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范文

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经济信息管理就业方向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63-01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世界上仍有80%以上尿毒症患者依靠透析维持生命[1]。血液透析最理想的透析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随着老年患者数量的上升及糖尿病肾病造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比例增高,或因病情、自身血管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行自体血管造瘘手术或动静脉内瘘术失败,即使是已经做过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由于新建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需要约1个月的成熟时间,最好3~4个月以上,移植性内瘘也需要3~6周成熟[2],因此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建立是必须的,但血管通路相关的感染占透析患者所有菌血症的48%~73%[3]。 因此有效地护理血液透析病人的深静脉置管,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是必须重视的临床护理问题。

1 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参考标准[4]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有发热或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而无明显的其他感染灶,血培养阴性但毒血症症状明显,排除其他感染灶且拔管后症状有所缓解者临床诊断为血行感染。

出口感染:导管出口部位2cm范围内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或分泌物培养阳性。

导管定植:导管管腔内血液或导管顶部或皮下导管部分定量培养有微生物的显著生长≥103cfu,患者表现为血透后不久即有寒颤、发热。

2 导管感染原因

2.1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重患者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及治疗操作多,医院感染概率高,其他部位感染病灶也是促进感染的危险因素。

2.2 护士封管、换药无菌操作不当,穿刺点部位皮肤的处理、贴膜的使用不当,频繁操作导管等。

2.3 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置管次数:反复、多次侵袭性的有创置管操作,破坏正常的皮肤黏膜屏障。股静脉处置管不容易保持清洁干燥等。置管时间越长,感染机会就越大。

3 导管感染的临床表现

导管感染包括:导管出口处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内感染。出口处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僵硬、渗出,一般没有全身症状,血培养阴性。多数情况下根据出口部位的分泌物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口服,即可控制感染,多不需要拔管。隧道感染表现为除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外,隧道压痛明显,时有波动感,可伴有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常引起菌血症[5]。导管内感染可无临床症状或出现菌血症或败血症。败血症的典型表现为:透析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血白细胞明显升高、血培养阳性。有些患者透析间期体温正常,只在透析过程中发热,体温可高达40℃,也有些患者在透析间期持续发热,严重者可能导致败血症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阳性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皮肤表面[6]。

4 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4.1 充分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是提高患者抵抗力的有效措施。

4.2 在插管、使用导管、护理导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置管时严格选择穿刺部位,避开有感染或外伤的部位,严格消毒导管口及周围皮肤,在导管使用后要更换新的肝素帽,并妥善包扎固定。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导管末端肝素帽用纱布包裹后固定在皮肤上,防止导管脱出。

4.3 抗生素治疗:导管内发生感染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管腔内静脉滴注7~14d ,王丽霞[7]将林克霉素液或头孢唑啉钠溶于肝素内一起封管,应用于表皮感染,,专家 建议当出现导管出口处感染时,局部应用抗生素软膏(莫匹罗星)效果好,加用头孢曲松钠封管可杀灭管端和管内细菌,每2周1次,操作简单,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置管的安全性。严重感染时需拔管,必要时另外选择穿刺点重新置管以维持正常血液透析治疗。

5 观察穿刺处皮肤,按时换药,保持穿刺点干燥,避免细菌在周围残留而导致感染

严密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感染征象,有无脓性分泌物,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病人出汗较多敷料潮湿、未贴牢固、脱开等情况、股静脉置管处有无被大小便污染等,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更换敷贴。因深静脉置管感染率股静脉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故应特别注意股静脉置管处皮肤的观察。

6 保持环境清洁

病房每天通风2次,每次300分钟左右,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30至40分钟。

7 加强培训

对护士进行导管插入与维护、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观察处理水平。

8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患者洗脸时勿沾湿导管周围皮肤及敷料,股静脉置管处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大小便勿弄湿敷料,一旦潮湿立即更换。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导管护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并掌握静脉置管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9 总结

导管感染为CV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血液透析患者被迫拔除导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无菌操作及频繁操作均可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多年经验总结规范化操作能良好的控制导管感染的发生。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永久性静脉置管患者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02.

[2] 梅长林,付文成.血管通路的评价、选择及并发症防治[J].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1):724-727.

[3] 管保章,陈湛华等. 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9):1756-1757.

[4] 傅君舟,秦曙光.血透用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5):397-398.

[5] 徐钢.长期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及其易感因素分析. 临床内科杂志,2006,11.

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起将被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由此标志着我国与世界的接轨更加紧密,因此相对于国内人才的需求,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更多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高职院校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且还要清晰认识到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社会使用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着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如果学校不能够在此形势下很好地处理社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该专业毕业生将不能够高比例顺利就业或是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本专业在社会的影响力将会逐步下降。这就需要人们全方位对该专业进行探究。

一、国内外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我国图书情报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报队伍建设的质量越来越高,而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有关文献资料,我国目前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共计22万左右,其中7万人从事情报工作。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来,我国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从事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学历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员就非常少,而目前具有高等学历的人员非常多,基本上实现了专业以上学历的人员队伍结构。而且这些人员普遍都接受了专业的知识培训,因此从总体来看,我国情报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立足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科技情报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是表现出了很多的缺陷,以下数据就充分说明了该点问题:从事科技情报人员在科技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少,还不足1%,同时从事科技情报的人员在年龄上也存在断层的问题。在信息管理人才推动要求下,欧美等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人员教育体系,比如美国就建立了多层次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满足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考虑,有效地为社会提供了专业化的人才。另外其它院校也都设置了关于信息管理的专业,并且开展了信息管理系统课程。

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业问题分析

(一)就业概况及困难情况。通过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了解到,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是行政,约占13%;管理约占4%;销售约占2%,学生91人,目前就业的只有21人。就业的21人中,行政方向的有12人,管理方向有4人,销售方向有2人,其他的有3人。从2013届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了解到,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还是行政,约占26%;管理约占8%;销售约占4%,学生95人,目前就业的只有43人。就业的43人中,行政方向的有30人,管理方向有5人,销售方向有5人,其他的有3人。从这两届就业生人数上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二)就业困难的基本成因分析。

1.社会方面。大学生属于市场产品,大学生就业属于产品消费过程,因此在市场自由化的环境背景下,大学生能否就业的重要标准就是其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认可,评价大学生的就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是否存在需求的意愿,也就是用人单位是否有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二是大学生是否具有用人单位要求的素质,也就是大学生的个人能力要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基于经济学角度分析,只有满足以上两点之后,才能实现大学生与市场的双向择业,如果其中存在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大学生就业不成功。

2.学生方面。学生是社会就业因素的主导,通过对本院系学生的实际调查问卷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以后的就业岗位非常迷茫,尤其是在校期间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哪些知识。结合实际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会选择会计岗位,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目的就是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学生的专业定位不明确。

3.教学方面。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将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区分开来。同样的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掌握内容是不一的,不同学生对同一门课程的学习能力是不一的,教师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少之又少。

三、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分析

(一)教学模式分析。所学的主干课程有初级会计实务、经济学原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业务流程管理与重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素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产品营销与策划能力、财务核算与管理能力。

(二)必须掌握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

1.统计学是经济专业的基础科学知识。统计学说的通俗点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的方法。基于当前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经济管理专业岗位对相关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经济管理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进行绿色GDP核算等,以此适应互联网+战略。当然作为学生而言,需要不断地丰富与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掌握市场调查技术特别是抽样调查技术。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是要通过自身的技能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信息技术进行调查与分析,因此作为专业学生要掌握必要的抽样调查技术,能够根据抽样调查掌握全社会科技水平,总结出高质量的数据,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管理专业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概率论就是通过对数据的研究而发现其中规律的学科,因此作为专业的学生要重点学习该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数据推理与加工能力。

4.掌握统计分析应用软件。为了配合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信息专业学生还应熟练掌握SPSS、SAS、MINTAB、STATISTICA、TSP和马克威等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例如SPSS统计分析软件,此种软件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软件,尤其是该软件包括了很多方法,具备强大的全方位的统计分析功能,为各种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因此需要重点学习。

四、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结合普通高校办学特色,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的开设时间短,但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应该与教育部下达的专业总体目标一致,致力于培养技术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起点在高校,人才的使用在企业。目前本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扬海科技合作,以进行在校培训方式对大三学生进行培训,但力度需加大,应从大一开始让学生接触这种培养方式。

(三)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度。大多数学生对该专业的了解不够,可适当请些名师教授开设该专业的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该专业。

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信息管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起将被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由此标志着我国与世界的接轨更加紧密,因此相对于国内人才的需求,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更多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高职院校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且还要清晰认识到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社会使用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着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如果学校不能够在此形势下很好地处理社会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该专业毕业生将不能够高比例顺利就业或是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本专业在社会的影响力将会逐步下降。这就需要人们全方位对该专业进行探究。

一、国内外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我国图书情报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报队伍建设的质量越来越高,而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有关文献资料,我国目前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共计22万左右,其中7万人从事情报工作。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来,我国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从事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学历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员就非常少,而目前具有高等学历的人员非常多,基本上实现了专业以上学历的人员队伍结构。而且这些人员普遍都接受了专业的知识培训,因此从总体来看,我国情报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立足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科技情报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是表现出了很多的缺陷,以下数据就充分说明了该点问题:从事科技情报人员在科技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少,还不足1%,同时从事科技情报的人员在年龄上也存在断层的问题。在信息管理人才推动要求下,欧美等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人员教育体系,比如美国就建立了多层次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满足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考虑,有效地为社会提供了专业化的人才。另外其它院校也都设置了关于信息管理的专业,并且开展了信息管理系统课程。

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业问题分析

(一)就业概况及困难情况。通过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了解到,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是行政,约占13%;管理约占4%;销售约占2%,学生91人,目前就业的只有21人。就业的21人中,行政方向的有12人,管理方向有4人,销售方向有2人,其他的有3人。从2013届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分析了解到,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还是行政,约占26%;管理约占8%;销售约占4%,学生95人,目前就业的只有43人。就业的43人中,行政方向的有30人,管理方向有5人,销售方向有5人,其他的有3人。从这两届就业生人数上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二)就业困难的基本成因分析。

1.社会方面。大学生属于市场产品,大学生就业属于产品消费过程,因此在市场自由化的环境背景下,大学生能否就业的重要标准就是其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认可,评价大学生的就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是否存在需求的意愿,也就是用人单位是否有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二是大学生是否具有用人单位要求的素质,也就是大学生的个人能力要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基于经济学角度分析,只有满足以上两点之后,才能实现大学生与市场的双向择业,如果其中存在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大学生就业不成功。

2.学生方面。学生是社会就业因素的主导,通过对本院系学生的实际调查问卷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以后的就业岗位非常迷茫,尤其是在校期间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哪些知识。结合实际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会选择会计岗位,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目的就是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学生的专业定位不明确。

3.教学方面。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将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区分开来。同样的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掌握内容是不一的,不同学生对同一门课程的学习能力是不一的,教师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少之又少。

三、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分析

(一)教学模式分析。所学的主干课程有初级会计实务、经济学原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业务流程管理与重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素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产品营销与策划能力、财务核算与管理能力。

(二)必须掌握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

1.统计学是经济专业的基础科学知识。统计学说的通俗点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的方法。基于当前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经济管理专业岗位对相关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经济管理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进行绿色GDP核算等,以此适应互联网+战略。当然作为学生而言,需要不断地丰富与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掌握市场调查技术特别是抽样调查技术。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就是要通过自身的技能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信息技术进行调查与分析,因此作为专业学生要掌握必要的抽样调查技术,能够根据抽样调查掌握全社会科技水平,总结出高质量的数据,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管理专业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概率论就是通过对数据的研究而发现其中规律的学科,因此作为专业的学生要重点学习该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的数据推理与加工能力。

4.掌握统计分析应用软件。为了配合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信息专业学生还应熟练掌握SPSS、SAS、MINTAB、STATISTICA、TSP和马克威等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例如SPSS统计分析软件,此种软件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软件,尤其是该软件包括了很多方法,具备强大的全方位的统计分析功能,为各种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因此需要重点学习。

四、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结合普通高校办学特色,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的开设时间短,但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应该与教育部下达的专业总体目标一致,致力于培养技术型人才。

(二)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起点在高校,人才的使用在企业。目前本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扬海科技合作,以进行在校培训方式对大三学生进行培训,但力度需加大,应从大一开始让学生接触这种培养方式。

(三)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度。大多数学生对该专业的了解不够,可适当请些名师教授开设该专业的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该专业。

第4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 就业

一、深入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知识,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类社会系统中的信息管理问题。

尽管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文中简称“信管”)的解释如此简单明了,但是在我国多年来的教学和实践中,许多社会人士、学生、甚至一部分老师都还是对这个专业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该设在哪个学院?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大学,都陆续设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同时,部分具有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优势的理工科院校也从80年代初陆续创办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8年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目录,把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图书情报检索、信息学及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管理门类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以此来看,实际中这个专业有的设在管理学相关学院,有的设在计算机科学相关学院。但该学科本质上是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信息管理问题,是属于管理学范畴的。设在管理学相关学院应该更为合理一些。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一样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1)所属学科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学;计算机专业属于学。

(2)所学内容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课程中有一部分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交叉。但该专业只是要学习通过计算机来搜集信息、管理信息,所以主要学习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计算机专业所学的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原理、技术、应用等方方面面,而且计算机专业不学习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3)人才培养方向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的是“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层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就业问题分析

1.“信管就业难”之怪现象的出现

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的研究重点。与计算机结合,使计算机作为工具,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信息管理更加高效易行。这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机会应该非常多。然而很多学生却没有找到工作,甚至找不到设给该专业的岗位。

2.“信管就业难”之怪现象的成因分析

(1)学生方面。多数学生不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区分度不高。2007年6月,广州工业大学的何斌教授等以该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和大四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为目的,围绕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等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了解,对课程设置是否满意,对教师授课及课程考核方式有何意见等问题的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获得了相关资料。

在“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专业”这一主观题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专业定位的不明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2)教学方面。教师在教授课程时,未能将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区别开来。同样的课程对于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应当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不同学生学了同样的课程之后能力提升的方面也应是不一样的。然而教师在认真讲授课程的同时,对学生的专业引导比较少。

同样一个老师既教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与引用》,也教信管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但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学习数据库原理、技术、应用、工程等各方面,而信管专业只要透彻掌握如何使用数据库来存储、修改、查询数据即可。就这一门课来说,信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使用同样的课本是不合理的,教师讲授同样的内容、采用同样的考核办法也是不合理的。

(3)社会方面。社会其他人士对信管专业的认识更是不够的。很多工作岗位其实是需要信息管理专业,但招聘者往往认为凡是与计算机有关的都是计算机专业,其实不然。

其实绝大多数普通组织、企业、机关需要的所谓计算机专业人才,无非做这样一些工作:一部分工作来维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这些工作是属于计算机专业;而更多的工作是来使用、维护、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经过培训之后的人员都能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但维护、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是需要专业的信管人员来进行的。

计算机专业人员是否可以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呢?当然可以。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各方面内容,当然也学习过《软件工程》之类的课程。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学习非常笼统。

而信管对信息系统的学习更为细致,相关课程是《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否符合组织的需要,是否能够为组织带来效益,是由前期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决定的,而绝不是编程这样一项工作。

编程只是系统实施阶段的一个很小的工作。另外这项工作是可以外包给专业的编程人员来做的。有了前期的信管人员所做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系统需求、数据流程、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库、人机界面、输入输出、代码分别如何设计,以及详细的程序设计说明都已经记录在《系统分析报告》和《系统设计说明书》中,编程工作到此时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程式化的工作。

这些组织可能不明白自己所需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管专业的,而误以为是计算机专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是不好改变的,需要漫长的时间。

综上所述,“信管就业难”的原因是这门学科尽管已经发展了五十多年,但各行各人对它还是不甚了解。

3.信管专业的就业市场调查

(1)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将职位分成了34大类,900多个小类,大类中未有“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类,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类中有“系统分析员”、“ERP技术应用顾问、ERP实施工程师”、“系统管理专员”等小类职位是适合信管专业学生就业的。

在“搜索职位”一栏输入关键字“信息管理”(2009年4月27日9:00)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3821个,属于关键字“信息系统”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2699个。

(2)智联招聘zhaopin.com将职位分成了38类,未有“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类。

在“搜索职位”一栏输入关键字“信息管理”(2009年4月27日9:10)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2085个,属于关键字“信息系统”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2576个。

前程无忧51job.com没有将职位分类。

在“搜索职位”一栏输入关键字“信息管理”(2009年4月27日9:15)查到全国范围内近两月职位2422个,属于关键字“信息系统”查到全国范围内近两月职位4402个。

通过对2007年、2008年、200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目录》中可以查到要求专业为“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职位数量如表1所示。

三、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加强对新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视。不仅仅是教师参与其中,更应该让社会人士,如企业负责人、毕业生等等参与其中,让新生有就业意识,有危机意识,及早制定方向,规划好大学生活。

2.尝试“本科导师制”。信管专业本科生的导师可以没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等限制,本质上就是每名教师经常与几个学生在学业方面交流一下,让每个学生都能走到比较正确的学习的道路上,不走弯路,少走弯路。

3.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尝试“任务式”教学。无论什么课程,都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有重点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不要以笔试为成绩评定的最重要的方式,增加课程设计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课程结束之时让学生感到真的有收获。

4.让学生走出课堂,合理利用假期时间认识社会。大学生应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专业实习,找到自己在专业方面及其它方面的不足,学习期间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下一个假期实习时必定可以有所提高。四年时间,如此循环往复两三次,必然会有益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张彤.浅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科学教育论坛,2006,(4).

第5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知识,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类社会系统中的信息管理问题。

尽管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文中简称“信管”)的解释如此简单明了,但是在我国多年来的教学和实践中,许多社会人士、学生、甚至一部分老师都还是对这个专业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该设在哪个学院?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大学,都陆续设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同时,部分具有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优势的理工科院校也从80年代初陆续创办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8年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目录,把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图书情报检索、信息学及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管理门类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以此来看,实际中这个专业有的设在管理学相关学院,有的设在计算机科学相关学院。但该学科本质上是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信息管理问题,是属于管理学范畴的。设在管理学相关学院应该更为合理一些。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一样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1)所属学科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学;计算机专业属于学。

(2)所学内容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课程中有一部分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交叉。但该专业只是要学习通过计算机来搜集信息、管理信息,所以主要学习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计算机专业所学的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原理、技术、应用等方方面面,而且计算机专业不学习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3)人才培养方向不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的是“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层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就业问题分析

1.“信管就业难”之怪现象的出现

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的研究重点。与计算机结合,使计算机作为工具,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信息管理更加高效易行。这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机会应该非常多。然而很多学生却没有找到工作,甚至找不到设给该专业的岗位。

2.“信管就业难”之怪现象的成因分析

(1)学生方面。多数学生不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区分度不高。2007年6月,广州工业大学的何斌教授等以该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和大四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为目的,围绕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等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了解,对课程设置是否满意,对教师授课及课程考核方式有何意见等问题的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获得了相关资料。

在“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专业”这一主观题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专业定位的不明确,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2)教学方面。教师在教授课程时,未能将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区别开来。同样的课程对于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应当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不同学生学了同样的课程之后能力提升的方面也应是不一样的。然而教师在认真讲授课程的同时,对学生的专业引导比较少。

同样一个老师既教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与引用》,也教信管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但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学习数据库原理、技术、应用、工程等各方面,而信管专业只要透彻掌握如何使用数据库来存储、修改、查询数据即可。就这一门课来说,信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使用同样的课本是不合理的,教师讲授同样的内容、采用同样的考核办法也是不合理的。

(3)社会方面。社会其他人士对信管专业的认识更是不够的。很多工作岗位其实是需要信息管理专业,但招聘者往往认为凡是与计算机有关的都是计算机专业,其实不然。

其实绝大多数普通组织、企业、机关需要的所谓计算机专业人才,无非做这样一些工作:一部分工作来维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这些工作是属于计算机专业;而更多的工作是来使用、维护、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经过培训之后的人员都能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但维护、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是需要专业的信管人员来进行的。

计算机专业人员是否可以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呢?当然可以。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各方面内容,当然也学习过《软件工程》之类的课程。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学习非常笼统。

而信管对信息系统的学习更为细致,相关课程是《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否符合组织的需要,是否能够为组织带来效益,是由前期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决定的,而绝不是编程这样一项工作。

编程只是系统实施阶段的一个很小的工作。另外这项工作是可以外包给专业的编程人员来做的。有了前期的信管人员所做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系统需求、数据流程、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库、人机界面、输入输出、代码分别如何设计,以及详细的程序设计说明都已经记录在《系统分析报告》和《系统设计说明书》中,编程工作到此时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程式化的工作。

这些组织可能不明白自己所需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管专业的,而误以为是计算机专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是不好改变的,需要漫长的时间。

综上所述,“信管就业难”的原因是这门学科尽管已经发展了五十多年,但各行各人对它还是不甚了解。

3.信管专业的就业市场调查

(1)中华英才网将职位分成了34大类,900多个小类,大类中未有“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类,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类中有“系统分析员”、“ERP技术应用顾问、ERP实施工程师”、“系统管理专员”等小类职位是适合信管专业学生就业的。

在“搜索职位”一栏输入关键字“信息管理”(2009年4月27日9:00)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3821个,属于关键字“信息系统”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2699个。

(2)智联招聘将职位分成了38类,未有“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类。

在“搜索职位”一栏输入关键字“信息管理”(2009年4月27日9:10)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2085个,属于关键字“信息系统”查到全国范围内职位2576个。

前程无忧没有将职位分类。

在“搜索职位”一栏输入关键字“信息管理”(2009年4月27日9:15)查到全国范围内近两月职位2422个,属于关键字“信息系统”查到全国范围内近两月职位4402个。

通过对2007年、2008年、2009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目录》中可以查到要求专业为“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职位数量如表1所示。

三、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加强对新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视。不仅仅是教师参与其中,更应该让社会人士,如企业负责人、毕业生等等参与其中,让新生有就业意识,有危机意识,及早制定方向,规划好大学生活。

2.尝试“本科导师制”。信管专业本科生的导师可以没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等限制,本质上就是每名教师经常与几个学生在学业方面交流一下,让每个学生都能走到比较正确的学习的道路上,不走弯路,少走弯路。

3.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尝试“任务式”教学。无论什么课程,都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的影响,让学生能够有重点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不要以笔试为成绩评定的最重要的方式,增加课程设计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课程结束之时让学生感到真的有收获。

4.让学生走出课堂,合理利用假期时间认识社会。大学生应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专业实习,找到自己在专业方面及其它方面的不足,学习期间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下一个假期实习时必定可以有所提高。四年时间,如此循环往复两三次,必然会有益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张彤.浅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科学教育论坛,2006,(4).

[2]陈国青,陈禹.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8.

[3]何斌,安娜.关于“信管”和“电商”专业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大学教育科学,2008,(5).

第6篇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4- 0100- 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管)专业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产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70年代中后期电子计算机在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在我国建立了该专业。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草案修订稿)》[1]中,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林业信息管理专业、科技信息专业、信息学专业、管理信息系统5个分别来自工学、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学科进行资源整合,组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归入管理科学类下。现在开办信管专业的高校已经有600多所,有的偏重于计算机,有的偏重信息情报,还有偏重经济信息管理,所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那么,信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专业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本文尝试以衡水学院经管系中的信管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素质定位、服务方向定位3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1 人才培养定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经济管理与计算机科学相交叉的专业,其培养的学生应该能够符合社会信息化管理的人才需求,是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很好地运用于经济管理中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经管类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信息分析、决策支持的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经济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全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通过借鉴文献[2]~[6],并结合衡水学院实际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1 建立阶段式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分为基础知识培养和专业知识培养两个阶段。在低年级阶段,应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同时还应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如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运筹学、统计学等。在高年级阶段,应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课程,如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资源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等。同时,一些丰富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课程也在这一阶段开设,如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等。

1.2 建立实践课程体系

以上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成为一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基础,而真正能够合理利用所学知识指导于实践才是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于以上课程中的大部分课程,都在同时开设了相应的实践课程,如C语言实验、会计学原理实验、企业资源规划实验、数据结构实验及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统计学实验、运筹学实验、信息检索实验等。

1.3 建立校企联合的实践平台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建立实践基地,形成长久的实习和就业合作的关系。一方面通过邀请企业中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士到学校做讲座;另一方面让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试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社会培养的是具有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人才素质定位

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有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它由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基本要素构成。结合社会需求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按照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2-5]

2.1 知识

由文化基础知识、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等构成。

文化基础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艺术以及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平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是从事信息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该专业人才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2 能力

由适应社会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再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构成。

其中,专业技术能力是指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规范,能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从职业目标定位的角度,要求学生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经济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简言之,在具备信息管理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解决相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从业能力。

2.3 素质

由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法律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构成。

其中,专业素质是指具有一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为了使该专业的人才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体现在:在了解本专业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养成科学的专业的敏感性;将个人的专业兴趣与职业规划(目标)相协调,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效益和持久,并能有效快速的实现就业目标;保持对社会的爱心与责任心,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开朗积极的心理。

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紧密相联,其中知识是基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强的能力和高的素质;能力是关键,它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和锻炼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增强,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对应用型人才来说,加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能力,显得更为重要;素质是核心,是将获得的知识、技能,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养成个体的基本品质。高的素质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扩展和增强,促进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

应用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突出能力培养,强化素质养成,才能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3 服务方向定位

各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特点不尽相同。根据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兄弟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我校相近专业的优势和师资优势,在按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设置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能够体现我校特色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选修模块课程方向。

3.1 企业信息管理

企业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传播、存贮和利用,对企业的信息活动过程进行战略规划,对信息活动中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力求资源有效配置、共享管理、协调运作,以最少的消耗创造最大的效益。企业信息管理内容包括:信息化建设、信息开放与保护、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企业信息管理涵盖大多数行业,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3.2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与通信网络为基础平台,利用电子工具实现的在线商业交换和行政作业活动的全过程。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方向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既懂经济与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可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适应面宽广。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可从事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及ERP项目的应用、实施等。

4 结 语

在信管专业人才定位方面, 不同高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结合衡水学院信管专业建设现状,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进行了探讨。同时我们将以衡水学院“进步教育”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该专业定位,制订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加强教学条件与利用、加快教学建设与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质量、逐步凝练专业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蒋玲,杨溢,刁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向探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4):41-43.

[3] 卢冰原,黄传锋. 面向就业需求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3):84-87.

[4] 叶南平. 南通大学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1):74-76.

第7篇

信息or管理,还是二者兼有?

信管专业是1998年才设立的年轻专业,其脱胎于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林业信息管理五个专业。从它的前身我们就可以看出信管专业的三大根源:一是由管理学院或商学院等管理类型的学院创立,这些高校信管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的内容,还要学量经济管理类课程,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都是采用这种形式。二是由开设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院系创立,学生除学习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类课程之外也还学习少量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知识,以体现学科特色。如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都是这种类型。三是由计算机为主的院系创立,这类院校有更多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对计算机水平的培养更为重视。东北石油大学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

由于专业创立时间不长,直到现在学界仍对信管专业到底是应偏向管理,还是应偏向计算机技术而争论不休,因此各个院校之间对本专业学生的定位也有一定差别,一些学校的信管专业甚至还招收文科生。另外,各个学校还会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一些方向,如医科类大学的信管专业就会开设医疗系统方向。如果对某个方向特别感兴趣,你可以考虑报考这个方向的信管专业。

键盘上的建筑师

要了解这个由诸多专业组成的“混合体”,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信息系统。百度百科上说该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从信息中发掘财富。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人们如何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这正是信息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而与计算机结合,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些内容。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现代化,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例如铁路订票系统,就是对车票这种信息的查询和管理系统。除此之外,信息管理还涉及咨询、服务、物流等多个行业。

对于企业来讲,好的客户管理系统(CRM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是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存在的。而我们信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就是这信息系统的构建、维护,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取得有效信息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把构建信息系统比喻成建房子,程序员就是建筑工人,我们就是画图纸、与客户交流的建筑师,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则是教会设计师怎样做设计的课程。通过学习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基础等,我们能更好地与客户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再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如Java语言、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我们就能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对系统的构架和设计,从而绘制出设计图纸,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然后转交给程序员,指导其编写代码。而将两类课程融会贯通,才是我们信管专业学生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那些之前担心我们既学管理又学计算机技术,从而导致两头不到岸的人,我只能说,你们多虑了。

和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热衷于考证一样,信管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各种证,但在本科阶段我们很难取得专业性很强的证书,诸如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等。一般来说,我们会先选择考取国家计算机三级证书。然后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工作,选择考取管理类或者计算机类的证书。另外,信管专业属于对英文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因此英语四六级证书也是信管专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所必备的。

多面手易入职高薪行业

据麦可思对我国毕业三年后薪水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统计,信管专业2008年毕业生三年后平均月薪为5931元,列所有专业第五。

第8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就业问题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教育部1998 年进行专业调整时, 由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五个专业合并而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是由管理学基础理论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具有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双重属性, 由于数学定量方法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它又体现了应用学科的某些特征。本专业具有综合性、边缘性以及实践性三个特点,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几个典型的就业岗位

2.1、ERP 实施顾问

ERP 实施顾问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资源状况, 分析企业建立ERP 系统的可行性, 科学制定ERP 项目的战略目标, 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与所实施的ERP 系统的差距, 拟定企业流程重组和管理改进方案。实施顾问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熟悉一些类似Oracle、SQLserver等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2.2、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

软件开发工程师主要帮助企业和组织开发管理应用软件, 需具备使用一种以上的编程工具进行编程的能力; 软件测试工程师负责软件质量的把关工作,要求熟悉测试理论、流程, 至少熟练使用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或一种测试管理工具。

2.3、系统维护工程师

系统维护工程师主要从事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存储系统、系统监控平台等的规划、建设、维护与优化; 负责IT 应用和服务管理, 如邮件系统、办公平台、桌面系统等的规划、管理和优化。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学习与实践现状

在信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信管专业的办学特点,对这些模式和课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课程比较杂但都不深入

信管专业要求培养的是具备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课程分布比较广泛,跨度了管理学、经济类、计算机的一些相关课程,而学校对这些课程的要求并不高,只是让我们学习有个初步了解,使得我们信管专业学生对各个行业知识都不能够深入了解,从而不能单从某一个方向去发展。

3.2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环节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对经济和管理类的实践极少,而现在信管专业学生出去就业,缺乏的正是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使得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与管理类学生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劣势,在经济方面又不如经济类学生,使得信管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就业上存在很大的劣势。

3.3在正规的进入社会工作前没有对应的实习机会或者岗前培训。

大多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在学校都没有得到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学校不会安排去企业实习.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本专业的实习机会,现在的企业基本上都不提供岗前培训,学生自己在外面培训机构费用昂贵,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或者不愿意支付这部分费用,这就使得各门基础知识薄弱并且实践能力差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而也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4. 面对工作这样严峻的挑战我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如何应对

4.1、努力将学校要求的课程学扎实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求的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要求能掌握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学校开设的课程也都比较杂,比较广泛,学生必须努力将各门的知识加以吸收,才能为将来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平时在学校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管理沟通的能力

信管专业培养的是集管理、经济、计算机于一体的复合型信息人才,其中经济与计算机板块都能够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能力,而管理沟通则是一个只能通过实践锻炼才能获得这方面能力的,我们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面通过参加各种组织、社团加以锻炼,才能对我们的管理沟通能力有很大提高,才能为将来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4.3、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实践和选修课程

学校课堂上学习的大多是一些理论知识,只是通过理论并不能达到实践,而学校开设的一些专业课上机和实践,还有一些专业选修课,提供的都是比较接近实践的知识,通过上机,我们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以上机的方式加以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掌握实践的能力,通过实践学习,是我们具备初步的工作实践的能力。

4.4、找实习机会或者进行岗前培训

从实际就业情况来看,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聘工作岗位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管理技能不如管理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能学生不如计算机专业的,这就使得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待遇低,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归于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并没有在校园里得到锻炼,因而现在的信管专业大学生应该努力在在校期间找到实习机会,或者自己在学习之余去学校外面进行岗前培训,使自己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总结: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使得信管专业的学生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青睐和认可。然而能进行信息化管理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信息化人才目前相当缺乏, 社会对信管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仍然供不应求。因此面对信管学生这样的就业境况,加强信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郭瑞鹏,段刚龙.信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新西部62010

[2]黄淑伟,刘会燕.以就业能力为需求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再认识.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

第9篇

1.现状及问题。

在专业中有来自原来五个不同专业的定位信息,其中包括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导致专业定位不明确。②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有类似之处,导致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人才定位不突出,可以被相似专业替代。③各类院校都利用自身的优势办信息管理专业,使本专业的定位各不相同,造成社会企业对本专业认知有误,耽误学生就业竞争。比如工科院校以培养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为定位,侧重计算机技术的培养;管理类院校以培养管理人才为主,侧重管理理论;还有些院校是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培养方向;有些院校只培养专门的行业信息处理人才,比如医疗信息处理,电子金融信息等。

2.科学定位,突出特色。

广西财经学院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缺乏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经验,与早在1978年就率先建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中国人民大学之类的一流大学差距甚远。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定位不明确,社会对本专业的认识模糊,加之类似相关专业的发展,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只有对本专业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才能办出有一定竞争力的信息管理专业。经过实践思考,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三大学科基础,形成复合型的专业定位。信息管理专业不是培养单纯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也不是培养只熟悉业务流程的管理者,其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和信息系统知识,还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知识,特别要具有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的素质,这是信息管理人才与其他技术人才不一样的地方。为此我们考虑我院信管专业的定位是:①突出专业的复合型特点,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并重,特别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流程的结合,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懂计算机的管理人员”,培养企业的信息化推动人才。②我校是广西唯一的财经类院校,要突出学校的特点,以财经院校为背景,在财政、会计、金融等专业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可利用学校背景适当加强财经类理论或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经济信息的处理能力,区别于一般院校的学生。③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依靠大量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操作型人才的特点。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模块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目前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模块。

1.理论课程。

应修学分共128学分,包含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①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②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C语言程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管理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安全等。③专业主干课: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经济学、ERP原理等。④专业选修课:信息检索与利用、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信息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

2.实践课程。

应修学分为32学分,包括集中实践和独立的课程实践两大模块。①集中实践模块:军事理论、就业指导、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②课程实践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践、计算机网络实践、信息管理实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ERP原理与实训、信息分析与预测实训、信息系统开发综合实训。

三、核心课程的设置与整合

信息管理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作为三大支柱学科,形成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有拼盘式的感觉,缺乏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很多教师是计算机专业或者管理专业毕业,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从自身的特长出发完成教学,教授的课程内容不适合信息专业的需要;学生则感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散,所学到的知识支离破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如何办好信息管理专业除了有明确定位和突出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外,还必须考虑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设置,特别是核心课程以及课程内容衔接等问题。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管理科学课程

我们基本与管理类专业接轨,开设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重点培养学生在组织、协调、人事、领导等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经济学课程,开设西方经济学。在财经院校的背景下,我们开设了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2.计算机科学课程

最主要的是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还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类专业的相应课程要有所区别,强调解决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组织、处理等问题,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为管理应用服务。关于系统开发,我们开设高级程序语言,并连续开设两个学期的JAVA,将一个工具彻底讲通用会,满足本专业学生具有开发系统的基本能力的要求。所有计算机类课程都设置同步的课程实验,实现四年的计算机技术培训不断线,使本专业学生确实具备熟练的计算机使用技能。

3.信息管理课程

第10篇

论文摘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文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目前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高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一、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有了第一批MIS博士。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试办MIS专业,1990年复旦大学首次设立MIS专业硕士点。由于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MIS专业被命名为“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等,分别从属于管理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或信息学院,有的偏理工,有的偏管理[1]。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将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MIS相关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

从学科特点来看,该学科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学科;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看,各高校的侧重点均不同。理工科大学侧重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如清华大学;综合类大学侧重于情报学和信息学,如北京大学;财经类大学侧重于经济管理,如东北财经大学。尽管各高校的侧重点均不相同,但都属于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课程的整合。目前,信管专业尚未形成统一的专业人才价值认同,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也没有统一化,这些在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对信管专业毕业生认识的偏差。

二、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信管专业所培养的既非计算机软件人员,也不是管理人才,它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有别于工商管理等管理专业。《专业目录》中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具有管理思维,又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能在国家各级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进行信息管理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三、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多数学校的信管专业普遍存在着实践不足、专业特色不突出、人才走向与专业培养目标发生偏离的现状。经调查,信管专业的课程由不同学科中的课程组成,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内容方面,知识面广但课程深度不够,表现为什么课程都学,而结果是什么课程都没有学会;二是就业竞争力方面,学生无一技之长,专业特色不明显,表现为经济理论与管理能力上不如经济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实力上不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信管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就业方向介于“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之间,就业前景不明朗,就业满意率不高。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具体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各高校课程体系多是专业知识“拼盘式”的简单累加.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很困惑,不清楚信管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在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大多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学生普遍觉得自己的竞争力不够强,未能在某一领域做到精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凸显自己的特点,其结果为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困难,就业率低。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的高校是在原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经济学、管理学课程,以管理为导向的高校是在原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增加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系统分析设计等计算机课程,管理类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没有很好的融合,所以导致从管理专业的角度看,学生的管理知识基础不扎实: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看,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欠缺。[3]

3.教师队伍不合理

信管专业的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专业不对口。担任信息技术模块课程的老师大多来自计算机专业,担任管理知识模块课程的老师大多来自于经济管理专业,多数教师缺乏的是讲授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4]

4.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

各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仅针对本课程,没有做到课程体系之间的相互衔接。各高校所开设的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没有开设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结果学生往往是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不能在综合实践中灵活应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各高校没有明确的实践训练培养目标,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实践训练缺乏系统性,达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许多高校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都是根据相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作一定修改和扩展而成,很少根据信管专业的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

四、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信管专业的学生,使之能学有所长,是学术界应该引以重视的问题。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思考。

1.创建信管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特色[5]

普通高校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参照教育部信管专业目录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办学特色,确立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体系、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使得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目标明确。信管专业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既具有计算机专业人才所缺少的管理素质,又具有管理人才所缺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人才。

2.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

信管专业的建设不能由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简单拼凑,应以经济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学科体系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构建,把管理类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类的课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6]。另外,各高校可以考虑把四年制的信管专业改为五年制,这样在课程设置上就更加全面,学生的实践课程就会更多些,更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建设和优化师资队伍

由于信管专业是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因此,专业教师既要具备较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目前复合型师资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建设优化信管专业师资队伍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各高校可从IT业界聘请高级项目经理和系统分析师兼职上课,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队伍;其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为教师创造到企业界进行信息管理实践的机会,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通过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双师型”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各高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应注意适当引进一些已经在社会上从事过相关专业工作,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人才,不要老是招聘应届毕业生。[5]

4.完善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首先,要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强化模拟实验,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并且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其次是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它以课程设计的形式体现,将相关课程实践串联起来.实现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的集成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技能,如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开发实践;最后,在教学中需要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结束语

我国信管专业的发展历史不长,信管专业建设还不成熟,各高校的信管专业都处于探索中。因此,普通高校信管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抓住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信管专业特色的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永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08).

[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董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4]赵苑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06).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信息技术是当前全世界发展的重点技术,是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向信息化转型的进程, 一个专门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的学科——“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就应运而生。 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化、 管理科学化的概念已渗透到各个领域的管理之中。 数字化管理已成为现代化运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 因此社会对具有背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概况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信管专业)起源于美国 60 年代,其目标是研究如何系统地设计数据处理应用系统。从那时起,该学科就不断地研究如何应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利用它为组织的目标服务。我国从 1978 年中国人民大学首办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开始,该专业在我国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1998年国家教育部本着“淡化专业、强化素质”的原则进行了专业调整和合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简称《专业目录》),将经济信息管理、图书情报档案、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 5 个专业合并,统称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

二、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1.优化课程比例结构。由于本专业涉及到以下三大学科:①经济学;②管理学;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专业体系和课程设计上在包括信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外,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课程,让学生获得全面牢固的基础知识,为凸显专业优势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自由的选择专业方向和相对应的课程,应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提高选修课在所有课程中的比例。

2.突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来看,当前社会、企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人员,主要强调利用计算机技术从事软件开发、技术研发、进行系统集成和分布式处理服务等方面的人才;二是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管理人员,包括信息产业从业人员,主要是指数据库联机查询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各类工作人员,如咨询顾问、CIO 类,从事售前售后服务支持、ERP 实施、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侧重于管理方法、数据库技术等;三是电子商务类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实施,侧重于 Web 技术。对于第一类人才,专业程度较深,偏重于计算机,应主要由计算机专业来培养。对于后两类人才强调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求具备经济、管理、计算机基础知识,还需掌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性技能,社会对这类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比较广泛,因此信管专业也应着重培养这两方面的人才。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学生知识架构,我们应该紧贴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增设实践技能性的课程,并参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页制作员、电子商务技术员、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程序员等来设置相关专业课程。

三、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块

1.公共基础教育模块。本模块主要是院校中的公共课程,如数学基础类、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基础及思想政治、外语等。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身体、思想、人文、社会、心理素质,为今后的深层次学习奠定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根据我们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应加强经济管理类的一些基础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及其应用、财务管理学、生产与运作管理,但对于信息基础课程也不容忽视,如操作系统、C/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模块。2010 年 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CNAIS)成立课题组,并研究和设计了《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 2011》(CIS2011)。共设计了 12门课程,包括 6 门核心课程和 6 门推荐课程。其中,6 门核心课程分别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我认为应把这六门核心课程全部纳入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并对每门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加强每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强化信管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4.专业技术分化模块。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专业技术分化模块中,主要设三个特色方向:硬件维护和管理方向、信息系统开发及信息管理方向、电子商务方向。在第一个方向中,主要针对对计算机硬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介绍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网络的工作原理,使用故障的排除等动手性较强的课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第二个方向中,主要有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决策支持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经济学、信息组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检索、企业信息系统及应用等;在第三个方向中,主要有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网站设计与实现、电子商务系统设计、软件工程、J2EE 平台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这些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并在生源还较少及师资力量缺乏的初级建设阶段,在院系专业课程的交叉点方面,充分利用学院的师资力量和资源,使各个专业的选修课公有化,为信管专业学生服务。

5.独立实践模块。在理论课程的配套实验训练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核,主要有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学年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考虑到我院管理学部在 ERP 沙盘模拟的特殊优势,我们可以尝试让ERP 沙盘模拟的课程设计成为信管专业学生的实践内容,这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是培养信管专业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手段。

四、构建科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归根结底是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体现在:

(1)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 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由浅到深、由验证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由课程学习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逐步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成为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2)将实践能力纳入考核项目中。 通过项目竞争机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更好地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期末成绩考核方面突出实践成绩,学生成绩单上专门有实验一栏,记录学生的实验成绩。

(3)实践形式的创新。 校内和校外实训相结合,在校外实训基地为了保证实训效果, 每一名学生都有企业导师。

(4)实验教材的创新。 针对学生认知特点,每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组织编写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另外本专业还有一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即《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改革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 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 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五、结束语

课程是教学之根本,课程设置状况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人才培养的方向也决定了课程体系的结构。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正确处理好课程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和医药院校特色,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强调学科融合,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具有较强的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永刚,黄丽华.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

第12篇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17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219- 04

0 引 言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同年,贵州省启动了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工作,标志着大数据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等数据驱动型企业,迫切地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辅助公司决策,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客户分群、客户行为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广告投放等企业核心业务越来越依赖于对大数据的有效分析。如何从海量业务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指导商业运营与决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成为每个企业都将面临的重要挑战。由于信管专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应用型导向,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大学生与大数据分析相关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先通过职友集网针对信息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行业的统计分析,表明与数据分析相关的职位需求正在上升,梳理了Facebook、Twitter、Baidu、Alibaba、Tencent等五家国内外知名公司对大数据人才的能力要求,厘清了我校信息管理专业与相关能力要求对应的实验课程,以此构建了面向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近几届毕业生的就业、考研情况来看,基于这套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大数据分析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1 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自1998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分别来自工学、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信息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林业信息管理专业、信息学专业等5个专业进行资源整合,组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来,至今已有18 年。社会环境已经从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大数据时代,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2013年的研究报告称,全球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保持31.7%的年复合增长率,2016年的总规模有望达到238亿美元。而根据麦肯锡报告,仅仅在美国市场,2018年大数据人才和高级分析专家的人才缺口将高达19万。此外美国企业还需要150万位能够提出正确问题、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的大数据相关管理人才。同时,市场催生出ETL开发者、Hadoop开发者、大数据可视化工具开发者、数据科学家、OLAP开发者、数据仓库一体机专家、预测分析开发者等与大数据分析相关的新型职业。

职友集网站针对信息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行业的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其中从事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占23%;从事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占17%;从事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行业的占11%,这三个行业占到了毕业生总数的51%。而其他与IT非直接相关的行业或多或少地与大数据分析有关,比如:金融、快速消费品等。

2 大数据专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笔者通过网络收集了Facebook、Twitter、Baidu、Alibaba、Tencent等国内外几家主要公司招聘大数据人才时对大数据人才能力的要求,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大数据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1)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熟练运用C/C++/Java等开发语言一种及以上,精通Shell/Perl/Python等脚本语言一种及以上;

(2)具备基本的数据库设计、开发能力,精通MySql/SQL Server等DBMS一种及以上;

(3)具备数学、统计学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同时还应该熟练使用SPSS等主流统计分析软件、面向统计分析的开源编程R语言;

(4)了解Hadoop/Hive大数据平台,具备处理大数据所必需的Hadoop、Hive、Storm、Spark等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

3 面向大数据分析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面向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根据市场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适时地调整了专业培养方向,并根据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要求,重新梳理了专业课及其实验内容,如表2所示,使实验内容与大数据分析人才的能力要求相一致。

3.2 教学效果

面向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为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显著提高。2010-2015届本校信息管理专业就业行业、签约率,如图2所示。从签约率来看,2010-2015年,毕业生签约率平均达 96.48%,2011届毕业生签约率达 98.09%,2012届毕业生签约率达96.22%,而2015届毕业生签约率更是达到100%,表明毕业生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从就业单位来看,有多名学生被深圳华为、美的、格兰仕、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电网公司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录用,表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一步增强。从考研学校来看,有多名同学被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985、211高校录取为研究生,表明毕业生的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从就业行业来看,近6届就业的毕业生中,从事系统/移动开发、系统维护、ERP实施与二次开发的同学占47.1%;从事数据分析、信息咨询的同学占10.1%。2013年,三峡大学委托麦可思公司对学校所有专业的调查中,信管专业的毕业生对专业的认可度达到97%。

4 结 语

通过本校近几年面向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具备了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同学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并且他们对专业具有非常高专业的认可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马费成,宋恩梅. 信息管理“专业课程链”的建设与实践[J]. 图书情报知识,2014(2):4-10.

[2]IDC:2016年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238亿美元[EB/OL]. http:///content/2013/07/204163.shtml.

第13篇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 复合型

中图分类号:C93116; 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070-01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背景分析

所谓信息管理,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合理使用各种方法,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控制、加工处理的行为。信息的组织、控制、存储、处理、传播等行为是信息管理活动基本内容。当前对信息管理一般有两种认识:(1)所谓信息管理就是文献管理、数据管理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管理。(2)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生产、控制、流通、存储、组织、传播等活动的合理调控。信息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之后产生的新型管理模式,信息资源管理的出现说明了信息管理已经从对数据、信息的简单管理模式,进入重视参与信息活动的人文、技术以及经济等多方因素综合管理高级阶段。

信息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其核心是围绕“信息资源管理”展开的。信息资源管理一般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市场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市场经济信息是离不开信息资源。其实市场就是建立在微观与宏观之间的交流平台,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市场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政府信息管理其实就是政府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通过法律、行政手段调控经济发展所做的相应管理措施。企业信息管理主要是根据市场信息、政府信息制定的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相关管理手段。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分析

教育部 1998 年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国家把培养目标定位于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他既不是纯技术人才,又不是纯管理人才,而是复合型人才。基本目标的确立,给高校培养人才层面留下了想象空间。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应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能力:(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2)运用所学解决一些基本实际问题能力;(3)中文、外语的表达沟通能力,实现跨国交流平台的搭建;(4)能够及时发现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能力。

还有学者统计美国等国家信息管理专业的就业现状,主要集中在商业领域,学生毕业一般从事系统分析员、政府部门信息顾问、网络中心主管、信息中心职业等职位。能够应聘上岗的学生一般具有应具备的能力:(1)能够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软件及通讯技术;(2)能够合理利用系统中的信息内容;(3)能够运用组织理论将技术与组织结构思想结合起来的能力。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培养技术型、工程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人才。所谓技术型人才,就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程序设计能力;但是学生如果专注于编程缺乏管理思维很难有更高的前途。所谓工程型,就是以计算机、工程数学、经济管理、系统工程等四类课程作为主干课程,以计算机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既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又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如果管理思维运用得当可以成为高级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项目核心骨干,其管理特征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实复合型与前两类人才相比,就是更具核心竞争力,由于这类人才具有信息分析能力与管理创新能力。具有驾驭信息资源能力及信息系统开发管理能力,极易成为信息系统项目中的核心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信管专业是由多个专业合并而来的,所以目前国内各高校信管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有着较大的不同,这将会影响到信息管理专业的良性发展,以及信息管理专业学科优势的准确定位。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经济信息管理 数据库 教学改革

一、引言

物联网将人与物联接成一个大系统,涵盖行业、领域之广,所涉及的技术之多,数据库在众多技术中是发展的关键之一,如何定位该专业对数据库知识的掌握及职业发展需要,已成为数据库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数据库课程的矛盾

高校开设数据库课程,对经管类专业的侧重点在于以实际应用为主,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有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我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是文理兼招,由于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上的差异,对其学习兴趣、教材的选择、课时安排及知识掌握的程度,要把握好一个度。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数据库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目前我校该专业该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授课理念以惯性为主

数据库理论除了基本概念还包括设计的范式,比较深奥,讲解多以讲授的方式,在这种观念下,教师是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曲线下降。

2.教材的选择

大多数教材要么侧重理论,要么以具体某个软件操作作为讲解,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相对较少,目前该课程主要以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为主,对于理论的涉及不多,原理知识在课程中体现不是很明确,这对于系统的开发设计来说,没有数据库原理的知识,对于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就不能很明确的理解和解决。

3.教学方法单一

以多媒体讲授理论后软件操作演示,信息量相对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因此缩短,这些信息都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度思考。

4.课程安排

课时较少,一般教材都采用从基础到应用的体系,从建数据库,建表,到数据库操作,数据维护与实施,这个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不能完全掌握其相应的知识。对于系统开发的结构体系没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思路,实践教学内容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市场力量对课程改革的要求

1.转变理念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主导者转变成提供知识的支架人,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跟同学的帮助,利用学习材料,通过交流和思考的方式获得知识,调动积极主动性。

2.教学内容要适应发展

(1)提炼教材的内容,延伸应用知识

以项目贯穿教学过程,并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进行教学,例如:讲授“表及其应用”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准备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数据库设计案例,对于其中所设计的customers表,goods表,orders表进行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域完整性的讲解,要求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在SQL server中,数据的完整性可能会由于用户进行的各种数据操作如insert,delete,update而遭到破坏,这就要求通过各种约束如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检查约束,默认值约束,空约束,规则,默认,触发器等数据库对象来保证数据段完整性。从需求分析开始到设计数据库,到操作数据库包括表结构设计,完整性分析和设计,如何实现数据的查询,新数据的添加,已有数据的修改,无用数据的删除等。对如何设计数据库的掌握以能理解,对数据的操作以必须掌握,对于SQL SERVERE 2000数据库所具有的数据挖掘功能,决策树和聚类算法以能了解,能够根据数据库中存在的表进行架构,然后用户细分,使用Microsoft决策树进行关联分析,对数据库知识进行拓展延伸,重点以应用为主。

(2)改进实验内容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在实验前先把理论知识概括一遍,然后贯穿到该次实验课的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骤,选择相应的示例数据库进行讲解;实验结束要上交实验报告,包含代码以及通过截屏来保存操作的步骤过程。教师要认真批阅,并及时给予点评指导,对于实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还要公开讲解。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驱动,利用所学过的前台开发工具,进行数据库跟前台应用软件综合应用的一个总体设计和总结。对于文档的描述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学方法不能滥用多媒体技术,应作为辅助教学工具

(1)注重第一堂课的讲解

在讲授一门课之前首先要交代清楚所学内容的研究发展历史,学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如何去学等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学习后面正文的内容。

(2)采用机房授课和广播软件结合

通过广播软件,将软件操作演示给学生,对于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先讲解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对于出现该类错误,应从什么方面考虑来解决,并当场解决出现的问题,再强化正确的操作。在讲解实例的现场操作过程中,代码不要从已经准备好的课件或者教案中直接复制过来,应将代码重新录入。在录入的过程,可以讲解对于代码中出现字体颜色变化的原因,对一些关键字应给予高度重视,录入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良好的实践教学和编程习惯可为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完成一个实例或多个实例讲解后,可以变换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评,分析代码或操作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可以改进,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予以解决。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全都在课堂上,在参与的过程中,会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3)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注重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通过介绍当前数据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以及就业形势和职业定位的大方向,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前沿,通过课堂交流和QQ、邮箱等网络工具进行课外交流,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以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对出现问题进行截屏保存处理,这对以后出现类似问题,有一个解题方案库,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碰到的各种问题。

(4)用任务来驱动课程的内容

实验课除了做一些基础实验数据库软件的使用和语句的学习外,可以布置一个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开发一个实用的小型的数据库系统,要求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方式,数据库设计的阶段分步骤进行,并且对应于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文档成果。通过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对前续后继的课程有个大致了解,也使学生认识到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注意到知识的交叉性连续性,使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

4.参照多样性的方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考核

数据库课程操作性强,应以学生在整个教学项目活动中是否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是否能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学习, 具有进一步学习的能力,打破一份试卷评定学生成绩的传统做法, 通过各种各样方式综合评价。

(1)采用上机考核

上机考核方式, 采用一人一机, 老师给出考试题目,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考试内容, 答卷完成后保存上交至服务器, 由老师阅卷评估学生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是对学生实践水平的一次检验,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平时实验报告

平时实验报告记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

(3)平时考勤登记

改变随堂点名的方式,以随堂提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出勤率,增强了学生听课的专注程度以及教学中的互动,效果较好。

(4)阶段考核的单元测试

课程中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结束后增加单元测试环节,以此作为检验学生在该章节所掌握的程度。

(5)小组任务

项目开发的设计任务以及数据分析的任务,以每个小组成员在该项目中所负责的任务的相应的文档报告,作为课程汇报的依据。该项目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展望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 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在不停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改进教学水平,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操作技能、实践技能、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经济信息管理应用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岩.SQL SERVER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

[2]赵彦.高职SQL Server 2000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软件导刊,2009,8( 1)

[3]钟辉.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

[4]王朝晖.网络数据库课程教改探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12)

第15篇

【关键词】高校;信管专业;现状分析

信管专业是在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科技信息、信息学等多个专业的基础上产生,其分类包括理工科、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医学等多个类别,并且高校在开设信管专业的时候,都是根据相关建设的背景来开设课程的。所以本文就通过对不同高校在开设信管专业时的背景与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与缺陷,为以后信管专业的发展与专业定向提供方向的指引。

1 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反应一个学校对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作者从对16所理工科为背景与6所情报检索学为背景的高校进行研究,统计出各个高校中开设课程数大于5的相关专业课。其中管理学基础开课数最高,有20所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其次就是数据库的原理和应用排在第二,有16所;经济学、数据结构、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基础、运筹学、计算机相关编程语言开设数都大于10;市场营销9所;统计学与电子商务学7所;信息经济学与软件工程最少,只有6所。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高校在进行信管专业的建设时,大多都是按照“管理学+计算机”的模式,将计算机有关应用与管理学相结合,而这恰恰反应了该学科的建设方向。

各个高校因为其类别不同,在进行专业建设方面的侧重点也有很大的差别。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文理类院校注重在管理上的研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代表的工科院校偏重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但事实上,各个高校在制定课程的时候,都有开设计算机与管理学两个方面的相关课程,并不是按照一个方面进行学习。

2 师资力量

通过对22所高校信管专业教授、副教授、导师的人数、职称和科研状况进行统计发现,以情报检索学为背景的学校,其信管专业的师资力量都比较强。学校都设有专门的信息管理系,开设的信管专业都已有较长的时间与学术积累,学生在考研方面的方向也很明确,并且本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系别的影响。

而以理工科为背景的学校,其信管专业的师资力量相比较弱。很多工科类高校还未开设单独的系别,一般包含在经管类院系中,教师也大多是经管专业的讲师。并且因为信管专业本身偏向文科,在理工科类学院的经管院系中,管理人员很难对该专业的发展做出明确的规划,所以其总体水平还较低。

但是以情报检索学为背景的学校,其信管专业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以南开大学为例,信管专业属于商学院下的一个分支,并不是单独的院系。并且信管专业的教师仅有13人,需要担任3个本科4个年级专业、3个硕士点与2个博士点的讲师,任务很重。并且南开大学很重视学术研究,5年来出版了信管专业著作15多种,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完成了国家与省部级别信管类专业课题研究7项。但是信管专业属于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这使教师很少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3 培养目标

根据各个高校网站的招生简介,我们可以清楚的从理论、应用实践方面了解到其信管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并且它们的培养方向大都一致。在理论知识方面,都是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系统研究、管理学基础、设计方法和信息管理基础知识为主;在应用实践方面,主要是从事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分析、管理以及评估相关的工作,并且目的在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以情报检索学为背景的学校大都是以培养应用能力强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人才,换句话说,就是将计算机相关的应用知识与管理学相结合进行管理应用。前面我们分析得出,高校在进行信管专业的建设时,大多都是按照“管理学+计算机”的模式,说明高校在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步调一致。

但是各个高效在信管专业培养方向方面太过一致并不利于其人才的培养,会使专业在建设方面太过于死板,不拥有专业特色,使学生在从业过程中很难有市场竞争力。全国管理类专业排名第一的西安交通大学(西交大)在进行信管专业定位时讲其设定为电子商务,并且课程大多是按照电子商务进行的;内蒙古科技大学(内科大)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电)则更加重视数学有关知识在信管专业上的拥有,特别开设了有关经济金融的相关课程。

4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设施密切相关,具有数量多质量高的实验室、研究室、实习培训基地的高校,更有利于培养出实际能力强的人才。通过对各个高校实验室、研究室、实习培训基地的数量进行统计,我们可以发展,以情报检索学为背景的学校拥有研究室的数量比实验室的数量多,说明其对信管专业研究方面的关注度要高于对教学方面的关注,原因很可能是在以情报检索学为背景的学校的过程中,都是以名校为主,其研究水平位于全国高校前几名的位置,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工科类院校本身就比较注重实验研究。

还有对实验室与研究院共同建设的高校,但是其培养的侧重点都不同。其中西交大重视工程方面的研究,西电重视信息管理有关方面的研究,内科大重视企业管理的研究。

高校在建设实验室与研究室的过程中,都喜欢与政府或企业进行合作。例如国家信息产业有关部门在北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信管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基地;南开大学与IBM合资共建进行信管专业研究的实验室;电大与软件企业合资建立了信息化并且能够进行经营模拟的实验室。

5 就业方面

根据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相关招聘信息显示,企业对信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最大。现代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多,大型企业因为人员信息过多,所以对信息管理相关人员的需求也多。根据报告显示,近几年来信管专业本科生大多在通信类、软件开发类企业进行市场调研、软件服务等工作。

政府机构也是信管专业学生选择就业的重要单位之一。政府是整个城市、国家的中心环节,需要实时对各个地区的信息进行了解与改革,并且政府支配整个地区百分之八十的信息,在信息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政府部门需要大量的信管类人才。

金融机构也是信管专业学生字就业时偏爱选择的单位。第一因为受苏联的影响,我们习惯将图书与情报结合在一起进行谈论,因为两者都是为科研进行服务。但是在科学技术先进的今天,研究人员如果在进行人工查阅资料就显得很落后;第二理工科院校在制定信管专业安排课程的时候,都有安排经济金融方面的课程,这样有利于对金融行业的信息进行管理。

6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信管专业建设已经初成体系,但是总体开设时间还较短,在课程设计、师资力量、培养目标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总体上还是按照计算机相关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可以通过上文中分析的现状进行研究,改变单一的培养方案,增强师资力量、加大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使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更好更强。

参考文献:

[1]张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