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子元器件应用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微电子工艺清洗技术的理论研究
在微电子元器件的制造过程当中,由于其体积小、制造过程复杂等众多客观原因存在,将会很有可能导致微电子元器件在其步骤繁琐的制造过程当中受到污染。这些污染物质通常会物理吸附或者是化学吸附等多种方式在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当中吸附在其表面。比如说,硅胶材质的硅片在其制造过程中污染物质通常会以离子或者是以粒子形式吸附在硅片的表面。这些污染物质还有可能存在于硅片自身的氧化膜当中。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奇怪,这是由于这些污染物质破坏掉了硅片表面的化学键,从而导致了在其表面形成了自然的力场,让众多污染物质轻松吸附或者直接进入到硅片的氧化膜当中。在产生这种现象之后,要清洗硅片就非常困难了。在清洗过程中,既要保持不能去破坏硅片的结构,又要保持能够对污染物质进行彻底的清洗,以便其对产品结构当中的其他元器件产生污染,这一问题就变得非常棘手,愈发困难了。在当前微电子行业的大多企业或是研究所讲微电子的清洗技术两类:一种叫做湿法清洗;另一种叫做干法清洗。这两种技术都能够保持比较高的清洗度,并且能够在不破坏电子元器件的化学键的基础上祛除电子元器件表面或是氧化膜内存在的污染物和杂质。
2微电子工艺清洗技术的现状研究
由于我国行业的发展更重视对服务业的发展和我国微电子行业的起步和发展较晚,从而致使当前我国微电子工艺的清洗技术比较落后,并且存在诸多的问题。
2.1湿法清洗技术研究
湿法清洗这一技术,是由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名美国科学家所研究发明出来的。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化学溶剂同有机溶剂和被清洗的微电子元器件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再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如:超声波技术去污;采用真空去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最终,利用这些步骤实现对微电子元器件的清洗。
在以上湿法清洗电子元器件的步骤当中还需要用到种类不一的化学试剂。这些化学试剂主要包括氢氧化铵和过氧化氢以及硫酸等物质。氢氧化铵主要是被利用于对污染程度不是非常严重的电子元器件的清洗,或者是作为清洗第一部的化学试剂。其能够在控制的温度下、浓度下以及化学反应所经历的时间下等多种条件下,利用化学反应去腐蚀电子元器件的表面污染物质或者是金属的化合物。但是,由于这种腐蚀程度是需要多种条件来控制的,因此其对人员的技术和企业电子清洗设备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如果不能对整个过程实现严密的监控,将会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害。过氧化氢在清洗过程当中主要是被利用于对电子元器件的衬底进行清洗,通过清洗衬底上所附着的金属化合物质或者是络合物质。最后一种化学试剂(硫酸)在清洗过程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使用硫酸对被清洗电子元器件进行清洗过程中必须采用双氧水这一化学试剂来减少其反应的时间,并且降低硫酸的浓度、反应时候的温度,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被清洗电子元器件碳化或者是被腐蚀严重的现象发生。以免让硫酸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害。湿法清洗技术在众多清洗技术当中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技术,但是其依靠化学反应的客观因素,让其很有可能造成化学物质残留从而导致电子元器件被腐蚀的现象。
2.2干法清洗技术研究
干洗技术相对于湿洗技术来说其避免了使用化学试剂,从而大大减少了化学物质残留导致电子元器件腐蚀的现象发生。干洗技术主要是采用等离子、气相等清洗技术方式对电子元器件的金属化合物和络合物进行清洗。对于采用等离子技术为主的干洗技术,其具有残留物质少、操作难度低等技术性特点,并且在微电子元器件的清洗行业当中其研究最早、技术较为成熟,从而在当前我国微电子行业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等离子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弱点,就是其无法完全祛除存留于微点电子元器件表面的污染物。而气相技术的应用相对于等离子技术来说是非常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花费时间长、成本高,并且在采用气相技术清洗过程主要是被应用于硅片元器件的清洗,对于其他元器件的适用程度较低。
3对微电子清洗技术的展望
从上文的分析当中可以发现,就我国企业当前的资金、人力等现状来说,我国在微电子清洗工艺当中,应当采用干洗技术当中的等离子技术。这种微电子工艺清洗技术不需要进行二次清洗,就能够达到超过其他技术操作之后的结果。而对于其单次清洗过后残留的金属混合物来说,可以在继续采用其他清洗方式减少其污染物质含量,从而在保证电子元器件质量前提下在较短时间内较低微电子污染物的含量。
在我国当前的微电子清洗行业当中,干洗技术当中的等离子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是受到我国企业实力等原因更多的企业仍在采用成本更低的湿洗技术。对于干洗技术由于发展较晚,依旧被更多的企业作为湿洗技术的辅助技术来使用。鉴于干洗技术更能保证产品质量、更加具有效率等优点,我国应当对干洗技术的研究引以重视,并对研究所干洗技术研发给予政策指引、资金支持,从而减少湿洗技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绿色经济发展。作者相信并坚信,在未来我国微电子工艺清洗技术将会伴随着我国国家实力、教育改革进行的推进不断发展,从而解决微电子元器件清洗困难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李伙全,陈磊.微电子工艺实践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9).
[2]王蔚,田丽,付强.微电子工艺课/实验/生产实习的整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3).
[3]梁齐,杨明武.微电子工艺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01).
作者简介
温晓霞(1984-),女,硕士学位。现在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从事电子工程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省湛江市524094
1微电子工艺清洗技术的理论研究
在微电子元器件的制造过程当中,由于其体积小、制造过程复杂等众多客观原因存在,将会很有可能导致微电子元器件在其步骤繁琐的制造过程当中受到污染。这些污染物质通常会物理吸附或者是化学吸附等多种方式在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当中吸附在其表面。比如说,硅胶材质的硅片在其制造过程中污染物质通常会以离子或者是以粒子形式吸附在硅片的表面。这些污染物质还有可能存在于硅片自身的氧化膜当中。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奇怪,这是由于这些污染物质破坏掉了硅片表面的化学键,从而导致了在其表面形成了自然的力场,让众多污染物质轻松吸附或者直接进入到硅片的氧化膜当中。在产生这种现象之后,要清洗硅片就非常困难了。在清洗过程中,既要保持不能去破坏硅片的结构,又要保持能够对污染物质进行彻底的清洗,以便其对产品结构当中的其他元器件产生污染,这一问题就变得非常棘手,愈发困难了。在当前微电子行业的大多企业或是研究所讲微电子的清洗技术两类:一种叫做湿法清洗;另一种叫做干法清洗。这两种技术都能够保持比较高的清洗度,并且能够在不破坏电子元器件的化学键的基础上祛除电子元器件表面或是氧化膜内存在的污染物和杂质。
2微电子工艺清洗技术的现状研究
由于我国行业的发展更重视对服务业的发展和我国微电子行业的起步和发展较晚,从而致使当前我国微电子工艺的清洗技术比较落后,并且存在诸多的问题。
2.1湿法清洗技术研究
湿法清洗这一技术,是由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名美国科学家所研究发明出来的。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化学溶剂同有机溶剂和被清洗的微电子元器件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再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如:超声波技术去污;采用真空去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最终,利用这些步骤实现对微电子元器件的清洗。
在以上湿法清洗电子元器件的步骤当中还需要用到种类不一的化学试剂。这些化学试剂主要包括氢氧化铵和过氧化氢以及硫酸等物质。氢氧化铵主要是被利用于对污染程度不是非常严重的电子元器件的清洗,或者是作为清洗第一部的化学试剂。其能够在控制的温度下、浓度下以及化学反应所经历的时间下等多种条件下,利用化学反应去腐蚀电子元器件的表面污染物质或者是金属的化合物。但是,由于这种腐蚀程度是需要多种条件来控制的,因此其对人员的技术和企业电子清洗设备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如果不能对整个过程实现严密的监控,将会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害。过氧化氢在清洗过程当中主要是被利用于对电子元器件的衬底进行清洗,通过清洗衬底上所附着的金属化合物质或者是络合物质。最后一种化学试剂(硫酸)在清洗过程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使用硫酸对被清洗电子元器件进行清洗过程中必须采用双氧水这一化学试剂来减少其反应的时间,并且降低硫酸的浓度、反应时候的温度,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被清洗电子元器件碳化或者是被腐蚀严重的现象发生。以免让硫酸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害。湿法清洗技术在众多清洗技术当中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技术,但是其依靠化学反应的客观因素,让其很有可能造成化学物质残留从而导致电子元器件被腐蚀的现象。
2.2干法清洗技术研究
干洗技术相对于湿洗技术来说其避免了使用化学试剂,从而大大减少了化学物质残留导致电子元器件腐蚀的现象发生。干洗技术主要是采用等离子、气相等清洗技术方式对电子元器件的金属化合物和络合物进行清洗。对于采用等离子技术为主的干洗技术,其具有残留物质少、操作难度低等技术性特点,并且在微电子元器件的清洗行业当中其研究最早、技术较为成熟,从而在当前我国微电子行业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等离子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弱点,就是其无法完全祛除存留于微点电子元器件表面的污染物。而气相技术的应用相对于等离子技术来说是非常少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花费时间长、成本高,并且在采用气相技术清洗过程主要是被应用于硅片元器件的清洗,对于其他元器件的适用程度较低。
3对微电子清洗技术的展望
从上文的分析当中可以发现,就我国企业当前的资金、人力等现状来说,我国在微电子清洗工艺当中,应当采用干洗技术当中的等离子技术。这种微电子工艺清洗技术不需要进行二次清洗,就能够达到超过其他技术操作之后的结果。而对于其单次清洗过后残留的金属混合物来说,可以在继续采用其他清洗方式减少其污染物质含量,从而在保证电子元器件质量前提下在较短时间内较低微电子污染物的含量。
关键词:航空电子元器件 质量控制 措施
中图分类号:V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23-01
伴随航空工业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单一航空型号电子元器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使用数量越来越多,所以对于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来说,对航空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航空电子元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造与更新,在设计、选材、工艺及生产制造方面都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使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有所提高。但为了更好的适应航空航天的型号,电子元器件的质量与安全可靠性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与提高。因此,在航空电子元器件的选择、采购及检测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其质量的控制,使其能够在航空工业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1 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的意义
电子元器件是所有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对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逐渐将电子元器件应用于航空工业中,使其走向智能化、电子化。电子元器件的大量使用,使其品种逐渐增多,适用于各个领域。现阶段,电子元器件的质量问题是其生产制造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作用在当下社会也日益突显。电子元器件作为航空产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与质量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为固有质量和使用质量两种。固有质量是由生产部门决定的,包括其设计、选材及工艺等。使用质量则是由电子元器件的使用者对其进行选择、采购及检测等,最终对其质量进行控制。电子元器件的质量保证是为保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而进行的相关活动,对其生产部门与使用者进行质量的控制工作。航空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是保证航空型号电子元器件使用过程中是否可靠的重要条件,也是确保航空产品及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2 航空电子元器件特点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现代武器设备都逐渐应用电子化与自动化的技术,使其更加智能。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设备系统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对其零件与元件的质量可靠性越高。而航空工业中对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日渐增多,所以,为保证其系统的稳定与可靠,就应保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
航空电子元器件的特点有四个:可靠性强,寿命长,体积轻便且功耗低,环境适应能力强。
2.1 可靠性强
为适应航空型号,电子元器件在寿命、质量及可靠性方面应积极展现其自身的优势。航空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表现在多方面,首先,对于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来说,应以满足航空专业的稳定可靠为主,在一定的时间内应保证不影响航空产品的性能。除此之外,电子元器件对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应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不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其自身的功能削弱,而影响航空产品的整体使用效果。航空电子元器件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应根据相应的生产规范进行生产,并制定相关的制度与规范,进而确保不同等级的电子元器件能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实际的应用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2.2 寿命长
电子元器件的寿命与其较强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密切联系,只有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延长,才能保证其较高的可靠性。针对工作周期不长的航空产品来说,可以采用寿命较短的电子元器件,但由于航空产品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所以在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上仍以寿命长的元器件为主。
2.3 体积轻便且功耗低
航空产品中元器件的功耗、体积的有效降低对航空产品的整体功耗及体积来说具有一定的减轻作用。降低电子元器件的重量与体积不仅要对其进行结构的改造,同时也应对装联工艺进行相应的改造。在航空电子元器件功能不改变的前提下,对其质量与体积进行相应的改造,并减少其功耗,进而促进航空电子元器件质量的提高。
2.4 环境适应能力强
航空产品主要用于环境较为恶劣的条件下,所以其电子元器件也应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各种环境下都不会影响其自身功能的发挥,有效的促进航空产品的高效使用。
3 航空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体系
3.1 技术队伍的建设
针对航空电子元器件的质量与可靠性的研究设立了相关的岗位,并根据相关的研究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造。针对设立的不同岗位,其工作内容与职务各不相同,但都为航空事业及电子元器件的改造工作共同努力。航空技术队伍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对航空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3.2 航空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对策
3.2.1 电子元器件生产单位实行质量认证
加强对电子元器件生产单位的质量认证工作,在航空产品的电子元器件的选择方面,应尽量选择质量好且生产情况稳定的元器件供应商。这对于航空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3.2.2 建立健全航空电子元器件标准体系
航空电子元器件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对其设计的规范,同时对于强化元器件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仅参考国外先进的电子元器件标准体系进行我国标准体系的建设。但由于我国的工业基础较落后,所以对于既有的标准无法进行实际有效的运行。因此,我国应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航空电子元器件标准体系。
3.2.3 重视电子元器件目录的编制工作
对于电子元器件目录的编制工作应予以一定的重视,因为不同型号元器件的有效记录对于元器件型号的选用时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采购管理,同时也能够保证元器件型号的稳定性。
3.2.4 建立电子元器件信息管理平台
为加强航空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工作,对电子元器件的信息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有效管理,实现元器件使用部门与生产部门的有效沟通与连接。
4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对航空产品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航空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得到众多的关注。文章通过对航空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工作的意义及其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出航空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工作的具体策略与建议。通过对电子元器件自身特点的分析,找出有效提高其质量控制的方法。航空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我国航空事业在国际中的地位。所以,对于航空电子元器件质量的控制工作应予以一定的重视,对于航空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筱红,史左敏,周航,等.浅析航空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J].消费电子,2014(6).
关键词: 职校电类专业 电子线路 技能培养
职业技能培养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保证。对于职业院校电子信息、应用电子等电类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向的初始岗位,很多都是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产品装配、焊接、调试和质检等,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培养扎实的电子线路装配与焊接技能。但是笔者在参与的多所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训练、技能考核和竞赛测评中发现,学生在电子线路装配与焊接技能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说明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该项技能的培养方面不够扎实。下面就职业院校电子信息、应用电子等电类专业,在学生的电子线路装配与焊接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增强学生技能培养效果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目前职校电类专业学生电子线路装接技能操作存在的问题
1.电子元器件的辨识与检测。正确辨识电子元器件,利用万用表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检测,这是进行电子线路装接的基本技能操作。对于常见的电子元器件,例如电阻、电解电容、整流二极管、塑封高频小功率三极管等,学生基本能够辨识。但存在以下问题:不会通过色环法读取电阻的阻值;对常见的无极性电容不熟悉,不会根据标注读取电容的参数;不认识金属封装的三极管,不会用万用表对三极管进行检测等。
2.元器件引脚的处理。元器件在插装前要对引脚进行浸锡、整形等操作。对于存在污垢、氧化等问题的引脚,要进行清理、浸锡;而对于表面整洁不存在氧化等影响焊接质量问题的引脚,不需要提前浸锡,直接焊接即可。许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够灵活,过于强调步骤的完整性,对于不需要处理的元器件引脚,要花费较长时间进行去除氧化层、浸锡等操作。
3.元器件的插装。在元器件插装操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插装顺序混乱,应该后装的元器件先装,造成其他元器件插装困难;元器件极性、引脚插装错误;元器件与印制板之间的间距过大或过小等。
4.印制电路板的焊接。印制电路板的手工焊接是学生从事电子线路板装接工作必须掌握的技术,是影响电子线路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学生电子装接技能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手工焊接技术,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不能正确选择合适焊接工具、焊剂和焊料,电烙铁功率过大或过小,焊锡丝质量不符合要求;焊接操作不规范,用电烙铁搬运焊锡,焊接时间过长或过短;焊点焊锡过少或过多,出现虚焊、拉尖、铜箔翘起等。
5.电子安装工具的使用。在电子线路装接工作中,除了用到电烙铁等焊接工具外,还要用到尖嘴钳、斜口钳、镊子、螺丝刀等电子安装工具。学生在使用这些工具过程中,存在不会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工具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二、电子线路装接包含的主要技能要求
根据电子设备装接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工工作能力要求,在电子线路装接技能上主要有两方面要求:
1.工艺准备。要求能识读相关技术图表,包括印制电路板装配图、工艺文件配套明细表、工艺文件装配工艺卡、方框图、接线图、线扎图、工艺说明、安装图等;要求选用电子产品常用五金工具和焊接工具,能备齐常用电子材料,能制作短连线,能备齐合格的电子元器件,能加工电子元件的引线能选用焊接工具,能对浸焊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能对导线预处理,能制作线扎,能测量常用电子元器件。
2.装配与焊接。要求能手工插接印制电路板电子元器件,能插接短连线,能装配功能单元,能进行简单机械加工与装配,能进行钳工常用设备和工具的保养,能焊接功能单元,能压接、绕接、铆接、粘接,能操作自动化插接设备和焊接设备,能使用焊接工具手工焊接印制电路板,能对电子元器件引线浸锡。
职业教育要参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取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既是衡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又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以及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存在较多问题的现状,职业院校有必要研究好如何切实增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效果。
三、提高学生电子线路装接技能水平的几种途径
提高学生电子线路装接技能水平是相关职业院校增强实践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整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方面。所以该项工作不仅由相关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来完成,而且需要学校相关政策和教学条件的支持,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专业的生源情况、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水平等因素。下面仅从相关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的角度探讨职业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电子线路装接技能培养途径。
1.构建体现职业技能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结构,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相关专业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要充分进行专业的市场调研,明确专业的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面向,合理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体现职业技能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结构,并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突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科学合理地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中,不仅要合理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还要设置综合的校内和校外实训项目。如果只是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设置部分的实训环节,而没有综合实训项目的训练,学生将只能了解部分技能操作要求,无法实现对所学技能熟练掌握和综合运用。例如对于应用电子类专业学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等课程都是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部分专业知识和技能,但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只是电子线路装接技能培养的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在学期末安排几周的集中综合实训项目,或安排贯穿整个学期的综合实训项目,例如多功能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实用扩音器电路组装、多人抢答器组装、数字电子钟组装和调幅收音机的组装等实训项目,都是比较好的实训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可以实现对学生电子线路装接技能的综合训练。
2.改革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目前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较低,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制能力、自学能力较弱,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为继。特别是在电子线路装接技能培养课程中,任课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以行动为导向,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例如在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教学中,就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教师先讲基本知识,然后做练习题,最后安排几次实验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以将课程分成几个项目,项目的设置可以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技能的训练。
3.引入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目前面向职业院校学生的,从省一级到国家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风起云涌,这些职业技能竞赛都为我们指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技能培养方向,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这些职业技能竞赛的信息,并将它们引入教学。教学中引入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校内或班级的职业技能竞赛,并将竞赛成绩作为课程期末总评的参考,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职业技能竞赛中。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学生中挖掘先进典型,重点培养这部分学生参加更高一级的职业技能竞赛,以点带面,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多关注各级别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电子设备装接技能大赛、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等。
4.应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打破制约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了职业院校的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改革、慕课学习方式、移动互联终端的应用等新理念和新技术逐渐地被广大职业院校教师学习并应用,极大地促进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电子线路装接技能训练教学中要大力推进应用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例如我们可以把电烙铁焊接技术中的焊接要领设计成微课,把焊接的每一步操作用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可以利用电脑联网观看,而且可以将视频下载到智能手机上观看;不仅可以在教室里观看,而且可以在宿舍、餐厅、车上等场所观看;不仅可以在课前观看,而且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后观看;应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打破制约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改善。
四、结语
根据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要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考试招生办法,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这都说明职业教育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职业院校电子信息、应用电子等电类专业的学生,电子线路装配与焊接技能是专业的基本技能,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技能竞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途径增强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文祥.论职业技能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首要地位[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5-11.
[2]高葛.试论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3-15.
[3]章武媚.高等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6(12):41-43.
[4]宁秋平.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发展影响的反思[J].辽宁高职学报,2016(02):1-2.
关键词:电子元件;计算机行业产品;绿色化;应用
中途分类号:TP391.72
计算机行业产品的绿色化是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方面。也是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推动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要与日俱增,人类正面临某些资源短缺或耗竭的严重挑战。因而计算机行业产品设计由传统设计向绿色设计发展,强调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减到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这是计算机行业产品绿色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正是计算机行业产品绿色化的这一要求,引起了科学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产品的重视,有力地促进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提高了电子元器件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绿色化发展中的地位。
就目前而言,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的绿色化中,利用电子元件与电子组件一起结合,减少电子信息产品中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有害物质使用,控制和减少电子信息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文将从电子元器件中选取LED、超级电容器两类器件,通过分析其节能特性、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绿色化应用的作用及前景等,重新认识、思考电子元器件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的绿色化发展中的作用。
1 LED、超级电容器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绿色化中的应用
1.1 LED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绿色化中的应用
1.1.1 功能特性及概况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它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当其两端加上正向电压时,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复合,放出过剩的能量,引起光子反射,产生可见光。
LED主要的特点表现为:(1)节能;(2)结构牢固;(3)寿命长;(4)环保:现在广泛使用的荧光灯、汞灯等光源中都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汞,这些光源的生产过程和废弃的灯管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LED则没有这些问题,其发光颜色纯正,不含有紫外和红外的辐射,它是一种“清洁”的光源。
1.1.2 应用现状
首先LED可用做电脑显示器的背光源,LED背光技术相对CCFL(冷阴极荧光灯)来说,有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颜色鲜艳、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而且没有了冷阴极荧光灯管中成本高且对环境危害很大的汞。欧盟环保标准陆续出台实施,冷阴极荧光灯作为传统液晶面板背光源的地位岌岌可危,而LED凭借其绿色环保的特点赢得了厂商的青睐。LED背光技术的成熟发展逐渐开始影响显示器行业的发展,早在1992年惠普提出为环境而设计绿色产品的理念,从研发阶段就开始考虑环保因素,包括如何使用环保材料,如何通过设计减少对能源的耗费,如何通过设计降低包装对环境的影响等。各种惠普Illumi-Lite显示器均采用不含汞的LED背光板,在生产中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使用量。我国一线显示器品牌华硕,在其MS系列显示器中所使用的无汞LED背光源,能在保证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再次加大节能的比率,可谓是真正的绿色环保显示器。使用LCD作为显示器的设备都需要背光源,笔记本电脑的LCD显示器也是用SMD封装的LED做背光源。
其次LED还可以用于和计算机连用的投影机。投影机灯泡是一样较为昂贵的消耗品,其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当使用时间长了灯泡就会老化,需要更换。相比传统投影机,采用LED光源的LED投影机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频繁更换灯泡,其灯泡寿命在10000-20000小时甚至更长,用户完全无需担心投影机灯泡损耗的问题。LED光源衰减慢,1万小时只衰减5%,科学合理的使用情况下,寿命可达到5万个小时。整机功率不超过38瓦,相当节能。传统投影机一般都200W以上,甚至更高。LED称为冷光源,光线中不含红外线和紫外线,画面无闪烁,润眼护眼。而且一般投影灯为气体放电灯,均含有有害环境及人体的汞,而LED光源不包含汞等。由于LED是冷光源,工作中不会像金属卤素灯产生大量热量,并且减化了原有光源要求的复杂的光路结构,这样就可以降低对投影机散热系统的要求,体积就可以做到比原来小得多,并且噪音也小的多了。
再次LED可用于电源的制造,LED电源是向电子设备提供功率的装置,可以提供计算机中所有部件所需要的电能。高效率的电源可以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电源的自身功耗和发热量。
1.1.3 应用前景
随着LED芯片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封装技术的提高,LED的发光亮度还会不断提高,发光效率达到200lm也不成问题,其价格也会不断下降,使用寿命将延长到10万小时以上。几年前3G市场的启动,成为LED在小尺寸背光源市场中增长的动力。同时,中大尺寸背光源市场成为厂商新宠。LED正在从小尺寸LCD背光源向大尺寸LCD背光源应用迈进。
但目前的一个主要问题是,LED背光计算机的成本比CCFL高。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于计算机背光的技术不断深入,这二者成本不出三五年就会拉平。目前,虽然相对成本高出30%,但LED背光源用起来省电,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随着LED背光源计算机的大量应用,成本也会降低。
1.2 超级电容器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的绿色化中的应用
1.2.1 功能特性及概况
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通常为电化学电容,也即它不仅具有电容器的性质,还具有蓄电池的性质。电容器充电时,和蓄电池一样,电荷以离子的形式存储,因此单个电容器电压只有几伏。超级电容器根据电化学双电层理论研制而成,储能的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这种储能过程是可逆的,超级电容器可以反复充放电数十万次。充电时处于理想极化状态的电极表面将吸引周围电解质溶液中的异性离子使其附于电极表面,形成双电荷层,构成双电层电容。和电池相比过充、过放都不对其寿命构成负面影响。超级电容器可焊接,因而不存在像电池接触不牢固等问题。
1.2.2 应用现状
超级电容器用作计算机存储器小型装置的电源是常见的,而其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绿色化中的应用突出表现为间歇性用电的辅助设施。UPS往往是在断电或电压瞬时跌落最初的几秒、几分钟起决定作用,蓄电池在这段时间提供电能。由于蓄电池自身的缺点使UPS在运行中需时刻注意蓄电池的状态。在数据保护的备份系统中,需UPS提供的时间相对很短,而蓄电池的大部分能量没有被应用,如果选择低容量的蓄电池则不具备强大的放电能力。从短时期作用角度考虑,超级电容的优势尤为明显,其输出电流几乎没有延迟地上升到高达数百安培甚至上千安培,而且可以快速地充电,超级电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实现能量存储,所以在下次电源故障时又可以起作用,尽管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明显低于蓄电池,仅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但是当储能释放时间在1min左右时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有500000次循环和十年不需要护理,使UPS真正实现免维护。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中将拥有越来越多的间歇性和不稳定电源,导致对储能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逐渐成为一种必需。太阳能、风能和燃料电池等无污染能源将储存在超级电容中,不断提供电能,不需要投资大的发电站,也不需要复杂的输送电网,是一种应用再生能源和投资少的节能措施。
虽然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形式同电池不同,但在实际应用上却总被电池取代。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对超级电容器的应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超级电容器的一些储能应用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另一些应用正处于研究或试用阶段。
1.2.3 应用前景
超级电容器是计算机行业产品的绿色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无污染,低功耗的环保效果,超级电容器概括起来以下几个优点:(1)充电速度快;(2)循环使用寿命长,深度充放电循环使用次数可达1~50万次;(3)能量转换效率高,过程损失小,大电流能量循环效率≥90%;(4)功率密度高;(5)产品原材料构成、生产、使用、储存以及拆解过程均没有污染,是理想的绿色环保电源;(6)安全系数高,长期使用免维护;(7)环境温度时,正常使用影响不大。超级电容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在-35~74;(8)可以任意并联使用,增加电容量;若采取均压后,还可串联使用,提高电压等级。
超级电容器作为产品已趋于成熟,其应用范围也不断地拓展,从小容量到较大规模的电力储能,从单独储能到蓄电池或燃料电池组成的混合储能,超级电容器都展示出特有的优越性。随着电极材料的改进和电解质的合理选用,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逐步提高,其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2 结束语
通过对LED、超级电容器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绿色化中的应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元器件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绿色化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如LED背光源、LED投影机、LED电源、超级电容器电源、超级电容器储能装置等。通过对这些电子元器件产品的应用,不仅使电子元器件的资源利用率提高,丰富了硬件种类,给人们提供高效的工作、学习环境,而且在推动有害物质替代与减量化,减少环境相关性疾病发生,维护公众健康等方面发挥了环保效益。
因本次论文是建立在以往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所以还需要在以后继续这方面的研究,拓宽研究内容,具体为光电器件等电子元器件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绿化中的特点和新的发展方向,利用其特点更好的为计算机行业产品绿化服务,通过详细调查与比较,得出更为全面、深入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宇.LED制造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程明,张建忠,王念春.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1.1调整实验项目比重
实验教学作为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基础部分,对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于附属地位的实验教学基本用来验证理论知识点,其虽然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深度,但一定程度上却削弱了实验教学在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理论知识点的验证固然重要,但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结合实际,培养实际能力尤为重要.结合课程培养应用型能力,应对实验项目做调整,增加其他项目的比重.然而考虑到理论知识点验证、实际的需要以及课时的限制等,增加适当课时的同时,减少验证型实验项目用于其他实验项目.
1.1.1元器件识别、检测和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介绍的主要内容是以半导体器件为核心元件的各种电子电路,其中的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双极性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环节的所有内容均和它们有关.根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大纲,开设的实验项目内容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验证性实验内容,对半导体器件以及其它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单独介绍很少,仅在部分实验项目中会涉及极少的该方面知识.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应用知识的忽略得益于教具产业的发展,模块化的电路虽然节省了学校的不少开支,减少了耗材支出,但却剥夺了学生搭建电路过程中设计的元器件识别、检测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修完整个实验课程后,仅部分同学对电子元器件知识有一定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和应用等知识了解几乎为零.然而对于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际需要,该部分知识却显得十分重要,应从多个角度提升学生对元器件识别、检测和应用知识的掌握.
(1)安排二到四个左右课时进行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和应用知识的介绍,特别是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等识别和检测等知识的介绍,并就其中部分内容设计相应实验项目,强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由于课时的局限,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可作出介绍,仅需对常用的基本知识点做详细说明.
(2)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其他方式加深和扩展对元器件识别、检测和应用知识的掌握.可指引他们参阅相关书籍或通过网络查阅各种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应用的资料或进入各种购物网站或到实体店了解元器件,一定程度上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企业在电子电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首先会进行仿真设计,一定程度上检测所设计电路的功能以及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具有参考价值.为了满足行业要求,培养实际能力,应在实验项目中增加相应仿真实验项目,电子电路的仿真平台有很多,电子类专业在本科阶段课本上常见的有SPICE、(EWB的高级版本)和Proteus等.三种仿真设计平台基本都可进行模拟电子技术中模拟电子电路的仿真设计,然而其实它们各有自己的应用场合.Proteus常用来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中结合编译软件进行电路仿真,仿真结果直观,生动.SPICE则较多的应用在模拟电路的仿真中,但仿真结果相对不太直观.Miltisim作为课本中介绍的一款电路设计仿真平台,应用在电子技术课程等的电路设计仿真.它的功能强大,基本涵盖了电路设计所需要的所有类型电子元器件,它具备各种实际电路测试中所有的虚拟仪器仪表,提供多种电路分析工具和方法,可对模拟电子技术中所有理论知识进行仿真验证,同时可以进行其它电路设计和仿真,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可培养学生独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Miltisim电路仿真设计平台的精通运用往往不是几节课就可以做到的,其实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一样,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辅助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需增加相应仿真实验项目,但课时不必过多,可安排4到6个课时,也即2到3次实验,主要演示软件常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仿真实验内容和常用的分析方法,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仿真实验,验证课本知识,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并进行一些小设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注重课程设计,培养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实践环节的另外一个方面,它应该是实验项目的升华,作为一次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时代的到来,方便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很轻易的从网络获得各种信息.课程设计也不例外,各种大小论坛,文库共享了大量的电路设计报告,信息的共享可以提供知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加快社会的发展,然而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对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众多因素决定了课程设计的完成仅仅是CTRL+C和CTRL+V,使得课程设计在应用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甚微.切实的培养应用型人才,还需注重课程设计.它作为一次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不仅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而且对后续课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均有影响,导致学生坏学习习惯和思维的养成.当然课程设计的有效实施和多种因素有关,可以试着从以下方面入手:(1)院部应强调对课程设计的重视,不能只当成一次实验来看待.(2)指导教师应指引学生切实自主的完成课程设计项目,严格要求,杜绝粘贴和复制,草草了事.(3)鼓励学生自主提出设计方案,进行设计验证,在过程中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学和创新能力.
二、强调创新,提升实践实效
2.1提高设计自由度,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向着便捷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人性化和便捷化的发展方向在很多场合体现了其优势,然而在有些方面反而适得其反.高校扩招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对教学仪器的需求,教学仪器产业在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品不断的人性化,方便操作,与此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仪器生产公司提供的完成实验项目的电路均是模块化成品.模块化产品确实带来了诸多好处.教学仪器公司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实验项目,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另外也节约了大量耗材.然而事物大多具有两面性,模块化产品给学校的主体却带来了诸多不便.应用型人才需要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事先设定好的模块化产品在在项目实施时的设计自由度大打折扣,实验内容完全由模块确定,学生自由发挥的自由度很小,同时模块化的电路各电路参数均是事先设计好的,仅仅为完成实验项目,除了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外,不会出现其他问题,减少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模块化实验项目也有其应用场合,随着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的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实践教学教学环节课时有所提高,然而课时毕竟有限,模块化实验项目可以节约实验项目时间,同时由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大部分为验证型实验项目,可适当部分使用模块化电路进行实验,部分采用自己搭建或焊接电路的方式进行,带来的问题特别是耗材问题可从如下方式解决:(1)教师科学化管理,预先准备每组所需元器件,并在实验后按组核对并收回;(2)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自制实验项目所需元件的元件箱,并引出端口;(3)培养学生合理正确使用的元器件的方法,减少元器件的烧毁;
2.2全民参与,提高创新能力
专业竞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方式.电子类专业有很多专业类的竞赛,教育部积极倡导的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汽车赛和单片机程序设计大赛等,作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其实践性极强,它几乎是所有专业类竞赛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通过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和调试简单电路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对理论知识点做实践验证,同时了解各种电路的功能以及应用场合.参加各类专业比赛的学生大部分集中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基本都已修过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课程.对学生而言,首先参加专业竞赛可以对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另外可以利用该课程学习所拥有的电路分析、设计和调试等能力结合到专业竞赛中,更好的参加比赛,通过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调试方法等来分析各种大型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等,加深对模拟电路的掌握和理解深度,并掌握其使用场合,实实在在的学到实用的和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的知识,为之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的培养了应用型人才.指导专业竞赛对指导教师也是一种锻炼,大部分在高校工作的专业教师,特别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然而传统的教育方法并没有过多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该类知识也是从零开始,极大的拓展了教师对各种规模较大电路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际电路调试中问题出现,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方面为与相关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向项目,解决企业实际难题,服务地方做准备,另一方面可以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结合实际进行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更详细生动的介绍各种电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便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虽然专业竞赛具有诸多优点,但竞赛的参与往往是少数人的活动,能力的培养也仅仅涉及到少部分人.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从大众入手,应提倡全民参与竞赛培训的方式,鼓励大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竞赛的培训,培养应用型能力,并最终从竞赛培训人员中好中选优,参加竞赛,一方面可在模拟电子技术实践环节的基础上培养大部分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模拟电子技术实践环节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全民培训必然需要众多教师的参与,可最大程度上锻炼指导教师,并反馈到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环节上.
三、小结
【关键词】 电子实习 创新人才 实践教学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Electronics Pract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inghua Tu (Dept. of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a new generation of innova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make the quality of electronic practice as the cor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llege itself, for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electronic practice, some thinking suggestions is proposed, and in practice we introduce powerful foreign resources, which greatly play an active role in electronic practice.
Keywords: Electronics practice; Innovative talents; Practice teaching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几年来,人们对高校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和改革。
电子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电子实习方面的思考、探索和改革势在必行 [1]。
为了充分发挥电子实习的作用,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更好地推进和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通信学院电子实习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在实践环节引入了国外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了电子实习的实践教学,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电子实习的作用
1.1实践环节的重要一环
近几年来,实践性教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电子实习作为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另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在实践环节中发挥其创造性,电子实习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电子实习作为实践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在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学生毕业前的一次“实战演习”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定位学生的喜好,让他们深入地了解自己,电子实习作为学生毕业前的一次“实战演习”,能让学生在实习中,通过实际的训练项目,了解自己的兴趣及爱好,为后续的工作定位做好准备,从这点来说,电子实习成为学生的一次实际练兵,为将来自己的工作定位及兴趣爱好做了一次现实的铺垫。
1.3激发学生热情,使得理论和实践强力结合
经过几年的学习,有些学生对自己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认识,有一些课程学习后,无法和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实物相对应,甚至很多学生不知道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在哪里,有何用处。
通过电子实习,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场合,当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找到了真正的应用时,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今后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电子实习的主要内容
电子实习是通信工程各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实践教学必修课,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实际接触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及电子产品的设计理念及生产实际,了解生产工艺的一般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焊接、组装产品的技能,了解产品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基本管理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电子实习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
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学会使用电子产品设计中常用的辅助软件,在了解电子产品设计中的有关元器件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的主要过程。这里主要以汽车电子产品为例,特别关注的是标准TS16949在产品设计、过程设计、变更、各种实验环节及其作用等。
2.2印刷线路板的生产过程
首先,了解印刷线路板的生产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多层印刷线路板的生产过程。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学生掌握印刷线路板有关的助焊、阻焊要求,了解电子产品焊接的基本知识,熟悉焊接工艺,了解SMT和THT生产线。进一步地,要求学生学习电子元器件的测试与选择,主要是掌握手工焊接技术,能熟练操作,进行焊接技术的训练。
2.3电子产品的生产准备过程
通过调查与了解,掌握电子产品有关元器件的供货状态,学会电子产品有关元器件使用前的检验、筛选方法,熟悉并了解各种电子产品有关元器件使用前管脚的功能。进一步地,要求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和性能,会通过互联网查阅电子元器件参数,进而能正确识别和选用电子元器件。
2.4电子产品的部件生产过程
这一环节中,主要要求学生了解SMT与THT的基本知识与生产流程,掌握电子产品的板件生产中的生产设备的功能、特点以及工作原理,了解电子产品的板件生产中的不同焊接的区别,同时注意区分电子产品的板件生产中的不同工艺的适用对象,熟悉电子产品的板件生产后的检验方法,同时掌握简单的操作。
另外,要求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测试方法,熟练使用万用表等检测元器件的检测仪器。
2.5电子产品的整机安装调试过程
基于上述实习过程之后,这里需要完成电子实习的最后一个环节:电子产品的整机安装调试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电子产品生产不同部件组装的一般过程,熟悉一般开关、按钮等器件的安装方法。其次,需要熟悉电子产品机框等非电子部件的要求,并初步掌握电子产品内部联线的处理方法。再者,需要掌握电子产品最终调试检验过程,熟悉电子产品的配套说明材料,了解电子产品装箱过程。
总体来说,这一部分主要掌握简单电子产品整机组装、调试与检验,能根据电子线路图和工艺文件,独立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及检验,进而了解产品设计和生产的基本流程,树立“质量”和“标准”是产品设计和生产基石的理念。
三、高校电子实习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电子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需要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切实保证该实习在技术方法和执行效果上有一定的先进性[2]。
为了提高对学生设计、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里对电子实习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方案,并在近几届实际的电子实习中进行了实践。
3.1以学生为本,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
根据通信学院的专业特征及课程设置情况,通过调查和了解方式,及时地掌握了学生对前序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及迷惑点,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电子实习计划,这样确保了电子实习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为电子实习的顺利完成做好了铺垫。
3.2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实习方式[3]
电子实习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不能单纯地采用实践方式,把学生进入实习场地,进行完全的实践教学。这里仍然需要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1)理论讲解:结合产品特点及实验仪器设备,在现场,针对实际的仪器进行基本原理的讲解和操作方法的演示。
(2)操作练习:采用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操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有序监督下完成具体的实习任务。
(3)创新练习:教师提出设计目标,让学生按指标要求,设计、安装、调试、检测,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发挥其创新思维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任务。
3.3寻找好的实习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推动力,在电子实习中,只要找到好的实习项目,能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起来,主动融入到实习中,那么电子实习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一个现代电子产品,特别是汽车电子产品设计遵循的标准和方法,从设计、生产、安装、调试很感兴趣,通过实习,学生了解到了现代电子产品的完整研发生产过程。
3.4借助于国外的教育资源,引发危机感
通过通信学院与荷兰萨克逊大学的联合培养模式,借助于国外的教学资源,为电子实习注入了新的血液。在通信学院,我们邀请荷兰萨克逊大学的专职教师,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完成了一个咖啡壶的设计及完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国外教学模式的差异,从而具有学习的危机感,进而激发学习热情,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实习作为高校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合理的实习规划、良好的实习项目确实是电子实习中的核心部分,因此只有加强电子实习的思考、探索和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电子实习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朱朝霞.电子实习开放式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4): 57-59.
汽车用基础电子元器件发展现状
1.国外汽车用基础电子元器件发展现状
(1)传感器
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捕获者”,是其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世界各国对车用传感器的研究开发、提高性价比都非常重视。“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汽车”的观点已被世界所公认。汽车电子化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依赖性就越大。
目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几十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可多达200余只。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Analytics2006年初的报告,2005年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已达到90.5亿美元,在2006年达到101亿美元,预计到2012年汽车传感器销售额达158亿美元。传感器在汽车上主要应用在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控制系统。主要有温度
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和转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陀螺仪和车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等。
加速度、振动、速度传感器是汽车运动测量中的三种主要传感器,自2000年来一直保持稳定而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世界生产这三种传感器的大型企业有30几家,其中前5名公司占据了31.3的市场份额。例如Endevco占13.6,WilcoxaResearch占9.1,摩托罗拉占4.2,IMI占3.0,AnalogDevices占1.4。
西方发达国家排放法规对尾气排放量日益严格的要求,推动了汽车用氧传感器的开发与生产。目前,已实用的汽车氧传感器有氧化锗氧传感器、二氧化钛氧传感器等几种。
智能传感器的迅速发展将汽车的安全性能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目前发展来看,正在逐渐开始被导入高档轿车的智能传感器系统有以下
几种:酒精检测MEMS系统,如意法半导体的新型信号处理电路集成酒精传感器,自动雨刷系统,电子式自动照明系统,胎压监测系统,安全气囊触发系统,如飞思卡尔推出的卫星加速度传感器。
(2)控制器(ECU)
车用控制器以微控制器(MCU)为核心,还包括前置的A/D转换器、数字信号缓冲器以及放大器等。当前ECU的发展总趋势是从单系统向多系统集中控制过渡。随着通信、连接、计算机技术与汽车的日益融合,MCU在汽车中应用的数量越来越多。过去几年里,平均一部汽车大约会用到20个MCU,而现在汽车中使用的MCU数量已达40~60个,部分高档轿车MCU数量已经达到上百个。
2004年,全球汽车半导体的收入是160亿美元,其中汽车MCU的销售收入就占到34,数年内这一比例继续保持。
MCU是汽车电子中的核心部件,由于它在汽车电子中实现的功能呈现多样性,从简单的车灯控制到复杂的发动机控制、汽车远程通信等,因此高、中、低端MCU在汽车中都可以发挥作用,可以共存于一个系统中。
通过各类MCU销售收入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可以看出,未来几年高、中、低端MCU在汽车中的应用格局与现在差别不大。总体上呈现出中档MCU所占份额有所下降,而高、低端MCU不断对中档MCU进行挤压。在应用方面来看,未来8位MCU的应用集中在中、低端,32位MCU的应用集中在高端。
(3)执行器
执行器是用来精确无误地执行电子控制器发出的命令信号。目前汽车用机电式执行器类型很多,如电磁阀、压电元件、点火电子组件、继电器、热电耦等。其中继电器的发展最为活跃。它是仅次于传感器在汽车上应用最多的汽车电子元器件之一。
汽车继电器主要有机电式电磁继电器、电子混合式继电器、热保护继电器、延时继电器等几大类。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继电器销售额为42.2亿美元,其中汽车继电器销售额为8.5亿美元,占20.1。预计2007年全球继电器销售额将达44亿美元,其中汽车继电器销售额为8.9亿美元,增幅4.71。当前国外汽车继电器的生产量以泰科为龙头,接下来有OMRON、松下、安电、富士通等公司。
2.国内汽车用基础电子元器件发展现状
(1)传感器
和国外传感器产业相比,国内汽车传感器尚未形成独立的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汽车行业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及与之相配套的传感器生产技术,基本满足了国内小批量、低水平车型的配套需求。目前国内现有最高水平的汽车传感器产品比国外同类产品落后10多年,每年要进口50万套以上的高性能汽车传感器。
总体上讲,国内汽车传感器行业有以下特点:品种少,生产厂家分散,各厂产品品种单一,不配套;性能较落后,基本上还是采用国外60~70年代的技术;抗干扰性差;缺少核心传感器等。国内部分企业采用与国外进行合资经营的方式,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使产品升级换代,逐步发展壮大,但绝大多数企业还只是处于配套生产的状态,利润薄、产品单一、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低下。
(2)控制器
我国近年来在车身控制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车身控制系统的增幅仅次于车载信息通信系统的增幅。但是,由于我国缺乏高端MCU应用(如汽车动力和ABS等方面)的开发经验且中国汽车电子应用多受成本抑制,导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低端MCU占据主导地位。
(3)执行器
在众多执行器产品中,汽车继电器在我国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境内有293家继电器生产企业,其中约有一半生产汽车继电器。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控制继电器分会(CCRIA)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汽车继电器总产量为4.5亿个,2006年增长到5.4亿个,而到2007年则会升至6.48亿个。
国内汽车继电器在产品的设计水平上与国外厂商相当,但在材料应用及工艺技术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国外汽车继电器基本上是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而国内除厦门宏发等极少数几家能够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以外,其余大多为手工操作,处在多品种、小批量、质量难以控制的生产状况。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全球主要汽车厂商均已在我国投资建厂。迫于成本压力,大多数汽车厂商正在逐步推进进口零部件的国产化,这给我国汽车继电器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使得竞争形势变得日益严峻。
首先,整车厂采购成本的日益降低使得继电器厂商利润空间越来越少。由于整车销售利润率的不断降低及持续的价格战,降低成本,特别是降低采购成本成为国内所有汽车厂家的首要选择。目前国内众多汽车厂商已在尽全力降低成本,并计划逐步替换进口汽车继电器产品。这给国内汽车继电器生产商带来机会的同时,也使得国内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其次,国际汽车继电器厂商来中国争取市场和利润,使得竞争日趋激烈。目前众多跨国汽车继电器厂商看中我国巨大的市场前景,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通过压缩生产成本来降低市场价格,同时他们还将国外运作成熟、技术先进的配套体系带到了中国。以“国际品牌”加“中国价格”来应对国内继电器厂家。这些都给国内汽车继电器市场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全球特别是中国汽车继电器市场容量非常可观,发展前景巨大,这些都给我国民族汽车继电器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与此同时,汽车国产化趋势以及日益增加的内外竞争压力也使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变得不可避免。因此,我国民族汽车继电器企业迫切需要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降低间接成本,迅速积累和提高在汽车行业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在新的形势下创建汽车继电器行业的民族品牌。
汽车用基础电子元器件发展趋势
1.传感器
未来的汽车传感器技术将朝着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20世纪末期,MEMS技术的发展已使微型传感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MEMS微型传感器在降低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及提高其性能方面的优势,它们已开始逐步取代基于传统机电技术的传感器。MEMS传感器将成为世界汽车电子的重要构成部分,采用MEMS传感器代替部分传统汽车传感器和电子系统的发展趋势正向更广范围发展。多功能化是指一个传感器可实现多个不同种类多个参数的检测;集成化是指利用IC制造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制作IC式传感器;智能化是指传感器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结合,带有CPU,具有智能作用,以减少ECU的复杂程度,减少其体积,并降低成本。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迅速增加,汽车传感器市场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以MEMS技术为基础的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传感器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传感器,成为汽车传感器的主流。
2.控制器
未来控制器的发展趋势将是进一步的集成化,这一趋势在控制器的本身及其核心MCU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体而言有以下3个方面:
(1)控制器与车内网络的集成和结合度将进一步提高。例如将MCU、功率驱动、电压调节和LIN物理层接口集成为一体构成单芯片LIN子节点是目前车身电子控制器的主要发展趋势。
(2)MCU的集成度进一步提高。
(3)FlashMCU将成为汽车MCU的主流。
3.执行器
由于汽车电子品种越来越多,功能越复杂化,对汽车执行器的要求也就越高。从汽车执行器的发展来讲,总体上向小型化、大电流、低功耗、高灵敏、高可靠、功能化、低成本、轻量化的方向发展。
就执行器中最重要的一个门类继电器而言,它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智能化组合继电器日渐流行
组合式继电器将传统的开关继电器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成为汽车继电器的最新研发方向之一。在汽车故障诊断系统、自动检测系统、报警系统中都会用到不同功能的组合继电器。
(2)42V汽车继电器发展迅速
鉴于14V汽车电源系统已经不适应汽车向操纵自动化、电气化方向发展,迫切要求把系统电压提高到42V。42V系统可以使汽车线束采用更小尺寸,可以给予电子驱动的起动器-交流发动机、交流压缩机等系统大功率的支持。据测算,采用42V电源,将使负载和布线重量减少1/3,损耗降低1/9。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
实现产品的生产能够在无人条件下实现自动化作业一直是各个行业追求的目标,而电子信息技术以及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气自动化日益延伸到生产的各个领域,也日益实现着这个目标。电气自动化作为一种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其普及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而作要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性能,其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就是一个不得不加以重视的问题。虽然我国自上世纪以来在电气自动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然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现状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就将根据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现状分析造成其可靠性降低的原因,并由此得出增强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的相关对策。
1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现状
1.1 工作环境不稳定降低了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通常电气设备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无论是气候、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还是机械作用力、电气干扰等物理环境都是复杂多样的,这种不稳定的工作环境会影响到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气候条件中的温度、湿度、气压、污染等都会通过作用于设备的升温、电气性能、结构运作等影响控制设备的性能。而机械作用力包括电气设备受到的冲击、震动等作用力使得控制设备出现损坏。电磁干扰也会对控制设备造成噪声、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总之,不稳定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要求。
1.2 操作维护不当降低了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不稳定的工作环境是造成控制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的自然原因,而操作维护不当则是降低其可靠性的人为原因。在进行电气化工作时,一些操作人员由于素质过低,没有完全掌握控制设备的原理,从而无法熟练正确地进行自动化操作,一些不当的操作行为也会对控制设备的性能造成损害。而在控制设备作业后期,由于缺乏及时的维护和保养,控制设备的性能很难得到可持续的维护,也就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1.3 零部件质量低下降低了控制设备的使用寿命
控制设备是由许多元器件构成的,这些零部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控制设备的生命力。而我国目前的零部件生产厂家虽多,但质量良莠不齐,且大都规模较小,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质量监管体系,这些零部件的质量在进厂检查时存在巨大漏洞;另一方面,为了生存,零部件厂家之间的压价竞争使得厂家将成本转移到质量上,,这就严重影响了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极大地降低了其使用寿命。
2 增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的策略
如前所述,设备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客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确保设备使用功能与价值的重要因素,工作环境的不稳定性、操作维护的不恰当以及元器件质量不合格等都是造成控制设备可靠性降低的原因,综合来看,要增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就必须从提高元器件的质量、考虑环境因素、加强可靠性设计等入手。
2.1 加强对控制设备设计阶段的重视
在生产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时候,控制设备设计是其基础环节。在进行控制设备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控制设备各部件的技术研究,设定有关控制设备调试参数,进而确保控制设备的使用性能。除此之外,一定要加强对控制设备产量的控制,在确保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控制设备生产数量,进而以最经济的模式开展控制设备生产与维护工作,实现控制设备应用性能与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对控制设备设计阶段的重视,可以在确保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控制设备的生产成本,从而减少控制设备使用与维护费用,促进控制设备的全面推广与应用。
2.2 严格把关电子元器件质量,提高零部件选用准则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控制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严格把关电子元器件质量,提高零部件选用准则是增强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元器件的进厂质量检查,根据相关电路性能和质量要求设定元器件的选用标准,所有元器件必须经过性能筛查才能投入到生产中;其次要加强对零部件厂家的把关,选择技术精良、价格合理、质量保障的生产厂家,并按合同规定好产品所需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等相关内容。
2.3 加强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潮等气候防护的设计
作为影响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重要自然因素,工作环境的不稳定并非不可控的,要提高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就要加强其对环境的防护设计,增强控制设备对环境的适应性。散热设计是控制设备的气候防护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温度是影响电气设备工作性能的最重要因素,过度的升温会使得设备产生噪声增大、信号失真、运作不稳定等现象,做好散热设计可以通过增大器件外壳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并保持接触面的光滑,导热膏的使用也会有所帮助。潮湿环境是另一个影响控制设备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过于潮湿的环境不仅会侵蚀电气设备,还会造成短路、漏电等现象,因而做好控制设备的防潮处理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加强设备的密封、灌封等工作。
2.4 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加强控制设备的后期养护
设备能否按照要正常运作以及是否及时维护和保养也是影响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方面,因而加强控制设备的后期养护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这就需要加强操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一方面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工作,加强其对设备操作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实现工作绩效与工作表现挂钩,从而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工作事故。
3 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发展趋势
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发展还不够先进,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在对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控制设备使用效率的提高,这样就可以促进我国工业自动化的有序、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进而逐渐减小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生产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其规模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研究,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合与应用,不断提高控制设备的自动化与可靠性,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全面、高效发挥控制设备的性能与作用,促进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国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4 总结
根据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现状的分析,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控制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而要提高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就要加强其对环境的防护设计,增强控制设备对环境的适应性,同时设备能否按照要正常运作以及是否及时维护和保养。因此,要增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严格把关电子元器件质量,提高零部件选用准则、加强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潮等气候防护的设计、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加强控制设备的后期养护。
参考文献
[1]张伟林,宋修臣.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09).
[2]林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现状分析[J].机电信息,2010 (18).
[3]李平.关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测试方法的探讨[J].建筑与预算, 2010(05).
关键词:项目;高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24-03
《电子技术》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是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目前,许多教师反映该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对所授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实验教学作为该课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应用知识能力、开阔视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由于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更是一个突出的任务。对教师来说,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突出该课程的实用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器材为实验箱或已设计好的电路板,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设定的实验步骤,在实验箱或者电路板上连线和测试,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再看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值一致。这种实验内容比较枯燥,缺乏实用性,学生普遍兴趣不大,而且学生无需学好理论知识也能按步骤得到结果。很多学生由于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好,即使得到了正确结果,也不知道该结果所反映的物理意义。目前,不少学校已经放弃了这种实验方式。
项目驱动教学是高职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项目驱动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所授课程的知识点,将授课内容分为若干个项目,再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开展教学工作。这种教学方法可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以及生产实践的需要来灵活选取项目,实用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许多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从《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采用该方式进行教学还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学时分配和内容选取问题。《电子技术》作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学习难度大。而高职教育相对本科教育而言,教学时间短,许多高职院校考虑到学生到毕业前需要进行顶岗实习以及教学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时数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了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二,实验指导人员的安排问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电子技术》课程实验需要分组进行,一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一名教师组织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若增加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又会增加教学成本。如何在不增加教学成本的情况下,顺利开展实验教学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的衔接问题。目前,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理论部分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授课内容及方式与以往相比基本没有什么改变,采取项目驱动的实验方式一般综合性较强,一个实验往往需要用到多个不同模块的知识,这往往会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
第四,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差。《电子技术》作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的下学期或者二年级的上学期进行,学生对该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涉及的内容较多,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定位为:(1)能使用与该课程有关的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2)能熟练使用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如稳压电源、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等。(3)认识常见的电子元器件,掌握常见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和焊接方法。
为了与理论课程进行衔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兄弟院校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把实验实训内容设定为若干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和开展教学。项目选取的依据是:(1)实用性要强,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选取内容尽量与理论教学挂钩。(3)从高职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来考虑,每个项目设计的难度不要太大,并最好采用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的办法,而对一些相对复杂的项目,可以考虑将其分成若干个模块。
基于以上因素考虑,我们最终选定的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为了与理论课的教学同步,列出了每个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在理论课程上讲授完相应知识点后,再安排相应的实验项目,可有意识地讲解该知识点在相关项目上的应用,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图的设计。这样,学生再接触实验项目时就不会无从下手了。
《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后,师生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更多,如果组织和管理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实验秩序混乱。同时,每个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动手能力以及每个实验的难易程度不同,因此,采取项目驱动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我们对学生在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元器件的认识和使用。《电子技术》课程涉及的元器件种类较多,许多学生在此之前很少接触,在使用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因元器件使用不当而造成电路故障。(2)电烙铁和焊接工具的使用。在本课程开始前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电烙铁,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在初次焊接时,学生焊接质量往往不高,经常出现虚焊、球焊等现象。(3)电路故障的排除。导致电路出故障的情况很多,例如连线错误、元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等,学生在刚开始做实验时,发现焊接好的电路板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往往会觉得很茫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甚至丧失继续实验的信心。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实验指导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一个个予以解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除了一些以学生的知识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外,教师不再告诉学生怎么解决,而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上。
在全部实验开始前,我们专门安排4~6个学时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准备知识及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让学生对电子元器件及其使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课程所用的元器件型号和种类很多,例如,常用电子元器件有电阻、电容、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集成IC芯片等,其中,每一种元器件又有许多不同的型号。因此,让学生在认识每一种元器件的同时,介绍不同型号元器件的差别以及在实际电路板设计中,如何根据电路的需要选取合适的元器件。(2)通过演示,向学生介绍焊接的要领以及各种焊接工具的使用,强调焊接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说明各种不合格的焊点(如虚焊、堆焊等)的产生原因以及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然后安排学生专门进行焊接练习。(3)向学生介绍常见电路故障的判别和排除方法。常见的电路故障有电路图设计错误、电路连线错误、元器件选取和使用不当或者元器件本身已经损坏等。实验开始前,可通过若干实例,向学生介绍发生上述常见错误时,电路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据此向学生说明如何进行排错,以及在电路设计与焊接时如何避免错误的发生。
在介绍完上述准备知识后,学生基本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项目设计与制作了。每个项目实验的流程如图1所示。一些简单的项目基本可以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等来完成,而对一些难度较大、多数学生很难一次性完成的项目,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一个大的项目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布置给学生,然后提示学生分部分进行分析和设计,最后再把这几个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图,仿真无误后再进行实物焊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工作为分配任务、提醒学生在电路设计和焊接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验收电路板等,而主要的设计、焊接以及调试工作全部由学生完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
以“24秒倒计时电路”为例,这个项目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按照如下步骤提示学生进行项目设计和制作:(1)确定项目设计任务:本实验要求设计一个“24秒倒计时电路”,电路应有启动、暂停和手动复位的功能。(2)根据设计任务确定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3)根据电路结构确定电路所需要采用的元器件。秒脉冲发生器可以用555定时器组成一个多谐振荡电路来实现;计数器可采用十进制加/减计数器74LS190来实现;译码驱动电路可采用显示译码器74LS248来实现;个位和十位可用数码管来显示;控制电路可由基本门电路、开关和电阻元器件构成。(4)在Multisim环境下,分别用所选择的芯片和其他元器件设计出秒脉冲发生电路、计数器电路、显示电路和控制电路。(5)将各部分电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24秒倒计时电路图,并进行仿真,直到仿真无误为止。(6)根据设计出的电路图焊接实物,然后进行测试。
教学项目成功率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8年以前,笔者所在的通信教研室一直采用实验箱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调查和与学生交流发现,多数学生感觉该课程学习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大;很多学生即使通过实验也无法弄明白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也无法了解所学电路的实际用途;部分学生甚至因此而丧失了继续学习专业课程的信心。
从2009年开始,在吸取兄弟院校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尝试采用项目驱动进行教学。考虑到兄弟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师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对授课方式作了改进,以分组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由2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实验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电路图设计、元件选择和电路板焊接与调试等工作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相对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而言,这种实验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实验的成功率来看,每个项目的成功率基本能达到80%以上。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该班级共有学生56人,按照2人一组来进行设计共28组,一些较简单的项目,如“多数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能独立设计并且实验成功的有26组,成功率为92.9%;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如“音响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能根据指导教师给出的设计思路以及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设计电路图并调试成功的有23组,实验成功率为82.1%。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多数学生认为相对于以前的验证性实验来说,这种实验方法能真正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少数学生信心不足,往往在失败了一两次后就对继续实验失去了信心。在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时,每个项目必须通过电路设计、电路板焊接、调试与测试等几个步骤,一些复杂的电路工作量较大,部分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这些都是以后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继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是目前该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笔者对如何在《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中引入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对这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方案。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真正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潘春月.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
[2]吴昊,冯小辉.项目式教学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3]刘健,丁国香.高职《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4]任冬法.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新思路新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09(Z).
[5]唐静.“核心项目驱动”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developmental status and strategies for Shaanx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wer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Modularity.
关键词: 陕西;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模块化;现状;战略
Key words: Shaanxi;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Value Chain Modularity;statu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021-03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经济系统正沿着“规模经济分工经济模块化”的基本路径演进。模块化理念和方法逐渐被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来,进而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革命性力量。
在模块化的环境下,电子信息产业走在了最前面。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由于分工深化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每个企业在全球的生产网络中只定位于一个模块,每个企业定位于专业化的领域,通过分工可以带来报酬递增。
所谓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模块化,即电子信息产业一体化的价值链结构逐渐裂变成若干独立的价值节点,通过各价值节点的横向集中、整合以及功能的增强,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运营的价值模块制造者以及若干模块规则设计与集成者的产业动态分化、整合过程[1]。
电子信息产业是陕西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之一,在陕西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中,电子信息产业被作为首选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从价值链模块化的视角研究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价值链模块化视角下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军事电子工业发展,消费电子发展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讯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三个完整的时期,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链条较完整的产业,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1.1 规模效应初步形成,结构优势明显 陕西作为我国信息产业在西部的一个重要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与规模效应初步形成。目前陕西省共有电子信息业企业1160余家,从业人员约19万人,2010年实现收入750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递增16.1%,其规模位居全国第16位,西部第2位。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预计实现收入350亿元,是2005年的1.76倍,年均递增11.9%;实现工业增加值90亿元,是2005年的1.93倍,年均递增14.1%,实现稳定增长;信息与软件服务业预计实现收入400亿元,是2005年的2.58倍,年均递增20.9%;出口创汇6.48万美元,年均增速为27.96%,实现快速增长[2]。
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优势十分明显,软件和基础元器件方面所占比重较大。从软硬件产业结构来看,软件产业占全国不到10%,而陕西的软件占全省近45%,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更为相似;从整机和配套产业来看,全国整体上以组装加工为主,而陕西以元器件产业为主;从产业增加值率来看,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率为23%,而陕西为31%,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3]。概括起来,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效应已经初步形成,结构优势明显。
1.2 产品门类齐全,但发展不均衡 代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主要有软件及软件服务业、卡通动漫产业、通讯、电脑、数字化家电、汽车电子、集成电路、新型材料、新型元器件、显示技术、节能技术、网络及网络服务等。
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涉及到4个细分产业,分别是电子元器件产业、通信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电子信息产品涉及雷达、导航、通信、软件、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及专用设备等15大类1500多个系列。可以看出,陕西电子信息产业产品门类较为齐全,但发展不均衡,产品结构有待调整。在“十一五”国家重点发展五大类核心基础产业:集成电路、软件、电子基础材料、关键元器件和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仪表,就陕西省来说,除开软件和传统元器件的个别产品外,多数产品不具备一定的规模、相应的基础措施和差别优势。
我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一直使用的是用世行贷款购买的THM-6型模拟电路实验平台。该产品比较适合非电类学生使用,对于电类的学生,其测试验证性实验模块就稍显简单。并且,随着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原厂所提供的实验教学模块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实验教学需求。在实验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实验内容都需要学生在面包板上搭接实验电路。在实验平台上,用到的只有电源、直流信号源和手调电位器。并且,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实验平台已经老化,电源部分损坏率较高,手调电位器接触不良的问题频繁出现,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做实验的情绪和进度,现急需更换一种新的实验教学平台。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上,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到面包板,认识和熟悉使用面包板的过程会相对较慢,头几次实验,学生在面包板上搭错实验电路的问题普遍存在。再加上配套的实验仪器也都是刚刚接触,学生还没有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让学生自己用实验仪器在面包板上纠错非常困难。很多学生因找不到出错原因,就重新搭接实验电路,结果造成一部分学生整个实验过程就是不停地搭电路、拆电路、再搭电路,再拆电路……这部分学生做完实验,除了知道自己实验电路搭错了,其他几乎没有任何收获,实验效率极低。这种完全靠学生自己在面包板上搭接实验电路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变。尤其是头几次实验,应该用一些相对简便的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使用实验仪器和面包板,教会学生基本的电路纠错方法,激发出学生喜欢做实验的热情,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逐步过渡到自己在面包板上实现相对复杂的实验电路。
2市场上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平台的现状
由于教学仪器和设备的生产厂家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需求等并不十分了解,在生产制造实验用教学平台时,只注重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近几年的教改内容并不十分熟悉。目前市场上各仪器设备厂家所提供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平台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实验教学的要求。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现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平台的使用率会逐年降低,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现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平台势必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市场上现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平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以测试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项目比较固定,大多是传统的实验项目。实验用器件比较单一,出厂前都已经设定好,不允许学生自己做元器件的增减或替换,一块实验模板对应一个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方式的灵活性不够,直接导致某些能引起学生实验兴趣的实验项目无法开设。并且市场上所能买到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平台,实验器件大多封装在实验箱里。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看不到真正实现实验功能的器件实物,造成实验过程与实践训练脱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能看到的大多是电路符号和电路图形,做实验的感觉就好像在图纸上测试实验数据,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用真实的电子元器件设计、安装实验电路的兴奋和刺激。并且,为了能让学生对实验器件有感性认识,学校还必须另外安排时间给学生做电子元器件的辨识培训,这既占用了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同时又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在实验过程中见过并使用过这些电子元器件,器件辨识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很快就会忘掉培训内容。
3开发思路和设计准则
在实验平台开始设计之初,课题组成员专门到兄弟院校做了实地考察,将各种实验平台进行了比较,对在不同实验平台上的实验过程进行了观摩,同时和一线实验教师进行了现场交流,重点讨论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探讨了对未来实验平台的设想,整理出第一手实验教学资料。课题组成员将带回来的产品图片和产品资料进行了汇总,对实验平台样品进行了剖析,对比分析了各知名厂家生产的实验平台,重点讨论现有实验平台在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从可靠性、耐用性、可扩展性、产品成本和使用效率等多个角度出发,经多次集体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平台的研发方案。实验平台的设计,必须将安全性和可靠性放在首位。为了增强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感性认识,课题组决定,在此次设计的实验平台上,所有电子元器件都安装在外面,保证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直观地看到自己是用哪些电子元器件完成设计任务的。这种产品设计方案对电路设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电路时,必须将安全问题渗透到每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细节。设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设想这些失误会造成哪些过流或过压的安全隐患,在适当的位置,加上电路保护器件,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浪费的无效实验时间,同时安全可靠性的提高,也简化了实验教师对实验平台的维修维护工作。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实验平台还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灵活性表现在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和实验器件的可替换性。此次实验平台的设计原则之一是保证每一个实验项目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实验电路供学生选择,方便学生在相同的实验时间里完成不同的实验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实验平台的利用率,同时也减轻了实验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也符合层次化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效率。创新应从细微处开始,在实验内容设置上,保留了经典的实验项目,扩展了设计性实验内容,注重单元电路与系统的融合,重视各模块之间的衔接和匹配。把实验过程中一些小的细节渗透到每个实验电路中。在经典实验项目基础上,增设了设计提高性实验项目。在实验内容中,强化电路的原理,让学生根据实验电路原理设计扩展功能和细化功能,设定除主要元器件之外其他各元件的电路参数,制定符合电路要求的实验方法并测试。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供了更加灵活方便的实验条件,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电路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方法、仪器仪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测试、对比和分析上,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实验平台的研究成果
4.1电源部分
出于安全考虑,市场上所能购买到的模拟电路实验平台的电源电路:变压、整流、滤波、保护、去耦等都封装在机箱里面,学生所能看到的只有交流220V输入电源线、直流输出电源接口、电源指示灯和电源开关。学生对电源电路的设计没有感性认识,甚至很多学生认为电源电路很简单,用电阻分压就可以实现。本次教改设计实验平台时,将整个电源电路全都暴露给学生,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所用的电源是怎么实现的,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使用电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在设计电源电路时保护电路的重要性,同时也教会学生在使用电源的过程中,通过指示灯和表头发现并判断问题所在,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维护实验设备的基本常识,从细微处学习,积累实践经验。为了能做到电源变压器外置,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整个电源电路的设计,前提是必须保证学生在用电方面的安全。在设计电源电路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市场上调研,最后确定选用北京新创四方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兵字牌全封闭环氧灌封板载电源变压器,该系列电源变压器采用绝缘灌封的方式,采用双层绝缘,PPT外壳的绝缘电压符合外置变压器的用电安全要求,同时解决了电源变压器外置和保证学生用电安全的问题。
4.2基础实验部分
在市场上所能购买到的实验平台上,基础实验部分大多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即一个实验模块对应一个实验项目,模块上的实验器件不可以更换,除了可以用电位器调节静态工作点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的实验器件几乎没有,这势必会造成在同一次实验课上,所有学生使用的是一种实验模块,做的是相同的实验内容,测试出来的实验数据也基本一样。对学生来说,这种实验方式,缺乏新鲜感,更没有挑战性,很难激发出学生做实验的热情,更难以实现层次化培养的教学目标。新设计的实验平台,在实验内容的一致性方面做了重大调整。在实验平台上,只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实验器件,学生需要自己补充选择一部分实验器件才能完成实验。比如单管放大实验,实验台上只给学生提供一个晶体管和四个固定电阻,学生需要另外选择一个电位器才能完成最基本的基极分压式单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实验,同时还需要学生另外选择交流器件,设计不同的交流放大通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最后完成全部实验内容。这样设计实验的好处是:在一个实验环节里,给学生设置了多个不同的实验内容,实现了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同时也保证了实验技能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利用剩余的实验时间,完成扩展的实验内容,以实现层次化培养的教学目标。
4.3设计提高实验
本次设计的实验平台,注重采用传统实验平台上很难见到、并且学生平时也很少有机会使用的贴片封装器件,如贴片封装的电阻、二极管、MOS管,让学生有机会认识这些器件。各单元模块都采用开放式设计结构,增加接口电路,注重各模块之间的级联和匹配,提高设计性实验内容的比重。让学生进到实验室,一下子见到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实验器件,首先会异常兴奋,充满好奇心,带着新鲜感去完成实验。为了能更好地贴近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本次设计的实验平台上,还增设了多个传感器接口电路,如称重传感器小信号的检测与放大,室内光强变化的检测与控制,环境温度变化的检测与控制,障碍物的检测与判断等多种模拟传感器检测电路,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就能直观地体验到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以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热情,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系统设计的观念。
5结语
关键词:数字电路 常见故障 检测方法 技巧分析
中图分类号:TN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167-02
随着数字电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但要能对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也要具备对数字电路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解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更好地培养学生。
1、数字电路产生故障的原因
数字电路出现故障的类型很多,主要包括客观故障和主观故障两种。即一种是由电路中本身的元件的老化等所产生的故障,而另一种是由人为的疏忽产生的故障。下面就从产生故障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来对数字电路中常出现的两种故障进行分析。
1.1 客观性产生的故障
1.1.1 电子元件的参数发生变化
电子元件的参数在数字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细微的偏差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动。因此,在数字电路中电子元件的参数发生变化,一定会使数字电路出现故障。由于电子元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老化,进而导致电子元件参数下降。除此之外,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电子元件参数发生变化。
1.1.2 电子元件、器件等的不良接触
数字电路是由若干电子元件、器件组成的电路。因此,各个元件、器件接触的情况也会引发数字电路出现故障。由电子元件、器件接触不良引发数字电路发生故障的情况很多。例如,插件的松动、焊点被氧化、焊接不牢靠等。而这些情况都会造成电路板故障。
1.1.3 信号线的损坏
信号线在电路板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信号线是电路板能否正常工作的保障之一。但是由于电路板经常受潮湿和大电流等的影响,因此,就会导致信号线经常出现短路、烧损、断路等现象。信号线的损坏就会导致数字电路板无法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1.1.4 工作环境恶劣
由于电路板是由很多电子元件、器件组接而成的,又因为这些元件、器件的性能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当电路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如,潮湿、电磁场等环境,都会使得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有所改变,由此也就改变了电路板的工作状态,使之出现故障。
1.1.5 使用过期的元器件
当元器件出现老化等现象时,它们的参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使用一些过期的元器件,就会造成数字电路板无法正常进行工作,从而导致了电路板故障。
1.2 主观性产生的故障
1.2.1 不合理的设计产生的故障
由于数字电路板是由很多电子元器件组合而成的,因此任何一个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情况,都会对整个电路板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选择的元器件的参数不合适,或者是在组合装配上出现错误,都会使数字电路板出现故障。
1.2.2 线路连接产生的故障
线路连接是保证电路板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因为电路板中的元器件较多,这就使得线路的连接非常复杂,也不容易操作。线路连接的错误通常会导致线路之间的短路,从而使电路板出现故障。
2、数字电路中常见的故障分析
对数字电路的常见故障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逻辑故障,也就是数字电路中一些逻辑值由于故障发生变化,与规定的逻辑值之间出现偏差,甚至相反的现象。另一类就是非逻辑故障,指逻辑故障之外的其它故障。下面就针对数字电路中的逻辑故障来进行如下的分析。
2.1 固定电平故障
所谓电平故障就是指某处的逻辑电平值保持为固定电平值。当在同一时间只考虑一个电平故障时,就成为固定电平故障。在数字电路的内部故障中,都可以归为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固定电平故障,这在一般数字电路中也得到了推广。
2.2 桥路故障
桥路故障是信号线的接插短路和电路工艺的不完善、松动,或者是有过长的裸线等造成的故障。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于输入信号之间,或者是门电路输入信号之间的桥接造成的故障。另一种则是由反馈桥接造成的故障。主要表现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桥接造成的故障。
2.3 固定开路故障
这类故障是发生在CMOS电路中的。例如,当CMOS电路或非门正常工作时,电路应该能够完成或非门的功能。当电路出现既不接电源,也不接地的高阻状态时就成为固定开路故障。
2.4 信号延迟故障
有时即使电路结构没有任何的故障,电路也不会正常的工作,这时就要考虑可能是由信号延迟引发的故障。而由信号延迟所引起的故障我们通常称为延迟故障。所谓的延迟故障,就是指电路中由于各个元件的延迟变化、脉冲信号参数的变化等所产生的各种故障。
2.5 软故障
所谓的软故障就是指由电子元件、器件的参数,或者性能的不稳定,以及电路某一方面的原因等,使电路产生不稳定的现象。产生这类故障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元器件的老化、参数的改变、性能的不稳定等。这类故障有较强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造成这类故障的因素也有很多。例如,环境的潮湿、较强的电磁环境、电源的干扰等。由于这类故障产生的原因很多,因此在排查的过程中也是非常的困难的。
3、数字电路故障的检测方法
3.1 直接观察检测法
这种检测法是指不采用任何的辅助仪器、设备,而是通过直接观察电路来发现问题,找寻解决故障的方法。观察主要包括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通电后观察)这两种观察方法。静态观察是指:查看器件是否插好、插对;电源是否接入电路板中;引脚是否弯折;输入端是否都已经处理好;线路是否正确的接入到电路板中,是否有短路现象;查看器件是否有发烫、发出异味、冒烟的情况。而动态观察法则是查看脉冲是否被接入到电路板中。这种方法可用于对数字电路中出现故障的初步检测,如果电路中出现这种非常明显的故障就可以直接被检测出来了。
3.2 分块测试法
如果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没有检测出故障,可以考虑用分块测试的方法。分块测试法是指根据电路的结构、功能等,把电路分成若干几个独立的电路,然后再通电分别进行测试,找出有故障的那部分电路。针对有故障的部分再采用相应的措施来找出具置。例如,计数译码显示电路,就可以根据它的特点把它分成两个部分。即计数器电路和译码显示电路。我们可以先检测计数器电路,如果计数器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再检测译码显示电路。采用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速度和效率。
3.3 对比替代检测法
当大概知道哪一部分电路有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对该部分电路中的个点信号进行检测,然后在通过与正常电路相比较,找出电路中有故障的信号,从而对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决。
但有时候很难发现电路的故障,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替代法来检测电路的故障。所谓的替代法就是把电路中的电子元器件用同样型号、优质的器件来替代,然后再观察电路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为了安全起见,应用此方法时一定要在断电的情况下更换器件。
3.4 电阻检测方法
如果器件出现冒烟、散发出异味等明显异常现象时,应该马上切断电源,以免故障进一步的扩大。为了判断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我们通常采用的就是电阻检测的方法。除此之外,采用电阻检测法还可以检测出底板内部和电路连线之间是否有接触不良和短路等现象。
3.5 波形检测方法
我们还可以通过用示波器对各级的输出波形进行检测,观察所输出的波形是否正常,以此来检测出电路的故障。这种方法被广泛的用在脉冲电路中。
4、结语
数字电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大大改善了我国各个科技领域的发展。数字电路这一门学科也早已成为各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因此,在数字电路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电路中的一些故障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数字电路产生故障的原因、常见的故障分析和检测方法的阐述给置身于数字电路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胡文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2).
[2]吴翠娟.现代大型设备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电子技术应用,2003.
[3]Forsyth,R.Expert Systems- Principles and Case Studies,Chapman and Hall,1984.
[4]叶春.数字电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1989,1.
[5]黎飞,周继承,肖庆中.一种数字电路的桥接故障诊断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14).
[6]于云华,石寅.数字集成电路故障测试策略和技术的研究进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03).
关键词 资源整合 职教集团 深度 建设 发展机遇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1专业培养目标、岗位方向与能力要求
1.1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一般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与维修人员。
1.2专业岗位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生产、采购和销售工作。
1.3毕业生岗位能力要求
1.3.1专业能力要求
(1)电子产品营销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电子元器件、材料、电子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相关标准以及应用领域。
(2)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办法、技术参数和装配要求,掌握电子元件的安装工艺与焊接工艺,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掌握电子产品的调试技术,能熟练使用各种常用焊接工具与焊接材料,具有较强的PCB板图和元件装配图的识图能力以及编写装配工艺流程卡的能力,具有使用新的焊接设备与装配工艺的能力。
(3)电子产品技术维修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参数和使用要求,并能熟练分析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具备运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去测量、分析与判断电路故障的能力,掌握元器件的替换与焊接技巧,掌握电子产品的运行操作能力与调试技巧,具备良好的电子产品维修技能。
(4)电子产品一线生产、质量检验、调试、管理生产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性能和装配要求,掌握电子产品的加工工艺和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生产安排与调配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以及主动适应现代化生产的管理要求。
1.3.2关健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敬业奉献的吃苦精神。
(2)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与责任心,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4)具有良好的学习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5)具有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自理、自律能力,刻苦耐挫能力,应急应变能力。
2专业建设目标、内容与措施
2.1专业建设目标
(1)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建立人才培养目标鲜明的课程体系。
(2)完善“校企融合、教产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
(3)改革传统的结果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评价机制。
(4)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团队。
2.2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2)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实施办法
2.3专业建设措施
2.3.1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1)理实一体化课程结构设置。通过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武汉市就业的近40家电子企业走访和调研,同时深入研究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中职教育的发展走理实一体化和工学结合的道路势在必行。围绕两个培养方向,开设三年制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及生产管理班和四年制(3+1)家用电子产品的维修(平板电视维修)班。
(2)理实一体化项目教材开发。项目教材的文本格式反映了编写者的教学理念,能否跳出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框架的束缚是成功编写项目教材的关键。
(3)双师型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制定专业教师培训计划。
(4)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依托职教壮大的优势,建设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的现代化实验实训室。
(5)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穿行,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穿插投影、挂图、实物拆卸、板书、讲述,形成“教、学、做、考”四位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它包括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项目及内容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形式和方法的设计。
2.3.2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实施办法
(1)引入生产性实训项目,形成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电子专业学生每周以二天为一个单元进行生产性实习,每个单元中融入了理论教学、工艺编排、上线生产、产品检测、产品返修等多个环节,促进学校与企业间的技术(生产)对接。
(2)建立企业中间实习制度,积累学生社会活动经验。全面落实中间生产性实习制度。从第二学期开始,每个学期均安排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四周(一个月)时间。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集成装配装置由机械本体、控制系统、真空系统、力传感器系统等组成,其中的电气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数字西门子840D级FN-NC数控系统控制的数字轴以及两个模拟轴。此外840D控制的七个数字轴借助自身运动及力传感器实现快速控制及实时控制[1]。此外工控机测量系统还能够实现调资机构的运动控制,以便达到对装配工件的姿态调整。所有的装配工作包括一个动作,即将一个零件装配到另一个零件中,以便完成定位、抓取、移动、装配等多种明显不同的动作。为了实现这些工作,需要借助电气系统控制来实现。
2电气系统优化改进的指导思想及改进思路
机电一体化集成装配装置在研制出来后,经过功能性试验证明装配装置达到相关的要求,然而受装配产品特殊性的影响,有必要对电气系统进行优化及改进。在优化及改进的指导思想及改进思路上,需要保持装置原有的功能,并且适当简化系统结构,使得各个硬件结构更为紧凑,控制起来更加简便。此外在电气控制的电路结构上,还可以适当的降低额定电流设计或冗余设计,增加一些故障检测及报警信息设备,这样可以提高整个电路的安全性。优化后的集成装配系统,将繁琐的两套数控系统简化为一套数控系统,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应用软件的开发难度,以使整个工艺程序灵活性提升,并且还可以有效避免两套数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隐患。
3电气系统优化及改进
3.1冗余设计。在集成装配装置中,对气动手爪张开及闭合采取工作冗余设计,这样主要是为了提高真空吸具工作的可靠性及装配的安全性。为了避免出现误抓动作,气动手爪在不应该闭合的时候不应做出闭合动作,因此针对每一个动作的输出信号控制采取混合并联冗余设计,并且触电控制电路可采取串-并联设计[2]。同时对这些电路还应设置信号检测电路,以便使各个指令信号都各个信号指令都能够得到反馈。3.2抗干扰设计。机电一体化电气系统中,包括了高电压及大电流的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就是指强电设备。此外系统中还有低电压、小电流控制设备,这些设备就是弱电设备。强电设备产生的电磁噪声往往会对弱电设备造成非常大的干扰,此外弱电设备之间也会相互干扰。因此可见,在电气系统的优化及改进上,要加入抗干扰设计,具体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抗干扰设计技术。第一是屏蔽技术,屏蔽技术能够有效抑制电磁噪声在空间上的传播,以便隔断自身信号对别的信号产生干扰。第二是接地技术,其中“地”主要为电力提供一个参考电位,使得系统中的电流能够通过“地线”与“地平面”构成电流回路。在装置中,设计了保护地线、工作地线以及屏蔽接地。第三是滤波技术,滤波器主要是由电感、电容、电阻等构成,这样可以使不需要的频率进行传播,以便减少通过滤波器的频率及通带,并且有效抑制电网系统产生的电磁噪声以及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此外,滤波技术还能够抑制电气系统中弱电器件的相互干扰。3.3热设计。集成装置的电子元件选用的材料有一定的温度极限,如果超过这一极限,电气元件的物理性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使得电子元器件不能够发挥它的预期作用[3]。元器件还能够在额定温度下持续长时间的工作,因此需要统计不同温度下元器件的故障率。一般情况下,在高温以及低温条件下,元器件及电缆容易发生故障,半导体元器件故障率往往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相应的电性能参数如耐压值、放大倍数及允许功率都应为温度函数。在集成装置中数控系统、驱动系统、逻辑控制器等模块化的结构都包含大量电子元器件。模块中的电气元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虽然系统中安装了冷却风扇以及空气对流散热孔,但是由于控制柜位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这些冷却分散并不能将模块中的温度及时排除。所以基于该原因,在进行控制柜及操作台热设计中,采取空调冷却的方式,使得控制柜的温度适中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
4结语
总之,机电一体化集成装配装置的质量及安全性要想得到提升,就应该对相应的电气系统进行优化以及改进。具体优化及改进中,应参照相应的指导思想及改进思路,进行冗余设计、抗干扰设计、热设计,以便使优化后的集成装置装配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化、紧凑,使得控制过程得到简化,这样不但能够降低电气控制系统的开发难度,还能够使产品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
作者:郑兆权 单位:广东意菲尼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宋华伟.浅析机电一体化集成装配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的优化[J].才智,2011,12(25):75.