办公方式促进教职员工素质的提升。教师发展评价系统可帮助学校开展经常性的教师评价,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并且内置丰富的指标库,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方向。选课、排课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介绍和简便的选择方式,便于更好地服务学生。另外,系统具备强大的存储功能,可形成教师评价成绩档案,促进教师提升自我。学情分析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数据资源分析、挖掘、组织,实现了对学情质量及时有效的监控、诊断和反馈。

信息化运作模式极大激发了教师和学生潜能和优势发展,有利地推动了学校以“优势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成为全国特色学校。

第15篇

回顾20多年来学校的发展历程,从一所薄弱初中转变成为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队伍优良、师资队伍优良、教学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初中,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领导抢抓机遇、舍得投入,并致力于应用的研发,提高学校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现对照《南京市校园网络管理基础性评估》要求,对共青团路中学网络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管理

学校信息中心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工作,归并校教师发展处管理。

现信息中心共有3名兼职工作人员,其中信息中心主任1名、网管1名、多媒体管理员1名。此3名工作人员从事专业工作3~16年不等。

信息中心的工作主要是:

1.定期制定工作计划、中短期规划等

学校从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客观要求出发,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及撰写工作小结、并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短期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2.完善制度、强化台账及各类记录管理

我校制定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工作人员职责》《班级电教设备使用制度》《信息审核制度》等;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台账;如《电教器材使用登记本》。另外,采取措施,促使教师不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第一,将网络工作纳入常规教学管理范围;第二,加大对教师队伍网络应用培训、考核工作:第三,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比武、课件制作、电教论文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第四,制定信息、学科资源平台教师课件、论文、教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应用工作的积极性。

3.有计划地投入经费推进信息化建设

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下拨一定的专项经费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学校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正常运转和更新升级的经费;学校收取的信息技术教育费专款专用,有明细账目账物相符。并注意软硬件投入比例,力争资金投入均衡。

二、硬件建设与管理

1.计算机教室

学校现有网络机房2问,计算机共104台,全校可使用计算机为208台。人机比约为5:1,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科整合的需要。

2.多媒体教室

有多媒体教室25间,均配备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音响设备等。

3.校园网络

我校于2001年在区技装办和区电教馆的指导下组建校园局域网,网络交换机柜由于当初电信施工需要放在第一机房,在进行全校网络规划时选址校园中心位置建设了网络中心,电信光纤接入带防火墙功能的路由器至5台24121华为1026T交换机,再由信号点连接入各科室及班级;2007~ZARP病毒大规模暴发时学校即采用了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的技术进行防范,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常规管理。2009年学校网络带宽由动态10MY+级为静态20M。

三、软件建设与管理

1.教学资源购置与配备

学校大力购置与配备教学资源,配齐了与各科文字教材相配套的投影、电子、音像教材。我们构建了一个涵盖每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和学校管理平台;各学科电子教材VCD、DVD光盘充足;满足了教学和教研的需要。

2.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共享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资源,为各学科开设自制资源的FTP,并定期统计资源量和资源目录,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层面。同时,利用学校的备课授课平台,广泛收集各学科资源,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利用学校网站平台建设学科资源平台

作为信息中心不仅在思考资源共享给教师带来的便利,更在思考应该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便利。为此开发了学生可以无限时访问的学科平台,不仅在课堂学习时可以充分利用,更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四、抓开发,促应用

我校近几年较关注信息化运用,如何利用好它管理学校资源、提供数据分析平台,为教育教学服务。现总结了以下5个方面的运用。

1.成绩管理应用

成绩管理系统所用的系统是区电教馆在2002年为各校配置的校校通平台。它从考场编排到打印座位表,到流水完成批阅后在试卷姓名密封情况下按考场录入学生成绩,再到最后的各种量表形式的成绩统计分析,整个流程的信息化一来节省了教师们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二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考试的公正性。

2.校长荐读

这部分内容是我校在2008年网站改版时加入的,在网站首页,我们增加了校长荐读的栏目。该栏目的权限分配给了我校所有校级领导。开学至今,已经了不少信息,一些专家的真知灼见引领了学校的发展。

3.教育博客

我校博客的定位是教育博客,建立博客的初衷也是鼓励教师多思考、多研究,尽量自己动笔多写。从博客开通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已发表博客近1600篇,评论也近1600次,取得了一定的研讨效果。

4.内部管理平台

建立内部管理平台是期望依靠它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办公:将一些未能正式成文的信息在内部平台传达,如教代会方案讨论稿;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无纸化办公,如通知公告;实现数据管理的统一,如荣誉管理等;实现评价的多元,如学生素质平台;实现内务的公开,如月考核自评与校评结合;实现服务的公示,如报修平台和公用室预约等。

5.学生风采展现的天地

校园网不仅是教师的助手,更可以成为学生的天地。学校为每一个班级建立了班级网站,由学生进行管理和信息,让信息化也融入了班级文化建设。同时,网站上还开辟有文学专栏《雨后青苑》,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展示的天地,开辟有学生作品展示的专题版块,无论是科学发明、动画制作,还是绘画作品,都可以进行自我宣传和展示。

五、不断提升网络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1.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与学科建设

我校按标准配备了信息技术专业教师2名,负责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其中一名教师被市教研室连续10多年聘为市中心组成员,多次参与市级基本功及赛课评比。

学校除在初一、初二年级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外,常年开设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在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举措中,把该项工作归并为校本课程。现开设了动画制作、VB程序设计校本课

程,并定期进行机器人技术培训。

2.网络教学研能力

经过几年来的实验,广大教师基本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能力。除新进教师外,学校所有教师均通过了省教育教学现代化培训考核,全校所有教师都开通了教师博客、实现教学心得共享: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每年的CAI教学设计并连年获奖。坚持开展电教馆信息技术手拉手活动,与对口学校定期联系,交流信息技术整合课程。

3.学生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学科95%以上的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和研究性学习,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参加网页制作、电脑绘画、电脑知识竞赛、曾被评为“南京市文明网络夏令营优秀营地”,机器人竞赛也多次获市级一二等奖,并推荐参加省级竞赛。

六、加强日常网络软硬件管理、维护

信息中心在校长室的带领下每月对班级多媒体电脑柜卫生检查,并安排教师计算机使用(主要针对系统补丁完全、360安全卫士、电脑杀毒软件使用)等情况抽查,以查促管,增强教师爱护多媒体设备、提升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意识,提高设备使用的寿命、保障校园网畅通!

信息安全也是学校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对每一位可以在公网上信息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登记备案,同时,学校组织了5人的信息监察小组,每天两次对学校网站上的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不出信息安全事故。

同时,学校网络中心定期对各类平台数据库进行备份,建立数据快速恢复机制。

七、工作中的思考

1.关于应用推广。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横向上学校提供各部门的应用,可以共用教师个人信息、账号等数据,减少冗余,便于更新。而纵向上各部门的上级主管要求有专门的应用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上报,通常这些公共数据的录入都是重复劳动,更重要的是容易在多个系统中产生新旧不同的多种数据,造成混乱。这个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